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聯合報/林金源/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台北市)】 2007.02.

10 02:01 am

扁政府大搞「正名」,行政院長蘇貞昌為中華郵政的正名,提供了一個歪理。蘇說台灣郵政早於大陸創立的中華

郵政,沒有理由不用原有的名稱。蘇揆斷章取義、混淆視聽,識者有責任釐清歷史真相,留下辨正記錄。

一八八八年「外來政權」的巡撫劉銘傳,以傳遞公文的驛站為基礎,創辦郵政組織,於台北設郵政總局,早於內

陸一八九六年設立的「大清郵政官局」。當時的郵票分兩種:免費供官方文書使用的「台灣郵票」;以及供商民

使用的「郵政商票」。台灣郵政早於內地,若再加上台灣設有中國最早的電報局、台北設有全國最早的路燈等事

實,正好否定了獨派一向指控清政府漠視台灣的哀怨史觀。

對大一統的帝國而言,清代的「台灣」郵政也好,「台灣」郵票也罷,絕不含搞台獨、去中國化的涵義。正好相

反,此處所指的台灣乃是中國的一個省,正如廣東、福建一般。蘇揆擷取片段歷史,意欲尋求台灣的主體性,卻

反證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另有兩段鑄錢歷史,可供蘇揆參考。其一:「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年),福建巡撫奏請臺灣就地鑄錢,部頒

錢模,文曰康熙通寶,陰畫『臺』字為別,…,唯臺錢略小,…,故不行於內地。」其二:「『咸豐三年(一八五

三年),林恭之變,圍攻郡治,塘報時絕,藩餉不至,府庫存元寶數十萬,滯重不易行,乃為權宜之策,召匠鼓

鑄』,臺灣鑄造銀幣三種,總稱臺灣紋銀」。這兩段歷史都證明印有台灣字樣的錢幣,遠早於中華民國的鈔票。

扁政府日後如想為國幣「正名」,或可擷取這兩段歷史。

但容我提醒蘇揆,這兩段歷史證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即便一八九五成立的「台灣民主國」,都沒想搞台獨,

因為它的年號叫「永清」。至於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幸好已經與交銀合併並更名為兆豐銀行,否則如要改名,由

於該行的前身可溯至晚清之「戶部銀行」與「大清銀行」,根據蘇揆的原則,真不知要選哪一個好。

面對「務虛」的正名風潮,藍綠陣營都有標準反應,無足為奇。最值得觀察的,反倒是近來改走「務實」、左轉

路線的台聯。台聯立委賴幸媛有一段宏言儻論,她說:「當前的藍綠惡鬥是以『統、獨』的假議題,來矇蔽社會

民生的真問題。」大哉斯言,台聯正視民生,而且願意「中間偏左」,值得喝采,這也是以民生議題取代統獨議

題的契機。

國營企業「正名」就是典型的假議題,也是台聯「中間偏左」路線的第一個試金石。關心國計民生的人,都在等

待台聯對無益於社會底層的假議題,發出鏗鏘之聲。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