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2002 年第 6 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总第 165 期

  N o. 6, 2002 Jou rna l of T ian jin N o rm a l U n iversity ( Socia l Science) Sum N o. 165

唐前五代史与唐初政治

岳 纯 之
( 南开大学 法政学院, 天津 300071)

  摘 要: 中国古代, 政治与史学恒相依相赖, 互为利用。 政治为历史编撰和史学研究提供动力和保障, 史


学则为政治欢呼、论证、鼓噪。政治刮什么风, 史学就下什么雨。唐前五代史是唐朝初年官方组织编撰的正史,
它因政治而作, 倚政治而成, 具有强烈的经世致用、为现实政治服务的色彩, 突出地反映了古代史学与政治的
这种关系。
  关键词: 唐前五代史; 政治; 令狐德 ; 唐太宗
  中图分类号: K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106 ( 2002) 0620025205

  中国古代, 政治与史学恒相依相赖, 互为利 阙。 当今耳目犹接, 尚有可凭, 如更十数年


用。 政治为历史编撰和史学研究提供动力和保 后, 恐事迹湮没。 陛下既受禅于隋, 复承周
障, 史学则为政治欢呼、论证、鼓噪。政治刮什么 氏历数, 国家二祖功业, 并在周时, 如文史
风, 史学就下什么雨。唐前五代史是唐朝初年官 不存, 何以贻鉴今古? 如臣愚见, 并请修之。
方组织编撰的正史, 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
( 旧唐书・令狐德 传》)

从这段引文可以看出, 令狐德 主张修撰唐前
一 因政治而作 五代史不仅出于史学方面的考虑, 也是希望通
过修撰史书, 表彰唐朝先人的功业, 增光大唐皇
  唐前五代史, 即唐朝初年为前代皇朝萧梁、 朝。令狐德 的建议后为李渊所接受, 于武德五
陈 朝、北齐、北周和隋朝等修撰的《梁书》 、
《陈 年 ( 622) 十二月, 正式颁布修史诏:
书》 、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等五部正史。 唐     司典序言, 史官记事, 考论得失, 究尽
朝修唐前五代史有其史学方面的原因, 即当时 变通, 所以裁成义类, 惩恶劝善, 多 识 前
流行的五代史著作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各种缺 古, 贻鉴将来。伏牺以降, 周、秦斯及, 两汉
陷, 或仅纪一时一人, 或为编年之体, 或残缺不 传绪, 三国受命, 迄于晋、宋, 载籍备焉。自
全, 没有一部是完整的纪传体断代史。 有魏南徙, 乘机抚运, 周、隋禅代, 历世相
  除此之外, 唐前五代史的修撰与唐初政治 仍, 梁氏称邦, 跨据淮南, 齐迁龟鼎, 陈建
也密切相关。 唐前五代史最早是由史学家令狐 皇宗, 莫不自命正朔, 绵历岁祀, 各 殊 徵
德 于武德四年 ( 621) 十一月倡议修撰的, 当时 号, 删定礼仪。 至于发迹开基, 受终告代,
他对唐高祖说: 嘉谋善政, 名臣奇士, 立言著绩, 无 乏 于
    窃见近代已来, 多无正史, 梁、陈及齐, 时。 然而简牍未编, 纪传咸阙, 炎凉已积,
犹有文籍, 至于周、隋, 遭大业离乱, 多有遗 谣俗迁讹, 余烈遗风, 倏焉将坠。朕握图驭

  收稿日期: 2002203208
  作者简介: 岳纯之 (1966—) , 男, 山东淄博人, 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 历史学博士。

25
宇, 长世字人, 方立典谟, 永垂宪则。 顾彼 习历史, 还鼓励别人学习。贞观二年 ( 628) , 他赐
湮落, 用深轸悼, 有怀撰次, 实资良直。 中 给大臣李大亮《汉纪》一部, 劝他“公事之闲” ,
书令萧 ……务加详核, 博采旧闻, 义在 “宜 加 寻 阅” 。 《旧 唐 书 ・ 李 大 亮 传》 贞 观 七 年
( )

