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第1 3卷第 1 2期                      C i C n m eir h nJ ot pPd t e a 21 01年 1 2月

V l 3N .2 o 1 o1 . D c 21 e. 01

论著·临床研究

外周性性早熟患儿的病因及预后随访
杨晓红 陈瑞敏 张莹 林祥泉
( 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 / 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 福建 福州 300 ) 505   [ 摘 要]  目的 探讨外周性性早熟的病因及预后。方法 应用简化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n H 激发 GR ) 试验测定卵泡刺激素( S ) F H 及黄体生成素( H 、 L ) 雌二醇( 2 水平, E) 并采用 B超检查及骨龄检测等方法对 15例外 2 周性性早熟患儿进行病因诊断。随访病例 12例, 0 随访时间 3个月至 75年。结果 15例患儿的病因分布为: . 2 摄 0例, 卵巢囊肿 1 1例, c ueAbi t M C nl g 综合征 1 rh 1例,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A ) C H 5例, 卵巢 入外源性性激素 8 畸胎瘤、 男性化肾上腺肿瘤、 女性化肾上腺肿瘤、 垂体柄肿瘤各 1例, 另有 1 4例患儿病因尚不能确定。预后: 摄入 外源性性激素者随访 7 2例, 均在 1~ 6个月性征消退;1例卵巢囊肿患儿中, 1 8例 1~ 4个月性征自行消退, 但其中 1例 2年 3个月后转为中枢性性早熟; 1例囊肿切除术后性征消退; 卵巢畸胎瘤者术后性征消退; c ueAbi t M C nl g rh 综合征及 C H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 A 7例转为中枢性性早熟; 2例肾上腺肿瘤术后性征消退; 1例垂体柄肿瘤术 后 1年死亡。结论 外周性性早熟病因多样, 详细的病史、 体检、 辅助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不同病因预后不 同。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011 ( 2 :4 90 21 ,3 1 ) 97- 5 ] [ 关 键 词]  外周性性早熟;病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随访研究;儿童 [ 中图分类号] 758  R 2 .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8- 80 21 ) 2- 97- 4  10 83 ( 01 1 04 0

Ei oya dpon s o pr hrl rcc u p br nci rn tl o g n rg oi f ei ea peoi s u et s p o yi hl e d


