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6

來源: Clayton M.

Christensen, The Innovator’s Dilemma( 創新者的兩難 ),


Seeing What’s Next ( 創新者的修練 )

破壞性創新理論

陳鍾誠
學習曲線理論
 1930年代,一群飛機製造商統計發現,當累
積產量增加一倍時,飛機的製造成本反而降低
30% ( 只有原來的 70%) 。

累積產量
典範轉移理論


本 馬車

火車

電報

電話

網路

時間
第二曲線理論
 新技術會造成第二曲線 新技術
– 當第二曲線威脅到第一 技術
曲線時,舊的主導公司
往往不能及時吸收使用 舊技術
 內部反對、專利卡住…
– 此時,採用新技術的小
公司常會快速成長,取
時間
代大公司成為主流。
典範轉移理論 = 第二曲線理

新技術
成 技術
本 馬車
舊技術
火車
成本 = 1/ 技術
電報

電話
時間
網路

時間
來源: Clayton M. Christensen, Seeing What’s Next ( 創新者的修練 )

破壞性創新理論
維持性創新
把更好的產品帶到現有市場上




同 低階市場的破壞性創新
以更低成本的事業模式,爭取被過度服務的顧客



考 時間
量 創造新市場的破壞性創新
爭取尚未消費者

未消費程度 公司改進軌跡

顧客需求軌跡
動機 / 能力架構


機 尋找客戶 溫床

兩難 尋找錢

能力
影響動機的因素
 一般因素
– 市場規模 / 成長
– 競爭情勢、產業吸引力
– 機會的經濟效益 / 事業模式的吸引力
– 競爭力
 政府因素
– 稅賦待遇
– 反托拉斯政策
– 費率管制
– 管制的不對稱性
– 網絡元件的定價
影響能力的因素
 一般因素
– 資源的可取得性
– 產業標準
– 市場管道
– 產業發展情形
 政府因素
– 和資源相關的管制
– 管制鬆
– 標準之制定
破壞之輪
建立破壞性立足點

推動破壞之要素 出現成長
創辦新事業 人才市場
資本市場
經理人離開, 產品市場
和創辦人結合 產業動能 成長熄火
研發能力

創新構想在公司內部
遭到擠壓
案例集錦
 電話的誕生
– West Union v.s AT&T
– 結果:成功推倒電報體系
 手機的誕生
– 手機 v.s 室內電話
– 結果:被電信業者吸納
1. 變化的跡象:機會在哪裡 ?
過度滿足的顧客
尚不滿足的顧客 跡象:公司推出針對
跡象:公司推出針對 低階市場的破壞性創新
高階市場的維持性創新 、取代性產品、或是
更接近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1. 變化跡象
有沒有跡象顯示有廠商
尚未消費者 正在利用變化機會 非市場性的情況
跡象:公司推出針對 跡象:非市場參賽者正在
新市場的破壞性創新 採取行動以提高或降低
創新的障礙

2. 競爭戰役 3. 策略選擇
2. 競爭戰役:估量競爭對手

尚不滿足
過度滿足
的顧客
的顧客

1. 變化跡象
尚未 非市場性
消費者 的情況

能力的不對稱性

強弱分析
產業參戰者的 2. 競爭戰役 3. 策略選擇
強處與弱點

攻防分析
辨識誰在作其它 動機的不對稱性
參戰者不能做或
不會做的事情
3. 策略選擇:辨識行動方式?
尚不滿足
過度滿足
的顧客
的顧客

1. 變化跡象
尚未 非市場性
消費者 的情況

防守
( 能力 ) 在位者是否
強弱分析 2. 競爭戰役 3. 策略選擇 已經學會
對付破壞

( 動機 ) 攻擊發起
攻防分析 新進者是否創造 攻 方式 推翻
出可選擇正確 新進者選擇了 或
立足點之市場 獨立或與在位者重疊 收納
的價值網路呢 ?
政府的角色
 原則一:
– 創造正確的動機是困難的工作
 原則二:
– 立法賦與的能力不必然能創造技術或作業能力
 原則三:
– 要擺脫兩難情況非常困難且耗時

