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志 

南 怀 瑾 : 海 峡 两 岸 的 信 使 
。  周 瑞 金 
迎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 , 人们非常关心  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 的事。作为 国学大师 、 密宗 
高人 ,介绍 南 怀瑾 先 生 的文 章 已经俯 拾 皆是 , 人 

已尽知 。这次从大陆 与台湾两岸合作 信使 的角  度, 写一写南先生心忧天下的高士情怀 , 人们一  定 会倍 感 兴 趣 。  


自2 0 o 5年 4月 台 湾 国 民 党 主 席 连 战 实 现  “ 和平之旅” , 与 胡 锦 涛 总 书 记会 谈 , 国 共 两 党 领  袖 睽违 6 0年 的首 次握 手 ,实 现 了 国共 两党 的第 

三次合作 , 开创了两岸关 系的一个新时代 。   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来之不易 。 在两岸关系 

起起伏伏 之 中 , 1 9 8 2年 中共 对 台工 作负责人廖 
承志 以个人名义给 台湾蒋经 国先生写 了一封以  情感人的公开信 , 倡议 国共合作 , 共 同完成祖 国  统一大业。最早看到这封信 , 并 向国民党 当局报  告的 , 正 是 长期 关 注两 岸 关 系 、 忧 国忧 民 的南 怀  瑾先生 。 在他建议之下 , 一个月后 , 台湾国民党当  局由宋美龄出面写了一封文情并茂的长信 , 给廖  承志作训诲式的答复。虽然 两信针锋相对 , 南辕  北 辙 ,然 而开 了 国共两 党 隔 海对 峙 3 0余 年后 文  字对话的先河 。 到8 O 年代中期 , 海峡两岸又开始 
南怀瑾 ( 1 9 1 8年一 )  

南怀瑾先生一生行踪奇特 , 常情莫测 。抗战  时投笔从戎 , 跃 马西 南 , 旋 返 成 都 中 央 军校 任 政   治教 官。后与校长蒋介石政见不合 , 遂 离军校遁  迹峨眉 山闭关学佛 , 遍读大藏经三藏十二部。后 

了秘密接触 , 担任密使穿梭两岸的是蒋经国的前  机 要 秘 书沈 诚 。  
1 9 8 7年 由杨 尚昆 主席 出 面致 函蒋 经 国先  生, 经沈诚秘密转呈 , 邀 国民党 派代 表到北京举 
行 和 平谈 判 。作 为 回应 , 蒋 经 国先 生 宣 布废 除 台  澎“ 戒 严令” , 开 放 台湾 民众 赴 大 陆 探 亲 , 打 开 了  两 岸交 流 的大 门 。然 而 , 就 在两 党 谈判 有 望 开 启 

又人 康藏地区参访 密宗上 师 , 经 白、 黄、 红、 花各  教派上师印证 , 成为密宗上师。1 9 4 9 年初抵 台湾  设帐收徒 , 讲授 中国传统经典 , 并任文化大学 、 辅 
仁大学 、 政 治 大学 教 授 , 先 后 创立 “ 东西 文 化 精华  协会” 、 “ 老 古文 化 事业 公 司 ” 、 “ 十方 书 院 ” 等 文化  机构 , 门生遍 海 岛 , 在 台湾 思想 文 化 界影 响极 大 。  

的重要关头 , 蒋经 国于 1 9 8 8 年1 月溘然病逝 , 痛 
失 了 和平 统一 契 机 , 令人 扼 腕 。  

台湾 高层上将 、 中将 , 秘书长 、 主任 , 以及李登辉  的儿子 、儿媳和后来成为密使 的苏志诚三人 , 都  成 了“ 南 门弟 子 ” , 可谓 “ 冠 盖辐辏 , 将 星 闪耀 ” 。   然而上世纪 8 0 年代 中, 台湾发生 “ 十信案 ” ,   蒋经 国借机将一批党政军要人整 的整 ,贬 的贬 ,   调 的调 , 抓 的抓 , 连南 怀 瑾 先 生也 被 怀 疑 为 “ 新政  
学 系领袖 ” 。1 9 8 5年 南 先 生 不 得 已 “ 避 迹 出 乡 
2 0 1 1 年第 1 O期 l 炎黄春秋 ;   7 7  

