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91

第一章 緒論

生死問題是吾人切身相關的問題,各個宗教對於處理民眾的生死問題時,皆有一套

獨特的見解與解決方法,因此宗教的存在意義與價值,就在解決民眾生死問題時充分彰

現出來。道教作為民族宗教,所表現出對於國人的生死關懷,在於其兼具普化性與制度

化的宗教性格,道教有教義、經典、科儀、組織以及有專業的神職人員,正一派火居道

士為道教在家道的神職人員,這些火居道士從創教以來,長期延續其在家道士的道法傳

承風格,千百年來傳承不絕,火居道士與群眾結伙而居的普化性特色,主要滿足民眾「養

生」與「送死」方面的需求。道士為群眾舉行制度化的科儀時,藉由經典、語意、象徵

等行為模式,將道教式的生命禮儀充分落實於群眾的生活之中,久而久之道教式的生命

禮儀逐漸滲入常民生活中,成為民眾生活中的一部分。道眾舉行科儀主要為民眾處理「養

生」與「送死」等宗教活動,因此道教儀式活動,遂成信眾精神層面的一部份,信眾也

藉由宗教活動的啟迪,進而找尋個人安身立命之道。

人類自有社會以來,即展衍各種禮儀活動與約定俗成的風俗儀式,在中國傳統諸多

繁複的生命禮儀當中,喪禮最為社會大眾所重視,然而隨著吾人所居住的環境、生活背

景與宗教信仰上的差異,在各個宗教喪葬儀式背後,也隱藏著各個宗教對於死後世界的

看法。由於宗教本身扮演著生命禮儀的角色,因此各個宗教所舉行的生命禮儀,其背後

皆為一套神學系統所支撐,而此套神學理念落實到生活中,就成為其信眾生活的一部

份,讓生者透過宗教禮儀的實踐與教化,在潛移默化中,更加了解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

值,此乃出自於宗教對於吾人生命的終極關懷。

台灣地區基於聚落、族群、信仰習俗上等差異,各地所採用的喪葬儀式,自然形成

各地區喪葬禮俗上的文化差異。在高雄大寮地區鄰近一帶的傳統聚落,若逢家裡有親人

過世,喪親者往往請道士全盤處理喪事,因此道士在傳統漢人聚落中,就扮演著生命禮

儀的執事者的角色。台灣道士大部分是正一在家道的火居道士,這些火居道士於明清時

期,跟隨閩粵沿海移民渡海來台時,將泉州火居道法引進台灣,大多分佈於台灣北部、

南部濱海、平陸以及近山地區。火居道士家族的特色,大多擁有完整的家譜及經書抄本,

1
其道法傳承主要是以子孫代代相傳為主,師徒傳授為輔的模式。由於正一派形成火居道

的傳統,從創教以來長期延續其在家道式的道法傳承風格於自家設壇靖,道壇道士定居

於各聚落族群之中,為聚落民眾解決「養生」與「送死」等道法宗教服務。這些正一派

火居道士先民們於明清時期來台之後,其道法傳承子孫世代相傳的模式流傳至今,雖經

歷日本統治五十年的「皇民化」破壞,但基於道法傳承使命,這些火居道士火至今仍將

道法傳承保留相當完整,反觀發源地中國大陸受到文革破壞之後,其道教齋法無法像台

灣一樣保留得如此完整,因此台灣道教拔度儀式有其研究價值。

道教作為民族宗教與漢人社會中所常行的生命禮儀關係密切,道教式喪葬科儀也成

為傳統喪葬禮儀的一環,傳統喪葬活動普遍被社會大眾所採用,牽涉執事者與群眾之間

有共同的生命觀、神觀、宇宙觀,成為一種具有意義的文化認同過程,同時喪禮也被賦

予其特殊的意義與價值。本文以道教拔度儀式為主要研究範疇,為了探究道教齋法歷經

時代社會變遷後,目前齋法的發展狀況,因此決定跟隨高雄縣大寮鄉「西公厝」道士團,

在大寮地區及其鄰近一帶聚落,以田野調查方式記錄道教拔度科儀的儀式過程,將田野

工作中所收集的「西公厝」道士團使用的手抄本,結合《道藏》等相關文獻與田野調查

所得,針對道教拔度儀式的歷史由來與變遷、拔度儀式的過程,分析道教拔度儀式的內

涵與宗教濟度精神,試圖從中找出拔度科儀的意義、結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記得童年時,每當有出殯隊伍行經自家門而過,長輩們總是吆喝小孩子進屋去,不

能出來。但研究者基於好奇心作祟,總是躲在可以偷看的地方偷看,直到整個出殯隊伍

遠離,長輩們才肯讓研究者出客廳門口。在民國七十年代以前,喪親者處理亡者遺體,

大多採土葬方式,當時出殯隊伍就是以步行方式,送亡者上山頭。研究者至今依然記得,

走在出殯隊伍最前面者是牽亡歌陣,其後則是穿麻戴孝的孝男,這些孝男有的手捧亡者

遺照,有的則手拿招魂幡等等,在孝男後面是穿道袍的道士,道士後,才是八位抬棺者,

2
扛著厚重的棺木走在女家眷的前面,而女孝家眷心中百般的不捨,大多悲傷的流著淚

水。如此情境,研究者至今記憶猶新,在當時幼小的心靈裡,感覺這些喪親者真的很辛

苦:喪親者一方面須面對失去亡者的哀慟,另一方面則因繁複的喪葬儀節而身心疲憊,

即使是汗流浹背、身體疲憊,這些喪親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希望能為亡

者盡最後的孝道。然而台灣社會歷經時代社會的變遷,對於喪葬科儀背後所隱含的意

義,新興人類對於此類喪禮方面的認知幾乎是蕩然無存。因此本文希望能夠透過道教拔

度科儀彰顯整個喪葬科儀的意義、結構。

死亡是人所必經的過程,尤其國人視死亡為禁忌、畏懼的錯誤認知,在巧遇他人的

喪事時,總是以能躲則躲的心態看待,最終權力受損還是社會大眾。研究者認為:社會

大眾將他人喪葬儀式視為一種禁忌、恐怖等認知,有必要釐清,才能還給亡者一個「死

亡的尊嚴」。所以研究者以自己生長環境的高雄縣大寮鄉等鄰近的村落為出發點,深入

喪葬文化脈絡裡,找尋屬於本土漢人社會的喪葬儀式,試圖打破社會大眾視死亡為畏

懼、禁忌的藩籬,將喪葬儀式的內涵呈現出來。Emile Durkheim 所著《宗教生活的基本

方式》曾提到儀禮有積極與消極的功能,雖消極的儀式也有達到宗教的功能,但由於民

間受到死亡禁忌影響相當深遠,本文為了還給亡者一個「死亡的尊嚴」,因此僅探討積

極功能為主,至於儀式禁忌等非積極行為,容有機會再討論。

喪葬文化為生死學的一環,宗教性喪葬儀式亦為我國喪葬文化產物之一。高雄地區

大多為漢人群居之處,因此在高雄縣鳳山、大寮等地區,民眾若遇家中有喪事,往往委

託道士包辦整個喪葬事宜。台灣道士早期隨著移民來台,這些漢人移民大多為中國閩、

粵沿海兩省與江西相鄰,傳承龍虎山正一派的符籙道法。明末清初隨著移民渡海來台,

落地生根之後,大多聚集於台灣北部、南部濱海平陸及近山地帶,從事傳道的宗教性服

務業。台灣的道士主要為正一派伙居道士,這些火居道士與民眾結伙而居,緊密生活在

一起,平常職司主要為信眾處理「養生」
、「送死」方面等生命禮儀。在民間的喪葬儀式

中,道士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中介者角色,本文的研究對象,乃是位於高雄縣大寮鄉的「西

公厝」道士團,此道士團源於中國福建省泉州的伙居道,其子孫代代相傳目前已十代左

右,平常主要是以道教拔度科儀為服務性質,拔度儀式歷經一千多年來的時代等變化,

3
已發展為台灣高雄地區的喪葬文化現象之一。因此決定以此道士團所執事的道教午夜拔

度儀式為研究主題,探討道教拔度儀式如何拔度、濟度亡者、安頓亡者?而此拔度儀式

又如何達到生死兩相安的意義?此乃研究者的研究動機。因此研究者自民國九十年七月

至九十一年八月份,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跟隨此道士團所舉行午夜拔度科儀,在高雄縣

大寮鄉等附近村落,將田野工作中所收集的資料,結合文獻資料的整理,針對大寮地區

的民間拔度儀式,試圖探討拔度儀式的意義、結構。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生死學是一門跨學科的學問,其研究範疇涵蓋哲學、宗教、死亡學、心理學等學科,

舉凡個人生命中的生、老、病、死、苦等問題,皆牽涉到生死學的研究範疇。本文以道

教拔度儀式為研究範疇,此一拔度儀式也牽涉道教與死亡學二者間的密切關係。至於宗

教與死亡學的範疇,譽為台灣生死學之父的傅偉勳教授認為:專就死亡與宗教的關聯性

問題予以考察,諸如有否「死後生命」(life after death)的問題、安身立命的問題、生命

的終極解脫問題等等、都是死亡學與宗教學二者之間的關聯性共同探討的一大課題,自

然也關涉到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學(神學)、哲學等學問。傅教授又言:從死亡學的探

討觀點去看宗教,才能真正發現宗教的永恆價值與意義,才會看出具有真實性的宗教解

脫或救濟功能 1。

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民族宗教,得道成仙是道教的終極目標,對於死後生命的

終極解脫問題,牽涉道教的濟度思想,而此拔度儀式即充分彰顯出道教對於宗教解脫與

濟度的精神。因此扣緊道教拔度儀式的儀式過程進行與分析,試圖將此儀式的解罪與濟

度等精神彰顯出來,進而找出此儀式的意義、結構。

台灣社會歷經時代劇烈的變遷,一般社會大眾已逐漸淡忘民間道教拔度儀式所彰顯

1
傅偉勳著。
《生命的尊嚴與死亡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
,台北:正中,1993,頁 21。

4
的意義、結構,因此撰寫本文的目的有三:

壹、希望能提供日後對道教拔度儀式有興趣者之部分參考資料

死亡是人類不可避免的事實,也是人生最後的結果。在喪親者經歷亡者過世後,

喪親者雖竭盡經濟所能為亡者舉行宗教喪葬儀式,但在為亡者舉行喪葬儀式時,

有時喪親者也會忘卻儀式本身的意涵。在此情境下,喪親者不僅一方面有失去親

人的悲傷,一方面在為亡者辦理喪事時,常會因道教喪禮繁複的跪拜等儀節,造

成喪親者身心飽受煎熬,如此就失去舉行此儀式的意義。因此希望藉由本文能為

對道教拔度儀式有興趣者提供部分之參考資料。

貳、希望將此拔度儀式記錄下來,作為歷史的見證

近年來,時代與社會等變遷,台灣社會面臨科技時代的轉型與衝擊之下,致使喪

親者的意識型態與自我認知日益高漲,喪親者除了尊重亡者的信仰,才會選擇道

教繁複的拔度儀式。但是在講求「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裡,傳統喪禮正面臨時

代的衝擊與考驗。或許台灣社會經過的轉型、變遷,有朝一日,道教拔度科儀是

否為社會大眾所淘汰。因此希望將此拔度儀式記錄下來,作為高雄大寮地區道教

拔度儀式之歷史見證。

參、 探究道士們在道教拔度科儀中之密傳語意、行為、象徵
由於道士傳授方式採師徒間私密性質的行為模式,社會大眾不免會質疑道士在拔

度儀式中念誦些什麼?因此本研究目的之一,希望能將執事者在此科儀中所呈現

的語意、行為及象徵呈現出來。由於道士團隊所使用的手抄本,原則上是不對外

公開的,但本研究為了充分彰顯拔度儀式之過程,特將道教拔度科儀的經典具體

呈現出來,因此將此道士團的手抄本結合田野調查,試圖找出此儀式意義、結構。

5
第三節 相關研究回顧

綜觀台灣道教學術的發展,對於道教經典、文學等研究也有不少,其中大多為道教

經典、文獻、文學、歷史學等研究較多,至於道教拔度科儀方面的學術性論文較為罕見。

因此本文相關研究回顧,僅就所參考的學術論文、道教經典、及學術專書介紹,作為本

文相關文獻回顧。

壹、道教齋法儀範之相關學術論文

就道教齋法儀範方面之學術論文,有國立中正大學周西波博士論文《杜光庭道教儀

範之研究》,周西波認為道教科儀經東漢初創時的簡單形式,經南北朝寇謙之、陸修靜

等人修訂,至唐朝、五代張萬福及杜光庭等人整理更為完備,但是杜光庭現存數量數量

較多的科儀本,就成為探討唐代道教齋醮儀式最重要的依據,其論文也說明杜光庭促使

黃籙齋儀普及、興盛等貢獻。因此周西波的論文,也提供本文黃籙齋法歷史溯源之參考

資料。

貳、道教救贖之相關學術論文

就道教救贖觀點方面的學術論文,將道教拔渡科儀視為一套解罪系統的論文,有輔

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的王天麟,其碩士論文為《天師道經系仙道教團戒律類經典研究─

西元二至六世紀天師道經系仙道教團宗教倫理的考察》,他認為神格化的「道」是神聖

性倫理的最終基礎,在天師道經系仙道教團的人性論裡,「道」具有賞罰、審判、救贖

的無上權力,善功惡過的倫理判斷、本罪與本罪的後果及其解除,則是天師道經系仙道

教圖宗教倫理中,生命救贖的核心觀念。而蔡榮凱的碩士論文為《漢魏六朝道教的罪罰

觀及其解罪方式》,其研究的目的在於闡發道教的罪罰觀念,藉以明瞭古代中國人在鬼

神崇拜之下,如何透過解罪儀式來認罪懺悔,讓亡魂獲得解救,此二本論文也提供本文

部分參考資料。

參、道教儀式音樂之相關論文

就道教儀式音樂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許瑞坤《台

6
灣北部天師正乙派道教齋醮科儀唱曲之研究》;謝忠良《道教科儀敕水禁壇的儀式音樂

研究》
;許鈺佩《道教儀式放赦之音樂研究》
,此三本論文是針對道教科儀音樂方面所研

究的論文,亦為本文部分參考資料。就道教科儀與音樂專書有呂錘寬《道教儀式與音

樂》,他以田野調查探討道教儀式的參演者、儀式的空間、儀式的演出、儀式的音樂、

法事分析、儀式的劇場性、儀式音樂分析內容等,因此呂錘寬所纂道教儀式音樂儀式內

容部分,也提供本文參考資料。

肆、儀式相關學術論文

就儀式方面的學術論文,不勝枚舉,為扣緊本文主題,本文僅列舉參考過的論文資

料,有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黃進仕碩士論文《臺灣民間「普渡」儀式研究》,其研究台

灣全省的普渡儀式,試圖說明「普渡」儀式的內在深層結構分析,找出「普渡」儀式隱

含的文化功能所彰顯的『終極真實』。另一將儀式視為戲劇之角度切入者,有國立清華

大學人類學研究所陳信聰的碩士論文《幽冥得度:儀式的戲劇觀點-台南市東嶽殿打城

法事分析》,其論文以戲劇的角度切入,並以「角色」、「舞台」與「展演」三要素呈現

打城的樣貌「相遇」
、「融入」
、「轉化」的概念來分析打城法事。就宗教儀式研究的學術

論文有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高怡萍《澎湖離島果葉村的犒軍儀式與儀式象

徵》,其研究目的即透過實際的儀式分析,彰顯民間宗教儀式研究中的重要性。就人類

學角度探討儀式方面的學術論文:有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翁玲玲碩士論文

《漢人婦女產後作月子儀式的行為探討-兩個漁民社區的調查研究》,以及國立台灣大

學人類學研究所宋錦秀的碩士論文《蘭陽地區傀儡戲的除煞儀式:一個宗教人類學的研

究》學術論文等,皆為本文儀式研究之參考資料。

伍、民間傳統喪葬儀節之相關學術論文

道教拔度儀式也涵蓋民間傳統喪葬儀節、風俗等觀點,對於探討民間傳統喪葬儀節

的論文,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徐福全博士論文《臺灣民間傳統喪葬儀

節研究》。徐福全透過個人田野工作研究台灣各地的傳統喪葬儀節,其論文研究人斷氣

後、入殮、出殯、完墳、撿骨等等儀節。徐福全論文中提到葬前一日與出山功德方面的

7
篇幅,僅勾勒出拔度儀式的精華部分,較為著重於民間傳統喪葬儀節研究,但在政府積

極倡導火化等政策之後,連帶縮短停殯時間,目前大寮地區的拔度儀式已逐漸演變為出

殯當天一併完成。台灣殯葬文化也逐漸隨著工商時代有所調整,民間舉行功德禮不再是

出殯前一天舉行,目前大多為出殯當天一併完成。功德禮儀於出殯前一天或當天完成,

都必須配合亡者「看時辰」而定,因此徐福全的博士論文也作為本文民間喪葬禮俗之部

分參考資料。

陸、道教喪葬科儀之相關文獻專書
就道教喪葬科儀方面文獻專書有:日本人大淵忍爾編《中國人? 宗教儀禮》一書,

其針對南部靈寶派道士的拔度儀式(功德禮儀),收錄入殮至頭七、安葬起程(出殯開

始)、開通冥路科儀、無上金書拔度發表科儀、血湖科儀、功德文檢(表疏牒等文例集)

等科儀,此書一一說明拔度儀式所使用的科儀本、文檢等等,為本文拔度儀式過程研究

分析中相當重要的參考資料。張澤洪《道教齋醮符咒儀式》一書,試圖建構道教齋醮科

儀的基本理論,對於齋醮科儀上的基本問題敘述詳盡,亦為本文齋醮儀式過程分析與溯

源的主要參考資料。若以單篇文章則以李豐楙師所著〈道教與中國人的生命禮俗〉2、
〈道

教齋儀與喪葬禮俗複合的魂魄觀〉3、〈台灣民俗禮俗中的生死關懷-一個中國式結構意

義的考察〉4 等文,充分解讀對於民間整個拔度儀式的核心、精華部分等,但可惜篇幅

有限,無法一一呈現自午時過後到入夜前整個拔度儀式過程,因此仍有相當大的空間,

予研究者得以繼續朝此拔度儀式方面發揮。

柒、民俗喪葬儀節相關專書

就民俗喪葬儀節相關專書有:陳瑞隆著《臺灣喪葬禮俗源由》、姚漢秋著《臺灣喪

葬古今談》、黃文博著《台灣冥魂傳奇》等,針對於傳統喪葬儀式內容與目的作片面性

2
李豐楙師著。〈道教與中國人的生命禮俗〉一文,收錄於龔鵬程主編:《宗教與生命禮俗》
,台北:靈
鷲山文教基金會,1994,頁 181-242。
3
李豐楙師著。〈道教齋儀與喪葬禮俗複合的魂魄觀〉一文, 收錄於李豐楙、朱榮貴主編:
《儀式、廟會
與社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
,台北:中研院文哲所, 1996,頁 459-509。
4
李豐楙師著。
〈台灣民俗禮俗中的生死關懷-一個中國式結構意義的考察 〉一文,收錄於《哲學雜誌》
季刊.第八期,1994 年 4 月,台北:聯合,頁 32-53。

8
介紹,也提供本文相關的資源。

科儀是道教文化的特色之一,道教齋醮科儀歷經時代的變遷,也受到儒、釋二教的

影響,流傳至今與民間的喪禮密切交織在一起,因而也演變成一套屬於台灣本土的喪葬

儀節。然而就儀式本身而言,其可切入的面向相當多,本文僅就以上所收集的資料作為

本文參考依據,進而探討道教午夜拔度儀式的意義、結構。

第四節 研究方法

高雄地區大多為漢人所居,尤以大寮鄉鄰近村落,在亡者過世後,大部分的喪親者

於自宅空地前搭棚,舉行拔度儀式的現象幾乎隨處可見,目前此拔度儀式已演變成為高

雄等地區相當普遍性的喪葬文化現象。因此本研究內容主要扣緊文獻的理解與拔度儀式

之田野調查,針對整個拔度儀式加以分析,探討拔度儀式的意義、結構。本文研究方法

如下:

壹、經典研究

道教與民間關係頗為密切,若依宗教社會功能而言,道教為一門「制度性」

(institutional)與「普化性」(diffused)兼具的宗教。道教有教理、教義、教團組織、宗

教儀式以及宗教活動,除了有出家的全真道士之外,尚有在家的火居道士與信眾居住在

一起,為民眾解決「養生」與「送死」的問題。道教自創教以降,經懺滲入於儀式之中,

遂成一套完備的科儀系統。道教認為:經者,乃神仙真人之言;懺者,聖賢後人佈德、

悔過、懺謝之意,道士藉由儀式中的誦讀經懺,讓民眾體會道教經典義理,民眾也經由

聽聞經懺向諸仙聖眾表達懺悔之意,道教的基本儀式就是誦經禮儀,道士藉由誦經禮儀

來為民眾解決「養生」
、「送死」等問題。在拔度儀式之中,為亡魂誦讀經懺乃出自於對

信眾的生死關懷,其目的在於讓亡魂藉由聽經聞懺,懺悔生前種種罪過,仰仗慈尊不可

思議的神聖力量,將亡魂送往仙界,進而達到「死魂受煉、仙化成人」的目的。

9
英國人類學家 Maurice Blich 認為:儀式和其他符號體系不同之處,在於儀式是界於

行動(action)和陳述(statement)之間,因此那些只關注其中的符號意義的儀式研究,

通常是片面的,並會造成誤解,要弄明白一個儀式的符號和社會學方面的意義,只有將

該儀式的田野參與觀察研究,和對它的歷史形成過程的研究結合起來才能達到 5。道教

為中國民族宗教,對於歷史形成過程,我們無法回到當時的歷史情境脈絡,僅能透過其

保存的歷史經典文獻去探討其歷史形成過程,因此道教經典文獻就成為本文的重要參考

依據。在整場拔度儀式中,就有安排一半以上的誦經科儀,因此誦經禮儀在此儀式中就

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本文為了充分顯現整個拔度儀式的過程與內容,特將田野調查

中收集道士團世代相傳的手抄本,將此經典文獻結合田野調查,試圖找出拔度儀式的意

義、結構。

貳、田野調查方法
(一) 參與觀察法

在田野調查部分主要採取「參與觀察法」,統稱參與觀察,為人類學頗為注重的研

究方法。嚴祥鸞著〈參與觀察法〉6 曾談到人類學專家 Jorgensen,Danny L(1989)認為參

與觀察須具有的特質為內部者的觀點( insider’s viewpoint)、開放式求知的過程(an

open-ended precess inquiry)、一種深度個案研究方法(an in -depth case study approach)、研

究者直接參與訊息者的生活(the researcher’s direct involvement in informants’ lives)、以

及直接觀察為收集資料的方法(direct observation as a primary data-gathering device)。嚴祥

鸞認為:瞭解研究方法沒有好與壞,只有適合與否的問題。而本文的田野調查,除了採

用「參與觀察法」外,並採非結構性訪談方式,以利本研究的進行。由於在儀式的過程

中,研究者若遇有些疑問,在舉行儀式過後,研究者即安排時間與執事者進行非結構性

訪談,以利解決研究者在此儀式中所遇的種種疑惑問題。

(二)涉入程度

5
轉引翁乃群著。〈溯源與順流-對納日村民祭拜白蒂拉姆女神儀式的文化解讀〉 ,收錄於郭于華主編:
《儀式與社會變遷》,北京:社會科學,2000,頁 109。
6
胡佑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台北:巨流,1996,頁 200。

10
科儀為道教體系頗為重要的宗教活動,道士舉行齋醮科儀等宗教活動必設立壇場,

齋壇是道教舉行科儀的基本場域,在此拔度儀式中,所使設立的場域有「三清道壇」
、「外

壇」、
「亡者靈堂」三個場域。由於田野工作所需,研究者的涉入程度,總是跟隨著道眾

往來於「三清道壇 」、「亡者靈前」、「外壇」三個場域之間,並以近距離模式觀察並加

以記錄,若道士於「三清道壇」內舉行科儀,研究者就站在「三清道壇」旁參與觀察、

錄音、拍照、記錄、錄影;若道士於「外壇」舉行科儀,研究者就站在「外壇」旁觀察、

錄音、拍照、筆記、錄影;若執事者在「亡者靈堂」舉行科儀,研究者就坐在樂師旁拍

照、錄音、做筆記、錄影等,本文涉入程度乃視現場情況有所調整,重點以不妨礙儀式

進行為原則。

參、一般比較方法

一般比較方法,採芮克里夫布朗(A. R. Radcliffe Brown)提出的「共時性」和「歷

時性」。「共時性」乃研究一特定時期的文化本質與功能,「歷時性」是研究文化變遷的

規律性。芮克里夫布朗認為:「共時性」研究要先於「歷時性」研究,若不弄清楚文化

的本質與功能,就難以認識該文化的變遷規律 7。由於拔度科儀乃源於魏晉南北朝靈寶

派的黃籙齋法,因此探討拔度儀式之溯源部分,必須藉由歷史觀察的角度與《道藏》文

獻加以補充說明,因此本文於歷史文獻部分涉及(A. R. Radcliffe Brown)提出「共時性」

和「歷時性」的比較方法。

肆、儀式分析方法

得道成仙是道教的終極目標,對於無法屍解成仙的凡人,亡者死後可藉由道教齋法

薦拔亡魂出離九幽地獄的困境。亡魂藉由拔度儀式,赦免其生前所有的罪過,經由科儀

的懺悔與赦免,仰仗慈尊不可思議的神聖力量往生仙界。拔度儀式作為生命禮儀的一

環,本文借用的儀式理論如下:

Van Gennep 提出通過儀式(The rites of passage),他認為:儀式可區分為分離

7
(A. R. Radcliffe Brown)著;夏建中譯。《社會人類學方法》
,台北:桂冠,1991,頁 89-90。

11
(separation)、過渡(transition)、整合(incorporation)三階段,這些階段聯繫著另一個

明確目的,它們的狀態依循著出生、死亡、婚禮等事件,在多樣性的形式下,有意識地

表明或絕對性的隱喻,一個代表性的樣本總是一再地發生。第一階段受禮者個人或群體

脫離先前的狀態。第二階段受禮者進入過渡階段、中介狀態,為儀式的核心階段。第三

階段整個過程已完成,受禮者從社會階段進入另一社會階段,從群體進入另一群體。8

Victor Turner 利用 Van Gennep 的通過儀式特別細心地探討過渡階段所具有的無定形

性或中介性,中介性裡常有過渡性、轉換性、同質性、平等關係、整體等特質,每個儀

式有不同的中介特性,因為儀式的性質是不同的,例如,生命禮儀基本上可說是一個文

化所設定的「地位的提昇」(status reversal)的儀禮 9。

Mircea Eliade 是當代頗具盛名的宗教現象學者,他提出時間與空間具有兩種存在模

式-神聖與世俗。對宗教人而言,空間與時間一樣,既非同質也不是連續。時間中有所

謂的神聖時間與凡俗時間,宗教人可藉由儀式安全地由凡俗期間過渡到神聖時間。儀式

空間存在神聖與凡俗,凡俗空間的經驗與神聖空間的經驗是直接對立,不能同時並存 10。

李師豐楙提出「常與非常」的理論,他認為:中國人的日常工作生活有一套對應的

法則、習慣、生活方式與秩序規律;但相對於日常生活特別區隔出「非日常生活」,如

節慶、醮典、生命禮儀以及終極關懷等時候,自有另一套的思維模式,而此思維模式,

自古至今都維繫著一組不變的結構,亦是一種陰陽相對而又運轉的思維模式 11。在中國

社會裡一旦巧遇家人的喪禮,整個家族即進入一個所謂的「非常時期」,喪親者按照與

亡者的關係而身著喪服,並將廳堂置換成亡者靈堂,俟拔喪禮完成之後,整個家族就回

復到一種「正常」狀態,亡者身份經由喪禮轉換成為祖先,喪親者的家族成員的身份地

位與社會地位也藉此喪禮予以重新定位。

8
(Gennep,Amold van)《The rites of passage》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0。頁:191-192。
9
何翠萍著。 〈比較象徵學大師特納〉 ,收錄於黃應貴主編: 《見證與詮釋:當代人類學家》 ,台北:正中,
1992,頁 349-350。
10
Mircea Eliade 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 ,台北:桂冠,2000,頁 73、115。
11
李豐楙師著。〈由常入非常-中國節日慶典的狂文化〉一文,收錄於《中外文學》22 卷 3 期, (1993
年 8 月) ,頁 120-121。

12
第五節 研究材料與章節安排

本研究內容主要扣緊文獻理解與田野調查相結合,因此在研究材料上的收集取得,

針對經典材料與田野材料作說明,最後是介紹本文內容章節安排。

壹、經典材料

道教拔度儀式乃源於道教黃籙齋法,其目的以拯拔地獄罪根,開渡九幽七祖為目

的,在拔度儀式之歷史文獻資料部分,主要參考《道藏》經典與手抄本,試圖找尋道教

黃籙齋法與當代拔度儀式二者之間,一脈相承的關係。在《道藏》參考的經典有:北周

《無上秘要》;唐末杜光庭刪集《太上黃籙齋儀•共五十八卷》;南宋蔣叔輿編撰《無上

黃籙大齋立成儀•共五十七卷》;南宋王契真撰集《上清靈寶大法•共六十六卷》;南宋

甯全真傳授、元初林靈真編輯《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共三百二十卷》;唐末五代杜光庭

刪定、明代編修《道門科範大全集•共八十七卷》;元末明初編《道法會元.共二六八

卷》等道藏經典。

就「西公厝」所收集到的手抄本有:《太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太上三元慈

悲水懺上、中、下卷》
、《無上策役發表科儀》、
《無上啟白科儀》
、《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

懺上、中、下卷》
、《無上拔度解結科儀》
、《無上貢王填庫科儀》、
《無上拔度沐浴給牒科

儀》等經典。由於此道士團所使用的手抄本除了《太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
、《太上

三元慈悲水懺》上、中、下卷二部經典節錄《道藏》之外,其餘《無上策役發表科儀》、

《無上啟白科儀》
、《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上、中、下卷、
《無上拔度解結科儀》
、《無

上貢王填庫科儀》
、《無上拔度沐浴給牒科儀》為流傳於民間的一種藏外道書,為了將此

田野中所收集藏外道書的內容充分彰顯出來,此道士團手抄本亦為本研究文獻材料之

一。

貳、田野材料
研究者於民國九十年七月至九十一年八月這段期間,跟隨「西公厝」的道士們,於

拔度場所記錄的田野樣本。但在此之前,也曾多多少少經歷幾位長輩的喪禮,因此研究

13
者所參與的拔度儀式,最少也有十場左右。由於前後作了八場拔度儀式的田野調查,希

望能從中不斷學習與累積田野工作經驗。最後本文以第八場的田野調查為本文的田野工

作樣本。這些田野場域,大多承襲以往於自宅空地搭棚舉行午夜拔度儀式。以下是研究

者跟隨「西公厝」烏頭道士團,於高雄地區所作的幾場田野樣本如下:

日期 觀察場域

90 年 07 月 02 日 高雄縣大寮鄉溪寮路蘇府自宅

90 年 08 月 01 日 高雄縣鳳山市瑞竹路吳府自宅

90 年 09 月 24 日 高雄縣大寮鄉內厝路簡府自宅

90 年 11 月 05 日 高雄縣五甲市南京路王府自宅

90 年 11 月 06 日 高雄縣大寮鄉林厝路林府自宅

90 年 11 月 24 日 高雄縣大寮鄉大寮路林府自宅

90 年 12 月 05 日 高雄縣大寮鄉萬丹路王府自宅

91 年 08 月 06 日 高雄縣大寮鄉三隆路楊府自宅

「午夜」拔度儀式的起迄時間,自中午過後到入夜前結束,因此每次的田野工作必

須待在田野場域裡將近十二個小時以上,除了早上出殯前的請神儀式外,從中午過後的

《太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到入夜前的謝壇,研究者絲毫不敢怠惰,惟恐一不注意,

錯失了重要的鏡頭。因此在幾次的田野場域所收集到的資料,對研究者而言頗為彌足珍

貴。

在研究者所採訪的樣本裡,大部份喪家都安排於出殯當天的卯時舉行,本文雖以「午

夜」拔度儀式為研究範疇,但為了貫穿整個「午夜」拔度儀式,所以必須將卯時《無上

策役發表科儀》、
《無上啟白科儀》連貫起來,讓整個「午夜」拔度儀式能更為完整。由

於「午夜」拔度儀式通常於亡者出殯當天自午後至入夜前結束,因此本文僅針對出殯當

天卯時所舉行的《無上策役發表科儀》、
《無上啟白科儀》為研究範疇,至於《無上啟白

科儀》之後的告別式、動棺出殯、火化亡者遺體後等程序不在本文範圍之內。

14
道教於元、明時期之後,明顯區分為在家道與出家道,在家道以正一為主流,出家

道以全真為主流,此二派齋醮科儀皆源於靈寶派。自明、清以降,道教齋醮活動與民俗

關係頗為密切,舉凡神明生日舉行祝壽等廟會,大多與道教醮儀結合在一起,至於度亡,

喪家則請道眾為亡者誦經拔度,因此道教與民俗的關係極為密切。由於民間送葬儀式、

披麻帶孝則為儒家禮制,而度亡、普度等齋醮科儀則牽涉到道士的專業領域,就台灣的

喪葬儀式文化現象而言,揉合了儒家慎終追遠的道德觀,儒、道二者融合交織在一起,

如此「複合」之處,本文則有必要加以說明、釐清。

參、章節安排

本文共七章,第一章為緒論,旨在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相關研究回顧、研究

方法、研究材料、範圍以及研究限制。第二章為道教拔度儀式的由來與變遷,主要是以

歷史、文獻的觀點,探討此拔度儀式的發展與黃籙齋法二者之間一脈相承的關係。第三

章為研究對象與拔度儀式的背景資料,主要是探討研究對象「西公厝」道士團以及此道

士團目前在台灣道教齋法在該地的發展現況,由於拔度科儀也必須藉由祭品、法器以及

文檢等背景資料共同達到儀式的目的,因此本章節主要介紹此道士團的道法傳承與此道

士團於拔度儀式所設的場域與背景資料。第四章原本為「午夜」拔度儀式過程,但由於

篇幅過長,因此研究者將午夜拔度儀式過程劃分成第四章「午」的拔度儀式過程,而第

五章為「夜」的拔度儀式過程,整個「午夜」拔度儀式是由十二個科儀所組成,本文為

了詳加記載此儀式的時間、場域以及科儀內容,特將田野工作中所收集此道士團科儀

本,《無上拔度策役發表科儀》、《無上拔度啟白科儀》、《太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

《太上三元慈悲水懺》
、《無上十王琉璃藥王寶懺》等手抄本,結合田野調查,將此儀式

的過程作結構分析與描述,試圖找出此儀式的意義與價值。第六章為拔度儀式之分析,

第一節為儀式的基本結構分析,從儀式的形式、步驟以及內容探討此拔度儀式的表層結

構。第二節為道教拔度儀式之深層結構分析,針對儀式的時間、拔度場域加以分析,探

討拔度儀式的深層結構意義。最後在第七章作一個結論說明。

15
第六節 研究限制

在拔度儀式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多少受到某方面的限制,於此加以釐清與說明如下:

壹、研究者角色
由於本研究內容主要扣緊文獻理解與田野調查相合,關於田野調查方法,採取人類

學頗為注重的「參與觀察法」,「參與觀察法」又有 insider 與 outsider 之分,本研究雖以

outsider 身份從事學術研究與觀察,但研究者本身經歷過幾位長輩的拔度儀式,也曾經成

為 insider,雖然「參與觀察法」頗為注重 insider 的問題,但若以喪親者本身為拔度儀式

的 insider,或許較不合適,原因是喪親者在面臨喪親之痛與喪禮繁複的跪拜儀節,可謂

是身心疲憊,在此情境下,想要成為一位好的 insider,較為不適。再者「午夜」拔度儀

式內容頗為繁雜,有時必須照相、錄音、錄影、筆記等工作,實非僅以一場田野調查即

能掌握全場儀式,必須不間斷在田野場域中持續累積工作經驗。因此本研究以 outsider 的

身份來從事田野工作。

貳、研究文獻
本文為了探討道士們私密性傳承,刻意將西公厝道士團「午夜」拔度儀式所使用的

科儀本,作為本文參考之用,由於拔度儀式乃是由十三個小科儀所組成,在此儀式中手

抄本就使用八本,在拔度儀式所使用的科儀本除了《無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
、《太

上三元慈悲水懺》上、中、下卷在《道藏》有記載之外,其餘《無上拔度策役發表科儀》、

《無上拔度啟白科儀》
、《無上十王琉璃藥王寶懺》上、中、下卷、
《無上拔度解結科儀》、

《無上貢王填庫科儀》
、《無上拔度沐浴給牒科儀》此六部經書,現為流傳於台灣的藏外

道書,在《正統道藏》、
《莊林續道藏》與日人大淵忍爾所纂《中國人? 宗教禮儀》從未

刊行者。由於此六經書是手抄本,經文中不免有漏字、缺字、錯字等情形,在《無上貢

王填庫科儀》與《道藏》所載《靈寶天尊說祿庫受生經》此二經書中所提到的庫官姓名,

似乎有所出入,且放赦科儀、打盆科儀、燒庫錢、過橋科儀以及謝壇科儀之中,本文所

收集到的田野資料,有些為師徒口耳相傳的手抄本,因此手抄本中所載若有錯字、筆誤、

16
漏字等情形,實非研究者所能處理,但也不能否定這些手抄本,至今能保留如此完整。

呂理政認為:喪葬禮儀中的「開冥路」、「作佛事」
、「貢王」、「過王」
、「作七」、「作

功德」等儀式,都是根據通俗的地獄及十王審判信仰而來,也是民間靈魂(死靈)觀念

及死後信仰之具體呈現 12。因此道教為亡魂舉行拔度「作功德」
,所使用的手抄本,多少

也受到佛教地獄與十王審判觀影響相當深遠。雖然在此儀式中,有借用佛教的藥師、罪

業等語彙,但道教仍保留其自身的觀點與特色,除了十王之外,並非一味吸納佛教的觀

點。由於本文探討拔度儀式的意義、結構為主,因此本文若有借用佛教與其他宗教之語

彙、教義等,容以後有機會再討論。

參、「師公戲」與後場音樂

道教拔度音樂在儀式當中扮演頗為重要的角色之一,道士在儀式中,只要一起音唱

誦「曲」或「讚」,樂師就得配合。因此拔度儀式也考驗著後場樂師與道士二者之間的

臨場感與默契。關於儀式音樂部分,由於研究者並非音樂相關背景,且學力、能力有限,

僅就拔度儀式「讚」
、「曲」的詞彰顯出來,至於拔度儀式之音樂,期待有心人士深入研

究。

在拔度儀式之中,調節喪親者哀傷情緒作用的「師公戲」,由於受到時代衝擊,與

喪親者自我意識日益抬頭等影響,「師公戲」,誠然已不再受到喪家、社會大眾所支持。

因此在研究者的田野樣本之中,除了時間允許與喪親者有願意的情形下,才會演出「師

公戲」
,「師公戲」雖有緩和喪親者之悲傷情緒,但放赦科儀即可替代,由於本文主要扣

緊拔度儀式如何扮演生命禮儀的角色,並非戲劇角度來研究「師公戲」,因此拔度儀式

中的「師公戲」不列入本文研究範疇。

肆、田野調查

在傳統聚落舉行「午夜」拔度科儀,其重頭戲在於打盆科儀,喪親者舉行打盆科儀

時,往往會請來鄰近的神明來牽引亡者從陰間回陽間,有時在鄉下所舉行的拔度科儀,

鄰近居民會圍觀,打盆科儀甚致有時比迎神賽會還熱鬧與精彩,因此打盆科儀有凝聚人

12
呂理政著。《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台北:稻鄉,1992,頁 127。

17
心之用。由於民間喪葬儀式禁忌最多,有時田野工作也會受到一些阻饒,在初入田野時,

由於「夜」的拔度科儀內容較為生動、精彩,而打盆科儀一般安排於夜晚舉行,為了捕

捉生動的畫面,照相必須使用閃光燈,某次,在剛結束打盆科儀之後,研究者就曾經被

神的代言人-乩童所警告,乩童警說:「亡魂從陰間回到陽間,是裸體,因此在打盆科

儀照相對亡者而言,是非常沒禮貌,且亡魂從陰間回到陽間,照相機的閃光燈會驚嚇到

他們,到時候亡者無法往生仙界會找妳麻煩,所以打盆科儀沒有人敢照相」。在鄉下地

方,基於認知差異,有些喪親者對於喪禮的「禁忌」注重程度,有時更勝於喪禮的意義,

如此不免失去舉行喪禮的意義。在田野過程中,有些喪親者甚至會要求研究者不能對著

棺材、靈堂照相等,諸如此類的要求,因而導致研究者的田野工作多少受到民間喪禮「禁

忌」的阻饒與考驗。研究者認為:民間太過重視死亡文化上的禁忌,社會大眾重視喪禮

禁忌的程度似乎更甚於舉行喪禮的意義,如此一來,不免本末倒置,死後的世界,無人

可知曉,況且生者沒有死亡的經驗,死者早已不復存在,生與死是人生命形成與結束之

具體事件,因此吾人對於生死問題的反思,始終只能透過他人的生命禮儀-喪禮,來教

育自己,並反思其中隱含之意義,雖然喪禮必須以尊敬亡者為前提,並非將喪禮的禁忌

視為比喪禮的意義更為重要。因此民間喪葬文化一直無法提昇往往受到禁忌的影響太過

深遠,如何打破民間視死亡為禁忌的藩籬,似乎還有很長一斷時間需要社會大眾共同努

力。

18
第二章 道教拔度儀式之由來與變遷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在東漢末頗為興盛,道教崇尚黃老的社會思潮,

與傳統的鬼神崇拜、神仙信仰、陰陽術數合流,為道教形成的必要的條件 1。道教為中

國傳統的宗教,為解決其信眾生、老、病、死、苦等棘手的問題,因而訂定一套「度生」、

「度死」的齋醮科儀,以因應信眾的需求。在各派齋法當中,以靈寶派的齋法最有系統,

也深深影響著後世。因此本文針對道教齋醮的發展,與靈寶派黃籙齋法的功用,探討其

一脈相承的關係。

道教的終極目標認為人經由修煉可長生不死、得道成仙。道教追求長生久壽的理論

與方術,《太平經》認為:人的生命是由精、氣、神三者結合,因此想要長生就應當愛

氣尊神重精,讓生者可藉由修煉達到長生延命、甚至得道尸解、白日飛昇成仙的目的。

凡人若無法尸解成仙,俟亡者過世後,可藉由黃籙齋法的拔度儀式,將亡者之魂魄送入

南宮「死魂受煉、仙化成人」2。而整個拔度儀式的核心內容在於煉度,因此探討道教煉

度觀,必須涉及與人生命相關的「形神論」與「精」、「氣、「神」等相關理論。

第一節 略論道教齋醮科儀的發展

鬼神崇拜是道教信仰的特色之一,道教齋醮科儀乃源於古人的祭祀之說,古人於祭

祀之前須清潔身心,戒慎行為,摯誠以祭祀,方能取悅鬼神,達到祭祀目的。盛行於唐

朝的道教齋醮科乃源於古代的齋戒行為,劉枝萬認為:道教潔齋之法,乃源於祭祀之前

的「齋」戒行為,道教歷經東漢魏晉南北朝期,頗為注重科儀的整理,將此詞冠諸祭儀

1
卿希泰編。《中國道教史》卷一,台北:中華道統,1997,頁 1。
2
蕭登福認為南宮是天界中滌鍊凡質之處。通常學道之人,死後須經鍊質更生,而後才能成為九宮仙人,
不管是尸解(死後魂魄昇仙) ,或是白日非昇,初入仙界者都須經南宮火鍊,尸解者鍊鬼質,生身得
道者鍊去肉身之垢穢,然後再各就其果位。蕭登福著。 《漢魏六朝佛道兩教之天堂地獄說》
,台北:台
灣學生,1989,頁 331-332。

19
上,故《隋書》云:其潔齋之法,有黃籙、金籙﹒﹒﹒等齋 3。由此看來道教訂定齋法

科儀,乃是承續儒家「祭祀之齋」,古人齋戒來約束自己的身心,方能取悅鬼神,進而

達到神靈交感的目的。因此儒家的「祭祀之齋」影響日後的道教齋戒思想與「齋法」的

發展相當深遠。

壹、略論道教齋法的發展

道教齋法受到儒家重禮節好祭祀的思想所及,將原本源於儒家的「祭祀之齋」,後

來道教逐漸發展自成一格的齋戒思想與齋法科儀,因此道教齋法的發展,受到儒家「祭

祀之齋」的影響相當深遠。

一、 「齋」字釋義

「齋」的本義是潔淨、戒潔。許慎《說文解字》釋「齋」說:「齋,戒潔也」。先秦

時期祭祀乃國家大事,祭祀之前須清潔身心,戒慎其行為,誠摯祭祀,取悅鬼神,才能

達到祭祀的目的,故《禮記•典禮上》言:齋戒以告鬼神。道教早期的經典言及修齋之

事,多指舉行祭祀儀式前的齋戒 4。

北周時期道教第一本類書《無上秘要》卷四十七,提到齋戒的重要性:

夫學道以齋戒為本也,誦經必齋,校經必齋,書經必齋,書符必齋,篆籙必齋,作

金丹必齋,詣師請問必齋,禮拜必齋,受經必齋,救病消災必齋,致真人必齋 5

在北周當時修道者就頗為注重齋戒行為,修持齋戒是修道的根本,修道者藉由誦

經、書寫經書、書寫符籙,甚至煉丹、請教師長、禮拜眾神靈、誦讀經文、救病消災等,

都必須遵守齋戒以約束行為,達到修齋的目的。

在古代行道之日,修齋者,誦經之日,皆當香湯沐浴齋戒達到祭祀目的。南宋王契

真所纂《上清靈寶大法》卷二十四載:

3
劉枝萬著。《台灣民間信仰論集》
,台北:聯經,1983,頁 16。
4
張澤洪著。《道教齋醮符咒儀式》
,成都:巴蜀,1999,頁 12-13。
5
《道藏》第二十五冊.子字號。《無上秘要》卷四十七,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25-166。

20
經曰:行道之日,皆當香湯沐浴齋戒入室耳。師曰:行道之日者,謂應是誦經之日,

皆當香湯沐浴也,香湯者,五香之湯也 6

行道設齋之日,皆當以五種香湯沐浴後齋戒,方能達到取悅鬼神,達到祭祀目的。

行道設齋的原則,據南宋金允中所纂《上清靈寶大法》卷二十五載:

凡遇拜章,先淨外穢,沐浴更衣,用香湯先沐後浴,即易新衣入靜室,夫身不潔,

則神不居,則法不靈,法不靈則難格天矣 7

金允中所纂,凡遇拜章,必以香湯先沐後浴,若身體不清潔,則道法不靈,道法不

靈則難格天矣!

