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2

世界地理快读

!"#$%&’($ #) *(" +#%,-

地球篇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气象、天气和气候是什么意思

当你看电视或听收音机时,就会看到或听到天气预报,它会告诉你最
近几天的天气变化,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当你要到外地去参
观、学习、访问、旅行,也会事先了解一下当地的气候,以准备适当的衣
物和用具,否则你就会很狼狈。假如你是一个海口人,要到哈尔滨去看冰
雕,那就应该准备好防寒衣物。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 “气象”、 “天气”、 “气候”
这 . 个 名 词 。那 么 , “气 象 ”、 “天 气 ” 和 “气 候 ” 的 确 切 含 义 是 什 么 ,
它们之间有区别吗?

自从人类从地球上站
立起来之后,人类便
一直在探寻着气象之
谜。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气象,一般来说,指的是在天空里发生的风、云、雨、雪、霜 、露 、
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天 气 ,指 的 是 短 时 间 内 , 影 响 人 类 活 动 的 气 象 特 点 的 综 合 状 况 。 例
如,我们可以说“昨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但是今天天气突
然变坏,雷雨交加,还刮起了大风,让人都无法出门。”而不能说今天的
气象或气候怎么怎么样。
气候,指的是整个地球或其中某一个地区内一年或一段时期 . 称为时
段 / 的多年的气象状况特点。例如,我国海南岛的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
气温变化不大,夏季很热,春季和秋季样很热,就是在冬季也很温暖,它
是属于 “四季暖热的热带气候”。再如,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
是,春季和秋季温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集中在 0 月份、 1 月份。
其他时间降水较少,尤其是春旱现象严重,这是一种“四季分明的温带气
候”。这两个地区的气候多年来都是如此,而不只是一年这样。
天气相对于气候,天气变化快,变化的周期短,天气的时间尺度要比
气候短得多。
可 以 说 ,虽 然 气 象 、 天 气 和 气 候 的 含 义 各 不 相 同 , 它 们 之 间 存 在 区
别,但是它们又是互有联系、密切相关的。

!“不测的风云”由什么决定

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地球上的各个地区气候都不一样,有的地区
“炎热干燥”,有的地区 “温和湿润”。那么地球上的气候受哪些事物的影
响呢?
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
素。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
不同,气温的高低也相差悬殊。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
气温越低。如赤道附近的伊基托斯各月气温均在 234以上;南极地区的东
方站各月气温均在 54以下。
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圈内空气做不同规模的运行,它是大气中热量、水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汽等输送和交换的重要方式,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
素。赤道地区气流上升强烈,水汽容易凝结,降水丰富。
南北回归线到南北纬 ./0 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控制,水汽
不易凝结,一般少雨;但在大陆东岸,信风从海上吹来,降水较多;在大
陆西岸,信风从内陆吹来,降水就少。
在盛行西风的地区,大陆西岸风从海上吹来,水汽充沛,降水丰富;
大陆东岸,西风从内陆吹来,降水较少。两极地区气流以下降为主,水汽
不易凝结,降水稀少。因此,在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尤
其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加之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的移动,从而形
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海洋增温
慢,陆地增温快,阳光减弱以后,海洋降温慢而陆地降温快。海洋与陆地
表面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也不同,一般说来,在海洋或近海地区,气温
的变化较小,降水比较丰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形成海洋性气
候。而在远离海洋的地区,气温的变化较大降水稀少且分配不均,形成大
陆性气候。
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
越低;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地势越高,降水越多。因此,在热带地区的
高山,从山麓到山顶,先后出现从赤道到极地的气候变化,如喜马拉雅山
的南坡。另外,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运行,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
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
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暖流对流经的沿海
地区,有增加温度和湿度的作用;寒流对所流经的沿海地区则起降低温度
和湿度的作用。

!现代人是怎样知道古气候的

我们居住的地球年龄已有几十亿岁了,而人类有文字记载却只有几千
年的历史。
在过去的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甚至上亿年前,地球的气候是怎样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的?研究这一问题对人们研究气候的演变趋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那么,现代人是靠什么了解古气候的呢?只能是间接的标记,如沉睡
在地底下的岩石、古老的土壤、地形以及古生物化石,还可以用放射性碳
./0 等等,它们尽管无言无语,却沉甸甸地记载着地球在漫长岁月中的气
候变化史。
在某一地区中如发现冰擦痕、冰碛石、漂石等,这是寒冷时期冰川活
动的证据。距今 12 万年前的鄱阳冰期、 32 万年前的大沽冰期和 42 万年前
的庐山冰期,都可在古化石中找到寒冷气候的证据。
如在现代沙漠地区发现有干涸河谷地形和湖岸线的遗迹,可证明该地
是由湿润气候转变为沙漠的。
黑龙江地区的灰化土下面埋藏有古红色土,可推知古代这里曾有过炎
热气候。
生物化石是说明古气候状况的良好根据,如发现马匹或走禽的化石,
表示这里曾是草原气候,猿猴化石则表示曾出现过森林气候。格陵兰曾发
现温带气候的树叶遗物,证明这里曾有温暖时期。在苏联的乌克兰曾发现
古代棕榈的遗迹,说明曾出现过热带气候。
人们最近在格陵兰冰层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异常气候年,在
冰层中留有十分清楚的痕迹。例如,公元 56 年,维苏威火山爆发 所 造 成
的酸雨,在冰层中留有残渣;/1/3 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时,使美
国农业大歉收以及伦敦泰晤士河结冰的大冷年,也历历记录在冰层档案
中。
在不同气候下,植物的分布种类是不一样的。根据埋在地下的植物花
粉 的 变 化 ,古 生 物 学 家 便 能 推 知 古 气 候 , 如 花 粉 分 析 表 明 : 上 海 在 距 今
532273222 年间,松树花粉明显减少,以栲栎、青岗栎为代表的常绿阔叶
树花粉则迅速增加,并成为优势树种,这相当于目前浙江南部的植被,据
此推知当时温度比现在高 8749 ,属温热潮湿气候。在距今 0222 年左右,
青岗栎花粉已不见,松柏花粉增多,这又说明那个时期气候凉干。
另 外 ,根 据 高 山 冰 川 的 减 少 和 增 多 , 也 能 推 知 古 气 候 。 据 科 学 家 考
察,欧洲阿 尔 卑 斯 山 现 在 冰 川 的 总 面 积 减 少 了 42:702: ,冰 量 只 有 /132
年的一半。这明确地表明:欧洲在 /22 多年前比现在要冷得多。
史前地球的气候状况,我们只能根据间接的标志去研究。如某一时期
的岩石性质、古老的土壤、地形以及生物化石等。通过对地层沉积物的广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泛分析,证实史前地球的气候曾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出现过几次大冰期,
其中最近的 . 次大冰期,即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一二迭纪大冰期和第四纪
大冰期,在 . 次大冰期之间为温暖的大间冰期气候。
震旦纪大冰期,发生在距今约 / 亿年以前。亚、欧、非、北美和澳大
利亚的大部分地区,都发现了冰碛层,说明这些地方曾发生过具有世界规
模的大冰川气候。
寒武纪 0 石炭纪大间冰期,距今约 .0/ 亿年,当时整个世界气候都比
较温暖。特别是石炭纪是古气候中典型的温和湿润气候,森林面积极广,
最后形成丰富的煤矿,树木也缺少年轮,说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石炭一二迭纪大冰期,距今 10. 亿年,主要是在南半球,北半球除印
度外,目前尚未找到可靠的冰川遗迹。
三迭纪至第三纪大间冰期,距今约 122 万年 01 亿年。整个中生代气候
温暖,到新生代的第三纪世界气候更趋暖化,格陵兰也有温带树种。第三
纪末期,世界气温普遍下降,整个北半球喜热植物逐渐南退。
第四纪大冰期,约始于 122 万年前。大冰期中仍然是冷暖干湿交替出
现的,当寒冷时期,即亚冰期,气温比现代气温平均约低 340516 ,高纬
度地区为冰川覆盖,如最大的一次亚冰期 7 里斯冰期 8 ,世界大陆有十分之
二三的面积为冰川所覆盖。冰川扩张,气候带南迁,生物群落也随之南
移,如里斯冰期时,北方动物南迁,在克里木的旧石器时代 7 距今 19 万年
以前 8 地层中曾发现过北极狐和北极鹿化石。
当高纬地区处于冰期时,冰川覆盖扩大,气候带南移,中纬度地区气
旋活动强烈,雨量丰富,内陆湖水上涨,如我国罗布泊在冰期时,湖水水
域比现代大 :09 倍。反之,当高纬度地区处于间冰期时,气候带北移,中
纬度有些地方出现干燥气候。大约在 5 万年以前大理亚冰期 7 相当于欧洲
武木亚冰期 8 消退,北半球各大陆的气候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基本上形成
为现代气候的特点了。

