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3

《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5/10/21 马来西亚吉隆坡绿野国际会议中心

诸位法师,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蔡老师好!人生很多的道

理,是要透过自己去经历、去感受、去印证。
《论语》里面有讲到「德 不

孤,必有邻,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一次来到吉隆坡,参与这一场

演讲会,就可以深刻感觉到,圣人所有的言教确实是真实不虚。也印

证了「人之初,性本善」,当我们遇到圣贤的教诲,都能唤醒我们内

心那一份纯净纯善。昨天,刚下飞机之后,工作人员带杨老师及我到

了会场。我们了解到这一场会议总共有两千多位义工朋友的服务,才

得以成就。两千多个义工的发心付出,确确实实可以说是我们炎黄子

孙非常殊胜的一个会议。

我在去年三月中到了深圳讲课,深圳有一个性德图书馆,里面

供奉着万姓宗祠。我一开始走进去,就看到了三皇五帝的灵位,接着

每一面墙都是我们炎黄子孙老祖宗的灵位。三皇五帝是我们炎黄子孙

的共祖,诸位朋友,假如能够查到你们最早的族谱,很有可能我们

这一堆是尧帝的后代,这一群是舜帝的后代,以至于这一群朋友是

文王、武王的后代。
《弟子规》这一句「兄道友,弟道恭」,我们假如 追

本溯源上去,确确实实没有一个不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有一位朋友他

姓陈,他了解到他是大舜的后代,突然整个人变得很有精神,抬头

1
挺胸,彷佛舜帝的精神,在那个当下就融入在他的心田之中。老祖宗

的期许一定是一代要比一代更强,而确实我们老祖宗都是用这个存

心把他的智慧无私地全盘托出,记录在我们历代的经典之中,我们

一定有责任要来承传。在还没有接触经典以前,没有这么深的感受,

接触完以后,句句都含有着无尽的智慧,以及无尽的提携、祝福在其

中。

看着图书馆里面每一面墙上面祖宗的灵位,我不由自主向每一

面墙行三跪九叩首的礼。感谢他们用生命流血流汗积累的智慧,来成

就后代子孙的人生。突然有一种感受很强烈,我们救驾来迟。我是二

十多岁才深入中国文化,二十多年来,因为没有智慧,不知道说错

了多少话,做错了多少事情。人生绕了弯路不打紧,在这个绕弯路的

过程,不知伤了多少爱护我们、提携我们的长者以及朋友的心。而这

些是人生的遗憾,人生很难再去改变的事实,这个遗憾绝对不要在

我们的下一代继续发生。

不只我们没有回报父母的恩德,俗话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

养而亲不待」,这个亲不待绝对不是说父母去世后才亲不待。当我们

晚一天觉醒,晚一天懂得孝敬,我们的父母就必须等待一天,必须

忧愁一天;我们假如过了十年才觉醒,那父母就多辛劳、多忧虑了十

年。从父母,我们再延伸到我们炎黄的子孙,所有的祖宗他们不知道

已经等待多少年;我们不知道有没有听到祖宗们掉眼泪的声音,那

是一种惋惜、一种心痛。而今天我们在吉隆坡,有这么多的华人共同

来参与中国文化的课程,我个人感受到老祖宗依然在掉眼泪。但是这

2
个眼泪已经不一样了,已经从伤心的眼泪转变成感动的泪水。他们终

于可以看到子孙懂得珍惜他们的教诲,他们终于感受到子孙可以一

代比一代更好、更安乐。

人生最重要的求个问心无愧,得来的东西越容易反而可能不知

道珍惜。很多人觉得中国文化承传四、五千年,那是很自然的事情。其

实我们放眼整个世界,在几千年的洪流之中,出现了不少文化,但

至今能够绵延几千年而不衰的只剩中国文化。而五千年的文化能承传

下来,那是代表着每一代的人都知道担负起承传的使命。假如有一代

的人,他忽略掉自己的本分,他不愿意遵守老祖宗教诲的真理,中

国文化就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断掉了。而当文化断掉以后,我们将

对不起几千年的圣贤相继,几千年祖宗的恩泽就相当对不起了。我们

也无法向往后的子子孙孙做交代,我们将有可能成为几千年当中会

被后代子孙骂得最惨的一代。他们会觉得怎么教给我这一些都会让人

起冲突的思想,都会让人痛苦的思想?怎么留给我这么污浊的空气,

这么肮脏的水源?我们绝对不愿意后代子孙这样的责备我们,我们

提起承先启后的使命。

中国文化的核心在孝道、在师道,而师道又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之

上,所以只要孝道没有承传,中国文化就岌岌可危。我们现在冷静来

观察一下,现在孝道承传的情况如何?记得小时候,在吃晚餐的时

间,都是由我姐姐或者是我,到家门外去找我的爷爷,找他老人家

回来吃饭。祖孙二人也很有默契,都能了解到爷爷可能在哪些地方跟

人家谈话,跟人家下棋。当远远看到爷爷,招呼爷爷吃饭的声音传到

3
了其它的长者耳中,虽然不是叫他们吃饭,他们也都露出很欢喜的

微笑。当我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也会觉得很有喜悦感。为什么所有

听到孙子叫祖父吃饭的声音,他们都会微笑呢?因为孝道与人的本

善完全相应,他们也心生欢喜。而现在的小孩,吃晚饭的时候,不是

去叫爷爷奶奶吃饭,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现在是爷爷奶奶要到处

找人,找小孩,请他们回来吃饭。

《大学》里有句话相当的重要,「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人生的 智

慧就在懂得、清楚,什么事情应该先做,什么事情应该后做,什么事

是事务的根本,什么事是枝末;本末先后、轻重缓急能够取舍清楚,

这个是智慧。先叫爷爷吃饭,成就了孝道;爷爷去叫小孩吃饭,孝道

不只没有成就,还成就了孩子当小皇帝,成就孩子的傲慢。接着吃饭,

谁先上桌也是大道理。假如是爷爷奶奶先上桌,小孩懂得把碗筷排好,

懂得帮爷爷奶奶盛饭,那孩子从小的恭敬心也可以在生活的点滴当

中成就起来。

小地方都有大学问,而我们现在缺乏对这一些行为的观照能力 ,

缺乏对每个动作之后对于孩子一生有什么深远的影响,我们推演不

到。所谓「人不学,不知道」,假如没有这些经典的提醒,我们很容易

忽略,原来人生的道理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就像《弟子规》第一

句讲到,「父母呼,应勿缓」,虽然只是生活当中一个动作,但是假

如孩子能够遵守,他就在每一个动作当中成就他的恭敬之心。恭敬心

的成就,他就懂得敬人,懂得对事情负责任;恭敬心没有成就,那

往后的人生处处会跟人起磨擦,对人失礼,处处可能都是障碍。

4
我们常常会问小朋友,当父母叫你的时候,你都是怎么回应?

而大半的答案都让我们觉得不甚理想,最高的就是「干嘛?」当孩子

无礼,它是一个结果,我们成人应该更懂得回光返照,懂得反省。孩

子无礼是一个结果,它的根源在哪里?很多家长跟我们接触都会提

到,孩子学了以后没什么变化。从家长的回答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他觉得学习《弟子规》是小孩要好好学,却没有再进一步思考,家庭

教育的核心,是父母要给小孩当好榜样。而小孩最强的能力就是模仿,

当我们每一位为人长者的人,在一开始学习《弟子规》,是先要求自

己来做到,要求自己先力行,而不是先把注意力都盯着看孩子。假如

是这样,很有可能我们从当父母就变成当警察了。

以身作则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个态度。而很多的家长他在引导

孩子学《弟子规》当中,愈小的孩子愈快能够依教去奉行,反而十多

岁、二十多岁的孩子,父母都觉得困难度很大。那我们要冷静想一下,

孩子已经十多岁、二十多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跟家长提到,

万物都有一个惯性,今天这一杯水放在这里,我要把它推动,都先

要突破它的惯性。当我推它的时候,其实我已经在出力了,但是它并

没有动,必须把力气推到超过它的惯性,它才能够移动。我们教育孩

子也要有耐性,突破他的原有的惯性,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还有另外一个惯性,就是我们的孩子已经比较大了,

他的脑海里有一个印象,就是「我爸爸是什么样的人,我早就一清二

楚」。当他对我们是这种认知,就很难一开始就能接受我们给他教 导

的这一些《弟子规》的教诲,这是第二个要突破的惯性。接着还有第三

5
个惯性,就是我们自己的习惯,我们要做「父母呼,应勿缓」给孩子

看才行。要把《弟子规》落实在家庭,成为家风、家规,其实第一步首

先要从自己做起才对。态度决定事情的成败,而不是成功以后才来调

整态度。

我们现在在学习中国文化,当听每一场演讲的当下,应该是想

到我如何去落实?如何去当榜样?绝对不能我们在听课的当下都一

直在想,这一句话我先生该听,又听到另外一句,这个要把我儿子

拉来听。这样的态度,我们在当下学习的因缘就无法全神贯注。我们

要了解到「教儿教女,先教自己」,从自己开始学起。当我们能建立理

智、建立智慧,才能够在教育孩子的人生过程当中下对抉择,该说什

么话,该做什么事。而理智的建立就从当下,自己先学,自己先修身,

自自然然能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效应。

要观照自己人生有没有理智,其实并不困难。我们可以把自己一

天二十四小时所想的事,有多少跟经典是相应的?假如只有一个小

时跟经典相应,其它十几个小时都不相应,那我们就很可能常常会

意气用事。我们也多观照一下自己,我们常常脑子里想的,是可以在

当下去提升自己,去帮助家人的一些好的知见;还是我们常常都把

思绪放在过去的遗憾里面,或者是烦恼未来的还没发生的事情。假如

是这样的话,那也不够理智。

《大学》这一篇经文虽然短短的,但每一句当中都有很深的义理

在其中。它告诉我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 句

话就是说,不管你是从事于任何一个行业,你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

6
色,你希望把家庭兴旺,把你的事业做很好的发展,第一步都是要

从修养自己开始下手。我们有了这样的态度,才是真正往理智的路上

迈出了一大步。刚刚主持人也有提到,我们有了正确的思想,才会有

正确的行为、习惯、性格,以至于命运。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

运,一个家的思想就决定一个家的命运;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以

至于整个天下,无不如是。我们要观照一下,我们现在家庭里面每一

个人的思想是什么样的状态?我们也可以观察一下,现在整个天下

人的想法是如何?

中国文化绵延几千年,很多的家庭做出了榜样,很多的朝代也

做出了印证。在宋朝时候有一个名相范仲淹,他一生抱持着「人饥己

饥,人溺己溺」的处世态度。在他读书的过程当中,他也非常的节俭。

我们成语里面有一句「饘粥糊口」,就是在讲范仲淹。他那时候很贫穷,

在佛寺里面读书。每天烧了一锅粥,烧得很浓稠,之后结成块,把它

切开来,一餐吃一块。他的同学看了之后不忍心,就准备了一些很好

的饭菜要请他吃,还送到他的房间里面去。后来他的朋友再去看的时

候,发现范仲淹一口都没有吃,就好奇的问他。范仲淹就说到,假如

我吃了这些美味的食物,那我以后就再也吃不下这一些比较简陋的

食物,我不希望增长我的贪心。由于有这一份克己的态度,范仲淹也

很顺利考上进士。他有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也确实在他从政的过程当中尽心尽力在做到。

他的孩子出门,只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好几个兄弟都是穿破衣,

等要出门了,就换上那一件完整的衣服才出去。都是尽心尽力把更多

7
的钱财来周济他的邻里乡党,我们在文章当中也看过「义田记」,就

是叙述范仲淹以他的薪资奉养了几百户的邻里乡党。范仲淹为他的孩

子取名,其中有一个孩子叫范纯仁。这个「仁」字是会意字,我们看左

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两个人,告诉我们一个是自己,一个

是他人,想到自己就能想到别人。期许他的孩子能一生以一个仁厚之

心去待人,而他的孩子确实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刚好有一次他交代范纯仁要把五百斗的麦子运回江苏的老家。在

运送的过程里面,范纯仁遇到一位他父亲的故友。刚好这一位长者家

里非常的穷困,父母去世了不能安葬,因为没有钱,女儿已经大了

也没有嫁。范纯仁马上把五百斗麦子卖掉,后来钱还是不够,范纯仁

又把运送的船只也卖了,这样钱才足够。后来回到京城,跟他父亲报

告这一件事情,讲到一半的时候,范纯仁说:父亲,因为这一位长

者很困难,我把五百斗的麦子卖了,钱还是不够。父亲抬起头来对他

说,假如不够的话,那你把船也给卖了嘛。范纯仁对父亲讲:父亲,

船我已经卖掉了。从这一个对话当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范家承传

最重要的一个人生价值观,就是一个仁慈之心。

范纯仁在历史上,德行不亚于范仲淹,确实家道的承传相当的

扎实。范纯仁在父亲还没有去世那几十年当中,都不愿意离开故乡去

当官,一定是坚持奉养父母到终老。当范仲淹去世以后,范纯仁不只

担负家族的一些使命,他面对他的兄长范纯佑,也如父亲一般的恭

敬、孝敬。等父亲、兄长都去世以后,他才接受一些离开家乡的官职去

服务,确实把孝悌做得相当的扎实。当他在某一个县城当县令的时候,

8
有一次因为天灾的关系,人民没有饭吃。而要开仓救济人民必须有朝

廷的命令才可以开,不然就触犯了法令。但是假如真的等朝廷的命令

下来,可能就有成千的灾民要饿死。在那个当下,杀身成仁,不管自

己的功名,一心一意只想救济,想救活他的县民,就把粮仓打开了。

因为在朝廷之中有人嫉妒他,就跟皇上禀报了这件事,皇上就

特别派人要来调查范纯仁是不是有违法开仓的罪行。这些调查的官员

都还没有到以前,消息已经传到他们县里面,整个县的人民把家里

有的粮食通通拿出来,堆回去仓库里,不只没有少,还比原来仓库

里的东西还多出来。这颗仁慈之心救活了人民,也赢得众人对他的爱

戴,而这一个仁慈之风,在这一千多年都没有断过。我们从范仲淹这

一个模范、榜样,也应该起而来效法。效法他的思想,就能走出家风

可以承传千年的家运。

天下亦如此。中国历代的盛世,都是懂得以仁慈之心对待他人。

前德国总理史密特先生在接受记者访问当中有提到,中国几千年的

历史当中,从来没有对外发动过战争。这也代表中国人的思想里面觉

得欺负他人是很可耻的,应该效法天地日月,「天同覆,地同载」,

那一份无私的心来对待天下人。当历代中国比较强盛的时候,都可以

发现这些邻国都会主动来跟我们学习,都会受到我们的照顾、庇荫。

我们冷静观察现在的家庭以及社会国家的情况,会发现有很多的冲

突产生。我们刚刚提到,要有理智才能下对人生的判断跟抉择,为什

么现在家庭冲突的比例越来越高?

在清朝时期,曾经发生过儿子杀父亲。这件事情震动了整个国家,

9
皇帝下令:总督、巡抚记过,县太爷撤职查办。诸位朋友,儿子杀父

亲,为什么县太爷要撤职查办?因为县太爷在人民的当中是当父母

看,所谓父母官。而县太爷要负责整个县的教育,他这个县出现了一

个大逆不道的孩子,他当然有责任要承担。结果我们现在社会当中,

常常看到儿子杀父亲,却没有一个官员站出来说这是我的错误。世风

日下,人心不古。天下、家庭的盛衰,都是为人父母以及领导者他那

一个存心在决定。

前一阵子有一群韩国的读书人,到祖宗的灵前去忏悔。忏悔到韩

国最近的社会风气越来越堕落。他们觉得很惭愧,因为读书人担负起

教化人民的责任。这样的情景我们看了很感动,他们懂得知耻,懂得

反省。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土地上,读书人是否有这样的反思,这样的

反省态度?现在所谓知识分子,好像学历高就是知识分子。在历代的

历史当中,知识分子代表着要维系一个社会、国家正确的思想观念的

责任。而不是学历高,我们只想着以后有比较好的薪水,这样而已。

假如是这样的心态,我们就对不起知识分子这样的一个称谓。

在清朝发生这样的事,是天下少有,皇帝下令将这个县城去掉

一个角。为什么去一个角?希望整个县的人民要引以为耻,你们这个

县出现这个大逆不道的人,你们要好好反省才是。而现在全世界,我

们每天打开报纸来看,都可能在一个月之内看到杀父害母的例子都

有好几件。这是一个结果,我们要用理智把原因找出来。原因就在根

本思想错误了。这个时代因为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人的存心是以自

我为中心,自我为中心就会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再发展就会竞争、会

10
斗争,更严重的会有冲突、战争,甚至于是达到世界末日的情况。我

们担心世界末日没有用,更重要的是要把问题的根源找出来,就是

在自私。当孩子从小自私,他会跟谁竞争,会跟谁斗争、战争?在家

庭里,就会跟父母发生这些情况,等出社会以后,就会跟同事,甚

至于是团体与团体,国与国之间,会愈演愈烈。

所有复杂的事情它的根源其实是很简单的,我们能从一念自私

回到像范仲淹承传家风一样那一份仁慈之心来待人。仁慈之心发展就

能懂得互助互爱,之后迈向家庭社会的共存共荣。那从末日走向大同

世界要需要多少时间呢?只要这一念能转得过来,相信会很快的转

变过来。

11
《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集)
2005/10/21 马来西亚吉隆坡绿野国际会议中心

信心是成就一件事情的重要根源所在,假如我们能相信《弟子规》

所讲的每一句,扎扎实实去做,你的家庭转变就会相当的快;假如

我们在做的当下信心不足,效果就会比较不如意。当事情不如意,绝

对不能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甚至于是推到古圣先贤的经典上去,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要先反省自己。人生这一些理智确实都是因

为有读经才提得起来。我们回想以前的人生,遇到不如意的事,第一

个念头往往都是先怪别人。夫子在《中庸》里面提到,「射有似乎君子」,

射箭就好像君子之道。
「失诸正鹄」,我们把箭射出去以后,这一把 箭

没有射到目标,我们下一个念头是什么?下一个念头是说,这一枝

箭是吉隆坡出产的,品质比较差,所以射不好;或者是说这一只弓

是古晋生产的,所以让我没有办法射好。

那我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人第一个念头都会想着要把责任推出

去,而不是马上反省自己?根源就在我们在人生的过程当中染上了

好面子,射不好让人家看了觉得自己很不舒服,还要掩饰一下。但是

越掩饰,不但不能赢得别人对我们的尊重,甚至于人家更瞧不起。当

我们做错事找借口,不只朋友会瞧不起我们,连我们的孩子都有可

能会瞧不起我们。所以人生的理智当中要常常反省,「行有不得,反

12
求诸己」 。

有一个母亲,她的孩子四岁,这个孩子在两岁的时候,从小脾

气就很大。七、八个月的时候有一次发脾气,气到整个脸都发紫,就

可以看得出来小女孩的脾气有多大。在这三、五个月的过程,她的女

儿开始学习《弟子规》,母亲在每次父亲要出门的时候,都会带着她

送父亲出门。有一次刚好早上才五点多,她的父亲就要出门去了,因

为她的先生是当警察的。她就把孩子从睡梦当中叫醒,还是依然送她

的父亲出门。诸位朋友,假如是你的孩子,你会不会做这一个动作?

是会让女儿多睡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还是会把她叫起来?多睡半个

小时、一个小时,对她的人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把她叫起来以

后,会成全她做到了对父亲的那一片孝心,那一份恭敬之心,而这

个孝心、恭敬心将是影响她一生。

这个孩子学《弟子规》以后,每天都帮家里人做家事。有一次从外

婆家回来已经晚上十点多了,本来父母也想时间比较晚了,就要直

接抱她上床睡觉。一进门,把她放下来以后,还有点睡眼惺忪,结果

这个孩子马上打起精神,跟她母亲说道:妈妈,我今天还没有帮你

做家事。就自己找活干,把桌子擦一擦,到厨房帮忙一些活。做完以

后,这个孩子跟妈妈说晚安,这才很安心的去睡觉。一个四岁的小孩,

可以从脾气这么不好,透过《弟子规》的教导有这么大的转变。这是说

明了人虽然有习性,但是他的本性没有一丝一毫的减损。人生总在遇

缘不同,只要我们把圣贤教诲的缘,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接得上,那

孩子的变化以至于家庭的变化就会很快,这也是来自于信心。

13
这个孩子今年生日,刚好晚上母亲还要去晚自习,她母亲是高

中老师。母亲就问小孩,你今天生日,还要跟妈妈去上班吗?小孩说

要多陪陪妈妈,就跟着去陪大哥哥、大姐姐一起上晚自习。后来这个

孩子上台去,跟这些哥哥、姐姐们讲了一下她今天生日是怎么过的。

当孩子提到今天她帮妈妈做了多少家事,还亲手帮妈妈洗脚。讲完以

后,整班高中生本来头都抬得很高,听完以后都露出惭愧的表情出

来。

确实「人不学,不知道」,四岁的孩子学了以后,也可以变得很

懂事。昨天师长也提到「三岁看八十,七岁看到老」。孩子张开眼睛 ,

孩子的耳朵无时无刻都是在学习,在效法大人。这个孩子孝心开了,

很多的德行很自然也会跟着打开。刚刚我们提到,人生要懂得轻重缓

急的重要性,而教“孝”是最刻不容缓的一件事。刚好这个女孩到她

阿姨家,看到了一只母猫生了一窝小猫,所有的小猫因为长得很可

爱,都被抱走了,抱到只剩下一只。她阿姨就跟她讲:你看这一只小

猫很可爱,你要不要抱回去?小女孩摇摇头,接着就说了:我假如

把小猫抱回去,它的妈妈一定会很伤心。诸位朋友,有没有人教过她?

