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

tw
或來電(02)2705-506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光子學是指以光子作為介質的資訊傳遞和處理技術。預計21世紀光子學和電
子學將成為兩個重要的技術領域。今天,光纖通訊、光碟、液晶顯示器等已經成
為人們身邊隨處可見的科技產品,也成為支撐IT產業的重要技術。今後光子學將
會在更多的領域中得到進一步的應用。
從設計的角度看,隨著雷射半導體光源(發光二極體、雷射)實用化進程的
加快,光子學的研究在不斷得到更為廣泛地應用的同時,基於新原理之上的新產
品應用設計也有望得到新的發展,例如基於奈米技術而產生的新的量子光設計及
光子學結晶等技術的靈活運用。作為新的應用領域,尤其是最近伴隨著生物機器
人及資訊技術的進步,與這些技術相交叉的科學也會逐漸取得新的進展。
本書的作者都是在各領域中起重要作用的研究人員,所以本書與所有的教科
書的講述完全不同。我們堅信,本書應該是充滿實踐經驗內容之魅力的書,我們
希望本書在光子學方面能起到理科和工科、基礎和應用之間的橋梁作用。

伊騰良一
編委 神谷武志
柊元 宏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01


或來電(02)2705-5066
前言

從以塑膠的發明為代表的高分子化學、以電晶體的誕生為始端的固體電子學
到微電子學的進步,電腦的普及、太空開發、原子能的利用等,隨著科學技術的
不斷進步,20世紀的我們不斷地創造著豐富的物質文明,然而支撐著這種物質文
明的根基卻是大量浪費,以及僅僅為了經濟效益而為所欲為的開採方式──廉價
而豐富的化石能源。而產生這樣做的結果推進了僅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社會規範
的形成與發展。地球資源的如此浪費,不僅僅只表現在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浪費,
作為紙張來源的森林的破壞、由冷凍技術的進步引起的海洋資源的肆意掠取也是
同樣的。這樣做的結果是自天地被創造以來,經過漫長的歲月儲存在地球上的化
石能源,再經過100年就會被使用殆盡。地球經濟的週期就會被20世紀文明所帶來
的人工物質大量生產和大量消費慢慢打亂。也就是說,由於化石燃料的枯竭、環
境的破壞所引起的全球暖化、農林水產資源的減少等,若再進一步惡化,人類就
會聽到來自大自然的「警鐘」。
在地球上所能利用的能量的98.98%最初都來自太陽能。輻射到地球上的太陽
光被大氣和地表面吸收,在轉換成熱能、保持大氣溫度的同時,透過各種各樣的
氣象活動,維護著動植物的生態活動,保持著所謂的生態週期。受太陽恩惠而生
存的我們,作為長久的生活習慣,一提到光,就會本能地想到「光明」,並且認
識到,太陽為地球上所有生物帶來了幸福。為了維持和發展21世紀的人類文明,
必須開發可無限得到的太陽能資源,以及與此乾淨能源相關的利用技術。
在以乾淨能源的開發為目標而發展起來的若干日本國家計畫中,圍繞太陽能
發電的各種技術,由於受到產業界、官方及學術界多方的重視和協助,所以各種
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一直保持著世界領先水準,另一方面,1998年日本太陽能電
池的產量超過美國,占據了世界第一的寶座。
鑒於這一狀況,本書對有關太陽能電池及太陽能發電系統的世界最新技術進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01


或來電(02)2705-5066
光電太陽電池設計與應用

行了綜述。隨著近十年來此技術的迅速發展,此領域逐漸被細分化。本書各章各
節的執筆者都選自日本的傑出專家,由他們介紹尖端技術的現狀。這些專家主要
由如下一些人員組成:21世紀大力發展起來的各新興產業的業內尖端專案經理、
從太陽能電池板的製造到系統的開發等各個領域的現場技術工作者、研究開發各
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大學研究人員,以及研究生院的博士和碩士等。
日本作為石油輸入依存度高達99%的無資源的經濟大國,為了能在21世紀繼
續生存,首要的任務就是要確保能源的安全。關於這一點,回顧一下不久前圍繞
中東問題的世界形勢就可以明白。另外,有人估計到21世紀中葉石油資源將會枯
竭,從這一現狀來看,作者認為,利用現在處於世界頂端位置的乾淨能源技術,
進入世界市場,開創日本的未來,應該是一種新的策略。若果真如此,一直是世
界能源輸入國的日本,在21世紀的中葉,反而可能成為乾淨能源技術的輸出國,
從而擺脫目前日本經濟的困境。
最後,在本書交稿之際,衷心地感謝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的新能源部、新
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的新能源部及太陽能發電技術研究協會同
意將作為國家專案實施得到的研究成果引入本書!另外,對盡心盡力出版本書的
CORONA出版社表示深深的謝意!

00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編 輯 委 員

東 京 大 學 名 譽 教 授 理學博士  伊 籐 良 一
東 京 大 學 名 譽 教 授 工學博士  神 谷 武 志
東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 工學博士  柊 元   宏

 
(五十音順)     

執筆者一覽(執筆順)

濱 川 圭 弘 立命館大學      1 章 , 2 章 , 12 章 ,


13.4 節     
中 野 昭 一 大阪大學 3 章       
八 木 啟 吏 三洋電機(株) 3 章        
冬 木   隆 奈良先端科學技術
大學院大學 4 章       
岡 本 博 明 大阪大學 5.1 ∼ 5.2 節   
太和田 善 久 鐘淵化學工業(株) 5.3 ∼ 5.5 節    
小 長 井 誠 東京工業大學 6 章        
山 口 真 史 豊田工業大學 7 章        
荒 川 裕 則 東京理科大學 8 章        
田 中   誠 三洋電機(株) 9.1 ∼ 9.4 節   
酒 井   一 三洋電機(株) 9.1 ∼ 9.4 節   
本 多 潤 一 京セラ(株) 9.5 ∼ 9.7 節   
西 田 圭 一 シャープ(株) 10 章        
竹 原 徹 雄 旭硝子(株) 11 章        
篠   清 志 新エネルギー•產
業技術 合開發機構 13.1 ∼ 13.3 節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第一章 總論 ............................................................................ 001

1.1 引言 .....................................................................................002

1.2 能源革命與文明的進步......................................................002

1.3 能量的需求預測與能源資源 ..............................................004

1.4 3E 的三重矛盾與解決策略 ................................................006

1.5 太陽能的質和量 .................................................................015

1.6 太陽能發電的獨特特點......................................................018

參考文獻 ............................................................................................. 020

第二章 太陽能電池的原理及裝置物性 ................................. 021

2.1 引言 .....................................................................................022