!人类社会经历过哪几次气候变迁

在 大 理 7武 木8 亚 冰 期 最 近 一 次 副 冰 期 结 束 后 约 5 万 年 左 右 的 时 期 ,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称为冰后期,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进入人类历史以来,气候仍
然有波动,气温的升降起伏相当频繁,只是变化的幅度较小而已。这 . 万
年中,共出现过 / 次温暖时期和 / 次寒冷时期,总的趋势是:温暖时期一
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 / 个寒冷时期正好相反,寒冷时间
一个比一个长,寒冷程度一个比一个强。
第一个温暖时期 0 公元前 1222 年 3 前 .222 年左右 4 ,我国黄 河 流 域 发
现 有 象 、水 牛 和 竹 等 亚 热 带 动 植 物 。 估 计 当 时 的 气 温 和 降 水 值 比 现 在 都
高,是我国历史时期最温暖的时代。
第一个寒冷时期 0 公元前 .222 年 3 前 562 年 4 ,汉水两次结冰,紧接着
大旱,气候寒冷干燥。
第二个温暖时期 0 公元前 772 年 3 公元初 4 ,象群栖息北限移到淮河流
域及其以南,当时竹、梅等植物分布偏北。
第二个寒冷时期 0 公元初— 3 公元 822 年 4 ,有 淮 河 封 冻 的 记 载 0 公 元
996 年4,表明气温下降。
第三个温暖时期 0 公元 822 年 3.222 年 4 ,气候转暖,当时的长安 (今
西安)无冰雪。
第三个寒冷时期 0.2223.922 年 4 ,气候比现在冷得多,出现了太湖封
冻的情况。福州的荔枝曾全部冻死。
第四个温暖时期 0.9223.122 年 4 ,杭州几年无冰雪,西安等地有竹子
生长。
第四个寒冷时期 0./223.:22 年 4 。这段时期长达 622 年,是我国最寒
冷 时 期 ,尤 其 在 .862— .722 年 这 62 年 中 ,太 湖 、汉 水 和 淮 河 结 冰 / 次 ,
洞庭湖结冰 1 次。江西建于唐朝的柑桔园在 .86/ 年和 .878 年的强烈寒冬
中完全毁掉。这段时期也是欧洲所谓的“现代小冰期”。

!现在世界气候是怎么变的

冷暖转换和干湿交替是近代的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气温的升降起
伏,降水量的多少变化十分频繁。以气温为例,在“小冰期”之后,大约
在 .5623.:/2 年之间,地球的 平 均 气 温 升 高 约 2;8< , .:/23.:72 年 之 间 ,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地球平均气温下降约 ./01。
2. 世 纪 初 到 3. 年 代 出 现 世 界 范 围 的 增 暖 现 象 ,在 北 极 地 区 最 突 出 ,
比如巴伦支海水面温度 454564527 年比 454264547 年高 71 ,因此在 0. 年
代时巴伦支 海 出 现 过 许 多 以 前 根 本 没 有 过 的 喜 热 性 鱼 类 。这 种 现 象 到 3.
年代达到顶点。
此后,世界气候开始变冷,以北极为中心的北纬 8.9 以北,气温愈来
愈低,进入 8. 年代以后,气候变冷的趋势更加明显,如 4587 年冬,冰岛
和格陵兰岛竟被冰块连接起来。
最近,地球上由于人口剧增,工业发展,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自然生
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地球上空的二氧化碳
浓度越来越大。另外,人造化肥能捕捉红外线辐射:使大片积雪融化,这
会减弱地球对太阳光的反射。地球上的气温在逐年增加,仅以东京为例,
2. 多年来,平均气温亦增高 21。
那 么 ,未 来 世 界 气 候 会 有 什 么 变 化 呢 ?在 国 外 有 些 气 候 学 家 认 为 2.
世纪 3. 年代开始的气候变冷还会继续下去,认为目前异常气候的频繁 出
现是气候恶化的一种征兆,意味着冰河期或小冰河期即将到来。
但有些气候学家则认为,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世界正
进入一个迅速转暖的时期,将出现全球气温升高,中纬度地区干旱,两极
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海水淹没沿海平原等现象。我国气候学家认为当
前气候变化虽然比较突出,但仍属一般性波动,不会导致持续冷化或干旱
化。当前出现的一些异常气候均未超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严重程度,不
能把这种气候异常看成是气候变化的开始。

!热、温、寒气候带是怎么分的

在如此巨大的地球上,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的角度是不同的,有
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甚至几个月都见不到太阳。因
此,在不同的地区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也有明显的
差别,这就产生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
最早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球划分为 . 个气候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这种
分法通常被称为天文气候带。但它的名称是气候名称,可见天文 . 带是气
候带的基础。另外, . 带以回归线和极圈四条纬线划分,都是一定的纬度
地带,所以又可以说是纬度带。
热 带 :位 于 南 、 北 回 归 线 之 间 , 这 是 地 球 上 惟 一 阳 光 能 够 直 射 的 地
带,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四季和昼夜长短
变化都不明显。
寒带:位于南、北极圈以内。北极圈以北是北寒带,南极圈以南是南
寒带。寒带地区,太阳斜射得最厉害,每年都有一段时间是漫长的黑夜,
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这里气候终年寒冷,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有极昼
和极夜现象。
温带:位于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
是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是南温带。温带地区,地面阳光斜射,
得到的光热比热带少,但比寒带多。气候寒暖适中,冬冷夏热,四季分
明,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昼夜长短变化明显。
天文气候带没有考虑大气环流、洋流的热量输送和海陆、地形的影
响 , 显 然 是 不 妥 当 的 。 在 /012 年 苏 潘 提 出 以 年 平 均 气 温 345 和 最 热 月
,45等温线划分 6 个气候带。 /2.6 年发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以气温和降
水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把全球分为 . 个气候带,即 7 热带,
8 干带,9 温暖带, : 冷温带和 ; 极地带。这些分类法比起天文气候带的
划分来,更合理一些。

