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銀髮在地樂活—健康終老‧在地老化‧社區照顧

講者:黃勝雄(門諾醫院暨相關事業機構總執行長)
柴松林(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
主持:黃秉德(政大 NPO-EMBA 召集人)
時間:2008.04.13(日)14:00~17:00
地點:政大逸仙樓一樓

【第一階段:演講】

引言

今天的論壇主要針對「老人」的課題,相信在座不少人即將邁入這個族群,台灣的社會
福利組織近年也開始著眼於這塊領域。就商業的角度而言,「老人」這個族群蘊藏無限
的商機,但需要對此新顧客群作深度了解。另外,對特殊服務的社會工作者而言,則是
需要強化多元性的服務。接下來的幾次論壇,我們也將投注更多資源在「老人議題」上
。首先向各位介紹幾位嘉賓,第一位是黃勝雄執行長,門諾醫院在花蓮當地的發展,黃
執行長功不可沒。第二位是柴松林老師,還有平安基金會的陳董事長。歡迎各位的蒞臨
,相信稍後的論壇一定能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

楊淑芬/NPO-EMBA 平台計畫團隊總監

向各位說明規劃這個系列論論壇的背景,這個系列有個很炫的名字叫「花甲 3C」
,今天
是首部曲是「銀髮在地樂活」,另外,二部曲、三部曲則分別是「當我們老在一起」及
「與老對話」。雖然去年我們花了很多心思在偏遠小學的議題上,但仍持續關心社會上
各個族群的發展,老人議題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環。事實上,在去年七月就曾經討論過相
關的議題,並討論如何走在議題的前端,搶先規劃適宜的照顧模式,及相關產業的合作
。今年一月邀請呂寶靜老師跟我們分享「大溫暖十年計畫」的內容及執行的成果,透過
呂老師的闡述及內政部的統計資料,可以發現台灣已面臨「老人社會」的到來。

與 EMBA 學長姊討論後,大家一致認同「老人課題」是我們必須及早因應的現象。所
以今天先請黃執行長及柴老師分享「在地老化」的概念,而二部曲則是由楊培珊老師及
李秀娟學姐主講,延續之前未完成的內容,從「組合家」出發,闡述更多元的照顧模式
。三部曲則由「溝通」出發,重心放在與老人的「對話」 ,不論是在地老化或是照顧、
安養產業,都存在一個最重要的環節,便是「溝通」 。再先進的產業或再完善的照護,
若不注重老人的需求,一切都是白費,而這點則需要雙方的相互了解。故此,我們更需
要學習如何與長者對話,傾聽他們最真切的需求。

Npo-emba forum 20080413 [http://npo-emba.org] 1


黃勝雄

今天的題目的確很有意義,「在地樂活」正是要讓銀髮族,在最熟悉的環境,快樂地生
活下去,這是我們對老人最基本的尊重。相同的老人政策在城鄉間會有不同的結果,今
天主要便是跟各位分享門諾基金會在鄉村的經驗。此外,城鄉差距也導致非營利組織在
資源上的分配不均,但既然叫「NPO 組織」
,沒資源也有沒資源的作法,絕對不能以此
為藉口而怠惰,稍後也會提到門諾基金會面臨這種困境的因應對策。

門諾基金會 花蓮出發

首先向各位介紹一下門諾基金會的服務模式。在鄉村的的照護方式與都市大相逕庭,以
門諾在花蓮的經驗來看,花蓮的人口結構以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居多,族群更是多元。
故此,門諾在花蓮的服務便需要具備豐富性及多樣性,主要以居家式、社區式、機構式
等服務。

「居家式照顧」顧名思義就是「到府照顧」,包含項目如:送餐、家庭照護、探訪及老
人緊急救援系統等,以協助維持居住環境的清潔、三餐的供給等為首要目的。透過社工
師、營養師的專業,設計符合老人家的菜單,在運送方面,為避免路途過遠,使餐點失
去美味,設有六線的運送專車,務必使老人家獲得最貼心的服務。而緊急救援系統的設
置也讓我們更貼近老人家的生活,除了在有需要救援時,能藉此獲得最立即的協助,我
們也透過這套系統與社區的長者作最直接的接觸,情感的交流益發融洽。

