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上海大学社
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

教学要点

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

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以
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人
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
会,又经过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同以
往其他社会的更替样,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
社会,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经历了长期的
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马克思指出: “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
构是幼封建社会的经济
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
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
解放。 ”
 资本主义萌芽于 14 世纪末 15 世纪初在地中海沿
岸的一些城市产生,其途径有两个:

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而成。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
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
过程。
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正如马克思所说
: “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
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
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 ‘
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 原始的 ’,因为它形成
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 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
生产方式的前史。 ”
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
,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
化为雇佣工人。
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
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
离的历史过程。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不断
发展和成熟,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
步发展,在经济上实现产业革命,用近代机
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
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 这 就
是: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形成的过程,与商品经
济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 剖析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

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是揭示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出发点。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

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
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
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
式。

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
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
个: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
分工的出现;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
不同的所有者。
什么是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是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条
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
重性

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
盾统一体。
 使用价 值 是指商品能 满 足人 们 某 种 需要的属性,即商品
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
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 使用价 值构 成社会 财 富的物 质 内容。
 使用价 值 是交 换 价 值 的物 质 承担者。


照明 燃料 润滑 修路 …
交换价值
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
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
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 价值 。

价值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
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
属性。
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

的表现形式。
 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

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
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
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
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交 两把 斧子是 一只
换 羊的 交换价 值
一只羊=两把斧子

交 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人类劳动 体力
脑力
价 值 耗费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
二者不可兼得。

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

具体劳动 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
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 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
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生产
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
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具体劳动
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抽象劳动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
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
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
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
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
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与量的规定两个方面。
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
价值的量的规定则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和怎样决定。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
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亏损 丙
正常补偿 乙
多盈利 甲 1
1 1 2
8
0 0 小

小 小 时

时 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
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
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
动时间来计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 劳动 价值量
时间 量
劳动生产率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
能力。它的高低可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
的产品数量来测量;也可用单位产品中所
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以及自然条件等。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有密切的关系。

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
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
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
劳动。
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 值 量为基 础,按
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
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
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价格
价值
 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
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
用表现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
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
 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
节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
步。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此外,价值规律自发调节资源在社会生产各
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
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
(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 马克思对商品的价值和交换价值作了严格的区分
,同时又揭示了价值同交换价值的内在联系和辩
证关系。
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
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 从历史上看,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

了四个阶段
绵羊
一般等价物 黄金

贝壳
金币

铸币 银币

货币演变史 铜币

电子货币 纸币
货币具有五种基本的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 随着货币的产生,整个商品世界就

分化为两极:
 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
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
 一极是货币,它只代表商品的价
 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
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
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所以,马克
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 “商品的惊险的跳
跃 ”,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
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
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
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
势。
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
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
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
的命运。
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之间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
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
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品 社会 社会总劳动 社会劳
经 分工 的一部分 动
济 矛
产 盾

私有 劳动是生
条 私人劳
制 产者的私
件 动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 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
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
其变化 规 律、价 值 形式的 发 展和 货 币的起
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
作用,形成了科学的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
意义

亚当 . 斯密 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
( 1723-1790 )
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
观点,为剩余价 值论 的 创 立
奠定了基石。
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
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为社会主 义 市场 经济发 展 提
供了理论指导。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
汽机时代。现在人类进入了 21 世纪,与马克思所处
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
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
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途

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途径
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
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
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
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
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
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所以,认识资本
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必须从理解
入手。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 劳动力 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
和脑力的总和。
 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 人的劳动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都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基本要素,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与
发展。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
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 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
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
而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 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
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
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
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 ——让人家来鞣。 ”    
摩登时代 (机器吃人)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 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
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
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 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
( 1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
价值;
( 2 )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
料的价值;
( 3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所生
需产 属劳
要和
劳 资所动
动的再
决定 的动 料需者
时社生 价力 = 的要自
间会产 值商 价的己
必劳 值生及

要动 品 活家
劳力
维护劳动者自身生存所
属劳
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资所动
料需者
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须 的要自
价的己
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决定 = 值生及

活家
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特

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
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
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
动。

 劳动力商品具有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的特点,正因为如此
,资本家才购买劳动力进行资本主义生产。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 资本家之所以能

够购买工人的劳
动力,把工人变
成雇佣上人,其
根源在于资本主
义的生产资料所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是马克思
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对于生产资料
所有制,马克思首先从经济意义和法律意义上作了区
分。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

