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88

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

羅時憲纂釋

www.dhalbi.org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羅時憲纂釋

www.dhalbi.org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羅時憲纂釋

www.dhalbi.org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www.dhalbi.org
目 錄 羅時憲纂釋
︵甲一︶序分 分 二… …………………………………………………… O二六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乙一︶通序………………………………………………………… O二六
︵乙二︶別序………………………………………………………… O二九

第 一 頁
︵甲二︶正說分 分 二… ………………………………………………… O三一
︵乙一︶初周說教修行 分 二… …………………………………………O三一
︵丙一︶當宗請說 分 四… …………………………………………… O三一
︵丁一︶善現讚請 分 二… ……………………………………………O三二
︵戊一︶讚歎…………………………………………………… O三二
︵戊二︶陳請…………………………………………………… O三四
︵丁二︶世尊許說………………………………………………… O三六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丁三︶善現希聞………………………………………………… O三七
︵丁四︶隨問別答 分 三… ………………………………………… O三八
︵戊一︶答云何住 分 四… ………………………………………… O三八

www.dhalbi.org
︵己一︶明廣大心……………………………………………… O三八
︵己二︶明最勝心……………………………………………… O四一
羅時憲纂釋
︵己三︶明至極心……………………………………………… O四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己四︶明無顛倒心…………………………………………… O四四
︵戊二︶答云何修行…………………………………………… O四七

第 二 頁
︵戊三︶答云何攝伏其心 分 二… ………………………………… O四九
︵己一︶正答前問……………………………………………… O四九
︵己二︶釋疑 分 四… ………………………………………………O五O
︵庚一︶法說………………………………………………… O五O
︵庚二︶喻說………………………………………………… O五一
︵庚三︶合說………………………………………………… O五三
︵庚四︶勸信………………………………………………… O五四
︵丙二︶廣釋敬疑 分 三… …………………………………………… O五四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丁一︶第一校量 分 四… ……………………………………………O五四
︵戊一︶釋不住相因得有相果之疑 分 二… ……………………… O五五
︵己一︶世尊設問……………………………………………… O五五

www.dhalbi.org
︵己二︶善現順佛意答………………………………………… O五七
︵己三︶佛重印成……………………………………………… O五八
羅時憲纂釋
︵戊二︶釋無相因果眾生難信之疑 分 二… ……………………… O五九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己一︶善現問………………………………………………… O五九
︵己二︶佛答 分 二… ………………………………………………O六一

第 三 頁
︵庚一︶明後世有具戒德慧之菩薩能信此經……………… O六一
︵庚二︶明其能信之所以 分 二… ……………………………… O六三
︵辛一︶明其歷逢善友積集信因…………………………… O六三
︵辛二︶明其善友所攝成就信德 分 二… ………………………O六四
︵壬一︶明攝受得福……………………………………… O六四
︵壬二︶明攝受得福所以 分 二… …………………………… O六六
︵癸一︶以無我想故得…………………………………… O六六
︵癸二︶以無法想故得 分 二… ………………………………O六七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子一︶正明無法想 分 二… ……………………………… O六七


︵丑一︶明無四種法想 分 二… ……………………………O六七
︵實一︶標…………………………………………… O六七

www.dhalbi.org
︵實二︶釋…………………………………………… O六九
︵丑二︶明無依言離言想……………………………… O七O
羅時憲纂釋
︵子二︶結成如筏喻…………………………………… O七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戊三︶釋於無相果所生之疑 分 二… …………………………… O七二


︵己一︶佛問…………………………………………………… O七二

第 四 頁
︵己二︶善現答 分 二… ……………………………………………O七四
︵庚一︶標…………………………………………………… O七四
︵庚二︶釋 分 二… ……………………………………………… O七五
︵辛一︶第一重釋…………………………………………… O七五
︵辛二︶第二重釋…………………………………………… O七六
︵戊四︶正校量 分 三… …………………………………………… O七七
︵己一︶佛問…………………………………………………… O七七
︵己二︶善現答………………………………………………… O七八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己三︶佛為校量 分 二… …………………………………………O八O
︵庚一︶判持經福勝……………………………………… O八O
︵庚二︶釋福勝所以 分 二… …………………………………… O八二

www.dhalbi.org
︵辛一︶第一重釋…………………………………………… O八二
︵辛二︶第二重釋…………………………………………… O八三
羅時憲纂釋
︵丁二︶第二、第三校量 分 二… ……………………………………O八四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戊一︶釋疑 分 四… ……………………………………………… O八四


︵己一︶釋二乘得果是取之疑 分 四… ……………………………O八四

第 五 頁
︵庚一︶問答預流果 分 二… …………………………………… O八四
︵辛一︶佛問………………………………………………… O八四
︵辛二︶善現答 分 二… …………………………………………O八六
︵壬一︶標………………………………………………… O八六
︵壬二︶釋………………………………………………… O八七
︵庚二︶問答一來果 分 二… …………………………………… O八八
︵辛一︶佛問………………………………………………… O八八
︵辛二︶善現答 分 二… …………………………………………O八九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壬一︶標………………………………………………… O八九
︵壬二︶釋………………………………………………… O九O
︵庚三︶問答不還果 分 二… …………………………………… O九O

www.dhalbi.org
︵辛一︶佛問………………………………………………… O九O
︵辛二︶善現答 分 二… …………………………………………O九一
羅時憲纂釋
︵壬一︶標………………………………………………… O九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壬二︶釋………………………………………………… O九二
︵庚四︶問答阿羅漢果 分 二… ………………………………… O九二

第 六 頁
︵辛一︶佛問………………………………………………… O九三
︵辛二︶善現答 分 二… …………………………………………O九三
︵壬一︶正答阿羅漢……………………………………… O九三
︵壬二︶引己為證………………………………………… O九五
︵己二︶釋釋迦然燈有取有說之疑 分 二… ………………………O九七
︵庚一︶佛問………………………………………………… O九七
︵庚二︶善現答……………………………………………… O九九
︵己三︶釋菩薩取佛土功德莊嚴之疑 分 二… …………………… 一OO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庚一︶正釋 分 二… …………………………………………… 一OO


︵辛一︶標…………………………………………………… 一OO
︵辛二︶釋…………………………………………………… 一O二

www.dhalbi.org
︵庚二︶示勸………………………………………………… 一O三
︵己四︶釋佛自取法王身之疑 分 二… …………………………… 一O四
羅時憲纂釋
︵庚一︶佛問………………………………………………… 一O四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庚二︶善現答……………………………………………… 一O六
︵戊二︶正校量 分 二… …………………………………………… 一O七

第 七 頁
︵己一︶以財施校量 分 二… ………………………………………一O七
︵庚一︶校量顯勝 分 三… ……………………………………… 一O七
︵辛一︶世尊設喻以問……………………………………… 一O七
︵辛二︶善現順佛意以答…………………………………… 一O八
︵辛三︶佛為校量 分 三… ………………………………………一O九
︵壬一︶佛設問…………………………………………… 一O九
︵壬二︶善現答…………………………………………… 一一O
︵壬三︶佛判持經福多…………………………………… 一一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庚二︶明勝所以 分 三… ……………………………………… 一一二


︵辛一︶明在處處勝在人人尊故勝 分 二… …………………… 一二一
︵壬一︶在處處勝………………………………………… 一二二

www.dhalbi.org
︵壬二︶在人人尊………………………………………… 一一四
︵辛二︶明能摧二障故勝 分 二… ………………………………一一五
羅時憲纂釋
︵壬一︶善現問…………………………………………… 一一五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壬二︶佛答 分 二… ………………………………………… 一一六


︵癸一︶示名勸持………………………………………… 一一六

第 八 頁
︵癸二︶釋所以 分 二… ………………………………………一一七
︵子一︶明諸佛同說同讚……………………………… 一一七
︵子二︶顯己不獨說…………………………………… 一一八
︵辛三︶明財施能為染因持說為清淨因故勝 分 二… ………… 一一九
︵壬一︶陳受持福多所以 分 三… …………………………… 一一九
︵癸一︶佛問……………………………………………… 一一九
︵癸二︶善現答…………………………………………… 二一O
︵癸三︶佛釋非如實……………………………………… 一二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壬二︶轉釋疑…………………………………………… 一二二
︵己二︶以身體施校量 分 二… …………………………………… 一二三
︵庚一︶校量顯勝…………………………………………… 二一四

www.dhalbi.org
︵庚二︶明勝所以 分 四… ……………………………………… 一二五
︵辛一︶敘善現聞法感動悲泣……………………………… 二一五
羅時憲纂釋
︵辛二︶明於此生信實為希有……………………………… 一二六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辛三︶拂疑除病…………………………………………… 一二七
︵辛四︶進發信心 分 二… ……………………………………… 一二八

第 九 頁
︵壬一︶善現問 分 三… ……………………………………… 二一八
︵癸一︶標………………………………………………… 一二八
︵癸二︶釋 分 二… ……………………………………………一三O
︵子一︶明所取空……………………………………… 一三O
︵子二︶明能取空……………………………………… 一三O
︵癸三︶結………………………………………………… 一三一
︵壬二︶佛答 分 二… ………………………………………… 一三二
︵癸一︶標………………………………………………… 一三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癸二︶釋………………………………………………… 一三三
︵丁三︶第四校量 分 二… ……………………………………………一三五
︵戊一︶釋疑 分 二… ……………………………………………… 一三五

www.dhalbi.org
︵己一︶釋持經行忍得福應劣之疑 分 四… ………………………一三五
︵庚一︶正破前疑…………………………………………… 一三五
羅時憲纂釋
︵庚二︶舉例以顯 分 二… ……………………………………… 一三七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辛一︶引昔一身證………………………………………… 一三七
︵辛二︶引餘多身證………………………………………… 一三九

第 一○ 頁
︵庚三︶勸離想以修忍 分 二… ………………………………… 一四O
︵辛一︶總標………………………………………………… 一四O
︵辛二︶別顯 分 四… ……………………………………………一四一
︵壬一︶令不住相………………………………………… 一四一
︵壬二︶令住無相………………………………………… 一四二
︵壬三︶釋所由…………………………………………… 一四三
︵壬四︶總結……………………………………………… 一四四
︵庚四︶勸益有情住二空理 分 二… …………………………… 一四四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辛一︶令行無住施………………………………………… 一四四
︵辛二︶別釋道理…………………………………………… 一四五
︵己二︶釋無住等行不能與無相果為因之疑 分 二… …………… 一四六

www.dhalbi.org
︵庚一︶明不妄語…………………………………………… 一四六
︵庚二︶除遣外孰…………………………………………… 一四八
羅時憲纂釋
︵己三︶釋真如逼在何故有得有不得之疑…………………… 一四八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戊二︶正校量 分 二… …………………………………………… 一五O


︵己一一校勝劣 分 二… ……………………………………………一五O

第 一一 頁
︵庚一︶明於法正行………………………………………… 一五O
︵庚二︶舉事校量…………………………………………… 一五二
︵己二︶釋所以 分 六… ……………………………………………一五四
︵庚一︶示此法門唯大機能入 分 二… ………………………… 一五四
︵辛一︶明此經德大………………………………………… 一五四
︵辛二︶明持誦福圓………………………………………… 一五六
︵庚二︶示持此法即荷擔菩提 分 二… ………………………… 一五七
︵辛一︶明大機持誦為荷菩提……………………………… 一五七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辛二︶顯二乘凡夫不能聽受……………………………… 一五八
︵庚三︶示此經在處皆可尊重……………………………… 一五九
︵庚四︶示持此經能轉業障………………………………… 一六O

www.dhalbi.org
︵庚五︶示持此經能速證菩提 分 二… ………………………… 一六二
︵辛一︶舉自所得福………………………………………… 一六三
羅時憲纂釋
︵辛二︶校他受持福………………………………………… 一六五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庚六︶示成就威力得大妙果 分 二… ………………………… 一六六


︵辛一︶明勢力廣大聞或迷亂……………………………… 一六七

第 一二 頁
︵辛二︶顯所得果非思量境………………………………… 一六八
︵乙二︶第二周說除增上慢 分 二… ……………………………………一六九
︵丙一︶當宗正說 分 二… …………………………………………… 一六九
︵丁一︶善現問…………………………………………………… 一六九
︵丁二︶佛答 分 二… …………………………………………………一七一
︵戊一︶答其初問以例餘二…………………………………… 一七一
︵戊二︶釋違不住義…………………………………………… 一七二
︵丙二︶廣釋策疑分十七………………………………………… 一七四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丁一︶釋無菩薩之疑 分 二… ………………………………………一七四
︵戊一︶佛問…………………………………………………… 一七四
︵戊二︶善現答………………………………………………… 一七六

www.dhalbi.org
︵戊三︶佛印成 分 二… …………………………………………… 一七七
︵己一︶印可…………………………………………………… 一七七
羅時憲纂釋
︵己二︶釋成 分 二… ………………………………………………一七八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庚一︶反顯………………………………………………… 一七八
︵庚二︶順成………………………………………………… 一七九

第 一三 頁
︵丁二︶釋無諸佛之疑 分 二… ………………………………………一八一
︵戊一︶明佛有自性身………………………………………… 一八一
︵戊二︶遮虛說 分 二… …………………………………………… 一八二
︵己一︶遮他言………………………………………………… 一八二
︵己二︶成無得………………………………………………… 一八三
︵丁三︶釋無菩提之疑 分 二… ………………………………………一八四
︵戊一︶釋外疑執 分 三… ………………………………………… 一八四
︵己一︶明所證非諦非妄……………………………………… 一八四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己二︶顯唯是佛得…………………………………………… 一八五
︵己三︶總結成………………………………………………… 一八六
︵戊二︶舉喻彰身……………………………………………… 一八七

www.dhalbi.org
︵丁四︶釋無人度有倩嚴佛土之疑 分 二… ………………………… 一八八
︵戊一︶遮實度有情之念 分 二… ………………………………… 一八八
羅時憲纂釋
︵己一︶標……………………………………………………… 一八八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己二︶釋……………………………………………………… 一九O
︵戊二︶遮實莊嚴淨土之念 分 二… ……………………………… 一九一

第 一四 頁
︵己一︶標……………………………………………………… 一九一
︵己二︶釋 分二… ………………………………………………… 一九三
︵庚一︶明無相是真莊嚴…………………………………… 一九三
︵庚二︶明達理是真菩薩…………………………………… 一九四
︵丁五︶釋佛不見諸法之疑 分 二… …………………………………一九五
︵戊一︶明佛有能見 分 二… ……………………………………… 一九五
︵己一︶明佛有肉眼…………………………………………… 一九五
︵己二︶明佛有後四眼………………………………………… 一九六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戊二︶明佛有所見 分 五… ……………………………………… 一九九


︵己一︶佛問…………………………………………………… 一九九
︵己二︶善現答………………………………………………… 二OO

www.dhalbi.org
︵己三︶佛據殑伽沙為喻以問………………………………… 二OO
︵己四︶善現答………………………………………………… 二O一
羅時憲纂釋
︵己五︶佛廣成 分 二… ……………………………………………二O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庚一︶標…………………………………………………… 二O二
︵庚二︶釋 分 二… ……………………………………………… 二O三

第 一五 頁
︵辛一︶明顛倒心非真住…………………………………… 二O三
︵辛二︶顯虛妄之相………………………………………… 二O四
︵丁六︶釋福德亦是顛倒之疑 分 三… ………………………………二O五
︵戊一︶佛問…………………………………………………… 二O五
︵戊二︶善現答………………………………………………… 二O六
︵戊三︶佛成…………………………………………………… 二O七
︵丁七︶釋無為何有相奸之疑 分 二… ………………………………二O八
︵戊一︶明佛不可以色身觀 分 二… ……………………………… 二O九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己一︶佛問…………………………………………………… 二O九
︵己二︶善現答 分 二… ……………………………………………二一O
︵庚一︶標…………………………………………………… 二一O

www.dhalbi.org
︵庚二︶釋…………………………………………………… 二一O
︵戊二︶明佛不可以相好觀 分 二… ……………………………… 二一一
羅時憲纂釋
︵己一︶佛問…………………………………………………… 二二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己二︶善現答 分 二… ……………………………………………二二一
︵庚一︶標…………………………………………………… 二二一

第 一六 頁
︵庚二︶釋…………………………………………………… 二二二
︵丁八︶釋無身云何說法之疑 分 二… ………………………………二一四
︵戊一︶勸勿疑………………………………………………… 二一四
︵戊二︶釋所以………………………………………………… 二一五
︵戊三︶總結成………………………………………………… 二一六
︵丁九︶釋深法恐無人信之疑 分 二… ………………………………二一七
︵戊一︶善現問………………………………………………… 二一七
︵戊二︶佛答 分 二… ……………………………………………… 二一八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己一︶標……………………………………………………… 二一九
︵己二︶釋……………………………………………………… 二一九
︵丁十︶釋於無上菩提所生之疑 分 三… ……………………………二二O

www.dhalbi.org
︵戊一︶佛問………………………………………………………二二O
︵戊二︶善現答……………………………………………………二二一
羅時憲纂釋
︵戊三︶佛印成 分 二… ……………………………………………二二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己一︶印無法可得故名無上覺……………………………… 二二二
︵己二︶廣辨餘義 分 三… …………………………………………二二三

第 一七 頁
︵庚一︶明無增減故名無上……………………………………二二三
︵庚二︶明無差別故名無上……………………………………二二四
︵庚三︶明方便滿足故名無上 分 二… ……………………………二二六
︵辛一︶正顯………………………………………………… 二二六
︵辛二︶結成………………………………………………… 二二七
︵丁十一︶釋聲教非菩提因之疑………………………………… 二二七
︵丁十二︶釋平等云何度生之疑 分 二… ……………………………二三O
︵戊一︶勸彼勿疑…………………………………………………二三O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戊二︶廣成自義 分 二… ……………………………………………二三一
︵己一︶明無實度……………………………………………… 二三二
︵己二︶釋所以 分 二… ……………………………………………二三二

www.dhalbi.org
︵庚一︶明有實度即有我執……………………………………二三二
︵庚二︶明我非實 分 二… …………………………………………二三三
羅時憲纂釋
︵辛一︶明愚夫妄執有我…………………………………… 二三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辛二︶明愚夫亦是假名…………………………………… 二三四
︵丁十三︶釋以具相比知真佛之疑 分 二… …………………………二三五

第 一八 頁
︵戊一︶問答略顯 分 三… ……………………………………………二三五
︵己一︶佛問以相觀佛………………………………………… 二三五
︵己二︶善現答佛不可以相觀………………………………… 二三六
︵己三︶佛印示 分 二… ……………………………………………二三七
︵庚一︶印不可以相觀…………………………………………二三七
︵庚二︶示應以非相觀…………………………………………二三八
︵戊二︶舉頌廣成…………………………………………………二三九
︵丁十四︶釋菩薩修福無功之疑 分 三… ……………………………二四O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戊一︶顯菩提不因具相得 分 二… …………………………………二四O
︵己一︶佛故設問……………………………………………… 二四一
︵己二︶示不以相得…………………………………………… 二四二

www.dhalbi.org
︵戊二︶明因果不失 分 三… …………………………………………二四三
︵己一︶述彼心………………………………………………… 二四三
羅時憲纂釋
︵己二︶勸勿念………………………………………………… 二四四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己三︶釋所以………………………………………………… 二四四
︵戊三︶校量功德 分 二… ……………………………………………二四五

第 一九 頁
︵己一︶正校量………………………………………………… 二四五
︵己二︶釋所以 分 三… ……………………………………………二四七
︵庚一︶佛略標釋………………………………………………二四七
︵庚二︶善現問…………………………………………………二四八
︵庚三︶佛答……………………………………………………二四九
︵丁十五︶釋有情不得見佛之疑………………………………… 二五O
︵丁十六︶釋真佛化佛一異之疑 分 二… ……………………………二五二
︵戊一︶舉喻明真化非一非異 分 二… …………………………… 二五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己一︶佛以極微喻告 分 二… ……………………………………二五二
︵庚一︶佛問………………………………………………… 二五二
︵庚二︶善現答…………………………………………………二五四

www.dhalbi.org
︵己二︶善現以世界喻領 分 二… …………………………………二五五
︵庚一︶善現說喻 分 二… ……………………………………… 二五五
羅時憲纂釋
︵辛一︶標…………………………………………………… 二五五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辛二︶釋 分 二… ………………………………………………二五六
︵壬一︶以世界非實喻自性身無相……………………… 二五六

第 二○ 頁
︵壬二︶明佛說世界唯是假說…………………………… 二五八
︵庚二︶如來釋成…………………………………………… 二五八
︵戊二︶乘便明我法之見亦非實 分 二… ………………………… 二六O
︵己一︶明我執無 分 二… …………………………………………二六O
︵庚一︶佛敘外疑…………………………………………… 二六O
︵庚二︶善現懸解…………………………………………… 二六一
︵己二︶明法執無 分 二… …………………………………………二六三
︵庚一︶標…………………………………………………… 二六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庚二︶釋…………………………………………………… 二六四
︵丁十七︶釋化身教法受持無福之疑 分 二… ………………………二六五
︵戊一︶校量示有福…………………………………………… 二六五

www.dhalbi.org
︵戊二︶明無染而說 分 二… ……………………………………… 二六七
︵己一︶正明不染……………………………………………… 二六七
羅時憲纂釋
︵己二︶釋所以………………………………………………… 二六八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甲三︶流通分……………………………………………………… 二七O

第 二一 頁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羅時憲纂釋

www.dhalbi.org

第 二二 頁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本經即︽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九會能斷金剛分︶

www.dhalbi.org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羅時憲纂釋
羅時憲纂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第 二三 頁
︻釋︼今依世親論師頌釋,決擇唐窺基大師讚述,並旁採諸家義解,略釋此經,以
二門分別:一、解題,二、釋文。
一、解題分四:︵一︶辨處會,︵二︶舉譯本,︵三︶釋題義,︵四︶明宗旨。
︵一︶辨處會
此經乃︽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之一部分。︽大般若經︾譯文共六百卷,佛在四處、十六
會說:一、王舍城驚峰山七會︵ ︶,二、室羅筏城給孤獨園七會,三、他
山中四會,山更二會
化自在宮一會,四、王舍城竹林園一會。此經乃第二處第九會,名能斷金剛分,卷次為
第五百七十七卷,若單獨流通則名︽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以上所言,乃傳統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說,而為吾人所信奉者。然據今人考證,則謂此會之結集,乃在佛滅後第七百年至第八
百年之間,而四處十六會云者,亦須重詳也。
︵二︶舉譯本

www.dhalbi.org
個譯本:一、後秦鳩摩羅什譯,二、元魏 菩提留支譯,三、陳真諦譯;以上 三
此經共有六
羅時憲纂釋
譯並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四、隋。達摩笈多譯,名︽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五、
唐玄奘譯,乃︽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之第九會,名能斷金剛分;摘出別行,名︽能斷金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六、唐義淨譯,亦名︽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唐太宗曾將累

第 二四 頁
代積存梵本佛典付與玄奘法師。師勘諸本中龜茲所傳梵文本即羅什譯,同崑崙之本,與
真諦所翻者等;然經本略有舛異。奘勘正之,而用今名。後義淨重譯此經,亦同今名。
諸本之中,秦譯最流行,以其面世最先,而語句亦至簡潔流暢也。然譯文微有差漏:如
經題具云︽能斷金剛般若經︾,而此譯失﹁能斷﹂字;經文中三問闕一,二頌闕一,九
喻闕三;此皆勘餘本而可知。且偏重意譯,於原文語句多所裁略,文則達矣,其謂信何!
魏譯原有二本。初本︵ ︶質樸,稍近直譯。重譯本文較流暢,似將初本依秦譯
存大正藏中
補正潤色剪裁而成;以較秦譯,互有短長。陳譯所據者為崑崙之本,其文亦補苴秦譯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成。隋譯直翻梵字,尚未調合華言,祇可用作參考。奘、淨二本,在任何方面悉勝前譯。
今不取淨譯而取奘譯者,則以本經原是︽大般若經︾之一部分,奘譯本經與大般若餘分
名句一貫,較便學人,一也。唐譯二本皆文義明確,淨譯文句雖美,然不及奘譯之能保

www.dhalbi.org
存原文形貌,於譯事較為忠實,二也。
羅時憲纂釋
︵三︶釋題義
﹁金剛﹂喻所斷之二障︵ ︶。﹁能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以我執為首,能障涅槃之煩惱障;及以法執為首,能障大菩提之所知障
喻正慧。二障雖堅如金剛,亦有正慧能破之也。正慧有二種:一者有漏,二者無漏。前

第 二五 頁
者雖不能摧二障,然能引發後者,有疏能摧之用,故亦得名能斷。後者正能摧破二障,
其體堅利,不可破壞,正是能斷也。又慧有三種,謂聞、思、修。聞、思兩慧,能伏染
故;漸生修慧,為修慧因。修慧中有有漏、無漏二別,唯修慧中之無漏慧能斷二障也。

P
r
a
j
ñ
金剛之能斷︵ ︶,能斷金剛之般若,皆依主釋。然經云般刺︵
隋譯便名﹁金剛能斷﹂ ︶ā

S
a
r
v
a
j
ñ

P
r
a
s
u
n
y
a
者,因中慧;言薩筏若︵ ︶ā,此名一切智,是果中智也;言般刺慎若︵ ︶

P
r
a
m
i
t
者,斷惑慧,即此中所標,故云能斷也。﹁波羅蜜多︵ ā ︶ā﹂,直譯為彼岸到;
若迴合華言,應云列彼岸,謂離諸障染,到菩提、涅槃之彼岸也。﹁經﹂者,梵語﹁素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S
t
r
a

怛纜︵ ū︶﹂,原為貫穿縫綴主義。意譯為經。謂結集者以美妙文句,貫綴佛所說義
故。
︵四︶明宗旨

www.dhalbi.org
欲求無上菩提,當發心趣往,然末發趣者當於何處安住其心而成發趣耶?既發趣矣,當
羅時憲纂釋
如何修行耶?既修行矣,煩惱、所知二障現起之時又如何除遣之耶?既能修行、除障,
又謂我能修行,我能除障,起增上慢,復如何捨此慢心耶?由此諸疑為主,展轉復生他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疑。總此諸疑,世親釋論列為二十七則,佛二為解答,是故此經以斷疑為宗也。

第 二六 頁
二、釋文分三:甲一、序分,甲二、正說分,甲三、流通分。
︵甲一︶序分 : ︵乙一︶通序, ︵乙二︶別序
分二
︵乙一︶通序
︻經︼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
二百五十人俱。
︻纂釋︼此文有五:︵一︶結集者為令生信,總顯己聞,故說﹁如是我聞﹂,謂我從佛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處所聞如是也。︵二︶說者、聽者共相會遇,時分無別,總說﹁一時﹂。︵三︶化必有
B
h
a
g
a
v
a
t
主;明佛是軟化之主,故標﹁薄伽梵﹂。梵語薄伽梵︵ ︶譯云世尊,義未備也。
請具六德,能破四魔,名薄伽梵。六德者: ⑴自在義,永不繫屬諸煩惱故。 ⑵熾盛義,

www.dhalbi.org
炎猛智火所燒煉故。 ⑶端嚴義,具諸相奸所莊嚴故。 ⑷名稱義,一切殊勝功德圓滿,世
羅時憲纂釋
人無不知故。 ⑸吉祥義,一切世間親近供養,咸稱讚故。 ⑹尊重義,具一切德,常起方
便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無懈廢故。︵ ︶︶。四魔如下文釋。︵四︶化必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六德見︵佛地經論一
處:故言﹁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室羅筏具云室羅筏悉底布羅

第 二七 頁
S
r
v
a
s
t
p
u
r
a
u
r
a

P
r
a
s
e
n
a
j
i
t
︵ ā ī ︶此云豐德城。此城之主即勝軍王︵ ︶也。城乃中印度北憍薩
U
t
t
a
r
a
k
o
a
l

G
a
g
羅國︵ ︱ ś ︶ā之都城,國在殑伽河︵ ṅ︶ā北,城近今之尼泊爾國。為別於

D
a
k
i

K
o
s
a
l
a
碗伽河南之南憍薩羅︵ ṣ︱
ṇā ︶,故以城名標別。其南憍薩羅之都城無別名

J
e
t
a
號,即以國名為名故。逝多︵
S ︶者,此云戰勝,勝軍王太子之名也。給孤獨園者,
u
d
a
t
t
a
謂須達多︵ ︶,義云給孤獨,或云善施,於太子處所買得建精舍以獻佛者也。今
合標波,故雙舉之。︵五︶教所被機,謂﹁千二百五十人俱﹂。﹁與﹂者,及也。此千
二百五十苾芻,皆已證無學果,勝過有學苾芻,故稱為﹁大﹂。梵語﹁苾芻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B
h
i
k
u

︵ ︶
ṣ ﹂,具有五義:一、怖魔,創心出家,四魔怖故︵四魔者:謂煩惱魔、五蘊
魔、死魔、及他化自在天子魔︶。二、乞士,以乞自活,濟自他故。三、淨命,離五邪
命︵ 一、為利養故,而現希奇;二、為利養故,自說己德;三、為利養故,為人占相而稅吉凶;四、為利養故,高聲現威;五、

www.dhalbi.org
︶故。四、持戒性,威儀不缺故。五、破惡,修道獲果,斷
為利養故,說於他處先所得利以動人心。
S
a
g
h
a K

羅時憲纂釋
煩惱故。僧伽︵ ṃ ︶名﹁眾﹂,證理、事二法俱和故。千二百五十人者:佛初成道
a
u
i
n
y
a

Y
a
a
s
第一時中度憍陳如︵ ṇḍ ︶等五人,第二時度耶舍︵ ś︶等五十人,第三時度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S
r
i
p
u
t
r
a U

M
a
u
d
g
e
y
y
a
n
a
舍利子︵ ā ︶等一百人,第四時度目犍連︵ ā ︶等一百人,第五時度

第 二八 頁
u
r
u
v
i
l
v
-
k
y
a
p
a N

G
a
y
-
k
y
a
p
a
優樓頻螺迦葉︵ ā āś ︶等五百人,第六時度迦耶迦葉︵ ā āś ︶等

a
d
i
k
y
a
p
a
二百九十人,第七時度那提迦葉︵ āś ︶等二百人,如是總有千二百五十人。此
舉常隨徒眾也。准下亦有比丘尼等,今此略故也。然︽阿含經︾唯為發趣聲聞乘者說;
般若教唯為發趣求大乘者說,故下經云﹁為大乘者說,為最上乘者說﹂也,
︽楞伽︾
、︽深
密︾
、︽法華︾
、︽涅槃︾等,通為發趣一切乘︵ ︶者說,謂說有為、
大乘、聲聞乘、獨覺乘及人、天乘
無為是有,我及我所為空故。今列舉聲聞眾者,即是為令發趣求大乘故。菩薩已發趣,
此略不標。義淨譯本,於此文後有﹁及大菩薩眾﹂一語,疑所據者為後起之本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附異譯︶
︻秦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魏譯︼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舍婆提城,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

www.dhalbi.org
人俱。
羅時憲纂釋
︻陳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婆伽婆,住舍衛國,祇陀樹林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五十人俱。
︻隋譯︼如是我聞。一時,世尊聞者遊行勝林中,無親搏施與園中。大比丘眾,共半三

第 二九 頁
十比丘百。
︻淨譯︼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名稱大城,戰勝林施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
十人俱,及大菩薩眾。
︵乙二︶別序
︻經︼爾時世尊,於日初分,整理常服,執持衣,入室羅筏大城乞食。時薄伽梵於其
城中行乞食已,出還本處;飯食訖,收衣,洗足已,於食後時,敷如常座,結跏趺坐,
端身正願,住對面念。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纂釋︼本段經文有九層次:︵一︶明化主,謂﹁世尊﹂。︵二︶辨化時,謂﹁日初分﹂。
︵三︶彰衣服,謂﹁整理常服﹂。︵四︶顯器物,謂﹁執持衣缽﹂。︵五︶陳化地,謂
﹁入室羅筏大城﹂。︵八︶明求膳,謂﹁乞食﹂。︵七︶敘攝化,謂﹁於其城中行乞食

www.dhalbi.org
已,出還本處﹂。︵八︶顯濯足,請﹁飯食訖,收衣,洗足已﹂。︵九︶陳安座,謂
羅時憲纂釋
﹁於食後時,敷如常座﹂等。﹁日初分﹂者:古代印度人分一日一夜為六分,畫三而夜
三。今言日初分,乃中午之前,仍在晨朝時也。﹁整理常服﹂者:出家人所著衣有三種,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S
a
g
h

U
t
t
a
r
s
a
g
a

A
a
n
t
a
r
-
v
s
a
謂僧伽梨︵ ṃ ︶
āṭī、鬱多羅僧︵ ā ṅ︶及安陀會︵ ā︶。此中僧伽

第 三○ 頁
梨,譯言眾聚時衣,入王城、聚落時著之;鬱多羅僧,譯言上衣,在襯衣之上者也,處
眾說法時著之;安陀會,譯言中著衣,襯體衣也。今欲入城,即顯著初衣也。﹁﹂,
P
t
r
a
梵語具云多羅︵ ā︶,此方人簡省下一音節也,譯為應量器,不大不小,應自所食
量,及外所施量故。﹁如常座﹂者,先所設之座也︵勘淨譯︶。﹁瑞身正願﹂者,端直
其身,意不敵動也。﹁住對面念﹂者,對是對向義,觀矚義;謂繫其念於面之前也。
︵附異譯︶
︻秦譯︼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收衣,洗足已,敷座而坐。
︻魏譯︼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入舍婆提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食已,還至本處。飯
食訖,收衣,洗足已,如常敷座,結加趺坐,端身而住,正念不動。

www.dhalbi.org
︻陳譯︼爾時世尊,於日前分,著衣持,入舍衛大國而行乞食。於其國中次第行已,還至本處。
羅時憲纂釋
飯食事訖,於中、後時,收衣,洗足已。如常敷座,加趺安坐,端身而住,正念現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隋譯︼爾時世尊,前分時,上裙著已;器上絡,衣持,聞者大城搏為入。爾時世尊聞者大城搏
為行已,作已食。作已後,食搏墮過,器上絡,衣收攝,兩足洗,坐具世尊施設,如是座中跏趺

第 三一 頁
結,直身作,現前念近住。
︻淨譯︼爾時世尊,於日初分時,著衣持,入城乞食。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
洗足已,於先設座,跏趺端坐,正念而住。
︵甲二︶正說分 ︵乙一︶初周說教修行 分二,︵乙二︶第二周說除增上慢 分二。
分二:
︵乙一︶初周說教修行 ︵丙一︶當宗請說 分四,︵丙二︶廣釋敬疑 分三。
分二:
︵丙一︶當宗請說 ︵丁一︶善現讚請 分二,︵丁二︶世尊許說,︵丁三︶善現希聞,︵丁四︶
分四:
隨問別答 分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丁一︶善現讚請 ︵戊一︶讚歎,︵戊二︶陳請
分二:
︵戊一︶讚歎
︻經︼時諸苾芻來詣佛所,到已頂禮世尊雙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具壽善

www.dhalbi.org
現亦於如是眾會中坐。爾時眾中具壽善現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合
羅時憲纂釋
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最勝攝受,攝受
諸菩薩摩訶薩;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最勝付囑,付囑諸菩薩摩訶薩。﹂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纂釋︼﹁具壽﹂者:壽謂壽命,有其二種:一者、智慧之延續,稱為慧命;二者、

第 三二 頁
色 身 之 持 久 , 稱 為 長 命 。 前 者 是 聖 哲 之 所 重 , 後者 乃 世 俗 之 可 愛 。 舊 譯 諸 經 , 或 依
前 義 , 譯 為 慧 命 , 如 魏 譯 是 ; 或 為 淨 命 , 如 陳 譯是 。 或 依 後 義 , 譯 為 長 老 , 如 秦 譯
是 。 或 欲 具 二 義 而 未 善 巧 , 譯 為 命 者 , 如 隋 譯 是。 今 奘 師 新 譯 , 顯 雙 具 二 , 故 云 具
壽 也 。 ﹁ 善 現 ﹂ 者 , 乃 世 尊 弟 子 之 名 , 諸 弟 子 中解 空 第 一 者 也 。 ﹁ 偏 袒 一 肩 , 右 膝
著 地 , 合 掌 恭 敬 ﹂ 者 , 敘 善 現 於 世 尊 前 虔 恭 敬 禮; 袒 其 右 邊 一 眉 , 以 示 坦 誡 ; 右 膝
著 地 , 以 示 降 伏 我 慢 。 彼 方 彼 時 之 習 俗 , 以 右 為吉 祥 故 也 。 合 掌 , 表 示 聽 者 之 心 與
法 冥 合 。 恭 敬 , 表 尊 崇 也 。 ﹁ 希 有 世 尊 , 乃 至 如來 、 應 、 正 等 覺 ﹂ 者 : 諸 佛 出 世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懸遠難遇,故言﹁希有﹂。﹁乃至﹂者,表中間省略之詞。﹁如來﹂、﹁應﹂、﹁正
等覺﹂,皆佛之德號;語如其義,來成正覺,故名如來;應受人天供養,故名為應;
如其勝義覺知諸法,名正等覺︵ ︶。﹁攝受﹂者:謂攝護之,使受益
參考 ︵瑜伽論 ︶ , 二 十 八

www.dhalbi.org
也。此對巳成熟菩薩說。如何令彼已熟菩薩獲利益耶?謂一、令得自利,能洽二障,
羅時憲纂釋
增長善法故;二、令有能力轉教同修行者,成利他德故︵ ︶。
利他者亦兼自利故,德行成就亦是利益故
﹁ 付 囑 ﹂ 者 : 將 小 付 大 , 囑 大 化 小 也 。 此 對 未 成熟 菩 薩 說 , 謂 有 雖 已 發 心 , 根 猶 末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熟 者 │ │ 此 有 二 種 , 一 者 、 未 有 功 德 , 二 者 、 曾來 雖 有 功 德 而 已 退 失 │ │ 則 以 付 授

第 三三 頁
已 成 熟 菩 薩 , 囑 其 教 導 , 於 未 得 者 令 得 , 於 已 退者 令 其 進 修 也 。 言 ﹁ 菩 薩 ﹂ 者 , 乃
﹁菩提薩埵﹂︵ Bodhisattva
︶之略語,義為﹁覺有情﹂,謂決定能得正覺,為救度眾
生故而不逃避生死,不急求涅槃之人也。
︵附異譯︶
︻秦譯︼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
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魏譯︼爾時諸比丘來詣佛所,到已,頂禮佛足,右繞三,退坐一面。爾時慧命須菩提在大眾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恭敬而立,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應供、
正知,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陳譯︼時諸比丘俱往佛所,至佛所已,頂禮佛足,右繞三匝,卻坐一面。爾時淨命須菩提,於

www.dhalbi.org
大眾中共坐聚集。時淨命須菩提,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頂禮佛足,右膝著地,向佛合掌而白佛
羅時憲纂釋
言:﹁希有世尊,如來、應供、正覺知,善護念諸菩薩摩訶薩,由無上利益故;善付囑諸菩薩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摩訶薩,由無上教故。
︻隋譯︼爾時多比丘若世尊彼詣到已,世尊兩足頂禮,世尊邊三右繞,作已,一邊坐彼。彼復時

第 三四 頁
命者善實,彼所如是眾聚集會坐。爾時命者善實起坐。一肩上著作已,右膝輪地著已,﹁若世尊﹂,
彼合掌向世尊邊如是言:﹁希有世尊,乃至所有如來、應、正知,菩薩摩訶薩順攝最勝順攝;
乃至所有如來、應、正知,菩薩摩訶薩付囑最勝付囑。
︻淨譯︼時諸苾芻來詣佛所,頂禮雙足,右繞三匝,退坐一面。爾時具壽妙生,在大眾中,承佛
神力,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如來、應、
正等覺,能以最勝利益,益諸菩薩;能以最勝付囑,囑諸菩薩。﹂
︵戊二︶陳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世尊,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攝伏其心?﹂作是語已。
︻ 纂 釋 ︼ ﹁ 發 趣 ﹂ 者 , 發 心 趣 往 也 。 ﹁ 菩 薩 乘 ﹂者 , 即 是 大 乘 , 趣 大 乘 者 , 首 重 發
心,故秦譯本不言﹁發趣菩薩乘﹂而言﹁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也。﹁云何住﹂

www.dhalbi.org
者 , 問 發 趣 之 前 應 如 何 立 定 決 心 , 趣 向 所 求 之 目標 。 住 者 立 也 。 ﹁ 云 何 修 行 ﹂ 者 ,
羅時憲纂釋
問 : 既 發 趣 已 當 如 何 修 行 也 。 修 行 有 多 方 面 , 今此 經 中 則 唯 論 修 行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
以 般 若 行 於 諸 行 中 最 為 殊 勝 也 。 ﹁ 云 何 攝 伏 其 心﹂ 者 , 問 : 既 修 行 已 當 如 何 控 御 其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心,降伏煩惱。言﹁攝伏﹂是控御降伏義。

第 三五 頁
︵附異譯︶
︻秦譯︼﹁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魏譯︼﹁世尊,云何菩薩大乘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
其心?﹂
︻陳譯︼﹁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薩乘,云何應住?云何修
行?云何發起菩薩心?﹂淨命須菩提作是問已。
︻隋譯︼﹁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如是語已。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淨譯︼﹁世尊,若有發趣菩薩乘者,云何應住?云何修行?云何攝伏其心?﹂
︵丁二︶世尊許說
︻經︼爾時世尊告具壽善現曰:﹁善哉!善哉!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www.dhalbi.org
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最勝攝受,攝受諸菩薩摩訶薩;乃至如來、應、正
羅時憲纂釋
等覺能以最勝付囑,付囑諸菩薩摩訶薩。是故,善現!汝應諦聽,極善作意!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攝伏其心。﹂
︻纂釋︼於中有三:一、讚歎,二、印可,三、許說。讚歎者,謂﹁善哉!善哉!﹂

第 三六 頁
善現之問,意極深廣,故重歎﹁善哉﹂也。印可者,謂﹁如是如是﹂等,印述其言,
可 其 當 理 也 。 許 說 者 , 謂 ﹁ 汝 應 諦 聽 ﹂ 等 , 許 為宣 說 也 。 ﹁ 諦 ﹂ , 審 也 。 令 其 諦 審
而聽,故曰﹁諦聽﹂。
︵附異譯︶
︻秦譯︼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
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魏譯︼爾時佛告須菩提:﹁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如菩薩大乘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修行,如
是降伏其心。﹂
︻陳譯︼爾時世尊告須菩提:﹁須菩提!善哉!善哉!如是,善男子,如來善護念諸菩薩摩訶薩,

www.dhalbi.org
無上利益故;善付囑諸菩薩摩訶薩,無上教故。須菩提!是故汝今一心諦聽,恭敬,善思念之。
羅時憲纂釋
我今當為汝說。如菩薩發菩提心,行菩薩乘,如是,應住,如是修行,如是發心。﹂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隋譯︼世尊命者善實邊如是言:﹁善!善!善實,如是如是,善實,如是!如是!順攝如來菩
薩摩訶薩最勝順攝,付囑如來菩薩摩訶薩最勝付囑。彼善實聽,善善意念,作說當,如菩薩乘發

