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词牌 [1] ,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所以叫词牌也叫词典。

词典,兴于元初,清·李渔著《闲情偶寄》所述,唐则诗人济济,宋有文士跄跄。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
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
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
定式。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 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
算子 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
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
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
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
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2]

这首词就是某日独坐小园中触景生情,即兴引发的感想,因为是写的是“闲愁”,所以和他的个人生
平经历基本上也沾不上什么边。不过你可以说他是因为怀念自己失去的年华,又感念宇宙的无限而
创作的词作。

关于其中最著名的那句话倒是有个有名的来历。

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
诗。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
身份。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
琪。”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
请他吃饭。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一阵小风吹
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猛地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不由得对王琪说:“王
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在墙上,再琢磨个下句。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
个好下句。”
王琪连忙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
晏殊就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听了,马上就说:“您干吗不对个——‘似曾相识燕归来?’”
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像去年见过面。
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太妙了!”
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归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
妙。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好处。这两句的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非常和谐好听。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
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
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
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
“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
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
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
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
感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
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
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
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
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
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
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
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
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
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
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
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
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
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
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
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
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
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从“花落去”的惋惜惆怅再到“燕归来”的安然欣慰

上阕借对酒当歌之景引出对时光流逝不复回的感叹;下阕以落花象征,以归燕隐托,书法流连光景、伤
春迟暮的感情,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与去年相同。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令人无
可奈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春燕又飞回。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
已,想到这些令人感伤。我独自在小径里徘徊,感觉很伤感。

晏殊自幼聰穎,七歲能文,十四歲時因宰相張知白推薦,以神童召試,被朝廷賜同進士出身,之後
到秘書省做正字。宋仁宗康定初(1040 年),官至同平章事兼樞密使,位同宰相,掌軍政大權。仁
宗至和二年(1055 年)病逝,年六十五,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初期词人。他少年得志,仕至宰相,政事
之外,过着“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的富贵生活。因而词写得含蓄典雅,圆融温润,善以清词浅
语表现闲雅富贵的生活愁绪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 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 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


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 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
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
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
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
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
任太常寺奉礼郎

(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字同叔,年 64 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一生中管职显赫,他生平喜欢有才华
的人,如宋朝的名臣范仲淹,欧阳修,都是他提拔推荐的,就这样,让读书人充满了希望,用心读
书来考取功名。

写作时轻松喜悦,对酒当歌,何等快乐,饮着美酒,听一曲新词谱成的歌,心情闲适愉快。

但想起去年同样的时候,也是晚春天气,也是和眼前一样的亭台楼阁,却。。。再也回不来了。

谁见过以前西下的太阳回来过呢。无奈地看着眼前的残花飘落,也是无法挽回了,虽然如此,但又
却见到眼熟的旧燕翩翩的归来了,那是去年曾在此筑巢的旧相识,原来啊,宇宙是生生不息的,消
失的同时,仍然会有美好事物的重现,融入在此景,花开花落,不禁在小院的花径中独自徘徊

晚春时节,落英缤纷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