社區式服務是我們過去五、六年來極力推動的模式,主要有日托中心、融合教育及復康
巴士、輔具等相關服務。我們的日托中心大多與社區內的機構結合,如農會或老人中心
等,讓銀髮族不要整天待在家,能到日托中心參加社交活動,我們也努力營造讓老人家
期待的環境,盼望每星期到中心活動的日子到來。

所謂的「融合教育」是配合花蓮特殊的社會環境而生,在花蓮時常可見老榮民與年輕原
住民女性的婚姻,在這樣的結合下,所生下的孩子偶有身心障礙的可能,除了協助這些
孩童及早治療外,亦讓他們多接觸一般的孩童,在早療中心裡,這樣的交流不只讓他們
能加速適應社會,也讓一般的孩子能以更健康的心態面對身心障礙者。我們也請縣政府
設置身心障礙館,裡面都是一些重障病患,除了協助他們復健外,更希望他們能創造出
屬於自己的世界。舉例來說,我們有個兄弟雖然是身障者,但是他卻有自己的部落格,
透過網路世界,他能夠關懷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還有一個脊椎癱瘓的兄弟,每天都自己
坐輪椅,探訪醫院中的病患,為別人加油打氣,這也是我們樂見的,希望這些兄弟姊妹
都能身障心不障。而復康巴士的提供,除了接送銀髮族或重障者去就醫、復健外,更希
望他們能有機會多接近外面的世界。我們也為老人家量身訂做輔具,減少家人的負擔,
更提供銀髮族在日常生活的便利性。

Npo-emba forum 20080413 [http://npo-emba.org] 2


偏遠地區的在地老化要關心他們生命的健康問題;要關心他們的心智的健全;要關心他
們的無障礙空間問題;要關心他們的行動無障礙(輔具)的問題。從最切身的問題出發
,讓他們能吃飽穿暖,有整潔的生活環境,更要讓他們多與外界接觸,帶他們參與戶外
活動,從中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此外,基本的身體健康亦是我們極為注意的一點,例
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追蹤,及用藥安全等,都是我們基金會人員的首要之務。

無障礙空間的建設也是在地老化很重要的工作之一, 「跌倒」對老人家而言,可能引發
的後果不堪設想。故此,無障礙空間的普及,是讓銀髮族對生活環境最基本的需求。門
諾基金會目前正在整理 10 年來照護的案例,觀察接受照顧的老人有何變化。從餐點的
提供,環境的清潔到無障礙空間的普及,我們一直在評估 10 年來的成果及效益,希望
能彙整出更有用的資訊,以供打算進入長照產業的人士完善的資料,並從事前的預防做
起,讓老人家的生活更安定,活得更有尊嚴。

老人照顧的困境 有心無力

偏遠地區的照顧事業有個特殊情況,交通不便加重服務的困難性。以花蓮為例,這樣一
塊狹長的土地,讓我們的同仁傷透腦筋,往往一天能服務的老人有限,雖然近幾年基金
會有新增幾部汽車,但也只是讓情況稍加改善。另外,偏遠地區的民眾由於經濟較困難
,大多數人對加入「老人照顧」的活動有心無力,但是這些地區的老人家卻又最需要援
助,在此惡性循環下,偏遠地區的在地老化更加難以推動。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送餐
的工作上,偏遠地區便有其困難,除了經費問題,很難要求小地方的中心能做到兼具營
養與美味兩方面,更難要求他們是注意老人家在食用上的不方便,這些是在製作餐點上
的困難。餐點的運送更是一大難處,平時已限於交通不便,讓運送過程有很大的窒礙,
要是遇到豪雨或颱風,除了讓人員的工作不易外,也時常讓受助者心生歉意,這些都是
偏遠地區急需解決的困境。