当她的孝心打开了,孝心就会增长人的仁爱之心,《论语》说的,「孝

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就是仁慈的根本。孝开了,仁心开了,甚

至于其它的德行也会跟着展开。

她有一次在幼儿园里面,因为跟同学有一点点小磨擦。刚好同学

的妈妈来了,因为不舍得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小伤害,就责备这个

小女孩。小女孩的妈妈也刚好过来,这位家长就讲给她母亲,她的母

14
亲赶快跟对方道歉,说对不起。当她的母亲鞠下躬去跟人家说对不起

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当场就哭出来,接着也跟那一位家长频频鞠躬

道歉。从这里我们也看出,有孝心的孩子他也懂得惭愧,他也懂得

「德有伤,贻亲羞」。孝心开了,百善皆开 。

而整本《弟子规》事实上都在讲一个孝字,我们能从这一个孝心

展开来,《弟子规》的落实就会水到渠成。像「出则弟」,「兄道友,弟

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他一定懂得友爱兄弟姐妹,他一定懂得要

尊敬长辈。
《弟子规》的「谨」,因为「德有伤,贻亲羞」,他一定懂得 谨

言慎行。谨第一句是提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有孝

心的孩子他绝对不会蹧蹋他的生命,因为蹧蹋生命就直接伤了父母

的心。有谨言慎行,接着孝悌之后,有仁慈之心就能落实「泛爱众」的

教诲,所以孝开了,百善皆开。我们从这里就应该反思,教孩子一辈

子正确的做人做事态度重要,还是要让他的考试成绩从九十八分拉

到一百分才重要,是前者还是后者重要?这个就是人生的抉择。

相信家长都会讲一定是前者重要,教孩子做人做事那是一辈子

的事。而往往回到生活当中,家长在做前者的工作还是在做后者的工

作?大半还是在做后者的工作。为什么会言行不一致呢?根源还在信

心问题,根源还在对义理,对这些做人处事、对孩子一生深远的影响

并没有很深刻的体悟。当我们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孩子会患得患失,

孩子只会注重自己的分数,他很难学会去体谅别人,帮助别人。我自

己在念初中的时候,确实也是很认真,认真的动力是因为有好的成

绩表现。记得有一次我考了九十八分,哭得很伤心,还打电话给我父

15
亲诉苦。我父亲在电话那头一直跟我说:才差两分而已,不要太伤心,

不要患得患失。我是因为自己的个性得失心比较重,幸好父亲母亲对

人生的态度都很正确,才慢慢把我引导回来。

但在求学的过程当中太注重成绩的态度,让我的心性有一些不

好的发展:看到别人考得比我差,我幸灾乐祸;看到别人的成绩比

我高,我会嫉妒,不高兴。这样的存心会走出什么命运出来呢?必然

会有很多的不顺利。我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诸位朋友,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它是一个结果,人生的理智要建立在能

够从结果把原因找出来。原因在哪,才会造成不如意事常八九?有没

有人的人生是「人生如意事有八九」,有没有?我们是要去学「人生不

如意事常八九」的道路,还是要学那些走出「人生如意事常八九」的人

生格局?根源还在一念存心。当我们一念是自私对他人,一定会造成

不平,不平再发展会变什么?这是很微妙的变化。不平再发展就变埋

怨,埋怨再提升就变怀恨,怀恨再提升就变祸患。我们往往只看到与

人的祸跟恨,却没有省察到根源还在我们一念自私造成的。只要把这

一念自私放下了,家庭和乐,人际关系会很融洽。还是不能把责任往

外推,「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

在明朝时代有个读书人叫郑濂,他的家族人口有差不多一千口。

皇帝非常的惊讶,也非常的佩服,居然能够让千口之家生活得这么

和乐。诸位朋友,我们现在能不能达到这样的家风?能不能达到?诸

位朋友要有信心才行。我听说在马来西亚有个孔夫子七十四代嫡传的

后代,他们的事业做得很成功。他有五个兄弟,这五个兄弟住在同一

16
栋大楼里面,他们现在还不分家,还处得很好。而现在很多是小家庭,

夫妻两个加一个孩子都很难和,常常还会起冲突;甚至于是自己一

个人在的时候都会跟自己发脾气,闹情绪。我们从这里看出跟这些古

圣先贤的距离,而看出距离要想起《弟子规》一句话,「勿自暴,勿自

弃,圣与贤」,下一句呢?

诸位朋友,你们不要伤了我的心,我是很脆弱的,你们从我的

身材就看得出来,我比较容易紧张,比较容易受伤害。不过我看诸位

的脸色,应该是都有按时服药,早晚都有怎么样?早晚都有把《弟子

规》读一遍,大家不接的原因是因为很谦虚,不好意思现能。但是在

演讲的时候能够把它讲出来,互相呼应一下,会让演讲的效果更好。

确实《弟子规》每一句经文对于我们的人生都有相当好的提醒、激

励作用。
「圣与贤,可驯致」,我们往后看到每一个圣哲的榜样,绝 对

不是妄自菲薄的态度,一定要抱着「不让古人,是谓有志」,我们不

能输给古人。而确确实实老祖宗他们希望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今

天要跟孔夫子学习,夫子很用心的教你。你就对他讲:夫子,我这一

生是绝对不可能超过你的。请问孔夫子会不会很高兴?绝对不会很高

兴,他希望的是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可以看得更远。「我把 我

一生最重要的智慧都传给你们,希望你们站在这个基础上更去发扬

光大」。夫子有一个学生叫冉求,他就跟夫子讲:夫子,我不是不 崇

敬你的学问,是因为我的能力不够。夫子接着跟冉求讲:能力不够的

人是做到一半,所谓半途而废;你是连做都还没有做就已经没有迈

出步伐,这个叫划地自限,而不是半途而废。

17
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这颗本善的心跟圣哲人是

无二无别,首先对自己有信心。接着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还要对

古圣先贤以及他们的教诲有信心。人生建立理智,这一句「人之初,

性本善」是一个关键。我们能信,自己的人生才能不断提升,才能当

孩子的榜样。我们信了以后,才能不断去引发孩子的善良,假如你觉

得这个孩子没救了,那你根本很难做他生命的助缘。

我们到悉尼去演讲,时间是三天,每天五个小时,有些工作人

员还带了他的孩子一起来听课。三天以后,他的女儿听完,隔天起的

很早,父亲一看到她起那么早,很自然就问:你起这么早干什么?

他的女儿对他微微一笑,没有回答,就从他旁边绕过去,结果就走

进厨房里。父亲突然才回过神来,原来他的女儿要去做早餐。女儿二

十多岁了,没有做早餐给他们吃过,结果听了三天课,进去做了。她

的爸爸很高兴,就说《弟子规》还真有效。在送我们上飞机以前,还在

欢喜地叙述这件事。结果讲完以后,这一对夫妻就说了,女儿不知道

可以撑多久。诸位朋友,我们不要每天拿个放大镜在那里看,女儿、

儿子会撑多久,假如用这样的态度,可能撑不了一个礼拜,你女儿

会跟你说我不玩了。我们应该用一份信任的态度,用一份欣赏的态度、

鼓励的态度,让他的善一点一滴不断引发出来才是。好,我们有了这

一些信心,有了自信,再面对经典,面对圣贤人的行持,就懂得起

而效法。

郑濂家里有一千口人,明太祖朱元璋也很有智慧,他想要去了

解为什么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他就问郑濂如何治家?郑濂提到要「不

18
听妇言」。诸位朋友,「不听妇言」这句话怎么解释?假如这一句话 解

释成不听女人的话,可能我等一下下楼的时候就会有人拿东西砸我

了。我们理解圣贤的教诲,不要执着在文字上,要依义不依语,要了

解这个真实的意义,以及它当时候的时代背景。因为在古代,女人接

受教育的机会比较少,所谓「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

不长道义就比较容易长他的私心,长了私心就容易在言语当中自私

自利,甚至于在言语当中会挑拨家族之间的对立。所以这个“妇言”

根源的意义就是自私自利人的言语不可以听。

在家庭里面,以至于在团体当中,足以让家道败,让团体分裂 ,

最厉害的就是谗言,言语。古代有一首诗提到「谗言慎莫听,听之祸

殃结」,「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我们看到「君听臣当诛」,为 君

者假如听了谗言,很多忠臣的命就保不住了;「父听子当决」,父亲

假如听了谗言,可能跟孩子就有会决裂的危险;「夫妻听之离」,夫

妇之间假如听进谗言,就很可能会分离;「朋友听之疏」,朋友之间

听了谗言,慢慢就会疏离掉。人生的缘分相当得来不易,轻易听进谗

言而造成分裂的话,那将是人生挽回不了的遗憾。

老祖宗的提醒确实是相当的重要,有提到「来说是非者,便是是

非人」。我们再把这句话深入去思考,一个人为什么会讲是非?一 个

人为什么不讲是非?不讲是非的人他明白到,是非只会让人越来越

不和睦;真正读圣贤书的人,时时都是希望如何让团体能够和睦相

处,他只懂得要赶快隐恶扬善,能够「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

思勉」。他去扬这个善,让整个家庭、家族都能起而效法都来不及, 怎

19
么可能再去让团体不和睦?从这一个明白当中,我们以后也要学会

听话,好的劝诫我们要赶快改过,不好的谗言,我们要懂得谣言止

于智者,才能化解很多家庭的以至于团体的危机。所以,这个「不听

妇言」我们应该解释成不听自私自利人的谗言。

接着明太祖就把两颗大水梨送给郑濂,让他拿回去给他一千个

家族的人吃,因为皇帝赐的食物是非常希有的,明太祖也要等着看

到底郑濂会怎么分这两颗梨。郑濂回去之后,不慌不忙拿了两个大水

缸,一边放一颗梨。放进去以前把这一颗梨完全打碎,让这些梨的果

汁完全渗到水缸里面,跟水完全融在一起。之后再吩咐下去,每一个

子孙、家人大家喝一碗。诸位朋友,假如你是郑濂的远房亲戚,你在

喝那杯梨汁的时候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想法?非常痛快!你看我们

离这一位长者这么远,他却对我们如此的爱戴,如此的平等。你看,

家族的凝聚力完全聚过来。而郑濂这一个动作对他自己亲生的小孩更

是受益无穷,他教导了他的孩子,时时都要大公无私,他才能真正

教出能够为大局着想的后代。

确实治家很重要的要用平等无私的心。假如一个家庭里面有三个

孩子,我们对其中一个孩子比较好,这是不理智。当我们对这个孩子

比较好,他的人生有没有帮助?很可能不只没帮助,还有害处。因为

人难免有一些傲慢的习气,你对他比较好,他会恃宠而骄,那你害

了这个孩子。所以爱之足以害之。爱要真正对他有帮助,还要用理智、

智慧去爱才行。而那两位被比较冷落的孩子,他的人格一定会有不良

的影响。他会感受到分别,他会觉得父母比较不关心他,他会没自信,

20
会比较消极。一念无私所产生的效应,跟一念自私,可谓天壤之别,

不得不慎。治家如是,治天下亦如是。

我是家里的独子,我父亲也是长子,我爷爷也是长子,我有很

足够的条件可以当败家子。因为自己教书以后才开始对教育有更深入

的思考,突然体会到父母从小对我两个姐姐跟我,很多做法都很公

平,这样才让我不会恃宠而骄,不会从败家子的路去走。还有整个重

视家族的凝聚力,我记得还没上小学以前去扫墓,跪在曾祖父的坟

前。当我双膝跪下,抬起头来,突然看到一个很熟悉的名字,上面写

着「礼旭」,我突然抬头挺胸,肃然起敬。我的名字排在第一位,代表

我要做这墓碑上所有人的榜样才对,因为我是长曾孙。我们能引导下

一代,身为长辈,身为哥哥、姐姐,都应该当榜样。有这样的心态,

孩子就懂得去承担责任,懂得不断去做好自己的模范,以至于能够

去让家庭、家族更兴旺。

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天下,它的命运要改变,所运用的人生道

理事实上是没有差别的,修身即是齐家,齐家就能治国,再来平天

下。刚刚我有提到我在念初中、高中,嫉妒心起来,福田靠心耕,假

如人生的存心没有仁慈、善良,自己的命运就会被自己摧毁掉,就越

走越不顺利。记得大学联考,我很容易紧张,所以家人对我其实也很

照顾、爱护。尤其我的姑姑怕我会睡不着觉,她还拿了两颗镇定剂叫

我做好准备。我在十一点多睡不着,赶快吃了一颗,吃完翻来覆去还

是睡不着。在快十二点多一点的时候,又吃了第二颗,两颗吃下去还

是一夜未眠,眼睛瞪得很大到了天亮。全家陪我去考试,还有我两个

21
姐姐也都去了。刚好遇到我同学的妈妈,他妈妈就走向前来对我两个

姐姐说,你们两个妹妹真不简单,还陪哥哥来考试。诸位朋友,这是

结果,我们要看到原因,为什么我长得比我两个姐姐老那么多?因

为忧能使人老,这颗患得患失的心,对孩子的身心是长期的一种伤

害,一种折磨。

诸位朋友,一个人患得患失的时候,对自己有没有帮助?没有 !

这样理不理智?不理智!自己患得患失的时候,对家人有没有帮助?

对家人不只没有帮助,还搞得全家都非常的紧张。我都感觉考一次试,

好像全家都是在备战状态。确实这个苍老大家可能现在感觉不出来,

我在念大学一年级的时候,跟其它学校的女同学举办联谊活动。人最

好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自取其辱。怎么说?当一个人长得看起来很老

的时候,就不要去问别人「请问你猜我是哪一年生的」?当这一位女

同学被我这么一问,她也非常的慎重,想了一下就说:你一定是六

十八年次的。我是七十三年次的,她猜我是六十八年。接着我皱着眉

头跟她讲:你再仔细猜一次。接着她就说:难道还更大吗?从这个事

例当中就可以了解,患得患失对一个人的心性有多大的折磨。

我们都在追求幸福人生。什么样的存心、什么样的思想、价值才能

让你的孩子迈向幸福?要从根源上下手。透过我个人的经历也给大家

做一个参考,诸位朋友,我现在看起来像几年次的?你们不可以伤

害我。

那次大学联考,我走进考场,写考卷写了差不多五到十分钟,

突然体会到那两颗镇定剂很有效,大学联考就考得很不好。我们就了

22
解到,命里有时终须有。功名也好,财富也好,都要靠一颗善良的心

来耕耘。当我在八年前开始接触圣贤的教诲,整个人生的际遇就有了

很大的转变。确确实实我的人生最幸运的两件事,第一件是遇到了我

的父母,让我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在他们的身教当中慢慢的种下好

的种子,有好的转变。又因为遇到师长,以及很多位老师的指导,让

我的存心导到了正确的方向,才得以把人生从患得患失、从处处自私

自利当中跳出来,变得懂得服务他人,奉献自己。从师长的教诲了解

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当我们起了一念心希

望能够利益他人,很微妙的是好的缘分就在你这一念存心当中会出

现。所以诸位朋友,人生好的际遇不用向外求,向自己的内心求就求

得到。

刚好那时候我人在台东,台湾的东部,那里是山明水秀,我在

那里住了七个月。住下来以后,看着青山绿水,心比较静下来,反省

到自己二十多年来所作所为,彷佛像一场电影,一幕接着一幕在自

己的脑海出现。我体会到人生踏出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的,要先判断

对方向才好。判断对,我们人生应该用什么思想态度来处世做人。当

心静得下来,善心起来了。当地有一个学校有一位老师刚好生孩子,

要有两个月的产假,他们学校的老师就找上我,请我去给他们代课

两个月。我又没有当过老师,又叫我去教一年级的,这些一年级的小

孩站起来还不到我的腰,我跟他们讲话都很辛苦。因为已经来找了第

二次,我们心想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我勉强答应接下了这个工作。

后来教了几天书以后,内心非常的欢喜,终于找到一份工作、一

23
条路是可以真正利益这个社会、人群。举一个例子,我刚好看到一些

蚂蚁已经死掉了,我把它埋好,被这些孩子看到了就问我。我解释完

以后,他们也很高兴。过没几天,我就看到那几个孩子围在那里不知

道在做什么。我趋向前去问他们:你们在干嘛?这些孩子说:老师,

我们在埋蚂蚁。他看到死去的蚂蚁,那颗仁慈的心就生起来。看到这

一幕,深刻体会,孩子的心很善良,确实是可以教,确实教育的这

份工作是可以帮助他一辈子。有了这一份体会以后,我就踏上教师的

路,人生开始走向幸福美满。我们早上的课先讲到这边,谢谢大家。

《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集)
2005/10/21 马来西亚吉隆坡绿野国际会议中心

诸位法师,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早上我们提到,一念自私自

利,走向的是末日,一念仁爱之心,处处替人设想之心,是走向大

同世界。一念之差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只是世界如此, 一

个人的思想所延伸出来的命运亦如此。我个人还没有遇圣教以前,人

生走的并不顺适,重点在没有替人设想,没有仁爱之心。有幸听闻师

长的教诲,才开始了解到自利才能利人,利人就是利己。认知到「建

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可以很冷静来思考到,所有家庭的问题以

至于团体、社会国家种种的乱象,它的根源不在政治、不在经济、不在

24
国防力量,而在根源的教育问题。假如人心都能接受道德的熏陶,都

能懂得中国人最常讲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确确

实实解决所有冲突;有孝悌,家庭和乐,有孝悌,懂得仁慈待人。

诸位朋友,不要小看了这八个字,我们看政治问题,最严重的

莫过于贪污腐败,而有廉、有耻就能政治清明。我们看事业要能长久

发展,必须有礼、有义,有了信义,你才有立业之基,有了道义,才

懂得照顾员工,以至于回馈乡里,造福社会。有了这八德,所有的问

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当我们把这个道理听明白了,再不去做的话,那

就当面错过了这个改变命运的良好机会。

我遇到这个代课的机会就欣然接受,教了几天,感觉到孩子确

实很善良、很单纯,能接受我们给他正确的引导。我就教完这两个月,

投入补习的行列。当我们有一念善心,老天爷都会很帮忙。老子说,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连我补习的费用,在代课的这两个月都已

经准备妥当。离考试的时间只剩下四个多月,很多的同学都已经学习

半年以上了,还有的已经考过一年,考过两年,同时都聚会在一起。

因为我们已经了解命运的真相,所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只要

我们懂得断恶修善,懂得一念在众人、在这个时代,都可以获福无穷。

我在准备考试的过程并没有紧张,我很有信心,因为当我们以承传

文化为使命,孔夫子、孟夫子就是你的最直接的祖宗。我们把承传千

年文化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这些圣哲人跟我们都是一家人。所谓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圣哲人的福报都会降临在你的身上。有了这

样的信心,我就投入考试的行列。

25
当然,决心已下,不管是考一年,还是要考两年,反正就是直

到考上为止,绝不再走另外一条路了。有了决心,接下来也要讲求学

习方法。
《弟子规》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不只是 在

读经的时候要心眼口信皆要,其实在听课,以至于做任何事情,都

应该有全神贯注的态度,这样学习就会很有效果。那时候在准备考试,

我的心态就是每上完一节课就要全部学会,时间的紧迫会把人的潜

力激发出来。我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复习,当然要当下学以后就要消

化吸收才行。假如这一节课上完,还有一、二个观念不清楚,我会赶

快在老师下完课跑到他面前再去跟他请教。不过很多老师他们的脚程

很快,会让我追不上他们。为什么追不上?因为他们高雄上完又要到

台中去上,台中上完可能又要赶到台北去上课,非常的忙碌。

诸位朋友,假如没有追上老师,那是不是就放弃了?人生什么

时候学习?处处都是在学习,处处都可以观照我们自己的态度正不

正确。假如我们说老师走了,我们就没得问,算了!那不是老师的问

题,是我们自己找借口退回来。
「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

这是我最常跟我自己的学生讲的话。当老师真的有一个很好的好处,

当我把这句道理讲给这些小朋友听以后,同时就有几十双眼睛在看

着我,有没有把自己的话做到。真是教学相长,是学生在成就老师。

我们要言行一致,不能毁了学生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就会更有警觉

性,去做到我们自己说出来的道理。虽然没有老师可以问,但是在同

班同学当中,所谓术业有专攻,一定有几位同学他在这一科或在其

它科比较优秀,我就会去请教这些同学。这样子每一个学习都能扎扎

26
实实,能够吸收,这是学习的重要态度。

我记得那时候也有很多同学来问我数学、还有物理、化学的题目。

假如我依然是比较自私自利,有没有可能去告诉、去分享这些经验呢?