不刊, 书法无隐。 《( 旧唐书・令狐德 传》 ) ( 633) , 他为使所有子弟“见前言往行” , 又命魏


这道诏书表明, 唐高祖所以同意修史, 也不仅是 徵“录古来帝王子弟成败事, 名为《自古诸侯王
史学方面的原因, 他更关心的是“司典序言, 史 善恶录》 , 以赐诸王”
。《(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官记事, 考论得失, 究尽变通” ,“裁成义类, 惩恶   太宗重视历史, 动机比较复杂, 既有通过学


劝善, 多识前古, 贻鉴将来” , 关心的是如何利用 习历史, 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的一面, 如他认为
史学为当前政治服务。 “人臣若无学业, 不能识前言往行, 岂堪大任? ”

( 贞观政要・崇儒学》) 曾说“夫不学则不明古道, 而
二 倚政治而成 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 ”《
( 贞观政要・尊敬师傅》)

也有利用历史为自己播扬声名的一面, 如他曾
  高祖李渊颁布修史诏后, 唐前五代史进入 勒令房玄龄等修改《高祖、太宗实录》 , 遮掩自己
修撰阶段。但是, 武德年间的正史修撰并未取得 杀兄逼父夺取皇位的丑行。 但无论出于什么动
最终成果,“绵历数载, 竟不就而罢”《 ( 唐会要・史 机, 唐太宗对历史的重视为唐前五代史的修撰
馆上》。因此, 到贞观三年 629 , 唐太宗
) ( ) “复敕修 成功提供了基本保证。
撰”《旧唐书・令狐德 传》。与前次不同, 这次修撰
( )   其次, 唐廷为保证修史成功采取了一些得
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共修《梁书》 、
《陈书》 、
《北齐 力措施。 如贞观三年 ( 629) , 唐廷设置了专供修
书》
、《周书》、《隋书》
等 247 卷。这次修史之所以 撰五代史的机构——秘书内省。 秘书内省地处
取得如此成就, 主要也应归功于当时的政治。 中书省, 颇便于太宗与中枢领导班子对修史工
  首先, 太宗皇帝高度重视修史工作。高祖李 作的督察。 武德修史, 各史都以大臣领衔, 却不
渊对历史的重要性是有相当认识的, 前引武德 设总负责人, 修史诸人“各居权要, 既不相统摄,
修史诏应该反映了他的这种认识。 太宗对历史 撰者无所禀录, 事历数年, 竟无次序”( 王方庆:《魏
较其父更加重视, 而且这种重视不仅反映在对 郑公谏录・进五代史》)。为改变这种局面,
贞观修史
历史的认识上, 更反映在行动上。《旧唐书・褚 特设“总监”和“总知类会”
, 由宰相房玄龄、魏徵
亮传》:“始太宗既平寇难, 留意儒学, 乃于宫城 等担任, 加强了对整个修史活动的领导和管理。
西起文学馆, 以待四方之士。于是以属大行台司 贞观初年, 由于人员的凋丧及其他政治因素, 武
勋郎中杜如晦……并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 德修史班子日趋涣散, 唐廷又果断重组, 形成了
……诸学士并给珍膳, 分为三番, 更直宿于阁 一个由姚思廉、李百药、令狐德 、岑文本、崔仁
下, 每军国务静, 参谒归休, 即便引见, 讨论文 师、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组成的具有学术
籍, 商略前载。”
文学馆始建于武德四年 ( 621) 十 专长的新班子。 贞观修史, 史料奇缺, 唐朝又以
月, 此时太宗尚为秦王, 但已注意“商略前载” , 政府之力纠集整理各种亡散图书,“数年之间,
向历史学习。即位之后, 太宗对历史的热情益趋 秘府图籍, 粲然毕备”《
( 旧唐书・魏徵传》) , 为修史