2.2 半導體的光吸收和光傳導效率 ..........................................022

2.3 半導體的光電效應 .............................................................028

2.4 太陽能電池的原理及能量轉換效率 ..................................031

2.5 理論極限效率和太陽能電池的損失 ..................................037

2.6 高效率化技術及其裝置物性 ..............................................040

參考文獻 ............................................................................................. 05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01


或來電(02)2705-5066
光電太陽電池設計與應用

第三章 單晶矽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模板 ..................... 051

3.1 引言 .....................................................................................052

3.2 單晶矽太陽能矽片的製造方法 ..........................................054

3.2.1 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特點............................................................054

3.2.2 單晶矽鑄模的製造 .......................................................................055

3.2.3 單晶矽矽片的製造 .......................................................................056

3.2.4 電池板的形成 ...............................................................................056

3.2.5 電池板高效率化的技術................................................................057

3.3 HIT 太陽能電池板及其製造方法 ......................................060

3.3.1 HIT 太陽能電池的結構 ................................................................060

3.3.2 HIT 太陽能電池板的特點 ............................................................061

3.4 大面積太陽能電池模板......................................................066

3.4.1 太陽能電池模板的種類................................................................066

3.4.2 太陽能電池模板的製造過程 ........................................................067

3.4.3 太陽能電池模板的評價................................................................070

3.5 採光型太陽能電池模板......................................................071

3.6 超高效率太陽能電池..........................................................071

3.6.1 高效率太陽能電池的結構............................................................074

3.6.2 電池板製造方法的進展................................................................075

參考文獻 ............................................................................................. 076

00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第四章 多晶矽太陽能電池 ..................................................... 079

4.1 引言 .....................................................................................080

4.2 多晶矽鑄模的製造技術......................................................081

4.3 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化技術 ..................................084

4.4 多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開發 ..........................................089

4.5 總結 .....................................................................................093

參考文獻 ............................................................................................. 093

第五章 非晶矽及微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 ............................. 097

5.1 引言 .....................................................................................098

5.2 Si 系薄膜的製作、基礎物性和太陽能電池的裝置 ..........098

5.2.1 Si 系薄膜的製作...........................................................................098

5.2.2 Si 系薄膜的基礎物性 ...................................................................101

5.2.3 Si 系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裝置 .......................................................109

5.3 無接面晶矽太陽能電池及其性能 ......................................119

5.3.1 a-SiC/a-Si 異質接面太陽能電池 .................................................122

5.3.2 a-Si 太陽能電池大面積模板的製造及其高效率化 ....................127

5.3.3 a-Si 太陽能電池的可靠性............................................................132

5.4 薄膜微晶矽(μc-Si)太陽能電池及其性能 .....................135

5.5 非晶矽/微晶矽型串聯太陽能電池 ..................................144

參考文獻 ............................................................................................. 14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03


或來電(02)2705-5066
光電太陽電池設計與應用

第六章 CIS 以及 CIGS 系太陽能電池 .................................. 155

6.1 引言 .....................................................................................156

6.2 CIS 以及 CIGS 系半導體的基礎物性及其特性 ...............156

6.2.1 CIGS 系半導體的特點 .................................................................156

6.2.2 能隙寬度控制 ...............................................................................157

6.2.3 多樣的結晶相和固有缺陷............................................................158

6.3 CIS 及 CIGS 系太陽能電池的結合形式與製法 ...............159

6.3.1 CIGS 系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結構..................................................159

6.3.2 組成比和電池板特性....................................................................161

6.3.3 Na 的添加效果 .............................................................................162

6.3.4 蒸鍍法 ...........................................................................................163

6.3.5 硒化法 ...........................................................................................164

6.4 模板製造法及其規模生產技術 ..........................................165

6.4.1 積體化技術 ...................................................................................165

6.4.2 提高效率的技術 ...........................................................................167

6.4.3 可靠性評價 ...................................................................................168

6.5 R & D 領域的新進展 ..........................................................168

6.5.1 Cd 自由緩衝層 .............................................................................168

6.5.2 軟性基板 .......................................................................................170

6.5.3 S 系、Al 系等新材料 ...................................................................170

6.5.4 聚光電池板 ...................................................................................171

6.5.5 宇宙空間應用 ...............................................................................171

00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6.5.6 4 端子串聯的高效率化.................................................................172

6.6 總結 .....................................................................................173

參考文獻 ............................................................................................. 173

第七章 III-V 族太陽能電池 ..................................................... 175

7.1 引言 .....................................................................................176

7.2 III-V 族半導體太陽能電池所用材料的特點 ......................177

7.2.1 III-V 族化合物半導體的基礎物性和光電特性 ............................177

7.2.2 III-V 族系半導體太陽能電池的特點 ............................................180

7.3 GaAs 系太陽能電池板的結構及其製法 ...........................181

7.3.1 GaAs 系太陽能電池 .....................................................................181

7.3.2 InP 系太陽能電池 ........................................................................183

7.3.3 新型太陽能電池─量子井結構太陽能電池 ............................185

7.3.4 薄膜太陽能電池 ...........................................................................186

7.3.5 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方法................................................................188

7.4 超高效率多接面太陽能電池及其構成 ..............................189

7.5 聚光型太陽能電池技術及其現狀 ......................................192

7.6 R & D 領域的新進展 ..........................................................193

參考文獻 ............................................................................................. 196

第八章 色素增感型太陽能電池 ............................................. 199

8.1 引言 .....................................................................................20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05


或來電(02)2705-5066
光電太陽電池設計與應用

8.2 色素增感型太陽能電池的特徵 ..........................................200

8.3 基本原理和理論可達到的效率 ..........................................202

8.3.1 基本原理和已報導的太陽能電池性能 ........................................202

8.3.2 理論可達到的效率 .......................................................................205

8.4 色素增感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和製造方法 ......................206

8.4.1 色素增感型太陽能電池的結構 ....................................................206

8.4.2 Graetzel Cell 的製作方法 ............................................................210

8.5 色素增感型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現狀和性能 ......................213

8.5.1 色素增感型太陽能電池技術的性能發展 ....................................213

8.5.2 色素增感型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 ................................................214

8.6 R & D 領域的新進展 ..........................................................216

8.6.1 新型高性能增感色素的開發 ........................................................216

8.6.2 新型氧化物半導體薄膜光電極 ....................................................217

8.6.3 電解質溶液的固體化•凝固體化 ................................................217

8.6.4 塑膠太陽能電池 ...........................................................................218

參考文獻 ............................................................................................. 219