相信就很困难。有一对姐妹,姐姐跟妹妹说:妹妹,今天我有一个同

学问我数学,我不想告诉他答案。很自私!接着妹妹就跟姐姐说:姐

姐,假如是我,我会跟他讲答案,但是我会把错的告诉他。这是一个

真实的故事,我们的孩子假如都是这样的存心,后果不堪设想。幸好

已经听闻圣教,知道法布施得聪明智慧,当我们把经验告诉别人,

我们自己的智慧会提升。我都主动会跟这些同学做交流。

有一次我的同学来问我,问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另外一个同

学看不下去了,走过来给我拍桌子。他说他问你一个多小时,你都没

有时间看书了,你还到底要不要学习?我对这一位同学笑了一下,

当然我也没有不舒服,因为他是为我着想。我接着跟他说,当我在教

导这个同学的时候,我不是想着如何把这条数学做对,我是想着如

何引导他思考这个数学题如何解。会做这一题是学生的态度而已,要

教人家会算这一题,那是老师的一个定位。就在跟人家分享这一些解

题的方法过程,我们的思考能力不断在提升。后来正式参加考试,第

一年的数学我考了八十八分。

考上以后,我们读完一年要参加实习,是一年的时间。那时候我

觉得还要再实习一年太长了,应该马上投入教学的行列。学生不等我

们,我们假如能早一点学会一年,将有可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

学生能得利益。由于这样的一个存心,又感来很特别的因缘,待会儿

27
我再讲这个因缘。我就去参加代课考试,也并没有时间再怎么准备,

第二年的数学考了九十分。代课完一年以后,还要再参加一个教师正

式考试,才能进入学校,那是第三年的考试。我又在数学科考了八十

八分,也很顺利考上。从这里我们就确实印证,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是

真实不虚的道理。

我们希望自己的教学经验能快速提升,刚好我有一个小学同学 ,

他跟我已经二十年的交情,他非常的老实。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说

到他交了一个女朋友,是第一次交,他希望到我们家来坐坐,叫我

给他看一看。诸位朋友,看得出来,我这个人比较热心,会有很多知

心的朋友。当我在跟他以及他的女朋友聊天的过程,他的女朋友(现

在已经是他太太)左一句「我们老师说」,右一句「我们老师说」,让

我觉得相当的好奇。假如这是从小学生的口里讲出来,我还一点不意

外,但是却是从一位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讲出来的话,就让我惊讶;

也感受得出来,她小学老师在她人生当中的影响性不亚于她的父母。

我就情不自禁开口说,我可不可以见见你的小学老师?他的女朋友

也很欣然答应,说我去问问我们老师。当我讲完以后觉得有点唐突,

她的老师是长辈,我们随便就提出要求,怕有点失礼。隔天我就打电

话跟她解释道:我看以后再说,不然不知道你们老师是不是方便?

接着她告诉我,我已经跟我们老师讲了,她说像你这样的人要赶快

进入教育界,所以她已经答应这个礼拜六要跟你一起吃顿饭。这是我

在补习班就发生的一个善因缘。

这个老师的家离我们家只有五百公尺,但是却没有因缘可以见

28
面。诸位朋友,人跟人的距离绝对不是外在的形象,人跟人真正的距

离是在那一份存心。当我们的心念都是为了文化的承传,再远的距离

都会汇集在一起。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这句话在我们今天的会 议

当中,是表露得淋漓尽致,相信很多位朋友都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我

跟杨淑芬老师在台湾相隔也只有两百多公里,我在台中读书,还有

工作,总共待了六年。说不定有哪一天刚好逛百货公司迎面而来,还

是无缘相认,得要自己生起了弘扬文化的愿心,才有机会能得到杨

老师的教导。所以,人生的际遇莫向外求,要向自己这一颗心去下功

夫。

当我的同学跟他的女朋友载着我到了她老师家,这一位老师姓

陈,一位女老师,她教书已经三十四年。当这位老师坐上车,回头对

我讲的第一句话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她说到在这三十多年来,我的学

生教我很多东西。我们一般都认为是老师在教学生,而这位老师却感

受到,这三十多年来是学生在成就她的爱心,在成就她的智慧。确确

实实当我们尽心尽力把一个孩子从恶转成善的时候,我们那颗对教

育的爱心就不断地扩展。确实教学相长,「教而后知困」,教而后知道

自己哪些地方还不足,还要加强。
「知困而后能自强也」,知道不足 之

处,懂得自己不断去提升,确实是老师在成就学生,学生也在成就

老师。一个人从事一个工作,他最先的态度影响甚大,当我要踏入教

师这个行列以前,就已经保持着要教学相长的态度,就不容易把责

任推给学生。

接着这个老师又说了第二句话。她说孩子犯错往往是我们教他很

29
好的一个时机点出现,不能够乱发脾气,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

要发脾气不能教孩子,教孩子的时候绝对不能发脾气。因为当我们发

脾气,纵使你讲的话很有道理,孩子脑海当中的印象也只是你恼羞

成怒的样子,你那个非常暴怒的影象,你给的那些教诲他很难吸收。

这个我们自己可以感受一下,假如我们的上司非常凶,纵使他讲的

话很有道理,你大半的印象还是在那个可怕的嘴脸上。有一个小孩这

么跟我们说,他说我妈妈打我,我都忘记了,我爸爸打我,我每一

次都记得很清楚。下一次我爸爸再打我的话,我一定要打 110 报警。

同样是处罚孩子,为什么小孩的感受截然不同?这个微妙之处

都在我们的存心。当你在处罚孩子,绝对不是发脾气,而是那一份为

了成就他的品德、为了导正他的缺失;那种惩罚是打在儿身,痛在娘

心,痛在老师的心中。我的母亲这辈子只打过我一次,那一次也是玩

得不知道时间回来吃中饭,不知道让母亲操了多少心。好不容易把我

找回来,妈妈拿起一支木棍,叫我把手伸出来,接着就打了我一个

手心。当那一下打完,我直觉感受到我母亲的眼睛已经泛着泪水,母

亲就走了,没有继续打我。但在那个当下,我已经感受到我们的行为

会牵动父母的整个心情,而当我们犯错的时候,父母比我们还着急、

还难受。从此,我们懂得要检点自己,也没有再被我母亲处罚过。

那为什么另外他父亲打他的时候他都记得很清楚?其中都包含

情绪的发泄在里面。可能今天股票狂跌,爸爸心情比较不好,一看到

他不顺眼,把他拖过来打一顿。孩子犯错,我们要用理智去管教。在

澳洲这一段时间,我遇到一个很好的长辈,很好的老师,大家应该

30
都熟悉,他叫卢叔叔。我因为自己还没有结婚,也没有自己的小孩,

当然是没有自己的小孩,因为要知所先后。有一次有一个女性朋友,

我就问她:你人生有什么志向?她说我想要两个小孩。然后她说完以

后又想很久,又说我想要一个好的先生。我接着跟她讲,这个志向很

好,不过顺序有一点颠倒了。要知所先后。但是很多人生的经验并不

是说一定要你去跌过、撞过才会有收获。我们应该懂得前事不忘,后

事之师。而这个前事可以是许多有智慧、有经验人的一些经历,你肯

去吸收、去学习,你的人生就能少走很多的弯路。

由于希望在我的教学当中能够快速累积一些经验、智慧,遇到把

孩子教得很好的长者,我都会主动跟他们询问教育的理念。因为卢叔

叔有两个小孩,都教得相当好,我请教他如何教孩子,他曾经跟我

推荐过一篇家训,《朱子治家格言》。另外他也提到教育孩子要「慎 于

始」。他犯第一次错就不可以妥协,不然你下一次要再教他就越来 越

困难。他说他的儿子第一次不吃饭,他的母亲看了不忍心,准备过去

给他劝说,希望他能把饭吃下去。假如我们去跟孩子说:儿子,你把

这一碗饭吃完,礼拜六爸爸再带你去吃麦当劳。你想下一幕会上演什

么情节?保证小孩一下子就把那一碗饭吃完。这样是解决了问题吗?

我们往往用问题在解决问题。

我看现在寒暑假,有的学校都在办减肥班,记者还去把它拍下

来。看着一群小胖子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在那里想,他在那又蹦又

跳,背后的动力在哪?可能是把这五天撑过以后,我的爸爸妈妈又

会带我去吃麦当劳。这样子的方法显然不可能让孩子瘦下来。根源在

31
教育他正确的饮食态度,假如从小就能教《弟子规》,「对饮食,勿拣

择,食适可,勿过则」。假如能教导孩子「凡是人,皆须爱」,那凡 是

物皆须爱。这个胃是你的好朋友,你爱它一分,它就回馈你一分,你

爱它十分,它回馈你十分。假如你每一顿看到好吃的,狼吞虎咽,把

它撑得很难过,它本来可以用六、七十年,可能用了三十年它就会跟

你说:老板,我不行了,你另请高就吧!

孩子从小就懂得饮食节制,懂得爱护他自己的身体。我教六年级,

有一个孩子他体重是一百零九公斤。我看他走路的时候,他还没有喘

我已经先喘了,我替他喘。有一段时间,上课上到一半他就举起手来

说:老师,我要上厕所。因为太频繁去,我觉得很不对劲,把他叫过

来。原来他的母亲给他吃减肥药,整个裤子常常都是湿掉的,因为都

排出一些脂肪来。孩子边说边掉眼泪。我们不要等到孩子在身体以至

于行为上有很大的偏颇,这个时候才来用一些无法根治的方法来对

治,到时候我们很辛苦,小孩也会很辛苦。

卢叔叔看到他太太正走近要游说他的儿子,马上用眼睛向他太

太示意,这个眼神的意思就是说「你退下,让我来就好」。这个时候 夫

妻要配合得很好,孩子才有可能受教。卢叔叔也没跟儿子讲什么,叫

大家赶快吃,吃完就全部收掉,他的儿子还在那里摆着一张脸,他

也没有去理他。后来到了半夜三更,儿子饿得受不了,爬起来自己翻

冰箱找食物吃。从那一次以后,他的儿子就不敢再乱发脾气挑食了。

当我们能掌握机会点,「慎于始」,孩子也好,学生也好,他犯错我

们可以给予适时的指导,这样就能化危机为转机。由于有这一份对教

32
育的使命,才能得以在这几年当中得到这么多有智慧的老师来指导。

后来在前年,杨老师带我到了海口,有一个可以推展中国文化

的机会。确实我个人经验、能力都有限,也是凭着对圣教、对佛菩萨、

古圣先贤的信心,相信他们会冥冥当中加持,帮助我们。在这两年的

岁月当中深刻感觉,有一颗仁爱之心,能走向大同世界。在这两年当

中,确确实实没看到一个坏人,看到的都是「人之初,性本善」。我 们

在去年七月中,在海口办了第一期五天的培训班。在办培训班以前,

由于我们中心没有冷气,而海口的天气又特别热。还在那里担心假如

一边上课,每个人手上都拿一支扇子,那课上下来不知道是什么情

景。

在担心的当下,我要先回台湾一趟,刚好回去的前一天,有个

老板请我们吃饭,他是个很高级餐厅的老板。在吃饭的过程当中,他

了解到我在海口讲《朱子治家格言》,他听了非常高兴,说你下次讲

的时候一定要找我,我们确实感受到「德不孤,必有邻」。接着他说 晚

上我送你回家,明天我送你去坐飞机。盛情难却。坐在车上他突然跟

我讲,他说孔老夫子周游列国,为什么都没有经济上的困扰?因为

他有一个学生很有钱,叫子贡。诸位朋友,这个话您听懂了吗?当然,

纵使听懂了绝对不能偷笑。接着他又说到,他的餐厅三楼有一个会议

室,里面可以坐差不多一百个人,所有的冷气都是新装好的。这个时

候我再也忍不住那份喜悦,我就对他讲,可不可以把场地借我们?

他当下就答应了。

过了十天左右,我们到了这家餐厅办五天课程。他们的桌椅都是

33
原木的桌椅,然后还有很多穿着旗袍的小姐帮我们倒茶喝。五天的课

程都是在他们餐厅吃饭,吃完我们要去付款,结果柜台的小姐说到,

这五天的餐费通通都付完了,是他老板娘付的。我们很惊讶,赶快去

了解情况。这个老板娘说到,她每一天都在座位最后几排听课,每一

次听都很感动。她的孩子都已经十五岁以上了,而没有办法在那么小

(在幼儿园、小学时候)就能学习《弟子规》。这次来上课的,大半 是

海口幼儿园跟小学的老师,她希望透过这些老师的学习能利益更多

的学生。由于这一份善心、爱心,每天她都去把钱付掉。我们确实感受

到当你有一份仁爱之心,所引来的就是互助互爱,就是大家都是为

了天下、都是为了群体的一份存心,所谓天下为公。

我在杭州讲课,在第三天课程结束,吃完饭突然工作人员告诉

我们,有位八十岁的长者要跟我们见面。一走出来,这位长者正在餐

厅外等待,也不知等了多久。他一看到我们,这一位长者当场双膝就

跪下来,我在那一刹那,瞬间就扑过去把老人家接住。接着我赶快把

他拉起来,说老人家,有话我们站起来讲。接着长者跟我说到,你要

答应我两件事,第一件事,我是新疆乌鲁木齐的人,希望你们能够

到那里去讲课。那里的人没有机会听闻《弟子规》,听闻圣贤的教诲。

当场我们所有的老师都非常感动,老人家这一个启请完全不是为他

自己,而是为了他故乡广大的人群。相信这一次师长能到吉隆坡来弘

法,也一定是非常多的朋友那一份为了自己的故乡,以至于自己的

国家,还有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听闻师长的教诲,这一份心才感得这

一场殊胜的法会。

34
确实,当我们都是用善心对人,一定可以深刻感觉到孟夫子那

一句真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但如何得到这样 的

果报呢?这个要知所先后,当我们懂得爱人、敬人,就能感得人爱人

敬。

我们在庐江汤池镇,明年将有一个文化教育中心要对外开始弘

扬文化,很多的工作人员都已经在那里准备。我们的工作人员固定一

段时间就会到附近开始把街道的垃圾扫干净。一开始的时候,乡里的

人都觉得很好奇,都在一旁看着。扫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对工作人

员说到:你们不用拿扫把来了,我们门前的扫把就可以借你扫。又扫

了一段时间,他们会倒水出来,说:你们辛苦了,喝杯水!再经过

一段时间以后,这些朋友说到:你们别扫了,我们自己来就好了。你

看,人那一份善良就是要透过我们去唤醒。有位朋友他就说到,我们

家的粪坑很久没人挖了。工作人员就回去跟中心的李主任说,有一位

朋友说粪坑很久没挖了。接着李主任就说:好,我去挖。就真的到这

个朋友的家里帮他挖粪坑,挖到一半他就很不好意思了。

诸位朋友,这个情况告诉我们,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要用德行去感化、去影响;「愧之,小人可使为君子」,我们用德

行去让人家惭愧,连小人都可以变成彬彬君子。有一位母亲她学了

《弟子规》以后,有一天在校门口正等她儿子下课,看到地上有很多

纸屑,她很想把它们捡起来,但是又很挣扎。诸位朋友,这个时代很

颠倒,对的事情不敢做,错的事情做了一点都不觉得丢脸。你看丢纸

屑的人好像若无其事,我们捡纸屑反而有点怯懦,不敢。这一个母亲

35
克服了这个障碍,主动开始捡垃圾。

当然,当我们在力行《弟子规》的前期,诸位要做好心理准备,

您可能会成为动物园里面的某种动物,然后大家都在看你,这个时

候你要咬紧牙根。结果她边捡,所有的家长都在看她。捡了一个礼拜

以后,情况开始变化,有一个家长、两个家长开始加入她的行列。之

后很快的,所有的家长都一起来维持校门的干净。而我们想想,当孩

子下课走出校门外,所看到的第一幕,就是他们的妈妈都在捡垃圾。

请问这一群孩子这一辈子会再乱丢垃圾吗?教育最快的方法,最长

久的效果,就是以身作则。

我在初中的时候,有一天放假,我到学校准备要打球。刚进校门,

看到一个很熟悉的身影,他是我的校长。校长并没有发现远远有他的

学生在注意他,他非常自然的弯下腰去,捡起学校他看得到的所有

垃圾。这一个动作在我的脑海里面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不曾忘怀。当

我要丢垃圾以前,这个影像一定会出现。我们要对得起校长这么好的

风范,这么好的启示,绝对不能再破坏校园,破坏环境。甚至于应该

起而效法,一起来维护学校,维护社区,维护整个地球的环境。确实,

一念之间所产生的变化是很大,一念可以是地狱,一念可以是天堂。

《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四集)

2005/10/21 马来西亚吉隆坡绿野国际会议中心

36
幸福的人生他是要全面的发展,全面的圆满,绝对不是你赚了

钱就是幸福的人生,一定还要包含我们家业、事业,以至于这一生的

道业、智慧,都能有所成就。我们希望下一代能有幸福的人生,当然

我们首先要把幸福的榜样演出来,要把幸福的思想种在孩子的心田

之中。我这个年纪,尤其女同学、女同事,常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境,

就是她的父母叫她赶快结婚。有一个朋友,她妈妈在叫她赶快结婚的

时候,她突然跟她母亲说,她说:妈妈,你都不幸福,为什么要叫

我嫁?这个妈妈突然眼睛一亮:对!我都不幸福了,还叫她嫁。三十

秒过了,这个灵光乍现变得比较黑暗了,又跟她的女儿说:反正你

就是嫁就对的啦!