道教認為:若想要達到通靈達妙的境界在於潔淨身心,據王契真所纂《上清靈寶大

法》卷六十六載:

欲通靈達妙,在乎潔已、齋心,齋心所以仰口味鼻香之貪;潔已所以絕視聽色聲之

好,抱神以靜,正氣自澄,注念不移,立功可待 8

金允中認為:修道者若想要達到神靈交感的目的,必須潔淨身心,謹慎自己的言行

舉止,同時須節制口、鼻享受美味食物,眼耳拒聽看有色之音聲,修道者必須專注自己

的意念,才能達到通靈達妙的境界。

據道教教經典所載,古人認為祭祀之前,以潔淨自己的身體與約束本身的行為舉

止,可達到與神靈感通的目的。道教取名為「齋法」,即承襲古人祭祀前所重視的「齋

戒」行為的「齋」字,因此道教「齋法」也有潔淨之法之稱。

二、道教「齋法」乃源於古人祭祀之前的齋戒行為

道教齋法受到儒家重禮節好祭祀的影響,遂成道教的一套齋戒行為特色。由於儒家

6
《道藏》第三十冊.觀字號。洞微高士開光救苦真人甯全真授,上清三洞弟子靈領教嗣師王契真纂。
《上清靈寶大法》卷二十四。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30-872。
7
《道藏》第三十一冊.彩字號。洞玄靈寶法師南曹執法與者權童初府右翊治金允中編。 《上清靈寶大
法》卷二十五,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31-500。
8
《道藏》第三十一冊.禽字號。洞微高士開光救苦真人甯全真授,上清三洞弟子靈領教嗣師王契真纂。
《上清靈寶大法》卷六十六,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31-335、336。

21
初期主張「近鬼神而遠之」,但自從孔子死後,儒家的特色為重禮節、好祭祀,而祭祀

與鬼神二者往往脫離不了關係。根據《孟子.離婁篇》載:齋戒沐浴可以事上帝,因此

儒家的祭祀行為,齋戒沐浴以取悅鬼神,達到祭祀的目的。後來道教加以吸納而演變為

自成一格的齋戒思想與齋醮科儀。

莊子也提出「心齋」之說,《莊子.人間世》載,莊子引述孔子與顏回二者之間的

對話方式,說明「祭祀之齋」與「心齋」之差異:

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如葷者數月矣。若此,則可以為齋乎?曰:是祭祀

之齋,非心齋也 9。

莊子的寓言,顏回請教孔子,若數月不喝酒、不吃葷食等約束行為,是否可藉由祭

祀前的齋戒,進而達到對神靈的尊敬?而孔子則回答顏回,這樣的行為是祭祀的齋戒,

而非心靈的齋戒。由此看來,莊子哪個年代,祭祀之前,必先潔淨身心、戒慎言行為,

方能取為鬼神。除此之外,提出「心齋」之說,乃試圖將古代祭祀前的齋戒,提升為心

靈之齋戒。莊子對「心齋」的強調,藉由內心的齋戒,以期達到齋戒的目的。

唐末時期的杜光庭為道教齋法之集大成者,根據其所纂《金籙大齋啟盟儀》記載,

將道教 之「齋法」區分為「內齋」、「外齋」之別:

齋法之說,有內有外,請備論之。內齋者恬澹寂寞,與道翱翔,昔孔子以心齋之法

告顏淵,蓋此類也。外齋者登壇步虛,燒香懺謝,即古人禱祠祭祀之餘意也 10

道教齋法有「內齋」與「外齋」之別,「內齋」為昔日孔子告知顏回「心齋」之說,

而「外齋」則是「祭祀之齋」,由齋主設置齋壇,舉行燒香、懺悔、謝罪等祭祀行為。

張澤洪認為:道教的齋戒行為,其作為道教的宗教修持,廣泛運用於宗教活動等諸

多方面。在劉宋時期,齋已不僅限於祭祀活動,劉宋太極真人撰《洞玄靈寶道學科儀•

必齋品》言:道士、女冠誦經、書符、合藥﹒﹒﹒禮拜、受經、救濟、消災、致真等,

都必須齋戒 11。因此道教訂定齋法科儀,乃是承續儒家祭祀之齋,日後逐漸自成一格的

9
黃錦鋐註譯。《新譯莊子讀本》
,台北:三民,1999,頁 47。
10
《道藏》第九冊.體字號。廣成先生杜光庭集。《金籙大齋啟盟儀》 ,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版社,
1987,頁 9-73。
11
張澤洪著。《道教齋醮符咒儀式》,四川:巴蜀,1999,頁 16。

22
齋戒思想與齋醮科儀。

貳、道教齋法的起源與種類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齋法,以靈寶齋為主體。據《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一載:道

家所先莫近乎齋,齋法甚多,大同小異,其功德重者,惟靈寶齋,世希能學之矣 12。道

教齋法頗為眾多,也大同小異,若以功德最重者來感念神靈慈悲的齋法,則是靈寶齋法。

在道教齋法修訂方面,歷史上著名道士有劉宋陸修靜制定百餘卷齋儀,其內容可分

為「九齋十二法」,在十二種齋法之中,靈寶齋就占了九種,因此諸多道經記載,道教

齋法多以「靈寶為宗」的說法 13。繼陸修靜之後,有唐代長安道士張萬福整理齋法,唐

末五代杜光庭 14 修訂、統合齋醮科儀。尤以杜光庭是道教齋法之集大成者,對於道教齋

法頗多貢獻。據杜光庭所集《金籙大齋啟盟儀》載:

齋法見於道家者,凡二十有七品,其源出於靈寶;一曰太真齋、二曰上清齋、三曰

大洞齋、四曰金房齋,此四齋者,不假人為,與天為徒,所謂內齋者也。五曰太一

齋、六曰九天齋、七曰金籙齋、八曰玉籙齋、九曰盟真齋,此五齋者為天子得修之,

臣庶不得修禮也。十曰黃錄齋、十一曰洞神齋、十二曰自然齋、十三曰三元齋、十

四曰塗炭齋、十五曰拔度齋、十六曰洞淵齋、十七曰天寶齋、十八曰九幽齋、十九

曰五鍊齋、二十曰正一齋、二十一曰太平齋、二十二曰三皇齋、二十三曰八帝齋、

二十四曰北帝齋、二十五曰旨教齋、二十六曰解考齋、二十七曰化胡齋,此十八者

修之各有其宜,臣庶無間也。自太一而下二十二品謂之外齋,皆有儀範,具在藏中,

其間設施雖有不同,要其規則,不能出於靈寶之範圍也 15

12
《道藏》第九冊.鳳字號。三洞法師沖靖先生傳授,太上執法仙士蔣叔輿編次。《無上黃籙大齋立成
儀》卷一,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9-378。
13
張澤洪著。《道教齋醮符咒儀式》,四川:巴蜀,1999,頁 15-16。
14
道士杜光廷字賓聖,號東瀛子,本處州人。《青城山記》云:京兆杜陵人,博極群書,志趣超邁。唐
懿宗朝與鄭雲叟賦萬言不中,乃奮然入道,事天台道士應夷節常謂道法科教,自漢天師暨陸修靜撰
集以來,歲月綿緲,幾將廢墜,遂考真偽條列始未,其文於朝,僖宗召見,賜以紫服,象簡充麟,
德殿文章,應制為道門領袖,後唐莊宗長興四年,光庭八十四歲,一旦披法服作禮辭天,鼪堂跌坐
而化。蜀主王建初賜號廣德先生,唐武德初祁平定為金紫大夫,開元中尹愔居諫省,於是以為諫議
大夫封蔡國公,進號「廣成先生」 。
《道藏》第五冊.鱗字號。浮雲山聖壽萬年官道士趙道一編修。 《歷
世真仙體道通鑑》卷四十,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5-330。
15
《道藏》第九冊,體字號。 廣成先生杜光庭集《金籙大齋啟盟儀》 ,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
1987,頁 9-73。

23
杜光庭編集《金籙大齋啟盟儀》言:道教齋法有二十七品,齋法經由展衍與統合後,

因此推源靈寶派為主流。關於道教齋法,此二十七品又區分為「內齋」齋法部份,而「內

齋」齋法部份,有太真齋、上清齋、大洞齋、金房齋此四齋。至於「外齋」齋法部份,

有二十二品,在「外齋」部分,有太一齋、九天齋、金籙齋、玉籙齋、盟真齋,此五齋

法則為天子所修之,臣庶不得修之。而黃錄齋、洞神齋、自然齋、三元齋、塗炭齋、拔

度齋、洞淵齋、天寶齋、九幽齋、五鍊齋、正一齋、曰太平齋、三皇齋、八帝齋、北帝

齋、旨教齋、解考齋、化胡齋,此十八齋,臣庶可修,此二十二品,皆有儀範,大多為

靈寶派範圍內。

道教的每種齋法皆有其用途,如金籙齋為保佑帝王,安人鎮國,黃籙齋救拔祖先罪

根等等功能。《道門定制》卷六言:

廣成先生曰:齋有二十七等,備在三洞經中,各有品題標明所主,世所修奉,今著

左方:太一齋,十神太一主之,帝王修奉,展禮配天。九天齋,九天生神帝主之,

匡護國家,保制劫運。金籙齋,上元天官主之,保佑帝王,安人鎮國。玉籙齋,中

元地官主之,保佑六官,輔寧妃后。上以為帝王之齋,或大臣藩鎮為國祈禳亦許修

奉。黃籙齋,下元水官主之,事關上元、中元二官。普資家國,偏濟存亡,開度七

祖,救拔三塗。盟真齋,宗廟遷拔及臣下拔亡,皆可兼奉。洞淵齋,以北帝為主,

袪除疫厲,掃蕩邪氣。九幽齋,燃燈破暗,解救亡魂。五鍊齋,道士修行之人滅度

修設,正一齋,傳度經籙,授法付道,傳神傳籙,崇正除邪。右十品齋法,皆有科

儀,其餘一十七品,詳在廣成《黃籙序事儀》中,或雖有名題,科儀不備 16

道教齋法歷經唐宋時期蓬勃發展,其類別與種類的發展也頗為繁雜,杜光庭為道教

齋法之集大成者,他將齋法的區分為二十七品,分別放置於三洞經典之中。道藏經分三

洞:一為洞真部,為元始天尊所流演;二為洞玄部,為太上道君所流演;三為洞神部,

為太上老君所出,稱為三洞 17。道教的每種齋法都有其用途,從太一齋至正一齋,杜光

16
《道藏》第三十一冊, 丙字號。西蜀道士樸庵呂元素集成,朱陵真隱性齋胡湘龍編校。《道門定制》
卷六,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31-712、713。
17
道教經籍分類品名。指洞真、洞玄、洞神,也稱三洞、三部、三部經。南朝劉宋道士陸修靜「總括
三洞」,撰《三洞經書目錄》,將道書分為三大類,即洞真、洞玄、洞神。中國道教協會(辭典編輯
委員會)著。中國道教大辭典》 ,台中:東久,1996,頁 821-822。

24
庭說明此十齋的功用,科儀尚具備,其餘一十七品,雖有名題。根據劉枝萬的看法,唐

代齋類雖曾有二十七類之多,俟宋代,確有其科儀者僅十類,其餘多已名存實亡,而此

十類之中,主要僅配於三官之金籙、玉籙、黃籙三類而已 18。

帝王所修齋有:太一齋,祀十神太一;九天齋,祀九天生神,匡護國家,保制劫運;

金籙齋,祀上元天官主之,保佑帝王,安人鎮國;玉籙齋,中元地官主之,保佑帝官;

盟真齋是為宗廟(皇帝的祖先)和臣下遷拔的,將地獄涉罪亡魂就拔出離地獄。柳存仁

認為:民間修齋有拔度齋、九幽齋、五鍊齋,臣庶們所能修的有祀天、地、水三官的。

這些齋法除了皇帝之外,其餘一般性的為國消災,為民祈福,普渡孤魂,請福三元(天

官、地官、水官),官陛九祖,皆曰黃籙齋,悉有科儀,從杜光庭以降,黃籙摘包括的

範圍,實在比其他許多特定的名目齋儀為廣。把天子和臣庶的齋劃分出來,天子修齋,

名目規模必大,動員人力物力必多,皇帝與臣庶的支出就有天淵之別 19。

就道教齋醮歷史發展而言,從最簡要的科儀發展到頗為繁複的黃籙等齋法,道眾對

於動天地、敬鬼神的心意不會輕易變更。因此祭祀前的齋戒,或道教後來所發展的繁複

的齋法,如此皆足以說明齋戒為古人相當重視的宗教修持、宗教體驗及其宗教活動。

參、道教齋法與醮儀的特質

柳存仁認為:陸修靜《法燭》裡所說的齋義和齋意兩者之間不同。齋義是對齋的各

種形式本身的解說,而齋意是它的用意,它的高一層的抽象意向和企圖。「齋醮」這個

詞就其齋義方面,齋與醮是有分別的。一般地說,道教醮的設施多收在齋儀裡,就是那

些專門處理醮的儀式的書籍,這種書籍,就叫做醮儀 20。

早期道教醮儀起源於張陵時期,道經有中有「靈寶立齋、正一有醮」的說法,道教

的禮斗、上章則是早期正一道行用的醮法 21。道教醮儀部分亦為道教宗教祭祀活動。據

道經《道門定制》卷六載:

18
劉枝萬著。《台灣民間信仰論集》,台北:聯經,1983,頁 27。
19
柳存仁著。《和風堂文集》中冊,上海:古籍出版,1991,頁 766-767。
20
柳存仁著。《和風堂文集》中冊,上海:古籍出版,1991,頁 758-759。
21
張澤洪著。《道教齋醮符籙儀式》,成都:巴蜀書社,1999,頁 17。

25
廣成先生曰:醮者祭之別名也,香花、燈燭、果、酒、茶、湯,降天地致萬神,禳

災禱福,兼利天下 22

道教齋、醮科儀於唐宋以後,愈受到道教重視,杜光庭認為:醮是祭祀儀式的別名,

醮儀須準備香花、燈燭、水果、茶酒等物品來召請眾神靈蒞臨壇場,達到齋醮的目的。

道教齋法、醮儀雖皆屬道教的祭祀活動,齋、醮二者之差異性,據南宋蔣叔輿編撰《無

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十六載:

燒香行道,懺罪謝愆則謂之齋;誕真降聖,乞恩請福則謂之醮。齋醮儀軌不得而同
23

道教為釐清齋、醮二者的差異,按舉行科儀的用途來區分,懺悔罪愆稱之為齋法,

而祈求神靈的降臨、達到祈福的目的稱之為醮。柳存仁認為:「燒香行道」的行道是術

語,指的是行齋法關奏,不是抽象的推行大道。又言:蔣叔輿在此替「醮」字所下的定

義太狹隘了,而且也不完全符合實際情形。杜光庭的《太上黃籙齋儀》卷五十,早立下

了「散壇設醮」一門,舉行了齋壇的法事之後,不管是否以蒙神庥就是「謝齋設醮」。

醮不僅止於醮謝天尊正神而已,據王契真纂《上清靈寶大法》言:每次齋壇完畢之後,

道士禱祝上章燒過的文狀官牒一道一道經過的地方,凡文檄所至之曹(曹就是

department,也像人間的官署燃),並當醮謝。所以醮不僅止於酬謝天尊。24

張澤洪認為:早期道教的兩大祭祀系統,為靈寶立齋,正一有醮,由於唐末五代杜

光庭修訂齋醮科儀最重黃籙,其最大的貢獻是在黃齋儀中加入謝恩醮的儀節,將齋醮儀

式合二為一,因此道教的靈寶齋法與正一醮儀從此合而為一,齋醮的科儀內容更為豐富
25
。劉枝萬則認為道教齋醮科儀自從南北朝,以迄於今,脈脈相傳,就台灣現俗而言,

齋法與醮儀,分庭抗禮,前者旨為私人薦亡而「作功德」
,後者乃為公眾祈求合境平安,

齋醮為道教的主要儀式,雖時有盛衰,而大致竟能相輔相成,存續至今。唯眾齋中,以

22
《道藏》第三十一冊,丙字號。西蜀道士樸庵呂元素集成,朱陵真隱性齋胡湘龍編校。《道門定制》
卷六,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31-714。
23
《道藏》第九冊,在字號。東晉廬山三洞法師陸修靜撰,大唐清都三洞法師張萬福補正,上清三洞法
師李景祈集定,三洞法師沖靖先生留用光傳授,太上執法仙士蔣叔輿編次。《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
卷十六,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9-478。
24
柳存仁著。《和風堂文集》中冊,上海:古籍出版,1991,頁 759-761。
25
張澤洪著。《道教齋醮符籙儀式》,成都:巴蜀書社,1999,頁 21-24。

26
薦亡超拔為主旨的黃籙齋法,一枝獨秀,亦即齋法之特長也 26。本文以道教拔度儀式為

主要研究範疇,此拔度儀式乃源於道教的靈寶派的黃籙齋法,因此探討拔度儀式的由來

與變遷,必須討論道教的齋法與醮儀。

第二節 黃籙齋法之功用

綜觀道教齋法歷經時代的變遷,從南北朝至隋唐時期,靈寶派的黃籙齋法備受歷代

高道的推崇與帝王們的喜愛,在民間廣為流傳。黃籙齋法之所以流傳至今,就其背後所

隱含功用而言,黃籙齋法僅有拯拔地獄亡魂出離九幽地獄的功能,對於生者的消災、解

厄、祈福的功用,其核心思想在於「度生」與「度死」的濟度觀上。而黃籙齋法之修齋

對象,不限於帝王、君臣,對於一般社會大眾皆可修齋。根據《上清靈寶大法》序言:

昔我祖師,元始天尊,大慈悲憫,廣濟群生,歷劫度人,先天立教,隨方應物﹒﹒﹒

黃籙之法,拯度既多,群臣通修,人天普福,隨其所為,理趣多門,又經云:三洞

布化,遍滿人間,行道修齋,因宜立教,人間天上, 久矣流行,若帝王、國主、

人民、土地、一切眾生,有諸災厄,應當消卻,召諸道士即以女官或多或寡,廣立

瑤壇,懸諸旛蓋,散花燒香,然燈照夜,行道禮懺,晝夜六時,勤勤不息,克獲靈

應,福德普臻。經曰:黃籙者,開度億曾萬祖先,亡後化處在三塗沈淪,萬劫超凌,

地獄離苦升天,救拔幽魂最為第一,此經隨世所求,即可修設 27

元始天尊慈悲,廣開方便之法門,以「度生」、「度死」,教化濟度群生,歷劫度人

等為目的。黃籙齋法以濟度思想為主,因此黃籙齋法有行道修齋,因宜立教,群臣通修,

人間普福等作用。道經言:洞玄、洞神、洞真布化人間,為人間、天上、帝王、國主、

26
劉枝萬著。《台灣民間信仰論集》,台北:聯經,1983,頁 51。
27
《道藏》第三十冊, 鬱字號。洞微高士開光救苦真人甯全真授,上清三洞弟子靈寶領教嗣師王契真
纂。
《上清靈寶大法》序。 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30-649、650。

27
一切眾生,消解災厄為目的。召請道士或設立壇場,散花燒香、行道禮懺,勤勤不息,

進而達到與眾神靈感應的境界。黃籙齋法有開度祖先,拯救祖先出離三塗 28 免於沈淪,

萬劫超凌地獄,離苦升天,救拔幽魂最為第一,此經隨世所求,即可修設。黃籙齋法的

根本核心在於其濟度思想,而此濟度思想則牽涉到黃籙齋法的功用。以下為根據文獻資

料,探討黃籙齋法的功用。

壹、黃籙齋法之功用:

一、黃籙齋法可拔度亡魂出離九幽地獄與消災、解厄、祈福等功能

道教認為人死之後,亡魂入九幽陰暗之處。因此藉由黃籙齋法拯拔地獄中的亡魂則

為黃籙齋法的主要功用。《太上黃籙齋儀》卷五十七言:

黃籙齋,拯救幽靈,遷拔飛爽,開度長夜,昇濟窮泉,固其大旨也。然祛災致福,

謝罪希恩,人天普修,家國兼利 29

黃籙齋法有拯救幽靈、薦拔亡魂出離幽暗長夜之用,超昇仙界是黃籙齋法的根本要

旨。然而黃籙齋法也有消災、解厄、祈福、謝罪等功用,百姓與帝王皆可修齋,若人天

普修,則家國兼得其利益。

二、黃籙齋法有拔度九祖父母之亡靈,出離九幽地獄的痛苦,同時也藉由修此齋
法,將修齋功德歸流帝王君臣、吏民父母尊親等人,願各得其道,得道之後,
昇入無形,達到與道合真的境界

黃籙齋法的作用,修齋者可藉由修此齋法而拔度九祖父母亡靈出離九幽地獄的囚

禁,並藉由修此齋法,將功德歸流帝王、君臣、父母、同學、隱居於山林的道士等賢者,

同登道岸。《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十七言:

今為齋主某,拔度亡靈某,及九祖父母,九幽玉匱,長夜之府,死魂惡對,宿身罪

28
三塗者:其一為火塗,為地獄到猛火所燒之處,其二為血塗,畜生道互相噉食之處為血塗,其三為
刀塗,惡鬼道被刀劍逼迫之處。中國道教協會(辭典編輯委員會)著。《中國道教大辭典》,台中:
東久,1996,頁 112。
29
《道藏》第九冊,鳴字號。唐廣成先生杜光庭刪。《太上黃籙齋儀》卷五十七,文物、上海、天津古
籍等出版社,1987,頁 9-371。

28
根,功德開度,建齋燒香,請謝十方,願為亡故某,及某家九祖父母,長夜死魂,

拔出幽苦,上昇天堂,普為帝王、國主、君臣、吏民、受道法師、父母尊親、同學

門人、隱居山林學真諸道士賢者,願各得真道,歸身、歸神、歸命大道,臣 等首

體投地,皈命太上三尊,願以是功德歸流帝王,國主、君臣、吏民、受道法師、父

母尊親、同學門人、隱居山林學真諸道士賢者,願各得其道,安居無為,今故燒香,

自歸師尊大聖,眾至真之德,得道之後,昇入無形和與道合真 30

修持黃籙齋法,有拔度亡魂及其九祖父母出離九幽地獄的糾葛,齋主藉由修齋,將

修齋功德歸流帝王、君臣、父母、同學、隱居於山林的道士賢者,得道之後,達到與道

合真的境界。

三、黃籙齋法有開赦魂神解消惡之用,對出重冥之域,入福善之庭,陶以太和,
沐以靈澤,洗滌罪惡,灌鍊形魂

黃籙齋法,可開赦幽魂出離九幽地獄,入福善之地。亡魂藉由煉度科儀,使魂魄聚

合不分離,始能往生仙界。據《太上黃籙齋儀》卷三十七言:

玉晨大聖元始天尊垂萬行之津梁,開八門之拯度,重泉逝魄,幽夜窮魂,霑惠露以

清涼,燭慈光而超濟﹒﹒﹒是以束身歸命,懺謝愆瑕,敷列壇場,遵依科式,紋繒

法信,油燭、香花,質懇致心,仰期通感;伏惟至真高聖時極尊靈,開罔極之恩,

降大慈之澤,勒下十方世界,飛天神人依三籙簡文,告下九龍符命於太山、酆都三

十六獄,及五嶽地司,開赦魂神解消惡,對出重冥之域,入福善之庭,陶以太和,

沐以靈澤,洗滌罪惡,灌鍊形魂,浴丹霍之宮,經洞陽之府,去離憂惱,觀聽法音,

克證道階,利安見在,舉家享福,眷屬康寧 31

元始慈尊為救拔地獄受苦眾生,特敕旨救苦真符,以火燭慈光照耀黑暗的九幽冥

界。齋主為拔度亡魂,準備壇場、蠟燭、香花等祭品,祈求慈尊罔開一面,降大慈之恩

澤,藉由不可思議的神聖力,將三籙簡文與九龍赦命書,勒下十方世界飛天神人,赴太

30
《道藏》第九冊,在字號。上清三洞法師李景祈立定,三洞法師沖靖先生留用光傳授,太上執法仙
士蔣叔輿重修。《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 十七,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9-483。
31
《道藏》第九冊,王字號。唐廣成先生杜光庭集。《太上黃籙齋儀》卷三十七,文物、上海、天津古
籍等出版社,1987,頁 9- 286。

29
山酆都三十六獄及五嶽地司,即刻開赦亡魂出離冥界,上昇前往道教的福善之庭,亡魂

出離冥界之後,於丹霍之宮受靈澤沐浴,洗滌一身罪惡,亡魂經由沐浴煉度之後,死魂

受煉更生,仙化成人,形神皆俱,還原其初生之時的本來面目。亡魂經由洞陽之府時聆

聽慈尊法音之後,煩惱皆去除,克登道階,成為道門弟子,利安見在,舉家安康,眷屬

康寧。因此黃籙齋的濟度思想,是拔度亡魂出離地獄的困境,往生仙界。

貳、黃籙齋法的核心內容-濟度觀

拔度科儀其源頭為靈寶派的黃籙齋法,而黃籙齋以濟度思想為核心內容。因此黃籙

齋法中的濟度觀,與東晉末年靈寶派的代表作《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的內涵「度生」

「度死」的濟度思想有其一脈相承的關係。

一、黃籙齋法以濟度思想為要旨

靈寶派為道教齋法的主流,靈寶派最為重視黃籙齋法,而黃籙齋法的核心思想,在

於濟生度死的觀點。依據《上清靈寶大法》卷三十五記載:

師曰:夫靈寶至道,皆以濟拔幽冥為先,積功累行體,元始慈悲無量度人之要,且

追攝之門,最為上法,夫陰尸沈淪幽夜,永劫未睹陽光,須修薦拔之齋,行此大法
32

靈寶派以拔贖濟度為要旨,並薦拔受困於九幽地獄的幽魂為要件。祈求元始天尊的

慈悲,其度人的宏願,薦拔沈淪於九幽地獄中不見天日的幽魂能夠出離地獄的困境,因

而制訂此齋法,解決其信眾「度死」方面的問題。據《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九云:

天官拔贖濟度諸章恭祈,道力俯拔亡魂﹒﹒﹒亡故某乙,在會係薦等魂,及六道四

生,孤魂滯魄,宿纏業垢,墮落惡源,未盥沐於身形,難參朝於壇,陛,克詣鍊度,

各遂超昇,仰仗道慈,俯垂開濟 33

黃籙齋法有拔贖與濟度的功能,道士為齋主舉行齋儀,召請亡魂與祖先回到壇場,

32
《道藏》第三十一冊,驚字號。洞微高士開光救苦真人甯全真授,上清三洞弟子靈寶領教嗣師王契真
纂。《上清靈寶大法》卷三十五, 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31-7。
33
《道藏》第九冊,鳳字號。三洞法師沖靖先生留用光傳授,太上執法仙士蔣叔輿編次。《無上黃籙大
齋立成儀》卷九,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9-428。

30
並藉由慈尊法力為亡魂舉行煉度科儀,度昇亡魂出離九幽地獄往生仙界。由此看來,黃

籙齋法的核心以濟度為主要內容,也隱含著道教的煉度精神。

二、黃籙齋法遷拔亡魂之理想拔度時期

舉行拔度儀式的時期,在亡者七七、百日之內舉行較為恰當。
《上清靈寶大法》云:

若專度祖先則要在亡者七七、百日、大小祥、遠忌生日,相和乃為良日。因此是配合儒

家及民間宗教的喪葬禮俗,若專門拔薦祖先,以亡者七七、百日之內舉行方為良日。

張澤洪認為:道教黃籙科儀有五劫開化之說,第一次建齋立功贖罪稱為拔度,第二

次稱為升度,第三次稱為超度,第四次稱為增崇品格,第五次稱為濟度。濟度是最高層

次的拯救,而有廣度沈淪的品格。關於道教的濟度思想,就是濟生度死,黃籙具有濟度

存亡的功用被視為度人的上品,黃籙科儀的濟度思想,即源於《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的拯濟理論 34

三、黃籙齋法之濟度思想與《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之關係

探討黃籙齋法的濟度思想則牽涉到東晉南北朝時期,以奉持《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

經》35 的靈寶派,靈寶派即以黃籙齋法為重,因此黃籙齋法與度人經的拯濟理論,二者

有其一脈相承的關係。根據源於兩晉南北朝《無上秘要》記載:

道言:上學之士,修誦是經,皆即受度,飛升南宮,世人受誦,則延壽,長年後,

皆作尸解之道,魂神暫滅,不經地獄,即得返形,遊行太空,此經微妙普度無窮,

一切天人,莫不受慶,無量之福,生死蒙惠 36

靈寶派的終極關懷之一,在於盡度一切人的拯濟思想,誦讀《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

34
張澤洪著。 《道教齋醮符籙儀式》
,成都:巴蜀書社,1999,頁 255-257。
35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簡稱《度人經》 ,皆申明大梵之理,為三洞諸經之首。宣傳齋戒誦經,功
德甚重,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男女皆受護度,咸得長生。《度人經》宣揚「仙
道貴生、無量度人」、「天道貴生、鬼道貴終」、「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仙道貴度、鬼道相連」
之旨。《度人經》是靈寶派的重要經典,靈寶派頗為注重齋醮儀式,使道教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中國道教協會(辭典編輯委員會)著。 《中國道教大辭典》,台中:東久,頁 224。
36
《道藏》第二十五冊, 子字號。 《無上秘要》卷四十三,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 ,1987,頁
25-147。

31
經》的功德,皆即受度,前往朱陵丹天上帝的南宮,世人誦讀皆為延年益壽,尸解成仙,

死後不經地獄的糾葛,即得返回出生時的形體,遨遊於太空之中,此經微妙,一切天人,

皆為受惠。誦讀《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的功德如下:

凡誦是經十過,諸天齊到,億曾萬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昇朱宮,格皆九年,

受化更生,得為貴人,而好學至經,功滿德就,皆得神仙,飛升金闕,遊宴玉京也
37

誦讀《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的功德,為諸天仙聖齊到,祖先拯拔而脫離痛苦之

地,亡魂拯拔之後,隨往朱陵丹天上帝所居的南宮,死魂於南宮受煉度,重新更生成人,

功滿德就之日,成為神仙,神遊仙境。

黃籙齋法中的濟度觀,與東晉末年靈寶派的代表作《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有其

一脈相承的關係,拔度科儀的源頭為靈寶派的黃籙齋法,黃籙齋的濟度思想,皆以《靈

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的「度生」與「度死」為其宗旨。因此整個道教拔度科儀與靈寶

派「普度一切眾生」的濟度思想有一脈相傳的關聯性。

第三節道教拔度儀式之相關理論

根據中國道教史的記載,
《靈寶經》是東晉末年由葛洪族孫葛巢甫依托東漢的《靈

寶五符真文》而作的經典,全稱為《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靈寶經》在葛巢甫之後

傳受不明,到南宋時,陸修靜對於靈寶經典加以彙整,立成儀軌,使靈寶派的信徒日益

增多,靈寶之教才大行於世。靈寶派其所創的經典、教義、教理、科戒儀範對於後世道

教影響甚大,宋時,靈寶派以江西清江縣閣皂山為中心,元以後歸為正一道。由於靈寶

派曾受上清派的影響,較為著重於思神、誦經、修功德、輕丹鼎,反對房中術等事宜。

37
《道藏》第三十一冊,獸字號。洞玄靈寶法師南曹執法典者,權童初府右翊治金允中編。
《上清靈寶
大法》卷二,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31-360。

32
至於靈寶派頗為強調二個特點則是:一為重符籙科教和齋戒儀軌,一則強調「重勸善度

人」的精神 38。靈寶派的黃籙齋法經歷時代、社會等變遷,流傳至今,在台灣南部民間

目前以黃籙齋拔度科儀為主,在此拔度科儀中,也涵蓋一些理論。由於道教拔度儀式的

核心內涵為煉度,因此若談論到煉度,則必須勾勒出與人息息相關的「形神論」與人生

命的根本「精」、「氣」、「神」此二論點。

壹、形神論之重要性

眾所周知,得道成仙為道教核心思想,而此核心思想在形神論的基本教理之下而展

衍。自戰國以降,形神論的重要性,一直都被歷代養生思想家所重視。養生思想家們認

為人生命的要素是由形體與精神二者所組成,生者神形皆俱,死者氣離身也。

源於北周的《無上秘要》是道教歷史上第一部道教類書。據《無上秘要》載:

人之受生於胞胎之中,三元育養,九氣結形,故九月神布,氣滿能聲,聲尚具神,

九天稱慶﹒﹒﹒當生之時,亦不為陋也,所以能愛其形,保其神,貴其氣,固其根

者,終不死壞,而得神仙骨肉,同飛上登三清 39

人始於受孕胞胎之中,受元精、元氣、元神三者結合,九天結成形體,經九月懷胎,

氣滿神具,氣滿能聲,聲在則神在。人在初生後,若能愛其形體,保其神,貴其氣,能

鞏固此根本的人,終其一身不得壞死,可得道成仙,與其骨肉,飛升上天,俱登三清道

岸,因此形體是寄藏精神的器具,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保養神與形,人們的生命才會長

久,道教形神論的重要性,後來深深影響著養生學。

《靈寶經》為靈寶派之重要著作,由葛洪的子孫葛巢甫托古而作,因此《靈寶經》

或多或少與葛洪的神仙思想有極為密切的關係。由於葛洪提出的神仙思想與方術,深深

影響後世,也深深影響陶弘景。在陶弘景根據前人養生經驗集結而成的《養性延命錄》

一書,頗為強調形神論的重要性:

38
劉精誠著。《中國道教史》,台北:文津,1993,頁 124-129。
39
《道藏》第二十五冊,叔字號。 《無上秘要》卷之五,〈右出洞玄諸天內音經〉
,文物、上海、天津古
籍等出版社,1987,頁 25-13、14。

33
太史公司馬談曰:夫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斃。

神形早衰,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故人所以生者,神也;神知所託者,形也;

神形離別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復返,故乃聖人重之 40

神識是人生命的根本;形體是寄藏神識的器具,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保養神與形,

人們的生命才會長久,如果濫用神與形,則會精疲力盡而早死。因此古代煉養學家們頗

為強調人體為形的基礎煉養,只有在身康力強的基礎上,人的精神才能暢旺。

道教追求長生久壽的理論與方術,道教認為若想要得道成仙,有養神煉形二個面

向,生者因形體神識皆俱,死者因氣絕而身亡。據唐代張萬福所撰《傳授三洞經戒法籙

略說》提到:

夫人從虛無自然中來,受神抱識,湛然清靜,及稟形之後,則眾欲生而患累起,見

世則三災九扈,十苦八難,痛癢疼酸,生、老、病、死、煩惱;形神死,則入幽牢,

受諸苦惱,晝夜考掠,魂神痛楚,動經萬劫,莫能自免。天尊大慈,觀見眾生,愛

念在心,乃分靈布化,降跡接凡,天上人間,遊行教化,分身百萬,散景億千,隨

其機緣,廣說經教,欲使眾生離苦,永免輪迴。今天昔天,法門常一也。經云:思

微定志者,令人安神念道,保其身也。思微者,念昔受生之初,神本清靜也;定志

者,除諸妄想,絕思惟也。所以生者,神在形也,所以死者,氣離身也 41

人自虛空中而來,當神識、形體具足之後,眾生必須承受生、老、病、死、災難、

煩惱等等痛苦。俟人死後形神分離,亡魂入九幽地獄,晝夜考掠,魂神痛楚,受到諸多

苦惱。慈尊憐憫眾生,化分身百萬於天上人間,遊行教化,廣說經教,就是為了使眾生

脫離苦處,永免沈淪。昔日今天,道法如一。道經言:只有思微定志的人,才能人安神

念道,保養他的身體,思微的人,初生之時,神本清靜也,定志的人,除諸妄想,絕思

惟也。所以生者,神識形體皆俱,死者,氣絕而身亡。

道教形神論與得道成仙的思想有極其密切的關係。道教認為人必須藉由修煉而達到

40
轉引曾召南注譯,《新譯養性延命錄》,台北:三民書局,1997,頁 41-43。
41
《道藏》第三十二冊,肆字號。京三洞弟子清都觀道士張萬福撰。 《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卷下,
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32-192。

34
修煉成仙的境界,此途徑與方法,在於形神皆俱,修道者透過養神與煉形,達到形不朽、

神不滅的境界,形體與精神二者相輔相成,二者聚合永不分離者,可超昇入仙境。至於

無法成仙的人,亡魂死後入九幽地獄受諸苦惱,晝夜考掠,魂神痛楚,因此亡魂必須藉

由黃籙齋法的拔度、煉度科儀,將亡魂送往神仙界,脫離地獄的糾葛。

貳、「精」、「氣」、「神」的重要性
道教認為「精」
、「氣」
、「神」三寶是人生命的根本。人受孕於胞胎之中,受先天的

元精、元氣、元神三者所養育,人初生之時,元精、元氣、元神即已散去。古代的修丹

者認為,嬰兒的先天呼吸乃是純陽之體,凡人若能返回嬰兒初生之前的元精、元氣、元

神就能達到與道合真,得道成仙的境界。因此修道者藉由鍊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

虛等修丹方法,嘗試開啟先天的神,轉化為後天粗頓的肉身,試圖將後天污濁之氣返回

先天之元氣,進而達到長生不死、尸解成仙的境界。道教認為若無法藉由修丹而達到尸

解成仙的境界,凡人過世後,則須藉由拔度儀式之中的煉度科儀,亡魂經由水火陰陽二

氣交煉,化為嬰兒形體,進而達到死魂受煉、仙化成人。

一、
「精」、「氣」、「神」為人生命的根本

道教認為人生命的根本為「精」、「氣」、「神」三寶。北周的《無上秘要》卷五言:

人是由陰陽降氣而成,九轉結氣為精,精化成神,神變成人。

夫天地交運,二象合真,陰陽降氣,上應於九天流丹,九轉結氣為精,精化成神,

神變成人。故人象天地,氣法自然,自然之氣,皆是九天之精化為人身,含胎育養,

九月氣盈,九天氣普,十月乃生﹒﹒﹒陰陽既交,二氣降精,化神結胎,上應於九

天,九天之氣,則下布丹田,與精合凝結,會命門要須九過,是為丹田;上化下凝,

以成於人,一月受氣;二月受靈;三月合變;四月凝精;五月首體具;六月化成形;

七月神位布;八月九孔明;九月九天氣普,乃有音聲;十月司命勒籍,受命而生。

故人皆稟九天之氣,陽降陰之精,名曰九丹合成,凡人受生節氣,九丹上化於胞胎

之中,而法九天之氣,氣滿神具於胎囊之內,而自識其宿命,知有本根,轉輪因緣,

35
九天之氣,化成其身 42

天地間人靠陰陽二氣交運,上應於九天流丹,九轉結氣為精,精化成神,神變成人。

凡人皆秉九天之氣,氣凝為精,精化成丹,丹變成人,結胎含秀,法則自然。人靠自然

之氣而生,自然之氣為九天之精化為人身,人經由九月懷胎,十月臨盆。人經由陰陽二

氣降精,化神結胎,上應於九天之氣,則下布丹田,與精合凝結,會命門要須九過,是

為丹田,上化下凝而成人。人皆稟九天之氣,陽降陰之精,名曰九丹合成,凡人受生,

九丹上化於胞胎之中,而法九天之氣,氣滿神具於胎囊之內,九天之氣為萬物之根,化

成其身。因此道教認為:人生命之根本「精」、「氣」、「神」,皆為「氣」所演化,人也

是由陰陽所結合的氣,然後氣轉化為精,精轉化為神,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二、
「精」、「氣」、「神」釋義

道教認為人生命的根本為「精」、「氣」、「神」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雲笈七

籤.卷五十五》言:

然一身之根有三:一為神、二為精、三為氣。此三者本天、地、人之氣也,神者受

於天精,天精者受於地氣,地氣者受於中和,相為共成一道也。故神者乃乘氣而行,

氣者神之轝也,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為理,故人欲壽者,乃當愛氣導神重精也,

精轉為神,神生於明,夫氣生於精,精生於神,神生於明,故人生本於陰陽之氣,

氣轉為精,精轉為神 43

「精」、「氣」、「神」是人生命的根本,神者受於天精,天精者受於地氣,地氣者

受於中和,相為共成一道也。所以神者乃乘氣而行,氣者神之車轝也,精者居其中,

人於陰陽二氣所化,氣轉為精,精轉為神,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由於「精」
、「氣」

「神」對於道教的影響相當深遠,以下為淺顯述敘「精」、「氣」、「神」釋義。

(一)「精」:夫精者乃先天之元精,精為萬物之母,得之則生,失之則死

42
《道藏》第二十五冊,叔字號。《無上秘要》卷之五,〈人品〉 ,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
1987,頁 25-12。
43
《道藏》第二十二冊,職字號。 宋朝奉郎尚書支員外郎充集賢校理賜緋魚袋借紫臣張君房集。 《雲
笈七籤》卷五十五,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22-380。

36
精對於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據徐神翁所纂《道法心傳》言:

夫精者乃先天之元精,為萬物之母,得之則生,失之則死,故精住則氣住,氣住則

神住,三者既住,我命在我不在天。44

精為先天的元精,是萬物之母,精在則生,精不在則死,所以精在則氣在,氣在則

神在,「精」、「氣」、「神」三者皆俱,我命由自己所掌握,不是由上天掌握。宋張君房

認為:人之受天地元氣,始因父精母血陰陽會合精。《雲笈七籤.卷五十六》言:

夫人之受天地元氣,始因父精母血,陰陽會合,上下和順,分神減氣,忘身遺體,

然後我性隨降我命,記生綿綿十月之中... 十月胞胎,其實受孕三十八臘,一臘謂一

七日,一變凡三十八變,然後解胎求生...清洞真品云:人之生也,稟天地之元氣為

神為形,受元一之氣為液為精 45

人與自然界是息息相關的,人出生前須攝取天地精氣,父精母血陰陽會合,受,十

月懷胎受孕三十八臘而後出生。張君房認為:人是由陰陽所結合的氣,由氣轉化為精,

精盈而氣盛,氣盛而神全,「精」、「氣」、「神」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二)「氣」:夫氣者乃先天之氣,元氣為萬物之宗也,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道教受道家影響頗為重視「氣」。《莊子.知北遊篇》云: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

為生,散則為死 46。徐神翁所纂《道法心傳》言:夫氣者乃先天之氣,元氣為萬物之宗

也,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47。氣乃是先天之氣,元氣是萬物的根本。宋張君房認為:人

必須納氣以凝精,保氣以鍊形,精滿而神全。《雲笈七籤》卷五十七言:

夫氣者胎之元也,形之本也,胎既誕矣,而元精已散,形既動矣,而本質漸蔽,是

故須納氣以凝精,保氣以鍊形,精滿而神全,形休而命延 48

44
《道藏》第三十二冊,席字號。 虛靜沖和先生徐神翁撰。《道法心傳》 ,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
版社,1987,頁 32-421。
45
《道藏》第二十二冊,職字號。宋朝奉郎尚書支員外郎充集賢校理賜緋魚袋借紫臣張君房集進。 《雲
笈七籤》卷五十六,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22-384、385。
46
郭慶藩輯。《莊子集釋》 ,台北:河洛,1974,頁 733-734。
47
《道藏》第三十二冊,席字號。虛靜沖和先生徐神翁撰。《道法心傳》 ,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
版社,1987,頁 32-421。
48
《道藏》第二十二冊,職字號。宋朝奉郎尚書支員外郎充集賢校理賜緋魚袋借紫臣張君房集進。《雲
笈七籤》卷五十七,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22-394。

37
「氣」是人生前承母體而存的根本,人出生之後,元精逐漸散盡,形體也逐漸老化,

因此必須聚氣以養精,保氣以鍊形體,精滿則神全,因而達到延命的目的。

(三)「神」:夫神者乃先天之元神,為太極之祖也,虛無自然,包含萬象,視之不見,
聽之不聞,變化無方,去來無礙,清靜則存,濁躁則亡

「神」對於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宋徐神翁《道法心傳》言:

夫神者乃先天之元神,為太極之祖也,虛無自然,包含萬象,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變化無方,去來無礙,清靜則存,濁躁則亡 49。

「神」者乃先天之元神,為天地未分之前,太極之始祖也,「神」虛無自然,包含

萬象,眼看不見,耳聽不到,變化萬千,來去自如,清靜時則存在,心情煩躁不安時則

不存在。因此神在則人在,神亡則人亡。人身之中有三萬六千神,左三魂、右七魄,陰

陽配合,共輔護識神。《無上秘要》言:

凡人不知存神動止,任意意愚事,僻神散形枯,仙真聖人,守神元無替,長存自在,

名在左契。志學之士,當知人身之中,自有三萬六千神,左三魂、右七魄,陰陽配

合,共輔護識神,五行王相之君,周衛體內,一千二百形影,一萬二千精光,備守

體外,日日存之,時時相續,念念不忘,長生不死﹒﹒﹒三魂:第一胎光、第二爽

靈、第三幽精。七魄:第一尸狗、第二伏失、第三雀陰、第四吞賊、第五蜚毒、第

六除穢、第七臭肺 50

平凡的人,不知存神,任意作愚蠢的事物,致使神散形枯。仙真聖人,守神無替,

長存自在。志學之士,當知人身之中,有三萬六千神,左三魂、右七魄陰陽配合,共輔

護識神,五行周衛體內,一千二百形影,一萬二千精光,備守體外,日日存之,時時相

續,念念不忘,長生不死。三魂:第一胎光、第二爽靈、第三幽精。七魄:第一尸狗、

第二伏失、第三雀陰、第四吞賊、第五蜚毒、第六除穢、第七臭肺。由此看來,元神也

牽涉到人的三魂七魄觀。

49
《道藏》第三十二冊,席字號。 虛靜沖和先生徐神翁撰。 《道法心傳》第二十五,席字號 ,文物、
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32-421。
50
《道藏》第二十五冊,叔字號。《無上秘要》卷五,〈右出洞真三元品誡經〉,文物、上海、天津古
籍等出版社,1987,頁 25-16。

38
道教認為人的生命是由「精」
、「氣」
、「神」共同組成,而人生在世時,若能藉由煉

「精」
、「氣」
、「神」等修丹方法,嘗試開啟先天的神,轉化為後天粗頓的肉身,將後天

污濁之氣返回先天之元氣,進而達到長生不死、得道成仙的境界。蕭天石認為:丹法修

煉,總不離「精」、「氣」、「神」三字,道家長生之法,「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

虛,煉虛合道」,煉丹之道須從自身去下功夫,從此起修,而能盜天地之真氣,乃下修

而上達之旨也。蕭天石又言:修丹主要以「精」、「氣」、「神」為用,以煉先天之元精、

元氣、元神為妙,雖不廢後天之精氣神,而後天之凡精凡氣凡神,只可為入門下手之資

而已即修命亦然,所重者在於先天之元性、元命,而不在後天有形有質之性命也 51。道

教認為若無法藉由修丹而達到尸解成仙的境界,凡人過世後,可藉由拔度儀式之中的煉

度科儀,亡魂藉由水火陰陽二氣的煉度,化為嬰兒形體,嬰成升仙,此乃「死魂受煉,

仙化成人」之意。

參、 拔度儀式之核心內容-煉度觀

一、煉度之說-鍊者先須自鍊,度亡者先須自度

根據《道法會元》卷一載,鍊者先須自鍊,度亡者先須自度。

有道之士哉或問鍊度之說如何?師曰:鍊亡者先須自鍊,度亡者先須自度,斯鍊度

之說矣,夫人一性圓明,與天地一般長久,因貪因著,有死有生,及其四大分離,

無形可戀,猶執妄心,不知解悟...而我太上憫之,故垂法之教,俾有道之士,以我

之真覺彼之妄,以我陽鍊彼之陰,以我之神生彼之神,以我之氣返彼之氣,以我之

賢化彼之愚,惟在乎澄心定慮,專志行持一念有差不成究竟 52

鍊度者須先自煉,度亡者先須自度,這就是煉度的意義。人原本是一性圓明,可與

天地一樣長久,但因貪著生,死後四大分離,無形體可以依戀,猶執妄心,不知解悟,

而慈尊憐憫眾生,請有道之士來煉度亡魂,以有道之士的真覺度亡魂的妄想,以有道之

士的真陽之氣度亡魂的陰氣,以有道之士的真神度亡魂的神,以有道之士的賢化亡魂的

愚痴,只有澄心定慮,專志行持,一念究竟,才能彰顯煉度的意義。

51
蕭天石著。《道家養生學概要》,台北:自由,1963,頁 60。
52
《道藏》第二十八冊,移字號。
《道法會元》卷一,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28-675。

39
二、煉度的目的

關於煉度的目的,據《無上拔度煉度宗旨科儀》載:
故經云:人受生於胞胎之中,三元養育,九氣結形,九月神布氣滿能聲從尚具,又

云:夫人得生於人道,濯形太陽,驚天駭地,貴亦難勝天真地,三界齊臨亦不為輕

也,當生之時亦不為陋也,可以能愛其形,保其神,貴其氣,固其根,死終不壞,

而得神仙骨肉,同飛上登三界,是與三元合得,九氣齊並,但人得生而自不能尊其

氣,貴其形,寶其命,愛其神,自取死壞,離其本真,非我太上法門,靈寶妙用,

能安聚散之氣,能復不還之靈,今則運三景之元精,九天之真氣,自胞胎至於嶽府,

有生神結形之妙,存無形以致有身,守己有得,真一之機,悟彼靈根,固蒂得之,

還元還本;之妙,然後濯煉於坎水離火灌溉,以日精月華,必使三景八部,整其形

神,六腑九宮,必無塞礙 53

人受孕於胞胎之中,承三元養育,九氣結成形體,經過九個月的孕育,氣滿而有音

聲。人受生於人道之中,非常珍貴,但難勝天真地,當人被生下之時,雖不為陋也,若

能遵守養生之道,愛其形,保其神,貴其氣,固其根,死終不壞,而得神仙骨肉,同飛

上登三界。若人得生而自不能珍惜自己的身體,最後導致身體壞死,便無法登仙界。我

太上法門慈悲,能安聚散之氣,能救復不復還之靈體,藉由九天之真氣,自胞胎至於嶽

府,有生神結形,還原亡者本來面目,亡魂通過水火煉度,然後濯煉於坎水離火,煉形

合氣,煉氣合神,煉神還虛,並以日精月華,整頓其形神臟腑,俱無障礙,進而達到煉

度的目的。就整個拔度儀式的核心內涵,在於煉度觀,煉度的核心內容在於「死魂受煉,

仙化成人」。道教認為人死入九幽地獄,欲拔沈淪於九幽地獄的亡魂,須藉由真水真火

交煉,陰陽調和,使亡魂能聚氣凝神,結成形體,化為嬰兒,嬰成升仙。

靈寶派以「普度一切人」的「度生」
、「度死」的濟度思想為主,強調以《靈寶無量

度人經》的「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的濟度思想為宗旨,亡魂藉由此齋醮科儀,亡魂仰

仗眾神靈由不可思議的神聖力,
「死魂受煉,仙化成人」,最後到達仙界,此乃出自於靈

寶派「普渡一切人」的濟世度人的思想,充分彰顯出靈寶濟度無量的終極關懷。

53
蘇海涵編。《莊林續道藏》第十六冊,台北:成文,1975,頁 4480-4486。

40
第三章 研究對象與拔度儀式之相關資料

本章節首先介紹整個「西公厝」道士家族的到法傳承,接著探討此道士團所使用的

拔度場域相關資料。

道士有出家道與在家道之分,出家道為全真道士,在家道為火居道士,火居道士與

群眾結伙而居,在一般聚落裡,火居道士主要為民眾解決「養生」與「送死」等宗教問

題,其主要職能在於為民眾舉行消災、解厄、祈福及拔度等科儀,並藉由儀式以達到宣

教與實踐道教解救與濟度的終極關懷。由於火居道具有「普化性」(diffused)的宗教特

色,其形成方式大多是承襲子孫代代相傳的模式,台灣正一派的傳承是以家族為主,因

此本文研究對象為大寮鄉「西公厝」道士團,此道士團就是正一派相當典型的火居道的

傳承模式。

道士舉行科儀必設有壇場,壇場是道士演法之場域,據《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卷一

載:壇場有內壇、中壇以及外壇之分,各有一定尺寸,也必須安纂莊嚴壇場,壇場作為

道士演法的基本設備,必須藉由祭品、法器以及文檢等背景資料共同達到儀式的目的,

但台灣歷經時代與社會變遷,壇場尺寸已隨著儀式空間而有所調整。由於本文整場拔度

科儀的背景資料頗為繁瑣,因此僅針對拔度壇場的壇桌祭品器具擺設、道壇使用的器具

之背景資料,文書部分則以拔度儀式所使用的文檢為主。

第一節 研究對象-高雄縣大寮鄉「西公厝」道士家族

道教除了全真出家道之外,其歷史最為悠久者則是正一派,此派前身為漢末張陵所

創的天師道。道教作為一門中國本土的宗教,其盛衰與統治者的支持有其密切的關係,

道教於宋元之際,正一派廣受統治者的推崇,因而取得統領江南道教的地位。當時正一

派以江西龍虎山為中心,上清派以江蘇茅山為中心,靈寶派以江西閣皂山為傳播中心,

此三大道派主要流傳於江南地區,正一派於元末明初時取得統領江南道教的地位。明清

41
時期,江西龍虎山正一派受到鄰近省份福建、江南一帶移民影響,這些伙居道隨著東南

沿海地區漢人大量移民來台,也將道教齋醮科儀引進台灣,分佈於台灣中部、南部沿海

等地,伙居道士與群眾結伙而居,平時為其信眾解決「養生」
、「送死」的需求,並藉此

而拓展道教信仰,久而久之即形成道教在家道的特色。本文研究對象是大寮鄉「西公厝」

之道士家族,此道士家族是一個典型的正一派伙居道,其師承方式是以父子相傳為主,

平時主要以薦拔業務為主,代代相傳至今,遂成本土化的道教文化特色。

壹、西公厝道士家族之淵源

一、
「西公厝」為道教典型的伙居道

父子相傳是伙居道的特色之一,伙居道士與與民眾結伙而居,在民間藉以推崇道教

信仰。位於高雄縣大寮鄉永芳村的「西公厝」此一聚落,居住著不少的伙居道士,這些

伙居道士都有血源關係,父子相授道法,代代相傳則是「西公厝」的特色。這些道士們

在工作時穿上道服便是專業道士,工作結束後脫下道服時,和一般社會大眾的生活並無

異樣,伙居道士照樣結婚生子,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伙居道的特色是與社會大眾的關

係緊密的生活在一起,滿足信眾們「養生」、「送死」等宗教方面的需求。

二、
「西公厝」起源於清朝

「西公厝」原名為「齋公厝」乃持齋作功德之意,後經相傳走音成「獅公厝」
、「師

公厝」
、「西公厝」
、「司公厝」
,今以「西公厝」為主要名稱。根據光緒二十年(西元 1894)

盧德嘉所纂《鳳山縣采訪冊》一書所載:

雍正九年,更定疆界﹒﹒﹒今概稱為十四里(大竹、興隆、赤山、小竹、鳳山、觀

音、半屏、仁壽、維新、嘉祥、文賢、長治、港東、港西)﹒﹒﹒小竹里,在縣治

東方,距城五里,轄莊九十五:前庄、中庄、後庄、山仔頂、翁公園﹒﹒﹒獅公厝﹒﹒﹒

磚仔窯寮、中溪埔。東以淡水溪與港西里分界,西以鳳山與鳳山里分界,南以中港

(即中芝線尾港)與海分界,北以大樹腳溝與觀音里分界1。


盧德嘉纂。《鳳山縣采訪冊》
,台北:大通書局,1894,頁 2-4。

42
雍正九年,更定疆界,鳳山縣區分為大竹、興隆、赤山、小竹、鳳山、觀音、半屏、

仁壽、維新、嘉祥、文賢、長治、港東、港西共十四里,目前位於大寮地區的有前庄村、

中庄村、後庄村、山仔頂村(目前更名為山頂村)、翁園村與獅公厝(目前更名為西公

厝),於清朝時期皆隸屬於小竹村的區域範圍,小竹里的東邊以淡水溪與港西里分界,

西以鳳山與鳳山里分界,南以中港(即中芝線尾港)與海分界,北以大樹腳溝與觀音里

分界。由此看來,「西公厝」於清朝時期已被劃分在小竹里,在當時已形成一處屬於漢

人的傳統聚落。目前位於高雄縣大寮鄉永芳村的「西公厝」,至今仍保存著兩百多年前

所造的三合院式祖厝,其祖廳內仍供奉道教主神三清道祖: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

天尊。「西公厝」的開基祖為張三青(字世英)老先生,張老先生生於康熙乙末(西元

一七一五年),祖籍江西龍虎山第一代祖天師張道陵的庶出子孫,根據記載張老先生來

自福建漳洲南靖的「梅隴總貝鄉」永豐村,當年從唐山過台灣尋找新家園,來到大寮鄉,

看上了「西公厝」的地理風水,認為「西公厝」的風水絕佳,適合家族發展,便在現址

大寮鄉「西公厝」搭建房舍、落地生根2 ,二百多年來「西公厝」的子孫,仍居住於此

傳統聚落一帶,繼續繁衍下去。

三、
「西公厝」曾走過日據時代的悲慘歲月

台灣在日據時代五十年統治之間,日本台灣總督府以道教為中國之本土宗教,蘊含

民族文化色彩,深恐不利殖民政策,遂故意加以壓抑,動輒斥為低級迷信,打擊中國人

之信仰心,以遂其以佛教及日本神道取代之目的3。因此整個「西公厝」道士家族在日

本統治的五十年間(1895∼1945)
,此一道士家族的生存飽受威脅。這些伙居道士為了自

身的生存問題,紛紛轉業或出家當和尚,或遷移到他地生存,因此整個道士家族在日據

時代流離失所。直到台灣光復後,整個「西公厝」家族才又活絡起來。自光復五十年來,

此一道士家族還是依照往常,栽培其後代子孫為專業烏頭道士,而非成為道士者,也從

事糊紙厝、喪事包辦者等喪葬有關的行業。目前有些「西公厝」的子孫,雖歷經日本政

府的打壓而遷移他處,分散於高雄縣市各地,但仍繼續從事道教相關「養生」、「送死」


蔡安泰撰。(西公搖籃一大寮西公厝)一文,收錄於《高雄縣文史專刊,第三輯》 , 1999,頁 22-2 6。

蔡相煇著。《台灣的祠祀與宗教》,台北:臺原,1989,頁 204-205。

43
的志業。因此「西公厝」的子孫仍承襲伙居道的模式,在台灣落地生根。

四、
「西公厝」的道法傳承源流

「西公厝」屬道教正一符籙派,但就許多道教源流的文獻資料顯示,「西公厝」此

一烏頭道士家族,其道法傳承乃與泉州系統的教法有密切關係。李豐楙師認為:台灣的

道教基本上是傳承閩、粵的傳統,屬於江西龍虎山正一派的系統。這是緣於福建地區的

地理、人文環境,道教的不同派別先後分別傳入台灣,又因不同祖籍的移民群而形成分

區分布的情況,大體而言有與泉、漳籍一脈相傳的一派,民間習稱為「靈寶派」,與龍

虎山正一派有淵源,分布於台灣中部、南部的沿海泉、漳籍優佔區內;其專長所在有吉

事的作三獻、建醮,與生命禮儀有關的為「拜天公」的獻禮;平常較多的業務則為超薦

性質的功德,乃是配合民間傳統喪禮而舉行4。由此看來「西公厝」雖屬正一派,但也

是與泉州道法系統傳承有關。再者「西公厝」的開基祖為張三青老先生,來自福建漳洲

南靖的「梅隴總貝鄉」永豐村,而福建泉州、漳州二地相鄰,因此在道法傳承上或多或

少會受到泉、漳州系統的影響,正因如此,當時張老先生來台時,將泉州系統的道法引

進台灣,其子孫相繼道法而傳承至今。

貳、「西公厝」當代之發展概況

一、
「西公厝」之傳授方式

「西公厝」此一道士家族之所以能代代相傳,歸功於其傳授方式,以下是介紹「西

公厝」的傳授方式。根據「西公厝」科儀傳授方式有二:

(一)父子相授:

「西公厝」道士家族,主要的科儀傳授方式是以父子間的傳授方式為主,由父親傳

給兒子,一代接一代,代代相傳。在田野工作中,常常遇到父子檔在道士團隊裡一起工

作,父親經常帶著兒子於拔度場域藉機訓練下一代,頗為注重道士之養成。

(二)師徒相授:


李豐楙師著。 〈道教與中國人的生命禮俗〉
,收錄龔鵬程主編:《宗教與生命禮俗》
,台北:靈鷲山,
1994,頁 187。

44
若非為「西公厝」的張家子孫,外來者若有志成為道士者,「西公厝」老一輩的道

士若願意收徒,也是來者不拒。在田野工作中,有時也會遇到不是「西公厝」的子孫來

拜師投學。因此「西公厝」除了父子相傳外,也接受師徒相傳制。

二、目前「西公厝」道士所從事的齋醮事宜
台灣道士分為「紅頭」與「黑頭」二種,「西公厝」為烏頭道士的系統,意即烏頭

道士舉行科儀時頭戴黑色網巾,平常以拔薦亡魂法事為主,吉事次之。「西公厝」此烏

頭道士團,目前所從事的業務,雖大多以喪事為主,但目前工商社會,喪葬儀式必須因

應社會需求而日益精簡。此道士團所從事的工作事宜,有最簡單的出葬儀式、半壇的「靈

前繳」、一壇的「午夜」拔度儀式、一朝、二朝、三朝等等。在亡者往生後,齋主雖然

會竭盡所能為亡者舉行喪葬科儀,但是也須視經濟許可。目前在大寮地區鄰近一帶聚

落,主要以「午夜」拔度科儀最為普遍,也容易受喪親者的接受,若以較為節省法事費

用者,除了出殯完而直接火化之外,在法事部分則有稱之為半壇的法事「靈前繳」5,此

科儀所安排的內容,僅為「午夜」拔度科儀的一半。至於(一天)、二朝(二天)、三朝

(三天)的黃籙齋法則需花費相當大的金錢,目前幾乎很少從事這樣的齋法。而在醮事

部分有清醮關燈(民間稱為「作醮」
,有三朝、五朝、七朝)
、神靈慶讚祝壽、中元普度、

廟宇神靈之開光安座、水醮及火醮以求境內平安等事宜。

參、目前「西公厝」道士家族的道士成員

中國道教嗣漢天師府於中華民國八十六年所編印《天師府高屏教區同道通訊錄》一

書統計,有受到六十四代天師張源先召集,在高雄縣大致有七位道長,每個道壇的道長,

領導眾數位道士,這七位道長之中,就有張瑞益、張敏生二位道長皆世居於高雄縣大寮

鄉,此二道長為「西公厝」的子孫。研究者在與 Z 道士的訪談中得知,
「西公厝」道士,

雖然代代都有道長傳承,但由於日本皇民化政策之後,「西公厝」面臨生存的窘境。相

傳「西公厝」也培養出幾位道長,但日據時代之後,有受籙的高功道長,從事不到幾年,

卻面臨死亡的噩運。「西公厝」於台灣光復後,竟沒有高功道長,故遇到大型法會時,

5
庫錢為亡者生前於冥府所借,在亡者過世後,家屬代為償還,「靈前繳」為亡者靈前舉行繳庫錢之儀
式。大淵忍爾編。
《中國人? 宗教禮儀》
,東京:福武書店,1983,頁 547。

45
必須向外地求援。目前「西公厝」較為年長的高功道長,是生於民國三十五年的張瑞益
6
道長,張道長在民國六十年開始從事道士工作,並於民國六十六年授籙禁關齋戒,登

三十六層刀梯,升格為中尊道長。其上奏天庭法號為「太上三五都功祭酒經籙張靖靈」。

在每場舉行道教齋醮科儀過程之中,高功道長扮演者舉足輕重的角色,高功以領導者的

身份,引領整個道士團隊發揮其極致的效益。

目前此一道士家族在高雄縣的道士成員目前有十多位。根據《天師府高屏教區同道

通訊錄》統計高雄縣的道士有九十一位,其中「西公厝」的子孫就有十位,再加上新人

輩出,目前「西公厝」道士成員約有十多位。

火居道大多仍保留其祖譜,關於「西公厝」的祖譜(見圖一)
,從開基祖張三青(字

世英),其子張元紅為第二代,由於張元紅育有七子,在張元紅之後,即以房為單位。

目前「西公厝」的子孫人數眾多,所以本祖譜只整理出目前從事道士之職的子孫,至於

從事其他事業的子孫,礙於篇幅與研究者能力所限,不再說明。

從「西公厝」的祖譜來看,張元紅的五男張五嚴與七男張廷集呈倒房現象,其他五

房皆有子孫傳承至今。而張元紅的長男張拔萃與六男張大使,其子孫目前皆從事其他行

業,並無從事道士行業。

張元紅的次男張庚星其子孫,傳至張大北(歿)從事糊紙業為生,傳承其子張吉川,

但目前已搬離「西公厝」,遷居於鳳山市,目前還是從事糊紙厝業;而張煙城(歿)從

事道士一職,張煙城將道法傳承其二子張錦華與張錦鋒兄弟,並栽培為高功道長,此二

兄弟皆已受籙升格當道長,但已搬離「西公厝」此一聚落,遷移他處發展。

張元紅的三男張滄海其子孫張德麟於日據時代曾有授籙為高功道長,但英年早逝,

其壽命僅四十歲;其子孫目前有張見明從事道士一職,並在「西公厝」出口處,兼任喪

葬禮儀包辦業務。

張元紅的四男張士由,其後代子孫可謂是代代相傳、房房高功。張士由其子孫張保

林,對於「西公厝」道法傳承,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張保林(歿)除了將道法傳承

其子張富雄之外,也傳承予張瑞益道長、張章如等人,但由於張章如無兒有女,資格不

6
耆老邱有德先生認為大寮「西公厝」的張瑞益聲調優雅、動作細膩、念咒時字字清、句句明最為人稱
道。呂順安主編:《高雄縣鄉土史料》,南投:省文獻會,1994,頁 251。

46
符,無法升格當高功道長,張章如便將道法傳給張敏生道長。目前「西公厝」的祖譜有

張瑞益、張敏生二位授籙為道長,而此二道長之道法傳承,皆是傳承自張保林,張保林

對於「西公厝」道法傳承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但一心求道,逝於山林之中。目前張

士由之後代子孫,從事道士之職者,則有張瑞行、張瑞店、張瑞新、張春安、張澤盛、

張成璋、張川忠以及張富雄九位道士。尤以張同恭(歿)生前所職亦為道士,極力培養

的四位兒子,長男張瑞益為高功道長;次男張瑞行從事道士之職,並開立金香舖與兼任

喪事包辦業務,積極培養其後代張思凱為專業道士;三男張瑞店從事道士之職,但也兼

任糊紙厝業務;四男張瑞新為道士之職,其子張稽隆主要擔任後場工作。目前整個「西

公厝」有四位授籙道長、十二位道士。

道士在道教齋醮科儀之中,扮演中介者的角色,而道教齋醮科儀與民間關係甚為密

切,就大寮地區與其鄰近一帶等聚落而言,有些道教科儀甚至已滲入民間生命禮儀與宗

教活動的一部份。據大寮鄉文史工作者蔡安泰所撰《高縣文獻》第十九期所載,民間頗

為重視普度儀式,在大寮地區則以山頂村主祀保生大帝與中壇元帥的中保亭,規模較

大。大寮鄉普度儀式,每年農曆七月中旬於「中保亭」廟口結壇舉行,普度儀式則由「西

公厝」的道士家族擔綱,大熱天身著厚重的道袍,揮汗如雨下,他們表情嚴肅、行事如

儀,敬業精神令人激賞,高功道長引領道眾進行一場又一場的生命禮儀與神鬼儀式,為

眾生搭起跨越陰陽兩界的橋樑,撫平兩界的紛紛擾擾7。


蔡安泰撰。(西公厝)一文,收錄於《高縣文獻,第十九期》
,1999,頁 32-36。

47
48
49
第二節 道教拔度儀式的場域

道教建齋設醮必設壇場,齋壇有內壇、中壇、外壇之分,高與寬各有一定的尺寸,

據《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卷一言:齋壇之制三層,內壇高三尺,方廣一丈八尺,上安纂

二十枚,中壇高一尺五寸,方廣三丈,上安纂二十四枚,外壇以平地為之,方廣四丈安

纂二十八枚8。壇場為神靈降真之聖域,古人頗為重視壇場。本文研究對象「西公厝」

道士團於拔度儀式結壇有三:一是三清道壇,二是三界壇(又稱外桌)
,三是亡者靈堂,

因此「西公厝」拔度場域並沒有中壇,至於燒庫錢時所用的場域較為特殊,必須安排在

空曠的場地焚燒。「西公厝」的拔度儀式內壇場域圖如下表9:


《道藏》第七冊,民字號。洞微高士開光救苦真人甯全真授,靈寶通玄弘教水南先生林靈真編。《靈
寶領教濟度金書》卷之一,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版社 ,1987,頁 7-20。

本圖節錄李豐楙師著。
〈道教與中國人的生命禮俗〉一文,收錄於龔鵬程主編:
《宗教與生命禮俗》,
台北:靈鷲山文教基金會,1994,頁 181-242。

50
壹、三清道壇
10
三清道祖 居住於三清天或三清境的三位尊神,即天寶君(亦稱元始天尊),治在

玉清境即清微天,其氣始青。靈寶君(亦稱太上道君,靈寶天尊),治在上清境即禹餘

天,其氣元黃。神寶君(亦稱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其氣元白。

此三君各為教主,即三洞之尊神也。道教以「三清」為最高尊神,道教建齋設醮必設壇

場,目前台灣所舉行的拔度場域中,三清道壇通常為臨時搭設的壇場,拔度儀式完成後

便行拆除。三清道壇掛著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天尊之畫像,三清道壇是道

士引領喪親者在道教最高主宰(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之壇前與眾神明的護

持下,為道眾演法之處。在三清道壇的兩旁則懸掛著十殿閻王圖 11(圖三)
。三清道壇與

10
「三清」一是指玉清、 上清、太清等神居住的「三境」,此三境又名為「三天」,即清微、禹餘、大
赤,並認為這「三天」均係由大羅天的玄、元、始三氣所化生而成。卿希泰著。〈道與三清關係鄒議〉
一文,收錄於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主編:《道教神仙信仰研究》,台北:中華大道,2000,頁 11。
11
《地府十王拔度儀》言:元始天尊告妙行真人曰:北方溟海之外,十萬餘里,有一世界,名曰洞陰
朔單鬱絕之國,中有一帝君,號曰五靈玄老黑帝天君,統領北鄉無鞅聖眾,有一大山號曰酆都山,
上接閬風之臺,周迴五萬餘里,下有六洞,謂之陰景天宮,即太溟水帝北陰天君酆都大帝之所治也。
諸天直使五斗靈君、東斗生氣君、南斗司禁君、西斗生形君、北斗司命君、中斗總錄君,九合土主
五嶽大神以為僚屬分司,佐治十位真君,諸大地獄較量善惡拷掠魂神,應是亡歿之人,遍須經詣,
是時坐中有一真人,名曰妙行,膽依天尊作諸是頌,拔度亡人,今日敷揚用伸懺念 ﹒﹒﹒冥府第一
宮,秦素妙廣真君,世人所謂秦廣大王,其中地獄長蛇吐焰,鐵狗噴煙,亡人一七先到此宮 ﹒﹒﹒
冥府第二宮,陰德定休真君,見世名曰初江大王,其中地獄刀山劍樹,火翳寒冰,亡人二七須詣此
宮 ﹒﹒﹒冥府第三宮,洞明普靜真君,世人所謂宋帝大王,其中地獄吞火食毒,屠割身形,亡人三
七須詣此宮 ﹒﹒﹒第四宮,玄德五靈真君,世人所謂仵官大王,其中地獄負沙運石,無有休息,亡
人四七須詣此宮 ﹒﹒﹒冥府第五宮,最聖耀靈真君,世人所謂閻羅大王,乃北陰天君之上,佐諸大
地獄之總司,號同九幽,位齊五斗,亡人五七當至此宮,業鏡現形,隨緣報對 ﹒﹒﹒冥府第六宮,
寶肅昭成真君,世人所謂變成大王,其中地獄金釘拔舌,鐵斧刳胸,亡人六七當詣此宮,晝夜拷魂,
被受諸苦 ﹒﹒﹒冥府第七宮,泰山玄妙真君,見世名曰泰山大王,受上帝敕命,佐理北陰,晝居東
嶽,夜入冥府,亡人終七須詣此宮,拷定因緣,較量罪福 ﹒﹒﹒冥府第八宮,無上正度真君,世人
所謂平等大王,其中罪人,手抱銅柱,身臥鐵床,經百日方到此宮,此宮罪夜大深,拘留此獄 ﹒﹒﹒
冥府第九宮,飛魔演化真君,世人所謂都市大王,其中地獄鋸解鑊湯,萬死千生,無有休息,死經
周歲,方詣此宮 ﹒﹒﹒冥府第十宮,五靈威德真君,見世名曰轉輪大王,應諸罪魂,死經大祥,方
詣此宮。
《道藏》第三冊,為字號。
《地府十王拔度儀》
,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版社,1987,頁 3-598。
另外蕭登福認為:地獄十王說,乃始於唐代的《佛說十王經》
,而定型於北宋的《玉歷至寶鈔》,《玉
歷至寶鈔》對後世的影響極深,使得地獄十王之說,深植於人們心中,十王便成為 地獄的唯一代稱
詞,究其原因,是它能滿足儒釋道三教民眾之要求。直到現在台灣民間的超度法會,薦拔亡魂所懸
十王像的情形,以為觀音所化,都是採自《玉歷至寶鈔》
。蕭登福著《道佛十王地獄說》,台北:新
文豐(1996)。頁:418-423。

51
十殿閻王的結壇設位,即是為了讓道士面聖祈請的一種模擬而成的聖城,象徵諸仙聖降

臨的壇場,而由道士引召亡過前來聞法,得以濟度 12。

貳、三界壇(又稱外壇):

據道經所載:外壇以平地為之,在拔度儀式中,三界壇又稱為外壇,三界壇的位置,

通常置於三清道壇之正對面,三界壇為敬天神之處,在拔度儀式中,三界壇被視為外壇

使用,作為輔助科儀與祭拜其他主神之場域。若依藥懺科儀為例,在此儀式一開始,外

壇就祭拜紙糊而成的「藥王」(即神農大帝)
,道士在藥懺科儀中為亡者誦讀《無上十王

琉璃藥師寶懺》之後,便引領喪親者到亡者靈前,將象徵亡者魂魄的「魂身」作餵藥動

作,亡者吃了藥王所開的藥方之後,將生前的重創的病痛一一治癒,因此外壇亦為藥懺

與其他科儀所用到最頻繁之場域。
(見圖四)外壇祭拜紙糊的「藥王」(即神農大帝)與

祭品等。

參、亡者靈堂

中國人認為「死者為大」
,在親人過世之後,喪親者往往將祖廳佈置為亡者的靈堂,

在舉行拔度儀式之前,靈堂通常殯以待葬之用,然而在舉行拔度儀式時,亡者靈堂象徵

另一個空間,道士引領喪親者於亡者靈前,作「見靈」之動作,主要是勸慰、安頓亡靈

之用,由於亡者死後,其魂魄屬於飄渺不定的狀態,因此執事者通常於靈堂內告知亡者,

舉行每個科的程序。(圖五)

12
李豐楙師著。〈道教齋儀與喪葬禮俗複合的魂魄觀〉,收錄李豐楙、朱榮貴主編: 《儀式、廟會與社
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台北:中研院文哲所,1996,頁 477。

52
(圖二)三清道壇是道士工作的場域,桌上放置道士於科儀時所需的法器,如木魚、經書、五
營旗、關文等。

(圖三)為三清道壇內左右兩旁所掛之第一殿至第五殿閻王圖與供桌,供桌上並放置祭祀物品。

53
(圖四)藥懺儀式所使用的外壇(桌)
。供奉藥王(神農大帝)、外桌上也擺祭品、雞蛋等,而雞蛋上寫
著漢藥藥方,象徵漢藥藥方。

(圖五)亡者靈堂,其最上一層放置三清道祖之神像,兩旁放置蓮花燈,第一層放置香爐、亡者神主牌
位、兩旁放置金童與玉女,豬頭五牲、白飯等,第二層放置亡者遺照、鮮花等。

54
第三節 道教拔度儀式之相關資料

壇場所使用的祭品、喪事紙紮工藝製品、法器及文檢等皆為拔度儀式所構成的背景

資料,但是整個拔度儀式的背景資料相當繁複,本文僅介紹三清道壇、亡者靈堂、外壇

之供桌祭品,道壇器具主要則以法器樂器類,並將此拔度儀式所發送的牒文與關文陳列

出來。

壹、壇桌之祭品與器具擺設

一、三清道壇案洞之祭品與器具之擺設:
整個三清道壇,備有三個神桌,除了三清道壇前之神桌上所擺設的物品之外,也包

涵左右兩旁十殿閻王前的神桌。在三清道壇的供桌的擺設如下表:

三清道壇之案洞擺設 一至五殿閻王前之供桌擺設 至十殿閻王前之供桌擺設

蠟燭一對 蠟燭一對 蠟燭一對

鮮花一對 鮮花一對 鮮花一對

酒杯三個 酒杯三個 酒杯三個

水果、祭品 水果、祭品 水果、祭品

香爐 香爐 香爐

木魚

五雷令牌

五營令旗

蠟燭、鮮花、水果、祭品、酒杯及香爐為拔度祭祀桌擺設基本要件。據《上清靈寶

濟度大成金書》卷四十言:

凡供養香花、品物,須一一用新盆清水浸洗,屏去一切塵垢,如沈箋壇降之類﹒﹒﹒

55
凡果子須逐一用新盆汋,再三沐以香水,次以新器盛之焙乾,次以淨紙封固,更在

齋官精虔,事事親臨,種種須是預辦,不可臨期魯莽﹒﹒﹒要在清淨至誠也。凡齋

醮供養燈油須一色芝麻油,方可執燈﹒﹒﹒蓋燈燭不可不慎,凡齋醮供養油燭,不

若自造,不唯潔淨,亦價廉而功省也。又嘗聞小人之輩多用六畜脂膏熬油,寅夕照

道,觸穢神明之甚。凡供養齋食造麵切須計較,余嘗見磨坊打麵,略淘淋去塵垢攤

曬,多用睡臥蘆葦鋪敬在地,不問潔與不潔 13

祭祀供養香花、水果,必須一一用新盆清水浸洗,去除塵垢,供養香花、水果,在

於清淨、誠心誠意。關於齋醮供養油燭,最好是自己所製,潔淨又價廉。凡供養齋食造

麵切須注意是否有沾惹塵垢,須注重清潔。由此看來古人頗為尊敬神靈,祭祀供桌上的

蠟燭、鮮花、水果、祭品是相當注重潔淨。香爐與香都具有神聖性,香爐原為燒香之用

品,古代祭祀神明,以燔柴煙薰上達天神,只要有一股煙上昇便意味著祭祀者虔誠之心

意以隨之而上,上朝又以香爐為潔淨的器具,祭祀用品是道教科儀必備物,也是祭祀者

將神鬼視為與人類一樣,有物質需要,因而獻上祭品,表達其心意 14。

在三清道壇前的供桌前以蠟燭、鮮花、酒杯、香爐、水果、祭品為基本擺設,而三

清道壇的案洞是道士們舉行科儀使用最為頻繁之處,因此也放置號召天兵天將的五雷令

牌、誦經時用的木魚、缽,以及打盆科儀用的號召五營兵馬的五營旗。總之齋主必須誠

心誠意,才能達到祭祀的意義。

二、亡者靈桌之祭品與器物擺設
亡者靈桌所擺設的物品,大部分與一般拜拜所擺設的物品相似,亡者靈桌之擺設主

要為鮮花一對、水果、祭品隨意、蓮花燈一對、這些都是祭祀時最基本的用品,比較特

別的是亡者靈前不放置香爐,卻以碗公盛米插香作為香爐用。靈桌前放置救苦天尊神

像,是希望懇求救苦天尊的慈恩,接引亡魂至東極妙蓮宮極樂仙界去。靈桌擺設有亡者

遺照、神主牌位、象徵亡者身體的紙糊而成的「魂身」、與隨侍一旁的紙糊而成的「金

13
制授履和養素崇敬高士周思德修集。《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四十,收錄於胡道靜主編:《藏外
道書》第十七冊,癸集下卷,四川:巴蜀書社, 1994,頁 17-623。
14
卿希泰、詹石窗主編。《道教文化新典》下冊,台北:中華道統,1996,頁 487。

56
童玉女」一對。

三、外壇的供桌的祭品與器具之擺設
對於外壇供桌所擺設的物品,通常視科儀而有所變更,在拔度儀式中《無上十王琉

璃藥師寶懺》、壇庫科儀、赦馬科儀、打盆科儀供桌上所使用的物品如下:

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 填庫科儀 赦馬科儀 打盆科儀



祭祀的主神:紙糊而成的 祭祀的主神:紙糊而成 祭祀的主神:紙糊而成
蠟燭一對
神農大帝 的庫官 的赦官

蠟燭一對 蠟燭一對 蠟燭一對 鮮花一對

鮮花一對 鮮花一對 鮮花一對 酒杯三個

酒杯三個 酒杯三個 酒杯三個 水果、祭品

水果、祭品 水果、祭品 水果、祭品 香爐

香爐 香爐 香爐

酒杯 酒 酒
寫上漢藥方名稱的蛋

七星燈

藥壺

若以《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科儀為例,在此科儀的外壇供桌上,除了基本的鮮

花、蠟燭、酒杯、水果以及其他祭品之外,供桌上也奉祀紙糊而成的神農大帝,供桌上

也放置寫上漢藥方名稱的蛋與藥壺,象徵以漢藥方來醫治亡者經身前受重創的傷痛,
《無

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所使用的七星燈則是照亮亡魂來壇之用,至於填庫科儀與放赦科

儀,外壇的的主神更換成該科儀的主神,供桌上的物品不變。

貳、道壇器具

整場拔度儀式所使用的道壇器具相當多,本文僅介紹法器樂器類、科儀常用器具、

喪事紙紮工藝及紙錢如下:

57
法器樂器類 科儀常用器具 喪事紙紮工藝 紙錢類

嗩吶 令旗 靈厝一座 金紙

胡琴 朝板 赦官 銀紙

銅鑼 七星劍 藥王 壽金

鐃鈸 雷牌 赦馬 庫錢

木魚 手爐 招魂旛

鼓 火把 金山、銀山

銅缽 硃砂筆 血盆一座

帝鐘 草蓆 庫官

龍角 七星燈 金橋銀橋奈何橋

水盂 童男童女

拔度科儀所使用的法器樂器類有:嗩吶、胡琴、銅鑼、鐃鈸 15、木魚、鼓、帝鐘 1 6 、

龍角 17、銅缽為主。

在拔度科儀所使用的器具有號召五營的「令旗」;鎮壇用的「五雷令牌」;上奏章時

的「笏板」;鎮煞驅邪的「七星劍」
;象徵神燭的「火把」;賦予神靈力的「硃砂筆」;壓

煞用的「草蓆」;象徵照出幽獄讓亡魂回到壇場的「七星燈」;內裝聖水的「水盂」與有

柄的香爐「手爐」等,都是拔度科儀經常使用的器具。

法器類喪事紙紮工藝部分有:靈厝一座、放赦科儀的「赦官」、「赦馬」;
《無上十王

琉璃藥師寶懺》的「藥王」;亡魂魂魄所依附的「魂旛」18;象徵給亡魂帶到另一個世界

15
鐃鈸為道教法器,亦謂鈸、銅鈸、銅盤,是一種在中央凸起的圓形青銅板上,用繩或布片結栓住凸
起點的銅拍子。兩片為一組,雙手各持一片,互相合擊發聲。道教利用鐃鈸來驚退妖魔,也是道樂
伴奏法器之一。中國道教協會(辭典編輯委員會)著。 《中國道教大辭典》,台中:東久, 1996,頁
1411。
16
帝鐘為道教法器,又稱振鈴。銅製,其底部形如鐘,其上部為三叉,略下為圓狀,中部為把手,法
鈴多為小法事使用較多。葉明生編。《閭山教廣濟壇科儀本彙編》 ,台北:新文豐,1996,頁 277。
17
龍角,錫製,呈彎月形狀,龍角長一尺七六,吹口圓寬,把手布圓形中略鼓出,多與紅布紮之,腰
至尾部逐漸擴大,呈彎扁喇叭形。葉明生編。《閭山教廣濟壇科儀本彙編》 ,台北:新文豐, 1996,
頁 275。
18
齋事扣期合要亡靈前來受度,尚恐其間罪業重深,拘囚未脫或被邪擋固執或因冤債牽連,請嚴督神
虎承行官吏遍行根括,照鄉井姓名盡底追攝,親魂正魄管領,到壇聽候召攝,即令附旛現形,躬承
開度。 《道藏》第三十一冊,禽字號。洞微高士開光救苦真人甯全真授,上清三洞弟子靈寶領教嗣師

58
所用的金銀財寶「金山、銀山」各一座;打盆科儀象徵冥界的「血盆」獄一座;填庫科

儀的「庫官」
;象徵性紙糊而成的「金橋銀橋奈何橋」一座;服侍亡魂「童男」
、「童女,

此皆為拔度科儀所使用的紙紮工藝部分。所有紙糊神像,火化之後象徵返回天庭與該處。

由於人間與鬼界、神界的幣值不同,目前台灣坊間的金紙與銀紙種類相當多,焚化

給神界眾神所使用者為金紙、壽金,焚化給亡靈、鬼差、孤魂者為銀紙,填庫科儀所焚

化的庫錢,是喪親者代為亡者償還其出生之時,於冥府庫官所借的受生錢。

參、文書類

《上清靈寶大法》卷四十四言:凡欲修建大齋,普度幽冥,須奏告上玄,先行赦

拔之法,惟在上章奏表,肆赦頒符,然後方可開壇行事 19。《靈寶玉鑑》卷一言:齋法之

設,必有奏申關牒,悉如陽世之官府者,以事人之道,事天地神祇也,所以寓誠也 20。

道教舉行齋醮科儀,須上章奏表,關文與牒文為道教科儀內容頗為重要的一環,道教所

設齋法,必有上奏於神靈的關文、牒文,如同陽間官府,處理民眾問題一般,牒文與關

文相當於命令文書,多用於高兵差神、遣妖押鬼之類科儀中 21,因此拔度儀式所使用牒

文與關文如下表:

科儀發送文檢數量 文檢接收者

《無上策役發表科儀》發送四封 「四值功曹三界使者」、「縣府城隍大王主者」,「神虎何橋二大
將軍,三部召魂使者,泰山五道大神,沿途土地正神」之關文、
關文與三封牒文
「三清七寶宮」、「東極妙嚴宮」、「泰玄都省府」之牒文
《太上慈悲三元滅罪水懺》發送 《太上慈悲三元滅罪水懺》上、中、下卷各一牒文
三封牒文
《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發送 《無上十王琉璃藥王寶懺》之上、中、下卷各一牒文
三封牒文
放赦科儀發送一封關文與 右關地道功曹、金馬驛吏一封關文與東極青宮九龍赦命書
一封東極青宮九龍赦命書

給牒科儀一封 執證牒文

王契真纂。 《上清靈寶大法》卷六十四,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版社,1987,頁 31-311。


19
《道藏》第三十一冊,圖字號。洞微高士開光救苦真人甯全真授,上清三洞弟子靈寶領教嗣師王契真
纂。《上清靈寶大法》卷四十四,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版社,1987,頁 31-100。
20
《道藏》第十冊,賴字號。《靈寶玉鑑》卷一,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版社,1987,頁 10-141。
21
葉明生編。《閭山教廣濟壇科儀本彙編》,台北:新文豐, 1996,頁 201。

59
拔度科儀共發送十封牒文,五封關文與一封「東極青宮九龍赦命書」
。《無上策役發

表科儀》所發送的關文單位為「四值功曹三界使者」
、「縣府城隍大王主者」
,「神虎何橋

二大將軍,三部召魂使者,泰山五道大神,沿途土地正神」之關文,放赦科儀所發送的

關文為「右關地道功曹、金馬驛吏」一封關文。牒文部分則有發表科儀所發送的「三清

七寶宮」
、「東極妙嚴宮」
、「泰玄都省府」之牒文,懺牒有《 太上慈悲三元滅罪水懺》上、

中、下卷各一牒文,《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之上、中、下卷各一牒文及給牒科儀所

使用的執證牒,執證牒為合同,一半給庫官,一半給亡者。

道教儀式活動必須藉由執事者道士、壇場以及背景資料等共同組成,而拔度壇場與

背景資料,牽涉道士團的傳承背景相關。由於正一派的傳承大多以在家火居道士為主,

本文透過研究對象「西公厝」道士家族來瞭解火居道士的傳承,並探討「西公厝」所使

用的拔度壇域與背景資料。在此儀式中,道士所穿的道服、場域佈置以及背景資料,幾

乎是模仿古而成,在古代與當代之間,實在形成一幅相當強烈的對比景緻,同時令人驚

訝拔度儀式的壇場以及背景資料,至今仍承襲古代的模式,拔度場域與其背景資料與道

士團隊之傳承共存共亡,不免讓人讚嘆道教的壇場結構,代代相傳模式是如此驚人。

60
第四章 道教「午」的拔度儀式過程

鬼神、祖先崇拜是道教信仰的特色。「午夜」拔度儀式一開始,道眾首先舉行《無

上拔度策役發表科儀》與《無上拔度啟白科儀》,此二科儀必須配合亡者所需的時辰等

而定,但在政府鼓勵社會大眾採遺體火葬後,縮短停殯時間,《無上拔度策役發表科儀》

與《無上拔度啟白科儀》提前於出殯前舉行。在安置亡者遺體後,道士作「引魂」動作

回到拔度場域,於中午過後起鼓,為亡者舉行拔度儀式,並於晚上入夜前結束。但有些

喪家是將亡者遺體安頓後,才安排《無上拔度策役發表科儀》與《無上拔度啟白科儀》,

此二科儀,須配合亡者適合的時辰而定。本文以道教「午夜」拔度儀式為研究範疇,為

了將整個「午夜」儀式連貫起來,因此須結合卯時舉行《無上拔度策役發表科儀》與《無

上拔度啟白科儀》。至於此二科儀之後所舉行的告別式與安葬儀式,不在本文研究範圍

之內。

「午夜」拔度儀式乃是有十三個小科儀所組成,每場科儀時間,由道士們掌握,時

間長短不一。本文研究對象「西公厝」道士團,在中午過後舉行的科儀有《無上洞玄靈

寶度人妙經上品》 → 《太上三元慈悲水懺》科儀 → 《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科

儀 → 《無上拔度解結科儀》 → 《無上貢王填庫科儀》。在《無上貢王填庫科儀》

完畢後,所有工作人員、家屬休息,俟酉時過後開始舉行「夜」的拔度儀式。「夜」的

拔度儀式安排放赦科儀(又稱放赦馬) → 打盆科儀 → 《無上拔度沐浴給牒科儀》

科儀 → 燒庫錢→ 過金橋銀橋奈何橋 → 謝壇。在謝壇之後,所有家屬皆除去身

上的喪服,工作人員則除去臨時搭建的靈堂與三清道壇等場域。

《無上拔度策役發表科儀》與《無上拔度啟白科儀》是道教舉行科儀最基本的程序,

請神儀式前會安排起鼓以詔告天上眾神來壇護持法場,接著開始舉行《無上拔度策役發

表科儀》與《無上拔度啟白科儀》。本文田野樣本中,
《無上拔度策役發表科儀》與《無

上拔度啟白科儀》大都於卯時舉行,在此二科儀之後,便是處理亡者遺體的安葬儀式。

此道士團於中午過後,所安排的儀式為《無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
、《太上三元慈悲

水懺》科儀、
《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科儀、
《無上拔度解結科儀》、
《無上貢王填庫科

61
儀》,整場「午」的拔度儀式約下午二點至七點前結束。

1
第一節 《無上拔度策役發表科儀》

孝家眷於外壇上香、三跪九拜後,高功站於外壇中間,都講、副講、引班、值香五

位道士各就其所位,每位道士手上各持不同的法器,並誦讀《無上拔度策役發表科儀》,

高功以五雷令牌調請天兵、天將等眾神,並呈表上奏天庭,整場發奏科儀莊嚴隆重,高

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每位道士各有其職責所在,道士團隊通力合作,顯現出整個

道士團隊氣宇不凡。

壹、略述發表科儀的時間、場域、參與者、發表科儀發送的關文、牒

一、 時間:6 點 35 分

二、 地點:高雄縣大寮鄉三隆路楊府

三、 儀式的場域:外壇

四、 參與的孝家眷:亡者所有的兒孫,含女兒、孫女(婿)等

五、 參與的道士:全部(含高功 2、都講、副講、引班、執香)

六、 發表科儀發送的關文:「三清七寶宮」、「東極妙嚴宮」、「泰玄都省府」

七、 發表科儀所發送的牒文:
「本壇諸員官吏兵」
,「縣府城隍大王主者」
,「神虎何橋二

大將軍,三部召魂使者,泰山五道大神,沿途土地正神」等關文,送到該處去,不

得停留

貳、儀式的過程
1
發表即呈奏表章,請功曹使者傳達關文、牒文之意。
2
在台灣高功俗稱中尊法師,是掌壇師,是醮壇諸經師領導者,能闡揚教法,隨壇作宜,上表迎駕,登
壇朝禮且會作功、念功、奏功等較高功力的法師擔任,都講、副講、引班、執香皆為高功的左右手。
賴宗賢著。
《台灣道教源流》,台北:中華大道, 1999,頁 157。

62
首先孝家眷穿著喪服後,按其輩份排列於外壇上,道士執香予孝家眷,孝家眷手持

香三跪拜後,排列於道士後面,道士將手爐 3 拿給輩份較年長者,接著全體道士於外壇

桌就位,開始唸誦《無上拔度策役發表科儀》,高功身穿道袍,手持朝板 4,站於外壇中

間,都講、監齋等道士也各就其位,五位道士手持不同的法器,配合此儀式節奏敲打與

誦經。

一、首先高功引領全體道士「起讚」、「中山蕩穢神咒」、「淨天地神咒」

(一)全體道士「起讚」:

讚曰:大道洞玄虛,有念無不契。 煉質入仙真, 遂成金剛體。超度三界難,地獄五苦


解。悉皈太上經,靜念稽首禮。

道教認為頌讚之文,源於元始天尊受元始度人空洞靈章,此靈章為自然之音,而此

法事頌讚之音,用于禮聖朝真,修齋設醮,醮壇上法師齊聲讚詠,以合玄音,頌讚之聲

直達上天,博得萬聖鑒觀,千真歡悅,獲地上天福佑,方可圓成齋功。在齋壇儀式中,

道士的動作與唱誦,配合醮壇法器的敲打與樂器的吹奏,顯現出醮壇莊嚴的神秘氣氛,

給能強烈的宗教感染力 5。因此舉行拔度儀式中的每個科儀,首先道士們會在三清道壇

前重複唱誦「讚」來感念對神靈的尊重。

(二)全體道士念誦「中山蕩穢神咒」如下:

太上臺星,應變無停,驅邪縛魅,保命護身,智慧明淨,心神安寧,三魂永久,魄

無喪傾,丹朱口神,吐穢除氛,舌神正倫,通命養神,羅千齒神,卻邪衛真,喉神

虎賁,氣神引津,心神丹原,令我通真,思神練液,道氣長存,靈寶天尊,安慰身

3
手爐為古者灌獻之禮,用圭瓚。瓚之形如盤,炳象圭,盛酒其中,執瓚則不執圭。今道士執手爐,則
不執簡,亦此意也。《道藏》第三十二冊,丙字號。《道書援神契》 ,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
1987, 頁 32-145。手爐是齋醮壇場使用率最高的道壇用具,在科儀中,持手爐者是代表民眾參預道
士一切祭神活動的陪祭者,在科儀結束後才交還給道士。葉明生編。 《閭山教廣濟壇科儀本彙編》
,台
北:新文豐,1996,頁 282。
4
朝板,舊時為象牙所製,稱牙笏,現多以木板或竹板代之。朝板為舊時臣下朝覲皇帝的奏板。因道士
在法事中亦稱自己為玉皇駕下之臣,所以醮壇中凡請神、朝聖、奏表均用此法器。葉明生編。 《閭山
教廣濟壇科儀本彙編》 ,台北:新文豐,1996,頁 276。
5
張澤洪著。《道教齋醮符籙儀式》 ,成都:巴蜀書社,1999,頁 99-105。

63
形,弟子魂魄,五臟玄冥,青龍白虎,隊伏紛紛,朱雀玄武,侍衛身形,我藏神君,

各保安寧:元始安鎮,普告萬靈,嶽瀆真君,上下神祇,左社右稷,不得妄驚,回

向正道,內外澄清,各安方位,備守家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護法神主,保衛

誦經,皈依大道,元享利真,此真土地,神咒最靈,昇天達地,出幽入冥,為吾關

奏,不得久停,有功之日,名書太清。恭以肅清宇宙,須憑九鳳祥光,灑淨芳筵,

切慮應辨,必假五龍之神水上來建置芳筵,切慮應辨以來,供養之內,花果之中,

人物往返,雜諸厭穢;謹按太上靈寶天尊,說中山蕩穢神咒,道眾皈依,謹當諷誦

咒語為誦神制邪之文,為道教使用最廣泛的秘語,道教認為咒具有神通法力,昇天

達地、出幽入冥、能度人制星、致水、制魔、鎮五方、濟法界,故又稱為神咒,因此在

每個科儀開始時都要宣讀靈咒 6。

(三)全體道士念誦「淨天地神咒」如下:

天地自然,穢氣分散,洞中玄虛,晃朗大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靈寶符命,普

告九天,乾羅答那,洞罡太玄,斬妖縛邪,殺鬼萬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誦

一遍,卻鬼延年,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束首,侍衛我軒,兇穢消蕩,道氣長

存,命魔攝穢天尊

道教認為齋醮科儀必須在清靜之處舉行。據《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一載:開度

七祖,救拔三塗,黃籙大齋,最為第一,應驗開度,先審其人,實誠懇切,皈依信向,

在於科法,甚為宣行,方可許其奉示以投狀式,兌齋中法信,狀建壇要在洞天福地,靖

廬名山,玄壇宮觀,不經兵陣戰場、屠坊刑獄、生產塚墓、穢惡之地 7。內壇象徵儀式

的聖域,淨壇亦為每個科儀必重複使用的咒語。因此道眾於三清道壇內演法,必有淨壇,

淨壇的作用,是先請一些無主孤魂自行離開此場域,方能清靜的舉行科儀。

二、高功手持「五雷令牌」號召天兵、天將等眾神來壇護持法場

6
張澤洪著。《道教齋醮符籙儀式》 ,成都:巴蜀書社, 1999,頁 102-103。
7
《道藏》第九冊,鳳字號。唐廣成先生杜光庭集。 《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一,文物、上海、天津
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9-380。

64
(一)首先,高功右手持「五雷令牌」寫咒語,號召天兵、天將等眾神,其左手持「水

盂」,以口就水盂中的水,向上噴三次,亦即於此所發送的訊息送往該處 8。

(二)所有道士唸誦如下:

切以玉華散彩靄,瑞氣以騰空;寶鼎凝煙,結祥雲於法界,靈風鼓奏,仙梵虛徐神

人雖間於幽冥,感格諒通於影響。以今恭焚寶香,謹謹召請:本壇法院諸員官將吏

兵,上清天樞院天蓬壇,法都大提總管天蓬尹元帥、副總管獬豕天猷吳元帥、北極

驅邪大聖天罡都統趙元帥、大力天童副總管劉元帥、玉樞五雷院五雷都部師、南宮

火鈴大仙都天焱火律令鄧元帥、副帥狼牙猛吏威光都大判官辛元帥、九天梵氣雷火

張元帥、雷舒電母風伯雨師江秀方陳四大神將、雷霆一府二院三司諸員官將吏兵、

正乙靈官王馬陳三元帥、管不信道法朱元帥、東平忠靖張元帥、酆都滅巫鄒元帥、

副帥羅李二元帥、地祇司起煞太歲殷元帥、地祗昭武使溫元帥、地祗無佞康元帥、

東嶽栲鬼甯元帥、神霄金輪院正乙玄壇趙元帥、代統祟寧精武穆岳元帥、都司典吏

趙大將、大聖里域真官正神、上清符法劍印籙中官將吏兵;伏望俯臨齋座,靈寶大

法帥、天將天兵、地將地兵、水將水兵、三天承受玉女九霄雲路使、正乙功曹流金

火鈴大將軍、上奏靈官飛龍騎吏、奏中官將吏兵、煉度司火池水沼合千官將吏兵、

神虎何喬二大將軍、上中下三部召魂使者、泰山五道大神、沿途土地正神、追攝局

合干官將吏兵、八卦大神六甲持旛開導使者

高功以「五雷令牌」號召眾神、天兵、天將等眾神,降於此壇護持法場。由於道教

是個多神信仰的宗教,因此拔度儀式須恭請眾神來壇護持法場,以期整個拔度儀式能圓

滿完成。

(三)全體道士唱誦:

年值功曹使者、月值功曹使者、日值功曹使者、時值功曹使者;上界奏事值符焦使

8
高功法師在執水盂灑淨時,須存想救苦天尊出現虛空之中,左手執水盂,右手執楊枝灑淨,孤魂皆沾
甘露法水,此時高功儼然成為救苦天尊的化身。而高功以口含盂水向上噴三次,此象徵藉由噴盂水
的力量,將所該呈送上天等旨意,能順利送往該處。張澤洪著。《道教齋醮符籙儀式》,成都:巴蜀
書社,1999,頁 254。

65
者、中界傳事值符鄧使者、下界報事值符張使者、當處土地福德正神、直壇土地黃

大將,悉伏真香,普伸召請,本壇所有文字欲伏齎傳,謹備法席,少筵飄馭,伏願

聞呼立至,有感必通,風馬奔馬,墜伏出離於部屬,雲衢飄佛威光,俯降壇埸,納

此菲儀,鑒茲誠悃,齋主設拜,謹當奉請

全體道士恭請年、月、日、時功曹使者、上界、奏事值符焦使者、中界傳事值符鄧

使者、下界報事值符張使者、當處土地福德正神等眾神靈來壇護持法場。

9
三、道士替齋主 為眾神靈獻香、獻酒三次,禮請眾神
(一)高功手持清香與五雷令牌,並唸誦如下:

天廣清,地廣寧,吾令汝速壇前,急急如律令;上來奉請,三界四府,官將

吏兵,土地等神,凜凜威儀,靈靈光彩,既伸召請,諒沐光臨,以修列於華

筵,請端居而坐處,同歆蘋藻,俯降微表

高功手持清香與五雷令牌,召請三界四府、官吏兵將、土地等神來壇護持法場,

並以清香與酒禮謝神靈。

(二)齋主獻香(由道士代替齋主獻香)

副講唸誦: 初獻酒,妙有洞中千歲棗(散花林)

都講唸誦: 玉京山上萬年桃(滿道場)

副講唸誦: 官將符使吏兵前供養,(引班作第一次獻酒之動作)

全體道士唱誦:第一欲界,飛空之音,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落兮,當人生門,仙

道貴生,鬼道貴終;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靈爽,悲歌朗太空,唯願仙

道成,不欲人道窮,北都泉曲府,中有萬鬼群,但欲遇人算,斷絕人命門,阿人歌

洞章,以攝北羅酆,速送諸魔精,斬首或戮鬼鋒,諸天氣蕩蕩,我道日興隆、神威

速降天尊,承誥奉行,上白功曹符使、靈官將吏、合壇等神,伏聞氣判二儀,既陰

陽之異,致勢分三界,信幽顯之殊途,通成達悃,必有司存,崇善建功,曷蒙昭報

9
稱謂語,為施齋之主,今道士亦稱齋主為「主家」。中國道教協會(辭典編輯委員會)著。
《中國道教
大辭典》,台中:東久,1996,頁 1364。

66
道士代替齋主以第一次獻香、獻酒來禮請眾神靈。此科儀充分顯現出道士們彼此分

工合作默契十足。

上文旨在說明第一欲色界飛空之音,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落兮的情境。據《無

上秘要》卷四載:欲界有六天,為太黃皇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

元明文舉天、七曜摩夷天,此六天欲界陰陽胎生年積萬歲。

(三)道士引領孝家眷跪於三清道壇前,高功於眾神前宣讀「東極青宮九龍赦命」之赦

文,旨在告知眾神靈,奉道陽世修齋禮懺,拔亡報恩,陽宅地址、孝家眷等姓名。並誦

讀「東極青宮九龍赦命書」如下:

報答亡者深恩,仗道就孝思堂,修設無上拔度淨齋一午夜道場,諷誦經詮,演揚科

範,作諸功德,仰祇道力,俯拔生方事,臣 10 既領投懇,寧敢寢默,恭依元始符命,

須至告下者,三宮九署、五嶽四瀆、酆都六洞、天宮九幽、河源泉曲、五道都府、

九洲社令、冥關幽局,一切主者,咸聽符命,拔度亡過××魂儀,爰及幽魂等眾,速

出陰翳,離幽冥地獄,消苦開泰泉局,火翳滅焰,仞毒推傾,啟明破暗,上登朱陵,

超度三途,宥罪停輪

「東極青宮九龍赦命之赦書」,為整個拔度儀式的核心內容之一。《太上黃籙齋儀》

卷三十七言:「東極青宮九龍赦命書」其作用在於告下九龍符命於太山酆都三十六獄,

及五嶽地司,開赦魂神解消惡,對出重冥之域,入福善之庭,陶以太和,沐以靈澤,洗

滌罪惡,鍊形魄浴 11。此科儀的目的之一,藉由發送此「赦書」
,祈求眾神靈救出亡魂與

其祖先等,迅速脫離幽冥地獄的囚禁等痛苦,仰仗眾神靈之不可思議的神聖力量,將亡

魂送往南宮受煉度,仙化成人。

(四)齋主獻香(由道士代替齋主獻香)

10
臨壇法師各自稱所授法位,稱時小聲默唸,僅能自聞即可。張澤洪著。
《道教齋醮符籙儀式》,四川:
巴蜀書社,1999,頁 163。
11
《道藏》第九冊,王字號。唐廣成先生杜光庭集。《太上黃籙齋儀》卷三十七, 文物、上海、天津古
籍等出版社,1987,頁 9-286。

67
副講唸誦: 再獻酒,南斗瀾玬北斗移,(散花林)

都講唸誦: 眾星璀璨月華輝(滿道場)

副講唸誦: 官將符使吏兵前供養,(引班作第二次獻酒之動作)

全體道士唱誦:第二色界,魔王之章,落落高張,明氣四騫,梵行之境,週迴十方,無

量大神,皆由我身,我有洞章,萬遍成仙,仙道貴度,鬼道相連,天地渺莽,穢氣

氛氛,三界樂兮,過之長存,身度我界,體入自然,此時樂兮,簿由我恩,龍漢蕩

蕩,何能別真,我界難度,故作洞文,變化飛空,以試爾身,成敗懈退,度者幾人,

笑爾不度,故為歌音,神威和速降天尊;靈寶大法司,功曹符使、靈官將吏、土地

等神,伏聞三界分司,萬靈頒職必得,聰明正直,還能通達詞章,允有皈依投悉憑

關報當,職欽承帝命,掌握符章,領諸司號令之權主,玄壇拔度之事,雖敷揚而在

已,實動用以存神;恭惟靈官將吏、功曹符使,任專執奏,道在人,作耳目,作股

肱,爾其默相,曰奔走,曰先後,將已由逡巡,而遍歷九天,倏忽而週迴,八極高

深,飛騰莫測,雖遠往還何難,三陳清酌之儀,俯納卑悰之懇,仰祈雲馭,暫駐蘭

場,重爇茗香,酒當三獻

道士代替齋主為眾神以第二次獻香、獻酒來禮請眾神。上文旨在說明第二慾色魔王

之章,仙道貴度,鬼道相連,天地渺茫,穢氣氛氛,三界樂兮等情境。而色界有十八天,

《無上秘要》卷四載:色界十八天,為虛無越衡天、太極濛翳天、赤明和陽天、玄明恭

華天、曜明宗飄天、竹落皇笳天、觀明端靖天、玄明恭慶天、太煥極瑤天、元載孔昇天、

太安皇崖天、顯定極風天、始皇孝芒天、太皇翁重天、無思江由天、上楪阮樂天以及無

極曇誓天,此十八天色界,陰陽有色與欲界,同不相交,人皆化生年積億歲,不么不傷。

(五)齋主獻香(由道士代替齋主獻香)

副講唸誦: 三獻酒,三真玉女持花節 (散花林)

都講唸誦: 一雙童子捧金杯(滿道場)

副講唸誦: 官將符使吏兵前供養,(引班作第三次獻酒之動作)

全體道士唱誦:第三無色界,魔王歌曰:三界之上,渺渺大羅,上無色根,雲層峨峨,

惟有元始,浩劫之家,部制我界,統承玄都,有過我界,身入玉虛,我位上王,匡

68
御眾魔,空中萬遍,穢氣氛紛,葩保真者少,迷惑者多,仙道難,故鬼道易邪,人

道者心,諒不由他,仙道貴實,人道貴華;爾不樂仙道,三界那得過,其欲轉五道,

我當復奈何,威光和自在天尊;上來香已三焚,聿修齋事,詞不再陳,恐滯行程,

愧黍稷之非馨,諒頻繁而可薦禮,雖不腆意實潛孚僭假,威尊為傳所奏,今有委請

事件,具載關文,對師敷宣

道士代替齋主為眾神第三次獻香、獻酒禮請眾神。上文旨在說明欲界、色界、無色

界三界之上,有渺渺大羅天,有元始天尊說法。而色界有四天,根據《無上秘要》載:

色界有四天,皓庭霄度天、淵通元洞天、翰寵妙成天、秀樂禁上天。此四天無色界,陰

陽有形,身長數百里,不以為累,能隱形入微,無復色欲,年歲積劫,雖不事,學而能

行善。

四、全體道士分工合作發送「關文」、「牒文」至該處去

(一)副講宣讀「四值功曹三界使者」之關文(見附錄二):

副講發送四值功曹三界使者之關文,派遣功曹使者,火速將此壇呈送「三清七寶

宮」
、「東極妙嚴宮」以及「泰玄都省府」三封關文與「本壇諸員官吏兵」
、「縣府城隍大

王主者、神虎何橋二大將軍、三部召魂使者、泰山五道大神、沿途土地正神」之牒文送

到該處去,沿途不得停留。

(二)高功向眾神靈呈告:亡靈上來焚香已三次,聿修齋事,恐滯行程;今有委請事件,

具載關文,對師敷宣。接著高功手執五雷令牌與清香,上呈「泰玄都省府」紅色關文、

「三清七寶宮」黃色關文、「東極妙嚴宮」綠色關文並唸誦如下:

上來關文符命,已具宣週,金銀錢馬,少助雲程,伏翼官君各闡威尊,為傳所奏,

上通金闕之中;策景乘虛,進達瑤墀之下,泉局嶽府咸伏伸聞,地府城隍,悉憑關

報,功曹符使,威力豈避山川之遠,匝遶諸天之上,週迴三界之中,厚地洞天,海

嶽無邊

高功手執五雷令牌與清香,說明為上奏天界的關文已具備,以紙錢答謝三界之中,

厚地洞天,海嶽無邊等眾神。

69
(三)全體道士唱誦:

聖眾係齋真靈,並請同歆,庶使神真降格,齋事完週或成就於善功,當奏明於上帝,

飛空閃電驛程資瞬息之間;駕馭乘風,雲路睹清虛之豁,日時以定,不敢久留,恐

滯行程,虔當奉送、三界值符使,雲馭駕虛空,暫隔人天遠,須臾到上蒼,東極妙

嚴宮,傳言奏善功,諸真來赴會,齋罷還瑤宮

發奏科儀恭請眾神靈蒞臨壇場,齋事已完週,成就於善功,當奏明於上帝,如飛空

閃電瞬息之間,請日值功曹使者送往該處,傳達至太乙救苦天尊的東極妙嚴宮,傳言奏

善功,俟齋事圓滿完成後,眾仙真即可回到該宮。

(四)全體道士唸誦「化紙咒」:

神光受命,普掃不祥,功遣將訣,香雲密佈,三界皆通,法鼓初鳴,萬神咸集,叩

首三通。以今當空,謹召靈寶大法司,天兵天將、地將地兵、水將水兵、三天承授

玉女九霄雲路使、正乙流金火鈴大將軍、上奏靈官飛龍騎使奏中官將、年值功曹使

者、月值功曹使者、日值功曹使者、時值功曹使者、上界報事值符焦使者、中界奏

事值符鄧使者、下界報事道符張使者、土地道壇黃天將;聞吾關召,速到壇前,疾

以時先行,拜發文字,所有請牒、申啟奏狀、牒文關文,皆東行遣,仰仗爾等官將,

火速如儀,遂齎傳逕詣關真司,分明投請,雲程之中,勿致延停,仙靈仙靈,三五

交兵,上帝有勒,差來流兵,兵隨印轉,特遂命行,承差官將,不得久停,吾奉上

帝敕令,急急如律令

道教認為咒具有神通法力,誦神制邪之文,因此眾道士便唸誦化紙咒,請求四時功

曹使者,將本壇為亡者所啟奏的牒文、關文,火速送到該處。

(五)高功手持五雷令牌、香,並將上呈泰玄都省府之紅色關文、三清七寶宮之黃色關

文、東極妙嚴宮之綠色關文交給引班焚化,以送往該處。接著高功右手持五雷令牌寫咒

語,左手以口含水盂中的水三次,接著向上噴三次,藉由符水的力量迅速將關文送往該

處去。全體道士念誦如下:

