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6

完形治療 Gestalt Therapy

補充
治療理論的原則:

(1). 整體觀 (holism) :所有本質被視為統整且一


致的,部分的總和不等於整體。

•人的整體性,不對人某種特殊層面有較高評價
•注意當事人的思緒、感覺、行為等

(2). 場地理論 (filed theory) :有機體得由環境


、脈絡中才能看見,顯示有機體是不斷變異場地
的一部分。

•所有部份都是互相關聯、影響的,皆發生在歷程

•留意、探討個人和其環境間正在發生什麼事
(3). 影像形成歷程 (the figure-formation
process) :
從環境場地的背景中呈現吸引各人注意及興趣的焦點的歷程,受個人
當下的主要心之渴望影響
影像 (figure): those aspects of the individual’s
experience that
are most salient at any moment. 個案在某個時刻特別明顯的經驗,例如
「擺臭臉」。
背景 (ground): those aspects of the client’s presentation that are
often out of his or her awareness. 個案表現出一副沒有覺察到的部分,例
如「生氣」。

(4). 有機體的自我調整 (organismic self-


regulation) :
有機體會追求平衡,當內心所浮現的欲求、知覺或是興趣所擾
動平衡時,影像產生,有機體盡可能的以本身所擁有的能力,及
環境資源進行自我調整,試圖重新恢復平衡,以達成自我成長和
改變。
• 擺臭臉這個行動,並無法覺察內心的生氣,也無法覺察內心
需要被愛的想法,當然無法恢復平衡,因此需要覺察,接觸情緒
活在當下 (the now) ,此時此刻 (here and now)
• 現在式是最重要的時態。
• 強調當下 (the now) ,充分體驗,留意過去、未來,停留在
想法,都是在逃避現在的充分體驗。
• 治療者以「 What 」及「 How 」取代「 Why 」來提出問題
,讓當事人更能接觸當下。
• 例:你的感覺是什麼?在你身體的那個部分?觸摸一下,
閉上眼睛,想想那是什麼樣子?什麼顏色?什麼質感?生
氣像是三秒膠,黏在喉嚨上,它如何控制住了你?它的目
的是什麼?和他說說話。
• 例:悲傷的感覺,想什麼?心被刀割,不斷地流血。把手
放在心上,給心一些溫暖,一些愛,想像傷口,在你的溫
暖,在光的照耀下,漸漸地凝結,漸漸地結疤…想像你輕
輕地觸摸這些傷口,漸漸地疤痕變硬,漸漸地淡了,多年
後,相信你再次撫摸著這個疤痕時,會好珍惜它,伴你度
過傷痛,心中充滿著感動…
未竟事務 ( unfinished business )
• 當影像從背景中浮現卻並沒有完結時,在個人心中留
存未竟事物( unfinished business )而造成不可預期的
情緒經驗 。
• 情緒未被充分地覺知,徘徊在背景中,會以許多方式
在此時的生活中浮現,干擾與他人有效接觸。
•無法覺察生氣,表達生氣,或是表達內心的渴望,
以擺臭臉等無效的方法將能量卡住。
• 僵局( impasse )/卡住的點( stuck point )逃避覺察
,能量阻塞的狀態:例如「擺臭臉」的狀態。
剝洋蔥似的人格
• Perls 以剝洋蔥來比喻成人人的探索。
• 當個人希望臻於心理成熟,必須脫去精神官能的五個層次:
  1. 虛假 (the phony) :以刻板印象及不真誠的方式與人互動,迷失自我陷
入角色之中,言行變成不是真實的自己,而活在自己與別人創造的假
象底下。「表現地若無其事」
  2. 恐懼 (the phobic) :否認那些造成難以忍受痛苦的部份自己,對痛苦
情緒逃避,抗拒接受突然真實顯現的自己,認為他人會拒絕如此的自
己。 「不敢生氣」「生氣會被罵」
3. 僵局 (the impasse) :卡在通往成熟的過程。會企圖去操縱環境,以符
合我們所知覺、所思考及所作的決定。會感到死寂,會覺得自己一無
是處。 「擺臭臉」消耗能量,無法改變任何事實
4. 內爆 (the implosive) :揭開內在的防衛,接觸真實的自我。能充分經驗
死寂,而不是否認或是逃離時,就會進入內爆層。 「生氣」、「怒」
5. 外爆 (the explosive) :能拖去虛假角色和藉口,並能釋放原先未了非真
實的我所佔據的大量的能量。 「表現出來」影響環境
剝洋蔥似的人格
Satire 的情緒冰山〜深度覺察
接觸與抗拒接觸
•接觸( contact )是改變與成長的必要條件,當能
與環境接觸,就能覺察,產生智慧,改變就會發
生。
•接觸( contact )是透過看、聽、嗅、碰及行動形
成的,接觸之後就會退回到背景之中,整合所有
接觸的體驗。
•抗拒接觸( resistances to contact )是種避免完全且
真實地經驗此刻的防衛方式。也是人們用以控制
環境的特有方式。
•接觸是正常及健康的,鼓勵當事人不斷地增加覺
察,減少抗拒接觸接觸,是完形治療重要前提。
抗拒接觸的方式
• 主要抗拒接觸的方式:
  1. 內攝( introjection ):不加思索,且未加以消化使之適合自己,
  就接受他人的信念及標準。被動地吞入環境所提供的東西,不花時
  間弄清什麼才是我們想要及需要的。「生氣是不好的」將爸爸的觀點內化。

