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中間偏左」需要哪些政策? ◎林金源(淡江大學經濟系 副教授)

在公用廁所沒放紙的早年,主計處廁所本設有公用衛生紙,後來總務處為省開支把它取消,改成按月發給員工

一包紙。此舉造成不便,引起眾怒,有人竟罵總務處「共產黨」!其實,批評者喜歡「大鍋飯」卻反對「自負盈

虧」,到底誰才是共產黨?幾年前中華電信員工為反國營企業私有化,展開大規模示威抗議。帶頭的幹部不滿警

察鎮壓,情急之下罵警察是「共產黨」。他們有所不知,真正的共產黨決不把國營企業私有化。從兩蔣以來,台

灣社會對「左」的排斥與誤解,既深且巨,上述兩例,就是明證。

北歐成功的福利國家典範、西歐左翼政黨的影響與貢獻,並未引起台灣的重視,也沒增添民眾對社會主義或左

派的認知和好感。在威權時代,左派是入人於罪的充分理由。直到近年,左派、社會主義、共產黨等字眼,仍代

表落後、貧窮、蠻橫、甚至邪惡。左派如何擺脫污名、擴展空間、修正台灣發展方向的偏頗,毋寧是急迫且深具

意義的大事。

弔詭的是,從不談「左右」的台灣政壇,最近帶頭改走「中間偏左」的,竟是一向戮力於台獨的深綠台聯。立

委賴幸媛日前在《中國時報》有一段宏言儻論,她說兩大黨占盡資源,卻忽視民間疾苦。「當前的藍綠惡鬥是以

『統、獨』的假議題,來矇蔽社會民生的真問題。」大哉斯言,但請大家回想「以統獨假議題,矇蔽民生真問

題」者,始於何時?創於何人?經濟成長(右)與社會公義(左)如何取捨的重要問題,總是被族群議題與意識

型態淹沒,究竟孰令致之?創黨之初就與民進黨比獨、讓歷來統獨戲碼增添張力有功的台聯,難道不也是「以統

獨假議題,矇蔽民生真問題」?

賴委員又說,經濟成長的果實未能由全民共享,「尤其是自兩千年以來,貧富差距日愈懸殊,因失業、貧困和

債務而走上絕路者時有所聞,…民主沒有為廣大人民帶來實惠。」賴文一針見血,但請容我稍微補充。台灣社會在

六、七十年代不但越來越富,而且越來越均。威權統治的蔣經國於能源危機時期,堅持漁民使用的柴油不能漲

價,並且還能法辦搞金權的立委蔡辰洲,而繼任的李登輝則開始與財團密切往來。台灣貧富差距的擴大始於 1980

年代「本土化」蔚為主流之時,絕非政黨輪替之後。民主沒為人民帶來實惠,實在不能只怪現任政府,卻不檢討

掌權 12 年的李登輝。台灣社會公義遭受侵蝕,早就發生,何以台聯現在才突然發現「左」的必要?

李登輝表達避談台獨、改走中間偏左路線之後,社會及媒體關注的焦點,是他的前半句,不是後半句。據我的

悲觀預測,今後選舉中「左、右」議題仍難敵「統、獨」,因為後者仍大有操弄的空間。台聯正視民生,而且願

意「中間偏左」,當然值得喝采,這也是以民生議題取代統獨議題的契機。凡是不忍社會底層現況的人,對於台

聯「中間偏左」的動機與誠意,都有高度的期許。

依我淺見,中間偏左必要的政策包括:

a.提高稅率,(丹麥所得稅率 50%-70%;台灣有效稅率才 12-14%)。台灣稅收來源偏重薪資所得,資本利得

稅急需補強。政府稅收不足、預算赤字都很難做到中間偏左。

b.強化社會福利、失業救濟制度。
c.提供平等教育機會,讓人民有公平的立足點。近來各地方政府擬定課後扶助計劃,幫助弱勢學生補習功課,該

計劃需要 7 億元但教育部只給 4 億。商業周刊報導,政府每年支付每一小學生的經費,南韓約 800 美元,台灣約

80 美元。高等教育政策亦加大貧富家庭間的差距。

d.完善托育政策,提高婦女勞動參與率、就業率。

e.「中間偏左」最需要廉能負責的政府,忠於人民所託,把公民繳交的大幅稅收,做最有效的經營與分配。

(2005 年丹麥發生三十年來最大宗的賄賂案,賄賂金額約台幣二十三萬。如此清廉政府,人民才願意交高稅

額)。至於近來以自由化之名,行國營企業財團化之實,亦應反對。全球高效率、低事故的新航就是國營企業。

f.緩和兩岸關係,轉移國防、外交資源到社福與教育。人民交稅如可換來更便宜的教育、更好的醫療服務,自然

減少逃稅誘因。如把血汗錢交給中南美洲的貪瀆政客,或是買了一些平時一無所用、戰時玉石俱焚的武器,將增

加人民逃漏稅誘因。軍購、金錢外交亦與「中間偏左」的精神相左。

「中間偏左」需要的是細火慢燉,需要循序漸進建立制度與文化,不能只是短期的政治訴求,更不可能完全避

開統獨意識型態。一個「中間偏左」的政黨決不支持貪腐的政權,但是一個主張「本土」的政黨就會含淚挺扁。

一個「中間偏左」的政黨會反對勞民傷財的「正名」運動,但是一個主張「本土」的政黨必然熱中於「正名」。

台聯如何走出困境,仍有待觀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