Y N i og H NR i i H N i ,LNXagQ a.F zo h de′H s t o F jnPoi e ua A GXa H n,C E u M n o  ,Z A GYn I i un uhuC i r s o i l f ua r n ,F jn g n l n pa i vc i M d a U irt Tah gH s t ,F zo 300,C i C e  ,E a :cer31 i .o .n ei l n e i eci o i l uhu 505 h a( hnRM m i hnm 2@s acm c) c v sy n pa n l n   A s at bet e os d h ass n r ns o pr hr peoi s ue yMe o s h ee o bt c r :O j i  T t yt ue adpo oi f e pe l r c u pbr . t d T el l f cv u ec g s i a c o t h vs tn i m n sai E ) e r o edt t yas p fd ee i li m ie fll t u t ghr oe( S ,l e in o oe( H) adet d l( 2 w r e c db oiesm li o n F H) u i z ghr n L lc i an m gndt pi r es ghr oe( n H) sm li et h tl i f 2 h de i e pe lpeoi s oao oh  l i o n G R r n e an m t u tnt .T eeo g so 15ci r i ao s io e l nwt r hr r c u hp i a c o pbr e xl e yu r on cn adbn ae s s et o l f 0 ae w r fl e pf 3m n so ue yw r p r t ee o db la udsas n oe g as s n ts e m .Ata o12css e oo du o t e lw r ot t h s io c si i e l nw sa oo :eoeoshr nsi ae( 8 ) lw m t 75ya . eut h tl i l ir u o fhs h de a sfl s xgnu o oe n k n= 0 , . er R sl  T eeo g a d tbtno t eci r s oa a yt n= 1 ,M C nl i t ydo e( 1 ) ogn a ar a hprl i C H n= ) vr n vr ncs ( 1 ) c ueAb g snr i rh m n= 1 ,cneil de l ye a a( A )( 5 ,oa a t n ps i t a m n ) acl ear a t o n=1 ,f i n dea u o n=1 ,adhnl i ir u o e t a( =1 ,m su n de l u r( ro i n m ) e n ear lt r( m i n m ) n ad ep u a t t yt r m ( = ) h assi 4cssw r nnw .Flwu hw dt t h eul hr t ii f 2cssdet n 1 .T ecue n1 ae e euko n oo pso e h t l a esxa ca c rtso 7 ae u o a e sc eoeos o oe i aesbi dae 16m n s f 1css i vr ncs ,t eul hr t ii sbi d xgnu hr nsn k us e fr  ot .O 1 ae wt a a yt h xa ca c rts us e m t d t h ho i s es a e sc d sot eul n8css fr o ot ,bt n aew sr s r e ocn a peoi s ue y fr er ad pn nos a yi ae ae 1t4m n s u oecs a t nf m dt et l r c u pbr ae 2ya n t h a o r c o t t s t e m n s n ci i vr ncs udret noe tnadt nt sxa ca c rts us e.T e eul h e ot .O e h dwt a a yt ne n a pr i n h h eul hr t ii sbi d h sxa r h l ho i s w ao a e a e sc d ca c rts fh aet h a noa a e t asbi dae oe tn h l i ly p m o ci r i hr t ii o t a e sc eptn w ohda vr nt a m us e fr pr i .T ecn a sm t s f h de t i i ro d t ao ic o l nw h M C nl i t ydo eo A w r laie a l frt a et n c ueAb g snr rh m rC H e lv t eai a dpryae r t n t t e m ,ad7 cssw r r s r e ocn a ae e a f m dt et l et n o r peoi spbr .T ecn a sm t so 2csso ar a t o us e fr pr i .O eci i ad r c u ue y h l i l y p m f ae f de lu r bi dae oe tn n h dwt nl c o t ic o n m ss d t ao l hh e p u a u o d doeya ae oe tnC nls n V r dcue m ycn i t opr hr peoi s ue y i ir m r i n er fr pr i . o c i s a e ass a otb et e pe l r c u pbr t t yt e t ao uo i ru i a c o t adt r o ut ecr u yi n fdt og io ai ,pyi l xmntn n uia xmntn.T e n h e r s b a f l d ti h uhh t yt n hs a ea i i ,adaxi yea i i s h e f em e l e ie r sr k g c ao lr ao pons m yd f f ptn wt ie n eo g s f e pe l r oi s ue y r oi a ie o aet i fr t tl i o pr hr pe c u pbr . g s fr r i s hd f e io e i a c o t [ hnJC ne Ci ot mpP dar 21 , 3( 2 :4 90 ei , 01 1 1 ) 97- 5 ] t   K yw rs Pr hr peoi s ue y tl y oao oi r es ghr oe oo ps d;C i e od: e pe l r c u pbr ;Eio ;G ndt p  l i o n;Flwu t y h d i a c o t og r n e an m l u l

  近年来儿童性早熟发病率明显上升, 导致性早 熟的病因多样, 尤其外周性性早熟病因复杂。目前


[ 收稿日期] 01- 7- 2 [ 21 0 2 ; 修回日期] 01- 9- 4 21 0 1 [ 基金项目]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基金资助( o20 Y 4 ) N .02 09 。 [ 作者简介] 杨晓红, 本科, 女, 主治医师。 [ 通信作者] 陈瑞敏, 主任医师。

国内关于大样本外周性性早熟研究文献报道较少, 为提高对外周性性早熟的认识及早期病因诊断, 现

·97 4·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第1 3卷第 1 2期                      C i C n m eir h nJ ot pPd t e a 21 01年 1 2月

V l 3N .2 o 1 o1 . D c 21 e. 01

将 20 03年 5月至 21 01年 3月在我院诊断的 15例 2 外周性性早熟患儿的临床资料加以总结, 旨在为外 周性性早熟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临床参考。