2. 投射( projection ):把部分自我屏除丟給環境,將與自我形象不同的人格特質拋除,


丟給別人。對於被屏除的部的自我,通常是不去感覺,也不為真實的自己負起責任,
使得我們無力促動改變。「你一定不喜歡我生氣」「你遲到一定是不喜歡我」

  3. 迴攝( retroflection ):把想要對別人做的事,轉回給自己,或把想要別人對我們做


的事,轉為對自己做。拔頭髮:「你都不要我」;做惡夢:「像死人一樣沒用」,攻
擊自己…憂鬱…自傷…

  4. 解離( deflection ):分裂,難以維繫持續性的接觸,意圖藉由過度的幽默、抽象的


概括、問問題而不表達自己想法等來避免接觸。減少情緒和光只是不斷地說、只談論
別人都是種解離。 擺臭臉、顧左右言他 .. 用各種方法來逃避真正的情緒。

  5. 融合( confluence ):混淆,自己與環境混淆不清,不太能清楚劃分內在


  經驗與外在現實。關係上的融合包括了沒有衝突,或相信每個人所
  經驗的情緒及想法都是一樣的。具有高度需要被接納及喜愛的特
  性,因此不表達自己真正感覺及想法。 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意見
覺察
• 覺察( awareness ) Pearls :「拋棄你的
大腦,就教於你的感覺。」
Pearls: 「 garbage in , garbage out. 」