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情景。当我们走在一条路上,刚好有一个陷

阱,一个坑洞,我们掉了下去,心里面确实觉得很倒霉。当我们爬出

这个陷阱以后,请问诸位朋友,你会怎么做?你会赶快把这个洞填

满;或者赶快拿一个告示,上面写着「这是陷阱」;还是你会躲在旁

边的草丛里面,然后看下一个人再怎么掉下去?你会怎么做?我们

叫女儿嫁的时候,请问那一张告示牌你写清楚了吗?你告诉她如何

让夫妇和乐、家庭幸福的诀窍了吗?她都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匆忙

地踏入婚姻,那可是凶多吉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不是先叫女儿嫁,而是要先教女儿学《弟子规》。你不 先

教她学《弟子规》,不先教她如何为人妻、如何为人母,那根本不是为

了她幸福着想,而是为了什么着想?为了我们的面子着想,为了很

怕别人问说你女儿嫁了没有?你儿子娶了没有?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37
重要,还是我们的面子重要?人生可要活在理智当中才行。当女儿真

正学会了《弟子规》,她才知道孝悌为仁之本,她才找得到真正有爱

心的另一半。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以后会遇到坏朋友,我们早上也提到,当我

们每天在思考的问题是后悔过去,烦恼未来,那都是相当不理智的,

要活在当下。我们担心孩子往后会交到坏朋友,你现在担心对他一点

帮助都没有,甚至于还会造成他很大的压力。我们应该了解到,当他

懂得「能亲仁,无限好」,当他懂得分辨有德行的人才足以做他的知

心好友,他就不会被坏的朋友所影响。假如他的德行有了相当的提升,

《易经》里面也告诉我们「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只要他有德行,自

自然然就能交到有德行的朋友。当下我们更重要的,是把《弟子规》落

实在你的家庭当中,让孩子每天都能看到我们的身教、言教,还有整

个家庭环境的境教。潜移默化之下,在十多岁应该就能很懂事,懂得

判断是非了。

幸福的人生应该种下什么种子?福田靠心耕,而人生的快乐不

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当我们引导孩子的成功是往物质上面去

追求,他这一辈子已经不可能有快乐可言。当他从小活在像天堂般的

生活,要什么你给他什么。我们的老祖宗对欲望相当的谨慎。在古书

当中,一直提醒我们「欲不可纵」

「欲是深渊」,当欲望打开了,它 就

收不回来。

我在念大学的时候就观察到,很多的同学开始在办信用卡,还

办了不少张,有的皮包拿出来还好几张吊在一起。我们都还没有赚钱,

38
就已经开始在花钱,而且花的都不是自己的钱,而是父母的钱。赚钱

的人花钱都会节制,不赚钱的人花钱都不懂得去控制,很多的同学

在还没有开始踏入社会以前,他已经是负债的状态。等到他真正开始

赚钱,大部分的钱都必须付到信用卡的贷款上面去了,那就进入人

生的战场。因为他每一个月有固定的贷款必须付,他就要不断地赚取

金钱。只要他有一个月不赚,很可能他家的沙发,还是冰箱,以至于

房屋,就必须被人家收走了。当人生追求物质,将可能成为物质的奴

隶。我们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物质的奴隶呢?假如不愿意,就应

该培养他节俭的态度。

很多年轻人赚钱也很会规划他的钱财,都是在发薪水那几天就

把钱花得差不多了,后面的日子吃泡面来过日。有时候撑不下去了,

回去找父母,爸,没钱了,快饿死了。他的爸爸看了之后也很生气,

嘴巴还在那里骂着说,我都跟你讲多少次,叫你省一点,你就是讲

不听!边讲边把他的皮包拿出来,然后气着说:要多少?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我们不要亲手把孩子推向盲、忙、茫的人生,物质的追

求必然是走这一条路。到了晚年,因为年轻的时候都在拼命赚钱,对

孩子的教育疏于用心,晚年不可能有孝子贤孙。当一个人的晚年没有

天伦之乐,那是很痛苦的。

在外国有一篇报导写到,有一个老奶奶她在她的遗嘱上面写到 ,

她死后,要把她的骨灰倒在她家对面超级市场的屋顶。为什么她有这

个要求呢?因为她有四个孩子,这四个孩子常常到这个超级市场买

东西,但是就是不愿走进对面的楼里看他的母亲。相信当一个老母亲

39
看着儿子在眼前,却见不到面,那是人生相当大的折磨。

晚年天伦之乐才有后福可享。有一次我们要到一个地方讲课,在

飞机场上遇到了一对老夫妇,那时候天气已经比较热了,老奶奶穿

了三件衣服。我们就跟她老人家说,你穿这样不会热吗?她说一点都

不热,接着她又说,最外面这一件是我女儿买的,再里面这一件是

我媳妇买的,边讲笑容洋溢。你看会不会热?很清凉。

一路上,我们也感受到她的后代对她很孝顺,快要到达目的地

的时候,他们非常的热情,对着我们讲:现在是晚上了,我儿子跟

我媳妇、还有孙子一定会来接我,要不要顺便送你们一起回去?我们

也是有人要来接,非常感谢,婉拒了。两个老人家没什么行李,就先

往出口走过去了,我们还在那里等行李。看到老人家正走出门口,听

到非常响亮的叫声,「奶奶,奶奶」。诸位朋友,谁叫的?虽然我们 没

有看到她的孙子,也已经听到他那响亮的声音,这才是人生的真幸

福。孟子说人生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有父母可以奉养,

那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又有兄弟可以在人生的过程相互扶持,内心都

会觉得非常安慰、充实。而当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你的人生已经

可以看到晚年会很有福报。当你孝顺父母,你的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

学习;当你友爱兄弟,你又给后代子孙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人生

要幸福,一定要能高瞻远瞩。

在古代有一位禅师写到兄弟之情的一首诗,「同气连枝」,兄弟

都是同气,都是连一个根本,都是父母的孩子。
「同气连枝各自荣」,

各自有发展,「些些言语莫伤情」,不要因为言语的小磨擦,而伤害

40
了兄弟之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确实过了三、 四

十岁以后,每次兄弟的相见都会感觉到对方多了几根白头发。「弟 兄

同居忍便安」,兄弟在一起相处能够互相忍让,就能安乐共处。
「莫 因

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我们的后代又有兄弟姐妹,堂兄弟、

表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我们应该留给后代子孙好的榜样看 。

物质的追求不是一条好的人生规划,中国人教育下一代,重视

的是要从小培福;等学有所成,要造福家庭、社会;把人生的福分留

在晚年来享,所谓先苦后甘。一般人都觉得一个人要大学毕业才能服

务社会,要二十岁左右;人到了六十岁,体力比较衰了,在这四十

年当中可以服务社会。但说实在的,当人是这样去规划他的人生,这

四十年也很难是为了这个社会,大部分还是只想自己的享受。因为一

个人绝对不会说二十岁的时候突然明白要服务社会,一定是从小就

有引导他这样的存心。

有一个孩子六岁,这个孩子还没有接受圣贤教诲以前,相当的

傲慢。因为他的父亲有四个兄弟姐妹,母亲有三个兄弟姐妹,还有爷

爷、奶奶、外公、外婆,可谓三千宠爱于一身。他的爷爷对着家族的人

说,这个孩子是我们家的独苗,看到他就像看到我,骂他就是骂我,

打他就是打我。诸位朋友,你可不可以预料得到这个孩子三岁以后会

是什么样子?有一次吃饭,桌上有六、七道菜,他看了一看,马上往

后一退,他说:菜太少了,我不吃。六、七道菜会不会太少?大家都

在摇头,我觉得太少了。诸位知不知道皇帝吃饭一次要几道菜?要一

百道,那他是小皇帝,最少也要几道?也要五十道。所以六、七道太

41
少了。他的爷爷马上跑过来:孙子!你要吃什么,爷爷马上去买。为

人长辈要谨慎!爱之足以害之。

他的父母警觉到继续这样宠爱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就赶快运

用一些方法把他带回自己的身边,又特别找了一所重视德行教育的

幼儿园。这个孩子刚一开始去,他的母亲叫他要跟老师行礼。妈妈先

鞠了一个躬,然后看看他,他还是如如不动。母亲鞠了三、四个躬以

后有点心急了,想说快上班了,我还得赶过去。就匆忙要走出这个小

区,走到小区的门口,妈妈也觉得有点不妥。诸位朋友,你会离开,

还是会做进一步处理?假如我们离开了,下一次要再教孩子跟老师

问好,会比这一次容易,还是比这一次更困难?你越晚教他越难教。

她打了一通电话给她先生,她先生马上跟她说,你在那里等我,我

当下就赶过去,还跟公司请了假。

两个夫妻就走到这个孩子的面前,父亲非常温和,对他说:一

个人求学问,首先一定要对老师恭敬,要跟老师问好。父亲就做了个

示范给他看,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老师好。孩子没什么动静。父亲

接着第二、第三……一个接一个做下去。也不知道鞠了多少个躬,突

然孩子放声哭了出来,边哭边说老师好。父亲用他的耐心、真诚心,

唤醒了孩子的惭愧心、孩子的恭敬心。虽然只是一个鞠躬的动作,但

对这个孩子的一生却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个孩子的学习状况越来越好,

幼儿园里面的老师整理出一个定律来,说孩子鞠躬鞠得越恭敬,学

习成绩越好。这也印证印祖老人家说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

分恭敬得十分利益」 。

42
后来这个孩子有一天跟妈妈一起坐车,还有个三、四岁的弟弟。

他们本来是坐着,突然来了一位老奶奶,带着她的媳妇还有她的小

孙子。这个六岁的孩子马上站起身来,「老奶奶,你请坐」。老人家 看

了非常欢喜,就坐了下来跟他说谢谢,顺手把她的孙子抱到腿上来。

这个孙子马上说,奶奶,你起来,我要自己坐。拗不过他的脾气,老

人家有点气愤,有点尬尴,就站起来了。当她一站起来,旁边四岁的

弟弟马上也站起来,请老人家坐。在那个当下,所有车厢里面的人都

被感动,从那一刻以后,所有老人以及妇孺上车马上就有人让座。诸

位朋友,这个六岁的孩子在做什么样的贡献?这个孩子在修身,这

个孩子在齐家。诸位朋友,这一对兄弟假如是你的孩子,你以后上车

会不让座吗?这一对兄弟在治国啊,所有车厢的人都是国人,都受

感化了。

我们把这个事例在大江南北继续感动他人,现在又把它打包好

送到马来西亚来。诸位朋友,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不是要等到三十岁、

五十岁,只要有一份修身的功夫,只要有一个要利益人民的存心,

他从小就在做了。而这样的孩子,我们想想,会没有福分吗?绝对是

人见人爱,绝对是处处受人提拔、照顾。这样的孩子,他们走在路上

都是懂得捡垃圾。前不久是重阳节,我们领着一群孩子去爬山,爬到

山上,这一群孩子说到:老师,爬山一点都不累,但是跟很多长辈

行礼问好,以及说谢谢,弯得腰很累。因为他们一路上都捡垃圾,很

多的路人看了很感动,都肯定、称赞他们。人家一称赞,他们马上头

都转过去谢谢叔叔,这边又称赞,又转过来谢谢阿姨。所以爬山不累,

43
鞠躬很累。你看,这些孩子都在唤醒我们的善良。

另外,有一个小女孩去医院看病,看完以后,医生正走到旁边

在写一些记录,小女孩顺手就把病床上的被子通通给它折整齐,放

好。旁边一位七十岁的老人家,看了以后很感动,他说现在这样的小

孩快找不到了,然后还亲自送她的父亲还有这个小女孩出医院。后来

这个医生去一家素食馆吃饭,又遇到另外一位男孩,他们都是同学。

这个男孩也认识这个医师,马上很恭敬走到这个医生的面前,给他

鞠了一躬,说王医师好。这位医师也非常恭敬,赶快站起来跟他回一

个礼,然后这位王医师就说:这一定是什么道教出来的。他忘记那个

幼儿园的名字,说这一定是什么道教出来的。孩子很单纯,马上就回

答这个医师说是明道,他们是明道幼儿园。医师马上说:对对对,明

道。结果所有素食馆里的客人开始在那里问:什么是明道?

这样的小孩,一言一行在培福、在积福,他们抱持这样的心境,

踏入社会一定懂得造福,他们人生的价值是从小开始。诸位朋友,从

几岁就能开始?假如在座有还没生孩子的准父母,准备当父母,您

可以效法周文王的妈妈——太任,做好胎教。当然胎教在还没有怀孕

以前就要做,能够断恶修善,感来好的子孙;懂得保元育神,懂得

先调养彼此的身体,培养孩子的先天。如何求一个健康善良的儿子或

女儿?这个方法在我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上面有刊登出来,希望

大家告诉大家。假如你现在就懂得这些方法,在怀孕的过程都能让孩

子听《弟子规》,听圣贤的教诲,很有可能他生出来以后,第一句会

说的话叫「弟子规,圣人训」。以后,你这个孩子就要常常到我们庐 江

44
多元文化中心,去宣扬一下这个就是有中国文化胎教出来的孩子。那

他人生的价值从小到多少?到老,他的价值都会无限的延伸。

因为有圣教熏陶的孩子,他的心地善良,他会想到他人,会想

到国家社会,他的人生智慧会随着年龄不断的提升。他能给予更多的

人人生的启迪,人生的提醒,他会越老越值钱,越老越受人欢迎。卢

叔叔从小也是因为父母引导他读古书,他才有现在这样的智慧。他虽

然已经快六十岁了,但是还有一群年轻人跟在他的身旁学习。上一次

我们马来西亚也有朋友到台湾去上课,上完之后,也去跟卢叔叔去

爬过山。我也很佩服这位马来西亚的朋友,他真是抓住任何一个能亲

近仁德之人的机会。卢叔叔每次过父亲节的时候,都是一大堆他照顾

的这些学生,通通都到他们家来,他们都叫他卢爸爸。而这一天当中,

有一个人会很吃醋,就是他的儿子。他儿子会在那里嘀咕那是我爸!

而且卢叔叔都不要求他儿子孝顺他,他儿子巴不得每天可以亲近他

爸爸,因为有更多的人都要亲近他的父亲。假如他自己不用功学习,

他爸爸会不理他,他很怕他爸爸不理他。

当我们的人生能够不断去扎德行的根基,这一生到终老会越陈

越香,走到哪里处处受人欢迎、尊重。我们的师长七十九岁高龄,他

以他的人生演出了最有价值的示范。我们「当仁不让于师」,我们更要

积极培养自己的小孩,也走向像师长这样的璀璨人生。生命是短暂的,

但生命的价值却可以是无穷尽的。诸位朋友,范仲淹死了吗?孔老夫

子死了吗?他们的精神确实与日月同辉。

在二千零二年有一场会议当中,很多的孩子在曲阜朗诵经典,

45
邀请范仲淹的嫡传子孙当贵宾。当他的子孙上台去唱了一首歌,那首

歌叫「岳阳楼记」,他的子孙感念他的恩德,把它谱成了曲子。当唱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彷佛感受到范仲淹在天

之灵也会非常欣慰,感受他这一生的人生走得很正确,走得非常值

得。我们也希望我们往后的子孙能感念,由于我们这一生的风范,积

累的智慧,能得以让他们的人生都有相当正确的智慧。我们要师法古

人。诸位朋友,范仲淹的家风承传了一千多年,我们的家风要承传多

少年?诸位朋友,你想好了没有?

人生了解到圣贤智慧值得我们去学习,但学习首先要有好的态

度,学习第一点「学贵立志」,要立大的志向,才有绵延不绝的动力。

有些家长就说了,我的孩子只要不犯法就好了。这个志向好不好?假

如我们用不犯法就好来教孩子,保证教出来的小孩一定在要犯法或

不犯法的边缘徘徊。突然有一天触犯法律,你们家的电话就响了,你

就得到警察局去一趟。目标要订得高远,取法乎上,再怎么差还会得

乎其中;取法乎中,再差也会得乎其下;假如我们现在就取法乎下,

很可能会了无所得。首先要树立能绵延数百年不衰的家道,当你这个

愿心真的发下去,你会感受到你的一言一行都变得越来越警觉,越

来越懂得观照。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你有承担家风的这一份气

概,相信你的学习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立志也有阶段性,我们如何引导孩子立志?很多学习圣贤文化

的孩子都知道,读书要志在圣贤。而圣贤如何引导他们从当下就可以

做起,这个就相当重要。有一个孩子,他们的老师问他,你有一亿的

46
时候你想做什么?这孩子说到:第一,我要盖一间学校,让更多的

人能够听闻古圣先贤的教导。接着他又说,第二个志愿是要盖一所医

院,能够解决病痛人的情况。为什么孩子有这么好的志向?我们的孩

子假如被问到,有一亿的时候他想做什么,不知道我们的答案会是

什么。这个孩子接着又说到,第三件事是他要做蔡老师。这个孩子是

我忠实的听众,打从我去深圳讲第一堂课,是讲给老师听,这个孩

子就说:妈妈,我可不可以一起听?

这个孩子很有意思,有一天听到一场演讲,听了一小段以后,

他靠过去跟他妈妈说:妈妈,他讲课都只有解释经文,都不懂得要

开理。不懂得要把道理打开来,结合在生活之中。你看这个孩子才七、

八岁,他已经知道讲话要懂得跟处事、待人接物结合在一起。假如这

个孩子是你的小孩,你听完这一件事情以后,会不会高兴三天睡不

着觉?还是会睡到一半会笑着醒过来?他的老师听完很高兴,赶快

打了一通电话给他妈妈。我们都想说妈妈听到这个事情应该会很高兴,

结果这个母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这样的情绪反应。

她当天下午,给她儿子打了一通电话,她说:儿子,你有这三

个志愿,妈妈很高兴,但是这三个志愿是不是一定要等到你有一亿

的时候才能做?诸位朋友,我们遇到这个情景会不会问这个话?这

位母亲抓住每一个可以引导、教育她孩子的机会。接着她又问她儿子,

你要开一所学校,你当下就可以赶快深入圣贤教诲,你就可以培养

很多老师出来了。你假如要盖一所医院,你也要懂得医术,当下就可

以做了。再来他妈妈问他,蔡老师有没有一亿?答案是肯定的,绝对

47
没有一亿。她的孩子突然思考到,原来这些志愿当下都可以去做。当

下你能够好好读书,你就是同学的好榜样;当下你懂得孝顺父母,

你就是所有孩子的好榜样;当下你在坐公交车,看到老者你懂得让

座,你是好公民;当你走在百货公司门口,发现这个门很重,有一

位老者正走过来,你能够主动帮他开门,你就是所有看到人的好模

范。这就已经在迈向你自己的志向了。

孩子时时会观照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他有成圣成贤的志愿。不

止孩子要从当下走向这一条道路,我们要让孩子有志气,首先谁要

有志气?当然是我们为人父母者要有志气,我们也要立下志向,要

当一个好儿子,要当一个好领导,当一个好先生,好太太。还可以立

志当一个好婆婆、好媳妇,这个重不重要?当能把好婆婆演出来,好

媳妇演出来,您就把千年来的问题,怎么样?化解掉了。到时候你们

家每天会有很多人来排队,请教你如何解决婆媳问题。那确确实实是

圣贤人的好学生,是可以达到移风易俗。

文天祥有一句经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是

历史,丹心是我们的真诚心,我们要用真诚心来写历史。首先应该写

谁的历史呢?人生最可悲的是自欺欺人,自甘堕落。我们一定要对得

起自己,要在人生蓦然回首的时候,感受到对自己有一分敬意,我

这一段人生的路没有白走,照自己的历史。再来还要照谁的历史?要

照我们父母的人生历史,让他时时都感觉内心喜悦、安慰,让他感觉

到这个儿子没有白养,没有白教,让他很光荣。让我们的另一半对着

他的亲友都会说,我这一辈子就是因为找了这个好对象,人生才得

48
以翻身,才得以幸福美满。诸位朋友,只要我们能奉行《弟子规》的教

诲,相信我们这一颗真心能够照亮身旁每一个人的人生历史。好,这

一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边,谢谢!