Tne Ⅱ期 13例, anr 期 1 anr 0 Tne Ⅲ 5例, anr 期 Tne Ⅳ 1例; 乳晕色素沉着 9 7例次( 7 6 ; 7 . %) 外阴分泌物 增多 5 例 次 ( 1 %) 2 4 .6 ;阴 道 出 血 3 例 次 8 ( 04 ; 3 .%) 外阴出现阴毛 6例次( .%) 阴茎增粗 48 ; 2例次( . %%) 阴蒂肥大 5例次( . %) 皮肤 16 ; 40 ; 咖啡斑 3例次( .%) 24 。 22 . 辅助检查 221 .. 实验室检查  19 0 例患儿进行简化的 G R nH 激发试 验 显 示, 0mnL 为 08 3 i H .1± 1 6 U/, . 2I L F H为 1 6 4 3 U/。9 S . 5± . 6I L 7例 女 孩 E 2检 测 结 果: 1例升高( 7± 0p / L 。确诊为 Mc u e 8 2 2 gm ) C n Abi t lr h 综合 征 的 1 g 1例 患 儿 甲 状 腺 功 能 检 测 均 正常, 其中 2例 Mc u eAbi t C n lr h 综合征患儿早晨 g 8点 皮 质 醇 分 别 为 7 7和 8 7n o/ ( 考 值 7 6 m lL 参 1 8~6 0n o/ ) 3 9 m lL 。5例 C H 患 儿 1  H A 7O P为 2 6~ 6 . m lL 参 考 值 < 0n o/) 睾 酮 5 6 8 5n o/( 3 m lL , 为6 4~1 0 gd 参 考 值 < 0n /L 。1 5 6 0n /L( 2 gd ) 2 例患儿肝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 222 .. 超声检查  10例女孩中, 1 B超显示子宫 增大者 9 3例( 4 5 , 8 . %) 平均容积为 3 6± . L . 1 2m ; 3 9例( 55 卵巢稍增大,4例卵巢未探及, 3 .%) 3 其余 病例卵巢无增大;2例探及附件肿块, 1 内为液性暗 区, 界 清 楚, 大 为 3 m ×2 m , 小 为 边 最 0 m 7 m 最 1 m× 5m , 6m 1 m 1例示右附件区囊性包块, 考虑囊 2m 3 m 性畸胎瘤, 大小 2 m× 1m 。 223 . .  影像学检查  左手腕部骨龄摄片结果: 13例患儿骨龄与实际年龄相仿,1 1 2例骨龄超过实 岁或以上( . ± . 29 13岁) 20~ . ( . 60岁) 其 , 际年龄 2 中包括 M C nl i t c ueAb g 综合征 9例, A rh C H3例。肾 上腺 C T增强扫描显示右肾上腺肿瘤 2例。垂 体 M I R 示垂体柄肿瘤 1例。 22 4 ..  病理检查  1例肾上腺肿瘤病理报告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23 . 病因分布 15例患儿中, 2 摄入外源性性激素是最常见的 原因( 0例, 40 , 8 6 .%) 其中 5 3例误服避孕药所致 ( 包括 2例哺乳期母亲服避孕药引起) 2 ,7例因环境 外用美容护肤品) 。 雌激素所致( 口服滋补保健品 / 性腺疾病 1 2例( . %) 是第二位原因。M C n 96 , c ue 1例( . %) 均为女孩。肾上腺 88 , Abi t l g 综合征 1 rh 疾病 7例( . %) 包括 5例 C H和 1例男性化肾 56 , A 上腺肿瘤及 1例女性化肾上腺肿瘤。另外垂体柄肿 0 8 。另 有 1 4例 外 周 性 性 早 熟 患 儿 瘤 1例 ( . %) ( 12%) 1. 病因尚不能确定。见表 1 。本组病例中 有1 8例为异性性早熟, 异性性早熟中男性占 1 3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 研究对象 外周性 性 早 熟 患 儿 共 15例, 中 女 10例 2 其 1 ( 80 , 1 8 .%) 男 5例( 2 0 , 1 . %) 男女比例 1 7 3 ∶ . 。异 性性早熟 1 例, 8 同性性早熟 17例, 0 平均年龄 37± . 16岁( . 79岁) . 10~ . 。 12 . 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 专人测量身高、 体重, 检查乳房、 anr 睾丸、 阴毛分期, 青春发育程度参照 Tne 等制定
1 的青春发育分期的 5期标准 [ ]。常规拍摄左手腕骨

