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社會福利主張

當今的臺灣面對後工業化與全球化的挑戰,衍生出產業與資金被淘空、貧
富/城鄉差距擴大、租稅不公平、環境品質不佳、外籍勞工管理出現漏洞、跨國婚姻
增加快速、家庭照顧壓力沈重、青年就業不易、社會信任不足等生活品質與制度規
劃的課題,這些都是人民關心,而且是中央政府該管、能管的事項。長仔仔在此
針對大家所關心的問題,提出幾點看法:
當前問題
問題一:貧富差距
臺灣所得分配不均也隨後工業化與全球化而惡化,1980 年平均每戶可支
配所得的五分位差是 4.17 倍,此後,差距逐步擴大,1990 年破 5 進入 5.18
倍,2000 年是 5.55 倍,2001 年破 6 上升到 6.39 倍, 2004 年些微下降到
6.03 倍,2005 年微升到 6.04 倍,2006 年再微幅下滑到 6.01 倍。貧富差距
擴大主要原因是薪資差距拉大及失業率的提高。最近貧富差距縮小,主因是失業
率下降及社會福利擴大發揮財富重分配作用。

雖然,台灣的貧富差距從 1980 年以來,持續擴大中。但我國貧富差距雖然

擴大,但比鄰近的香港、新加坡、中國、美國等國的情況仍是相對地不嚴重,尤其

是比中國好很多。若比起日本及歐洲工業先進國家則仍相對不均,有改善空間。

然而,我國的社會安全體制仍存在若干缺口,包括有老年經濟安全保障不

完整、各式社會津貼給付標準紊亂、軍公教人員福利相對優於勞農、社會救助體系

仍嫌嚴苛等,亟待補足。針對以上四項缺失,行政院已於「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

涵蓋四大議題:縮小城鄉/貧富差距、強化老人安養、因應少子女化、促進國民健

康,計 12 項重點計畫。其中,弱勢家庭脫困計畫、提升社會福利資源運用效能

計畫、推動國民年金制度計畫等均與健全社會安全制度有密切關係。這些縮小貧

富差距的社會福利政策,已見績效。

問題二、失業風險
失業率的提高也是全球化的後遺症之一。我國青年失業率從 2001 年攀升
到 10%以上迄今,並無下滑趨勢。青年失業率的主因是中輟學生、未升學未就業

1
等低教育、低技術青少年,不容易找到工作。低技術工人因產業外移或無法適應
知識經濟時代的高度競爭,也是高失業風險人群。此外,大學過多導致高學歷低
學力、學非所用的現象普遍。一旦短時間內找不到適合的工作,青年很容易求職
挫敗而成為長期失業者,又因沒有工作經驗,更不容易找到第一份工作,而陷
入惡性循環,如濫用藥物、犯罪等,可見青年失業率高對社會穩定非常不利。

為解決攀高的失業率問題,2001 年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推出「永續就業希望

工程」,接著於 2002 年起又推出「多元就業開發方案」,2003 年再推出「公共

服務擴大就業方案」,搶救 50 萬人失業勞工,渡過不景氣的寒冬,這是針對失

業率仍然居高不下的新方案。並開辦失業保險(2002)、通過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

(2003)等。行政院於「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中也特別擬定「促進弱勢者就業計

「提升弱勢人力資源計畫」等。此外,行政院也 於 2007 年 3 月通過「青年就


畫」

業促進方案」,內容包括四個面向:提升青年就業力(employability)、協助初入

職場青年順利與職場接軌、輔導弱勢青少年積極就業、促進青年公平就業環境。這

些政策、立法與方案對降低失業率已明顯產生效果。

問題三、人口老化
我國也是全球人口老化快速的國家之一。1993 年我國的老年人口比率超過
7%的高齡化國家(aging nation)門檻。2006 年老人人口比率升高到 10%。
預計 2025 年,我國人口中將有五分之一是老人,老人人口比率直逼歐洲的英
國、法國,以及美國。
再以經建會(2006)的推估來看,約在 2016 年時,我國的老人與 15 歲
以下幼年人口同為 320 萬,從此,老年人口將超過幼年人口數,人口加速老化,
使扶老比也跟者上升。目前每 7.5 個青壯人口扶養一個老人,到 2010 年每 7 個
青壯人口養一個老人,到 2020 年,每 4.26 個青壯人口養一個老人。
因此,老年經濟安全、健康與社會照顧、高齡就業、老人住宅、社會參與、休
閒消費、交通與溝通等規劃均需急起直追。如何建構適合國人的長期照顧體系業
已受到各界關注,政府並已開始進行相關配套方案。行政院推動的「大溫暖社會
福利套案」,已將「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列為旗艦計畫,並於 2007 年 4 月 3
日經行政院核定實施,計畫未來十年將投資 817 億作為推動長期照顧的經費。