第 三七 頁
行住應,如修行應,如心降伏應。﹂
︻淨譯︼佛告妙生:﹁善哉!善哉!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如來以勝利益,益諸菩薩;以勝付
囑,囑諸菩薩。妙生!汝應諦聽,極善作意,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若有發趣菩薩乘者,應如是住,
如是修行,如是攝伏其心。﹂
︵丁三︶善現希聞
︻經︼具壽善現白佛言:﹁如是,世尊,願樂欲聞。﹂
︻纂釋︼ ﹁如是﹂者,敬諸之詞。如世尊之命而敬諸之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附異譯︶
︻秦譯︼﹁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魏譯︼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是,願樂欲聞。﹂

www.dhalbi.org
︻陳譯︼須菩提言:﹁唯然,世尊。﹂
羅時憲纂釋
︻隋譯︼﹁如是!世尊。﹂命者善實世尊邊:﹁願欲聞。﹂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淨譯︼妙生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丁四︶隨問別答 ︵戊一︶答云何住 分四,︵戊二︶答云何修行,︵戊三︶答云何攝伏其心
分三:

第 三八 頁

分二
︵戊一︶答云何住 :︵己一︶明廣大心,︵己二︶明最勝心,︵己三︶明至極心,︵己四︶
分四
明無顛倒心。
︵己一︶明廣大心
︻經︼佛言:﹁善現!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當發起如是之心:﹃所有諸有情,
有情攝所攝,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 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
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乃至有情界施設所施設,如是一切。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纂釋︼發趣菩薩乘者所發之心,應具四種利益意樂︵ 言意樂者,以信、欲、勝解三法為體 ︶:一


者 、 廣 大 利 益 意 樂 , 二 者 、 最 勝 利 益 意 樂 , 三 者、 至 極 利 益 意 樂 , 四 者 , 無 顛 倒 利
益 意 樂 。 若 所 發 心 具 此 意 樂 , 則 能 住 於 大 乘 中 也。 今 明 廣 大 心 , 即 具 廣 大 利 益 意 樂

www.dhalbi.org
之 心 。 廣 大 心 者 : 謂 世 界 無 盡 , 眾 生 無 盡 ; 如 是無 邊 世 界 之 眾 生 , 我 無 始 來 於 彼 起
羅時憲纂釋
之 十 惡 ; 今 發 心 已 , 於 此 求 生 皆 應 濟 拔 攝 受 ; 緣廣 大 無 邊 眾 生 而 發 心 , 故 名 廣 大 心
也。﹁有情攝所攝﹂者:﹁有情攝﹂即有情界,以有情界一名︵ ︶總攝一切諸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假名
情故。後一﹁攝﹂字是動詞,作包攝解。意謂有情界一名所包攝之種種有情也。﹁若﹂

第 三九 頁
者 , 不 定 之 詞 , 猶 ﹁ 或 ﹂ 也 。 佛 家 常 以 三 種 標 準將 一 切 眾 生 加 以 分 類 : 一 以 個 體 產
生之情況為標準,分卵生︵ 如雞、鶴等 ︶、胎生︵ 如 人、 生 等 ︶、濕生︵ 如一類毘蟲等,在濕氣或水中
生︶、化生︵ 五根、四肢生時頓具,不由漸長。如中有及諸天等 ︶四種。二以物質身體之有無為標準,
分為有色︵ 有物質身體,包括欲界、色界所有眾生 ︶及無色︵ 無色界眾生 ︶二種。三以粗顯的想心所之
有無為標準,分為有想︵ 除非想非非想處天眾生及無想天聚生外,餘一切眾生 ︶,無想︵ ︶、非
無想天的 眾 生
有想非無想︵ 非如有地有粗動之想,亦非如無想天之都無有想 ︶三種。﹁有情界施設所施設﹂者,謂
﹁ 有 情 界 ﹂ 一 名 所 指 之 一 切 , 意 即 盡 諸 世 界 所 有有 情 也 。 ﹁ 施 設 ﹂ 者 , 安 立 言 說 以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詮表事物也。
︵附異譯︶
︻秦譯︼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

www.dhalbi.org
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
羅時憲纂釋
︻魏譯︼佛告須菩提:﹁諸菩薩生如是心:所有一切眾生眾生所攝,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所有眾生界眾生所攝。
︻陳譯︼佛告須菩提:﹁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行菩薩乘,應如是發心:所有

第 四○ 頁
一切眾生類攝,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
想、若非無想,乃至眾生界,及假名說。如是眾生。
︻隋譯︼世尊於此言:﹁此,善實!菩薩乘發行,如是心發生應:所有,善實!眾生、眾生攝攝
已,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色、若無色,若想、若無想、若非想非無想。所有眾生
界施設已。
︻淨譯︼佛告妙生:﹁若有發趣菩薩乘者,當生如是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胎生、濕
生、化生,若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盡諸世界所有眾生,如是一切。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己二︶明最勝心
︻經︼﹁我當皆令於無餘依妙涅槃界而般涅槃。
︻ 纂 釋 ︼ 此 明 最 勝 心 , 即 具 最 勝 利 益 意 樂 之 心 。言 最 勝 者 : 自 性 清 淨 , 苦 因 盡 , 苦

www.dhalbi.org
果 亦 盡 , 名 為 無 餘 涅 槃 ; 如 是 涅 槃 , 超 過 世 間 一切 諸 法 : 我 今 欲 令 無 邊 有 情 皆 證 得
羅時憲纂釋
之,故名最勝也。涅槃有四:一、自性清淨涅槃,謂諸法寶體︵ ︶性
即是真 如,在纏 名 如來藏
本 寂 靜 , 一 切 有 情 本 然 具 有 , 不 假 他 求 , 凡 夫 與聖 人 都 無 所 異 者 也 。 二 、 有 餘 依 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槃 , 謂 能 生 苦 身 之 因 已 盡 , 尚 餘 有 苦 的 所 依 身 耒盡 , 異 熟 身 猶 在 也 。 三 、 無 餘 依 涅

第 四一 頁
槃,謂生死因盡,所餘亦滅也。此二涅槃,三乘具有,而非凡夫。四、無住處涅槃,
謂由大悲故,不住涅槃,由般若故,不住生死。雖生死、涅槃兩俱不住,而有大悲、
大 智 , 盡 未 來 際 作 諸 功 德 也 。 此 涅 槃 唯 大 乘 獨 有, 非 二 乘 之 所 得 共 也 。 復 言 ﹁ 界 ﹂
者:界是持義,謂涅槃能持苦不生義故︵ 此通就四涅槃說 ︶,能持身、眼等運動用義故︵ 此
︶,能持無漏功德義故︵
就自性及 有 餘依二涅 槃 說 此就無住涅槃說 ︶。
問 : 何 故 不 直 云 涅 槃 , 而 言 無 餘 依 涅 槃 耶 ? 答 :若 如 是 , 便 與 世 尊 所 說 初 靜 慮 等 方
便涅槃相濫故,謂初靜慮等涅槃是世間離欲,但是士用果,今言離繫果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問:何故不說無住涅槃耶?答:為顯三乘共通故。無住涅槃唯佛獨有,是故不說。
問 : 經 云 : ﹁ 所 有 諸 有 情 … … 我 當 皆 令 於 無 餘 依妙 涅 槃 界 而 般 涅 槃 ﹂ , 是 則 一 切 有
情 並 離 生 死 , 唯 有 涅 槃 實 體 , 恆 常 不 變 , 宇 宙 猶如 頑 物 , 了 無 生 意 矣 ; 又 此 時 有 體

www.dhalbi.org
無 用 , 如 何 可 通 ? 答 : 無 餘 涅 槃 , 非 有 體 無 用 。只 是 有 漏 苦 因 、 苦 果 永 盡 , 名 曰 無
羅時憲纂釋
餘 耳 ; 非 無 悲 、 智 等 淨 用 流 行 。 非 一 有 情 入 涅 槃已 便 成 無 有 也 。 故 ︽ 金 剛 般 若 不 壞
假 名 論 ︾ 上 云 : ﹁ 無 餘 涅 槃 者 , 何 義 ? 謂 了 諸 法無 生 性 空 , 永 息 一 切 有 患 諸 蘊 , 資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用 無 邊 , 希 有 功 德 清 淨 色 相 圓 滿 莊 嚴 , 廣 利 群 生, 妙 業 無 盡 。 ﹂ 是 則 入 無 餘 者 , 豈

第 四二 頁
無 生 命 耶 ! 問 : 若 爾 , 無 餘 依 涅 槃 與 無 住 涅 槃 何別 ? 答 : 有 二 義 應 知 : 一 者 、 無 餘
依 就 體 邊 言 , 以 體 賅 用 : 無 住 就 用 邊 言 , 即 用 以顯 體 , 用 當 而 體 自 現 也 。 二 者 、 二
乘 人 與 大 乘 人 所 證 之 聖 槃 , 體 無 有 異 , 用 有 大 小麤 妙 之 殊 ; 二 乘 人 悲 、 智 小 , 功 德
劣,故不得從大用邊說其有無住之德也。
︵附異譯︶
︻秦譯︼﹁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魏譯︼﹁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陳譯︼﹁我皆安置於無餘涅槃。
︻隋譯︼﹁彼我一切無受餘涅槃界滅度應。
︻淨譯︼﹁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www.dhalbi.org
︵己三︶明至極心
羅時憲纂釋
︻經︼﹁雖度如是無量有情令滅度已,而無有情得滅度者。何以故?善現!若
諸菩薩摩訶薩有情想轉,不應說名菩薩摩訶薩。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 纂 釋 ︼ 此 明 至 極 心 , 即 具 至 極 利 益 意 樂 之 心 。言 ﹁ 至 極 ﹂ 者 , 是 常 常 時 絕 不 捨 離

第 四三 頁
之 意 。 謂 菩 薩 於 一 切 有 情 , 悉 皆 攝 同 己 體 , 由 斯度 他 即 度 己 , 無 己 身 外 之 有 情 。 若
作 己 身 外 別 有 有 情 之 想 , 而 不 視 他 同 己 者 , 即 不應 名 菩 薩 。 反 之 , 若 能 攝 他 悉 為 己
體 , 即 能 至 極 不 捨 , 是 故 名 為 至 極 意 樂 也 。 準 是義 也 , 則 有 一 有 情 未 涅 槃 者 , 菩 薩
必不取涅槃也。言﹁滅度﹂者,涅槃之異名。﹁轉﹂者,起也。
︵附異譯︶
︻秦譯︼﹁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魏譯︼﹁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眾生相,即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非菩薩。
︻陳譯︼﹁如是般涅槃無量眾生已,無一眾生被涅槃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眾生想,即
不應說名為菩薩。

www.dhalbi.org
︻隋譯︼﹁如是無量雖眾生滅度,無有一眾生滅度有。彼何所因?若,善實!菩薩摩訶薩眾生想
羅時憲纂釋
轉,不彼菩薩摩訶薩名說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淨譯︼﹁雖令如是無量眾生證圓寂已,而無有一眾生入圓寂者。何以故?妙生!若菩薩有眾生
想者,則不名菩薩。

第 四四 頁
︵己四︶明無顛倒心
︻經︼﹁所以者何?善現!若諸菩薩摩訶薩,不應說言有情想轉。如是命者
想、士夫想、補特伽羅想、意生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轉,當知亦爾。
何以故?善現!無有少法名為發趣菩薩乘者。
︻ 纂 釋 ︼ 此 明 不 顛 倒 心 , 即 具 不 顛 倒 利 益 意 樂 之心 。 前 云 攝 他 有 情 悉 同 己 體 , 而 不
作 己 外 有 情 之 想 ; 然 則 彼 受 化 度 之 有 情 體 豈 無 有耶 ? 又 能 發 趣 之 菩 薩 豈 非 有 耶 ? 答
曰:皆無實自體也。謂能發趣之菩薩及所化度之有情,皆是五蘊合成之假體,非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非 常 ; 若 執 為 一 、 常 之 實 體 , 便 是 顛 倒 之 見 , 不名 菩 薩 。 何 以 故 ? 佛 說 愚 夫 異 生 為
四 顛 倒 之 所 顛 倒 : 一 、 於 無 常 計 常 倒 , 二 、 於 苦計 樂 倒 , 三 、 於 無 我 計 我 倒 , 四 、
於 不 淨 計 淨 倒 。 今 於 五 蘊 和 合 之 假 體 而 起 一 、 常之 實 我 想 , 是 即 於 無 我 計 我 , 故 是

www.dhalbi.org
顛 倒 也 ︵ 見 ︽ 大 毘 婆 沙 論 ︾ 二 O 四 卷 ︶ 。 是 故 發趣 菩 薩 乘 者 , 應 住 無 顛 倒 心 。 為 顯
羅時憲纂釋
斯義,故有此文來也。﹁有情﹂者:梵言薩埵︵ Sattva
︶,舊譯眾生,新譯有情,五
蘊和合相續之假體,而有情︵ 愛︶、識︵︶者也;略當今人所謂動物也︵ ﹁略當﹂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了別力
︶。有情之體相,由多法合成,故非一;生滅相續,故非常。愚者不
言,顯非 全 等,讀者 留 意

第 四五 頁
了,執此假體以為實有︵ 即執為一的常的各別我薏 ︶,而起我見。此所執之我有種種名,或名
有 情 , 義 如 前 釋 。 或 名 ﹁ 命 者 ﹂ , 身 、 心 相 續 ,名 之 為 命 ; 者 是 主 義 ; 有 命 之 主 ,
名為命者。或名﹁士夫﹂:梵語補盧沙︵ ︶,或譯為人,或譯丈夫,今譯士夫,
Purusa
謂其有士夫之能力也。或名﹁補特伽羅︵ Pudgala ︶﹂:舊譯眾生或人;新譯為數取
趣 或 更 求 趣 , 謂 數 敷 往 來 於 諸 趣 也 。 或 名 ﹁ 意 生﹂ : 讀 從 意 生 故 , 是 意 種 類 故 。 或
名﹁摩納婆︵ Mānavaka ︶﹂,譯言儒童,或年少者。然有一類信奉毘紐天之外道,
執 人 身 中 有 勝 妙 之 我 , 名 摩 納 婆 , 故 或 又 譯 為 勝我 也 。 或 名 ﹁ 作 者 ﹂ : 梵 語 迦 羅 哆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a
r
t
k
a
r
a
a

r
a
k
a

喇︵ K ṛ ︶
ṇ 或 迦 蘭 那 ︵ Kā ︶ 之 譯 名 ; 一 類 外 道 所 執 人 身 中 能 作 事 業 之 我
也。或名﹁受者﹂,一類外道所執能受業報之我也。﹁想﹂謂分別心︵ 此依︽贊述︾解想字。
亦可解為與實我執相應之想 ︶。﹁有情思﹂者:謂執實有有情之心︵ ︶。下文諸
或與有情執相應之想

www.dhalbi.org
想 字 應 準 此 釋 。 ﹁ 轉 ﹂ 是 起 義 。 若 起 有 情 等 執 ,即 是 我 見 末 除 , 妄 想 以 之 更 長 , 故
羅時憲纂釋
是 顛 倒 。 既 無 此 等 執 , 故 名 無 顛 倒 心 也 。 ﹁ 無 有少 法 名 為 發 趣 菩 薩 乘 ﹂ 者 : 既 無 實
有 情 等 , 又 安 有 少 許 實 法 能 發 趣 耶 ? 然 此 所 謂 無者 , 有 二 義 : 一 、 謂 但 破 斥 一 、 常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之實有情等,不謂非一、非常之假體亦無故;二、證真如時,不見有有情等故。

第 四六 頁
︵附異譯︶
︻秦譯︼﹁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魏譯︼﹁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起眾生相、人相、壽者相,則不名菩薩。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菩薩,無我想,眾生想,壽者想,受者想。
︻隋譯︼﹁彼何所因?不彼,善實!菩薩名說應?若眾生想轉,壽想若,人想若轉。
︻淨譯︼﹁所以者何?由有我想、眾生想、壽者想、更求趣想故。
︵戊二︶答云何修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復次,善現!菩薩摩訶薩不住於事應行布施,都無所住應行布施,
不住於色應行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應行布施。
︻ 纂 釋 ︼ 自 此 以 下 , 答 第 二 問 , 云 何 修 行 也 。 波羅 蜜 多 有 六 , 獨 舉 一 布 施 者 , 有 二

www.dhalbi.org
義 : 一 、 六 波 羅 蜜 多 中 , 從 淺 至 深 , 從 粗 至 細 ,從 易 至 難 , 皆 以 施 為 先 故 , 標 一 施
羅時憲纂釋
度 以 例 其 餘 也 。 二 、 體 相 寬 , 通 攝 六 故 。 謂 施 度有 三 : 一 者 、 財 施 , 令 受 施 者 資 生
不 乏 故 ; 二 者 、 無 畏 施 , 令 於 離 苦 得 樂 等 無 怖 畏故 ; 三 者 、 法 施 , 隨 機 應 病 為 說 法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故 。 於 中 財 施 攝 一 , 謂 施 度 ︵ 狹 義 的 ︶ 。 無 畏 攝二 , 謂 戒 、 忍 ; 於 已 作 主 惡 業 或 怨

第 四七 頁
讎 處 不 生 怖 畏 故 , 攝 忍 ; 於 未 作 之 惡 業 或 無 怨 讎處 不 生 怖 畏 故 , 攝 戒 。 法 施 攝 三 ,
謂 進 、 定 、 慧 ; 正 說 法 時 不 疲 倦 故 , 攝 進 ; 觀 知機 故 , 攝 定 ; 明 簡 擇 故 , 攝 慧 。 由
如 是 二 義 故 , 唯 標 施 度 為 代 表 也 。 復 有 餘 釋 , 嫌煩 不 取 。 言 ﹁ 不 住 ﹂ 者 : 謂 除 內 分
別心︵ ︶,於外不著相也。﹁不住於事應行布施﹂者,謂應不著於事物而行
能計之 心
施 也 ; 謂 行 施 時 不 著 於 自 身 所 施 物 、 受 施 者 乃 至一 切 所 希 求 之 事 物 , 但 為 菩 提 也 。
又 於 世 俗 中 言 但 為 菩 提 , 於 勝 義 中 亦 無 菩 提 可 為也 。 ﹁ 都 無 所 住 應 行 布 施 ﹂ 者 , 謂
應 不 著 報 恩 而 行 布 施 ; 報 恩 之 行 , 事 有 多 途 , 都不 期 望 也 。 ﹁ 不 住 於 色 ﹂ 等 者 , 謂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應 不 著 果 報 即 不 求 錢 財 、 奴 婢 等 外 增 上 果 , 而 行施 也 。 問 : 何 須 如 是 行 不 住 施 耶 ?
答:若顧自身,則不行施;為令起心速行施故,須不著自身也。若望報恩及悕果報,
便不為菩提,但為餘事而行惠施;故於此二亦不應著也。

www.dhalbi.org
︵附異譯︶
羅時憲纂釋
︻秦譯︼﹁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法布施。
︻魏譯︼﹁復次,須菩提!菩薩不住於事行於布施,無所住行於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

第 四八 頁
味、觸、法布施。
︻陳譯︼復次,須菩提,菩薩不著己類而行布施,不著所餘行於布施,不著色、聲、香、味、觸、
法應行布施。
︻隋譯︼﹁雖然,復次,時,善實!不菩薩摩訶薩事住施與應,無所住施與應,不色住施與應,
不聲、香、味、觸、法中住施與應。
︻淨譯︼﹁復次,妙生!菩薩不住於事,應行布施。不住隨處,應行布施,不住色、聲、香、味、
觸、法,應行布施。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戊三︶答云何攝伏其心 ︵己一︶正答前問,︵己二︶釋疑 分四。


分二:
︵己一︶正答前問
︻經︼﹁善現!如是菩薩摩訶薩,如不住相、想應行布施。

www.dhalbi.org
︻ 纂 釋 ︼ ﹁ 如 不 住 相 、 想 ﹂ 之 ﹁ 如 ﹂ 字 是 介 詞 ,契 稱 、 依 照 之 義 。 ﹁ 住 ﹂ 字 原 意 為
羅時憲纂釋
安住,今引申為著。執著之著︵ ︶。﹁相想﹂一字有二解。一云:﹁相﹂者,
參考陳譯
所著之境相;﹁想﹂者,分別心;不住相想謂外不著相,內不起分別心。﹁相、想﹂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二 字 是 相 違 釋 。 二 云 : ﹁ 相 ﹂ 是 所 著 境 相 , ﹁ 想﹂ 者 分 別 心 ; 所 著 境 相 之 想 , 名 為

第 四九 頁
﹁相想﹂,是依主釋。雖有二釋,後釋為勝︵ 今人 譯現存梵本譯為﹁
Edward Conze ﹂是
The notion of sign
也︶。謂菩薩不見有實受施者,實能施者,實所施物故,而熾然行施也。若見空而不
施 , 即 是 空 執 , 若 但 施 而 不 見 空 , 便 是 有 病 。 要見 空 而 且 施 , 方 貫 中 道 , 得 成 波 羅
蜜多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魏譯︼﹁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想。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陳譯︼﹁須菩提!菩薩應如是行施,不著相、想。
︻隋譯︼﹁如是此,善實!菩薩摩訶薩施與應。如不相、想亦住。
︻淨譯︼﹁妙生!菩薩如是布施,乃至相、想,亦不應住。

www.dhalbi.org
︵己二︶釋疑 :︵庚一︶法說,︵庚二︶喻說,︵庚三︶合說,︵庚四︶勸信。
分四
羅時憲纂釋
︵庚一︶法說
︻經︼﹁何以故?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都無所住而行布施,其福德聚不可取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量。

第 五○ 頁
︻纂釋︼謂有疑曰:若離三事之相狀︵ 即不 住受施 者、 能施者 、所 施物二 事之 相︶而行施者,如何
能 獲 行 施 所 成 福 德 利 益 耶 ? 世 尊 為 釋 此 疑 , 故 答云 : 若 無 所 住 而 行 布 施 , 其 福 最 多
也 。 ﹁ 何 以 故 ﹂ 者 : 佛 語 善 現 云 , 我 何 以 故 教 令行 無 住 相 施 耶 ? 謂 若 住 相 施 者 , 是
順 世 間 施 , 可 破 壞 故 , 可 毀 壞 故 ; 得 世 間 果 , 不堅 住 故 ; 是 可 取 量 。 不 住 相 施 者 ,
順出世間,不可破壞;當得出世菩提果故,資用無邊,妙業無盡,算數所不能量也。
又 住 相 施 者 , 有 其 分 限 , 是 有 拘 礙 ; 不 住 相 施 者, 無 其 分 限 , 無 有 拘 礙 ; 故 不 住 相
施 得 福 最 多 , 不 可 以 數 量 計 多 少 也 。 言 ﹁ 取 量 ﹂者 : 量 度 其 分 量 也 , 猶 云 獲 知 其 大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小 、 多 寡 之 分 量 計 算 也 。 問 : 何 故 前 答 云 何 修 行不 說 福 德 多 , 而 於 答 云 何 攝 伏 其 心
下始明福德多耶?答:為顯不著相想方能行不住施也。︵見︽頌釋︾︶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羅時憲纂釋
︻魏譯︼﹁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聚不可思量。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無執著心行於布施,是福德聚不可數量。
︻隋譯︼﹁彼何所因?若,善實!菩薩摩訶薩不住施與,彼所,善實!福聚不可量受取。

第 五一 頁
︻淨譯︼﹁何以故?由不住施,福聚難量。
︵庚二︶喻說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東方虛 空可取量不?﹂善現答言:﹁不也,
世尊。﹂﹁善現!如是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周遍十方一切世界虛空可取量
不?﹂
︻ 纂 釋 ︼ 此 中 初 舉 東 方 虛 空 , 次 舉 餘 九 方 , 皆 初佛 問 , 次 善 現 順 佛 意 而 答 也 。 此 意
若 山 、 何 、 大 地 、 日 、 月 等 事 物 , 皆 有 大 小 分 限, 喻 住 相 布 施 ; 唯 有 虛 空 無 其 大 小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分 量 限 礙 , 故 以 喻 不 住 相 施 也 。 謂 十 方 虛 空 皆 無邊 限 , 不 可 算 量 , 同 於 不 住 相 施 ,
福 多 無 限 , 不 可 計 量 也 。 依 世 親 意 , 於 其 事 物 有種 種 不 同 , 謂 若 男 、 若 女 、 若 奸 、
若 惡 、 若 此 、 若 彼 等 , 皆 由 住 相 行 施 等 , 故 有 差別 眾 多 分 量 ; 若 心 契 無 差 別 理 而 行

www.dhalbi.org
施 者 , 福 無 限 礙 , 當 來 成 佛 , 其 福 遍 滿 , 無 此 、彼 , 自 、 他 差 別 也 。 無 差 別 理 者 ,
羅時憲纂釋
謂空無我理也;吾遍一切,如虛空故。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

第 五二 頁
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魏譯︼﹁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
﹁如是,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陳譯︼﹁須菩提!汝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數量不?﹂須菩提言:﹁不可,世尊。﹂
佛言:﹁如是,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十方虛空,可數量不?﹂
須菩提言:﹁不可,世尊。﹂
︻隋譯︼﹁彼何意念?善實!可前方虛空量受取?﹂善實言:﹁不如此。世尊。﹂世尊言:﹁如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是右、南後、西高、北下、上方順不正方,普十方可虛空量受取?﹂善實言:﹁不如此。世尊。﹂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東方虛空可知量不?﹂妙生言:﹁不爾,世尊。﹂﹁南、西、北
方,四維上下,十方虛空,可知量不?﹂妙生言:﹁不爾,世尊。﹂

www.dhalbi.org
︵庚三︶合說
羅時憲纂釋
︻經︼佛言:﹁善現!如是,如是,若菩薩摩訶薩都無所住而行布施,其福德
聚不可取量,亦復如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附異譯︶

第 五三 頁
︻秦譯︼﹁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魏譯︼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聚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陳譯︼佛言:﹁如是,須菩提!若菩薩無執著心行於布施,是福德聚亦復如是不可數量。
︻隋譯︼世尊言:﹁如是!如是!善實,如是!如是!若菩薩摩訶薩不住施與,彼所,善實,福
聚不可量受取。
︻淨譯︼﹁妙生!菩薩行不住施,所得福聚不可知量,亦復如是。
︵庚四︶勸信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善現!菩薩如是如不住相、想應行布施。﹂
︻纂釋︼勸如佛所教之不住相想而行施,福定赧邊,不久當成廣大果也。言﹁相想﹂
者 , ﹁ 相 ﹂ 謂 計 所 執 之 相 , ﹁ 想 ﹂ 謂 能 計 之 心 。 有 相 之 想 名 為 相 想 , 有 財 釋 ,

www.dhalbi.org
或相之想故,名為相想,依主釋。
羅時憲纂釋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魏譯︼佛復告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是行於布施。

第 五四 頁
︻陳譯︼︵無文︶
︻隋譯︼﹁雖然,復次,時,善實!如是菩薩乘發行施與應。如不相、想亦住。
︻淨譯︼︵無文︶
︵丙二︶廣釋敬疑 :︵丁一︶第一校量 分四,︵丁二︶第二、第三校量 分二,︵丁三︶第四校量 分
分三
二。
︵丁一︶第一校量 ︵戊一︶釋不住相因得有相果之疑 分二,︵戊二︶釋無相因果眾生難信之
分四:
疑 ︵戊三︶釋於無相果所生之疑 分二,︵戊四︶正校量 分三。
分二,
︵戊一︶釋不住相因得有相果之疑 ︵己一︶世尊設問,︵己二︶善現順佛意答,︵己三︶
分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重印成。
︵己一︶世尊設問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不?﹂

www.dhalbi.org
︻ 纂 釋 ︼ 從 是 已 後 , 第 一 周 說 中 所 有 經 文 , 皆 為除 遣 後 後 疑 惑 而 說 也 。 此 中 有 四 校
羅時憲纂釋
量 : 第 一 校 量 者 , 謂 以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七 寶 布 施 ,不 如 受 持 四 句 伽 陀 。 第 二 校 量 者 ,
謂 如 一 殑 伽 河 沙 , 一 一 沙 數 復 是 一 殑 伽 河 , 如 是殑 伽 河 一 一 沙 數 是 一 世 界 , 於 爾 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世 界 中 皆 置 七 寶 滿 , 而 以 布 施 , 不 如 受 持 四 句 伽陀 等 也 。 此 二 以 外 財 施 校 量 也 。 第

第 五五 頁
三 校 量 者 , 謂 以 殑 伽 河 沙 等 自 體 ︵ 身 命 ︶ 布 施 ,不 如 受 持 四 句 伽 陀 。 第 四 校 量 者 ,
謂 於 此 法 門 能 正 修 行 , 非 長 時 捨 身 布 施 之 所 能 及。 此 二 以 內 財 施 校 量 也 。 於 四 校 量
中 , 第 二 、 第 三 合 為 一 文 , 故 總 為 三 段 。 就 初 校量 之 中 , 文 有 四 : 初 三 釋 疑 , 後 一
正校量。前三之中,初、釋不住相因得有相果之疑,次、釋無相因果貪生難信之疑,
後 、 釋 於 無 相 果 所 生 之 疑 。 就 初 、 釋 於 不 住 相 因得 有 相 果 之 疑 中 , 文 復 分 三 : 初 、
世 尊 設 問 , 次 、 善 現 順 佛 意 答 , 後 、 佛 重 印 成 。此 初 也 。 此 有 疑 曰 : 若 不 住 相 想 而
行施者,何故當來成佛時,其佛身中諸勝妙相皆具足︵ ︶耶?意謂修不住
如是三十二相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相 因 而 得 有 諸 勝 相 之 果 , 因 果 不 類 , 於 理 不 順 也。 祇 因 以 相 為 佛 , 故 有 此 疑 ︵ 按 :
此 為全經二十七疑中之第一疑︶。為釋此疑,故佛就其疑因而設間云:﹁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
不 ? ﹂ 蓋 具 諸 勝 相 之 身 , 乃 佛 權 宜 應 物 之 化 身 ,有 三 相 遷 異 │ │ 三 相 者 , 佛 成 道 之

www.dhalbi.org
前名為生相,成道已後說法度人名住、異相,入涅槃時名滅相;許住相與異相同時,
羅時憲纂釋
故合說之││是有為法,因緣所生,虛假不實,故非真佛。佛自性身︵ 法身︶,體即
真如,是無為法,不藉因緣造作而生,無三相遷異,亦無諸勝妙相,有為無為異體,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故 不 應 以 諸 相 具 足 取 也 。 言 ﹁ 諸 相 具 足 ﹂ 者 , 謂具 有 一 切 勝 妙 之 形 貌 , 如 具 三 十 二

第 五六 頁
相等。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魏譯︼﹁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相成就見如來不?﹂
︻陳譯︼﹁須菩提!汝意云何?可以身相勝德見如來不?﹂
︻隋譯︼﹁彼何意念?善實!相具足如來見應?﹂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可以具足勝相觀如來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己二︶善現順佛意答
︻經︼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應以諸相具足觀於如來。何以故?如來說
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說是語已。

www.dhalbi.org
︻ 纂 釋 ︼ ﹁ 諸 相 具 足 , 即 非 諸 相 具 足 ﹂ 者 : 謂 勝相 具 足 之 身 , 有 三 相 遷 異 , 而 自 性
羅時憲纂釋
身︵ ︶ 無 三 相 遷 異 , 亦 無 此 勝 相 。 故 所 說 諸 相具 足 , 乃 假 身 之 勝 相 具 足 , 非 自 性
法身
身︵ ︶之諸相具足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法身
︵附異譯︶

第 五七 頁
︻秦譯︼﹁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魏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不可以相成就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相,即非相。﹂
︻陳譯︼﹁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勝德,非相勝德。﹂
︻隋譯︼善實言:﹁不,世尊,相具足如來見應。彼何所因?若彼如來相具足說,彼如是非相具
足!﹂如是語已。
︻淨譯︼妙生言:﹁不爾,世尊,不應以勝相觀於如來。何以故?如來說勝相,即非勝相。﹂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己三︶佛重印成
︻經︼佛復告具壽善現言:﹁善現!乃至 諸相具足皆是虛妄;乃至非相具足,
皆非虛妄,如是以相非相應觀如來。﹂說是語已。

www.dhalbi.org
︻ 纂 釋 ︼ ﹁ 乃 至 諸 相 具 足 , 皆 是 虛 妄 ﹂ 者 : ﹁ 虛妄 ﹂ 乃 真 實 之 對 稱 , 有 其 三 種 : 一
羅時憲纂釋
者 、 真 如 法 身 無 生 滅 故 , 名 為 真 實 ; 諸 有 為 法 名為 虛 妄 ; 即 此 中 所 說 也 。 二 者 、 諸
無 漏 法 名 為 真 實 , 諸 有 漏 法 皆 名 虛 妄 ; 故 ︽ 辨 中邊 論 ︾ 云 : 三 界 虛 妄 心 、 心 所 也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三 者 、 依 他 、 圓 成 名 為 真 實 , 遍 計 所 執 名 為 虛 妄; 故 下 文 云 ﹁ 我 相 即 是 非 相 ﹂ , 乃

第 五八 頁
至 云 ﹁ 離 一 切 諸 相 即 名 諸 佛 ﹂ 也 。 前 一 虛 妄 , 祇言 其 不 實 , 不 含 毀 責 之 意 ; 後 二 虛
妄 , 則 兼 含 毀 責 之 意 。 今 言 虛 妄 , 既 取 前 一 義 ,則 無 漏 有 為 法 亦 名 虛 妄 也 。 凡 彼 勝
相 具 足 之 法 , 乃 至 勝 相 具 足 之 假 佛 身 , 皆 有 二 相遷 異 , 皆 是 虛 妄 不 實 之 有 為 法 也 。
﹁乃至非相具足,皆非虛妄﹂者:謂彼無相之法,乃至勝相亦不具足之佛自性身︵ 法
身︶,則無二相遷異,即利虛妄不實之有為法也。﹁相非相﹂者:上一﹁相﹂字謂勝
相;﹁非相﹂謂非自性身︵ 法身 ︶所具之相,以自性身︵ ︶無相故也。
法身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秦譯︼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魏譯︼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語。若見諸相非相,則非妄語。如是諸相非相,則見
如來。﹂

www.dhalbi.org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所有相,即是真實。由相無相,應見如來。﹂
羅時憲纂釋
︻隋譯︼世尊,命者善實邊如是言:﹁所有,善實!相具足所有妄;所有不相具足所有不妄。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此相不相如來見應。﹂如是語已。
︻淨譯︼﹁妙生!所有勝相,皆是虛妄。若無勝相,即非虛妄。是故應以勝相無相觀於如來。﹂

第 五九 頁
︵戊二︶釋無相因果眾生難信之疑 :︵己一︶善現問,︵己二︶佛答 分二。
分二
︵己一︶善現問
︻經︼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頗有有情,於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
正法將滅時分轉時,聞說如是色經典句,生實想不?﹂
︻纂釋︼此釋無相因果鬼生難信之疑也︵按:此 為全經二十七疑中之第二疑 ︶。上文說修無住
因 得 無 相 果 , 是 則 因 既 甚 深 , 果 亦 甚 深 ; 佛 滅 度後 正 法 將 滅 時 諸 有 情 , 及 佛 在 世 時
諸惡有情,不於此理起真實想︵ 不信此為真實道理 ︶;世尊豈不成空說耶?為釋此疑,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 答 云 : 彼 時 當 有 具 足 三 德 之 菩 薩 , 由 昔 曾 積 集善 根 故 , 於 如 是 經 典 , 生 淨 信 心 ,
以 此 為 真 實 , 亦 不 空 說 也 。 言 三 德 者 , 謂 一 、 具戒 , 於 先 佛 所 , 恭 敬 承 事 , 奉 持 戒
律 故 ; 二 、 具 德 , 已 於 先 世 積 集 福 德 故 ; 三 、 具慧 , 離 空 、 有 執 證 二 空 理 故 。 今 此

www.dhalbi.org
文 中 , 初 、 問 , 後 、 答 。 此 初 也 。 ﹁ 後 時 後 分 ,後 五 百 歲 ﹂ 等 者 : 謂 釋 尊 滅 後 , 正
羅時憲纂釋
法 五 百 年 , 像 法 一 千 年 , 末 法 一 萬 年 。 然 法 有 三種 : 謂 一 、 效 法 , 二 、 行 法 , 三 、
證 法 。 於 中 正 法 住 時 三 種 皆 有 ; 像 法 住 時 但 有 教、 行 而 無 證 法 │ │ 像 似 於 正 法 時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故 名 像 也 ; 於 末 法 時 , 唯 有 救 法 而 無 行 、 證 , 設有 持 戒 修 行 者 , 多 為 名 聞 利 養 故 。

第 六○ 頁
今 言 ﹁ 後 ﹂ 者 , 是 泛 指 之 詞 。 ﹁ 正 法 將 滅 時 分 ﹂者 , 謂 佛 滅 後 第 五 百 年 末 , 第 六 百
年初時。﹁轉﹂是起義,開始也。﹁如是色經典句﹂者,謂具有如是特色︵ 般若︶之
經典語句也。﹁生實想﹂者:生起真實之想,即於此經所說之道理生實信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魏譯︼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末世,得聞如是脩多羅章句,生實相不?﹂
︻陳譯︼如是說已,淨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於今現時及未來世,頗有菩薩聽聞正說如是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相此經章句,生實想不?﹂
︻隋譯︼命者善實世尊邊如是言:﹁雖然,世尊,頗有眾生,當有,未來世,後時、後長時、後
分五百,正法破壞時中,轉時中,若此中,如是色類經中說中,實想發生當有?﹂

www.dhalbi.org
︻淨譯︼妙生言:﹁世尊,頗有眾生,於當來世,後五百歲,正法滅時,聞說是經,生實信不?﹂
羅時憲纂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己二︶佛答 :︵庚一︶明後世有具戒德慧之菩薩能信此經,︵庚二︶明其能信之所以 分
分二

第 六一 頁
︵庚一︶明後世有具戒德慧之菩薩能信此經
︻經︼佛告善現:﹁勿作是說:﹃頗有有 情於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
正法將滅時分轉時,聞說如是色經典句生 實想不?﹄然復善現!有菩薩摩訶
薩,於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 法將滅時分轉時,具足尸羅,具德、
具慧。﹂
︻ 纂 釋 ︼ 答 中 , 先 明 後 世 有 具 三 德 之 菩 薩 能 信 此經 , 次 明 其 能 信 之 所 以 。 此 初 也 。
﹁勿作是說﹂者:佛語善現,汝莫言彼等不生實想,亦有生實想者故。﹁具德﹂者,
具福德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附異譯︶
︻秦譯︼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為實。

www.dhalbi.org
︻魏譯︼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頗有眾生,於未來世末世,得聞如是脩多羅章句,生實相
羅時憲纂釋
不?﹄﹂佛復告須菩提:﹁有未來世末世,有菩薩摩訶薩,法欲滅時,有持戒修福德、智慧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於此脩多羅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陳譯︼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於今現時及未來世,頗有菩薩聽聞正說如是等相此經章句,

第 六二 頁
生實想不?﹄何以故?須菩提!於未來世,實有眾生得聞此經,能生實想。復次,須菩提!於未
來世,後五百歲正法滅時,有諸菩薩摩訶薩,持戒修福,及有智慧。﹂
︻隋譯︼世尊言:﹁莫,善實!汝如是語:﹃雖然,世尊,頗有眾生,當有,未來世,後時後長
時後分五百,正法破壞時中轉時中,若此中如是色類經中說中,實想發生當有?﹄雖然,復次,
時,善實!當有,未來世,菩薩摩訶薩,後分五百,正法破壞時中轉時中,戒究竟,功德究竟,
智慧究竟。
︻淨譯︼佛告妙生:﹁莫作是說:﹃頗有眾生,於當來世後五百歲,正法滅時,聞說是經,生實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信不?﹄妙生!當來之世,有諸菩薩,具戒,具德,具慧。﹂
︵庚二︶明其能信之所以 ︵辛一︶明其歷逢善友積集信因,︵辛二︶明其善友所攝成
分 二:
就信德 。
分二

www.dhalbi.org
︵辛一︶明其歷逢善友積集信因
羅時憲纂釋
︻經︼﹁復次,善現!彼菩薩摩訶薩非於一佛所承事供養,非於一佛所種諸善
根;然復善現!彼菩薩摩訶薩,於其非一百千佛所承事供養,於其非一百千佛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所種諸善根,乃能聞說如是色經典句,當得一淨信心。

第 六三 頁
︻纂釋︼文意謂:若有於此經句生一念淨信心者,尚曾供養無量︵ ︶諸佛,種
非一百千
諸 善 根 , 況 起 多 念 , 乃 至 聽 、 聞 、 受 、 持 等 者 !其 所 曾 事 諸 佛 , 所 集 善 根 , 當 更 多
也 。 若 於 此 經 生 實 想 者 , 曾 事 諸 佛 , 曾 集 善 根 ,又 更 多 也 。 何 以 故 ? 謂 雖 於 此 生 一
淨信,熏習在身,當來成熟,能破無量廣大生死故也。
︵附異譯︶
︻秦譯︼﹁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魏譯︼﹁佛復告須菩提:﹁當知彼菩薩摩訶薩,非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行供養,
非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而種善根。﹂佛復告須菩提:﹁已於無量百千萬諸佛所,修行
供養,無量百千萬諸佛所種諸善根;聞是脩多羅,乃至一念能生淨信。

www.dhalbi.org
︻陳譯︼﹁須菩提!是諸菩薩摩訶薩,非事一佛,非於一佛種諸善根;已事無量百千諸佛,已於
羅時憲纂釋
無量百千佛所而種善根;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聽聞正說如是等相此經章句,乃至一念生實信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隋譯︼﹁不,復次,時彼,善實!菩薩摩訶薩一佛親近供養,當有不一佛種植善根。雖然,復
次,時,善實!不一佛百千親近供養,不一佛百千種植善根。彼菩薩摩訶薩當有,若此中如是色

第 六四 頁
類中經句中說中,一心淨信亦得當。
︻淨譯︼﹁而彼菩薩,非於一佛承事供養,植諸善根;已於無量百千佛所,而行奉事,植諸善根;
是人乃能於此經典生一信心。
︵辛二︶明其善友所攝成就信德 :︵壬一︶明攝受得福,︵壬二︶明攝受得福所以 分
分二