49
《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五集)

2005/10/22 马来西亚吉隆坡绿野国际会议中心

诸位法师,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大家昨天睡得好吗?我们学

了之后,一定要当场当下下决心去落实,我们坚信「圣与贤,可驯

致」。而《弟子规》的道理完全融摄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刚刚我们 为

首相夫人祈祷默哀,就是在奉行《弟子规》上教诲我们的「事死者,如

事生」,希望我们缅怀她的教导,她母仪天下的精神。当我们能够这

样去感念,首相夫人她就可以精神长存。

而我们如何让父母,以至于让我们祖宗的精神长存,最重要的

就是我们要把他们的教诲,不断地在我们身上演出来,发扬出来。文

天祥先生有一句很重要的名言,「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这一

些圣哲人以及我们的祖宗,虽然肉体已经离去了,但他们的典范都

时时会在我们的心中;「风檐展书读」,当我们拿起他们的教诲,拿

起这一本《弟子规》,我们会感受到他们的精神跟我们合而为一;「古

道照颜色」,我们与圣哲人没有时空的距离。

有一位女校长,她常常去父亲的墓前,报告她这一段时间所做

的许多工作,确实「事死者,如事生」。她每一次报告完之后,就对 她

50
的父亲说到,父亲,我现在是在从事教育事业,作育英才。假如女儿

在这个事业的过程当中,没有秉持教育的爱心,起了一点名闻利养

之心的话,您在天之灵一定要好好地提醒我,好好训斥我。当我们时

时感念父母,时时想着「德有伤,贻亲羞」,时时能期许自己「立身行

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让我们以我们的言行举止 、

所作所为来真正让父母欢喜,让祖宗在天之灵也能够非常的欣慰。

中国人非常的厚道,在《中庸》里面就有提到,当父亲是卿大夫,

儿子只是一般的士人(读书人),当他去世的时候,是用卿大夫的

礼仪祭他,但是往后的祭祀,只用读书人的礼仪祭祀。但如果他自己

只是一般士人,而他教出了一个卿大夫的儿子,那去世的时候是用

读书人的礼仪,但往后每年的祭祀统统用卿大夫的礼祭他。从中国的

礼仪就可以感受到,特别重视慎终追远。假如没有这样好的父母来调

教、养育,怎么会出这么优秀的下一代?确实在礼仪当中,都可以流

露出中国人知恩报恩的态度。

当我们能时时想着、缅怀着父母以及圣贤的恩德,我们这一生就

会立定大的志向,能够把家业治理好,能够服务这个社会。昨天我们

提到,学习首要的是要立定志向,胸怀大志,我们讲到了「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照自己的历史,要对得起自己;照父 母

的历史,要对得起父母。孟夫子提到人生的三乐当中,其中有一乐,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当我们离开这个世间,身旁所有的亲 友

都能感恩我们,都能缅怀我们,那这一生就活得相当有价值。

我们有这一份使命要承传老祖宗的智慧,而这一个难得在地球

51
当中可以绵延五千年而不坠的文化,已经是世间硕果仅存的。之所以

能承传这么久,不只印证了要有世世代代的子孙圣哲、圣贤相继传下

来,更透露出它是超越时间、空间的真理。而真理一定可以利益一切

的人类,「人之初,性本善」。记得我在澳洲学习的那段时间,我们 也

对澳洲当地的人讲解《弟子规》。当老师在台上讲课的过程,因为当 地

人是客人,我们都请他们坐在前面,我们坐在后面。边听课,看着这

些当地的邻居听得相当的入神,边听还边点头。点得特别厉害的,往

往都是在叙述这些古圣先贤的事迹。讲到闵子骞那句名言,「母在一

子寒,母去三子单」,那一分至诚的孝心,那一分时时为家庭打算的

关怀心,让在座的澳洲人不由自主频频点头。

会后我们有机会跟他们做一些交流,也很好奇他们为什么在点

头?接着他们边说还是边点头,说到:做人应该如此,做人应该如

此!从他的回答当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孔夫子的智慧绝对是放诸

四海皆准。而「人之初,性本善」是人生的真相,这个本善当中包含着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只要他有机会熏习到,就能够唤起他这些

德行。而我们昨天也提到,社会的乱、世界的乱,乱在思想,乱在自

私自利。当有圣哲的教诲能够让他们遇到,就能长他们的善,能够导

正错误的思想。

圣哲的智慧一定要先从我们炎黄子孙身上演出来,因为「为人演

说」,演得漂亮,人家看了心生欢喜,就会跟着做。我在学习的这七、

八年当中,常常感受到人生总在遇缘不同。在我的车上常常都有《弟

子规》
、《了凡四训》,还有很多师长的教诲,一看到机缘成熟,我 就

52
会把书拿给他们。常常提醒自己要赶快把《弟子规》上所教导的要力行

出来,也没想要改变别人,因为自己都做得不是很好。而人非常的善

良,当你有一分付出,他们就有一分的回馈,当你有十分的付出就

有十分的回馈。

人与人的关系非常的微妙,就好像一面镜子一样,你对镜子笑 ,

镜子也会对你笑。我到海口去是孤家寡人一个,那时候我必须一个人

料理整个家,还有中心的工作。我自己做得相当的欢喜,因为我是独

子,又是长孙,在家里享了太多福报,很多生活的能力不足,假如

要教孩子如何做家事,讲起来底气比较不够。人生又没有经过很多的

考验,在讲这一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讲得也是

有点心虚。我跟我的母亲提到,「妈,我的经历太少了,一定要有机

会出来好好历练,磨练一下」,常常在她耳边这样说着。因为人生最

难得的是能遇到圣教,也感受到「正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我们

今天幸运能领受这些教诲,一定有责任、本分要随分随力去把它弘扬

开来。

我就常常跟我母亲说:妈,你看这么好的正法,我们家里人都

遇到了。我妈妈一听就频频点头,她很高兴,她从此以后可以把儿子

交给圣贤人,她都不操心。接着我又跟她提到,我们这么幸运,一定

要把个福分继续给更多的人,所以母亲你要把你儿子捐出来。结果我

母亲边听就边在那里微笑,也没有直接的回答。就这样提醒了两年、

三年,真的当杨老师打电话给我,说要出任务了,到海口去。我的母

亲在心理上没有一点感受到唐突,反而是我的父亲不能接受。还是我

53
母亲劝我父亲说,一切都是因缘安排,你要懂得放下。养父母之心,

我们人生要走向哪一个方向,一定要时时跟父母沟通,不能突然告

诉他,他会很难适应。

当我到了海口,正是一个历练自己的机会,要自己煮饭,自己

拖地、洗衣服。确实当自己在料理家庭的时候,才感受到当一个母亲

很不容易,那时候都会想起一首熟悉的歌曲,叫「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其实自己做这些事也很愉快,像我去买菜, 也

可以广结善缘,跟卖水果的老板也跟他聊教育孩子。还送给他《弟子

规》,还有《弟子规》读诵带,然后提醒他,你虽然这么努力的赚钱,

但是假如忽略了孩子的教育,那你所有的努力很可能白费了。他听了

之后,也很有感受。后来我每次去跟他买水果,他都会额外再拿其它

的水果往我的袋子里面塞。确实,当你给出什么你就会获得什么,你

给出关怀,就会获得关怀;你给出真诚,会获得真诚的回报。

我们到了海口,当我下飞机那一刻,突然想起我一位朋友给我

讲的一席话。他走过世界许多地区,每到一个地区,他都会抓起地上

的一把泥土装起来。他会时时看着这一把泥土,感念他踏在这片泥土

上那三年的岁月。在这三年来,这一片大地滋养了他,因为地生五谷

杂粮。他会想到这三年来,是多少这一片土地上的人群成就了他每天

的生活所需,成就了他很多处世待人的成长。人生的幸福就在时时感

恩当中,就在时时懂得助人为快乐之本。当我们有这样的存心,时时

感恩,时时服务他人,就能真正过着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

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的人生境界。想起他这段话,我也期许自己,不

54
管在这片土地上有多久的缘分,我们待一天就要尽心尽力为这个地

方做一天。

讲课一个礼拜也有好几场,甚至于还有一天讲过三场的记录,

还有下到农村去讲过课。那一场农村的课很有意思,旁边是他们的镇

长,他们所有乡里面的乡民坐在一棵大树下,我们从这里就可以感

受到这棵大树有多大!最起码也有三、四百年以上。当我们看到这棵

大树,心里也有很强的感受,我们能否像这棵大树一样能庇荫后代

的子孙?我讲课的过程,我讲一句,必须镇长接着翻译一句给底下

的村民听,所以讲笑话的时候要经过五秒钟才会听到笑声。

这样的课,刚好在讲课当中提到,人跟人的关系都在自己的一

念之间。昨天我们提到,一念自私,通向末日,一念仁慈之心,通向

大同世界。我跟他们提到,有个朋友刚好遇到小天使,小天使告诉他,

今天我跟你有缘,你想不想看看天堂长什么样子,地狱是什么情况?

这位朋友很好奇,很欢喜地答应了。小天使问他,你先看天堂还是地

狱?他想不然先看不好的,这样才能渐入佳境,他就先去了地狱。看

到刚好地狱在进餐,有一排长长的桌子,在桌子的两旁各坐了一排

人,桌上摆了满满的菜,每个人前面摆了一双筷子,这双筷子有一

公尺长左右。接着喊「开动」,所有的人拿起这双长筷子,拼命要赶快

把菜夹到自己的嘴里。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筷子太长了,在夹起

来的过程当中,彼此筷子撞在一起,菜应声掉在桌上跟地上。接着就

听到彼此互相谩骂、责怪,气氛非常的恶劣。这个朋友看到这个情况

心情很难受,就说:算了,算了,我还是去看天堂!

55
接着小天使引领他到了天堂,当到达之后,他非常的惊讶,因

为看到的景象跟地狱无异。桌子还是那排长桌子,菜还是那些菜,筷

子依然一公尺长,他心里很是纳闷。突然喊「开动」,所有的人不急不

徐拿起筷子,然后夹起菜来往对方的嘴巴送。有一个朋友平常处处帮

助别人,一下子三、四个朋友都抢着报他的恩德,同时间到了他的嘴

边。他赶快告诉对方,「够了,够了,我都快噎着了」。一片祥和的 气

氛。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天堂跟地狱不在外,只在

自己内心的一念而已。一念处处替人着想,所变现出来的人生就是天

堂;一念自私自利,所走出来的人生格局就是地狱。我们假如五个人

一起走在街上,走的是同一条路,请问所生活的情境是同一个世界

吗?当他内心都是怨恨,所接触到的一切东西都看不顺眼;当他处

处感恩他人,就会常生喜悦。所以,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而我们希望能够天天尽自己的力量来服务这个地方的人群,很快感

应得许多朋友无私地来帮助我们。

我们在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只有两个固定的工作人员,其

余的通通都是义工。我自己煮饭煮了一个多月以后就没有再煮过了,

也没有再买过菜。因为每次上完课,走进厨房就看到两旁放了很多的

蔬菜、水果,也不知道是谁送来的。但我突然想起新加坡许哲女士曾

经接受记者访问说到,她自己没有买过菜,但是冰箱里菜都是满的。

我那时候还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当我自己在下完课,看到这些蔬菜、

水果,突然有所领会到,因为许哲女士以一颗无私的心去照顾所有

56
有缘的人。而接受到的人,他们的内心是非常的感动,毫无负担、压

力。所以回馈回来,这些朋友也不愿增加她一丝一毫的心理负担,不

告诉她是谁拿来的。

假如她知道是某某人送的,怕她会有心理的挂碍,觉得好像会

增加对方的负担。当我们无私去付出,这些朋友、人民也不希望增加

我们心理上的负担,所以放了就走了。我们现在去跟朋友送礼,都要

一走进门就把礼物先拿起来给他看一下,然后还要告诉他,这是某

某高山上的名茶,我特别开三个小时去买的。那背后话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就是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所以我拜托你的事你可不

要忘记了。为什么我们感觉到交朋友很累?根源在哪?根源都是有求

的心,彼此都有负担。当我们用一颗至诚的心,完全不求回馈,那交

朋友就会深刻感受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许多新接触我们团体的朋友都很纳闷,为什么你们彼此可以笑

得这么灿烂?那个灿烂的背后就是念念只想着如何服务对方、帮助对

方,没有一丝毫求回馈的心。当我们用这样的心境去对人,所有接触

我们的人一定会感到很好奇,他做人为什么能够这么宽容,这么有

爱心?在这个当下,你弘扬正法的机会就出来了。你可以告诉他,我

就是因为学了《弟子规》、学了古圣先贤的教诲,才懂得把家庭、把 公

司经营得这么和谐,这么愉快。

确实,我们目前在整个中国大陆,有十多个老师都无私地在教

学,在弘扬中国文化。我也从来没有跟他们讲过「你要来弘扬中国文

化,你要好好发心」,我没有讲过这些话。我们都是先从自己做起,

57
能够遵照古圣先贤的教诲,懂得「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

些老师都是很自然感受到我们这份对文化的使命感,都是主动把工

作辞掉,全力来弘扬。有时候我们还有点担心,还有点帮他踩煞车。

因为这些老师都是学校相当优秀的老师,因为他们学了之后马上就

用在教学当中。

这些教师有个共同深刻的体会,成绩好的孩子,做人处事不一

定好,但是只要懂得孝顺、懂得做人的孩子,他的学习成绩一定好。

这个事实我们要深刻去思考一下,当一个孩子成绩很好,但是不懂

得孝顺,不懂得做人,他这个好是假的。他这个好,很可能当父母不

答应给他什么报酬的时候,他就不念了,当他离开父母的视线,他

可能就不读书了。这样的孩子,往往都是要父母拿着鞭子陪在旁边,

全家都累;这样的孩子,保证他去读大学离开父母以后,会变成脱

缰的野马。我们为人父母者有没有思考到?我们不要只是注意孩子的

成绩,请问孩子在想什么,孩子在做什么,我们是否有在认真观察?

有一个孩子七岁,学了一个多月的《弟子规》,老师组织了一次

活动,让大家把学了以后的心得上来分享。很多家长也都来了,这个

七岁小男孩的母亲兴高采烈坐在底下。这个小男孩上台第一句话就说

到:我学了《弟子规》以后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这句话很值

得大家深思。我们常常在责备他人说:他都这么大了,连这一点道理

都不懂!诸位朋友,这个责备公不公平?你说你先生都三、四十岁了,

这么大了,连这一点做人的道理都不懂。确实不懂,因为「人不学,

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我们不只不能责备,更应该包容、宽恕,

58
更应该用爱心去引导,成就这一生难得的亲属缘分。这个孩子讲完第

一句,接着又说:我还没学《弟子规》以前,每天都想着如何谋害父

母。七岁的孩子!他的母亲听到这句当场很错愕,接着泪流满面,她

很难想象这是从她孩子口里讲出来的话。

父母为什么这么惊讶?因为脑子里只盯着孩子的成绩,眼睛里

只看着孩子所学的很多才艺,有没有学的可以出去参加比赛。很多父

母引以为荣的孩子,很有可能孩子在内心是对父母有颇多的怨言。因

为我们逼着他生活得非常的紧凑,有时候都快喘不过气来,我们忽

略了家庭和乐的气氛。很多学生说到,我最不喜欢礼拜六、礼拜天,

因为礼拜六、礼拜天比礼拜一到礼拜五更忙。当我们这样不断逼孩子

学这个学那个,他学得很杂,内心会很烦躁。而在他成长过程当中,

内心需要安慰、需要引导的时候,我们却都不在身旁,慢慢的这个

「父子有亲」的「亲」就会疏离,没有亲慢慢会变怨。

教育孩子要从根本抓起,当我们从孝、从德行抓起,孩子一生的

学业,以至于他往后自己经营家庭的家业,还有工作的事业,才能

够去成就。确确实实我们冷静来思考,人生、学业、家业、事业要能真

正有所发展,根源在德行。没有好的德行,不懂得尊重老师,不可能

有真实的学问;没有德行,不能做到以身作则,给下一代好的模范,

家庭往后也会经营得乱七八糟。我们难道宁可沉浸在孩子是个博士学

位的喜悦,而把他推向往后离婚,以至于家庭破碎的道路吗?

现在离婚率这么高,而离婚率最高的是什么学历的人?这些数

字都很值得我们静下来思考。现在忧郁症的人很多,自杀率也很高,

59
这些都透露出来,我们只追求外在的虚荣,没有真实内在心灵的健

康,没有真实的德行。我们绝对不愿意孩子往后的人生发现这些情境

出来,而当我们的孩子有德行,他才懂得看人,懂得选择好的伴侣。

假如没有德行,都只看漂亮的女孩子就把她娶回来。但是我们也不能

怪他,因为我们没教,我们没有告诉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诸位朋友,你今天回去问你的儿子或女儿, 你

问他什么叫「窈窕淑女」?他们的答案可能会让我们很惊讶。我有一次

在中学演讲,问这些中学生,有个女孩她举手就说了,她说身材很

好的女子叫窈窕。你看圣贤人的智慧都被曲解了。

诸位朋友,为什么「关雎」这篇文章是被放在相当重要的《诗经》

第一篇?因为《诗经》所教诲的就是伦常大道,而伦常大道它的根本、

最重要的核心是夫妇关系。我们细细深入去思惟,当夫妇关系能相处

得好,这个家庭的气氛相当的融洽,我们已经把人与人如何和谐相

处的榜样演给下一代看。在这样成长的孩子,一定懂得孝顺父母,兄

弟友爱,这是我自己亲身的体会。因为父母相亲相爱,我们在爱的家

庭气氛当中成长,内心充满爱心,就很自然会帮助别人,会照顾别

人;而爱心非常微妙,越用会越多。

在我的记忆当中,我姐姐的同学我几乎都认识,因为每次她们

班级开生日的聚会,都是到我们家里来开。我的父母很好客,都欢迎

她们到家来庆祝。当父母好客,孩子的人际关系就在潜移默化当中建

立起来,父母的榜样直接影响孩子,而兄弟姐妹也很懂得互相照顾。

当孩子对父母懂得感恩、孝敬,他这一份感恩心内化以后,只要他人

60
生遇到提携他、照顾他的上司、长者,他那一份感恩回报之心自自然

然就会生起。一生起来以后,这些好的上司更会感受到这个年轻人相

当难得,会更提拔、提携他。我们的孩子往后能不能得到贵人相助,

根源就在他有没有那一份感恩的心,有没有那一份恭敬、受教之心,

这才是找到根源了。

中国常讲「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是相当正确的道理。因为父子

有亲,时时感恩心提起来,君臣就有义。当兄弟能够相处融洽,他那

一份处处友爱他人、关怀他人的存心内化了,当他踏入校园,以至于

踏入社会,他很自然就会友爱同学,友爱同事、同仁。夫妇这一伦能

做得好,能做好的表率,五伦都有相当良性的发展。人生假如找到这

个源头,你就不会忙得晕头转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妇 这

一伦的本找到了,五伦的关系都会生长得很好。就是这个道理,才把

「关雎」这一篇文章摆在第一位。

而「关雎」里面有一句经文很有意思,「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

差荇菜,左右芼之」。为什么要采荇菜来祭祀祖宗?原来,祭祀祖 宗

的时候,都是媳妇去采这个荇菜,那个意义很深远。代表当媳妇采了

荇菜放在祖宗的灵前,祖宗在天之灵会非常的欢喜,我们家族能娶

到这么好的媳妇,往后要旺三代。我们接着跟很多大学生、年轻人说,

娶一个好媳妇可以旺三代,娶一个不好的媳妇得败三代。这句话他有

听进去,以后看到漂亮的女生他会再继续思考,她有没有德行?这

样就不会英雄难过美人关。有了德能成就学业,才能成就家业,进一

步才有可能成就他的事业。

61
事业的成就,所谓守成不易,要打天下不难,要守天下很困难 ;

打天下靠的是机会,守天下靠的是德行、智慧。今天假如你是隋朝的

祖宗,传了两代就败在隋炀帝的手上,你会高兴得起来吗?你会想,

倒不如不要兴盛。因为兴盛起来不到十年、二十年就败下来,败下来

以后,不只他会失败而已,所有的亲族通通都得什么?都得经历这

场浩劫。当一个企业家赚了很多钱,但没有德行,后来一味地挥霍,

又贡高我慢,做错很多投资。一倒下来,都是连累所有的亲族,祸福

相倚,祸都藏在大福报里面。而这一个祸能够驾驭得好,不出状况,

就得有好的道德、学问才行。

62
《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六集)

2005/10/22 马来西亚吉隆坡绿野国际会议中心

我有一次接到一位朋友送我一本书,叫《菜根谭》。当我打开这 本

经书,第一句话写着「弄权一时,凄凉万古」。一个人为什么能够弄 权?

因为他有福报。但是当他不懂得在这个福报当中,常常战战兢兢、谨

慎行事,常常感念我有了这一个地位,是要好好尽这个地位背后的

责任。我当了县长,我要对整个县民负责;我当了企业家,在这个企

业家的背后,是有责任让上千上百的家庭有安乐的生活。当有这样的

存心才能够让地位、事业长久不衰。

我们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汉朝末年有一个大官董卓,他那时候

位高权重,当宰相。但是因为没有用他的德行行事,都是鱼肉人民。

当他死的那一天,人民非常的气愤,把他的头砍下来,游街示众,

63
还不足以把这一个愤怒消除掉。把他的肚子剖开来,然后塞进一根大

木头,放火把他烧了。他的身材非常肥胖,史书上记载,足足烧了三

天才把他肚子里的油烧完,确实凄凉万古。都这么样的做法,人民还

无法消心头之恨。后来他的一个部将把他的骨头骨灰埋起来,放在棺

木里面,结果当天晚上上天打下雷电,当场把他的棺木从地上打出

来。接着又下了一场大雨,把他的棺木整个漂走,确实是死无葬身之

地。而他的家族都受到责罚,满门抄斩,他的母亲已经九十多岁了,

还要到刑场接受腰斩的刑罚。我们要谨慎,当事业发展得很好的时候,

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绝对不可傲慢行事。当然,人要

不能傲慢行事,要能面对财、色、名、食、睡有所警觉,有所免疫力,

那都得扎好《弟子规》的根基才行。

我有个亲戚,孩子就是好大喜功,没有这么大的财力,也没有

这么大的能力,就去接了事业,后来就垮下来。父亲都已经七十多岁,

从学校退休,本来还有一笔退休金可以养老,后来因为孩子生意失

败,钱通通都赔掉了。不只赔掉了钱,还得常常上法院去解决官司问

题。人生要高瞻远瞩,当我们能告诉孩子,「闻过怒,闻誉乐,损友

来,益友却」。假如我们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只听得进去好话, 那

正直的朋友会离我们而去,这一些酒肉朋友就会靠过来。诸位朋友,

我们思考一下,现在的孩子喜欢听好话,还是喜欢听批评的话?现

在很可能三、五岁,人家一批评他,他就一张臭脸给人家看。假如你

能看得清楚,这个孩子已经埋下失败的祸根!《弟子规》每一句话都

影响孩子一生家业、事业的成败,不可不慎。

64
我们看到多少企业家,他人生的结局并不很理想。我在大陆看到

一则报导,在这二十年当中,总共有一千二百多位企业家自杀身亡。

诸位朋友,这一千二百多位大企业家,他在追求他的人生的过程,

有没有警觉到他方向错了?为什么会走向这样的结局?根源都在德

行的根基不足,无法观照、无法抵挡这些五欲六尘的诱惑。
《大学》 里

面对于「知所先后」点得非常清晰,「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

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家业、事业要成就,根本在德!