70
神光受命,普掃不祥,八威吐毒,猛馬四張,天丁剪驅,太歲伏旛,擲火萬里,流

鈴八衝,敢有干試,拒遏上真,金越剪戮,巨天後行,屠割鬼爽,風火無停,千千

截首,風火無停,萬萬剪行,魔無干犯,鬼無妖精,三官北都,明檢鬼營,不得容

隱,金馬驛停,普告無窮,萬神咸聽,三界五帝,列言上清。聖德留科教,合家福

壽長,延生依玉簡,請命奏金章,罪名消北府,生籙註南宮,現存皆獲福,諸天降

吉祥。上來燒化表文,上祈慈尊,下拔亡魂,托化仙鄉,同賴善功,証無上道,一

切信禮

道眾舉行《無上拔度策役發表科儀》必先「起讚」然後清靜壇場,接著高功以「五

雷令」恭請眾神靈來壇護持法場,並獻香與奉酒禮謝眾神靈,接著高功派遣功曹使者發

送關文。張澤洪認為道教建齋設醮必先虔誠申發文書,請命於上天之主宰,三界分至之

真靈,上天三界之府、司、宮、院,為掌管世人生死罪福之所,故須通達請命祈恩,而

天道遠、人道近,故須以文書上呈天廷,奏、申、關、牒等文書向神靈陳述齋醮意旨 12 。

發奏科儀的目的是為請神靈降臨此壇,藉由眾神靈的神聖力量拔度亡魂出離九幽地獄的

困頓之身,而往生仙界。在此儀式中,高功以中介者的身份代替齋主向「泰玄都省府」、

「三清七寶宮」
、「東極妙嚴宮」呈關文,敬請三清七寶上帝、東極救苦天尊、泰玄大法

天師,眾高真洞鑑證明功德。並派遣四值功曹使者發送「本壇諸員官吏兵」
、「縣府城隍

大王主者」
、「神虎何橋二大將軍、三部召魂使者、泰山五道大神、沿途土地正神」之牒

文,派遣這些眾神靈於十方三界,生方死所,去尋亡魂,前來候靈旛召赴壇場,承功德

拔度往生。焚化後的關文與牒文,即代表送往該處。

12
張澤洪著。《道教齋醮符籙儀式》,成都:巴蜀書社,1999,頁:133。

71
第二節 《無上拔度啟白科儀》

《無上拔度啟白科儀》,又稱請神科儀。首先高功引領孝家眷,手執清香拜三清道

祖與左右二邊的十殿閻王,接著高功引領全體道眾與孝家眷於三清道壇內舉行《無上拔

度啟白科儀》。

壹、請神科儀使用的時間、場域、參與者資料

一、 時間:6 點 48 分

二、 儀式的場域:三清道壇

三、 參與的孝家眷:亡者所有的兒孫,含女兒、孫女(婿)

四、 參與的道士:全部(含高功、都講、副講、引班、直香)

貳、儀式的過程

一、 全體道士於三清道壇前各其所司,首先「起讚」
、淨壇,道眾分工合作誦讀
《無上拔度啟白科儀》
。最後高功引領道士與喪親者到亡者靈前舉行「見靈」
儀式

(一)「起讚」:

讚曰:大道洞玄虛,有念無不契。煉質登真仙,遂成金剛體。超度三界難,地獄五苦

解。悉歸太上經,靜念稽首禮

在進行每場科儀之前,道士會以一首「讚」來感念對神靈的尊重。

(二)淨壇:

琳瑯振響,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群仙。天無氛穢,

地絕妖塵

清靜壇場的作用是先請一些無主孤魂離開,道眾方能清靜舉行拔度科儀。

(三)唸誦《無上拔度啟白科儀》如下:

72
恭聞道由心學,心誠而有感必通;聖假香傳,香焚而無遠弗屆,一煙繆起,九氣須

凝,爇金爐而縹緲成雲,徹玉京而徊環作蓋,上通三境,下達九地,精意潛通,眾

真交會,道藏秘文,謹當諷誦,大羅天上難通信,惟憑人世熱真香。上通三境變成

雲,下達十方翻作霧。玉女捧皈金闕內,仙童持入玉京中。金宸弟子運丹忱,無量

無邊香供養

學「道」須用心來學習,心誠則靈就不會影響人與神靈的感應;而香的作用有上通

三境,下達九地之用,因此人藉由焚香可上通下達無量無邊的天地神靈。

(四)副講唸誦水白:

恭聞水之一滴,利濟百川,性本真空,功皈上善,切慮舖舒道場,雜諸厭穢,憑諸

法水,蕩滌妖氛,激濁揚清,破穢為清淨,道藏秘文,謹當謹誦:五龍吐出瑤池水,

注向仙翁丹井來。大帝福旨千萬年,禹王治水百川去。我手持握天寶劍,捧符及竹

紫金泉。一滴能為雨露恩,遍灑壇場能潔淨

道教壇場之淨水,乃稟陽明之正氣,凝太陰之真精,故能吸濁以揚清,亦可除氛而

解穢,一灑天無氛穢,二灑地絕妖塵,三灑壇場內外,使壇淨神安 13。

(五)淨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穢氣分散,洞中玄虛,晃朗大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靈寶符命,普

告九天,乾羅答那,洞罡太玄,斬妖縛邪,殺鬼萬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誦

一遍,卻鬼延年,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束首,侍衛我軒,兇穢消蕩,道氣長

存,命魔攝穢天尊

淨壇為道教的咒語之一,而淨壇亦為每個科儀重複的咒語,淨壇為清靜壇場之意,

在舉行科儀前,會有淨壇儀式,水盂之水既可供養神靈,又有清靜壇場之用。

(六)全體道士唸誦:

13
張澤洪著。
《道教齋醮符籙儀式》
,成都:巴蜀書社,1999,頁:83。

73
切以一氣肇分,道乃三才之主;五行啟運,水為萬派之源,能去濁以揚清,可蕩邪

而滌垢。今則關行法事,崇建道場,慮人物之往返,染諸厭穢;或邪魔以窺覬,致

雜妖氛。於是謹按明科,加持法水,仗請破穢真官、解厭官夷,布九鳳之祥光,肅

清道境;降五龍之真氣,洒淨壇場;俾法席以精虔,異高明而降格,謹按太上說中

山蕩穢神咒,道眾昄依,謹當諷頌,洞中玄虛,命魔攝穢天尊。恭以混元一氣凝帝

先,廣演三乘流妙教,雲宮至聖不思議,克薦亡靈登道岸

「道」為天、地、人三才之主,道教認為供養物當用五行金、木、水、火、土,以

表天地造化,萬物相生相剋之理,以合神明之德 14。水為萬派之源,水能去濁以揚清,

今日舉行法事,崇建道場,於是以加持法水,洒淨壇場,以期法事圓滿達成,亡靈往生

仙界。

(七)高功唸誦:

以今恭焚道香、德香、無為香、清淨香、自然香、妙洞真香、靈寶惠香、超三界香,

三境真香滿瓊樓,而玉京遍週天法界,以此真香仰仗香官,當日功曹使者,持香侍

香,請諸靈官,將日值、此間土地、異域真官正神,微臣等傳此寶香,謹謹遙瞻百

拜,焚香啟請:玉清聖境大羅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大聖靈寶天尊、太清仙境大聖道

德天尊、太上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周天星主北極紫微太皇大帝、勾陳絢彩玉虛

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大后土真皇地祇、東極祖師青玄上帝、南極祖師朱陵上帝、慈

悲化主九幽拔罪天尊、高上神霄宮玉樞大教主、九天貞明大帝雷聲普化天尊

香在中國宗教儀式中,象徵神聖且不可或缺的物品,道教將香又分為道香、德香、

無為香、清靜香、自然香、妙洞真香、靈寶惠香、超三界香、三境真香九種 15。同時,

14
張澤洪著。《道教齋醮符籙儀式》,成都:巴蜀書社,1999,頁 82。
15
清、宣統,雲峰羽客陳仲達校輯。《廣成儀制》
.大品齋醮庭參九皇集載:真香者,精含淨地,體毓

零臺… 第一分者;道香;道由心學,心假香傳,通凡誠於一線,金鼎飛煙,迎聖駇於重霄,玉華散

彩。第二分者;德香;德香乃神香,體用不離方寸,人意合天意,感通可格雲霄篆騰玉素,瑞靄九

華。第三分者;無為香;意有真香,名著無為之品, 念存善果,誠通不滅之尊,氣神交鍊,子午凝

真。第四分者;清淨香;常清常靜,由體道以凝真,不色不空,自含虛而致用,此念通靈,彼蒼可

74
道眾教希望能藉由最好的香,來啟請玉清聖境大羅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大聖靈寶天尊,

太清仙境大聖道德天尊,當日功曹使者等神靈,以不可思議的神聖力量護持壇場。

(八)都講唸誦:

香煙繞遼散馥,普遍十方,以此真香,重誠百拜,奏啟供養,焚香上啟:無上玄老

十方大聖至真諸君丈人、三清紫虛高玄虛皇大道君、十方應號救苦天尊、五方五靈

五老天君、虛無自然九霄上帝、無上三十二天帝君、五福十神太乙真君、上清三甲

天地人三皇君、上清瓊宮五極五帝君、上清九老仙都君、大慈大悲救苦救度大惠真

人;上清日魂月魄帝君、上清五德四曜星君、十一大曜眾真星君、南斗六司上生星

君、北斗九皇落死星君、東西中三斗眾聖真君、三臺華蓋星君、四方二十八宿星君;

東華木翁上相西靈龜母元君、靈寶至真明皇道君、恭望慈尊俯垂拔度,焚香上請:

太上三元天地水三官大帝、靈寶五師真君、靈寶監齋大法師真君、北極四聖真君、

上清五府真君、上清三省天樞院使相真君、神光妙濟真君、四協侍宸真君、無量太

華真君、校錄九華度生真君、三元唐葛周三真君、清微法派歷代宗師、慈濟妙道真

君、敕封關聖帝君、十方無極飛天神王、無量度人天君、天乙北祚神虎大聖、太乙

北魁神虎夫人、十方諸佛菩薩;元始上帝掌敕仙官、儒門列聖得道威靈、元始法王

總仙上聖、經中應號上疏仙官、上界天府一切真真。恭望慈尊、焚香拜請:地府北

陰酆都大帝、東嶽天齊仁聖大帝、四嶽四天聖帝、地府閻羅天子拾殿真君、地府洞

天仙官福地聖眾、水府扶桑丹霖大帝、四海龍王四瀆源公、暘谷神王九江水帝、五

湖大神、七澤大神、十二溪津仙女、三河泊水府靈官聖王、下界水府拔度一切仙哲、

酆都助理玄滋天君、四司真君、天宮魔王、速報司官功德司官良因使者、六洞陰天

格。第五分者;自然香;道本自然,元緒括精微之統誠通無極,真宗協感應之機憑茲靈素,逕撤清

虛。第六分者;妙洞真香;運神會道,攝一念於精純啟事舒誠,格九皇於高遠惟香昭信,望盛垂庥。

第七分者;靈寶惠香;股神不散謂之靈,道氣長存謂之寶,念歸誠一是曰真香,化溥大千,乃宏玄

造。第八分者;超三界香;碧落浮精,分色塵而開三界,玄壇啟事,憑香篆而通一誠,用降真靈上

迎恩貺。第九分者;三境真香;誠歸純一,雖 霄壤以咸通,境即名三,希聖賢而並會,碧篆遙升,

丹輿下邁。收錄於胡道淨等主編:
《藏外道書》十三冊,四川:巴蜀書社,1994,頁 13-14、15、1 6。

75
宮仙官聖眾、三元九府火錄水官、雷霆諸司官將吏兵、邑主忠惠尊王、正乙玄壇金

輪趙元帥、代統崇靈武穆岳元帥、太歲武功上將殷元帥、地祇司溫康二元帥、高功

法院隨司衛壇官將吏兵部下、羅李二副使。恭望慈尊,焚香燒請:天曹內院第三庫

杜李袁三位判官、賽天曹內院第六庫阮梆朱三位判官、天曹內院第九庫雷許成三位

判官、天曹內院第十二庫紀曲田三位判官、天曹注福注祿注壽冥王、神兮聖箭、寶

樹神王、泰山府君、掠剩相公、東西二峰將、焦面鬼王、主庫神將、掌財吏兵、直

庫使者、庫堂士地、運財力士、管押神兵、合庫真宰一切聖眾、府縣城隍大王主者、

鑒齋香官使者、靈壇四獸神君、三界侍衛從官、直齋靈官將吏、四直功曹三界使者、

當境上下有享神祇、孝誠感格列真香火酆都山諸獄主者、神虎何喬二大將軍、召魂

使者、攝魄官吏、泰山五道大神、沿途土地、追攝局中合干官將八卦大神、六甲持

旛開導使者、直壇土地傳遞等神、地火府齋簡童子、地道功曹金馬驛吏等眾,賑破

地獄拔幽魂,九龍符吏、蛟龍驛吏等眾,司命禁忌龍神,暨齋筵中失名落位一切真

宰,仗此真香普同供養

祭祀焚香上達上天,香煙繞遼,普遍十方次焚真香,奏啟供養,無上玄老十方無上

玄老十方大聖諸君丈人,三清紫虛高玄虛皇大道君,十方應號救苦天尊等眾神。神仙信

仰是道教的特色,各個神靈所掌管的領域不同有所差異,因此道教的神仙信仰,乃是有

系統、有司職之神靈觀。

(九)高功唸誦:

次爇茗香、返魂茗香、七寶茗香、天寶茗香、七色茗香,今日接引正薦亡過××參隨

聖駕,來詣玄壇,領牒功德;香迺玉音攝氣,靈風聚煙,紫虛鬱秀,輔翼萬仙,執

符把籙,齊到帝前,容 臣 奏啟,咸賜如言

高功讚詠香的功能,亡魂跟隨著香氣參隨聖駕來壇領牒功德。

(十)副講唸誦「東極青宮九龍赦命書」:
中華民國××年居住,奉道設醮,安香寶座,保家植福,醮主事人××暨闔家信眾人等

同誠拜。今日伏道士就家中安香寶座,請聖就位,(入意)其慈,誠具奏意文,乃

76
俟云週,持伸宣奏,今則芳筵果備,恭向道前,關行法事,人各運心,稽首皈依,

無極大道

副講唸誦關文中華民國 ××年居住奉道設醮安香寶座,保家植福醮主事人××暨闔家

信眾人等同誠拜,今日伏道士就家中安香寶座,齋主以筵席、水果等物恭請眾神靈來壇

拔度亡魂。

(十一)全體道士唸誦:

其茲哀悃,具載意文,仍俟功德云週特伸,即當宣奏;伏望三境高真,憫眾生之報

對;九幽妙法,俾幽夜以開光,仰望眾真,俯垂拔度。今則芳筵告備,寶炷初焚,

恭向道前,人各運心,關行法事,稽首昄依,無極大道。按人各恭信,志心昄依十

方,當願亡靈,啟心回向,一切信禮,志心昄依十方經寶;當願眾生,心開悟解,

受持讀誦,志心昄依十方師寶;當願眾生上法橋,無有障礙,道場眾等,執簡當心,

朝禮如法

副講曰:演諷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法清華寶誥

都講曰:運香完畢,按人各恭信修齋行道

高功曰:奉請元師真君降臨壇所,奉請三師真君降臨壇所

都講曰:雲馭已降

副講曰:鶴駕來臨

引班曰:啟白功完

執香曰:虔當奉送

高功曰:臣 等奏啟玉京上聖、金闕高真、圓穹帝座星君,厚地洞天海嶽無邊聖眾,三

界眷屬一切威靈,俯垂降鑒之恩,悉副昄依之懇,仰望眾真,已降龍轅,請登寶座,

上香獻茶。揚子江中水,
(散花林)
,蒙山嶺上茶,
(滿道場)
,恭望高真列聖前供養,

願薦亡魂早早超生

今日特伸宣奏恭望三境高真之關文已周全,宣奏恭望三清境高真,眾真俯垂拔度憫

眾生。亡者志心昄依道教經、道、師三寶。希望亡靈藉此科儀受持讀誦,達到心開悟解,

77
能上法橋,無任何阻礙,道眾等昄依運香謹號如法,高功上奏玉京上聖金闕高真等,感

念地洞天海嶽等聖眾,威靈俯垂降鑒之恩。齋主上香、獻茶、花等供養品請眾神靈登寶

座。恭望高真列聖前供養,願薦亡魂早早超生。

(十二)高功引領眾道眾與孝家眷,於亡者靈前「見靈」,喪親者於亡者靈前上香、三

跪拜後,以酒恭請亡者飲用三次,接著道士作招魂動作,調請亡者就定位,並讀「赦文」

告知亡者,其子孫為報答孝恩,為其作「午夜」拔度法事。在告知亡者後,時間:7 點

10 分,高功引領孝家眷前往三清道壇前,告知眾神靈「見靈」儀式已完終。由於本文為

了連貫整場午夜拔度儀式,本文僅就出殯前的請神科儀一一說明,因此在請神科儀後所

為亡者舉行的告別式與移棺前往火葬場火化等步驟,不在本文研究範圍之內。

請神科儀,視整個三清道壇視為道教的一個小宇宙,亦為象徵道教最神聖的場域,

因此從「起讚」後至淨壇,在象徵道教神聖的壇場,高功以醮壇之供水,稟陽明之正氣,

凝太陰之真精,故能吸濁以揚清,亦可除氛而解穢,一灑天無氛穢,二灑地絕妖塵,三

灑壇場內外,使壇淨神安。接著以上香、獻茶、獻花等供品請眾神靈登寶座,恭望高真

列聖前供養,祈求慈尊不可思議的神聖力量拔薦、濟度亡魂往生仙界。

16
第三節 《太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

《太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又稱《原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簡稱《度人經》,

是道教史上最為重要的經典。道教奉《度人經》為萬法之宗,群經之首。《度人經》以

16
《度人經》的產生致使道教教義有了新的發展,從存想身神發展到用修齋燒香、誦經來呼求外在之神
庇佑,構建了更完善的道教齋醮儀式,為道教史上一部重要經典,且列於《正統道藏》編排於第一,
被道教奉為萬法之宗,群經之首。參考黃海德、李剛著。《中華道教寶典》
,台北:中華大道, 1995,
頁 243-244。

78
「普度一切人」為宗旨,「度生」與「度死」是《度人經》的終極關懷。在此拔度科儀

之中安排《度人經》旨在向上天祈求慈尊,下拔亡鬼,托化仙鄉。

壹、《度人經》使用時間、場域、參與者
一、 時間:14 點 40 分

二、 儀式的場域:三清道壇前

三、 參與的孝家眷:亡者的女兒(婿)、孫女(婿),

四、 參與的道士:A 道士(都講、副講、引班、執香中的其中一人)

貳、儀式的過程

一、首先,A 道士引領孝家眷在道教最高主宰,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
天尊)壇前,為亡者誦讀《 太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
。接著道 A 道 士「 起

讚」
、淨壇、誦讀《太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

(一)「起讚」:

讚曰:無量玉清宮遍聖境,焚香宣誦度人經,聖境玉清大聖元始天尊。無量上清宮

遍真境,焚香宣誦度人經,真境上清大聖靈寶天尊。無量太清宮遍仙境,焚香宣誦

度人經,仙境太清大聖道德天尊。天尊來拔度,亡魂早超生,逍遙自在快樂望往生

神仙界

A 道士首先「起讚」
,「起讚」在於啟請道教最高的主宰聖境玉清大聖元始天尊、真

境上清大聖靈寶天尊、仙境太清大聖道德天尊來此壇場,度化亡魂往生神仙界。

(二)淨壇:

琳瑯振響,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群仙,天無氛穢,地

絕妖塵

清靜壇場的作用是先請一些無主孤魂離開,方能清靜的舉行科儀。

(三)A 道士跪於三清道壇前誦讀《太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如下:

79
道言:昔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無量上品。元始天尊當說

是經,週回十過,以召十方。始當詣座,天真大神上聖、高真妙行真人,無鞅數眾,

乘空而來,飛雲丹霄,綠輿瓊輪,羽蓋垂蔭,流精玉光,五色鬱勃,洞煥太空。七

日七夜,諸天日月星宿,璇璣玉衡,一時停輪,神風靜默,山海藏雲,天無浮翳,

四氣朗清,一國地土,山川林木,緬平一等,無復高下,土皆作碧玉,無有異色,

眾真侍座。元始天尊玄坐空浮五色獅子之上,說經一遍,諸天大聖同時稱善,是時

一國男女,聾病耳皆開聰;說經二遍,盲者目明;說經三遍,瘖者能言;說經四遍,

跛痾積逮,皆能起行;說經五遍,久病痼疾,一時復形;說經六遍,髮白反黑,齒

落更生;說經七遍,老者反壯,少者皆強;說經八遍,婦人懷妊,鳥獸含胎,己生

未生,皆得生成;說經九遍,地藏發泄,金玉露形;說經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

人。是時一國,是男是女,莫不傾心,皆受護度,咸得長生。道言:是時元始天尊,

說經一遍,東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說經二遍,南方無極

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說經三遍,西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

鞅之眾,浮空而至;說經四遍,北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五遍,東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說經六遍,東南無極

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說經七遍,西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

鞅之眾,浮空而至;說經八遍,西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說經九遍,上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說經十遍,下方無極

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十遍周竟,十方無極天真大神,一時同至,

一國男女,傾心歸仰,來者有如細雨密霧,無鞅之眾,迮國一半,土皆遍陷,非可

禁止。於是元始懸一寶珠,大如黍米,在空懸之中,去地五丈,天真大神,上聖高

真,妙行真人,十方無極至真大神,無鞅數眾,俱入寶珠之中,天人仰看,唯見勃

勃,從珠口中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國人廓散,地還平正,無復欹陷。元始即

於寶珠之中說經都竟,眾真監度,以受於我;當此之時,喜慶難言,法事粗悉,諸

天復位,倏忽之間,寂無遺響;是時天人,遇值經法,普得濟度,全其本年,無有

中傷,傾土皈仰,咸行善心,不殺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盜,不貪不慾,不憎不

80
自,言無華綺,口無惡聲,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國安民豐,欣樂太平。經始出教,

一國以道,預有至心,崇奉禮敬,皆得度世。道言:元始天尊說經中所言,並是諸

天上帝,內名隱韻之音,亦是魔王內諱百靈之隱名也,非世之常辭。上聖已成真人,

通玄究微,能悉其章,誦之十過,諸天遙唱,萬帝設禮,河海靜默,山嶽藏雲,日

月停景,璇璣不行,群魔束形,鬼精滅爽,回尸起死,白骨成人。至學之士,誦之

十過,則五帝侍衛,三界稽首,魔精喪眼,鬼妖滅爽,濟度垂死,絕而得生。所以

爾者,學士,穢氣未消,體未洞真,召制十方,威未制天,政德可伏御地祈,束縛

魔靈,但卻死而已,不能更生。輕誦此章,身則被殃,供養尊禮,門戶興隆,世世

昌熾,與善因緣,萬災不干,神明護門。斯經尊妙,獨步玉京,度人無量為萬道之

宗,魏魏大梵,德難可勝。道言:凡誦是經十過,諸天齊到,億曾萬祖,幽魂苦爽,

皆即受度,上昇朱宮,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為貴人,而好學至經,功滿德就,

皆得神仙,飛升金闕,遊宴玉京也。上學之士,修誦是經,皆即受度,飛升南宮;

世人受誦則延壽,長年後皆作尸解之道,魂神暫滅,不經地獄,即得反形,遊行太

空。此經微妙,普度無窮,一切天人,莫不受慶,無量之福,坐死蒙惠。上天所寶,

不傳下世,至士齋金寶效心,盟天而傳,輕泄漏慢,殃及九祖,長役鬼官。侍經五

帝,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營衛神文,保護受經者身。道言:正月長齋,誦詠是經,

為上世亡魂,斷地逮役,度上南宮,七月長齋,誦詠是經,身得神仙,諸天書名,

黃籙白簡,削死上生,十月長齋,誦詠是經,為國王帝主,君臣父子,安鎮國祚,

保天長存,世世不絕,長為人君,安鎮其方,民稱太平,八節之日,誦詠是經,得

為九宮真人,本命之日,誦詠是經,魂神澄正,萬氣長存,不經苦惱,身有光明,

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名書上天,功滿德就,飛升上清。(完終)。度人

無量天尊;道言元始說經初,玄座空浮黍米珠,妙行真人開寶笈,無鞅公子侍丹輿,

諸天大聖同清善,五老天君為啟途,上品靈文高一遍,亡靈時刻上清都,上來看宣

度人妙經上品完終,上祈慈尊,下拔亡鬼,托化仙鄉,同賴善功,證無上道,一切

信禮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被後世道教學者尊奉為萬法之宗、群經之首,

81
其主要以元始天尊演說靈寶度人經教,宣揚「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為要旨,誦讀《度

人經》的功德有諸天齊到,億曾萬祖,幽魂苦爽,皆即受拔度,上昇朱宮,朱宮又稱南

宮,係鍊尸骸之所,在南宮受鍊更生之後,便成貴人,不必再經由生死,便得神仙,死

魂受化更生,得為貴人,而好學至經者,功滿德就,皆得神仙,飛昇金闕,遊宴玉京也。

因此《度人經》不僅是度生者,同樣連亡者的祖先也一起托化仙界。

第四節 《太上三元慈悲水懺》科儀

A 道士誦讀完《太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後,接著跪於三清道壇前誦讀《太上

三元慈悲水懺》。誦讀《太上三元慈悲水懺》上、中、下卷,誦讀此經的作用,在於替

亡者赦免其生前的罪過。

首先,道士引領亡者之女兒(婿)與孫女(婿)於三清道壇前,位於道士後方,A

道士為亡者誦讀《太上三元慈悲水懺》上、中、下,在每一卷完終後,道士便引領孝家

眷於亡者靈前「見靈」,道士宣讀「懺牒」,並告之亡者,其子孫為報答孝恩,為亡者舉

行太上三元慈悲水懺儀式,最後 A 道士並將「懺牒」與紙錢一起焚化,將「懺牒」象徵

送往該處。

壹、《太上三元慈悲水懺》的時間、場域、參與者、發送的牒文

一、 時間:14 點 48 分

二、 儀式的場域:

(一)三清道壇

(二)亡者靈前

三、 參與的孝家眷:亡者的女兒(婿)、孫女(婿)

四、 參與的道士:都講、副講、引班、執香中的其中一人

五、 發送的懺牒:A 道士於「見靈」時發送《太上慈悲三元滅罪水懺》上、中、下卷

各一牒

82
貳、儀式的過程

一、 A 道士在誦讀完《太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之後,接著舉行《太上三
元慈悲水懺上卷》

A 道士跪於三清道壇前,手敲木魚,口念《太上三元慈悲水懺上卷》如下:

爾時,元始天尊在大羅天上玉京金闕紫微天台,大會群仙,敷揚妙法,救度天人,

咸使悟道,不歷諸苦,施大威力,放大光明,普照萬國,一切罪福,俱在目前,甚

深微妙,方便開度,一切地獄窮魂,苦毒無量,痛楚難言,並蒙救拔,不溺沈淪,

咸得超度。是時元始慈尊慈悲廣演,更開要道,使過去未來俱霑利益,再告左右侍

真曰:人之稟生,同資一氣,及乎誕育,命係三元,妖壽吉凶,富貴貧賤,因緣罪

福,善惡生死,各遂宿命根源,悉有報應,隨其業力,永不差殊,如影隨形,似聲

應響;每年三元之日,三元官屬,與三界十方四司五帝,善惡童子一切靈官,上朝

金闕元始御前,考校男女生死之籍,罪福因緣,及九幽地獄,水府窮魂,姓名業簿。

此時若有善信男女,能發自然道意,建造紫微寶臺,玉京寶山、樓閣臺榭、百寶粧

嚴、香花供養、燒香行道、吟詠洞章、然燈放生、步虛法事、布施發願、謝過上章、

大建齋醮、虔告天地、晝夜不怠者,吾當遣十方天尊真人,諸天神仙,三界四司、

救苦靈童、下降人間,齊到道場,為其滅罪,保佑生人,使國土安寧,男女歡泰,

眾善齊降,諸惡不生,地獄苦魂,一時解脫,竟升天上,快樂無為,功德巍巍,獲

福無量。慈尊言: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主錄百司,上詣天闕,進呈世人罪福之籍,

今日道場懺主××亡魂,是故回向,上元天界一切高真,皈依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

悲無上天尊;從此已上,禮念天尊聖號,乞懺亡過××魂儀;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

日,師資父母,六親眷屬,三業所為,六根所造,是故身貪細滑,意起虛妄,眼觀

惡色,耳聽邪音,鼻好惡香,舌貪滋味,心生嫉妒,口出穢言,如是等罪,無量無

邊。今日虔誠,咸乞懺悔,次復回向,上元天界一切高真,皈依皈神皈身皈命,大

慈大悲無上天尊;從此已上,禮念天尊聖號,乞懺亡過××魂儀,自從無始以來,至

於今日,師資父母、六親眷屬,無量無邊,殺生之罪,或殺豬、羊、牛、馬、雞、

83
犬、鵝、鴨;或殺飛禽走獸,水族魚鱗,蠢動含靈,一切物命,或扶持疾病,淫祀

鬼神,殺害眾生,或遊獵好戲,耕田掘地,養蠶煮薾,放火放水,燒糞掃地,殺害

眾生,或飲酒食肉,或作醬鮓,焚樵露燈,熱湯潑地,殺害眾生,或生分子母,斷

其胎育,或殺胎卵,或殺眾生,命無頭數,債主冤家,四方良善,或因爭競,欺妒

攘取,劫奪殺害;或因征戰,讒佞方便殺害,或用邪教,埋名釘字,咒詛殺害;或

為官法,枉殺人命,或圖他財寶,證人入死,或奪人妻子爭人夫婿,遂成殺害,或

對天地日月虛空社廟之所殺害,或上引祖先,以為盟誓殺害;或男婚女嫁,吉凶聚

會,生男誕女,接奉親朋,非時作樂,耽色好淫,眠花臥柳,殺害無數。遂使怨氣

遍滿虛空,如是殺害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虔誠,咸乞懺悔,次復回向,上元天界

一切高真,皈依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上天尊,人各恭信,至心朝禮,玉清原

始天尊、福生無量天尊、消災解厄天尊、延壽益算天尊、長生保命天尊、紫清降福

天尊、八卦護身天尊、九宮捍厄天尊、高真妙果天尊、十方靈寶天尊、青靈始老天

尊、丹靈真老天尊、皓靈黃老天尊、五靈玄老天尊、玄靈元老天尊、嚴淨法惠天尊、

應感威力天尊、無畏梵形天尊、大智惠海天尊、無量法藏天尊、大慈萬善天尊、玄

微自在天尊、無邊明覺天尊、慈和妙寶天尊、端嚴威力天尊、昭明上照天尊、法橋

大度天尊、弘通保命天尊、開顯妙門天尊、護魂慈救天尊;從此已上,禮念天尊聖

號,乞懺亡過××魂儀,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七祖九玄,師資父母存亡二世,

一切眷屬,無量偷盜之罪,或偷盜天尊形象,三寶種種財物,或偷盜慈親種種財物,

或偷盜富貴貧賤種種財物,或偷盜國家庫藏輸貢科斂官錢財務,或偷盜妻妾男女良

賤財務,如是偷盜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虔誠,咸乞懺悔,次復回向上元天界一切

高真,皈依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上天尊,從此已上,禮念天尊聖號,乞懺亡過

××魂儀,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存亡二世一切眷屬無量淫慾之罪,或不避虛空

日月星辰之下行諸淫慾,或不避井灶門戶社廟官觀聖跡之所,行諸婬慾,或六親通

行諸婬慾,或婬犯骨肉,或染污出家、欺凌貞潔,捉人殘害,奪人恩愛,行諸婬慾,

或不顧老少穢亂,羈迷愚痴,不返如是,邪婬愛慾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虔誠,咸

乞懺悔,次復回向,上元天界一切高真,皈依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上天尊,

84
從此以上,禮念天尊聖號,乞懺亡過××魂儀,自無始以來,至於今日,七祖九玄師

資父母存亡二世,一切眷屬,無量淫慾之罪,或不避虛空日月星辰之下,行諸淫慾,

或不避井灶門戶社廟宮觀聖跡之所,行諸淫慾,或六親通行,行諸淫慾,或婬骨肉,

或非污出家,欺凌貞節,捉人殘害,奪人恩愛,行諸婬慾,或不顧老少,穢亂羈迷,

遇疾不返,如是邪婬愛慾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虔誠,咸乞懺悔,次復回向,上元

天界一切高真,皈依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上天尊,從此已上,禮念天尊聖號,

乞懺亡過××魂儀,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七祖九玄師資父母存亡二世,一切眷

屬,唐突上真之罪,或不敬上天日月星辰之下,或不畏風雨,雲霞雷電,或瞻對北

斗,不避諸天,赤身裸體,大小便利,披頭飲食,涕吐穢言,戲笑哭泣,種種乘非

如是觸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虔誠,咸乞懺悔,次復回向,上元天界一切高真,

皈依神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上天尊,人各恭敬,至心朝禮,流光法喜天尊、

威聖化凡天尊、洞靈慈念天尊、慈惠緣成天尊、增益聖智天尊、功德嚴淨天尊、混

成長樂天尊、寶光善寂天尊、相光自在天尊、金真度命天尊、清微天帝天尊、禹餘

天帝天尊、大赤天帝天尊、金惠玄通天尊、垂慈溥濟天尊、洞暢高玄天尊、長生萬

善天尊、真遊高上天尊、法流遠洽天尊、高德寶藏天尊、凝常轉念天尊、玄德定願

天尊、總真應見天尊、妙成圓行天尊、龍德威嚴天尊、高玄太素天尊、靈真大帝天

尊、金資妙相天尊、開明指要天尊、無上最勝天尊;從此以上,禮念天尊聖號,乞

懺亡過××魂儀,身中所為種種業障,伏乞無上大道,太上三尊,五老高真,十華上

帝,日月星宿璇璣玉衡,八十一天三十二帝,三宮九府,四司五帝,三界魔王,飛

天大聖,未來仙宰,已往真官,大慈大悲普濟普度,恩波滌罪,惠澤除冤,五道停

酸,三元集福,功滿德就,與道合真,一切有情,齊登道岸,稽首禮謝,無上虛皇,

證真三寶,太上慈悲三元滅罪水懺上卷(完終),願亡魂早早超生

元始天尊在大羅天上,玉京金闕紫微天臺,大會群仙,敷揚妙法救度天人,方便開

度,一切痛楚難言之地獄窮魂,咸得超度。元始慈尊言:人之初生,同資一氣及乎誕育

命,係上元、中元、下元三元夭壽吉凶,富貴貧賤,因緣罪福善惡,生死各遂夙命,所

以應於每年三元之日,拜天、地、水三元官屬與三界十方。人自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85
師資父母,六親眷屬,三業所為,六根所造,是故身貪細滑意起虛妄,眼觀惡色,心生

嫉妒,口出穢言,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虔成咸乞懺悔次復,回向上元天界一切高真,

皈依神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上天尊,從此禮念天尊聖號乞懺亡過××魂儀,自從無

始以來,至於今日,師資父母、六親眷屬,無量無邊殺生之罪,或殺豬、羊、牛、馬、

雞、犬、鵝、鴨或殺飛禽走獸,水族魚鱗蠢動含靈,一切物命或扶持疾病,淫祀鬼神殺

害眾生或遊獵等罪,今日虔誠懺悔,迴向上元天界一切高真皈依神皈神皈身皈命,大慈

大悲無上天尊等眾神,一切有情齊登道岸,稽首禮謝無上虛皇,證真三寶,太上慈悲三

元滅罪水懺上卷完終,願亡魂早早超生。

二、時間:15 點 00 分,A 道士引領孝家眷於亡者靈前「見靈」以慰藉亡靈

A 道士誦完此經後,便引領亡者的女兒(婿)與孫女(婿)到亡者靈前三跪拜,孝

家眷跪於亡者靈堂手持清香,腳跪於地,並奠酒(恭請亡者喝酒)。A 道士在亡者靈前

唱誦一「曲」
:「南方一路好修行,上無山嶺下無坑,去時不用挑行李,腳踏蓮花步超生」

以勸慰亡魂。接著道士宣牒:「上來禮拜《太上三元慈悲水懺上卷》完終,來到靈前無

可為憑,據有疏文僅當宣讀,無上拔度齋壇牒據中華民國台灣省高雄縣××居住,奉道修

齋禮懺,拔亡報恩,孝男××偕孝眷等具詞痛念亡過××魂儀,涓取今月××日仗道修設無上

三寶拔度功果一會;今則宣經禮懺第上卷云終,回靈酌酒、聞經獻花、化煉冥財,延奉

慈尊廣求拔度,給牒付亡為照者,右牒給付亡過××魂儀收執為據者,伏以宣經禮懺大慈

尊,拔超度亡魂出苦魂,仰祈道力垂赦宥,追資功德薦親魂。故判天運××年××月××日牒

疏文,疏文宣讀已完週,交付亡魂親手收,亡魂領牒陰司去,陰司佛國任汝遊,探思攝

召亡過××魂儀就座,孝眷人等跪在靈前奠酒、奠奠開悟起杯」。接著 A 道士又以一曲勸

靈:「人生一夢續南柯,看嘆人生能幾何?青山常在人何往?看嘆人生上大羅,人生一

夢續黃樑,看嘆人生能久長?青山常在人何往?看嘆人生上黃樑,人生一夢續南柯,看

嘆人生能幾秋?青山常在人何往?看嘆人生上九幽,極樂三清界,願薦亡魂早超生」。

接著道士將《太上三元慈悲水懺》上卷之懺牒與冥紙焚化後,並引領孝家眷回到三清道

壇。

三、時間:15 點 08,A 道士「起讚」、淨壇、誦讀《太上三元慈悲水懺中卷》

86
(一)「起讚」:

A 道士引領孝家眷於三清道壇前上香、三跪拜後,唱誦一「讚」17:李老君,三

教主,生在濠洲大李樹。母腹懷胎九九春,降生白髮如霜露,化金身,留下金木水火土,

煉藥煉丹九轉成,身騎白鶴上天堂。唯願開拜慈悲懺,太乙尋聲救苦天尊。

(二)淨壇:

琳瑯振響,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群仙,天無氛穢,地

絕妖塵

清靜壇場的作用是先請一些無主孤魂離開,方能清靜舉行拔度科儀。

(三)B 道士跪於三清道壇前,手敲木魚,口念《太上三元慈悲水懺中卷》如下:

爾時,慈尊言: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主錄百司,上詣天闕,進呈世人罪福之藉,

今日道場懺主××是故回向,中元地界一切聖哲,皈依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上天

尊,從此已上,稱念天尊聖號,乞懺××亡過魂儀。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師資

父母存亡,眷屬無量慳貪愛恪之罪,或見人教化作善建功,或見貧窮疾病不能減割

方便,扶持種種,不能布施,慳貪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虔誠,咸乞懺悔次復回向,

中元地界一切聖真,皈依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上天尊;從此已上,禮念天尊

聖號,乞懺亡過××魂儀;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師資父母,六親存歿,無量無

邊嗔怒之罪,或嗔怒天尊經法,法師道士,或嗔怒帝王官宰,父母骨肉,或嗔怒道

場法席作諸功德,或嗔怒陰陽風雨寒暑,或嗔怒虛空日月星宿尊聖,或嗔怒正直鬼

神過往賢聖,或嗔怒春夏秋冬晝夜長短,或嗔怒士農工商,鰥寡孤獨,囚徒禁役,

貧苦老病,或嗔怒門朋志友,妻子奴婢,或嗔怒牛馬六畜,飛禽走獸,一切物命如

是嗔怒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虔誠,咸乞懺悔,次復回向,中元地界一切聖哲,皈

依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上天尊,志心朝禮,上清靈寶天尊、九幽拔罪天尊、

高上通明天尊、空惠凝常天尊、方便善救天尊、通真感應天尊、眾善惠施天尊、和

17
道士於亡者靈前所吟誦的「讚」、「曲」
,並非固定,乃依道士個人喜好所唱誦,旁邊的樂師一起配合,
這些「讚」、「曲」也涉及道士師徒之間科儀的唱法傳授。

87
光忍辱天尊、凝神玄覺天尊、轉輪運行天尊、大慈無我天尊、運化微明天尊、靈通

品量天尊、大惠眾善天尊、海量無涯天尊、興國太平天尊、光妙高玄天尊、常住虛

極天尊、玄微德本天尊、輝靈度命天尊、會善開宗天尊、妙空真相天尊、含弘品量

天尊、智藏微達天尊、惠解空寂天尊、普照微玄天尊、法空虛凝天尊、天寶自在天

尊、平等善應天尊、光明濟物天尊;從此已上,禮念天尊聖號,乞懺亡過××魂儀;

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六親眷屬存亡,二世有無量無邊,不信善惡因緣,愚癡

執見,或於三寶之前常行愚癡,或於帝王官宰之前常行愚癡,或於父母骨肉之前常

行愚癡,或於人物所處之前常行愚癡,如是愚癡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虔誠,咸乞懺

悔,次復回向,中元地界一切聖哲,皈依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上天尊;從此

已上,禮念天尊聖號,乞懺亡過××魂儀;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師資父母,六

親眷屬,無量無邊,綺言妄語之罪,或背前面後口是心非,或向此說彼,或向彼說

此,離人骨肉,或破人良友,或不思己過,不察情由,論人是非,說人長短,不識

人義,掩惡揚善,訕謗君王,父母平薄,師資尊長,破壞忠良,埋沒勝已,讚詠邪

音,誹謗正教,如是綺言妄語,兩舌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虔誠,咸乞懺悔,次復回

向中元地界一切聖哲,皈依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上天尊;從此已上,禮念天

尊聖號,乞懺亡過××魂儀;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師資父母,六親眷屬,無量

無邊罵詈之罪,或罵詈天尊大道之罪,或罵詈經法法師之罪,或罵詈國王官宰之罪,

或罵詈知識朋友之罪,或罵詈妻妾男女之罪,或罵詈六親眷屬之罪,或罵詈根相不

全、六疾百病之罪,或罵詈貧窮老少、鰥寡孤獨、奴婢下賤之罪,或罵詈天地、日

月星辰、風雨雲霞、虹霓雷電之罪,或罵詈晝夜長短、冬寒夏熱、四時八節、霜雪

氣候之罪,或罵詈正直鬼神、蟲蝗水旱之罪,或罵詈五穀百果、絲麻布絹之罪,或

罵詈牛馬六畜、飛禽走、獸蠢動之罪,或囚禁罪人,愚痴良善,如是言詞麤獷,呼

天叫地,牽引鬼神,毀罵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虔誠,咸乞懺悔,次復回向,中元

地界一切聖哲,皈依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上天尊,志心朝禮,清微通悟天尊、

大明空界天尊、高清妙惠天尊、開緣普救天尊、光明萬變天尊、紫虛玄聖天尊、飛

空智聖天尊、梵寶太虛天尊、元靈等觀天尊、海空辨惠天尊、尊勝妙果天尊、善願

88
普因天尊、希微威德天尊、慈悲護度天尊、端靖梵行天尊、善成清淨天尊、仙靈正

行天尊、慈施興善天尊、威力難思天尊、隨緣應化天尊、香林定想天尊、無為普濟

天尊、保命上生天尊、至德無礙天尊、平等救苦天尊、演聖開元天尊、六通證悟天

尊、分形通德天尊、寶頂大成天尊、至真幽寂天尊;從此已上,禮念天尊聖號,乞

懺亡過××魂儀,身中種種罪業,伏乞九清三洞慈尊、五老十華大道、皇皇上帝、列

列高真,九帝仙官、十宮真宰、三元大帝、五嶽尊神、福地洞天、酆都岱嶽、四司

曹吏、九府朝班、物外群仙、壺中眾聖,洪恩普洽,惠澤滂流,釋解塵愆,消除世

厄,哀矜庶品,開度幽冥,世世生生,咸躋大道,稽首禮謝,無上虛皇正真三寶,

太上慈悲三元滅罪水懺中卷(完終)

元始天尊言: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主錄百司上詣天闕,掌管世人罪福之藉,今日

道場懺主為亡魂舉行水懺科儀,迴向中元地界一切聖哲,皈依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

無上天尊,從此已上,禮稱念慈尊聖號,乞懺慈尊能赦免亡魂;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的種種罪過,亡者今日虔誠懺向中元地界一切聖真皈依神身命,大慈大悲無上天尊等眾

神懺悔,懇求慈尊廣開方便法門,赦免亡魂生前所犯無量無邊種種罪過,消除世間一切

災厄,開度九幽冥界,亡魂仰仗慈尊的神聖力,世世生生,咸躋大道。

四、時間:15 點 20 分,A 道士引領孝家眷於亡者靈前「見靈」以安慰亡靈

A 道士誦完此經後,引領亡者的女兒(婿)與孫女(婿)到亡者靈前三跪拜,孝家

眷手持清香,腳跪於地於亡者靈前奠酒(恭請亡者喝酒)。道士在亡者靈前唱誦:
「天堂

境界非遙遠,地府冥途咫尺間,苦無太上三清境,難免九幽長夜苦」,以勸慰亡魂。接

著道士便告知亡者:「上來禮拜《三元慈悲水懺中卷》完終,來到靈前無可為憑,據有

疏文僅當宣讀,無上拔度齋壇牒據中華民國台灣省高雄縣××居住,奉道修齋禮懺,拔亡

報恩,孝男×
×偕孝眷等具詞痛念亡過××魂儀,涓取今月××日仗道修設無上三寶拔度功果

一會,今則宣經禮懺第中卷云終,回靈酌酒、聞經獻花、化煉冥財,延奉慈尊廣求超度,

給牒付亡為照者,右牒給付亡過××魂儀收執為據者,伏以宣經禮懺大慈尊,超度亡魂出

苦魂,仰祈道力垂赦宥,追資功德薦親魂。故判天運××年××月××日牒疏文,疏文宣讀已

完週,交付亡魂親手收,亡魂領牒陰司去,陰司佛國任汝遊,探思攝召亡過××魂儀就座,

89
孝眷人等跪在靈前奠酒、奠奠開悟起杯。」接著 A 道士又唱誦一曲勸慰亡者:「生我離

娘胎,鐵樹花開,皆終要你一命送終來,仰答天神多護方佑德,此人財不利得,此人財

不利得。」接著工作人員,並將《太上三元慈悲水懺中卷》之懺牒與冥紙焚化後,並引

領孝家眷回到三清道壇。

五、時間:15 點 28 分,A 道士「起讚」、淨壇、誦讀《太上三元慈悲水懺下卷》

(一)首先,A 道士引領孝家眷回到三清道壇前,孝家眷於內壇上香、三跪拜後,A 道

士即「起讚」
:「香齋設爐焚寶鼎中,金壇沈如盡堪羨,香雲飄渺蓮花洞,十方上

聖下瑤台,大羅天諸聖賢,納受人間供設筵薦亡魂,太乙救苦天尊」。

(二)淨壇:A 道士手持水盂灑淨並唸誦如下:

琳瑯振響,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群仙,天無氛穢,地

絕妖塵

清靜壇場的作用是先請一些無主孤魂離開,道眾們方能清靜舉行拔度科儀。

(三)接著道士跪於三清道壇前,手敲木魚,念誦《太上三元慈悲水懺下卷》如下:

爾時,慈尊言: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主錄百司,上詣天闕,進呈世人罪福之籍,

今日道場懺主××是故回向,下元水界一切仙哲,皈依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上

天尊;從此已上,禮念天尊聖號,乞懺亡過××魂儀;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師

資父母,六親眷屬,無量無邊,障礙人間,種種之罪,又復行商,坐賈買賣,博貸

邸舍,交易升斗,秤尺分毫,銖兩之上,有諸增損,瞞昧於人,或將麤昜,好以短

換長,虧算人物,穿破牆壁,劫掠竊盜,或塞斷道路,抵諱債負,或放財本與人過

分取利,或假託非術,脫人財物,或妒人聰明,富貴恃官,協勢告人長短,或暗施

弓箭,不合神明,或飲酒食肉,五辛三厭,穢慢功德,或為官為吏,治事不公,或

居上不恭,為下不敬,朝廷無爵,鄉黨無齒,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虔誠,咸

乞懺悔,次復回向,下元水界,一切仙哲,皈依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上天尊;

從此已上,禮念天尊聖號,乞懺亡過××魂儀;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父母師資,

90
存亡二世,道俗兩門,一切眷屬,或浮好三寶,執心不專,或貧背師資,違盟負約,

或不忠國主,不順時機,不崇大道,輕欺教法,或穢污江河,撈摝百川,取諸魚鱗,

將充口味,或不生慚愧,輕賤衣食,拋撒五穀,咒詛牛馬,損害蠶蛾,不惜農桑,

或見利忘義,不廉不恥,喜新棄舊,知恩不報,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虔誠,咸

乞懺悔,次復回向,下元水界,一切仙聖,皈依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上天尊,

志心朝禮,太清道德天尊、應見常容天尊、妙保上真天尊、還魂起死天尊、威權自

在天尊、安鎮含識天尊、壽命無窮天尊、常善救物天尊、含弘德化天尊、發生萬物

天尊、演法混成天尊、法澤流布天尊、積功成聖天尊、凝神照境天尊、和神利物天

尊、妙解羅網天尊、功行圓滿天尊、還功報德天尊、隱跡全道天尊、紫霞浮蓋天尊、

尊妙無雙天尊、玉京垂惠天尊、寶度應權天尊、太微光梵天尊、真相滿足天尊、尊

勝無為天尊、沖和淨樂天尊、寂然無礙天尊、幽源不測天尊、默念無為天尊;從此

已上,禮念天尊聖號,乞懺亡遇××魂儀;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存亡二世,道

俗兩門,不思父母劬勞養育不報,十月懷耽,三年乳哺,回乾就濕,嚥苦吐甘,洗

浣提撕,憂愛重恩,返生忤逆,不孝重罪,或為男為女,為氣為財,殢酒迷花,為

冤結咒,連累父母,怨氣無邊,或造宅刱墳,犯多禁忌,罪盈惡貫,是致流殃,或

報在冢訟徵呼先亡勾連,或報在命運衰危,惡星行度,見世創為種種花報地獄,則

為種種果報。慈尊言:如此生身果報,皆因前世,犯於罪業,死經地獄,及至來生,

受報六道輪迴,無有休息,今日虔誠,咸乞懺悔,次復回向,下元水界一切仙哲,

皈依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上天尊;從此已上,禮念天尊聖號,乞懺亡過××某

魂儀;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種種罪業。爾時慈尊復言:吾見下士兆民多有凶

禍邪鬼所害,可謂先亡祖考父母尊親,五臘之日,是天地開赦,宜建齋醮,行道禮

懺,上章救拔先亡,咸得超度;正月一日,天臘之日,五帝神仙,集於青天安寶華

林青龍闕中,校定世人罪福之籍;五月五日地臘之日,五帝神仙集於丹天梵寶昌陽

丹臺闕中,校定世人罪福之籍;七月七日, 道德臘之日,五帝神仙集於素天金門

素靈闕中,校定世人罪福之籍;十月一日民歲臘之日,五帝神仙集於玄天洞陰黑靈

闕中,校定世人罪福之籍;十二月遇臘是王候臘之日,五帝神仙,集於玄都玉京元

91
靈戊已金闕元始八景殿中,校定世人罪福之籍,此日是合攢之日,定吉凶生死薄籍,

皆是生人,九祖父母,幽獄鬼魂,此日為酆都北帝,引出責問久處陰司,年代積遠,

罪結釁由端及子孫,姓名墳墓所在,如積劫未有追贖,因此日延累生人,引問子孫

親姻九族姓名,為生人罪狀,積釁幽都,九族延滅;此日可為亡故父母上表謝罪,

懺悔追拔,皆令亡人一一得之,常日祭祀不可得達,蓋為酆都幽深難為通徹,沐賴

真猷,皆得宿愆解釋幽司,不欲久滯,死魂久滯,則天曹責及幽司官吏,亦責及生

人轉福為禍災難,自此而生,若有至孝男女,此日修奉齋醮,則黑簿除名,皆得超

度。今日道場懺××是故回向,下元水界一切仙哲,皈依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

上天尊;從此已上,禮念天尊聖號,乞懺亡遇××魂儀;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六親眷屬,存亡二世,輪迴六道,因緣四生,捨身不閑,不歇優饒,三業恣縱,六

情殺盜邪淫,貪嗔痴怒,惡口兩舌,妄言綺語,不信因緣,不行方便,辜天負地,

破齋犯戒,情故外人,返謀師父,為冤結咒,引鬼牽神,不念四生,豈思一息,種

種為報,念念成非,總在身中,無由雪釋,或墮地獄,或為畜生,不值聖文,何能

超度?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虔誠,咸乞懺悔,次復回向,下元水界一切仙哲,

皈依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上天尊、志心朝禮、功業無邊天尊、法雨滂沱天尊、

廣大圓滿天尊、哀悲眾苦天尊、凝空法藏天尊、無礙惠王天尊、隨緣應化天尊、洞

明世界天尊、應變無常天尊、弘慈大量天尊、赴感隨緣天尊、梵行修功天尊、洞鑒

無礙天尊、赴難垂恩天尊、日月光明天尊、無滯著相天尊、無方化度天尊、常慈愛

憐天尊、無量法身天尊、周應法身天尊、玉寶皇上天尊、玄真萬福天尊、太妙至極

天尊、玄玉宸天尊、度仙上聖天尊、好生度命天尊、太靈虛皇天尊、無量太華天尊、

玉虛明皇天尊、真皇洞神天尊;從此已上,禮念天尊聖號,乞懺××種種罪業,伏乞

三境慈尊十方至聖,三元大帝,五老高真,一百二十曹,七十二府,四司五帝,八

海九江,十二河源,一切仙哲,普開救度,大設慈悲,垂大法雲,散大法雨,消除

熱惱洗滌愆,非頓爾清涼,了然雲淨,見存積慶,已往超昇,國安民豐,歡樂太平,

功滿德就,生生悟道,世世聞經,一切有情,咸躋大道,稽首禮謝,無上虛皇證真

三寶。太上慈悲三元滅罪水懺下卷(完終)

