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1

卷二十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 第七、無著行

第七、無著行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無著行? 功德林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薩中大菩薩所修行的無所著住的行門? 也就是方便法門。 佛子。此菩薩以無著心,於唸唸中,能入阿僧祇世界,嚴淨阿僧祇世界。於諸世界,心 無所著。 各 位佛的弟子!這位修無著行的菩薩,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沒有著住。對於眾生、 世界、世間法、出世間法,皆無所著住。他所行所作,無住於心,行所無事。在唸 唸之 中,度脫眾生,無所著住在救度眾生之相。以無著住之心,在唸唸之中,能入阿僧祇那樣 多的世界中,莊嚴清淨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這位菩薩他雖然能嚴淨十 方無量世界,可 是他的心不著住在世界的相上。 往詣阿僧祇諸如來所,恭敬禮拜。承事供養。以阿僧祇華、阿僧祇香、阿僧祇鬘、阿僧 祇涂香、末香、衣服、珍寳。幢旛妙蓋,諸莊嚴具,各阿僧祇,以用供養。 菩薩到無量數諸佛道場去,恭敬諸佛、禮拜諸佛、承事諸佛、供養諸佛。用無量數 的華、無量數的香、無量數的鬘、無量數的涂香。以及末香、衣服、珍寳、幢旛、妙蓋、 一切莊嚴具,各種都是用無量數來供養諸佛。 如是供養,為究竟無作法故。為住不思議法故。 菩薩用無量數的物質來供養諸佛,為究竟無所作為法的緣故。為明了住在不可思議 法的緣故。 於唸唸中,見無數佛於諸佛所,心無所著,於諸佛剎,亦無所著。於佛相好,亦無所著。 見佛光明,聽佛說法,亦無所著。於十方世界,及佛菩薩所有眾會。亦無所著。聽佛法 已。心生歡喜。志力廣大,能攝能行諸菩薩行,然於佛法,亦無所著。 菩 薩在唸唸中,都能見到無數佛,在諸佛的道場中,心不著住。在每位佛的剎土中, 或莊嚴清淨,或不莊嚴不清淨,心也不著住。對佛相好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隨 形 好),心也不著住。見到佛放種種光明,聽到佛說種種妙法,心也不著住。在十方世界和 諸佛菩薩所有清淨海會,心也不著住。聽佛說法之後,心生大歡喜。志特 別增盛,力特 別廣大。能攝受一切眾生,能行持一切妙法,能行菩薩所行的菩薩行。然而對於佛法,心 也不著住。 此菩薩於不可說劫,見不可說佛出興於世。一一佛所,承事供養,皆悉盡於不可說劫, 心無厭足。見佛聞法,及見菩薩眾會莊嚴。皆無所著。見不淨世界,亦無憎惡。 這 位菩薩在過去不可說那樣長的劫中,見到不可說那樣多的佛出興於世間。他在每 位佛的道場,承事諸佛、供養諸佛。都經過不可說那樣長的劫,心也不生厭足的思 想。 見到諸佛和聞到諸佛所說的法,以及諸菩薩眾會莊嚴,對於這些境界,心也不著住於相。 見到五濁不清淨的世界,心也不憎惡。 何以故?此菩薩如諸佛法而觀察故。諸佛法中,無垢無淨。無暗無明。無異無一。無實 無妄。無安隱,無險難。無正道,無邪道。

為 什麼緣故,菩薩要這樣?因為這位菩薩他依照諸佛所說的法去修行,而觀察一切 法的緣故。在諸佛法之中,也沒有塵垢、也沒有清淨、也沒有黑暗、也沒有光明、也 沒 有兩樣,也沒有一樣,也沒有眞實、也沒有虛妄。證得眞實理體,離相絕緣。也沒有安隱 的地方,也沒有險難的地方。也沒有正道,也沒有邪道。本來是清淨的, 本來是空寂的。 菩薩如是深入法界。教化眾生,而於眾生,不 生執著。受持諸法,而於諸法,不生執著。 發菩提心,住於佛住,而於佛住,不生執著。雖有言說,而於言說,心無所著。入眾生 趣,於眾生趣,心無所著。了知三 昧。能入能住,而於三昧,心無所著。往詣無量諸佛 國土,若入若見,若於中住,而於佛土,心無所著。捨去之時,亦無顧戀。 菩 薩能這樣深深明了一切諸法的法界,本體猶如虛空。菩薩常教化一切眾生,雖然 教化眾生,但是離開度眾生的相,不生執著的心。菩薩受持諸佛所說的法,對於諸 法, 也不生執著的心。菩薩發大菩提心,住在諸佛所住的境界上,對於佛所住的境界,也不生 執著的心。菩薩雖然有言說,可是對言說不生執著的相。菩薩入六道輪 迴中,對於眾生 趣,也不生執著的心。菩薩了知一切定,而能入一切定,又能出一切定,也不生執著的心。 菩薩往無量諸佛國土去,或入諸佛國土、或見諸佛國土、 或住諸佛國土。對於諸佛國土, 也不生執著的心。離開諸佛國土的時候,也不會回頭去看,也不會留戀不捨。 菩薩摩訶薩,以能如是無所著故。於佛法中,心無障礙。了佛菩提。證法毗尼。住佛正 教。修菩薩行,住菩薩心。思惟菩薩解脫之法,於菩薩住處,心無所染。於菩薩所行, 亦無所著。淨菩薩道。受菩薩記。 菩 薩中的大菩薩,因為他能這樣沒有執著的緣故,所以對於佛法都能明了,心無障 礙。又明了佛的覺道,證得法毗尼的境界。也就是證得寂靜的境界,調伏的境界,對 治 的境界。佈施對治慳貪,慈悲對治瞋恚,因緣對治愚痴。住在佛的正教中,修行菩薩所修 的行門。常懷菩薩的心腸。也就是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自利利他。常思 惟怎樣能得到 菩薩解脫的方法。對於菩薩所住的處所,心不會染著貪戀。對於菩薩所修的法門,心也不 會執著。換言之,菩薩已到人空法空的境界。清淨菩薩所修行 的道,得到十方諸佛來給 授菩薩的記號。 得受記已。作如是念。凡夫愚痴,無知無見,無信無解。無聰敏行。頑嚚貪著。流轉生 死不求見佛。不隨明導。不信調御。迷誤失錯。入於險道。 菩 薩得到受菩薩記之後,作這樣的的思念:凡夫都是愚痴,沒有智慧。因為被無明 所遮蓋,所以沒有眞正的知識、沒有眞正的見解、沒有眞正的信念、沒有眞正的瞭 解。 也沒有聰明而敏捷的行為。頑囂(痴愛)而貪著(放不下),所以在生死輪迴中,流轉不 息。凡夫因為愚痴的緣故,所以不懂求見佛的方法。不隨從善知識的指 導,又不信仰調 御師(佛)的思想。因為迷惑了正路,所以誤入險道。淺言之,在生死輪迴,不易出三界。 頑囂二字,在尚書堯典注說:「心不則德義曰頑,言不道忠信曰囂。」在尚書說: 「父頑母囂」。這是說大舜的父親很愚痴,大舜的繼母很貪愛。在孟子書上有這樣的記載: 「父母使舜完廩,捐階,瞽瞍焚廩。使浚井,出。從而揜之。」 有一天,大舜的父母, 命大舜去修理儲蓄糧倉庫的頂。等大舜到倉頂之後,他的父親(瞽瞍)把梯子搬走,然後 放火燒倉庫,想把大舜燒死。可是大舜有智慧,用笠 帽作為降落傘,平安落地,未受傷 害。又有一天,大舜的父母,令大舜去挖井裡的淤泥,等大舜下井之後,他的弟弟(象) 用石頭壓在井上。聰明的大舜,他在井側 挖洞而走出。為什麼他的父母和弟弟要害死他 呢?因為他的繼母,嫁給他父親的時候,帶來一個兒子,名叫象。他的繼母很嫉妬,看大

舜是眼中釘,所以唆使他父親 殺死他。可是大舜是孝子,無論繼母如何不好,弟弟如何 的壞,大舜以孝相敬,以誠相待,而不計較。 在孟子上有這樣的記載:「象曰:謨蓋都君,咸我績,牛羊父母,倉廩父母。干戈 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棲。像往入舜宮,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爾。忸怩。」 象認為將哥哥埋在井裡,洋洋得意的回到家中,和父母研究分哥哥的財產,象對父母說: 「這是我的計策,將都君(大舜的官名)埋在井中。這是我的功勞,現在把舜的牛羊和倉 廩歸 給父母。舜的干戈和琴弓歸於我所有。兩位嫂嫂(大舜有兩位太太,是帝堯兩個女 兒)來料理我床蓆的事。」瞽瞍答應像的要求。象歡天喜地到大舜家去接收財產。 一進 門,見大舜悠哉游哉坐在床上彈琴,一點煩惱的樣子也沒有。他見到弟弟來,特別表示歡 迎。這時候的象,很難為情的說:「我的心很鬱悶,為想念你,所以來 看你。」但是臉 上現出慚愧的表情。大舜有這樣忍耐力,所以成為中國最賢明的君主,成立禪讓政治,天 下為公。 不敬十力王。不知菩薩恩,戀著住處。聞諸法空,心大驚怖。遠離正法,住於邪法。舍 夷坦道,入險難道。棄背佛意,隨逐魔意。於諸有中,堅執不捨。 凡 夫因為愚痴的緣故,所以不恭敬十力王(佛),也不知菩薩的恩德。菩薩在生生 世世為眾生受苦受難。但眾生只知道留戀自己的顚倒處所。聞到一切法,本來是空 的, 心中生大恐怖。為什麼?因為遠離正法,住在邪法中。捨去平坦大道,而走入崎嶇不平的 險道,也就是三惡道。眾生背棄佛意,佛留下三藏十二部經典,教我們 如何的修行,可 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可是愚痴的眾生,偏偏不要修行,而隨逐魔的思想去亂跑亂竄。在 三界二十五有中,堅執不肯捨棄,所謂「看不破,放不 下」,所以得不到自在。 菩薩如是觀諸眾生。增長大悲。生諸善根,而無所著。 菩薩這樣的來觀察一切眾生的思想和行為,越觀察眾生,越覺得眾生可憐,所以發 心要把眾生教化明白。因之,而生大悲心。這種大悲心,一天比一天增長。因此之故,生 一切善根,而無所執大悲心的相。 菩薩爾時,復作是念。我當為一眾生,於十方世界,一一國土,經不可說不可說劫,教 化成熟。如為一眾生,為一切眾生,皆亦如是。終不以此而生疲厭,舍而余去。 修 無著行的菩薩,在這個時候,又作這樣的思念:我應當專為一個眾生,在十方世 界所有的國土,經過不可說那樣多的劫,來教化這個眾生,令他善根成熟。教化一個 眾 生是這樣的情形,教化一切眾生,也是這樣的情形。雖然經過這樣多的劫,可是菩薩不生 疲厭的心,不會捨棄一個眾生而去,而用善巧方便的法門來度這個難調難 伏的眾生,令 他離苦得樂為止。 又以毛端徧量法界。於一毛端處,盡不可說不可說劫,教化調伏一切眾生。如一毛端處, 一一毛端處,皆亦如是。 又用一根毫毛的尖端,來普徧度量法界。在一根毫毛尖端的地方,經過不可說不可 說那樣多的大劫,來教化一切眾生、來調伏一切眾生。不但在一根毫毛尖端是這樣,在每 一根毫毛尖端都是這樣。 乃至不於一彈指頃,執著於我,起我,我所想。 乃 至於不在一彈指的時間內,而執著我在教化眾生的心頭,也不生起我所想。這個 廟是我造的,那個塔是我修的。好像梁武帝問菩提達摩:「我度了很多的僧人,造了 很 多的寺廟,寫了很多的經典,這有多大的功德?」達摩祖師說:「一點功德也沒有。」為 什麼要這樣說。因為有心作功德是假功德,無心作功德才是眞功德。梁武 帝是執著自己

