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另類in,小校up

NPO-EMBA 2007 Sep論壇資料

時間:2007.08.31(五)19:00-22:00
講者:鄭福妹(台北縣濂洞國小校長)
張二文(高雄縣金竹國小校長)
與談:田耐青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
詹志禹教 授(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主持:黃秉德(政大NPO-EMBA召集人)

偏遠地區學校規模原本就不大,多半在 12 班以下,近年來生育率節節下降,少子化的
現象對小型學校的存續更是雪上加霜,當地方政府紛紛因財政考量,紛紛建議小型學校
併校或是乾脆廢校的措施之下,有的學校接受安排「關門大吉」,有些小校校長則認為
如果讓學校關門,整個地方文化也會跟著消失,因此小校開始思考轉型的可能,於是「另
類」的教育思考與創新方案,開始醞釀發酵,希冀讓小校UP。

小型學校在台灣

在少子化的趨勢下,每年國小新生的入學人數節節下降,以 88 至 93 學年度為例,國小
新生入學人數從 31 萬 9 千餘人,降至 28 萬 9 千餘人,平均比前一年減少 5 千餘人;教
育部推測,100 學年度國小新生入學人數將降至 20 萬 3 千餘人,94 學年度至 100 學年
度平均入學人數都將比前一年減少 1 萬 3 千餘人,若以每班 35 人計算,每年將會減少
371 班。

目前有多少學校,面臨危機呢?從教育部統計的 12 班及 6 班以下的學校來看,95 學年
度 12 班以下的學校,共有 1,289 所,6 班以下的學校則共 851 所。若依 6 班以下所占比
率來看,離島地區的連江縣、金門縣及澎湖縣分占前三名,比率都在七成以上,連江縣
更高達八成七以上;花蓮縣、台東縣及南投縣則超過六成。

教育部審定的偏遠學校則有 744 所,若就百人以下的小校來看,山區居多的南投縣奪冠,


花蓮、嘉義、台東、雲林等,皆在 40 所以上。(參見表 1)
表1 95 學年度小規模國小縣市別分布
12 班以下 6 班以下 偏遠 百人以下
地 區 總校數
校數 比率% 校數 比率% 學校 1 偏遠 非偏遠
台北縣 210 64 30.5 46 21.9 57 34 1
宜蘭縣 76 42 55.3 22 28.9 17 11 5
桃園縣 187 54 28.9 33 17.6 37 15 1
新竹縣 83 50 60.2 32 38.6 21 18 4
苗栗縣 120 73 60.8 56 46.7 47 32 8
台中縣 166 60 36.1 26 15.7 46 16 1
彰化縣 175 85 48.6 44 25.1 37 18 2
南投縣 151 116 76.8 93 61.6 32 28 45
雲林縣 158 111 70.3 78 49.4 33 23 15
嘉義縣 128 93 72.7 47.7 61 63 45 11
台南縣 165 102 61.8 38.8 64 69 39 3
高雄縣 154 74 48.1 29.2 45 49 23 0
屏東縣 166 92 55.4 28.9 48 30 15 6
台東縣 91 77 84.6 60.4 55 61 43 5
花蓮縣 107 82 76.6 63.6 68 63 47 3
澎湖縣 41 36 87.8 73.2 30 37 25 1
基隆市 43 13 30.2 23.3 10 2 1 3
新竹市 31 6 19.4 12.9 4 2 0 2
台中市 66 4 6.1 1.5 1 6 1 0
嘉義市 18 1 5.6 0.0 0 3 0 0
台南市 47 8 17.0 10.6 5 8 2 0
台北市 153 14 9.2 5.2 8 0 0 4
高雄市 88 7 8.0 1.1 1 0 0 0
金門縣 19 17 89.5 73.7 14 16 6 0
連江縣 8 8 100.0 87.5 7 8 7 0
合 計 2651 1289 48.6 32.1 851 744 569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1
教育部定義偏遠地區分為 3 級,第 1 級為服務於山地或平地偏遠地區,由服務處所至最近公共汽車招呼
站或火車站須步行路程,山地地區未滿 15 公里者或平地偏遠地區在 5 公里以上而未滿 15 公里者;第 2
級為服務於山地或平地偏遠地區,由服務處所至最近公共汽車招呼站或火車站須步行路程,在 15 公里以
上而未滿 35 公里者;第 3 級為服務於山地或平地偏遠地區,由服務處所至最近公共汽車招呼站或火車站
須步行路程在 35 公里以上者。
小型學校轉型覓出路

台灣早期為照顧偏遠交通不遍地區的民眾,也為了普及國民教育,在各地普設國民中小
學,但在入學人數減少及人口都市化集中的情況下,偏遠地區學校的規模日漸縮小,幅
員廣大的台北縣情況亦同。

台北縣在 2003 年 8 月實施特色學校方案,鼓勵偏遠地區小型學校思考學校之發展定位


與特色,規劃校務整體發展;勉勵各校調整經營理念,結合社區資源,提供親師生充分
交流互動機會,發展當地之文化,發展辦學特色,讓偏遠地區學校能夠開創新的視野及
行動,提昇其附加價值。台北縣特色學校的推動,引來全國的注目,迷你校園成了迷人
學園,發現這些小型學校的價值,創造了一股在台灣各小學間遊學的風潮。