︵壬一︶明攝受得福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善現!如來以其佛智悉已知彼,如來以其佛眼悉已見彼。善現!如來
悉已覺彼一切有情,當生無量無數福聚,當攝無量無數福聚。
︻ 纂 釋 ︼ 佛 智 悉 知 者 , 謂 非 由 肉 眼 見 ; 以 智 知 故。 佛 眼 悉 見 者 , 謂 非 由 比 量 知 ; 皆

www.dhalbi.org
現 量 見 故 。 謂 諸 菩 薩 由 善 友 攝 受 所 得 福 聚 , 如 來悉 以 佛 智 現 量 知 之 也 。 ﹁ 生 ﹂ 謂 初
羅時憲纂釋
生起,﹁攝﹂謂久熏修:﹁生﹂謂福正起時,﹁攝﹂謂彼滅時攝植種子也。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第 六五 頁
︻魏譯︼﹁須菩提!如來悉知是諸眾生,如來悉見是諸眾生。須菩提!是諸菩薩,生如是無量福
德聚,取如是無量福德。
︻陳譯︼﹁須菩提!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須菩提!是善男子、善女人,生長無量福德之聚。
︻隋譯︼﹁知彼,善實!如來佛智。見彼,善實!如來佛眼,一切彼,善實!無量福聚生當,取
當。
︻淨譯︼﹁妙生!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彼諸菩薩當生、當攝,無量福聚。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壬二︶明攝受得福所以 :︵
分二 壬一︶明攝受得福,︵壬二︶明攝受得
福所以 分 二。
︵癸一︶以無我想故得

www.dhalbi.org
︻經︼﹁何以故?善現!彼菩薩摩訶薩,無我想轉,無有情想,無命者想,無
士夫想,無補特伽羅想,無意生想,無摩 納婆想,無作者想,無受者想轉。

羅時憲纂釋
︻ 纂 釋 ︼ 意 云 : 後 五 百 歲 時 有 具 慧 菩 薩 , 了 達 身之 生 起 、 衰 滅 本 非 我 有 ; 又 了 怨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親 、 是 、 非 之 類 , 由 自 心 生 , 都 無 定 實 ; 既 蒙 菩友 攝 受 , 得 聞 人 、 法 二 空 之 道 理 ,

第 六六 頁
復積持戒等福,所以如來佛智知,佛眼見也。﹁我﹂者,︵ ︶、
形 容詞 , 謂 獨 立 而 不 可 分 割 也
常︵ ︶之主宰也。﹁我﹂字總指外道諸宗所執種種不同之我體。﹁有
形 容 詞 ,謂 固 存 不 變也
情﹂、﹁命者﹂等是彼諸宗所執我 體之別名。﹁想﹂者,分別心也︵ 分 別猶 云 執 著 。 與 此 分
別心相應之想心所力強,故以想名之 ︶。上來諸想,唯是妄情計執,今能斷之,故云無我想等。又
諸 外 道 所 執 之 我 , 名 目 雖 多 , 然 大 別 之 略 有 四 種: 一 者 、 於 五 蘊 合 成 假 體 , 總 執 為
我,或別緣一蘊執以為我︵ 餘蘊為我 所 ︶,是名我想。二者、信身從過去至現在相續而
住,作有情想︵ 有情苧石薩墦,有﹁相續﹂之義 ︶。三者、見現世一期生命連續不斷,作命者想。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四 者 、 信 生 命 謝 後 , 未 來 復 生 於 諸 趣 中 , 作 補 特伽 羅 想 。 所 餘 名 目 , 隨 其 所 應 皆 配
屬於四種之中,故別譯本及無著頌皆唯四種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羅時憲纂釋
︻魏譯︼﹁何以故?須菩提!是諸菩薩,無復我相,眾生相,人相,壽者相。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是諸菩薩無復我想,眾生想,壽者想,受者想。
︻隋譯︼﹁彼何所因?不,善實!彼等菩薩摩訶薩我想轉,不眾生想,不壽想,不人想轉不。

第 六七 頁
︻淨譯︼﹁何以故?由彼菩薩,無我想、眾生想、壽者想、更求趣想。
︵癸二︶以無法想故得 :︵子一︶正明無法想 分二,︵子二︶結成如筏喻。
分二
︵子一︶正明無法想 :︵丑一︶明無四種法想 分二,︵丑二︶明無依言離言想。
分二
︵丑一︶明無四種法想 :︵實一︶標,︵實二︶釋。
分二
︵實一︶標
︻經︼﹁善現!彼菩薩摩訶薩無法想轉, 無非法想轉,無想轉,亦無非想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纂 釋 ︼ ﹁ 無 法 想 轉 ﹂ 者 : 凡 情 妄 執 能 取 、 所 取之 法 為 實 有 自 性 , 名 為 法 想 ; 智 者
了 達 實 能 取 、 所 取 之 法 皆 非 實 有 , 實 法 之 想 不 生, 故 云 ﹁ 無 法 想 轉 ﹂ , 無 其 執 法 為
實 之 想 故 。 一 轉 ﹂ 是 生 起 義 。 ﹁ 無 非 法 想 轉 ﹂ 者: 實 能 取 、 所 取 之 法 雖 無 , 而 空 性

www.dhalbi.org
︵ 圓 成 實 性 ︶ 非 無 。 愚 者 妄 撥 空 性 為 無 , 名 ﹁ 非法 想 ﹂ 。 智 者 了 此 空 性 非 無 , 故 無
羅時憲纂釋
非法想轉;無其執一切法為空之想故。﹁無想轉﹂者:謂二無我所顯之理︵ 空性。空 性
︶,在世俗中是實有,在勝義中不可宣說為有、為無。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無形,不宜稱之為物,故強名之為理,非道理之理
諸 小 菩 薩 乍 謂 可 說 , 名 之 為 ﹁ 想 ﹂ ; 聖 者 了 之 為不 可 說 , 故 云 ﹁ 無 想 ﹂ 轉 也 。 ﹁ 無

第 六八 頁
非想轉﹂者:以於離言之處強施言詞而指示故︵ ︶。
如以指指月,指雖非月,然智者得因指而見月也
謂愚者既聞不可說故,便謂有言皆非,智人達之,故依言詞而說,然不執著,故﹁無
非想轉﹂也。
︵附異譯︶
︻秦譯︼﹁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魏譯︼﹁須菩提!是諸菩薩,無法相,亦非無法相。無相,亦非無相。
︻陳譯︼﹁是諸菩薩無法想,無非法想,無想,無非想。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隋譯︼亦彼等,善實!菩薩摩訶薩,法想轉,無法想轉不;亦彼等想、無想轉不。
︻淨譯︼﹁彼諸菩薩,非法想,非非法想,非想,非無想。
︵寅二︶釋

www.dhalbi.org
︻經︼﹁所以者何?善現!若菩薩摩訶薩 有法想轉,彼即應有我執、有情執、
羅時憲纂釋
命者執、補特伽羅等執;若有非法想轉,彼亦應有我執、有情執、命者執、補
特伽羅等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 纂 釋 ︼ 此 釋 也 。 謂 佛 滅 後 後 五 百 歲 正 法 將 滅 時分 轉 時 , 諸 異 生 等 若 執 法 為 實 有 ,

第 六九 頁
便亦執著我、有情等;若執空性︵ ︶為無,便亦執著我、有情等。唯有具慧菩薩,
圓成
雙無二執,能契中道;故前云﹁無法想,亦無非法想﹂等者,離二執也。本段經文,
意 顯 若 有 法 執 , 我 執 便 隨 逐 。 ﹁ 有 法 想 轉 ﹂ 者 ,執 有 也 。 ﹁ 有 非 法 想 轉 ﹂ 者 , 執 空
也。此經意說,於彼惡世,諸異生等雖修正行而起善心,若起法執執有、空時︵ 執空
亦是法執︶,由我執種子尚未斷故,必有我執隨之而起。設於此時,法執心中無現行我
執 , 亦 為 我 執 種 子 隨 逐 , 後 必 現 起 , 亦 得 名 為 有我 執 也 。 雖 二 乘 聖 者 獨 起 法 執 而 我
執已斷,然此中不依彼聖者說,以彼末法時期無故,故知經意唯依惡時異生等說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上。︶凡夫有分別想起,即是分別法執;有法執現行故,煩惱障
見基師︽金剛般若論會釋︾
種子亦隨起現行;我執等屬煩惱障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
羅時憲纂釋
眾生、壽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魏譯︼﹁何以故?須菩提!是諸菩薩,若取法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若是
菩薩有法相,即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第 七○ 頁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是諸菩薩若有法想,即是我執,及眾生、壽者、受者執。
︻隋譯︼﹁彼何所因?若,善實!彼等菩薩摩訶薩法想轉,彼如是彼等我取有,眾生取、壽取、
人取有。若無法想轉,彼如是彼等我取有,眾生取、壽取、人取有。
︻淨譯︼﹁何以故?若彼菩薩有法想,即有我執、有情執、壽者執、更求趣執。若有非法想,彼
亦有我執、有情執、壽者執、更求趣執。
︵丑二︶明無依言離言想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何以故?善現!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 纂 釋 ︼ ﹁ 不 應 取 法 ﹂ 者 , 不 應 如 言 所 說 執 以 為定 實 之 法 。 ﹁ 不 應 取 非 法 ﹂ 者 , 謂
不應執為非法︵ 如執有言皆非 ︶;以說者隨順勝義智而正說,聞者亦必因此正說之言而悟

www.dhalbi.org
真故。﹁取﹂是執義。
羅時憲纂釋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魏譯︼﹁何以故?須菩提!不應取法,非不取法。

第 七一 頁
︻陳譯︼﹁須菩提!是故菩薩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隋譯︼彼何所因?不,復次,時,善實!菩薩摩訶薩法取應,示非法取應。
︻淨譯︼﹁妙生!是故菩薩,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子二︶結成如筏喻
︻經︼﹁是故如來密意而說筏喻法門:﹃諸有智者,法尚應斷,何況非法!﹄﹂
︻ 纂 釋 ︼ ﹁ 法 ﹂ 謂 言 教 。 聖 者 言 教 於 證 真 如 有 隨順 用 , 故 欲 證 真 , 必 須 賴 之 ; 如 未
達 岸 必 憑 其 筏 。 既 得 證 已 , 即 不 假 言 ; 如 既 列 岸應 捨 其 筏 也 。 此 中 言 ﹁ 密 意 ﹂ 者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謂 意 有 隱 密 , 作 適 當 之 保 留 而 末 完 全 說 出 也 。 於同 一 法 , 有 時 應 取 , 有 時 應 捨 , 猶
於一筏有其取捨;今不明說,唯言應捨,故名密意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羅時憲纂釋
︻魏譯︼﹁以是義故,如來常說筏喻法門:﹃是法應捨,非捨法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為如是義故,如來說:﹃若觀行人,解筏喻經,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隋譯︼﹁彼故此義意,如來說筏喻法本解:﹃法如是捨應,何況非法!﹄﹂

第 七二 頁
︻淨譯︼﹁以是義故,如來密意宣說筏喻法門:﹃諸有智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戊三︶釋於無相果所生之疑 :︵己一︶佛問,︵己二︶善現答 分二。
分二
︵己一︶佛問
︻經︼佛復告具壽善現言:﹁善現!於汝意云何?頗有少法,如來、應、正等
覺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頗有少法 ,如來、應、正等覺是所說耶?﹂
︻纂釋︼此破第三疑也︵按:此 ︶。謂有疑問:上言不住相因還得
為全經二十七疑中之第三疑
無 相 果 ; 若 如 是 者 , 何 故 世 尊 於 道 場 成 正 覺 , 說法 度 人 , 雙 林 入 滅 等 耶 ? 此 等 即 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有 相 之 果 , 豈 彼 非 修 不 住 相 因 耶 ? 為 釋 此 疑 , 故有 此 文 也 。 於 中 , 初 、 佛 問 , 後 、
善現答。此初也。佛有三種:一、自性身佛︵ 法身 佛︶,謂真如;二、受用身佛︵ 報身
佛︶,謂證真如之妙智;三、化身佛,語應物現形之權跡。佛自性身,菩薩所不測;

www.dhalbi.org
受 用 身 實 智 , 二 乘 所 不 知 : 釋 迦 世 尊 乃 應 物 現 形之 化 身 , 既 非 真 證 菩 提 , 亦 不 說 法
羅時憲纂釋
度 生 。 眾 生  此 權 跡 , 輒 謂 釋 尊 宵 成 正 覺 , 真 能 說 法 ,便 是 有 相 。 今 釋 此 疑 , 故 約
真 如 自 性 身 以 問 善 現 也 。 問 意 云 : 有 少 許 所 證 之法 , 如 來 證 得 之 , 名 證 得 無 上 正 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菩提耶;有少許法是如來之所說耶?

第 七三 頁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魏譯︼復次,佛告慧命須菩提:﹁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
所說法耶?﹂
︻陳譯︼佛復告淨命須菩提:﹁須菩提!汝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
法耶?﹂
︻隋譯︼復次,世尊命者善實邊如是言:﹁彼何意念?善實!有如來、應、正知,無上正知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證覺?有復法如來說?﹂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如來於無上菩提有所證不?復有少法是所說不?﹂
︵己二︶善現答 :︵庚一︶標,︵庚二︶釋 分二。
分二

www.dhalbi.org
︵庚一︶標
︻經︼善現答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 ,無有少法,如來、應、正等
羅時憲纂釋
覺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少法,是如來、應、正等覺所說。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纂釋︼文易可知。

第 七四 頁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
說。
︻魏譯︼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
可說。
︻陳譯︼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所有法如來所得,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法
如來所說。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隋譯︼善實言:﹁如我,世尊,世尊說義解我,無有一法若如來無上正知證覺;無有一法若
如來說。
︻淨譯︼妙生言:﹁如我解佛所說義,如來於無上菩提實無所證,亦無所說。

www.dhalbi.org
︵庚二︶釋 :︵辛一︶第一重釋,︵辛二︶第二重釋。
分二
羅時憲纂釋
︵辛一︶第一重釋
︻經︼﹁何以故?世尊,如來、應、正等 覺所證、所說、所思惟法皆不可取,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不可宣說,非法,非非法。

第 七五 頁
︻纂釋︼釋中兩重展轉釋前。此第一重也。謂何以故無有少法如來所說耶?於內︵ 說
者︶既不可說,於外︵ 聽者︶亦不可取故︵ 取是執義,如前釋。或領受義,如能取、所取之取 ︶。於外若
有 可 取 , 是 應 於 內 亦 有 可 說 。 既 無 可 取 , 明 無 可說 也 。 ﹁ 非 法 , 非 非 法 ﹂ 者 : 謂 愚
夫執人、法為有,名﹁法﹂,撥空性︵ ︶為無,名﹁非法﹂。聖者達人、法為無,
圓成
名﹁非法﹂;了空性︵ 圓成 ︶為有,名﹁非非法﹂。佛自性身︵ ︶湛寂,寥廓,不
法身
可 說 法 與 非 法 , 亦 不 可 說 非 法 非 非 法 也 ; 離 言 說故 。 故 無 著 頌 云 : ﹁ 化 體 非 真 佛 ,
亦 非 說 法 者 。 說 法 非 二 取 , 所 說 離 言 詮 。 ﹂ 化 身之 體 既 非 真 佛 、 真 說 , 即 明 亦 是 假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假說也。於內既無二︵ 法及非法為二 ︶說,於聽者亦不二取,謂取法及非法也。所說真


如非言詮所及故。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羅時憲纂釋
︻魏譯︼﹁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何以故?是法如來所說,不可取,不可言;非法,非非法。
︻隋譯︼﹁彼何所因?若彼如來法說。彼不可說。不彼法,非彼不法。

第 七六 頁
︻淨譯︼﹁何以故?佛所說法,不可取,不可說,彼非法,非非法。
︵辛二︶第二重釋
︻經︼﹁何以故?以諸賢聖補特伽羅皆是無為之所顯故。﹂
︻ 纂 釋 ︼ 此 第 二 重 釋 , 釋 前 第 一 重 也 。 謂 諸 賢 者︵ 地 前 菩 薩 ︶ 以 有 漏 善 意 , 於 無 為
真 如 深 生 信 解 , 依 法 修 行 , 暫 伏 煩 惱 , 諸 聖 者 以無 漏 無 分 別 智 契 證 無 為 真 如 , 能 斷
煩 惱 , 而 成 為 聖 ; 而 彼 聖 人 所 證 無 為 , 實 不 可 說為 法 與 非 法 , 以 彼 無 為 離 言 詮 故 。
說 者 既 不 可 說 法 與 非 法 , 是 故 聽 者 亦 不 可 取 法 與非 法 也 。 ﹁ 皆 是 無 為 之 所 顯 ﹂ 者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謂以證無為真如而得名為聖。證有淺深。若於無為真如得滿清淨者︵ ︶,名佛;
覺證圓滿
分清淨者︵ ︶,則為十地菩薩。故句意謂賢聖階位之升造皆由其證得
覺 證 未 圓。 分 字 讀 去聲
無為真如之淺深而顯出也。

www.dhalbi.org
︵附異譯︶
羅時憲纂釋
︻秦譯︼﹁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魏譯︼﹁何以故?一切聖人,皆以無為法得名。﹂
︻陳譯︼﹁何以故?一切聖人,皆以無為真如所顯現故。﹂

第 七七 頁
︻隋譯︼﹁彼何因?無為法顯明聖人。﹂
︻淨譯︼﹁何以故?以諸聖者,皆是無為所顯現故。﹂
︵戊四︶正校量 :︵己一︶佛問,︵己二︶善現答,︵己三︶佛為校量 分二。
分三
︵己一︶佛問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盛滿
七寶,持用布施,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寧為多不?﹂
︻纂釋︼初校量之中,上來三段︵ ︶釋疑,自下正校量也。外意云:無為真
戊一至戊 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如之中,既無說,無取,無菩提而可證得者,所行無相︵ ︶之施,豈不空無有
不住相想
益耶?世尊挾此意以問善現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羅時憲纂釋
︻魏譯︼﹁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須菩提!於意云何?是善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子、善女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陳譯︼﹁須菩提!汝意云何?以三千大千世界滿七寶,若人持用布施,是善男子、善女人,

第 七八 頁
因此布施,生福多不?﹂
︻隋譯︼世尊言:﹁彼何意念?善實!若有善家子若,善家女若,此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滿作已,
如來等、應等、正知等施與。彼何意念?善實!雖然,彼善家子若,善家女若,彼緣多福聚生?﹂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持用布施,得福多
不?﹂
︵己二︶善現答
︻經︼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所生福聚其量甚多。何以故?世尊,福德 聚、福德聚者,如來說為非福德聚,
是故如來說名福德聚、福德聚。﹂
︻ 纂 釋 ︼ 答 中 , 前 標 , 後 釋 。 ﹁ 何 以 故 ﹂ 之 前 是標 , 已 後 是 釋 。 釋 中 ﹁ 福 德 聚 、 福

www.dhalbi.org
德 聚 者 , 如 來 說 為 非 福 德 聚 ﹂ 等 者 : 有 二 解 : 一云 : 前 之 ﹁ 福 德 聚 、 福 德 聚 ﹂ , 謂
羅時憲纂釋
財 施 所 生 之 世 間 福 德 聚 , 即 世 間 廣 大 美 妙 異 熟 果。 ﹁ 非 福 德 聚 ﹂ 者 , 謂 非 大 菩 提 等
出世福聚︵自 ︶也。﹁是故如來說名福德聚、福德聚﹂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利、利他,諸德圓滿,福德之大,無過於此
如 來 說 此 財 施 是 能 感 世 間 之 福 聚 也 。 又 解 前 之 ﹁福 德 聚 、 福 德 聚 ﹂ 標 牒 , ﹁ 非 福 德

第 七九 頁
聚﹂明其性空,﹁是故﹂以下顯其幻有。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魏譯︼須菩提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
世尊,是福德聚,即非福德聚,是故如來說福德聚、福德聚。﹂
︻陳譯︼須菩提言:﹁甚多,世尊,甚多,修伽陀。是善男子、善女人,因此布施,得福甚多。
何以故?世尊,此福德聚,即非福德聚,是故如來說福德聚。﹂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隋譯︼善實言:﹁多,世尊。多,善逝。彼善家子若,善家女若,彼緣多福聚生!彼何所因?
若彼,世尊,福聚,如來說非福聚,彼,世尊如來說福聚、福聚者。﹂
︻淨譯︼妙生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此福聚者,則非是聚,是故如來說為福聚、福聚。﹂

www.dhalbi.org
︵己三︶佛為校量 :︵庚一︶判持經福勝,庚二︶釋福勝所以 分二。
分二
羅時憲纂釋
︵庚一︶判持經福勝
︻經︼佛復告善現言:﹁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盛滿七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寶持用布施;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此法門,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讀誦,究竟

第 八○ 頁
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由是因緣所生福聚,甚多於前無量無數。
︻纂釋︼此第三、佛為校量之中,初、判持經福勝,次、釋福勝所以。此初也。﹁乃
至四句伽陀﹂者,謂下至受持、宣說四句伽陀也。﹁伽陀︵ ︶﹂,梵語,此云
Gatha
頌。頌有二種:一為首盧伽陀︵ Sloka ︶,乃經論文字計算之單位,不論韻語或散文,
每 三 十 二 字 即 為 一 頌 也 。 二 為 結 句 伽 陀 , 又 名 四句 頌 或 四 句 偈 , 乃 由 四 句 韻 語 組 成
而文義圓足者;每句少則三字,多則八言。十二分教中之孤起頌及重頌皆屬此類也。
領 納 在 心 名 ﹁ 受 ﹂ 。 記 令 不 忘 名 ﹁ 持 ﹂ 。 世 間 福聚 於 菩 提 果 不 能 負 荷 。 若 於 此 經 能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自 受 持 及 為 他 說 , 則 能 負 荷 大 菩 提 果 ; 以 此 二 是菩 提 因 , 故 生 福 甚 多 也 。 或 此 二 能
生智慧,證無相果,故福不空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佛言:﹁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羅時憲纂釋
︻魏譯︼佛言:﹁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於此經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無量不可數。
︻陳譯︼佛言:﹁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滿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

第 八一 頁
從此經中受四句偈,為他正說,顯示其義,此人以是因緣,所生福德,最多於彼無量無數。
︻隋譯︼世尊言:﹁若復善實!善家子若,善家女若,此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滿作已,如來等、應
等、正知等施與。若此法本,乃至四句等偈受已,為他等分別廣說,此彼緣多過,福聚生無量,
不可數。
︻淨譯︼﹁妙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能於此
經乃至一四句頌,若自受持,為他演說,以是因緣所生福聚,極多於彼無量無數。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庚二︶釋福勝所以 :︵辛一︶第一重釋,︵辛二︶第二重釋。
分二
︵辛一︶第一重釋
︻經︼﹁何以故?一切如來、應、正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從此經出,諸

www.dhalbi.org
佛世尊皆從此經生。
羅時憲纂釋
︻ 纂 釋 ︼ 此 釋 受 持 演 說 得 福 多 之 所 以 。 有 二 重 釋。 此 第 一 重 也 。 謂 由 聽 聞 此 經 故 ,
依教思惟、修習之菩提,以顯所證之法身︵ ︶。法身即是無為真如,昔為妄心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自性身
所 覆 , 不 得 顯 露 , 今 始 顯 露 , 名 之 為 ﹁ 出 ﹂ , 以無 為 真 如 法 爾 存 在 , 但 可 顯 出 , 不

第 八二 頁
可言生故。由聞此經為增上緣,展轉引發大菩提智,顯出法身,故云﹁從此經出﹂。
﹁ 諸 佛 世 尊 ﹂ 者 , 受 用 、 變 化 二 佛 也 。 此 二 種 佛身 是 無 漏 有 為 法 , 依 淨 緣 生 。 由 聞
此 經 為 緣 , 引 生 有 漏 善 意 ; 由 有 漏 善 意 為 緣 , 無分 別 智 方 得 生 起 , 展 轉 增 勝 以 至 成
佛,生起受用變化二身;故此二佛身說為﹁從此經生﹂也。
︵附異譯︶
︻秦譯︼﹁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魏譯︼﹁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一切諸佛如來,皆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從此經生。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如來無上菩提,從此福成。諸佛世尊,從此福生。
︻隋譯︼﹁彼何所因?此出,善實!如來、應、正知、無上正知。此生佛世尊。

www.dhalbi.org
︻淨譯︼﹁何以故?妙生!由諸如來無上等覺從此經出,諸佛世尊從此經生。
羅時憲纂釋
︵辛二︶第二重釋
︻經︼﹁所以者何?善現!諸佛法、諸佛法者,如來說為非諸佛法,是故如來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說名諸佛法、諸佛法。﹂

第 八三 頁
︻ 纂 釋 ︼ 更 釋 受 、 持 等 福 勝 之 意 也 。 謂 以 無 分 別智 契 證 真 如 , 理 智 圓 明 , 名 為 ﹁ 佛
法 ﹂ 。 此 乃 十 方 諸 佛 同 得 , 名 ﹁ 諸 佛 法 ﹂ 。 餘 人不 得 故 , 即 ﹁ 非 諸 佛 法 ﹂ 。 又 佛 所
證 之 法 唯 佛 自 解 , 餘 人 不 解 故 , 名 ﹁ 非 諸 佛 法 ﹂。 此 最 勝 之 法 , 即 以 受 持 此 經 及 為
他宣說為因︵ 增上緣︶,故說此二福德勝也。又有解云:﹁非諸佛法﹂者,約勝義諦,
﹁是故﹂以下約世俗諦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魏譯︼﹁須菩提!所謂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陳譯︼﹁須菩提!所言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隋譯︼﹁彼何所因?佛法、佛法者,善實!非佛法如是彼;彼故說名佛法者。﹂

www.dhalbi.org
︻淨譯︼﹁是故妙生!佛法者,如來說非佛法;是名佛法。﹂
羅時憲纂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丁二︶第二、第三校量 :︵戊一︶釋疑 分四,︵戊二︶正校量 分二。


分二
︵戊一︶釋疑 :。︵己一︶釋二乘得果是取之疑 分四,︵己二︶釋釋迦然燈有取有說之疑 分
分四

第 八四 頁
,︵己三︶釋菩薩取佛土功德莊嚴之疑 分二,︵己四︶釋佛自取法王身之

疑 。
分二
︵己一︶釋二乘得果是取之疑 :︵庚一︶問答預流果 分二,︵庚二︶問答一來果 分二,︵庚
分四
三︶問答不還果 ,︵庚四︶問答阿羅漢果 分二。
分二
︵庚一︶問答預流果 :︵辛一︶佛問,︵辛二︶善現答 分二。
分二
︵辛一︶佛問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諸預流 者頗作是念:﹃我能證得預流果﹄
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纂釋︼此下有二校量︵第二、第三校量︶,合為一文。於中有二:初、釋疑,後、
正 校 量 。 釋 疑 有 四 : 一 者 、 約 二 乘 得 果 以 生 疑 ,謂 前 說 一 切 賢 聖 皆 是 無 為 之 所 顯 ,
而其所證之無為法乃是﹁不可取、不可說﹂者,何故預流等聖人悉證取其自分之果,

www.dhalbi.org
復向人宣說﹁我得﹂,﹁我證﹂耶?︵按:此 ︶二者,約世尊
於全 經二十七 個 疑中是第 四 疑也。
羅時憲纂釋
過 去 修 菩 薩 行 以 生 疑 , 謂 若 言 不 可 取 、 不 可 說 者, 何 故 如 來 昔 於 燃 燈 佛 處 聞 法 故 ,
從第七地入第八地耶?是即有可說有可取故。三者、約菩薩取佛土功德莊嚴以生疑,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謂 若 不 可 取 、 不 可 說 者 , 何 故 菩 薩 取 佛 上 功 德 莊嚴 等 耶 ? 四 者 、 約 佛 自 取 法 王 身 以

第 八五 頁
生 疑 , 謂 若 不 可 取 、 不 可 說 者 , 何 故 受 用 身 佛 受用 法 樂 , 取 自 法 王 身 耶 ? 此 四 種 疑
皆 於 前 說 一 切 賢 聖 皆 是 無 為 之 所 顯 故 生 也 ; 不 同前 校 量 中 所 生 之 疑 皆 於 應 不 住 相 想
以生也。就此破初疑之中有四,二文中皆先佛問,次善現答。此初,佛問也。流者,
流 類 。 參 預 聖 者 之 流 , 故 名 預 流 也 。 此 乃 初 見 道之 聖 人 , 證 此 果 者 必 已 永 斷 一 切 分
別煩惱障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魏譯︼﹁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陳譯︼﹁須菩提!汝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隋譯︼世尊言:﹁彼何意念?善實!雖然,流入如是念:﹃我流入果得到﹄?﹂

www.dhalbi.org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諸預流者頗作是念:﹃我得預流果﹄不?﹂
羅時憲纂釋
︵辛二︶善現答 :︵壬一︶標,︵壬二︶釋。
分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壬一︶標
︻經︼善現答言:﹁不也,世尊,諸預流者不作是念:﹃我能證得預流之果。﹄﹂

第 八六 頁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魏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陳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隋譯︼善實言:﹁不如此!世尊。﹂
︻淨譯︼妙生言:﹁不爾,世尊。﹂
︵壬二︶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何以故?世尊,諸預流者無少所預;故名預流;不預色、聲、香、味、
觸、法;故名預流。世尊,若預流者作如是念:﹃我能證得預流之果。﹄即為
執我、有情、命者、士夫、補特伽羅等。﹂

www.dhalbi.org
︻ 纂 釋 ︼ 意 云 : 若 正 在 現 觀 中 證 生 空 真 如 之 時 ,照 少 所 預 , 不 作 參 頂 之 解 ; 故 但 為
羅時憲纂釋
其 假 立 名 稱 曰 預 流 也 。 又 若 預 色 、 聲 、 香 等 , 足有 分 別 ; 正 證 生 空 真 如 之 時 , 但 冥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契理,而不預色、聲、香等法,故名預流也。餘一來等皆據現觀中︵ ︶而答也。
現量
謂 在 現 觀 時 , 無 有 我 等 執 , 不 作 我 得 、 我 證 之 解也 。 前 三 果 出 觀 時 容 起 , 第 四 果 者

第 八七 頁
煩惱障定無,所知障容起也。
︵附異譯︶
︻秦譯︼﹁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魏譯︼﹁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須陀洹。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陳譯︼須菩提言:﹁何以故?世尊,實無所有能至於流,故說須陀洹。乃至色、聲、香、味、
觸、法亦復如是;故名須陀洹。
︻隋譯︼﹁彼何所因?不彼,世尊,一人彼故,說名流入。不色入,不聲、不香、不味、不觸、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不法入;彼故說名流入者。彼若,世尊,流入如是念:﹃我流入果得到﹄,彼如是,彼所我取有,
眾生取、壽取、人取有。﹂
︻淨譯︼﹁何以故?諸預流者,無法可預;故名預流。不預色、聲、香、味、觸、法;故名預流。

www.dhalbi.org
世尊,若預流者作是念:﹃我得預流果﹄者,則有我執,有情、壽者、更求趣執。﹂
羅時憲纂釋
︵庚二︶問答一來果 :︵辛一︶佛問,︵辛二︶善現答 分二。
分二
︵辛一︶佛問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諸一來 者頗作是念:﹃我能證得一來果﹄

第 八八 頁
不?﹂
︻ 纂 釋 ︼ 斷 欲 界 六 品 俱 生 煩 惱 , 從 此 命 終 , 一 往天 上 一 來 人 間 , 便 證 阿 羅 漢 果 , 故
名一來。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魏譯︼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陳譯︼︵無文︶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隋譯︼世尊言:﹁彼何意念?善實!雖然,一來如是念:﹃我一來果得到﹄?﹂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諸一來者頗作是念:﹃我得一來果﹄不?﹂

www.dhalbi.org
︵辛二︶善現答 :︵壬一︶標,︵壬二︶釋。
分二
羅時憲纂釋
︵壬一︶標
︻經︼善現答言:﹁不也,世尊,諸一來者不作是念:﹃我能證得一來之果。﹄﹂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附異譯︶

第 八九 頁
︻秦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魏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陳譯︼︵無文︶
︻隋譯︼善實言:﹁不如此,世尊。彼何所因?不一來如是念:﹃我一來果得到﹄。﹂
︻淨譯︼﹁妙生言:﹁不爾,世尊。﹂
︵壬二︶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何以故?世尊,以無少法證一來性;故名一來。﹂
︻ 纂 釋 ︼ 由 彼 於 現 觀 中 無 有 少 許 法 證 一 來 性 者 ,故 名 一 來 也 。 此 後 三 果 , 皆 應 準 前
通 釋 。 然 一 來 、 不 還 二 果 之 中 , 皆 應 有 ﹁ ﹃ 世 尊: … : 即 為 執 我 、 有 情 、 命 者 、 士

www.dhalbi.org
大、補特伽羅等﹄﹂;文略,故無也。
羅時憲纂釋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魏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斯陀含。是名斯陀含。﹂

第 九○ 頁
︻陳譯︼﹁斯陀含名一往來,實無所有能至往來;是名斯陀含。﹂
︻隋譯︼﹁彼何所因?不彼有法,若一來人;彼故說名一來者。﹂
︻淨譯︼﹁由彼無有少法證一來性;故名一來。﹂
︵庚三︶問答不還果 :︵辛一︶佛問,︵辛二︶善現答 分二。
分二
︵辛一︶佛問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諸不還 者頗作是念:﹃我能證得不還果﹄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不?﹂
︻纂釋︼斷欲界九品俱生煩惱,命終生色界天,更不還來下界,故名 ﹁不還﹂。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羅時憲纂釋
︻魏譯︼﹁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無文︶
︻隋譯︼世尊言:﹁彼何意念?善實!雖然,不來如是念:﹃我不來果得到﹄?﹂

第 九一 頁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諸不還者頗作是念:﹃我得不還果﹄不?﹂
︵辛二︶善現答 :︵壬一︶標,︵壬二︶釋。
分二
︵壬一︶標
︻經︼善現答言:﹁不也,世尊,諸不還者不作是念:﹃我能證得不還之果。﹄﹂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魏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陳譯︼︵無文︶
︻隋譯︼善實言:﹁不如此,世尊。﹂

www.dhalbi.org
︻淨譯︼妙生言:﹁不爾,世尊。﹂
羅時憲纂釋
︵壬二︶釋
︻經︼﹁何以故?世尊,以無少法證不還性;故名不還。﹂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纂釋︼﹁無有少法證不還性﹂,義準前解。

第 九二 頁
︵附異譯︶
︻秦譯︼﹁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魏譯︼﹁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那含。是名阿那含。﹂
︻陳譯︼﹁阿那含名為不來,實無所有能至不來;是名阿那含。﹂
︻隋譯︼﹁彼何所因?不彼有法,若不來人;彼故說名不來者。﹂
︻淨譯︼﹁何以故?由彼無有少法證不還性;故名不還。﹂
︵庚四︶問答阿羅漢果 :︵辛一︶佛問,︵辛二︶善現答 分二。
分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辛一︶佛問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諸阿羅 漢頗作是念:﹃我能證得阿羅漢
不﹄?﹂

www.dhalbi.org
︻纂釋︼梵語阿羅漢︵ ︶,具含三義;一、殺賊,煩惱障盡故;二、不生,不
Arhat
羅時憲纂釋
受後有故;三、應供,應受人、天供養故。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第 九三 頁
︻魏譯︼﹁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果﹄不?﹂
︻陳譯︼佛言:﹁須菩提!汝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果﹄不?﹂
︻隋譯︼世尊言:﹁彼何意念?善實!雖然,應如是念:﹃我應得到﹄?﹂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諸阿羅漢頗作是念:﹃我得阿羅漢果﹄不?﹂
︵辛二︶善現答 :︵壬一︶正答阿羅漢,︵壬二︶引己為證。
分二
︵壬一︶正答阿羅漢
︻經︼善現答言:﹁不也,世尊,諸阿羅漢不作是念:﹃我能證得阿羅漢性。﹄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何以故?世尊,以無少法名阿羅漢,由是因緣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如
是念:﹃我能證得阿羅漢性。﹄即為執我 、有情、命者、士夫、補特伽羅等。
︻纂釋︼善現答中;研、正答阿羅漢,後、善現引己為證,令他信故。

www.dhalbi.org
︵附異譯︶
羅時憲纂釋
︻秦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魏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

第 九四 頁
阿羅漢,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陳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所有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
得阿羅漢果。﹄此念即是我執、眾生執、壽者執、受者執。
︻隋譯︼善實言:﹁不如此,世尊!彼何所因?不彼,世尊!有法若應名;彼故說名應者。彼若,
世尊!應如是念:﹃我應得到﹄,如是彼所我取有,眾生取、壽取、人取有。
︻淨譯︼妙生言:﹁不爾,世尊,由彼無有少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
漢果﹄者,則有我執,有情、壽者、更求趣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壬二︶引己為證
︻經︼﹁所以者何?世尊,如來、應、正 等覺說我得無諍住最為第一,世尊,
我雖是阿羅漢,永離貪欲,而我未曾作如是念:﹃我得阿羅漢永離貪欲。﹄世

www.dhalbi.org
尊,我若作如是念:﹃我得阿羅漢永離貪欲﹄者,如來不應記說我言:﹃善現
羅時憲纂釋
善男子得無諍住最為第一。﹄以都無所住,是故如來說名無諍住、無諍住。﹂
r
a
-
v
i
h
r
i
n

a
︻纂釋︼言﹁無諍住︵ ā︶﹂者,謂住於無諍行也。﹁諍︵ R︶
ṇā﹂是煩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A ṇā
惱之異名。佛及利根阿羅漢皆有無諍行;唯功用之大小不同。此行以第四靜慮為所

第 九五 頁
依,世俗智為自體,相應諸心、心所為眷屬;以能止息他有情之煩惱諍故,得﹁無
諍﹂名。二乘阿羅漢住無諍行者,將入城邑,先於定中觀察彼處有情,若於己身當
起貪、瞋、慳、嫉等煩惱者,即便不往;若不起者,乃往其處。佛無諍行則不爾;
若彼處有情堪受軟化,雖明知彼見己身時起諸煩惱,亦往其處,方便調伏,令滅煩
惱。此其大別也︵ 以上參見︽雜集論︾二、︽俱舍論︾二十七、︽無性釋︾九 ︶。﹁得無諍住最為第一﹂
者,言於得無諍住之人中最為第一。是則善現不惟離煩惱障而得意解脫,亦能離定
障而得心解脫也。以是俱解脫故,與彼但離煩惱障而得慧解脫者有不同也。就引己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為證文中有三:初、明佛興勝名,次、彰己不念,後、卻釋佛意。若作是念,﹁我
得阿羅漢﹂等者,是則有我、有情等執,還有煩惱障,不名無諍;世尊即不說彼得
無諍住也,以有諍故。餘易可知。

www.dhalbi.org
︵附異譯︶
羅時憲纂釋
︻秦譯︼﹁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
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第 九六 頁
︻魏譯︼﹁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最為第一,世尊說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
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世尊則不說我無諍行第一。以須菩提實
無所行,而名須菩提無諍、無諍行。﹂
︻陳譯︼﹁世尊!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讚我住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世尊!我今已
成阿羅漢,離三有欲。世尊!我亦不作是念:﹃我是阿羅漢。﹄世尊!我若有是念:﹃我已得阿
羅漢果。﹄如來則應不授我記:﹃住無諍三昧,人中須菩提善男子最為第一。﹄實無所住,住於
無諍,住於無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隋譯︼彼何所因?我此,世尊!如來、應、正知,無諍行最勝說我,此,世尊!應離欲,不,
我,世尊!如是念:﹃我此應者﹄,若我,世尊!如是念:﹃我應得到﹄,不我,如來記說:﹃無
諍行最勝,善實!善家子無所行﹄;彼故說名無諍行、無諍行者。﹂

www.dhalbi.org
︻淨譯︼﹁世尊,如來說我得無諍住中最為第一。世尊,我是阿羅漢離於欲染,而實未曾作如是
羅時憲纂釋
念:﹃我是阿羅漢。﹄世尊,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者,如來即不說我:﹃妙生得無諍住,最為
第一﹄。以都無所住,是故說我得無諍住。﹂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己二︶釋釋迦然燈有取有說之疑 :︵庚一︶佛問,︵庚二︶善現答。
分二

第 九七 頁
︵庚一︶佛問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如來、應、正等覺所,頗於少
法有所取不?﹂

p
a
k
a
r
a
︻纂釋︼言﹁然燈﹂者,梵語︵ D ī ṃ ︶,意譯燃燈,或譯錠光,亦作定光︵錠
是燈類。定與錠通一。謂釋迦佛昔為菩薩之時,七地將滿,聞定光佛欲來入城,遂
從一女買花,將以散佛;又表己之深敬,布髮掩泥。當爾佛為說法,即入八地,第
三僧祇初也。其賣花女,聞說供佛,遂不取錢,便共同願,因與世尊常為夫婦,作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善知識,即耶輸陀羅也。謂外有疑曰:上言諸賢聖皆是無為之所顯,而無為法是不
可取,不可說者,何故釋迦於燃燈佛所而聽取於法,然燈復為彼說法耶?︵ 按:此乃全
︶今為釋此疑,故以為問也。言﹁有所取﹂者,謂分別心妄所執法
經二十七 疑 中之第五 疑 也。

www.dhalbi.org
也。無所取者,謂智證真如時無彼分別心之所取,名無所取,不遮智內冥真亦為所
羅時憲纂釋
取也。此意云:世尊昔於定光佛所聞法時,無於分別所執有所得法,但智內冥真如,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於所執中都無所得;證智不可說,不可取,故亦無說、無取也。故今問言:如來昔
在然燈佛所智證於法時,為有所取不?