92
慈尊言: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掌世人罪福之籍,今日道場懺主××是故回向下元水

界,一切仙哲皈依皈神皈身皈命,大慈大悲無上天尊,從此已上,禮念天尊聖號乞懺,

亡魂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師資父母六親眷屬無量無邊障礙人間種種之罪,又復行

商坐賈買賣慱貨邸舍交易,升斗秤尺分毫銖兩之上有諸增損瞞昧於人,穿破牆壁,劫掠

竊盜等等罪,今日虔誠咸乞懺悔次復回向,祈求下元水界一切仙聖為亡魂解除生前種種

罪過。

六、時間:下午 15:40,A 道士引領孝家眷於亡者靈前「見靈」以慰亡靈

A 道士誦完此經後,便引領亡者的女兒(婿)與孫女(婿)到亡者靈前三跪拜,孝

家眷跪於手持清香,腳跪於地於亡者靈前奠酒。道士在亡者靈前唱誦一曲:
「十方應號,

超度亡魂,太乙尋聲救苦天尊」勸慰亡魂;接著 A 道士告知亡者:「上來禮拜《太上三

元慈悲水懺下卷》完終,來到靈前無可為憑,據有疏文僅當宣讀,無上拔度齋壇牒據中

華民國台灣省高雄縣××居住,奉道修齋禮懺,拔亡報恩,孝男××偕孝眷等具詞痛念亡過

××魂儀,涓取今月××日仗道修設無上三寶拔度功果一會,今則宣經禮懺第下卷云終,回

靈酌酒、聞經獻花、化煉冥財,延奉慈尊廣求超度,給牒付亡為照者,右牒給付亡過××

魂儀收執為據者,伏以宣經禮懺大慈尊,超度亡魂出苦魂,仰祈道力垂赦宥,追資功德

薦親魂。故判天運××年××月××日牒疏文,疏文宣讀已完週,交付亡魂親手收,亡魂領牒

陰司去,陰司佛國任汝遊,探思攝召亡過××魂儀就座,孝眷人等跪在靈前奠酒、奠奠開

悟起杯」。A 道士又唱誦一「曲」:「得病苦傷悲,倒在床邊,翻身不覺淚哀哀,日夜不

住連聲叫,妙藥難醫」。接著道士將《太上三元慈悲水懺》下卷懺牒與冥紙焚化後,整

場《太上三元慈悲水懺》即結束。A 道士引領喪親者回到三清道壇,告知慈尊科儀已完

備。

道教頗為注重天、地、水三官,上元一品天官賜福大帝,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

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而三官源於原始宗教對天、地、水自然崇拜,於東漢時期道教

吸收天、地、水三官為主宰人間禍福的大神,在道教神格地位相當高。而三官與三元日

相聯繫,天官誕辰日為農曆正月十五,地官誕辰為七月十五日,水官誕辰為十月十五日,

93
每逢三元節,人們要到廟宇去懺悔罪過 18。

李豐楙師認為:人的功過分由三官九府百二十曹的考官計算:「善功者上名青簿,

罪重者下品黑簿」,因此奉道者才要在三元日「依三元謝過之法,清齋燒香,依玄科行

之」19。在此拔度儀式中,為亡者安排《太上三元慈悲水懺》旨在向天、地、水三官虔

誠懺悔生前種種罪業,而亡者藉由皈依道教三寶道、經、師來減輕亡者生前種種罪過。

第五節 《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科儀

在此儀式的過程中,道士為亡者誦讀《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上、中、下三卷之

後,B 道士引領孝家眷於亡者靈堂「見靈」,道士會為亡者餵藥治癒亡者生前遭遇重創

的身體與發送「懺牒」。俟整個儀式完成後,連同將外壇所供奉的「藥王」於外壇桌前

與紙錢一起火化掉。

壹、
《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科儀使用的時間、場域、參與者資料、
與發送的牒文
一、 時間:16 點 10 分

二、 儀式的場域:

(一)三清道壇前

(二)外壇,外壇(桌)主要是祭拜藥王(即神農大帝),祀用的牲禮、藥壺 20、七星燈
21
、牲禮、雞蛋、四果等。

三、 參與的孝家眷:亡者的兒子、孫子

18
黃海德、李剛著。
《中華道教寶典》,台北:中華道統,1995,頁 87-88。
19
李豐楙師著(嚴肅與遊戲:道教三元齋與唐代節俗),收錄於鐘采均主編: 《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
中國文哲研究所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9,頁 71。
20
藥壺內裝當歸、川芎、白芍、茯苓、吧參、熱地、甘草、油桂、青耆、枸杞等中藥與水煮開,由道士
餵食亡者中藥的動作,經此儀式的轉化成一個好的身體,好讓亡者帶著好的身體依功過投胎或升天界。
21
七星燈:七星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天衡、闓陽、瑤光,為中國星辰崇拜的特色之一。

94
四、 參與的道士:都講、副講、引班、執香中的其中一人。

五、 發送的懺牒:《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上、中、下卷之牒文各一牒

壹、儀式的過程
一、 B 道士引領喪親者於三清道壇、外壇上香,接著回到三清道壇前,旁邊的
工作人員點燃外壇的七星燈,象徵照亮亡魂自九幽地獄回到壇場之用。接
著 B 道士引領孝家眷於三清道壇前,「起讚」
、淨壇、誦讀《無上十王琉璃
藥師寶懺上卷》

(一)「起讚」:

讚曰:南無觀音大聖大慈悲,南無觀世音度眾生,南無觀音大聖大慈悲,南無觀 音度

眾生,南無觀水月輪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惟願開,太乙尋聲救苦天尊。

觀音信仰深受民間喜愛,因此 B 道士唱誦觀音讚,來感念神靈的慈悲。

(二)淨壇:

琳瑯振響,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群仙,天無氛穢,地

絕妖塵

清靜壇場的作用是先請一些孤魂野鬼、眾生離開,方能舉行拔度科儀。

(三)B 道士引領孝家眷於三清道壇內,為亡者誦讀《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上卷》如

下:

爾時,元始天尊演說,太乙真人曰:東南西方神鄉,無極世界,放大光明,廣大法

音,琳琅振響,是以觀見眾生疾病受大痛苦,亦無良治,其王名曰神農大帝,生像

有琉璃之腹,食則可知生死,有準錄可記傳於後世,沉染惡毒,救於百病,安懷神

可,稱之為伏羲神農大帝。四氣郎清,傳下世界,醫救眾生,萬神咸悅。有諸真人

曰:吾昔於元年,曾於光明照見下土兆民,喪失天良,誣詐強弱,務凌偏染,六根

恣縱三業,因此三業遂生,十惡種病,罪深何以救之?王曰:謹付良藥,下凡救治,

戒於罪根,將惡為善,脫離苦病,加倍泰然,後世之人,不可不信;今將懺文,陳

列書寫,傳於後世,若有善信男女,書傳此章,身無病苦,七祖父母,離苦昇天,

95
實憫念息。 時有一真人,名曰太華太乙真人,稽首進前,上告元始天尊曰:惟願

慈悲設何方便念諸眾生,利諸染著免受苦惱,臣 今啟請願垂哀愍。爾時,天尊及

答真人曰:大哉慈悲能啟欲問,與救度吾為宣說,琉璃上章救拔世間,眾生愚癡貪

嗔,不知四大假、不信陰陽、呵風罵雨、欺神滅像、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貪色好

淫、一切罪咎,不可勝言,以致身體疤疸痛苦,實難解脫。是以真人及告天尊曰:

將諸世間男女之事,訴於玄冥殿宮王,即將身三口四之罪,付於黑簿之中,候於百

年壽終之後,受大苦報,乃是真人書傳此章,降於世間,若有善男信女,身受疤疸,

百般病痛,請聖求醫,服飲藥湯,不得全安,焚香朝禮,受持讀誦,克期安康,父

母祖考上登仙階,免受飲毒之苦。天尊言:東方地獄風雷,臨終之日,一七之內,

遊魂執對,身受之罪,玄冥赤珠之境,若有善信男女,當為先亡宗親,建立道場,

旛花供養,皈依玄冥應號天尊,懺悔亡過,身三口四疤疸之罪,免隨雷霆震驚之報,

生長清淨之鄉,鍊資澄神登真,吾道眾等,志心皈依皈神皈身皈命朝禮。爾時,元

始天尊為太乙真人曰:東南方無量神鄉其王變成地獄號,碧霞境界,明辰殿宮,一

十二氣幽獄銅柱,凡人在世不修善果,致之痛病,服飲藥湯無效,以致傾世,臨終

之日,六七之內,遊魂明辰青林之境,報對心業第二之罪,若有善信男女,當為先

亡父母宗親,焚香供養皈依,明辰應號天尊,懺雪亡過,心業種病,第二之罪免受

銅柱赤珠之報,光和清淨之鄉,吾道眾等,志心皈依皈神皈身皈命朝禮。爾時,元

始天尊為太乙真人曰:南方地獄火翳,普明殿宮無量之鄉,其王楚江,三氣凝神,

凡人男女,不信經教,不惜字紙,任意剪裁,不尊師長,一切故誤之罪,身染病痾,

請醫療疾,不得托生,倏然去世,臨終之日,二七之內,遊魂糾絕素林之境,執對

意業第三之罪,若有孝順男女焚香,修齋禮懺,讀誦此經,廣陳供養,皈命糾絕應

號天尊,懺悔亡過××魂儀意業第三之罪,免受火翳沃楚之報,生安樂康寧之鄉,魂

神清淨,聽法聞經,早登仙階福果,形神俱妙,志心朝禮,人各恭敬,志心朝禮,

志心皈命禮,清華太乙天尊、好生化身天尊、玄真應化天尊、堪漃智力天尊、惠遍

敷恩天尊、萬福玄真天尊、陰德定休天尊、開化獨尊天尊、太清真戒天尊、應明受

樂天尊、玄廣上運天尊、法性遍悟天尊、道運凝彩天尊、無為救苦天尊、妙運玄範

96
天尊、常開至德天尊、鏡心浮雲天尊、開慈璚琚天尊、玄通萬運天尊、仙映真尊天

尊、玉仙常行天尊、無帶言成天尊、上道清源天尊、等觀不二天尊、明遍道果天尊、

道果玄通天尊、南極真空天尊、太清妙道天尊、化被運明天尊、太清開青天尊、金

明靜定天尊、玉帝無礙天尊、三界解脫天尊、救物明嚮天尊、湛然法寶天尊、霞煥

空洞天尊、金神太清天尊、煥明妙金天尊、七映正真天尊、延算大行天尊、上道西

靈天尊、廣訓重恬天尊、垂範辰極天尊、大惠丹光天尊、德解玄輝天尊、方便普果

天尊、獲生寂然天尊、空清明應天尊、玄會黃光天尊、應脫真品天尊、慧通曌明天

尊、金容凝光天尊、三光紫清天尊、中天廣運天尊、上真運度天尊、大慈大悲真人、

濟厄苦海真人、風雷地獄冥官、銅柱地獄冥官、火翳地獄冥官、大慈悲秦廣冥王、

大慈悲卞城冥王、大慈悲初江冥王、大慈悲伏羲冥王、大慈悲琉璃藥師冥王、大慈

悲琉璃藥師冥王、冥曹椽史一切神員,臣等志心皈依皈神皈身皈命,朝禮玄上帝、

普明殿宮應號天尊、伏羲神農真仙大帝、諸大真人一切靈官,重念懺悔亡過××魂儀。

自從夙世迨至今生,故作悟為身,三口四三毒業深百病疾苦,十惡種重身業大罪,

第一竊盜懷奸設計,偷掠穿踰,背公循私,明瞞暗騙,或盜父母財物,君王財物,

百姓財物,三寶財物,駸駸不已,蠢蠢無知,侵攘劫奪,痏人肥己,不懼神明,不

報恩義,服藥損害,一切罪累,從今懺悔並以赦除,願與聽懺眾生俱入仙偕,上登

天界,永斷竊盜藥毒罪根業,亡靈受脫,免受風雷火翳,銅柱熱惱,出離之苦,生

生不一,世世興隆,見存即慶,已往超生,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上來禮拜十王藥

師琉璃寶懺上卷(完終)

元始天尊為真人說法的對話方式,襯托出慈尊為教度眾生的慈恩。道教認為:亡魂

因生前死後身體受到重創頗為痛苦,因此神農大帝,謹付良藥一帖,入凡間救治亡魂身

受病痛。為解亡魂其罪根,脫離生前所遭受重創的身體。神農大帝將懺文陳列書寫傳於

後世,善信男女,書傳此章,身無病苦,七祖父母,則離苦昇天之用,救拔七祖父母,

離苦昇天亦即黃籙齋法的核心內容。

亡魂死後一七之內遊魂,執對身受之罪,若有善信男女,當為先亡宗親建立道場旛

花,供養皈依玄冥應號天尊懺悔亡過,可除去隨雷霆震驚之報,生長清淨之鄉,凡人在

97
世不修善果,致之痛病服飲藥湯無效,以致傾世臨終之日六七之內,遊魂明辰青林之境,

則報對心業第二之罪。若有善信男女,當為先亡父母宗親,焚香供養皈依明辰應號天尊,

懺悔亡魂種種罪根,免受第二之罪鐵柱之報,可進入光和清淨之鄉。亡魂若倏然去世,

臨終之日,二七之內,遊魂斗絕素林之境,執對意業第三之罪,若有孝順男女焚香,修

齋禮懺,讀誦此經,廣陳供養,皈命糾絕,應號天尊,懺悔亡過第三之罪,免受火翳沃

楚之報,生安樂康寧之鄉,亡魂魂神清淨,聽法聞經之後,可登仙階,形神俱妙。亡魂

志心朝禮皈依,清華東極妙嚴宮太乙救苦天尊等眾神,懺悔之後,俱入仙偕,上登天界,

永斷竊盜,藥毒罪根業,亡靈受脫,可免受風雷火翳、銅柱熱惱,出離九幽地獄的困苦。

二、時間 16 點 18 分,B 道士引領女喪親者到亡者靈前「見靈」

B 道士誦完此經後,便引領亡者的女兒(婿)與孫女(婿)到亡者靈前三跪拜,孝

家眷手持清香,跪於亡者靈前奠酒。B 道士在亡者靈堂唱誦一「曲」
:「閻王殿前鬼門開,

銅架鐵鎖兩邊排,今朝善惡難分所,孽鏡分明照高台」勸慰亡魂。接著 B 道士宣牒:上

來禮拜《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上卷》完終,來到靈前無可為憑,據有疏文僅當宣讀:

無上拔度齋壇牒據中華民國台灣省高雄縣××居住,奉道修齋禮懺,拔亡報恩,孝男××偕

孝眷等具詞痛念亡過××魂儀,涓取今月××日仗道修設無上三寶拔度功果一會,今則宣經

禮懺第上卷云終,回靈酌酒、聞經獻花、化煉冥財,延奉慈尊廣求超度,給牒付亡為照

者,右牒給付亡過××魂儀收執為據者,伏以宣經禮懺大慈尊,超度亡魂出苦魂,仰祈道

力垂赦宥,追資功德薦親魂。故判天運××年××月××日牒疏文,疏文宣讀已完週,交付亡

魂親手收,亡魂領牒陰司去,陰司佛國任汝遊,探思攝召亡過××魂儀就座,孝眷人等跪

在靈前奠酒、奠奠開悟起杯。接著喪親者手捧亡者之「魂身」(含已過往的祖先),B 道

士以藥壺中的中藥湯,為亡者做第一次餵藥之動作,並告知亡者,藥喝下去並就會好(圖

六)。接著 B 道士又唱誦一「曲」:「靈前好供養,排列成行,來曾舉筋往前嘗,酒沾滿

盞都不飲,孝眷悲傷」。唱完曲後, B 道士將《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上卷懺牒與紙

錢焚化後,並引領孝家眷回到三清道壇。

三、時間:16 點 25 分,B 道士引領喪親者於三清道壇前,


「起讚」
、淨壇、誦讀
《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中卷》

98
(一)B 道士於三清道與外壇上香,然後回到三清道壇前「起讚」:超度三界難,地獄

五苦解,悉歸太上經,靜念稽首禮。此「讚」並非固定,乃由 B 道士本身所喜好,

而唱誦之。

(二)淨壇:B 道士手持水盂灑淨,口中唸道:

琳瑯振響,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群仙,天無氛穢,地

絕妖塵

舉行科儀時須請淨壇場,請一些孤魂野鬼、眾生離開,方能舉行拔度科儀。

(三) B 道士引領孝家眷為亡魂誦讀誦讀《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中卷》如下:

爾時,元始天尊為太乙真人曰:琉璃藥師在於西南方無量神鄉,耀真境界神華殿宮,

其王泰山應化十氣凝神,地獄屠割,若是世間男女,生前穢濁水流江河池井之中,

穢污人民取水前點,供奉穢之天真地神,往來賓客,不喜不彩,香火家先,不清不

淨,錄記姓名,付於黑簿,候於百年身謝之後,一七之內,遊魂幽獄屠割,以報生

前之罪,若有孝順男女,當為先亡父母建修燈壇,焚香齋戒沐浴,宣誦寶懺,能救

己身無難,亡過昇遷,免受屠割瘡毒疥癲之報,魂神澄正,惟願往生。天尊再言曰:

西北方乃是太乙真人無量之境,煉活靈丹救於萬民病苦,今見世間種種,作惡不修

善,以遭致之惡毒,多起疾病,故作難處,是因得此苦報,惡難臨身,無處解釋。

於是天尊太乙真人、太靈上帝,華宮應號藥師天尊,重念懺悔亡過××魂儀,自從夙

世迨至今生,十惡大罪,兩舌言辭悖戾、誑毀多端、強辨逆理、謗議良善、懿暑怨

寒、芶唆詞訟、破壞規模、前言背後、口是心非、奸謀宗黨、起發風波、與人作惡,

誘說爭競、勾引是非,從今懺悔亡過××魂儀,前生今世疾病或飲藥毒,並與赦除無

罪,已往超生。爾時,元始天尊復言:吾見西方無量金光境界,其王宋帝,七氣凝

神,地獄金剛,凡人毀謗是非之罪、大斗小秤入以之罪、孤貧求乞不施之罪、富貴

貪婪不知已足之罪、飲食不尊師長之罪、己是他非之罪、說人長短之罪、種種作惡

以致重病求醫無效、服毒而亡,罪累不輕,魂遊幽獄金剛,受大苦報;若有善男善

女,當為先亡父母宗親,備立香花,焚香讀誦琉璃,上章百遍,已身免受痛苦,七

99
祖昇天安樂,自然魂神清淨,道氣長存,人各恭敬,志心朝禮:無量太華天尊、虛

皇太靈天尊、太妙化身天尊、至極太妙天尊、洞明普淨天尊、璽玄大廣天尊、隨順

玄寂天尊、金殿逍遙天尊、觀行法王天尊、青元太和天尊、真運金慈天尊、明開解

脫天尊、最勝輝光天尊、戒生妙鑒天尊、寂然洞元天尊、素王玄應天尊、普慈無礙

天尊、真覺偏悟天尊、善果妙勝天尊、妙寂凝常天尊、因緣光明天尊、大乘青華天

尊、運明萬仙天尊、金景行成天尊、偏周明行天尊、上景妙彩天尊、運道洞元天尊、

洞元丹質天尊、朱湛法海天尊、方期無等天尊、僊慶金鏡天尊、三天洞靈天尊、惠

光果滿天尊、普度慧炬天尊、拔苦妙湛天尊、廣度道運天尊、真行丹元天尊、度人

無邊天尊、開化妙道天尊、至照大梵天尊、神通救生天尊、玉真凝然天尊、萬空玉

華天尊、增益真相天尊、雲宮開郎天尊、天皇救生天尊、普朗虛無天尊、玄紀隨方

天尊、最勝漸妙天尊、德解洞元天尊、慧炬神至天尊、遍空飛駕天尊、太玄寶丹天

尊、增益一切天尊、行明高運天尊、大慈大悲真人、大慈救度真人、大慈大悲大惠

真人、金剛地獄冥官、屠割地獄冥官、火車地獄冥官、大慈宋帝冥王、大慈泰山冥

王、大慈平等冥王、大慈伏羲冥王、琉璃藥師冥王、懺筵諸聖賢冥王、臣等法眾,

志心皈命朝禮上帝,七非宮中應號天尊,重念琉璃藥師真文,懺悔亡過××魂儀,若

是生前疾病,請問先聖,求藥救治服者多寡,以故身亡,罪累非輕,三毒業深,十

惡種重,口業大罪;第二惡罵天地、風雨雷電、日月星辰、寒暑大道經法,或罵帝

王官宰、七先神識,或罵父母尊長、良善人民,非禮非義,觸突真聖,荏苒成愆,

從今懺悔並冀赦除,魂離九地,魄出三途,永資快樂,逍遙自在,一切有情,俱登

道岸,無上虛皇正真經寶,上來禮拜十王藥師琉璃寶懺第中卷(完終)

為亡者舉行《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中卷》,不僅可治癒亡魂生前的病痛,同時也

是希望亡魂來壇,聽聞慈尊法音而懺悔亡者生前的罪過。元始天尊言:琉璃藥師在於西

南方無量神鄉,耀真境界神華殿宮,其王大山應化十氣。若世間男女,污穢水流江河,

池井之中,並以此污濁之水禮敬眾神,此人姓名被記錄於黑簿之中,俟亡魂死後,七日

之內,遊魂將經過幽獄,受屠割之罪。若有孝順男女,為其先亡父母,建修燈壇,焚香

齋戒沐浴,宣誦此藥亡寶懺,能救己身與先亡父母等祖先。元始天尊再言:西北方乃是

100
太乙真人無量之境,是煉活靈丹救於萬民病可苦,今見世間種種作惡不修善,以遭致之

惡毒多起疾病,得此苦報惡難臨身,無處解釋,因此天尊太乙真人,太靈上帝華宮應號

藥師天尊憐憫眾生,為救度眾生疾苦,因而設此寶懺供孝順男女為報父母親恩所設的懺

法。元始天尊又言:九幽地獄的西方,為宋帝所管轄的地獄金剛。凡人毀謗是非之罪,

大斗小秤入以之罪,孤貧求乞不施之罪,富貴貪婪不知已足之罪,飲食不尊師長之罪,

己是他非之罪,說人長短之罪,種種作惡以致重病求醫無效,服毒而亡罪累不輕,魂遊

幽獄金剛受大苦報;若有善男善女,當為先亡父母宗親備立香花焚香,讀誦琉璃上章百

遍,可身免受痛苦,七祖昇天安樂,自然魂神清淨道長存,人各恭敬,亡魂今志心朝禮,

懺悔生前罪過,可出離九幽地獄,快樂逍遙自在,一切有情俱登道岸。

四、時間:14 點 33 分,B 道士引領孝家眷於亡者靈堂「見靈」

B 道士誦完此經後,便引領亡者的女兒(婿)與孫女(婿)到亡者靈前三跪拜,孝

家眷手持清香,腳跪於地為亡者奠酒。道士在亡者靈前唱誦一「曲」:「十方應號,超度

亡魂,太乙尋聲救苦天尊」來勸慰亡魂。接著道士宣牒:上來禮拜《無上十王琉璃藥師

寶懺中卷》完終,來到靈前無可為憑,據有疏文僅當宣讀:無上拔度齋壇牒據中華民國

台灣省高雄縣××居住,奉道修齋禮懺,拔亡報恩,孝男××偕孝眷等具詞痛念亡過××魂儀,

涓取今月××日仗道修設無上三寶拔度功果一會,今則宣經禮懺第中卷云終,回靈酌酒、

聞經獻花、化煉冥財,延奉慈尊廣求拔度,給牒付亡為照者,右牒給付亡過××魂儀收執

為據者,伏以宣經禮懺大慈尊,超度亡魂出苦魂,仰祈道力垂赦宥,追資功德薦親魂。

故判天運××年××月××日牒疏文,疏文宣讀已完週,交付亡魂親手收,亡魂領牒陰司去,

陰司佛國任汝遊,探思攝召亡過××魂儀就座,孝眷人等跪在靈前奠酒、奠奠開悟起杯。

接著喪親者手捧亡者之「魂身」(含已過往的祖先),B 道士以藥壺中的中藥湯,為亡者

做第二次餵藥之動作,並告知亡者,藥喝下去身體便會痊癒,接著 B 道士又唱誦一「曲」

「生則鍊成金,水底羅針,煌河過橋用燈心,紙糊船兒難渡海,往送長江」勸慰亡靈,

接著 B 道士將《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中卷懺牒與紙錢焚化後,並引領孝家眷回到三

清道壇。B 道士引領孝家眷回到三清道壇。

101
五、時間:16 點 43 分,B 道士引領孝家眷於三清道壇前「起讚」
、淨壇、誦 讀《無

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下卷》

(一) B 道士於三清道壇上香,代替齋主於外壇為「藥王」上香,然後回到三清道壇

前。B 道士「起讚」
:稽首皈依三寶尊,道在大羅天中尊,大羅天中尊說法度人,

三寶大慈尊,若人尊敬者,種福功無邊。

(二)淨壇:B 道士手持水盂灑淨,口中唸道:

琳瑯振響,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群仙,天無氛穢,

地絕妖塵

B 道士回到三清道壇作淨壇動作,請一些孤魂野鬼、眾生離開,方能舉行拔度科儀。

(三)B 道士引領孝家眷為亡魂誦讀誦讀《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下卷》如下:

爾時,元始天尊為太乙真人曰:北方無量真境太和宮中。王曰:五官五氣之神,酆

都溟冷地獄,皆是收禁,天下世人,前生今世,不守正道,不遵教法,故作悟為之

罪,致惹瘡毒疥癩,身體痛苦難禁,自刎而亡,罪大不生,在于溟冷地獄中,受盡

苦惱,是以伏羲神農琉璃藥師傳有方藥懺文,下世救治眾生;若有父母存亡,身致

惡毒苦病,孝順男女焚香清晨讀誦,七祖沾恩離苦,父母超生快樂,自已安康。天

尊乃告真人曰:東北方無量境界,討倫宮中其王閻羅天子,設有鑊湯地獄,收其世

間男女作惡之罪,熱湯潑地,損害咸靈之罪、亦害螻蟻,一切蠢動之罪、貪痴嗔怒

惡口兩舌之罪、綺言妄語不信陰陽之罪、知恩不報、橫言曲語、搶禍害人之罪。如

此等罪不輕,疾病多端,百年之後,魂墜其獄,畫夜不赦,動經億劫,無日出期,

是時琉璃放大光明,照見下土,天下眾生疾苦,流傳此章,永救萬劫苦難;若有善

信男女,清晨供養,宣誦琉璃千遍,七祖父母,離苦昇天,己身自然,家門協吉,

老壯安懷。天尊復言:太乙真人為上下方,玄都境界碧真宮中,其王都市,乙氣之

神,主幽獄於普掠,凡人身受罪咎過多,蕊蕊作惡,不修片善,以遭遣積,身體痛

苦疸病,服故百毒,致其身亡,收禁普掠大羅,萬般苦楚,時刻不赦,乃是琉璃藥

102
師,傳法良方,救治生身,流繫懺文,超煉先亡。今諸孝順男女,建立香花,宣誦

百遍,滿足七祖父母,上昇天堂,居家安泰,福壽自然,逍遙自在。是時天尊言之:

為太乙真人,住于中央合耀之神主幽獄,於無間其冥王於轉輪,觀世間之善惡,是

生死之簿籍,其有男女,每每作惡,罪累不少,為人君無正道之罪、為人臣無盡忠

之罪、為人子無行孝之罪、為人父無慈心之罪、為兄弟無和順之罪、為朋友無忠直

之罪,侵凌不已,寸辱無知,致惹病苦,而毒藥刺死身亡,禁于無間獄中受大苦報,

不得托生。是以藥師慈憫之心,傳下仙草,留下此章,救度眾生,如有善信男女,

當為先亡,宗親父母建修齋醮,懺雪此章,免受惡報,魂昇天堂,福壽綿遠。是時

天尊再告真仙曰:重念懺悔亡過××魂儀,自爰從宿世迨至今生,三毒業深,十惡種

障重心業大罪,第一貪著服毒,馳驅濫吝,貪取忘義,貪愛無厭,智取巧求異術,

在道損他益己,害物傷生,過素倍微,強侵冒佔,一如谿壑,百計等謀,代借不還,

寄托推失,持倚聲勢,抗拒奸欺。從今懺悔,並冀赦除,俱誦琉璃寶懺,永資超度,

快樂自今,故為爾焚香朝禮,人各恭敬,志心朝禮,大慈大悲秦廣冥王、大慈悲楚

江冥王、大慈悲宋帝冥王、大慈悲五官冥王、大慈悲閻羅冥王、大慈悲卞城冥王、

大慈悲平等冥王、大慈悲泰山冥王、大慈悲都市冥王、大慈悲轉輪冥王、酆都山鑊

湯地獄冥官、酆都山風雷地獄冥官、酆都山銅柱地獄冥官、酆都山火翳地獄冥官、

酆都山屠割地獄冥官、酆都山火車地獄冥官、酆都山冥冷地獄冥官、酆都山金剛地

獄冥官、酆都山普掠地獄冥官、酆都山火坑地獄冥官、酆都山糞穢地獄冥官、酆都

山峽石地獄冥官、酆都山血湖地獄冥官、酆都山一切地獄冥官;大慈悲大惠真人、

大慈悲救苦真人、大慈悲救度真人、大慈悲救難真人、大慈悲琉璃藥師真人、大慈

悲救苦觀音、大慈悲十方大天尊、大慈悲治疾病真人、懺筵諸聖賢天尊。臣法眾等,

志心皈命信禮,天尊諸大真人,重念懺悔亡過××魂儀,以十方世間男女,造惡非善,

廣結罪根,三毒十惡,障重口業,受毒大罪,不問少年老弱,皆因作惡,以此懺文

散佈萬國九洲,見之世民流傳,謹誦千遍,萬罪俱消,冤仇和釋,七祖昇天,家門

康健,兵革不侵,鬼崇永滅,心力扶持,祿隨天降,福將地起,受此無量功德,大

慈大悲。志心皈命禮,琉璃藥師諸大真人,普放威光,救度疾苦,百病之事,如此

103
救之。天尊言曰:天下世人,男女作惡非善,多行不足,財交弗明,不敬天地、日

月三光畫夜,不修善事,每每作惡,罪累不輕,將今懺悔,並與赦除,永消積罪之

愆,府納皈依平康之慶,仰答生成,志心朝拜,禮謝天尊。復言:吾今為孝子懺雪

亡過××魂儀,自從前生今世,故作悟為十惡大罪,締語言乖,禮法行習,輕浮令色,

足參華音,麗韻淫辭,諂譽緣飭,風情宛轉謳歌,起仁邪念,變白為黑,抑是為非、

虛戕繡綺之談,幻或愚悉之聽,自昧自欺,不覺不知,積罪之愆,無量無邊;將今

懺悔,並以消除,願與聽懺眾生,俱入往生快樂之鄉,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無上

虛皇正真師寶藥上來禮拜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下卷(完終)

元始天尊為太乙真人說法:九幽地獄的北方有溟冷地獄,皆是收禁天下世人,前生

今世不守正道,不遵守教法等罪之人,因此伏羲神農琉璃藥師傳有藥方與懺文,救治凡

間眾生,若有父母存亡身致惡毒苦病,孝順男女於清晨焚香讀誦此經,七祖沾恩離苦,

父母超生快樂自已安康。天尊乃告真人曰:東北方無量境界,討輪宮中其王閻羅天子,

設有鑊湯地獄,收其世間男女作惡之罪,熱湯潑地損害咸靈之罪等,如此等罪不輕,疾

病多端,百年之後,魂墜其獄畫夜不赦,是時琉璃放大光明,照見天下眾生疾苦流傳此

章,永救萬劫苦難。若有善信男女,清晨供養宣誦琉璃千遍,七祖父母離苦超生。天尊

又言:太乙真人為上下方玄都境界碧真宮中,其王都市乙氣之神,主幽獄於普掠凡人身

受罪咎過多,收禁普掠大羅萬般苦楚時刻不赦,乃是琉璃藥師傳法良方救治生身,流繫

懺文超拔先亡。今諸孝順男女建立,香花宣誦百遍,滿足七祖父母上昇天堂,居家安泰。

慈尊又言:太乙真人,住于中央之神主幽獄無間,其冥王於轉輪,觀看世間之善惡,生

死之簿籍,若有男女每每作惡罪累不少,為人君無正道之罪等,亡魂死後必須於無間獄

中受大苦報,不得托生,所以藥師慈憫,留下此章,方便救度眾生,若有善信男女為父

母建修齋醮,懺雪此章,免受惡報,魂昇天堂。是時天尊再告真人曰:今日亡魂懺悔其

生前罪過,俱誦琉璃寶懺的功德,永資超度快樂,今日為亡魂焚香朝禮,志心朝禮,大

慈大悲秦廣冥王等眾神。亡魂藉回到壇場,尊聽慈尊法音,並懺悔生前罪過,在懺悔之

後仰杖慈尊的神聖力,往生神仙快樂之鄉。

六、時間:16 點 48 分,B 道士引領孝家眷於亡者靈前「見靈」

104
B 道士誦完此經後,便引領亡者的女兒(婿)與孫女(婿)到亡者靈前三跪拜,孝

家眷手持清香,腳跪於亡者靈堂前奠酒。道士在亡者靈前唱誦一「曲」:「十方應號,超

度亡魂,太乙尋聲救苦天尊來勸慰亡魂」
,接著 B 道士宣牒:「上來禮拜《無上十王琉璃

藥師寶懺下卷》完終,來到靈前無可為憑,據有疏文僅當宣讀:無上拔度齋壇牒據中華

民國台灣省高雄縣××居住,奉道修齋禮懺,拔亡報恩,孝男××偕孝眷等具詞痛念亡過××

魂儀,涓取今月××日仗道修設無上三寶拔度功果一會,今則宣經禮懺第下卷云終,回靈

酌酒、聞經獻花、化煉冥財,延奉慈尊廣求超度,給牒付亡為照者,右牒給付亡過××魂

儀收執為據者,伏以宣經禮懺大慈尊,超度亡魂出苦魂,仰祈道力垂赦宥,追資功德薦

親魂。故判天運××年××月××日牒疏文,疏文宣讀已完週,交付亡魂親手收,亡魂領牒陰

司去,陰司佛國任汝遊,探思攝召亡過××魂儀就座,孝眷人等跪在靈前奠酒、奠奠開悟

起杯。喪親者手捧亡者之「魂身」(含已過往的祖先),B 道士以藥壺中的中藥湯,為亡

者做第三次餵藥之動作,並告知亡者,藥喝下去生前病痛即可痊癒;接著 B 道士又唱誦

一「曲」
:「得病苦傷悲,倒在床邊,翻身不覺累哀哀,日夜不住連聲叫,妙藥難醫」,B

道士並將《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下卷懺牒與紙錢焚化後,並引領孝家眷回到三清道

壇。

七、時間:17 點 07 分,B 道士走到三界壇,一邊唸誦、一邊作滅燈動作

藥王赦罪大天尊,皈依教主三寶尊,皈依琉璃藥師主,皈依先醫三真人,皈依十殿

慈悲主,懺中一切大天尊,生前死後有罪咎,將今懺雪俱消除,七盞燈光炎炎光,

照陰照陽照四方,照破幽冥黑暗處,照見亡魂到壇中,一盞明燈朗耀星,亡者照來

道場前,將此明燈去了後,亡靈時刻早超生

(B 道士作第一次滅燈的動作)

二盞明燈在壇中,亡者立刻來道場,今將明燈吹滅去,亡靈一時往西方

(B 道士作第二次滅燈的動作)

三盞燈光照陰間,亡者火速陽府還,吾滅燈光三盞去,亡魂皆然上天臺

(B 道士作第三次滅燈的動作)

105
四盞燈光耀清彩,亡者莫爰壇中來,四滅燈光將茫去,亡靈煉化往仙界

(B 道士作第四次滅燈的動作)

五盞神光景色新,亡者直接來懺陳,將只神光滅去了,亡靈萬罪一但消

(B 道士作第五次滅燈的動作)

六盞燈光照世間,亡魂接引赴蘭場,將今來滅六盞燈,消除罪根昇天庭

(B 道士作第六次滅燈的動作)

七盞燈光照路開,三魂七魄入壇臺,一七燈消滅盡了,亡靈超度上仙界

(B 道士作第七次滅燈的動作)

惟願慈尊來拔度,拔度亡靈早超生,願供吾等諸眾生,排烈香花普供養,上來拜禮

藥師琉璃寶懺第下卷完終,回壇滅火事畢,上祈慈尊,一切信禮兼滅燈完終,詣靈

願薦亡魂早超生,回壇化財土地

B 道士祈求來拔度,拔度亡靈早超生藥王為亡者赦罪,並將亡者皈依教主三寶尊等

眾神,生前死後有罪咎今懺悔皆消除。並將「藥王」與紙錢於外壇前焚化,此儀式便告

完成。

首先此儀式一開始便點燃「七星燈」,象徵照亮陰間、陽間與四方,照亮幽冥黑暗

處,照見亡魂能順利回到壇中。最後 B 道士走到外壇念誦並作七次滅燈的動作。道經言:

人死後入九幽地獄,因此七星燈的作用是,在儀式一開始象徵以七盞燈光炎炎光,照陰

照陽照四方,照破幽冥黑暗處,照見亡魂到壇中,讓亡魂能在陰暗的九幽地獄能藉由「七

星燈」牽引亡魂回到壇場,來壇聽聞慈尊的講演說法,懺悔其生前所有罪過,人的生前

與死後具有一致性,亡者生前因身體受到重大的傷痛而死亡,為亡者安排《無上十王琉

璃藥師寶懺》科儀,一方面將亡者生前所受過重創的身體,藉由神農大帝所開立的藥方,

為亡魂轉化成沒有病痛的形體,一方面是引領亡者魂魄回到壇場奉經禮懺,聽經聞懺,

讓亡者帶著「好的身體」超生天界。最後 B 道士於外壇作滅「七星燈」,整個科儀即告

結束。

106
(圖六)B 道士於亡者靈前,象徵為亡者身體的「魂身」作餵藥動作,希望藉由此科儀讓亡者生前所遭
受重大傷痛,藉由餵食藥物,讓亡魂有個「好的身體」能往生仙界。

第六節 《無上拔度解結科儀》

C 道士於亡者靈堂誦讀《無上拔度解結科儀》,並作七次散花之動作,象徵消解亡

者生前的罪錯,亡者生前種種過錯隨著散花的動作而散盡。此儀式須藉由孝家眷共同幫

忙合力完成,亡魂從冥界回到壇場,懺悔散花解結,乃齊心發四十九願,俱登道岸,最

後在科儀結束時,工作人員焚化四十九張紙錢,象徵四十九願悉皆成,《無上拔度解結

科儀》的作用在於消除亡魂其生前種種罪狀,

壹、《無上拔度解結科儀》的時間、場域、參與者
一、 時間:17 點 12 分

107
二、 儀式使用的場域:亡者靈前

三、 參與的孝家眷:亡者的女兒(婿)、媳婦、孫女(婿)

四、 參與的道士:都講、副講、引班、執香中的其中一人。

貳、儀式的過程

一、C 道士引領孝家眷亡者靈堂上香、三跪拜後,C 道士便唱誦一「曲」勸慰亡


靈,接著唸誦《無上拔度解結科儀》並配合散化動作,最後以四十九張紙錢,
象徵為亡魂發善願,四十九願悉皆成。

(一)C 道士唱誦一曲,來勸慰亡靈:

因新立福田,靡靡法輪生,七祖昇天堂,我身白日登。

(二) C 道士唸誦《無上拔度解結科儀》,並配合散花動作如下:

伏以四時相促足,深怕於井蛇,五蘊本空,手難遮於屏雀,塵因不實,戒果非真,

悟之則息輪迴,迷途之則,有生死切身,未滅妄起,六根浮想不除,轉生三業,手

攪動於濁水,不可睹形;口貪舔於密刀,反罟割舌,螟蝗害傷,盡於色慾之為;狂

眾無鉤,難禁躍騰之患,紛紜塵事,顛倒迷途,流浪愛河,漂沈苦海,欲滅貪痴之

業,須行智惠之方。伏為亡過××輾轉人寰,牢籠是網,自從暴劫乃至於身,積罪積

愆,無量無邊,或乖真而違道,或利己以虧人,或內懷虎狼之姦、或外視鷹鸇之跡、

或面從而背毀、或口是以心非、或聽淫娃、或貪妖豔、或不分於蘭鮑,或酷嗜於腥

葷,或染著於私邪,或包藏於陰計、獲罪而無所禱,不善則有餘殃,三尺蜜伺於行

藏,一秤難逃於善惡,輒憑懺悔首謝過愆,願垂太上之洪恩,曲赦多生之罪咎,仰

憑法眾,對聖宣揚者,解冤釋結天尊,第一身業淫殺盜,散花解結為亡靈(C 道士

作第一次散花動作,見圖七),今生夙釁及諸淫,銅柱鐵床償此報,爐炭難堪千劫

運,晝夜備經萬死生,天尊哀憫救迷途,解結燃燈求懺悔,亡靈多生身業罪,身業

願罪罪消滅,結從結後來生福,解時解了百冤愆。從今解結為亡靈,永脫輪迴成上

道,解冤釋結天尊。第二意業懷顛倒,散花解結為亡靈(C 道士作第二次散花動作)

愛憎忿怒逞離強,惡鬼畜生受此報,吞火食炭諸苦惱,焦登骨節烈煙生,天尊布化

度群迷,解結燃燈求懺悔,亡靈多生意業罪,意業願罪罪消滅,結時結此來生福,

108
解時解了百冤愆,皈身皈命禮慈尊,永結輪迴成上道,解冤釋結天尊。第三口業分

四種,散花解結為亡靈(C 道士作第三次散花動作),白口兩舌是非禍,妄言綺語

成復敗,拔舌梨耕還此報,鎔銅灌口實難堪,天尊設教誘群迷,解結燃燈求懺悔,

亡靈多生口業罪,口業願罪罪消滅,結時解此來生福,解時結了百冤愆,今生解結

為亡靈,永脫輪迴成上道,解冤釋結天尊,第四不孝君親罪,散花解結為亡靈(C

道士作第四次散花動作)
,為臣設計判君恩,子背爹娘亡鞠育,當知地獄由心造,

冥冥報對豈容逃,天尊垂範救群迷,解結燃燈求懺悔,亡靈多生忤逆罪,忤逆願罪

罪消滅,結從結後無量福,解時解了一世冤,從今解結為亡靈,永脫輪迴成上道,

解冤釋結天尊。第五生前貪五慾,散花解結為亡靈(C 道士作第五次散花動作),

曾知五蘊起於心,耳聽五音眼觀心,舌鼻嗅香貪五味,腥膻醜穢造千愆,天尊憐憫

度群迷,解結燃燈求懺悔,亡靈多生五欲罪,五慾願罪罪消滅,有生還有冤結增,

一解能除萬劫罪,從今解結為亡靈,永脫輪迴成上道,解冤釋結天尊。第六六根生

六慾,散花解結為亡靈(C 道士作第六次散花動作),皆緣六染及六塵,六識六塵

成六敗,觸除知報生苦惱,何曾因念悉奔池,天尊說教為亡靈,解結燃燈求懺悔,

亡靈多生六根罪,六根願罪罪消滅,一切罪根俱解脫,今生冤結盡皆除,從今解結

為亡靈,永脫輪迴成上道,解冤釋結天尊。第七三業及十惡,散花解結為亡靈(C

道士作第七次散花動作)
,四慈一念念三皈,制御六情持十戒,十戒能消十惡罪,

三皈三寶作證盟,天尊開化救眾生,解結燃燈求懺悔,亡靈多生拾惡罪,拾惡罪罪

消滅,解前結後無冤結,拾纏九結悉皆成,從今解結為亡靈,永脫輪迴成上道,解

冤釋結天尊;上來敷宣玅語,演誦玄言,懺悔燃燈,散花解結,次乃齊心發四十九

願,普為乾坤明素,日月光華,國安民豐,物亨道泰,窮魂滯魄,誠賴善功,有識

無情,俱登道岸。謹露丹衷,虔誠讚詠,按人各恭信,志心解除亡過××今生,故作

悟為,如此罪愆,乘功解脫。一願天地交泰、二願日月運行、三願星辰合度、四願

道法興隆、五願陰陽順序、六願萬物敷榮、七願風調雨順;七願中發善願,一切所

願悉皆成,唯願功德若虛空,眾等讚揚無窮盡,願以此功德回向,此亡靈往生仙界,

按人各恭信,志心解除亡過××或有生前死後,故作悟為如此罪愆,乘功解脫;八願

109
聖人萬壽、九願百辟懷人、十願封疆寧蜜、十一願江海宴清、十二願四夷並服、十

三願百穀豐登、十四願兵戈偃息;二七願中發善願,一十四願悉皆成,唯願功德若

虛空,眾等讚揚無窮盡,願以此功德回向,此亡靈往生仙界;按人各恭信,志心解

除亡過××今生,故作悟為,如此罪愆,乘功解脫,十五願亡魂超度、十六願地獄停

酸、十七願冤家和睦、十八願七祖升天、十九願制魔保舉、二十願度品南宮、二十

一願仙化成人;三七願中發善願,二十一願悉皆成,唯願功德若虛空,眾等讚揚無

窮盡,願以此功德回向,此亡靈往生仙界,按人各恭信,志心解除亡過××今生故作

悟為,如此罪愆,乘功解脫,二十二願天尊救苦,二十三願功德無邊、二十四願魔

王保舉、二十五願名上諸天、二十六願魂神澄正、二十七願道氣長存、二十八願朱

陵度命;四七願中發善願,二十八願悉皆成;唯願功德若虛空,眾等讚揚無窮盡,

願以此功德回向,此亡靈往生仙界;按人各恭信,志心解除亡過××或有生前死後,

故作悟為,如此罪愆,乘功解脫,二十九願仙階進品;三十願人性和平;三十一院

神祇得道;三十二願地獄休停;三十三願窮魂飽煖;三十四願畜類安榮,三十五願

飛潛遂性。五七願中發善願,三十五願悉皆成,惟願功德若虛空,眾等讚揚無窮盡,

願以此功德回向,此亡靈往生仙界,按人各恭信,志心解除亡過××或有今生夙世,

故作悟為,如此罪愆,乘功解脫,三十六願疫毒消散、三十七願囹圄空閑、三十八

願千災永息、三十九願六族俱安、四十願衣食飽煖、四十一願憂晬欣歡、四十二願

胞胎分解;六七願中發善願,四十二願悉皆成,惟願功德若虛空,眾等讚揚無窮無

盡,願以此功德回向,此亡靈往生仙界,按人各恭信,志心解除亡過××生前死後,

故作悟為,如此罪愆,乘功解脫,四十三願神燈破暗、四十四願九扈開明、四十五

願獄卒修仙、四十六願陰宮念善、四十七願邪魔歸正、四十八願願我完成、四十九

願願登法界;七七願中發善願,四十九願悉皆成,惟願功德若虛空,眾等讚揚無窮

無盡,願以此功德回向,此亡靈往生仙界解結完成思念太乙救苦尊

《無上拔度解結科儀》認為亡靈生前所犯種種惡罪,今日以此科儀配合散花動作,

象徵為亡者散盡生前種種罪過,讓亡魂生前死後冤結皆散盡。亡魂生前死後的冤結散盡

之後,才是成仙的要件。

110
(圖七)道士引領孝家眷共同完成《無上拔度解結科儀》
,在此儀式中,道士以散開的花辦於亡者靈堂,
為亡者作七次散花解結的動作,象徵化解亡者生前的所有罪過。

(三)C 道士引領喪親者回三清道壇前,C 道士唱誦如下:

解冤和釋結天尊,上來燃燈功德無限量,因是日莫不香飄滿室,散花虛空,罪從解

結已消除,福自願言而超度,以今亡過××追資冥福,燃燈破暗,散花解結,發願書

成,和冤罷對,用資冥路,早登生方,伏願冤仇和釋,辭長夜以睹光明,時刻昇天,

上生天堂,出離地戶,恩流後裔,慶及子孫,一切有情,俱登道岸,為上良因,志

心稱念,九幽拔罪天尊、超陵三界天尊、名上南宮天尊、解冤釋結天尊、大道不可

思議功德。願眼常睹玉毫相,願耳常文說法音,願鼻常嗅眾玅香,願舌常讚無上道,

願身不染邪淫法,願意常存正信心,發願上報司重恩,發願下濟三途苦,廣運慈悲

憐一切,廣行方便度眾生,願供我等諸眾生,一切香花虔供養,上來解結完成,功

德上祈慈尊,下拔亡魂,托化仙鄉,同賴善功,證無上道,一切信禮

111
(四)在此科儀結束之前,C 道士焚化四十九張紙錢,象徵七七願中發善願,四

十九願悉皆成,整個解結科儀便告結束。

亡魂死後若想往生仙界,其第一要件在於其清白之身,因此拔度儀式頗為重視解

罪、赦罪以及濟度等觀點,《無上拔度解結科儀》科儀便是拔度儀式中解罪、赦罪、濟

度的科儀之一。道教認為亡魂在懺悔其生前所有的罪過之後,始能祈求太上之洪恩,將

亡魂送往仙界的第一要件。《無上拔度解結科儀》將人生前的罪過區分七種,第一身業

淫殺盜等罪、第二意業懷顛倒等罪、第三口業分四種罪、第四不孝君親罪、第五生前貪

五慾等罪、第六六根生六慾等罪、第七三業及十惡等罪。此科儀並藉由散花動作,象徵

為亡靈解結其生前的罪過。
《無上拔度解結科儀》言:亡靈多生拾惡罪,亡靈藉此科儀,

消解其生前所有罪過,始能永脫輪迴往生仙界,亡魂從陰間回到陽世,懺悔燃燈散花解

結,齊心發四十九善願,俱登道岸,因此《無上拔度解結科儀》是最容易彰顯道教解罪、

濟度的終極關懷。

第七節 《無上貢王填庫科儀》

李豐楙師認為:道教的「填庫」科儀,最能表現子女對亡者的償還,而庫錢

是指天庫中由庫官所管理的庫錢,是依亡者個人的本命,在出生時所欠下的,所以在父

母亡故後,子女要替父母一一歸還給冥官 22。因此填庫科儀是先將冥府十二庫官請來壇

場,但《無上貢王填庫科儀》還須結合「夜」的拔度科儀中的沐浴給牒科儀,整個交庫

儀式才告完成。

壹、 填庫科儀的時間、場域、參與者

22
李豐楙師著。 〈道教與中國人的生命禮俗〉
,龔鵬程主編:
《宗教與生命禮俗》
,台北:靈鷲山,1994,
頁 220-221。

112
一、 時間:17 點 28 分

二、 儀式的場域:

(一)三清道壇前

(二)外壇,祭拜「庫官」與祭祀用的品等。(圖八)

三、 參與的孝家眷:亡者的女兒(婿)、媳婦、孫女(婿)

四、 參與的道士:都講、副講、引班、執香中的其中一人

貳、儀式的過程
一、 C 道士於三清道壇前「起讚」
、淨壇、誦讀《無上貢王填庫科儀》
,在此科儀
中,C 道士須往返於三清道壇到外壇向主祀「庫官」作三次獻香、獻酒之動
作。最後 C 道士於外壇焚化紙錢給「庫官」之後,並將的「庫官」象徵性的
請回三清道壇之案洞上,留待晚上的交庫科儀時再請「庫官」出來。整場「午」
的拔度科儀在填庫科儀完成之後,便告完成。

(一)「起讚」:

讚曰:「超度三界難,地獄五苦解,悉皈太上經,靜念稽首禮」

C 道士在科儀一開始,即以唱誦一「讚」,來感念對神靈的慈恩。

(二)淨壇:

琳瑯振響,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群仙,天無氛穢,地
絕妖塵

C 道士淨壇是為請一些孤魂野鬼、眾生離開,方能清靜舉行科儀。

(三)C 道士誦讀《無上貢王填庫科儀》如下:

以今焚香,虔誠啟奏,供養東極宮中大慈仁者、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大慈大悲

苦救度大惠真人、大慈大悲普濟妙行真人、陰府酆都十宮真君、九幽都司主、業道

冥官、治罪倫劫官、栲魂萬死君、五億鬼王、北因懸尸主者、十方道都大王者、九

幽大地獄主者、酆都山下二十四獄冥官、五岳冥官三途掌苦役史精兵等眾,伏此真

113
香,普同供養。伏以高厚既分,方隅定位,南郊北卞,陰慘陽舒、九天為真宰之居,

十地乃鬼神之府;由是三官栲掠,百職司形,作善者超度天堂,造惡者幽囚地獄,

不憑薦拔何以超生?恭惟黃籙之明柯,實自丹天之秘範,功該萬劫,特修重泉。以

今謹奏為(入意),虔伸追薦,潔備勛修,香謄瑞氣以傾浮,燈熱蘭膏而遠照,特

伸齋禮,抵奉威靈,凝想雲車,仰瞻馭□,恭惟酆都宰執陰府曹僚等眾,伏望暫離

陰境,俯降塵寰,靄瑞氣於清都,放祥光於幽府,享沾薄禮,俯察虔誠,齋主設拜,

謹當奉請庫官,志心奉請:天曹內院第三庫杜李袁三位判官、天曹內院第六庫阮梆

朱三位判官、天曹內院第九庫雷許成三位判官、天曹內院第十二庫紀曲田三位判

官、洎合庫曹僚官典等眾、掠乘相公東西二峰將軍、焦面鬼王掌庫吏兵、庫堂土地

運財車夫力士管押神兵合庫、一切神眾來降道場,受今齋主虔誠牲犧禮物燈果燭虔

誠供養,皈依無上道、太上經、玄上師,不可思議功德,志心奉請,陰府第一宮太

素妙廣真君秦廣冥王、第二宮陰德定休真君楚江冥王、第三宮洞明普靜真君宋帝冥

王、第四宮旋德五靈真君杵官冥王、第五宮最聖曜明真君閻羅冥王、第六宮寶肅昭

成真君卞城冥王、第七宮青童至仁真君泰山冥王、第八宮無上正度真君平頂冥王、

第九宮飛魔演慶真君都市冥王、第十宮五化威靈真君轉輪冥王、洎合殿下曹僚官典

等眾,惟願承此三寶力來降道場,受今齋主虔誠供養,皈依無上道,太上經、玄上

師,不可思議功德,志心奉請,九幽都司主者,治罪輪官,北陰懸尸主者洎合部下,

九幽業道冥官,栲魂萬死吾五億鬼王洎合部下,陰府八宮九殿內,韓楊崔紀四判官

洎合部下,曹僚官典等眾惟願承此三寶力來降道場,受今齋主虔誠供養,皈依無上

道,太上經玄上師,不可思議功德,志心奉請,東方道都大主者、南方道都大主者、

西方道都大主者、東北方道都大主者、東南方道都大主者、西南方道都大主者、西

北方道都大主者、上方道都大主者、下方道都大主者、無間地獄主者、普掠地獄主

者、鋸解地獄主者、鐵輪地獄主者、鐵鎖地獄主者、鎔銅灌口地獄主者、鐵杖亂栲

地獄主者、猛火燒身地獄主者、毒蛇食心地獄冥官、鐵碓剁身地獄冥官、東北隅地

獄冥官、東南隅地獄冥官、西南隅地獄冥官、西北隅地獄冥官、諸獄櫞吏精兵等眾

降臨齋座,志心奉請,九幽業道冥官、栲魂萬死君五億鬼王、風雷地獄主者、火翳

114
獄主者、金剛地獄主者、護湯地獄主者、溟冷地獄主者、銅柱地獄主者、屠地獄主

者、火車地獄主者、火坑地獄主者、糞穢地獄主者、阿鼻地獄主者、硤石地獄主者、

惡汁地獄主者、臥銖床地獄主者、吞鐵丸地獄主者、刀山劍樹地獄主者、運石培山

地獄主者、磑磨碓搗地獄主者、寒冰洞體地獄主者、鐵鎚剁身地獄主者、吞火食炭

地獄主者、大石壓身地獄主者、五嶽河洎地獄冥官、泉曲水獄主者、三途掌苦役吏

四十四獄冥官、精兵等眾降臨齋座,伏以雲馭已降,鶴駕來臨,請登齋座,齋主上

香貢茶、初獻酒

C 道士今日替齋主焚香,虔誠供養,東極宮中大慈仁者,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

大慈大悲苦救度大惠真人,大慈大悲普濟妙行真人,陰府酆都十宮真君等眾神,虔誠齋

主設拜,僅當奉請庫官,志心奉請,天曹內院第一至三庫,社、李、袁三位判官,天曹

內院第四至六庫,阮、柳、朱三位判官,天曹內院第七至九庫,雷、許、成三位判官,

天曹內院第十二庫,紀、曲、田三位判官,洎合庫曹僚官典等眾,掠乘相公東西二峰將

軍,焦面鬼王掌庫吏兵與十殿閻王等眾神,降臨齋座,歸還亡者生前所借的庫錢,經由

天庫之庫官與眾神來證明。但此填庫科儀還須結合「夜」的拔度科儀中的沐浴給牒科儀,

整個交庫儀式才告完成。

(四)C 道士走到外壇向「庫官」作第一次獻香、獻酒,並唱誦「破獄咒」如下:

茫茫酆都中,重重金剛山,靈寶無量光,洞照炎池煩,七祖諸幽魂,身隨香魂幡,
定慧青蓮花,上昇神永安

C 道士走到外壇作第一次獻香、獻酒之動作。C 道士唱誦「破獄咒」其意為茫茫的

酆都山,重重金剛山圍繞,若能以靈寶齋醮的無量光照耀炎池,亡者與其七世祖先也跟

隨魂幡往生仙界。

(五)C 道士回到三清道壇繼續唸誦《無上貢王填庫科儀》如下:

伏以窮陰之北,羅酆為鬼神之都;大地之南,赤懸乃生靈之域,幽冥異境,生死殊

途,故一念之失真,即諸緣之顯相,沈淪苦海,漂浪愛河,輾轉相仍,輪迴受報,

115
冥冥業府,黯黯泉局,歷載辛酸,終年栲掠,是故元皇設教,仰祈太上洪恩,靈前

符宣而午夜停刑,勒令行而三途罷對,伏願亡過××魂儀惡根落滅,善果完成,一念

思真,消九幽之鬼籙;六根無染,超三界之仙鄉,逍遙快樂,無為自在福流,齋主,

慶及家門,一切有情,俱登道岸

C 道士唸誦冥界歷載辛酸,終年栲掠,惟有仰仗太上洪恩,於亡者靈前符宣,午夜

停刑,為亡者消九幽之鬼籙,六根無染,超生三界之仙鄉,逍遙快樂無為自在,齋主慶

及家門一切有情俱登道岸。

(六)C 道士走到外壇作第二次獻香、獻酒之動作,口中唱誦「昇天咒」:

功德金色光,微微開幽關。華池流真香,蓮蓋隨雲浮。干靈中元和,常居十二樓。

急宣靈寶旨,自在天上遊

C 道士走到外壇作第二次獻香、獻酒之動作,並唱誦「昇天咒」,其意為亡魂若能

昇天成仙,就可以遨遊於天上。

(七)C 道士回到三清道壇唸誦《無上貢王填庫科儀》之經文如下:

伏以得一以寧,稟天地之正直;含三為大,似地紀以權輿,為三元栲掠之司,乃十

地鞫迅之府,行平勿私於輕重,鑑明悉辨之媸妍,善惡當分,功過無失,以今亡過

××魂儀,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有生之後,六情三業之愆,纏萬惡千冤之報對,

魂囚夜府,魄繫陰曹,原垂拯拔之仁貸釋,從前之罪,幽牢罷對,神昇自在之天,

仙籍書名,得見虛無之聖,齋主三上香,酒當三獻

亡魂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生前受到六情三業之糾葛,萬惡千冤之報對,亡魂死

後,囚夜府魄繫於陰曹冥府,惟有亡魂自行懺悔,仰仗慈尊垂憐,始有拯拔、擺脫生前

種種罪狀罪,往生仙界。C 道士代齋主上香酒當三獻禮謝慈尊。

(八)C 道士走到外壇作第三次獻香、獻酒之動作:

天堂享大福,地獄無苦聲。火翳成清暑,劍樹化為騫。上登朱陵府,下入開光文。

116
超度三界難,逕上原始天。地獄五苦解,悉歸太上經。靜念稽首禮

C 道士走到外壇代替齋主作三次獻香、獻酒的動作。惟有仰仗慈尊不可思議功德力

亡魂煉度之後,才能從註死的北宮登上朱陵大帝的南宮,死魂受煉,仙化成人,還原其

初生之時的本來面目。

(九)C 道士回三清道壇唸誦《無上貢王填庫科儀》之經文如下:

諷誦功德,上祝陰府,十二庫官、十殿冥王,同賴善功,證無上道,一切信禮。大

聖慶元吉,散花禮太空,諸天並歡悅,一切稽首恭。上來酌獻功德,諷經已畢,具

有牒疏文,謹當宣讀,上來牒疏文已具敷宣,諒惟真聰,必垂昭鑒,即終,向來修

設冥陽,淨供功德皈流,奉道報恩,齋主××追度亡過××魂儀追修功德,上儼仙界,

伏顯寶篆煙殘,華燈盡落,天衢月冷,耿耿而銀河欲轉,釘釘而玉漏相推,雲駕將

旋,塵寰莫駐,儼靈光而自在,荷聖德□難言,戀德懷恩,叩頭轉額,齋主虔誠社

拜,謹當奉送;拾殿真君栲罪魂,昭昭業鏡自然分,簿書不昧生前過,神識難逃死

後冤,薦拔需憑無上道,哀投惟有大慈尊,亡靈欲度三清岸,整頓容儀聽法音。上

來奉請,十二庫官、十殿真君,回壇功德,一切信禮

為亡魂舉行《無上貢王填庫科儀》,齋主為了盡孝報答父母親恩,因此為亡魂舉行

追修功德上仙界,乃是希望亡魂從冥界上來,償還亡者於生前向冥界所借用的庫錢,並

奉請冥府十二庫官、十殿真君等眾神,以玆證明。而《無上貢王填庫科儀》,還須結合

「夜」的拔度科儀中的《無上拔度沐浴給牒科儀》,整個交庫儀式才告完成。

(十)時間下午 17:49 分,最後 C 道士於外壇焚化紙錢給庫官後,並將紙糊而成的「庫

官」象徵性的請回三清道壇之案洞上。而喪親者與工作人員休息,並於晚間 19:00 左

右舉行「夜」的拔度儀式。

「西公厝」道士團在中午之前首先安排道士舉行《無上拔度策役發表科儀》 → 《無

上拔度啟白科儀》,在中午過後舉行《無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 → 《太上三元慈

悲水懺》科儀 → 《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科儀 → 《無上拔度沐浴給牒科儀》 →

117
《無上貢王填庫科儀》。在「午」的拔度儀式過程之前,道眾首先舉行《無上拔度策役

發表科儀》,旨在將科儀當中所發送的關文送往該處。

鬼神崇拜是道教信仰的特色,因此在《無上拔度策役發表科儀》之 後,道眾士舉行

《無上拔度啟白科儀》,恭請眾神靈降臨此壇場,以期整場「午夜」拔度科儀能圓滿達

成,《無上拔度策役發表科儀》、《無上拔度啟白科儀》通常以適合亡者時辰而定,通常

於亡者出殯當天之前舉行。請神科儀之後「西公厝」道士團則安排《上洞玄靈寶度人妙

經上品》(簡稱《度人經》
),《度人經》言:凡誦讀此經,有諸天齊到,億曾萬祖幽魂即

得受度,死魂受化更生,不在經由生死,便得神仙之用。
《度人經》核心內容為「度生」、

「度死」的濟度思想,安排《太上三元慈悲水懺》科儀、
《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
、《無

上拔度解結科儀》皆是希望亡魂能回到壇場,聽經聞懺,並懺悔其生前種種罪過,惟有

亡魂懺悔其生前罪過之後,始能仰仗慈尊的神聖力量,往生仙界。

(圖八)填庫時外壇所祭拜的是紙糊成的「庫官」
,庫官的兩旁為轎夫。

118
第五章 道教「夜」的拔度儀式過程

「夜」的拔度儀式大約於晚間七點左右後舉行,「西公厝」道士團安排「夜」的拔度

儀式中有放赦科儀、打盆科儀、
《無上拔度沐浴給牒科儀》、燒庫錢、過金橋銀橋奈何橋

以及謝壇六個科儀,此六科儀儀式內容最為豐富,目前在大寮鄰近一帶聚落,為亡者舉

行「夜」的拔度儀式時,居住於喪宅附近的群眾,往往前來觀看,因此「夜」的拔度儀

式有凝聚群眾的力量,也有調節孝家眷悲傷的氣芬。此六科儀並於入夜前結束。

第一節 放赦科儀

放赦科儀又稱「放赦馬」
、「走赦馬」
。儀式一開始高功便以紅硃砂筆為「赦官」
、「赦

馬」開光點眼,賦予靈力,接著此科儀出動所有道士,於外壇站立向上天之眾神靈祈求

能減輕亡者生前所犯的罪過,最後央請「赦官」騎著「赦馬」到酆都,極力為亡者爭取

減輕其生前罪過。此科儀唱腔亦結合地方戲劇的演出,故有調適喪親者悲傷的氣氛。

壹、放赦科儀的時間、場域、參與者、發送的關文

一、時間:19 點 04 分

二、 儀式的場域:

(一)三清道壇前

(二)外壇,外壇(桌)主要是祭拜赦官

三、 參與的孝家眷:全部孝家眷

四、 參與的道士:全部的道士

五、 發送的關文:(一)九龍青宮九龍赦命書一封(二)地道功曹使者

貳、儀式的過程

119
一、全體道士引領喪親者站於外壇「起讚」
、淨壇、全體道士祈請眾神鶴駕來臨,
請登寶座
全體道士引領孝家眷站於外壇後方,眾道士身穿道袍站上特地高架的外壇上奏天庭

(圖九)。首先「起讚」,接著淨壇,接著祈請慈尊來壇,下拔亡靈,出離地獄的囚禁。

(圖九)特別架起之放赦用外桌,象徵著向上天呈報,桌上所祭拜的是紙糊而成身穿黃衣的「赦
官」與祭品等。

(一)全體道士「起讚」:

讚曰:超度三界難,地獄五苦解,悉皈太上經,靜念稽首禮

道士們在科儀開始時重複唱誦「讚」,來感念對神靈的尊重。

(二)「淨壇」:

120
琳瑯振響,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群仙,天無氛穢,地
絕妖塵

道士清靜壇場,會先請一些無主孤魂離開,方能清靜的舉行科儀。

(三)全體道士唸誦:

大羅元始天尊、大聖靈寶天尊、大聖道德天尊、尋聲救苦天尊,焚香初再三奉請,

北陰酆都府地道功曹,九天玄都大將軍,金馬驛史大神;初焚香,初再三奉請北陰

酆都府地道功曹,九天玄都大將軍,金馬驛吏大神,頭戴花彩,腰配雙刀,翻身直

到梵王宮,轉面便是酆都極樂世界,欽承赦命,直到酆都府,到酆都赦罪魂,到酆

都赦亡魂出地府,上登朱陵,極樂三清,腳踏蓮花,步步超生,三清世界,伏望赦

官來臨,不捨慈悲,傾光回駕,飛雲走馬,來降道場,受今齋主,受今齋主虔備香

花禮物,虔誠供養,皈依無上道、太上經、玄上師,不可思議功德。伏以雲馭已降,

鶴駕來臨,請登寶座,上香獻茶初,再三獻酒,三真玉女持花節,
(散花林),一雙

童子捧金杯,
(滿齋筵),恭望地道功曹,金馬驛史,九龍符史,十方九埜,地司陰

曹,一切主者,前供養,上來放赦,濁酒三獻,完乘功德,上祈慈尊,下拔亡靈,

托化善鄉,證無上道,一切信禮

道士們代替齋主焚香,再次上三界壇祈求上天恩赦亡魂出離地獄,此時慈尊派遣「赦

官」來壇,到酆都赦亡魂出地府,藉由此拔度儀式,讓亡魂能出離地獄回到陽間。道眾

誦完此經後,接著下外壇,每個道士各司其職,高功扮演太乙真人的角色,其他四位道

士,一位手持赦官,一位手持赦馬,一位手持赦文,一位手持馬草;接著開始作戲曲方

式演出。

二、高功與道士以民間戲曲方式對話,舉行「請赦官昇壇」

此科儀為巧妙安排的將「赦官」請到壇場,高功扮演著妙行真人的角色,而另一位

是手持「赦官」的道士飾演「赦官」
,「請赦官昇壇」為太乙真人與「赦官」以戲曲方式

展演二者之對話。

都講曰:請「赦官」昇壇,號炮起馬,(此時旁邊工作人員擊鼓),道眾繞全場

121
妙行真人:赦官

赦官:在

真人曰:你到來

赦官曰:我到來

真人曰:到來宣科,尋聲救苦太乙尊,直到酆都赦亡魂,騎獅子綁瓶酒出洞玄門,毫光

顯現,牛頭馬首各欽尊,願以此功德,普及咸一切,供養皈依十方三寶尊,千真萬

聖咸供養

都講曰:請主者頒降符赦

真人曰:三途五苦之窮魂,久滯恩宥;十方三界之眷屬,專勒奉行。今則上帝憐典,諸

天降頒符赦,告下泉局,庶祈太上之皇恩,遍及重泉之苦凡,分司而效職,宜命以

宣恩,請隨六甲,開導而來,赦官,三寶慈尊勒下赦書一道,在此蒼天開讀,便知

端的。

真人曰:赦官請了。(此時一旁工作人員吹場)。高功執赦書上外壇宣讀赦文:

中華民國××年居住奉道設醮,安香寶座,保家植福,醮主事人××暨闔家信眾人等同

誠拜,今日伏道士就家中安香寶座,請聖就位,(入意)其茲,誠悃具奏意文,乃

俟云週,持伸宣奏。今則芳筵果備,恭向道前,關行法事,人各運心,稽首皈依,

無極大道

真人曰:赦書宣讀明白

赦官曰:明白了(見圖十)

真人曰:孝子叩謝皇天

真人曰:皇天承運頒勒旨,太上廣開方便門,一封九龍赦書到十八地獄盡知聞,九龍三

寶慈尊,勒下赦書一道,于家追修功德,多望赦官,赦官騎馬飛雲去,直到酆都赦

罪魂,閻羅天子皆聽命,牛頭馬面首各欽尊,亡靈親身來受度,領沾功德禮慈尊

真人曰:赦官叩謝蒼天已畢,汝直去酆都山赦出亡過××魂儀出離血盆,接引來到玄壇,

領沾功德,金童玉女接引過奈何橋,牛頭馬面塔可□,閻王門前鬼門開,銅枷鐵鎖

兩邊排,善惡今朝難分訴,孽鏡分明掛高台,人生一世枉費機,鳥飛兔走宿與馳。

122
當朝宰相三更月,萬載江山鳥局棋。禹王九州統受業,秦吞六國漢登居。可惜亡魂

今已往,忽然一命歸陰司。一赦亡靈生前罪,二赦亡靈赦罪愆。有罪無罪赦了無罪,

赦了亡靈無罪愆,赦官直到酆都亡靈赦罪早超生

妙行真人讚詠太乙救苦天尊 1 拯救不幸亡魂的慈悲。齋主承蒙上天垂憐,孝家眷備

芳筵眷叩謝皇天,今日齋壇三寶慈尊勒下赦書一道,令「赦官」至此壇場,真人交代「赦

官」必須將九龍赦書送到酆都城之血湖獄裡,赦出亡魂及其眷屬祖先等人,將亡者及其

祖先救往陽間,赦免亡者與其祖先在地府所受盡的苦痛,讓亡靈藉由儀式的轉化能超生

仙界。

三、高功與道士以民間戲曲方式對話:「赦官」您去酆都赦出亡魂,要不要受孝
子敬持三杯酒?
真人曰:赦官

赦官曰:在

真人曰:叩謝皇天已畢,要飲不飲酒

赦官曰:要

真人曰: 孝子進酒來

真人唱誦:酒映金杯滿座香,日有王孫公子嘗。甘甜入口連心美,大家沈醉各歸房。方

知好酒留賓客,口唸留連詩百章。十里荷花紅粉旦,一輪明月照瓊漿。一杯連一杯,

子路對顏回。窗前勤苦讀,馬上錦衣回。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伏望赦官來飲

酒,薦拔亡魂早超生,赦官度亡魂,赦官聽我叮嚀吩咐,去到酆都地府,十殿閻君

殿前赦宥亡過××魂儀在生之時,有罪盡赦,皆除盡皆消滅,赦官聽我叮嚀再囑咐,

您直去酆都地府赦出亡過××魂儀,接引來詣玄壇,領沾功德,填還庫財,度超生,

極樂往生仙界,赦了亡魂早超生

1
太乙救苦天尊為道教名。又作太一救苦天尊。據道經說:太乙救苦天尊是天界專門拯救不幸墮入地獄
之人的大神。受苦難者只要祈禱或呼喊天尊之名,就能得到救助。 《道教靈驗記》描述天尊端坐於五
色蓮花座,周圍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 射萬丈光芒,眾多真人、
力士、金剛神王、金童玉女侍衛在他身旁。民間教派盛傳《拔度血湖寶懺》是太乙救苦天尊傳授的。
黃海德、李剛著。《中華道教寶典》
,台北:中華道統, 1995,頁 91。

123
在此科儀中,
「赦官」到酆都冥府救拔亡魂出離地獄,因此孝家眷備酒禮請「赦官」

真人交代「赦官」將亡魂從地府赦免其罪,並將亡魂從地府帶來此拔度壇,歸還亡者生

前於地府所借用的庫財後,將亡者送往神仙界。

四、高功與道士以民間戲曲方式對話:
「 赦官」享受三杯美酒之後到酆都要騎馬
或坐轎?
真人曰:赦官

赦官曰:在

真人曰:您聽我交代明白要去酆都赦亡魂,要騎馬或要坐轎?

赦官曰:我要騎馬,不要坐轎,馬騎快到,坐轎慢慢不行

真人曰:真要騎馬?

赦官曰:要騎馬

真人曰:我叫馬夫馬童

真人曰:帶馬伺候

飾演馬夫的道士曰:奉了三寶令,直到酆都赦,酆都山赦亡魂,俺馬童是也奉了三寶之

令,直到四處打聽,明明白白,再去酆都山赦亡魂,走了又走,你看,看去前面火

炮連天,必是赦官到來,帶馬伺候洗馬

真人曰:帶馬

真人唱誦:皇天承運頒勒旨,太上廣開方便門,一封九龍赦書到,十八地獄盡知聞,閻

羅天子皆聽命,牛頭馬首各欽尊,赦官騎馬飛雲去,直到酆都赦罪魂,亡魂身來受

度,領沾功德叩慈尊,願供我等諸眾生,羅列香花普供養

「赦官」接受了孝家眷的三杯美酒後,真人問:「赦官」去酆都要騎馬或坐轎?「赦

官」回答:要騎馬。真人為了讓「赦官」有馬可騎到酆都救亡魂,真人於是交代馬夫,

洗馬、餵馬諸事宜以順利到酆都地獄赦亡魂。

五、高功與道士以民間戲曲方式對話:「發炮騎馬」

此時高功引領眾道士全體繞拔度場,工作人員並放鞭炮,象徵性的送赦官騎著赦馬

124
啟程,去地府為亡者赦除生前的罪狀(圖十一)。

真人曰:赦官您騎馬來遲,酆都山酆都馬,能食兼能走,能走兼能跑,跑到靈前,赦我

有關文一道

真人曰:赦官,關文宣讀明白,為您配戴赦書一道,直到地府閻羅天子殿前,赦宥亡過

××魂儀,生前死後有罪盡皆赦除,赦官騎馬飛雲去,直到酆都赦罪魂,亡魂身來受

度,領沾功德叩慈尊

真人唱誦:赦官「請」了,千千截首,萬萬踐行,魔無干犯,鬼無妖精,三官北隍,明

檢鬼營,不得容隱,金馬驛停,普告無窮,萬神咸聽,三界五帝,列言上清;上來

放赦,完成功德,上祈慈尊,下拔亡靈,托化仙鄉,同賴善功,證無上道,一切禮

真人交代「赦官」,為您佩戴赦書一道,直到地府閻羅天子殿前赦宥亡過××魂儀,

生前死後有罪盡皆赦除,「赦官」騎馬飛雲去,直到酆都赦罪魂,亡魂身來受度,領沾

功德叩慈尊。最後「赦官」身騎「赦馬」高功將疏文繫在「赦官」身上,將赦文、「赦

官」與「赦馬」在三界壇前火化。

六、時間:19 點 50 分,高功引領喪親者於亡者靈前「見靈」

高功引領孝家眷於亡者靈前三跪拜,孝家眷跪於亡者靈前手持清香,腳跪於地奠

酒,接著高功告知亡者放赦科儀已完終。

放赦科儀,乃出動所有道士站立於外壇,旨在向上天神靈祈求能減輕亡者生前所犯

的罪過。道眾代孝家眷以酒禮請「赦官」,高功變身為妙行真人交代「赦官」騎著「赦

馬」到地府極力為亡者赦免其生前的罪過。最後「赦官」身騎「赦馬」,高功將疏文繫

在「赦官」身上,最後將赦文、「赦官」與「赦馬」在三界壇前火化,象徵「赦官」騎

著「赦馬」到酆都赦亡魂。此儀式出動所有道士,將科儀完全配合地方上戲劇性演出,

有節哀之作用。

125
(圖十)X 道士飾演「赦官」
,高功飾演妙行真人,此圖為太乙真人與赦官對話時的景致。

(圖十一)高功引領眾道士們手持火把為赦官照路,好讓赦官騎著赦馬到地府去為亡者赦免其生所有罪
狀。

126
2
第二節 打盆科儀

民間認為意外死者,亡者死後其亡魂被關在枉死城受苦;難產死者,其亡魂被關在

「血湖」裡受苦;生病死者被關在「血盆」裡受苦。「打盆」的目的,在於向冥界釋亡

靈出「血盆」3,為亡者解脫囚禁於「血盆」之痛苦。此儀式也連同已過世的祖先從冥界

請回家與亡者同享「功德」。道教對於不同的死因,就有不同的方式處理,本文採訪對

象,大多是壽終正寢者,因此本文僅以「打盆」科儀來呈現。

壹、「打盆」科儀的時間、場域、參與者

一、 時間 20 點 46 分

二、 儀式的場域:
(一)三清道壇前

(二) 外壇,外壇(桌)前放置紙糊而成的血盆,高功為亡魂與其祖先舉行打盆儀式,
接引亡魂從地府回陽間。

三、 參與的孝家眷:全部孝家眷

四、 參與的道士:高功一人

貳、儀式的過程

一、高功「起讚」、淨壇、女孝家眷於外壇前作搖盆的動作,並口中呼喊亡者,

以期能順利回到壇場;男孝家眷拜「血盆」一百二十拜,以報答亡者深恩。
接著高功於外壇開始演法

2
在打盆科儀中,象徵冥界的「血盆」為紙所糊成,約一米高左右,在血盆上有象徵亡者與其祖先魂身,
還有觀世音菩薩。
3
《元始天尊濟度血湖真經卷中》言:北陰酆都羅山,周迴萬里,是陰氣之主,九地樞機焉,分列諸獄,
考罰世人罪惡,有一獄在北陰大海之底,名曰血湖。硤石大小鐵圍無間溟冷地獄,分四子獄:曰血池、
血盆、血山、血海。四獄相通,有神主之,號曰血湖大神。在於無極水底,水流其上,臭氣衝天,凡
世間產死血屍女人,皆是宿世母子讎冤家纏害,乃至今生一一還報,寂寂於冥夜之中,號號於黑暗之
下,渾身血污臭 ﹒﹒﹒元始天尊曰:眾生女人造種種罪,業身墜血湖受苦沈淪,動經億劫,永無出
期,吾今開琅函寶藏出金籙赦文,卿可齎往下方,宣告三界十方、三官九署、十二河源、九幽血湖地
獄,赦拔罪魂,得辭長夜,睹見光明。《道藏》第二冊,宿字號。《元始天尊濟度血湖真經卷中》,文
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2-38。

127
(一)「起讚」

讚曰:超度三界難,地獄五苦解,悉皈太上經,靜念稽首禮

高功在科儀開始時重複唱誦「讚」,來感念對神靈的尊重。

(二)淨壇

琳瑯振響,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群仙,天無氛穢,地

絕妖塵

道士清靜壇場,請孤魂、他界眾生先行離開,方能舉行拔度科儀。

(三)女孝家眷於外壇前作搖盆的動作,並口中呼喊亡者,以期能順利回到壇場。(圖

十二)。而男孝家眷拜「血盆」一百二十拜,以報答亡者深恩(圖十三)。

(四)高功於外壇,割白雞冠取血,為亡魂與其祖先,舉行開光點眼動作,開光點眼

象徵性賦予亡魂之雙眼看清陽間一切事物之靈力,高功唸誦如下:

次熱茗香、返魂茗香、七色茗香、天寶茗香,普召亡過××魂儀恭隨聖駕來詣玄壇,

領沾功德,香迺玉音,攝氣靈風,聚煙紫虛,爵秀輔翼,萬仙執符,把籙關奏,前

容 臣 奏啟,咸賜如言(入意)
,其茲哀懇,俱載意文,仍俟功德云週,特當宣奏,

三境高真,憫眾生之罷對,九幽妙法,俾長夜以開光。仰望眾真,俯垂拔度,以今

啟請之初,未敢自便,先當告白,陳情事意,伏望請登寶座,上香貢茶,初再三獻

酒,三真玉女持花節,
(散花林)
,一雙童子捧金盃,
(滿齋筵)
,恭望血大神前供養,

上來酒陳三獻已週

高功代齋主為藉由上香、獻茶,獻酒來禮謝眾神靈,接著高功以七星劍割白雞冠為

亡者開光點眼,讓亡魂能看見回陽路,順利回到陽宅。

二、高功變身為妙行真人,與役者對話

真人曰:上來酒陳三獻已完週,齋主虔備冥金火輪燒化,化財土地,神咒最靈,通天達

地,出幽入冥,為吾燒化,不得久停,有功之日,名書上清。需唸太乙救苦天尊,

128
西方一路好修行,尚無山嶺下無坑,去時不用挑行李,腳踏蓮花步步昇,太乙救苦

天尊。閻王殿前鬼門開,銅枷鐵鎖兩邊排,善惡今朝難分訴,孽鏡分明掛高臺。薦

拔亡靈早超生,願薦亡靈早超生,發願上報四重恩,發願下濟三途苦,廣運慈悲憐

一切,廣行方便度眾生,惟願薦亡靈願薦亡靈早超生,伏以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

念道不是別人,正是江西廣信府貴溪縣,大羅龍虎山天師爺,門下妙行真人便是

役曰:請問真人三更半夜不在三寶案上講經說法到此何因也?

真人曰:有一因

役曰:什麼因?

真人曰:茲因陽間報恩××等追度亡過××魂儀,今月×日伏道就家修設無上拔度 淨齋採盆

一午夜,今夜懺功完滿,放赦已明,但孝子一點孝心未盡,備辦香花茶果,伏吾直

到朱陵宮,參拜朱陵上帝,賑濟眾生超度亡靈,一層是伊超出血盆池,到極樂世界

超生快活就是好事,好事相報來,但礙路途上有三十六重大劫,下有七十二重小劫,

重重劫劫盡是妖精鬼怪,路上難往通行,不知真人有何主意?道友啊!我不怕,前

日下山之時,曾有一道表文,啟告咱三清道祖,咱道祖有賜下三般的勒旨,第一般

青龍寶劍一口,第二般法言往生神咒一卷,第三般五童吐出甘露神水,三般好寶貝

收落籠貫,恐路中有用,不可遺失,拜謝道祖,因時起身,同誠讚詠

真人唱誦:懺幽魂往生仙界,渺渺冥冥清正道,昏昏默默大虛空,彭祖年高今何在,顏

回夭壽也歸空,朝看西山雲片片,暮觀東海水潺潺。高山遠水依然在,回頭不見亡

靈來。薦亡靈早超生,願薦亡靈早超生

役曰:啟告真人,自三寶殿來到此地,前面茫茫渺渺,不知什麼在此

真人曰:咱自三寶殿前?來到此地,面有三座關,東邊此關是函谷關,是老君留下金、

木、水、火、土,西邊此關是白陽分水關,釋迦佛留下生、老、病、死、苦;對中

一關是鬼門關,十人到此九不還。譬如有一種人,在陽時節,不敬天地神明日月三

光、不孝父母、不尊師長、不睦兄弟、不信朋友等等,但此人百歲之後,閻君掠去

栲勘問成死罪,押赴風雷地獄中,受盡骨折肉裂遍身痛疼,以報在生不孝父母之罪,

後出世就跺腳跺手,就是「輪起燒的刑具」。而有一種人在陽時節,放火燒山,燒

129
死抱卵生子之禽獸,蟲類等等之人,百歲之後閻君掠去栲勘問成死罪,押赴火翳地

獄之中,燒到變火炭,以報在生放火燒死生靈無辜之罪,以後出世伊就是臭頭爛耳

缺嘴,就是「輪起磨的刑具」
。譬如有一種人在陽時節,作惡作毒說謊,害人生死,

害人冤家等等,此人百歲之後,閻君掠去栲勘問成死罪,押赴屠割地獄之中,剁成

肉包,以報在生不守口業之罪,以後出世伊就無嘴講話,不能再說謊了,是「輪起

磨的刑具」
。譬如有一種人在陽之時,眼睛見人的東西就愛,大斗量入,小斗量出,

動秤秤入,輕秤秤出之罪,貪心無厭,但此等人,百歲之後,閻君掠去栲勘問成死

罪,押赴火車地獄之中,給伊磨心肝平平,後出世伊就不敢貪心。四大刑具講說已

明,此地不是久居之所,雙手撥開生死路,兩足跳出鬼門關,須念大羅禮三寶,記

得昔日結良緣,結討觀音與目連,觀音能救世間苦,目連救母往西方,薦拔亡靈,

早早超生,願薦亡靈早超生。我自鬼門關,來到此處,前面有三堆骨骸,東邊一堆

男人之骨,西邊一堆女人之骨,中央一堆乃是烏鴉、羔羊、禽獸之骨。人為貴,鳥

為賤,因何烏鴉禽獸之骨,埋在其中呢?哈!哈!道友啊,你還不知道,羊有跪乳

之恩,鴉有反哺之恩,怎樣講呢?羔羊在出世以後,每要食乳之時,必從雙腳跪地,

總是不敢對母無禮

役曰:若烏鴉呢?

真人曰:烏鴉子孵出了以後是紅紅幼幼,無毛無翅未飛,彼時烏鴉母就四方咬蟲來養飼

烏鴉子,飼教足翅能飛,到時烏鴉母,已經氣血衰弱,脫毛未飛了;即換烏鴉子尋

蟲來養飼烏鴉母,飼到氣血回復,彼翅能飛母子方終,叩首離別,騰空而去,這就

是禽獸知恩報本的故事,今夜孝子報答深恩,不忘父母養育劬勞大德深恩,就在此

地發起孝心,做人子應該跪百二拜,拜血盆,救苦尊,道友啊!孝子報答父母深恩,

跪拜已完,待我不免代伊請到徐甲真人召出五營軍兵,直到血盆池,度出亡過××魂

儀出離血盆,往生仙界,令聲讚詠

真人來到此壇場的原因,是因孝家眷為報亡者之恩,報答深恩不忘父母養育劬勞大

德深恩。今日午夜於自家修設無上拔度淨齋打盆科儀,讓亡者脫離血盆獄之痛苦,藉由

儀式的往生仙界。接著真人說明此地面有三座關,東邊此關是函谷關是老君留下金、木、

130
水、火、土,西邊此關是白陽分水關釋迦佛留下生、老、病、死、苦,對中一關是鬼門

關,十人到此九不還。真人來此談論孝道,羊有跪乳之恩,鴨有反哺之恩,今夜孝子報

答深恩不忘父母養育劬勞,大德深恩,就在此地發起孝心,做人子應該跪百二拜,救亡

者出離血盆,以報達亡者養育之恩。

三、高功變身為「徐甲真人」
,此時家屬會請來鄰近的神靈戳破象徵性的酆都地

獄的「血盆」,救拔亡魂回到陽間

男孝家眷向「血盆」一百二十拜之後,高功手持招魂幡口中唸誦「十月懷胎歌」,

接著高功變身為徐甲真人,吹角鼓、手搖帝鐘,並以五營令旗調請天兵天將。在此儀式

中,喪親者會禮請鄰近的神明 ,戳破紙糊成的「血盆」,象徵將亡魂接引出血盆地獄,

亡出離於血盆之後,其魂魄則依附於魂旛上。且在神靈將亡魂救拔出來後,高功象徵性

的為亡魂穿上木屐穿上鞋子,接著將象徵亡者身體的「魂身」由孝家眷撐傘背著到亡者

靈堂安置。外壇被神靈戳破的「血盆」則由工作人員與冥紙一起焚化,最後高功以捲起

的草蓆象徵性的向東、南、西、北、中地各拍打一下,象徵性的除煞,整個救拔亡魂出

離血盆的儀式便告完成。

道教認為亡魂死後被拘禁於地獄,因此「打盆」科儀是將亡者從「血盆」獄救回陽

間,為亡者薦拔超生持齋作功德。在此過程中,首先高功變身妙行真人與役者對話,旨

在闡述子孫應盡孝道之理。此科儀為了杜絕他界孤魂的糾葛,因此高功又變身徐甲真人

的身份來赫阻、杜絕、停滯不去、搗亂拔度場的孤魂。為了能順利舉行此儀式,大部分

的喪親者會禮請鄰近的神靈幫忙將亡魂帶回陽宅,此時神靈的代言人-乩童,往往是打

破「血盆」的關鍵人,從地獄救拔回陽間,此儀式的過程差不多需耗費一個小時左右,

「打盆」備受孝家眷的重視,「打盆」所花費時間是整個拔度儀式中最為繁複的科儀,

同時壇場往往圍觀鄰近的群眾來觀看,因此「打盆」科儀有凝聚群眾力量。

131
(圖十二)女孝家眷手持黑傘;作搖「血盆」之動作,呼喚亡者紙糊而成的「魂身」與已過世的
祖先回來同享「功果」

(圖十三)男孝家眷跪一百二十拜,以報亡者養育之恩。

132
第三節 《無上拔度沐浴給牒科儀》

《上清靈寶大法》卷五十八載:夫亡人身沒之後,魂滯重陰或入九幽冥塗,陰氣凝

結,尸穢未除,既召到壇,天醫已畢,次以日月精華,天河東井之水,五星之光,沐浴

煉魂魄消蕩陰翳 4。亡魂死後入九幽地獄,須藉由打盆儀式將亡魂從地府救拔回陽間,

亡魂回到陽間其身污穢不堪,因此 D 道士於亡者靈堂內,為其舉行象徵沐浴之儀式,而

亡魂藉由沐浴,煉度其魂魄。

李豐楙師認為:舉行沐浴科儀,在於淒迷、飄忽的苦魂經由「太乙之氣,坎位之精」

的九龍水「煉化」-骷骨死骸,使其完形改貌;真容正色,頓令還故歸元」。讓沐浴已

畢的亡魂能來三清道壇前,諦聽真科,傳受形符 5。

D 道士將亡者魂身作象徵性的沐浴更衣後,道士便告知亡者,喪親者為他已準備之

庫錢數目(亦即執證牒),好讓亡者生前所借來的庫錢,由喪親者代為償還給冥官。

壹、沐浴科儀與給牒科儀的時間、場域、參與者
一、 時間:21 點 05 分

二、 儀式的場域

(一)亡者靈前

(二)三清道壇

三、 參與的孝家眷:全體孝家眷

四、 參與的道士:都講、副講、引班、執香中的其中一人。

五、 使用的牒文:「庫牒」分割為一半給給「庫官」,一半給亡者,以茲證明

貳、儀式的過程
一、D 道士於亡者靈堂唸誦《 無上拔度沐浴給牒科儀》
,D 道士用草席圍作浴室,
道士並執旛於草席內,象徵為亡魂潔淨沐浴煉度,並為亡魂唸誦蕩穢咒與「見
靈」

4
《道藏》第三十一冊, 寫字號。洞微高士開光救苦真人甯全真授,上清三洞弟子靈寶領教嗣師王契真
纂。《上清靈寶大法》卷五十八,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31-245。
5
李豐楙師著。 〈道教與中國人的生命禮俗〉
,龔鵬程主編:
《宗教與生命禮俗》
,台北:靈鷲山, 1994,
頁 220-221。

133
(一) D 道士於亡者靈堂唸誦《無上拔度沐浴給牒科儀》如下:

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嚴宮,七寶方騫林,五色蓮花座,萬真環拱內,百光中,三清

無上尊,應號玄元始,浩劫垂慈濟,大開甘露門。玅道真仙,紫金隨像,隨機赴感,

誓願無邊,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十方應號,超度亡魂,太乙尋聲救苦天尊、無量

玉清聖境大羅元始天尊、無量上清真境大聖靈寶天尊、無量太清仙境大聖道德天

尊,三尊聖號力無邊,普為亡魂懺罪愆,身根皆得道,貪嗔癡暗頓拋然,黑籍已消

陰府內,金簡長書救苦前,惟願天尊來拔度,拔度亡魂早超生。普獻無邊聖,香煙

散十方,願垂七寶臺,垂光五濁世,運度人天眾,咸令上法橋,同會證無為,勤修

不退轉,不可思議功德;茫茫酆都中,重重金剛山,靈寶無量光,洞照炎池返,七

祖諸幽魂,身隨香魂旛,定惠青蓮花,上生神永安,功德金色光,微微開幽關,華

池流真香,蓮蓋隨雲浮,仙靈中元和,常居十二樓,急宣靈寶旨,自在天上遊。靈

芝無根眾玅之源,中凝七魄,下結三魂,二十四真,出入無門,香冥之內,恍惚元

精,隨劫存亡,遂氣而生,外凝魂魄,內養七真,五植神靈,三臺敷榮,紫闕素重,

返魂反嬰,騰雲而生,駕霧浮空,中有玉真,號曰仙翁祖劫無英,右衛白元,玄獸

遇後,丹禽擁前,上浮翠蓋,下養金蓮,重雲凝空,甘露無窮,用之不盡,尋源不

終,寶幢接引天尊,志心奉請:黃籙院三真使者、神虎何喬將軍、引魂童子攝魄官

吏、伏望應時下降,速到壇前,接引亡靈,領沾功德,志心初召請:黃籙拔度齋壇

道場,正薦亡過××暨本音堂上宗親等神,惟願承此道寶力,剋於今夜斯時來臨壇所,

祥光同照,罪苦咸源,受此齋壇,正薦功德,往生仙界,志心再召請:拔度齋壇道

場,正薦亡遇××洎本音堂上宗親,男女先神,惟願承此經寶力,聞經滅罪,聽法超

生,剋於今夜斯時來臨壇所,受此正薦功德;志心三召請,拔度齋壇道場,正薦亡

過××洎本音堂上家先等神,惟願承此師寶力,三魂自在,七魄超然,剋於今夜斯時

來臨壇所,受此齋壇,正薦功德,往生仙界,伏以有生曰幻,合道為真,是真長存,

非幻不滅,若是亡過××洎本音堂上宗親男女等神,請赴靈旛進前沐浴

沐浴科儀乃仰仗慈尊的法力無邊,為亡魂懺罪愆,使亡魂其身、口、意皆能得道。

並召請引魂童子攝魄官吏等神速到壇前,接引亡靈與祖先們來黃籙拔度齋壇領沾功德,

134
為亡魂懺罪愆,將冥界記載亡者生前功過的黑簿除名,希望能仰仗師寶力量,於今夜受

此齋壇聽聞法音,亡者接收功德之後,藉由神靈的神聖力量而往生仙界。

(二)D 道士以水盆裝象徵煉度身形所用的「九龍水」,用草席圍住,執旛於「九龍水」

之上, 並唱誦如下:

天河灌東井,石景水無精。員光拂靈耀,玄輝登高明。元始披長夜,天人遂月生。

龍負長庚瓶,沐浴蘭池上。金童洒香花,玉女流五星。冠帶濯玉真,煉度五身形。

體香萬神降,乘景登高明

李豐楙師認為:煉度是轉化自修真者內煉身神以度化的法門。在存想中,配合咒語、

符法、以意造境。道士誦唸功德幫助亡魂以意引之水洗火煉,消除種種罪業,使病困、

濁穢的殘形重合真形 6。

(三)D 道士唸誦「蕩穢咒」:

天澄氣清,五色高明,日月吐輝,濯煉身形,神真內盥,香湯煉精,三景同輝,煥

映上清,氣不受塵,五府納靈,罪滅三塗,禍消九冥,惡根斷絕,福慶自生,今日

大願,一切告盟,身受開度,昇入紫廷,太上高真,九靈之 精,死魂飛仙,上登

紫廷,沐浴華池,身登神清,精通太乙,萬氣自生,巍道德尊,功德以已齊,降真

來接引,師寶自相楊,慈悲施法水,以用洗愚迷,永度三清岸,長辭五濁泥;龍漢

蕩蕩,無名無形;渺渺億劫,黃道開通,神燈朗耀,九魂吐精,玉華澄輝,太霞高

真,元始開化,諸天齊靈,三元道養,二象攝生,未度者度,未生者生,已死即化,

已枯即榮,蠢動消息,一切咸靈,懷孕含胎,俱得生成,亡者命過,魂魄三清,魄

受煉度,南宮變行,今日大吉,皆得光明,五帝鑒映,萬靈同垂,天地神祇,及諸

河源,五岳四瀆,及諸名山,洞玄洞虛,洞空洞仙,無極大道,至真至神,無窮無

極,普度生靈,惡根斷絕,玄都記名,眾真鑒映,一切咸聽,五濁以清,八景已明,

今日受度,罪滅福生,常與五帝,齊登上靈,自受開度,願得長生

慈尊悲天憫人,以此沐浴科儀度化亡魂至三清境地。D 道士為亡者舉行沐浴儀式,

6
李豐楙師著。 〈道教與中國人的生命禮俗〉
,龔鵬程主編:
《宗教與生命禮俗》
,台北:靈鷲山, 1994,
頁 220-221。

135
以濯煉亡者身形,令亡者魂魄受煉度,於沐浴於華池後,神清氣爽,死魂始能往生仙界,

亡魂於今日罪滅、受度、功德已具足,請求慈尊接引亡者入仙界。

(四)D 道士在沐浴結束前,「見靈」:

伏以天高地厚,難逃百死之方;海闊江深,豈有長生之處,山有千年樹,世間無百

歲之人,古今當然,生死亦都難免,嘆人生在世,猶如葉茂花紅,大限一到,恰是

朝桑曉露,釋迦世尊金身丈六,及滅霜霖;道祖李老君煉丹九還,終歸逝水,細嘆

八百餘歲,正是彭祖年年高,論到華陀三十二歲,正是顏回壽夭亡,雖然老幼不同,

生死亦都平等,三黃五帝,豈免輪迴不死,神農妙藥,不醫無根之人;扁鵲靈丹,

莫救數終之事,秦始王催山塞海,後來命送沙坵;楚霸王氣力拔山,後來烏江自刎;

齊景公肥馬千駟,後來壙下閭閻;孔夫子有七十二賢人,至今人人世世而何在?孟

嘗君三十劍客,個個盡都身亡,嘆韓信有十代功勳,豈無長生?在世皆怨,嘆周秦

漢魏、樓臺奉送、風部苦傷悲,秦宋齊梁棺槨盡埋曠野,古聖先賢亦曾爭名奪利角

文,聞武堆金積玉,後來腰金衣,只嗚呼嘆兮,三寸氣力千般萬樣用,一旦無常萬

事休,亡靈亡靈死了亦休,解結連給牒,在玄前唱之,為人在世豈無罪愆,或有六

根改造六慾罪者無量無邊,今乃覆載不敢在,恭對三寶座前,逐一披陳求哀,朝真

懺悔,今霄孝子故作神旛一首,冥財乙會燒化,十殿閻王,幽都鐵眾,閻王歡喜赦

罪愆,結時結此兩花會,而花會洗滿善逢,乞判亡靈早超生,解冤愆,尋聲救苦天

尊,解冤釋結天尊

D 道士於亡者靈前,勸慰亡者,人生在世,就是古聖先賢們也難逃一死,因此道士

於亡者靈前勸慰亡靈既然已經無可避免的離開人間,就不要再留戀人間。今夜亡靈魂魄

停留於魂旛上,亡魂於神靈前懺悔,孝家眷並準備冥財燒化繳還冥官,閻王歡喜赦罪愆,

乞判亡靈早超生。
二、 D 道士象徵性的為亡魂沐浴後,此時孝家眷手持靈旛與象徵亡者身體的「魂
身」回到三清道壇前參朝、皈依道教三寶。D 道士「起讚」、念誦經文後,
並舉行給牒科儀,孝家眷代為亡者償還的庫錢數目,請冥界的「庫官」代
為亡魂接收。給牒科儀之後,D 道士將亡者之「魂身」
、魂幡象徵性的請回
亡者靈堂

136
(一)D 道士「起讚」:

讚曰:天尊演教作津梁,接引亡靈入道場,環珮鏘鏘朝帝闕,霞衣楚楚接天香,皈依道

寶、經寶、師寶,讚詠龍章空洞章,整頓容儀朝上帝,不遺時刻上南宮

亡靈象徵性沐浴後,整頓儀容後,道士便將亡者祭祀用的香爐、魂幡與亡者「魂身」

到三清道壇,皈依道教三寶道寶、經寶、師寶,希冀藉由慈尊的接引後超昇仙界。

(二)D 道士唸誦《無上拔度沐浴給牒科儀》如下:

伏以五宮六腑,內疏沐浴之群迷,九竅百骸,外蕩除於諸穢,斯可詣壇, 朝真聽

法,宣揚禁戒,以絕惡根,度威光而識宿命,拔出地戶而登天堂,召請亡靈,參朝

三寶,天尊說經教,萬遍心若清,總朝上帝天尊,總朝上帝天尊,總朝上帝天尊,

天尊演教作津梁,接引亡靈入道場,雲霞舒舒依法教,霓旌楚楚接天香,昄依道寶

經師寶,讚詠靈文空洞章,昄神昄身昄命禮,一瞻一拜禮虛皇,不可思議功德。上

來攝召亡過××雖掩陽光,由形一靈而不散,須憑道力,或瞻三界以來,臨宜罄谷恭,

志心朝禮,孝子代拜,志心稽首禮謝無上正真道寶,極樂三清境惟願薦亡靈朝玉清,

孝子再代拜,志心稽首禮謝無上正真經寶,極樂三清界,惟願薦亡靈朝上清孝子三

代拜,志心稽首禮謝無上正真師寶,極樂三清界,惟願薦亡靈朝太清,亡靈參朝三

寶已畢,俟立壇前聽受牒文

亡魂的五臟六腑經由象徵性的沐浴煉度後,道士便引領亡魂於三清道壇前禮謝慈

尊,祈求慈尊接引亡者到極樂三清界去享福,接著孝家眷替代亡者三拜禮謝慈尊。亡靈

參朝三寶已畢,等候於壇前,聽受牒文。

(三)時間 21:16 分,D 道士於三清道壇舉行交庫科儀,D 道士宣牒告知地府寄庫者寄

庫數目,請掌管冥財的「庫官」接收。D 道士宣牒如下:

今當奉為亡靈給出合同文牒為憑,以後陰司不拘留,地府永消罪咎,魂神澄正,隨

願往生,亡魂下壇,禮謝三寶,志心稽首,朝龍章鳳篆真文,志心稽首,禮謝大羅,

玉京玅道,志心稽首,拜華堂內境高仙,禮謝三寶已畢

137
D 道士於三清道壇前宣讀牒文,孝家眷代償還「冥財」給冥官後,亡靈冥界不再被

拘留,地府永消罪咎,魂神澄正,隨願往生。亡魂禮謝三寶已畢,D 道士送亡者「渾身」

回靈堂。

(四)D 道士請於 21:25 分將亡者「魂身」與魂旛回靈堂內,並唸誦如下:

即隨靈旛請歸靈位,孝子哀奠,天尊哀憫救迷津,五色員光自在身,東極青宮傳玅

旨,北都黑壤罷嚴形,唱懺幽魂引靈歸位,三頂禮,亡靈懺禮道;在元始尊,香冥

開祖劫,混沌立天根,頂禮一拜元始尊,玉清聖境元始尊,求懺悔玉清元始尊;亡

靈懺禮經,經在靈寶,尊龍章成鳳篆,柔玉寫龍章,頂禮二拜靈寶尊,上清真境靈

寶尊,求懺悔,上清靈寶尊;亡靈懺禮師,師在道德尊,先天傳正教,浩劫拯迷津,

頂禮三拜道德尊,太清仙境道德尊,求懺悔太清道德天尊,惟願慈尊來拔度,亡魂

早超生。上來沐浴給牒,完成功德,上祈慈尊,下拔亡魂,托化仙鄉,同賴善功,

証無上道,一切信禮

D 道士引領亡者魂身與魂旛歸回靈位,孝家眷哀奠,亡靈於慈尊前求懺悔,祈求慈

尊來拔度,亡魂早超生,亡魂從陰間上來陽間沐浴、煉度後,亡魂領牒,功德完成,祈

求慈尊接引亡魂到仙界去。最後 D 道士焚化庫官與一半的庫牒之後,整場沐浴、給牒科

儀便告結束。

第四節 燒庫錢

道士引領喪親者手持靈旛,並將紙厝與庫錢放置於特製的鐵架內焚化,喪親者繞著

鐵架圍成圓圈走,但喪親者往往會邀請鄰近神壇的神靈來幫忙守護與見證。

壹、 燒庫錢科儀的時間、場域、參與者

138
一、 時間:22 點 02 分

二、 儀式的場域:空曠的場地

三、 參與的喪親者:全體喪親者

四、 參與的道士: 都講、副講、引班、執香中的其中一人。

壹、儀式的過程

一、E 道士引領喪親者於空曠的場地,所有喪親者繞著庫錢圍成圓圈。E 道士口


中唸誦哀淒的「十月懷胎歌」如下:

東極青宮救苦尊,身騎獅子出天門,養男育女知報本,替爹(娘)食菜拜血盆,血

盆化造蓮水池,五色蓮花滿地開,養育劬勞親像海,我今來念懷胎,父母十月懷胎

可憐代,免講大家都會知,一月懷胎如露水,娘今病子食未肥,腳盤宛然那會水?