炽烈。《贞观政要・崇儒学》 :“太宗初即位, 即于 提供了较好的资料条件。


正殿之左置弘文馆, 精选天下文儒, 令以本官兼   再次, 政治环境不同于武德时期。高祖统治
署学士, 给以五品珍膳, 更日宿直, 以听朝之隙 的前期, 内有群雄割据, 外有突厥骚扰, 战火连
引入内殿, 讨论坟典, 商略政事, 或至夜分乃 天, 干戈相寻。 但从武德七年 ( 624) 起义军辅公
罢。”太宗自己也说,“为人大须学问, 朕往为群 、徐圆朗等被次第削平后, 整个社会逐渐走向
凶未定, 东西征讨, 躬亲戎事, 不暇读书。比来四 安定。 贞观二年 ( 628) , 最后一个割据势力梁师
海安静, 身处殿堂, 不能自执书卷, 使人读而听 都被消灭, 贞观四年 ( 630) , 一度称雄北方的不
之”( 吴兢:《贞观政要・悔过》) , 并且为年轻时没有好 可一世的东突厥被征服, 唐朝终于实现和平。武
好读书而深感后悔。 太宗除了自己忙里偷闲学 德时期, 以皇位继承为焦点, 上层统治集团分裂
26
为以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各为其首的两大 君是陈霸先,《陈书》 称他“英略大度, 应变无方,
派别。 当时修史诸人, 有的就是两派中人, 如萧 盖 汉高、魏武之亚矣” , 谓其建陈“兆庶归以讴
、陈叔达属秦王李世民派, 魏徵、封德彝、裴矩 歌, 炎灵去如释负, 方之前代, 何其美乎! ”《
( 陈书

属于太子李建成派。 有的虽未必属于其中哪一 ・高祖纪下》) 北周创建于宇文泰,《周书》说他“田


派, 但也往往与之有一定瓜葛。 如殷闻礼, 为太 无一成, 众无一旅, 驱驰戎马之际, 蹑足行伍之
子中舍人; 颜师古, 太宗为敦煌郡公时曾担任文 间, 属与能之时, 应启圣之运, 鸠集义勇, 纠合同
学, 其弟相时, 为秦府十八学士之一。崔仁师, 曾 盟, 一举而殄仇雠, 再驾而匡帝室” ,“绍元宗之
由陈叔达举荐进拜右武卫录事参军。这样, 李建 衰绪, 创隆周之景命” ,“亿兆之望有归, 揖让之
成、世民兄弟之间的皇位之争势必会对修史工 期允集”, 誉其“雄略冠时, 英姿不世, 天与神授,
作产生不利影响。贞观时期, 这场争斗已经以李 纬武经文” , 与曹魏、刘宋的缔造者曹操、刘裕相
世民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上层统治阶层表现出 比,“校德论功, 绰有余裕” 。《 《北
( 周书・文帝纪下》)

空前的团结。这种和平安定的政治环境, 对各种 齐书》和《隋书》 对高欢之建北齐、杨坚之建隋朝


修史活动的开展无疑是极为适宜的。 也一致称许, 认为前者“以雄杰之姿, 始基霸业”
  十六国僧人道安在谈到佛教与政治的关系 《
( 北齐书・后主、幼主纪》后者是“天之所赞”《
), ( 隋书