「财者,末也」。我们现在冷静来想想,我们在找女婿、在找媳妇的 时

候,是把德摆前,还是把财摆前?我们在发展事业的时候,第一个

考虑是资金,还是自己的德行?这个时代本末倒置的现象相当明显,

现在什么叫门当户对?所以离婚率越高也不是没有道理。

为什么中小型企业的寿命不会超过五年,甚至不到三年?那都

只是有资金而没有真实的德行。要有德行才能选对伴侣,要有德行才

能感来好的同仁一起为这个事业努力,所以「有德此有人」
。「有人 此

有土」,当你有了好的人才,这个土在古代是指你有个疆土可以发挥,

可以生产、生活。用在现在商业社会,这个土可以当作你有一个市场,

有一个发展的空间。假如你没有德,又没有足够的人才,来了一个好

的机会,你马上就去发展,险象环生。到时候把事情搞砸了,你在社

会上的信用就会荡然无存。这样的发展是最稳健、最稳当,「有德此有

人」,有了志同道合的人群就能去好好发挥。

「有土此有财」,掌握了这个机会有所有发展,赚取了金钱,这

个财不只能赚到金钱,还能赚到人才。因为我们一开始重视德行,你

65
所形成的企业气氛,企业文化就不一样,很多好的人才就会被吸引

进来,物以类聚。你有了吸引人才的力量,你的企业才能继续不断发

展。
「有财此有用」,有了钱财、有了人才,要怎么用?一定要用在 照

顾所有的员工身上。
《大学》提到,「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今 天

我们能把钱财用在所有一起打拚的员工家庭里面,让他们的家庭没

有后顾之忧,那他工作精神就很愉快,就能很专注。假如他们生活都

堪忧,那工作效果相对会比较差。

假如一个老板他把钱都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愿意布施,那就犯

了积财伤道的危险。你把财都聚来,不给人,慢慢就失去人心,你就

没人帮忙。在古代,我们常常看到善心的员外,常常都布施医药、布

施食物给乡民,结果他都能常保财富,以至于长命百岁。今天假如这

个员外通通不救济这些乡里,这一些乡里的人挨饿的就让他挨饿,

视若无睹。刚好有一天他们家失火了,会有什么情境?所有的人会赶

快跑出来在那里观看,接着会说:苍天有眼!烧得好!一个人再有

钱,水灾、火灾一次就把它通通带走了,再有钱也敌不过不肖子孙来

花。当我们不懂得去救济他人,已经把自私自利传给后代,而后代自

私自利,首先会用在谁的身上?用在他最亲近的人身上嘛!很多家

长都说:人家打你,你就把他打回去,你不要害怕,一切后果爸爸

妈妈负责。他都不知道孩子从小就在练这个拳头,总有一天这个拳头

一定会练到谁的身上?一定会练到最亲近的父母身上。确确实实人算

不如天算。上天有好生之德,应该传承的是仁慈之心。

在民国初年,上海有一个很富有的商人,他可说是富可敌国,

66
有几百万的银两。有一个地方发生旱灾,很多人吃不上东西。他是开

钱庄的,钱庄各处都有分公司,有一处分公司的经理,因为当地的

灾害实在太严重,他捐出了五百两赈灾。这个老板知道以后非常生气,

斥责这个经理。他告诉别人,他留住财富的方法只有一条,就是聚而

不散,这个钱只要到我的口袋里面很难再拿出去。他去世的时候已经

是民国初年,所有的财产是三千万圆,相当的多。他有十个子孙,分

成十份,每个人有三百万圆。而他的子孙在短短的一、二十年当中通

通都败掉,还有的子孙己经沦为乞讨。从这个事情当中,我们可以体

会到真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他的 子

孙当中还有一、二个人有读书,比较懂道理,但是家道也是快速没落。

因为损的德太大了,殃及后代子孙。

我们要懂得有财此有用,用钱靠智慧、靠德行,不只要用在自己

的员工身上,还要造福社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你用这样的存

心去经营你的事业,相信你的员工都会非常光荣在你的公司工作。因

为广大的社会人民都会说,这家公司非常有社会责任,非常懂得回

报社会,他们在这里工作都与有荣焉。

德是一切发展的根本,我们找到了源头,找到了根本,往后的

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将可以水到渠成。我们有这样的认知,再加

上我们懂得立定志向,在这一个时代弘传正法,一定要为人演说,

演出好榜样。在哪一些方面演出好榜样?在我们个人的修身演出榜样

来。当我们是一个老师,我们走到学校去,这一个班级我们也要演出

好榜样;我们是学校的校长、学校的教务主任,这整个学校也要有一

67
个好榜样。我们是一个公司的主管,这个公司也可以当一个好榜样。

当一个家、一个企业,甚至于一个地区,以至于一个国家,都能当好

榜样,那整个世界的人就会起而效法,这样就能真正让圣贤的智慧

在整个地球上遍地开花,我们要有舍我其谁的志向。

师长送给我们一把扇子,上面写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

贤举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段《礼 记·礼运

大同篇》的经文,我们所有工作的人员看了之后,深刻感受到,师长

写这段经文给我们,目的在哪里?目的在要把每一句经文在庐江汤

池镇把它做出来。要转经,不能只是读经而已。怎么转呢?把每句经

文变成自己的存心,把每一句经文变自己处事、待人接物的一言一行。

能够处处为公着想,能够处处亲爱别人的父母,照顾别人的孩子。当

我们有这样的存心,相信也能够把汤池镇的整个风气、人心往圣贤的

大道方向去迈进。

《论语》里面有一句话,「里仁为美」,当这个乡里的人都有仁慈

之心,这样的生活环境非常的美丽。诸位朋友,里仁在哪里?有仁慈

之心的乡里在哪?不在外面,在我们的心中。当我们时时替人着想,

这一份心就可以感动一个乡里的人,可以感动三个、五个邻居,慢慢

这个善的力量就能够转动开来。确实,修身为本,教学为先,要能成

就里仁为美,一定要有发心的老师长期讲授《弟子规》,讲授圣贤的

教诲,慢慢的长期熏修,每一个人的学问都能得以滋长,成长。

学习第二个重点,「学贵立志」。除了要有志向以外,「登高必 自

卑,行远必自迩」,我们要爬上高山,要从眼前这一步先落实、实践

68
起。而这个力行的态度要从我们身上开始,我们学一句就做一句,这

样的态度上行下效,孩子也会跟着去力行。我是去年三月十五号到了

深圳讲课,要去以前,他们是希望能有老师来讲《论语》、讲《孟子》,

不然也讲讲《大学》好了。后来他们了解到我只会讲《弟子规》,他们想

不然也好,先来讲讲看。其实我心里也想:去两天我就要回来了,因

为确实感觉自己很不足。

去了当天晚上,跟当地很多的老师做交流。很多老师一开始听课

的时候,双手是叉在胸前,然后头有一点斜斜的。因为孔夫子教我们

君子要有九思,君子要懂得从九个方面去观照自己有没有偏离道德、

学问。其中第一条叫「视思明」,我们是不是看到了这件事情,就能明

白事情的因因果果,就能明白事情的是非对错,这样你才能去判断。

我也能感受到他们心里在想:《弟子规》有什么好讲的?《弟子规》不

就是教小孩子的吗?诸位朋友,我们一个错误的认知就足以断送我

们的法身慧命,对于圣贤讲的每一句话绝对不可轻忽。但是这些老师

也相当难得,在听课的过程,慢慢手放下了,头摆回来了。为什么他

们的态度能转变得这么快,我们心里也很明白,因为他们确确实实

是有心、用心要把教育办好,要把下一代教好,只是还没有遇到《弟

子规》而已。

后来这些老师听完课以后,来跟我做交流,他就说,还没有听

《弟子规》以前,他常常觉得自己是善根深厚,听完《弟子规》以后,

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好。诸位朋友,是觉得自己善根深厚的境界好,

还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到的境界好?前者好,还是后者好?后者。

69
这个也要感谢我们的师长,从一开始就把修身的正确认知教给我们。

修行修行,修正行为,能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才

叫修行。能了解自己的错误是开悟,能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叫真修行。

后来隔天,他们的老师就找我去跟这班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上一

堂《弟子规》。我一走进门,我就对这些小朋友讲,我们今天来上《 弟

子规》。这一些孩子异口同声:老师,《弟子规》我们都学过了,《弟 子

规》我们都会背了。边讲头还会微微上扬。当老师的要随时处变不惊,

学生投什么球来,你马上要接。当下我在黑板写了一个字,道德的

「道」,我跟孩子说:我们学圣贤的经典,重要的是要做个道德之人。

而这个「道」字,右边一个首先的「首」,左边一个「辶」部,这个辶部

代表的是行走,是力行,也就是首先能够做到的人才是有道德之人。

要能知道、悟到、做到,才是真正得到。

接着我对这些孩子说到:《弟子规》哪一句你们已经做到了?我

接着就问,「父母呼,应勿缓」,做到没有?看着这些孩清澈的双眼

在这里思考,没做到!「父母命,行勿懒」,没做到!「父母教,须敬

听」,没做到!小孩子很单纯,你讲的道理他能服气,他当场就会转

变他的态度,反而是成人不容易。
「父母呼,应勿缓」,没做到!「 父

母命,行勿懒」,没做到!为什么头低不下来?因为面子放不下。我

常常到各地去讲课,都要带很多钱,带那么多钱干什么?要买各地

的面子,不知道我们吉隆坡的面子一斤卖多少?

一个人要成就道德学问,成就家业、事业,首先要把面子先卖出

去。有一对夫妻,他的太太来学了一个多月,有一天回去发生了点事

70
情,这个太太跟他先生说:对不起,我做错了。她的先生瞪大了双眼,

对着她说:这「对不起」三个字居然是从你的嘴巴讲出来的。他太震撼

了!他的孩子都已经五岁了,最起码也结婚六年以上,代表这六年

来「对不起」三个字有没有出现过?请问这样的夫妻关系会相处的好

吗?一定要把面子放下;面子一放下,德行一起来,就能赢得亲友

对我们的爱护、尊重。

这班学生,其中有一位回去以后,他在他的日记上写的第一句

话:蔡老师今天教我们《弟子规》,蔡老师说《弟子规》是拿来做的,

而不只是背而已。我们只花了五分钟把这个态度教给他,而这个孩子

记住「学问要做到」这个态度能够保持多久?诸位朋友,能保持多久?

他会把它写在日记本上,代表印象深刻,他可以记一辈子。五分钟换

一辈子,这才是最高的投资报酬率。我们不能把投资报酬率都看得那

么短浅,只看他的分数,不看德行,那贻害会很大;甚至于说实在

的,我们以后会被自己搬的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怎么说?我们都告诉

孩子,你只要把书读好就好,其它的你什么都不用管。当孩子只读他

的书,而什么事都不管,他不懂得关怀别人、照顾别人,他的人际关

系会比较差。而且当他觉得家里什么都不是他的事情,他就没有责任

心的养成,而一个人事业能不能有好的发展,责任心是一个相当大

的关键所在。

有一个老师他到一个超级市场去找他两个同事,这两个同事是

同一个时间进入这家公司。进去的时候两个人都是销售员,经过一段

时间以后,一个升了销售部的经理,另外一个降为售货员。当然他也

71
不了解为什么一个升,一个降?当他们寒暄谈过事以后,这位老师

要回家了,两位以前的同事送他下电梯。就在要下电梯的过程当中,

看到墙上有个公告快掉下来,在那里摇摇欲坠。他很自然,因为我们

学《弟子规》的人特别敏感,会去关怀身旁的人、事、物,就随口说:

那个东西快掉了。这个被降为售货的朋友就说到,那个不关我们的事。

另外这个升为经理的人没有说话,很自然的走过去,把这张纸拿下

来,然后走回来说,待会我送你出去以后,我再回来把它贴整齐。

从一个小动作当中我们就可以了解,一个事业为什么会升,一

个事业为什么会降?在于他有没有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有没有把

公司的事情看作自己的责任,有多少责任心就能扛多少的职责。而培

养孩子的责任心,往往就是从他懂得负责家里的事务,懂得一个家

是靠大家一起来付出、维持。有一个父亲听完课以后,他有三个女儿,

他想要了解一下他三个女儿有没有责任心。就放了一支扫把在他的房

间门口,想看女儿进来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叫了大女儿一进来,女

儿看了一下那支扫把,然后很自然就跨过去,走到父亲面前:爸,

有事吗?她爸爸有一点点失望,但是幸好后面还有两个女儿。他又叫

了二女儿进来,二女儿还是一脚视若无睹地跨过去。人生往往是残酷

的,第三个女儿还是跨过去了。就在他万念俱灰之际又想到了另外一

个人,想到谁?想到了他老婆,他又把他老婆叫进来,太太一看到

这支扫把,马上就把它捡起来放好。

从这个事件过程我们可以感受到,为什么妈妈会捡起来?因为

她觉得所有家里的事都是我的事;女儿为什么不捡?只有什么事是

72
她的事?只有考试是她的事。请问这样的孩子到公司里面去工作,会

受到上司提拔吗?他能够感受到这个书已经掉出来,应该赶快把它

摆好。为什么?它会影响整个公司对客户的形象,他能想得到这里。

假如只是会读书,除了面对电脑工作以外的事,他很可能提不起那

个敏锐度了。一个孩子是不是人才,绝对不是去念大学的企业管理就

能成人才,他所有处世待人、做人做事的能力、智慧都在他的小时候

就开始在扎根。

我们对企业演讲,还是讲这本《弟子规》。企业的领导者能够把 孝

悌的风气带到他的企业当中,整个公司的凝聚力就会很强。能够把谨

言慎行的态度,整个深植在公司的文化,他们做人做事的分寸就很

懂得拿捏。又懂得延伸到「泛爱众」,爱一切同事、爱一切客户,所凝

聚的人和就会愈来愈强。有人和,怎么可能会赚不到财富?

什么心才能成就孩子的家业、事业?责任心、孝心、恭敬心、谨慎

的心、不怕困难的心。而这些心都在《弟子规》一句一句经文当中建立

起来。
「勿畏难,勿轻略」,懂得不怕困难,懂得事事要谨慎,不可 随

便,不可轻忽。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他的恭敬心 不

断在形成。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他的负责的态度 ,

以至于他有条不紊的做事方法就扎了根。确实,这本《弟子规》可以让

企业兴盛,也可以让家族几百年能不衰。

学贵力行。这一个孩子在往后的学习当中也让老师、长辈相当的

感动,因为从他建立起这个态度以后,他每看一句经文他会提醒自

己:我做到没有?刚好冬天他的同学鞋子坏掉,他的老师对他讲:

73
你把你这双鞋子借给同学穿,把你新买的那双鞋自己拿出来穿。老师

讲完也就没有注意到之后是什么情况,突然下午看到了他的那一双

新鞋正穿在他鞋子坏掉的那个同学的脚上,而那一双自己的旧鞋依

然在他的脚上。我们在教导这些孩子的过程,深刻体会,常常都是这

些孩子至诚善良的心,在鞭策着我们这些老师,可不能比不上学生

太多,这样就很难教导他们。所以,都是他们的德行让我们不得不好

好提升自己。

这个孩子有一次在他们家大楼底下参加一个园游会。这个园游会

里面有很多节目,你每个节目过关可以打一个勾,当你能在整个会

场里面通过,比方通过五关,你就有奖品可以拿。这个孩子去参加其

中一个关,叫摇呼拉圈,规定是要摇四十下才可以过关。这个孩子摇

到三十七、八下,结果掉了,只差两下。这个阿姨马上就说:才差两

下,没关系,来,我帮你打勾。这个孩子马上跟阿姨讲,我们要诚信,

守信用,没有做到就不可以打勾。诸位朋友,我们有没有做过那个阿

姨做的事情?教孩子不能用自己的喜好、好恶,要对照《弟子规》上的

经句才行。我们教给孩子好恶,那是感情用事,他就不能建立他正确

的德行跟理智。

学贵力行。另外一个小孩他听完课以后,隔天在她父母的门前等

待。等爸爸妈妈走出来,这个小女孩对父母深深一鞠躬,说:爸爸妈

妈早上好,昨天睡得好吗?诸位朋友,她的爸爸很惊讶,也很高兴,

但是马上去打了一通电话到幼儿园询问。问说昨天发生什么事了,我

女儿为什么跟我问好?这一个父亲很有教育敏感度,他了解到女儿

74
懂得问安、懂得关心父母,一定是学校有教,他了解完以后才能够跟

老师有很好的配合。一个孩子学习的成长快、慢,决定在亲师有没有

密切的配合。当家长懂得配合,孩子在学校要遵照圣贤教诲,孩子回

到家,依然接受智慧的熏陶,不出三年、五年,气质、德行必然会有

很大的转变。

假如老师教,学校是一个标准,回到家里,爸爸妈妈没有遵照

《弟子规》。爸爸一进家门,袜子一脱就乱丢,那他能不能欢喜地去 奉

行这一些教诲?就很困难了。当然,假如你刚好看到先生把袜子丢在

沙发或地上,然后你跟儿子都学《弟子规》,接下来怎么办?这个变

化球会不会接到?你要不要当场对你先生讲:你都没有做《弟子规》,

你没看孩子都在看啊!假如你这样跟他讲,他做不做?虽然面子很

贵,不过有时候还是要给他留点面子,人情不可当面冲突,「上善若

水」,要用温柔的功夫去克服。这一位妈妈就对她儿子讲,她说:儿

子,你看爸爸工作得这么累,这么辛苦,很累了,你赶快去帮爸爸

一个忙,把袜子拿到浴室里面去放好。这么一引导,孩子只想到什么?

爸爸真的太累了,一下就摊在那里了。儿子就去把袜子放好。请问她

的先生会有什么感受?