!赤道为什么不是地球上最热的地方

地球上最热的地方在哪里?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在赤道,因为赤道地区
太阳一年到头高高地挂在天空,这里是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方。但是,
赤道并不是最热的地方。若不信,你可以查看一下世界气象记录:在亚
洲、非洲、澳洲和南北美洲,在一些远离赤道的大沙漠,它们白天的气温
竟比赤道热得多!赤道的最高气温记录,很少超过 6.5的。而非洲的撒哈
拉大沙漠,白天最高气温一般 在 <45 以 上 ,最 高 纪 录 竟 达 ..5 ;阿 拉 伯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大沙漠,白天最高温度达 ./0/12。
赤道是获得太阳的光热最多的地区,为什么不是最热的地方,而一些
沙漠远离赤道,为什么反而比赤道热呢?
打开世界地图,就会发现赤道这一圈地方,大多是汪洋大海,被海洋
所占据。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在赤道你都能找到。
海洋和陆地的脾气完全不同。海洋能把太阳给它的热量传向深处;海
水的热容量大,水温升高比陆地慢;再加上海水蒸发又要消耗大量热量,
所以白天赤道海洋上的温度并不会升高太多。但在沙漠里,则是完全不同
的情形,那里植物很稀少,也难以见到水,光秃秃的一片沙地,热容量比
海洋小得多,升温快;沙地传热的本领又小,热量很难向下传送,当表面
晒得很热的时候,下层的沙子还是冷冰冰的;再加上沙缺乏水蒸发消耗的
热量,所以一经太阳照射,沙漠里的气温就直往上升,到了中午,地面就
被烘得火烧似的。
另外,赤道地区的云层和降雨都比沙漠地方多得多,陆地地区每天下
午几乎都下雨,这样,下午的气温更不会升得很高了。但在沙漠里很难见
到下雨天,绝大多数是阳光普照,炎热的阳光,从早晨一直照到傍晚,所
以沙漠下午的气温就会升得很快很高。
因此,地球白天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而在大沙漠里。严格地说,是
非洲埃塞俄比亚的达洛尔,这里年平均温度达 3.2。而以日绝对最高气温
看,利比亚的加里延 4 北纬 356 多 7 ,曾观测到一次创纪录的气温值: 8955
年 9 月 83 日,最高气温曾升到 /:;<2。

!北半球的冷热变化为什么比南半球大

在一年里,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得到太阳的光热是差不多相等的。但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温度变化却有很大的差异,北半球变化大,南半球变化
小。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是正好相反的,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却
是冬季。北半球最冷的月份是 8 月,南半球最冷的月份是 : 月;北半球最
热的月份是 : 月,南半球最热的月份是 8 月。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地面接受的热量相同或相近,反映在温度上也应该是相同或相近。但
事实上北半球 . 月和南半球 / 月,北半球 / 月和南半球 . 月,在温度上有
很大的差异。先从整个半球的平均温度来看,北半球 . 月是 01.2, / 月是
33142 , 温 差 .4152 ; 南 半 球 . 月 是 ./2 , / 月 是 61/2 , 温 差 仅 /152 。
再 从 同 纬 度 地 区 的 平 均 温 度 来 看 , 例 如 北 纬 478 , . 月 是 92 , / 月 是
342,温差 .62;南纬 478,. 月是 .91:2,/ 月是 62,温差仅 :1: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北半球的冷热变化比南半球大得多,为什么
呢 ?原 来 直 接 影 响 空 气 冷 热 并 不 是 太 阳 的 照 射 , 而 是 地 面 放 射 热 量 的 多
少。地面接受太阳热量的同时不断放出热量,地面接受和放出热量的情况
是很复杂的,这是因为地面上存在着水体、岩石、土壤、植物、房屋等许
多 不 同 性 质 的 物 体 ,它 们 接 受 太 阳 热 量 的 反 应 各 不 相 同 。 比 如 陆 地 和 海
洋,由于热容量、热收支情况和热量传播的方式不同,一年中海洋上的冷
热变化总是很小,而陆地上的冷热变化总是很大。
虽然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面积相等,但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很大,南半球
的陆地面积很小。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占整个半球面积的 56; ,海洋面积占
:.; ;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只占整个半球面积的 .6; ,海洋面积占 0.; 。由
于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所以夏季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一年
中的冷热变化就比南半球大了。

!春夏秋冬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假如你是住在温带地区的人,肯定对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特
征印象颇深。但是,你知道春夏秋冬四季是怎样划分的吗?不同的温带地
区四季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一样吗?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劳动人民,将全年分为 34 个节气,以 其 中 的 立
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为起点,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这样划分的
季节,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
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的过渡季节。欧美国
家则把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分别看作春、夏、秋、冬四季的起点。
传统的划分四季的方法,不一定符合各地实际气候的递变。为了使季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节划分与气候相结合,现在北温带许多国家一般把 .、 /、 0 三个月划为春
季; 1、 2、 3 三个月划为夏季; 4、 56、 55 三个月划 为 秋 季 ; 57、 5、 7 三
个月划为冬季。
用以上方法划分的季节简单、明了、易记,但反映不出不同地区的季
节差异。事实上,由于地理纬度、离海远近和海拔高度不一样,不同地区
的四季特征差别很大。
还有一种采用候温 8五天平均温度 9 来划分,即候温低于 56:为冬季,
候 温 在 56;77: 之 间 为 春 秋 季 , 候 温 大 于 77: 为 夏 季 。 用 候 温 划 分 四 季
时,就能清楚地反映出我国各地的季节差异性了。
在黑龙江北部,内蒙的东北部是长冬无夏、春秋相连的地区;黑龙江
中部,是冬长夏短地区,四季特征隐约可见。
越往南,四季现象越明显。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带,春暖、夏热、秋
凉、冬寒四季最为分明。
广东和广西是长夏无冬,秋去春来。到了南海诸岛,全年都是夏天,
一年到头烈日炎炎。
藏北高原由于海拔高,全年都是冬天,但在周围较低的地区是长冬无
夏、春秋短暂。
在云南不少地区,夏季不热,冬季不寒,四季如春。难怪昆明有 “春
城”之称。

