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全纳教育

自 1990 年在泰国全民教育大会至今已逾十年,1994 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


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至今也已整整十年。全納教育的原则在这些国际得以体現。它关注所
有的学习者,特别关注那些传统上被排斥于教育机会之外的学习者。然而,全民教育还面
临一个巨大的挑战,被排斥于教育系统之外的儿童,或是虽有入学机会仍接受高质量教育
童的数目不断增加,由此而带来的排斥现象导致了许多儿童丧失了他们发展能力和改善生
活的机会,这就阻碍了他们合理參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机会,而恰是这些活
动才能使他们所生活的组织和社会为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必要的貢献。
納教育的槓心就是将教育視为个体和社会发展基础承诺 0 这一观点源自对受教育权是人类
基本权利,是更加公平的社会的必要基础之一的》(1949 年)和《儿童权利公约》
(1989 年)o 这种观点已经逐渐被政府和社会所认同,这可以通过 180 个承诺实現 2000
年达喀尔设立的六項目标而有所表现这些目标反映了教育的平等和质量是实现全民教育过
程的两个交互的方面正像 1994 年《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要》所阐述
的,全納教育是满足所有儿童需要的教育,无论其身体,智力,社会,情緒和语言或其他
情况如何也无论其民族,性别,年齡种族国家,是否有障碍,语言和社会经济地位如何。
这包括有能力障碍的儿童和英才儿童,流浪儿童和童工,落后地区儿童,少数民族儿童和
处境不利或边缘群体儿童全納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必须要建立全納教育的
哲学观点,灵活的实践活动和工具,方法,全纳教育共享手就是为了使世界各地的实践者,
研究者和管理者共同努力而设计的它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促进全纳教育的发展而编写
的。特别要提出的是《全納教育共享手冊》提供了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教育管理者,教
师和决策者可以吸取国际经验,指导他们自己国家的教育体系发展,实现全纳教育的思想
和实践。《全納教育共享手册》之所以采用开放的形式是因为它既不是抽象的论文,也不
是明确的手册,而是读者可以用来获取与他们的国家,团体和学校相关的有用信息和思想
的资源。尽管该手册最是英文版,但它正在被许多感兴趣的个人和国家译作多种语言。我
很高兴看到《全納教育共享手册》已被译作中文,并在联合教科文组织北京办公室的帮助
下公开出版。我希望它能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使用,并对教育决策者,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能
有所帮助。

世界特殊教育已经有超过两百年以上的历史,自比奈的智力测验量表问世也有 100 年以
上的历史。到了 1994 年的萨拉曼卡宣言,用“特殊需要教育”,“特殊教育需要”和 44 全納
教育”的概念替代传統的特殊教育----以残疾人教育为外延的“特殊教育“,倡导每个儿童都
是特殊的,每个儿童都需要特殊教育”,全纳教育是促使学校为所有儿童提供教育的简单
和有力的改革方案,换句话说,“全纳”一词是指举办可以欢迎所有学习者的学校,不论他
们的特点,不利地位或困难。这样的学校是会欢迎学生的个别差异而不是认为他们是问题
学生。全纳教育在更广泛的教育体系里看待学校教育,也就是涵盖了正規的和非正規的教
育,使得社区里的所有资源可以融合起来,有效地帮助不同需要的学习者。相近似的教育
理念写进了 1993 年的哈尔滨宣言和 2001 年的北京宣言。我国在推行一种可以使更多的
人享受到社会主义国家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 - 社会公正的教育体制即全納教育

全纳教育原理

 全纳教育的出发点是:相信受教育是基本人权,也是维系社会正义的基础。
 为了实现受教育权,已经推行了全民教育运动,以便向每个人提供有质量的基础教

 全纳教育在全民教育运动的基础上,帮助学校让社区里所有儿童接受学校教育,让
社区成为全纳教育系统的一部分。
 全纳教育关心所有的学习者,特别针对传统上没有获得教育机会的人群,例如有特
殊需要和残疾的学习者少数民族儿童等等。