緊急救援系統的設立雖然立意良善,但受限於科技的不足,有時也會造成誤判,浪費過
多的醫療資源。我們目前希望能結合專業的醫護從業人員,在終端機接收到訊息時,能
立即做出判斷,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與地方性機構的結合也存在不少問題,
地方性團體時常因領導者的更替,而導致目標有所變動,這也存在不小的傷害,讓許多
需要長時間發展的照顧模式無法發揮效益,若單靠社區的志工,在偏遠地區卻又是不足
,這些地方的民眾限於經濟條件,無法長期投身公益的服務,在老人的照護上,提供短
期的服務,實在無法有實質的效益。更甚者,有時地方性團體的服務又因不符政府的法
規,除了難以推動長期的照顧模式外,往往澆熄志工的熱情,認為自身的付出卻得不到
社會的肯定。

其實在社會服務的工作上,不只是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很多時候需要的是對志工

Npo-emba forum 20080413 [http://npo-emba.org] 3


的鼓勵,無緣無故為何要長途跋涉去幫助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這需要極大的熱情及完
善的心理建設。門諾基金會也持續在這方面努力,務求做到雙贏的局面,讓志工與受助
者都能經由服務的過程獲得極大的滿足。

以上是門諾基金會創設以來所付出的努力,可能成果不是很豐碩,但希望藉由今天的分
享,能有更多有能力、有專業素養人士加入我們的行列。

柴松林

健康老化 國家的最好成就

很高興今天有這個機會跟各位一起討論「老人」的議題。一個人能活到老,其實是很大
的成就,而一個國家最成功的成果,就是讓她的人民都能平安活到「老」,在現今高齡
化的社會型態之下,每個人都應該及早對這個課題有更深入的瞭解。「老化」其實並不
可怕,正是因為有這個現象存在,才表示一個國家的進步,她有能力讓民眾「有機會」
老化。甚至不需要去計較醫護院所是不是夠多,更應該做到的是「健康的老化」,這才
是一個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老人家時,除了不應抱持施捨的心態外,更要心存感念
,如果不是他們對社會的付出,他們又何嘗會老,他們本來就有權利享受社會的回饋。

根據聯合國統計局的標準,當一個國家 65 歲以上的老人占總人口數 7%以上即為老年


社會,這亦可作為一個粗略的標準,用以判斷一個國家的進步與否。台灣在 1993 年正
式邁入老年社會,迄今也有 10 幾年的歷史,不論在都市或鄉村,似乎都不難見到 70
歲以上的老人家。但是從這裡也可看出一個問題,到底怎麼樣算「老人」 ,65 歲的分界
線是不是已經不再適用?這個標準隨著時代變遷已經不合現實,19 世紀台灣人的平均
壽命是 27 歲,但放眼現在,8、90 的老人家比比皆是。而 2008 年台灣的老年人口更高
達 19%,「65 歲」的定義確有修正的必要。

平均餘命的延長也讓台灣的社會型態有了急遽的轉變,目前台灣的男性已達 75 歲,女
性更高達 81 歲。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平均壽命有持續延長的趨勢,也產生另一種新現
象「老的時間」越來越長,就算年紀達 65 歲,平均仍有 10~20 年的「老年生活」要過
,也讓老年人口比例逐年攀升。這也造成扶養比例的改變,15~65 歲的人口需負擔的
被扶養人口也隨之增加。

勞動人口老化現象尤以農村最為顯著,台灣目前從事農業生產的比例已經很低,多數都
是以其他工作為主,農業生產為輔。而退休年齡的僵化也對許多銀髮族不公,政府一聲
「強迫退休」,除了讓許多仍有工作能力的人失去舞台外,更降低產業的競爭力,隨著
時代的變遷,勞力已經不是主要的產值來源,更多時候需要依靠經驗、智慧的貢獻,政
府的政策確有修正的必要。老年化的社會也容易產生代溝,不只是年輕一代在與老人溝

Npo-emba forum 20080413 [http://npo-emba.org] 4


通上有障礙,更多時候是老人給自己設下限制,認為自己「老了」,沒有學習能力,不
願接受新事物,才讓二者的觀念相去漸遠。上述種種都是老年化社會的現象,而這些部
分正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