李登辉接过蒋经 国权力后 , 沈诚被 台“ 高检”   以“ 涉嫌叛乱” 罪名起诉 , 后虽被判 无罪 , 却从 此  失去两岸传话人 的作用。这时 , 大陆选定蜚声海  峡 两 岸 的 国学 大 师南 怀瑾 为 居 中牵 线 人 , 在 香 港  开辟新 的两岸秘密沟通管道。  

志 

邦” , 离 开了生活 3 6年 的 台 湾 , 到美 国 华 盛 顿 隐 

进 会谈 效 果 , 促成海峡 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 汪道 

居 3年 , 直 至蒋 经 国逝 世 后 , 1 9 8 8年 秋 才 途 经 日   本 返抵 香 港 定 居 。 不想 在 香港 刚住 下 第 六 天 , 南 
先 生 当年在 成 都 军 校 的老 同事 、全 国政 协 常 委 、   民革 副 主席 贾 亦斌 突然 找 上 门来 , 几 个 月后 贾 又 

涵被 江 泽 民 主席 委任 为会 长 。一 年半 后 , 即1 9 9 2   年 6月 1 6 日的一 次 会 谈 , 南 怀 瑾 先生 披 挂 上 阵 ,  

介 绍 中 央对 台 工 作 负 责 人 杨 斯 德 主任 与 南 先 生 
接上关系。  

为两岸密使亲笔起草 《 和平 共济协商统一建议  书》 , 一式两份 , 交 密使 分 别 送 达 两 岸 最 高 当局 。   建议 书 内容如 下 : “ 有关 两 岸 关 系 未来 发 展 问题 ,  


适 逢汪道涵先生 、 杨斯德 先生 、 许 鸣 真 先 生 等 与  苏 志诚 先 生 等 , 先后 在 此相 遇 , 广 泛 畅谈 讨 论 。 鄙  人所 提 基 本原 则 三 条认 为 : 双方 即应 迅 速呈 报 最  高领 导 批 示认 可 ,俾各 委 派 代 表详 商 实 施 办 法 。   如蒙 双 方 最 高领 导 采 纳 , 在 近期 内应 请 双方 指 定  相 应专 人 商谈 , 以期 具 体 。 如 未蒙 批 示认 可 , 此 议  作罢。 基本 三原 则 三条 : 1 . 和平 共 济 , 祥化宿怨 ;   2 . 同心 合 作 , 发展经济 ; 3 . 协 商 国 家 民族 统 一  大业 。 具 建 议人 南 怀 瑾敬 书 ” 。 此 建议 书 由汪道 涵 

南 怀瑾 这个 “ 跳 出三 界外 , 不 在 五行 中” 的 隐 

士式人物 , 为什 么会被选 中作为两岸关系的传话 


人 呢 ? 一是 他 与李 登辉 能 够说 得上 话 ; 二是 他 在  两 岸 政 治 圈 中有 广 泛人 脉 关 系 , 了解 两岸 的政 治  和历 史 ; 三 是 南先 生 有 一 定社 会 地 位 和 威望 。应 

当说 , 在 当时历史条件下 , 南先 生是 唯一合适 的  国共合作信使人选 。 为着民族统一大业和两岸人  民的福祉 , 南先生抱着“ 买票不入场 ” 的态度参与 

其中 , 不久 即应李登辉 的邀请启程从香港 重返 台  湾, 与李当面商讨对大陆政策 。从 1 9 9 0 年 1 2 月  


3 1日开始 ,终于促成两岸密使在南怀瑾先生 的 
香 港 寓 所重 开 国共 两 党会 谈 。  

直接送达江泽民等 中央领导 , 获得肯定 。而台湾  方面由于苏志诚深知李登辉意 图, 竟私 自 将 建议 


书 压下 了 , 终 因李 登辉 没 有 回应 而失 之 交臂 。从  此, 南 怀 瑾先 生退 出两 岸密 使 的会 谈 。  
而在 汪 道 涵先 生 的努力 下 , 本着 在 南 先 生 寓 

