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9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

指导纲要》解读

德育研究室 陈镇虎
近年来,生命教育开始逐渐受到学校的关注
,这是学校教育开始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从
而进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一个重要趋向。学
校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而健康
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境界。从这个
意义上讲,关怀生命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
一、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
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
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命教育的目标人群

教 师(
目 重要人群)
标 学 生(
人 主要人群)
群 家 长(
关键人群)
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
人,缺乏了解和尊重。
2 、对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缺乏充分
的认识。
3 、对学生具有客观的身心发展规律缺
乏足够的认知。
4 、对当代中小学学生身上的一些时代
新质缺乏充分的认识。
当代学生思想特点(主流)
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豪感和尊严感
重视同伴情谊,有爱心,有互助心
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关注范围广泛
思维敏捷,求知欲强,接受新知识迅速
表现欲望强烈,渴望成功、理解和尊重
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美好向往

富有激情,创新性有所增强
当代学生思想特点(问题)

•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
•存在较浓厚的务实化、功利化色彩
•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诚信缺乏
•迷恋网吧,负面影响日显突出
•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
•道德认知与行为出现脱节
•心理比较脆弱,耐挫力不强
总体表现为:
“ 理想 ”与 “现实 ”的不协调

“ 自我意识 ”与 “集体意识 ”的不


协调

“ 道德认知 ”与 “行为方式 ”的不


协调

“ 生理成熟 ”与 “心理成熟 ”的不


协调
家长 “望子成龙 ”中的重心偏误

家庭教育淡化德智体全面发展

家长教育子女观念方法有误区

家长自身行为不能 “以身作则 ”
二、生命教育的界定和内涵
一种教育 :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
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
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
一种教育活动。
二个含义:
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
命、热爱生命是生命教育的目标。
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生命历程中
进行的。
三个 “着眼 ”:
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
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
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
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
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
三个建立:

建立生命与自我的和谐关系

建立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建立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四个 “学会 ”:
学会关心自我,
学会关心他人,
学会关心自然,
学会关心社会,
进而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
义和价值。
三、生命教育的目标
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
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
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
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
的尊重、关怀和欣赏 ,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四、生命教育的原则

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原则

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原则

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原则
五、生命教育的内容
基本内容: 认识生命、珍惜生命
、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
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四个层次:生命安全、生命成长、
生命情感与态度、生命价值
六、教育内容分层体系 ●小学

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

的生长发育特点,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

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育内容分层体系 ● 初中
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
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
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
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欣赏人类文化。
教育内容分层体系 ● 高中
着重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
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观念;培
养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学会用法律和
其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
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提高保持
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
活态度和人生观。
七、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学科教学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二)课外活动 班团队活动
节庆教育
学生社团
实践活动
(三) 专题 教育
( 四 ) 家庭 教育
( 五 ) 社区 教育
八、生命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
1 、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炉灶
2 、生命教育要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 、生命教育要强调认知与体验相结合
4 、生命教育要处理好发展、预防和干预三个
目标之间的关系
5 、生命教育要坚持教师是关键的原则
叶斓教授谈十二个 “能否 ”
1. 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
2. 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安静?
3.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
4.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
5. 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
愿望?
6. 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问题中
的创造?
7. 你能否察觉出学生细微的进
步和变化?
8. 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

9. 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
生感受关注?
10. 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
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
11. 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
维的火花?
12. 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
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
喜?
九、实施生命教育的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二)资源保障
(三)队伍保障
(四)服务保障
(五)政策保障
(六)社会保障
结 束 语
生命只是活着的一种历程,
既然活着,就不妨活得好,让身
、心、灵兼备的生命态度,成为
未来教育的新元素。
(美)华特士《生命教
育》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