第 九八 頁
︵附異譯︶
︻秦譯︼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魏譯︼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不?﹂
︻陳譯︼佛告須菩提:﹁汝意云何?昔從然燈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所,頗有一法,如來所
取不?﹂
︻隋譯︼世尊言:﹁彼何意念?善實!有一法,若如來燈作如來、應、正知受取?﹂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頗有少法是可取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庚二︶善現答
︻經︼善現答言:﹁不也,世尊!如來昔在然燈如來、應、正等覺所,都無少
法而有所取。﹂

www.dhalbi.org
︻纂釋︼﹁有所取﹂,謂有﹁分別心之所執取﹂也。答:意謂無分別智證真如時,
羅時憲纂釋
不見有所取之相也。問:此時無所取相,為有能取之相否?答:亦無能取之相。何
以故?當爾見有能取相時,則此﹁能取﹂亦是所取矣。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附異譯︶

第 九九 頁
︻秦譯︼﹁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魏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陳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實無有法,昔從然燈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所,如來所
取。﹂
︻隋譯︼善實言:﹁不如此,世尊!無一法,若如來燈作如來、應、正知受取。﹂
︻淨譯︼妙生言:﹁不爾,世尊,如來於然燈佛所,實無可取。﹂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己三︶釋菩薩取佛土功德莊嚴之疑 :︵庚一︶正釋 分二,︵庚二︶示勸。


分二
︵庚一︶正釋 :︵辛一︶標,︵辛二︶釋。
分二
︵辛一︶標

www.dhalbi.org
︻經︼佛告善現:﹁若有菩薩作如是言:﹃我當成辦佛土功德莊嚴。﹄如是菩
薩非真實語。
羅時憲纂釋
︻纂釋︼此釋菩薩取佛土功德莊嚴之疑也︵ 按:此乃全經二十七疑中之第六疑 ︶。謂有疑曰: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說諸賢聖皆無為之所顯,而無為法既不可取不可說,何故菩薩成辦佛土之功德莊嚴

第 一○○ 頁
︵ ︶?於中有二:初、正釋,後、示勸。就正釋中有二:初、標,後、
辦使成 就,非取 而 何
釋。此初也。﹁成辦佛土功德莊嚴﹂者:謂初地以上菩薩生他受用淨上,隨其分量
於二地見佛不同,自身亦異。既處淨土之中,即是成辦自佛土之功德莊嚴,可說、
可取;何故前言諸賢聖是無為之所顯,而彼無為不可說,不可取耶?今釋此疑者:
謂諸菩薩實無佛土莊嚴為所取之事;如是淨土,是從諸佛淨智所流,由佛及菩薩二
識輾轉為增上緣之所現超,唯識所現,不可執取離識實有外物形質。若言實有外物
形質是所取性,而謂﹁我當成辦佛土功德莊嚴﹂者,便非真實。故頌云:﹁智流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識性。﹂謂彼淨土是佛淨智之所流出;佛之淨識︵ 與智相應之淨識 ︶變起本質,菩薩託此


本質自變七寶莊嚴之相,皆以識為體性也。故攝大乘解淨土十八圓滿相中云:﹁出
世善根之所集起﹂者,此說淨因;謂要發菩提心,修行出世善根,積集長時,方能

www.dhalbi.org
現起也;又﹁廣大自在淨識為相﹂者,謂以淨識為淨土體也,心淨即佛土淨故也;
羅時憲纂釋
又云﹁大念慧行以為遊路,大止妙觀以為所乘,廣大法味喜樂所持,空、無相、無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願為所入門﹂也。若云﹁我當成辦佛土功德莊嚴﹂者,是當於外在形質成辦佛土莊
嚴矣。

第 一○一 頁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
︻魏譯︼佛告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莊嚴佛國土﹄,彼菩薩不實語。
︻陳譯︼佛告須菩提:﹁若有菩薩作如是言:﹃我當莊嚴清淨佛土。﹄而此菩薩說虛妄言。
︻隋譯︼世尊言:﹁若有,善實!菩薩摩訶薩如是語:我國土莊嚴成就我者,彼不如語。
︻淨譯︼﹁妙生!若有菩薩作如是語:﹃我當成就莊嚴國土者。﹄此為妄語。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辛二︶釋
︻經︼﹁何以故?善現!﹃佛土功德莊嚴 、佛土功德莊嚴﹄者,如來說非莊
嚴,是故如來說名佛土功德莊嚴、佛土功德莊嚴。

www.dhalbi.org
︻纂釋︼言﹁莊嚴﹂者,此有二義:一是有形相之莊嚴,二是無形相之內證莊嚴。
羅時憲纂釋
二種之中,後者最勝,以能引無漏勝法故。故菩薩要修內證莊嚴,方住外七寶,非
徒觀西方池水等便名莊嚴也。有形相莊嚴,即是住於色、聲等境界中。故今言﹁佛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土功德莊嚴﹂者,謂內證莊嚴也。﹁非莊嚴﹂者,非有形相之外莊嚴也。﹁說名佛

第 一○二 頁
土功德莊嚴﹂者,是無相、無取之內證莊嚴也。又解:﹁佛土功德莊嚴,佛土功德
莊嚴﹂是標,﹁如來說非莊嚴﹂明其無自性,﹁如來說名﹂以下明其幻有。
︵附異譯︶
︻秦譯︼﹁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
︻魏譯︼﹁何以故?須菩提!如來所說﹃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佛土。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莊嚴佛土﹄者,如來說非莊嚴,是故莊嚴清淨佛土。
︻隋譯︼世尊言:﹁彼何所因?﹃國土莊嚴﹄者,善實!不莊嚴彼如來說;彼故說名國土莊嚴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淨譯︼﹁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如來說非莊嚴,由此說為國土莊嚴。
︵庚二︶示勸

www.dhalbi.org
︻經︼﹁是故,善現!菩薩如是都無所住應生其心;不住於色應生其心,不住
羅時憲纂釋
非色應生其心;不住聲、香、味、觸、法 應生其心,不住非聲、香、味、觸、
法應生其心;都無所住應生其心。﹂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纂釋︼﹁都無所住﹂者:﹁住﹂是著義。都無所住即不著一切相也。﹁應生其心﹂

第 一○三 頁
者:生起不住相之清淨心,即淨智、淨識也。不住於色、非色等生心者,謂不於所
執之外形相起莊嚴心也。不住於相而生淨心,是真莊嚴︵ ︶也。
動名詞
︵附異譯︶
︻秦譯︼﹁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
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魏譯︼﹁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而無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
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陳譯︼﹁須菩提!是故菩薩應生如是無住著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隋譯︼﹁彼故此,善實!菩薩摩訶薩如是不住心發生應,不色住心發生應,不聲、香、味、觸、

www.dhalbi.org
法住心發生應,無所住心發生應!
羅時憲纂釋
︻淨譯︼﹁是故,妙生!菩薩不住於事,不住隨處,不住色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生不住事心,應生不住隨處心,應生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心。

第 一○四 頁
︵己四︶釋佛自取法王身之疑 :︵庚一︶佛問,︵庚二︶善現答。
分二
︵庚一︶佛問
︻經︼佛告善現:﹁如有士夫具身、大身,其色自體假使譬如妙高山王。善現!
於汝意云何?彼之自體為廣大不?﹂
︻纂釋︼此釋佛自取法王身之疑。謂有疑曰:前說諸賢聖皆是無為之所顯,而無為
法不可取,不可說;何故受用身佛自受用法樂,取自法王身耶?又世間何故復取彼
為法王身耶?︵ 按:此 疑是全經 二 十七疑中 第 七疑也‧ ︶謂自受用身形量無限,周法界;他受用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身形亦廣大,勝餘世間身故,為除此疑也。妙高山王居眾山中最為勝大,然不自謂
我足山王,以無分別故;眾生有分別心,故取彼為山王身、受用身佛亦復如是,自
不言我是法手身;散生起分別心,云彼是法王;佛無分別心,故不自取為法王身也。

www.dhalbi.org
︵附異譯︶
羅時憲纂釋
︻秦譯︼﹁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魏譯︼﹁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陳譯︼﹁須菩提!譬如有人體相勝大,如須彌山王。須菩提!汝意云何?如是體相為勝大不?﹂

第 一○五 頁
︻隋譯︼﹁譬如,善實!丈夫有此如是色我身有,譬如善高山王。彼何意念?善實!雖然彼大我
身有?﹂
︻淨譯︼﹁妙生!譬如有人,身如妙高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庚二︶善現答
︻經︼善現答言:﹁彼之自體廣大,世尊!廣大,善逝!何以故?世尊!彼之
自體,如來說非彼體;故名自體;非以彼體故名自體。﹂

www.dhalbi.org
︻纂釋︼﹁彼之自體﹂者,謂佛受用身也。﹁非彼體﹂者,謂非有漏身體,及非染
羅時憲纂釋
因緣所生體也。﹁故名自體﹂者,謂有皎然純淨之無漏自體也。又解:準前意,以
一、標,二、明無自性,三、明幻有釋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附異譯︶

第 一○六 頁
︻秦譯︼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魏譯︼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陳譯︼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如來說非有,名為有身,此非是有,故說有身。﹂
︻隋譯︼善實言:﹁大!世尊!大!善逝!彼我身有。彼何所因?我身我身者,世尊!不有彼如
來說;彼故說名我身者。不彼,世尊!有彼故說名我身者。﹂
︻淨譯︼妙生言:﹁甚大,世尊!何以故?彼之大身,如來說為非身。以彼非有,說名為身。﹂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戊二︶正校量 :︵己一︶以財施校量 分二,︵己二︶以身施校量 分二。


分二
︵己一︶以財施校量 :︵庚一︶校量顯勝 分三,︵庚二︶明勝所以 分三。
分二
︵庚一︶校量顯勝 :︵辛一︶世尊設喻以問,︵辛二︶善現順佛意以答,︵辛三︶佛為
分三

www.dhalbi.org
校量 。
分三
︵辛一︶世尊設喻以問

羅時憲纂釋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乃至殑伽河中所有沙數,假使有如是沙等殑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伽河,是諸殑伽河沙寧為多不?﹂

第 一○七 頁
︻纂釋︼大河非一,所以偏取殑伽為喻者,一、由此何有多沙故;二、由世間以為
福故,謂執為淨,於彼洗浴能除罪故;三、由佛近彼說法故。︵ 基師引 ︽阿含經 ︾ 四義以釋 , 今
但取三。又︽大智度論︾七亦舉四義以釋,同基師。 ︶﹁乃至﹂者,由少至多或由多至少之省略訶;此
文則取由少至多之義也。﹁如殑伽河中所有沙敷﹂者:謂取一殑伽河中沙也。又或
以方廣深淺四十里為一殑伽河沙也。﹁如是沙等殑伽河﹂者:謂以一殑伽河中沙,
一一沙復作一殑伽河也。取此無量殑伽河中沙,一一沙是一佛世界,以爾所殑伽河
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猶不如受持功德之能與菩提為因;一切外緣所不能壞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故。其財施者,為生死因,易可破壞;每為王賊等所侵故。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

www.dhalbi.org
︻魏譯︼佛言:﹁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
羅時憲纂釋
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佛告須菩提:﹁汝意云何?於恆伽江所有諸沙,如其沙數所有恆伽,諸恆伽沙寧為多
不?﹂

第 一○八 頁
︻隋譯︼世尊言:﹁彼何意念?善實!所有恆伽大河,沙彼所有,如是恆伽大河有,彼中若沙,
雖然彼多沙有?﹂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如殑伽河中所有沙數,復有如是沙等殑伽河,此諸河沙,寧為多
不?﹂
︵辛二︶善現順佛意以答
︻經︼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 善逝!諸殑伽河尚多無數,何況其
沙!﹂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魏譯︼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www.dhalbi.org
︻陳譯︼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伽,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羅時憲纂釋
︻隋譯︼善實言:﹁彼如是所有,世尊!多恆伽大河有,何況若彼中沙!﹂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淨譯︼妙生言:﹁甚多,世尊!河尚無數,況復其沙。﹂

第 一○九 頁
︵辛三︶佛為校量 :︵壬一︶佛設問,︵壬二︶善現答,︵壬三︶佛判持經福多。
分三
︵壬一︶佛設問
︻經︼佛言:﹁善現!吾今告汝,開覺於汝:假使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妙七
寶盛滿爾所殑伽河沙等世界,奉施如來、應、正等覺。善現!於汝意云何?是
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寧為多不?﹂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魏譯︼佛言:﹁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世界,
以施諸佛如來。須菩提!於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www.dhalbi.org
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羅時憲纂釋
︻陳譯︼佛言:﹁須菩提!我今覺汝,我今示汝:諸恆伽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世界,若有善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子、善女人,以七寶滿,持施如來、應供、正覺知。須菩提!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緣,得
福多不?﹂

第 一一○ 頁
︻隋譯︼世尊言:﹁欲我汝,善實!知我汝所有彼中恆伽大河中沙有,彼所有世界有,如是婦女
若,丈夫若,七寶滿作已,如來等應等正知等施與。彼何意念?善實!雖然彼婦女若,丈夫若,
彼緣多福聚生?﹂
︻淨譯︼﹁妙生!我今實言告汝,若復有人,以寶滿此河沙數量世界,奉施如來,得福多不?﹂
︵壬二︶善現答
︻經︼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
所生福聚其量甚多。﹂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纂釋︼文易可解。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www.dhalbi.org
︻魏譯︼須菩提言:﹁甚多!世尊!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羅時憲纂釋
︻陳譯︼須菩提言:﹁甚多,世尊!甚多,修伽陀!此人以是因緣,生福甚多!﹂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隋譯︼善實言:﹁多!世尊!多!善逝!彼婦女若,丈夫若,彼緣多福聚生無量不可數。﹂
︻淨譯︼妙生言:﹁甚多,世尊!﹂

第 一一一 頁
︵壬三︶佛判持經福多
︻經︼佛復告善現:﹁若以七寶盛滿爾所 沙等世界,奉施如來、應、正等覺。
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此法門,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
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由此因緣所生福聚,甚多於前無量無數。
︵附異譯︶
︻秦譯︼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
德勝前福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魏譯︼佛告須菩提:﹁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世界,持用布施。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法門,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無量阿僧祇。
︻陳譯︼﹁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伽沙世界,持用布施。若善男子、善

www.dhalbi.org
女人,從此經典乃至四句偈等,恭敬受持,為他正說。是人所生福德,最勝於彼無量無數!
羅時憲纂釋
︻隋譯︼﹁若復時,善實!善家子若,善家女若,彼所有世界七寶滿作已,如來等應等正知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施與。若此法本,乃至四句等偈受已,為他等分別廣說,此如是彼緣多過福聚生,無量不可數!
︻淨譯︼﹁妙生!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一頌,並為他說,而此福聚,勝前福聚無量無邊。

第 一一二 頁
︵庚二︶明勝所以 :︵辛一︶明在處處勝在人人尊故勝 分二,︵辛二︶明能摧二障故勝 分
分三
,︵辛三︶明財施能為染因持說為清淨因故勝 分二。

︵辛一︶明在處處勝在人人尊故勝 :︵壬一︶在處處勝,︵壬二︶在人人尊。
分二
︵壬一︶在處處勝
︻經︼﹁復次,善現!若地方所,於此法 門,乃至為他宣說,開示四句伽陀,
此地方所尚為世間諸天及人、阿素洛等之所供養如佛靈廟。
︻纂釋︼此解福勝之所以。謂有問云:何以多財布施不如少受持等耶?為答此間。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故舉三因,一者、由在處處勝,在人人尊故。二者、由能摧二障故。三者、財施為
雄染法生起之因,受持演說為清淨法生起之因故。此即初也。於中復二:初、明在
處處勝,後、明在人人尊。今初也。﹁如佛靈廟﹂者:靈廟中所供奉之舍利,唯是

www.dhalbi.org
一化佛之體,此般若法門則從一切佛真法身中流出故也。諸佛已證法身而說般若經,
羅時憲纂釋
故云從彼流出。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附異譯︶
︻秦譯︼﹁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

第 一一三 頁
皆應供養,如佛塔廟。
︻魏譯︼﹁復次,須菩提!隨所有處,說是法門,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
阿脩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
︻陳譯︼﹁復次,須菩提!隨所在處,若有人能從是經典,乃至四句偈等,讀誦講說。當知此處,
於世間中即成支提,一切人、天、阿脩羅等,皆應恭敬。
︻隋譯︼﹁雖然,復次時,善實!此中地分,此法本乃至四句等偈,為他等說若,分別若,廣說
若,彼地分支帝,有天人阿脩羅世。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淨譯︼﹁妙生!若國土中有此法門,為他解說,乃至四句伽陀,當知此地,即是制底,一切天
人阿蘇羅等,皆應右繞而為敬禮。
︵壬二︶在人人尊

www.dhalbi.org
︻經︼﹁何況有能於此法門具足究竟、書寫、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
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如是有情,成就最勝希有功德。此地方所,大師所住,
羅時憲纂釋
或隨一一尊重處所,若諸有智同梵行者。﹂說是語已。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纂釋︼文可易知。

第 一一四 頁
︵附異譯︶
︻秦譯︼﹁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
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魏譯︼﹁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此經。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
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似佛。﹂
︻陳譯︼﹁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如此經典!當知是人,則與無上希有之法而共相應。是土地
處,大師在中,或隨有一可尊重人。﹂如是語已。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隋譯︼﹁何復言,善實!若此法本,持當、讀當、誦當,他等及分別廣說當!,最勝彼希有具
足當。有此中,善實!地分,教師遊行,別異尊重處,相似共梵行。﹂
︻淨譯︼﹁何況盡能受持讀誦!當知是人,則為最上第一希有。又此方所,即為有佛,及尊重弟

www.dhalbi.org
子。
羅時憲纂釋
︵辛二︶明能摧二障故勝 :︵壬一︶善現問,︵壬二︶佛答 分二。
分二
︵壬一︶善現問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經︼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當云何奉持?﹂作是語

第 一一五 頁
已。
︻纂釋︼此明由能摧二障故勝也。謂煩惱如金剛,般若能除斷故;或諸煩惱如山、
如石,而有金剛能破;由有此種種堪能,故受持般若法門功德勝於以財寶行施也。
於中初、善現問,後、佛答。此初也。
︵附異譯︶
︻秦譯︼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魏譯︼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云何奉持?﹂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陳譯︼淨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是經典,名號云何?我等云何奉持?﹂
︻隋譯︼命者善實世尊邊如是言:﹁何名此,世尊!法本?云何及如此持我?﹂如是語已。
︻淨譯︼︵按:淨譯此經文在下文﹁我從生智已來,未曾得聞如是深經﹂下。︶

www.dhalbi.org
︵壬二︶佛答 :︵癸一︶示名勸持,︵癸二︶釋所以 分二。
分二
羅時憲纂釋
︵癸一︶示名勸持
︻經︼佛告善現言:﹁具壽!今此法門,名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如是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字汝當奉持。

第 一一六 頁
︻纂釋︼佛答中,初二不名勸持,後、釋所以。此初也。
︵附異譯︶
︻秦譯︼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魏譯︼佛告須菩提:﹁是法門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陳譯︼佛告須菩提:﹁此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隋譯︼世尊命者善實邊如是言:﹁智慧彼岸到,名此,善實!法本。如是此持。
︻淨譯︼︵按:淨譯此經文在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癸二︶釋所以 :︵子一︶明諸佛同說同讚,︵子二︶顯己不獨說。
分二
︵子一︶明諸佛同說同讚
︻經︼﹁何以故?善現!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如來說為非般若波羅蜜多,是故

www.dhalbi.org
如來說名般若波羅蜜多。﹂ 羅時憲纂釋
︻纂釋︼﹁如來說為非般若波羅蜜多﹂者,謂非一佛所獨說之般若波羅密多;以無
有一法是一佛獨說,餘佛不說故也。﹁如來說名般若波羅蜜多﹂者,謂一切佛所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說之般若波羅蜜多也。此意云:由般若是諸佛本母,能出生諸佛故,諸佛同說、同

第 一一七 頁
讚故;若有受持乃至四句頌者,勝於多供養也。
︵附異譯︶
︻秦譯︼﹁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
︻魏譯︼﹁何以故?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般羅蜜。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是般若波羅蜜,如來說非般若波羅蜜。
︻隋譯︼﹁彼何所因?若如是,善實!智慧彼岸到,如來說彼如是,非彼岸到;彼故說名智慧彼
岸到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淨譯︼︵按:淨譯此經文在後。︶
︵子二︶顯己不獨說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頗有少 法如來可說不?﹂善現答言:﹁不

www.dhalbi.org
也,世尊!無有少法如來可說。﹂ 羅時憲纂釋
︻纂釋︼文中初、佛問,後、善現答。問意云:頗有少法如來獨說耶?善現答云:
無。謂無有﹂法是如來所獨說也,此約世俗諦解。又解:無法可說者,謂勝義諦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可說故。

第 一一八 頁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魏譯︼﹁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言:﹁世尊!如來無所說法。﹂
︻陳譯︼﹁須菩提!汝意云何?頗有一法一佛說不?﹂須菩提言:﹁世尊!無有一法一如來說。﹂
︻隋譯︼﹁彼何意念?善實!雖然,有法若如來說?﹂善實言:﹁不如此,世尊!不有,世尊!
法若如來說。﹂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頗有少法是如來所說不?﹂妙生言:
﹁不爾,世尊!無有少法是如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來所說。﹂
︵辛三︶明財施能為染因持說為清淨因故勝 分二 :︵壬一︶陳受持福多所以 分三
,︵壬二︶
轉釋疑。

www.dhalbi.org
︵壬一︶陳受持福多所以 :︵癸一︶佛問,︵癸二︶善現答,︵癸三︶佛釋非如實。
分三
︵癸一︶佛問

羅時憲纂釋
︻經︼佛告善現:﹁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微塵,寧為多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纂釋︼析世界以作微塵,有其二喻:一者、勝喻,謂因少受持,便生多勝福;世

第 一一九 頁
界喻少,析為微塵喻生功德多也。二者、劣喻,以財施能為煩惱事生起之因,所以
然者,由財施所生福德,能為自煩惱因,而受施者復能由所施物而起種種鬥諍故;
世界喻財施,微塵喻多煩惱;世界是微塵因,財施亦作染因也。今此意云:持法雖
少,生福德多;財施雖多,能增煩惱;故說多財施不如受持一四句頌也。故寄此意
以為問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魏譯︼﹁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陳譯︼佛告須菩提:﹁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隋譯︼世尊言:﹁所有,善實!三千大千世界地塵有多有?﹂

www.dhalbi.org
︻淨譯︼﹁妙生!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塵,是為多不?﹂
羅時憲纂釋
︵癸二︶善現答
︻經︼善現答言:﹁此地微塵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纂釋︼文可易知。

第 一二○ 頁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魏譯︼須菩提言:﹁彼微塵甚多,世尊!﹂
︻陳譯︼須菩提言:﹁此世界微塵,甚多,世尊!甚多,修伽陀。﹂
︻隋譯︼善實言:﹁多!世尊!多!善逝!彼地塵。﹂
︻淨譯︼妙生言:﹁甚多,世尊!﹂
︵癸三︶佛釋非如實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佛言:﹁善現!大地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故如來說名大地微塵;諸
世界,如來說非世界,是故如來說名世界。﹂
︻纂釋︼﹁大地微塵﹂者,謂析三千大千世界大地以作微塵。﹁說非微塵﹂者,謂

www.dhalbi.org
寄微塵以喻福德多︵ 此依勝喻 ︶或喻貪等煩惱多︵ 此依劣喻 ︶,非即如言而有微塵也。﹁是
羅時憲纂釋
故如來說名微塵﹂者,謂是寄喻之微塵也。﹁諸世界﹂者,謂以世界喻受持︵ ︶
此依勝喻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或財施︵ ︶;非世界是福德因或煩惱因,受持或財施實為其因,但借世界以為
此依劣 喻
喻故。

第 一二一 頁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魏譯︼﹁須菩提!是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陳譯︼﹁何以故?世尊!此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故名微塵。此諸世界,如來說非世界,故
說世界。﹂
︻隋譯︼﹁彼何所因?若彼,世尊!地塵如來說,非塵彼如來說;彼故說名地塵者。若彼世界如
來說,非界如來說;彼故說名世界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淨譯︼﹁何以故?諸地塵,佛說非塵;故名地塵。此諸世界,佛說非世界;故名世界。﹂
︵壬二︶轉釋疑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應以三十二大士夫相觀於如來、應、正等覺

www.dhalbi.org
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應以三十二大士夫相觀於如來、應、正等
羅時憲纂釋
覺。何以故?世尊!三十二大士夫相,如來說為非相;是故如來說名三十二大
士夫相。﹂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纂釋︼有聞前說受持經者生福德多,便執共福為有相果;故今破之,言自身是真

第 一二二 頁
如來,非三十二相之化身也。於中初、問,後、答。﹁三十二大士相﹂者,謂化身
相;﹁說為非相﹂者,非自性身相;﹁說明三十二大上夫相﹂者,是化身假佛之二
十二相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
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魏譯︼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見如來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大人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大人相。﹂
︻陳譯︼佛告須菩提:﹁汝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見如來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此三十二大人相,如來說非相,故說三十二大人相。﹂

www.dhalbi.org
︻隋譯︼世尊言:﹁彼何意念?善實!三十二大丈夫相,如來、應、正知見應?﹂善實言:﹁不
羅時憲纂釋
如此,世尊!不三十二大丈夫相,如來、應、正知見應。彼何所因?所有,世尊!三十二大丈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夫相如來說,非相所有如來說;彼故說名三十二大丈夫相者。﹂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可以三十二大丈夫相觀如來不?﹂妙生言:﹁不爾,世尊!不應

第 一二三 頁
以三十二相觀於如來。何以故?三十二相,佛說非相,是故說為大丈夫相。﹂
︵己二︶以身體施校量 :︵庚一︶校量顯勝,︵庚二︶明勝所以 分四。
分二
︵庚一︶校量顯勝
︻經︼佛復告善現言:﹁假使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日日分,捨施殑伽河沙
等自體,如是經殑伽河沙等劫數捨施自體 。復有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此法門,
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由是因
緣所生福聚,甚多於前無量無數。﹂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纂釋︼上來以財施校量竟,此下以身體施校量。謂捨身勝於施實,持經又勝於捨
身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
羅時憲纂釋
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魏譯︼佛言:﹁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法門中,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無量阿僧祇。﹂

第 一二四 頁
︻陳譯︼佛告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諸恆河所有沙數,如是沙等身命捨以布施。若
有善男子、善女人,從此經典,乃至四句偈等,恭敬受持,為他正說。此人以是因緣,生福多彼
無量無數。﹂
︻隋譯︼世尊言:﹁若復時,善實!婦女若,丈夫若,日日恆伽河沙等我身捨,如是捨恆伽河沙
等劫所有我身捨若,此法本乃至四句等偈,受已,為他等分別,此如是彼緣多過福聚生,無量不
可數。﹂
︻淨譯︼﹁妙生!若有男子、女人,以殑伽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一頌,並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為他說,其福勝彼無量無數。﹂
︵庚二︶明勝所以 :︵辛一︶敘善現聞法感動悲泣,︵辛二︶明於此生信實為希有,︵辛
分四
三︶拂疑除病,︵辛四︶進發信心 。
分二

www.dhalbi.org
︵辛一︶敘善現聞法感動悲泣
︻經︼爾時,具壽善現,聞法威力,悲泣墮淚,俛仰捫淚而白佛言:﹁甚奇希
羅時憲纂釋
有!世尊!最極希有!善逝!如來今者所 說法門,普為發趣最上乘者作諸義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利,普為發趣最勝乘者作諸義利。世尊! 我昔生智以來,未曾得聞如是法門。

第 一二五 頁
︻纂釋︼善現雖證無學之果,然有菩薩種性,具大悲心,聞說捨身忍苦,已深感動;
又聞此經深義能得菩提,受持功德勝於捨身;喜歎自傷,故懷悲泣。
︵附異譯︶
︻秦譯︼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
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魏譯︼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捫淚而白佛言:﹁希有!婆伽婆!希有!
修伽陀!佛說如是甚深法門,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法門。﹂﹁何以故?須菩提!佛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
︻陳譯︼爾時淨命須菩提,由法利疾,即便悲泣。抆淚而言:﹁希有!世尊!希有!修伽陀!如
此經典如來所說,我從昔來至得聖慧,未曾聞說如是經典。何以故?世尊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

www.dhalbi.org
若波羅蜜,故說般若波羅蜜。
羅時憲纂釋
︻隋譯︼爾時,命者善實,法疾轉力淚出,彼淚拭已,世尊邊如是言:﹁希有!世尊!最勝希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善逝!所有此法本如來說,此我,世尊!智生,不我曾生來,如是色類法本。
︻淨譯︼爾時,妙生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我從生智已來,

第 一二六 頁
未曾得聞如是深經。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妙生:﹁此經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如是,應持。何以故?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則非般若波羅蜜多。﹂︵按:由﹁佛告妙生﹂至﹁非
般若波羅蜜多﹂,餘譯多在前。︶
︵辛二︶明於此生信實為希有
︻經︼善逝!如來今者所說法門,普為發趣最上乘者作諸義利,普為發趣最勝
乘者作諸義利。
︻纂釋︼謂有聞此經生真實想者,當來定得無分別智,除妄分別,證達二空,故為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希有。由如是故,雖復捨多身體,不如受持也。以無意行,縱捨多身,恆輪生死,
不趣菩提故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羅時憲纂釋
︻魏譯︼﹁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世尊!當知是人,則與無上希有之法而共相應,聞說經時,能生實想。
︻隋譯︼聞先最勝,彼,世尊!希有!具足眾生有當,若此經中說中,實想發生當。

第 一二七 頁
︻淨譯︼﹁世尊!若復有人,聞說是經生實想者,當知是人最上希有。
︵辛三︶拂疑除病
︻經︼﹁何以故?世尊!諸真實想真實想者,如來說為非想;是故如來說名真
實想真實想。
︻纂釋︼﹁真實想﹂者,謂信此經中義理為真實也。﹁說為非想﹂者,謂非是分別
想也。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秦譯︼﹁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魏譯︼﹁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實相。
︻陳譯︼﹁世尊!是實想者,實非有想,是故如來說名實想,說名實想。

www.dhalbi.org
︻隋譯︼﹁彼何所因?若此,世尊!實想,彼如是非想,彼故如來說實想實想者。
羅時憲纂釋
︻淨譯︼﹁世尊!此實想者,即非實想,是故如來說名實想、實想。
︵辛四︶進發信心 :︵壬一︶善現問 分三,︵壬二︶佛答 分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分二
︵壬一︶善現問 :︵癸一︶標,︵癸二︶釋 分二,︵癸三︶結。
分三

第 一二八 頁
︵癸一︶標
︻經︼﹁世尊!我今聞說如是法門,領悟、信解未為希有。若諸有情,於當來
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將滅時 分轉時,當於如是甚深法門,領悟、
信解、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當知成就最勝希
有。
︻纂釋︼未來之世去佛遙遠,尚有眾生於此法門生真實想,況今菩薩聞說般若而不
進修。謂惡人信解乃可希有,菩薩受持蓋不足歎;故有此文也。就此文中,初、善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現問,後、佛答。問中有三:初、標,次、釋,後、結。此初也。
︵附異譯︶
︻秦譯︼﹁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

www.dhalbi.org
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羅時憲纂釋
︻魏譯︼﹁世尊!我今得聞如是法門,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其有眾生得聞是法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陳譯︼﹁世尊!此事於我非為希有。正說經時,我生信解。世尊!於未來世,若有眾生恭敬受

第 一二九 頁
持,為他正說,當知是人,則與無上希有之法而共相應。
︻隋譯︼﹁不我,世尊!希有!若我此法本說中,信我、解我。若彼,世尊!眾生有當,未來世,
此法本,受當、持當、讀當、誦當,他等及分別廣說當,彼最勝希有具足有當。
︻淨譯︼﹁世尊!我聞是經,心生信解,未為希有。若當來世,有聞是經,能受持者,是人則為
第一希有。
︵癸二︶釋 :︵子一︶明所取空,︵子二︶明能取空。
分二
︵子一︶明所取空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何以故?世尊!彼諸有情無我想轉,無有情想、無命者想、無士夫想、
無補特伽羅想、無意生想、無摩納婆想、無作者想、無受者想轉。
︻纂釋︼釋中有二:初明所取空,後明能取空。此初也。所以謂彼諸有情︵ 當來世受持

www.dhalbi.org
︶最勝希有者,由受特此經思量修習,於所取境便能不起我等執想。於所取
是經之有 情
羅時憲纂釋
境我等執想不生起故,於所取境便無顛例,是所取空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附異譯︶
︻秦譯︼﹁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第 一三○ 頁
︻魏譯︼﹁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陳譯︼﹁世尊!此人無復我想、眾生想、壽者想、受者想。
︻隋譯︼﹁雖然,復次時,世尊!不彼等菩薩摩訶薩我想轉當,不眾生想、不壽想、不人想轉當。
︻淨譯︼﹁何以故?彼人無我想眾生想壽者想更求趣想。
︵子二︶明能取空
︻經︼﹁世尊!諸我想即是非想,諸有情 想、命者想、士夫想、補特伽羅想、
意生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即是 非想。何以故?諸佛世尊離一切想。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纂釋︼此明能取空。﹁非想﹂者,非如理之想,即顛倒之執想也。知我等想之不
如理,便於能取無有顛倒︵ 不執為我等 ︶,是能取空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羅時憲纂釋
︻魏譯︼﹁何以故?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何以故?我想、眾生想、壽者想、受者想,即是非想。
︻隋譯︼﹁彼何所因?若彼,世尊!我想,彼如是非想。若及如是眾生想、壽想、人想,彼如是

第 一三一 頁
非想。
︻淨譯︼﹁所以者何?世尊!我想眾生想壽者想更求趣想,即是非想。
︵癸三︶結
︻經︼﹁何以故?諸佛世尊離一切想。﹂作是語已。
︻纂釋︼若有執想,即有業及生死果起。既除執想,妄想、生死都無,則名諸佛也。
此意云:縱捨多自體︵ 身命︶,非證理之因;若受持此法門,乃至四句頌,由此為緣,
輾轉熏修,當能除遣所取、能取之執,契證真如,一切諸想除遣無餘,便當成佛;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既是勝因,故多於捨身之福也。
︵附異譯︶
︻秦譯︼﹁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www.dhalbi.org
︻魏譯︼﹁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羅時憲纂釋
︻陳譯︼﹁何以故?諸佛世尊,解脫諸想盡無餘故。﹂作是語已。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隋譯︼﹁彼何所因?一切想遠離,此佛世尊。﹂作是語已。
︻淨譯︼﹁所以者何?諸佛世尊離諸想故。﹂

第 一三二 頁
︵壬二︶佛答 :︵癸一︶標,︵癸二︶釋。
分二
︵癸一︶標
︻經︼爾時,世尊告具壽善現言:﹁如是!如是!善現!若諸有情,聞說如是
甚深經典,不驚、不懼、無有怖畏,當知成就最勝希有。
︻纂釋︼佛答中,初、標,後、釋。此初也。世尊於此印可善現所說之事,言﹁如
是,如是!﹂﹁不驚,不懼,無有怖畏﹂者:驚、懼、怖畏三者皆惶惑︵ ︶之名:
疑懼
然隨事不同︵ ︶,故別為三。凡夫、聲聞乍聞此經所說空義,恐其違越正
淺、深,先、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理,遂起惶惑,名驚。疑惑不除,相續生懼,名懼。一向長懼,決定不返,名為怖
畏。若無此三,便離惶惑,故名不驚,不懼,無有怖畏。雖有別釋,可供參考;此
解為勝。

www.dhalbi.org
︵附異譯︶
羅時憲纂釋
︻秦譯︼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希有。
︻魏譯︼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第 一三三 頁
︻陳譯︼說是言已。佛告須菩提:﹁如是,須菩提!如是。當知是人,則與無上希有之法而共相
應。是人聞說此經,不驚、不怖、不畏。
︻隋譯︼如是語已,世尊命者善實邊如是言:﹁如是!如是!善實!如是!如是!如言汝,最勝
希有具足彼眾生有當,若此經中說中,不驚當,不怖當,不畏當。
︻淨譯︼﹁妙生!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第一希有。
︵癸二︶釋
︻經︼﹁何以故?善現!如來說最勝波羅蜜多,謂般若波羅蜜多。善現!如來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所說最勝波羅蜜多,無量諸佛世尊所共宣說;故名最勝波羅蜜多。如來說最勝
波羅蜜多,即非波羅蜜多;是故如來說名最勝波羅蜜多。
︻纂釋︼讚釋此法門高勝也。﹁說最勝波羅蜜多謂般若波羅蜜多﹂者,謂般若於餘

www.dhalbi.org
五波羅蜜多為最勝故,十方諸佛所共說故,正能為大菩提因故,名為最勝。然彼財
羅時憲纂釋
寶布施、自體布施,皆無如斯眾德圓備。即是成立此福望前福聚高下別也。﹁即非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波羅蜜多﹂者,謂非餘人所得故。所以者何?由佛智所知境岸,除佛以外無入能量,
以不知其岸,故名非波羅蜜多也;又佛以無分別智滿證真如,餘人不能也。﹁是故

第 一三四 頁
說名最勝波羅蜜多﹂者,唯佛所得也。
︵附異譯︶
︻秦譯︼﹁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魏譯︼﹁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如來說第一波羅蜜者,彼無量
諸佛亦說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此法如來所說,是第一波羅蜜。此波羅蜜,如來所說,無量諸佛亦
如是說,是故說名第一波羅蜜。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隋譯︼﹁彼何所因?最勝彼岸到。此,善實!如來說。若及,善實!如來最勝彼岸到說,彼無
量亦佛世尊說;彼故說名最勝彼岸到者。
︻淨譯︼﹁何以故?妙生!此最勝波羅蜜多,是如來所說諸波羅蜜多。如來說者,即是無邊佛所

www.dhalbi.org
宣說;是故名為最勝波羅蜜多。
羅時憲纂釋
︵丁三︶第四校量 :︵戊一︶釋疑 分二,︵戊二︶正校量 分二。
分二
︵戊一︶釋疑 :︵己一︶釋持經行忍得福應劣之疑 分四,︵己二︶釋無住等行不能與無相果
分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為因之疑 ,︵己三︶釋真如逼在何故有得有不得之疑。
分二

第 一三五 頁
︵己一︶釋持經行忍得福應劣之疑 :︵庚一︶正破前疑,︵庚二︶舉例以顯 分二
分四 ,︵庚三︶
勸離想以修忍 ,︵庚四︶勸益有情住二空理 分二。
分二
︵庚一︶正破前疑
︻經︼﹁復次,善現!如來說忍辱波羅蜜多,即非波羅蜜多;是故如來說名忍
辱波羅蜜多。
︻ 纂 釋 ︼ 自 下 第 四 校 量 。 於 中 , 初 、 釋 疑 , 後 、正 校 量 。 釋 疑 中 有 三 : 一 者 、 釋 持
經 行 忍 得 福 應 劣 之 疑 , 二 者 、 無 住 等 行 不 能 與 無相 果 為 因 之 疑 , 三 者 、 釋 於 心 不 住
法以生疑。此初也。謂有疑曰:前說捨自體︵ ︶以行施,所得之福是劣︵
身命 有漏之福,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彼之大士,依此法門受持、演說,行諸苦行,所感福報云何即勝?
不離苦故 , 是劣,非 勝
謂 如 薩 陀 波 崙 菩 薩 , 於 曇 無 竭 菩 薩 所 , 求 般 若 波羅 蜜 多 故 , 打 骨 出 髓 而 行 供 養 , 此
苦因得福應劣︵ 按:此 乃全經二 十 七疑中第 八 疑也︶。今答意:若為慧行而捨身,得福即勝;若

www.dhalbi.org
雖捨身而不行慧行、求菩提者,生死因故,其福下劣也。就此文中,大文有四:一、
羅時憲纂釋
正 破 前 疑 , 二 、 舉 例 以 顯 , 三 、 勸 離 相 以 修 忍 ,四 、 勸 益 眾 生 住 二 空 理 。 此 初 也 。
﹁ 忍 辱 波 羅 蜜 多 ﹂ 者 , 謂 十 方 佛 共 同 宣 說 之 忍 辱波 羅 蜜 多 。 ﹁ 即 非 波 羅 蜜 多 ﹂ 者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非是餘入所得故,所以者何?由佛不共忍辱波羈蜜多,功德難量,餘人不知其岸故。

第 一三六 頁
故 名 非 波 羅 蜜 多 也 。 以 是 義 故 前 說 捨 自 體 而 非 由慧 行 者 , 當 來 不 能 得 此 勝 功 德 果 ,
故為劣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
︻魏譯︼﹁須菩提!如來說忍辱波羅蜜,即非忍辱波羅蜜。
︻陳譯︼﹁復次,須菩提!如來忍辱波羅蜜,即非波羅蜜。
︻隋譯︼﹁雖然,復次時,善實!若如來忍彼岸到,彼如是非彼岸到。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淨譯︼﹁妙生!如來說忍辱波羅蜜多,即非忍辱波羅蜜多。
︵庚二︶舉例以顯 :辛一︶引昔一身證,︵辛二︶引餘多身證。
分二
︵辛一︶引昔一身證

www.dhalbi.org
︻經︼﹁何以故?善現!我昔過去世曾為 羯利王斷肢節肉,我於爾時都無我
想、或有情想、或命者想、或士夫想、或補特伽羅想、或意生想、或摩納婆想、
羅時憲纂釋
或作者想、或受者想,我於爾時都無有想亦非無想。何以故?善現!我於爾時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若有我想,即於爾時應有恚想;我於爾時若有有情想、命者想、士夫想、補特

第 一三七 頁
伽羅想、意生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即於爾時應有恚想。
︻ 纂 釋 ︼ 舉 例 中 , 初 、 引 昔 一 身 , 後 、 引 餘 多 身。 此 初 也 。 文 中 , 第 一 ﹁ 何 以 故 ﹂
下 正 明 , 第 二 ﹁ 何 以 故 ﹂ 下 顯 。 ﹁ 羯 利 王 ﹂ 者 ,此 云 苦 楚 ; 多 行 楚 毒 故 。 如 來 往 昔
為 忍 辱 仙 人 , 在 山 修 行 ; 其 王 將 諸 綵 女 入 山 遊 獵; 王 倦 而 睡 , 女 等 於 仙 人 所 求 聞 正
法 ; 王 寢 便 看 , 正 見 圍 繞 其 仙 ; 王 便 問 仙 : ﹁ 汝何 人 也 ! ﹂ 乃 至 問 云 : ﹁ 汝 是 離 欲
凡 夫 否 ? ﹂ 答 言 : ﹁ 未 離 欲 。 ﹂ 王 聞 生 恚 , 便 割裁 之 。 當 無 我 想 , 遂 避 如 故 云 。 言
﹁恚想﹂者:分別執︵ 計所執 ︶名想。此分別執與瞋恚相應,故名恚想也。此文顯示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菩 薩 雖 修 難 行 苦 行 , 由 有 忍 波 羅 蜜 多 , 又 與 慧 行相 應 , 故 能 無 我 想 、 無 恚 想 , 望 前
捨 身 之 苦 、 自 有 殊 別 。 此 時 菩 薩 能 忘 其 苦 , 更 生慈 悲 之 樂 ; 如 經 云 : ﹁ 我 於 爾 時 ,
都無有想,亦非無想﹂是也。無我等想,名﹁無有想﹂:有與慈悲相應之想,名﹁非

www.dhalbi.org
無 想 ﹂ 也 。 準 此 道 理 , 若 有 情 於 我 想 不 除 遣 者 ,行 苦 行 時 便 見 惱 亂 , 由 是 便 退 失 菩
羅時憲纂釋
提心,是故應離諸執想也。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第 一三八 頁
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魏譯︼﹁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眾生相,無人相,
無壽者相,無相,亦非無相。何以故?須菩提!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眾生相、人相、
壽者相,應生瞋恨。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昔時我為迦陵伽王斬斫身體,骨肉離碎;我於爾時,無有我想、眾
生想、壽者想、受者想,無想,非無想。何以故?須菩提!我於爾時,若有我想、眾生想、壽者
想、受者想,是時則應生瞋恨想。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隋譯︼﹁彼何所因?此時我,善實!惡王分別分肉割斷,不時我彼中時,我想若,眾生想若,
壽想若,人想若,不我有想非想有。彼何所因?若我,善實!彼中實我想有,瞋恨想亦我彼中時
有;眾生想、壽想、人想有,瞋恨想亦我彼中時有。

www.dhalbi.org
︻淨譯︼﹁何以故?如我昔為羯陵伽王割截支體時,無我想眾生想壽者想更求趣想。我無是想,
羅時憲纂釋
亦非無想。所以者何?我有是想者,應生瞋恨。
︵辛二︶引餘多身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經︼﹁何以故?善現!我憶過去五百生中,曾為自號忍辱仙人,我於爾時都