第九章 太陽能電池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 223

9.1 引言 .....................................................................................224

9.2 太陽能計算機 .....................................................................225

9.3 太陽能手錶 .........................................................................228

9.4 其他應用 .............................................................................230

00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9.5 交通系統的應用 .................................................................231

9.6 受災、求助體系的應用......................................................235

9.7 日常生活應用的新展望......................................................237

第十章 家用太陽能發電系統 ................................................. 241

10.1 引言 .....................................................................................242

10.2 家用太陽能發電系統設置方法的種類 ..............................246

10.3 獨立型系統和聯繫型系統 ..................................................251

10.4 動力調節器 .........................................................................252

10.4.1 系統聯繫技術 ...............................................................................252

10.4.2 與屋頂形狀對應設置多樣化的組合技術 ....................................252

10.5 導入實例 .............................................................................255

10.6 今後的努力 .........................................................................257

10.6.1 原材料價格的下降 .......................................................................257

10.6.2 通過商品開發擴大市場................................................................258

10.6.3 具備集體聯繫的課題的解決 ........................................................259

10.6.4 由於再週期和再利用產生的長壽命化 ........................................259


〔12〕 ..............................................................
10.6.5 可靠性和認證制度 261

10.7 總結 .....................................................................................264

參考文獻 ............................................................................................. 26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07


或來電(02)2705-5066
光電太陽電池設計與應用

第十一章 大樓用太陽能發電模板及其系統 ............................. 267

11.1 引言 .....................................................................................268

11.2 大樓用建材一體型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特點 ......................269

11.3 實用例子介紹 .....................................................................273

11.4 進一步提高採光型模板價值的方法 ..................................278

11.5 大樓用建材一體化型太陽能電池 ......................................283

11.6 今後的展望 .........................................................................285

第十二章 太空太陽能發電所 ..................................................... 287

12.1 引言 .....................................................................................288

12.2 太空開發的歷史 .................................................................288

12.3 太空的特徵和魅力 .............................................................289

12.4 太空太陽光發電所 SPS 和其關鍵技術 ............................293

12.5 SPS 用太陽能電池及其特殊性 .........................................297

12.6 微波發送接受系統及其關鍵技術 ......................................299

12.7 太陽能繁殖器的設想..........................................................305

參考文獻 ............................................................................................. 312

第十三章 太陽能發電的展望 ..................................................... 315

13.1 日本的能源政策和新陽光計畫 ..........................................316

13.2 太陽能發電技術開發專案及其現狀 ..................................323

13.2.1 太陽能發電技術的開發................................................................323

00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目 錄

13.2.2 集中聯繫型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實證研究 ....................................326

13.3 21 世紀太陽能發電技術的展望 .........................................332

13.3.1 能源政策和太陽能發電................................................................332

13.3.2 太陽能普及與擴大的課題............................................................333

13.3.3 21 世紀的太陽能發電技術...........................................................334

13.3.4 21 世紀的太陽能發電技術的研究開發 .......................................335

13.4 太陽能發電的新作用和未來的展望 ..................................337

參考文獻 ............................................................................................. 34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09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
總 論
1.1 引言          

1.2 能源革命與文明的進步  

1.3 能量的需求預測與能源資源

1.4 3E 的三重矛盾與解決策略 

1.5 太陽能的質和量     

1.6 太陽能發電的獨特特點  

參考文獻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光電太陽電池設計與應用

1.1 引言

自 19 世紀產業革命以來,人類文明的進步與人類社會工業化、近代化的
變遷,都與稱為動力來源的一次能源的型態和變遷有著很大的關係。首先指出
的是,從煤炭文明到石油文明,再從天然氣文明的能源革命有兩種值得一提的
方式,即能源的大量生產、大量貯藏,以及大量輸送和以減輕環境電阻為出發
點的方式。其次,在人們討論有關 21 世紀文明的宏偉構想時,被稱為世紀最
大課題的「3E」
(三重矛盾)問題占了重要地位,為此本章對解決此問題的關
鍵技術──乾淨能源開發中的太陽能發電技術的特點及其對解決地球環境問題
所做的貢獻,進行介紹。

1.2 能源革命與文明的進步

人們生活所必需的能源可以分為:維持個人生命的生理能源和日常生活、
社會活動及生產活動中使用的生活能源兩部分。我們從水和糧食中攝取的生理
能源,全世界平均約為每人 2200 kcal/ 日(9.2 MJ/ 日)
。而生活能源則會因
人們生活水準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根據最近的統計,世界平均水準為每人
45000 kcal/ 日,是生理能源的 20 倍以上,且生活能源會因地域的文明程度不
同有較大幅度的差別,例如美國生活能源的消耗是世界平均值的數倍之多。
從支撐人類文明活動的產業發展的高度來看,點燃近代產業革命之火的是
發明蒸汽機(1769 年)的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 1736~1819)
。最初以木
材作為燃料的蒸汽機,改用煤炭作為燃料後,大大提高了鐵路、大型蒸汽船以
及紡織機的機械化,並促進了纖維產業的發展,這就是煤炭文明的開始。此後
固體的煤炭變遷為液體的石油、氣體的天然氣。圖 1.1 描述了由產業革命引起
的不同能源型態的變遷,以及隨之產生的工業製品的種類。19 世紀中葉由埃特
尼•勒努瓦(Etienne Lenoir, 1822~1900)發明的現代內燃機的雛形──汽油

00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總 論

機是瓦特發明蒸汽機 100 年之後的事了。不久這一技術為內燃機及汽車的發明


奠定了基礎。1903 年,作為汽車司機的萊特兄弟把汽油機裝在飛機上,並試
飛成功。從這些事例可以看出,從研究開發到實現技術實用化、產業化,最後
建立市場直到普及(market penetration)需要約 20 ∼ 50 年的時間,因此可以
毫不誇張地說,不僅限於內燃機,還包括電、天然氣等與能源相關的技術,顯
著發展產生了 20 世紀的文明。
隨著化石燃料從固體→液體→氣體利用技術的變遷,伴隨能源工業化的進
展,由大量消費引起的需求促進了能源的大量生產、大量貯藏和大量運輸,迫
使人們選擇更方便、更具有經濟性的能源型態。也就是說,這一技術革新也是
基於「經濟大原理」而產生的。另外,目前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
伴隨著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費而引起的有害氣體的產生和對環境的影響。眾所周

8 8
資源的變遷 solid (coal) liquid (oil) gas (LNG) electricity
固體 液體 氣體 電力
7 現在 7
能源消費量(換算為石油,109 噸/年)