!为什么冬天冷夏天热

看过动画片《海尔兄弟》的人,都会知道主题歌中有这么一问 “为什
么冬天冷,夏天热”?看完之后,你得出答案了吗?
地球不停绕太阳运转,运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在
时刻变化着,每年的 5 月 . 日是太阳离地球最近的一天, 2 月 / 日是太阳
离地球最远的一天。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靠火炉越近时,我们会感觉到越热;而离火
炉 越 远 ,我 们 会 感 觉 越 冷 。 太 阳 也 是 个 发 热 的 物 体 , 按 照 距 离 发 热 体 越
近,物体的温度就越高的常识,地球上最热的时间应该在 5 月,最冷的时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间应该在 . 月 。可 是 这 与 北 半 球 的 实 际 情 况 正 好 相 反 , / 月 是 严 寒 季 节 ,
而 . 月正是酷热的月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虽然地球获得太阳热量多少是决定气候冷暖的原因,但是太阳离地球
的远近,并不是决定地球获得热量多少的主要因素。因为每年 / 月 0 日那
一天,太阳离地球约 /1.22 万千米,. 月 1 日这一天,太阳离地球约 /3422
万千米,这两天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只差约 45 6 约 322 万千米 7 ,这么小的
差距对于地球获得太阳热量的影响是不大的。
什么是决定地球上气候冷热的主要原因呢?是太阳光对地面照射的倾
斜程度,还有日照的长短。太阳光射向地面的倾斜程度越厉害,地面上单
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热量就越少;太阳光射向地球的倾斜程度越小,地面
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热量就越多。日照时间越短,地面获得的太阳热量
越少;反之,越多。
北半球的冬季,太阳光照到地面上,完全是斜射的,再加上昼短夜
长,日照时间短,所以天气寒冷;而在夏季太阳光却比较接近于直射,加
上昼长夜短,日照时间长,所以天气炎热。
在南半球,是 / 月 6 夏季 7 热, . 月 6 冬季 7 冷。这也并不是因为 / 月
太阳离地球近,. 月太阳离地球远,还是由上述原因所引起的。

!彩虹是怎么出现的

在夏季,一阵大雨过后,乌云飞散,太阳重新露头,天空中有时会出
现一条瑰丽多彩的半圆形长虹,形成一道瑰丽幻景,引人入胜。
在古代,当人们还不懂得虹的形成原因时,出现了许多神话传说,有
的 说 , “虹 是 老 天 爷 的 神 棒 、 马 鞭 ”。 还 有 的 说 , “虹 是 欢 乐 女 神 的 笑
容”。阿拉伯人说,“虹是光明神古沙赫休息时放在云端上的弓”等等。
早在北宋时期,我国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天空中的虹就做了科
学的解释。他引用孙彦光的话说:“虹,日中雨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80. 年,法国科学家笛卡儿发表了关于虹的形成原因的文章,他说:
“虹是由于太阳光射入空中的水滴内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结果。”但他还没弄
清虹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直到 /. 世纪 82 年代,牛顿发现太阳光通过三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棱镜的色散现象后,虹的秘密才被揭开了。
虹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在盛夏和初秋季节里,下雨前后,空气里
飘浮着许多小水滴,当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滴上,由于发生折射作用,
太阳光线散射开来,使之分散为 . 种颜色;再经过地面的反射作用,就形
成了从外向内、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美丽鲜艳的光
弧,这就是虹。虹的颜色和宽度都与水滴大小有关,空中的水滴越小,虹
的颜色越昏淡,虹带越窄;水滴越大,虹的颜色越鲜艳,虹带越宽。
那么为什么夏天雨后经常有虹,而冬天却没有呢?
因为夏天常常下雷雨或阵雨,这些雨的范围不大,往往是这边天空在
下雨,那边天空仍闪耀着强烈的阳光。有时候,雨过以后,天空还飘浮着
许多小水滴,当太阳光通过这些小水滴时,经过反射和折射作用,天空中
美丽的彩虹就出现了。
冬天,一般天气寒冷干燥,下雨机会少,阵雨就更少,多数是降雪,
而降雪是不会形成虹的,所以冬天极少出现虹。
俗话说: “东虹日头,西虹雨。”根据虹出现的方向,还可以预测未
来的天气。
我们居住的温带地区大气一般是有规律地自西向东运动的。虹在东
方,表明在我们东边的大气里有雨存在,东方的坏天气只会越来越往东移
去,离开我们愈来愈远。如果虹在西方,表明在我们西边的大气里有雨,
随着大气的运动,雨水就很容易落到我们这个地方来。因此,东方出现虹
时 ,本 地 是 不 大 容 易 下 雨 的 ; 而 西 方 出 现 虹 时 , 本 地 下 雨 的 可 能 性 却 很
大。

!早晨为什么是一天中空气最污浊的时候

很多人都习惯于早上起来锻炼身体,一是因为这是街上的行人和车辆
比较少,二是因为这时还不到上班时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往往认
为早晨的空气是一天中最新鲜的。真是这样吗?不是,早晨的空气不但不
是最新鲜的,反而是一天中最污浊的时候!
空气污染的轻重是空气新鲜不新鲜的决定因素。空气污染的来源主要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有各种机动车辆排放的废气、工厂排出的烟尘、居民炉灶的烟气和各种绿
色植物在夜间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等。据检测,在一天 ./ 小时中,早晨、
傍晚和晚上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早晨 0 点和晚上 0 点左右是污染高峰
时间,这时的空气最不新鲜;上午、中午和下午空气污染则很轻,这时空
气也比较清洁新鲜,其中上午 12 点左右和下午 34/ 点空气最新鲜。
气象因素是造成一天中空气新鲜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当地面温度高
于高空温度时,地面的空气容易上升,污染物容易被带到高空扩散;当地
面温度低于高空温度时,天空中就形成 “逆温层”,它像一个大盖子一样
压在地面上空,使地面空气中各种污染物不容易扩散。由于昼夜间气温的
垂直温差变化明显,所以空气的新鲜程度在不同时间有很大的差别。
一般在夜间、早晨和傍晚空气中容易出现逆温层,所以,在这些时间
里空气最污浊。白天,当太阳出来后,地面温度迅速上升,使逆温层逐渐
消失,于是污染物也就逐渐扩散了。一般到上午 12 点以后,地面 空 气 就
很新鲜了。
因此,锻炼身体的人们应选择在日出以后锻炼身体,最好是选择上午
12 点和下午 34/ 点做课间操或工间操。

