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我国新课改的指导意义
赵洪涛
(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有六种核心范式 : 社会建构主义、 激 进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论、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控制论系统 观、 对待中介行为的社会文化观点。长期以来 , 我国学生习 惯于接受式教学 , 由教师将知识完整而直接的呈现出来 , 学 生是存储知识的仓库 , 教与学、 学习与实践是分离的。建构 主义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 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 , 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培养主动建构者要从基础教育阶 段开始。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学过程中的学生、 教师、 情境 创设提出了如下要求 : 一、 学生 甘肃 兰州

730070 )

教师向“ 专家型” 方向发展。建构性教学需要教师拥有广泛 而深厚的背景知识 , 这样才能驾驭未知的建构过程 , 应对建 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里的知识除了专 业知识, 还包括教学方法、 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等等, 我国在师范生教育方向往往对这些方面的培养不够十分重 视 , 教师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贫乏 , 直接导致了新课改 人性化的缺失 , 人文色彩的淡薄。 当然 , 教师拥有深厚的知识背景 , 并不是说教学必须是 多学科融合。比如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中国语言 文字的运用能力。但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是增加学生的 兴趣, 把语文课教成了音乐课、 自然课、 数 学 课 …… 语 文 课 的语文性不强 , 显示了教师对新课改的不深入了解。 但报刊 杂志上常见这方面的报道 , 还把它当作模范 , 可见整个社会 对新课改一知半解。

1. 学会当主人。建构性教 学 要 求 学 生 成 为 教 学 活 动 的
主人 , 这也是新课改之后出现的一大奇观。 不少学校喊出了 “ 以学生为本” 、 “ 服务学生” 这类响亮的口号 , 教师对学生的 限制也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 , 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主人 , 要克服惰性 , 努力发现问题 , 在建构过程中取得快乐。 同时 , 还要学会充分利用教师资源 , 最大程度发挥教师的导向作 用 , 保证建构的可持续性。

3. 选择正确的教学艺术。新课改之前 , 讲述法是众多教
师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 教学的目的就是为考试 服务。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 , 完全采用讲述法是与建 构主义教学法相矛盾的。 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 确定 不同的教学目的 ,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 恰当运用各种教学 辅助手段 , 保证建构的效度。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 , 形成自 己的教学风格。 三、 情境创设 在建构性教学中 , 难以创设情境不是借口。 目前新课改 遇到的障碍之一就是创设情境。农村学校声称受到教学经 费和教学设备的限制 , 无法提供教学情境 ; 城市学校认为有 升学的压力 , 没有足够的时间提供教学情境。 建构性教学只 能是空架子。 这些借口使新课改面临种种实施上的困难。 在 消除这些片面认识 , 积极利用现有条件 , 给学生学习创设情 境的同时, 还要认识到, 按照建构主义观点, 情境不光指真 实情境 , 还可以创造概念情境 , 即虚拟的不真实的情境。一 味地把创设情境难作为借口 , 实质反映了教育者知识的贫 乏、 思维的狭隘。所以积极开展继续教育 , 努力提高教师素 质 , 是新课改的当务之急。 总之 ,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 作为新 的事物 , 新课改势必会遭到保守者的抨击和贬低 , 但从长远 的角度来看 ,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 基于建构主义的新课程改 革 , 最终受益的是全体学生、 教师和整个社会。 ( 责任编辑 : 杨树新 )

2. 思维转换。在建构性学习中 , 学生除了会受到自身已
有思维的制约, 还会受到身边环境, 以及他人的影响, 使思 维转换“ 夭折” 于“ 腹中” 。为适应新课改教学的要求 , 要培养 学生的批判精神、 怀疑精神 , 分析综合能力 , 变定向思维为发 散思维。当然 , 这并不意味着背诵和记忆宝剑不再需要 , 一些 结构性知识的学习还是要靠传统的方法 ( 如语文和英语中的 某些知识 ) , 用建构的方法学习结构性知识 , 反而会事倍功半。 二、 教师

1. 教师角色的转换。建构 性 学 习 要 求 教 师 由 主 体 变 为
主导 ,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责任减少 , 他们的压力反而增 大了。 教师首先要学会鼓励学生。 要积极鼓励在建构中暂时 遇到小挫折而灰心丧气的学生 , 引导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 所在 , 重新明确建构的方向。 也要对顺利建构知识的学生予 以鼓励 , 对于他们暂时完成的工作进行肯定 , 更要积极引导 他们进行下一个建构。其次 , 教师的角色类似于一名导演 , 他不完全参与教学活动 , 但他却对整个过程了如指掌 , 安排 活动的节奏 , 及时调整建构的方向。教师还是一个创造者 , 根据学习的内容 , 设计逼真的情境供学生建构。 当学生得到 错误的结论时 , 教师还要重新创设相应的外部情境 , 使学生 自我纠正 , 获得知识 , 而不是通过传统的反复的强化训练。

2. 深厚的知识背景。新一轮课改从某种程度上讲 , 强迫

教育革新 2007 年第 6 期

- 3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