教育部在 2006 年 9 月 6 日訂定「特色學校」兩年發展計畫,鼓勵各校依社區條件及文


化特色,朝多元發展轉型,預計 2 年內將推動發展出 50 所到 100 所「特色學校」。2007
年教育部特別甄選出 100 所特色學校補助經費,讓學校進行校園閒置空間活化、發展學
校特色課程。其中有 20 所學校獲得特優,分別是台北縣屈尺、和美、建安、新泰;桃
園縣笨港;苗栗縣南庄;台中縣博愛;彰化縣美豐;雲林縣成功、草嶺、樟湖、華南(三
合一);嘉義縣龍山;台南縣瑞峰;高雄縣金竹;屏東縣賽嘉;花蓮縣康樂;宜蘭縣大
里;連江縣東莒;台北市河堤、公館;高雄市壽山等國小。

除了教育部之外,小型學校居多的縣市亦開始擬定各種小校轉型方案。例如:台東縣教
育局推動「你所不知道的校園」轉化遊學計畫,精選全縣 14 所校園有特色的小學,作
為團體深度旅遊或學生戶外教學的教材,將學校特色與觀光結合,校園也藉此從傳統教
學角色轉型,發展為結合社區的「假日學校」。

這 14 所學校包括:南迴線大武國小、新興國小;台東市及卑南鄉利嘉國小、富山國小
富原分校、東成國小、仁愛國小;縱谷線紅葉國小、崁頂國小、萬安國小、電光國小;
東岸線東河國小、忠勇國小、公館國小、成功國小等校。

雲林縣政府則制訂小型學校轉型優質計畫,五所提報轉型優質計畫的草嶺、樟湖、華南、
過港國小及麥寮國小楊厝分班,全部通過複審。

雲林縣日前舉行小型學校轉型優質計畫複審會議,通過第一階段所有學校修訂
的優質轉型計畫。審查委員會建議,目前已組成策略聯盟的華南、樟湖、草嶺
三所國小,進一步整合為古坑聯合實驗學校,或雲林第一聯合實驗學校,全案
已獲縣長蘇治芬認同。縣府將在現有編制外,增派正式校長,擔任聯合實驗學
校總校長或召集人,進行三校的人力資源調配、課程統整及行政組織再造,同
時評估三校辦理假日遊學,或招收住宿學生的可能性。

其次,因為沿海鄉鎮新移民跨國婚姻家庭比例較高,口湖鄉過港國小不但結合
社會福利與教育資源,創全國先例,設置沿海早療中心,更研議朝多元文化融
合教育轉型,預計規畫多元文化教室、多元文化步道,推動多元文化週。預定
在今年八月,過港國小就可轉型為全國第一所融合多元文化教育內涵的實驗學
校。

縣府也研訂學校優質轉型成果評鑑辦法草案,通過優質轉型學校明年起必須接
受評鑑,優等及甲等學校,相關人員給予獎勵;乙等學校,須提改進計畫;丙
等及連續兩次乙等學校,依小校裁併校計畫裁併。【國語日報 2007.01.05】

教育部在 2007 年 8 月 16 日宣布,將在三年內斥資七億元經費推動「活化校園空間總體


規畫方案」,補助 1000 所國中小學,朝永續校園、健康活力、數位科技及提供特色遊
學活動等不同面向,營造學習、健康、數位、永續且具特色的新時代國中小校園。

雖然,教育部、地方教育局、非營利組織提供各種補助專案,然而小校能否存續、轉型,
校長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倘若校長不積極爭取或用心投入,這些外部資源仍舊只是
「空談」。鄭福妹校長在論文建議中指出:「校長是學校靈魂人物,扮演左右學校創新
經營機校的角色。偏遠地區小型學校自然及人文資源豐富,但是人力物力資源不足,尤
其需要校長以身作則親身參與團對工作,從學校經營到課程課計,均需要校長具有正確
理念和作法,教育行政機關應積極提供學校創新經營及課程領導成功經驗與具體案例,
設法加強校長之專業發展與訓練。 2 」

2
鄭福妹(民 95)
,偏遠地區小型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以臺北縣特色學校方案參與國小為例,國立台北
教育大學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九重葛裡的童話世界—高雄縣內門鄉金竹國小
校長:張二文
位置:高雄縣內門鄉金竹村吉民 28 號

金竹國小位在旗甲線道的末端,可連結內
門及甲仙,當地居民以種植龍眼、荔枝及
竹筍為主。學區內多數家庭因收入完全無
法支應所需,使得年輕的父母不得不出外
打拚。學校校長及老師發現,學生當中屬
隔代教養、單親、外籍配偶子女的比例達
60%,學校教育須擔負起更大的責任,才
能讓孩子的未來具備競爭力。

有鑑於此,張二文校長數度對外投報計畫書,希望引進資源改善困境,也帶領老師發揮
專才,將地方人文、自然景觀與特色產業編入課程當中,由學校扮演主動教育者、積極
照顧者的角色,而不是一個「朝八晚四」的集中營,讓孩子能留在家鄉快樂學習成長。

危機也是轉機

小校辦得好 東門國小增班

少子化,不僅偏遠學校、連市區部分學校都減班,但美濃鎮東門國小卻逆勢操
作,在教學團隊齊心努力下,由原本瀕臨廢校的 6 班小校,增班至 10 班;顯
見無論大小校,只要辦出績效,就可獲得家長認同留住學生。

6 年前,東門國小校長馮其城初上任時,全校只有 150 名學生,目前已有 230


餘人。家長會長陳奎志說,近年來東門國小無論教學、品德教育、體能訓練上,
都把孩子帶得很好,加以校園綠美化與情境教育佳,「當然很放心地把孩子送
到東門就讀。」這是學生越來越多的首要原因。【2007-03-27/聯合報】

當各地方政府以「數人頭」方式決定學校的去留,經常讓學校校長、老師提心吊膽,到
處借人頭、搶學生,只希望學校能「留」下來!但回歸教育本質,經營好學校,才是一
切的根本。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