本共享手册选择的出发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洁有力的声言:全纳教育就是要“让学
校为全体儿童服务“(UNESCO,1994,第 3 页),换句话说,全纳是指让学校接受全体
学习者,不会因为学生有某项特点,缺陷或者困难而拒绝接收。全纳学校接受学生各自的
差异和特点,不把学生的特点视为问題。全纳教育在更广泛的教育体制里看待学校教育,
涵盖了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使得社会里所有的资源可以融合起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满足
他们不同的需要。1 全纳教育和人权全纳教育的核心是,忠实地把教育看作是个人和社会
发展的基本要素。五十年来,国际社会已经对教育形成了一个设想,用新近的一份报告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国际使命》(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Delors,1996)里的话来说,这个设想就是一个“必然的理想国”(the neces
sary Utopia)该报告断言,教育不仅仅是个人获得有限基本技能的简单过程,而且它是个
人和社会发展中一个关键要素,是人类实现和平,自由和正义的理想不可或缺的途径“。
(教育)是一种重要手段,它能让人类社会发展得更深刻,更和谐,能减少贫困隔阂,愚
昧,压迫和战争。(Delors,1996,第 11 页)这样一个设想告诉我们,教育不是少数人
的特权,而是所有人的权利。半世纪以前的《世界人权宣言》(1948)就提出受教育是人
类基本的权利。1989 年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第二十八条提出:

1,国家承认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在平等的基础上逐步为儿童实现这一权利。国家应
采取如下做法:
1)对所有的提供免費的义务的基础教育
(2)鼓励发展不同方式的中等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采取免費教育或为有需要的
儿童提供教育补助的方式使每个儿童都有获得中等教育的机会。
(3)采取措施鼓励学生正常地上学,以减少辍学率

2”国家应该鼓励教育领域里的国际合作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的教学方法,为扫盲共同做
贡献。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以上的陈述虽然强而有力,但是陈述本身是不够的。
《儿童权利公约》认为发展中国家有特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类国家普遍忽视弱势人群和
文盲,许多国家不能保证贫困儿童入学,而辍学的问题依然严重。为了实现儿童受教育的
权利,近年发动了全民教育运动以落实《儿童权利公约》的条款,其中全纳教育的改革起
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 全民教育全民教育运动(Education for All)是为了确保每个人都能
接受基础教育。1990 年在泰国宗迪恩举行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全民教育运动,
并发表了《全民教育宣言》(也称《宗迪恩宣言》),会议前所做的全球基础教育状况调
查的结果令人担忧。根据与会国家的分析,基础教育存在以下三个基本问题:许多人接受
教育的机会受到限制,甚至根本没有。基础教育被狭义地等同为简单的识字和算术,而不
是终生学习以及成为合格公民的基础。

 尤其是残疾人,少数民族,妇女和女童等边緣群体身处被排斥,缺乏教育的艰难处
境。不仅如此,这种令人担忧的状况每况愈下,愈演愈烈。推行世界性的全民教育
运动迫在眉睫“满足所有儿童,青年,成年人的基本学习的需求,改变世界各国近
年来基础教育服务日益滑坡的严峻局面”(Inter-Agency Commmission,1990,第 1
页)这个愿望不能简单地靠坚持既定政策来实现已经造成了教育资源匮乏的局面我
们要把基础教育规定为每位学习者的权利,因而大会提出:……需要再次重申基础
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要拓展视野,在目前最好的基础上改善资源,体制结构,课程
以及传统的教育方法。(《宗迪恩宣言》,Jomtien tion,2.1 条文)《宗迪恩宣言》
(2.2 条文)对于“拓展视野“提出了以下几个要点:对所有的儿童,青年和成年人
进行普及教育,并提供均等的机会,如确保女童和妇女以及其他未受教育群体拥有
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注重学习的效果,而不仅仅是入学率。扩大基础教育的范围
和方式一方面全面实施另一方面借由家庭,社区,幼儿教育中心扫盲课程非正式教
育,图书馆,媒体以及其他可能实施教育的方式扩充教育机会。

 改善学习的环境。应保证学习者获得足够的营养,保健设,以及身体和情感上的支
持加强各种团体机构之间的合作加强所有教育分支机构各种形式的教育,政府部门,
非政府组织,民间机构宗教团体,社区,家庭和教师之间的合作换句话说,基础教
育不只是针对正在学校受教育的人,而是要主动找出那些没有受到教育的人理解他
们寻求受教育道路遭遇的障碍,同时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和社区资源来帮助他们扫除
障碍。《宗迪恩宣言》发表之后十年,在达卡(Dakar)召开的世界教育论坛上评
估了过去全民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并且再次强调全民教育的理想。这次论坛和二十世
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同样主张:教育是基本人权,是世界各国内部和国际间维持可持
续发展,和平稳定的关键因素,因此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快速全球化的年代人们有效
参与社会与经济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世界教育论坛,2000)但是,与《宗迪恩宣
言》一样,这次世界教育论坛很重视社会弱势群体被排斥的情况,呼吁有关方面寻
找有效方法加以解决。论坛同时指出另外一个更为普遍存在的问題,就是女童,妇
女和少数民族接受教育时所遭受的巨大困难。尽管有世界全民教育运动的支持,各
国政府和有关机构仍然把教育重点放在“容易”实施的人群上。“因此忽略了那些由
于社会,经济地理因素而排除在基础教育门外的人“,(世界教育论坛,2000)。