退休年限應延後

老化所帶來的改變可從幾個方面探討。在工作方面,我國勞動基準法規定:65 歲以上
就必須退休,除了讓老人失去工作寄託外,也令他們喪失經濟來源,只能仰賴退休金或
成為子女的負擔。在社會角色上也有很大的轉變,成為「不被需要」的角色,人際關係
上亦是如此,同樣的一個人,卻在跨過「65 歲」後,成為一種「受保護動物」
,在生活
上受到諸多限制,甚至不受到重視,因為「你老了,你有許多空閒的時間,你應該盡量
配合別人。」這些都是一種不尊重。

人一旦老了,「風險」在生活中便日漸重要,雖然說人會老是因為躲過許多風險,但是
老了就必須面臨更大的風險。第一就是「醫療費的支出」 ,根據英國的統計資料,30 歲
的醫療支出最低,到了 70 歲將提高至 12 倍左右,在老年人的社會中,醫療成本日漸增
加。第二是「消費太少」,人一旦沒有所得,縱使有儲蓄,消費習慣仍是受到影響,故
老年社會將有消費型態的轉變。第三是「儲蓄」,在老化社會中,年輕人因沉重的撫養
負擔,加速其儲蓄的比例。第四是保險業的發展,老年人的生活不確定性較高,各種風
險激增,這也讓保險業蓬勃發展。第五是社會福利制度的發展,這也涉及退休年齡的限
制,由於所得銳減,只能仰賴政府的援助。第七是「喪偶」的問題,台灣女性平均壽命
高於男性,一般而言較容易使年老的女性有守寡的可能。最後是子女的問題,跟下一代
的關係改變。從上述種種可知,老化之後要面臨的問題千奇百怪,風險更是層出不窮,
這些都是需要及早處理的問題。

數字會說話

接下來我用一些數字呈現當前社會的變化,從資料中更詳細的解說目前「老化」的狀況
。目前全球人口約 67 億人,每年平均人口增加約 8 千萬人,估計到 2050 年時,全球人
口將達到 92 億。其中增加人口的 95%,來自開發中國家,如南亞、非洲等國家;來自
已開發國家的只占 5%,20 年後,甚至連 5%都可能沒有。而人口是怎麼減少?當出生
率小於死亡率,人口便逐漸減少,像德國從 1982 年,日本從 2005 年起,開始人口負成
長,而就目前的生育水準來看,台灣人口至 2018 年將開始負成長,至 2050 年將減少為
1860 萬人,之後將進入靜止狀態。

減少的原因主要是生育率的降低,1950 年代台灣的生育率高達千分之五十,時至今日
已經降低至千分之八。從育齡人口來計算,去年只有 20 萬人,若要維持千分之八的生
育率,每年約有 9 萬人出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女性不願再承擔生育的重擔。到 2018

Npo-emba forum 20080413 [http://npo-emba.org] 5


年台灣人口的死亡人數與出生人數相等,出生率等於死亡率,自然增加率為零;過此以
後,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死亡率高於出生率,自然增加率成為負數。人口總數即將
逐年減少,進入負成長階段,至 2050 年,人口總數將只有一千八百六十萬人,這時的
人口出生率為千分之四點六,死亡率為千分之十八點六,自然增加率為負千分之十四。

出生率與死亡率的改變,也促成人口結構的變化。幼年人口為未滿 15 歲,估計台灣幼
年人口比率將由 2006 年的 18%,至 2016 年降為 13%,2050 年再降為 8%,其實這個
現象從日常生活也可看出,在座較年長的朋友一定印象深刻,以往在路上常常可以看到
孕婦,現在則是很難得才遇得到懷孕婦女,這也顯示生育的意願日漸下降。65 歲以上
的老年人口在同期間,將由 11%,增至 21%,再增至 37%。從扶養比來看,也就是依
賴人口占青壯年人口的比率,在 2006 年為 39%,其中扶幼比為 25%,扶老比為 14%
。至 2050 年扶養比將上升至 80%;其中扶幼比為 14%,扶老比為 66%,屆時青壯年
人口扶養的老年人口,將由 2006 年的每 7.2 人,扶養一人,降至每 1.5 人扶養一人,經
濟活動人口的負擔日趨沉重。

