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 『推動公民參與法制化聯盟』新聞稿,敬請參考】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體檢「政府資訊公開嗎?」 看台灣民主程度
政府資訊公開法自 94 年年 12 月 28 日施行至今,應公開的十一項目資訊,竟無一公開。9 月 12
日上午 11 點,推動公民參與法制化聯盟團體赴行政院,以行動劇表達對政府資訊不公開的不滿,並在
立法委員田秋菫陪同下,向行政院遞交請願書。 「推動公民參與法制化聯盟」成員表示,近來無數官員、
公務員捲入弊案,從故宮工程弊案、北投纜車官員圖利包商、藥價黑洞等屢見不鮮。資訊不公開的結果,
政府機關黑箱作業,弊案叢生。政府是行政資訊的最大擁有者,若各機關連最基本的應主動公開之資訊
上網公告都做不到,就遑論公共政策的事先告知,更不利公民社會的形成。

聯盟也表示:政府行政部門若能依行政程序法舉辦「行政聽證」,立法部門舉辦「議會聽證」,政府
資訊公開,以及各級「議會議事」公開,是促進公民社會理性討論、尊重專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公平、
公正、公開面對各種爭議缺一不可的四個支柱。而該聯盟未來除了持續監督政府資訊公開外,也將推動
影響公民參與公共政策討論或制訂的兩個重要法案:「議會議事公開法」及「議會聽證法」 。

政府資訊公開、決策透明,是衡量國家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指標。民國 75 年 10 月 15 日政府宣布解
嚴,隨後報禁、黨禁解除,被禁錮近 40 年的意見表達、秘密通訊及集會結社等憲法賦予人民的自由獲得
解放,社會因而更開放,民間聲音更多元。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威權習性,仍與政府機關文
化緊密結合,「習慣成自然」的阻卻民間參與公共政策的討論或制訂。導致行政效能不彰、浪費公帑、弊端
叢生,施政品質亦低落。解嚴後第 19 年,94 年 12 月 28 日「政府資訊公開法」公告施行,其宗旨為保
障人民知的權利,增進人民對公共事務之瞭解、信賴、監督及參與,也象徵台灣民主更往前邁進。

該法規定政府資訊以主動公開為主,或應人民申請提供之。雖然公開方式包含「刊載於政府機關公
報或其他出版品;利用電信網路傳送或其他方式供公眾線上查詢;提供公開閱覽、抄錄、影印、錄音、錄
影或攝影;舉行記者會、說明會,其他足以使公眾得知之方式。」但仍以「上網公告」最為快速、便利, 也
是世界趨勢。行政院研考會十年來推動「電子化政府(我的 E 政府)」,預估已花費 678.43 億元,在其
「電子化政府推動方案(90 至 93 年度)」中,「推動政府資訊上網公開,落實政府資訊公開法」就是實
施策略之一。因此理論上,政府資訊「公開上網」,應是早已普遍落實!然而真實狀況如何?政府的資訊
夠公開、夠透明了嗎?民眾若想獲得政府資訊是否更便利?台灣政府是否仍是個「大黑箱」呢?

為瞭解「政府資訊公開法」的落實狀況,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自 96 年 4 月起,以行政院及其直轄機
關共 40 個單位網站為調查範圍。依據政府資訊公開法第 7 條第 4~10 款,政府「應主動公開資訊」項目:
行政指導有關文書、施政計畫、業務統計、研究報告、預算及決算書、請願之處理結果及訴願之決定、書面
之公共工程及採購契約、支付或接受之補助、合議制機關之會議紀錄等 9 項,再加上「機關是否自訂政府
資訊公開相關規定並上網公告」、「網站是否有資訊公開專區」等 共 11 個項目一一上網查核。
結果發現:政府資訊公開的貧乏、混亂與凌散令人驚訝,本次調查的 11 個應公開項目,沒
有任何一項,是 40 個機關都有公開、上網的!也沒有任何一個機關,將全部「應公開項目」全部