也因为如此世界教育论坛宣布全民教育运动:“必须考虑到贫困和弱勢群体的受教育
机会,包括童工边远地区居民和游牧民族,少数民族,受战争,艾滋病,饥饿,疾病困扰
的人们,以及有特殊学习需要的人 H,(世界教育论坛 2000)要解决以上问题,全纳教
育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3 全纳教育 1994 年举行的特殊教育需要世界会议对全纳教育起
了主要的推动作用。会议的最后报告指出:1994 年 7 月 7 日到 10 日,代表 92 个政府和
25 个国际组织的 300 多名与会人员聚集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制定把全民教育运动上升到
全纳教育运动相关的政策,让学校接受所有的儿童,特别是特殊教育需要学生。(UN。
ESCO,1994,第 3 页)会议的主要议题围绕特殊教育,总结如下:南北半球的国家对特
殊教育都非常关注。这问题不能孤立地取得进展,而应该成为全面推行教育政策的一部分
甚至成为新的社会和经济政策的一部分这需要普通学校从根本上进行改革。(UNESCO,
1994,第 3〜4 页)萨拉曼卡会议和之前的宗迪恩会议一样,现实教育状况和全民教育的
目标距离很远,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接受教育仍然会遇

到很多障碍。只是依靠传统的政策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很多特殊教育需要群体都在要求接
受教育时,遭到拒绝,政府也不能采用分设教育体制和学校的方法来解决入学的问题。换
一个角度说,我们可以把特殊需要群体看成是正常的现象,并且发展一套针对学习者多样
性和特点的有效的教育体系。会议提出:每个都有其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因此要
真正实现受教育权利,教育体制的设计以及教育项目的执行都应该考虑儿童各自不同的特
点和需要。(UN。ESCO,1994,第 8 页)这样的认识可以促进“全纳”教育体制的发展。
若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让普通学校具有更为广泛的教育功能;换言之,就是让这些学
校具备足够能力,为社区里所有的儿童提供教育!因而会议提出: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儿
童,不应该由于身体,智力,社交,情绪,语言或者其他身体状况的问题把某部分儿童拒
于教育的门外;无论是残疾儿童或者天才儿童流浪儿童,童工,边远地区的游牧民族儿童,
少数民族儿童,或是来自其他弱势群体或者社会边缘群体的儿童,都应该得到受教育的机
会。(UNESCO,1994,Framework for Ac- tion o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第 6 全纳学校
应该做到:接受并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既要采纳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进度,也要通过
恰当的课程设计,系统的安排,合理利用教学策略和资源,并与社区合作,保证全体学生
都能得到高质量的教育。(UNESCO,1994,Framework for Action o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第 11-12 虽然全纳教育学校的建设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该会议仍然指出克服歧
视态度的最有效办法,是让普通学校逐步全纳化,营造一个宽容的社会氛围,建设一个全
纳的社会环境,逐步实现全民教育;进而向多数儿童提供有效的教育提高功效,最终改善
整个教育体制的投入效率。(UNESCO,1994,Statement,第 15 页)这段文字说明,推
动学校的全纳化过程,是有一系列正当理由的:教育方面的理由:全纳学校如果要接收所
有学生一起学习,就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所有学生都从教育中受
益。社会方面的理由:全纳学校通过一视同仁地为所有儿童提供教育,就能逐步改变社会
对特殊儿童所持的态度,从而创建一个公平的,没有歧视的社会。经济方面的理由:建立
接收所有学龄儿童的全纳学校,比建立各类特殊学校更加节省资源。当然,这些全纳学校
必须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让所有学生从中接受教育只有这样全纳学校才能成为低成本,
高效率的全民教育机构。3.1 全纳教育,残疾和特殊教育需要全纳教育与全民教育的宗旨
一致,就是要保障所有学习者受