少子化社會影響

除了人口結構的變化,其他相關的問題也日益嚴重。 「性別失衡」
,一般而言,出生嬰兒
性比例的正常值在 105 左右,在不同的種族之間會有微小的差異,通常在黃種人的地區
有較明顯的差異,如:中國是 112,台灣是 111,是全球人口出生嬰兒性比例最高的兩
個地區,香港、南韓、新加坡,都是 108,這跟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有極高相關性
,且在目前醫療技術的「協助」下,已可輕易得知小孩的性別,更加重性別失衡的程度
。科技與道德的發展背道而馳,性比例失衡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對未來婚姻關係、家庭
構成、社會安定、產業結構、消費態度,尤其是對於未來人口的出生與人口結構,都將
產生巨大的影響。

當一個社會面臨老化,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國家競爭力不足,新進就業市場的青年人相
對減少,導致就業市場所需勞動力不足,也因勞動力老化,創新困難,阻礙進步。而「
老幼照護欠缺」亦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青壯年人口過少,在照護上的全面性便顯不足。

衡量一個國家的老化程度有許多方法,最簡單的是聯合國的標準,當老年人口達 7%時
,便可稱為高齡化社會,其中以法國最早邁入老化社會,1864 年便達門檻。再回顧先
進諸國老年人口占全人口比率由 7%至 14%的倍化時間,法國由 1864 至 1979,歷時 115
年;美國由 1942 至 2015 年,歷時 73 年;義大利由 1927 至 1988,歷時 61 年;英國由
1929 至 1967 年,歷時 47 年;德國由 1932 至 1972 年,歷時 40 年;日本由 1970 至 1994
年,歷時 24 年,所以在日本很少看到孩童,戰後嬰兒潮一過便有明顯的斷層。而台灣
由 1993 年至 2016 年,只要 23 年,老年人口所占比率即可倍增,將是世界上老化速度
最快的國家。可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政府的成就,傳染病減少、生活環境改善等等

Npo-emba forum 20080413 [http://npo-emba.org] 6


,但另一方面一切老人社會所需的硬體建設與軟體設施,尚未建立,造成嚴重的老年問
題,形成痛苦的老年。

政府財政困難,由於經濟人口的銳減,使就業人口的所得降低,政府財稅收入自然跟著
減少;也使消費人口減少,消費能力降低,所以營利事業將隨之萎縮,財政收入更將減
少。另一方面隨著人口的老化,政府在相關的福利支出就必須擴大,財政問題成為困擾
政府的一大問題。產業結構也隨之改變,有的蓬勃發展,有的卻銷聲匿跡,老年需要的
市場增加,其生產規模亦隨而擴大,甚至醫療產業的結構也會隨著變動。婦產科、小兒
科的需求減少;泌尿科、心臟科、新陳代謝科、腫瘤科的需求增加。消費型態亦隨著不
同的年齡層,在所得、儲蓄與購買力上的差異,以及個人需求、習慣與偏好的不同,出
現不同的消費行為,影響所及遍及每一行業的生產、供應。

人口政策須長遠規劃

人口結構的轉變對教育體制產生極大的衝擊,由於出生人數減少,首先影響的是初等教
育,學齡兒童數日減,就使小學必須減班、減校、減少班級人數。過幾年則是國、高中
面臨衝擊,重複的事情一再發生,必須減班、減校、減少班級人數,最後則是對高等教
育造成衝擊,非僅導致高等教育資源閒置,投資浪費,也造成高等教育品質難以提升。
其次,教學的重心也可能有所變化,從幼童移轉到老人,從單純的教學到師生的相互學
習,不再是一味的填鴨,而是一種學習式的互動。外籍婚姻的形成,某種程度上來說是
一種經濟力的表徵,但是在周遭國家發展迅速的情況下,這種現象會逐漸緩和。

自根本的解決方法出發,我們必須探討台灣的「最適人口」是多少,而不是一味的希望
人口增加,並要制訂最恰當的人口政策。從許多先進國家的經驗可知,德國、法國、新
加坡都曾採行獎勵人口生育的政策,甚至以巨大的經濟支援,來鼓勵生育,但皆未能達
到預期的效果。近年來,若干先進國家經由法律的修改,允許外籍人口的移入,或開放
外籍勞工的生育而使生育率緩慢回升。亦必須從國家發展的方向著手,隨之調整產業結
構。