确实,我们学习《弟子规》要很冷静,我们学习《弟子规》是要让

家庭越来越和乐,这是目标。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就要用我们通权达

变的智慧、方法了 。往后她先生就没有再做这个动作,甚至于看到儿
子要过来拿,他都自己赶快想起来了,去放好。确实「人之初,性本

75
善」,当我们能够善巧,能够先去做到这些教诲,那家庭的转变,以

至于企业的转变,也可以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这是我们提到学习重

立志,学习重力行,学习也要重方法,还有学习的顺序也要知所先

后。这一段我们下午才来讲,谢谢大家。

《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七集)

2005/10/22 马来西亚吉隆坡绿野国际会议中心

大会主席丹斯里,李金友先生、伉俪,诸位法师,诸位朋友,大

76
家下午好。蔡老师好!我们早上提到学习要有正确的立志,要有学一

句做一句的力行态度,接着学习也重视它的先后次序。
《三字经》上 有

一句很重要的经文,就告诉我们学习的顺序,「为学者,必有初,小

学终,至四书」。成就学问要从《小学》这本书开始学起,接着再深 入

四书五经。

这本《小学》是宋朝朱熹朱夫子编的童蒙养正的教育,里面都是

教导儿童洒扫应对、进退之礼。这个根基相当的重要,因为它在长养

孩子的善心,以及处事的恭敬心,勤奋的态度 。这个重要性好比盖
房子,一定要先打好地基才能往上盖,假如地基不稳,纵使楼房再

高都很有可能会因为地震、因为大的风灾而倒掉。闽南话有句俚语说

到「树头站得稳,不怕树尾做台风」。就是树的根一定要扎得很深, 不

然往后假如有风吹雨打,很有可能会连根拔起。当这个根基没有扎稳,

书读越多很有可能对他越有害处。

我有一个亲戚,刚好她带着她的小外孙女到我们家里。进门以后,

她对小外孙女说到,我们来念英文给这些长辈听。这个小女孩才四岁,

确实英文也学得不错。当外婆问她,苹果怎么讲?她说 apple,响应

得相当的快。又问她,雨伞怎么讲?她说 umbrella,接着又问了好几

个英文单字,她都是对答如流。突然这个小女孩反问了外婆一句话:

外婆,书本怎么讲?外婆一下子被她这么一问也不知如何是好,就

回答到:我怎么会知道呢?这个小女孩马上脱口而出,她说:外婆,

你怎么这么白痴!从一个四岁孩子讲出来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深刻

77
感受到,她的内在对长者没有恭敬心,而这一些知识性的学习,反

而增长了她的傲慢心。

我们一直在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但却忽略掉假如没有一颗仁

慈之心,这一些知识、技能学得越多越高,很可能会做出伤害家人、

伤害社会、人群的事情。这个本末先后,德是仁之本,知识跟技能是

要让这个本来运用,用这颗爱人、敬人之心,来成就利人利己的事情。

我们假如不先扎这个德行的根,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德

行的根不赶快扎,孩子很快会沾染上利害,沾染上很多不好的习气。

我们冷静来思考,历代祸国殃民者,有哪一个是没有读过书的?大

半都是饱读诗书。但是这一些经典里面的教诲并没有内化成他的善良,

反而是念得越多越想去争名夺利,越想自私自利。到头来,搞得社会、

国家很大的灾难,这一些历史我们也不得不引以为戒。历代这些祸国

殃民者,像秦桧,整个文武百官有多少曾经是他的学生。像近代明朝

严嵩,你看他当宰相当了几十年,但是却造成整个国家很大的灾害。

我曾经到福州去讲课,福州是林则徐先生出生的地方,福州人

对林则徐先生相当地佩服。我去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刚走进去的时

候,看到一幅对联,上面写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假如能够利益国家人民,纵使他身体有所损伤、灾祸,他也会义无反

顾去做。确实,在整个人生、官场的浮沈当中,林则徐先生并没有因

为被贬官而丧志。当他被贬到新疆、甘肃一带,他依然抱持着那份爱

民之心。他在当地所设计的水利工程,到现在隔了一百多年,还在利

益当地的农业。

78
而林则徐先生还做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宗销毒品的壮举。我去参观

的时候才了解到,这一场烧鸦片的壮举它是符合环保意识:不是用

火烧,而是用物理的原理让鸦片自然燃烧起来。这么高的智慧,它是

从哪里来的?最重要的是那颗仁爱之心,就会促使他不断去想方法,

不断去提升自己。林则徐先生在他人生的体验当中,整理了「十无益」。

当人生做了这十件事情,对人生没有一点益处,而且是徒劳无功。从

这「十无益」当中,可以给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启示。

第一点就提到「父母不孝,奉神无益」。所有古今中外的圣哲, 他

们都是从孝养父母开始教起。假如连父母都不孝顺,常常拜神明也是

得不到保佑的。第二点又提到「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在家庭当中就

不懂得跟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如何能够在学校,以至于在社会当中,

懂得去照顾、关怀别人?我们一个人很多处事的态度,它的根源都还

在家庭教育之中。第三个他提到「存心不善,风水无益」。假如我们 存

心不善良,纵使住的是龙穴,住了两年以后也会变成鼠洞,因为我

们的存心会让整个风水环境变化。一个干干净净的房间假如一个生活

习惯很差的人住进去,很可能一天就搞得乱七八糟了。存心才是一个

人吉凶祸福的根源,而不是在外在的环境上。

而林则徐先生有两句跟学习、求学问相当有关联的话,提到「行

止不端,读书无益」。假如他的言行举止没有孝心,没有恭敬之心 ,

纵使读书也是徒劳无功。下一句提到「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当一 个

人起了傲慢之心,纵使他读的书再多也是没有帮助,甚至于会常常

只是瞧不起人。我有个朋友他是研究生毕业,有一次他的母亲因为他

79
一件小事做不好,就跟他说:你怎么连这一点事都没有办好?你要

好好反省,这样太笨了。结果这个朋友听完以后,马上跟他母亲说,

我都已经念到研究所了,你还骂我笨。诸位朋友,研究所给了他什么?

给了他不能接受别人的劝诫,不能反省为什么这一点小事我也没有

做好!

当他有学过《弟子规》的话,他当下一定会跟他母亲鞠个躬说到:

母亲,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他一定会奉行「闻誉恐,闻过欣」,听到

别人的称赞他觉得受宠若惊。为什么一个人听到别人的称赞会虚心,

会不敢承受?因为他明白他有今天的能力、今天的品德,都是父母以

及人生过程当中师长、老师的提携才有今天。而且做一件事情一定都

是众志成诚,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他明白这个道理,不敢居功。他

心里时时提醒自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希望透过自己的努力来成

就这件事,绝不愿意因为自己起了傲慢之心、起了轻率之心,而把原

来应该做好的事情搞砸了。

「闻过欣」,因为他了解一个人只有一双眼睛,看得到前面,左

右两边也很难完全看清楚,而后面更不可能看到。当他能够听到自己

的过失很欢喜,那将有很多的亲友愿意做他第二双眼、第三双眼,甚

至于是无数的双眼,帮他看清自己的偏颇。有了这样受教有地的态度,

他的人生必然会遇到很多贵人相助。从林则徐先生这两个提醒,我们

一定要警觉到,要把《弟子规》这个德行的根扎得够深够广。

而学习第四个重点,要懂得学习的方法,方法就在一门深入,

长时熏修;这个一门指的是能掌握整个圣贤行持的纲领所在。确实因

80
为《弟子规》的编排,它是依据孔老夫子在《论语·学而》当中的一段重

要教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

力,则以学文」。这七个条目,其实已经含摄所有处事待人接物的 道

理。

清朝李毓秀李夫子,他相当有智慧,他把朱熹朱夫子在《小学》

里面所提到做人最精髓的内容编成了《弟子规》。因为《小学》是宋朝 的

书籍,很多文字我们已经不大熟悉,而《弟子规》掌握了《小学》的纲

领。而且又是在清朝的环境编出来的书籍,里面每一句我们都看得懂,

每一句我们都可以在生活当中去落实。确实,当我们了解到这本经典

的殊胜,就会懂得要感恩,懂得要好好深入学习它。一门深入,这个

深入包含着解行相应,了解以后接着要去实践。在实践当中,重要的

一点是要内化成我们的存心。比方《弟子规》里面有一句经文,「缓揭

帘,勿有声」,当我们在揭帘子的时候不要太粗鲁,否则会发出很大

的声响。当我们时时都能谨慎,不要发出声响,就会体会到我们的每

一个举动,应该都要考虑到是否有影响到他人的安宁。

当「缓揭帘,勿有声」我们时时能提得起来,您在公共场合,在

餐厅之中,你会突然想到我的声音是不是影响到他人的安宁?甚至

当你晚上回来已经是深夜了,我们在开铁门的时候,也会突然想到

开铁门的声音有没有去影响到他人。从这个存心就可以转变成很多日

常生活的行为、态度,以至于你到图书馆里面看书,你走路都会放轻

脚步。因为我们这颗替人着想的心已经内化了,而这一句「缓揭帘,

勿有声」,就含摄生活许多的行为。当我们在使用用品都能保持不要

81
粗鲁,可以轻手轻脚,这个物品的寿命就可以用得很久。本来这个窗

帘可以用十年、二十年,假如我们很粗鲁,可能二、三年就坏了。而常

常有时候在穿衣服的时候,我们也会想到这句经文,绝对不能很粗

鲁,很有可能就把衣服撑破。或者在穿袜子的时候,我们也会用比较

温柔的方法,把袜子先把它捆起来慢慢把它套上去;不要一下子穿

下去就扯上来,这样这些物品很快就会坏掉。

当有解行相应的时候,我们的体悟就会加深、加广,而这个深入

也代表着要提升境界。
《论语》里面有一句话提到「可与共学,未可 与

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意思告诉我们 ,

我们现在大家是一起在学习,共学。而学完以后当我们走出这个礼堂,

是否能遵照《弟子规》去立身处事,那就不一定了。共学是第一个阶段,

学了以后马上能结合在处事做人当中,这个叫可与适道,可以走在

正道当中,这只是第二个境界。

「可与适道,未可与立」。比方说我们现在在奉行《弟子规》,有 一

句经文「凡是人,皆须爱」,学了以后很想做。刚好跟你的亲友沟通,

希望他能重视他孩子的教育,用《弟子规》来教,讲了半天他完全不

能接受。这时候我们起了一个念头,他真没有福气,算了,不把这个

经典教给他了。当我们这个念头起来的时候,请问有做到立的境界吗?

「可与适道,未可与立」,这个立就是能够屹立不摇,能够时时都去

奉行这个经文。这时候我们的爱心已经有减退回来,应该是要想起另

一句经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定是我们在存心上,以至于 在

讲话的方式、还有讲话的时机,不是很妥当,对方才不能接受。

82
「可与立,未可与权」。一个人可以屹立不摇,这是第三个境界 ,

还有另一个境界是懂得通权达变,不死守在经文的表面上。举历史的

一些例子来做说明,孙膑跟庞涓是战国时代的两位人物,他们跟同

一个老师学习。但是当离开老师的时候,一个非常的险恶,一个比较

仁慈,所以学出来的效果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可与共学,但是未可与

适道。

「可与适道,未可与立」。我们看到唐朝有个灾难,安史之乱。 当

安史之乱没有发生的时候,这些读书人也都是满口仁义道德,好像

都是走在正道之中。但是当安史之乱发生很短的时间之内,很多读圣

贤书的人通通都举白旗投降。幸好唐朝祖宗有积德,有几位忠臣死守、

对抗这些乱臣贼子。其中张巡、许远死守睢阳城,让整个安史之乱的

大军没有办法向前,唐朝的军队才得以歇息、调整,之后才又收复失

土。当安禄山抓住张巡、许远的时候,很生气,要叫他投降,他们两

个都不愿意。甚至于还用严刑峻罚对他,把他的牙齿都拔掉,他们还

含着鲜血骂安禄山。我在想,安禄山在那个当下其实也是吓得双腿发

软。

「可与立,未可与权变」。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从《弟子规》当中 来

体会。比方「父母呼,应勿缓」,当这一句经文我们内化了,就能了解

到我们对父母的言语,时时要保持恭敬之心,慢慢感受到其实对一

切人都应该保持恭敬之心。上司呼也要「应勿缓」,老师呼也要「应勿

缓」,这颗恭敬待人之心就开始延伸开来,这也是懂得权变。还有老

婆呼也要「应勿缓」,当然这个呼也要依据《弟子规》来立身处事,这

83
时候我们也要夫妻互相配合。小孩呼要怎么样?要不要「应勿缓」?你

看现在很多小孩:奶奶,我口渴了。这个奶奶一听到孙子叫她,高兴

得不得了,赶快毕恭毕敬端杯热水,站在小孩的面前:孙子,赶快

喝,不要噎着了。还在后面帮他拍拍背,这个学问就不懂得通权达变。

一个人如何学会权变,根源就在他能否时时为对方着想;当我

们能为对方着想,就了解到我们该教给孩子恭敬之心。所以,应该是

我们呼,他要「应勿缓」,假如是他呼,我们「应勿缓」,他的恭敬心

就不见了,增长他的傲慢心。像《弟子规》里面还有提到「父母责,须

顺承」,父母训诫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虚心、要惭愧地接受批评。

但是假如今天,你的父亲有心脏病,然后他在骂你,越骂越生气,

这个时候你还要不要一直站在那里给他骂?假如继续站下去,可能

到时候心脏病发就不好。这时候要懂得权变,赶快先离开,让父亲先

消消气。

每一句《弟子规》当中其实都有学、道、立、权含摄在其中。像信的

部分,「凡出言,信为先」,还有提到「话说多,不如少」。很多人听 到

这一句以后就说那我就不说话了,这就不懂得权变。比方今天你遇到

这个朋友,想到交浅不言深,就跟他来两句,提到《弟子规》的内容。

但是你这两句讲完以后,他的双眼发亮,正等着你讲第三句,那你

能不能说「话说多,不如少」?要懂得观察缘分,缘分它是动态的。而

这个缘分不单是说他第一次跟你见面,这牵扯到这个人一生的善根,

说不定他已经善根具足,这时我们要审时度势去做。

很多人在开会的时候就想「话说多,不如少」,没讲话。很多实际

84
的情况假如不反应出来,很有可能让团体的事情做得不好,不圆满。

所以真正要开口的时候,一定要尽心尽力把问题讲出来。而真正「话

说多,不如少」是等大家已经达成共识了,离开这个会议的门,就不

能再发牢骚,不能再指责谁做得不好。因为在开会当中,我们建立了

一个共识,是要把事情做好,在谈的过程也是对事不对人。取得共识

以后,大家一定要共同朝这个目标把它做好。

当我们懂得在每一句经文当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样就

能「德日进,过日少」。长时熏修,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求学问的 重

要方法。而长时是指时时刻刻都能用《弟子规》来自我观照。古人常说,

「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古人三天不读书,气质就会受到很大的

影响。我们学习,学贵自知,我们要有自知之明。诸位朋友,我们几

日不读书,气质就会变化?这个就要有相当大的警觉性。我个人的体

会,只要一天不读经,一天不看师长的教诲,开始烦恼就会增长得

很快,要伏住烦恼一定要做到长时熏修。当这个观照的能力达到某种

程度以后,我们就能时时醒觉到自己有没有在正道之中。

而学习还有最后一个重要的态度,「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学 习

的内容不外乎伦常大道,这个伦常大道包含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所有学问的学习都是要落实在这个伦

常关系之中。当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有不好的行为,我们首先

一定要自我反省,到底问题出在哪?父子关系是道,依循这个关系

不逾越,去处世待人,就自然会流露出德行,所谓父慈子孝。而父有

慈,子才有孝,这个慈是真正用智慧去爱小孩,而不是溺爱。

85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些经文确实我们都是

耳熟能详,但是是否在看到自己孩子行为不妥之处,我们能马上提

起这样的观照。我常常会问家长还有老师,我们都是从事教育,我们

清不清楚什么是教育?常常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可以答

得出来。我们冷静思考一下,假如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都已经三

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我们的心中对于教育都不是很清晰的话,

请问在这些时光之中,我们在孩子的心田当中播下了哪些种子?我

们却播得不明不白。虽然播得不明不白,但是这些种子依然在发芽,

依然在成长,结果现在已经到了收割的时期。你三年前、五年前给他

的身教、言教,现在在发芽了。我们一看,长得不好,很生气,赶快

拿镰刀把这些不好的稻子通通把它割掉,然后继续站在一旁,等其

它的种子长得好。有没有可能长得好?除非我们种下的是正确、好的

种子,它才有可能在往后的岁月当中长出好的结果。

在《说文解字》当中告诉我们,什么是教?「教者,上所施,下所

效」。上行下效,在这一句话当中已经点出来,教育最重要的是身 教,

是以身作则。有一个妈妈,几个兄弟姐妹一起照顾他的母亲,因为她

的母亲吃了很多的苦头,五十多岁就已经精神有点偏颇。他们几个兄

弟姐妹放下手边的事业,通通搬到附近,然后尽心尽力来照顾他们

的母亲。后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的母亲精神恢复正常,现在已经

九十多岁,还可以煮饭,还可以爬山。而这一位母亲她在五十多岁得

了癌症,她的儿子正在日本发展事业,他是中国人。当她的儿子听到

母亲身体已经出状况了,很有危险,她这个儿子马上所有的事业通

86
通都放下,赶回来全心全力照顾他的母亲。后来他的妈妈本来已经做

化疗做到第九次,现在病情好转得很快,跟正常人已经没什么两样。

我们从这个事例当中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她的儿子可以不顾一

切回来照顾他的母亲?就是因为她的儿子从小就看着他母亲对自己

的外婆如此的孝敬,上行就必然下效。我到海口去,坐在公车上看到

一个景象。有一个妈妈左手拿一支甘蔗,牵着她的儿子,她的儿子是

右手拿一支甘蔗。刚好我看到他的母亲正咬着甘蔗往地上吐了一下,

我瞪大眼睛想把整个剧情看完整,但是我的车子已经开过去了。在我

的脑海当中,接着在上演这一部电影。下一个情景是什么?是她的儿

子往他的右边又吐了一口,然后就看到整个人行道当中摆了两排甘

蔗渣。确实,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下一代,不得不谨慎,甚至于

是我们的一念存心都在影响小孩。

我记得我在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回外婆家,坐着计程车。到半

途的时候,司机技术比较不好,掉到水沟里面去。那是水泥地的,把

他的排气管都撞歪了,后半段路途他那个排气管是这样一直摇摇晃

晃开过去。到了外婆家,我的母亲把出租车费付给了他,接着又额外

拿出五百块钱给他。在这整个动作的过程,没有一句言语,但是在我

的脑海当中浮现了一段文字。母亲是因为感受到他们是靠劳力赚钱,

假如这个月因为修理排气管,很可能造成他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而

我们的经济算比较宽裕一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应该多帮助他。

当我们为人父母做出跟德行相应的行为,你的孩子在无形当中会对

你越来越恭敬,越来越佩服。

87
这些事情都是在我从事教育过程当中慢慢浮现出来,才深刻感

受,父母的身教、父母的存心,时时在影响小孩。当我跟我母亲提到

这件事的时候,她完全已经没有印象了。那一天我刚好看到一位妈妈

在对她女儿讲话,她说:我看到你就觉得很碍眼。我马上用眼神跟这

位朋友示意,我们出来一下。出来以后我对她说到,我这一辈子从来

没有听过我妈妈讲情绪化的言语,没有讲那种会让对方听了以后内

心很痛苦的言语。当我们对孩子说「我看到你就很碍眼」,这样的孩子

会有自信吗?这样的孩子会感受到家庭无私的温暖吗?确实,要教

孩子就不能发脾气,发脾气就不能教孩子。等脾气比较稳定了,要教

孩子再来教,不然一定会收到反效果。

接着《说文解字》提到教育的「育」是「养子使作善也」。这一句的 核

心字在这个「善」字。我们懂不懂得什么是善?有一个高中生跟他的老

师说到:老师,我在学校(他是跟他学经典的老师说)帮同学买便

当。老师听了很高兴,对他讲你都懂得帮助同学。接着他就说:因为

我去帮他们买便当,他们自己被老师处罚,不能自己去买。而便当是

十五块钱,我帮他们买回来,卖给他二十块钱,所以我可以赚五块。

诸位朋友,这样教对不对?重利必轻道义!这个高中生还跑去问他

的级任老师,说:老师,我这样赚同学五块,对不对?他的老师跟

他讲:感觉好像有点不大好,不过你已经付出劳力了,也应该赚这

五块钱。你看赚的都是灾难钱,看到同学没有办法去买,赶快来赚这

个钱。

教育是如何来教他的善良,而不是利害,因为当一个孩子利害

88
提起来,他的道义之心就很难再增长。而真正一个人人生的福份早就

含在仁义之中,你处处替人着想,焉有不得到众人扶持、爱护之理!

但是假如我们只是为自己的利益,自私自利,到头来很可能走向众

叛亲离。有一个妈妈去买了一本书,这一本书是讲到如何教孩子理财。

里面就提到,你让孩子拖地,可以给他两块钱;你让孩子帮你洗衣

服,可以给他三块钱。她用了这个方法以后很高兴,她说我的女儿本

来很懒惰,一下子变得很勤劳。诸位朋友,有没有效?我们要冷静,

越有效的方法越危险,因为老祖宗有一句名言,「欲速则不达」,越

快的方法往往都是用问题来解决问题。

她后来过了一个礼拜又来找我们,她就说:蔡老师,出状况了。

我昨天很累,回到家里跟我女儿讲:女儿,衣服已经洗好了,你去

帮妈妈晾起来,妈妈给你一块钱。她的女儿正在看电视,缓缓地把头

移过来,然后对她妈说:今天我很累,我也不赚了!家庭是教孝道

的地方,家庭是教感恩、教付出的地方,不要让家庭最后这一片净土

都被自私自利给破坏掉了。

89
《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八集)

2005/10/22 马来西亚吉隆坡绿野国际会议中心

我们这几天的课程,一直在强调人要有理智,要有智慧。有理智、

智慧的人生一定是越走越轻松,而没有理智的人生会越走越沉重。因

为没有理智,会下错人生很多的抉择,这些错误的后果我们都必须

去承受,越走越沉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要从抉择对正确的人生思

想开始。我自己曾经接触过一些教育心理学的书籍,幸好我接触这些

理论以前已经先读过老祖宗的经典,假如没有先读这些经典,我很

难能够去辨别是非,还有利弊得失。发现到很多的教育理论都是拿猫

来做实验、拿狗来做实验,还有抓老鼠来做实验品——实验出来的理

论、结果拿来教人。诸位朋友,那人会教成什么?有没有感觉到,我

们现在教出来的孩子比较像什么?这都是结果,要把原因找到。

我们有一位老师到了某一所师范大学去演讲,有一千多个准老

师,以后要当老师的学子。当这位讲课的老师提到,我们要把学生教

成羊、还是教成狼?现在教育界很多人在那里讨论,要把孩子教成羊

还是教成狼。当场发生一个很微妙的现象,有一边的学生都喊「教成

狼」,另外这一边的学生喊「教成羊」,好像在想谁喊得大声就是对的。

90
诸位朋友,要把孩子教成什么?怎么没声音!你看人颠不颠倒,这

种对话假如在三百年前,真的会给人家笑掉大门牙。

孟子在他的教诲当中,有一段很重要的开示:「恻隐之心,仁之

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

之端也」。人有仁,懂得处处替人着想;人有义,懂得什么事是自 己

的本分;人有礼,懂得时时恭敬别人,懂得谦让;人有智慧,懂得

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仁、义、礼、智才是人应该具备的德行。仁、义、

礼、智就好像人有两只手、两只脚一样,假如人没有仁、义、礼、智就不

是完整的人。而且我们的老祖宗对人的使命相当的重视,在《三字经》

当中,「三才者,天地人」。人能够跟天地并列为三才,也代表着老 祖

宗领会到,人是万物之灵,人应该把天地无私的德行透过他好好来

力行出来,这才不枉费我们当人的机会。我们冷静来看看,仁慈之心

我们教给孩子了没有?