2
這些都是政府因應人口老化的積極作為。

問題四、少子女化

2006 年我國的婦女總生育率僅有 1.1 人,比大部分工業先進國家均低。臺

灣已與韓國、日本等國都是「超低生育率」的國家。超低生育率將加速高齡社會的

來臨,也影響勞動力供給、教育資源配置等課題,提升生育率顯係當務之急。

為因應出生率大幅下滑,人口老化速度加快,外籍配偶人數成長,行政院

於 2006 年 6 月 7 日通過修正人口政策綱領。並組成人口政策白皮書規劃小組,

針對少子女化、高齡化、移民等三個議題,分別擬定因應對策,將於 2007 年底

完成臺灣人口政策白皮書及實施計畫。

問題五、外籍勞工
全球化對臺灣社會最直接的影響是外籍勞工的增加。我國從 1992 年起合
法引進外籍勞工,據行政院勞委會統計,至 2007 年 4 月國內計有外籍勞工 34
萬 7172 人。其中家庭看護工高達 15 萬 6915 人、家庭幫傭 2510 人,其餘 18
萬 7747 人為製造業、建築業等雇工;外籍勞工的引進解決了國內三 D(骯髒、
危險、困難)行業缺工的問題,但也衍生產業轉型延宕、長期照顧制度發展不易、
就業排擠、外勞逃跑、公共衛生、勞動剝削、人口販運、社會治安等問題。

臺灣的外籍勞工雖然屬於短期流動性質的客工,不能入籍,但是,外籍勞

工逃跑或被雇主或仲介控制的問題也時有所聞。至 2006 年累計逃逸外勞有 10

萬 2399 人,查獲遞解出境者 8 萬 1288 人,尚有 2 萬 1051 位外籍勞工目前

行蹤不明。
雖然外勞逃跑,也不必然全屬於人口販賣行為,而當逃跑外勞受制於人口
販子或不肖仲介掌控,質押、販賣其為非法受雇,遂行剝削、奴隸之實,而從中
獲取不法利益者,無疑地就屬人口販運。到底在臺灣逃跑的外勞中,有多少屬於

3
這類人口,頗難估計。這也是美國國務院人口販運報告對我國質疑的重要部分,
2007 年我們好不容易從 2006 年的第 2 級觀察名單中升到第二級,但是還落
後香港、韓國、新加坡,這對我國的國際形象是明顯傷害的。外勞引進政策的社會
成本很高,實有檢討的必要。
問題六、外籍配偶
到 2007 年 2 月止,我國總計移入外籍配偶 38 萬 6,058 人,並已生育超
過 22 萬 5,740 個跨國婚姻子女,國人慣稱為「新臺灣之子女」。尤以最 近 9 年的
人數成長速度最為驚人。以 1998-2006 年的資料分析,我國總計引進 33 萬
3650 位外籍配偶,占我國結婚對數的 23.02%。其中東南亞國籍者 14 萬
9291 人,占 44.74%,中國籍(含港澳)18 萬 4359 人,占 55.26%。
外籍配偶的引入雖解決了國內部分中高齡或社會經濟、身心弱勢者的婚姻
需求,以及提供家庭照顧的滿足,但也引發人口販運、子女教育、健康照顧、就業、
文化適應、治安、認同等爭議。外籍配偶的引進伴隨著假結婚、真賣淫,家庭暴力
等事件頻傳,以及下一代的教育、文化、就業、婚姻、國家認同等議題,在在需要
社會關懷。臺灣是否有足夠能力承載如此大量的外籍配偶,何況其中很高比率是
商品化的婚姻仲介引進來的,社會實需共同思考這嚴肅的人道課題。
由於外籍配偶人數有增無減,2003 年行政院通過「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
導措施」規定。2004 年行政院宣布寬列 30 億作為外籍配偶的服務專案基金,提
供外籍配偶多元服務的協助。
「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亦訂有外籍配偶及移民輔
導計畫。又為防制人口販運,整合各部會力量,落實起訴(Prosecution)、保
護(Protection)及預防(Prevention)之「3P」整體防制策略,行政院也於
2006 年 11 月 8 日核定實施「防制人口販運行動計畫」,積極協助合法跨國婚姻,
並嚴格取締偷渡與人口販運。

解決策略

長仔為因應上述台灣社會當前的六大社會議題,主張應從以下幾點著手,才能

正本清源,解決問題,給人民幸福快樂的日子。

策略一:健全社會安全制度

有鑑於全球化、人口老化、少子女化帶來的貧富差距擴大、老人照顧需求、超

4
低生育率,及國民健康議題,行政院於 2006 年 9 月 20 日核定「2015 年經濟

發展願景-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2007-2009)」之「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