促進變遷的理由
6 •產量特性 B-747 可再生能源 6
(1973) 原子能
•大量輸送,分配特性
5 •大量消費,易得特性
IT 5 世界人口(10 億)
•環境電阻
•成本 空間太陽能
4 引擎飛機 電池 4
光電效應的發明 (萊特兄弟,(W.R. 傑瑞)
(貝克勒, 1903)
3 1839) 石油 3
托馬斯,內燃機
(1877)
蒸汽機的發明
2 (詹姆斯•瓦特, 2
PAT 1765)內燃機的發明(埃特尼•勒努瓦)
   (1860) 天然氣
1 1
煤炭
0 世界人口 0
1750 1800 1850 1900 1950 2000 2050 2100
年代

圖 1.1 近代文明隨著化石能源型態固體→液體→氣體利用技術的變遷飛速進步
(摘自濱川圭弘:JSAP-International-, No,5, p.30 (2002) 圖 5)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03


或來電(02)2705-5066
光電太陽電池設計與應用

知,1950 ∼ 1970 年間從煤炭文明到石油文明的能源革命的曲折也有這一方面


的原因。
可以認為,近 20 年來,從以汽油為燃料的汽車,到以天然氣(LNG)及
液化氣(LPG)為燃料的汽車,以及不久的將來會大量普及的電動汽車,都
是因為環境問題而引起的能源革命。以上討論的是關於一次能源的問題,如果
注意到已開發國家的二次能源中約 40% ∼ 50% 是電力能源這一事實的話,不
同於化石能源消費的原子能發電,稱之為生態發電(ecological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的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的普及和應用,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電能可以在瞬間大量輸送,一旦有了電,就可以超高效率地轉換成光、熱和動
力,因此電不僅作為文明生活中樞的資訊通訊、產業活動和交通運輸等能源的
利用,也是我們的生活及家庭活動所必需的能源型態。本書首先介紹不可或缺
的電力能源──太陽能,然後介紹利用太陽能這一乾淨能源發電的新技術。

1.3 能量的需求預測與能源資源

世界人口如圖 1.2 所示,1960 年為 30 億,而 2000 年則達到了 61 億,40


年增長了一倍。世界各國的人平均國民生產總值(GNP)和該國的人平均能量
消費如圖 1.3 所示〔2〕。在此圖中,原點附近的國家是發展中國家,離原點越遠
的國家是越發達的國家;對角線左上方的國家是節能比較先進的國家。總而言
之,從圖 1.3 中可以看出,文明的進步和能量的消費是成正比例的。
由此可見,全世界總能量消費,與人口的增加、時間,以及與此共同進步
的文明程度密切相關,其結果如圖 1.2 所示。從圖 1.2 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
40 年增加了一倍,而能量消費 30 年增加了一倍,也就是說,全世界的文明隨
時間進步的同時,平均能量消費也在隨時間增加。

00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總 論

換算為石油的能源消費量(100 萬桶/日) 1000 61 100


世界人口 48
36
30

世界總能量需求

世界人口(億)
100 2×108 桶/日 10
1×10 桶/日 8

15%
電力能源占總能量
10 的百分數 1
9%
6%

0 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年 份
圖 1.2 世界人口、總能源需求及電力能源隨年代的變遷
(摘自濱川圭弘: 用物理,67, 9, p.1024 (1998) 圖 2)

日本
30000
美國 挪威
每人平均 GNP(美元)

瑞典 荷蘭
法國 新加坡 加拿大
20000 義大利
英國
德國
菲律賓 紐西蘭
10000 泰國
土耳其 韓國
馬來西亞
0 中國
0 0 0 0 0 0 0 0
人均 1 次能源消費(換算為石油,噸/人)

圖 1.3 每人平均 GNP 與能量消費量(1993 年)


(摘自富士通株:飛翔,30, p.28 (1998) 圖 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05


或來電(02)2705-5066
光電太陽電池設計與應用

但是,如圖 1.2 最下方的虛線所示,在世界總能量消費中,電能所占的比


例在以更大的斜率持續增長,由此可以看出,世界電能平均以每 20 年增加一
倍的速度遞增。21 世紀維持高度資訊化的社會所必需的電力能源是否能由乾淨
發電來提供,是關係到能不能擺脫化石能源帶來的污染,以及由此引起人類文
明存亡的重要課題。
關於能源的需求狀況,首先來看占據一次能源主流的化石能源的可採年
限,經調查如圖 1.4 所示〔2〕。由圖可以看出,除了煤炭外,化石能源將在 21
世紀的中葉枯竭。如前面所述,為了維持和發展 21 世紀的人類文明,今後對
能源的需求還將持續增長。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在這些化石能源枯竭之前找到
乾淨的替代能源。石油與天然氣的產地原價與可採儲量預測如圖 1.5 所示。由
圖可以看出,越接近化石能源枯竭的年限,其產地原價越高。與圖 1.4 相比較
可以確定,可採年限的採積體本換算成石油價格後,每桶為 30 美元,這一價
格是相當便宜的。
圖 1.4 是一次能源從產地輸送到消費地所需要的運輸費用。另外,一次能
源轉換成電力能源後,大約有 70% 的轉換損失。圖 1.6 是世界一次能源中石
油與天然氣從產地到消費地的輸送流程圖。從圖中可以看出,作為經濟大國的
日本,為了維持國民生活和國家職能,正在以很大的百分比進口著世界化石能
源。這一狀況從能源安全的角度來看,可以說,對外界依賴最強,具有「最弱
。為了維持 21 世紀日本的繁榮,應儘早地把乾淨能源技術實用化,使
的體質」
日本成為具有新能源技術輸出能力的國家,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1.4 3E 的三重矛盾與解決策略

從以塑膠的發明為代表的高分子化學、以電晶體的誕生為始端的固體電子
學到微電子學的進步,電腦的普及、宇宙開發,以及原子能的利用等,隨著科
學技術的不斷進步,20 世紀的我們不斷創造著豐富的物質文明,然而支撐這種

00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總 論

原蘇聯•東歐北美 中南美 原蘇聯•東歐 北美


非洲
亞洲•太平洋7% 6% 3% 12% 西歐 31% 24%
2% 中南美
4%
1019546 M 桶 10316 億噸 1%
石油的分布 煤炭的分布
西歐
7%
可採年限:43 年 可採的年限:231 年
非洲 中東
中東 66% 亞洲•太平洋 0%
6%
31%

原蘇聯•東歐 北美 中南美 北美
西歐 原蘇聯•東歐
39% 5% 6% 3% 17% 中南美
33% 6%
143 兆 9741 m3 451 萬噸鈾的分布 西歐
天然氣的分布
3%
中東
可採的年限:616 年 可採的年限:73 年 0%
非洲 中東 非洲 亞洲•太平洋
亞洲•太平洋
7% 34% 7% 24%
6%