腰骨親像直卜開;二月懷胎心茫茫,父母生子傳祖宗,娘今病子不敢講,心肝親像

結歸球;三月懷胎成人影,一半歡喜一半驚,為著病子嘴舌淡,講著病子歹名聲;

四月懷胎結成人,為著病子烏暗瞑,想著要食人嘴秤,腳酸手軟煞不眠;五月懷胎

分男女,有時想著愛吃甜,阿哥問娘什麼病,因何面肉即呢青;六月懷胎六根全,

一個肚子結歸丸,有時行路大愧喘,為著病子即操煩;七月懷胎分七孔,一個肚子

大空箜,娘今細聲共哥講,阮爹快要作阿公;八月懷胎肚圓圓,一粒宛然像荔枝,

田螺吐子為子死,生子世命治水墘;九月懷胎為珍動,為著病子不成人,花粉減抹

數十籠,無食腹肚郎未空;十月懷胎可憐代,一個腹肚大海海,想著要生流目屎,

望要順事生出來,有的病子真見笑,一張眠床倒條條,愛吃包子和水餃,無食腹肚

亦未餓;有的病子恩畏寒,趕緊裘子提來鬘,食飽愛睡爬不起,愛吃鹹菜吵豬肝,

父母生子可憐代,心苦病痛無人知,養育二字親像海,著愛有孝即應該,父母生子

真艱難,倒落眠床咳咳饞,乎子不孝真怨嘆,生子煩惱一層過一層,娘今生子艱苦

代,腹肚塊痛不敢哀,去叫產婆來看看,順便叫伊來返臍,產婆來到塊等候,這個

產婆第一賢,敢是時間亦未到,不通傷心目屎流,敢會為子無性命,講著生子人人

驚,腹肚痛甲僥倖疼,疼甲講話未出聲,廳頭清香燒三枝,望要神明相扶持,是男

是女早出世,不通延續等候時,產婆共娘摸腹肚,囝仔出世生落土,加在神明相保

139
護,不知生男亦生女,產婆工具款好好,囝仔出世尾煞落,今生過手免煩惱,母子

相見心昭糟,人若做好有補所,頭胎正會生查浦,加在神明有保護,滿月抱來拜道

祖,生到查浦真歡喜,乾家乾官笑咪咪,加在神明有保庇,滿月辦雞油飯答謝您,

生著查某面臭臭,乾家乾官會甩頭,查浦甲壞在阮家,查子嫁出厝後頭,父母痛子

在心頭,子痛父母像水流,有時給子來不孝,想著傷心目屎流,一歲二歲手裡抱,

三歲四歲地上爬,心苦病痛娘煩惱,給子不孝無功勞,五歲六歲當賢走,七歲八歲

入學校,父母呼子著隔教,望我子讀書第一賢,九歲十歲知世事,十一十二賢讀書,

望要我子有出息,後日畢業給予考醫師,十三十四畢業後,順煞考入中學校,父母

用心甲隔教,望卜我子後日有出頭,十五十六讀中學,十七十八當賢讀,子兒會讀

無竹殼,後日給予考大學,十九二十到台北,要考台灣的大學,望要黃榜有一再,

後日給予出國去留學,大學那是讀完滿,有通做官抓大權,醫生不做做別款,回來

故鄉競選議員,大學畢業好完親,目地人今賣看輕,要娶高女巧四陣,相不金銀百

外斤,生著才情查浦子,人人荷老好名聲,少年認真去打拼,父母食老吊免驚

E 道士引領全部孝家眷圍繞著正在燃燒的庫錢,道士口中唸誦「十月懷胎歌」,一

旁的樂師伴奏著淒涼的古樂,致使整場科儀顯現出頗為悲傷的氣氛。「十月懷胎歌」歌

詞中所傳達的是母親於十月懷胎中的辛苦,在母親生產過後,父母養育兒女的辛勞,父

母親在面對孩兒長大之後,殷切期待其子女功成名就時的情境。同時,在「十月懷胎歌」

中,喚醒孝家眷歷經父母不幸過世後,應本著報答親恩的心,為亡者盡最後的孝道。當

全部庫錢燒盡時,喪親者會以水壺裝水繞庫錢三圈,此儀式便告完成。

140
第五節 過金橋銀橋奈何橋

「過橋」科儀的作用在於讓亡魂平穩度過奈何橋。亡魂藉由法力所建的「金、銀橋」

上度過奈何橋 7。高功手持招魂幡引領,道士手持亡者(連同已過世之祖先)之「魂身」

與配給亡魂使喚的金童、玉女,通過金橋銀橋奈何橋 8,讓亡者能藉由此拔度儀式,象

徵性的送往仙界去。(見圖十四)。

壹、「過橋」科儀的時間、場域、參與者

一、 時間:22 點 40 分

二、 儀式的場域:

(一) 三清道壇前

三、 參與的喪親者:全體喪親者

四、 參與的道士:全體的道士

貳、儀式的過程

一、首先,高功變身為妙行真人,並與役者的對話,接著高功引領孝家眷手捧亡

者的「魂身」、香爐象徵性的過橋

(一)高功變身為妙行真人,並與役者的對話:

真人曰:死魂受煉,仙化成人,亡魂來到奈何橋,腳踏橋板雙頭搖,金童玉女來接引,

接引亡魂過奈何橋,看見橋水白茫茫,人生在世罪愆重,接引亡魂過奈何江,大羅

禮三寶,早念早念三寶,天尊哀憫救迷津,五色圓光自在身,東極清宮傳妙旨,北

都黑壤罷嚴明,薦拔亡靈早超生,願薦亡魂早超生,煉度宗旨十二大願,願力無邊

天尊,願眼常睹玉豪相,願耳常聞說法因,願鼻常嗅眾妙音,願舌常讚無上道,願

身不染邪淫法,願意長存正信心,發願上報四重恩,發願下濟三途苦,廣運慈悲憐

一切,廣行方便度亡魂,願供我等諸眾生,羅列香花普供養,發願上報四重恩,發

7
中國道教協會(辭典編輯委員會)著。《中國道教大辭典》
,台中:東久,1996,頁 818。
8
金橋銀橋奈何橋是用紙糊成橋的形狀,橋旁有點亮七星燈供亡者照明用。

141
願下濟三途苦,廣運慈悲憐一切,廣行方便度亡靈

真人曰:記得昔日山中遊,觀見眾生眼淚流,龍虎山中學道法,世不生道心不休

真人曰:念道不是別人

役者問:正是什麼人?

真人答:吾乃江西省廣信府遺溪縣,龍虎山天師爺面前部下,妙行真人正是

役者問:請問真人三更半夜不講經說法?有何原因?

真人答:亦有一因

役者問:是什因?

真人答:陽間報恩孝子××偕孝眷等,請吾下山,在伊家中準備禮懺,懺光完滿,頒赦已

明,庫財亦曾燒化,交繳冥庫,可一條明白,但報恩孝子一點孝心未盡,伏吾直到

朱陵宮,一來參拜朱陵宮上帝,二來賑濟眾生,三來超度亡靈

役者問:今夜超度亡魂過奈何橋,超生極樂世界這是好事?

真人答:好代三審來,來到路途上有三十六重大硤,下有七十二重小硤,種硤盡是妖精

鬼怪,惟路上難得通行

役者問:不知真人怎樣注意?

真人答:道友不須掛意我,月間要下山之時,有寫一道表文啟告道祖所賜三獻勒旨。第

一般命魔旛一首,第二般往生神咒一本,第三般五童吐出甘露神水,直到煉度山水

火池超度亡魂,一旦路上遇到幽暗黑暗無路可行,用此水共伊巽,一巽天清,二巽

地靈,三巽人長生,四巽一位亡魂腳踏蓮花步步早超生,道友三般好寶貝,命道童

收落籠卷,路中要用,不可遺失,同誠讚詠

真人唱誦:設齋筵薦拔亡魂,早來超生,願見亡魂早早超生

役者問:啟告真人,前來三寶殿,只會茫茫渺渺,不知什麼在此?

真人答:此乃是吉凶亭,吉凶亭,透天庭,瞑日十二時辰輪迴,日來六時日陽間官府在

辦事

役者問:瞑來六時?

真人答: 瞑來六時,陰府閻君爺在刑事陽間之人,到此亭亦止,陰府之人到此亭亦停,

142
陰陽極樂世界甚分明,有詩讚表吉凶,冷清清、陰陽二路是分明,起頭開演無人間,

到此酆都便幽冥,路打對燈邊來去有趣味、看去為無趣味,看景緻用單燒那著來去

學道之人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講經教,路途即快到,天尊說經教,引接於亡魂,勤

修學無為,物真道自成,不迷亦不方,無我亦無明,朗誦罪福垢,萬變心垢清。你

看館卜入內明君四大字,一大合為天八戒問齊天,天子何處去,騎鶴往西天;一卜

合為下子由問子夏孔子何處去,御車遊天下,尹口合為君,陳三問益春,五娘何處

去,入房去思君,一合為王韓信問子旁孔子何處去,入朝見君王,二人相打打破天

十女耕田,田半邊,我愛騎羊羊騎我,千里姻緣一條絲、夫妻義重,一隻鳥竟在江

邊,青天白日水滿田,兩人千里行不到,自朝至今步不前,二翼飛行尾帶交,山珍

海味我總包,天下無我不成事,不作文章我出頭持做完

役者問:真人有入亭,閃外戶淡薄帛錢,古早人標題二十四孝,粉壁上表伊××家有孝兼

有義同誠,今早咱從二十四孝先講後唱,同誠讚詠

在道教喪葬科儀中,巧妙穿插戲劇性的手法,將妙行真人帶到這個世間來。妙行真

人勾勒出整個拔度儀式「死魂受煉,先化成人」的核心內涵。藉由妙行真人收到慈尊的

一道表文,為陽間報恩孝家眷,為報答深恩,為亡者舉行拔度科儀,而亡者藉此儀式,

懺悔其生前罪過,最後仰仗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其尋聲救苦,求度得度不可思議之

力,往生東方長樂仙界。而妙行真人在此順便交代亡魂,慈尊所賜三獻物品,第一般命

魔旛一口,第二般往生神咒一本,第三般五童吐出甘露神水,直到煉度山水火池超度亡

魂,若亡魂一路上遇到麻煩,可藉由此三寶物幫忙,以順利前往仙界。由此看來,靈寶

派的「度生」、「度死」的濟度思想,充分顯現於拔度科儀當中。

(二)高功引領孝家眷手捧亡者的「魂身」、香爐象徵性的過橋。

高功手持招魂幡,都講、副講、引班手捧「金童」,執相手捧「玉女」,男孝家眷手

捧祭拜後亡者的香爐與亡者的魂身,其餘全體喪親者跟在高功後面。最後,高功引領道

眾與喪親者手中所捧的祖先「魂身」,過金橋銀橋奈何橋,象徵性將亡魂與其祖先,藉

此科儀往生仙界。

143
李豐楙師認為:喪葬儀式中的「過橋」的通過儀式是一種象徵性動作,由此岸到彼

岸,均以為過渡性的器物,道教在不同的地區具以煉度後過橋而完成功德,他前往的是

仙界,天界而非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 9。

根據許多古文獻記載,拔度儀式的核心內容在於濟度、煉度的思想。亦即拔度儀式

須經由煉度科儀之後過橋,始能完成功德。但可惜的是,就高雄地區而言,現有的靈寶

派道士所舉行的拔度儀式,目前似乎已不存在,僅能依附於沐浴科儀,來探討拔度儀式

的濟度與煉度思想。

(圖十四)為紙糊成橋的形狀,橋的兩旁為金童與玉女,橋下放置為七星燈。

9
李豐楙師著。 〈道教與中國人的生命禮俗〉
,收錄於龔鵬程主編:
《宗教與生命禮俗》
,台北:靈鷲山,1994,
頁 222。

144
第六節 謝壇

謝壇儀式是相當簡單且低調,F 道士於三清道壇前,答謝請神儀式來壇護法場的神

明。

壹、謝壇科儀的時間、場域、參與者

一、 時間:22 點 58 分

二、 儀式的場域:三清道壇前

三、 參與的道士:F 道士

貳、儀式的過程

一、F 道士首先「起讚」
、淨壇,接著一邊手搖法鈴,一邊口中誦經,在謝壇科儀
結束後,全體道士與工作人員,分工合作將繫上庫牒的亡者魂身放置於紙厝
上,與庫錢一起焚化。工作人員也拆除靈堂,孝家眷也一併除去身上的喪服,
整場「午夜」拔度儀式便告完成

(一)F 道士「起讚」:

讚曰:大梵三天王,盧皇五老君,尚能皈縹緲,遐冠照玉軒,萬神朝帝所,飛島躡雲端

F 道士首先以一「讚」,來感念神靈的慈恩。

(二)淨壇

琳瑯振響,十方肅清,河海靜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招集群仙,天無氛穢,地

絕妖塵

F 道士淨壇,請一些孤魂野鬼、眾生離開,方能舉行拔度科儀。

(三)F 道士繼續一邊手搖法鈴,一邊唸誦如下:

太量玄玄十方肅靜天尊,焚香拜謝,三清上聖,元御至尊,眾神聖仙、城隍主者、

南北斗星君、司命灶君、福德正神、上界天府,一切高真、中界地府,一切聖眾、

下界水府,一切仙哲,筵真宰一切威靈前供養;伏聞高真降駕,上聖回宮,聖德流

145
科教,宣經福壽長,延生依玉簡,請命奏金章,罪名清北府,生籍註南宮,人人添

福壽,諸天降吉祥;神光受命,普掃不祥,八威普獨,猛馬四張,天丁前驅,太歲

仗旛,擲火萬里;流鈴八衝,散有干試,拒遏上真已金鋮前戮,拒天後行,道割鬼

爽,風火無停,干干集首,萬萬簡形,魔無干犯,鬼無妖精,三官北酆,明檢鬼營,

普告無窮,萬神咸聽,三界五帝,列言上清,上來燒化,上祈聖真,降福消災,同

賴善功,正無上道,一切信禮

F 道士於三清道壇前舉行謝神科儀,F 道士一手搖法鈴,一邊念誦經文,將三清上

聖元御至尊眾神聖仙、城隍主者、南北斗星君、司命灶君、福德正神、上界天府一切高

真、中界地府一切聖眾、下界水府一切等眾神,送回該處。

(四)最後,全體道士與工作人員,分工合作將繫上庫牒的亡者魂身放置於紙厝上,並

與庫錢一起焚化(圖十五)。同時,工作人員也拆除靈堂,喪親者也除去身上的喪服。

整場「午夜」拔度儀式於 23:07 分便告完成。

(圖十五)將繫上庫牒的亡者魂身放置於紙厝上,並與喪親者所給予的庫錢一起焚化。

146
綜觀道教「午夜」拔度儀式,其內容可謂相當豐富,若以「西公厝」道士團所安排

的「午夜」拔度儀式而言,若將每個科儀一一區分開來,可細分為十三個小科儀,而這

十三個小科儀形式、功能不一,從請神科儀,道士召請眾神來壇護持法場,並為亡魂誦

讀道教首經《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試圖彰顯靈寶派「普度一切人」的「度生」、

「度死」的濟度精神,為亡魂誦讀《 太上三元慈悲水懺》
、《無上十王琉璃藥王法懺》
、《無

上拔度解結科儀》、《放赦科儀》,都是希望亡魂回到壇場,聽聞法音之後,懺悔其生前

罪過,仰仗慈尊神聖力量,赦免亡魂其生前所有罪過。打盆科儀,道士扮演中界者角色,

將亡魂九幽地獄救拔回陽世,但由於亡魂回到陽世之後身體是污濁的,亡魂須經由沐浴

之後,始能上朝禮拜三清。在沐浴之後,道士便將喪親者為亡者所準備的庫錢,舉行填

庫科儀,意即將亡者生前所借來的庫財一一交還、燒化給地府的庫官,最後,道眾以象

徵性的過橋方式,將亡魂送往仙界去。

台灣南部由於地緣、聚落、等因素,在亡者往生之後,只要是土地空間允許,孝家

眷往往於自家空地搭棚,為亡者舉行「午夜」拔度儀式,如此現象幾乎隨處可見,道教

「午夜」拔度儀式在台灣南部早已融入社會大眾生活中,形成社會大眾生命禮儀相當重

要的一個環節。「午夜」拔度儀式之所以長久以來,受到喪親者的採用,乃基於社會大

眾與道士之間有共同的一套生命觀、神觀、宇宙觀與價值觀結合而成的一種具有意義的

文化認同過程,同時也將道教抽象的義理充分落實到具體的儀式當中,為民眾處理生命

禮儀上的需求,讓喪葬禮儀賦予更特殊的意義與價值。

147
第六章 道教「午夜」拔度儀式分析

本章第一節是儀式的基本結構分析,從儀式的形式、步驟,探討拔度儀式的表層結

構,找出此儀式所呈現的一套規律性,並針對拔度儀式十三個科儀基本結構,試圖找出

拔度儀式表層結構意義。第二節是道教拔度儀式深層結構分析,探討拔度儀式之時間及

場域,試著歸納拔度儀式的深層結構意義。

第一節 拔度儀式之基本結構分析

本節針對西公厝道士團所安排的「午夜」拔度儀式的形式、過程以及步驟,試圖找

出此儀式形式結構所呈現的一套規律性。由於拔度儀式乃是由十三個科儀所組成,此十

三個科儀其內容、意義以及功能皆為不一,因此本文針對此十三個科儀一一分析,最後

試著歸納拔度儀式的表層結構意涵。

壹、拔度儀式之形式結構分析

本文為了利於探討此拔度儀式形式結構,所呈現的規律性,研究者將拔度科儀的形

式、步驟、內容歸納於下表:

執事者所執行的 午夜拔度科儀的形式、步驟、內容
科儀
全體道士於外壇 「起讚」→ 「中山蕩穢神咒」 → 「淨天地神咒」 → 召天兵、天將 →
舉行《無上拔度 《無上拔度策役發表科儀》 ,並配合獻香、獻酒之動作 → 發送「關文」
、「牒
策役發表科儀》 文」
全體道士於三清 「起讚」→ 淨壇 → 誦讀《無上拔度啟白科儀》→ 念誦「東極青宮九赦
道壇舉行《無上 命書」之赦文 → 到亡者靈堂「見靈」
拔度啟白科儀》
A 道士於三清道 「起讚」→ 淨壇 → 誦讀《無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
壇舉行《無上洞
玄靈寶度人妙經
上品》

148
A 道士於三清道 誦讀《太上三元慈悲水懺上卷》 → 亡者靈堂「見靈」→ 三清道壇「起讚」
壇舉行《太上三 → 淨壇 → 誦讀《太上三元慈悲水懺中卷》→ 亡者靈堂「見靈」 → 三
元 慈 悲 水 懺 科 清道壇「起讚」→ 淨壇 → 誦讀《太上三元慈悲水懺下卷》→ 亡者靈堂
儀》 「見靈
A 道士於三清道 「起讚」 → 淨壇 → 誦讀《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上卷》→ 亡者靈堂「見
壇舉行《無上十 靈」→ 於三清道壇「起讚」→ 淨壇 → 誦讀《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中
王 琉 璃 藥 師 寶 卷》→ 亡者靈堂「見靈」→ 三清道壇「起讚」 → 淨壇 → 誦讀《無上
懺》科儀 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下卷》→亡者靈堂「見靈」→ 滅七星燈
B 道士於亡者靈 唱誦一「曲」勸慰亡靈 → 唸誦《無上拔度解結科儀》並配合散花動作 →
堂內舉行《無上 焚化四十九張紙錢
拔度解結》科儀
B 道士於三清道 「起讚」→ 淨壇 → 誦讀《無上貢王填庫科儀》→ 外壇作第一次獻香、
壇舉行《無上貢 獻酒 → 三清道壇誦讀《無上貢王填庫科儀》→ 外壇向作第二次獻香、獻
王填庫》科儀 酒 → 三清道壇誦讀《無上貢王填庫科儀》→ 外壇第三次獻香、獻酒
全體道士於外壇 「起讚」→ 淨壇 →「請赦官昇壇」→ 「赦官您去酆都赦出亡魂,要不要
舉行放赦科儀 受孝子敬持三杯酒?」→ 「赦官享受三杯美酒之後到酆都要騎馬或坐轎?」
→ 「發炮騎馬」→ 亡者靈堂「見靈」
高功於外壇舉行 「起讚」→ 淨壇 → 女孝家眷搖血盆,男孝家眷拜「血盆」一百二十拜
打盆科儀 → 高功為亡魂開光點眼 → 高功變身為妙行真人役者對話 → 高功
變身為「徐甲真人」→ 象徵性戳破「血盆」 ,救拔亡魂回陽間
D 道士於亡者靈 唸誦《無上拔度沐浴給牒科儀》→ 蕩穢咒 → 勸靈 → 三清道壇前參朝、
堂舉行《無上拔 皈依三寶 → 「起讚」→ 唸誦《無上拔度沐浴給牒科儀》→ 給牒、交庫 →
度 沐 浴 給 牒 科 將象徵亡者身體的「魂身」、亡者魂魄所依附的靈旛,象徵性歸位於靈堂
儀》
E 道士於空曠場 E 道士引領喪親者圍成圓圈並繞著庫錢方向走,E 道士口中唱誦哀淒的「十
地舉行燒庫錢儀 月懷胎」曲

便引領往者道壇 高功變身為妙行真人與役者的對話 → 高功引領孝家眷手捧亡者的「魂身」
舉行過橋科儀 與香爐象徵性引導亡魂過橋入仙界
F 道士於三清道 「起讚」→ 淨壇 → 請眾神回其所居之處 → 除靈
壇舉行謝壇科儀

由上表可看出拔度儀式的形式、過程、步驟之中有一套歸律性如下:

一、請神、謝壇(神)是道教拔度儀式的基本形式結構

鬼神崇拜是道教信仰特色,舉凡道教舉行的任何科儀,必安排請神與謝神科儀,首

先儀式一開始便舉行請神科儀,道士請眾神靈來壇護持法場拔度亡魂,俟所有科儀結束

前,舉行謝神科儀,謝神科儀是將請神科儀請來護持法場的眾神靈送回該處去。「西公

149
厝」道士團亦是按照道教一定的科儀形式,在儀式始末舉行請神與謝神科儀,因此請神、

謝壇科儀是道教舉行齋醮儀式的基本形式結構。

二、「起讚」→ 淨壇 → 科儀的內容 → 亡者靈堂「見靈」,為拔度儀式反覆呈


現的規律法則
由上表可看出拔度拔度科儀的程序、步驟、內容有一套規律性,
「起讚」 → 淨壇 →

舉行該科儀的內容 → 亡者靈堂「見靈」,是拔度科儀形式結構所呈現的規律性。道教

所舉行的拔度科儀,三清道壇(內壇)象徵是整個拔度儀式的中心點,經由結壇之後,

作為諸天聖眾、三界眾神降臨之所 1。因此在拔度儀式當中,除了於亡者靈堂內舉行《無

上拔度解結科儀》與燒庫錢的場地較為特殊之外,在執事者所舉行的拔度科儀之中,
《無

上拔度策役發表科儀》
、《無上拔度啟白科儀》
、《無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
、《太上三

元慈悲水懺科儀》、《無上十王琉璃藥王寶懺》科儀、《無上貢王填庫科儀》、放赦科儀、

《無上拔度沐浴給牒科儀》、過橋科儀以及謝壇科儀都一再顯現出此套反覆進行的模

式。因此「起讚」 → 淨壇 → 該科儀的內容 → 亡者靈堂「見靈」,這幾個形式步驟

為拔度科儀中所呈現一套規律法則。

三、拔度儀式的形式與步驟,可視為一系列的程式,而這些程式之中也含藏著符

「午夜」拔度儀式中,是由十三個科儀所組成,而這些十三個科儀的形式、步驟,
可視為一系列的程式而具體呈現,在整場拔度儀式的程式中,道士作為人與神的中界者
角色,透過上香、持咒、上章拜表、步罡踏斗等儀式行為,與眾神靈進行溝通,而此儀
式行為就如同符碼一般,透過程式與符碼,與眾神靈進行溝通,進而達到為亡者舉行拔
度儀式的目的。

貳、拔度儀式的表層結構分析
拔度儀式是由十三個科儀所組成,每個科儀內容、結構、功能不一,因此本章節一

一探討此十三個科儀所呈現的內涵,試圖找出拔度儀式的表層結構意義。

1
李豐楙師等撰文。《東港東隆宮醮志:丁丑年九朝慶成謝恩水火祈安清醮》
,台北:台灣學生, 1998,
頁 6。

150
一、
《無上拔度策役發表科儀》
:旨在向神靈呈奏表章,請功曹使者傳達

在發表科儀的程序上,首先全體道眾「起讚」讚詠神靈的恩澤,道眾以神咒淨心、

淨口、淨身、淨天地、思神變神,代慈尊而布化,以五雷號令,號召天兵、天將以及功

曹使者。整個科儀最後是由道眾焚化文檢之後,即派遣功曹使者將文檢送往該處。

在發表科儀中,齋主為了感謝眾神靈的恩澤特以獻香、獻酒向眾神致謝,整場科發

表科儀之中,道眾以中界者身份,代替齋主焚表呈奏,因此在此科儀中,道眾們透過道

教文書系統呈奏牒文方式,並發函派遣「四值功曹三界使者」
、「縣府城隍大王主者」
,「神

虎何橋二大將軍,三部召魂使者,泰山五道大神,沿途土地正神」承領文字以時飛雲走

霧,駕馭乘風將「三清七寶宮」、「東極妙嚴宮」
、「泰玄都省府」之牒文,送往該處,讓

神靈、孝家眷、亡魂三者之間,藉此科儀達到溝通、和諧等作用。

二、
《無上拔度啟白科儀》
:啟請三界神靈、十方聖神降臨此壇場
眾所周知,神仙信仰是道教的特色之一,此拔度科儀安排《無上拔度啟白科儀》,

主要為啟請三界神靈、十方聖神蒞臨壇場,道眾代替齋主為眾神靈獻香、獻酒,期望眾

神靈蒞臨此壇場,待齋主供養、取悅神靈之後,祈求眾神靈慈恩,仰仗其不可思議的神

聖力,薦拔亡魂,往生仙界。

李豐楙師認為:在祈請祝禱的儀式中,對於救劫真文的誦唸,道教中人深信正信修

道者在身心高度和諧的狀態下,反覆地誦唸經咒後發出那些內心的聲波,由內而及於

外,由進而及於遠,終能讓他超越此界的時空,將訊息傳送回原本發出的神尊之前,因

而重又發揮其不可思議的功德力,而那些尚可救度的也應可度脫,那種超越此界的誦唸

聲波,在誦唸之中,重新發揮了無窮的經德之力,特別是集體的誦唸所形成的澎湃而持

續的頻率,不僅人神得以交感互振,那些得聞此音者也得以當下了悟 2。因此請神科儀,

不僅有宗教解救與濟度的功能,也有滿足信眾藉由宗教儀式達到人神交感的作用等需

求。

三、《無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科儀:「普度一切人」是《度人經》
「度生」、「度

2
李豐楙師著。〈道教劫論與當代度劫之說〉 ,收錄於李豐楙、朱榮貴主編:
《性別、神格與台灣宗教論
述》,台北:中研院,1997,頁 321。

151
死」的濟度思想與終極關懷

李豐楙師認為:道教一切經的大叢書《道藏》,首經就是《度人經》,「度人」作為

開宗明義的首部經點的標題,就是將「濟度」天人的宗教精神實踐於儀式中,因此上自

為帝王、為家國祈福的金籙齋,下至為人民為地方行齋轉經的黃籙齋,就委由各級道士

來行科演法,以程式完備的科儀來完成其聖事 3。

《度人經》強調以濟度精神來度人成仙,故可「度生」與「度死」,在醮儀、齋法

中均需鄭重誦唸,其教理精義的內涵與本質,在創始期適逢朝代末及亂世的末世情境,

為了解救社會失序中的人性,進行其宣化教義以其建立潔淨的他界,勸導世人遵奉道法

以棄惡從善;而後及隨著宣化擴散進入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社會公眾性的建醮祭

神、家族性自性的建齋拔度的信仰核心。為了實踐度人的核心思想:
「度生」與「度死」,

乃由齋醮儀式的舉行,即為生者禳災祈福、保命延壽;也為亡者追薦超度、解冤拔罪 4 。

由於「普度一切人」是《度人經》「度生」與「度死」的濟度思想,更是《度人經》的

終極關懷。因此拔度儀式中安排《度人經》,對亡者本身而言,有皈依、濟度、解冤、

拔罪之用。

四、
《太上三元慈悲水懺》科儀:旨在為亡者向天、地、水三官虔誠懺悔其生前

罪過
拔度科儀中安排《 太上三元慈悲水懺》
,旨在為亡者舉行向上元一品天官賜福大帝,

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懺悔其生前罪過。道教認為三元日向

三官坦白有生以來所犯的各種錯誤甚至罪行,可以求得三官的赦免。這樣三元官就可以

「三元官可削罪於黑簿,北帝落死而上昇,三官保舉於學功,太玄記錄於上仙。

三官信仰乃源於原始宗教對天、地、水自然崇拜,於東漢時期道教吸收天、地、水

三官是主宰人間禍福的大神,在道教神格地位相當高。因此為亡者舉行《太上三元慈悲

水懺》旨在向天、地、水三官虔誠懺悔生前種種罪業。《太上三元慈悲水懺》的作用,

不僅可為亡魂解罪,亦將他界記載亡者生前功過的黑簿除名,在人死之後,經由三官的

3
李豐楙師著。〈道教劫論與當代度劫之說〉一文,收錄於李豐楙、朱榮貴主編:《性別、神格與台灣宗
教論述》,台北:中研院,1997,頁 317-318。
4
李豐楙、謝聰輝合著。《台灣齋醮》,台北:傳藝中心籌備處,2001,頁 102-103。

152
保舉,不經地獄,往生仙界。

五、
《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科儀: 旨在將亡者生前身體所受過重創的身體,

藉由神農大帝所開立的藥方,救治亡魂生前受遭受重創的身體
《上清靈寶大法》卷五十八言:人死後入九幽地獄。因此在《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

懺》科儀一開始,即在外壇點亮「七星燈」,象徵以七星燈照亮亡魂回到壇場,亡魂在

聽聞慈尊所演化的法音之後,懺悔其生前所有罪過。由於亡者因生前身體受到重大的傷

痛而不治,為亡者安排《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科儀,則是藉由神農大帝所開立的藥

方,救治亡者生前所遭受重創的身體,讓亡魂順利回到壇場,奉經禮懺,聽聞法音之後,

懺悔生前種種罪過,舉行此科儀旨在讓亡者帶著「好的身體」,往生仙界,因此拔度儀

式安排《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科儀,有為亡魂治病與懺悔的功能。

六、
《無上拔度解結科儀》
:旨在懺悔亡魂其生前所犯的種種罪過
《無上拔度解結科儀》科儀是為亡魂懺悔、解罪的科儀。道教認為亡魂在懺悔其

生前所有的罪過之後,始能仰仗太上之洪恩,將亡魂送往仙界,亡者回道壇場,聽聞法

音之後,若能懺悔生前罪過,才是往生仙界的第一要件。因此道士在《無上拔度解結科

儀》科儀之中,象徵性作散花解結的動作,而女孝家眷藉由喪服來盛裝這些散落的花瓣,

象徵性為亡者解罪,最後焚化四十九張紙錢,象徵亡魂發「七七四十九願皆悉成」,了

結亡魂其生前所犯的種種罪過。《無上拔度解結科儀》充分彰顯道教解罪與濟度的終極

關懷,因此為亡魂解罪時,必須由喪親者共同協助而完成。

七、
《無上貢王填庫科儀》
:填庫科儀是先將冥府十二庫官請來壇場作見證

根據道經所載,庫錢是亡者出生時於冥府所預借的受生錢,必須在亡者過世後由家

《靈寶天尊說祿庫受生經》言:
人代為償還。

天尊曰:一切眾生,命屬天曹,身繫地府,當得人身之日,曾於地府所屬冥司,借

貸祿庫受生錢財,方以祿簿注財為人富貴,其有貧賤者為從劫至劫,負欠冥司奪祿

在世窮乏﹒﹒﹒若在生欽敬三寶,方便布施,設齋誦經,行種種善緣,及依吾教誦

唸此經,燒還祿庫受生錢者,三生為男子身,若復死亡,不經地獄,再復人身﹒﹒﹒

153
若復有人,在世慳貪,愚痴不信經法,負債不還,更相誑妄,死入地獄 5

人初生之日,曾於地府冥司,借貸受生錢,即目前坊間所用的庫錢,若人在世,欽

敬三寶,方便布施,設齋誦經,行種種善緣,及教誦唸此經,燒還受生錢(庫錢)者,

三世可為男子身,此人若不幸死亡,可不必經由地獄,再恢復人身。若有人,在世慳貪

愚痴,不信經法,不償還受生錢者,死後則必須墮入地獄」。依此經看來,目前台灣南

部坊間所燒給亡者的庫錢,就是亡者生前跟冥官所借貸的受生錢,在亡者過世後,必須

由喪親者代為亡者償還。焚化償還受生錢(庫錢)者,三世可為男子身,此人若不幸死

亡,可不必經由地獄,若人在世慳貪,愚痴不信經法,負債不還庫錢者,死入地獄。安

排《無上貢王填庫科儀》是首先將十二庫官先請來壇場為亡者填庫作見證,必須結合「夜」

的拔度儀式時的給牒科儀與燒庫錢科儀,才能發揮償還受生錢的作用。

八、放赦科儀:請求「赦官」到酆都地獄赦免亡者罪過,此科儀主要以戲曲方式
呈現,有調適孝家眷悲傷的氣氛
放赦科儀又稱「放赦馬」,此儀式出動所有道眾,首先於外壇站立向上天之眾神靈

祈求能減輕亡者生前所犯的罪過。在此科儀中,巧妙運用戲曲方式,象徵性將「赦官」

安插在此科儀之中,「赦官」在接受孝子敬酒之後,騎著「赦馬」到酆都地獄去,極力

為亡者爭取減輕其生前罪過。此科儀唱腔亦結合地方上戲劇演出,場面溫馨動人,經常

也是吸引鄰人來壇觀看的科儀,此科儀對於亡者有赦免與解罪的功能,對於喪親者更有

調節悲傷情緒的作用,對於此聚落的民眾,也有凝聚群眾力量的功能。

九、打盆科儀:旨在將亡魂從血盆地獄救拔回陽間,同享功德

打盆科儀是拔度儀式相當重要的科儀,道教對於亡者的死亡原因,有一套不同的因

應方式,若意外死亡者,則是為亡魂舉行「打城」科儀,來解除因冤枉而死的亡魂,難

產死者,亡魂在「血湖」裡受苦,生病死者在血盆地獄裡受苦。「打盆」科儀的目的,

旨在於向冥界釋亡靈出離「血盆」地獄,擺脫亡者在地獄所受的痛苦。本文採訪對象,

大多是壽終正寢者,較方便於自宅舉行拔度儀式,在此科儀中,男孝家眷必須對「血盆」

5
《道藏》第五冊,人字號。
《靈寶天尊說祿庫受生經》
,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版社,1987,頁 5-915。

154
拜一百二十拜以報答亡者深恩,女孝家眷則是作搖盆動作,並聲聲呼喚亡者能順利回到

陽宅。而此儀式為了發揮極致的效益,孝家眷往往會請來喪宅鄰近的神靈與乩童來破

盆,救拔亡魂回到陽間,此儀式通常會吸引附近鄰人圍觀,因此打盆科儀有凝聚宗教群

眾的力量,同時也表達孝家眷對亡者的孝道具體表現,更是讓亡魂與其祖先擺脫血盆地

獄的糾葛,同時也連同已過世的祖先,一併從冥界請回家與亡者同享「功德」,打盆科

儀不僅針對亡者本身拔度,也將已過世的祖先一起舉行,充分彰顯靈寶「濟度一切人」」

的終極關懷。

十、
《無上拔度沐浴給牒科儀》
:沐浴科儀旨在潔淨亡魂污穢的身體,給牒則是喪
親者為亡者還清生前所借的冥財

亡魂從血盆地獄回到陽間,其身污穢,因此道士於亡者靈堂內,為亡者「魂身」作

象徵性的沐浴之後,便引領亡者與祖先的「魂身」於三清道壇禮謝慈尊。在禮謝慈尊之

後,道士接著舉行給牒儀式,將亡者生前所借來的庫錢,由其子孫代為償還給冥官。李

豐楙師認為:舉行沐浴科儀,在於淒迷、飄忽的苦魂經由「太乙之氣,坎位之精」的九

龍水「煉化」-骷骨死骸,使其完形改貌;真容正色,頓令還故歸元」。讓沐浴已畢的

亡魂能來三清道壇前,諦聽真科,傳受形符 6。因此沐浴科儀有潔淨亡者身體的作用,

也有含藏「死魂受煉、仙化成人」的「煉度」功能。給牒科儀,是為亡者償還其生前向

庫官所借的冥財。

十一、燒庫錢:庫錢必須在焚化之後,才能達到代為亡者償還「庫錢」給「庫官」

的作用
在此儀式中,道士引領孝家眷,將庫錢放置於特製的鐵架內焚化,而孝家眷繞著鐵

架圍成圓圈走。李豐楙師認為:為了不讓燒庫錢的福氣跑掉;此時道士常會常俗曲「十

月懷胎」以興發子女的孝思。燒庫錢有「庫錢繳納,功德完成」的報償意義,讓孝家眷

手牽著手圍繞著火堆看庫錢焚化,在靜默中有一種重合家庭凝聚家族的功能 7。

6
李豐楙師著。〈道教與中國人的生命禮俗〉
,收錄於龔鵬程主編:
《宗教與生命禮俗》
,台北:靈鷲山,
1994,頁 220-221。
7
李豐楙師著。〈道教與中國人的生命禮俗〉
,收錄於龔鵬程主編:
《宗教與生命禮俗》
,台北:靈鷲山,
1994,頁 221。

155
亡者應償還庫錢的數目,是根據個人出生年地支年為償還庫錢的依據。據《靈寶天

尊說祿庫受生經》所言,當得人生之日,曾於地府所屬冥司,借貸祿庫受生錢,《靈寶

天尊說祿庫受生經》乃是靈寶天尊為諸聖眾說法,人的本命與十二官曹姓屬所借貸祿庫

受生錢數與十二元辰姓名錢數,孝家眷於亡者過世後,必須代為亡者償還初生之時於冥

府所借的受生錢數與許元辰之財。

人之生身,便有十二年直宮分各有曹典,主掌祿庫,我今為汝顯說官曹姓屬:子生

人,欠錢一萬三千貫,屬第一庫曹官姓李。丑生人,欠錢二十八萬貫,屬第二庫曹

官姓田。寅生人,欠錢八萬貫,屬第二庫曹官姓雷。卯生人,欠錢八萬貫,屬第四

庫曹官姓柳。辰生人,欠錢五萬貫,屬第五庫曹官姓袁。巳生人,欠錢七萬貫,屬

第六庫曹官姓紀。午生人,欠錢二十六萬貫,屬第七庫曹官姓許。未生人,欠錢十

萬貫,屬第八庫曹官姓朱。申生人,欠錢四萬貫,屬第九庫曹官姓車。酉生人,欠

錢五萬貫,屬第十庫曹官姓鄭。戌生人,欠錢九千貫,屬第第十二庫曹官姓亢。天

尊又言,前十二官庫官,各主局生人欠受生錢簿﹒﹒﹒吾當再為汝為開演十二所屬

元辰姓名錢數:子生人,本命元辰劉文真,當得人身許錢七千貫。丑生人,本命元

辰孟俠,當得人身許錢九千貫。寅生人,本命元辰鐘元,當得人身許錢六千貫。卯

生人,本命元辰郝元,當得人身許錢一萬貫。辰生人,本命元辰李文亮,當得人身

許錢六千四百貫。巳生人,本命元辰曹交,當得人身許錢一千貫。午生人,本命元

辰張巳,當得人身許錢九千貫。未生人,本命元辰孫恭,當得人身許錢四千貫。申

生人,本命元辰杜準,當得人身許錢八千貫。酉生人,本命元辰田交佑,當得人身

許錢五千貫。戌生人,本命元辰崔漸進,當得人身許錢五千貫。亥生人,本命元辰

王爽,當得人身許錢六千貫。爾時 天尊告諸四眾,若有善男信女,意樂經法,布

施貨財,依此經典,建立道場,嚴備香花燈燭,莊嚴供養三寶大道,諸仙大聖,六

時行道,十遍轉經,修齋設醮,準備所欠受生錢數,及許元辰之財,一一明真,合

同疏牒燒還本屬庫,分者即得見世,獲福榮貴 8

人出生時,依其所出生十二地支年,於地府冥司十二庫官與十二元辰借貸祿庫。因

8
《道藏》第五冊,人字號。
《靈寶天尊說祿庫受生經》
,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版社,1987,頁 5-915、
916。

156
此燒庫錢則必須依照亡者本命年來償還受生錢十二庫官的受生錢數,及許元辰之財並呈

疏牒文燒還冥庫,以下為統計亡者應償還庫錢之數目統計:

本命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庫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第九 第十 第十一 第十二

官曹姓屬 李大夫 田大夫 雷大夫 柳大夫 袁大夫 紀大夫 許大夫 朱大夫 車大夫 鄭大夫 成大夫 許大夫
庫錢 一萬三 二十八 八 五 七 二十六 十 四 五 五 二萬五 九
千貫 萬貫 萬貫 萬貫 萬貫 萬貫 萬貫 萬貫 萬貫 萬貫 千貫 千貫

元辰姓名 劉文真 孟俠 鐘元 郝元 李文亮 曾交 張巳 孫恭 杜準 田交佑 崔漸進 王爽


庫錢 七 九 六 一 六千四 一 九 四 八 五 五 六
千貫 千貫 千貫 萬貫 佰貫 千貫 千貫 千貫 千貫 千貫 千貫 千貫
合計 二 二十八 八萬六 六 七萬六 二十六 十萬九 四萬四 五萬八 五萬五 三 一萬五
萬貫 萬九 千貫 萬貫 千四 萬一 千貫 千貫 千貫 千貫 萬貫 千貫
千貫 佰貫 千貫

根據目前台灣南部坊間庫錢,其單位一支為一百萬貫,十支為一千萬貫,若加上連同七

世祖先生前於冥間所欠的受生錢,也不會超過一千萬貫吧!反觀社會大眾將燒庫錢才是

克盡孝道的認知,在亡者往生之後,到底該燒多少庫錢給亡者?相信這考驗著孝家眷的

聰明與才智吧!

在庫錢燒盡之後,在台灣南部的作法則是會準備香、紙錢、少許的庫錢灰燼倒入鄰

近的水溝裡,順水流向「下元水官」之處,禮謝「水官」之意。據《太上三元賜福赦罪

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記載:

志心皈命禮賜谷洞元,青華宮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萬眾,掌管江河水帝,萬靈

之事,水災大會,劫數之期,芷一法王,掌長夜死魂鬼神之籍,無為教主,錄眾生功過

罪福之由,上解天災,度業滿之靈,下濟幽扃,分人鬼之道,存亡皆泰,力濟無窮,大

悲大願,大聖太慈,下元五氣,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 9。
「水官」乃掌長夜

死魂鬼神之籍,因此庫錢燒盡,喪禮結束後,喪親者會準備香、紙錢、少許的庫錢灰燼

9
《道藏》第三十四冊,隸字號。 《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文物、上海、天津古籍
等出版社,1987,頁 34-734。

157
倒入鄰近的水溝裡,順水流向三官中的「下元三品解厄水官」之處,聊表心意。

十二、過橋科儀:亡者藉由過橋科儀,通往仙界、天界

高功手持魂幡並引領道眾與孝家眷,手持代表亡者身體的「魂身」,連同已過世祖

先的「魂身」與託付給亡魂使喚的「金童」、「玉女」,通過金橋銀橋奈何橋,讓亡者與

其祖先藉由亡魂藉由法力所建的「金、銀橋」度過奈何橋而往生仙界。

李豐楙師認為:喪葬儀式中的「過橋」是一種象徵性的動作,由此岸到彼岸,由此

界到彼界,均以此為過渡性的器物,道教在不同地區具已煉度後過橋而完成功德,它前

往的是仙界、天界而非佛教的極樂世界 10。因此過橋科儀是將亡魂送往仙界。

十三、謝壇:旨在送回請神儀式所請來的眾神靈回到該宮

在將亡者送往彼岸之後,整個「午夜」拔度便告結束,拔度儀式結束之前,道士必

須舉行謝壇儀式,將請神科儀來壇護持拔度壇場的神靈,答謝眾神靈的幫忙,並將眾神

靈請回該處,同時喪親者也除去身上喪服,工作人員也將亡者「魂身」放置於紙厝上焚

燒,整個拔度科儀便告完成。

整個道教午夜拔度儀式,是由十三個科儀所組成,首先是道眾呈奏表章,啟請三界

神靈、十方聖神降臨與護持壇場。由於神靈信仰是道教特色,在拔度儀式中,請神、送

神科儀是道教科儀的基本形式結構。至於《太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
、《太上三元慈

悲水懺》科儀、
《無上十王琉璃藥王法懺》科儀、
《無上拔度解結》科儀以及放赦科儀皆

為亡者赦免、解罪、懺悔之用。打盆科儀是將亡魂從地獄就拔回陽間,亡魂在沐浴煉度

後形神皆俱,並在庫官的見證下,喪親者代為亡者償還生前所借的冥財,最後道眾與喪

親者合力將亡魂送往仙界,接著道士舉行謝壇科儀,將請神科儀請來的眾神靈送回該處

去,整個「午夜」拔度儀式便告完成。

從拔度儀式所安排的結構內容,可以發現道教是一門講求道德修養的宗教。道教認

為修性是個人道德修養和人生精神最高境界,因此整個拔度儀式中,可發現此十三個科

儀之中,就有五個科儀是在為亡魂解罪、懺悔之用,而且在喪親者代為償還生前於冥界

10
李豐楙師著。 〈道教與中國人的生命禮俗〉
,收錄於龔鵬程主編:《宗教與生命禮俗》
,台北:
靈鷲山,1994,頁 222。

158
的庫錢之後,才能往生仙界。由此可看出道教是一門強調個人道德修養、心性、品性兼

具的宗教,修性才是得道成仙的基本要件,整個拔度儀式皆強調亡者個人道德、生命人

格的完成,道教不僅講求生前注重道德修養,死後亦是如此。

第二節 拔度儀式深層結構分析

拔度儀式作為道教處理其信眾生命禮儀方式之一,乃出自於道教濟度的終極關懷。

本章節針對拔度儀式的時間、場域進一步分析與探討拔度儀式的深層結構意義。

壹、時間結構
拔度儀式的時間結構,與道經所載陽日「開天」時間相關,陽日「開天」時間牽涉

到功曹使者傳達的表文的時間,因此拔度儀式的時間結構與道教「開天」時間有密切的

關係,以下為探討拔度儀式時間結構與「午夜」時間結構。

一、拔度儀式的時間結構分析

據《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四十言:應上章拜表,申發文字,皆須擇時,利用

傳送功曹二時及天門開時也。傳送功曹二時以天罡十二辰,以本日支上遁起,陽日起大

吉,順行陰日起小吉,逆行視其傳送功曹在何位,即其時可用也﹒﹒﹒陽日天門開時,

子、寅、辰、午、申、戌日,謂之陽日,利用陰時丑、卯、巳、未、酉、亥時也。陰日

天門開時,丑、卯、巳、未、酉、亥日,謂之陰日,利用陽時子、寅、辰、午、申、戌

時也 11

道教舉行齋醮儀式,透過文書有系統呈奏表章,請功曹傳達,則必擇時,主要選擇

傳送功曹二時及天門開的時間較為適宜。因此道教認為傳送表文,以陽日傳送為大吉,

若陰日為小吉,最好視其傳送功曹在何位較為適當可用。關於陽日為子、寅、辰、午、

申、戌日,謂之陽日,陽日則利用陰時丑、卯、巳、未、酉、亥時。至於陰日為丑、卯、

11
制授履和養素崇教高士周思德修集。
《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第四十,收錄於胡道靜等主編:
《藏
外道書》第十七冊,癸集下卷,四川:巴蜀書局, 1994,頁 17-619。

159
巳、未、酉、亥日,謂之陰日,陰日則利用陽時子、寅、辰、午、申、戌時派遣功曹使

者發送文檢。

舉行拔度儀式時間,牽涉功曹傳送表文的時間觀念,在此儀式中,由於道眾發送牒

文、關文於焚化之後始能達到其效力,請功曹使者將傳送牒文、關文至該處。道眾焚化

牒文、關文是在儀式結束時焚化,因此道士在舉行下一場科儀前一分鐘為焚化牒文、關

文的時間,若以發表科儀而言,在科儀結束時焚化牒文、關文,因此舉行請神科儀時間

為 6 點 48 分,而請神儀式為發表科儀所焚化牒文與關文的時間為 6 點 47 分;《太上慈

悲三元滅罪水懺》發送牒文的時間則是在「見靈」結束時焚化牒文,此道士於 15 點 08

分舉行《太上慈悲三元滅罪水懺中卷》,道眾焚化《太上慈悲三元滅罪水懺上卷》的懺

牒,則是於前一分鐘 15 點 07 分焚化;《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上卷》所發送的懺牒則

是在 16 點 25 分,舉行《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中卷》科儀的前一分鐘為 16 點 24 分焚

化;放赦科儀所發送的關文、赦書則時間,是在「見靈」19 點 50 分前一分鐘 19 點 49

分焚化;給牒科儀的牒文為庫官與亡者的合同所用,因此一半必須在給牒科儀結束時 21

點 25 分焚化給庫官,另一半繫在亡者「魂身」與紙厝於 22 點 58 分一起焚化。

本文為了方便找出拔度儀式的時間象徵結構,因此將田野樣本中的第八場道眾焚化

牒文、關文的時間列表如下:
發送文檢時間 舉行科儀時發送文檢數量 文檢接收者

06:47 無上策役發表科儀發送四封 「四值功曹三界使者」、


「縣府城隍大王主者」,
「神
(卯時) 關文與三封牒文 虎何橋二大將軍,三部召魂使者,泰山五道大神,
沿途土地正神」之關文、「三清七寶宮」
、「東極妙
嚴宮」、「泰玄都省府」之牒文
15:07 太上慈悲三元滅罪水懺發送 太上慈悲三元滅罪水懺上、中、下卷各一牒文
(未時) 三封牒文
16:24 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發送 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之上、中、下卷各一牒文
(未時) 三封牒文
19:49 放赦科儀發送一封關文與一 右關地道功曹、金馬驛吏一封關文與東極青宮九
(酉時) 封赦書 龍赦命書

21:25 給牒科儀發送一封牒文(合 21:25 焚化庫牒一半焚化給庫官,22:58 一半焚


22:58 同)
,一式二用,分割為一半 化給亡者以茲證明用
(亥時) 給庫官,一半給亡者以茲證
明給牒

160
由上表可發現道士呈送關文與牒文的時間,來對照《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四

十所載,道教舉行齋醮儀式,透過文書有系統的傳送,呈奏表章,請功曹傳達,則必須

擇時,以陽日傳送為大吉,陽日為子、寅、辰、午、申、戌日,必須利用陰時丑、卯、

巳、未、酉、亥時最為適時發送文檢較為適宜。而在此拔度儀式中派遣功曹傳達呈送表

文的時辰,發表科儀發送四封關文與三封牒文於卯時所焚化,太上慈悲三元滅罪水懺發

送三封牒文於未時所焚化,
《無上十王琉璃藥師寶懺》發送三封牒文於未時所焚化,放

赦科儀發送一封關文與一封赦書於酉時所焚化,給牒科儀發送的一封牒文較特殊,為一

式二用的合同,須分割一半給庫官,一半給亡者以茲證明給牒,並於亥時將此庫牒一半

焚化給庫官與亡者。為亡魂舉行拔度儀式必須配合適合亡者的神聖時間。而拔度儀式請

功曹傳達的文檢剛好都在陽日的陰時卯、未、酉、亥時發送,且九十一年八月六日這天

是丙午日也剛好符合陽日的時間,因此以田野調查的拔度儀式來印證道經所載的神聖時

間,二者不謀而合。

二、
「午夜」的時間結構

「午夜」為拔度儀式的起迄時間,從中午過後到子時入夜前結束,民間認為子時開

天,因此「午夜」時間關牽涉到「神聖時間」觀念。按照黃進仕《台灣民間「普渡」儀

式研究》碩士論文提出,台灣民間「神聖時間」的觀點,配合傳統十二時辰為生活週期

的自然時間,以子午時為分界線,對應世俗時間以上午十一點和晚上十一點為分野,傳

統神聖時間中,子時之後為陰氣漸消,陽氣漸重的時刻,因此從晚上十一點到早上十一

點的時間內,是屬於「陽」的時間,此時民間舉行神明開光、啟請拜表、拜天公、安神

位等拜神儀式皆在「陽」的時間內舉行。而中午為陰陽子午交接之時,過了中午陽氣漸

消,陰氣漸重,此時正是陰間好兄弟開始出來活動的時機 12。因此黃進仕所提出的觀點

剛好也說明本文於中午過後至入夜前結束,這段時間來為亡者舉行拔度儀式。

貳、拔度場域結構

道壇、祭品、文檢以及法器等物皆是構成科儀的一種符號與象徵。道教建齋設醮必

12
黃進仕撰。
《臺灣民間「普渡」儀式研究》
,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88,頁 184-186。

161
設壇場,壇場是道士舉行科儀的重要場。據《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卷一言:內壇高三尺,

方廣一丈八尺,上安纂二十枚,中壇高一尺五寸,方廣三丈,上安纂二十四枚,外壇以

平地為之,方廣四丈,安纂二十八枚 13。《道書援神契》序言:古者祭皆有壇,後世州郡

有社稷壇、記日壇,而不屋,古醮壇在野,今於屋下從簡也 14

據道經所載古代建齋設壇,壇場分內壇、中壇及外壇,其寬度與圍纂皆有一定的尺

度,古人祭祀皆在野外清靜之地設立壇場,明清以降,道教齋醮壇場在建構上已日益精

簡,但隨著時代、社會等變遷,道教壇場空間也有所調整,較無法像古代一樣如此講究,

然而此拔度儀式中,道士所設置的場域,有三清道壇(內壇)、三界壇(外壇)、亡者靈

堂,並沒有中壇,而內壇、外壇其壇場結構皆已簡化,而且皆是臨時搭建活動式壇場,

以易設易拆為主。

道眾舉行科儀,必須藉由壇場、祭品、文檢以及法器等都是儀式的一種符碼與象徵,

壇場內備供品是以「香、花、燈、水、果」五供為主,
「香」可上呈無極、下達九天;
「花」

可舞動陽氣、薰慕容光;「燈」可照透幽冥、亮開泉路;「水」可灑滌冤魂、恢復真形;