所作的功德,所以沒有功德。達摩祖師沒有給梁武帝戴高帽子,所以梁武帝不高興。二人 不契機,於是達摩祖師便離開金陵(南京),過長江而北去, 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而 參禪機。 於一一毛端處,盡未來劫,修菩薩行。不著身。不著法。不著念。不著願。不著三昧。 不著觀察。不著寂定。不著境界。不著教化調伏眾生。亦復不著入於法界。 在 每一根毫毛尖端的地方,都是盡未來劫而修菩薩道。也不著住於身(破我執), 也不著住於法(破法執),也不著住於念,也不著住於願,也不著住於三昧的定力, 也 不著住於觀察的智慧,也不著住於寂靜的禪定,也不著住於一切的境界,也不著住於教化 眾生,也不著住入於法界去教化眾生。 何以故?菩薩作是念。我應觀一切法界如幻。諸佛如影。菩薩行如夢。佛說法如響。一 切世間如化。業報所持故。差別身如幻,行力所起故。一切眾生如心。種種雜染故。一 切法如實際,不可變異故。 為 什麼緣故菩薩不著住在一切的一切?因為菩薩無為而無不為,行所無事,所以不 著於一切相。也就是掃一切法,離一切相,所以才作這樣的思念:我應當觀察一切法 界 如幻如化,不是眞實的,而是虛妄的。諸佛好像影子一樣,不可以執著。所修的菩薩行, 所作的善事,所利益的眾生,好像作夢似的,不必認眞。佛所說的法,就 好像響應聲似 的,所有一切世間都是變化的,為什麼?因為有業報所支配的緣故。有分別的身體,也是 虛妄如幻化,因為行為和業力所生起的緣故。一切眾生如心, 儼如畫師,能畫出種種的 色來,因為心有種種雜染的緣故。一切佛法,才是不動實際的理體,也就是實相的妙理, 永遠不可變異的緣故。 又作是念。我當盡虛空徧法界,於十方國土中,行菩薩行。唸唸明達一切佛法。正念現 前,無所取著。 菩薩又作這樣的思量:我應當盡虛空徧法界在十方國土中,修行菩薩行,去利益一 切眾生。在唸唸中,都能明了通達一切佛法,常有正念現前,而無邪念現前,也沒有一切 的取著。 菩薩如是觀身無我。見佛無礙。為化眾生,演說諸法。令於佛法,發生無量歡喜淨信。 救護一切,心無疲厭。 菩薩這樣來觀察自己的身體,沒有我的存在,觀心也沒有我的存在。見到佛也生圓 融無礙的思想。為教化一切眾生,而演說一切諸法。令一切眾生對於佛法,發生無量無邊 歡喜和清淨的信心,不要生染污心。要救護一切眾生,出離三界,但心中終不生疲倦和厭 煩。 無疲厭故,於一切世界,若有眾生未成熟未調伏處,悉詣於彼,方便化度。其中眾生, 種種音聲,種種諸業,種種取著,種種施設,種種和合,種種流轉,種種所作,種種境 界,種種生,種種歿,以大誓願,安住其中,而教化之。 菩 薩因為沒有疲厭的緣故,所以在一切世界中,如有眾生未能成就佛果,未能調伏 身心,而菩薩都去那個地方,用善巧方便法門來教化他們。其中的眾生,有種種的音 聲、 有種種所造的諸業、有種種的取著、有種種和合的善惡、有種種流轉於生死、有種種能作 和所作、有種種的境界、有種種的生法、有種種的死法。菩薩用自己的 大誓願,安住在 沒有調伏眾生的國土裡,而教化這類的眾生。 不令其心有動有退。亦不一念生染著想。何以故?得無所著,無所依故。自利利他,清 淨滿足。

菩 薩不令眾生對三寳(佛法僧)的心,有所動搖、有所退轉。對眾生就是在一念之 中,也不生染著的思想。為什麼?因為菩薩得到無所著的智慧和無所依的力量,所以 不 生一念的染著心。菩薩自己得到利益,也令眾生得到利益。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令眾生得到清淨和滿足,這就是菩薩的思想和宗旨。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七無著行。 功德林菩薩說: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七種無著行門。

第八、難得行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難得行。 功德林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的難得行門?卽是願度。 願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願。 此菩薩成就難得善根。難伏善根。最勝善根。不可壞善根。無能過善根。不思議善根。 無盡善根。自在力善根。大威德善根。與一切佛同一性善根。 修 難得行這位菩薩,他能成就很難得到的善根。換言之,一般人不能修的善根,他 能修行成功。一切眾生,都有無明煩惱。無明煩惱不易調伏,可是這位菩薩他能調 伏, 而能增長善根,所以得到最殊勝的善根。這位菩薩,又得到金剛一般不可壞的善根,又得 到無人能勝過的善根,又得到不可思議的善根,又得到無窮無盡的善 根,又得到任運自 在的善根,又得到具足大威德的善根,又得到和一切佛同一性的善根。總而言之,這位菩 薩得到一切所有的善根。 此菩薩修諸行時,於佛法中,得最勝解。於佛菩提,得廣大解。於菩薩願,未曾休息。 盡一切劫,心無疲倦。於一切苦,不生厭離。一切眾魔,所不能動。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具行一切菩薩苦行。修菩薩行,精勤匪懈。於大乘願,恆不退轉。 這 位菩薩在修行一切行門的時候,在一切佛法中,得到最殊勝的解釋。在佛的覺道 中,得到廣大的瞭解。在菩薩所發的願中,沒有休息的時候。經過不可說那樣多的 劫, 對於行菩薩道的工作,不生疲厭。對於一切苦,也不生厭倦的心,而想離開的思想。為什 麼?因為菩薩有慈悲的心腸,願意代眾生受一切苦,所以乘願再來娑婆 世界,在六道中 廣度眾生,令眾生離苦得樂。菩薩有定力,對於一切天魔的威脅或引誘,無動於衷。換言 之,就是黃金當前,而心不動,美色當前,也不搖動。因為 承蒙一切諸佛之護念,所以 具足圓滿一切菩薩所修的苦行。所修菩薩行,勇猛精進,而不懈怠。對於修大乘的願力, 常不退轉。 是菩薩安住此難得行已。於唸唸中,能轉阿僧祇劫生死,而不捨菩薩大願。若有眾生, 承事供養,乃至見聞,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這位菩薩,安隱住在這種難得行門之後,在唸唸之中,能轉無量數那樣多的生死。 但是不捨棄菩薩所發的大願。假設有一眾生,來承事供養這位菩薩,乃至見到這位菩薩, 或者聞到這位菩薩的名號,都能在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上,得到不退轉的果位。 此菩薩雖了眾生非有,而不捨一切眾生界。譬如船師,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 而能運度此岸眾生,至於彼岸。以往返無休息故。 菩薩教化一切眾生,而無一眾生得教化者。為什麼?因為一切眾生都是有為法。在 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卽見如來。」眾生都是有相,而有

相皆是虛妄的。旣然眾生是虛妄,為什麼菩薩還要度眾生?雖然是沒有,但是還要藉著 「沒有」來立功,來行菩薩道。 菩薩雖然明了眾生是不眞實而非有,可是還不捨棄一切眾生界。譬如船上的駕駛員, 他不住海的這岸,也不住海的那岸,更不住海的中間。他的目的,是將眾生從生死的此岸, 經過煩惱的中流,載運到湼盤的彼岸。這艘船從此岸到彼岸,從彼岸到此岸,往返永不休 息。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住生死。不住涅 槃。亦復不住生死中流,而能運度此岸眾生, 置於彼岸。安隱無畏無憂惱處。亦不於眾生數而有所著。不捨一眾生,著多眾生,不捨 多眾生,著一眾生。不增眾生 界。不減眾生界。不生眾生界。不滅眾生界。不盡眾生界。 不長眾生界。不分別眾生界。不二眾生界。 菩 薩中的大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也不住在生死的此岸,也不住在湼盤的彼岸。 也不住在煩惱的中流。菩薩用法筏把此岸的眾生,運渡到湼盤的彼岸。彼岸的地方, 非 常安隱,沒有一切的危險、沒有一切的憂慮、沒有一切的煩惱。菩薩不會執著所度眾生的 數量。菩薩不會捨棄一個眾生,而著住在多數眾生;也不會捨棄多數眾 生,而著住在一 個眾生。他沒有這種的思想。菩薩對眾生界,也沒有增多的心,也沒有減少的心,也沒有 生的念頭,也沒有滅的念頭,也不會教眾生界窮盡,也不會 教眾生界增長,不存這種的 執著。對眾生界,根本不生分別心。不會說眾生界有兩個,或者有三個,甚至無數個,眾 生界是和合相,只是一個。 何以故?菩薩深入眾生界如法界。眾生界法界無有二。無二法中,無增無減。無生無滅。 無有無無。無取無依。無著無二。 菩 薩對於眾生界,不分別是一是二。為什麼緣故?因為菩薩也在眾生界中,與眾生 是沒有分開。眾生界和法界沒有分別,眾生界卽是法界,法界卽是眾生界,沒有兩 樣。 在沒有兩種分別法中,也沒有增,也沒有減,也沒有生,也沒有滅,也沒有一個有,也沒 有一個無,也沒有什麼可取著,也沒有什麼可依靠,也沒有所著住,也 沒有兩個。不但 沒有兩個,連一個也沒有,就是空也沒有了。 何以故?菩薩了一切法。法界無二故。 為什麼緣故?菩薩看一切都是空的?因為菩薩明了所有一切法。法就是法界,法界 就是法,沒有兩個的緣故。法和法界雖然是兩個名稱,可是連一個也不立。 菩薩如是以善方便,入深法界。住於無相,以清淨相莊嚴其身。了法無性,而能分別一 切法相。不取眾生,而能了知眾生之數。不著世界而現身佛剎。不分別法,而善入佛法。 深達義理,而廣演言教。了一切法離欲眞際。而不斷菩薩道,不退菩薩行。常勤修習無 盡之行,自在入於清淨法界。 菩 薩旣然知道一切皆空,為什麼還要教化眾生?因為菩薩以最大最好的方便,深入 一切法界,不著住一切相。但常現清淨相,莊嚴其身。明了一切沒有體性,都是空寂 的。 雖然沒有體性,可是有些法相。菩薩能認識、明白、瞭解、分別一切諸法實相的理體。菩 薩雖然不取著眾生,可是在一念之中,悉知眾生之數量有多少。不著住 一切世界,而能 現身於無量佛剎中。因為不著,所以能現。若著住在世界中,就不能現。我們能放下一切, 就能明白一切。若放不下一切,就不能明白一切。無論做 那件事情,都是這樣的道理。 不 分別一切法,就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深入法藏中,便能深達一切法的義理。 而能在一言教,廣演無量教。在無量教歸納回來,還不離一言教。所謂「一本散為萬 殊, 萬殊仍歸一本。」也就是「一卽是多,多卽是一」,一多無礙的道理。又可說:「事卽是

理,理卽是事」,事理無礙的道理。一切法的究竟處是什麼?淺而言 之,就是離欲。離 欲就是實相,就是眞際,就是常寂光淨土。明了離開慾念的道理,才是眞的、才是實在的。 否則畫餅充饑、望梅止渴,不成事實。能離開慾念,而 不斷菩薩所修的道,而不退菩薩 所修的行。常常勤加修習無盡的行門,而能任運自在的入清淨法界,廣說法要,廣演言教, 而無著住,來教化一切眾生。 譬如鑽木,以出於火,火事無量,而火不滅。菩薩如是化眾生事,無有窮盡,而在世間, 常住不滅。非究竟,非不究竟。非取,非不取。非依,非無依。非世法,非佛法。非凡 夫,非得果。 現 在舉一個譬喩,好像鑽木取火,不停止的鑽,才會生出火來。火事是無量,越燒 越多,而火不會熄滅的。菩薩也是這樣的情形,在教化眾生的事,沒有窮盡終了的時 候, 常住在世間,來教化眾生,而不入湼盤。說菩薩成佛了沒有?或說菩薩沒有成佛嗎?也不 是。說他不取著嗎?也不是。說他取著嗎?也不是。說他沒有依賴?不 是。說他有依賴? 也不是。他所修行的也不是世間法,也不著住在佛法上。他也不是凡夫,也不是證果聖人。 為什麼要這樣的說?這就是破人的執著。華嚴經所講的 道理,是圓融無礙的境界。 菩薩成就如是難得心,修菩薩行時。不說二乘法,不說佛法。不說世間,不說世間法。 不說眾生,不說無眾生。不說垢,不說淨。 菩 薩成就這樣難得的心。在修行菩薩行的時候,不說二乘人所修的佛法。聲聞所修 的是四諦法,緣覺所修的是十二因緣法。也不說怎樣成佛的法。不說世間,也不說世 間 的一切法。不說有眾生,也不說沒有眾生。也不說什麼是塵垢?也不說什麼是清淨?菩薩 是在染污中尋找清淨。所謂「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菩薩就 說大乘的妙法。 何以故?菩薩知一切法,無染無取,不轉不退故。菩薩於如是寂滅微妙甚深最勝法中修 行時。亦不生念。我現修此行。已修此行,當修此行。不著蘊界處,內世間,外世間, 內外世間。所起大願,諸波羅蜜,及一切法,皆無所著。 菩 薩修行難得行時,不執著於垢,也不執著於淨。這是什麼緣故?因為菩薩知道一 切法是空寂的,所以沒有染污的法,也沒有取著的法,也不會被一切境界所轉,而退 菩 提心。菩薩在這樣的寂滅法中、無上甚深妙法中、最殊勝法中,修行菩薩道的時候,也不 會生出這種妄念:我現在修菩薩道。我已經修菩薩道,我應當修菩薩道。 菩薩不會有這 種驕傲自滿的心,更不會有這種執著的心。為什麼?因為菩薩不著住在五蘊(色受想行識) 上,也不著住在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上,也不著住 在十二處(六根、六塵)上。 沒有法的執著,對於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以及世出世間法,皆無執著,所起的大願,都是 到彼岸的法,及一切所有的法,都沒有執著。 為什麼?因為菩薩悟得一切法皆空的眞諦。 何以故?法界中,無有法名向聲聞乘,向獨覺乘。無有法名向菩薩乘,向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無有法名向凡夫界。無有法名向染,向淨,向生死,向涅槃。 為 什麼緣故菩薩無所著?因為在法界中,沒有一種法是向聲聞乘這個名稱。阿羅漢 已經離開慾念,斷絕慾念,一念也不生。但是他不會說:「我是離欲的阿羅漢。」為 什 麼?如果他有這種的想法,那就著相了。又把「我」搬出來,那就不是離欲阿羅漢。在金 剛經上說:「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又說:「世尊!我 若作是念,我 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須菩提尊者如果這樣的想,那麼,佛 就不會說他是離欲阿羅漢,因為「我相」還沒有空,還有個 「我」的存在。這樣,怎會 離欲呢?離欲就是沒有自己,連想自己的念頭也沒有,所以在前邊說,菩薩不生這種念:

我現在修菩薩的行門,我已經修菩薩的行門,我 將來還要修菩薩的行門。這都是我見、 我相、我執沒有空。 在 法上沒有一種執著法名,所以說沒有向獨覺法。在佛沒有出世的時候,修道人自 悟十二因緣法,稱為獨覺。不但沒有二乘法,就是菩薩乘法也沒有。如果說有菩薩 乘, 我向菩薩乘修行,那又是執著,法名是了不可得,是虛妄的。也沒有一種法的名字,叫向 無上正等正覺,也沒有一種法是向凡夫界的法,也沒有一種法是向染污 的法,也沒有一 種法是向清淨的法,也沒有法名向生死,也沒有法名向湼盤。 何以故?諸法無二,無不二故。譬如虛空,於十方中,若去來今,求不可得。然非無虛 空。 這是什麼緣故?因為諸法都是不二法門。也沒有不二這種名稱。法好像虛空一樣, 在十方中都有虛空。無論是過去、未來、現在,想把虛空拿來,那是了不可得。雖然拿不 到虛空,但是虛空仍然存在。因為是虛空,所以無所得。法也是這樣的情形,求不可得。 菩薩如是觀一切法,皆不可得。然非無一切法。如實無異。不失所作。普示修行菩薩諸 行。不捨大願。調伏眾生。轉正法輪。不壞因果。亦不違於平等妙法。 菩 薩對於一切法,都是這樣來觀察來研究,所謂「卽一切法,離一切相;離一切相, 卽一切法。」皆不可得。雖然一切法不可得,可是並不是沒有一切法。這個道理和 虛空 一樣。法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嗅之無味,觸之無覺,乃是空寂。法是眞如實相,它是 不變的,不會失去法的作用。普徧指示眾生來修行菩薩所修的一切諸 行。不捨所發的大 願,來調伏一切眾生。大轉正法輪,不破壞因果,也不違背平等妙法。 普與三世諸如來等。不斷佛種。不壞實相。深入於法。辯才無盡。聞法不著。至法淵底。 善能開演,心無所畏。不捨佛住。不違世法。普現世間,而不著世間。 菩薩普徧和三世諸佛等,永遠不斷絕諸佛的種子。也不違背實相的理體。深入諸法 藏中,得到無礙辯才,而無窮盡。聞一切法,而不著住一切法。能到法的最深處。善於開 演諸法實相的妙理。心無恐懼,亦無所畏。不捨棄佛住,不違背世間法。普徧現於世間, 可是不著住於世間。 菩薩如是成就難得智慧心,修習諸行。於三惡趣,拔出眾生。教化調伏。安置三世諸佛 道中,令不動搖。 菩薩這樣成就不容易得到的智慧心。修行學習一切行門。常在三惡趣中,將受苦的 眾生救拔出來,教化調伏,把他們都度到三世諸佛的道場中,令菩提心不動搖,也就是不 退失菩提心。 復作是念。世間眾生,不知恩報。更相讎對。邪見執著。迷惑顚倒。愚痴無智。無有信 心。隨逐惡友。起諸惡慧。貪愛無明,種種煩惱,皆悉充滿。是我所修菩薩行處。 菩 薩又作這種的思念:世間的眾生,不知報父母恩、不知報天地恩、不知報師長恩、 不知報國家元首恩。不但不做知恩報德的事,反而恩將仇報,為什麼?因為眾生有 邪見、 有執著,所以有迷惑顚倒。因為眾生愚痴,沒有智慧的緣故,所以對事理認識不清楚,分 辨不明白,也沒有信心,跟著惡知識跑。生起惡的智慧(世智辯 聰),生出貪愛和無明 的思想,所以有種種的煩惱,都充滿了。因為充滿惡法,所以菩薩想:我應該在這地方修 菩薩行。 設有知恩。聰明慧解,及善知識,充滿世間,我不於中,修菩薩行。 假 設眾生知恩報德,那麼,就能聰明,有智慧、有正當的見解,和善知識充滿這世 間。我就不在這世間修行菩薩行。為什麼?因為眾生有智慧,不會做顚倒事,不需要 菩

薩來教化。菩薩專門到有邪知邪見的眾生處,去修菩薩行,教化他們出離苦海。所謂「苦 海無邊,回頭是岸。」我們愚痴的眾生,不知回頭,為五欲的快樂,背道 而馳,做些背 覺合塵的顚倒事,離開家鄉越走越遠。 何以故?我於眾生無所適莫。無所冀望。乃至不求一縷一毫,及以一字讚美之言。盡未 來劫,修菩薩行。未曾一念自為於己。但欲度脫一切眾生,令其清淨,永得出離。 為 什麼緣故要這樣呢?因為菩薩對一切眾生不做主人、不左右眾生、不指揮眾生。 對待眾生,一視同仁、一律平等,沒有親疏的分別、沒有遠近的思想,也沒有好惡和 美 醜,這就是無所適莫。菩薩教化眾生,無有所求,無有所得,沒有企圖,沒有希望。乃至 不求一針一線的報酬,也不求一毫毛那樣大的好處。也不企求一字的讚美 和一句的歌頌。 菩薩的願,是盡未來際的時間,修菩薩所修的行門。菩薩未曾生一念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菩薩的心,就是欲度脫一切眾生,令其返本還原,反迷歸 覺,恢複本有清淨,本源妙覺, 眞如自性,永離三界的苦海。 此時,有人在打妄想:菩薩教化眾生,一律平等,不分彼此,為什麼要教化惡的眾 生?捨棄善的眾生?這是什麼道理?菩薩這種重惡輕善的思想,豈不是不平等嗎? 菩 薩對眾生沒有主宰,也沒有親疏、遠近、善惡、是非、憎愛、美醜這種的觀念。 好像慈心的母親(菩薩),對有病的兒子(惡眾生)要細心的照顧,令他早日恢復健 康。 對沒有病的兒子(善眾生)暫時不理他(不教化)。這是母愛偉大的表現。菩薩的平等思 想,先教化惡的眾生,令他們棄惡從善。如果不先教化惡的眾生,那 麼,就給魔王造機 會,被魔業所攝。魔業就是噁心佈施,瞋心持戒,舍惡性人,常懈怠者,輕慢亂意,識譏 惡慧。或者已經得到解脫的人,或者已經得到安隱的人, 你常去親近、常去供養,這也 是魔業。沒有得到解脫的人,沒有得到安隱的人,你不肯教化、不肯度脫,這也是魔業。 總而言之,凡是棄惡從善,就是魔業。 何以故?於眾生中為明導者,法應如是,不取不求。但為眾生修菩薩道,令其得至安隱 彼岸,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 什麼緣故?因為行菩薩道的菩薩,在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中,作為眞正明白的導師。 專教化難調難伏的眾生,把容易度脫的眾生,留給他人去教化。法也是這樣子,不 取著 一切相,也不求一切利。專心教化眾生,令眾生離苦得樂,舍邪歸正,而修菩薩所修的行 門。令所有的眾生,都得到快樂,遂心滿願,安隱到達湼盤的彼岸,成 就無上正等正覺 的果位。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難得行。 功德林菩薩說:這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八種難得行的法門。 第九、善法行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善法行。 功德林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的善法行?也就是 力度。力有兩種:一為思擇力:能伏一切正行等所對治障,令不起作用。二為修習力:能 令一切善行堅固決定。 修 行人,若會修的,是修善中之善。不會修的,是修善中之惡。會修的,在惡中也 有善。不會修的,在善中也有惡。所以有善中的善,善中的惡;惡中的善,惡中的惡 — —有這四種的分別。修行人,必須先明了善法。做善事種善因,這是善中善。做善事種惡

因,這是善中惡。做惡事種善因,這是惡中善。做惡事種惡因,這是惡中 惡。善法就是 善中善,惡法就是惡中惡。 此菩薩為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干闥婆等,作清涼法池。攝持正法, 不斷佛種。 這位菩薩,為一切世間的眾生——天上的人、人間的人、魔王、梵王、沙門(出家 人)、婆羅門(修清淨行)、干闥婆(樂神)等等——作為他們的清涼池,令他們身心清 涼。常常攝持一切正法,息滅一切邪法,不斷絕佛的種子。 得清淨光明陀羅尼故,說法授記,辯才無盡。得具足義陀羅尼故,義辯無盡。得覺悟實 法陀羅尼故,法辯無盡。得訓釋言詞陀羅尼故,詞辯無盡。得無邊文句無盡義無礙門陀 羅尼故,無礙辯無盡。得佛灌頂陀羅尼灌其頂故,歡喜辯無盡。得不由他悟陀羅尼門故, 光明辯無盡。得同辯陀羅尼門故,同辯無盡。得種種義身、句身、文身,中訓釋陀羅尼 門故,訓釋辯無盡。得無邊旋陀羅尼故,無邊辯無盡。 菩 薩因為不斷絕佛種的緣故,所以得到十種陀羅尼的法門。陀羅尼譯為總持,就是 總一切法,持無量義。又可以說總身口意三業清淨,持戒定慧三學因明。總之,為法 義 咒忍四者所持之法。菩薩①得到清淨光明總持的緣故,所以能給一切眾生說法授記,有辯 才無盡,善於應對進退。②得到具足圓滿義總持的緣故,所以對義理辯才 而無窮盡。③ 得到覺悟眞實法(實相妙理)總持的緣故,所以對法辯才而無窮盡。④得到訓釋經典言詞 總持的緣故,所以對辭辯才而無窮盡。⑤得到無邊文句、無盡 義理、無礙法門總持的緣 故,所以樂說無礙辯才而無窮盡。後四種總持就是義法辭樂說四無礙辯。 在 雪山頂有阿耨達池,譯為無熱惱。池有四口,表示四無礙辯。第一口是象口:從 銀色象口流出銀沙,成為東恆伽河。這表示義無礙辯,說一切義理。第二口是獅子 口: 從金剛色獅子口流出金剛沙,成為私陀河。這表示法無礙辯,說金剛文句。第三口是牛口: 從金色牛口流出金沙,成為信度河。這表示辭無礙辯,說隨順世界緣 起。第四口是馬口: 從瑠璃色馬口流出瑠璃沙,成為縛芻河。這表示樂說無礙辯,說一切諸法實相。 ⑥得 到佛灌頂總持法灌其頂的緣故,所以對歡喜辯才而無窮盡。⑦得到自修自悟總 持門的緣故,所以光明辯才而無窮盡。⑧得到同辯總持門的緣故,所以同類音辯才而無 窮盡。⑨得到種種經的義理,一句一句的道理、經文的體,訓釋總持的緣故,所以訓釋辯 才而無窮盡。⑩得到無邊旋陀羅尼的緣故,所以無邊辯才而無窮盡。 此菩薩大悲堅固,普攝眾生。於三千大千世界,變身金色。施作佛事。隨諸眾生根性慾 樂。以廣長舌,於一音中,現無量音。應時說法,皆令歡喜。 修 善法行的菩薩,他的大悲心非常堅固,無論眾生對待他如何不好,他也不生煩惱, 仍然用大悲心來拔出眾生的諸苦。這種大悲心,能轉一切惡劣境界,而不被惡劣境 界所 轉。菩薩為普徧攝持一切眾生,常在三千大千世界中,變化金色身。大做佛事,也就是講 經說法。菩薩隨順眾生的根性和欲樂,為他們說法。在阿彌陀經上說: 「各於其國,出 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在一個音聲中,而現出無量變化的音聲。應 時來為眾生說法,所謂「觀機逗教,因人說法,應病予 藥」,令一切眾生,皆大歡喜。 假使有不可說種種業報無數眾生,共會一處。其會廣大。充滿不可說世界。菩薩於彼眾 會中坐。是中眾生,一一皆有不可說阿僧祇口。一一口能出百千億那由他音。同時發聲。 各別言詞。各別所問。菩薩於一念中,悉能領受。皆為酬對,令除疑惑。如一眾會中, 於不可說眾會中,悉亦如是。