涵蓋四大議題:縮小城鄉/貧富差距、強化老人安養、因應少子女化、促進國民健

康,計 12 項重點計畫。並於 2006 年 6 月 14 日核定人口政策綱領修正案,組

成人口政策白皮書研修小組,預定於 2007 年年底完成人口政策白皮書撰寫。接

著,於 2007 年 5 月將國民年金法、勞工保險條例修正案等送立法院審議,立法

院於 2007 年 7 月 20 日通過「國民年金法」,規定於 2008 年 10 月 1 日起實

施。民進黨執政期間也通過多項重大社會福利立法制訂修正,如敬老福利津貼暫

行條例(2002 年)、兒童及少年福利法(2003 年)、勞工退休金條例(2004

年)、老人福利法(2007 年)、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2007 年)等,對完善

社會安全體系貢獻極大。基於政策延續性,本人執政後將賡續推動:

1.落實國民年金法,建立普及年金制度。

2.積極推動勞保年金化,保障勞工老年經濟安全。

3.修正社會救助法,連結各項福利服務,解決新貧與近貧問題。

4.分別檢討軍、公、教過度保護的福利制度,回歸社會正義與共生團結。

5.依人口政策白皮書規劃因應人口老化、少子女化、移民等人口變遷現象。

6.落實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發展身心障礙者生命歷程所需服務方案。

7.健全社會工作人力制度,整合服務體系,建構以家庭為基礎的單一窗口、一貫

服務的體系,以提升服務品質,有效運用社會福利資源。

策略二:積極促進國民就業

有鑑於青年、原住民、中高齡、單親婦女、身心障礙者、低收入家庭是失業的高

風險對象,行政院於「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中特別擬定「促進弱勢者就業計

畫」

「提升弱勢人力資源計畫」,前者在於提升弱勢者競爭力,排除就業障礙 ;

5
後者在於照顧弱勢學生,使其順利完成學業,提升人力資本,增強就業競爭力。

此外,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也於 2007 年 3 月擬定「青年就業促進方案」報行

政院通過辦理,包括四個面向:提升青年就業力(employability)、協助初入職

場青年順利與職場接軌、輔導弱勢青少年積極就業、促進青年公平就業環境。

立基於這些基礎之上,政府將加強持續辦理以下積極勞動市場政策:

1.重整區域及地方就業服務系統,強化就業媒合功能。

2.加強對低教育水準、職業障礙、移民等高失業風險者的職業訓練。

3.由學校、非營利組織創設提升就業力的機構,幫助求職者進行職業導向復健、

深度諮商等服務。

4.協助失業者從事有利就業的活動與個人人力資本提升計畫,以利其儘速回歸

常態就業市場。

5.針對 25 歲以下失業青年提供青年職訓補助,協助其獲得職業訓練與工作經

驗。

6.針對 18-19 歲的青年失業者提供職能探索與初次工作經驗,提供就業機會。

7.擴大補助失業者或面臨失業高風險的勞工創業貸款、脫貧計畫,並協助其穩定

創(就)業。

8.鼓勵企業確實提供員工職業訓練課程,以提升員工就業技能及企業生產力。

策略三:減輕婦女工作與家庭照顧壓力

2006 年臺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針對婦女就業與生育、養育、教育做成以下

結論:

1.為能鼓勵勞工生育及促進婦女就業:「婦女產假期間薪資納入勞保給付,政府

並應協助雇主解決產假替代人力問題。 」

2.關於 0-2 歲嬰幼兒照顧部分:「將保母納入管理系統,逐步落實保母證照制度,

6
保障家庭托育的品質」
、「政府應針對受雇者規劃育嬰留職津貼,或部分負 擔

托育費用。針對非受雇者但有托育需求之弱勢家庭,亦應建立機制給予補助」。

3. 有關學前 2-6 歲托教體系之健全發展:「儘速實施幼托整合政策,並完成相

關法規之修法與立法。 」

於是,行政院於「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中提出「普及嬰幼兒照顧計畫」以

營造有利生育、養育、教育環境,及推動國家與社會分擔嬰幼兒照顧責任,以利

國民婚育,並促進女性就業。行政院業已於 2007 年 4 月通過修正「兩性工作平

等法」及「就業保險法」將產假薪資納入勞保給付,以及將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納入,

提供家庭經濟支持,使女性勞工生產權益能獲得適當保障,並繼續投入就業市

場,促進經濟繁榮。此外,也於 2007 年 5 月完成「兒童照顧及教育法」送交立法

院審議,將保母管理納入管理,並藉此加儘速實施幼托整合政策,整合運用國

家資源,提供幼兒同享教育與照顧兼具之綜合性服務,健全學前兒童照顧與教

育機構。

基於此,今後本人將賡續推動以下政策:

1. 加 速 推 動 幼 托 整 合 立 法 , 並 逐 步 擴 大 政 府 分 攤 幼 兒 教 育 及 照 顧 服 務

(ECEC)的責任。

2.加速推動育嬰留職停薪津貼(parental leave),以減輕婦女就業與家庭照

顧雙重壓力。

3.提供暫時親職津貼,如病童照顧假津貼、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緊急照顧假津貼,

以減輕婦女就業與家庭照顧壓力。

4.實施托育費用補助制度,建構托嬰(兒)督導機制,保障嬰幼兒托育服務品

質;並提供弱勢家庭臨時托育照顧,紓緩照顧壓力。

5.加速推動住宅法,提供廉價的社會住宅供受暴、遭遺棄婦女租住外,對社會及

經濟弱勢者提供房租津貼,以維持其生活品質。

7
策略四: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隨著人口老化、平均餘命延長、家庭結構改變(平均每戶人口數由 1986 年

的 4.33 人降為 2006 年的 3.09 人)、少子女化(總生育率從 2000 年 1.68 人

到 2006 年 1.1 人)及婦女就業(2006 年女性勞動參與率為 48.68%)等因

素,民眾長期照顧需求日漸殷切,照顧失能者的責任亦由家庭化轉變為社會化,

公共部門不可避免地必須擔負起一部分責任,建構普及完善的長期照顧體系已

刻不容緩。

為能有效整合各項資源,規劃因應人口老化之急迫需求,行政院於「大溫

暖社會福利套案」中將「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列為旗艦計畫,於 2007 年 4 月

3 日經行政院核定實施。期建構一個符合多元化、社區化、普及化、優質化、可負擔

及兼顧性別、城鄉、族群、文化、職業、經濟、健康條件差異的長期照顧制度。

本人持續將推動以下政策:

1.整合中央、地方、民間社會資源,積極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2.整合社政、衛政、勞政體系,建立長期照顧管理制度。

3.整合教育、勞政部門,積極培育長期照顧相關人力。

4.逐年減量外籍看護工的引進人數,加強對已使用外籍看護工的家庭進行督導

與管理。

5.支持家庭照顧者,滿足其的心理、社會與經濟需求。

6.鼓勵民間資源投入,開發多元長期照顧服務。

7.建立完善的長期照顧財務管理系統,有效使用長期照顧財源。

8.完善相關法律配套,以作為推動長期照顧的依據。

策略五:嚴格管理外勞仲介與 用

8
外籍勞工的引進雖然解決了國內三 D(骯髒、危險、困難)行業缺工的問題
但也衍生產業轉型延宕、長期照顧制度發展不易、就業排擠、外勞逃跑、公共衛生、
勞動剝削、人口販運、社會治安等問題。以工業先進國家的經驗,引進外勞應有的
基本原則是:經濟效益最大、公共利益優先、輔助而非替代、社會成本最小。避免
企業或家庭形成外勞依賴,而將成本外部化。基於以上考量,對於外籍勞工引進
的原則仍應嚴守總量管制,採以下原則:
1.促使產業改善就業環境增加使用本國勞工的誘因。
2.公共工程經評估工程進度之必要後才准許優先引進外勞。
3.三 D 行業經評估後必要部份允許引進外勞,但避免造成外勞依賴。
4.鼓勵引進本國缺乏的專長、技術與職種之白領外籍勞工,提升國際競爭力。
5.嚴格禁止濫用、虐待、剝削、不當使用外籍勞工。
6.課以雇主、仲介加強外勞管理之責,減少外勞逃脫。
7.查緝外籍勞工人口販運事件,保護人口販運受害者。

策略六:協助外籍配偶家庭

跨國婚姻本身不必然有問題,但我國外籍配偶議題之所以受到關切,實因

其夾雜著兩岸的政治對立、人口販運、階級,以及種族的議題。但是,多數社經地

位弱勢者的外籍配偶家庭,以及受人口販運成為犧牲者的外籍配偶,更是國家

應積極介入以協助其適應,及保護其人權。據此,後續政策推動應朝以下方向努

力:

1.推廣多元文化主義,尊重不同族群文化。
2.善用外籍配偶的服務專案基金,整合中央各部門、地方政府、民間資源推動外
籍配偶服務。
3.鼓勵外籍配偶善用其文化優勢,發展事業、參與社會活動,促成多元文化社會。
4.借力外籍配偶的語言及文化優勢,推展南進政策,協助台商拓展東南亞商機。
5.賡續推動防制人口販運行動計畫,嚴密國境管理,保護人口販運受害者。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