第 一三九 頁
無我想、無有情想、無命者想、無士夫想、無補特伽羅想、無意生想、無摩納
婆想、無作者想、無受者想,我於爾時都無有想、亦非無想。
︻纂釋︼此引餘多身為證。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
壽者相。
︻魏譯︼﹁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眾生相,無人相,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無壽者相。
︻陳譯︼﹁須菩提!我憶過去五百生中,作大仙人,名曰說忍。於爾生中,心無我想、眾生想、
壽者想、受者想。

www.dhalbi.org
︻隋譯︼﹁念知我,善實!過去世五百生,若我忍語仙人,有彼中亦我不想有,不眾生想、不壽
羅時憲纂釋
者想、不人想。不亦我有想、非想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淨譯︼﹁妙生!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我於爾時,無如是等想。
︵庚三︶勸離想以修忍 分二 :︵辛一︶總標,︵辛二︶別顯 分四

第 一四○ 頁
︵辛一︶總標
︻經︼﹁是故,善現!菩薩摩訶薩遠離一 切想,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纂釋︼此引初地菩薩離想修忍 ︵ ︶,以示不住生心理也。謂若菩薩不遣我等想
修苦行
者 , 行 苦 之 時 , 見 有 苦 惱 , 即 便 退 失 菩 提 之 心 ,捨 忍 辱 行 , 故 勸 離 相 以 修 忍 也 。 於
中 , 初 、 總 標 , 後 、 別 顯 。 此 初 也 。 發 心 有 五 :一 者 、 種 姓 發 心 , 謂 地 前 。 二 者 、
信 發 心 , 謂 初 三 地 , 相 同 世 間 修 施 、 戒 、 忍 故 。三 者 、 明 發 心 , 謂 四 、 五 、 六 、 七
地 , 相 同 出 世 故 。 謂 四 地 作 菩 提 分 觀 , 相 同 預 流; 五 地 作 四 諦 觀 , 相 同 羅 漢 ; 六 地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作 緣 起 觀 , 相 同 獨 覺 ; 七 地 純 無 相 觀 , 正 是 菩 薩也 。 四 者 、 不 退 發 心 , 謂 八 、 九 、
十 地 。 五 者 、 無 上 發 心 , 謂 佛 地 。 今 言 發 心 者 ,謂 信 發 心 , 即 初 地 菩 薩 內 觀 真 如 ,
從是已後,乃能不住而生心也。︵ ︶
見︽贊述︾。︽現觀莊嚴頌︾謂發心有二十二種,與此五種開合不同。恐煩不引。

www.dhalbi.org
︵附異譯︶
羅時憲纂釋
︻秦譯︼﹁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魏譯︼﹁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陳譯︼﹁是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捨離一切想,於無上菩提應發起心。

第 一四一 頁
︻隋譯︼﹁彼故此,善實!菩薩摩訶薩一切想捨離,無上正知心發生應。
︻淨譯︼﹁是故應離諸想,發趣無上菩提之心。
︵辛二︶別顯 分四:︵壬一︶令不住相,︵壬二︶令住無相,︵壬三︶釋所由 ,︵壬四︶
總結。
︵壬一︶令不住相
︻經︼﹁不住於色應生其心,不住非色應生其心;不住聲、香、味、觸、法應
生其心;不住非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纂 釋 ︼ 別 顯 中 , 初 、 令 不 住 於 相 , 次 、 令 住 無相 , 三 、 釋 所 由 , 後 、 總 結 。 此 初
也。若住色等生心,便是有住,即著我、有情等,故不應住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羅時憲纂釋
︻魏譯︼﹁何以故?若心有住,則為非住。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不應生住色心,不應生住聲、香、味、觸心,不應生住法心,不應生住非法心。
︻隋譯︼﹁不色住心發生應,不聲、香、味、觸住心發生應。

第 一四二 頁
︻淨譯︼﹁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
︵壬二︶令住無相
︻經︼﹁都無所住應生其心。
︻ 纂 釋 ︼ 此 令 住 於 無 相 也 。 謂 觀 無 相 真 如 , 名 為無 住 ; 要 證 真 如 , 方 滅 我 、 有 情 等
想也。
︵附異譯︶
︻秦譯︼﹁應生無所住心。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魏譯︼﹁應生無所住心。
︻陳譯︼﹁不應生有所住心。
︻隋譯︼﹁無所住心發生應。

www.dhalbi.org
︻淨譯︼﹁都無所住而生其心。不應住法,不應住非法,應生其心。
羅時憲纂釋
︵壬三︶釋所由
︻經︼﹁何以故?善現!諸有所住則為非住。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纂釋︼此第三、釋所由。若住色等生心者,便為非真住故。

第 一四三 頁
︵附異譯︶
︻秦譯︼﹁︵此句前出。︶
︻魏譯︼﹁何以故?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陳譯︼﹁何以故?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隋譯︼﹁彼何所因?若無所住彼,如是住彼故。。
︻淨譯︼﹁何以故?若有所住,即為非住。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壬四︶總結
︻經︼﹁是故如來說諸菩薩應無所住而行 布施,不應住色、聲、香、味、觸、
法而行布施。

www.dhalbi.org
︻纂釋︼此第四、總結。波羅蜜多有六,而獨舉施者,以施攝六度故也。
羅時憲纂釋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魏譯︼﹁是故佛說菩薩心不住色布施。

第 一四四 頁
︻陳譯︼﹁故如來說:菩薩無所住心應行布施。
︻隋譯︼﹁如是,如來說,不色住,菩薩摩訶薩施與應;不聲、香、味、觸、法住施與應。
︻淨譯︼﹁是故佛說菩薩應無所住而行布施。
︵庚四︶勸益有情住二空理 分二 :︵辛一︶令行無住施,︵辛二︶別釋道理。
︵辛一︶令行無住施
︻經︼﹁復次,善現!菩薩摩訶薩為諸有 情作義利故,應當如是棄捨布施。
︻纂釋︼此第四、勸益有情住二空理︵ 除疑示理 ︶也。於中,初、令行無住施,後、別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釋 道 理 。 謂 恐 有 疑 難 曰 : 前 言 不 住 生 心 者 , 云 何為 利 有 情 而 起 修 行 , 復 不 名 住 於 有
情事?為斷此疑,故有此文。﹁捨棄布施﹂者,謂棄捨財物等以行布施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
羅時憲纂釋
︻魏譯︼﹁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復次,須菩提!菩薩應如是行施,為利益一切眾生。
︻隋譯︼﹁雖然,復次時,善實!菩薩摩訶薩如是捨施應,一切眾生為故。

第 一四五 頁
︻淨譯︼﹁妙生!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
︵辛二︶別釋道理
︻經︼﹁何以故?善現!諸有情想即是非 想。一切有情,如來即說為非有情。
︻ 纂 釋 ︼ ﹁ 諸 有 情 想 ﹂ 者 , 謂 執 實 有 受 施 之 有 情及 能 施 之 有 情 也 。 彼 有 情 者 , 但 是
名 字 施 設 ; 五 蘊 聚 集 , 假 名 有 情 , 自 體 本 無 ; 彼二 蘊 , 亦 復 依 他 眾 緣 而 生 , 無 自 體
故 。 ﹁ 即 是 非 想 ﹂ 者 , 非 真 實 想 也 。 ﹁ 一 切 有 情﹂ 者 , 謂 所 執 實 有 情 。 ﹁ 非 有 情 ﹂
者,非實之有情也。上來釋第一疑︵ ︶竟。
於前捨自體以生疑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附異譯︶
︻秦譯︼﹁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
︻魏譯︼須菩提言:﹁世尊!一切眾生相,即是非相。何以故?如來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www.dhalbi.org
︻陳譯︼﹁此眾生想,即是非想。如是一切眾生,如來說即非眾生。何以故?諸佛世尊遠離一切
羅時憲纂釋
想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隋譯︼﹁彼何所因?若如是,善實!眾生想,彼如是非想,若如是彼一切眾生如來說,彼如是
非眾生。

第 一四六 頁
︻淨譯︼﹁此眾生想,即為非想;彼諸眾生,即非眾生。何以故?諸佛如來離諸想故。
︵己二︶釋無住等行不能與無相果為因之疑 分二 :︵庚一︶明不妄語,︵庚二︶除遣外孰。
︵庚一︶明不妄語
︻經︼﹁善現!如來是實語者、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
︻ 纂 釋 ︼ 此 釋 無 住 等 行 不 能 與 無 相 果 為 因 之 疑 也。 謂 有 疑 曰 : 向 說 不 住 等 因 得 無 相
果,所證果法既無相空寂,不住等行云何能作因耶?為斷此疑也︵ 按: 此疑為全 經 二十七疑 中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之第九疑︶。此文有二:初、明不妄語,後、遣外執。此初也。謂如來以如實智,依四
種 境 說 四 種 語 , 皆 不 妄 謬 : 一 者 、 佛 說 得 菩 提 ,無 有 妄 謬 , 是 為 ﹁ 實 語 ﹂ 。 二 者 、
於 聲 聞 乘 說 苦 等 四 諦 , 無 有 妄 謬 , 是 為 ﹁ 諦 語 ﹂。 三 者 、 於 大 乘 中 說 法 熱 我 所 顛 真

www.dhalbi.org
如 , 無 有 妄 謬 , 是 為 ﹁ 如 語 ﹂ 。 四 者 、 說 一 過 去、 未 來 、 現 在 所 有 授 記 事 , 無 有 妄
羅時憲纂釋
謬,是為﹁不異語﹂也。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第 一四七 頁
︻魏譯︼﹁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所說法,
無實無妄語。
︻陳譯︼﹁須菩提!如來說實、說諦、說如、說非虛妄。復次,須菩提!是法如來所覺,是法如
來所說,是法非實、非虛。
︻隋譯︼﹁彼何所因?真語,善實!如來,實語如來,不異語如來,如語如來,非不如語如來。
︻淨譯︼﹁妙生!如來是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庚二︶除遣外孰
︻經︼﹁復次,善現!如來現前等所證法、或所說法、或所思法,即於其中非
諦非妄。

www.dhalbi.org
︻ 纂 釋 ︼ ﹁ 現 前 等 所 證 法 ﹂ 者 , 謂 所 證 理 。 ﹁ 諦﹂ 者 , 實 也 。 ﹁ 非 諦 ﹂ 者 , 謂 如 來
羅時憲纂釋
所 說 之 法 , 非 即 其 所 內 證 之 法 , 故 不 可 如 言 而 執實 。 ﹁ 非 妄 ﹂ 者 , 如 來 所 說 之 法 ,
是 隨 順 其 所 內 證 之 法 , 由 順 彼 故 , 亦 非 妄 言 ; 故不 可 離 言 而 別 求 。 由 非 妄 故 , 依 佛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教而修學。由非諦故,離妄想而證真也。

第 一四八 頁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魏譯︼﹁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所說法,無實無妄語。
︻陳譯︼﹁復次,須菩提!是法如來所覺,是法如來所說,是法非實、非虛。
︻隋譯︼﹁雖然,復次時,善實!若如來法證覺說若,思惟若,不彼中實不妄。
︻淨譯︼﹁妙生!如來所證法及所說法,此即非實、非妄。
︵己三︶釋真如逼在何故有得有不得之疑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善現!譬如士夫入於暗室,都無所見;當知菩薩若墮於事,謂墮於事
而行布施,亦復如是。善現!譬如明眼士夫,過夜曉已,日光出時,見種種色;
當知菩薩不墮於事,謂不墮事而行布施,亦復如是。

www.dhalbi.org
︻纂釋︼此破第三疑也。謂有疑曰:若諸賢聖皆是無為之所顯︵ 即由證 得無為真 如 而得名, 義 已
羅時憲纂釋
見前︶者,彼無為真如於一切時、一切處有,云何佛果要以無住心方能證得,有住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心 不 能 證 得 耶 ? 得 佛 菩 提 , 云 何 不 住 ? 又 若 於 一切 時 、 處 皆 有 實 體 真 如 , 何 故 有 人
證得,有人不證耶?︵ ︶為釋此疑,故說入闇等喻。文中先

第 一四九 頁
按:此 為全經二 十 七疑中之 第 十疑也 。
明 住 事 為 生 死 因 , 後 明 不 住 為 出 世 業 。 總此 意 云 : 真 如 雖 於 一 切 時 、 處  有 , 由 其
無智︵ 智不出現︶,以心住法故,即不能證,猶如入闇,不知我何所處;由其有智︵ 智
出現時 ︶,心不住法故,即便得見,猶如明眼,見種種色。此中以暗比喻無智;退曉
日出,喻其有智︵ 智出現時︶;明眼士夫,喻有智人;眼見眾色,喻智起用;所見色像,
喻所知境;﹁墮於事﹂者,謂心有所住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魏譯︼﹁須菩提!譬如有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住於事而行布施,亦復如是。須菩提!
譬如人有目,夜分已盡,日光明照,見種種色;若菩薩不住於事行於布施,亦復如是。

www.dhalbi.org
︻陳譯︼﹁須菩提!譬如有人,在於盲暗,如是當知菩薩墮相,行墮相施。須菩提!如人有目,
羅時憲纂釋
夜已曉時,晝日光照,見種種色,如是當知菩薩不墮於相,行無相施。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隋譯︼﹁。譬如,善實!丈夫闇舍入,不一亦見;如是事墮菩薩見應,若事墮施與。譬如,善
實!眼者丈夫,顯明夜月出,種種色見。如是菩薩摩訶薩見應,若事不墮施與。

第 一五○ 頁
︻淨譯︼﹁妙生!若菩薩心,住於事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不住事而行布施,如人
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是故菩薩,不住於事應行其施。
︵戊二︶正校量 分二 :︵己一一校勝劣 分二
,︵己二︶釋所以 分六。
︵己一一校勝劣 分二 :︵庚一︶明於法正行,︵庚二︶舉事校量。
︵庚一︶明於法正行
︻經︼﹁復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此法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
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則為如來以其佛智悉知是人;則為如來以其佛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眼悉見是人;則為如來悉覺是人。如是有情,一切當生無量福聚。
︻ 纂 釋 ︼ 自 下 正 校 量 , 於 中 , 初 、 校 勝 劣 , 後 、釋 所 以 。 前 中 有 二 : 初 、 明 於 法 正
行,後、舉事校量。此初也。於此法門而正修行有其二種:一、於文正 行,謂受持、

www.dhalbi.org
讀 誦 , 及 為 他 說 ; 二 、 於 義 正 行 , 謂 如 理 作 意 。此 之 正 行 , 是 正 報 菩 提 之 因 , 真 法
羅時憲纂釋
供 養 , 所 有 世 間 財 寶 供 養 所 不 能 及 。 由 如 是 故 ,如 來 恆 以 佛 智 悉 知 是 人 , 恆 以 佛 眼
悉見是人,親近憶念之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附異譯︶

第 一五一 頁
︻秦譯︼﹁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
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魏譯︼﹁復次,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法門,受、持、讀、誦修行,則為如來
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悉覺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聚。
︻陳譯︼﹁復次,須菩提!於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教他修行,為他
正說如是經典,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生長無量福德之聚。
︻隋譯︼﹁雖然,復次時,善實!若善家子、善家女若,此法本,受當、持當、讀當、誦當,為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他等及分別廣說當,知彼,善實!如來佛智;見彼,善實!如來佛眼。一切彼,善實!眾生無量
福聚,生當、取當。
︻淨譯︼﹁妙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為他演說,如是之人,佛以智眼悉

www.dhalbi.org
知悉見,當生、當攝無量福聚。
羅時憲纂釋
︵庚二︶舉事校量
︻經︼﹁復次,善現!假使善男子或善女 人,日初時分以殑伽河沙等自體布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施,日中時分復以殑伽河沙等自體布施, 日後時分亦以殑伽河沙等自體布施,

第 一五二 頁
由此法門,經於俱胝那庾多百千劫以自體布施。若有聞說如是法門,不生誹謗,
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尚多於前無量無數,何況能於如是法門具足畢竟書寫、受、
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
︻纂釋︼此舉事校量。文中先假設自體 ︶施多,後顯信經福勝。日以三時捨
︵自 己身體
自 體 者 , 假 設 有 此 事 也 。 ﹁ 不 生 誹 謗 ﹂ 者 , 謂 雖未 能 受 、 持 、 讀 誦 , 但 生 淨 信 , 隨
順 歡 喜 也 。 然 此 所 生 福 聚 , 比 長 時 捨 身 所 得 福 聚更 為 殊 勝 者 , 謂 於 生 死 中 , 雖 捨 自
體 , 終 無 能 契 證 真 如 ; 一 生 淨 信 , 雖 尚 未 慧 解 ,然 由 信 故 , 因 即 聽 聞 , 由 此 為 增 上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緣,熏本有無漏智種子,令其增長,定當成佛,其福即多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

www.dhalbi.org
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
羅時憲纂釋
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魏譯︼﹁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
施,後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捨恆河沙等無量身,如是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以身布施。

第 一五三 頁
若復有人,聞此法門,信心不謗,其福勝彼無量阿僧祇;何況書寫受、持、讀、誦修行,為人廣
說!
︻陳譯︼﹁復次,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日前分布施身命,如上所說諸恆沙數;於日
中分布施身命,於日後分布施身命,皆如上說諸恆沙數。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命布施。
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不起誹謗,以是因緣,生福多彼無量無數;何況有人書寫受、持、讀、誦,
教他修行,為人廣說!
︻隋譯︼﹁若復時,善實!婦女若、丈夫若,前分時,恆伽河沙等我身捨,如是,中分時;如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晚分時,恆伽河沙等我身捨。以此因緣,劫俱致那由多百千我身捨。若此法本,聞已不謗,此如
是彼緣多過福聚生,無量不可數;何復言若寫已受、持、讀、誦,為他等及分別廣說!
︻淨譯︼﹁妙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殑伽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殑伽河沙等身

www.dhalbi.org
布施,後日分亦以殑伽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
羅時憲纂釋
典,不生毀謗,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己二︶釋所以 分六 :︵庚一︶示此法門唯大機能入 分二
,︵庚二︶示持此法即荷擔菩提 分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庚三︶示此經在處皆可尊重,︵庚四︶示持此經能轉業障,︵庚五︶示持此經

第 一五四 頁
能速證菩提 ,︵庚六︶示成就威力得大妙果 分二。
分二
︵庚一︶示此法門唯大機能入 分二 :︵辛一︶明此經德大,︵辛二︶明持誦福圓。
︵辛一︶明此經德大
︻經︼﹁復次,善現!如是法門不可思議、不可稱量;應當希冀不可思議所感
異熟。善現!如來宣說如是法門,為欲饒益趣最上乘諸有情故,為欲饒益趣最
勝乘諸有情故。
︻ 纂 釋 ︼ 自 下 釋 所 以 中 , 文 有 六 : 一 、 示 此 法 門唯 大 機 能 入 , 小 機 不 能 : 二 、 示 持
此 法 即 是 荷 擔 菩 提 ; 三 、 示 此 經 在 處 皆 可 尊 重 ;四 二 不 持 此 經 能 轉 業 障 ; 五 、 示 持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此經能速證菩提;六、示能成就種種威力,得大妙果。初中分二:初、明此經德大,
後、明持誦福圓。此初也。﹁不可思議﹂者,謂非凡情比度境界。﹁不可稱量﹂者,
謂 所 得 福 不 共 二 乘 等 法 也 。 ﹁ 異 熟 ﹂ 者 , 果 報 也。 由 昔 所 作 善 、 惡 業 為 增 上 緣 , 感

www.dhalbi.org
生後時無記果體,因︵ 增上緣亦是因之一種 ︶有善、惡,果唯無記,異類而熟,故云異熟也。
羅時憲纂釋
尚有餘義,具如︽婆沙︾、︽俱舍︾、︽瑜伽︾、︽唯識︾等說。﹁為欲饒益趣最上乘諸
有 情 ﹂ 等 者 : ﹁ 最 上 乘 ﹂ 及 ﹁ 最 勝 乘 ﹂ 皆 指 大 乘。 由 其 境 界 不 可 思 議 , 故 名 最 上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由其所獲之福超過二乘,故名最勝。發趣上乘之有情,正指不定性入之有菩薩性者,

第 一五五 頁
兼指直往大乘之菩薩性人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
發最上乘者說。
︻魏譯︼﹁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此法門,如來為發大乘
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
︻陳譯︼﹁復次,須菩提!如是經典不可思量,無能與等。如來但為憐愍利益能行無上乘人,及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行無等乘人說。
︻隋譯︼﹁雖然,復次時,善實!不可思、不可稱,此法本彼不可思,如是果報觀察應。此,善
實!法本如來說,勝乘發行眾生為故,最勝乘發行眾生為故。

www.dhalbi.org
︻淨譯︼﹁妙生!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
羅時憲纂釋
︵辛二︶明持誦福圓
︻經︼﹁善現!若有於此法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如理作意,即為如來以其佛智悉知是人,即為如來以其佛眼悉見是人,則為如

第 一五六 頁
來悉覺是人。如是有情,一切成就無量福聚,皆當成就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
邊福聚。
︻ 纂 釋 ︼ 謂 由 此 法 為 最 上 乘 、 最 勝 乘 說 , 故 有 受、 持 、 讀 、 誦 等 者 , 必 獲 無 上 菩 提
不可思議功德;故於此法生少信者,便勝捨身多也。
︵附異譯︶
︻秦譯︼﹁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
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魏譯︼﹁若有人能受、持、讀、誦修行此經,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成就不
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邊無量功德聚。
︻陳譯︼﹁若復有人,於未來世,受、持、讀、誦,教他修行,正說是經,如來悉知是人,悉見

www.dhalbi.org
是人,與無數無量不可思議無等福聚而共相應。
羅時憲纂釋
︻隋譯︼﹁若此法本,受當、持當、讀當、誦當,為他等及分別廣說當。知彼,善實!如來佛智;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見彼,善實!如來佛眼。一切彼,善實!眾生無量福聚具足有當,不可思、不可稱、亦不可量福
聚具足有當。

第 一五七 頁
︻淨譯︼﹁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他說,如來悉知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
不可思議福業之聚。
︵庚二︶示持此法即荷擔菩提 分二:︵辛一︶明大機持誦為荷菩提,︵辛二︶顯二乘凡夫不
能聽受。
︵辛一︶明大機持誦為荷菩提
︻經︼﹁善現!如是一切有情,其肩荷擔如來無上正等菩提。
︻ 纂 釋 ︼ 示 持 此 法 即 是 荷 擔 菩 提 中 , 初 、 明 大 機持 誦 為 荷 菩 提 , 後 、 顯 二 乘 、 凡 夫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不 能 聽 受 。 此 初 也 。 謂 持 之 者 , 當 能 獲 證 菩 提 ;雖 現 來 得 , 後 必 得 故 , 故 荷 擔 , 謂
以肩負荷、擔揭之,喻堪能證得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羅時憲纂釋
︻魏譯︼﹁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如是等人,由我身分,則能荷負無上菩提。。
︻隋譯︼﹁一切彼,善實!眾生我肩菩提持當有。

第 一五八 頁
︻淨譯︼﹁當知是人,則為以肩荷負如來無上菩提。
︵辛二︶顯二乘凡夫不能聽受
︻經︼﹁何以故?善現!如是法門非諸下劣信解有情所能聽聞,非諸我見、非
諸有情見、非諸命者見、非諸士夫見、非諸補特伽羅見、非諸意生見、非諸摩
納婆見、非諸作者見、非諸受者見所能聽聞。此等若能受、持、讀、誦,究竟
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無有是處。
︻纂釋︼﹁下劣信解有情﹂謂即二乘。﹁我見﹂等者,謂凡夫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附異譯︶
︻秦譯︼﹁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
受讀誦、為人解說。

www.dhalbi.org
︻魏譯︼﹁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則於此經,不能受、持、讀、誦修行,為人解說。若
羅時憲纂釋
有我見、眾生見、人見、壽者見,於此法門,能受、持、讀、誦修行為人解說者,無有是處。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如是經典,若下願樂人,及我見、眾生見、壽者見、受者見,如此
等人,能聽能修讀誦教他正說,無有是處。

第 一五九 頁
︻隋譯︼﹁彼何所因?不能,善實!此法本小信解者眾生聞,不我見者,不眾生見者,不壽見者,
不人見者,不菩薩誓眾生能聞,受若、持若、讀若、誦若,無是處有。
︻淨譯︼﹁何以故?妙生!若樂小法者,則著我見、眾生見、壽者見更求趣見,是人若能讀誦受
持此經,無有是處。
︵庚三︶示此經在處皆可尊重
︻經︼﹁復次,善現!若地方所聞此經典,此地方所當為世間諸天及人、阿素
洛等之所供養、禮敬、右遶如佛靈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纂釋︼此示經所在處皆可尊重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

www.dhalbi.org
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遶,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羅時憲纂釋
︻魏譯︼﹁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脩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陳譯︼﹁復次,須菩提!隨所在處,顯說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脩羅等,皆應供養,作

第 一六○ 頁
禮右繞。當知此處,於世間中即成支提。
︻隋譯︼﹁雖然,復次時,善實!此中地分,此經廣說,供養彼地分有當,天人阿脩羅世禮右繞
作,及彼地分有當,支帝彼地分有當。
︻淨譯︼﹁妙生!所在之處,若有此經,當知此處,則是制底,一切世間、天、人、阿蘇羅,所
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香華供養其處。
︵庚四︶示持此經能轉業障
︻經︼﹁復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此經典受、持、讀、誦,究竟通利,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若遭輕毀、極遭輕毀。所以者何?善現!是諸
有情宿生所造諸不淨業應感惡趣;以現法中遭輕毀故,宿生所造諸不淨業皆悉
消盡,當得無上正等菩提。

www.dhalbi.org
︻纂釋︼此示能淨除業障也。如︽雜集論︾七說,故思造業有五:一者、他所教敕;
羅時憲纂釋
謂 自 無 欲 樂 , 因 他 強 力 之 所 教 敕 。 二 者 、 他 所 勸請 ; 謂 白 無 欲 樂 , 因 他 勸 請 , 勉 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而 作 。 三 者 、 無 所 了 知 : 謂 嬰 孩 、 一 分 畜 生 之 類, 不 知 得 失 , 隨 欲 而 作 。 四 者 、 根
本 執 著 ; 謂 為 貪 瞋 等 纏 蔽 其 心 , 知 罪 而 作 。 五 者, 顛 倒 分 別 : 謂 不 識 正 理 , 愛 樂 邪

第 一六一 頁
法 , 為 求 當 來 樂 果 而 作 。 前 三 造 業 , 輕 故 , 未 必定 受 苦 果 。 後 二 造 業 , 重 故 , 必 受
苦 報 。 此 後 二 業 , 造 巳 應 墮 惡 趣 者 , 由 能 受 持 ,讀 誦 此 經 故 , 轉 先 重 業 , 現 世 遭 人
輕 毀 , 其 業 並 即 消 滅 也 。 此 據 中 容 受 持 者 說 。 若起 增 上 心 受 持 之 者 , 罪 頓 消 滅 , 亦
非 為 人 輕 毀 , 轉 重 令 輕 也 。 若 其 下 劣 心 受 持 之 者, 未 必 罪 滅 也 。 又 釋 : 若 時 與 報 俱
不定者︵ 即何生受報及受報否俱不定 ︶,即總消滅。報定而時不定者︵ ︶,轉之
即當來應受而時不決定
現 世 輕 受 也 。 由 如 是 故 , 雖 少 信 受 , 其 福 多 於 前捨 自 身 體 也 。 謂 由 聽 聞 、 受 持 此 經
故,依學無分別智證二空理,二障都亡,名真滅罪也。又由愚癡故,分別惡業罪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若 聞 此 經 , 得 智 慧 故 , 斷 除 分 別 , 即 是 罪 從 心 生, 還 從 心 滅 也 。 由 持 此 經 當 得 真 滅
罪 故 , 於 現 在 中 亦 得 迴 重 輕 受 也 。 問 : 既 造 惡 業, 當 理 受 報 ; 云 何 由 受 持 等 便 能 轉
重 為 輕 , 或 竟 不 受 ? 答 : 由 受 持 時 熏 生 新 善 種 子, 及 令 本 有 善 種 勢 力 增 強 。 善 種 加

www.dhalbi.org
強,惡業種子勢力即便減弱。惡業減弱,報便成輕;其極弱者,報便不起也。
羅時憲纂釋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
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 一六二 頁
︻魏譯︼﹁復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為人輕賤。何以故?是人
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陳譯︼﹁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教他修行,正說如是等經。此人現身
受輕賤等苦。過去世中所造惡業,應感生後惡道果報。以於現身受輕苦故,先世罪業及苦果報,
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隋譯︼﹁若彼,善實!善家子若,善家女若,此如是色類經,受當、持當、讀當、誦當,為他
等及分別廣說當,彼輕賤有當極輕賤。彼何所因?所有彼眾生前生不善業作已,惡趣轉墮。所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現如是法中,輕賤盡當,佛菩提得當。
︻淨譯︼﹁妙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典受、持、讀、誦演說之時,或為人輕辱。何以
故?妙生!當知是人,於前世中造諸惡業,應墮惡道;由於現在得遭輕辱,此為善事,能盡惡業,

www.dhalbi.org
速至菩提故。
︵庚五︶示持此經能速證菩提 分二 :︵辛一︶舉自所得福,︵辛二︶校他受持福。

羅時憲纂釋
︵辛一︶舉自所得福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經︼﹁何以故?善現!我憶過去於無數劫復過無數,於然燈如來、應、正等

第 一六三 頁
覺先,復過先,曾值八十四俱胝那庾多百千諸佛;我皆承事。既承事已,皆無
違犯。
︻纂釋︼此示持此經能速證菩提也。於中,初、舉自所得福德,後、校他受持福德。

s
a
k
h
e
y
a
此初也。言﹁無數﹂者梵語為阿僧企耶︵ A ṃ ︶,及數位名,通塗以為從一至
十 , 十 十 成 百 , 十 百 成 千 , 十 千 成 萬 , 萬 萬 成 億, 萬 億 成 兆 , 如 是 計 之 , 至 一 千 萬
萬萬萬萬萬萬萬兆︵ 1x10︶
51,名一阿僧企耶,古印度人以為數之極也。若准︽華嚴
經︾及︽贊述︾等復有不同計法。總之,此為一極大之數目便是,不必費神考據矣。
世尊昔於第三阿僧企耶劫初逢然燈佛;今言﹁無數劫復過無數﹂,復言﹁先復過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先﹂,則是第二阿僧企耶之前。﹁俱胝︵ K︶ṭī及﹁那庾多︵ Nayuta


︶﹂皆數位名,
各有十萬、百萬、千萬三說;玄奘三藏則考定俱胝為千萬,又通以那庾多當十萬也。
謂 在 第 二 阿 僧 企 耶 劫 前 逢 八 十 四 俱 胝 那 庾 多 百 千諸 佛 , 於 中 二 承 事 , 皆 無 違 犯 也 。

www.dhalbi.org
然 此 但 舉 數 目 , 不 言 殑 伽 河 沙 者 , 謂 所 逢 佛 極 少, 且 說 隨 於 地 前 所 逢 諸 佛 ; 入 地 已
羅時憲纂釋
後所逢諸佛不止爾許也。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

第 一六四 頁
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魏譯︼﹁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阿僧祇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十四億那由他百千萬諸
佛,我皆親承供養,無空過者。
︻陳譯︼﹁須菩提!我憶往昔,從然燈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後,無數無量不可算計,過去
大劫,得值八萬四千百千俱胝諸佛如來已成佛竟,我皆承事供養恭敬,無空過者。
︻隋譯︼﹁彼何所因?念知我,善實!過去世不可數劫不可數,過燈作如來、應、正知他。他
過四八十佛俱致那由多百千有,若我親承供養,親承供養已不遠離。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淨譯︼﹁妙生!我憶過去過無數劫,在然燈佛先,得值八十四億那庾多佛,悉皆供養承事,無
違背者。
︵辛二︶校他受持福

www.dhalbi.org
︻經︼﹁善現!我於如是諸佛世尊皆得承事,既承事已,皆無違犯;若諸有情,
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將滅時分轉時,於此經典受、持、讀、誦,究竟
羅時憲纂釋
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善現!我先福聚於此福聚,百分計之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不能及。如是千分、若百千分、若俱胝百千分、若俱胝那庾多百千分、若數分、

第 一六五 頁
若計分、若算分、若喻分、若鄔波尼殺曇分亦不能及。
︻纂釋︼此以末代有情受、持福德而校量也。供養諸佛但是福門,助菩提法:聽聞、
持 、 誦 , 則 生 意 解 , 能 證 菩 提 。 菩 薩 雖 復 行 餘 百千 諸 行 , 若 不 修 習 慧 波 羅 蜜 多 , 終
不契證真如,斷除惑障。是故聽聞此經能速證菩提也。
︵附異譯︶
︻秦譯︼﹁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
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魏譯︼﹁須菩提!如是無量諸佛,我皆親承供養,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世末世,能受、
持、讀、誦修行此經,所得功德,我所供養諸佛功德,於彼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
數、譬喻所不能及。

www.dhalbi.org
︻陳譯︼﹁若復有人,於後末世五百歲時,受、持、讀、誦,教他修行,正說此經。須菩提!此
羅時憲纂釋
人所生福德之聚,以我往昔承事供養諸佛如來所得功德,比此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不及一,窮於算、數不及其一,乃至威力、品類相應、譬喻所不能及。
︻隋譯︼﹁若我,善實!彼佛世尊親承供養已不遠離,若後時長時後分五百,正法破壞時中轉時

第 一六六 頁
中,此經受當、持當、讀當、誦當,為他等及分別廣說當。此復時,善實!福聚邊,此前福聚,
百上亦數不及,千上亦,百千上亦,俱致百千上亦,俱致那由多百千上亦,僧企耶亦,迦羅亦,
算亦,譬喻亦,憂波泥奢亦,乃至譬喻亦不及。
︻淨譯︼﹁妙生!我憶過去過無數劫,在然燈佛先,得值八十四億那庾多佛,悉皆供養承事,無
違背者。若復有人,於後五百歲正法滅時,能於此經受、持、讀、誦,解其義趣,廣為他說,所
得功德,以前功德比此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算分、勢分、比數分、因分,乃至譬喻
亦不能及。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庚六︶示成就威力得大妙果 分二:︵辛一︶明勢力廣大聞或迷亂,︵辛二︶顯所得果非思
量境。
︵辛一︶明勢力廣大聞或迷亂

www.dhalbi.org
︻經︼﹁善現!我若具說當於爾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所生福聚,乃至是善男子
或善女人所攝福聚,有諸有情則便迷悶,心或狂亂。
羅時憲纂釋
︻ 纂 釋 ︼ 此 示 成 就 種 種 威 力 得 大 妙 果 。 於 中 ; 初、 明 勢 力 廣 大 , 聞 或 迷 亂 ; 後 、 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所得妙果非思量境。此初也。此意云:無始時來,於諸有情所作殺、盜等業,為怨、

第 一六七 頁
為 害 , 一 聞 、 一 讀 此 經 , 發 菩 提 心 , 永 除 怨 害 ,於 一 切 有 情 所 , 永 無 殺 、 盜 等 心 ;
與 諸 有 情 為 父 、 為 母 , 津 濟 教 導 ; 恆 為 勝 友 而 行方 便 ; 共 為 親 眷 而 行 孝 義 ; 示 為 朋
友 而 行 篤 信 ; 示 為 臣 輔 而 有 忠 良 ; 示 為 君 王 , 方便 撫 救 ; 乃 至 示 為 傭 作 或 下 賤 等 。
若 作 長 者 , 長 者 中 尊 , 如 無 垢 稱 廣 說 其 行 。 當 來成 佛 , 功 德 無 窮 , 能 盡 未 來 , 化 有
情 類 。 如 是 廣 大 功 德 , 但 由 聽 聞 而 得 起 故 。 故 若具 說 , 愚 夫 無 智 , 聞 或 迷 闇 , 心 因
玨 亂 也 。 言 ﹁ 迷 悶 ﹂ 者 , 不 解 其 理 , 返 生 厭 悶 。言 ﹁ 狂 亂 ﹂ 者 , 任 意 毀 謗 , 起 邪 謬
解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
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

www.dhalbi.org
︻魏譯︼﹁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後世末世,有受、持、讀、誦修行此經,所得功德,
羅時憲纂釋
若我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疑惑不信。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受、持、讀、誦如此等經,所得功德,我若
具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諦聽憶持爾所福聚,或心迷亂及以顛狂。

第 一六八 頁
︻隋譯︼﹁若復,善實!彼等善家子、善家女,我福聚說,此所有彼善家子、善家女若,彼中時
中福聚取當,狂眾生順到,心亂到。
︻淨譯︼﹁妙生!我若具說受、持、讀、誦此經功德,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疑惑不信。
︵辛二︶顯所得果非思量境
︻經︼﹁是故,善現!如來宣說如是法門不可思議、不可稱量;應當希冀不可
思議所感異熟。﹂
︻ 纂 釋 ︼ 謂 經 詮 無 相 之 義 , 受 、 持 、 讀 、 誦 者 所感 異 熟 , 其 多 性 、 勝 性 , 皆 非 凡 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之所能測也。如是般若經典,一經開卷,或講或讀,以此為增上緣,引發無漏種子,
能破有情百千罪障,能得菩提;故縱捨多身體,其功德不可與此校量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羅時憲纂釋
︻魏譯︼﹁須菩提!當知是法門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復次,須菩提!如是經典不可思議,若人修行及得果報,亦不可思議。﹂
︻隋譯︼﹁雖然,復次時,善實!不可思、不可稱,法本如來說。彼不可思,如是果報觀察應。﹂

第 一六九 頁
︻淨譯︼﹁妙生!當知是經不可思議,其受持者,應當希望不可思議所生福聚。﹂
︵乙二︶第二周說除增上慢 分二 :︵丙一︶當宗正說 分二
,︵丙二︶廣釋策疑分十七。
︵丙一︶當宗正說 分二 :︵丁一︶善現問,︵丁二︶佛答 分二

︵丁一︶善現問
︻經︼爾時,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云何住?云
何修行?云何攝伏其心?﹂
︻ 纂 釋 ︼ 此 第 二 周 說 。 謂 有 已 發 趣 者 言 ﹁ 我 能 發趣 ﹂ , 已 修 行 者 言 ﹁ 我 能 修 行 ﹂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已 斷 障 者 言 ﹁ 我 能 斷 障 ﹂ ; 為 除 如 是 增 上 慢 故 ,乃 有 第 二 周 說 也 。 由 如 是 菩 薩 生 分
別 故 , 則 障 菩 提 。 分 別 是 所 知 障 , 正 障 於 不 住 道也 。 謂 若 發 趣 、 修 行 時 , 以 無 分 別
智 冥 契 真 如 , 不 生 分 別 謂 我 能 然 , 名 不 住 道 ; 不住 生 死 及 涅 槃 故 。 若 有 分 別 , 則 為

www.dhalbi.org
非證,故名為障。二乘有法執,為涅槃所拘,便即取寂;凡夫有人執,為生死所縛,
羅時憲纂釋
不 能 出 離 : 菩 薩 具 大 智 故 , 不 住 生 死 , 具 大 悲 故, 不 住 涅 槃 , 不 為 兩 邊 所 拘 , 故 名
不 住 也 。 若 行 而 有 執 , 是 則 為 涅 槃 所 拘 ; 若 不 行而 執 , 則 為 生 死 所 縛 , 皆 為 有 住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要 熾 然 發 趣 , 熾 然 修 行 , 熾 然 斷 障 , 而 不 起 ﹁ 我能 ﹂ 之 執 , 方 得 住 於 不 住 道 也 。 就

第 一七○ 頁
中 分 二 : 初 、 當 宗 正 說 , 後 、 廣 釋 眾 疑 。 前 中 有二 : 初 、 善 現 問 , 後 、 佛 答 。 此 初
也。︵ 唐宗密︽金剛般若經︾等以此間為全經二十七疑之一。今細勘頌釋譯文,知不爾也。 ︶
︵附異譯︶
︻秦譯︼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
云何降伏其心?﹂
︻魏譯︼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住?云何修行?
云何降伏其心?﹂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陳譯︼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薩乘,
云何應住?云何修行?云何發起菩薩心?﹂
︻隋譯︼爾時,命者善實世尊邊如是言:﹁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

www.dhalbi.org
降伏?﹂
羅時憲纂釋
︻淨譯︼復次,妙生白佛言:﹁世尊!若有發趣菩薩乘者。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攝伏其
心?﹂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丁二︶佛答 :︵戊一︶答其初問以例餘二,︵戊二︶釋違不住義。
分二

第 一七一 頁
︵戊一︶答其初問以例餘二
︻經︼佛告善現:﹁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當發起如是之心:﹃我當皆令一切
有情,於無餘依妙涅槃界而般涅槃,雖度如是一切有情,令滅度已,而無有情
得滅度者。﹄﹂
︻纂釋︼發心、修行等本欲除病;既存我執,病乃轉生。欲令雖復發心,內忘其我,
勿 念 我 能 ; 修 行 亦 然 , 降 伏 亦 爾 ; 故 答 初 問 , 餘令 例 知 也 。 然 此 文 中 , 准 前 亦 有 四
心 。 云 ﹁ 一 切 有 情 ﹂ 者 , 是 廣 大 心 。 ﹁ 於 無 餘 依妙 涅 槃 界 而 般 涅 槃 ﹂ , 是 最 勝 心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雖度如是一切有情令滅度已,而無有情得滅度者﹂,是至極心。餘文顯無顛倒心。
︵附異譯︶
︻秦譯︼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

www.dhalbi.org
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羅時憲纂釋
︻魏譯︼佛告須菩提:﹁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令入無餘涅槃界。如是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一眾生實滅度者。﹄﹂
︻陳譯︼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安

第 一七二 頁
置一切眾生,令入無餘涅槃。如是般涅槃無量眾生已,無一眾生被涅槃者。﹄﹂
︻隋譯︼世尊言:﹁此,善實!菩薩乘發行,如是心發生應:﹃一切眾生,我無受餘涅槃界滅度
應。如是一切眾生滅度,無有一眾生滅度有。﹄﹂
︻淨譯︼佛告妙生:﹁若有發趣菩薩乘者,當生如是心:﹃我當度脫一切眾生,悉皆令入無餘涅
槃。雖有如是無量眾生證於圓寂,而無有一眾生證圓寂者。﹄﹂
︵戊二︶釋違不住義
︻經︼﹁何以故?善現!若諸菩薩摩訶薩有情想轉,不應說名菩薩摩訶薩。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以者何?若諸菩薩摩訶薩不應說言有情想轉,如是命者想、士夫想、補特伽羅
想、意生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轉,當知亦爾。何以故?善現!無有
少法名為發趣菩薩乘者。﹂

www.dhalbi.org
︻ 纂 釋 ︼ 此 釋 違 不 住 道 也 。 謂 無 分 別 智 內 證 真 如之 時 , 不 見 有 我 、 法 , 不 作 ﹁ 我 能
羅時憲纂釋
發 趣 ﹂ 之 想 ; 故 言 ﹁ 無 有 少 法 名 為 發 趣 菩 薩 乘 者﹂ ; 以 真 如 中 無 能 發 趣 之 ﹁ 者 ﹂ 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也。
︵附異譯︶

第 一七三 頁
︻秦譯︼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
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魏譯︼﹁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眾生相、人相、壽者相,則非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
無有法,名為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眾生相想,則不應說名為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
法,名為能行菩薩上乘。
︻隋譯︼﹁彼何所因?若善實!菩薩眾生想轉,不彼菩薩摩訶薩名說應。乃至人想轉,不彼菩薩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摩訶薩名說應。彼何所由!無有,善實!一法菩薩乘發行名。
︻淨譯︼﹁何以故?妙生!若菩薩有眾生想者,則不名菩薩。所以者何?妙生!實無有法,可名
發趣菩薩乘者。

www.dhalbi.org
︵丙二︶廣釋策疑分十七 :︵丁一︶釋無菩薩之疑 ,︵丁二︶釋無諸佛之疑 分二,︵丁三︶
分二
釋無菩提之疑 ,︵丁四︶釋無人度有倩嚴佛土之疑 分二,︵丁五︶釋佛不見諸法

羅時憲纂釋
分二
之疑 分,
二 ︵丁六︶釋福德亦是顛倒之疑 分,
三 ︵丁七︶釋無為何有相奸之疑 分,
二 ︵丁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八︶釋無身云何說法之疑 ,︵丁九︶釋深法恐無人信之疑 分二,︵丁十︶釋於無


分二

第 一七四 頁
上菩提所生之疑 ,︵丁十一︶釋聲敦非菩提因之疑,︵丁十二︶釋平等云何度
分三
生之疑 ,︵丁十三︶釋以具相比知真佛之疑 分二,︵丁十四︶釋菩薩修福無功之
分二
疑 ,︵丁十五︶釋有情不得見佛之疑,︵丁十六︶釋真佛化佛一異之疑 分二
分二 ,︵丁
十七︶釋化身教法受持無福之疑 。
分二
︵丁一︶釋無菩薩之疑 分二 :︵戊一︶佛問,︵戊二︶善現答,︵戊三︶佛印成 分二

︵戊一︶佛問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昔於然燈如來、應、正等覺所,頗有少
法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作是語已。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纂 釋 ︼ 自 下 廣 釋 寬 疑 中 有 十 七 疑 。 於 中 第 一 至第 六 疑 , 依 前 當 宗 正 說 處 起 ; 其 後
諸疑,因輾轉釋疑而生。至文當知。此第一、釋無菩薩之疑也︵ 按:此 乃全徑二 十 七疑中之 第 十
一疑也 ︶。謂有疑曰:若實無有法名發趣菩薩乘者,是則無菩薩;云何世尊昔於然燈

www.dhalbi.org
佛所,以花供養,布髮掩泥等,行菩薩行耶?釋之文有三:初、佛問,次、善現答,
羅時憲纂釋
後 、 佛 印 成 。 此 初 也 。 虛 妄 執 是 有 所 得 ; 如 來 昔於 然 燈 佛 所 發 菩 提 心 , 證 人 、 法 二
空 真 如 , 於 其 所 執 都 無 所 得 。 然 於 無 所 得 以 得 菩提 也 。 言 ﹁ 頗 有 少 法 能 證 阿 耨 多 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三藐三菩提不﹂者,佛問善現云,於真如中頗有少許之法如來於彼能證大菩提者不?