假 設有不可說那樣多的業報,又有無數無量的眾生,共同聚會在一個道場中。這個 道場非常廣大,充滿了不可說那樣多的世界。在每個世界中,都有一個道場。菩薩在 那 些道場眾會中,坐在法座。在道場眾會中的所有眾生,每個眾生都有不可說阿僧祇口,在 每個口中,又發出百千億那由他變化音聲,在同時發聲。每個口中說出各 個不同的言辭, 每個口所說的問題也不相同。可是修善法行的菩薩,在一念之中,就能完全明白那樣多的 口所發出來的音聲,辨別清清楚楚,按照所問的問題,能如 法次第一一的答覆。令一切 眾生的疑惑,都能解除。在一個眾會中,是這樣的情形,在所有眾會中,也是這樣的情形。 複次,假使一毛端處,唸唸出不可說不可說道場眾會。一切毛端處,皆亦如是。盡未來 劫,彼劫可盡,眾會無盡。是諸眾會,於唸唸中,以各別言詞。各別所問。菩薩於一念 中,悉能領受。無怖無怯。無疑無謬。 再 舉一個譬喩。假設在一根毫毛端上的地方,在每一念中,都生出不可說不可說那 樣多的道場眾會。在一切毫毛尖端,都是這樣的情形,盡未來劫那樣長的時間。雖然 劫 數可以窮盡,但道場眾會沒有窮盡。這些道場諸眾會,在唸唸之中,用各種不同的言辭, 來問各種不同的問題。菩薩能在一念之中,完全能領受,分別地答覆。也 不恐懼大眾, 也不畏怯文義。眾生所問的問題,也不會懷疑。所答的問題,也不會錯謬。 而作是念,設一切眾生,以如是語業,俱來問我。我為說法無斷無盡。皆令歡喜,住於 善道。復令善解一切言詞,能為眾生說種種法,而於言語,無所分別。假使不可說不可 說種種言辭,而來問難,一念悉領,一音咸答。普使開悟,無有遺余。 菩 薩又作這樣的思念,假設所有一切眾生,用各種不同的言辭,同時一起來問我, 我為他們演說妙法,不間斷不窮盡。令他們得到滿意,而生歡喜,住在善法善道中。 又 令他們善於瞭解一切言語和辭義,能為一切眾生說種種法。用一種言語來說法,而令眾生 都能明了,無所分別。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假設 有不可說不可 說那樣多的言辭,同時向我問難,在一念之中,我就能明白他們所問的問題。我用一個音 聲,就能把他們所問的問題,一一答覆。普徧令來問難的眾 生,統統解決懷疑,而能開 悟。有大的問題,就開大悟。有小的問題,就開小悟。所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 不悟。」把眾生所問的問題皆已解答,沒有剩餘 的問題而無答覆。 以得一切智灌頂故。以得無礙藏故。以得一切法圓滿光明故。具足一切智智故。 菩薩因為得到十方諸佛來為他灌頂的緣故,又得到圓融無礙智慧藏的緣故,又得到 一切法圓滿光明的緣故,又得到具足圓滿一切智的智慧的緣故。因為這樣,所以菩薩能令 一切眾生開悟。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安住善法行已。能自清淨。亦能以無所著方便,而普饒益一切眾生。 不見有眾生得出離者。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乃至於不可說三千大千世界,變身金 色,妙音具足。於一切法,無所障礙,而作佛事。 各 位佛的弟子!這位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安隱住在善法行之後。他自己能得清淨, 也能以無所著住的方便,而能普徧饒益一切眾生。但不見有被度的眾生出離三界,為 什 麼?因為菩薩不著相,所謂「終日度生,而無所度;終日說法,而無所說。」以無所度無 所說,這樣無相無著,來教化眾生。 菩薩在三千大千世界中,變金色身,廣做佛事,而隨順一切眾生的根性,為他們演 說妙法。像這樣的情形,乃至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三千大千世界,菩薩變成金色之身, 用微妙具足的法音,來演說一切不可思議的妙法,而無所障礙,來做諸佛所作的佛事。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成就十種身。所謂入無 邊法界非趣身,滅一切世間故。入無邊法 界諸趣身,生一切世間故。不生身,住無生平等法故。不滅身,一切滅言說不可得故。 不實身,得如實故。不妄身,隨應現 故。不遷身,離死此生彼故。不壞身,法界性無壞 故。一相身,三世語言道斷故。無相身,善能觀察法相故。 各 位佛的弟子!這位菩薩中的大菩薩,他能成就這樣的十種身,就是所說:①威勢 身:能入無邊法界中,而不入諸趣中的身,能滅一切世間故。②意生身:能入到無邊 法 界中一切諸趣中的身,能生一切世間故,也就是在世間中來教化眾生。③不生身:就是菩 提身,而住無生平等法故,也就是無生法忍。④不滅身:就是福德身,一 切都滅了,言 語也不可得故。⑤不實身:就是智身,得到眞如實相理體故。⑥不妄身:就是化身,不妄 現,隨機應化現一切處故。也就是應現而現,不應現而不現。 ⑦不遷身:就是力持身, 所以這種身沒有生死。不是說在這裡死了,又到另外地方去生。⑧不壞身:就是法身,猶 如金剛永久不壞,和法界同體。⑨一相身:就是相 好莊嚴身,十蓮華藏相,同於一相, 三世語言的道都斷了故。⑩無相身:就是願身,善能觀察一切法相故。 菩薩成就如是十種身。為一切眾生舍。長養一 切善根故,為一切眾生救,令其得大安隱 故。為一切眾生歸,與其作大依處故。為一切眾生導,令得無上出離故。為一切眾生師, 令入眞實法中故。為一切眾生燈, 令其明見業報故。為一切眾生光,令照甚深妙法故。 為一切三世炬,令其曉悟實法故。為一切世間照,令入光明地中故。為一切諸趣明,示 現如來自在故。 菩 薩成就這十種身之後,能為一切眾生的舍宅,幫助眾生長養一切善根故。又為一 切眾生的救星,令眾生都得到大安隱故。又為一切眾生的歸宿,而作為眾生的歸依處 故。 又為一切眾生的引導,令眾生得到無上出離三界妙法故。又為一切眾生的導師,令眾生入 眞實法藏中故。又為一切眾生的明燈,令眾生明見自己所造的業報。所 謂「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由此可知,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業 報是由自己所造成的。在三世因果勸世文中說:「今生富 貴是何因?前世舍財裝佛金。 今生貧賤是何因?前世不肯濟窮人。」這就是因果律。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 人皆曉得這個道理,但是人人不去行。為什 麼?因為貪瞋痴在作梗,成為絆腳石。又為 一切眾生的的光明,能破一切黑暗,令眾生照見甚深妙法故。又為一切三世的火炬,令眾 生曉悟實相的妙法故。又為一切 世間的照明,令眾生都入光明地中故。又為一切諸趣中 的明月,示現佛的自在神通妙用故。 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善法行。菩薩安住此行。為一切眾生作清涼法池。能盡一切 佛法源故。 各位佛的弟子!這個名稱,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九種善法行的法門。菩薩安 住在此行中,能為一切眾生作清涼法池,令眾生沒有熱煩惱,能窮盡一切佛法究竟本源的 地方。

第十、眞實行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眞實行。 功德林菩薩又稱一聲各位佛的弟子!什麼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眞實行?旣是智度。 智有無相智、一切種智、變化智,皆成熟有情。並如行能說,卽是眞實。

此菩薩成就第一誠諦之語。如說能行,如行能說。 這 位菩薩成就第一誠諦的言語,也就是說眞實話,不打妄語。照所說的話去做,也 就是能說能行,絕對不是能說不能行。菩薩是能行才能說。所謂「言顧行,行顧言, 言 行相顧。」換言之,他能說的,就是他能行的。他所行的,就是他所說的。王陽明先生所 主張「知行合一」的學說,就是能知能行的道理。能知就能行,能行就能 知。 此菩薩學三世諸佛眞實語。入三世諸佛種性。與三世諸佛善根同等。得三世諸佛無二語, 隨如來學智慧成就。 修眞實行的菩薩,他學習三世諸佛所說的眞實語。他入到三世諸佛種性中。他和三 世諸佛的善根是同等。他得到三世諸佛的不二語(不是方便語)。常隨佛學,就有智慧, 成就實語,也就是能說能行,能行能說。 此菩薩成就知眾生是處非處智。去來現在業報智。諸根利鈍智。種種界智。種種解智。 一切至處道智。諸禪解脫三昧垢淨起時非時智。一切世界宿住隨念智。天眼智。漏盡智。 而不捨一切菩薩行。何以故?欲教化一切眾生,悉令清淨故。 這 位菩薩,因為常隨佛學,所以得到這十種智慧:①能知道一切眾生的是處(所種 的善因),和非處(所種的惡因)。又可以說成就佛果是是處,墮落地獄是非處。菩 薩 明了一切眾生所行所作是怎樣得到的果報,有這種的智慧。②又知道一切眾生在三世中的 業報,也就是在過去世所造什麼因,現在世應當受什麼果報,未來世又得 什麼果報,有 這種的智慧。③又知道一切眾生的根性,為什麼他很聰明?為什麼他很愚痴?聰明的人, 因為勤修般若,深入經藏。愚痴的人,因為有無明、煩惱、嫉 妬、障礙、自私、自利, 不肯學習佛法。菩薩有這種能分別的智慧。④知道種種界中的眾生,都有不同的境界,有 這種的智慧。⑤又知道眾生有種種的知解,有這種 的智慧。⑥又知道眾生修什麼法,可 證得什麼果位,有這種的智慧。⑦又知道在一切禪定中,有妄想就是垢,無妄想就是淨。 在妄想起的時候,在一念不生的時候, 菩薩都曉得,有這種的智慧。⑧又知道一切世界 的宿住隨念,有這種的智慧。⑨又有天眼無礙的智慧。⑩又有滅盡習氣的智慧。菩薩知道 一切種種因緣和果報。他還 是本著自己所發的願,來行菩薩道。為什麼緣故?菩薩不是 為自己得到清淨,而是欲教化所有的眾生,都能得到究竟的清淨。 此菩薩復生如是增上心。若我不令一切眾生,住無上解脫道,而我先成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者,則違我本願,是所不應。 這位菩薩,他又生這樣的增上心:假設我不令一切眾生,都住在無上解脫道果上, 而我先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那就違背我在往昔所發的願力,這是不應該做的事。 是故,要當先令一切眾生。得無上菩提,無餘涅槃,然後成佛。 因為這種緣故,所以應當先令一切眾生,都得到無上菩提道果,都入無餘湼盤。我 然後再成佛。如有一眾生未入無餘湼盤,我也不成佛。你們看!菩薩這種思想多麼的偉大! 一切為眾生而不為自己,作為我們的榜樣。你們要向菩薩學習這種慈悲的精神。 何以故?非眾生請我發心。我自為眾生作不請之友。欲先令一切眾生滿足善根,成一切 智。是故我為最勝,不著一切世間故。我為最上,住無上調御地故。我為離翳,解眾生 無際故。我為已辦,本願成就故。我為善變化,菩薩功德莊嚴故。我為善依怙,三世諸 佛攝受故。 為 什麼緣故?所行菩薩道時,沒有眾生向我來請求發菩提心,而是我心甘情願發心 度眾生,行菩薩道。我自動作為眾生不請的朋友。我想令一切眾生皆滿足他們所有的 善 根,成就一切的智慧。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為最殊勝,我不著住在世間一切的名和利的

緣故。我為最上行的菩薩道,我常住在無上調御眾生的地位的緣故。我為 離開煩惱翳, 我明白眾生是無邊際的緣故。我應當做的事,已經做到了。本著我所發的願,成就我的菩 薩行的緣故。我為善於變化,菩薩的功德而莊嚴的緣故。我為 眾生善的依怙處,好像作 為眾生的父親一樣。我得到三世諸佛常攝受的緣故。 此菩薩摩訶薩,不捨本願故,得入無上智慧莊嚴,利益眾生,悉令滿足。隨本誓願,皆 得究竟。於一切法中,智慧自在。令一切眾生,普得清淨。 這位菩薩中的大菩薩,他不肯捨棄自己在往昔所發的願緣故,而得入無上智慧莊嚴, 才能利益眾生,才能令眾生隨心滿願,而為知足。菩薩隨著本願的誓願,令一切眾生,皆 得到究竟湼盤。在一切諸法中,智慧照了諸法,任運自在,令一切眾生,普徧皆得到清淨。 唸唸徧游十方世界。唸唸普詣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國土。唸唸悉見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及 佛莊嚴清淨國土。示現如來自在神力,普徧法界虛空界。 菩薩能在每一念中,普徧遊行十方世界,去教化一切眾生。又能在每一念中,普徧 到不可說不可說那樣多的諸佛國土中,去教化一切眾生。又能在每一念中,都見到不可說 不可說那樣多的諸佛,和諸佛所莊嚴而清淨的國土。這位菩薩,能示現佛的自在神力,普 徧充滿於法界和虛空界。 此菩薩現無量身,普入世間而無所依。於其身中,現一切剎,一切眾生,一切諸法,一 切諸佛。 這位菩薩,他現出無量無邊的身,普徧入一切世間,而無所依。他的身能無在無不 在、無入無不入。在菩薩的身上每根毫毛端處,能現出十方諸佛剎土。又現出一切眾生, 又演說一切諸法,又有一切諸佛在教化眾生。 此菩薩知眾生種種想、種種欲、種種解、種種業報、種種善根。隨其所應,為現其身, 而調伏之。 這位菩薩,他能知道所有的眾生,心在想什麼?所歡喜的慾念是什麼?又知眾生種 種的見解,又知眾生怎樣起惑造業受報種種的業報,又知眾生的善根,怎樣增長?怎樣成 熟?怎樣解脫?隨順眾生的因緣而現其身,來調伏他們,令他們離苦得樂。 觀諸菩薩如幻。一切法如化。佛出世如影。一切世間如夢。得義身文身無盡藏。正念自 在,決定了知一切諸法。智慧最勝。入一切三昧眞實相。住一性無二地。 觀察一切菩薩,猶如幻化。一切諸法,猶如變化。佛出世間,猶如影像。一切世間, 猶如作夢。得到一切義理的身、得到一切經文的身,無盡的法藏。菩薩的正念自在,決 定明了知道一切諸法實相,智慧是最殊勝的。入到一切三昧眞如實相法中,住在一性,沒 有兩個地位。 菩薩摩訶薩,以諸眾生,皆著於二。安住大悲,修行如是寂滅之法。 這樣菩薩中的大菩薩,以一切眾生都著住在眞俗二諦。菩薩知道眾生著住在種種法 中,所以安住在大悲心,修行這種寂滅之法。也就是掃一切法,離一切相。 得佛十力。入因陀羅網法界。成就如來無礙解脫,人中雄猛,大師子吼。得無所畏。能 轉無礙清淨法輪。得智慧解脫。了知一切世間境界。絕生死回流。入智慧大海。為一切 眾生,護持三世諸佛正法。到一切佛法海實相源底。 菩 薩得到佛的十種智慧的力量,能入因陀羅網法界,成就佛無所障礙的解脫。在人 間中最大雄猛,猶如大師子吼。得到說法無所畏,能轉圓融無礙清淨無礙這種妙法 輪。 得到智慧解脫(開悟),能明了知道一切世間種種的境界,斷絕生死輪迴的六塵流。能深

