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述論老子的政治思想 曾恒豐 id:07088946

《老子》,又名《道德經》, 是老子用五千餘言著成而留傳至今的書。當中
包含老子對道所提出的本體論、人生論及政治觀等,涵義豐富。道家的思想對
中國文化有深遠的影響, 其思想更一直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處世的態度等。其
中, 老子的政治思想曾被國君採納為主要政治方針 1, 由此可見道家在中國有極
其重要性。本文的上半部將會加以闡述老子的一套政治觀 , 而下半部更會討論
老子的政治思想是否適用於今天的香港。

老子處於列國兼併、大國爭霸的時代, 為了表達他對當時政局動盪的不滿,
老子提出的政治觀正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國。老子主要的政治理念包括無為而
治、祟尚自然和小國寡民等概念。

無為而治
老子主張無為而治, 老子曰:「為無為, 則無不治。」「將欲取天下而為之,
吾見其不得已。」「為無為, 事無事, 味無味。」「無為」並不是指什麼也不作,
其意思乃是有為而不執滯其作為, 當執政者以「無為」的態度來管治百姓, 就沒
有治理不好的事務了。
老子的「無為」, 並非消極的「無為」, 而是積極循道而行, 盡隨自然的。
例如君主能做到減刑政寬、不擾民, 這些看似是簡單的政策, 但實際上人民卻能
順著自己本性發展, 國家得以休養生息。《史記》載: 「孝惠皇帝, 高后之時…
…天下晏然, 刑罰罕用, 罪人是希。民務稼嗇, 衣食滋殖。」正因為高祖至惠
帝、呂后時期的無為而治, 國家得以恢復元氣, 體現了 老的清靜不擾民之政。
另外, 老子提到「我無為而民自化」, 意思是當國君採用無為政策, 人民就
得以自然化育, 社會上每個人能順著自己的興趣, 多元發展。
「無為」是忘我而為人的。老子認為理想的政治是一切為人民, 而不是統
治者鞏固自己勢力的手段。老子曰: 「故貴以身為天下, 若可寄天下; 愛以身為
天下, 若可託天下。」意思是願意喜歡犧牲自己為天下服務的人, 才可以把天下
交付給他。 因此, 一個肯擔當國家大任的人, 必須具有負責的精神, 在必要時,
寧願犧牲自己, 擔當起國家的災難。
總括來說, 「無為而治」的核心是反對繁複的「有為」政策, 國君不訂立一
套 對的標準, 讓人們發展自己。
1 漢初因久經戰亂, 故自高祖至惠帝, 力行無為而治, 與民休息之政。
祟尚自然
老子所講的「自然」並不是客觀的自然界, 而是指一種不受外在力量主宰的
「自然而然」、「本來如此」的意思。老子曰:「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
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即聖人能以「無為」的態度處事,任萬物自然生
長,因應無為而不加以干預。老子認為統治者應順從自然來管治人民,任由社
會各行各業自由發展,但統治者不會執滯於自己作為領導。由此可推論出老子
崇尚自由經濟,統治者不會對各行業加以干預,亦不會為社會訂立絕對的模
範,否則會扼殺社會的活力、扼殺人民的才華。

小國寡民
老子心目中的理想王國是小國寡民的樣子。老子曰: 「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
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 無所陳之, 使民
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樂其俗。鄰國相望, 雞犬之聲相聞, 民
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認為理想的國家是國土小, 人民少。人民不會冒著生
命危險遷徒遠方, 生活恬淡寡欲,不追求榮利。 與鄰國之間彼此都可以看得
見,但老死也不相往來。
這種生活雖然回復到原始時代結繩記事的狀況,風俗簡僕,但人民生活得很快
樂。

總結來說,我認為老子的政治觀近於現今的民本思想和自由經濟。
民本思想包含民有及民享,例如老子的無為則體現了民有的精神,因為統治者
不會執滯於有為的政策,讓人民擁有自己的決定權,順從他們的本性發展。這
種思想正正符合了人民擁有自主權和君主也會關心百姓的需要。故此,老子所
提出的政治觀跟民本思想很相近。這種政治態度是適合今天的香港,因為港人
追求自主性,在政治上他們需要一定的自由度,而且港人不喜歡繁瑣的政策。
只要政府不作出太多的干預,港人就可以自由選擇工作及生活方式,幹自己喜
歡做的事。

另外自由經濟方面,香港現今的情況正正是老子心目中的寫照。老子主張政府
不干預人民的工作,讓人民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地選擇工作。加上,政府又
不會徵收重 ,用簡易的政策給人民做生意。

參考書目
一、朱康有:《老子》, 香港: 中華書局,2000。
二、余培林:《新譯老子讀本》, 台北: 三民書局,2006,19 版,1973 年初版。
三、沈善增:《還吾老子》,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四、胡道靜: 《十家論莊》,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參考網址
1、老子的政治思想
http://www.isst.edu.tw/s44/92/zzwang/zzwang.htm#_Toc5348052
4
2、老子哲學思想‧政治論

http://www.chiculture.net/0302/html/c01/0302c04.html
三、《道德經》與近代政治文明(外篇)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307058.htm
4、老子的政治觀
http://cn.netor.com/m/minren/laozi/lzyzz.htm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