!二十四个节气是怎样定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二十四个节气,远在秦汉时代人们就把二十四个
节气的名称定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
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 冬 、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个节气各有不同的含义:反映四季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
夏 、夏 至 、 立 秋 、 秋 分 、 立 冬 、 冬 至 5 个 节 气 ; 立 春 、 立 夏 、 立 秋 和 立
冬,叫作 “四立”,表示四季开始,但由于各地气候不同,所以四季起始
的时间和长短也不完全一样。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
寒 、大 寒 6 个 节 气 。 反 映 天 气 现 象 的 有 : 雨 水 、 谷 雨 、 白 露 、 寒 露 、 霜
降、小雪、大雪 0 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 个节气。
二 十 四 节 气 大 约 以 16 天 为 一 个 段 落 , 在 安 排 农 业 生 产 时 比 较 方 便 ,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因此,直到今天我国农村各地还习惯用它。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定出来的呢?
地球每 ./0 天 0 时 12 分 1/ 秒,绕太阳公转 3 周。由于地球绕太阳旋
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中太阳光直射到地球上的
位置不同。在北半球,太阳直射在北纬 4.506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
直射在南纬 4.506 称为冬至;夏 至 和 冬 至 是 指 已 经 到 达 夏 、冬 两 季 的 中 间
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这两天的白昼和黑夜一样长,就分别
称为春分和秋分,春分和秋分是指春、秋两季的中间。于是,一年就可以
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划为 1 段。再将每段分为 / 小段,每小段约 30
天左右,全年就可分为 41 小段,41 个节气就产生了。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直射到地球上的某些纬度制定的,属于阳历的
范畴,所以每个节气的开始与阳历的一定日期基本上可以对应,最多相差
一两天。
由于我国人民在秦汉比较集中的居住在黄河流域一带,二十四节气主
要是根据那时黄河流域的气候与农事活动的关系而定出来的。可是,我国
地域辽阔,各地气候不同,有的地方要想按节气的字面意义来安排农事活
动,那就根本不合适了,比如黑龙江和广东。所以,安排农事活动,还是
要根据各地具体气候、农作物的特性和土壤的不同来决定的。

!为什么“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从上面文章我们可以知道,一年中太阳在冬至这一天直射南回归线,
这时北半球太阳斜射的最厉害,而且光照时间最短,得到的太阳热量最
少;在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直射的最厉害,再加上
日照时间最长,这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多。照说,位于北半球的我国应该
冬至最冷,夏至最热。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这句谚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
践 中 积 累 起 来 的 经 验 。 “三 九 ” 是 指 立 冬 后 7 九 九 八 十 一 天 , 称 为 “九
九”8 的第三个九天,大约在 3 月中下旬。“三伏”是指初伏 7 夏至后第三
个庚日 8 、中伏 7 夏至后第四个庚日 8 和末伏 7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 8 ,约在 9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月中旬到 . 月中旬。
为什么我国在“三九”时最冷,“三伏”时最热呢?
这是因为地面的冷热是由当时地面吸收和散发热量的多少来决定的。
冬至这一天虽然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少,但地面散发的热量还多于吸收
的热量,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还要继续降低下去。等到 “三九”,地面吸收
到的太阳热量和散发的热量几乎相等时,天气才达到最冷。之后,地面吸
收的热量又多于地面散失的热量,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随之逐渐回升。所
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冬至后的“三九”前后。
同 样 的 道 理 , 一 年 中 最 热 的 时 候 , 一 般 出 现 在 夏 至 后 的 “三 伏 ” 时
期。夏至以后,虽然太阳斜射的要厉害些,白天短些,但每天地面吸收的
热 量 仍 比 散 发 的 热 量 多 , 近 地 面 的 空 气 温 度 也 就 一 天 比 一 天 高 。 到 “三
伏 ”时 ,地 面 吸 收 的 热 量 和 散 发 的 热 量 几 乎 相 等 , 天 气 也 就 最 热 了 。 之
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
“冷在三九”、 “热在三伏”,科学地反映了一年中冷热变化的一般规
律。掌握了它的规律,人们就能在与自然斗争中掌握主动,如在 “三伏”
之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三九”之前,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地上地下的气温为什么不一样

严冬,寒风凛冽,冰天雪地,但在地下深处,却像春天一样温暖;盛
夏 ,烈 日 炎 炎 ,人 们 大 汗 淋 漓 , 但 地 下 深 处 却 清 凉 爽 快 , 舒 适 异 常 。 例
如,上海 / 月份平均气温是 0123,但离地 41. 米处是 51.3,离地 /16 米处
是 /01/3 , 离 地 017 米 处 则 上 升 到 /8103 。 相 反 , 8 月 份 平 均 气 温 是
781.3 ,离地 41. 米处是 72143 ,离地 /16 米处只有 74163 ,离地 017 米 处
则下降到 /6153。
为什么地上地下的温度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和土壤传递热量的本领
很差有关。盛夏时节,最热的时候,地面上的热量慢慢地向地下传递,离
地面越近,最热时间的到来和地面上的时间越接近;而离地面越远,最热
时间的出现就越晚。
例如,上海最热时出现在 8 月,离地 41. 米深处出现在 . 月,离地 /16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米深处出现在 . 月,离地 /01 米深处则出现在 22 月。同样,当地面上最冷


的时候,冷波也不能很快影响到土壤深层,因而地底下出现的最冷时间要
比地面迟得多,离地面越远越迟。在上海,地面最冷时间出现在 2 月,离
地 304 米深处出现在 1 月,离地 205 米深处出现在 / 月,离地 /01 米深处则
出现在 6 月。
这种情况,位于高纬度地区的城市与上海十分相似。如俄罗斯的圣彼
得堡,在离地面 / 米深处,一年中最热时间的出现,要比地面上晚 75 天,
地面上最热时是 7 月,离地 / 米深处 23 月才是最热的 时 候 ;最 冷 时 间 来
临,要比地面迟 234 天,地面最冷时在 22 月,离地 / 米深处次年 8 月才是
“冷季”。
另 外 ,地 面 热 量 在 向 下 传 递 的 过 程 中 , 土 壤 层 还 要 吸 收 掉 一 部 分 热
量,越往深处,温度变化越不明显,到达一定的土层深处,就会保持恒定
不变的温度。例如法国巴黎天文台,在 14 米深处的地窖里,放着 一 只 温
度计,133 多年来始终指着 22079。
所以,井水和较深的地下水是冬暖夏凉的。也因此,我国北方人在冬
季会选择地窖作为储藏蔬菜的良好场所。

!城市的温度为什么会比郊区高

早在宋代,我国爱国诗人陆游就曾写道:“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
到野人家。”这首诗说明,在宋代,人们就觉察到城市里的气温高于郊区
的事实了。
城市里的温度比郊区高得多,这就是所谓的 “城市热岛效应”。在现
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现象要比古代明显得多。最近几十年的观测
资料表明了这一点:上海、纽约年平均温度要比近郊 高 2029 ,柏 林 要 高
2039 , 费 城 要 高 3049 , 华 盛 顿 要 高 3059 , 莫 斯 科 、 巴 黎 、 洛 杉 矶 要 高
3029。2.42 年 7 月 23 日午后,北京市区比郊区高出 6079。 2.71 年 7 月 6
日傍晚,在加拿大温哥华,曾测到一次强热岛效应,城内比近郊区高
22039 ,当温哥华的郊区还是略带有寒意的初春气候时,城市里却已迎来
初夏了。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中大多工厂密集,工业的能源和热源利用率太低,加上汽车和各
种机动车辆川流不息,它们排出了大量的热量,如果在休息天,工厂不开
工,排放出的热量少,“城市热岛效应”就要弱一些。根据观测,上海杨
浦区东段、普陀区苏州河沿岸、黄浦江以南 . 个地区,昼夜气温均高出周
围地区 ./01,而这 . 个地区恰好是工厂密集、能源消耗大的地区。
城市中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下雨后,雨水很快从人工管道中流走,地
面经常是干的,所以蒸发水量损耗的热量很少。
城市中的水泥、砖石、柏油马路等吸收太阳辐射热量的本领大,因而
在白天吸收了较多的热量。
城市中建筑密度大,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向外散发。
城市上空经常烟雾弥漫,烟雾在晚上起着保温作用。所以 “城市热岛
效应”晚上比白天要明显得多。
由于城市温度高于近郊,盛夏市区热不可耐,特别是在 “热岛效应”
明 显 的 日 子 里 ,人 更 觉 得 难 受 。 难 怪 , 一 到 夏 季 , 城 市 的 居 民 都 要 到 海
边、高山和郊区去避暑了。