第 一七五 頁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魏譯︼﹁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陳譯︼﹁須菩提!汝意云何?於然燈佛所,頗有一法如來所得,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隋譯︼﹁彼何意念?善實!有一法若如來燈作如來、應、正知邊,無上正知證覺?﹂如是
語已。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頗有少法是所證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戊二︶善現答
︻經︼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如來昔於然燈如來、應、
正等覺所,無有少法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是語已。

www.dhalbi.org
︻纂釋︼此答也。如來昔於然燈佛所修菩薩行時,都無所得,離諸分別,不見有人、
羅時憲纂釋
法也。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 一七六 頁
︻魏譯︼須菩提白佛言:﹁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
︻陳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於然燈佛所,無有一法如來所得,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隋譯︼命者善實世尊邊如是言:﹁無有彼,世尊!一法若如來燈作如來、應、正知邊,無上
正知證覺。﹂如是語已。
︻淨譯︼妙生言:﹁如來於然燈佛所,無法可證,而得菩提。﹂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戊三︶佛印成 分二 :︵己一︶印可,︵己二︶釋成 分二

︵己一︶印可
︻經︼佛告具壽善現言:﹁如是!如是!善現!如來昔於然燈如來、應、正等

www.dhalbi.org
覺所,無有少法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羅時憲纂釋
︻ 纂 釋 ︼ 此 佛 印 成 也 。 於 中 , 初 、 印 可 , 後 、 釋成 。 此 初 也 。 謂 真 如 中 無 有 所 得 ,
亦 無 授 記 ; 人 、 法 皆 空 故 。 ︽ 說 無 垢 稱 經 ︾ 云 :﹁ 若 依 如 生 得 授 記 者 , 如 無 有 生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若 依 如 滅 得 授 記 者 , 如 無 有 滅 。 ﹂ 故 真 如 中 無 授記 也 。 然 此 中 但 說 真 如 之 中 無 有 實

第 一七七 頁
法而可證覺,非謂亦無真智能證真如︵ 七真如 ︶,名為菩提。故於事︵ 用︶上菩提亦不
無也。又正契實體真如之時無此可得,故言無法可證菩提;非謂事︵ 用︶中亦無言教
而可聽聞也。
︵附異譯︶
︻秦譯︼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魏譯︼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於然燈佛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陳譯︼佛言:﹁如是,須菩提!如是。於然燈佛所,無有一法如來所得,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提。
︻隋譯︼世尊命者善實邊如是言:﹁如是!如是!善實!如是!如是!無有彼一法若如來燈作如
來、應、正知邊,無上正知證覺。

www.dhalbi.org
︻淨譯︼佛言:﹁如是!如是!妙生!實無有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所證悟,得大菩提。
羅時憲纂釋
︵己二︶釋成 :︵庚一︶反顯,︵庚二︶順成。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分二
︵庚一︶反顯

第 一七八 頁
︻經︼﹁何以故?善現!如來昔於然燈如來、應、正等覺所,若有少法能證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如來、應、正等覺不應授我記言:﹃汝摩納婆於當
來世,名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
︻ 纂 釋 ︼ 此 佛 釋 成 。 於 中 有 二 : 初 、 反 顯 , 後 、順 成 。 此 初 也 。 謂 若 於 然 燈 佛 所 有
法 可 證 而 得 菩 提 者 , 是 則 為 有 所 得 ; 有 所 得 者 ,即 所 執 有 ; 有 所 執 故 , 不 契 真 如 ,
此 為 凡 類 , 如 何 與 我 授 記 ? 但 由 心 證 真 如 , 於 我、 法 都 無 所 得 : 無 所 得 故 , 名 契 會
真 ; 契 會 真 故 , 二 執 都 盡 ; 執 既 盡 故 , 得 可 成 佛, 所 以 然 燈 與 授 記 也 ; 知 我 會 真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無所得故。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

www.dhalbi.org
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羅時憲纂釋
︻魏譯︼﹁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受記:﹃汝於來世,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陳譯︼﹁須菩提!於然燈佛所,若有一法如來所得,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燈佛則不授我

第 一七九 頁
記:﹃婆羅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隋譯︼﹁若復,善實!一法如來證覺有,不我燈作如來、應、正知記說有當:﹃汝行者,未
來世,釋迦牟尼名如來、應、正知者。﹄
︻淨譯︼﹁若證法者,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摩納婆!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庚二︶順成
︻經︼﹁善現!以如來無有少法能證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如來、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應、正等覺授我記言:﹃汝摩納婆於當來世,名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
︻纂釋︼此順成。既有授記,則知真如中雖無菩薩,非事用之菩薩亦無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
羅時憲纂釋
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魏譯︼﹁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受記,作如是言:﹃摩那婆!
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第 一八○ 頁
︻陳譯︼﹁須菩提!由實無有法如來所得,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如
是言:﹃婆羅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隋譯︼﹁是故,此,善實!如來、應、正知,無有一法,若無上正知證覺,彼故燈作如來、
應、正知記說有當:﹃汝行者,未來世,釋迦牟尼名如來、應、正知。﹄
︻淨譯︼﹁以無所得故,然燈佛與我授記:﹃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丁二︶釋無諸佛之疑 分二 :︵戊一︶明佛有自性身,︵戊二︶遮虛說 分二

︵戊一︶明佛有自性身
︻經︼﹁所以者何?善現!言如來者,即是真實、真如增語;言如來者,即是

www.dhalbi.org
無生、法性增語;言如來者,即是永斷道路增語;言如來者,即是畢竟不生增 羅時憲纂釋
語。何以故?善現!若實無生,即最勝義。
︻纂釋︼此釋無諸佛之疑︵ ︶。於中初、明佛有自性身︵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按:此 乃全 經二十 七疑 中之第 十二 疑也 法


身︶,後、遮虛說。此初也。謂有疑曰:若無菩薩,誰人成佛?是則佛亦應無,謂一

第 一八一 頁
向 無 佛 也 。 為 答 此 難 , 言 佛 有 自 性 身 。 貪 生 妄 執五 蘊 所 成 殊 勝 色 身 為 佛 ; 智 者 了 彼
速 朽 速 壞 , 都 無 有 實 ; 唯 有 真 如 常 而 復 真 ; 如 故是 常 , 不 變 異 也 ; 真 故 離 妄 , 不 顛
倒 也 。 此 之 真 如 , 水 火 不 能 書 , 風 賊 不 能 壞 ; 有佛 無 佛 , 其 性 恆 然 ; 說 與 不 說 , 其
義不改。但凡夫妄倒,故執身為身,不觀身理,淪溺長久;聖者正知,故不著於身,
但 觀 真 理 , 既 能 契 悟 , 生 死 永 消 , 妄 覆 都 盡 , 理明 顯 故 , 名 曰 如 來 。 以 此 即 明 不 無
佛 也 。 言 ﹁ 增 語 ﹂ 者 , 謂 不 論 有 為 、 無 為 法 , 其自 性 皆 離 言 說 ; 一 切 名 言 , 皆 是 於
諸 法 離 言 自 性 之 上 強 作 摹 擬 : 故 言 如 來 , 言 真 如, 言 法 性 等 等 , 皆 是 於 真 實 之 真 如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 上 強 增 言 語 也 。 言 ﹁ 無 生 法 性 ﹂ 者 : 諸 法實體,名為法性,即真如之
真如 之 離言 自性
別 名 。 諸 法 實 體 , 自 然 如 是 , 不 能 究 詰 其 由 來 ,本 自 不 生 , 後 亦 不 滅 , 故 名 無 生 法
性 。 言 ﹁ 永 斷 道 路 ﹂ 者 : ﹁ 道 路 ﹂ 是 人 人 之 所 共由 , 借 指 萬 貪 所 共 依 之 真 如 實 體 ;

www.dhalbi.org
於真如中,煩惱及苦皆永斷也。
羅時憲纂釋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魏譯︼﹁何以故?須菩提!言如來者,即實真如。

第 一八二 頁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者,真如別名。
︻隋譯︼﹁彼何所因?如來者,善實!真如故此即是;如來者,善實!不生法故此即是;世尊者,
善實!道斷此即是;如來者,善實!畢竟不生故此即是。彼何所因?如是彼實不生若最勝義。
︻淨譯︼﹁何以故?妙生!言如來者,即是實性真如之異名也。
︵戊二︶遮虛說 :︵己一︶遮他言,︵己二︶成無得。
分二
︵己一︶遮他言
︻經︼﹁善現!若如是說:﹃如來、應、正等覺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當知此言為不真實。
︻ 纂 釋 ︼ 此 遮 虛 說 。 此 中 , 初 、 遮 他 言 , 後 、 成無 得 。 此 初 也 。 如 來 既 即 真 如 , 豈
言說所能稱實!故若說者,是不實語;但是分別故。

www.dhalbi.org
︵附異譯︶
羅時憲纂釋
︻秦譯︼﹁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
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第 一八三 頁
︻魏譯︼﹁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是人不實語。
︻陳譯︼﹁須菩提!若有人說:﹃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人不實語。
︻隋譯︼﹁若有,善實!如是語:﹃如來、應、正知無上正知證覺。﹄彼不如語,誹謗我。
︻淨譯︼﹁妙生!若言:﹃如來證得無上正等覺﹄者,是為妄語。
︵己二︶成無得
︻經︼﹁所以者何?善現!由彼謗我起不實執。何以故?善現!無有少法,如
來、應、正等覺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魏譯︼﹁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www.dhalbi.org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所得,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羅時憲纂釋
︻隋譯︼﹁彼,善實!不實取。彼何所因?無有彼,善實!一法若如來、應、正知無上正知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證覺。
︻淨譯︼﹁何以故?實無有法如來證得無上正覺。

第 一八四 頁
︵丁三︶釋無菩提之疑 分二 :︵戊一︶釋外疑執 分三
,︵戊二︶舉喻彰身。
︵戊一︶釋外疑執 分三 :︵己一︶明所證非諦非妄,︵己二︶顯唯是佛得,︵己三︶總結成。
︵己一︶明所證非諦非妄
︻經︼﹁善現!如來現前等所證法,或所說法,或所思法,即於其中非諦非妄。
︻纂釋︼此第三、釋無菩提之疑︵ 按:此乃 全 經二十七 疑 中之第十 三 疑也 ︶。於中,初、明所證非
諦非妄,次、顯唯是佛得,後、總結成。此初也。謂有疑云:若一向無佛,應一向
無菩提可得;以有菩提,便有得菩提之佛也。為斷此疑,故有此文。如來得彼菩提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故,故曰﹁非妄﹂。非實有為相故,故曰﹁非諦﹂。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www.dhalbi.org
︻魏譯︼﹁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不實不妄語。
羅時憲纂釋
︻陳譯︼﹁須菩提!此法如來所得,無實、無虛。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隋譯︼﹁若,善實!如來法證覺說,若不彼中實不妄。
︻淨譯︼﹁妙生!如來所得正覺之法,此即非實、非虛。

第 一八五 頁
︵己二︶顯唯是佛得
︻經︼﹁是故如來說名一切法、一切法。
︻纂釋︼此明唯是佛得。﹁一切法﹂者,謂一切有漏、無漏法。一切法之本體皆是
真如;故以﹁一切法﹂名真如也。即依此義,世尊密意說﹁一切法皆是佛法﹂。﹁皆是
佛法﹂者,皆是佛所證之法故。
︵附異譯︶
︻秦譯︼﹁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魏譯︼﹁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陳譯︼﹁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隋譯︼﹁彼故如來說一切法佛法者。

www.dhalbi.org
︻淨譯︼﹁是故佛說一切法者,即是佛法。
羅時憲纂釋
︵己三︶總結成
︻經︼﹁善現!一切法、一切法者,如來 說非一切法;是故如來說名一切法、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一切法。﹂

第 一八六 頁
︻纂釋︼﹁一切法、一切法﹂者如前句,意指真如。﹁非一切法﹂者,非凡愚所得
法、想法也。又解:前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體即真如,恐聞者起分別想,執有一恆
常逼在之物,名曰真如;故今遣之,說非實有一常逼之物名﹁一切法︵ ︶﹂也。
真如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魏譯︼﹁須菩提!所言一切法、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陳譯︼﹁須菩提!一切法者,非一切法故,如來說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大身。﹂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隋譯︼﹁彼何所因?一切法、一切法者,善實!一切彼非法,如來說彼故說名一切法者。﹂
︻淨譯︼﹁妙生!一切法、一切法者,如來說為非法,是故如來說一切法者,即是佛法。﹂
︵戊二︶舉喻彰身

www.dhalbi.org
︻經︼佛告善現:﹁譬如士夫具身、大身。﹂具壽善現即白佛言:﹁世尊!如
羅時憲纂釋
來所說士夫具身、大身,如來說為非身;是故說名具身、大身。﹂
︻纂釋︼就舉喻彰身中,初、舉喻,後、善現順成。﹁具身、大身﹂者,喻自性身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 ︶及受用身。自性身遍一切處,圓滿具足,故喻以具身。受用身功德大故,喻
法身

第 一八七 頁
為大身。此一一種身,由離煩惱、所知二障,如次得故︵ ︶。又解:
此依基師︽贊述︾意解
﹁具身、人身﹂者,唯喻自性身;體即真如,遍一切處故,為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故名具身、大身。︵ 此依世親︽頌釋︾解。二非身 ︶者;受用身非虛妄分別所起身故;自性身
非有為身故,或無身相故。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
名大身。﹂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魏譯︼﹁須菩提!譬如有人,其身妙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妙大,則非大身,
是故如來說名大身。﹂
︻陳譯︼須菩提言:﹁世尊!如來所說身、大身,則為非身,是故說名身、大身。﹂

www.dhalbi.org
︻隋譯︼﹁譬如,善實!丈夫有具足身大身。﹂命者善實言:﹁若彼,世尊!如來丈夫說具足身
羅時憲纂釋
大身,非身彼,世尊!如來說;彼故說具足身大身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淨譯︼﹁妙生!譬如丈夫,其身長大。﹂妙生言:﹁世尊!如來說為大身者,即說為非身;是
名大身。﹂

第 一八八 頁
︵丁四︶釋無人度有倩嚴佛土之疑 分二 :︵戊一︶遮實度有情之念 分二
,︵戊二︶遮實莊嚴淨土
之念 。
分二
︵戊一︶遮實度有情之念 分二 :︵己一︶標,︵己二︶釋。
︵己一︶標
︻經︼佛言:﹁善現!如是!如是!若諸 菩薩作如是言:﹃我當滅度無量有
情。﹄是則不應說名菩薩。
︻纂釋︼此下第四、釋無人度有悄、嚴佛土之疑︵ 按:此為個經二十七疑中之第十四疑也︶。謂有疑
曰:若無菩薩,無諸佛,菩菩提者,誰度有情;若無有情,教化誰令入涅槃耶?又若無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菩薩,淮莊嚴︵作動詞用︶淨土耶?釋疑中分二:初、遮實度有情之念,後、遮實莊嚴
佛土之念。就遮度有情念中,先標,後釋。此標也。此意云:若菩薩執云﹁我得菩提,
有他有情可度﹂,即不名菩薩;以有我、有情等想故。若有我、有情等想,如何能得菩

www.dhalbi.org
提,能度有情入涅槃耶?謂有假有情,譬猶幻人為幻人說法故。謂有五蘊和合假有情故,
羅時憲纂釋
令得無餘涅槃;無如所執之實有情故,不見有有情而滅度也。謂有假菩薩而求證故,諸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佛得菩提;而撫所執實菩提故,亦無菩薩也。故涅槃經第十三云:五陰和合稱言某甲;
凡夫之人謂為實有,稱言某甲;有智之人解陰無有某甲名字,離陰亦無某甲名字也。又

第 一八九 頁
解:或有菩薩證真如已,於後散心起俱生慢,謂我能證真如,我能教化眾生令入涅槃等。
今為斷彼慢故,故有此文生也。然俱生慢在第六識者,八地已上方永不起;在第七識者,
至金剛心方永不行。今所說之慢,且約第六起﹁我能﹂等,非約第七識也。前七地菩薩
起慢之時必不證真,自謂證真便非菩薩,非不起慢時亦非菩薩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
︻魏譯︼佛言:﹁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非菩薩。﹂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陳譯︼佛言:﹁如是,須菩提!如是,須菩提!若有菩薩說如是言:﹃我當般涅槃一切眾生。﹄
則不應說名為菩薩。
︻隋譯︼世尊言:﹁如是!如是!善實!如是!如是!若菩薩如是言:﹃我眾生般涅槃滅度。﹄

www.dhalbi.org
我不彼菩薩名說應。
羅時憲纂釋
︻淨譯︼佛告妙生:﹁如是!如是!若菩薩作是語:﹃我當度眾生令寂滅者。﹄則不名菩薩。
︵己二︶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經︼﹁何以故?善現!頗有少法名菩薩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無

第 一九○ 頁
有少法名為菩薩。﹂佛告善現:﹁有情有情者,如來說非有情;故名有情,是
故如來說一切法無有有情、無有命者、無有士夫、無有補特伽羅等。
︻纂釋︼﹁無有少法名為菩薩﹂者,謂若有其實法者,此法能度有情故,可名菩薩
也。﹁如來說一切法無有有情﹂等者,證真如時,不見有有情等故,是無菩薩也。
︵附異譯︶
︻秦譯︼﹁何以故?須菩提!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魏譯︼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頗有實法名為菩薩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實無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眾生、無人、無壽者。
︻陳譯︼﹁須菩提!汝意云何?頗有一法名菩薩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須
菩提!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無受者。

www.dhalbi.org
︻隋譯︼﹁彼何所因?有,善實!有一法若菩薩名?﹂善實言:﹁不如此!世尊!﹂世尊言:﹁眾
羅時憲纂釋
生眾生者,善實!非眾生彼如來說;彼故說名眾生者。彼故如來說無我一切法,無眾生、無壽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無長養者、無人,一切法者。
︻淨譯︼﹁妙生!頗有少法名菩薩不?﹂答言:﹁不爾,世尊!﹂﹁妙生!是故如來說一切法,

第 一九一 頁
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無更求趣。
︵戊二︶遮實莊嚴淨土之念 分二 :︵己一︶標,︵己二︶釋分二。
︵己一︶標
︻經︼﹁善現!若諸菩薩作如是言:﹃我 當成辦佛土功德莊嚴﹄。亦如是說。
︻纂釋︼此遮實有莊嚴︵ 動詞 ︶佛土之念。於中有二:初、標,後、釋。此初也。言
﹁成辦佛上功德莊嚴﹂者,謂作當來成佛時受用土之功德莊嚴能成辦也,亦即以清
淨功德嚴飾未來成佛時之受用土也。蓋受用土者,具足諸圓滿相︵ 如︽ 佛 地 經 ︾ 所 說 十 八 種 圓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異凡世,是由佛無垢識中清淨種子之所變現。如是清淨種子,要待殊勝增
滿等
上緣力,始能引發;故菩薩於見道後,仍須精進不懈,修行六波羅密,熏習淨業種
子,為增上緣,並續修勝妙空慧,漸斷煩惱、所知二障種子,除其障礙;至成佛前,

www.dhalbi.org
金剛心位,有極猛利無分別智現行,二障種子一時頓斷,有漏八識亦遭摧滅;有漏
羅時憲纂釋
滅時,無垢識同時現起,識中淨種變現莊嚴淨土,佛受用身居住其中,教化地上諸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菩薩貴。依此道理,如欲嚴淨佛土,必須嚴淨自心,聽經學慧,除我、法執,親證
真如,歷久熏修,二障蠲盡;內心淨故,外土亦淨;即是內具莊嚴,外住七寶;所

第 一九二 頁
以︽無垢稱經︾中,螺髻梵王見淨,舍利子見穢,但由內心有其垢淨不同,外土亦
有淨穢兩異也。若言﹁我當成辦佛土功德莊嚴﹂,是則我執末忘,不名菩薩矣。故
無著頌云﹁智習唯識通﹂;
︽無垢稱經︾云﹁心淨故﹂等,又云忍辱、持戒等十善道
是菩薩淨土也。﹁亦如是說﹂者:亦不應說名菩薩也。又解:此文亦約除俱生慢而
說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魏譯︼﹁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莊嚴佛國土﹄。是不名菩薩。
︻陳譯︼﹁須菩提!若有菩薩說如是言:﹃我當莊嚴清淨佛土﹄。如此菩薩說虛妄言。
︻隋譯︼﹁若,善實!菩薩如是語:﹃我佛土莊嚴成就﹄。彼亦如是不名說應。

www.dhalbi.org
︻淨譯︼﹁妙生!若有菩薩言:﹃我當成就佛土嚴勝、佛土嚴勝﹄者。︵按:淨譯與下句合為一
羅時憲纂釋
句。︶
︵己二︶釋 :︵庚一︶明無相是真莊嚴,︵庚二︶明達理是真菩薩。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分二
︵庚一︶明無相是真莊嚴

第 一九三 頁
︻經︼﹁何以故?善現!佛土功德莊嚴、佛土功德莊嚴者,如來說非莊嚴;是
故如來說名佛土功德莊嚴、佛土功德莊嚴。
︻纂霹︼﹁佛土功德莊嚴﹂者,謂無相之莊嚴。﹁如來說非莊嚴﹂者,非有相之莊
嚴。﹁是故如來說名佛土功德莊嚴﹂者,是真實莊嚴也。
︵附異譯︶
︻秦譯︼﹁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魏譯︼﹁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佛國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莊嚴佛土者,如來說則非莊嚴;是故莊嚴清淨佛土。
︻隋譯︼﹁彼何所因?國土莊嚴國土莊嚴者,善實!非莊嚴彼如來說;彼故說名國土莊嚴者。
︻淨譯︼﹁如來說為非是嚴勝;是故如來說為嚴勝。

www.dhalbi.org
︵庚二︶明達理是真菩薩
羅時憲纂釋
︻經︼﹁善現!若諸菩薩於無我、法無我、法深信解者,如來、應、正等覺說
為菩薩。﹂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纂釋︼﹁無我法﹂者,謂無我之義理也。若菩薩達我法空,證無我理,是真菩薩,

第 一九四 頁
亦真莊嚴。若有我、法分別,便非菩薩,亦非莊嚴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魏譯︼﹁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佛國土。須菩提!若菩薩
通達無我、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菩薩。
︻陳譯︼﹁須菩提!若菩薩信見諸法無我,諸法無我,如來、應供、正覺說;是名菩薩;是名
菩薩。﹂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隋譯︼﹁若,善實!菩薩摩訶薩無我法、無我法者信解,彼如來、應、正知菩薩摩訶薩名說。
︻淨譯︼﹁妙生!若有信解一切法無性、一切法無性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菩薩。
︵丁五︶釋佛不見諸法之疑 分二 :︵戊一︶明佛有能見 分二
,︵戊二︶明佛有所見 分五。

www.dhalbi.org
︵戊一︶明佛有能見 分二 :︵己一︶明佛有肉眼,︵己二︶明佛有後四眼。
︵己一︶明佛有肉眼

羅時憲纂釋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等 現有肉眼不?﹂善現答言:﹁如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世尊!如來等現有肉眼。﹂

第 一九五 頁
︻纂釋︼此第五、釋佛不見諸法之疑 ︵ 按:此乃全經二十七疑中之第十五疑也 ︶。謂有疑曰:前說
菩薩不見彼足有情,不見我為菩薩,不見嚴淨佛上者,為有情等是無故不見,為諸
佛自不見耶?今釋此疑。文有二:先明佛有能見,故說五眼;後明佛有所見。五眼
中,先明佛有肉眼。言﹁肉眼﹂者,謂於有光處能現見羸細眾色之眼,四大種所造,
淨色所成之眼根也。佛具諸根,故有肉眼。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魏譯︼﹁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陳譯︼佛言:﹁須菩提!汝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隋譯︼﹁彼何意念?善實!有如來肉眼?﹂善實言:﹁如是!如是!世尊!有如來肉眼。﹂

www.dhalbi.org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妙生言:﹁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羅時憲纂釋
︵己二︶明佛有後四眼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經︼佛言:﹁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 等現有天眼不?﹂善現答言:﹁如

第 一九六 頁
是,世尊!如來等現有天眼。﹂佛言:﹁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等現有慧眼
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慧眼。﹂佛言:﹁善現!於汝意
云何?如來等現有法眼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來等現有法眼。﹂
佛言:﹁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等現有佛眼不?﹂善現答言:﹁如是,世尊!
如來等現有佛眼。﹂
︻纂釋︼此明佛有後四眼也。﹁天眼﹂者,能於有光及無光處如實見遠、近、前、
後、外、內諸色,與及轟生生死者也。﹁慧眼﹂者,能現證真如之無分別慧,即根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本智也。﹁法眼﹂者,能知一切凡、聖根性利鈍,而隨機說法化度者,即後得智也。
﹁佛眼﹂者,能現觀一切法者,又前四眼之在佛者總名佛眼也。︵ 古德頌云:天 眼 通非礙, 肉
眼礙非通,法眼唯觀俗,慧眼直線空,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 ︶

www.dhalbi.org
︵附異譯︶
羅時憲纂釋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
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

第 一九七 頁
如來有佛眼。﹂
︻魏譯︼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佛言: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佛言:﹁須
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陳譯︼佛言:﹁須菩提!汝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佛言:﹁須菩提!汝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佛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須菩提!汝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佛言:﹁須
菩提!汝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隋譯︼世尊言:﹁彼何意念?善實!有如來天眼?﹂善實言:﹁如是!如是!世尊!有如來天

www.dhalbi.org
眼。﹂世尊言:﹁彼何意念?善實!有如來慧眼?﹂善實言:﹁如是!如是!世尊!有如來慧眼。﹂
羅時憲纂釋
世尊言:﹁彼何意念?善實!有如來法眼?﹂善實言:﹁如是!如是!世尊!有如來法眼。﹂世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尊言:﹁彼何意念?善實!有如來佛眼?﹂善實言:﹁如是!如是!世尊!有如來佛眼。﹂
︻淨譯︼﹁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

第 一九八 頁
如來有慧眼。﹂﹁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如來有佛眼不?﹂﹁如是,
世尊!如來有佛眼。﹂
︵戊二︶明佛有所見 分五 :︵己一︶佛問,︵己二︶善現答,︵己三︶佛據殑伽沙為喻以問,
︵己四︶善現答,︵己五︶佛廣成 。
分二
︵己一︶佛問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乃至殑伽河中所有諸沙,如來說是沙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纂釋︼自下明佛知諸有情種種分別,亦有所見。謂雖無計所執之有情而可度、
可見,非無因緣所生假有情而可見也。謂於因果之上,不見彼所執之實人、法,不
得遂云有情及國土空;非佛無眼而不見,亦非無有情可見,有彼因緣所生假法故。

www.dhalbi.org
就此之中,文有其五。今初、佛間也。言﹁所有諸沙,如來說是沙不﹂者,謂於因
羅時憲纂釋
緣所成沙中佛說為因緣所生假有之沙不?蓋計所執之實沙雖無,而假法可見,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得取以為喻也。
︵附異譯︶

第 一九九 頁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魏譯︼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須菩提言:﹁如是,世
尊!如來說是沙。﹂
︻陳譯︼︵缺文︶
︻隋譯︼世尊言:﹁善!善!善實!彼何意念?善實!所有恆伽大河沙,雖然彼沙彼如來說?﹂
︻淨譯︼︵缺文︶
︵己二︶善現答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如來說是沙。﹂
︻纂釋︼答如來說是因緣所生假沙。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羅時憲纂釋
︻魏譯︼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缺文︶
︻隋譯︼善實言:﹁如是!如是!世尊!如是!如是!善逝!說彼如來彼沙。﹂

第 二○○ 頁
︻淨譯︼︵缺文︶
︵己三︶佛據殑伽沙為喻以問
︻經︼佛言:﹁善現!於汝意云何?乃至殑伽河中所有沙數,假使有如是等殑
伽河,乃至是諸殑伽河中所有沙數,假使有如是等世界。是諸世界寧為多不?﹂
︻纂釋︼問意可解。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
如是,寧為多不?﹂
︻魏譯︼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

www.dhalbi.org
世界,如是世界,寧為多不?﹂
羅時憲纂釋
︻陳譯︼﹁須菩提!汝意云何?於恆伽江所有諸沙,如其沙數所有恆伽,如諸恆伽所有沙數,世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界如是,寧為多不?﹂
︻隋譯︼世尊言:﹁彼何意念?善實!所有恆伽大河沙,彼所有恆伽大河有,所有彼中沙,彼所

第 二○一 頁
有及世界有,多彼世界有?﹂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如殑伽河中所有沙數,復有如是沙等殑伽河,隨諸河沙,有爾所
世界,是為多不?﹂
︵己四︶善現答
︻經︼善現答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是諸世界其數甚多。﹂
︻纂釋︼答意可解。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附異譯︶
︻秦譯︼﹁甚多,世尊!﹂
︻魏譯︼須菩提言:﹁彼世界甚多,世尊!﹂

www.dhalbi.org
︻陳譯︼須菩提言:﹁如是,世尊!此等世界,其數甚多。﹂
羅時憲纂釋
︻隋譯︼善實言:﹁多!世尊!多!善逝!彼世界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淨譯︼妙生言:﹁甚多,世尊!﹂

第 二○二 頁
︵己五︶佛廣成 :︵庚一︶標,︵庚二︶釋 分二。
分二
︵庚一︶標
︻經︼佛言:﹁善現!乃至爾所諸世界中所有有情,彼諸有情各有種種,其心
流注我悉能知。
︻纂釋︼﹁乃至爾所諸世界中所有有情﹂者:有情無量,世界無邊;且舉少分;實
非祇如爾許沙敷也。﹁各有種種其心流注﹂者:一一有情皆有六識殊故,名為﹁種
種﹂:如是諸識,離於念處,成顛例性,相續流轉,故名﹁流注﹂︵ 此中﹁念處﹂者,謂於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諸有為法知是無常,於有漏法知是苦,於身知是下淨,於一切法知無有我;此四者島所應念之境,名為念處。若於無常計常,於苦計樂。
於不淨計淨,於無我計我,則成四顛倒也︶。如是等有情心之流注,如來悉知,故能教令斷惡修善
也。

www.dhalbi.org
︵附異譯︶
羅時憲纂釋
︻秦譯︼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魏譯︼佛言:﹁須菩提!爾所世界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住,如來悉知。
︻陳譯︼佛言:﹁須菩提!爾所世界中,所有眾生,我悉見知心相續住,有種種類。

第 二○三 頁
︻隋譯︼世尊言:﹁所有,善實!彼中世界中眾生,彼等我種種有心流注知。
︻淨譯︼﹁妙生!此世界中所有眾生,種種性行,其心流轉,我悉了知。
︵庚二︶釋 :︵辛一︶明顛倒心非真住,︵辛二︶顯虛妄之相。
分二
︵辛一︶明顛倒心非真住
︻經︼﹁何以故?善現!心流注心流注者,如來說非流注,是故如來說名心流
注心流注。
︻纂釋︼﹁心流注﹂者,謂虛妄分別心之流注,或顛倒心︵ 於不 淨計為淨 , 於苦計為 樂 ,於無常 計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之流注。﹁非流注﹂者,謂非真住心之流注。住四念處︵
為常,於無我計有我,名四顛倒 於身、
受、心、法,如實觀察,離顛倒見,名四念處 ︶及住真如,名住故。﹁說名心流注﹂者,謂虛妄分別
心之流注,或顛削心之流注也。

www.dhalbi.org
︵附異譯︶
羅時憲纂釋
︻秦譯︼﹁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魏譯︼﹁何以故?如來說諸心住,皆為非心住;是名為心住。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心相續住,如來說非續住,故說續住。

第 二○四 頁
︻隋譯︼﹁彼何所因?心流注、心流注者,善實!非流注,此如來說彼故,說名心流注者。
︻淨譯︼﹁何以故?妙生!心陀羅尼者,如來說為無持,由無持故,心遂流轉。
︵辛二︶顯虛妄之相
︻經︼﹁所以者何?善現!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
︻纂釋︼此示彼心流注之虛妄、顛倒相,約三世而觀也。﹁過去心不可得﹂者,過
去之法已滅謝故。﹁未來心不可得﹂者,未來之法尚未生故。﹁現在心不可得﹂者,
現在心虛妄分別故,勝義中無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附異譯︶
︻秦譯︼﹁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魏譯︼﹁何以故?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www.dhalbi.org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
羅時憲纂釋
︻隋譯︼﹁彼何所因?過去,善實!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有心不可得。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淨譯︼﹁何以故?妙生!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
︵丁六︶釋福德亦是顛倒之疑 分三 :︵戊一︶佛問,︵戊二︶善現答,︵戊三︶佛成。

第 二○五 頁
︵戊一︶佛問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盛滿
七寶奉施如來、應、正等覺,是善男子或 善女人,由是因緣所生福聚寧為多
不?﹂
︻纂釋︼此第六、釋福德例心亦是顛倒之疑︵ ︶。前說有情
按: 此乃全經 二 十七疑中 之 第十六疑 也
之心流注,是虛妄顛倒;若如是者,福德由心所造,豈非亦是顛倒;若是顛倒,何
名善法耶?為釋此疑,故示流注之心雖是妄、倒,依此心而行住 施等,所生福聚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亦有漏性,其量實寡;然若聽聞正教,依教行施等時不住自身等相,但求無上菩提,
當來所引無漏福聚,其量則多,非妄、倒也。此中初、佛問,次、善現答,後、如
來成。此初也。謂若將七寶等施,為求般若,聽聞修學,當成佛故。

www.dhalbi.org
︵附異譯︶
羅時憲纂釋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不?﹂
︻魏譯︼﹁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持用布施,是善男子、善女人,以

第 二○六 頁
是因緣,得福多不?﹂
︻陳譯︼﹁須菩提!汝意云何?若有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而用布施,是善男子、善女人,
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隋譯︼﹁彼何意念?善實!若有善家子若,善家女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滿作已施與,雖然,
彼善家子、善家女若,彼緣多福聚生?﹂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若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是人得福多不?﹂
︵戊二︶善現答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纂釋︼文易可解。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羅時憲纂釋
︻魏譯︼須菩提言:﹁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須菩提言:﹁甚多!世尊!甚多!修伽陀!﹂
︻隋譯︼善實言:﹁多!世尊!多!善逝!﹂

第 二○七 頁
︻淨譯︼妙生言:﹁甚多,世尊!﹂
︵戊三︶佛成
︻經︼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彼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其
量甚多。何以故?善現!若有福聚,如來不說福聚、福聚。﹂
︻纂釋︼﹁若有福聚﹂者,謂若為般若故而行施,非如為自身故而行住相之施者,
則佛不說為所生福聚多也。以三事體空行施,不同著果報等行施故,如來說福多也。
以此准知,前說以財、命等施校量不及受持此經者,謂不能廣相故,不求菩提故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謂若捨自體︵ ︶之時,但於少數飢餓有情有益,非能廣利;若持般若經者,當來
身命
成佛,濟利甚多,故為勝也。若望橫言之,捨身極苦;望豎言之,不及持經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羅時憲纂釋
︻魏譯︼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彼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緣,得福德聚多。須菩提!若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福德聚有實,如來則不說福德聚福德聚。﹂
︻陳譯︼佛言:﹁如是,須菩提!如是。彼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緣,得福聚多。﹂佛言:﹁須

第 二○八 頁
菩提!若福德聚,但名為聚,如來則不應說是福德聚,是福德聚。﹂
︻隋譯︼世尊言:﹁如是,如是,善實!如是如是多。彼善家子若,善家女若,彼緣多福聚生無
量不可數。福聚、福聚者,善實!非聚彼如來說;彼故說名福聚者。若復,善實!福聚有,不如
來說福聚、福聚者。﹂
︻淨譯︼﹁妙生!若此福聚是福聚者,如來則不說為福聚、福聚。﹂
︵丁七︶釋無為何有相奸之疑 分二 :︵戊一︶明佛不可以色身觀 分二
,︵戊二︶明佛不可以相好
觀 。
分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戊一︶明佛不可以色身觀 分二 :︵己一︶佛問,︵己二︶善現答 分二

︵己一︶佛問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可以色身圓實觀如來不?﹂

www.dhalbi.org
︻纂釋︼自下諸疑,由輾轉釋疑故生也。此第七、釋無為何有相好之疑︵
羅時憲纂釋 按:此乃全經二
︶。謂有疑曰:若諸佛是無為之所顯者,云何諸佛成就八十種好、三
十七疑中 之 第十七疑 也
十二相而名為佛耶?如此矛盾之說,於當來世有信者耶?此於前說云如來者即諸法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實體真如以生疑也。為釋此疑,故有此問答也。問意云:自性身︵ ︶真佛可以作
法身

第 二○九 頁
報身形相而見不?又可以圓光一尋等隨好色以見自性身不?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魏譯︼﹁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陳譯︼﹁須菩提!汝意云何?可以具足色身觀如來不?﹂
︻隋譯︼﹁彼何意念?善實!色身成就如來見應?﹂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可以色身圓滿觀如來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己二︶善現答 :︵庚一︶標,︵庚二︶釋。
分二
︵庚一︶標
︻經︼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可以色身圓實觀於如來。

www.dhalbi.org
︻纂釋︼文易可解。 羅時憲纂釋
︵附異譯︶
︻秦譯︼﹁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魏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

第 二一○ 頁
︻陳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不可以具足色身觀於如來。
︻隋譯︼善實言:﹁不如此!世尊!非色身成就如來見應。
︻淨譯︼﹁不爾,世尊!不應以色身圓滿觀於如來。
︵庚二︶釋
︻經︼﹁何以故?世尊!色身圓實、色身圓實者,如來說非圓實;是故如來說
名色身圓實、色身圓實。﹂
︻纂釋︼﹁色身圓實、色身圓實﹂者,謂報、化之身,具諸隨好之色身也。圓謂圓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滿,一切隨好悉具足也。實謂真實,性是無漏也。﹁說為非圓實﹂者,非是自性身
︵ ︶之圓實;以自性身非色性,亦無隨好故。﹁是故如來說名色身圓實﹂者,是
法身
名報、化身也。蓋內證無相真如,而有自性身︵ 法身 ︶;故隨機外現,報、化隨好之

www.dhalbi.org
身皆得圓滿;然隨好之身,非自性身,亦不離自性身也。謂自性身猶如虛空,雖無
羅時憲纂釋
形相而眾色於中顯現。猶如明鏡,雖無有物,而於鏡中現虛渙影像;自性身亦爾,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雖無形相,而於鏡智現報、化身也。
︵附異譯︶

第 二一一 頁
︻秦譯︼﹁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魏譯︼﹁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故如來說名具足色身。﹂
︻陳譯︼﹁何以故?此具足色身,如來說非具足色身;是故如來說名具足色身。﹂
︻隋譯︼﹁彼何所因?色身成就、色身成就者,世尊!非成就此如來說;彼故說名色身成就者。﹂
︻淨譯︼﹁何以故?色身圓滿色身圓滿者,如來說非圓滿;是故名為色身圓滿。﹂
︵戊二︶明佛不可以相好觀 分二 :︵己一︶佛問,︵己二︶善現答 分二

︵己一︶佛問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不?﹂
︻纂釋︼問意云:可以三十二相見自性身︵ ︶無相佛不?佛有三身,謂自性身︵
法身 法
身︶、受用身︵ ︶、變化身。然後二身有三十二差別之相。今問自性身可以三十
報身

www.dhalbi.org
二差別之相以見不?
羅時憲纂釋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魏譯︼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第 二一二 頁
︻陳譯︼佛言:﹁須菩提!汝意云何?可以具足諸相觀如來不?﹂
︻隋譯︼世尊言:﹁彼何意念?善實!相具足如來見應?﹂
︻淨譯︼﹁妙生!可以具相觀如來不?﹂
︵己二︶善現答 分二 :︵庚一︶標,︵庚二︶釋。
︵庚一︶標
︻經︼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可以諸相具足觀於如來。
︻纂釋︼文易可解。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附異譯︶
︻秦譯︼﹁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魏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www.dhalbi.org
︻陳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不可以具足諸相觀於如來。
羅時憲纂釋
︻隋譯︼善實言:﹁不如此!世尊!非相具足如來見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淨譯︼﹁不爾,世尊!不應以具相觀於如來。
︵庚二︶釋