教育的权利不会因为个人的特点与障碍而被剥夺,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的社
会。但实际上,提出全纳教育是因为历史上的教育体制不能公正对待某些群体,把他们拒
之门外。在弱势残疾儿童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处于教育系统和社会的最边缘。从传统
上讲,这些儿童在学校和同伴当中经常受排斥,被歧视和孤立。他们通常被分离出来在另
一类班级或者学校里学习,被普通教育体系拒绝。所以,全纳教育的理念对这类群体尤其
重要。针对残疾和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受教育机会有限的问題,制定了《联合国残疾人平等
机会标准法则》(UN Standard Rules on the Equalization of Opportunitie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Nations,1993)。法则第 6 条不但肯定了残疾儿童,青年人以及成年人享有
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而且还进一步提出,这部分人的教育应该在残疾学生和其他学生融合
的学校环境,或者普通学校中进行。法则指明了全纳教育和残疾人社区学习项目的联系,
两者的目标都是要调动社区资源为残疾人提供低廉高效的服务,维护残疾人在社区中的权
利。标准法规和萨拉曼卡会议对仍然在实行扩展特殊办学体制的国家的做法予以肯定,至
少在目前特殊学校仍有较大的贡献。虽然特殊学校和特殊班只能使少量学生受到最好的教
育,但特殊学校在普通学校向全纳学校过渡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在没有特殊学
校的国家和地区,萨拉曼卡会议建议他们把资源集中起来,以发展全纳式的普通学校。有
证据显示,当普通学校逐渐向全纳制度过渡后,专门的特殊学校作用会逐渐消退。

3.2 全纳教育和学习障碍的社会模式

全纳教育的主张里融合了当今对于残疾概念的更宽泛的理解上,对残疾的理解集中
在残疾人的障碍,并且从这些障碍的角度解释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这种把残
疾理解为“个人悲剧”的“医学”模式,限制了残疾人融入主流社会的能力。既然外部
世界是非残疾人依照满足非残疾人的种种需求而设计建造的那么努力让自己去适应
这个世界,就是残疾人自己的责任了。但是,经过残疾人争取参与维护自己权利的
斗争,人们对残疾人社会含义逐渐形成了一个新概念。这个概念把原来对个人悲剧”
的关注转向了全社会因为这个社会总体上排斥残疾人不让他们充分参与,而残疾人
除了生存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又别无选择。假如某个人无法享用公交设施,获得就业
机会,利用任何其他人视之当然的社会公共品,这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他们有身体,
感官或者智力上的障碍。相反,造成这些障碍的原因,是公交设施设计不完善,不
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是劳动力市场从体制上就拒绝残疾人的参与。广泛地讲,这
是因为社会为了满足大部分非残疾人士的需要,而不考虑少数残疾人的需要全纳教
育的主张根据社会模式的教育理念,来理解残疾人接受教育的困难。残疾儿童在受
教育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遇到各种障碍,如对部分课程的理解有困难。有些孩子听不
到或者看不到讲授,有些人则根本无法进入学校大楼。根据全纳教育的思想,这些
问题的存在不能归咎于儿童自身的残疾障碍,而是当今教育体制的特征造成的:不
完善的课程设计,缺乏培训的教师队伍,不恰当的讲授方式,没有残疾人通道的教
学楼等等这些因素才是特殊儿童就学的真正障碍。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建立或者延
伸出独立的*

特殊学校部门,对减少普通学校对特殊儿童建立的障碍一点帮助都没有。这种做法一方面
把特殊儿童从同伴和家人中隔离另一方面也加重了经济上的负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找出
特殊儿童学习的障碍在哪里,并且在普通学校扫除这些障碍,满足特殊儿童学习的需要。
全纳教育针对的不只是残疾儿童,也不只是找出一种新方法取代隔离的特殊学校制度。其
他的群体,如贫困儿童,少数民族儿童,女童(在某些重男轻女的社会)和边远地区的儿
童,在普通学校就学时也会碰到很多困难。他们可能对课程没兴趣,不适应教学方法而对
学习没有动力;或者不适应学校的文化,听不懂学校授课的语言;或者遇到其他更多的困难。
全纳教育的宗旨就是要理解这些困难,并且帮助普通学校发展让普通学校能满足所有这些
学生的需要。因此,全纳教育不单纯是特殊教育的改革,全纳学校也不简单地只是一所收
留部分残疾儿童的学校。相反,全纳教育是要减少各种学习障碍,让普通学校能满足所有
学习者的需要因此,全纳教育是一场更广泛的社会运动的组成部分,目的是为全体公民建
立一个更公平的社会。3.3 全纳教育的进程推行全纳教育意味着面临一项严峻的挑战,不
过很多国家已经表现出有能力应付这场挑战。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一部分国家(特别
是北欧国家)就开始发展新型教育,接收各类型的学生包括残疾学生在一起接受教育。很
多其他国家都以先行者的经验为榜样,以更谨慎的方式扩展普通学校招生对象的范围。
《萨拉曼卡宣言和框架》(Salamanca Statement and Frame- work)毫无疑问对全纳教育的
进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92 个国*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