第一次会谈结束后 , 南先生分别给两岸领导  人写 了一封信 , 表达 自己及时抽身 、 乐观其成 的  心愿 。 信中说 : “ 我本腐儒 , 平生惟 细观历史哲学 ,   多增感叹 。 综观八十年来家国 , 十万里地河 山, 前  四十年 中, 如阴符经 言 , 人发杀机 , 天地翻覆。后  四十年 来 , 天发 杀机 , 移 星 易宿 。及 今 时势 , 吾 辈 
均 已老 矣 。对此 劫 运 , 应 有 总结 经 验 , 瞻前 顾 后 ,  

所会谈 的精神 , 两岸 密使又分别在珠海 、 澳 门、 北  京 等地 密 会 多次 , 曾庆 红也 介 入会 谈 。 1 9 9 2年 1 0  


月 2 8日至 3 0 日, 以汪道 涵 为会 长 的海 峡 两 岸关 

系协会 与 以辜 振 甫 为董 事 长 的海 峡 两 岸基 金 会 ,   在 香 港 举 行 了成 功 的会 谈 , 双方达成 “ 两 岸 均 坚  持 一 个 中 国 的原则 ,各 自以 口头 声 明 方式 表 述 ”  


的共识 , 这 就是 “ 九二 共 识 ” 。这 个 共识 一 直 成 为 

作出一个崭新好榜样 ,为历史划一时代之特色 ,  
永 垂法 式 , 则为 幸甚 ! 但 人智 各 有 异 同 , 见 地 各 有 

两岸对话与谈判的基础。1 9 9 3年 4月 2 7日, 备 
受 瞩 目的第 一 次 “ 汪 辜 会谈 ” , 终 于 在新 加 坡 正 式 
举行 , 共 同签署 了 四项 协议 。虽 然 协议 只局 限 于 

长短 , 一言兴邦 , 岂能望其必然 , 只尽人事 以听天  命而 已。我之一生 , 只求避世 自修 , 读 书乐道 了  


事, 才 不 足 以人 世 , 智不足以应物 , 活到现在 , 已 

民 间性 、 经济性 、 事务性 、 功 能性 的 范 围 , 但 它 毕 
竟具 有浓 厚 的历 史象 征意 义 , 标 志 着 两 岸关 系 迈  出历 史 性 的重 要 一步 。  

算 万 幸 的多 余 。 只望 国 家安 定 , 天 下 太平 , 就 无 遗 

憾 了。 目前你们 已经接触 , 希望能秉此好 的开始 ,   即有 一好 的终 结 。惟 须 松 手放 我 一 马 , 不 再 事 牵 


涉进去 , 或 可 留此余 年 , 多 读一 些 书 , 写一 些 心 得 

1 9 9 5年 春 节 前 夕 , 中共 中 央 总 书记 、 国家 主  席 江泽 民就发 展 两 岸关 系 , 推进 祖 国和 平统 一 进  程 问题 , 发 表 了著名 的八 项 主 张 , 即“ 江八 点 ” 。 汪  道 涵 当 即向 江 主席举 荐南 怀 瑾 先 生 , 并 将 我 当 时 

报告 , 留为将来做一点参考就好 了。多蒙垂注关  爱, 宠赐 暂 领 , 容 图他 日报谢 。”  


两 岸 领导 人 并 未让 南 怀瑾 先 生 如愿 。 双方 密 

使 又 陆陆 续续 在 南 的香 港 寓所 会 谈 了多 次 , 但 未  获进 展 。 于 是南 先 生提 议 大 陆方 面 增 加 汪道 涵 和  许鸣真 ( 即 后 任 台“ 国安 部 ” 部 长许 永 跃 的 父 亲 )   二 人为 密 使 , 参 与会 谈 。 由此 , 提 升 会谈 分 量 , 增 
78   炎黄春秋 l   2 O l   1年第 1 o 期  