圖 1.4 石油、煤炭、天然氣、鈾的確切可採儲量與可採年限
(摘自濱川圭弘: 用物理,68, 8, p.995(2000) 圖 3)

6000 6000
換算為石油的消費量(百萬/年)

換算為石油的消費量(百萬/年)

5000 5000
20 ∼30
4000 4000 30 ∼40
20 ∼30
30 ∼40
3000 3000

2000 ∼20 2000


∼20
1000 1000

0 0
1980 2000 2020 2040 2060 2080 2100 1980 2000 2020 2040 2060 2080 2100
2 ∼ 20 美 20 ∼ 20 美 30 ∼ 40 美 40 ∼ 50 美 2 ∼ 20 美 20 ∼ 20 美 30 ∼ 40 美 40 ∼ 50 美
元/桶 元/桶 元/桶 元/桶 元/桶 元/桶 元/桶 元/桶

(a) 石油(不同區域生產費用) (b) 天然氣(不同區域生產費用)

圖 1.5 不同區域石油天然氣生產成本預測(選自 IEA World Energy Look (199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07


或來電(02)2705-5066
光電太陽電池設計與應用

(單位:換算為石油,百萬噸)

原蘇聯
加拿大
82
(美國) 70
36 西歐
日本 美國
(中南美) 175 49 來自西歐
亞洲
28 中東 286
150 運往西歐
74 非洲 12
210 來自非洲
(運往
美國) 127 來自中東
美國
中部
92 運往美國
(來自中東)
28
運往中南美

(a) 世界主要石油貿易

(單位:換算為石油,百萬噸)

挪威

38 原蘇聯
荷蘭 加拿大
捷克斯
46 西歐 洛伐克 80
17 韓國
美國
20 日本
99
阿爾及 13
利亞
46
6
東南亞
10

澳洲

(b) 世界主要天然氣貿易

註:該圖僅表示主要的流程,數字為大約值 表示 LPG 貿易
  換自石油 1 噸 = 天然氣 1111 m3
(BP 統計)

圖 1.6 世界主要工業國之間的石油及天然氣進出口路線圖(1996)
(摘自通產省資源ユネルギー 編:ユネルギー未 かろの警鐘,p.8,(財)通產調查
會出版部(1997))

00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總 論

物質文明的根基如果是廉價而豐富的化石能源的大量浪費,以及只從經濟角度
計算的話,像牛皮紙袋和塑膠袋等,特別是人工製造的物質,少量地浪費一點
也沒關係──這就會促使以經濟為中心的社會規範的形成與發展。看看大城市
中的生活垃圾及廢棄物處理量,從 20 世紀後半葉開始的 50 年間增加了數倍,
就可以明白了。地球資源的如此浪費,不僅僅表現在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浪費,
作為紙張來源的森林的破壞,由於冷凍技術的進步引起的海洋資源的肆意掠
奪,也是同樣的。
然而這樣做導致的結果是,地球誕生以來儲存下來的太陽能遺產的化石資
源,再有 100 年就會被揮霍一空。在 21 世紀的人類文明如何去發展這一偉大
設想的討論中,提出了圖 1.7 所示的 3E 三重矛盾這一最重要的課題。也就是
說,在經濟(economy)發展的過程中,伴隨著能源(energy)的消費,以化
石能源為主體的資源需求結構,會造成對地球環境(environment)的破壞這
一三重問題。解決這一三重問題的方法如圖中箭頭所示,就是要依靠乾淨能源
技術的開發,實現從實箭頭切換到虛箭頭所示的良性週期。因此,在 21 世紀

增長
增大


•經
長 energy
口增
人 【能源】
減少
增長



economy 乾



【經濟】 能

抑制


破壞




environment

【環境】

維持

抑制經濟

圖 1.7 維持 21 世紀人類文明的發展及解決 3E 三重矛盾的唯一出路是乾淨能源的開發


(摘自濱川圭弘: 用物理,67, 9,p.1023(1998)圖 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09


或來電(02)2705-5066
光電太陽電池設計與應用

的世界能源需求展望中,必須考慮隨著能源的消費而引起的對環境電阻的影響
這一重要問題。
例如,作為下一步行動的準備,1997 年 12 月在京都召開了防止地球溫室
效應的第 3 次聯合國會議(COP-3)
,在此次會議締結的協議書中提出,世界
各國對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以 1990 年為基準,到 2010 年要削減到如表 1.1 所
示的百分數〔6〕。在此表中,削減率為正的各國,表示與 1990 年度的資料相
比,實際有害氣體的產生量允許增加的百分數;而▲表示與 1990 年度的資料
相比,應減少的百分數。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作為已開發國家的日本有 6%
的削減率。然而如圖 1.3 所示,日本已經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節能國家和新能源
技術開發的先進國家,要想達到更高的削減率,只有進一步推進新能源開發這
一條路。
圖 1.8 是日本通產省資源能源廳綜合能源調查會的作業部制定的以 2010
年為目標的最終能量消費量和 CO2 排放量及對過去業績的總結。表 1.2 是
1996 年日本發布的一次能源總供給量及最終能量消費對 2010 年的展望,分別
以一次資源類別及最終能量消費部門類別加以表示。

表 1.1 COP-3 京都議定書中關於溫室氣體的削減率

削減率(%) 國名
+10 冰島
+8 澳大利亞
+1 挪威
穩定 紐西蘭,俄羅斯,烏克蘭
▲5 克羅地亞
▲6 日本,加拿大,匈牙利,波蘭
▲7 美國
▲8   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
利,列士敦士登,盧森堡,摩納哥,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瑞
典,英國,瑞士,保加利亞,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
宛,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

01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總 論

475 475
基準 約 456
450 450
425 56 425
換算為煤炭(百萬噸)

換算為原油(百萬 kL)
393 對策
400 約 400 400
375 375
350 349 基準 350
約 347
325 314 325
最終能源消費 60
300 287 300
對策 約 287
275 275
(1990
CO2 排量放
250 年水準) 250

1973 1975 1980 1985 1990 1996 2010


年 份

圖 1.8 最終能源消費和因能源引起的 CO2 排放量的實際值及展望

圖 1.8 中的「基準」是指維持現有的經濟增長,而「對策」是指在維持現
有的經濟增長的同時推進新能源及節能技術的開發〔6〕。表 1.2 列出了基於新能
源政策的 2010 年的供給量。