對子女的價值觀也應做調整,並不是生、養育都是女性的工作,據研究報告指出,部分
女性是因為家務負擔過重而不願結婚,這類偏頗的觀念亦需導正。若在可預見的未來中
,經濟環境不但沒有改善,更可能走下坡,這對生育率也是一種負面的影響。女性在家
庭、職場、社會上的未能得到公平對待,一面降低了婦女的婚育意願;一方面也減少了
女嬰出生的機會,應積極採行性別平等的政策,以扭轉性別的偏差觀念,搭配實施「兼
顧工作與家庭生活」的新制度,如生育留職並給予津貼,延長生育假期、強化再就業保
障、完善托兒育幼設施等,甚至不應全由女性負責育嬰,也應讓男性有請育嬰假的權利
,更進一步促進性別平等。或是營造有利有子女家庭的環境,從政府的政策,如:生育
費用、兒童醫療費用、學齡前照顧與學習費用補助,到社區的協助,讓家長感受的鄰里

Npo-emba forum 20080413 [http://npo-emba.org] 7


的善意,都有助於減輕對兒童養育的負擔。

壽命的延長,導致高齡勞動力的比例提高,更應加強各種職業訓練,倡導終身學習,強
化老年人對自我能力的信心,藉此提升勞動力的水準,進一步擬定「延遲退休年齡」的
政策,在健康許可的條件下,取消工作年齡的上限,在美國、加拿大等國都已經有極佳
的成效。少子化社會亦是改善教育設施,提升教育品質的良好機會,從本質上做根本的
改變,透過素質的提升,因應數量的不足。

由此可知,人口政策應要適應未來人口成長、人口規模、人口結構的改變,從社會、經
濟、文化、教育、政治和法律等多方面調整,謀求合宜之對策,並不是「數大便是美」
。掌握這個人口革命的衝擊,正是一個極為難得的轉機。

【第二階段:對話】

NPO-EMBA & 陳牧師、柴松林、黃勝雄

平安基金會主要的工作是照顧退休的牧師,部分才涉及社會上其他弱勢族群的照護。在
今年初開始關懷銀髮族的權益,蒐集政府相關資料後,平安基金會到了全國老年人口比
例最高的澎湖縣,開始一連串的活動。從文案的提出,到地點的選定、人員的招募等工
作,準備在澎湖從事老人的關懷工作,有效利用當地閒置的教會建築、資源,進一步將
活動的範圍擴大到孩童、外籍配偶上。

在台灣本島也是有相關的服務,例如:和文山區長老教會結合,進行一系列老人關懷的
活動,或是舉辦類似社區大學的課程,讓老人家從學習中找回對生命的熱誠,甚至是生
命的第二春。目前的目標是希望能整合各地區長老教會的資源,在平安基金會的統籌下
,對社會上的弱勢族群(如:孩童、老人、外籍配偶等)做出更有力的援助,也藉此凝
聚社會上各階層人士的力量,讓善心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Q:想請教黃院長門諾基金會在花蓮的運作,會否與當地的 NPO 團體或是社區的居民


做串連,讓資源有效發揮作用?

A:〈黃勝雄〉非營利組織的資源有限,與其他團體的串連更顯重要,舉門諾基金會在
花蓮的服務為例,除了與長老教會的合作外,尚與一粒麥子基金會在花蓮縣中部有業務
上的通力合作,正因為是非營利組織,整合各地資源、建立資源網路,才能有更多元的
服務,而非希望獨占資源,以揚名為目的,這是 NPO 組織在運作時最主要的宗旨。

Q:想請教黃院長門諾基金會已從事老人服務這麼多年,是否有其他未竟的工作?如果
有,是缺乏什麼力量或資源,而導致心願無法完成。門諾醫院在基金會事務的協助上不

Npo-emba forum 20080413 [http://npo-emba.org] 8


遺餘力,這對醫院本身的人力、財務會不會有所影響,這樣的個案能否成為其他縣市的
榜樣?