在一家杂志上撰写的介绍南先生情况 的 《 奇书 、   奇人 、 奇功》 一文 , 推荐给江主席参 阅。 同时 , 汪道  涵又代表 江主席邀请南先生 回大 陆 , 与江主席直  接见 面 交谈 台湾社 情 与 推动 两 岸关 系 方 略 。 由 于 


南 怀 瑾先 生 抱 有传 统 的“ 士大夫” 气, 对 国共 两 党 

志 

始终 抱 着 “ 买 票不 入 场 ” 的态 度 , 没 有 得 到江 主 席 

的副总编 , 又戏称今天我是到 “ 南怀瑾书房行走 


来 了” 。 当我代 汪 先生 向他 致 意 , 并 问起 他 对 “ 汪  辜会 晤” 的看 法 时 , 南先 生 心 直 口快 说 道 : “ 现 在  两 岸 都说 好 , 我 看 不会 有 结 果 。 ‘ 汪辜 ’ 闽南 话 是 
‘ 黑锅 ’ , 某 人在 台湾 名声 不 好 。而李 登 辉 这个 人 

正式 的书面邀请 , 终不为所动。直拖到两个多月   后, 南 先 生 才 以探 望 许 鸣真 为 由 ( 当 时许 在 上 海  医 院处 于病 危 状 态 ) ,动 身来 上 海 与 汪道 涵 先 生  见 面 。并用 了 四个 多小 时 , 向汪 叙 述 台 湾历 史 沿 


革, 民心 民意 所在 , 台湾 政 情 党情 社 情 , 以及 国民  党 近 况 与李 登 辉 的 变化 , 强调攻 心为上 , 文 化 统 

你们都没有看透 。 他在执政初期 , 权力基础未稳 ,   利用密使会谈 , 缓和两岸关系 , 取得大陆对 台湾  地位的认可 , 得 以腾 出手来将李焕 、 郝柏村 、 林洋  港等政敌消除掉 , 巩 固 自己权力。 现在 , 李登辉不  同了, 他会 容 忍 汪道 涵 去 台湾讲 统 一 吗 ? ” 我一 回  到上海 , 汪先 生 马上 会 见 我 , 听 我 汇报 台湾 之行 。  
他特别关注南怀瑾先生的反应 , 我 当时 隐 讳 “ 黑  锅” 之说 , 只 说南 先 生 不看 好 两 岸关 系 的改 善 , 认  为 汪访 台机 会渺 茫 , 李 登 辉 已经发 生 变 化 了 。真 

领先。 同时 , 南 先 生也 对 大 陆 当局对 台实行 “ 文 


就在 两 岸 关 系渡 过 危 机 、 处 于 微妙 阶段 的 时 

攻武 吓 ” 政 策 提 出 了直 言不讳 的批 评 。  
候, 1 9 9 8年 1 0月 中旬 ,辜 振 甫 先 生 应邀 率领 海 

基会 代 表 团访 问 上 海 和 北 京 , 与汪 道 涵 再 度 聚  首, 并 同江 主席 进 行 坦 率 交 谈 , 最 后 达 成 汪 道 涵  应 邀 访 问 台湾 等 四项 共 识 ,使 两 岸 关 系春 意 初 
现。  

恰在 1 9 9 8年 1 0月 下 旬 , 我 应 台湾 “ 中 央 通  讯社 ” 的邀 请 , 将 率 领 人 民 日报 社 新 闻代 表 团访   问 台湾 。汪 道 涵先 生 得 知 此事 , 殷 殷 嘱 咐我专 程 