入智慧大海中。為教化一切眾生,護持三世諸佛所說的正法眼藏。到一 切佛法大海實相 的究竟處的地方去,也就是實相的源底。 菩薩住此眞實行已。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干闥婆、阿修羅等。 有親近者,皆令開悟,歡喜清淨。 修 眞實行的菩薩,他住在這種眞實行之後,所有一切世間、天上的人、人間的人、 魔王、大梵王、沙門、婆羅門、干闥婆、阿修羅等等,這些眾生如果來親近這位菩 薩, 能令其開悟,得到大智慧。但是在時間上有遲早的分別。善根成熟者,在很短時間內就能 開悟。善根尚未成熟者,在較長時間才能開悟。總而言之,皆令開悟, 又歡喜又清淨。 有 人說:「我到金山寺修行,已有七八年的時間,可是還沒有開悟。」你要知道人 間五十年的時間,不過是四大天王一晝夜而已。你才修行四小時,要再接再厲,勇猛 精 進,一心參禪,一意拜佛,才能有消息。修行人,要有忍受的工夫,無論遇到什麼環境, 忍受!忍受!處之泰然,無動於衷,這樣才能歡喜,才能清淨。若沒有雜 念,卽可自在。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十眞實行。 功德林菩薩說:這就是名為菩薩中大菩薩所修第十種眞實行的法門。

卷二十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佛剎微塵數世界,六種震動。所謂動,徧動,等徧動。起, 徧起,等徧起。踴、徧踴、等徧踴。震,徧震,等徧震。吼,徧吼,等徧吼。擊,徧擊, 等徧擊。 在 說完十行的時候,仰承著十方諸佛大威神力的緣故,在十方世界中,各有佛剎微 塵數那樣多的世界,同時發生六種震動。就是動湧起(屬於形相),震吼擊(屬於聲 音)。在每一種中,又有三種現象,變為十八種震動。所謂動:就在一個地方動。徧動: 在一個世界普徧的動。等徧動:在十方世界同時皆變動。乃至擊等,都是這 樣的情形。 雨天妙華,天香、天末香、天鬘、天衣、天寶、天莊嚴具。奏天樂音,放天光明。演暢 諸天微妙音聲。 在這個時候,天上降下雨一般的妙華、天香、天末香、天鬘、天衣、天寳、天莊嚴 具等等,來莊嚴來清淨。同時又演奏天上的音樂,又放天上的光明,又演暢諸天不可思議 微妙的音聲。 如此世界,夜摩天宮說十行法,所現神變,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在娑婆世界夜摩天宮說十行法的時候,示現以上種種的神變。同時在十方世界的夜 摩天宮中,皆現此境界。這表示十行法,是菩薩基本大法,令修菩薩行者,引起注意。專 一其心,來修此法。 復以佛神力故。十方各過十萬佛剎微塵數世界 外,有十萬佛剎微塵數菩薩俱,來詣此土, 充滿十方。語功德林菩薩言。佛子,善哉善哉。善能演說諸菩薩行。我等一切,同名功 德林,所住世界,皆名功德幢。彼 土如來,同名普功德。我等佛所,亦說此法。眾會眷 屬,言辭義理,悉亦如是,無有增減。 又 因為十方諸佛的大神威力的緣故,在十方各超過十萬佛剎微塵那樣多的世界之外, 又有十萬佛剎微塵那樣多的菩薩。他們在一起來到娑婆世界,而充滿十方。他們同 時對 功德林菩薩說:「善哉!善哉!佛的弟子!你能善於演說諸菩薩所修行的方法,全盤托出, 一法不保留,統統告訴一切眾生,令他們依法修行,你的功德是無量 無邊。我們的名字, 都是同名,叫做功德林菩薩,我們所住的世界,都是同名,叫做功德幢世界。在所有功德 幢世界中都有一位佛,其名號皆稱為普功德佛。我們的 佛道場,也在說十行的法門。在 海會中的大眾和眷屬,所說十行的言辭和義理,統統和你(功德林菩薩)所說的是一樣, 都在說華嚴經十行品。言辭和義理沒有增 加,也沒有減少。 佛子。我等皆承佛神力,來入此會,為汝作證。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十萬佛剎微塵那樣多的菩薩,異口同聲的說:「佛的弟子!我們都是仰承著諸佛大 威神力,來到娑婆世界夜摩天宮寳莊嚴殿的法會,而為你作證。證明在十方所有的世界, 都像這寳莊嚴殿中的法會所講十行法門是一樣的情形。」 爾時,功德林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一切 眾會,暨於法界,欲令佛種性不斷故。欲 令菩薩種性清淨故。欲令願種性不退轉故。欲令行種性常相續故。欲令三世種性悉平等 故。欲攝三世一切佛種性故。欲開演 所種諸善根故。欲觀察一切諸根故。欲解煩惱習氣 心行所作故。欲照了一切佛菩提故。而說頌曰。 在 這個時候,功德林菩薩,他仰承著釋迦牟尼佛大威神力,普徧觀察十方世界所有 的一切眾會,暨盡虛空徧法界,欲令佛種性不斷的緣故,也就是續佛慧命。欲令十方 所

有菩薩種性都能清淨的緣故。欲令所有的眾生,所發的願種性皆不退轉的緣故,皆證得無 上正等正覺。欲令修行的種性相續而不間斷、常常勇猛精進來修行的緣 故,也就是不退 轉大乘心。欲令三世諸佛一切種性,完全平等的緣故。欲攝受十方三世一切佛種性不斷的 緣故,也就是令一切眾生都能成佛。欲開演說明一切眾生所 種的善根,令其增長成就, 而得到解脫的緣故。欲觀察一切眾生諸根或勝或劣,用種種善巧方便法門來教化他們的緣 故。欲瞭解一切煩惱、一切習氣、一切心行、一 切所作的緣故。欲照了一切諸佛菩提道 的緣故。因為這十種緣故,所以功德林菩薩又用一O一首偈頌,把前邊所說十行法門的道 理,再說一遍,令眾生增加印象,容 易依法修行。 一心敬禮十力尊 離垢清淨無礙見 境界深遠無倫匹 住如虛空道中者 修十行的菩薩,專一其心,禮敬十方諸佛。諸佛是離開塵垢,清淨的智慧,是無有 礙見。諸佛的境界,是最深遠、最微妙,是無可比擬的。住在猶如虛空道中的修行者。 這一首偈頌,是總申歸敬。次九十六頌,正頌前文,後有四頌,結歡深廣。 過去人中諸最勝 功德無量無所著 勇猛第一無等倫 彼離塵者行斯道 在過去人中最殊勝,所修的功德是無量無邊,但是無所執著。勇猛精進是第一,沒 有人能比他再精進。這是修離開一切染污塵垢那位菩薩,他所修行這種行門。 現在十方諸國土 善能開演第一義 離諸過惡最清淨 彼無依者行斯道 現在十方一切諸佛國土中,善能開演第一最勝之義。離開一切的過惡,得到最清淨 的智慧。這是修無所依那位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 未來所有人師子 周徧遊行於法界 已發諸佛大悲心 彼饒益者行斯道 未來所有人中師子,能周徧遊行於法界,已發和諸佛一樣的大悲心,這是修饒益行 那位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 三世所有無比尊 自然除滅愚痴暗 於一切法皆平等 彼大力人行此道 三 世所有一切諸佛,自然除滅無明。無明就是不明。不明就是愚痴,不明就是黑暗。 為什麼要除滅愚痴暗?因為要證得一切智慧的光明。譬喩一間暗室,伸手不見五 指,如 果找到開關所在處,用指一按電鈕,電燈一亮,全室就光明。所有的東西,才看得清清楚 楚。三世諸佛已除滅愚痴暗,所以證得一切法皆平等,也就是證得無 上正等正覺。這是 有十種智力那位菩薩,他所修行這種法門。 普見無量無邊界 一切諸有及諸趣 見已其心不分別 彼無動者行斯道 普徧能見到無量無邊諸佛剎的世界,又能普徧見到一切諸有(三界二十五有)和一 切諸趣(六道)。雖然見到諸有諸趣,但是心無分別。這是如如不動,了了常明的菩薩, 他所修行這種行門。 法界所有皆明了 於第一義最清淨 永破瞋慢及愚痴 彼功德者行斯道 法 界有十種:①佛法界②菩薩法界③緣覺法界④聲聞法界⑤天法界⑥人法界⑦阿修 羅法界⑧畜生法界⑨餓鬼法界⑩地獄法界。所謂「一法界具足一切法界,一切法界不 離

一法界。」也就是十法界不離一念心。在法界中有種種界不同、種種解不同、種種根性不 同、種種業報不同。總而言之,有種種不同。能把法界中所有的事物和道 理,統統明白, 那是不容易的,我們凡夫俗子根本辦不到。可是佛和菩薩都能明了,對於第一義(不二法 門)證得最清淨的智慧,而破除一切煩惱,沒有瞋恚的恨 心、沒有我慢的行為。這是有 大功德那位菩薩,他所修行這種行門。 於諸眾生善分別 悉入法界眞實性 自然覺悟不由他 彼等空者行斯道 菩薩善知一切眾生的種種根、種種欲、種種解,可是不生分別心,把一切眾生都攝 入法界眞實的理體中,令他們自自然然的覺悟。所謂「無師自通」,不需要有人來教導。 這是所行等於虛空那位菩薩,他所修行這種行門。 盡空所有諸國土 悉往說法廣開喩 所說清淨無能壞 彼勝牟尼行此道 菩薩能到盡虛空徧法界諸佛的國土去,演說妙法,用廣泛的道理來譬喩,說其眞理, 令眾生聞之開悟。所說的妙法,都是清淨無染的法。天魔外道無能破壞。那是修殊勝寂然 行門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 具足堅固不退轉 成就尊重最勝法 願力無盡到彼岸 彼善修者所行道 菩薩所修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具足圓滿,堅固如金剛,絕對不退於二乘。因為不 退轉的緣故,所以成就最尊重最殊勝的法。菩薩所發的願力也是無窮無盡,而能達到彼岸。 這是善於修行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 無量無邊一切地 廣大甚深妙境界 悉能知見靡有遺 彼論師子所行道 無量無邊十方諸佛剎土,有廣大甚深的妙境界。可是菩薩對於這些不可思議的境界, 完全能知道,也能見到,沒有遺漏。在一念之中,能照了無量無邊十方世界,這就是辯才 無礙。那是現師子吼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 一切句義皆明了 所有異論悉摧伏 於法決定無所疑 彼大牟尼行此道 菩 薩對於一切經典的句身、義身、文身統統明了,也就是能知能行。所謂「如說能 行,如行能說。」這是眞正「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對於所有的異論,完全摧伏。 異 論就是旁門左道的思想,他們以是為非,以非為是。將白作黑,將黑作白。這種強詞奪理 的論師,顚倒曲直是非。邪知邪見,令眾生誤入歧途。菩薩用正知正見的 正論,摧伏外 道的異端邪說。對於一切正法,決定明了,沒有懷疑。那是修大寂默的菩薩,他所修行這 種的行門。 以上十一首偈頌,是頌前本行。四偈頌學三世佛而修行。七偈頌行體不可思議。 遠離世間諸過患 普與眾生安隱樂 能為無等大導師 彼勝德者行斯道 世間一切的過患,就是身口意三業所造的十種惡業,所謂「作諸惡不行眾善」。修 歡喜行的菩薩能遠離世間的過患,而普徧給眾生安穩快樂。能作為世間無可相等的大導師。 那是修殊勝功德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 恆以無異施眾生 普令一切皆欣慶 其心清淨離染濁 彼無等者行斯道