A:〈黃勝雄〉我們想做的事還有很多,除了把現有工作做到更好,還希望能提升服務
的「境界」,不只讓長者吃飽穿暖,更要讓他們活得快樂、活得有尊嚴,重拾對生命的
熱誠,體驗到自身的存在仍有價值,而不僅是苟延殘喘的活著,這是我們最希望能在老
人家身上看的成果,也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在經費方面,感謝社會各界對門諾基金
會的認可,每年一億多的預算,40%可自公部門申請,其餘 60%則來自社會一點一滴
的捐贈,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在資金的運用上,不至於捉襟見肘。

我認為較困難的部分在人力的培訓上,除了志工的招募,更重要的是對人員的培訓,不
只注重專業素養,也要強調真誠的心意,不把自己的工作當成施捨,而是一種雙贏的付
出,有時我也會跟著同仁一起去探視老人家,跟著清潔環境,每當被說我不該親自動手
,我一定回道:「我現在又不是動彈不得,只要能為社會服務,事不分大小,盡力就好
。」這對我來說不只是對自己的肯定我認為這更是一種「身教」,讓這些老人家知道「
人老心不老」,只要心不老,不論服務的事是大或小,都能回饋社會,都找到自己的生
存價值。

Q:想請教柴教授,從剛剛的數字中可以知道,未來的撫養比對下一代會是個沉重的負
擔,我想知道如果不希望變成包袱,我們該從幾歲開始準備「銀髮在地樂活」?

〈柴松林〉老化是持續在進行中,我只能回答:
A: 「越早開始準備越好!」我想補充一
點,剛剛黃院長有提到門諾有提供送餐服務,這點在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也有相同的服
務,是最早開始為重障者送餐的團體,26 年來我們一直在改善我們的作法,例如:請
社區裡的居民協助,幫自己的鄰居多準備一分餐點,再予以補助或表揚,這不只達成送
餐的目的,更促進居民間情感的交流;在偏遠地區中,我們請當地的派出所為村裡需要
幫助的老人準備餐點等等方法,有些方法雖然不一定易於推動,但只要我們持續努力,
相信其成果必定很豐碩,因為台灣最充沛的資源就是「溫情」,這也是台灣人民都存有
的一份資產。

Q:剛剛柴教授有提到,政府對老年社會的政策來不及準備,我們是否能透過社會力的
影響,催生「銀髮在地樂活」的相關政策?另外,門諾基金會在花蓮的努力人盡皆知,
有沒有可能把這些寶貴的經驗傳承到台灣各個角落,讓有心從事老人服務的團體有「寶
典」能照方抓藥,不至於在起點時,把力氣浪費在不必要的摸索上。

A:(柴松林)婦女平權運動從開始受到注目,到立法,到目前依法實施,前後歷經 40
多年的時間,由此可知,政策的擬定永遠不可能一蹴可及,我個人認為,必須先找一個
跟全民都有直接關係的標的,在恰當的時機提出,所謂「恰當」就是在「有人會理你」

Npo-emba forum 20080413 [http://npo-emba.org] 9


的時間點,而且階段性的目標不能太大,太大除了難完成,也會讓內部成員失去動力,
如果拿捏得當,更可以吸引外部力量的奧援。一套完善的政策,必須透過一個又一個看
似不相關的環節連接而成,考慮各個不同的層面,才能集結成一套完善的相關政策。

(黃勝雄)其實許多工作我們都還在摸索期,具體的作法可能一時無法有完整的陳述,
例如:在送餐我們就遇過許多突發狀況,隨著各地方的交通或是居民的飲食習慣不同等
情況,而有不同的因應方法,但是唯一不變的是「誠摯服務」的心,其實許多狀況都是
志工們隨機應變,而變通的方法只要秉持誠心的奉獻,設身處地為老人家著想,不論何
種方法都沒有硬性規定,我想門諾基金會目前能傳承的經驗,也只有「誠心奉獻」這幾
個字。

Npo-emba forum 20080413 [http://npo-emba.org] 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