指骨骨龄片, 采用 GelhPl图谱进行骨龄分析。 r i y uc e 常规行盆腔( 或睾丸( 、 女) 男) 肝及肾上腺 B超检 查。测量子 宫 体 纵、 前 后 三 径, 算 宫 体 体 积 横、 计 ( 12× 以 / 纵径 × 横径 × 前后径计算) 测量卵巢纵、 , 横径, 计算卵巢容积( 12×纵径 ×横径 计算) 以 / 。 15例患儿中,0 2 19例( 9 女 7例, 1 男 2例) 进行了简 化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n H 激发试验 GR )
[ ] 23 2

(6 1

例患儿因有明确的误服避孕药史, 且年龄小, 家长拒 行 GR n H激 发 试 验) 方 法 是 静 脉 注 射 戈 那 瑞 林 , 25μ /g 最大剂量 10μ ) 给药后 3 i 采血, . gk( 0 g, 0mn 测定黄体生成素( H 、 L ) 卵泡刺激素( S ) 雌二醇 FH 、 (2、 E ) 泌乳素( R )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C ) 男 PL、 HG, c ueAb g 综合征者检测 rh 孩加测睾酮。怀疑 M C nl i t 敏感促甲状腺素(T H 、 sS ) 总甲状腺素( T ) 三碘 T4 、 甲状腺原氨酸( 3 及皮质醇水平。内分泌激素均 T) 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 EA 测定, M I) 仪器为西门子 公司 德 普 制 造。怀 疑 先 天 性 肾 上 腺 皮 质 增 生 症 (A ) C H 者查 1  7羟孕酮( 7O P 、 1 H ) 睾酮、 皮质醇、 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 C H 及电解质。并根据病情行 AT) 头颅 M I肾上腺增强 C R、 T等检查。外周性性早熟 诊断标准参照《 现代儿科内分泌学》 。 13 .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 S 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P S1 . 数据用 均数 ± 标准差( ± ) x s表示。
[] 3

2  结果
21 . 临床表现 15例患儿中, 2 病程最短者仅 2d 最长者 5年。 , 常见症状包括乳房增大 ( 1 19例次, 5 2 , 9 . %) 其中

·98 4·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第1 3卷第 1 2期                      C i C n m eir h nJ ot pPd t e a 21 01年 1 2月

V l 3N .2 o 1 o1 . D c 21 e. 01

其中 7例为误服避孕药, 3例为环境雌激素所致, 另 3例病因不明; 女性异性性早熟 5例, 其中 4例为

C H 1例为肾上腺肿瘤。 A ,

表1  外周性性早熟患儿病因及预后 ( = 2 ) n 15
病因 摄入外源性性激素  误服避孕药  环境雌激素 性腺疾病  卵巢囊肿  卵巢畸胎瘤 M C nl i t c ueAb g 综合征 rh 肾上腺疾病  C H A  男性化肾上腺肿瘤  女性化肾上腺肿瘤 垂体柄肿瘤 病因不明 %) 例数( 8 ( 40 0 6 .) 5 ( 24 3 4 .) 2 ( 16 7 2 .) 1 ( .) 2 96 1 ( .) 1 88 1 08 ( .) 1 ( .) 1 88 7 56 ( .) 5 40 ( .) 1 08 ( .) 1 08 ( .) 1 08 ( .) 1 ( 12) 4 1. 5例临床症状减轻, 其中 3例转为中枢性性早熟, 2例女孩行阴蒂整形术, 术后无复发。 术后阴毛消失, 阴蒂肥大消退, 随访 3年无复发。 术后性征消退, 随访 6个月无复发。 术后 1年死亡。 1例随访 1年 3个月乳房硬结仍存在, 失访 1 3例。 预  后 4 5例乳房硬结 1~ 6个月消退, 失访 8例。 停服滋补保健品或停用美容护肤品后 1~ 6个月性征完全消退。 8 1 4 例 ~ 个月临床症状消退, 1 2 3 但 例 年 个月后转为中枢性性早熟; 例行卵巢囊肿剔除术 1 后乳房增大消退; 失访 2例。 术后性征消退, 随访 1年 5个月无复发。 1 1例临床症状减轻, 其中 4例转为中枢性性早熟。

