You are on page 1of 5

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五)教師專業發展課程

「中國現代史的學與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對外關係(1949-2000)年)」

(CDI020051239)

連浩鋈博士
(香港大學歷史系名譽副教授)

(2005 年 12 月 19 日)

第一講 1949-1966 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

建國初期中共中央規劃對外關係的三大基本方針

(一)「另起爐灶」

(二)「一邊倒」

(三)「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

(一)由「一邊倒」到「和平共處」及中蘇分歧的出現(1949-1957 年)

「一邊倒」方針的制定與實施情況(1949-1953 年)

„ 「一邊倒」的由來

「一邊倒,是孫中山的四十年經驗和共產黨的二十八年經驗教給我們的,深
知欲達到勝利和鞏固勝利,必須一邊倒。積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經驗,中國
人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騎牆是不行
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我們反對倒向帝國主義一邊的蔣介石反動派,我
們也反對第三條道路的幻想。」(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1949 年 6 月
30 日。)

„ 「一邊倒」的內容

1
(一) 支持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
(二) 反對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 / 資本主義陣營」;
(三) 反對任何中立 (不結盟) 國家,支持人民武裝鬥爭。

„ 「一邊倒」的具體表現

(一)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締結 (1950 年 2 月)

(二) 「抗美援朝」(1950 年 6 月-1953 年 7 月)

中國為何在百端待舉之際加入韓戰?

韓戰如何影響中國的對外關係?

(三) 支持東南亞 (越南、馬來亞、緬甸、菲律賓、印尼) 及南亞 (印度) 人


民的武裝鬥爭

走向溫和路線: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及發揚「萬隆精神」
(1954-1957 年)

„ 走向溫和路線的主要原因

(一) 力圖突破美國的軍事圍堵

(二) 調整中國對東南亞及南亞不結盟國家的政策

„ 走向溫和路線的里程碑

中國、印度簽訂《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 (1954
年 4 月 29 日),並確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
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 日內瓦 (Geneva) 會議 (1954 年 4-7 月)

„ 萬隆 (Bandung) 會議 (1955 年 4 月)

(一) 與泰國、菲律賓、巴基斯坦 (《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成員) 建立友誼;


(二) 與印度尼西亞簽訂《關於雙重國籍問題的條約》;
(三) 提出同美國政府坐下來談判,討論緩和遠東緊張局勢的問題,特別是緩

2
和台灣地區的緊張局勢問題。

赫魯曉夫 (Nikita Khrushchev) 上台與中蘇分歧的出現(1955-1957 年):中


國是否仍然站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

„ 蘇共二十大的召開 (1956 年 2 月)

赫魯曉夫:「和平共處」、「和平過渡」、「和平競賽」新路線
「秘密報告」(全盤否定斯大林 Joseph Stalin)

„ 中共對「非斯大林化運動」的回應

〈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1956 年 4 月)
〈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1956 年 12 月)

„ 中共對東歐「波(蘭)匈(牙利)事件」的回應

波蘭:中共反對蘇聯武力鎮壓
匈牙利:中共支持蘇聯武力鎮壓

„ 《國防新技術協定》的簽訂(1957 年 10 月)

„ 莫斯科(Moscow)會議(1957 年 11 月)

毛澤東:「目前形勢的特點是東風壓倒西風」,壓「美帝國主義紙老虎」

毛澤東:「社會主義陣營必須有個頭,這個頭就是蘇聯。各國共產黨和工人
黨必須有個頭,這個頭就是蘇聯共產黨。」

(二)由中蘇關係開始惡化到「反美排蘇」(1958-1965 年)

中蘇分裂的過程:從分裂的開始到赫魯曉夫倒台(1958-1964 年)

„ 馬利諾夫斯基(R. Ya. Malinovsky,蘇聯國防部長)建議共建「長波電台」


(1958 年 4 月)、尤金(P. F. Yudin,蘇聯駐華大使)建議建立「聯合艦隊」
(7 月)與赫魯曉夫訪華(7 月 31 日)

3
„ 中國炮轟金門島(1958 年 8 月)

„ 赫魯曉夫撕毀中蘇早先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1959 年 6 月)

„ 赫魯曉夫公開批評「大躍進」(1959 年 7 月)

„ 赫魯曉夫就中印邊境衝突發表《塔斯社(TASS)聲明》聲稱「中立」
(1959
年 9 月)

„ 赫魯曉夫訪美和宣揚所謂「戴維營 (Camp David) 精神」


(1959 年 9 月)

„ 蘇聯政府知會中國政府將於一個月後撤走所有蘇聯專家,並中止所有協定:
蘇聯公開與中國關係惡化(1960 年 7 月)

„ 中國反對蘇共二十二大上對阿爾巴尼亞的攻擊(1961 年 10 月)

„ 中國批評蘇聯在「古巴導彈事件」中的做法,又批評蘇聯在中印戰爭中採取
「中立」態度(1962 年 10 月)

„ 中國反對蘇聯同美國及英國簽署《部份核禁試條約》(1963 年 7 月)

„ 中國發表《九評》與中蘇論戰的開展(1963 年 9 月-1964 年 7 月)

„ 中國發表「第一、第二中間地帶」理論 (1964 年 1 月) 和鼓吹「人民戰爭」

„ 赫魯曉夫倒台與中國第一次核試爆(1964 年 10 月)

分析赫魯曉夫倒台前中蘇分裂的原因

„ 意識形態分歧的結果?

„ 兩國利益衝突的結果?

„ 兩國領袖 (即毛澤東與赫魯曉夫) 獨行獨斷所造成的結果?

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上台與中蘇矛盾的激化

4
„ 蘇聯嘗試改善中蘇關係失敗與中國批判「沒有赫魯曉夫的赫魯曉夫修正主
義」(1964 年 11 月)

„ 中國拒絕蘇聯總理柯西金 (A. N. Kosygin) 建議在越南搞「聯合行動」


(1965
年 2 月)

„ 中國宣佈蘇聯不在反美統一戰線之內,即主張「反美排蘇」(1965 年 5 月)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