「果」可結根蔕昇仙界,各俱有象徵意義 15。道教科儀通過供品、法器、壇場建構以及

上香、上酒的懇禱舉動而顯示出來,科儀程序是人內在心靈軌跡的符號編碼,它以時空

統一性之狀態表現了符號的組合功能 16。

拔度儀式的內壇象徵結構,《上清靈寶大法》卷十一言:靈寶壇,擇素無穢污,不雜

砂礫之淨土,非戰場刑獄,屠宰畜產之地 17。由此看出,道壇是神聖之地,也是道士演

法的空間。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卷一言:醮壇即醮筵也,中間高設三清座,前留數尺,

許通人行,又設七御座,每位高牌曲几,香花燈燭供養,如法蓋玉清為教門之尊,昊天

為三界之尊,各居一列,各全其尊故也,開度則東極救苦上帝、南極朱陵大帝,祈禳則

13
《道藏》第七冊,民字號。洞微高士開光救苦真人甯全真授,靈寶通玄弘教水南先生林靈真編。《靈寶
領教濟度金書》卷一,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7-20、21。
14
《道藏》第三十二冊,楹字號。《道書援神契》序,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32-144。
15
賴宗賢著。
《台灣道教源流》 ,台北:中華大道,1999,頁 159。
16
卿希泰、詹石窗主編。《道教文化新典》 (下)
,台北:中華道統,1996,頁 497。
17
《道藏》第三十一冊,畫字號。洞玄靈寶法師金允中編。 《上清靈寶大法》卷十一,文物、上海、天津
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31-406。

162
東極清玄上帝、東極青華大帝﹒﹒﹒別立掌醮降聖二位,先期請降 18。道教的內壇壇場,

必中列太上三尊之相,如朝會玉京山 19,內壇象徵為通真降聖之所,有開劫救度、祈福

禳災之用。李豐楙師認為:內壇兩側配置十王,則是因為亡魂死後入地獄,為十王所管

轄,三清壇與十殿冥王為的結壇設位,即是為了讓道士面聖祈請的一種模擬而成的聖

域,象徵諸仙聖降臨的壇場 20。道教為了鼓勵世人修善去惡,勸導世人累積功德,在內

壇配置十殿閻王圖就有警世、勸世與赫阻之用。在拔度儀式中,請神科儀是啟請眾神降

臨此壇場,請神科儀一開始,全體道眾「起讚」,象徵以法事頌讚之音上達上天,祈求

上天福佑,圓滿齋醮功德。道教壇場象徵眾仙真所蒞臨的聖域,為保持壇場的神聖性,

道眾會作淨壇的動作,壇場象徵儀式神聖的場域,為了迎請眾神降臨壇場,必須以加持

法水,仗請破穢真官,肅清道境,灑淨壇場,掃蕩壇場上的污穢。道教舉行科儀必有請

神與謝神,齋主能邀集神靈光臨齋醮壇場,是件榮幸的事,為感謝神靈的恩澤,齋主請

道眾代替齋主為眾神作象徵性的獻香、獻酒動作以答謝神靈。

在此拔度儀式中,
《無上洞玄靈寶度人妙經上品》
、《太上三元慈悲水懺》科儀以及《無

上十王琉璃藥王法懺》此三科儀都是在象徵神聖場所的內壇舉行,讓亡魂回道壇場能聽

聞法音之後,當下懺悔、得以濟度;過橋科儀在內壇舉行,以仰仗神靈力量,將亡魂送

往仙界,謝壇是感謝請神科儀所蒞臨此壇的眾神靈,在儀式結束時,將眾神送回該處,

因此內壇為儀式的神聖空間。

外壇,又稱三界壇,通常置於三清道壇之正對面,三界壇是道士另一個演法的場所,

配合三官、三元經懺的諷誦,相傳三界壇具有賜福、赦罪以及解厄之用。在此拔度儀式

中,三界壇有時因應科儀內容而有所調整,外壇通常作為輔助科儀與祭拜其他主神之場

域。發表科儀主要於外壇舉行,請功曹使者呈送表章,呈送表章必須使用關文、牒文以

及赦書,因此文檢為齋醮科儀不可或缺的一環。《上清靈寶大法》卷四十四言:凡欲修

18
《道藏》第七冊,民字號。洞微高士開光救苦真人甯全真授,靈寶通玄弘教水南先生林靈真編。 《靈
寶領教濟度金書》卷一,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7-28。
19
張澤洪認為:玄都玉京山是太上無極虛皇大道君所居之處,是高仙之玄都,諸天大聖、高仙真人,
各持齋奉法,朝太上虛皇於此。齋醮儀式中禮十方之後有步虛旋繞的儀格,就是象徵朝禮玉京山。
張澤洪著。《道教齋醮符咒儀式》,成都:巴蜀,1999,頁 166。
20
李豐楙師著,〈道教齋儀與喪葬禮俗複合的魂魄觀〉一文,收錄於李豐楙、朱榮貴主編:《儀式、廟
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台北:中研院,1996,頁 477。

163
建大齋,普度幽冥,須奏告上玄,先行赦拔之法,惟在上章奏表,肆赦頒符,然後方可

開壇行事 21。《靈寶玉鑑》卷一亦言:齋法之設,必有奏申關牒,悉如陽世之官府者,以

事人之道,事天地神祇也,所以寓誠也 22。在拔度儀式中發送關文、牒文是給付神司的

一種文書,道眾藉由呈送文書,道眾藉由呈送文書,以達到神、人、鬼三者之間的協調,

傳送文書主要是請功曹使者傳達,其發送的方式,如同當代的電子郵件一般,在此界發

送,彼界就能馬上接收的原理頗為相似,道眾在陽界所發送的「關文」、「牒文」必須在

火化之後,才能象徵送往該處。放赦科儀則是道眾向上天請求赦免亡者罪過,並央求「赦

官」騎「赦馬」到酆都地獄赦免亡魂生前罪過;打盆科儀是救拔亡魂回陽間,因此外壇

可通達神、人、鬼三界。

中國人的生命禮儀之中,最為重視喪禮,在亡者過世之後,喪親者往往於自家正廳

搭設靈堂。在此拔度儀式中,亡者靈堂象徵為世俗空間,只有為亡魂舉行解冤、釋結的

《無上拔度解科儀》、沐浴科儀、勸慰亡靈的「見靈」才於亡者靈前堂舉行。丸山宏認

為:對於亡人家族來說,自家房屋的正廳是重要的空間,正廳被稱為靈堂,棺材在埋葬

前置放於靈堂,埋葬亡人之後,靈堂供奉著香爐和神主牌,而且在儀禮進行中要一直供

奉。此正廳的空間包括入處及帳蓬,或者說正廳屋簷附近前院的空間,可稱之為家族的

空間。道壇毋寧說是道士臨時在外部設置的空間。道教的功德儀禮,就是往返於道教的

空間和家族的空間,巧妙靈活地運用二空間來進行 23。靈桌上物品擺設,除了有亡者遺

照、神主牌位、象徵亡者形體的「魂身」以及「豬頭五牲」等祭品,在田野過程中,壇

場祭品都可由齋主喜好隨意更換,但亡者靈桌前必擺一副「豬頭五牲」,其作用在於讓

喪親者能體悟亡者為「生我者、知源頭」之意,亦即子孫當知飲水思源,以報答亡者深

恩之意。
道眾建齋設醮必設有壇場,壇場是眾神靈降臨之所,在拔度儀式中,道眾舉行請神
科儀,恭請眾神靈護持法場之後,道眾藉由語意、行為、象徵等符碼溝通神、人、鬼三

21
《道藏》第三十一冊,圖字號。洞微高士開光救苦真人甯全真授,上清三洞弟子靈寶領教嗣師王契
真纂。《上清靈寶大法》卷四十四,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頁 31-100。
22
《道藏》第十冊,賴字號。 《靈寶玉鑑》卷一,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版社,1987,頁 10-141。
23
(日)丸山宏著;張澤洪譯。 〈論台灣南部的功德儀禮一從道教儀禮史角度的考察〉,道教文化資料
庫,取自:http://www.taoism.org.hk/religious-stidies/9901/art6.htm。

164
界。道壇象徵諸天仙聖降真之聖域,道眾於壇場為亡者宣經禮懺,亡者回到壇場聽經聞
懺之後,於諸仙聖眾前了悟道教經義,懺悔生前罪過,仰仗諸仙聖眾不可思議的功德力,
往生仙界。

參、儀式結構分析

就以上所言拔度儀式的時間、場域以及背景資料而言,道教拔度儀式的深層結構涉

及下列理論與觀點。

一、分離、過渡、聚合

人生在世必歷經誕生、成年、結婚以及死亡等生命歷程,而此生命歷程又稱為生命

禮儀,生命禮儀又稱為「通過儀式」
,「通過禮式」有轉化個人生命階段或提升社會身份

地位之意。荷蘭學者 Van Gennep 於 1909 年提出「通過儀式」(rite of passage)這個理論,

人自出生經歷結婚、死亡等儀式,並將之區分為分離(separation)、過渡(transition)、

聚合(incorporation)三階段,此三階段是從一種狀態過渡到另一狀態,從一宇宙世界過

渡到另一宇宙世界或社會階層的種種過渡禮儀,第一階段「分離」儀式,包括象徵性的

行為,表示個體或群體離開先前在社會結構或社會階層中的某個定點;第二階段「過渡」

儀式,清楚地將神聖的時空與世俗的時空劃分開來;第三階段「聚合」儀式,代表受禮

人回歸社會,也常展示種種新生或再生的象徵物 24。

Victor Turner 針對 Van Gennep 所提出的通過儀式特別細心地探討過渡儀式的無定形

性或中介性,他揭發了從前被忽略中介狀態所富藏的文化意義 25。Victor Turner 認為:過

渡儀式的受禮者進入了一種神聖的儀式時空,它處於一種中間狀態,不同於兩端過去和

未來,按照世俗社會生活的種種範疇構造的時空,此時世俗的行為準則被抹去,或黯然

失色,取而代之的是某種奇異而又神秘的東西,過渡階段最好看成是一個過程而非一種

狀態 26。

24
Victor Turner 著;方永德等譯。
〈宗教慶典儀式〉
,收錄 Victor Turner編:
《慶典》
,上海:文藝,1993,
頁 255-256。
25
何翠萍著,〈比較象徵學大師特納〉一文,收錄於黃應貴主編:《見證與詮釋:當代人類學家》 ,台
北:正中,1992,頁 349-350。
26
Victor Turner 著;方永德等譯。
〈宗教慶典儀式〉
,收錄 Victor Turner編:
《慶典》
,上海:文藝,1993,
頁 256。

165
Van Gennep 將喪禮視為生命禮儀,
「通過儀式」可以視為死者與其家族的通過儀式,

本研究以道教拔度儀式為範疇,此拔度儀式也涉及與儒家喪葬制度複合的部分。因此探

討喪禮的「通過儀式」首先說明儒家與道教生命禮儀所複合的觀點。

台灣漢人喪禮涵蓋儒家喪禮、道教齋法以及民間喪俗三個面向,此三面向相互融合

在一起,遂成台灣漢人傳統聚落的喪葬文化,由於中國文化較偏重儒家體制,儒家在處

理個人冠、婚、葬、祭的生命禮儀時,最為重視喪禮,據《論語.為政》所載:生事之

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27。
《禮記.祭統》言:是故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生

則養,沒則喪,喪畢則祭。養則觀其順也,喪則觀其哀也,祭則觀其敬而時也.盡此三

道者,孝子之行也 28。儒家將孝道精神落實於喪禮中,在父母過世後,為人子女必須為

父母守喪三年,方可稱之為孝,在儒家所制訂的喪葬禮儀可看出頗為注重「事死如事生」

的孝道精神。

李豐楙師認為:儒家喪儀中的「點主」儀式是讓魂有所憑附,「返主」設在供桌香

案上,讓亡魂有所憑依後,接受家人的上香祭拜,「奠」表示成為祖先神之前的亡魂事

奉之道,等到成神之後就依禮「祭」之,整個從「奠」到「祭」的轉換過程,讓魄歸於

地,而魂則成為「神主」,也就可以等候大祥之後正式進入祖先的行列,成為聽堂的上

的神主;再進一步則是入祀祠堂,成為家族中的歷代祖先,在以後的祭典中成為祭神如

神在的祖先神 29。李豐楙師又言:道教在中國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在儒家為主體的

禮樂文化中相與配合並發展出另一以宗教信仰為核心的組織型態 30。由於台灣漢人社會

中,道教舉行的齋法是配合儒家喪禮體制發展出另一以宗教信仰為主的宗教儀式,因此

民間喪禮複合情形,在本研究樣本裡可看出民間傳統聚落舉行喪禮時在亡者靈堂前所貼

的對聯「慎終須盡三年禮,追遠長存一片心」顯現出民間喪禮儒家喪儀觀與道教度死科

儀已融合為一體的情形,遂成台灣民間漢人相當獨特的喪葬文化。

27
程樹德撰。《論語集釋》上冊,台北:藝文,1965,頁 71-73。
28
孫希旦撰。《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1990,頁 1134。
29
李豐楙師著〈道教齋儀與喪葬禮俗複合的魂魄觀〉一文,收錄於李豐楙、朱榮貴主編:《儀式、廟
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台北:中研院,1996,頁 472-473。
30
李豐楙師著〈道教與中國人的生命禮俗〉一文,收錄於龔鵬程主編:
《宗教與生命禮俗》
,台北:靈
鷲山文教基金會,1994,頁 184。

166
在台灣民間傳統喪葬喪禮中,受到儒家影響相當深遠,亡者自斷氣之後,便處於與

親人「分離」的階段,進入「過渡」階段,此時亡者為魂魄、形體分離、非人非神的階

段,最後透過喪親者的共同幫忙,將亡者的身份轉換成祖先的身份,即進入「聚合」階

段,增列為祖先。

亡者經由「通過儀式」的分離(separation)
、過渡(transition)
、聚合(incorporation)

三階段,同時讓亡者與喪親者的身份與地位可重新被定位。因此 Van Gennep 所提出的通

過儀式,主要是強調這三個階段所轉變的重要性。至於 Victor Turner 所提出的「過渡」

階段,則是儒家喪禮「奠」的階段,此階段的亡魂正處於一種非人非神的中間狀態,不

同於過去和未來的時空之中,惟有喪親者適時的幫忙,始能讓亡者的身份轉化為祖先,

進入「祭」的階段。李豐楙師認為:道教儀式與民間喪俗增強了儒家所不言死後的世界,

期望經由葬儀、齋法的行使,使亡靈在中介、過渡的階段,能迅速安頓於神界即祖靈所

在的神聖場所、仙界就是魂魄合一上昇於天上的聖界中 31。

二、功與過 / 罪與解罪

道教齋法興起時,便與民間禮儀活動關係相當密切,藉此在民俗中推行善道教化等

目的。道教是一門重視道德道德修為的宗教,天地、司命等神就是監察人的善惡行為,

以功過思想來規範人的行為。游子安認為:道教和民間信仰認為天地、灶神、司命等神,

監察人的善惡並給予應得的賞罰,言行之善惡功過,成了降福獲咎的依準。這種計算功

過的辦法,宋代以後就發展形成功過格一類善書。後漢的《太平經》有勸人行善避惡之

論,而《太平經》的「天券」說法也有關連。晉代葛洪的《抱朴子.內篇》卷三《對俗》

及卷六《微旨》載有功過思想的豐富資料,
《對俗篇說要想成天仙,須要積一千二百善;

想成地仙,須要積三百善,對善惡功過積累增減以計算人的禍福壽夭的說法,也見於五

代時杜光庭《道門科範大全集》。功過格融合了道教積善銷惡、儒家倫理道德和佛教因

31
李豐楙師著。〈台灣民間禮俗中的生死關懷-一個中國式結構意義的考察〉一文,收錄於《哲學雜
誌》季刊.第八期(1994 年 4 月)
,頁 43。

167
果報應之說 32。

中國古代原無地獄思想,但佛教進入中國之後,將地獄觀點引進中國,遂成一套本

土地獄思想特色,深深影響民間,道教為民族宗教,其包容性大,不僅將佛教地獄十王

的觀點結合自身的功過格思想,加強了道教本身功過格、罪與解罪的觀點。據《地府十

王拔度儀》:

天尊言:一切眾生,死經地獄,魂繫酆都,備受諸苦,時時拷掠,刀山屠割,銅柱

鐵床,火翳寒池,無邊苦惱,吾今為汝,稱吟寶偈,舉無量音,響徹十方,聲聞九地,

拷對悉皆解脫,魂神受鍊,徑上南宮,劫劫生生,長居快樂

一切眾生,人死入地獄,依亡魂生前所積功德與罪愆來審判,若功德大於罪過,亡

魂可上昇仙界,若生前罪過大於罪惡,亡魂就得繼續於地獄受盡無邊苦惱,時時拷掠等

困頓。受禁於地獄的亡魂,惟有藉由慈尊不可思議的神聖力量,才能出離地獄的囚禁,

得到解脫。因此為亡者舉行拔度儀式,道士整場儀式之中,就有一半以上的科儀,皆是

為亡魂宣經禮懺作功德,亡魂回到壇場聽經聞懺,了悟懺悔生前種種罪過,進而達到懺

悔、赦免、解冤、拔罪、濟度等目的,在喪親者代為償還生前所借的來生錢之後,亡者

才符合成仙的資格。因此拔度儀式背後隱含罪與解罪的觀點,罪與解罪的觀點是受到道

教功過格「考較罪福」所致,亡者經過儀式的轉化,始能以清白之身,仰仗慈尊不可思

議的神聖力,徑上南宮受水火鍊度,鍊度之後化為嬰兒形體,嬰成升仙,劫劫生生,長

居快樂。

李豐楙師認為:中國社會完整提出一種深具宗教意義的罪與解罪文化,這種罪觀與

當時教團內部所創發的戒律、威儀等制度相互配合,都是表現出其濟度、解脫的解救思

想。從三官、三元所開展的三元系道經,即是配合節日行齋轉經而希求解罪的救贖典型,

因此既需有經、律的義理架構,也需有懺悔性的齋法儀式配合實踐 33。黎志添認為:從

32
游 子 安 著 。 〈 功 過 格 的 現 代 意 義 〉 , 道 教 文 化 資 料 庫 , 取 自 http://www.taoism.org.hk/
taoist-scriptures/moralistic-storybooks/pg4-5-3.htm。
33
李豐楙師著。〈嚴肅與遊戲:道教三元齋與唐代俗節〉一文,收錄於鍾彩均主編:
《傳承與創新:中
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9,
頁 63-64。

168
道教的罪感文化和除罪解過的救贖目的,所包含的道教倫理思想,罪罰考校不單是對生

者而言,它同樣延展到在幽冥沉滯的幽鬼。道教的倫理包含救贖的部份,道教關懷幽鬼

孤魂在地下冥界遭受飢渴淪滯的苦慘,其緣起也是與道教追求一個「無冤結」的理想社

會有關。達成「無冤結」的社會必須先要解除人世間與地下幽冥兩個世界種種的罪愆和

冤懟,這種思過懺悔的要求其實一直以來就是構成道教倫理思想的另一個核心。道士上

章的目的雖是請天官下來解除疾病,但是對道教來說,道民必須先要為自己的罪過而懺

悔,請天官解除己罪,這即是所謂「首過」的意思。因此在為自己的罪過而懺悔的基礎

上「煉度」
、「超幽」和「施食」的科儀之外還更重要地強調一種「負責任」的生命態度。

事實上,在壇場上高功依科宣揚三皈依和九戒,也不僅僅是對亡者幽而言,還有是向生

者表達一種勸善文,希望生者也要守此等戒命 34。在此拔度儀式中所涉及功過、罪與解

罪的觀點,就是將亡者生前的有罪之身,藉由儀式的轉化而成清白之身。

三、陰與陽 / 潔淨與污穢

道家認為天地萬物皆為陰陽兩種相沖相合,陰陽是道家宇宙生成演化的基本理論。

道家與道教雖不能等同,但二者間有密切的淵源關係,道家的陰陽對立統一與自然無為

等法則,都對道教的影響相當深遠。

《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報陽,沖

氣以為和。《老子》認為︰道是無形無名又不可言說,道在天地渾沌時期就已存在,道

生於渾沌的元氣,元氣分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交感沖和而化生和氣,氣生出世界萬物。

因此陰陽乃是從道所分出的氣,在天地宇宙中對立又結合,相反又相生的氣,同時,陰

陽貫穿於每一事物之中,就人類言,有男女之別,就人身言,男代表陽,女代表陰;就

天地之間言,天為陽地下為陰,就神鬼言,神為陽鬼為陰。

在拔度儀式所舉行的時間,《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四十載就有提到陰陽的觀

點,道教舉行齋醮儀式,呈奏表章,以陽日陰時為大吉;陰日陽時為小吉。而民間認為

34
黎志添著。 (2002 年 10 月 10 日),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的道教倫理思想(一),道教文化資料庫,
取自 http://www.taoism.org.hk/taoist-world-today/current-info-on-taoist-temples/lecture13.htm(2002 年 10 月 27
日 ),《 先 天 斛 食 濟 煉 幽 科 》 的 道 教 倫 理 思 想 ( 二 ), 道 教 文 化 資 料 庫 , 取 自
http://www.taoism.org.hk/taoist-world-today/current-info-on-taoist-temples/lecture14.htm。

169
子時開天門,子時為陽氣最盛,陰氣最弱的時候,午時過後則是陰氣最盛,陽氣最弱的

時候。就拔度儀式的場域結構而言,也涉及陰陽的觀點,拔度儀式的內壇象徵為眾神靈

潔淨降臨的潔淨聖域,因此三清道壇象徵為陽界,亡者靈堂受到民間禁忌影響,將靈堂

視為極陰之地,靈堂就象徵為污穢極陰之地。神明因其位階不同,又分為陽神與陰神,

內壇所供奉的三清道祖為陽神,十殿閻王管陰間為陰神,由於神明區分為陰神與陽神,

儀式所發送的文書也有陰陽之區分,傳送到陰界的文檢,文書封面為白色,傳送給陽神

者,文書封面顏色不一。而供奉三清道祖的祭品以素食供品,象徵神聖潔淨的場域,因

此三清道祖前的素食祭品可視為祭陽神的供品,而十殿閻王以葷食供品為主,藉由場域

供桌上的祭品,可看出中國的陰陽觀點,也可區分潔淨與污穢的儀式深層結構意義。

四、神聖與世俗

Mircea Eliade 認為:人之所以會意識到神聖,乃因神聖以某種完全不同於凡俗世界

的方式呈現自身 35。在此拔度場域,三清道壇即象徵眾神靈降臨之神聖空間,安置亡者

的靈堂就象徵凡俗空間,三清道壇與亡者靈堂就呈現出神聖與世俗的對立狀態,道士於

神聖空間舉行儀式的時間就是神聖時間,相對的道士於亡者靈堂勸慰亡靈的時間為世俗

時間。此儀式中,道士進行科儀,不斷地游走於三清道壇與靈堂之間,即象徵神聖期間

過渡到凡俗時間,凡俗時間過渡神聖期間。因此 Mircea Eliade 認為:神聖與世俗的對立

狀態就是宗教人所體驗神聖真實的空間(時間)與其他非神聖性的空間(空間)之間的

對立關係的經驗。

五、常與非常
李豐楙師言:就慶典的宗教本質言,不管使用聖與俗、抑是中國式的常與非常,都

可發現人類期望透過神秘、神聖的方式,合理化這種狀態,神話、儀式的世界從遠古至

今仍然存在,雖然不同時代、地域會因人所需而加以調整,但節慶的時間來臨,空間建

立後,人們一次又一次地重現神話中的過去、重新回歸太初之時。所以在非常的時空之

內,一切都不同於日常—一種積滿時間灰塵的陳舊事件,而重覆地進行潔淨並回復原始

35
Mircea Eliade 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台北:桂冠,2000,頁 61。

170
的具有生命力的儀式行為,這就是非常狀態下的非常事件 36。

舉行拔度儀式,就是在「非常」的壇場空間與「非常」的時間內舉行,有別於日常

生活的時間與空間。在亡者過世之後,整個家族即進入「非常」時期,在道教拔度儀式

過程中,整個喪親家族全體總動員配合道士團隊,共同為亡者與其祖先舉行薦拔儀式,

絕非個人行動為主,喪親家族為報答先人的深恩,將亡魂送往仙界是它們共同的心願,

此儀式充分彰顯出整個生命共同體的凝聚力量。Emile Durkheim 認為:宗教乃是顯著社

會性的事物,宗教表象是表達集體實在的集體表象;儀式是產生於集合群體中的行為方

式、社會事物以及集體思想的產物,並註定要激發、維持或者重新創造群體中的某些心

理狀態 37。由於拔度儀式中,有些科儀巧妙搭配即興演出的「師公戲」
,不僅有緩和喪親

者的心理悲傷情緒,也充分展現出宗教性與休閒性的儀式特色。

道教齋法對於正常死亡(壽終正寢)者,薦拔儀式中有一套「正常」的處理方式,

本文田野樣本大部分是屬正常死亡者,對於壽終正寢的「正常」處理方式,是在放赦科

儀之後,道眾會為亡者舉行打盆科儀,至於意外死亡者安排「打城」儀式,即打破受困

於枉死城的亡者;若上吊者則採「脫索」科儀,若婦女死於難產者則採「血湖科儀」,

道教齋法針對不同死因的亡者,採不同的方式來薦拔亡者,此乃出自於道教的終極關

懷。李豐楙師認為:經由儀式行為期使非自然終結冤而又怨的亡靈,在慈悲的宗教情懷

及無邊法力下,使魂、魄經由水火煉度,回復真形,回復生命之初。由此可證如何使死

亡的非自然回復自然,是需要喪葬、超薦儀式才能使之「正常」38。

亡魂回到陽間後,道士就須為亡者舉行沐浴科儀,為尊重亡者,以草席圍住水盆象

徵沐浴,旁人不得進入亡者沐浴處,充分展現出儀式神秘性。最後整個拔度儀式在除靈

之後,喪宅裡裡外外必須灑淨一番,在灑淨之後,整個家族就由「非常」進入「正常」

的時期。

36
李豐楙師著。〈由常入非常-中國節日慶典的狂文化〉一文,收錄於《中外文學》22 卷 3 期, (1993
年 8 月) ,頁 134。
37
Emile Durkheim 著;芮傳明、趙學元譯。《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台北:桂冠,1992,頁 9-10。
38
李豐楙師著。〈台灣民間禮俗中的生死關懷-一個中國式結構意義的考察〉一文,收錄於《哲學雜
誌》季刊.第八期(1994 年 4 月) ,頁 43。

171
第七章 結論

人生在世必須經歷出生、成年、結婚、死亡幾個不同的生命禮儀,每個人的社會屬

性往往是藉由這些人生中重要的禮儀活動而建立起來,中國自古至今便流傳著某些特定

的禮俗與儀式,受禮者藉此通過禮儀活動,將舊有的身份地位轉化成新的身份地位。據

《小戴禮.昏義》言:夫禮,始於冠,本於昏,重於喪祭﹒﹒﹒此禮之大體也 1。中國

傳統社會冠、昏、葬、祭四禮中,最為注重喪祭之禮,在亡者過世後,整個家族即進入

喪禮之「非常」時期,此時亡者與喪親者處於一種「分離」的階段,進入「過渡」階段,

俟喪禮結束之後,整個喪親家族又恢復「正常」時期,亡者的身份也藉由喪禮轉化為祖

先,同時喪親家族的社會地位也重新予以定位,因此儒家所制定的生命禮儀最為注重喪

祭之禮,乃是出自一種對於先人的孝道精神具體表現。

由於台灣喪儀複合儒家喪禮、民間喪俗和道教齋法的結構中,深植於漢人社會中,

為喪禮發揮極致的效用。目前台灣都會區喪家舉行的喪禮,大致上都與殯葬業者所配

合,然而在鄉村型漢人傳統聚落裡舉行喪禮,道士往往扮演全盤處理者的角色,在大寮

鄰近一帶等漢人聚落裡,村民巧遇家裡有親人過世,即找道士全權處理,這種授權予道

士全權處理喪禮的模式,至今仍存在漢人傳統聚落當中,傳統喪親者基於尊重亡者本身

的宗教信仰,乃承襲幾代以前的先人們處理的喪葬模式,使道教拔度儀式能一再地重複

舉行。

道教正一派火居道士,長期以來與民間結伙而居,與地方上居民的生活習習相關,

因此火居道士家族的形成與發展,與當地人的信仰、經濟、人文等諸因素皆有相當大的

關係。道教正一派形成其火居道的傳統,從創教以來長期延續在家道士的道法傳承風

格,本研究對象「西公厝」道士團就是相當典型的火居道士家族,傳承於福建泉州地區

正一派的傳統,自清朝乾隆年間隨著移民渡海來台,落地生根後,在高雄大寮鄰近一帶

聚落,從事「度生」
、「度亡」等宗教性服務業,由於火居道士家族大多擁有完整的家譜

及經書抄本,其道法傳承主要是以子孫代代相傳為主,師徒傳授為輔的模式代代相傳。

1
鄭玄、孔穎達。
《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1997,頁 1000。

172
台灣社會型態由農業社會逐漸變遷為工商社會,火居道士至今尚能在漢人傳統聚落生

存,涉及火居道士與民眾結伙而居「普化性」宗教性格與道士們行使「制度性」的齋醮

儀式之宗教教化相關。火居道士家族的形成與發展,除了與當地的人信仰、經濟、文化

等諸多因素之外,道士與與民眾之間共同的神觀、宇宙觀以及生死觀等認知,才能一次

又一次的為民眾解決「養生」、「送死」等生命禮儀。

道教建齋設醮,是為了感天地、通仙道、修盛德、治病、懺悔、祈福、解決世罪,

使亡靈孤魂濟度成為仙真,道教追求的神仙世界是一個理想的彼岸社會,只有透過道德

修養,才能達到成仙的要件。道教式生命禮儀至今仍存在台灣社會中,它與民俗習慣密

切聯結,成為常民生活中的一體。本文以道教午夜拔度儀式(又稱功德禮儀)為範疇,

此儀式的終極關懷,乃是藉由執事者代為喪親者,仰仗眾神靈的神聖力,來壇薦拔亡靈

出離地獄,懺悔解罪與子孫代為償還受生錢之後,將亡者生前所犯種種罪過,經由儀式

的轉化而成清白之身,最後亡靈始能以清白之身仰仗慈尊神聖力量往生仙界。由此看

來,道教非常重視生前與死後的道德修養。《太上感應篇》言: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犯輕重,以奪人算﹒﹒﹒所謂善人,

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做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

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此經開宗明義提出禍福是吾人行為

所致,人的行為舉止與善惡禍福息息相關,每個人的身上有三尸神時時刻刻都在記錄人

的功過,三尸神於一定時間向上呈報人的罪狀功過,因此人的壽命長短與禍福都與個人

的行為相關,此經更將人的行為舉止與生命長短結合起來,鼓勵世人修善去惡,勸導世

人多積功德,人們想要成為天仙須立一千三百件善事,想成為地仙者,當立三百件善事。

劉仲宇認為:道教素來以善道教化為己任。一方面,積極地用自己的理論、觀點向社會

作宣傳,引導人們學善明善,期望整個社會能夠風俗淳美,道德高尚,是為勸善;另一

方面則更加提倡修道者身體力行,主動去做好事,是為行善。行善的目的,並非為了贏

取別人的讚揚,而是為了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積累功德,以作宗教解脫的基礎 2。因

此探討行善積德之道,也涉及個人修心修性的基本修持。傅偉勳教授所著《生命的尊嚴

2
劉 仲 宇 著 。 〈 道 教 的 信 仰 - 勸 善 行 善 〉, 道 教 文 化 資 料 庫 , 取 自
http://www.taoism.org.hk/taoist-beliefs/exhortation-to-virtuous-behaviour/pg2-5-intro.htm。

173
與死亡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認為:道家莊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所實

現的終極目標,即是理想人格所實現的終極目標;而莊子的「真知」即是理想人格所體

現的生死智慧。我們實可以說,莊子是心性體認本位的中國生死學開創者,此一生死學

後來由禪宗繼承,並獲更一步的發展,影響宋明理學家們對於生死問題的認真關注,中

國儒道佛三家的生死觀與生死智慧,所以具有高度精神的普遍性意義,乃是由於它們自

始至終強調本心本性的自我體認之故 3。雖然道教與道家雖不能完全等同,但二者之間

確有密切的淵源關係,由本研究可看出道教拔度的內在實質意義,頗為重視生前與死後

的個人心性、品行道德修養,此乃是道教受到道家影響所致,惟有重視個人的心性、道

德與人格上的修養,以及透過心性與個性上的修持,才是追求人生高度精神境界,因此

探討道教拔度儀式的實質內涵,須回歸到傅偉勳教授所提出的中國儒道佛三家的心性體

認本位的生死觀與生死智慧等超越性宗教探索。

3
傅偉勳著。
《生命的尊嚴與死亡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
,台北:正中,1993,頁 173。

174
參考文獻
一、 道藏文獻

(一)《道藏》,(大陸文物、上海、天津古籍等出版社),(1987)。

北周《無上秘要》,100 卷(缺 1、2、10-14、36、58-64、67-73、75、77、


79-82、85、86、89、90),叔-孔字號,第 25 冊。
唐杜光廷集,《太上黃籙齋儀》,1-58 卷,賓-鳴字號,第 9 冊。
唐杜光廷集,《金籙大齋啟盟儀》,體字號,第 9 冊。
唐張萬福撰,《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肆字號,第 32 冊。
宋蔣叔輿編,《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1-57 卷,鳳-食字號,第 9 冊。
宋張君房編,《雲笈七籤》,1-122 卷,學-棠字號,第 22 冊,
宋徐神翁撰,《道法心傳》,席字號,第 32 冊。
宋王契真纂,《上清靈寶大法》,1-66 卷,爵-琴字號,第 30、31 冊。
宋金允中編,《上清靈寶大法》,1-44 卷,獸-靈字號,第 31 冊。
宋呂元素集,《道門定制》,1-10 卷,丙字號,第 31 冊。
元林靈真編,《靈寶領教濟度金書》,1-320 卷,民-邇字號,第 7、8 冊。
元趙道一編修,《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第 40 卷,鱗字號,第 5 冊。
《道法會元》,1-159 卷,移-京字號,第 28、29 冊。
《靈寶玉鑑》,1-44 卷,賴-蓋字號,第 10 冊。
《靈寶天尊說祿庫受生經》,人字號,第 5 冊。
《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隸字號,第 34 冊。
《道書援神契》,丙字號,第 32 冊。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1-61 卷,天-洪字號,第 1 冊。

(二)胡道靜等主編:《藏外道書》,成都:巴蜀書社, 1992 。
周思德修集《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第四十卷,癸集下卷,第 17 冊。
清陳仲達校輯《廣成儀制》.大品齋醮庭參九皇集,第 13 冊。

(三)《莊林續道藏》,臺北:成文,1975。
蘇海涵編,《無上拔度煉度宗旨科儀》,第 16 冊 。

二、專書、論文

(一)專書
中正大學教育學院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2000。
中國道教協會編。《中國道教大辭典》,台中:東久,1996。
王宗昱。《道教義樞研究》,上海:上海文化,2001。

175
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編。《道教神仙信仰研究》,台北:中華大道,2000。
牟鐘鑒、胡孚琛、王保玹編。《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濟南:齊魯書社,
1991。
呂理政。《天、人、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認知模型》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
族學研
究所,1990。
《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台北:稻香,1992。
呂順安編。《高雄縣鄉土史料》,南投:省文獻會,1994。
呂錘寬。《台灣的道教儀式與音樂》,台北:學藝,1994。
李亦園。《宗教與神話論集》,台北:立緒出版,1998。
李豐楙、朱榮貴編。
《儀式、廟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台北:
中研院
文哲所,1996。
李豐楙、謝聰輝。《台灣齋醮》,台北:傳藝中心籌備處,2001。
李豐楙。
《東港東隆宮醮志:丁丑年九朝慶成謝恩水火祈安清醮》。台北:台灣學
生,1998。
姚漢秋。《台灣喪葬古今談》,台北:臺原,1999。
胡佑慧主編。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台北:巨流,1996。
卿希泰編。《道教文化新典》,台北:中華道統,1996。
《中國道教史》共四冊,台北:中華道統,1997。
尉遲淦編《生死學概論》,台北:五南,2000。
張捷夫。《中國喪葬史》,台北:文津,1995。
張欽。《道教煉養心理學引論》,成都:巴蜀書社,1999。
張紫晨。《中國民俗與民俗學》,台北:南天,1995。
張澤洪。《道教齋醮符咒儀式》,成都:巴蜀書社,1999。
許文川編。《高雄縣文史專刊.第三輯》,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1999。
許地山。《道教史》,上海:古籍,1999。
郭于華編。《儀式與社會變遷》,北京:社會科學,2000。
郭肇立編。《聚落與社會》,台北:田園城市文化,1998。
郭慶藩輯。《莊子集釋》,台北:河洛,1974。
陳國符。《道藏源流考》,台北:古亭,1975。
陳瑞隆編。《慎終追遠:臺灣喪葬禮俗源由》,台南:世峰,1997。
陸建松。《魂歸何處-中國古代喪葬文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傅偉勳。
《生命的尊嚴與死亡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
,台北:正
中,1993。
《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台北:正中,1993。

176
曾召南注譯。《新譯養性延命錄》,台北:三民書局,1997。
黃文博。《台灣冥魂傳奇》,台北:臺原,1992。
黃海德、李剛。《中華道教寶典》,台北:中華大道,1995。
黃錦鋐註譯。《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1999。
黃應貴編。《見證與詮釋:當代人類學家》,台北:正中,1992。
楊鴻台。《死亡社會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97。
葉明生編。《閭山教廣濟壇科儀本彙編》,台北:新文豐,1996。
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董芳苑。《探討台灣民間信仰》,台北:常民文化,1996。
蒲慕州。《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台北:聯經,1993。
劉枝萬。《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聯經,1995。
《臺灣? 道教? 民間信仰》,東京:風響社,1994。
劉精誠。《中國道教史》,台北:文津,1993。
蔡相煇。《台灣的祠祀與宗教》,台北:臺原,1989。
鄭玄、孔穎達。《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1997。
鄭素春。《道教信仰、神仙與儀式》,台北:臺灣商務,2002。
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台北:大通書局,1894。
蕭天石。《道家養生學概要》,台北:自由,1963。
蕭登福。《漢魏六朝佛道兩教之天堂地獄說》。台北:臺灣學生,1989。
《道教與佛教》,台北:東大,1995。
賴宗賢。《台灣道教源流》,台北:中華大道,1999。
龔鵬程編。《宗教與生命禮俗》,台北:靈鷲山,1994。
大淵忍爾編。《中國人? 宗教禮儀》,東京:福武書店,1983。
(A. R. Radcliffe Brown)芮克里夫布朗;夏建中譯,《社會人類學方法》,台北:
桂冠,1991。
(Brain Morris)布賴恩.莫利斯;周國黎譯,
《宗教人類學》,北京:今日中國出
版,1992。
(Carl A. Hammerschlag, M. D)漢姆舒拉格;汪芸譯,《失竊的靈魂》,台北:遠
流,1994。
(Clifford Geertz)克利福德.格爾茲;納日碧力戈譯,
《文化的解釋》。上海:上
海人民
出版社,1999。
(Danny L. Jorgensen)約根生;王昭正、朱瑞淵譯,
《參與觀察法》
。台北:揚智,
1999。
(Emile Durkheim)涂爾幹;芮傳明、趙學元譯,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台北:
桂冠,

177
1992。
(Gennep, Arnold van )凡荷涅普。《The rites of passag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0。
(Louis Dupe)杜普瑞;傳佩榮譯,《人的宗教向度》,台北:幼獅,1986。
(Max Weber)韋伯;簡惠美譯,《宗教社會學》,台北:遠流,1993。
(Mircea Eliade)伊利亞德;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台北:桂冠,
2000。
(Paul Tillich)保羅.田立克;魯燕萍譯,《信仰的動力》,台北:桂冠,1994。
(Pierre Bourdieu)布爾迪厄著;高宣揚譯,《布爾迪厄》,台北:生智,2001。
(Victor Turner)維多.特納主編;方永德等譯,《慶典》,上海:文藝,1993。
(W. Lawrence Neuman) 紐曼;朱柔若譯,《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
台北:揚
智,2000。

(二)單篇論文

李豐楙 〈中部山線道士行業圈:陳、李兩個道壇的合作與傳承〉,第二屆海峽
兩岸道教學術研討會《南華管理學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高雄道德院
主辦,1999。
〈台灣中部紅頭司與客屬聚落的醮儀行事〉
,《台灣文獻》第四十九卷第
四期.87 年 12 月。
〈台灣民俗禮俗中的生死關懷-一個中國式結構意義的考察〉
,《哲學雜
誌》季刊.第八期,1994 年 4 月,台北:聯合。
〈由常入非常-中國節日慶典的狂文化〉
,《中外文學》22 卷 3 期,
(1993
年 8 月)。
〈鹿港施姓道壇與泉籍聚落〉
,《台灣文獻》第五十二卷第二期.90 年 6
月,2001。
〈道教齋儀與喪葬禮俗複合的魂魄觀〉
,《儀式、廟會與社區會議論文集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6。
〈禮生與道士:台灣民間社會中禮儀實踐的兩個面向〉,王秋桂、莊英
章、陳中民編:
《社會、民族與文化展演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
漢學研究中心,2001。
〈嚴肅與遊戲:道教三元齋與唐代節俗〉
,《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
國文哲研究所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籌備處,1999。
柳存仁 〈五代到南宋時的道教齋醮〉
,《和風堂文集》中冊,上海:古籍,1991。

178
(三)碩博士論文

徐福全。《台灣民間傳統喪葬儀節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
民 73)。
謝聰輝。
《修真與降真:六朝道教上清經派仙傳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
研究所博士,民 87)。
周西波。
《杜光庭道教儀範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民 89)

宋錦秀。《蘭陽地區傀儡戲的除煞儀式:一個宗教人類學的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
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75)。
王天麟。
《天師道經系仙道教團戒律類經典研究 : 西元二至六世紀天師道經系仙
道教團宗教倫理的考察》,(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80)。
高怡萍。《澎湖離島果葉村的犒軍儀式與儀式象徵》,(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81)。
許瑞坤。《台灣北部天師正乙派道教齋醮科儀唱曲之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82)。
蔡榮凱。《漢魏六朝道教的罪罰觀及其解罪方式》,(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民 83)。
許鈺佩。《道教儀式放赦之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研所碩士論文,
民 87)。
黃進仕。
《臺灣民間「普渡」儀式研究》
,(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88)。
謝忠良。《道教儀式敕水禁壇的儀式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研所碩
士論文,民 89)。
林威妏。《雲笈七籤》文獻學研究,(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民 89)。
陳信聰。《幽冥得度:儀式的戲劇觀點台南市東嶽殿打城法事分析》,(國立清
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89)。
陳碧苓。《台灣鸞書的死後世界觀-以天堂遊記與地獄遊記為例》,(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90)。

179
長男(歿)
長男 張知高 張 響
長男 張媽圖 道光己酉 - 生卒不詳
嘉慶庚辰 - 光緒壬午
長男 張光諸 同治辛末 (1849-1882)
乾隆乙卯 - (1820-1871) 長男(歿)張木叢 生卒不詳
咸豐乙亥
(1795-1855) 次男(歿)張居祥 生卒不詳
次男 張知母
同治丙寅 - 三男(歿)張漢來 生卒不詳
次男 張媽鵬 光緒丙申 四男(歿)張居全 生卒不詳
道光甲申 - (1866-1896)
西公厝 道光庚戌
(1824-1871)
第三代 長男 張見致 長男(歿) 長男(歿)
長男 張拔萃 光緒乙亥 -
次男 張作老 大正癸丑 張 陽 張 著
乾隆甲午 - 長男 (歿)
嘉慶己末 - (1875-1913) 生卒不詳 生卒不詳
嘉慶乙亥 道光戊申 張 國
(1774-1815) (1799-1848) 生卒不詳
次男 張見興
光緒戊寅 -
次男 張清標 大正己未
道光丙申 - (1878-1919)
光緒己丑
(1836-1889)
三男 張見寅
光緒壬午 -
明治甲辰
(1882-1904)

長男 張齋詩
道光庚子 - 長男(歿) 長男(歿)
同治壬申
(1840-1872) 張 朝 張有達
生卒不詳 生卒不詳

長男 張光邦 次男 張齋讓
嘉慶壬申 - 道光壬寅 - 次男(歿)
咸豐己末 光緒己丑
(1812-1859) (1842-1889) 張 便
長男 張錦華
生卒不詳 民國己亥
三男 張 王 1959
道光戊申 - 長男 張隨到 長男(歿) 長男 張煙城
西公厝第一代 西公厝 大正丁巳 光緒己卯 - 昭和甲戌 -
(1848-1917) 明治丙午 張小南 民國乙亥 次男 張錦鋒
開山祖 第二代 (1879-1906) 生卒不詳 (1934-1995)
次男 張庚星 民國丁未
張三青(字世英) 張元紅
乾隆庚子 - 次男 張廷掛 長男(歿) 1961
康熙乙末 - 乾隆乙亥 - 道光壬午 嘉慶乙亥 - 次男 張隨再
張天開 次男(歿) 長男 張吉川
乾隆癸巳 嘉慶戊寅 (1780-1822) 同治辛未 光緒壬午 -
(1815-1871) 大正丁巳 張大北 民國戊子
(1715-1773) (1755-1806) 生卒不詳
(1882-1917) 生卒不詳 1948

三 男(歿) 次男 (歿)
張當最 張天雨 三男(歿) 三男(歿)
張 瓶 張天達
生卒不詳 生卒不詳
生卒不詳 生卒不詳
長男(歿)
張仙福
長男 (歿) 長男(歿) 生卒不詳
張 存 張 昧
生卒不詳 生卒不詳 次男(歿)
張仙化
生卒不詳

三男 張滄海 長男 張光懇 長男 張 喜 長男 張德麟 長男 張 庭 長男 張世森 長男 張見明


乾隆甲辰 - 嘉慶丙寅 - 同治已巳 - 光緒己丑 -
道光辛丑 道光己丑 明治辛丑 明治辛未 大正乙丑 民國癸巳 民國癸丑
(1784-1841) (1806-1822) 次男 張廷博 (1869-1901) (1889-1931) (1925) (1953) (1973)
嘉慶 ? -
同治庚午
( ? -1870) 次男 張 傳 長男 (歿) 長男 張章如
同治壬申 -
明治辛亥 張 遠 昭和庚辰
(1872-1911) 生卒不詳 (1940)
長男 張百福
同治癸亥 -
光緒癸未
(1863-1883)

四男 張士由 長男 張敦厚 長男 張啟東


乾隆甲午 - (字廷和) 道光丁酉 - 次男 張百祿 長男(歿)
嘉慶乙亥 嘉慶丁丑 - 光緒乙亥 同治丁卯 -
(1774-1815) 同治己巳 (1837-1875) 大正丁巳 張 矜
(1817-1869) (1867-1917) 生卒不詳

三男(歿) 長男 (歿) 長男 張久陸 四男 張敏生


昭和丁卯 -
張 意 張 炎 民國辛巳 民國丁酉
生卒不詳 生卒不詳 (1927-2001) (1957)

長男 張 憩 次男 張同在 長男 張瑞益
同治壬申 - 明治己亥 -
明治辛丑 大正丁巳 民國丙戌-
(1872-1901) (1899-1917) (1946)
次男 張啟明
道光庚子 -
明治癸卯 四男 張同溪 次男 張瑞行 長男 張思凱
(1840-1903) 次男 張朝來 明治丙午 -
同治甲戌 - 昭和甲申 民國乙未 民國乙丑
昭和辛未 (1906-1944) 1965 1985
(1874-1931)

五男 張同恭 三男 張瑞店
大正乙卯 -
民國辛未 民國己亥
(1915-1991) 1959

三男 張啟茂 長男 張 普
道光癸卯 - 同治癸酉 - 七男 張同和 四男 張瑞新 長男 張稽隆
光緒乙未 明治甲辰 大正丁巳 - 民國辛丑
(1843-1895) (1873-1904) 民國丁丑 民國丁卯
1961
(1917-1997) 1987

次男 張 懺
光緒戊寅 - 長男 (歿) 長男 張澤昌

(1878-?) 張 宗 民國乙酉
西公厝第一代 西公厝 生卒不詳 1945

開山祖 第二代 三男 張 榮
張三青(字世英) 張元紅 光緒己丑 - 長男 (歿)
昭和丙子
康熙乙末 - 乾隆乙亥 - (1889-1936) 張其清
乾隆癸巳 嘉慶戊寅 生卒不詳
(1715-1773) (1755-1806) 四男 張啟醮 長男 (歿)
咸豐丁巳 - 長男 (歿) 長男 張富雄
明治甲辰 張 登
(1857-1904) 張保林 民國丁丑
生卒不詳
生卒不詳 (1937)

長男 (歿)
長男 (歿)
張萬居
張振源
生卒不詳 生卒不詳
次男 張光闕 長男 張 進 長男
嘉慶己卯 - 道光甲辰 -
光緒戊子 光緒辛巳 張 知 批
(1819-1888) (1844-1881) 生卒不詳

長男
張 意 地
次男 生卒不詳
張 彬
生卒不詳 次男
張 龜
生卒不詳 長男
張 釙
長男 生卒不詳
張 先
三男 生卒不詳 次男 張火輪
明治戊戌
張 鐘 大正丁巳
生卒不詳 次男 (1898-1919)
張伴來 長男 張澤乾 三男 張春安
生卒不詳 昭和癸酉 民國辛丑
長男 張通票 (1933) (1961)
明治己酉
長男 張欺頭 -?
三男 同治壬午 - (1909-?) 四男 張澤盛 長男 張成璋
四男 張啟南 昭和庚辰
張光集 咸豐己未 - (1882-1940) 昭和癸未 民國壬寅
生卒不詳 大正壬戌 次男 張通用 (1943) (1962)
(1859-1922) 明治辛亥
次男 -?
(1911-?)
張欺慶
長男 五男
五男 張五嚴 生卒不詳
乾隆壬子 - 張光利 張 縮
三男 長男 張太郎 長男 張川忠
道光壬午 生卒不詳 生卒不詳
(1792-1822) 張通教 昭和庚辰 民國己酉
生卒不詳 (1940) (1969)
次男 長男
六男 張光堪 張木春
張大使 長男
生卒不詳 生卒不詳 張明達
生卒不詳
生卒不詳
三男 張光照 長男 長男
咸豐辛酉 -
光緒癸未 張 寮 張安心
次男
七男 張廷集 (1861-1883) 生卒不詳 生卒不詳
道光丙戌 - 張明壽
道光壬辰 生卒不詳
(1826-1832)

三男
張明羅
生卒不詳
(圖二)為三清道壇是道士工作的場域,桌上放置道士於科儀時所需的法器,如木魚、經書、五
營旗、疏文等。

(圖三)為三清道壇內左右兩旁所掛之第一殿至第五殿閻王圖,設社供桌,祭品祭祀。
(圖四)藥懺儀式所使用的外壇(桌)。供奉藥王(神農大帝)
、外桌上也擺祭品、雞蛋等,而雞
蛋上寫著中藥的藥方,雞蛋此時中藥亦代表中藥藥方。

(圖五)亡者的靈前,最上一層放置三清道祖之神像,兩旁放置蓮花燈,第一層放置香爐、亡者
神主牌位、兩旁放置金童與玉女,豬頭五牲、白飯等,第二層放置亡者遺照、兩旁放置鮮花等。
(圖六)外壇(桌)所供奉的藥王(神農大帝)、祭品為藥壺、牲禮、四果、雞蛋、七星燈等。

(圖七)道士於亡者靈前,對象徵亡者身體的「魂身」作餵藥動作,希望能藉由此儀式讓亡者生
前所遭受重大傷痛,藉由餵食藥物而有個「好的身體」能依亡者生前的功過去投胎或往生天界。
(圖八)道士引領喪親者於亡者靈前,以散開的花辦作為亡者作七次解結的動作,替亡者化解其
前於神靈前發願卻無法還願等糾結。

(圖九)填庫時外壇所祭拜的是紙糊成的「庫官」
,庫官的兩旁為轎夫。
(圖十)特別架起之放赦用外桌,意味著向上天呈報,桌上所祭拜的是紙糊而成身穿黃衣的「赦
官」與祭品等。

(圖十一)X 道士飾演「赦官」
,高功飾演妙行真人,此圖為太乙真人與赦官對話時的景致。
(圖十二)高功引領眾道士們手持火把為赦官照路,好讓赦官騎著赦馬到地府去為亡者減輕其生
前罪狀。

(圖十三)喪親者手持黑傘;作搖「血盆」之動作,呼喚亡者紙糊而成的「魂身」與已過世的祖
先回來同享「功果」。
(圖十四)男喪親者跪一百二十拜,以報亡者養育之恩。

(圖十五)為紙糊成橋的形狀,橋的兩旁為金童與玉女,橋下放置為七星燈。
(圖十六)將繫上庫牒的亡者魂身放置於紙厝上,並與喪親者所給予的庫錢一起焚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