24 . 治疗与随访情况 随访病例 12例, 0 随访时间 3个月至 75年, . 失 访2 3例。8 0例摄入外源性性激素患儿中, 随访 7 2 例, 乳房硬结均于 1~ 6个月消退, 乳晕着色最迟 1 年 2个月消退, 其中口服滋补保健品或外用美容护 肤品所致性早熟的 2 7例患儿在停服滋补保健品或 停用美容护肤品后 1~ 6个月性征完全消退, 继续随 访最长达 5年, 发 现 复 发。1 未 1例 卵 巢 囊 肿 患 儿 6例 4个月囊肿自行消退后乳房增大随之消 中, 1~ 退, 但其中 1例 2年 3个月后转为中枢性性早熟; 2 例乳房增大消退但卵巢囊肿仍存在; 1例行卵巢囊 肿切除术后 1个月乳房增大消退; 失访 2例。1例 卵巢畸胎瘤患儿术后 1个月性征消退, 随访 1年 5 个月无复发。1 1例 M C nl i t c ueAb g 综合征患儿予 rh 他莫西芬或来曲唑治疗后, 乳房增大缩小, 乳晕着色 减轻, 出血减少, 4例在 7个月至 3年转为中枢性 但 性早熟, 其中 3例加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治疗, 骨龄加速减缓, 1例家长要求暂不予促性腺激 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5例 C H( 4例, 1 A 女 男 例) 儿 予 氢 化 可 的 松 替 代 治 疗, 7O P降 至 正 患 1 H 常, 其中 2例女孩行阴蒂整形术, 术后无复发, 3例 因就诊时间晚, 5~ 在 7岁时转为中枢性性早熟, 其 中 1例加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 骨龄 2例因经济原因未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 加速减缓, 素类似物治疗。1例女性化右肾上腺皮质瘤患儿术 后半月性征消退, 随访 6个月无复发。1例男性化肾 上腺嗜铬细胞瘤患儿术后阴毛消失, 阴蒂肥大消退, 年无复发。1例垂体柄肿瘤患儿, 初诊时查 随访 3 H G10mU m ,R 1n / L 伽玛刀术后出现尿 C . I / L P L2 gm ,

个月复查血清 H G为 56mU m ,R C 9 I / LP L 崩症, 术后 5 7 gm , 1n / L 明显升高, 血清睾酮由初诊的 49n /L 5 gd 升至 98n /L 术后 1年死亡。病因不明的 1 3 gd , 4例 患儿中 1 3例失访, 1例随访 1年 3个月乳房硬结仍 存在。患儿预后随访情况见表 1 。

3  讨论
外周性性早熟是性激素升高非受控于 G R n H释 n H依赖性性早熟。患儿 放所致的性早熟, 即非 G R 性启动是由于摄入外源性性激素或源于性腺或异位 肿瘤的性激素所致, 并无性腺轴的真正发动, 故无排 [ ] 45 卵和生精现象 。在临床表现上与中枢性性早熟 相似之处为乳房增大、 阴茎增粗, 但还是有许多不同 之处, 如与乳房增大不相称的乳晕色素沉着、 女孩子 宫增大但卵巢无增大, 男孩阴茎增粗但睾丸无增大 H F H极度 ( 性腺肿瘤除外) G R , n H激发试验中 L 、 S 低下等, 可作为鉴别。 外周性性早熟临床上可表现为同性性早熟或异 6 8例, 其中男 性性早熟 [ ]。本组资料中异性性早熟 1 3例 ( 0例为摄入外源性性激素, 1 3例 原 因 不 性1 明) 女性 5例( , 4例 C H 1例男性化肾上腺肿瘤) A , 。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男性异性性早熟大部分因外源性 性激素所致, 女性异性性早熟均由肾上腺病变所致。 外周性性早熟病因多样, 其病因诊断尤为重要。 本研究中所涉及病因包括摄入外源性性激素、 卵巢 M C nl g 综合征、 A 、 rh C H 肾上 囊肿、 卵巢肿瘤、 c ueAbi t 腺肿瘤和垂体瘤。占首位原因是摄入外源性性激 素, 患儿年龄均在 1~ 5岁之间, 此年龄组外源性性 激素摄入是引发外周性性早熟的一个重要因素。患

·99 4·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第1 3卷第 1 2期                      C i C n m eir h nJ ot pPd t e a 21 01年 1 2月