時常以無畏的佈施,來惠施給一切眾生,普徧為令一切眾生皆欣慶而快樂。行菩薩 道的菩薩,其心非常清淨,而能離開一切染污混濁的思想,那是修無有可比菩薩行的菩薩, 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 意業清淨極調善 離諸戲論無口過 威光圓滿眾所欽 彼最勝者行斯道 修道人最重要的法,就是意業清淨,也就是沒有貪瞋痴三毒的行為。極度調伏剛強 的思想,對一切眾生都友好親善。能離一切戲論,就不會造口業。因為沒有過失,所以威 光就圓滿,就為一切眾生所欽佩而恭敬。那是行最殊勝菩薩道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 門。 入眞實義到彼岸 住功德處心永寂 諸佛護念恆不忘 彼滅有者行斯道 入實相無相眞實的義理,已達到究竟湼盤的彼岸。住在無相功德處,心中常是寂滅 快樂的,沒有一切的煩惱。這種修行人,為諸佛所護念,常不忘記。那是消滅三界二十五 有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遠離於我無惱害 恆以大音宣正法 十方國土靡不周 彼絕譬者行斯道 遠 離我相我執和法相法執,就沒有一切煩惱。我們為什麼有煩惱?因為有我(身體) 的緣故。在道德經上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如果 能離開我(無我),就沒有惱害。常用廣大的聲音來宣揚正法眼藏。這種法音,能廣播到 十方諸佛國土去,普徧一切,沒有流傳不到的地方。那是修不用譬喩而 能說明眞理的菩 薩,他所修的這種法門。 檀波羅蜜已成滿 百福相好所莊嚴 眾生見者皆欣悅 彼最勝慧行斯道 佈 施有三種:①財施:能救人的身命。②法施:能救人的慧命。所謂「法施為最」。 佈施之中,以法施為最有功德。因為講經說法,令人開悟,永遠離開眾苦,得到眞 正的 快樂。③無畏施:有人在恐懼的時候,用善言安慰,令他沒有恐懼。修佈施的法門,能達 到彼岸。佈施功德圓滿,就能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所以眾生 見到這位菩薩, 心生大歡喜,而恭敬和供養。那是最殊勝智慧的菩薩,他所修的這種法門。 以上六首偈頌,是稱讚第一行(歡喜行)菩薩所修的道路。 智地甚深難可入 能以妙慧善安住 其心究竟不動搖 彼堅固行行斯道 佛的智慧地,是非常之深,不容易進入。可是這位修饒益行菩薩,他用不可思議的 妙智慧,善於安住在智地。因為有妙慧,所以其心究竟,不被境界所動搖。那是修堅固不 動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法門。 法界所有悉能入 隨所入處咸究竟 神通自在靡不該 彼法光明行此道 一切法界所有的理,都能進入。隨著所進入的理處,都是究竟。因為有神通自在力, 所以沒有不包括在內。那是得到一切智慧光明的菩薩,他所修行的這種法門。 諸無等等大牟尼 勤修三昧無二相 心常在定樂寂靜 彼普見者行斯道

所有一切無能可比擬的大寂默。常常動加修習定力,沒有二相,也就是實相。心常 在定中,歡喜寂靜,無所不知,無所不見。那是普徧知見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 微細廣大諸國土 更相涉入各差別 如其境界悉了知 彼智山王行此道 在 每粒微塵中,都現出廣大諸佛國土。每個世界和每個世界互相攝入。此乃彼此之 間有共同生存的關係。好像日球、地球、月球,乃至其它星球,都有互相吸攝的力 量。 可是各有各的形相,而不相同。因之,各有差別。在每個微細的世界和廣大的世界中,所 有種種的境界,修十行的菩薩,完全瞭解和詳知。那是智慧猶如須彌山 王的菩薩,他所 修行這種的法門。 意常明潔離諸垢 於三界中無所著 護持眾戒到彼岸 此淨心者行斯道 持戒清淨,意念常常光明潔淨,而離開一切染垢。因為無垢的原因,所以對於三界 中一切的境界,皆無所執著。也就是看破了、放下了。能護持一切眾戒,便能到彼岸。這 是嚴持戒律心境清淨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行門。 以上五首偈頌,是稱讚第二行(饒益行)菩薩所修行的道路。 智慧無邊不可說 普徧法界虛空界 善能修學住其中 彼金剛慧行斯道 菩薩的智慧是無邊無際,到了不可說的程度,不知有多少?普徧充滿法界和虛空界。 善於住在智慧中,而能修學智慧。菩薩的智慧,本來無邊。再勤勞修學智慧,更為無邊。 那是修金剛智慧的菩薩,他所修行的法門。 三世一切佛境界 智慧善入悉周徧 未嘗暫起疲厭心 彼最勝者行斯道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境界,用智慧來入諸佛的境界,完全周徧而無餘,未嘗暫時生 起一念疲倦和厭煩的心,那是修最殊勝法的菩薩,他所修行的法門。 善能分別十力法 了知一切至處道 身業無礙得自在 彼功德身行此道 修無違逆行的菩薩,善於能分別十力法,明了知道一切至處道。也就是知道五戒十 善之行門,又知道四諦六度之法門種種的道理。身口意三業清淨,等到無礙自在力。那是 修一切功德身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十方無量無邊界 所有一切諸眾生 我皆救護而不捨 彼無畏者行斯道 在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中,所有一切眾生,也就是無量無邊。我能救度愛護所有一 切眾生,絕對不捨棄一個眾生而不救護。那是修無所畏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以上四首偈頌,是稱讚第三行(無違逆行)菩薩所修的法門。 於諸佛法勤修習 心常精進不懈倦 淨治一切諸世間 彼大龍王行此道 修無屈撓行的菩薩,他對於一切諸佛所說的法,常勤修習,時時刻刻在精進,心不 懈怠,也不疲倦。清淨修治一切諸世間。那是修大龍王行的菩薩,他所修的這種法門。 了知眾生根不同 欲解無量各差別 種種諸界皆明達 此普入者行斯道

菩薩能瞭解知道一切眾生的根性,各有不同。眾生的慾念和見解,是無量無邊,各 有差別。眾生有種種界,菩薩皆能明白而通達,沒有一切障礙。這是修普入菩薩行的菩薩, 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十方世界無量剎 悉往受生無有數 未曾一念生疲厭 彼歡喜者行斯道 在 十方世界中,有無量無邊的剎土。菩薩本著所發的願,而到無量無邊剎土去受生。 經過無數次的生死,未曾在一念之中,生起疲倦和厭煩的心。菩薩的願力,普度眾 生。 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不是在一個地方,而是到所有的地方去。觀察何方眾生可 度時,便到何方去度眾生。又可以說,觀察何道(六道)眾生該度時, 便到何道受生。 用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來教化,這樣能有立竿見影之效果。那是修歡喜精進的 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普放無量光明網 照耀一切諸世間 其光所照入法性 此善慧者行斯道 菩薩能普徧放出無量無邊的智慧光明網。把一切世間的黑暗,統統照耀成為光明。 這種光明,照耀眾生,入其法性中,令發無上菩提心。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願 力。這是修善有智慧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震動十方諸國土 無量億數那由他 不令眾生有驚怖 此利世者所行道 菩薩以神通力量來震動十方諸國土。在每個國土中,皆有十八種震動的現象。有無 量億那由他那樣多的國土,雖然都在震動,可是不令一切眾生有所驚嚇恐怖。這是修利益 世間眾生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以上五首偈頌,是稱讚第四行(無屈撓行)菩薩所修行的法門。 善解一切語言法 問難酬對悉究竟 聰哲辯慧靡不知 此無畏者所行道 修 離痴亂行的菩薩,他善於瞭解一切語言法。又有辯才無礙,又有無量智慧。如有 人來問難,或者故意來問難,菩薩有四無畏(總持無畏、知根無畏、決疑無畏、答難 無 畏),所以能應酬對答各種問題,皆到究竟處。令所問難的人,得到滿意的解答。菩薩曉 得世間和出世間的聰明和哲理。因為菩薩有辯才有智慧,所以知道世出世 間的一切學識。 可以說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這是修無畏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善解覆仰諸國土 分別思惟得究竟 悉使住於無盡地 此勝慧者所行道 世界有各種不同的形相,有的是覆世界,有的是仰世界。菩薩善於瞭解諸國土的體 性。分別來思惟諸國土的覆仰體性。怎樣成為覆世界?怎樣成為仰世界?皆得到究竟的答 案。能令一切世界,都住在無盡地,也就是住在無盡劫中。這是修殊勝智慧的菩薩,他所 修行這種的行門。 以上二首偈頌,是稱讚第五行(離痴亂行)菩薩所修行的道路。 功德無量那由他 為求佛道皆修習 於其一切到彼岸 此無盡行所行道 修 善現行的菩薩,所有的功德是無量那由他那樣之多。功德是成道果的基礎。好像 建築高樓大廈,一定要把地基造得堅固。否則,所造的大樓,不久卽將傾倒。菩薩為 求 佛道,而修習一切功德。對於一切功德,皆作到圓滿,也就是到彼岸。印度的習慣,無論

什麼事情做完了,就說到彼岸(波羅蜜多)。這是修無盡行的菩薩,他所 修行這種的行 門。 超出世間大論師 辯才第一師子吼 普使羣生到彼岸 此淨心者所行道 論 師(指外道而言)有世智辯聰的能力,但是沒有出世間辯論的智慧。菩薩的智慧, 超出世智辯聰的範圍之外。他的辯才無礙,能駁倒一切外道論師的謬論,皆能降 伏,稱 為第一。好像師子大吼一聲,嚇得百獸俱驚,俯首拖尾而逃。菩薩懷著慈悲的心,普徧用 善巧方便法門來教化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都明白修行離苦得樂的道 路,普令他們皆到 彼岸。這是修清淨其心如虛空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以上二首偈頌,是稱讚第六行(善現行)菩薩所修行的道路。 諸佛灌頂第一法 已得此法其灌頂 心恆安住正法門 彼廣大心行此道 修無著行的菩薩,將要成佛的時候,承蒙十方諸佛來舉行授灌頂的儀式,所以灌頂 是第一法。已經得到甘露灌頂法之後,稱為法王之子,卽是佛的眞弟子。其心恆常不動, 也不退轉。安住在正法眼藏中。那是發廣大菩提心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一切眾生無量別 了達其心悉周徧 決定護持佛法藏 彼如須彌行此道 所有的眾生,分為無量的種類。一般來說,眾生分為十二種類:①胎生②卵生③濕 生④化生⑤有色⑥無色⑦有相⑧無相⑨非有色⑩非無色⑪非有相⑫非無相。在每一種類 中,又分出無量種類,所以有無量的分別。雖然眾生有無量,可是菩薩在一念之中,完全 明了而通達一切眾生心,周徧而盡知。菩薩決定護持佛的正法眼藏。那是修須彌山一樣堅 固行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能於一一語言中 普為示現無量音 令彼眾生隨類解 此無礙見行斯道 菩薩能將每一種語言中,普徧為眾生示現無量的音聲。令一切眾生,隨其種類而各 得到瞭解。換言之,天上的人聞之,是天上的語言。人間的人聞之,是人間的語言。畜生 聞之,是畜生的語言。所謂「菩薩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是修無礙見的菩薩, 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一切文字語言法 智皆善入不分別 住於眞實境界中 此見性者所行道 一切文字的法,一切語言的法。菩薩的智能,善入其中,不起分別。住在眞實的境 界中,不動不搖,不出不入。這是見到自性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以上四首偈頌,是稱讚第七行(無著行)菩薩所修行的道路。 安住甚深大法海 善能印定一切法 了法無相眞實門 此見實者所行道 修難得行的菩薩,安住在甚深微妙的大法海中,善於印定一切法、瞭解一切法、深 入一切法、明白一切法,是無相的、是寂滅的、是眞實的法門。這是修見眞實的菩薩,他 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一一佛土皆往詣 盡於無量無邊劫 觀察思惟靡暫停 此匪懈者所行道