1
都公開、上網!
1、 未自訂「政府資訊公開」相關規定並上網公告(含未更新):32 個機關(佔全部 80﹪)
2、 網站未設「政府資訊公開專區」:22 個機關(佔全部 55﹪)
3、 網站無「行政指導有關文書」:34 個機關(佔全部 85﹪)
4、 「施政計畫」未上網公告:12 個機關(佔全部 30﹪)
5、 「業務統計」未上網公告:5 個機關(佔全部 12.5﹪)
6、 「研究報告」未上網公告:13 個機關(佔全部 32.5﹪)
7、 「預算及決算書」未上網公告: 24 個機關(佔全部 60﹪)
8、 網站無「請願之處理結果及訴願之決定」:
請願處理未公告:40 個機關(100﹪)
不確定是否有訴願單位:17 個機關(42.5﹪)
有訴願單位但未上網公告:5 個機關(12.5﹪)
9、 公共工程採購契約未上網公告:15 個機關(37.5﹪)
10、網站無「支付或接受之補助」相關資料:
網站無「接受補助」:39個機關(97.5﹪)
網站無「支付補助」:18個機關(45﹪)
十一、網站無「合議制機關之會議紀錄」:27個機關(67.5﹪)
這顯示「電子化政府」推動十年來,「政府資訊公開上網」仍只是「口號」,政府機關似乎仍然不願讓
民眾知道得太多!?由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綠黨、台灣生態學會、台灣促
進和平文教基金會、地球公民協會等組織所組成的「推動公民參與法制化聯盟」,在 12 日上午召開完【體
檢政府資訊公開嗎?看台灣民主程度】記者會後,隨即拿著此份調查報告前往行政院請願。該聯盟提出
幾項請願訴求:
1. 行政院應將政府資訊公開推動計畫列入考核:要求中央、地方機關限期完成政府資訊公開法第 7
條所規定之應主動公開項目上網。同時,應要求各機關在網站首頁明顯處,設置行政資訊公開專區,
建立所有應公佈資訊的連結(包含人民申請政府資訊方式),定期考核,讓民眾取得政府資訊更便
利。
2. 政府各機關應即時更新網站資訊: 以最具時效性的施政計畫、預算決算為例,雖有 28 個機關的
「施政計畫」已上網公告,但卻有 10 個缺少最新(96)年度施政計畫。另主計處約在每年 8 月公布
下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但並非以完整預算書內容公布。政府各行政部門預算編列於送達立法機
關審議時,應同步公布全部預算內容,以利人民與各級民意代表監督審查。一旦通過各級議會審查,
應即公布、上網,以利監督施政。調查發現,97 年度中央總預算案行政院院會在 8 月 22 日已通過,
但在有公告「預算」項目的 16 個機關中,卻還有 11 個連 96 年預算都「尚未公告」!
3. 政府資訊品質應加強正確性、完整性、重要性:例如,經濟部網站雖有「行政資訊目錄」方便民眾
查詢,但大部分項目空無內容;或如財政部網站雖有公告「行政指導文書」,內容卻是「購置活動櫃
乙批採購案」、 「印製營業 核定 額 款書等 3 種印刷品乙批」等採購訊息,牛頭不對馬嘴。此外,
許多與民眾權益相關的重要資訊,卻囿於應限制公開之規定1,政府機關不願公布,例如中央、地方
環保機關不願公佈工業區、科學園區內廠商違反環保法規之事實。以及國營企業中油、台電、台糖等機
關2,不論是民營化政策或是重大開發,通常是決定後才公開,往往使得利害關係人因無法事先得知,
未能表達意見,損及其權益。以致抗爭迭起!
1
政府資訊公開法第 18 條第 1 項第 4 款「政府機關為實施監督、管理、檢 (調) 查、取締等業務,而取得或製作監督、管理、檢 (調) 查、取締對象
之相關資料,其公開或提供將對實施目的造成困難或妨害者。 」
2
政府資訊公開法第 18 條第 1 項第 9 款,「公營事業機構經營之有關資料,其公開或提供將妨害其經營上之正當利益者。但對公益有必要者,
得公開或提供之。 」

2
4. 政府資訊公開應普及各級機關: 中央、地方各級機關及其設立之實 (試) 驗、研究、文教、醫療及特
種基金管理等機構,以及受政府機關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法人或團體,都是政府資訊公開法適
用對象,因此全台中央各機關、各縣市、台北市、高雄市等,含行政、公營事業機關、學校、警察機關數
量就高達 3,111 個,再加上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考試機關、監察機關,都應力行政府資訊公開。聯盟
也呼 更多公民、團體持續加入政府資訊公開的監督行列,護衛人民知的權利。
5. 政 府 資 訊 上 網 公開應便利自由軟體使 用者: 現行中央政府機關網站對自由軟體使用者而言,多
數為不友善的資訊環境。其中半數以上的機關其網站最佳使用環境為 IE x 版本、交換電子 格式以
Word、Adobe 為主,政府機關不應獨厚少數軟體商,限制自由軟體使用,否則所謂「E 化政府」,將
只是虛應故事!

「推動公民參與法制化聯盟」成員表示:近來無數官員、公務員捲入弊案,遭到起訴、判刑,從故宮
工程弊案、北投纜車官員圖利包商、治水工程弊案、藥價黑洞…屢見不鮮,資訊不公開的結果,政府機關
黑箱作業,弊案叢生。政府是行政資訊的最大擁有者,若各機關連最基本的應主動公開之資訊上網公告
都做不到,就遑論公共政策的事先告知了,如此更不利公民社會的形成。聯盟也表示:政府行政部門若
能依行政程序法舉辦「行政聽證」,立法部門舉辦「議會聽證」,政府資訊公開,以及各級「議會議事」公
開,是促進公民社會理性討論、尊重專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公平、公正、公開面對各種爭議缺一不可的
四個支柱。而該聯盟未來除了持續監督政府資訊公開外,也將推動影響公民參與公共政策討論或制訂的
兩個重要法案:「議會議事公開法」及「議會聽證法」 。

9 月 12 日上午 11 點,聯盟團體到行政院大門口以行動劇表達對政府資訊不公開的不滿。並在立法
委員田秋菫陪同下,向行政院遞交請願書。行政院第二組李鐵民組長出面接見,與會官員包括研考會資
訊管理處何全德處長、法務部法律事務司張清雲司長,行政院副秘書長陳美伶隨後也出席。

行政院副秘書長陳美伶在瞭解聯盟的調查訴求與主張後,當場承諾在二週內,召集行政院各部會
及直屬機關所轄業務單位,檢討政府資訊公開及上網現況,是否有其困難及如何改進等,以回應請願
訴求。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