• 內界:體內感受:心跳、肌肉、呼吸、臟
腑、能量…
• 中界:思想、情緒
• 外界:外界感受:視、聽、觸、味、嗅…
Roy Martina 治療三層次

摘自: Roy Martina 「學會情緒平衡的方法」


能量與能量凍結
• 完形治療特別重視能量( energy )所在的位置、如何使用
能量,以及能量如何被卡住。
• 視能量凍結( blocks to energy )為一種抗拒的方式,例:
擺臭臉,身體某部位緊張、說話時看別處以避免接觸、說
話聲音很緊等。
• 治療的重心在於發現干擾的能量,以及讓當事人對這些感
覺能夠有所察覺。
• 治療最好是引用動力關係來啟發及鼓勵當事人,並非消耗
治療者本身的能量。
• 治療者的工作是協助當事人找到被凍結能量的位置,及將
這被凍結的能量轉化到更能適應的行為,鼓勵當事人了解
抗拒是如何以身體不同情況來表現,並且實際地充分探究
緊張的狀態,而不是要當事人克服其身體的某些症狀。
• 治療歷程
1. 治療目標:
(1) 增加自我覺察
(2) 逐漸為自己承擔責任
(3) 發展技巧獲得肯定
(4) 對所有的感覺更能覺察
(5) 對行為負責任,包括行為後的結果
(6) 由環境的支持轉局增加內在的支持
(7) 能請求協助,也能適時地提供他人所需
2. 治療者的功能與角色:
˙ 我訊息:「你…」改成「我…」
「你為什麼遲到?」(指責語氣,並不一定是要原因)
--- 「你遲到了,我很生氣!」(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 提問讓案主產生覺察。
以「 What 」及「 How 」取代「 Why 」來提出問題
˙ 銷融力量的語言 : 有些當事人說話會多加些修飾語,加以否認,以減
弱個人的力量。
「我在這裡等你的時候一直在想你為什麼遲到,然後越想越生氣,
不知道你為什麼遲到,看著好多人來人往,我孤零零的一個人,想
著張學友唱的的一千個傷心的理由… . 越想越傷心,你要不要帶我
去聽張學友的演唱會?」
˙ 傾聽當事人的隱喻 : 注意當事人的隱喻,使得治療者對當事人內在衝
突有更多的線索。
「我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個浪漫製造機,她一投幣,我就要製造出浪
漫。」
˙ 語中玄機 : 當事人常會用一些模糊不清的語句,卻是意含者生活衝突
的重要線索。
Cl: 「你不覺得念心理系的人都很悲觀嗎?」
Co: 「你覺得唸心理系的人很悲觀?」
3. 當事人在心理治療中的經驗:
˙ 發現 (discovery): 當事人會對於自己、舊有情境或者生命中
重要他人,會有新的認識、領悟和看法,這類發現常令他
們感到訝異。發現生氣,找到渴望
˙ 調適 (accommodation): 當事人重新認知自己能有選擇的機
會,一開始要做新的選擇是困難的,但透過支持使得當事
人能具備因應困難情境的技巧。表達生氣,表達渴望。
˙ 同化 (assimilation) : 當事人能感覺到自己有能力去處理日
常生活中的事件,不再被動地接受環境,而能主動反應,
去改變環境依照自己的期待。改變環境。
Miriam Polster 的三個統整階段的順序 :
發現 (discovery)→ 調適 (accommodation)→ 同化
(assimilation)
應用 : 治療技術與程序
1. 完形治療中的實驗
2. 協助當事人準備進入完形實驗
3. 面質的角色
4. 完形治療的技術:
(1) 內在對話練習 (the internal dialogue
excise)
(2) 繞圈子 (making the rounds)
(3) 倒轉技術 (the reversal exercise)
(4) 預演練習 (the rehearsal exercise)
(5) 誇大練習 (the exaggeration exercise)
(6) 停留在感覺中 (staying with the felling)
(7) 完形取向對夢的工作 (the gestalt
approach
to dream work)
• 評論
1. 完形治療的貢獻
 把衝突及人類的掙扎帶出來,治療者協助當
事人發現自己的新面貌。
 夢境皆為自我投射的觀點。
 完形治療傾向整體觀,協助當事人整合。
 引導自我覺察。
2. 完形治療的限制與批評
Perls 太強調用各種技術來挑戰個案,並貶抑一個
人的認知能力。
解決: Corey 認為,把完形治療放在認知治療中
的一種技術即可平衡認知與情緒,整合兩者的動
力。
使用完形治療時,過度地激起情緒,而沒有協助
個案找到適當的平衡點。造成案主回到生活中變
得過渡地衝動而產生新的問題。
解決:協這案主找到心之渴望,整合內在動力。
• 名詞解釋
2. 人性觀:完形對於人性本質的觀點基於存在哲學、現
象學及場地理論。
3. 整體觀 (holism) :所有本質被視為統整且一致的,整
體不等於部分的總和。
4. 場地理論 (filed theory) :有機體得由環境、脈絡中才
能看見,顯示有機體是不斷變易場地的一部分。
5. 影像形成歷程 (the figure-formation process) :個人
如何在影像形成時組織其環境。
6. 背景 (background) :未分化的場域
7. 影像 (figure) :浮現初引人注目的焦點
1. 有機體的自我調整 (organismic self-regulation) :當原
有的平衡被所浮現的欲求、知覺或是興趣所擾動時,有
機體盡可能的以本身所擁有的能力及環境資源進行自我
調整
2. 未竟事務( unfinished business ):包括悔恨、憤怒、
憎恨、痛苦、焦慮、悲傷、罪惡、被拋棄等未曾表達的
情感。
3. 僵局( impasse )/卡住的點( stuck point ):個人
處於自認為無法自我支持,而尋求外在支持的狀態。
4. 虛假 (the phony) :以刻板印象及不真誠的方式與人互
動,迷失自我陷入角色之中,言行變成不是真實的自己
,而活在自己與別人創造的假象底下。
5. 恐懼 (the phobic) :否認那些造成難以忍受痛苦的部份
自己,對痛苦情緒逃避,抗拒接受突然真實顯現的自己
,認為他人會拒絕如此的自己。
1. 僵局 (the impasse) :卡在通往成熟的過程。會企圖去
操縱環境,以符合我們所知覺、所思考及所作的決定。
會感到死寂,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2. 內爆 (the implosive) :揭開內在的防衛,接觸真實的自
我。能充分經驗死寂,而不是否認或是逃離時,就會進
入內爆層。
3. 外爆 (the explosive) :能拖去虛假角色和藉口,並能釋
放原先未了非真實的我所佔據的大量的能量。
4. 內攝( introjection ):不加思索,且未加以消化使之適
合自己,就接受他人的信念及標準。被動地吞入環境所
提供的東西,不花時間弄清什麼才是我們想要及需要的

5. 投射( projection ):把部分自我屏除丟給環境,將與
自我形象不同的人格特質拋除,丟給別人。對於被屏除
的部的自我,通常是不去感覺,也不為真實的自己負起
責任,使得我們無力促動改變。
1. 迴攝( retroflection ):把想要對別人做的事,轉回給
自己,或把想要別人對我們做的事,轉為對自己做。
2. 融合( confluence ):自己與環境混淆不清,不太能清
楚劃分內在經驗與外在現實。關係上的融合包括了沒有
衝突,或相信每個人所經驗的情緒及想法都是一樣的。
具有高度需要被接納及喜愛的特性,因此不表達自己真
正感覺及想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