十方所有一切諸佛國土,菩薩都去到那裡教化眾生。經過無量無邊那樣多的劫,在 觀察在思惟,一切眾生的根性。時時刻刻在想,用什麼法門來教化眾生?他沒有暫時停止 的時候。這是不懈怠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無量無數諸如來 種種名號各不同 於一毛端悉明見 此淨福者所行道 無 量無數的佛,都是由不懈怠而精進所成就的。如果沒有自私自利的思想,一切為 眾生,這種人會有成佛的希望。否則,不得其門而入。雖然在修行,也是白費工夫。 你 們想一想,那位佛是由自私自利而成就?恐怕盡未來際,也找不到。諸佛的名號,有種種 不同。菩薩都在一毛端上,清清楚楚見到無量無邊的諸佛,統統坐在蓮華 座上,大轉妙 法輪。這是修清淨福田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我們修道的人,要立功、立言、立德,這是最重要的法門。可是不必到遠處去找, 就在金山寺便能找到。是什麼呢?簡而言之,第一不要懶惰。第二不要自私。為金山寺做 工,就是立功。護持三寶,就是立德。講經說法,就是立言。這三項作到圓滿,功德無量。 修 道人,不要有獨善其身的思想(小乘法),要有兼善天下的行為(大乘法)。兼 善天下,就是為利益眾生來做事情。淺言之,不要為自己做事情,要為大眾做事情。 所 謂「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自度度他。」這是大公無私的精神,人人可以傚法,人人可以 自在。獨善其身,就是為自己不為人。為自己做事情,而不肯為大眾做事 情。所謂「自 利不利他,自覺不覺他,自度不度他。」這是自私的邪見。 我 們修道的人,要守本份。把自私的心放下,把道德心提起,一切為大眾著想。凡 是有利益大眾的事,盡力而為之,不計較利害得失。有一分力量,就盡一分力量;有 十 分力量,就盡十分力量。把公事當作私事,人人能如是行,家庭焉能不和睦,社會焉能不 安定,國家焉能不富強,世界焉能不和平。由此觀之,自私是萬惡之首。 一定要把它消 滅,不讓它興風作浪,搞得天下大亂。 一毛端處見諸佛 其數無量不可說 一切法界悉亦然 彼諸佛子行斯道 在一根毫毛的端處,能見到十方諸佛。諸佛有無量無邊不可說那樣之多。有無量無 數的毛端,有無量無數的世界,有無量無數的諸佛。在一切法界也是這樣的情形。那是一 切眞正佛的弟子們,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無量無邊無數劫 於一念中悉明見 知其修促無定相 此解脫行所行道 菩 薩修行六度萬行,得到神通妙用,能知三世無量劫數,能將三世的時間移動。也 就是將過去世轉為未來世,將未來世移到過去世,互相搬家,而無障礙。所以在一念 之 間,能清清楚楚見到三世無數劫。知道有長的劫,有短的劫,沒有一定的時間和形相。這 是修解脫行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能令見者無空過 皆於佛法種因緣 而於所作心無著 彼諸最勝所行道 菩 薩用神通智慧的力量,令眾生見到他之後,都有感應,沒有空過。凡是見到菩薩 的身相,或聞到菩薩的名號,皆得智慧。對於佛法種下善的因緣,而發菩提心。菩薩 所 行所作,是為修一切功德。是為教化一切眾生,所行的行門,心無著住。認為這是應該的 本份,所以行所無事。那是修最勝行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那由他劫常遇佛 終不一念生疲厭

其心歡喜轉更增 此不空見所行道 菩薩在那由他劫中,時常遇到十方諸佛,而承事供養。始終沒有在一念之中,而生 出疲倦和厭煩的心。菩薩供養十方諸佛,不但不疲厭,反而更為歡喜,一天比一天增加。 這是不空見佛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盡於無量無邊劫 觀察一切眾生界 未曾見有一眾生 此堅固士所行道 菩薩能窮盡無量無邊劫,來觀察所有的眾生界。雖然在觀察,但是瞭解眾生是空的, 不生一切執著。不會說我度了多少眾生?所以才說,未曾見有一眾生。因為菩薩是通達一 切諸法實相理體,所以無所著住。這是修堅固行為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以上八首偈頌,是稱讚第八行(難得行)菩薩所修的法門。 修習無邊福智藏 普作清涼功德池 利益一切諸羣生 彼第一人行此道 修善法行的菩薩,要修習無邊福和智。福慧雙修,功德才能圓滿。如果修福不修慧, 所謂「大象掛瓔珞」。如果修慧不修福,所謂「羅漢托空缽」。這是不平衡的修法,所以 才有這種的果報。旣修福又修慧,福慧圓滿,卽成兩足尊,所以修習福智藏。 菩薩發願作為一切眾生的清涼功德池,令眾生的身心得到清涼,沒有熱惱的病。令 眾生得到法喜充滿的利益。那是第一人所行的菩薩行,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法界所有諸品類 普徧虛空無數量 了彼皆依言說住 此師子吼所行道 在法界中,所有一切諸品類(一切眾生),有盡虛空徧法界那樣多的品類。菩薩了 知諸品類是依賴言說而住。如果沒有言說,那麼一切眾生也不存在了。這是大師子吼的菩 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能於一一三昧中 普入無數諸三昧 悉至法門幽奧處 此論月者行斯道 菩薩能在一一三昧之中,普入無數諸三昧中。也就是在一三昧中,能普入一切三昧; 但一切三昧,還沒有離開一三昧。完全到了佛法究竟最微妙最難思的境界。這是長時間修 行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忍力勤修到彼岸 能忍最勝寂滅法 其心平等不動搖 此無邊智所行道 修 道的人,第一要修忍力。忍力修到家,就有定力。有了定力,不會被境界所轉。為 什麼有無明火?因為不能忍。為什麼不能和睦相處?因為不能忍。為什麼看不破放 不下? 因為不能忍。如果一切能忍,就把一切困苦艱難打破,沒有一切的麻煩。能勤修忍力,就 能到彼岸。修忍力的功夫,才能得到最殊勝的寂滅法,也就是無生法 忍。所謂「不見有 少法生,不見有少法滅,忍可於心。」這時候,其心平等,而不動搖。這是有無邊智慧的 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於一世界一坐處 其身不動恆寂然 而於一切普現身 彼無邊身行此道 在一個世界中一棵菩提樹下坐,其身其心皆不動,恆常入寂滅的境界。而能在十方 世界中的一切菩提樹下,普徧示現其身,坐在金剛座,宣說妙法。那是修無邊身行的菩薩, 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無量無邊諸國土 悉令共入一塵中

普得包容無障礙 彼無邊思行此道 菩薩用神通的力量,能將無量無邊諸佛國土,完全攝入一粒微塵中。世界雖然大, 微塵雖然小,可是無量的世界,普徧包容在一粒微塵中,而世界和世界之間,互相沒有障 礙,這是神通妙用所現出的境界。那是修無邊思行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以上六首偈頌,是稱讚第九行(善法行)菩薩所修行的道路。 了達是處及非處 於諸力處普能入 成就如來最上力 彼第一力所行道 修眞實行的菩薩,知道佛的十力。明了通達是處和非處。成佛道是是處,墮地獄是 非處。菩薩對於佛的十種智慧力量,不得明了,而且又能普入。成就佛的最上的力量。那 是修第一力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過去未來現在世 無量無邊諸業報 恆以智慧悉了知 此達解者所行道 眾生的業力和果報,雖然在三世中,有無量無邊那樣之多。可是菩薩以智慧來觀察, 完全了知。這是能通達瞭解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了達世間時非時 如應調伏諸眾生 悉順其宜而不失 此善了者所行道 菩薩有大智慧,能了達世間一切眾生的善根,是成熟或是未成熟?應得成熟者,令 其成熟。應得解脫者,令其解脫。知道是時非時,而應時來調伏一切眾生、教化一切眾生。 總是來得正是時候,而不失去時機。這是善於明了時非時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善守身語及意業 恆令依法而修行 離諸取著降眾魔 此智心者所行道 菩薩善於守護身口意三業清淨,令十惡不生,十善常在。令一切眾生依法修行,依 教奉行,離開一切執著、降伏一切眾魔。修道的人,如果沒有自私自利的心,就能降伏天 魔,調伏外道。這是有大智慧心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於諸法中得善巧 能入眞如平等處 辯才宣說無有窮 此佛行者所行道 菩薩對於一切法中,得到善巧方便的智慧。能入眞如實相的平等處,得到辯才無礙, 能宣說佛法,沒有窮盡的時候。這是行佛行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陀羅尼門已圓滿 善能安住無礙藏 於諸法界悉通達 此深入者所行道 菩薩對於一切總持的法門,已經都得到圓滿。善能安住在無礙法藏中,對於十方所 有法界,都通達無礙。這是深入法界性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三世所有一切佛 悉與等心同智慧 一性一相無有殊 此無礙種所行道 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都和這位菩薩的心是相同,智能是相等。旣是一性和一相, 沒有兩樣。這是修無礙種智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已決一切愚痴膜 深入廣大智慧海 普施眾生清淨眼 此有目者所行道 因為已經把愚痴膜剔除了,所以能深入廣大的智慧海,普徧施予眾生清淨的智慧眼。 這是有智慧眼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已具一切諸導師 平等神通無二行

獲於如來自在力 此善修者所行道 菩薩已經具足一切大導師的智慧,得到平等神通,無二的行門,獲得佛的自在神通 力。這是善於修菩提行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徧游一切諸世間 普雨無邊妙法雨 悉令於義得決了 此法云者所行道 菩薩為教化十方一切眾生,所以普徧周遊一切世間,普雨無量無邊的妙法雨。令一 切眾生對於諸法的義理,都能得到決定的瞭解。這是修法云行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 門。 能於佛智及解脫 深生淨信永不退 以信而生智慧根 此善學者所行道 菩薩對於佛的智慧和解脫的法門,深深生出清淨的信仰,沒有絲毫的懷疑,永遠不 生退轉心。因為信的緣故,所以生出智慧的根。這是善學佛法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 門。 能於一念悉了知 一切眾生無有餘 了彼眾生心自性 達無性者所行道 菩薩能在一念之中,了知一切眾生的種種界、種種解、種種根、種種性,而無有遺 漏。又了知一切眾生的心和自性,也不離佛性。這是通達無惡性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 法門。 法界一切諸國土 悉能化往無有數 其身最妙絕等倫 此無比行所行道 娑 婆世界和十方微塵數世界,合為法界。這法界是徧滿十方虛空界。在法界中,有 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雖然有這樣多的剎土,可是菩薩能化分無量身,而到諸佛剎土去 教 化眾生。這位菩薩的身體,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沒有其它菩薩可比的,所以說 其身最妙絕等倫。這是修無比行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佛剎無邊無有數 無量諸佛在其中 菩薩於彼悉現前 親近供養生尊重 諸佛的剎土,是沒有數量那樣的多,有無量無邊諸佛在其中教化眾生。修眞實行的 菩薩,他能到每個剎土去親近諸佛、承事諸佛、供養諸佛,生出尊重恭敬之心。 菩薩能以獨一身 入於三昧而寂定 令見其身無有數 一一皆從三昧起 菩薩能用獨一無二的報身,入於三昧,寂然不動。可是又能多身從三昧出,令一切 眾生見到無量身。每個身都是從定中化現出來,所謂「千百億化身」。 菩薩所住最深妙 所行所作超戲論 其心清淨常悅樂 能令眾生悉歡喜 菩 薩是無所住,無所不住。沒有一處是菩薩所住之處,也沒有一處不是菩薩所住之 處,這種境界是最深妙的。菩薩所行的法和所做的事,都是最深妙最眞實,絕對不做 虛 偽的事,也不說戲論的話。菩薩的心是清淨的,沒有妄想,更無雜念,也沒有一切的執著 和煩惱,所以常常是快樂。不但自己喜悅,亦令眾生常歡喜,所謂「皆大 歡喜」。菩薩 是歡喜,所以眾生見他也生歡喜。好像一面大圓鏡,灼然明亮無染。鏡子在你面前現出, 你若是歡喜,鏡中人也歡喜。你若是憂愁,鏡中人也憂愁。這 個道理很淺顯,人人皆知。 再舉例子來說明,你恭敬他人,他人就恭敬你。你對人不好,人對你也不好。你佈施於人,

人也佈施於你。這是對待法,和明鏡是一樣的 道理。我們慈悲對待眾生,眾生也慈悲對 待我們,這是相對法。 諸根方便各差別 能以智慧悉明見 而了諸根無所依 調難調者所行道 一切眾生的諸根,各不相同。教化的方法也不同。有智慧的人,能觀機逗教,因人 說法。他能明了一切眾生的根性,是無所依靠,業性也是空的。這是能調伏難調剛強眾生 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能以方便巧分別 於一切法得自在 十方世界各不同 悉在其中作佛事 菩薩能用種種善巧方便法門,來分別教化一切眾生,想用什麼方法來教化,什麼方 法就現前,皆得到自在。在十方世界中,所有的眾生,他們的根性皆不相同,菩薩能在十 方世界眾生中,大做佛事。 諸根微妙行亦然 能為眾生廣說法 誰其聞者不欣慶 此等虛空所行道 眾生的六根,都很微妙。我們修道,就是緊守督策六根,不被六塵境界所轉,而能 轉境界,這就有定力。修行的功夫,也是這樣的情形。菩薩能為一切眾生,廣說不可思議 的妙法。無論那個眾生,聞到這種妙法之後,便生欣慶心。這是等於虛空無所著的菩薩, 他所修行的法門。 智眼清淨無與等 於一切法悉明見 如是智慧巧分別 此無等者所行道 菩薩具足清淨的智慧眼,沒有人能和他相等的。對一切諸法,完全瞭解而明見。像 這樣的菩薩,用智慧善巧來分別,教化一切眾生,令他們反迷歸覺,離苦得樂。這是無可 比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修 道人,首先要修沒有慾念的法門。沒有慾念的人,其思想是清淨的,其行為也是 清淨的,什麼也不貪求。旣不貪名,也不貪利,一切無所貪,那就清淨。這種境界, 是 無人可以比擬的。這菩薩對於佛所說八萬四千法門,法法皆明,門門皆通。若有慾念的人, 什麼也不清淨,終日被五欲所支配,到處起惑造業,死後還要墮三惡 道。 所有無盡廣大福 一切修行使究竟 令諸眾生悉清淨 此無比者所行道 修福要修廣大福。怎樣修呢?要供養三寳、恭敬三寳、護持三寳。修六度萬行,才 能得到究竟的福。然後再作清淨福田僧,給眾生作為福田。眾生供養三寳,是給自己廣種 福因。這是無可比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在 印度有兩種外道:一為修持牛戒、一為修持狗戒。他們非常認眞的修行。為什麼? 因為外道都有點天眼的神通,但是不徹底。他們看見牛狗死後,可以升天。但不知 牛狗 為何升天?這中間的因果,他們一概不知。於是盲目地修行,學牛狗的生活,認為是升天 的快捷方式。有一天,修持牛戒和狗戒的行者,來到佛所,請教於佛, 持牛狗戒的後果 如何?佛說:「你們持牛狗戒,如果修到最圓滿時,來生可做牛狗。」這兩個外道聞之, 痛哭流涕地說:「請佛慈悲,為我們說其因緣。」佛說: 「牛在往昔不孝順父母,所以 今生為牛。可是牠在往昔時,曾修福修慧,有廣大的功德。今生將不孝父母的罪業消盡, 所以死後升天。狗也是這樣的情形。」這兩個 外道,蒙佛的開示,豁然大悟,乃皈依佛, 修行正法,後證得羅漢果位。