表 1.2 日本能量供需業績和 2010 年展望


(a) 一次能源供給展望
年份 2010
1996
專案 基準 對策
一次能源總
5.97 億 kL 6.93 億 kL 6.16 億 kL
供給量
能源類別 構成 構成 構成
實際值 實際值 實際值
區分 比 /% 比 /% 比 /%
石油 3.29 億 kL 55.2 3.58 億 kL 51.6 2.91 億 kL 47.2
石油(除去 3.10 億 kL 51.9 3.37 億 kL 48.6 2.71 億 kL 44 
LPG 進口)
LPG 進口 1520 萬 t 3.3 1610 萬 t 3  1510 萬 t 3.2
煤炭 13160 萬 t 16.4 14500 萬 t 15.4 12400 萬 t 14.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11


或來電(02)2705-5066
光電太陽電池設計與應用

年份 2010
1996
專案 基準 對策
天然氣 820 萬 t 11.4 6090 萬 t 12.3 5710 萬 t 13 
原子能 3020 億 kW.h 12.3 4800 億 kW.h 15.4 4800 億 kW.h 17.4
4250 萬 kW 7000 萬∼ 6600 7000 萬∼ 6600
萬 kW 萬 kW
水力 820 億 kW.h 3.4 1050 億 kW.h 3.4 1050 億 kW.h 3.8
地熱 120 億 kL 0.2 380 億 kL 0.5 380 萬 kL 0.6
新能源 685 億 kL 1.1 940 萬 kL 1.3 1910 萬 kL 3.1
合計 5.97 億 kL 100  6.16 億 kL 100  6.16 億 kL 100 

註:①原油換算以 9250 kcal/L 計;


  ②新能源一項中,包括太陽能、廢棄物發電、黑液(紙漿廢液)等;
  ③水力發電電量是指一般的水力;
  ④ LPG 噸的換算按 0.712 t/kL 計。

(b) 最終能源消費展望
年份 2010
1996
專案 基準 對策
年平均增長 年平均增長率
率 1996 ∼ 1996 ∼ 2010
構成比 構成比 構成比
2010 年 年
% 億 kL % 億 kL % % 億 kL %
產業 1.95 49.6 2.13 46.7 0.6 1.92 47.9 ▲ 0.1
民生 1.02 26 1.31 28.7 1.8 1.13 28.3   0.8
運輸 0.96 24.5 1.12 24.6 1.1 0.95 23.7 ▲ 0.1
合計 3.93 100 4.56 100 1.1 4 100  0.1

註:①產業部門是指除了第 1 產業及能源生產•轉換業(煤炭礦業、石油•天然氣工
業、石油煉製業、焦炭製造業等)的第2產業(不包括管理部門和自用運輸);
  ②民生部門是指除了產業部門的管理部門及電氣業、氣體業、運輸業等以外的第 3
產業及家用消費部門(不包括自用運輸;)
  ③運輸部門是指以運輸為職業的運輸、產業部門的運輸及自用運輸;
  ④非能量需求(石油化學用原料等)被包含在產業中;
  ⑤原油換算按 9250 kcal/L 計;
註:摘自通產省資源ユネルギー .21 世紀地球環境時代のユネルギー戰略報告。
1998: 56-57。

01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總 論

占現有一次能源 45% 的電力能源包括煤炭火力發電和重油火力發電,為


了簡單明確地弄清此發電方式會引起多大程度的有害氣體排放量,把產生 1
kW.h 的電力所引起的有害氣體排放量換算為煤炭的克數(換算為煤炭的原單
位)列於表 1.3 進行總結。
從表中結果可以清楚地看到,煤炭火力發電會有 322.8 g 的有害氣體產
生,是表中的最大值;與此相比,太陽能發電、水力發電和利用自然能源的發
電法,僅有非常少的 5 ∼ 6 g 有害氣體產生,這就是將其稱為乾淨能源的緣故。
在 COP-3 中,為了減少以 CO2 為首的溫室氣體排放而制定的削減目標,
各國分別結合自己國家的經濟情況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其中最重要的、本質上
的問題並不是以數值為目標,為了構築 21 世紀高度文明的社會,有必要維持
目前的環境,改變追求環境舒適的文明生活方式,其中小到地下埋著的細菌,
大到人類所在的生態循環系統。根據 COP-3 的結果,把日本的研究課題,即
1990 年有害氣體的排放量減少 6%,制定為 2010 年的目標。1990 年資源能源
廳綜合能源調查會組織不同產業各部門的作業會(WG)
,在資源能源廳的指導
下根據不同產業的特點設定了削減目標。
表 1.4 是在資源能源廳的指導下,以 COP-3 所達成的目標 WG 為依據,

表 1.3 由各種發電方式引起的有害氣體排放源(單位:g/kW.h)
發電法 CO2 NOx SOx
煤炭 322.8 1.8   3.4
石油 258.5 0.88 1.7
天然氣 178 0.9   0.001
原子能 7.8 0.003 0.03
水力 5.9 TR TR
太陽能發電 5.3 0.007 0.02
地熱 51.5 TR TR
風力 6.7 TR TR
註:美國太陽能發電工業會;摘自濱川圭弘:JSAP-International-, NO.5 p.31(2002)
表 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13


或來電(02)2705-5066
光電太陽電池設計與應用

表 1.4 日本產業各部門 CO2 排放實際情況與 2010 年預計抑制對策


(a) 各部門 CO2 排放的實際與目標(單位:百萬 t-CO2)
1990 年 2000 年 2010 年 2010 年
實際 實際 基準 目標
1160 1126 1052
總計 1053
(+10%) (+7%) (+0%)
495 492 462
產業部門 490
(+0.9%) ( ▲ 1%) (+ ▲ 7%)
318 291 260
民生部門 262
(+21%) (+10%) (▲ 2%)
258 254 250
運輸部門 214
(+20%) (+19%) (+17%)
註:括號內是與 1990 年相比。

(b)《地球溫暖化對策推進大綱》中關於能源起源的 CO2 對策

產業部門(▲ 7%) 民生部門(▲ 2%) 運輸部門(+17%)

•切實地實施經各 •節能法的修訂 ,導入適合於先進


透過節能追加
團體內部自主進 •先進機械的擴大 機械標準的車型
節約 2200 萬噸
行的計畫 •低 公 害 車 的 開
-CO2 的對策
•技術開發•普及 發、普及

透過新能源追 •制定與電力經營者相關的新能源利用的特別措施法規
加節約 3400 萬 •協助促進導入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
噸 CO2 的對策 •強化燃料電池等的技術開發、實驗驗證等