V l 3N .2 o 1 o1 . D c 21 e. 01

儿大部分是误服避孕药所致, 少数患儿否认误服避 孕药, 但有明确服用滋补保健品或用美容护肤品, 辅 助检查未发现性腺及肾上腺、 垂体部位病变, 随访中 患儿停服滋补保健品或停用美容护肤品后 1~ 6个 月性征完全消退, 继续随访最长达 5年, 未发现复 发。因此应加强对避孕药品及外用护肤品的保管, 不滥用滋补品, 以避免此类性早熟发生。 卵巢囊肿临床首发症状各异, 可表现为乳房增 大、 阴道出血、 阴道分泌物增多、 腹痛、 腹部包块。本 组资料中 1 1例卵巢囊肿患儿均有乳房增大, 5例伴 有阴道分泌物及阴道出血。孤立性卵巢囊肿具有自 律性产生内源性雌激素的能力, 导致外周性性早熟, 大多数孤立性卵巢囊肿在 1~ 4个月可自行消退, 少 数需外科治疗。本组大部分卵巢囊肿病例行内科观 察治疗, 6例囊肿 1~ 4个月消退, 乳房增大随之消 1例有外科手术指征, 行囊肿剔除术, 术后 1周 退; 乳房增大消退, 未再出现阴道出血, 预后良好; 1例 2 年 3个月后转为中枢性性早熟, 骨龄明显超前, 故应 注意定期随访。 M C nl i t c ueAb g 综合 征 也 是 外 周 性 性 早 熟 的 rh 较常见原因, 它由 G C P R的 G  亚基基因的激活性 s α [] 7 多见于女孩, 可伴有皮肤咖啡斑及骨 突变所致 , 8 纤维 囊 样 增 生。 L m r o等 [ ] 报 道 M C nl u bo s c ueA bi t r h 综合征患者具有典型三联征者约占 2 %, g 4 大 部分患儿为二联征或仅有一种表现。本病可以呈单 一 激 素 异 常, 可 以 呈 两 种 或 两 种 以 上 激 素 异 也 [] 4 常 。本组 1 1例 M C nl i t cueAb g 患儿中, rh 3例表现 为外周性性早熟及皮肤咖啡斑, 为二联征, 8例仅表 现为外周性性早熟。其中 1例发现卵巢囊肿, 2例有 两种激素异常, 除外周性性早熟外, 还有皮质醇增多 的表现。随访过程均有反复阴道出血, 骨龄超前明 显, 予他莫西芬或来曲唑治疗后, 乳房增大缩小, 乳晕 着色减轻, 子宫缩小, 出血减少。此外有 4 例在发病 7 个月至 3 年出现中枢性性早熟征象: 简化的 G R n H激 发试验显示 3 i H及 FH明显升高, 0mnL S 说明长期的 高性 激 素 状 态 可 以 诱 发 中 枢 性 性 早 熟, 此 对 因 [ ,] 49 M C nl i t cueAb g 综合征患儿应定期随访 rh 。 本组患儿中 5例 C H 4例为女孩, A , 表现为异性 性早熟, 1例为男孩表现为同性性早熟。2例女孩在 1岁就诊时骨龄正常, 予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 随访 3年骨龄与生理年龄相仿。3例在 3~ 6岁就诊时骨 龄明显超前伴生长加速, 予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 临 床症状减轻,7O P降至正常, 5~ 1 H 在 7岁时转为中 枢性性早熟, 其中 1例加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 似物治疗, 骨龄加速减缓。故及早发现, 早治疗, 可 以防止骨龄过快增长, 避免成年身高受损。 肿瘤也是性早熟不可忽视的病因之一。与外周