!为什么会有“秋高气爽”

居住在我国华北地区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立秋之后,很快就能告别
夏季的闷热潮湿,感觉到凉爽了,特别是 2 月份和 34 月份 ,天 空 经 常 万
里无云,雨日和雨量都特别少,白天风和日丽,夜间则星月交辉,空气比
较清新舒适,天空也显得异常高远,真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与我国华西
地区的秋雨天气大不相同,比如陇南、陕南、鄂西、湘西、四川和贵州大
部分地区,却经常是秋雨绵绵。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大气环流
和地形的不同加以分析。
秋季是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节,这时太阳辐射量变少,地面因而获
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显著减少,在 2 月初,就有冷空气开始频频南下,长
驱直入华北地区,使夏季滞留在华北地区的南方暖湿空气迅速南移。因此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在 ./01 月份,华北地区地面上往往已被冷高气压控制。
而在高空,夏季盘踞在这里的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还没有南退,这
时地面和高空都在高气压控制之下。在高压区,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
过程中,空气的体积要受到压缩,气温因而增高。这就使得空气的相对湿
度变小,空气变得干燥,不利于云和雨的形成。这是华北地区天气秋高气
爽的主要原因。
而我国华西地区,由于地形崎岖起伏,既减弱了北方冷空气的入侵,
又延缓了南方暖湿气流向南移动。所以在秋季,冷暖气流在华西地区交锋
滞留的机会较多,在冷暖气流交锋的界面上,因为暖气团较轻,它就会在
冷气团斜面上滑升。在滑升过程中,空气体积必然膨胀,气团温度逐渐降
低,容易成云致雨。

!为什么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常听人们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是我国人
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我国东部地区天气的变化发展趋势。 “一
场春雨一场暖”是春天的天气发展趋势,“一场秋雨一场寒”是秋天的天
气发展趋势。为什么呢?
在春季,由于北半球太阳的照射逐渐增强,太平洋上的暖空气随着向
西向北推进。当暖空气向北挺进,在途中遇到北方冷空气时,就会在冷空
气边界上滑升,产生降雨。在滑升过程中,同时将冷空气向北排挤。其结
果 是 ,暖 空 气 往 往 占 领 了 原 来 被 冷 空 气 盘 据 的 地 面 , 所 以 暖 空 气 到 来 以
前,往往先要下一场春雨。春雨正是南方暖湿空气增强,并且向北挺进造
成。“一场春雨一场暖”的感觉就因为这个缘故。
一个地方下过雨后,受暖空气控制,天气转暖,以后如果冷空气反扑
又会下雨。当冷空气前锋过去,这个地方受冷气团控制,暂时会出现一两
天比较冷的天气。但过不了几天,冷空气吸收到大量的太阳热量,以及受
到温暖地面的影响,使本身气温升高,就会渐渐转变成暖空气了 2 在气象
学上称气团的变性 3 。所以人们总是感到,春天下过雨后,只要天 气晴朗,
一般总是暖洋洋的。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冬天过后是春天,春天过后是夏天;在上半年,气温总是向升高的方
向发展的。“一场春雨一场暖”说明了天气发展的总趋向。
夏季结束,一进入秋季,气候明显改变,秋季天高云淡,风吹来比较
凉爽,不像盛夏季节那样热了。
在秋季,冷空气频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南下侵入我国大部
分地区,当它和正在逐渐衰退的暖湿空气相遇后,容易形成降雨,并使当
地的温度降低。另外,这时太阳直射光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获得的太
阳 光 热 一 天 天 减 少 ,这 也 有 利 于 冷 空 气 的 增 强 和 南 下 。 几 次 冷 空 气 南 下
后,当地的温度就明显降低了。所以,农谚有“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
雨要穿棉”的说法,确切地描述了夏季过渡到冬季的天气变化趋势。

!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如果你是一个注意观察的人,就会发现在夏天下雨前后常常出现闪电
和 雷 鸣 ,而 且 总 是 先 看 见 闪 电 , 后 听 见 雷 鸣 。 闪 电 和 雷 鸣 是 怎 么 产 生 的
呢?
产生闪电和雷鸣的是雷雨云,雷雨云中有正电和负电两种电荷区,当
它们之间的电场大到一定程度时,两种电荷要发生中和并发出火花,这种
现象叫作火花放电。在火花放电时发出强烈的光,而且在光的通路上产生
高温,使四周空气因剧烈受热而突然膨胀,云滴也会因高热而突然汽化膨
胀,发出巨大的响声。强烈的光就是闪电,响声就是雷鸣。
可以说,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
听到雷声呢?原因是光比声音的传播速度要快得多。光在空气里差不多以
每秒钟 ./ 万千米的速度传播,相当于围绕地球的赤道跑 0 圈 半 ,闪 电 从
发生处传到地面的时间,一般不过几十万分之一秒。声音在空气中只以每
秒钟 .1/ 米的速度传播,差不多只有光速的 2 3 4/////,所以雷鸣从发出传
到地面就需要较长的时间。
有时候我们只看见闪电而听不见雷鸣,这是因为声音在空气里传播的
时候,它的能量是越来越小的,如果放电云层离开我们太远,或者是发出
的声音不够响,最后就听不到声音了。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既然天空里发生一次闪电,就伴随一次雷声,但有时候我们看到的闪
电只一闪而过,而听到的雷声却隆隆不绝,响好久才停,为什么呢?
因为天空里的闪电,一般是很长的,有的线形闪电长达 ./0 千米,甚
至 12 千米左右。我们距离闪电各部分远近不同,所以雷声传到我们 耳 边
的时间就有先有后了。还有,闪电常常在一刹那间连续一连串地闪几次,
而不是发生一次就停下来,当第一次放电的雷声还没有断绝,又传来了第
二、第三次放电的雷声,先后的雷声混合在一起,我们就会听到隆隆不断
的雷声。
另外,当雷声遇到地面、高山、建筑物或天空的云层时,都会发生反
射,产生回声。这些回声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时间也有先有后,这也会形成
了隆隆的雷声。有时候几种原因凑到一起,隆隆不绝的雷声甚至连续响到
1 分钟左右才停下来。