是指事实上生产资
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
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超额利润或利润)。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
是由占有生产资料
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区别和联系

所有制与所有权二者,既有区别,也有密切的联
系。
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
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而不能从所
有权出发去认识。
 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
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或者法的关
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

 从历史上看,奴隶社会制度、
封建社会制度和 资 本主 义 社会
制度都是剥削制度,所不同的
是,在不同的剥削制度下,劳
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不
同。
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
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而劳
动者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
劳动力为生。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和货币采
取了资本的形式,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资本
人格化的资本家,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
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
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这就是资本主义
所有制的实质。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
规律

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
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
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
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
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

性,就是 剩余价值规
(一)剩余价 值 的生产 过 程
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
来的。
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
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
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被资本家所占有,
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
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
于资本 家;
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工 作 日( 12 小时

0 6 12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
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
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
价值。
价值增值过程
 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
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
 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
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 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
了补偿劳动力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是价
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的关键。
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价值增殖过程

具体 创造使用价

预 生产资料   …………     劳动过程
价值
付 价值( 24 元) 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 24 元) 增殖
资 过程

( 30 元
本 劳动

价值增
价 劳动力 抽象
剩余价
创造新价值 殖过程
(总计 27 元) 值

值 价值 ( 3 元)   ……… ( 6 元)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
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
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
生产出新的产品。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
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
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的。由于这一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
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
原材料

厂房 机器设备
可变资本

劳动力
资本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原有价值转移, 原有价值 增,
价值量没有变化
。 值
能产生剩余价值。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
 用数学式表示: m'= m / v

在该公式中, m' 为剩余价值率, m 为剩余价值, v 为可变资本。


 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或者剩余劳动时
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

m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 这两个公式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示同一个关系。前一个公式是以物化
劳动的形式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后一个公式则是以活
劳动的形式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叫做剩余价值率,也就是剥削
率。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 m’ =
可变资本
m
公式 m′ =
: v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
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
本的方法有两种: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
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工 作 日( 8 小
时)
4 小时
0 4 8 m' = =100%
4小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时 (M/v)
4 4

4 2
0 4 8 10 6 小时
m' = = 150%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6 4 小时
4 工作日( 10 小时)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
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工 作 日( 8 小时
) 4 小时
0 4 8 m' = =100%
4 小时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工作日( 8 小时)

0 6 小时
2 4 8 m' = = 300%
2 小时
必要劳 剩余劳动时间
动时间 6
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

生产相 缩短必 降低劳
对剩余 要劳动 动力的
价值 时间 价值
生产 资
提高整 料
提高生活资 降低生
个社会 料 部门劳动 活资料
的劳动 生产率 价值
生产率
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
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

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
额 社会必要劳动时
一般企业: 8 小时 / 间、社会价值

个别企业 4 小时 / 个别劳动时间、
: 双 个别价值
提高劳动生产率
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暂时

— 追求剩余价值
提高劳动生产
— 激烈的竞争 率
个别资本家
超额剩余价值消

整个社会资本 相对剩余价值产
家 生
摩登时代 (榨取 工人剩 余价值 )
(三)资本积累
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就是资本积累。
 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
化和失业现象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也深刻地阐明
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促 促
进 资本 进
剩余 扩大再
价值 积累 生产
“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
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
来。如果有 10% 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
;有 20% 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 50% 的利
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 100% 的利润,它就敢
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 的利润,它就敢犯
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
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
卖奴隶就是证明。 ”

—— 马克

1.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家瓜分到剩余价值后,
如果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则生产就在原有规模
的基础上重复进行。
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剩
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一方
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
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就其实质而言,是物质资料
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资本家获得无偿占有的剩余
价值后,并不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
,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
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
大的 规 模上重复 进 行, 这就是资本主义
的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本质
 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
有的工人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
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 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
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3. 资本的有机构成
 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
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
成。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
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
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
变化的 资 本价 值构 成,叫做 资本的有机
构成。通常用 c : v 来表示。
4. 相对过剩人口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
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在资本有机构成
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 资 本的相对量的 减 少, 资 本对
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
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
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相对过剩人口基本上有三种形式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相对过剩人口基
本上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流动的过剩人口;
第二种形式是潜伏的过剩人口;
第三种形式是停滞的过剩人口。
经常性的庞大失业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的
痼疾,资产阶级政府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可能在一定程
度上缓解失业,但是不可能彻底消灭失业。
5.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
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愈来愈具有社会
性;
另一方面,资本愈来愈集中于少数资本
家手中。
 在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
式之间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随着资本积
累的不断增长,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
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
是资本主义被新的、更能够适应社会化大
生产要求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根本原因。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 资本作为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不仅在生产过程内运
动,而且也在流通过程内运动,要深刻认识资本价值
增殖的秘密,还必须考察资本的流通。
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流通过程中,首先详尽地分析
了个别资本的运动,即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过程,揭示
了资本循环周转规律。
1. 产业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是指投资于工业、农业、采掘业、
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工业 农业 建筑业 采矿业
(1)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

