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信報網站 http://www.hkej.com/template/dnews/jsp/detail_print.jsp?

dnews_id=851&title_id=89918

返回前頁 |列印

2009年2月26日

美:虛浮與錯愕
王在瑩

每逢搬到一個新城市,只要找到一間賞心的咖啡店,以及一個剪髮的好地方,我便會覺得開始適應。對於城裏的博物館,我也
有兩個要求:一是能找到一、兩件百看不厭的展品,二是必須長期展出,讓我每次回去都可以探望它們;猶如探朋友一樣,感
到踏實。
大都會博物館坐落在曼克頓上東城中央公園的東面,在二百萬呎的館裏,約有二百萬件藏品。如非為公事,只在陽光燦爛的日
子,我才會走進去。搞不清是她的歷史文物使人覺得沉重、建築的宏偉使人覺得渺小,還是黯淡的光線使人昏昏欲睡;每次進
館,總感到肩膀上加了莫名的重量。
為了擺脫這份不自由的感覺,我通常會先走進埃及館,那兒的落地大玻璃幕牆,把中央公園的陽光與景色毫無保留地融進來。
館裏的獅面人身Sekhmet女神像,在神話裏是法老王的守護神,也是戰神和女性之神。一系列黑色花崗石雕刻神像,雖然帶着
歲月留下的損毀,各自的臉龐仍散發出智慧與威嚴的氣息,又同時蘊含着人性的慈愛與幽默,我對她們早就一見鍾情。
在歷史的時空裏,她們忽然讓我的存在跟幾千年前的國度拉上了關係。每次來看她們,都會想到人性的多面。我們既可堅強又
會怯弱,朝向理想,又會偶爾失足於現實帶來的錯愕。藝術就在這不可理喻的虛浮境界裏,帶給我們一點精神上的歸依。
藝術也能把許多素未謀面的人與事拉在一起。最近在下城的新美術館,我遇到了娜爾.卡爾(Nour al-Khal)。她是紐約作家
史提芬.文森(Steven Vin cent)在伊拉克的翻譯員。2006 年,文森在《紐約時報》發表了揭發當地警察殺戮平民的文章。
三天後,他被綁架然後被槍殺。卡爾當時不單目睹整個過程,還為文森擋了三槍。也許是憑着堅強的意志,她竟從重傷中痊癒
過來。
我們的相遇,多得藝術家傑瑞米.戴勒(Jeremy Deller)的設計。他把新美術館的二樓布置成客廳一樣,《就是如此:與伊
拉克對話》的空間,每天有不同的伊拉克專家,來自各行各業,在這裏與觀眾閒談。我就是這樣認識了卡爾。
她個子矮小,性情直率,敢言敢行,義無反顧。「我替美國人工作,但美國人不承認我的身份,這是什麼道理?!受傷後,我
過了十八個月的難民生活,幾經轉折才到紐約。」
美國人對伊拉克的了解,一直有掩耳盜鈴的意味。政府控制消息的傳播,鼓勵着仇恨與歧視。卡爾認為紐約的藝術很開放,在
這平台上可以討論各式各樣的問題,百無禁忌,跟第三世界國家對藝術的觀念有很大的差異。

1 of 2 2009/2/25 下午 07:11
信報網站 http://www.hkej.com/template/dnews/jsp/detail_print.jsp?dnews_id=851&title_id=89918

古代的藝術,憑藉物像傳遞精神訊息,許多作品都表達對永恆與理想的追求。到了今天,藝術趨向捕捉人在互不相關的社群
裏,如何發生對話。境遇主義者(situ ationist)居伊.德博爾(Guy Deb ord)曾認為「美」的新定義,是如何在偶發的境遇
裏啟發出無限的可能性。
我遇上了Sekh met,也遇上了卡爾。相距幾千年,她們同時啟發着我對「美」的想像,自古至今,人類一直嚮往自身民族的和
平共存,但嚮往與現實往往背道而馳。我們每天見證物質文明一日千里,人道文明卻反覆蹉跎。藝術的定義隨着時代變更,但
其「功能」卻千年如一。世世代代的藝術家曾用過不同的手法,嘗試把人性的美彰顯在我們眼前。也許「美」的定義,並沒有
新舊,也不在乎形式。「美」,是我們承擔真與善的能力。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2 of 2 2009/2/25 下午 07: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