 範例:
– 1990 年代美國電信改革,允許並協助無線網路業者
加入戰局。
歷史上的破壞式創新科技
– 完全破壞型
 電報 電話 網路
 軟碟 VCD 光碟 DVD 光碟
 馬車 汽車
 映像管 LCD 液晶銀幕
 點矩陣印表機 雷射印表機
 大型電腦 PC
歷史上的破壞式創新科技
– 共同生存型
 腳踏車 汽車 飛機
 收音機 電視機 電腦
 室內電話 行動電話
 命令列 視窗
現今的破壞性創新科技
 教育事業
– 線上教育與在職教育
 航空業
– 區間短程飛機
 半導體業
– 無晶圓設計公司 + ( 自行燒錄或專業代工廠 )
 電信產業
– 網路電話 VoIP 技術 (Skype 等 )
– 微軟將 SIP ( 簡單版的 VoIP) 放入作業系統中
破壞性創新與個人創業
新技術
快速成長期
技術

舊技術

慢速成長期

進入期 時間
創業範例一 : Dell 電腦
 電腦組裝網路直銷 , 去除中間商

維持性創新
把更好的產品帶到現有市場上



低階市場的破壞性創新
以更低成本的事業模式,爭取被過度服務的顧客

時間
創業範例二 : Intel
 大型電腦 PC
– 1960 就已進入市場
– 1980 IBM PC 出現後快速成長

維持性創新
把更好的產品帶到現有市場上



低階市場的破壞性創新
以更低成本的事業模式,爭取被過度服務的顧客

時間
創業範例三 : Microsoft
 大型電腦 PC, 命令列 視窗
– 1977 年進入市場
– 1980 IBM 授權 DOS 後出現後第一波成長
– 1991 年 Win31 出現後第二波成長
維持性創新
把更好的產品帶到現有市場上

不 能
低階市場的破壞性創新
同 以更低成本的事業模式,爭取被過度服務的顧客

能 時間
的 創造新市場的破壞性創新
考 爭取尚未消費者


未消費程度 公司改進軌跡

顧客需求軌跡
創業範例四 : 台積電
 晶片設計製造合一 晶片設計製造分離
– 1988 年進入市場時,聯電已存在
– 台積電建立晶圓代工市場,開創無晶圓設計產業
– 台積電良率不斷提升,大公司也紛分放棄自建晶圓廠

維持性創新
把更好的產品帶到現有市場上

不 能
低階市場的破壞性創新
同 以更低成本的事業模式,爭取被過度服務的顧客

能 時間
的 創造新市場的破壞性創新
考 爭取尚未消費者


未消費程度 公司改進軌跡

顧客需求軌跡
資料來源:虎與狐 , 郭台銘的全球競爭策略 , 張殿文著 天下出版

創業範例五 : 鴻海
 1974 鴻海塑膠
 1975 電視用高壓陽極帽組 鴻海工業 (50 萬 )
 1978 塑膠模具製造開發部 (600 萬 )
 1981 開發連接器產品 鴻海精密 (1600 萬 )
 1983 電腦連接器 1985 Foxconn (1 億 )
 1986 土城虎耀廠 1988 ( 營業額 10 億 )
 1993 成立法務部門 , 大陸昆山廠 1995 ( 營業額 100 億 )
 1996 機殼事業群 ,1997 電鍍事業部 1998( 營業額 500 億 )
 1998 蘇格蘭據點 1999 愛爾蘭廠 2001 ( 營業額 1000 億 )
 2000 鳳凰計劃 ( 光通訊 ),2002 捷克廠 2003 匈牙利廠 ( 營業額
3000 億 )
 2003 群創光電 …
加速學習曲線,專注代工,結合大品牌,不依賴破壞創新
經營方式:降低庫存,提高品質與生產效率
( 庫存只列半價 , 反映於績效報表 )
結語
 在技術穩定的領域,持續改進是關鍵
– 學習曲線理論

 在技術突破或市場改變的年代,小公司
有機會取代大公司
– 典範轉移 + 破壞式創新理論
參考文獻
 創新的兩難 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nol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
– 作者: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 譯者:吳凱琳出版社:商周出版
 創新者的解答
The innovators solution :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ccessful growth

– 作者:克雷頓‧克里斯汀生,邁可‧雷諾/著
– 譯者:李田樹,李芳齡出版社:天下雜誌(書籍)
 創新者的修練 SEEING WHAT’S NEXT
– 作者:克雷頓‧克里斯汀生、艾力克.羅斯、史考特.安東尼/著,
– 譯者:李芳齡 出版社:天下雜誌(書籍)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