燃料轉換等追 •支持從古老的煤炭火力發電向天然氣發電轉變
加節約 1800 萬 •支持產業用鍋爐等的燃料轉變
噸 CO2 的對策 •有關天然氣在線鍋爐的安全標準的整理

•在確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推進原子能
原子能的推進 •推進核燃料循環的實施、建設等有關的自然條件,如電源自
然條件地域振興對策等

註:綜合能源調查會,2000 年 6 月第 3 次合同小組委員會資料〔6〕。

01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總 論

總結出的包含具體做法和對策的實施方法〔6〕。然而要達到這一目標,不僅各產
業界、農業生產、食品加工業、生產物質的供給方等的生產活動和能源消費活
動,而且一般消費者在內的全體國民的消費活動都要按 21 世紀的社會規範進
行,這是非常最重要的。

1.5 太陽能的質和量

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能,是通過幾乎接近真空的外太空,以電磁波的形式
輻射過來的,如果按照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 1.5 億 km 來考慮,且到達地
球表面的太陽光接近平行光線的話,從電磁學上來講,可以將其看成是具有
眾多不同頻率的平面波的集合。在地面接收到的輻射光譜如圖 1.9 中粗實線所
示,細實線表示大氣層外也就是外太空中太陽光的輻射。進入大氣層後,太陽
光中的紫外線及藍色高能量部分,由於空氣中分子的漫射而損失(這就是為什
麼從地面看到藍色天空的原因)
,另外還會被空氣中的水分等吸收,最終到達
地面的太陽光,就是如圖所示的減去灰色部分以後的、用粗實線表示的部分。
太陽發射的光譜,在長波長區域中,可以看成有太陽電波的結構,它會隨
著太陽黑子的活動而變化。因此,一般類比太陽光源的光譜,在外太空中為圖
1.9 中用虛線表示的 6000 K,而在地面上使用的是近 5700 K 的黑體輻射光譜。
如果考慮太陽所發出能量的數量的話,從太陽表面發射出來的能量換算成
電能,經推測約為 3.8×1023 kW。這些能量通過約 1.5 億 km 的距離到達地球

的大氣層附近時,其輻射能量密度約為 1.4 kW/m2。這個值叫做太陽常數

 若把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定為1.495×108 km,在沒有大氣吸收和散射的地方,入
射方向為垂直的1 cm2平面上入射可得到的太陽輻射能量,定義為太陽常數。其數量
為1.94 ly (langly,1 ly = 1 cal/cm2)≡1.353 kW/m2。由美國航空太空局用人造衛星
實測得到。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15


或來電(02)2705-5066
光電太陽電池設計與應用

6000 K 的黑體輻射
大氣層外的太陽光光譜(AM-0)
地表面的太陽光光譜(AM-1)
輻射能/((W/m2)/μm)

可視光區域 紅外光

波長/ μm

圖 1.9 大氣層外(AM-0)以及地面(AM-1)的太陽能光譜
(摘自濱川圭弘:太陽光電入門,p.12,オーム社 (1981) 圖 2.1)

(solar constant)
,是由人造衛星實測得到的值。然而,下降到地球上某一地點
的太陽光線,根據此地的緯度、時間和氣象狀況的不同會發生不同的變化,例
如同一地方的南面中午的直射日光隨著四季不同而不同,通過的空氣量也在變
化。通過大氣層的空氣量稱作空氣質量(AM: air mass)
。此單位以從頭頂垂
直入射時通過的空氣量為基準來表示,當其為一個單位時叫做 Air Mass1,寫
為 AM-1;大氣層外為 AM-0;春天東京晴天時白天照射下來的直射日光約為
AM-1.5 左右。
太陽能到達地球的總輻射能量應該是太陽常數與地球表面投影面積的乘
積。由於地球是長直徑為 6378 km、短直徑為 6356 km 的接近橢圓體的球體,
如果用短直徑計算的話,為 177×1017 kW。
如果把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能看作 100% 的話,這些能量又是以怎樣的比
例消失的呢?如圖 1.10 所示,可以看出,到達地球的太陽輻射能中約有 30%
(52×1012 kW)是以光的形式又反射回了外太空。

016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總 論

太陽
表面輻射能量
3.8×1023 kW
長波
長輻



為 輻 射 (太陽-地球平均距離 1.495×10 kW)
3

作 再 空
線 外太

接近地球的外太空的太
陽能輻射:1.4 W/m2
到達地球的總能量:177×1012 kW(∼ 100%)
向外太空的反射 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能:
(30%) 125 ×1012 kW(∼ 70%)
儲存於海水和冰中
在地球表面直接轉變成
40×1012 kW(23%)
短波

熱,保持大氣溫度:
( 10 太空 反
長輻

85×1012 kW(∼ 47%) 蒸發、降雨


外 直接
30 12 :
射 為光

% kW


風、波及海水對流能
×

動植物的生
25

長,生態體系 全世
界 量:0.37×1032 kW
(光合作用) 消費電 平均 (0.2%)
400×103 kW 3812 力:

×1 5
(0.02%) 0 kW

熱傳

化石能源

地熱能: 月球引力起的
320×103 kW潮汐能:
地球中的太
30×108 kW
陽輻射能:
地球直徑:1.28×103 m
1.0 kW/m2
地 球

自轉能量

圖 1.10 地表面接收的太陽輻射能和地球保有能源(按單位時間內輻射的能量換算成電能)
(摘自濱川圭弘:太陽光發電入門,p.13,オーム社(1981)圖 2.2)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17


或來電(02)2705-5066
光電太陽電池設計與應用

從阿波羅太空船上看地球,與月球相比,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具有高反
射率的海洋和雲層的地球,閃著蔚藍色的光,這一點已得到證實。到達地面
的太陽輻射能中,有 47% 在地表面直接轉換成熱,維持著大氣的溫度,還有
23% 儲存在海水和冰中,另一部分用於將水蒸發生成雲或雨。
如此看來,與我們生活直接相關的風、波,對流所消耗的太陽能僅有
0.2%,相當於每秒 0.37×1012 kW;地球上動植物以光合作用的形式使用的生
物能源只占其中的十分之一,即 0.02%,約為 400×108 kW。
然而這很少的能源對於維持地球上的動植物生命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
對於維持所謂的生物鏈(生物體系的循環圈)和地球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1.6 太陽能發電的獨特特點