阶段 公式 职能形式 职能
作用
购买 G −W 〈 A 货币资 本 为生产剩余价
Pm 值准备条件
阶段

生产 生产剩余
W 〈 A ⋅ ⋅ ⋅P ⋅ ⋅ ⋅W ′ 价值
阶段 Pm
生产资 本
销售 实现剩余
阶段 W ′ − G′ 商品 资本 价值
(2) 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
空间上的并存性

三种循环形式时间上的继
时间上的继起性
起性
必须同时连续不断地
把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
顺次通过三个阶段,
分成三部分,使其同时
相应变更它们的职能
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
形式并回到原来的出
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
发点
态上
2. 资本的周转

资本的循环,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
作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
周转时 间

周转速度

周转次 数
影响资本
周转的因
素 固定资 本
生产资本
的构成
流动资 本
3. 社会资 本的再生产 和流通
(1)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① 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个别资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个别资本的总和 —社会
资本
②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

价值补偿 实物补偿

社会总产品的各个 各个组成部分转化为
组成部分如何通过 货币后,如何再购买
商品出售以货币形
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
式实现价值 ( 卖的
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出去 )
( 买的回来 )
②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

社 生产生
会 价值构 c+v+ 产资料
总 成 m 的第 一
生产资料 部类
产 实物构 生产 消
品 成 消费资 费资料
的第 二
料 部类
③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
的基本理论前提

社会总产品分为
——价值构成与实物构成
社会生产划分为
——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
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结论: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
示了社会资本运动的内在规律性,即
社会两大部类之间以及部类内部都应
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再生产才
能顺利进行,否则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就会遇到困难,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就会产生。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
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计时工 资 计件工 资

现代管理科学之父:泰

工资变动趋势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过程的复杂
化和脑力劳动作用的加强,工人的实际工资呈
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但是与其创造的剩余价值
的增长幅度相比,实际工资提高的幅度还是较
小的。
只要资本雇佣劳动的基本经济关系不变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就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
本家并不是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产
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
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
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利润。为了得到尽
可能高的利润率和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门的资
本家之间必然展开剧烈的竞争,大量资本必然从利润率
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平均
化,这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体
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按照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
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结论: 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
——使利润趋于平均化

剩余价值总量
平均利润率
= 社会总资

平均利润 = 预付资本 平均利润

银行利润
地租


产业利
商业利


 资本家之间在瓜分剩余价值上固然

有一定程度的利害冲突,但在加强
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以榨取更大量的
剩余价值这点上,有着共同的阶级
利益。
(六)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意义

 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
值理论。
 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
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
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
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生产力
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 、经济危机的实质

生产相对过剩
2 、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
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①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
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
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3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第一阶段:危机
第二阶段:萧条
第三阶段:复苏






第四阶段:高涨

美国近
30 年来
财政债
券收益
走势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

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

的,其中危机阶段是周期的基本阶段或决定
阶段。

大危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
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
社会的 经济 关系,反映了政治上占 统 治 阶级 地
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国体

奴隶主阶 封建主阶 资产阶 无产阶


级专政 级专政 级专政 级专政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
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
治的工具。
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国家
的职能一样,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基本方面,即对内
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
国家安全及利益。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
职能:主要是政治统
治的职能,即资产阶级作
为 统 治 阶级 ,运用手中掌
握的政府机构和军队、警
察、法庭、监狱等;国家
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
压迫、控制,使社会生活
保持在统治阶级所制定的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
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
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
对外职能是国家对内政治统治职能的延伸,是
服务于其政治统治的。
其他职
 能
国家还具有社会公共管理 职 能 ,即国家要运用
各种权力和资源对包括邮政、铁路、水利、文
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以
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 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与政治统治职能是紧密联
系的,从根本上说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也是服
务于其政治统治职能的。
本质
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
级利益的体现,在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这些特征
与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相比,显然是人类社会政治生
活上的一大进步。
 但是,这种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剥削阶
级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的性质
,并没有消除人们在政治生活方面实际上的不自由、
不平等、不民主、不公正的现象。其实,资本主义国
家的建立只是以一种新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取代了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是通过
具体的政治制度实现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包括