时曾说,“不依国主, 则法事难举”《
( 世说新语・赏 ・高祖纪下》)。这样, 通过对梁、陈、齐、周、隋五朝
唐前五代史乃至整个传统史学又何尝
誉篇注》) , 的肯定, 就间接实现了对现实的肯定。
不是如此?   第二, 究论五代衰亡, 为唐觅取龟镜。 在隋
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建立起来的李唐皇朝, 为
三 为政治服务 避免重蹈覆辙, 非常注意对历代皇朝灭亡原因
的研究和总结。 唐人吴兢所撰《贞观政要》 记录
  唐前五代史的修撰是在唐朝政治需要的驱 了大量这方面的言论。与此相适应, 唐前五代史
迫下启动的, 自始至终又是在唐朝的严密监控 也在史论中着力探讨了梁、陈、齐、周、隋五朝灭
和干预下进行的, 所以, 唐前五代史的人物褒 亡的原因, 如《北齐书・后主、幼主纪》史论, 讨
贬、是是非非也就一依唐朝的政治需要为转移。 论了北齐灭亡的原因, 认为后主高纬“以人从
此时, 唐朝政权刚刚在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来, 欲, 损物益己。雕墙峻宇, 甘酒嗜音, 廛肆遍于宫
如何巩固新生的封建政权还是摆在唐朝君臣面 园, 禽色荒于外内, 俾昼作夜, 罔水行舟, 所欲必
前的头等大事。 因此, 唐前五代史的人物褒贬、 成, 所求必得。既不轨不物, 又暗于听受, 忠信不
是是非非实际主要表现为为这个新生政权的呼 闻, 萋斐必入, 视人如草芥, 从恶如顺流。佞阉处
号和论证。 当轴之权, 婢媪擅回天之力, 卖官鬻狱, 乱政淫
  第一, 肯定前代皇朝, 论证大唐正统。 唐朝 刑, 刳 被于忠良, 禄位加于犬马, 谗邪并进, 法
是继承周、隋而建立起来的皇朝, 群臣之中还有 令 多闻”, 最终使北齐“土崩瓦解, 众叛亲离” ,
大量人员来自梁、陈、齐三朝或与之有着千丝万 “五世崇基, 一举而灭”。《隋书・杨玄感等传》 则
缕的联系。因此, 对梁、陈、齐、周、隋五代采取什 详细探讨了隋朝灭亡的原因:
么态度, 直接影响到唐朝政权的正统性和合法     夫以开皇之初, 比于大业之盛, 度土地
性。 面对这种情况, 从唐朝现实政治利益出发, 之广狭, 料户口之众寡, 算甲兵之多少, 校
唐前五代史对梁、陈、齐、周、隋五朝一律采取了 仓廪之虚实, 九鼎之譬鸿毛, 未喻轻重, 培
肯定的态度, 如梁朝的开国之君是梁武帝,《梁 之方嵩岱, 曾何等级! 论地险则辽隧未拟
书》论他之建梁说:“齐季告终, 君临昏虐, 天弃 于长江, 语人谋则句丽不侔于陈国。高祖扫
神怒, 众叛亲离。高祖英武睿哲, 义起樊邓, 仗旗 江南以清六合, 炀帝事辽东而丧天下。其故
建号, 濡足救焚, 总苍兕之师, 翼龙豹之阵, 云骧 何哉? 所为之迹同, 所用之心异也。高祖北
雷骇, 翦暴夷凶, 万邦乐推, 三灵改卜。于是御凤 却强胡, 南并百越, 十有余载, 戎车屡动, 民
历, 握龙图……”《( 梁书・武帝纪下》) 陈朝的开国之 亦劳止, 不为无事。然其动也, 思以安之, 其
27
劳也, 思以逸之。是以民致时雍, 师无怨 , 社稷之臣欤” 。《隋书・郑译传》 批评郑译“事君
诚在于爱利, 故其兴也勃焉。炀帝嗣承平之 尽礼, 既阙于宿心, 不爱其亲, 遽彰于物议”。
基, 守已安之业, 肆其淫放, 虐用其民, 视亿   值得注意的是, 唐前五代史中受到褒扬的
兆如草芥, 顾群臣如寇雠, 劳近以事远, 求 忠臣义士有的竟是当初与李唐军队负隅顽抗、
名而丧实。兵缠魏阙, 阽危弗图, 围解雁门, 誓不两立的敌人。如尧君素, 隋朝末年领河东通
慢游不息。天夺之魄, 人益其灾, 群盗并兴, 守, 李渊派人进攻, 他率领河东军民坚决抵抗,
百殃俱起, 自绝民神之望, 故其亡也忽焉。 使其未能得逞。 后来, 李渊派尧君素的妻子、朋
  唐朝初年, 太宗君臣孜孜求治, 唐前五代史 友、上级等前往劝降, 也均无效果。 尧君素坚守
对朝代兴亡的这些总结, 无疑为他们树起了一 一年多, 最后因城内“粮食乏绝, 人不聊生” ,“为
面可供借鉴的明镜。 左右所害” 。《
( 隋书・诚节传》 ) 阴世师, 隋末为左翊