想不到 , 南先生对我说的话 , 竞成谶语 。 1 9 9 9 年7   月 李登 辉 抛 出 “ 两 国论 ” , 致 使 汪先 生 台湾之 行 终 


成 泡影 。 此后 , 汪辜 两 老 , 对 隔海 峡 , 咫 尺天 涯 , 无 

去拜会辜振甫先生 , 代他致意 , 并 了解 台湾政 界 


对 刚达成 的汪 辜会 晤 “ 四点共 识 ” 的反 应 。 到 达 台 

缘再见 , 抱憾终身。   所 幸汪道涵先生最终见证 了国共第 三次合  作 的历 史性场 面 , 2 0 0 5年 5月他强 撑病体 在锦  江J J , ¥ L 堂 会 见 了来 访 的 国 民党 主席 连 战 。 会 见 


后, 他 经历 了一 次大 手 术 , 从 此 卧床 不 起 , 不 久 与 

北 的第二天 , 我便拜访 了辜老先生。他在 台北 台  泥大厦 自己办公 室亲切会晤代表团 , 与我们进行  了一个多小时的无拘束 的交谈 。 一开头他就谈 大  陆之行 与汪 先 生会 晤 的感 想 。 他说 : “ 我有 五 十 五 
年未到北京 , 五十三年未到上海 , 再 到 大 陆 我 有 

世长辞 。正在 闭关修炼 的南怀瑾先生 , 得知汪道 


涵 先生 仙 逝 , 遂在 关 中超 度 老友 , 并 撰 挽联 一 副 :  
海 上 鸿飞 留 爪 印 

惊世之感 , 和以前 的情况不能 比。大陆二十多年  来改革开放成功的景象 , 令我印象深刻 。这次 与  汪 老会 晤是 在 两岸 关 系 的 冰冻 很 久后 举 行 的 , 显 


示 了两岸 以协 商代 替 对 立 时代 的来 临 。我 看 , 两  岸 只要 多 接 触 , 以 中国人 的智 慧一 定 能 找 出一 条  解 决 问题 的路 子 来 的 。 ” 辜 老谈 起 自己在 台湾 “ 立 

域 中寒尽 望春 宵 

表达了对 国共合作信使同僚 的哀悼之情。 南  先生的弟子当时在场 , 问老师这第二句是什么意  思, 南先 生 说 汪道 涵 走 了 , 汪 辜会 谈 也 画 了句 号 ,   希望两岸关 系 的寒冰期早 日结束 ,开启新 的时  代。  
六 年 过去 了 , 可 以告慰 汪 道 涵 先生 在 天 之 灵 

法 院” 报告 大陆行时 , 有三位立 法议 员高兴得 唱 


京戏 , 还有 人 献 花 , 这 是前 所 未 有 的 。他 说 “ 行 政  院长” 萧万 长 急 于 了解 大 陆 情 况 , 特请 辜 老 共 进  晚餐 , 台湾 政 界 大都 正 面 看待 “ 四点共 识 ” 。各 方  都将 做 出规划 , 推 动 两岸 关 系 。  

的是 , 台海两岸关系协同破冰 , 三通恢复了 , 对话  顺 畅了 , 宝 岛 自由行 的大 门打 开 了 , 两 岸 经 贸关  


系、 文化 交 流扩 大 了。 如今 已 9 4高 龄 的南 怀 瑾先  

我们代表 团从台湾访 问归来 , 途经香港 。因   汪道涵先生事先交代我到香港应 去拜 见南怀瑾 


先生 , 听取 他 对 “ 汪 辜会 晤 ” 的反 应 。这 是 我第 一  次 去南 先 生香 港 寓所 拜 访 神交 已久 的南 先 生 。 当  时他 8 1 岁高龄 , 精 神矍 铄 , 称我为 “ 南 书房 行 走 ”   来 了。一 语 双关 , 既说 我是 中央机 关 报 主 持 言论  

生, 在大陆创办 的太湖大学堂 , 在推动和促进 两  岸关 系交 流与合 作 中发挥 的作 用 越来 越 大 了。   南怀瑾先生六年前所期望 的“ 春宵 ” 已 经悄 


然 到来 。  

2 0 1   1年 7月 2 0日  

( 作 者 为《 人 民 日报》 原 副 总编 辑 )  
( 责 任编 辑 杨继 绳 )  

2 0 1 1年第 1 0期 j 炎黄春秋 j   7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