!为什么雷电最容易击中孤立高耸的物体

不知道有没有人曾教过你,在野外打雷下雨时,千万不要在树底下避
雨,因为在树底下容易遭到雷击。这是什么原因呢?
雷雨云的底部是带电的。这种电能使地面发生感应,使地面产生与云
底的电性质不同的电荷。云底部如果带正电,地面就带负电;云底部如果
带负电,地面就带正电。这种地面所带的电,叫作“感应电荷”。
这种感应电荷在小范围的地面上是同一种性质的,例如都是正电,或
者都是负电。同一种性质的电是互相排斥的。排斥的结果,是使电荷在地
面上重新分布。这种排斥力沿地面方向的分力,在弯曲得厉害的地面要比
平坦一些的地面来得小,所以,电荷就必定会移到地面弯曲得厉害的地方
去。这样一来,在弯曲得厉害的地面,感应电荷就要多一些、密一些了。
高耸的物体,本身也是地面的组成部分,由于它高耸在地面上,所以
成为地面上最弯曲的部分。因此当地面受到雷雨云的感应而产生电时,在
高耸的物体上,就会集中了较多的感应电荷。那么,它对闪电的吸引能力
较大,所以就能很容易地将闪电拉过来。
因此,在下大雷雨时,我们千万不要到高耸的物体,如尖塔、高树、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烟囱等下面去避雨,因为那里是闪电最喜欢“串门”的地方,如果运气不
好,就会成为闪电的“牺牲品”。
人们利用高耸物体的这个特性,往往安装避雷针来保护其他建筑物免
遭雷击。避雷针是一个顶部高出建筑物、下部与地面相接的金属杆。它把
一切延伸到它附近的闪电吸引到自己身上,将自己作为闪电的通道,使闪
电通过自身而排到土地中去。这样,原先要击中建筑物的闪电,中途就拐
了弯。

!夏天为什么常常有雷阵雨

夏天的午后或傍晚,人们常常感到异常闷热,真难受时,突然雷声大
作,电光闪闪,不一会大雨滂沱;可不久后,乌云消散,雷声远去,太阳
重新露出笑脸,空气也变得分外清新,这就是我们在夏天常遇到的一种天
气现象——
—雷阵雨。
雷阵雨是因为夏天的天气非常炎热,空气在局部地区出现强烈对流,
使大量湿热空气猛烈上升,形成积雨云所致。
夏 天 ,当 地 面 空 气 在 强 烈 的 太 阳 照 射 下 温 度 升 高 以 后 , 就 会 向 上 抬
升。空气中大量的水汽被强大的上升空气送到 ./0 千米上空以后,就形成
了大块的积云,飘动在天空,像一小团一小团棉花球。空气继续上升,积
云的云块不断加厚和扩大,就变成了浓积云。这时如有适当的条件配合,
浓积云升到 1/.2 千米以上的高空,形成了积雨云。
当遇到了稳定的气层或向上伸展的力量不足时,积雨云的顶部就会向
四边扩展。所以,在下雷阵雨前,我们常常看到天空中的云加厚和扩展得
很快,不一会儿就布满了整个天空。
在这几千米厚的积雨云里,包含着大量的水汽、小水滴和冰晶,其中
有些小水滴和冰晶在云中随着云体的发展而增大,当上升气流无法托住它
们时,就降落下来。它们经过气温较高的云层时,大水滴成为雨滴,大的
冰晶就变成了雪珠,又融化成为阵雨。
因为产生积雨云强烈的热力对流,只有在夏季才容易出现,所以雷阵
雨在其他季节很少出现。又因为热力对流所造成的积雨云扰动很厉害,往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往会产生闪电,而且上升气流时强时弱,一块积雨云过去后,另一块积雨
云又移过来,所以雨量时大时小,变化很大,而且又是一阵一阵的,故称
雷阵雨。
在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以后,这时空气上升运动也最强,所
以雷阵雨多发生在午后至傍晚这段时间里。
而海洋上的雷雨多半在夜间,因为海水热容量大,还能把吸收的太阳
热量向深层传递等,白天接近水面的空气温度不高,空气层十分稳定,不
容易产生对流;到了夜间,上层空气冷却,而下层空气在水面的影响下,
温度明显地高于上层,于是空气发生了对流,因而形成了雷雨。

!雷雨前为什么天气很闷热

盛夏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常下 “雷雨”。清晨,太阳升出了地平
线 以 后 ,天 气 开 始 越 来 越 热 , 就 是 电 扇 不 停 地 转 , 人 们 还 是 热 得 汗 流 浃
背,不但热,而且感到闷,这时,很多人会说:“这样闷热的天气,一定
要下雷雨了。”
天气闷热真会下雷雨吗?不错,多半是这样的。
因为下雷雨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地面上温度要高,二是大气层里空气
湿度要大。地面上温度高了,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才能升得很高,变得
轻轻地升向高空;但是仅仅温度高,空气很干燥的话,雷雨也不会产生,
只有当空气湿度大了,潮湿的空气上升到了高空,才会形成雷雨云。天空
里有了雷雨云,雷雨就有可能发生了。
谁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在浴室里洗澡,感到又热又闷,这是由于
浴室里温度高、水汽多的缘故,人身上的水不易蒸发。同样,大气里温度
高了,水汽多了,地面上的水就不易蒸发,人身上的汗也不容易干,我们
就会感到十分闷热了。所以闷热是大气里水汽多、温度高的自然反应,也
就是雷雨发生的预兆。
但有时天气虽然十分闷热,但却落不下雷雨来。这是因为夏天雷雨的
范围比较小,雷雨落在了别处,而没有落到我们这里。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为什么会出现树枝状或球状的闪电

夏季傍晚,我们会在天空看到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云。在夕阳照耀
到的地方,呈现暗红浓紫色,但在阳光照不到的阴影部分,则呈现乌黑乌
黑的铁色。云的底部有雨线直达地平线上,云顶有红黄色的云绡,直伸到
天顶。云内有闪电显现,闪亮时,云的乌黑部分,忽然发红,像刚从炉火
中取出来的锻铁,闪电透过云底,像银蛇盘空,枯枝倒生,一晃即逝。
闪电为什么会像“枯枝倒生”的形状呢?
在雷雨云出现时,云底带有负电,地面感应有正电,闪电先带着负电
从云底向地面行进,它起着开辟闪道的作用。在开辟闪道时,并不是一帆
风顺的。它首先向在云底以下杂乱分布的空间正电荷区的方向前进。它往
往向就近的空间正电荷区行进。
如果附近有两个或多个空间正电荷区,就会出现分枝分头现象。一般
说来,它易于在潮湿空气中通过,而不易在干燥空气中通过。所以它一路
避干就湿,以曲折的道路通过一个空间正电荷区,又走向更下方的另一个
空间正电荷区。
在某些部位,又分枝分头前进,它伸到什么地方,就将负电带到什么
地方,这样就出现了像 “枯枝倒生”的闪电。这种闪电并不发很强的光。
闪电顶端逐步下伸,当将要到达地面时,近地面尖端物体的正电荷,受其
负电的吸引,一冲而上向云底进行,它与闪电上原有的负电相中和,就发
出强光。这就是我们见到的闪电。由于它走的是原闪电的旧路,所以发强
光的闪电,也表现为“枯枝倒生”的形状。
当闪电打到地面时,打击处常常出现球状闪电。那是一团直径约 ./0
1/ 厘米的带电气体球,很轻,能随风飘移,能缩扁后钻入窗隙,然后恢复
球状。它喜欢沿水管、电线、热空气等移动,移动时往往发出咝咝声或毕
剥声。它一般呈现橘黄色或红色,也有的带蓝白色或微红色。
有一年,有人曾见过一次雷雨闪电发生时,一个球状闪电紧跟在飞快
奔跑的野兔后边,进入草丛。事后在那里人们发现有一团被烧焦的草叶和
一只死兔。还有人在一次惊雷声中,发现一个 “火球”,从一幢新房子的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二楼北窗进入室内,沿墙壁绕了一圈后,又从北窗下击穿墙壁,发出一声
巨响,随即消失,但在窗的左下墙角留下一个约 ./ 厘米的窟窿,这 个 火
球就是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的形成原因,至今尚未弄清,有人认为它出现于闪道的曲折
处;有人认为出现于闪电打击处。它的形成与闪道中上万度的高温有关。
它可能有旋转运动,所含的成分是一些正负空气离子。所以,对球状闪电
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冰雹为什么出现在暖季