人類從地球表面採集的能源約有 99.98% 來自太陽能,餘下的 0.02% 是地


熱能。首先,關於太陽能的能量到底能大到什麼程度,在前一節已敘述,換算
為電能約為 177×1014 kW,這一數值比全世界平均消費的電能約還要大數十萬
倍。也就是說,即使用於文明活動的總能量比現在的數值再大幾倍,其程度也
就相當於太陽黑子活動所引起的到達地面後的能量所產生的誤差一樣小,而且
這一能源是不會枯竭的。參考圖 1.4 已經說明的發電所用的各種化石燃料的可
採年限,製作圖 1.11。
用太陽能電池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太陽光發電裝置」
,其本身的
優點是輸入的太陽光線儲量無限,並且「免費」
,除此之外,作為未來的能源
資源,具有其他發電裝置不可比擬的獨特特徵,總結起來有如下幾點:
①沒有運轉部件,可以安靜地生產乾淨能源。從光能轉換成電能是由半導體特
有的量子效應而產生的轉換法,不像火力發電和原子能發電,需要渦輪和發
電機這樣的轉動部分,且沒有雜訊以及放射源外漏或爆炸的危險,當然也沒
有有害氣體的產生,如前所述,是無公害的再生能源。

018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第一章|總 論

250

230 年
200

150
年限

100
80 年
50 65 年
45 年
0
石油 天然氣 煤炭 鈾 235

圖 1.11 世界能源資源可採年限數
(摘自濱川圭弘: 用物理,67, 9, p.1025 (1998))

②維護簡單,容易實現自動化和無人化。因為沒有轉動機械和高溫高壓部分,
因此就沒有所謂的機械磨損,也不需要潤滑油。也就是說,就像已經被證實
的人造衛星和無人電燈等所使用的電源一樣,運轉維護簡單,容易實現裝置
自動化和無人化。
③與規模大小無關,可按一定的效率發電。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與其所利
用的裝置規模的大小無關,幾乎是恆定的。如世界上最大的卡利薩普來(美
國•加利福尼亞)的 7 MW 大規模太陽能發電廠,與電燈用的 20 mV 小的
模板電池相比,只是電池的數量有所變化,得到的發電效率相同。這一優
點,與太陽能電池是基於內部叫做光電效應的量子效應而產生的能量轉換過
程這一本質有關,與原子能發電和熱電裝置依靠機械能和熱能的介入的發電
法有完全不同的特徵。
④由於是模板結構,易於產生規模化效益。太陽能電池是以獨特的模板結構製
造的,易於大量生產。因此隨著需求的擴大,利用連續自動化製造可以實現
低成本化。也就是說,就像電晶體等半導體矽片一樣,批量生產後極有可能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019


或來電(02)2705-5066
光電太陽電池設計與應用

形成適度的規模經營(產量、規模增大的同時實現低成本化效果)

⑤用擴散光也可以發電。用太陽能電池製作的太陽能計算器即使是在灰暗的地
方也可以工作,太陽能發電無論是有直射日光、還是雨天都可以進行,也就
是說,即使擴散光都可以利用入射光的能量發電。這也是基於量子效應發電
法的優點。
⑥光發電是對廢棄能源的有效利用。有人會因太陽光發電的轉換效率很低而否
定它,其實不能把太陽光發電與使用化石燃料發電的蒸汽渦輪、氣體渦輪等
與轉換效率有關的議論混在一起,即如果火力發電的綜合效率為 38% 的話,
那麼就意味著有 62% 的重油被白白地燃燒掉,並且造成了大氣的污染。與
此相比,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雖為 15%,但它卻沒有消耗任何燃料,只是
把本來放棄的能量的 15% 轉變成電能而有效地利用起來了,從這一點來講
是有很大區別的〔8〕。

參考文獻

〔1〕 Hamakawa, Y.: "Proc. of UENSCO-High Level Export Meeting on Solar Energy

Akita", Janpan, p.7 (1996)


〔2〕 「エネルギー事情国際比較」
,Fujitsu 飛翔,30, p.29 (1998)

〔3〕 濱川圭弘:
「21 世紀文明と新エネルギー」
,応用物理,67, 9, p.1023-1028 (1998)

〔4〕 IEA World Energy Look (1996)

〔5〕 通產省資源エネルギー庁編: ,p.4,


「エネルギー未来からの警鐘」 (財)通產調查會

出版部(1997)

〔6〕 総 合 エ ネ ル ギ ー 調 查 會, 第 3 回 合 同 小 委 員 會 資 料,6 月 21 日(2000) お よ

ぴ Hamakawa, Y.: "Recant Advances of PV Activities in Japan", 16th ECPVSEC,

Glasgow, PB1.2 (2000), およぴ TEPdo-Report, 100, 12 p.9 (2002)


〔7〕 濱川圭弘: ,応用物理學,69, 8, p.993-998 (2000)
「文明の発展とエネルギー技術」

〔8〕 Hamakawa, Y.: Scientific American, April, p.76 (1987)

020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光電太陽電池設計與應用=Solar photovoltaic eclls
/濱川圭弘編著;張紅梅、崔曉華譯. --初
版.--臺北市:五南, 2009.08
 面; 公分
參考書目;面
含索引
ISBN 978-957-11-5676-7 (平裝)
1.太陽能電池
337.42 98010400

5DB6

光電太陽電池設計與應用
編  者 ─ 濱川圭弘

譯  者 ─ 張紅梅 崔曉華

校 訂 者 ─ 郭浩中

發 行 人 ─ 楊榮川

總  編 ─ 龐君豪

主  編 ─ 穆文娟

責任編輯 ─ 蔡曉雯

文字編輯 ─ 施榮華

封面設計 ─ 簡愷立

出 版 者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106台 北 市 大 安 區 和 平 東 路 二 段 3 3 9 號 4 樓

電  話:(02)2705-5066  傳  真:(02)2706-6100

網  址:http://www.wunan.com.tw

電子郵件:wunan@wunan.com.tw

劃撥帳號:0 1 0 6 8 9 5 3

戶  名: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聲明 台中市駐區辦公室/台中市中區中山路6號
Solar Photovoltaic Cells 電  話:(04)2223-0891  傳  真:(04)2223-3549
Copyright © 2004 by Yoshihiro Hamakawa & Corona Publishing
高雄市駐區辦公室/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290號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  話:(07)2358-702   傳  真:(07)2350-236
Chinese translation rights arranged with Corona Publishing Co.,
Ltd. Tokyo, Japan through Tuttle-Mori Agency, Inc. Tokyo, Japan. 法律顧問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 張澤平律師

Complex Chinese translation rights © 2009 by Wu-Nan Book Inc. 出版日期 2 0 0 9 年 8 月 初 版 一 刷


本書譯文由科學出版社獨家授權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 定  價 新 臺 幣 4 8 0 元
限公司出版

※版權所有.欲利用本書內容,必須徵求本公司同意※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