  第三, 宣扬传统道德, 为民树立规范。 隋末 卫将军, 与代王杨侑留守京师。李渊军队前来进


农民起义恰似一场山崩海啸, 不但摧毁了“甲兵 攻, 他“勒兵拒守”《( 隋书・阴世师传》 ) , 最后城陷人

强 盛”
、“威动殊俗”《
( 旧唐书・魏徵传》) 的大隋皇 亡。与阴世师“同心协契”《 ( 隋书・骨仪传》 ) 与唐为

朝, 而且对传统道德观造成严重冲击, 破坏了素 敌的还有京兆郡丞骨仪, 也以身殉城。尧君素被


来的君臣秩序。 为了恢复原有的统治思想和统 列入《隋书・诚节传》 , 阴世师、骨仪被称为“无
治秩序, 唐朝采取了许多措施, 如弘扬忠孝节烈 愧君亲”《隋书・于义等传》)。唐前五代史之所以将
(

传统美德、贬斥叛逆奸曲丑恶行径等等。作为官 他们载入史册并予以好评, 显然是希望通过对


方史学的产物, 唐前五代史也把对传统道德的 他们的褒扬,“亦冀将来君子有所庶几”《 ( 隋书・

维护和弘扬视为己任, 对那些符合或违背传统 为唐朝尽忠效命。


诚节传》) ,
道德的各种历史人物作了不同的褒贬。 如唐前   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由于唐前五代史在修
五代史设立了一些具有明显道德训诫意味的类 撰过程中, 始终以唐朝利益为中心, 评判是非,
传, 主要有《梁书》之《孝行传》、《止足传》、
《良吏 褒贬人物, 表现出非同一般的经世致用色彩, 因
传》 ,《陈书》
之《孝行传》,《北齐书》之《循吏传》
、 此, 它的修成受到了太宗的高度嘉奖:
《酷吏传》 、
《恩幸传》 ,《周书》之《孝义传》 ,《隋     公辈以数年之间, 勒成五代之史, 深副
书 》之《诚节传》、《孝义传》 、
《循吏传》 、
《酷吏 朕怀, 极可嘉尚。 《
( 册府元龟・国史部》)

传》 、
《列女传》等。在这些传中, 唐前五代史对那   然而, 正如意大利哲人克罗齐所指出的那
些道德优异的忠、孝、节、义之士进行了大力表 样, 当“给历史加上一个外在的目的” 时, 历史就
彰, 称赞他们“临难忘身, 见危授命” ,“杀身以成 会被“当成多少适于达到某些目的的材料, 不大
仁”
,“捐生以取义”《 ( 隋书・诚节传》 ) ,“或抱信以 注意它的真实性”
。 ( 克罗齐著、傅任敢译:《历史学的理
含贞, 或蹈忠而践义, 不以存亡易心, 不以盛衰 论和实际》, P 199, 商务印书馆, 1982) 唐前五代史为了致
改节”《( 隋书・列女传》) ,“笃于天性, 勤其四体, 竭 用现实政治, 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历史之真。
股肱之力, 尽爱敬之心, 自足膝下之欢, 忘怀轩 如为了维护唐朝君臣的形象与声望, 唐前五代
冕之贵, 不言之化, 人神通感。虽位登台辅, 爵列 史为其先人广立佳传, 所谓“朝廷贵臣, 必父祖
王侯, 禄积万钟, 马逾千驱, 死之日, 曾不得与斯 有传”
, 但据刘知几说,“考其行事, 皆子孙所为,
人 之徒隶齿”《( 隋书・孝义传》 ) ; 对那些残民以逞 而访彼流俗, 询诸故老, 事有不同, 言多爽实”
的酷吏则大加鞭挞, 说他们“多行无礼” ,“残虐 《
( 史通・曲笔》) ,“皇家修五代史,馆中坠稿仍在,
幼 贱”,“豺狼之不若”《 ( 隋书・酷吏传》 ) 。 除类传 皆因彼旧事, 定为新史……或以实为虚, 以非为
外, 其他人物传亦每有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评点, 是”《
( 史通・杂说中》) 。 又如为了肯定梁、陈、齐、