性性早熟密切相关的肿瘤以性腺肿瘤、 肾上腺肿瘤 多见, 垂体肿瘤少见。本组 4例外周性性早熟由肿 卵巢畸胎瘤 1例、 垂 瘤引起, 包括肾上腺肿瘤 2例、 体柄肿瘤 1例, 均行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及卵巢 畸胎瘤术后性征消退, 1例垂体柄肿瘤术后 5个月 1] C 考虑为生殖细胞肿瘤 [0 。颅 复查 H G明显升高, 内生殖细胞肿瘤最常见部位是松果体区和鞍区, 监 测 H G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及判断疗效预后的指标, C 联合测定血清和脑脊液 H G水平, C 有助于肿瘤定位 [1 1] 的判断( 颅内或颅外) 。本组 4 例肿瘤患儿均以性 早熟为首发主要表现, 而无明显肿瘤相关的症状体 征, 因此对外周性性早熟患儿进行性腺超声检查及肾 上腺、 鞍区影像学检查, 可早期发现肿瘤, 早期治疗。 本组资料 1 4例患儿病因不明, 其中 1 3例失访, 1例随访 1年 3个月乳房硬结仍存在。由于婴幼儿 年龄小, 误服药物后往往不能与家长说明, 病史询问 中不易问及; 另外孤立性卵巢囊肿有时可自行消退, 故推测病因不明的外周性性早熟很可能与外源性性 激素摄入或孤立性卵巢囊肿有关。 总之, 外周性性早熟的病因复杂, 临床表现多 样, 应提高对外周性性早熟的认识, 早期明确诊断, 针对不同病因及时干预治疗。
[ 参 考 文 献]
[] 1  曾畿生, 王德芬. 现代儿科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 .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011013 20 :3  . 3 [] 2  陈瑞敏, 郑道新, 林祥泉, 陈文茹. 简化 G R n H激发试验对中枢 性性早熟的诊断价值[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05 3 ( ) J. 20 ,9 4 : 3335 9 . 9 [ ] a snM ,C hnN 3  Lwo L oe .As g a p uct eu l e in i l m l bu nos u i z g n es es a tn i e an m t u tnt f i ao s r hr oe( H)r es ghr oe( H H) sm li et o o n L l i o n L R m m n o n L upes ni h de i et l r oi s u oir g Hspr i nci r ti so l nwt n a pe c u p hc r c o l nE dc nlM t , i a br ee i H H aois J .JCi nor o e b e yr in t c v gL R gn t[ ] s 19 , 4 1 ) 43  4 . 99 8 ( 2 : 564 0 5 [] 4  陈瑞敏, 林祥泉, 陈文茹. 假性性早熟 3 8例临床分析[ ] 实用 J. 儿科临床杂志,052 ( ) 5254 20 ,0 6 :1  . 1 [] 5  郑荣秀, 刘戈力. 女童性早熟的临床诊断程序[ ] 实用儿科临 J. 床杂志,012 ( ) 5750 21 ,6 8 : 5  . 6 [ ] aa aai .H d a aai 6  Ppt ns uA ajt ns uCpeoi s ue y J.Pd h o ih o r c u pbr [] e c o t ir nor o R v 20 , ( ) 1217 a E dc nl e, 06 3 1 :8  . t i 8 [] 7  杜敏联.青春期内分泌学[ .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06 20 : 1811 8 . 9 [ ] u boo ,Pr F u a .A tan ga u tn:nl i 8  L m r S a s ,SlnC cvt g s m ti saa s s i t i i ao ys o13ptn wt i s f c ue l r h snr e a uo f 1 aet i g o M C n l i tydo - E r i s hs n A bg m  pa oao te t y J.J l nor o M t , 04 8 enC lbr i S d[] Ci dc nl e b 20 , 9 l av u nE i a ( ) 20  1 . 5 :172 3 1 [] 9  陈瑞敏, 林祥泉, 陈文茹.M C nl i t ydo e c ueAb g snr 五例报道 rh m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051 ( 0 :910 J. 20 ,3 1 ) 9  . 0 [ 0 田成林, 1] 蒲传强, 黄旭升, 吴卫平, 于生元, 郎森阳, 人绒毛 等. 膜促性腺激素在脑实质生殖细胞肿瘤诊治中的意义[ ] 中华 J. 神经医学杂志,065 3 :6  5 20 ,( ) 222 . 6 [ 1 李燕虹, 1] 苏?, 马华梅, 陈红珊, 古玉芬, 杜敏联. 伴性早熟的儿 童生殖细胞瘤临床特点及血清和脑脊液 βH G测定对肿瘤 C J. 20 ,( ) 81 1 定位诊断的价值[] 聚焦生长障碍,084 2 :  . ( 本文编辑: 邓芳明)

·90 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