在一场针对幼儿园的心理测验当中,有几道问题,第一个问题

提到,当你走在路上,刚好看到旁边有一只奄奄一息的小猫,又下

着大雨。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这群幼儿园的学生,百分之六十一的

回答是杀了它,让所有在场的老师以及这些心理测验的人员非常的

惊讶。而且这些孩子还把具体如何把这一只猫打死的方法都讲出来。

有的说踹死它,有的说拿棍棒打死它,还有的说拿电电死它。诸位朋

友,谁教的?谁教的?应该不是父母吧!你们要赶快把凶手找出来。

我们当父母,还有当老师的人,还要有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要学

习能够像福尔摩斯一样,常常能把原因侦察出来。凶手是谁?是电视。

91
你看很多卡通影片动不动就把对方电得跳起来,然后传来一阵笑声,

他怎么会觉得这些动作是伤害对方?先入为主哦。

所以往往现在很多青少年,犯了重大案件,他还糊里糊涂。还有

一个大学生长期打电玩,那些电玩都是打打杀杀,打到精神有点错

乱。去跟他的老师讲,我觉得好像有很多人要杀我,他的老师觉得不

妙,就请他的父母来把他接回去。还没等到父母接回去,这个大学生

已经在学校附近的巷子里持刀疯狂杀人,砍了七个人,死了两个。你

看,这一些错误将造成他一生无法弥补的过失。教育就像昨天师长讲

的,跟中医的理论是可以相互呼应,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是要

治疗已经生的病,是希望能够做好预防,不要生病。

教育也是如此,一定要禁于未发。孩子很多不好的习性不能让他

养成,等他已经养成了,这个时候你要再把他导正,你很累,他也

会很累。教育当中有一句重要的原理、原则,在《礼记·学记》这篇文章

当中提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在这句话当中,把教育的 两

大主轴抓出来,要长善、要救失。长他善良的本性,然后要导正他的

过失、坏习惯,「未论行善,先须改过」。我们现在一定要了解孩子 目

前有哪些行为是偏颇的,是需要刻不容缓赶快修正回来。

我接触相当多的家长,常常看到他们之后,我从门口把他们带

到中心的办公室,那一段路途差不多有七十公尺。在入门以后,这个

家长就开始讲,我的儿子脾气很大,我的孩子很懒惰、很不用功,我

的孩子又偏食。从头到尾只有三十秒左右的路程,但是他在这个过程

当中都没有停顿,都没有逗点,讲了不少话。一进办公室我赶快帮他

92
倒茶,我说你一定讲得很口渴,你先喝杯水吧。等到他喝了一、两口

水,我接着就跟他提到,孩子很自私是结果,请问原因在哪里?孩

子很懒惰是结果,请问原因在哪里?孩子脾气大也是结果,孩子不

好学是结果,因在哪儿?常常家长的表情都会突然很错愕,那个表

情又告诉我,我活了这么多年,怎么没有人问过我这种问题?没有

这样想过。

从这里我们就理解到,人要理智的去对应人生发生的事相当不

容易,往往发生问题都把责任往外推,而不是往自己的人生去找答

案。我们假如是这样的态度,能不能教出处处能够反省自己的下一代?

那就相当困难了。到时候整个家里的人都是找别人的毛病,那保证这

个家会怎么样?会鸡犬不宁。老祖宗有一句教诲,相当有含义在里面,

「各相责,则天翻地覆」,人与人当中时时都是责备别人,一定搞得

天翻地覆。但是「各自责,则天清地宁」,每个人都是这件事我还有哪

里做得不好,都是自我检讨、反省,这个家也好,这个团体也好,一

定是一片祥和。当每个人都是自我检讨,每个人都能不断去提升他自

己的德行、学问,整个人和就会相当的好。

我们现在冷静下来思考,孩子自私是结果,因在哪?这个因往

往都已经埋藏了很多年,现在是已经发芽,然后结果子了!我会跟

家长提到,孩子小时候跟爷爷、奶奶,还有你们夫妻一起吃饭,请问

你们夫妻夹起来的菜,第一口给谁吃?这个问题我已经问过成千上

万的家长,很多家长听完这个例子以后,马上会低下头来偷笑。我看

到他这个动作,我也领会到他在想什么。他在想:啊,菜夹错了!其

93
实我们想想《大学》的道理在哪里?就在这个动作里面。
「知所先后 ,

则近道矣」,你这个夹菜的先后顺序做对了,你才教给孩子为人子之

道;你这个菜夹错了,为人子的孝道你就没有教给他,怎么会不重

要呢?

道在生活当中,在一言一行当中,假如当初我爸爸夹菜的顺序

夹错了,当初我爸爸拿出水果来顺序拿错了,你看这件事情严不严

重?很严重。假如夹错了,我现在就绝对不可能坐在这里跟大家一起

来分享中国文化了。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当我们把这一口菜夹 给

儿子,妈妈还跟儿子说:小宝,这是妈妈特别煮给你吃的,多吃一

点。爷爷、奶奶不甘示弱,孙子!这几道也很好吃,又把它夹上去。孩

子饭还没吃,菜已经满满的。从夹菜当中就可以清楚明白,在这个家

当中,谁最大?谁最大?那不就一清二楚了吗?在夹菜当中,小皇

帝产生了,还有皇太后也产生了。

皇太后,还有皇帝焉有脾气不大之理!我们说「伴君如伴虎」,

所以现在这么多孩子脾气大,就是孝道没有教,恭敬心、长幼有序没

有教。他处处「我就是中心,所有人都要来满足我」,十件事情,九件

满足,一件不顺他的意,他就大发雷霆。确实,孩子不能宠。在这个

体会当中我也想到,很多家长买水果回来,都是买当季的,当季的

都很贵。然后等到公公、婆婆上楼去睡觉了,赶快把这个水果拿出来,

跟儿子讲:孩子,这个一两多少钱,妈妈特别买给你吃的,你赶快

吃。然后她还要站在门口当哨兵,看一下会不会公公、婆婆突然出现。

你的孩子在那里吃得很痛快,学得也很彻底。诸位朋友,这个孩子以

94
后有好吃的会给谁吃?给谁?很多家长说,以后就给他儿子吃。我说

不用等到他有儿子,他只要交女朋友,一定只给女朋友吃。

诸位家长你冷静想想,现在多少年轻人交了女朋友,还有父母

存在吗?根源在他都是自私自利,没有孝、没有道义。不只不会想到

父母的需要,还把父母当什么?当摇钱树!不然他女朋友要的鞋子、

衣服,他从哪里钱来?确实,当家长的要有智慧。当我们买给孩子吃,

教给他的是好恶之心,当我喜欢这个人,他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

当我不喜欢这个人,纵使他对我有多大的恩德,我也视若无睹。这个

好恶之心毁了他一生的理智态度,不可不慎。因为这个好恶的心,只

要他看到喜欢的女孩子,他整个情绪就完全受影响。自私的根源在于

父母没有把孝道演出来。

有一个妈妈听完以后很警觉,有一天她跟她的父母还有孩子,

还有她的兄弟姐妹,就是这个小孩的外公、外婆、阿姨、舅舅。刚好小

孩说:妈妈,我要吃玉米。她的妈妈一听,马上拿起玉米折成一半,

就要往她的碗放下去。突然想到夹菜不能夹错,马上收回来,放在外

公的面前,又放在外婆的面前,放到最后才把最后一块放到她女儿

的碗里面。这个小女孩才四、五岁,马上从椅子上面跳起来,她说到:

为什么我是最后一个?你看脾气大不大!接着她妈妈就跟她讲,「或

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吃东西要长者先,走路也要长者

走前面。这一位小女孩因为已经读过《弟子规》,突然想起这一句经文,

点点头说对!平息了一场纷争。

家庭也要有家规,建立共通的语言,这样我们跟孩子一起学习、

95
一起遵守,慢慢整个家庭就能生活在正知正见之中。当然《弟子规》要

赶快让他先读,让他懂得去学习、去效法,不然情况发生,有时候会

来不及对应。我们明白了根源,就不难把他导正回来,纵使孩子现在

很自私,但他那一颗纯净纯善之心,不会有丝毫的减损。重要的是,

我们是否能够用我们的身教去种下这些善的种子,慢慢他也会感动,

也会效法。

很多家长也提到,孩子很懒惰。我们早上已经有提到,当我们告

诉小孩你什么都不用管,只要把书念好就好了。这样的做法也会让孩

子没有责任心,变得很懒惰、懒散。其实我们冷静思考,孩子这样一

路把书念上去,念到大学毕业,念到研究所,甚至博士,请问他的

人生就幸福美满了吗?其实不然,高学历高失业率,高学历高离婚

率。这些数字的背后我们细细去想想,因为他读了高学历,他有傲慢

心,他不愿意从基层干起。由于这一份不刻苦、不从基层干起的态度,

他就很容易高不成低不就,所以失业率高。为什么会高离婚率?因为

他不懂得去替人设想,而夫妻是最亲密的伴侣,当对方、彼此都自私

自利,焉有不冲突磨擦之理。我们希望孩子往后的人生要幸福美满,

一定要从他的存心开始教导。

我们接触相当多的企业家,他们都说到找不到人才。当我听这些

企业家说找不到人才,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每年从大学

以上学历毕业的学子不知道有多少,而失业率又那么高,这么多的

人才都在那里,为什么企业主说没有人才?因为企业真正需要的是

有感恩心的员工,是有刻苦耐劳的精神,是懂得谨言慎行,是懂得

96
能承担责任的人。只注重文凭,并没有办法让他这些能力能够形成。

在十多年前的企业界,非常强调 TQM。TQM 就是全面质量管理,他

们觉得我今天卖这支麦克风,只要把麦克风的质量管理好,它就能

让我赚钱,专注点都在产品上。

由于这十多年来发生了很多事件,比方英国的霸菱银行,它的

企业已经维系了两百多年的基业,在全球很多地方都有分公司。只因

为一个新加坡的期货员挪用公款,两百多年的基业毁于一旦。二千零

一年美国第七大集团安隆集团,它每一年的营业额数千亿美金,因

为两个主管在会计上动手脚,第七大企业也宣布破产。在这么多大企

业频频因为员工的操守而造成重大损失之后,企业界深深地反省。有

一个比产生做好更重要的因素在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就是员工的

品德。他们从 TQM 的管理转向 TEM——全面伦理道德教育的管理。

他们开始在新进员工进来的时候,前三个月,或一、两个月,通通上

做人、处事的课程。之后还有半年左右的审核期,真正确定这个员工

的人品好了,他才用这个人。诸位朋友,请问上三个月,德行就能建

立吗?

德行的根源在哪儿,我们有没有找到?当没有找到根源,德行

是不可能建立起来。从这里确确实实可以了解到,能当炎黄子孙都是

修来的福份,只有炎黄子孙能够找到德行的根本。不找到根本,一生

的努力都是枉然。孔老夫子在《孝经》里面开宗明义章第一就讲到,

「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才是德行的根本所在,「教之所由生也」,

教育就要从孝道开始教。当把这个根本找到了,本立道生,德行才能

97
建立起来。诸位朋友,假如你从孩子三岁就重视他的德行教育,等到

他二十多岁踏出校门,走入社会,跟二十多岁踏入社会才开始要学

习德行的人,你觉得谁会被重用?

确确实实,在人生有所历练的这些企业家以及许多的长者,他

光看我们走路,光看我们讲几句话,就可以了解到这个人的品德好

不好。诸位朋友,这一点都不夸张,因为所有的行为都从他的存心流

露出来。你假如不相信,你找十个孩子来,同样端一杯水来给他的父

母喝,你可以看得出来。有些人做得神态自若,很自然,有些人做得

很不自在,扭扭捏捏。从这个动作当中就看得出来,他是否在家庭当

中时时都能想到父母的需要。他能时时想到父母需要,到了你的公司

也能时时想到公司的需要,以及上司、同仁的需要。当我们现在就懂

得在孩子小时候不断扎他德行的根,事实上你的孩子已经立于不败

之地了。

信心重要!可不要一边在落实《弟子规》,又看别人家的孩子学

了英文、学了珠算、学了书法,你又在那里忐忑不安。德行的根本扎好

了,他往后学什么速度都很快。我自己的姐姐,她是上了初中才开始

学英文,但是因为好学的态度在家庭里面已经扎了根,很专注,所

以她后来的英文也学得很好。到国外去念了博士,还用英文在世界很

多地方作论文发表。她也是初中才开始学英文,又没有从小学一年级

就开始学英文。而当她博士毕业以后,没有一个念头想留在美国,都

是念念想着要回到自己的故乡,要回来回报父母的恩德。反而是我父

亲跟她讲,你假如觉得美国的机会比较好,你不用考虑我们,你就

98
留下来。父母为什么这么讲?父母无私,他们的内心只有一个想法,

希望我的孩子快乐就好,都是念念为我们着想。

所以诸位朋友,孝开了,百善皆开,中国话说「百善孝为先」,

太有道理了!当他的孝心开了,他懂得不能做出侮辱父母的事情,

「德有伤,贻亲羞」。我们回想起小时候,最怕听的一句话,「你怎 么

这么没有家教」!听到这句话马上就会很警觉,赶快收敛。因为父子

有亲,不愿意看到父母伤心。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这一份孝心就会延伸到懂得友爱兄弟姐妹,让父母能够安心。以至于

谨、信,谨言慎行,把自己的生活管理好;跟朋友相处懂得「泛爱众」,

懂得讲话守信,这样才能让父母安慰。孝心一开,所有《弟子规》的教

诲都能依教去奉行。

我们刚刚也有提到,一个七岁孩子说到,他学了《弟子规》以后,

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孝虽然是人本有的,但是也必须透过老师的

引导把它引发出来。在古代,父母最重要要教孩子懂得尊敬师长,而

老师一定要教导学生孝顺父母。我们会引导小孩知恩,进一步懂得报

恩,我们引导孩子去感受他在人生的整个过程,父母花了多少的心

血,从怀胎开始。刚好我有一个同仁最近怀孕,吃了饭以后时不时会

呕吐,害喜,把吃的东西都吐出来。一个人害喜的感觉是什么?就好

像你坐车,晕车、晕船一样,很不舒服。诸位朋友,当你晕车的时候,

吃不吃得下东西?很难下咽。可是我们的母亲却依然尽力的把食物吃

下去,为的是什么?我们在问小孩的过程,小孩的心很清澈,都能

够找到答案,他们说因为怕胎里的孩子没有足够的营养。

99
为了孩子,妈妈这些痛苦都能忍受,才成就我们健康生出来,

我们绝对应该好好爱惜这个身体,才对得起父母这么多年的照顾。

《孝经》当中提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一

定要从爱护自己身体,不要让父母多操心开始。我们接着跟孩子讲

「对饮食,勿拣择」,你看你们现在中餐都这么偏食,都不吃均衡,

很多蔬菜都拿去倒掉,这样你身体越来越失衡,你就对不起母亲那

一份存心。母亲在那么痛苦之下,都能够为了你吃下去,你现在又没

有这么痛苦,更应该好好把食物不偏食,好好吃下去,让自己的身

体健康。孩子每次在吃饭当中也同时感受到,我要提起这一份孝心,

就能受教,把食物吃下去。

接着我们跟孩子提到,当胎儿的营养不足,比方钙质不足,就

会从母体的骨骼里面渗出来提供给胎儿。所以女人去世以后的白骨跟

男人的颜色不一样,男人是比较白,女人是有一点发黑。现在女性骨

质疏松症的情况比较多,这也都是因为为了提供胎儿有好的营养,

很有可能会流失她身体的钙质。母亲在后面八、九个月当中,由于我

们愈长愈大,很有可能我们活动一下自己的手脚,这一拳打出来就

打到母亲的身上。诸位朋友,你的妈妈有没有曾经跟你说过你打过她

几拳?为什么没有问过我们?在那个当下,不只没有记住我们打她,

记住的是我的孩子很健康,手脚很灵活,处处是为孩子着想。

当母亲要生下我们,要经历一场考验,在古代,生孩子都说要

过一次鬼门关。我有一个长辈他就曾经(他是男士)去参加一个研习

营,是要体会孕妇的感觉。几个大男人也背着一个相当于胎儿重量的

100
肚子,在那里走来走去,而且要背好几天。他提到,进入产房,产床

上有两条钢柱,而这个钢柱这么粗,却是呈现弯曲的状况。我们问小

孩,是什么力量把这个钢柱拉弯的?是母亲生产时候的痛的力量。我

们跟孩子讲到,生孩子以前会有阵痛,这个阵痛的感觉就好像每过

十五分钟拿一只小刀在你的手上划一痕,再过十五分钟再用小刀在

你的手上划一痕。要忍受多久呢?快则几个小时,慢则要好几天。孩

子听到这一段的时候,眉头都深锁,感受到那个疼痛,而生产的疼

痛比癌症还要痛。

当我们的母亲把我们生下来以后,第一个念头是什么?第一个

念头是我的孩子健不健康?在孩子降临的这一个瞬间,她能把人生

最大的痛苦当场放下,所提起的是对我们无尽的关爱、关怀。诸位朋

友,我们在生命当中,能不能提起像母亲这样的心境对任何一个人?

受人点滴都要涌泉相报,母亲这一念能忍受最大痛苦,而瞬间提起

对我们至诚的爱,这一念心我们这一辈子再怎么报都报不完。当我们

生下来以后,过程的养育、教育,那辛劳比生产不知道要辛劳多少倍。

闽南话有一句,「生的放一边,养的功德比天大」,生母生产的功劳

放一边,养母养育的功德跟天地同辉。

中国人守孝守三年,守孝三年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存在。因为一个

人三岁以前没有生活的能力,我们食衣住行统统要藉父母之力,他

们要时时在我们身旁照料。我们饿了,我们冷了,父母都牵挂着我们

的需要。有一位母亲就跟我提到,她说在春秋之际,天气的温差比较

大。睡觉以前气温比较高,到了半夜会比较冷,孩子都会把被子踢掉。

101
为了怕孩子在半夜会着凉,她都会在睡觉的时候盖比较薄的被子,

等半夜自己被冻醒了,赶快爬起来去帮孩子再把被子盖上,她才安

心去睡觉。父母是连在睡梦当中都在想着孩子的安危。这一份存心我

们也要同等地去回报。这三年当中,我们每一步能跨出去,能行走,

都是父母陪在身旁用耐性扶持我们。这个过程我们不知道跌倒了多少

次,而父母告诉我们:孩子,再试一次,再试一次。我们能拿起筷子、

调羹吃饭,那都是我们的父母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教导我们,从吃

得满地都是,到最后能吃得干干净净。

我们所认知的每一个文字,也是父母陪在身旁一字一字教导我

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当我们生病的时候,父母操了多少心。当我

们求学的过程,我们是无忧无虑,却不知在这个无忧无虑的背后都

是父母的臂膀在支撑着。以至于我们现在为人父母,当我们夫妻之间

有一些磨擦的时候,我们流着眼泪跟父母哭诉,我们却没想到父母

的心可能比我们还焦急,还操心。「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 不

待」,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当我们想尽孝的时候父母已经不在了。

那时候我们的内心会隐隐的作痛,好像觉得人生有太多应该做的事,

而我们却没有做到。

孩子的心很清澈,他们听了这些过程都会流下感动的泪水。我们

跟孩子讲,掉眼泪有用吗?除了掉眼泪以外,更重要的,我们一定

要把孝心做出来。怎么把孝心做出来?只要你把《弟子规》每一句教诲

能真实地去落实,那就是真正回报父母的恩德了。从哪里开始?从

「父母呼,应勿缓」,从我们一言一行都能时时关照父母的需要,都

102
能时时关照我们有没有孝心,有没有恭敬之心。好,诸位朋友,我们

这一节课就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本文转载自《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经繁体转简体后经《佛陀教育—诚敬人生》网站校对

错误之处敬请诸位法师大德、善知识指正,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http://www.buddedu.com

10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