第 二一三 頁
︻經︼﹁何以故?世尊!諸相具足諸相具足者,如來說為非相具足;是故如來
說名諸相具足諸相具足。﹂
︻纂釋︼﹁諸相具足、諸相具足﹂者,謂差別三十二相也。﹁非相具足﹂者,非自
性身無差別相具足也。﹁說名諸相具足﹂者,是外形相具足也。
︵附異譯︶
︻秦譯︼﹁。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魏譯︼﹁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故如來說名諸相具足。﹂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陳譯︼﹁何以故?此具足相,如來說非具足相;是故如來說具足相。﹂
︻隋譯︼﹁彼何所因?此世尊相具足如來說,非相具足如來說;彼故說名相具足者。﹂
︻淨譯︼﹁何以故?諸具相者,如來說非具相;是故如來說名具相。﹂

www.dhalbi.org
︵丁八︶釋無身云何說法之疑 分二 :︵戊一︶勸勿疑,︵戊二︶釋所以,︵戊三︶總結成。
羅時憲纂釋
︵戊一︶勸勿疑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頗 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耶?善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

第 二一四 頁
︻纂釋︼此釋無身云何說法之疑︵ 按:此乃全經二十七疑中之第十八疑 ︶,謂有疑曰:若如來圓實
色身不可得見,相亦不可得見,云何如來說法耶?釋此疑中,初、勸勿懷疑,次、
釋所以,後、總結成。此初也。佛告善現意云:﹁汝勿謂自性身真如來作是念,言
﹃我當有說﹄,自性身真如來本無有念,亦無所說故。﹄謂報、化隨機而有所說;
自性身幽湛寂靜,無說無形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魏譯︼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汝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莫作是
念!
︻陳譯︼佛言:﹁須菩提!汝意云何?如來有如是意,﹃我今實說法﹄耶

www.dhalbi.org
︻隋譯︼世尊言:﹁彼何意念?善實!雖然,如來如是念:﹃我法說?﹄﹂善實言:﹁不如此!
羅時憲纂釋
世尊!不如來如是念:﹃我法說﹄。﹂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如來作是念:﹃我法說﹄耶?汝勿作是見!
︵戊二︶釋所以

第 二一五 頁
︻經︼﹁何以故?善現!若言:﹃如來有 所說法﹄,即為謗我,為非善取。
︻纂釋︼若謂自性身︵ 法身 ︶真佛有所說法者,即謗自性佛也;自性身寂寞無言故。
問:若爾者,何以無著頌言﹁化體非真佛,亦非說法者 ﹂耶?答:彼推功歸本故;
要內證真如,於外方能說,所以自性身之無說乃是真說也。問:︽楞伽經 ︾云,法身
說離相、離言法,報身說十地法,六波羅蜜法,化身說三乘法;准此,法身亦說法,
何得謂無說耶?答:說有二種:一者、起作說,謂有言說之說;二者、無起作說,
謂無言說之說。前是報、化,後即法身。彼經約無言說之說,此經約有言說之說,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故不相違三石何法身為無言說之說?謂由有情證達真如,了解一切,名法身說,如
聞說法而了達故,名之為說也;猶如有人若語、不語,但令他解了,亦名說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羅時憲纂釋
︻魏譯︼﹁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實能說法﹄,汝應當知,是人由非實有,及以邪執,起誹
謗我。

第 二一六 頁
︻隋譯︼世尊言:﹁若我,善實!如是語:﹃如來法說﹄,誹謗我!彼,善實!不實取。
︻淨譯︼﹁若言:﹃如來有所說法﹄者,則為謗我。
︵戊三︶總結成
︻經︼﹁何以故?善現!說法、說法者,無法可說;故名說法。﹂
︻纂釋︼﹁說法、說法者,﹂總舉說法也。﹁無法可得故名說法﹂者,勝義︵ 四重勝義
︶中無少法可得;又不離真如外有法可得,不離真如外有說法之
中之第四重,一真法界之異名也
自性可得。而自性身即是真如。故﹁說﹂與﹁法﹂皆不離自性身也。謂要達計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執空無而說,是名說法也;若執真如為實無而說,即非說法也。又解:受用、變化
身有說,自性身無說;若言自性身有說如受用、變化身者,即為謗自性身真佛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羅時憲纂釋
︻魏譯︼﹁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法、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說法、說法,實無有法名為說法。﹂
︻隋譯︼﹁彼何所因?法說、法說者。善實!無有法,若法說名可得。

第 二一七 頁
︻淨譯︼﹁何以故?言說法、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丁九︶釋深法恐無人信之疑 分二 :︵戊一︶善現問, ︵戊二︶佛答 分二 。
︵戊一︶善現問
︻經︼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於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
法將滅時分轉時,頗有有情,聞說如是色類法已,能深信不?﹂
︻纂釋︼此第九、釋深法恐無人信之疑︵ 按:此乃 全 經二十七 疑 中之第十 九 疑也 ︶。謂有疑曰:若
言諸佛說法是無法可得,法不離於自性身,亦是非有者,有何等人能信如是甚深法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耶?就釋此疑中;研、善現間,次、佛答。此初也。問意云:如來在世為諸有情說
如是法,有此聽聞而起思念,如理作意,如法修行,當得成佛。如來滅後五百歲,
有情聞說此經之時,有能生信,起於思念,如佛在世時不?佛答言有。

www.dhalbi.org
︵附異譯︶
羅時憲纂釋
︻秦譯︼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魏譯︼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陳譯︼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聽聞正說如是等相,此經章句,

第 二一八 頁
生實信不?﹂
︻隋譯︼爾時,命者善實世尊邊如是言:﹁雖然,世尊!當有,未來,頗有眾生,後時、後長時、
後分五百,正法破壞時中,轉時中,若此如是色類法說,聞已信當有?﹂
︻淨譯︼妙生白佛言:﹁世尊!於當來世,頗有眾生,聞說是經,生信心不?
︵戊二︶佛答 分二 :︵己一︶標,︵己二︶釋。
︵己一︶標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佛言:﹁善現!彼非有情、非不有情。
︻纂釋︼﹁非有情﹂者,謂非是無佛種性之有情。﹁非不有情﹂者,是聽聞般若發
心成佛之有情也。

www.dhalbi.org
︵附異譯︶
羅時憲纂釋
︻秦譯︼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魏譯︼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
︻陳譯︼佛告須菩提:﹁彼非眾生,非非眾生。

第 二一九 頁
︻隋譯︼世尊言:﹁不,彼,善實!眾生,非不眾生。
︻淨譯︼佛告妙生:﹁有生信者。彼非眾生,非非眾生。
︵己二︶釋
︻經︼﹁何以故?善現!一切有情者,如 來說非有情;故名一切有情。﹂
︻纂釋︼初言﹁有情﹂謂一切有佛種性之有情。﹁非有情﹂者,謂非是闡提無佛種
性之有情。﹁故名一切有情﹂者,是能發心修行之有情也。此上意云:於此經典生
信心者,即是能發心、修行、成佛之有情,非是無種性之有情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附異譯︶
︻秦譯︼﹁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魏譯︼﹁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www.dhalbi.org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彼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非非眾生,故說眾生。
羅時憲纂釋
︻隋譯︼﹁彼何所因?眾生、眾生者,善實!一切彼非眾生,彼如來說;彼故說名眾生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淨譯︼﹁何以故?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第 二二○ 頁
︵丁十︶釋於無上菩提所生之疑 分三 :︵戊一︶佛問,︵戊二︶善現答,︵戊三︶佛印成 分二

︵戊一︶佛問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頗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現證無上正等
菩提耶?﹂
︻纂釋︼此第十、釋於無上菩提所生之疑︵ 按:此乃全經二十七疑中之第二十疑也 ︶,謂有疑曰:
前云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則既無所知之法,復離後後向上正知
之次第,云何得名無上正等覺耶?為釋此疑,故有此問答也。就此文中有三:初、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間,次、善現答,後、佛印成。此初也。問意云:佛得無上正等覺,滿證真如之
時,頗有少法是所證不?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
羅時憲纂釋
︻魏譯︼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須菩提!汝意云何?頗有一法如來所得,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隋譯︼﹁彼何意念?善實!雖然,有法若如來無上正知證覺?﹂

第 二二一 頁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佛得無上正等覺時,頗有少法所證不?﹂
︵戊二︶善現答
︻經︼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如我解 佛所說義者,無有少法,如來、應、
正等覺現證無上正等菩提。﹂
︻纂釋︼答意可知。
︵附異譯︶
︻秦譯︼︵缺文︶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魏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世尊,無有少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陳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無有一法如來所得,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隋譯︼命者善實言:﹁無有彼,世尊!有法若如來無上正知。﹂

www.dhalbi.org
︻淨譯︼妙生言:﹁實無有法是佛所證。﹂
羅時憲纂釋
︵戊三︶佛印成 分二 :︵己一︶印無法可得故名無上覺︵己二︶廣辨餘義 分三
,。
︵己一︶印無法可得故名無上覺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經︼佛言:﹁善現!如是!如是!於中少法無有無得;故名無上正等菩提。﹂

第 二二二 頁
︻纂釋︼謂真如之中,無如所執少有所得名為菩提。此印可善現之言,示非有法可
覺,方名無上正覺,然由於真如中無有少法可得,故名無上正覺也。︵ 無少法 可得,故 能 所
亦無,無有差別。若言有上下,即有差別。 ︶
︵附異譯︶
︻秦譯︼﹁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
︻魏譯︼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多羅三藐三菩提。
︻陳譯︼佛言:﹁如是,須菩提!如是。乃至無有如微塵法,如來所捨,如來所得,是故說名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平等平等。

www.dhalbi.org
︻隋譯︼世尊言:﹁如是!如是!善實!如是!如是!微小彼中法無有不可得;彼故說名無上正
羅時憲纂釋
知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淨譯︼佛告妙生:﹁如是,如是!此中無有少法可得;故名無上正等菩提。
︵己二︶廣辨餘義 分三 :明無增減故名無上,庚二︶明無差別故名無上︵庚三︶明方便滿足

第 二二三 頁
故名無上 。
分二
︵庚一︶明無增減故名無上
︻經︼﹁復次,善現!是法平等,於其中 間無不平等;故名無上正等菩提。
︻纂釋︼﹁是法平等﹂者:﹁是﹂此也。請真如中無增、減故,無﹁上﹂性故。﹁於
其中間﹂者,謂於真如中也。﹁無不平等﹂者,謂有為法中有勝、劣可取捨,菩薩
於十地中得勝無漏有為而捨劣故;真如是無為法,無勝、劣可取捨,故言無不平等
也︵ ︶。又解:﹁是法﹂謂三藐三菩提。﹁平等﹂謂一切佛同得菩提,智無
以上 第一解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勝、劣也。﹁無不平等﹂者,謂一切佛起變化身,各類共等,乃至壽命亦等也;謂
一切佛自性身及自受用身等,其變化身亦各類共等也︵ ︶。此文意示菩提所
以上第二解
證真如之中,無有增、減,﹁上﹂性亦無,故名無上正覺;或諸佛菩提無有勝劣,

www.dhalbi.org
故名無上正覺。
羅時憲纂釋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魏譯︼﹁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

第 二二四 頁
藐三菩提。
︻陳譯︼﹁復次,須菩提!諸佛覺知,無有差別,是故說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隋譯︼﹁雖然,復次時,善實!平等正法,彼不中有不平等;彼故說名無上正知者。
︻淨譯︼﹁妙生!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故名無上正等菩提。
︵庚二︶明無差別故名無上
︻經︼﹁以無我性、無有情性、無命者性 、無士夫性、無補特伽羅等性平等;
故名無上正等菩提。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纂釋︼一切諸佛,無我、法執;無我、法執所顯之性,名無我性等即是真如,乃
佛之自性身︵ 佛以真如為自性故 ︶,乃佛無上菩提用所依之體也;以是一切無漏功德法之
所依,亦名法身︵ 身是 所依義︶。菩提是能依,真如是所依;菩提是能覺,真如是所覺。

www.dhalbi.org
菩提所依、所覺之真如法界一切諸佛平等共有,無有若勝若劣之差別也。此示諸佛
羅時憲纂釋
法身平等,故名無上正覺。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附異譯︶
︻秦譯︼﹁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第 二二五 頁
︻魏譯︼﹁以無眾生、無人、無壽者,得平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陳譯︼﹁復次,須菩提!由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無受者等,此法平等;故名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
︻隋譯︼﹁無我故、無壽故、無眾生故、無人故,平等無上正知。
︻淨譯︼﹁以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無更求趣性,其性平等;故名無上正等菩提。
︵庚三︶明方便滿足故名無上 :︵辛一︶正顯,︵辛二︶結成。
分二
︵辛一︶正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一切善法無不現證,一切善法無不妙覺。
︻纂釋︼﹁一切善法無不現證﹂者,於一切善法現前證得,能自受用,自覺圓滿也。
﹁一切善法無不妙覺﹂者,於一切善法善巧了達能開示他,覺他圓滿也。又前謂一

www.dhalbi.org
切自利善法悉已證覺,後謂於一切利他善法悉已證覺也。此文意示佛之菩提,自覺
羅時憲纂釋
覺他,自利利他之方便滿足,不可更勝,故名無上也。又解:﹁一切善法無不現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者,謂修習無分別智,令常現前,滿證真如法性也。﹁一切善法無不妙覺﹂者,謂
修習後得智,令極善妙,覺了一切法相也。修習二智具足圓滿,乃得阿耨多羅三藐

第 二二六 頁
三菩提也。
︵附異譯︶
︻秦譯︼﹁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魏譯︼﹁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陳譯︼﹁復次,須菩提!由實善法具足圓滿,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隋譯︼﹁一切善法證覺。
︻淨譯︼﹁一切善法皆正覺了;故名無上正等正覺。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辛二︶結成
︻經︼﹁善現!善法、善法者,如來一切說為非法,是故如來說名善法、善法。
︻纂釋︼﹁善法、善法﹂者,謂求菩提之善法,或無漏法,順無漏法也︵ 能為無漏法作增

www.dhalbi.org
上緣,順生無漏法之有漏善法,名順無漏法;以隨順無漏法,令彼得生故 ︶。﹁說為非法﹂者,非是求世間果之
羅時憲纂釋
善法,或有漏法、非順無漏法也。﹁說名善法、善法﹂者,是求菩提之善法,或無
漏法、順無漏法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附異譯︶

第 二二七 頁
︻秦譯︼﹁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魏譯︼須菩提!所言善法、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陳譯︼﹁須菩提!所言善法、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故名善法。﹂
︻隋譯︼﹁善法、善法者,善實!非法,如是,彼如來說;彼故說名善法者。﹂
︻淨譯︼﹁妙生!善法者,如來說為非法;故名善法。﹂
︵丁十一︶釋聲敦非菩提因之疑
︻經︼﹁復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集七寶聚,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有妙高山王,持用布施。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乃至四句
伽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善現!前
說福聚於此福聚,百分計之所不能及。如 是千分、若百千分、若俱胝百千分、

www.dhalbi.org
若俱胝那庾多百千分、若數分、若計分、若算分、若喻分、若鄔波尼殺曇分亦
羅時憲纂釋
不能及。﹂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纂釋︼此第十一、釋聲教非菩提因之疑︵ ︶。謂有疑曰:
按:此 乃全經二 十 七疑中之 第 二十一疑 也
若如前說,一切善法悉皆證覺始得菩提者,則所說教法不能得大菩提;以所說教是

第 二二八 頁
無記法故。謂此意云:其能詮教之聲、名、句、文,體是無記,為何聽聞而生善耶?
此是小乘人疑也。今謂此法縱是無記,而能得菩提:以離所說法不能得大菩提故,
此法能為菩提因︵ ︶故。又言無記者不然:依大乘義,一得佛已,聲及名句並
增上緣
是善性;故一受持,即為菩提廣大因︵ 勝增上緣 ︶故,勝餘無量珍寶施也。文中﹁百分
計之所不能及﹂者,論家以四種差別顯其殊勝,謂一、數勝,二、力勝,三、類勝,
四、因勝。數勝者:謂以一、十、百、千等數校量者,於生死果報悉可得知;若受
持此經,當得成佛,所有功德非此敷等所能表示;故云數勝也。力勝者:謂其勢力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差殊,如強、弱人,不可相校,強者必勝也。類勝者:一順無漏,一順有漏;一得
世間福,一得大菩提,品類懸殊也。因勝者:施寶為因所得福果可以時限校量多少,
此所得果盡未來際,無時分限,不可校員也。由有四種差殊,是故施寶眾望持經福,

www.dhalbi.org
百分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不及其一也。
羅時憲纂釋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
此︽般若波羅蜜經︾
,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

第 二二九 頁
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魏譯︼﹁須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
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
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歌羅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優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
所不能及。
︻陳譯︼﹁須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滿此世界,有人持用布
施。若人從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正說,所得功德,比此功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不及一,窮於算、數不及其一,乃至威力、品類相應、譬喻所不能及。
︻隋譯︼﹁若復,善實!所有三千大千世界須彌山王,彼所有聚七寶,普散如來應等正知施與。
若此智慧彼岸到,乃至四句等偈,受已,為他等分別,此,善實!福聚,彼前者福聚,百上亦數

www.dhalbi.org
不及,千上亦,百千上亦,俱致百千上亦,俱致那由他百千上亦,僧企耶亦,迦羅亦,算亦,譬
羅時憲纂釋
喻亦,憂波泥奢亦,乃至譬喻亦不及。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淨譯︼﹁妙生!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妙高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復有
人,於此經中,乃至一四句頌,若自受持,及為他說。以前福聚比此福聚,假令分此以為百分,

第 二三○ 頁
彼亦不能及一分,或千分、億分、算分、勢分、數分、因分,乃至譬喻亦不能及一。
︵丁十二︶釋平等云何度生之疑 分二 :︵戊一︶勸彼勿疑,戊二︶廣成自義 分二

︵戊一︶勸彼勿疑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頗作是念:﹃我當度脫諸有情﹄耶?善
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
︻纂釋︼此第十二、釋平等云何度生之疑︵ ︶。謂有疑問:
按:此 為全經二 十 七疑中之 第 二十二疑 也
若﹁是法平等,於其中間無不平等﹂者,則無高、下,勝、劣,淨、垢等別,亦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無能度所度之分;云何如來說度有情耶?就釋此疑中,初、勸彼勿疑,後、廣成自
義。此初也。謂受用、變化二身,隨機利物,有高、有下,可有思念當度有情,謂
慈悲本願緣故;自性身︵ 法身 ︶湛寂無思,為何有念當度有情?但起智作證,即名為

www.dhalbi.org
度故。
羅時憲纂釋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
︻魏譯︼﹁須菩提!於意云何?汝謂如來作是念:﹃我度眾生﹄耶?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

第 二三一 頁
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陳譯︼﹁須菩提!汝意云何?如來作是念:﹃我度眾生﹄耶?須菩提!汝今不應作如是念。
︻隋譯︼﹁彼何意念?善實!雖然,如來如是念:﹃我眾生度脫﹄不?復彼,善實!如是見應。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如來度眾生不?汝莫作是見:﹃如來度眾生。﹄
︵戊二︶廣成自義 分二 :︵己一︶明無實度,︵己二︶釋所以 分二

︵己一︶明無實度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何以故?善現!無少有情如來度者。
︻纂釋︼真如中無有眾生如來可度,唯於外化可度假生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羅時憲纂釋
︻魏譯︼﹁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何以故?實無眾生如來所度。
︻隋譯︼﹁彼何所因?有無,善實!無有一眾生若如來度脫。

第 二三二 頁
︻淨譯︼﹁何以故?曾無有一眾生是如來度者。
︵己二︶釋所以 :︵庚一︶明有實度即有我執,︵庚二︶明我非實 分二。
分二
︵庚一︶明有實度即有我執
︻經︼﹁善現!若有有情如來度者,如來即應有其我執、有有情執、有命者執、
有士夫執、有補特伽羅等執。
︻纂釋︼如來若說實有有情等實可度者,是則我執未亡,不名為佛也。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秦譯︼﹁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
︻魏譯︼佛言:﹁須菩提!若有實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相。
︻陳譯︼﹁須菩提!若有眾生如來所度,即是我執眾生執壽者執受者執。

www.dhalbi.org
︻隋譯︼﹁若復,善實!有如是眾生有若彼如來度脫,彼如是如來我取有,眾生取、壽取、人取
羅時憲纂釋
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淨譯︼﹁若有眾生是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見、眾生見、壽者見、更求趣見。

第 二三三 頁
︵庚二︶明我非實 :︵辛一︶明愚夫妄執有我,︵辛二︶明愚夫亦是假名。
分二
︵辛一︶明愚夫妄執有我
︻經︼﹁善現!我等執者,如來說為非執;故名我等執,而諸愚夫、異生強有
此執。
︻纂釋︼第一。個﹁我等執﹂佛說法時所說之﹁我﹂、﹁汝﹂、﹁須菩提﹂等人稱
也。佛說之我,乃依因緣所生、五蘊和合、生滅相續之假相,為除愚夫異生無我怖
故,施設為我;使初學者,暫依於我,聽聞、修習,後漸契真,我想自除也。﹁說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為非執﹂者,引實執有一、常之我也。﹁愚夫異生彊有此執﹂者,所執實我也。﹁名
我等執﹂者,假施設之我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羅時憲纂釋
︻魏譯︼﹁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毛道凡夫生者以為有我。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譯︼﹁須菩提!此我等執,如來說非執,嬰兒、凡夫眾生之所執故。
︻隋譯︼﹁我取、我取者,善實!非取,此如來說,彼小兒、凡夫生取。

第 二三四 頁
︻淨譯︼﹁妙生!我等執者,如來說為非執,而諸愚夫妄為此執。
︵辛二︶明愚夫亦是假名
︻經︼﹁善現!愚夫、異生者,如來說為非生;故名愚夫、異生。﹂
︻纂釋︼謂於貪、瞋未亡之類,假名愚夫異生;非如其言即實愚夫異生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魏譯︼﹁須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來說名非生,是故言毛道凡夫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陳譯︼﹁須菩提!嬰兒、凡夫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故說嬰兒、凡夫眾生。﹂
︻隋譯︼﹁小兒、凡夫生,小兒、凡夫生者,善實!非生彼,如來說;彼故說名小兒、凡夫生者。﹂
︻淨譯︼﹁妙生!愚夫眾生,如來說為非生;故名愚夫眾生。﹂

www.dhalbi.org
羅時憲纂釋
︵丁十三︶釋以具相比知真佛之疑 分二 :︵戊一︶問答略顯 分三
,︵戊二︶舉頌廣成。
︵戊一︶問答略顯 :︵己一︶佛問以相觀佛,︵己二︶善現答佛不可以相觀,︵己三︶佛
分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印示 。
分二

第 二三五 頁
︵己一︶佛問以相觀佛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不?﹂
︻纂釋︼此第十三、釋以具相比知真佛之疑︵ 按:此乃全經二十七疑中之第二十三疑也︶。或有疑
云:受用、變化二身以自性身為體;其所顯現於外之受用、變化身既具諸相,以外
相比知內蘊,則所依自性身亦應具足諸相︵ ︶;
又一解云法身既流出相身,即由此相,知佛證得有相法身
如入面而知心事故。就釋此疑中,文有二:初、問答略顯,後、舉頌廣成。初、
問答略顯中又分三:一、佛問以相觀佛,二、善現答佛不可以相觀,三、佛印示。
此初也。間可以受用、變化二身之諸翊!相具足比知自性身亦具諸相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魏譯︼﹁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相成就得見如來不?﹂

www.dhalbi.org
︻陳譯︼﹁須菩提!汝意云何?可以具足相觀如來不?﹂
羅時憲纂釋
︻隋譯︼﹁彼何意念?善實!相具足如來見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淨譯︼﹁妙生!於汝意云何?應以具相觀如來不?﹂
︵己二︶善現答佛不可以相觀

第 二三六 頁
︻經︼善現答言:﹁如我解佛所說義者,不應以諸相具足觀於如來。﹂
︻纂釋︼善現順佛意答不可以具相觀自性身真佛。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按:譯文與餘五譯出入頗大。︶
︻魏譯︼須菩提言:﹁如我解如來所說義,不以相成就得見如來。﹂
︻陳譯︼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不以具足相應觀如來。﹂
︻隋譯︼善實言:﹁不如此,世尊!如我,世尊說義解,我不相具足如來見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淨譯︼﹁不爾,世尊!不應以具相觀於如來。﹂
︵己三︶佛印示 :︵庚一︶印不可以相觀,︵庚二︶示不應以非相觀。
分二
︵庚一︶印不可以相觀

www.dhalbi.org
︻經︼佛言:﹁善現!善哉!善哉!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不應以諸相具足
觀於如來。善現!若以諸相具足觀如來者,轉輪聖王應是如來。是故不應以諸
羅時憲纂釋
相具足觀於如來。如是,應以諸相非相觀於如來。﹂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纂釋︼此佛印示也。於中,初、印不可以相觀,後二不應以非相觀。此初也。若

第 二三七 頁
以具足諸相觀如來者,則轉輪王應是如來:以轉輪王亦具諸相故;是則有凡聖不分
之過。
︵附異譯︶
︻秦譯︼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
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魏譯︼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不以相成就得見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相成就
觀如來者,轉輪聖王應是如來。是故非以相成就得見如來。﹂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隋譯︼世尊言:﹁善!善!善實!如是!如是!善實!如如語汝,不相具足如來見應。彼何所
因?彼復,善實!相具足如來見應。
︻淨譯︼﹁妙生!若以具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應是如來。是故不應以具相觀於如來,應以諸相

www.dhalbi.org
非相觀於如來。﹂
羅時憲纂釋
︵庚二︶示應以非相觀
︻經︼佛言:﹁如是,應以諸相非相觀於如來。﹂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纂釋︼﹁諸相﹂者,謂受用、變化身所只三十二相等也。﹁非相﹂者,非自性身

第 二三八 頁
之相也。
︵附異譯︶
︻秦譯︼︵缺文︶
︻魏譯︼︵缺文︶
︻陳譯︼︵缺文︶
︻隋譯︼﹁此相非相故,如來見應。﹂爾時,命者善實世尊邊如是言:﹁如我,世尊!世尊說義
解,我不相具足如來見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淨譯︼﹁應以諸相非相觀於如來。﹂
︵戊二︶舉頌廣成
︻經︼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www.dhalbi.org
﹁諸以色觀我,以音聲尋我。彼生履邪斷,不能當見我。 羅時憲纂釋
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
︻纂釋︼此舉二頌以成立前述不可以相具足觀真佛之義。於中初頌顯示不應以色、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聲等觀自性身︵ ︶真佛;若取色、聲,不契真理,以是行於邪斷,不能見佛自性
法身

第 二三九 頁
身故。言﹁彼生﹂者,謂彼以相觀佛之異生︵ 異生是凡夫之異名 ︶。﹁履﹂是行義。言﹁邪
斷﹂者:勤修善法,能斷懈怠,名﹁斷﹂,正勤之異名︵ ︶;雖能策動,
見︽俱 舍論︾二 十 五
而乖正道,名為邪斷。﹁當﹂應當也。次頌顯示不應觀之理;以凡夫不能見故。謂
佛自性身,即是真如法性︵ 真如法性是同義複詞。真如義見前。法性謂一切法之實體 ︶-非尋思境,唯自證
故;亦非有分別之識所能知之,以彼︵ 分別識︶唯緣世諦,緣不著勝義故︵ ︶;
真如是勝義諦
故不應以分別相觀真佛,而凡夫之分別識亦不能見真佛也。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秦譯︼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
邪道,不能見如來。﹂︵按:二偈缺一,勘譯可知。︶
︻魏譯︼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

www.dhalbi.org
邪道,不能見如來。彼如來妙體,即法身諸佛,法體不可見,彼識不能知。﹂
羅時憲纂釋
︻陳譯︼是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應得見我。由法應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佛,調御法為身,此法非識境,法如深難見。﹂
︻隋譯︼爾時,世尊彼時此伽陀說:﹁若我色見,若我聲求,邪解脫行,我不見彼。法體佛見應,

第 二四○ 頁
法身彼如來,法體及不識,故彼不能知。
︻淨譯︼爾時,世尊而說頌曰:﹁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起邪觀,不能當見我。應觀佛
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
︵丁十四︶釋菩薩修福無功之疑 :︵戊一︶顯菩提不因具相得 分二,戊二︶明因果不失 分三,
分三
︵戊三︶校量功德 。
分二
︵戊一︶顯菩提不因具相得 :︵己一︶佛故設問,︵己二︶示不以相得。
分二
︵己一︶佛故設問
︻經︼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應、正等覺以諸相具足現證無上正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覺耶?
︻纂釋︼此第十四、釋菩薩修福無功之疑︵ ︶。謂有疑曰:
按:此 乃全經二 十 七疑中之 第 二十四疑 也
向 說 如 來 不 應 以 相 具 足 觀 ; 而 菩 薩 修 福 但 得 有 相之 果 , 意 者 諸 相 具 足 為 因 能 得 菩 提

www.dhalbi.org
也 ; 若 不 爾 者 , 菩 薩 所 修 福 業 , 豈 不 唐 捐 ? 或 可疑 曰 : 向 說 以 多 財 寶 布 施 , 不 及 受
羅時憲纂釋
持 四 句 頌 者 , 是 則 得 大 菩 提 不 依 福 德 ; 若 爾 菩 薩長 時 修 諸 福 業 , 豈 非 無 功 耶 ? 釋 之
意 云 ? 福 業 雖 能 得 相 具 足 之 果 , 如 來 不 因 諸 相 具足 而 得 菩 提 ; 然 修 福 能 生 諸 相 具 足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報 、 化 之 身 , 因 果 不 失 , 非 無 功 也 。 文 有 三 : 初、 顯 菩 提 不 因 具 相 得 , 次 、 明 因 果

第 二四一 頁
不失,後、校量功德。前中有二:初、佛故設問,後二不不以相得。此初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魏譯︼﹁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陳譯︼﹁須菩提!汝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隋譯︼﹁彼何意念?善實!相具足如來無上正知證覺不?
︻淨譯︼﹁妙生!諸有發趣菩薩乘者,其所有法是斷滅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己二︶示不以相得
︻經︼:﹁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何以故?善現!如來、應、正等覺不以
諸相具足現證無上正等菩提。

www.dhalbi.org
︻纂釋︼此示如來不以諸相具足為因而得菩提。以相足色性故,不能為因而得菩提。
羅時憲纂釋
謂要以智為因,方得菩提,非用相也。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按:此較餘

第 二四二 頁
譯多一不﹃字﹄。︶
︻魏譯︼﹁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陳譯︼﹁須菩提!汝今不應作如是見,﹃如來以具足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隋譯︼﹁不復,彼,善實!如是見應。彼何所因不?菩薩乘發行有法破滅施設不斷。
︻淨譯︼︵缺文︶
︵戊二︶明因果不失 :︵己一︶述彼心,︵己二︶勸勿念,︵己三︶釋所以。
分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己一︶述彼心
︻經︼﹁復次,善現!如是發趣菩薩乘者,頗施設少法若壞若斷耶?
︻ 纂 釋 ︼ 明 因 果 不 失 中 , 文 有 三 : 初 、 述 波 心 ,次 、 勸 勿 念 , 後 ; 、 釋 所 以 。 此 初

www.dhalbi.org
也 。 謂 有 念 曰 : 諸 有 發 趣 菩 薩 乘 者 , 佛 皆 教 以 積集 福 德 、 智 慧 資 糧 , 今 聞 大 菩 提 果
羅時憲纂釋
不 由 福 德 , 豈 非 福 業 空 作 , 果 報 壞 、 斷 耶 ? 世 尊述 彼 疑 心 , 而 問 善 現 : 發 趣 菩 薩 乘
者 頗 起 斷 滅 之 見 , 說 因 果 壞 滅 者 耶 ? 言 ﹁ 施 設 ﹂者 , 是 說 之 義 ; 施 布 名 言 , 設 置 文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句以表法也。因勝果劣名﹁壞﹂,果不酬因為﹁斷﹂。

第 二四三 頁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
︻魏譯︼﹁須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相。
︻陳譯︼﹁須菩提!若汝作是念:﹁如來有是說:﹃行菩薩乘人,有法可滅。﹄﹂?
︻隋譯︼﹁復時,彼,善實!有如是語,菩薩乘發行有法破滅施設斷不?。
︻淨譯︼﹁妙生!諸有發趣菩薩乘者,其所有法是斷滅不?
︵己二︶勸勿念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
︻ 纂 釋 ︼ 世 尊 不 待 其 答 , 即 遮 其 念 , 令 勿 作 此 觀。 以 所 修 福 業 , 能 為 當 來 成 佛 時 生
起 有 相 身 、 土 及 化 度 有 情 之 賣 糧 故 。 若 無 此 者 ,當 來 成 佛 如 何 度 生 ! 在 因 位 中 , 若

www.dhalbi.org
無福德,如何修行!故所修福,功不唐捐亦能助成菩提也。
羅時憲纂釋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莫作是念!
︻魏譯︼﹁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菩薩摩訶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

第 二四四 頁
滅相﹄!
︻陳譯︼﹁須菩提!汝莫作此見!
︻隋譯︼﹁復,善實!如是見應!︵按:譯文似違反原意,勘餘譯可知。︶
︻淨譯︼﹁汝莫作是見。
︵己三︶釋所以
︻經︼﹁諸有發趣菩薩乘者,終不施設少法若壞若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 纂 釋 ︼ ﹁ 不 施 設 少 法 若 壞 若 斷 ﹂ 者 : 謂 諸 菩 薩, 處 於 因 果 轉 變 之 有 為 界 中 , 而 能
依佛所教,了知因果,不執為實︵ 因緣所生,無自性故,非實 ︶,不撥為無︵ 因 緣會 合 , 有 假 相 故 , 非
無︶,離斷、常見;但無所執實福德因果性,非無因緣所生假因果相。是以菩薩雖證

www.dhalbi.org
真如︵ ︶,而不斷生死影像,作饒益有情事業,終不說有為因果若壞若斷也。
或求證真 如
羅時憲纂釋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魏譯︼﹁何以故?菩薩摩訶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故。

第 二四五 頁
︻陳譯︼﹁何以故?如來不說行菩薩乘人有法可滅,及以永斷。
︻隋譯︼﹁彼何所因不?菩薩乘發行有法破滅施設,不斷。
︻淨譯︼﹁何以故?趣菩薩乘者,其法不失。
︵戊三︶校量功德 ︵己一︶正校量:,︵己二︶釋所以 分三。
分二
︵己一︶正校量
︻經︼﹁復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殑伽河沙等世界盛滿七寶,奉施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如來、應、正等覺,若有菩薩於諸無我,無生法中獲得堪忍,由是因緣所生福
聚甚多於彼。
︻纂釋︼﹁於無我、無生法中獲得堪忍﹂者:謂於無我性︵ ︶及不生法堪能忍
無我理

www.dhalbi.org
可 印 持 , 入 初 地 。 無 我 有 二 種 : 一 、 人 無 我 : 五蘊 假 合 , 名 之 為 人 , 於 中 無 有 一 、
羅時憲纂釋
常 之 主 體 也 。 二 、 法 無 我 ; 一 切 有 為 法 因 緣 所 生, 無 實 自 體 ; 無 為 真 如 離 言 絕 慮 ,
不 可 說 我 、 非 我 也 。 菩 薩 於 定 中 觀 人 , 法 空 , 離入 我 、 法 我 二 執 ; 二 執 既 離 , 一 切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能 取 、 所 取 影 像 悉 不 現 前 , 真 如 實 體 躍 然 顯 露 ;即 此 真 如 , 遠 離 所 執 二 種 我 故 , 是

第 二四六 頁
二我空之所顯故,名無我性︵ 亦名無我理;以無一切相,不 可說為物 , 強說為理 ︶。﹁無生法﹂者,亦
真 如 異 名 。 此 有 二 解 : 二 云 , 真 如 實 體 不 生 、 不滅 故 , 名 無 生 法 。 二 云 , 於 真 如 中
無 三 種 生 , 一 者  計 所 執 人 、 法 二 相 本 性 無 故 不 生 ; 二者 、 證 真 如 時 因 緣 所 生 諸 法
不 現 前 故 不 生 , 三 者 、 於 真 如 中 一 切 煩 惱 及 苦 果皆 不 生 故 。 是 以 真 如 名 無 生 法 也 。
文 中 以 無 我 及 不 生 法 綴 合 為 一 同 義 複 詞 , 故 名 無我 無 生 法 耳 。 謂 或 有 人 起 如 是 見 :
菩 薩 證 無 相 真 如 已 , 所 有 福 德 便 應 斷 絕 , 以 有 相故 ; 縱 不 斷 絕 亦 應 棄 捨 , 以 非 菩 提
因 故 。 佛 為 遮 此 見 , 特 為 校 量 , 言 菩 薩 了 達 二 空, 證 真 如 已 , 所 修 福 德 , 為 無 漏 智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之所攝持,其性清淨,其量更多,超過世間福德甚遠,豈有斷捨之理!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

www.dhalbi.org
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羅時憲纂釋
︻魏譯︼﹁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菩薩,知一切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法無我,得無生法忍。此功德勝前所得福德。
︻陳譯︼﹁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恆伽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菩薩,於一

第 二四七 頁
切法無我、無生,得無生忍,以是因緣,所得福德最多於彼。
︻隋譯︼﹁若復,善實!善家子若、善家女若,恆伽河沙等世界七寶滿作已施與若,菩薩摩訶薩
無生中、法中忍得,此如是,彼緣多過福聚生。
︻淨譯︼﹁妙生!若有男子、女人,以滿殑伽河沙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於無我理、不生法
中,得忍解者,所生福聚,極多於彼無量無數。
︵己二︶釋所以 分三 :︵庚一︶佛略標釋,︵庚二︶善現問,︵庚三︶佛答。
︵庚一︶佛略標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經︼﹁復次,善現!菩薩不應攝受福聚。﹂
︻ 纂 釋 ︼ 此 釋 所 以 之 中 , 初 、 佛 略 標 釋 , 次 、 善現 間 , 後 、 佛 答 。 此 初 也 。 ﹁ 不 應
攝受福聚﹂者,謂不貪著自體等故而修福業,受有漏福果也。

www.dhalbi.org
︵附異譯︶
羅時憲纂釋
︻秦譯︼﹁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魏譯︼﹁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取福德故。﹂
︻陳譯︼﹁須菩提!行大乘人,不應執取福德之聚。﹂

第 二四八 頁
︻隋譯︼﹁不復,善實!菩薩福聚取應。﹂
︻淨譯︼﹁妙生!菩薩不應取其福聚。﹂
︵庚二︶善現問
︻經︼具壽善現即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應攝受福聚?﹂
︻ 纂 釋 ︼ 此 善 現 問 也 。 善 現 既 聞 菩 薩 得 無 生 法 忍, 所 生 福 聚 多 於 財 施 , 又 聞 菩 薩 不
應攝受福聚;故即問言:菩薩豈不攝受多福聚耶?何故復言不應攝受福聚?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秦譯︼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魏譯︼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不取福德?﹂
︻陳譯︼須菩提言:﹁此福德聚,可攝持不?﹂

www.dhalbi.org
︻隋譯︼﹁不復,善實!菩薩福聚取應?﹂
羅時憲纂釋
︻淨譯︼妙生言:﹁菩薩豈不取福聚耶?﹂
︵庚三︶佛答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經︼佛言:﹁善現!所應攝受,不應攝受,是故說名所應攝受。

第 二四九 頁
︻ 纂 釋 ︼ 不 貪 求 自 體 等 故 而 修 福 業 , 但 為 當 來 成佛 能 現 受 用 、 變 化 身 、 土 , 利 樂 有
情 而 修 福 業 , 所 招 無 漏 福 聚 , 是 ﹁ 所 應 攝 受 ﹂ 。若 為 貪 求 自 體 等 故 而 修 福 業 , 所 得
福 聚 便 成 有 漏 , 名 ﹁ 不 應 攝 受 ﹂ 。 ﹁ 是 故 說 名 所應 攝 受 ﹂ 者 , 謂 前 之 無 漏 福 聚 是 菩
薩所應攝受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魏譯︼佛言:﹁須菩提!菩薩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薩取福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陳譯︼佛言:﹁須菩提!此福德聚,可得攝持,不可執取。是故說此福德之聚,應可攝持。
︻隋譯︼命者善實言:﹁不,世尊!菩薩福聚取應;彼故說名取應。﹂
︻淨譯︼佛告妙生:﹁是應正取,不應越取,是故說取。︵按:﹃越﹄一作﹃趣﹄。︶

www.dhalbi.org
︵丁十五︶釋有情不得見佛之疑
羅時憲纂釋
︻經︼﹁復次,善現!若有說言:﹃如來 若去、若來、若住、若坐、若臥﹄,
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善現!言如來者即是真實、真如增語,都無所去、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無所從來;故名如來、應、正等覺。

第 二五○ 頁
︻纂釋︼此第十五、釋有情不得見佛之疑︵ 按:此為全經二十七疑中之第二十五疑︶ 。謂有疑曰:
若 菩 薩 不 攝 受 有 漏 福 聚 者 , 當 來 成 佛 不 可 以 色 、聲 等 見 , 佛 身 無 相 , 云 何 得 於 十 方
世界若往、若來等現身說法,令諸有情見儀容,受教獲益耶?釋之意云:受用、
變化二身,外利物故,攝受無漏福聚;自性身︵ 法身︶無去來,故不攝福聚。此中﹁若
來﹂者,謂成道來:﹁若去﹂者,謂入滅去;﹁若坐﹂者,謂說法利益時;﹁若臥﹂
者 , 謂 入 滅 相 。 化 身 有 此 而 自 性 身 無 , 故 曰 ﹁ 都無 所 去 , 無 所 從 來 ﹂ 等 也 。 如 天 上
月 影 現 水 中 , 水 清 即 現 , 水 濁 便 隱 ; 月 體 本 無 來去 , 由 水 致 有 生 、 滅 , 自 性 身 本 無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來 , 由 有 情 向 佛 故 見 來 , 此 即 不 來 之 來 ; 猶 如 趣遠 質 以 臨 臺 , 睇 影 顏 而 俯 己 也 。 自
性 身 本 無 去 , 由 貪 生 厭 佛 故 見 去 , 此 即 不 去 中 而見 去 ; 猶 如 汛 駛 舟 而 東 邁 , 矚 凝 沼
而 西 流 也 。 又 解 : 此 文 謂 受 用 、 變 化 身 有 威 儀 行、 住 等 , 自 性 身 無 此 也 。 行 者 即 謂

www.dhalbi.org
去、來,住者即謂坐、臥也。自性身無威儀,故云無去、來等。
羅時憲纂釋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第 二五一 頁
︻魏譯︼﹁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去、若來、若住、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何以故?如來者,無所至去,無所從來;故名如來。
︻陳譯︼﹁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行、住、坐、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須菩提!
如來者,無所行去,亦無所從來,是故說名如來、應供、正覺知。
︻隋譯︼﹁雖然,復次時,善實!若有如是語:﹃如來去若,不去若,住若,坐若,臥若,﹄如
法不我,善實!說義解。彼何所因?如來者,善實!說名無所去,無所來。彼故說名如來、應、
正知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淨譯︼﹁妙生!如有說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者,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
妙生!都無去來;故名如來。
︵丁十六︶釋真佛化佛一異之疑 分二 :︵戊一︶舉喻明真化非一非異 分二
,︵戊二︶乘便明我法

www.dhalbi.org
之見亦非實 。
分二
︵戊一︶舉喻明真化非一非異 分二:︵己一︶佛以極微喻告 分二
,︵己二︶善現以世界喻領 分二。

羅時憲纂釋
︵己一︶佛以極微喻告 分二 :︵庚一︶佛問,︵庚二︶善現答。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庚一︶佛問