如《梁书・羊侃传》说羊侃“志等松筠、心均铁 周、隋五朝, 唐前五代史对它们的创建者大加神


石, 古之殉节, 斯其谓乎”
。《周书・颜之仪传》
称 化, 写进了不少荒诞不经的神迹奇异, 这也大大
“隋文帝之将登庸, 人怀去就。颜之仪风烈懔然, 损害了唐前五代史的真实性。
正辞以明节, 崎岖雷电之下, 仅而获济……岂非 ( 下转第 36 页)
28
[ 12 ]  赵翼 1 廿二史札记・唐代宦官之祸 [M ]. 北京: 中国书店, 1987.
[ 13 ]  王谠 1 唐语林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 14 ]  刘克庄 1 后村诗话续集 [M ]. 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 15 ]  董诰等 1 全唐文 [ Z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 16 ]  孙甫 1 唐史论断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O n the S he nce L ie u te na n t of the Ta ng D yna s ty

HU AN G X iu 2m ing
(S chool of H istory , S ichuan N orm a l U n iversity , C heng d u 610066, C h ina )

  A bs tra c t: Shence L ieu tenan t w a s the top comm ander of the im p eria l gua rd s, w ho shou ld be a
eunuch, in the la ter p eriod of the T ang D yna sty. T he eunuches con t ro led im p eria l gua rd s then.
In the la ter p eriod of the T ang D yna sty a series of po lit ic st rugg les happ ened becau se the eunuch
m onopo lizd the pow er. T he Shence L ien tenan t, a sp ecia l a rm y po sit ion, had a clo se rela t ion sh ip
to tho se.
  Ke y w o rds : Shence L ieu tenan t; Shence A rm y; eunuch; eunuch m onopo lizing pow er

( 上接第 28 页)

H is to ry of the F ive D yna s tie s b e fo re the Ta ng D yna s ty a nd the P o litics


of the Ea rly Ta ng D yna s ty

YU E Chun 2zh i
(C olleg e of L aw and P olitica l S cience, N anka i U n iversity , T ianj in 300071, C h ina )

  A bs tra c t: Po lit ics and h isto riog rap hy w ere a lw ay s been dep enden t on each o ther and took ad 2
van tage of each o ther in ancien t Ch ina. Po lit ics p rovided m o t iva t ion and gua ran tee fo r the w rit ing
of h isto ry and the h isto rica l resea rch w h ile h isto riog rap hy ha iled, a rgued and espou sed fo r po li2
t ics. T he h isto ry of the fives dyna st ies befo re the T ang D yna sty w a s the officia l h isto ry w rit ten
and com p iled under the o rgan iza t ion and d irect ion of the governm en t in ea rly T ang dyna sty,
w h ich w a s done fo r po lit ics and fin ished w ith the back ing of po lit ics. It had a st rong sen se to
serve the rea lity and rea list ic po lit ics, w h ich reflected the rela t ion sh ip betw een ancien t h isto riog 2
rap hy and po lit ics.
  Ke y w o rds : the h isto ry of five dyna st ies befo re the T ang D yna sty; po lit ics; L inghu D efen;
T ang T a i2zong

3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