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政权组织形式

选举制度

政党制度
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
应而发展起来的。
 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国家在不危及资本主义国家
安全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给予民众
以一定的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
行示威、自由迁徙等权利和自由。
 资本主义法制也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
产生的,资本主义法制是与资本主义民主结合
在起的。
宪法
 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是建设法制、实行法治
的法律基础。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是在几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第一个基本原则是私有制原则。
第二个基本原则是 “主权在民 ”的原则。
第三个基本原则是分权与制衡原则。
第四个基本原则是人权原则。
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的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的立
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行使,形成各
主体之间的 “制衡 ”。
竞选制度
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的是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即国
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
行使,形成各主体之间的 “制衡 ”。
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是资产阶级制定某种原则和程序,
通过竞选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制。在资本
主义国家中,选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制度运行中对社会
发展和稳定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政治机
制。
 从形式上看,竞选制度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


 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
政党制度
中代表,是代表一定阶级
、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
,为达到政治目的,特别
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
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

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
都实行的是政党制度。
政党类型

从政党制度的类型上看,大致有两党制和多党制等
形式。
两党制是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争夺执政地位
,交替组织政府,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它表现为
一党执政时,另一个党就成为反对党,可以对执政党的
行为进行批评和攻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执政党起牵制
和监督的作用。
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以上的政党轮流或联
合执政的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常见的组织
形式

君主立 宪
议会共 和制

政体
民主共 和 总统共 和制

委员会 制
君主立宪

君主的权利受宪法限制。议
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政府)由
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掌握实权。
民主共和制:议会共和制

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政
府由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
几个政党联盟组阁,并对议会负责。总
统是 “虚位元首 ”。

德国 意大利 奥地利
民主共和制:总统共和制

总统是国家
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总统直接任命、领导
政府。总统不能解散
议会,议会也不能将
总统解职,除非对总
统进行弹劾并加以定
罪。
民主共和制:委员会制

瑞士特有的一种政体。
联邦委员会是最高行政机
构,由联邦议会选出 7 名
委员组成,分别担任 7 个
部的部长,任期 4 年。联
邦主席兼联邦委员会主席
,由议会从 7 名 委 员 中 选
举产生,任期 1 年。议会
掌握立法权,委员会必须
服从议会决定。
资产阶级革命最重要的政治成果

以上所列举的资本主义的诸项政治
制度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维护自
身利益和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的过程中逐渐形
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最重
要的政治成果。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
 第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曾推动了
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 第二,由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人们摆脱了封建专
制主义条件下的分封割据状态、等级压迫制度和人身
依附关系,因而使人民群众享有了比在封建专制主义
条件下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
 第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
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经验,这对于社
会进步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局限性
 其一, 资 本主 义 的民主是 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
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 其二,法律名 义 上的平等掩盖着 事实上的不平等

 其三, 资 本主 义 国家的政党制是一 种维护资产阶
级统 治的政治制度。
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应该坚持辩证批
判的态度和方法。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
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
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法
律、哲学、伦理、历史、文学、宗教等大多数人
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学说或意识形式都属于资本
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来源
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各种资产阶级的思想理
论和观念,是资产阶级在长期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
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它曾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
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资产阶级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为
了进行政治统治的需要,资产阶级就开始建构资本主
义国家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同时也
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主要内容。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
面:
 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
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
识的集中体现。
 第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
式和环节之一。
“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
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
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无情地斩断了人们束缚于天
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与人
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
的 ‘现金交易 ’,就再也没有别的任何联系了。
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
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
算的冰水之中。”


思考题
 1 .为什么说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
脏的东西 ”?
 2 .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
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 3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
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
 4 .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
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
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 5 .如何理解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特殊性和一
般性是什么?
 6 .为什么说资本要实现连续循环,资本的不同职能
形式的循环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 7 .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
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 8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
民众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
 9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
统治的思想工具?
 10 .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
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