第 二五二 頁
︻經︼﹁復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大地極微塵量等
世界,即以如是無數世界色像為量如極微聚。善現!於汝意云何?是極微聚寧
為多不?﹂
︻纂釋︼此釋真佛、化身是一是異之疑︵ 按:此為 全 二十七 疑 中之第二 十 六疑 ︶。謂有疑曰:前
︵ ︶云不可以具相比知真佛,又︵
釋第二 十三疑 釋第二十五疑 ︶云真佛無去、來等,即以真佛、
化佛有異;前︵ 釋第二十四疑 ︶云發趣菩薩乘者不說少法若壞若斷,又︵ ︶云菩薩於
同上
無 生 法 獲 得 堪 忍 , 生 福 甚 多 , 是 則 菩 薩 成 佛 之 時非 無 福 德 , 即 以 真 佛 、 化 佛 是 一 。
一、異相違,如何決擇耶?今釋此疑,文分為二:初、舉喻明真、化非一非二,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乘 便 明 我 法 之 見 亦 非 實 。 前 又 分 二 : 初 、 佛 以 極微 喻 告 , 後 、 善 現 以 世 界 喻 領 。 前
中又分二:先、佛間,後、善現答。此佛間也。言﹁極微﹂者,謂於盛色相︵ 如一麤顯
之物質 ︶,以假想慧漸次分析,至不可析,說為極微;秦本作微塵,陳本作鄰虛,乃

www.dhalbi.org
同 名 異 譯 也 。 眾 物 相 積 名 ﹁ 聚 ﹂ 。 ﹁ 為 墨 如 極 微聚 ﹂ 者 , 謂 燒 成 灰 末 , 合 為 墨 丸 ,
羅時憲纂釋
如 極 微 聚 也 。 喻 中 以 無 數 世 界 總 聚 麤 色 況 自 性 身, 析 為 微 聚 喻 起 化 身 , 自 性 身 一 而
喻 總 , 變 化 身 多 而 比 微 。 起 化 之 能 , 要 由 障 盡 ,故 以 燒 灰 喻 除 二 障 也 。 佛 以 此 間 數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量多不。

第 二五三 頁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
不?﹂
︻魏譯︼﹁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復以爾許微塵世界,碎為微塵阿
僧祇。須菩提!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陳譯︼﹁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地大微塵,燒成灰末,合為墨丸,如微
塵聚。須菩提!汝意云何?是鄰虛聚,寧為多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隋譯︼﹁若復,善實!善家子若、善家女若,所有三千大千世界地塵,彼如是色類墨作已,乃
至如是不可數,譬如最小聚。彼何意念?善實!雖然,彼多最小聚有?﹂
︻淨譯︼﹁妙生!若有男子、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土地碎為墨塵。妙生!於汝意云何?是極微

www.dhalbi.org
聚,寧為多不?﹂
羅時憲纂釋
︵庚二︶善現答
︻經︼善現答言:﹁是極微聚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何以故?世尊!若極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微聚是實有者,佛不應說為極微聚。所以者何?如來說極微聚即為非聚;故名

第 二五四 頁
極微聚。
︻ 纂 釋 ︼ 此 善 現 答 。 借 極 微 為 喻 ; 非 如 言 而 實 有, 如 勝 論 師 等 執 極 微 也 。 ﹁ 如 來 說
極微聚﹂者,謂寄極微聚以喻化身也。﹁即為非聚﹂者,非如外道等所執實極微也。
﹁ 故 名 極 微 聚 ﹂ 者 , 謂 以 觀 慧 分 析 , 至 不 可 析 ,假 說 極 微 , 非 實 有 也 。 以 多 極 微 聚
望總盛色聚,名非一;一、多異故。多極微聚體從總聚析出名非異;體則同故。
︵附異譯︶
︻秦譯︼﹁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魏譯︼須菩提言:﹁彼微塵眾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
何以故?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故佛說微塵眾。

www.dhalbi.org
︻陳譯︼須菩提言:﹁彼鄰虛聚,甚多,世尊!何以故?世尊!若鄰虛聚是實有者,世尊則不應
羅時憲纂釋
說名鄰虛聚。何以故?世尊!所說此鄰虛聚,如來說非鄰虛聚,是故說名為鄰虛聚。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隋譯︼善實言:﹁如是!如是!世尊!多彼最小聚有。彼何所因?彼?世尊!聚有,不世尊說
最小聚者。彼何所因?若彼世尊最小聚說,非聚彼如來說;彼故說名最小聚者。

第 二五五 頁
︻淨譯︼妙生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聚性是實者,如來不說為極微聚極微聚。
︵己二︶善現以世界喻領 分二 :︵庚一︶善現說喻 分二
,︵庚二︶如來釋成。
︵庚一︶善現說喻 分二 :︵辛一︶標,︵辛二︶釋 分二

︵辛一︶標
︻經︼﹁如來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 纂 釋 ︼ 自 下 善 現 以 世 界 喻 領 。 於 中 有 二 : 初 、善 現 說 喻 , 後 、 如 來 釋 成 。 初 又 分
二 : 前 、 標 , 後 、 釋 。 此 標 也 。 前 說 微 聚 喻 , 以化 對 真 辨 非 一 、 異 ; 今 說 世 界 喻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以 真 對 化 辨 非 一 、 異 。 ﹁ 如 來 說 二 千 大 下 世 界 ﹂者 , 謂 寄 以 為 喻 之 世 界 也 。 ﹁ 即 非
世界﹂者,非如外道等執以眾多實極微合成之實世界也。﹁故名三千大千世界﹂者,
謂寄世界析為微聚以喻依自性起化身,二者不可言一、異也。

www.dhalbi.org
︵附異譯︶
羅時憲纂釋
︻秦譯︼﹁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魏譯︼﹁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故佛說三千大千世界。
︻陳譯︼﹁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故說三千大千世界。

第 二五六 頁
︻隋譯︼﹁若及如來說三千大千世界者,非界如來說;彼故說名三千大千世界者。
︻淨譯︼﹁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說為非世界;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辛二︶釋 :︵壬一︶以世界非實喻自性身無相,︵壬二︶明佛說世界唯是假說。
分二
︵壬一︶以世界非實喻自性身無相
︻經︼﹁何以故?世尊!若世界是實有者,即為一合執。
︻ 纂 釋 ︼ 釋 中 有 二 : 初 以 世 界 非 實 喻 自 性 身 無 相, 二 、 明 佛 說 世 界 唯 是 假 說 。 此 初
也。謂總聚世界乃積眾微所成,無 有實體,以喻自性身之無相︵ ︶。
但 喻 其 無 相, 不 喻 其 他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攬眾木而成林,林無自體;攬眾微而成世界,世界自體亦然。故若執世界是寶有者,
為 三 。 執 。 謂 於 寬 物 聚 合 之 法 執 為 冥 然 一 體 , 名一 合 執 , 即 我 執 也 。 執 一 身 總 聚 五
蘊 為 實 我 , 執 總 聚 眾 微 為 實 世 界 , 皆 名 一 合 執 故。 問 : ﹁ 一 合 執 ﹂ 言 , 陳 譯 名 ﹁ 聚

www.dhalbi.org
一 執 ﹂ , 隋 譯 名 ﹁ 搏 取 ﹂ , 淨 譯 名 ﹁ 聚 執 ﹂ , 皆據 能 執 心 言 ; 秦 譯 、 魏 譯 名 ﹁ 一 合
羅時憲纂釋
相 ﹂ 則 依 所 執 境 言 ; 如 何 決 擇 ? 答 : 在 此 經 中 ,諸 屬 能 執 心 者 , 秦 譯 每 從 意 譯 , 轉
就所執境而立名,如﹁我想﹂、﹁有情想﹂等,秦譯則為﹁我相﹂、﹁眾生相﹂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今譯﹁執﹂、﹁取﹂為﹁相﹂,亦同此例;文雖不合︵ ︶義則
勘隋笈多直譯為﹁取﹂可知是能執心

第 二五七 頁
無妨。魏譯乃補正秦譯成書,故仍舊貫云爾。
︵附異譯︶
︻秦譯︼﹁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
︻魏譯︼﹁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
︻陳譯︼﹁何以故?世尊!若執世界為實有者,是聚一執。
︻隋譯︼﹁彼何所因?彼,世尊!界有,彼如是摶取有。
︻淨譯︼﹁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如來則有聚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壬二︶明佛說世界唯是假說
︻經︼﹁如來說一合執,即為非執;故名一合執。﹂
︻ 纂 釋 ︼ 此 明 佛 說 世 界 , 亦 是 假 說 。 ﹁ 如 來 說 一合 執 ﹂ 者 , 謂 佛 於 五 蘊 因 緣 和 合 之

www.dhalbi.org
上 , 隨 俗 假 說 一 合 之 相 , 名 曰 有 情 , 於 眾 微 因 緣和 合 之 上 , 隨 俗 假 說 一 合 之 相 , 名
羅時憲纂釋
曰 世 界 也 。 ﹁ 即 為 非 執 ﹂ 者 , 謂 佛 說 有 情 、 世 界等 , 非 實 執 之 為 一 合 也 。 ﹁ 故 名 一
合執﹂者,但隨俗假說一合,即明世界等亦非實有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附異譯︶

第 二五八 頁
︻秦譯︼﹁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魏譯︼﹁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故佛說一合相。﹂
︻陳譯︼﹁此聚一執,如來說非執;故說聚一執。﹂
︻隋譯︼﹁若如是如來摶取說,非取,彼如來說;彼故說名摶取者。﹂
︻淨譯︼﹁佛說聚執者,說為非聚執;是故說為聚執。﹂
︵庚二︶如來釋成
︻經︼佛言:﹁善現!此一合執不可言說,不可戲論,然彼一切愚夫、異生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執是法。
︻ 纂 釋 ︼ 此 如 來 釋 成 也 。 謂 如 來 所 說 世 界 等 一 合之 相 , 衹 是 聚 集 假 法 , 隨 俗 施 設 ,
無實體性,故不可說,不可戲論分別;然凡夫於中執為實有之法也。前句明體實無,

www.dhalbi.org
後 句 明 妄 執 有 也 。 又 解 : 前 句 明 勝 義 中 無 , 後 句明 世 俗 中 有 。 謂 佛 了 達 一 合 之 相 勝
羅時憲纂釋
義 中 無 , 不 可 以 言 說 說 , 及 分 別 戲 論 心 之 所 分 別; 以 心 言 路 絕 故 。 凡 夫 不 了 彼 體 無
故,妄生法執也。︵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陳、淨二譯文頗合此解。
︵附異譯︶

第 二五九 頁
︻秦譯︼﹁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魏譯︼佛言:﹁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陳譯︼佛世尊言:﹁須菩提!此聚一執,但世言說。須菩提!是法非可言法,嬰兒、凡夫偏言
所取。
︻隋譯︼世尊言:﹁摶取如是,善實!不世俗語,不可說,非法,非非法,彼小兒、凡夫生取。
︻淨譯︼﹁妙生!此聚執者,是世言論,然其體性,實無可說,但是愚夫、異生之所妄執。
︵戊二︶乘便明我法之見亦非實 :︵己一︶明我執無 分二,︵己二︶明法執無 分二。
分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己一︶明我執無 分二 :︵庚一︶佛敘外疑,︵庚二︶善現懸解。
︵庚一︶佛敘外疑
︻經︼﹁何以故?善現!若作是言:﹃如來宣說我見、有情見、命者見、士夫

www.dhalbi.org
見、補特伽羅見、意生見、摩納婆見、作者見、受者見。﹄於汝意云何?如是 羅時憲纂釋
所說為正語不?﹂
︻ 纂 釋 ︼ 此 乘 便 明 我 法 之 見 亦 非 實 有 。 文 又 分 二: 初 、 明 我 執 照 , 後 、 明 法 執 無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前 又 分 二 : 初 、 佛 敘 外 執 , 後 、 善 現 懸 解 。 此 初也 。 在 此 之 前 , 經 中 唯 破 我 、 法 等

第 二六○ 頁
想 , 息 我 等 見 , 令 起 正 見 , 而 末 顯 示 我 法 之 見 體非 實 有 : 今 經 將 終 , 故 揭 示 之 , 令
知 佛 為 破 外 道 我 故 , 說 有 我 見 等 , 非 謂 我 見 等 是實 有 ; 以 於 真 如 中 無 邪 、 無 正 故 。
佛問設有人謂佛說實有﹁我見﹂等,此語為正不?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
解我所說義不?﹂
︻魏譯︼﹁何以故?須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意云何?是人所說,為正語不?﹂
︻陳譯︼﹁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說我見、眾生見、壽者見、受者見。須菩提!汝意云何?是
人言說,為正語不?﹂

www.dhalbi.org
︻隋譯︼﹁摶取如是,善實!不世俗語,不可說,非法,非非法,彼小兒、凡夫生取。彼何所因?
羅時憲纂釋
若此有,善實!如是說:﹃我見,如來說,眾生見、壽見、人見,如來說。﹄雖然彼,善實!正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說語?﹂
︻淨譯︼﹁妙生!如有說云:﹃佛說我見、眾生見、壽者見、求趣見﹄者,是為正說為不正耶?﹂

第 二六一 頁
︵庚二︶善現懸解
︻經︼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如是所說非為正語。所以者何?
如來所說我見、有情見、命者見、士夫見 、補特伽羅見、意生見、摩納婆見、
作者見、受者見,即為非見;故名我見乃至受者見。﹂
︻ 纂 釋 ︼ 言 ﹁ 所 以 者 何 ﹂ 者 , 問 意 云 : 既 無 實 ﹁我 見 ﹂ 等 , 有 何 所 以 而 佛 說 之 耶 ?
﹁ 如 來 所 說 我 見 ﹂ 等 者 , 謂 佛 為 除 其 我 等 執 見 ,隨 順 世 俗 , 述 其 所 解 , 指 為 我 見 等
而 破 斥 之 ; 佛 所 說 之 我 見 等 , 乃 此 類 也 。 ﹁ 即 為非 見 ﹂ 者 , 非 如 外 道 及 諸 凡 夫 說 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實 我 而 起 實 見 也 。 ﹁ 故 名 我 見 ﹂ 等 者 , 謂 如 來 假說 我 見 也 。 問 : 我 、 法 若 非 實 有 ,
何 故 有 情 之 心 得 緣 慮 之 而 起 我 、 法 之 見 , 復 施 名言 , 詮 為 我 、 法 取 ? 答 : 非 謂 言 詮
即有實體,縱令心取,何廢無真!又大乘義,緣無體法亦得生心,以言詮不稱實故。

www.dhalbi.org
︵附異譯︶
羅時憲纂釋
︻秦譯︼﹁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魏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如來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

第 二六二 頁
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陳譯︼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不也,修伽陀!何以故?如來所說我見、眾生見、壽者見、
受者見,即是非見,是故說我見、眾生見、壽者見、受者見。﹂
︻隋譯︼善實言:﹁不如此!世尊!不如此!善逝!彼何所因?若彼,世尊!我見如來說,非見
彼如來說;彼故說名我見者。﹂
︻淨譯︼妙生言:﹁不爾,世尊!何以故?若有我見如來說者,即是非見;故名我見。﹂
︵己二︶明法執無 分二 :︵庚一︶標,︵庚二︶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庚一︶標
︻經︼佛告善現:﹁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應如是見,應
如是信解,如是不住法想。

www.dhalbi.org
︻纂釋︼﹁發趣菩薩乘﹂義見前。﹁一切法﹂者,謂無為法及有為法。﹁如是﹂者,
羅時憲纂釋
謂 如 不 住 法 想 。 ﹁ 如 是 知 ﹂ 者 , 謂 以 根 本 智 , 如不 住 法 想 而 證 知 真 如 無 為 故 。 ﹁ 如
是 見 ﹂ 者 , 謂 以 後 得 智 。 如 不 住 法 想 而 觀 見 一 切有 為 法 故 。 ﹁ 如 是 信 解 ﹂ 者 , 信 解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謂根本、後得二智所依之定,以此二智必在定︵ 第四靜慮 ︶中起故。由此正定有信相應,

第 二六三 頁
念 心 清 淨 , 能 起 慧 解 , 故 名 信 解 。 ﹁ 不 住 法 想 ﹂者 , 想 謂 執 想 , 執 法 為 實 , 名 為 法
想 。 今 於 法 想 亦 無 所 住 , 故 名 不 住 法 想 也 。 文 云謂 發 心 修 行 大 乘 之 人 , 起 根 本 智 證
真如時,不見有所執之法,後得智起觀諸法時雖有法相而不執實也。
︵附異譯︶
︻秦譯︼﹁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
生法相。
︻魏譯︼﹁須菩提!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如是不住法相。
︻陳譯︼﹁須菩提!若人行菩薩乘,如是,應知應見應信,一切諸法;如是,應修,為令法想不
得生起。

www.dhalbi.org
︻隋譯︼世尊言:﹁如是!此,善實!菩薩乘發行一切法知應,見應,信解應。如信解,如無法
羅時憲纂釋
想亦住。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淨譯︼﹁妙生!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解。如是解者,乃至
法想亦無所住。

第 二六四 頁
︵庚二︶釋
︻經︼﹁何以故?善現!法想、法想者, 如來說為非想;是故如來說名法想、
法想。
︻纂釋︼﹁法想、法想﹂者,請如來為度有情,令生正見,方便假說五蘊、十二處、
十八界等諸法性相也。言﹁非想﹂者,非是實執之法想也。﹁說名法想、法想﹂者,
是假施設也。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秦譯︼﹁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魏譯︼﹁何以故?須菩提!所言法相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陳譯︼﹁何以故?須菩提!是法想、法想者,如來說即非想;故說法想。

www.dhalbi.org
︻隋譯︼﹁彼何所因?法想、法想者,善實!非想此如來說;彼故說名法想者。
羅時憲纂釋
︻淨譯︼﹁何以故?妙生!法想、法想者,如來說為非想;故名法想、法想。
︵丁十七︶釋化身教法受持無福之疑 分二 :︵戊一︶校量示有福,︵戊二︶明無染而說 分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戊一︶校量示有福

第 二六五 頁
︻經︼﹁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以無量無數世界盛滿七寶,奉施如來、應、
正等覺。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此般若波 羅蜜多經中乃至四句伽陀,受、持、
讀、誦,究竟通利、如理作意,及廣為他宣說、開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甚
多於前無量無數。
︻纂釋︼此第十七、釋化身教法受持無福之疑︵ ︶。請有
此疑乃 全經 所釋二 十七 疑中之 最後 一疑也
疑 曰 : 向 說 化 身 有 去 來 故 非 真 佛 , 既 爾 , 受 、 持、 演 說 假 佛 所 說 之 法 , 寧 有 福 耶 ?
今 釋 此 疑 , 文 分 為 二 : 初 、 校 量 示 有 福 , 後 、 明無 染 而 說 。 此 初 也 。 謂 諸 佛 化 身 攝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受無量無漏福聚︵ 見上︵丁十四︶釋菩薩修福無功之疑 ︶,能為人說;故聞法者,善種發露,發心


成佛,受、持、演說;如是有情又當攝受無量福聚;是以其福勝以七寶施也。
︵附異譯︶

www.dhalbi.org
︻秦譯︼﹁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
羅時憲纂釋
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魏譯︼﹁須菩提!若有菩薩摩訶薩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發菩薩心者,於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其福勝彼無量阿

第 二六六 頁
僧祇。
︻陳譯︼﹁須菩提!若有菩薩摩訶薩,以滿無數無量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從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教他修行,為他廣說,是善男子、善女人,
以是因緣,所生福德,最多於彼無量無數。
︻隋譯︼﹁彼何所因?法想、法想者,善實!非想此如來說;彼故說名法想者。若復時,善實!
菩薩摩訶薩無量無數世界七寶滿中作已,如來等應等正知等施與,若善家子若,善家女若,如
是智慧彼岸到,乃至四句等偈,受持分別讀誦,為他等及分別廣說,此如是彼緣多過福聚生,無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量不可數。
︻淨譯︼﹁妙生!若有人以滿無量無數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能於此經,乃至受、持、
讀、誦四句伽陀,令其通利,廣為他人正說其義,以是因緣所生福聚,極多於彼無量無數。

www.dhalbi.org
︵戊二︶明無染而說 分二 :︵己一︶正明不染,︵己二︶釋所以。
︵己一︶正明不染

羅時憲纂釋
︻經︼﹁云何為他宣說、開示?如不為他宣說、開示;故名為他宣說、開示。﹂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 纂 釋 ︼ 此 明 化 身 說 法 無 染 而 說 也 。 ﹁ 如 不 為 他宣 說 開 示 ﹂ 者 , 謂 不 取 相 而 說 , 故

第 二六七 頁
說 如 不 說 。 若 取 相 者 , 便 有 我 法 之 執 , 即 有 染 也。 如 不 說 者 , 有 三 義 : 一 者 、 一 真
法界不可言說︵ 真如是一切法之實體。故名法界。界是實體義。絕對待,無差別,故言一。非虛妄。故名真。就其為二空所顯
︶。故如不說;二者、化身說法,不言我是
及可 證邊 言 ,名 為真 如 ;就 其離 言 絕待 邊言 , 強名 之曰 一 真法 界
化身,不見有實有情可度,故如不說。三者、化身說法時,不求敬信等故︵ 若求敬信 ,
便住相、 想︶,故如不說也。﹁故名為他宣說開示﹂者,謂以無染故,是為正說,能利
有情,令生多福也。
︵附異譯︶
︻秦譯︼﹁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魏譯︼﹁云何為人演說而不名說;是名為說。﹂
︻陳譯︼﹁云何顯說此經,如無所顯說,故言顯說。如如不動,恆有正說。
︻隋譯︼﹁云何及廣說,如不廣說;彼故說名廣說。

www.dhalbi.org
︻淨譯︼﹁云何正說?無法可說;是名正說。﹂
羅時憲纂釋
︵己二︶釋所以
︻經︼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經︼﹁諸和合所為,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

第 二六八 頁
︻ 纂 釋 ︼ 此 釋 所 以 。 何 以 化 佛 說 法 能 不 染 耶 ? 由佛 以 正 智 觀 知 一 切 眾 緣 和 合 所 為 之
法 ﹁ 一 切 有 為 法 ﹂ , 如 星 、 翳 等 , 非 有 自 性 , 故說 法 時 能 不 染 著 ; 非 但 說 法 不 染 ,
雖 示 現 受 於 生 死 , 常 在 三 界 化 利 有 情 , 亦 不 為 所染 也 。 云 何 以 正 智 觀 於 貪 緣 所 生 之
法︵ ︶而無染耶?頌以九喻,喻有為法中九種所應觀事:一、觀心法如星;無
有為法
明夜中能有照用,正智日出時,光便隱沒。二、觀境相如翳;所緣境相如翳目︵ 有翳
疾之眼︶人見淨空中有毛輪像,是妄現故。三、觀報識如燈;燈以油注觸而得住,報
識 亦 爾 , 由 業 情 引 , 愛 水 所 潤 而 得 住 故 。 四 、 觀器 界 如 幻 ; 器 世 界 中 雖 多 奇 異 , 然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無 實 體 , 愚 夫 味 著 , 智 者 不 爾 故 。 五 、 觀 身 如 露滴 , 不 久 住 故 。 六 、 觀 所 受 如 泡 ;
隨起隨滅,不安隱故。七、觀過去如夢;境已謝滅,唯餘心念故。八、觀現在如電;
纔 生 即 滅 , 不 暫 停 故 。 九 、 觀 未 來 如 雲 ; 阿 賴 耶識 含 未 來 法 種 , 雖 無 相 狀 , 眾 緣 會

www.dhalbi.org
時 忽 有 相 現 , 猶 如 重 雲 , 具 含 水 點 , 天 時 變 異 ,雨 便 流 注 故 。 由 以 正 智 於 有 為 法 作
羅時憲纂釋
如是觀,故得無垢染,自在而住也。
︵附異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秦譯︼﹁何以故?

第 二六九 頁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魏譯︼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一切有為法,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
︻陳譯︼﹁應觀有為法,如暗、翳、燈、幻、露、泡、夢、電、雲。﹂
︻隋譯︼﹁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見如是,此有為者。﹂
︻淨譯︼爾時,世尊說伽陀曰:
﹁一切有為法,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甲三︶流通分
︻經︼時,薄伽梵說是經已,尊者善現及諸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
迦,並諸世間天、人、阿素洛、健達縛等,聞薄伽梵所說經已,皆大歡喜,信

www.dhalbi.org
受奉行。

h
i
k
u
羅時憲纂釋
︻纂釋︼此全經第三大段、流通分也。梵語﹁苾芻尼︵ B ṣ︶
ṇī﹂﹂,乃苾芻之女
p
s
a
k
a

p
s
i
k
聲。﹁鄔波索迦︵ U ā ︶﹂,此云近事男;﹁鄔波斯迦︵ U ā ︶ā﹂,此云近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女;謂親近苾芻、苾芻尼而承事也。﹁阿素洛︵ Asurs
︶﹂,此云非天,六趣中之一。

第 二七○ 頁
﹁健達縛︵ Gandharva
︶﹂,此云尋香,樂神名,不食酒肉,唯尋求香氣以資身,故
名﹁等﹂者,等餘神也,餘文易解。
︵附異譯︶
︻秦譯︼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
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魏譯︼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
天、人、阿脩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陳譯︼爾時,世尊說是經已,大德須菩提,心進歡喜,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眾,人、
天、阿脩羅等,一切世間,踊躍歡喜,信受奉行。
︻隋譯︼此語,世尊,歡喜上座善實,彼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彼天、人、阿脩羅、

www.dhalbi.org
乾闥婆等。聞世尊說,大歡喜。歸命一切佛、菩薩海等。
羅時憲纂釋
︻淨譯︼爾時,薄伽梵說是經已,具壽妙生,及諸菩薩摩訶薩、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
斯迦、一切世間、天、人、阿蘇羅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第 二七一 頁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後序一
這 本 書是 為 祝 賀 羅 師孔 章 六 十一 歲 生 辰 而 十版 的。謹將這段因
緣略為敘述。

www.dhalbi.org
一 九 五 五 午 , 羅 師 在 香 海 蓮 社 講 授 《 成 唯 識 論 》, 每 星 期 一 講 ,
延續了十年又八個月。在這期間,羅師以為專學法相、唯識容易拘
羅時憲纂釋
執名相,勸我們兼讀大乘空宗經論以相頡禎。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繼《 成 唯 識 論 》之 後 , 羅 師 在 金 剛 乘 學 會 講 秦 譯《 金 剛 般 若 經 》;

第 二七二 頁
依唐窺基大師的《贊述》編為講義,發給學人。這是本書的初稿。
距 今 兩 年 餘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校 外 進 修 部 開 設 ‘《 金 剛 經 》 研 究 ’
課程,由羅師講授。他改用唐玄奘三藏譯本,參考其餘五家譯文,
依 世 親 論 師 釋 , 抉 擇 基 師 《 贊 述 》, 並 旁 採 唐 賢 道 氤 、 曇 曠 、 宗 密
等諸家義解,撰成略疏,名曰纂釋;書成,並附錄五家譯文於每段
之後,以便學人對讀。這是本書的今稿。
如 我 們 所 知 , 般 若 為 諸 佛 之 母 ,《 金 剛 經 》為 修 行 、 除 慢 之 南 針 。
經中答問、斷疑,明白簡約。慈尊說頌釋經,以授無著,這是見諸
現存典籍中此經的古義。無著又以己意別釋經文,這是無著的新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義。無著弟世親造論釋慈尊頌,由元魏菩提流支及唐義淨各自譯為
漢文;於是慈尊的古義昌明於震旦。無著論則由隋達摩笈多譯出。
唐代弘揚此經的,多兼以無著、世親兩論為依據。可是,不依傍無

www.dhalbi.org
著、世親,而自只裁斷的,也代不乏人。 羅 師 這 部 《 纂 釋 》, 雖
云兼採諸家義解,實則特尚世親、窺基之說。因為當持的聽眾多是
羅時憲纂釋
研究世間學問的人,自然以法相宗一系的講法比較契機。他於開始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講 授 的 時 候 曾 這 樣 說 :‘ 今 講 以 不 違 慈 氏 、 世 親 家 法 為 原 則 。 初 學

第 二七三 頁
者宜有規矩準繩。一家的義解既明,便可博採群言,自加抉擇。若
先入為主,或望文生義,而起宗計之爭;豈唯不足以為慈氏之徒,
亦且見笑於世間學者了。’
今年夏曆歲次甲寅,欣逢 羅師覽揆之辰。乃與同門葉文意、
甘雪雄等,將本書付印,以廣流傳。謹以此所生之善,迴向羅師福
慧增長,健康長壽。
姚繼華 謹識
佛曆二五一八年十二月初八日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後序二
這幾年來,得葉文意女士的指引,讀了一些佛經,而於《金剛
般若經》的義理,尤為欣慕,因就力之所及披讀諸家疏釋。覺得群

www.dhalbi.org
言 雜 逞 , 辯 解 紛 歧 , 讀 多 了 , 反 生 凝 滯 。 後 讀 印 順 法 師 的 《 講 記 》,
凡昔所認為難解或不愜意處,輒渙然冰釋,歎未曾有。前年,義聽
羅時憲纂釋
羅師孔章講授此經,依據世親、窺基等法相家義解說,陳義穩當。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井 然 有 條 。 從 知 言 非 一 端 , 義 各 有 當 。 印 法 師 的 《 講 記 》, 以 中 觀

第 二七四 頁
家 精 神 , 直 顯 般 若 的 精 髓 ; 羅 先 生 的 《 纂 釋 》, 守 瑜 伽 宗 家 法 , 示
學人以準繩。這兩本書,都是充實有光輝的。印法師的《講記》早
已流行。羅師的書今始付梓,因就所感,謹綴敷言於後。
甲寅冬日甘雪雄序於香江。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後序三
羅師孔章先生精研慈氏、無著、世親之學,以歷年心得,編著
唐 譯 :《 能 斷 金 剛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經 纂 釋 》, 於 一 九 七 四 年 冬 季 , 由 姚

www.dhalbi.org
繼舉、甘雪雄兩居士統籌,出版成書,以祝 羅師六十壽辰榮慶。
此書言簡意賅,纂釋週詳,讀者咸稱方便。羅師紹隆之功,水凝百
羅時憲纂釋
福矣。茲者,十年遞嬗, 羅師於此書已略事刪訂,添釋補纂。仍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由 甘 雪 雄 居 上 統 籌 付 印 , 以 祝 羅 師 七 十 壽 辰 。《 金 剛 經 》 云 :‘ 復 次

第 二七五 頁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以無量無數世界,盛滿七寶,奉施如來、應、
正等覺,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以至四句伽
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如理作意,及廣為他宣說開示,
由此因緣所生福褔聚,甚多於前無量無數。’此書再版,使讀者綴
疑 解 惑,所 生 之 善,廣 大 無 邊。文 意 瓣 瓣 心 香,歡 喜 讚 歎,深 願 羅
師智朗福崇,健康長壽;而其慈慧之業,端拱萬春。謹綴數言,以
殿一九七四年冬,姚、甘二序之後。並恭錄
《佛說阿含經》句為頌:
大願悉成滿,百福自莊嚴。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受業
佛曆二五二九年︵公元一九八五年︶一月吉旦
葉文意謹識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羅時憲纂釋

www.dhalbi.org

第 二七六 頁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後序四
般若實相是離世間相,及出世間相,但亦非離一切相而別有實
體 , 不 取 不 捨 , 好 像 《 心 經 》 所 說 的 :‘ 是 諸 法 空 相 、 不 生 不 滅 、

www.dhalbi.org
不 垢 不 淨 、 不 增 不 減 。 ’ 超 越 世 間 戲 論 , 遠 離 顛 倒 妄 想 。《 金 剛 經 》
說 得 很 究 竟 :‘ 凡 所 有 相 , 皆 是 虛 妄 。 ’ 又 說 :‘ 是 法 平 等 , 無 有 高
羅時憲纂釋
下。’都是說明般若的涵義。可是,話雖如此;貪生是凡夫,縱然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從無始來,早巳熏習染污,很難頓斷凡妄之

第 二七七 頁
情而趣聖果,因此,要藉著文字、語言去演繹般若空義。佛陀亦同
意 ‘ 不 壞 假 名 而 說 實 相 。 ’《 大 般 若 經 》 六 百 卷 , 談 空 說 有 , 經 常
用布施與般若作功德譬喻,指導弟子植福修慧,擇善固執就是這個
道理。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傳入中國後,有六種譯本,其中以鳩摩
羅什的譯本較為流通,玄奘的《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最為信
達,獨惜義理深奧,初學者每生凝滯,引以為憾,羅師孔章先生講
授此經,依據世親、窺基等唯識家解說;奉行瑜伽學派,盡顯法相
宗風。後更纂集成書,陳述週詳,令人易生勝解,遂使研究者學有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準繩,至為難得。
本 書 於 一 九 七 四 年 付 梓,一 九 八 五 年 再 版。今 羅師再接再勵,
鑽研雕琢、乃行此稿第二次校釋,全書由陳庭輔居上出資供養、雪

www.dhalbi.org
雄負責統籌辦理。至感欣車。祝 願羅師伉儷健康、長壽,住世久
遠。此書繼續多次再版,蔭澤群生。
羅時憲纂釋
受業廿雪雄敬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一九九二年夏月吉旦

第 二七八 頁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後記
唯 識 之 於 般 若,本 不 相 悖,亦 不 相 輕。所 以 唯 識 學 派 始 創 者 中 ,
有 彌 勒 造 《 金 剛 般 若 論 》, 無 著 造 《 金 剛 經 論 》, 世 親 造 《 金 剛 經 論

www.dhalbi.org
釋 》, 祖 、 師 、 弟 三 , 對 卞 有 兩 輪 , 從 不 偏 廢 。 玄 奘 承 那 爛 陀 的 血
脈,光大唯識於中土,還能翻出《大般若經》六百卷,佛說般若四
羅時憲纂釋
處 、 十 六 會 的 聖 教 , 然 後 大 備 。 爰 及 窺 基 , 繼 奘 師 的 法 統 , 仍 有《 金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剛般若經贊述》的創制。空有相彰,燦然自現。

第 二七九 頁
羅師孔章先生,以治唯識學而名世,但般若之學,亦所獨步。
故 於 《 瑜 伽 》、《 唯 識 》 撰 述 之 餘 , 中 歲 依 世 親 《 頌 釋 》, 決 擇 窺 基
《 贊 述 》, 旁 採 諸 家 義 解 , 成 《 能 斷 金 剛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經 纂 釋 》, 使
四眾可以從《金剛經》的二十七疑,探索般若體系的全部思想。晚
近,孔章先生分別完成《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錄》與《八千頌般若
經 論 對 讀 》, 則 般 若 思 想 的 始 終 、 廣 略 , 靡 有 缺 遺 ; 披 讀 研 尋 , 於
般若佛母。
一九七四年為祝賀先生六十壽辰,門弟子請准,出版此書。一
九八五年,賀 先生七大壽辰,此書再版。一九九二年,賀先生八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十壽辰,此書三版。二十年間,再三修訂。更臻完善。其問撰述、
弘揚、讀誦《金剛經》者,無論依羅什本、或玄奘本、或義淨本,
多樂於以此齊為據,故影響與日俱增,有情生善解惑,與時偕行。

www.dhalbi.org
一九九二年, 先生往生兜率內院,門弟子思慕殷屬,不能或已;
適 同 門 張 漢 釗 先 生 , 開 講 玄 奘 本 《 能 斷 金 剛 經 》, 以 此 書 為 讀 本 ,
羅時憲纂釋
故特重印,利樂眾生,復籍此以表愚情於萬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又 此 書 再 版,得 鄭 府 諸 君 與 李 銓 伉 儷 樂 於 出 資 付 梓。分 人 以 財 ,

第 二八○ 頁
猶謂之惠,況能‘不住於事行於市施,不住於色行於布施,不住於
聲、香、昧、觸、法行於’財施與法施者乎!復願讀者都能發大菩
提心,如理修行,成滿菩提四智,完成 生生的無邊悲願!
門弟子
李潤生謹識
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五日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全經二十七疑索引
第一疑: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不?﹂ 第O五五頁
第 二 疑 : 具 壽 善 現 復 白 佛 言 : ﹁ 世 尊 , 頗 有 有 情 , 於 當 來 世 後 時 後 分 ,後 五 百 歲 , 正 法 將 滅 時 分 轉 時 , 聞 說 如

www.dhalbi.org
是色經典句,生實想不?﹂ 第O五九頁
羅時憲纂釋
第三疑:佛復告具壽善現言:﹁善現!於汝意云何?頗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頗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是所說耶?﹂ 第O七二頁
第四疑: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諸預流者頗作是念:﹃我能證得預流果﹄不?﹂ 第O八四頁

第 二八一 頁
第五疑: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如來、應、正等覺所,頗於少法有所取不?﹂ 第O九七頁
第六疑:佛告善現:﹁若有菩薩作如是言:﹃我當成辦佛土功德莊嚴。﹄如是菩薩非真實語。 第一OO頁
第 七 疑 : 佛 告 善 現 : ﹁ 如 有 士 夫 具 身 、 大 身 , 其 色 自 體 假 使 譬 如 妙 高 山 王 。善 現 ! 於 汝 意 云 何 ? 彼 之 自 體 為 廣
大不?﹂ 第一O四頁
第八疑:﹁復次,善現!如來說忍辱波羅蜜多,即非波羅蜜多;是故如來說名忍辱波羅蜜多。 第一三五頁
第九疑:﹁善現!如來是實語者、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 第一四六頁
第十疑:﹁善現!譬如士夫入於暗室,都無所見;當知菩薩若墮於事,謂墮於事而行布施,亦復如是。善現!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譬如明眼士夫,過夜曉已,日光出時,見種種色;當知菩薩不墮於事,謂不墮事而行布施,亦復如
是。 第一四八頁
第十一: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昔於然燈如來、應、正等覺所,頗有少法能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www.dhalbi.org
第一七四頁
羅時憲纂釋
第十二疑:﹁所以者何?善現!言如來者,即是真實、真如增語;言如來者,即是無生、法性增語;言如來者,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即是永斷道路增語;言如來者,即是畢竟不生增語。何以故?善現!若實無生,即最勝義。
第一八一頁

第 二八二 頁
第十三疑:﹁善現!如來現前等所證法,或所說法,或所思法,即於其中非諦非妄。 第一八四頁
第十四疑:佛言:﹁善現!如是!如是!若諸菩薩作如是言:﹃我當滅度無量有情。﹄是則不應說名菩薩。
第一八八 頁
第 十 五 疑 : 佛 告 善 現 : ﹁ 於 汝 意 云 何 ? 如 來 等 現 有 肉 眼 不 ? ﹂善 現 答 言 : ﹁ 如 是 , 世 尊 ! 如 來 等 現 有 肉 眼 。 ﹂
第一九五頁
第十六疑: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盛滿七寶奉施如來、應、正等覺,
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是因緣所生福聚寧為多不?﹂ 第二O五頁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第十七疑: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可以色身圓實觀如來不?﹂ 第二O九頁
第十八疑: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頗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耶?善現!汝今勿當作如是觀!
第二一四頁

www.dhalbi.org
第十九疑: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於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將滅時分轉時,頗有有情,
羅時憲纂釋
聞說如是色類法已,能深信不?﹂ 第二一七頁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第二十疑: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頗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現證無上正等菩提耶?﹂ 第二二O頁
第 二 十 一 疑 : ﹁ 復 次 ,善 現 ! 若 善 男 子 或 善 女 人 集 七 寶 聚 , 量 等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其 中 所 有 妙 高 山 王 , 持 用 布 施 。

第 二八三 頁
若善 男子 或善 女人 ,於此般若 波 羅蜜多 經 中乃 至四 句 伽 陀 , 受 、 持 、 讀 、 誦 , 究 竟 通 利 , 及 廣
為 他 宣 說 開 示 , 如 理 作 意 。善 現 ! 前 說 福 聚 於 此 福 聚 , 百分 計 之 所 不 能及 。 如 是 千 分 、 若 百 千
分 、 若 俱 胝百千分 、若 俱胝 那庾多 百 千分 、若 數分 、若 計分 、若 算分 、若 喻分 、若 鄔 波 尼殺 曇
分亦不能及。﹂ 第二二七頁
第 二十 二 疑 : 佛 告 善 現 : ﹁ 於 汝 意 云 何 ? 如來 頗 作 是 念 : ﹃ 我 當 度 脫 諸 有 情 ﹄ 耶 ? 善 現 ! 汝 今 勿 當 作 如 是 觀 。
第二三O頁
第二十三疑: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不?﹂ 第 二三五 頁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第二十四疑: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應、正等覺以諸相具足現證無上正等覺耶? 第二四O頁
第 二 十 五 疑 : ﹁ 復 次 ,善 現 ! 若 有 說 言 : ﹃ 如 來 若 去 、 若 來 、 若 住 、 若 坐 、 若 臥 ﹄ , 是 人 不 解 我 所 說 義 。 何 以
故?善現!言如來者即是真實、真如增語,都無所去、無所從來;故名如來、應、正等覺。

www.dhalbi.org
第二五O頁
羅時憲纂釋
第二十六疑:﹁復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大地極微塵量等世界,即以如是無數世界
色像為量如極微聚。善現!於汝意云何?是極微聚寧為多不?﹂ 第二五二頁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

第 二 十 七 疑 : ﹁ 復 次 , 善 現 ! 若 菩 薩 摩 訶 薩 以 無 量無 數 世 界 盛 滿 七 寶 , 奉 施 如 來 、 應 、 正 等 覺 。 若 善 男 子 或 善

第 二八四 頁
女人 ,於此 般若 波 羅蜜多 經 中乃 至四 句伽陀 , 受、 持 、 讀 、 誦 , 究 竟 通 利 、 如 理 作 意 , 及 廣 為
他宣說、開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甚多於前無量無數。 第二六五頁
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

羅時憲纂釋

www.dhalbi.org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