普勸修成助道法 悉令得住方便地 度脫眾生無有數 未曾暫起眾生想 菩薩普徧勸說一切眾生,修行成道的法,不修無益的法,令一切眾生都住在方便地。 所度脫的眾生,雖然有無數無量之多,但是心中不執著,未曾在暫時間生出度眾生的自滿 思想。 一切機緣悉觀察 先護彼意令無諍 普示眾生安隱處 此方便者所行道 菩 薩常常勇猛精進,恆修六度萬行。雖然教化眾生,但是只要有一切機緣,普徧觀 察,先用方便法來調伏眾生的剛強思想,令其不起諍論。他普徧指示眾生到達安隱的 地 方,也就是清淨寂滅處。怎樣才能去呢?先破無明,後顯法性。卽是除去一切慾念、斷絕 一切執著。這是行善巧方便法門來教化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成就最上第一智 具足無量無邊智 於諸四眾無所畏 此方便智所行道 菩薩成就最無上第一的智慧,乃具足無量無邊的一切種智。在比丘、比丘尼、優婆 塞、優婆夷四眾之中,不被大眾的威德所畏。菩薩已有四無所畏的成就。這是方便智慧的 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一切世界及諸法 悉能徧入得自在 亦入一切眾會中 度脫羣生無有數 一切世界和一切諸法,菩薩能完全徧入,而得自在。也到一切眾海會中,所度脫的 眾生,無可數的。 十方一切國土中 擊大法鼓悟羣生 為法施主最無上 此不滅者所行道 菩 薩在十方一切國土中,擊大法鼓,演說妙法,令聾子的眾生,能聽到音聲。令啞 吧的眾生,能夠說話。令瞎眼的眾生,能看見東西。這大法鼓的音聲,能震醒睡覺的 眾 生,令他們統統覺悟。菩薩以法施人,所謂:「諸佈施中,以法施最」為人說法,最有功 德。為法施主(講經說法)是最無上,無人可比擬的。這是功德不滅的菩 薩,他所修行 這種的法門。 一身結跏而正坐 充滿十方無量剎 而令其身不迫隘 此法身者所行道 菩薩雖然身結跏趺端然而坐,可是在十方無量剎中,都充滿菩薩端坐的身,其身覺 不迫隘,也就是互相不擁擠。這是法身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能於一義一文中 演說無量無邊法 而其邊際不可得 此無邊智所行道 菩薩善解一切義,在一義一文中,能演說無量無邊的妙法門。找它的邊際是不可得。 換言之,在無量無邊之中,還有無量無邊,是重重無盡,無盡重重。這是無邊智慧的菩薩, 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於佛解脫善修學 得佛智慧無障礙 成就無畏為世雄 此方便者所行道 菩薩對於佛的解脫法門,善於修學。所以得到諸佛的智慧,沒有障礙。成就無畏的 大威德,為世間的大英雄。這是善巧方便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了知十方世界海 亦知一切佛剎海

智海法海悉了知 眾生見者咸欣慶 菩薩能瞭解知道十方世界海,是怎樣成、住、壞、空,也了知一切佛剎海,是怎樣 成、住、壞、空,也了知智慧海是怎樣成就,也了知法海是怎樣深入。所有的眾生,見到 這位菩薩,皆大歡喜,而生欣慶之心。 或現入胎及初生 或現道場成正覺 如是皆令世間見 此無邊者所行道 菩 薩的神通妙用,是變化無窮。他現出種種境界來為眾生說法。其實眾生們自己也 在說法。善人說善法,惡人說惡法。世間的萬物都在說法。若對一切境界都明白了, 也 就覺悟一切法。若是不明白,就迷於一切法。菩薩或示現入母胎的相。菩薩住胎,如同住 在花園樹林中一樣清淨。二乘人住胎,如同住在舍宅中一樣的舒服。凡夫 住胎,如同住 在暗室一樣的黑暗。菩薩乘願再來,入胎、住胎、出胎來做人,教化眾生。或示現坐在菩 提樹下成正覺。這種境界,令世間眾生都能見到。這是神通變 化無窮的菩薩,他所修行 這種的法門。 釋 迦牟尼佛,在雪山修道。靜坐六年,一日只食一麻一麥,骨瘦如柴,修人所不能 修的苦行。在六年之中,仍未開悟。雖然未能開悟,但是發展到開悟的邊緣,一步一 步 走向開悟的路,向前邁進,有種種的成就。以後,走到摩竭提國菩提樹下,乃發誓願: 「我如不成道,永不起於坐。」於是坐四十九天,在三十歲那年十二月初八 的黎明前, 目睹明星而悟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佛乃三歎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 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我 們眾生為什麼能有如來智慧德相?因為我們本來具足佛性,皆堪作佛。我們眾生, 都是佛的分靈,而化現出來。佛為什麼要化現眾生?因為要有工作。如果沒有眾生 可度, 那麼佛豈不是失業了麼?因為這種關係,所以佛要度化眾生。可是眾生度不盡的。度盡這 個眾生,那個眾生又化現出來。度盡那個眾生,那個眾生又化現出 來。化化不已,度度 無窮。度眾生、化眾生,永遠都是有眾生。 我 們眾生的本性,具足佛性。為什麼能具足佛性?因為從佛化現出來,所以才說: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可是我們現在為什麼沒有如來的智慧和德相?因 為 有妄想和執著,因為有無明和貪慾,所以如來的智慧和德相現不出來。可是也沒有丟掉, 仍然在自性中保存著。何時貪瞋痴清淨,何時大光明藏便現前,也就是成 佛。 無量億數國土中 示現其身入涅槃 實不捨願歸寂滅 此雄論者所行道 菩薩在無量不可說那樣多的國土中,示現入胎、住胎、出生、出家、降魔、證道、 轉法輪、入湼盤八相成道種種的境界。菩薩不會忘記在往昔所發的願,是要教化眾生、度 脫眾生。眾生沒有度盡,他不會自己先到常寂光淨土中。這是大英雄大議論的菩薩,他所 修行這種的法門。 堅固微密一妙身 與佛平等無差別 隨諸眾生各異見 一實身者所行道 菩 薩的身,是金剛堅固不壞身,是微密一妙色身。這種身和佛是平等,沒有分別。 佛是無相,菩薩也是無相。旣然無相,為何又現出有相?因為由眾生的業感而示現, 由 眾生的因緣而示現。佛本來寂滅、無形無相。眾生如和佛有因緣,那麼,佛現出莊嚴相好 身,也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隨著眾生的因緣,所見佛身,各有不 同。這是一實 身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法界平等無差別 具足無量無邊義 樂觀一相心不移 三世智者所行道 法界是平等,沒有分別。具足無量無邊那樣多的義理。菩薩愉悅觀察一相(實相) 的理體,而心不移動,常住在實相中。這是修三世諸佛智慧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於諸眾生及佛法 建立加持悉究竟 所有持力同於佛 最上持者行斯道 菩薩對於一切眾生和一切佛法,能建立佛法,加持眾生,都到了究竟之處。所有持 力,與佛力是相等。這是修最上受持佛法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神足無礙猶如佛 天眼無礙最清淨 耳根無礙善聽聞 此無礙意所行道 菩 薩可以在虛空走路,隨心所欲。無論去什麼地方,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什 麼能這樣?因為菩薩有神足通,所以無障礙,他和佛是一樣的情形,來去自如。菩薩 的 天眼通也是無礙,能看見天上一切的境界,清清楚楚,最為清淨。菩薩的天耳通也是無礙, 善能聽見天上一切的音聲。菩薩不但耳根能聽音聲,其它五根也能聽音 聲,這是六根互 用的表現。這是無礙意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所有神通皆具足 隨其智慧悉成就 善知一切靡所儔 此賢智者所行道 菩薩把所有的神通,都修行成功而具足。隨著智慧來修神通,完全有所成就。善知 一切眾生心,沒有比他再清楚了。這是賢而有智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其心正定不搖動 其智廣大無邊際 所有境界皆明達 一切見者所行道 菩薩的心,常在正定中,無論遇到任何境界來臨,其心不搖動。所謂「如如不動, 了了常明。」菩薩的智慧,是廣大無邊際。對於所有的境界,皆能明了通達,而無障礙。 這是一切能見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已到一切功德岸 能隨次第度眾生 其心畢竟無厭足 此常勤者所行道 菩薩已經到達一切功德的彼岸,能隨著次第來度脫眾生。菩薩度眾生的心,不論到 什麼時候,也不會感覺厭足。換言之,眾生不度盡,他絕對不休息。好像地藏王菩薩所發 的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是常精進的菩薩,他所修行這 種的法門。 三世所有諸佛法 於此一切咸知見 從於如來種性生 彼諸佛子行斯道 三世諸佛所有一切法,菩薩能在一念之中,能知見一切佛法。怎能知見?因為從於 佛的種性中生出來的緣故。那是諸佛眞弟子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隨順言辭已成就 乖違談論善摧伏 常能趣向佛菩提 無邊慧者所行道 菩 薩是隨順眾生心,而不違背眾生意。菩薩用四攝法來教化眾生,所謂「欲令入佛 智,先以欲鉤牽。」所以菩薩常用愛語,令眾生心生歡喜,然後再為他說法,這樣便 收 事半功倍的效果。菩薩明白善巧方便法門的妙用,能令眾生反迷歸覺,舍邪歸正,返本還 原。隨順言辭已成就了,把乖違的談論都摧伏了。凡是說些不順理的言 辭,就是違背眞 理,也就是乖違言論。

有 人說:「你要修行,才能成佛。」這個人便反問:「成佛有什麼用?成佛和做鬼 是一樣,為何要成佛?」這就是乖違言論。也就是抬槓子(無理言理,強詞奪理)。 恆 不講理的人,歡喜抬槓子,你說是,他說非;你說白,他說黑。總之,顚倒事實,和你諍 論一番。菩薩善於摧伏無理取鬧(外道論師)的辯論。菩薩令正知正見的 眾生,趣向佛 的菩提大道。這是修無邊智慧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一光照觸無涯限 十方國土悉充徧 普使世間得大明 此破暗者所行道 菩薩的一光,能照觸無限的邊涯,而充滿十方諸佛國土。普徧令世間的眾生,皆得 大光明,破除愚痴的黑暗,生出般若的智慧。這是能破黑暗的菩薩,他所修行這種的法門。 隨其應見應供養 為現如來清淨身 教化眾生百千億 莊嚴佛剎亦如是 菩薩隨其應見,而應供養諸佛。為求將來現佛的清淨身,為將來教化百千億的眾生。 為將來莊嚴諸佛剎土,也像教化眾生那樣多,也有百千億的佛剎。 以上四十三首偈頌,是稱讚第十行(眞實行)菩薩所修行的法門。 為令眾生出世間 一切妙行皆修習 此行廣大無邊際 云何而有能知者 菩薩能使令一切眾生出世間,皆成為佛。菩薩修六度萬行一切的妙行。菩薩修這種 妙行是廣大沒有邊際的。誰能曉得菩薩所修行的行門有邊際呢? 假使分身不可說 而與法界虛空等 悉共稱揚彼功德 百千萬劫無能盡 假使菩薩分不可說那樣多的身,而和法界虛空界相等。有不可說的諸佛,有不可說 的眾生,都來共同稱揚菩薩的功德。經過百千萬劫那樣長的時間,也稱讚不盡。由此可知, 菩薩的功德,是不可說不可說那樣之多。 菩薩功德無有邊 一切修行皆具足 假使無量無邊佛 於無量劫說不盡 修行十行的菩薩,他所有的功德,是無量無邊。所修六度萬行,皆具足圓滿。假設 有無量無邊諸佛,在無量無邊劫中,也說不盡菩薩的功德。 何況世間天及人 一切聲聞及緣覺 能於無量無邊劫 讚嘆稱揚得究竟 菩薩的功德,諸佛也說不盡,何況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更沒有辦法能說完。就是 一切聲聞和一切緣覺,在無量無邊大劫中,稱揚讚嘆菩薩的功德,也不能到究竟處,也是 讚嘆不盡。 以上四首偈頌,是結嘆深廣。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