在春末和夏季,有时早上还是好好的天气,到了中午前后天气也很
热,但却突然从空中不断落下球形、圆锥形或形体不规则的冰雹;而在冬
季,气温虽然很低,却反而不下冰雹,这是什么原因呢?
要想弄明白这是什么原因,先让我们看一下冰雹是怎样形成的。冰雹
和雷雨原来系出同源,都来自积雨云。积雨云是空气很不稳定的产物,由
空气强烈对流造成。
而空气强烈不稳定,只有在阳光强烈的暖湿季节最容易发生,暖湿季
节里空气中含的水汽很多,低层大气又易被太阳晒热的地面所烤热,并形
成下面热上面冷的很不稳定的空气柱,从而发生强烈对流,最终发展为能
产生冰雹的积雨云。
这种积雨云与普通积雨云相比升降气流更加强烈,又被称为冰雹云。
由于冰雹云中的上升气流很强,足以支持云中增大的冰块,所以能使云中
的冰块随着气流的升降,不断与沿途的雪花、小水滴等合并,形成具有透
明与不透明交替层次的冰雹,当它增大到一定程度,上升的气流支持不住
时,就降落到地面上来。这就是暖季会出现冰雹的道理。
冬季,太阳光斜射地面,地面获得太阳的热量很少,引不起空气强烈
的对流,而且空气干燥,即使空气能够发生对流,也难以形成高大臃肿的
积雨云,就算最后形成了积雨云,它里面上升气流也不可能很强,不足以
支持云中形成冰雹的过程,因此冬季不会有大冰雹。
所以冰雹大多出现在暖季,很少出现在冬天。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或许有人会问:水在 ./ 以下才能结冰,那么能形成冰雹的环境温度
一定很低,但是暖季气温很高,怎么会形成冰雹呢?这是因为上升空气的
温度是随着高度而下降的。在盛夏,即使地面气温高达 0./以上,在云底
的高处,温度就只有 1./了;云中在距地面 2 千米左右的地方,温度已下
降到 ./以下了,而一块冰雹云云顶甚至可伸展到离地面 3. 千米以上,所
以冰雹云中有充分厚的低于冰点的低温区可以孕育冰雹块。

!为什么有露水时一般是晴天

露水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
在农业上,露水对庄稼很有好处,因为它像雨一样,能滋润土壤,帮
助植物生长。
古时候,露水被人们看作宝贝,他们认为露水是从天上落下来的,而
且是从别的星星上掉下来的。尤其古代的炼丹家们特别注意收集露水,认
为这对他们制造 “点金石”、 “长寿药”很有益处。很多人还把露水当成
药,认为多喝露水,可以祛病和延年益寿。
今天,露水的真面目已被揭开。冬天时,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
当你向门窗的玻璃呵一口气,就会发现玻璃上出现一些小水珠;夏天时,
如果你把冰棍放进玻璃杯中,一会儿在杯外就会产生一层小水珠。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当大气中的水汽遇到较冷的物体表面后就会
凝结成小水珠。露水的形成是同样的道理,它们是由大气低层的水汽遇到
冷的物体凝结而成的。所以,露水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更不是从别的星
星上掉下来。
一年四季都有露水,但在秋天特别多。清晨,你只要留意田里的庄
稼、路边的杂草和蜘蛛网上,就会发现全是湿漉漉的露水,像一串串闪亮
的珍珠。
那么,为什么有露水时,一般是晴好天气呢?
露水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高气压控制,风小,天空晴朗
少云,这样地面上的热量散失很快,温度下降快,当水汽遇到较冷的物体
或地面时就会形成露水。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在有云或刮风的夜里为什么天空没有露水呢?
云层好像是暖房的顶盖,具有保温的功用。当热量碰到云层后,一部
分被折回大地,另一部分则被云层所吸收,而被云层吸收的热量,又会慢
慢地放射到地面。所以,有云的夜间,地面上好像盖了一条大棉被,阻挡
热量跑到空间去,近地面的气温不容易下降,露水就难出现。
夜间有了风的吹动,能使空气上下交流,使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增加,
又能使水汽扩散,所以就很难形成露了。
在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热量很快散失,田野上的气温迅速下降。气
温一降低,空气含水汽的能力就减小了,于是大气层低部的水汽就纷纷附
着在树叶上、草上,凝结成细小的水珠,就形成了露水。

!风是怎样吹起来的

彩旗飘扬,林涛怒吼,波浪汹涌,这都是风的杰作。它高兴时,闲庭
信步,轻摇柳枝;发狂时,乱舞狂奔,倒屋拔树。
那么风是如何吹起来的呢?
“热极生风。”这句俗语很有道理。太阳晒热了地面,因为地表性质
不同,受热不均,各地的气温就有高有低。气温低的地方,空气收缩,密
度增大,气压就会升高;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密度减小,气压就降
低。
因为两地之间气压高低不同,就产生了一股从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
的力量,称气压梯度力。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从气压高处流向气
压低处,这样风就吹起来了。
两地之间,气压相差越大,空气流动得就越快,风也就越大;气压相
差小,空气流动得就慢,风吹起来便有气无力;如果气压相等,就没有气
压差,空气便不再流动,风就会停下来。
在地球上,各地气压的分布不但高低不同,而且时刻在变化着。高气
压和低气压时而控制海洋,时而移至陆地。热带地区的低气压从东向西推
进,而温带地区的低气压则自西向东移动。寒冷的高气压总是伴随着冷空
气从高纬度地区一次次移向低纬度地区。于是,各地之间气压梯度力的大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小、方向都在时刻变化,各地的风也就不断改变着风向,并且时而轻微,
时而猛烈。
冬季,因为大陆比海洋散热快,气温比海洋上低得多,气压则比海洋
上高,强大的高气压常常控制着大陆,所以冬季就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
风 ,如 中 国 寒 冷 干 燥 的 西 北 季 风 。 夏 季 正 好 相 反 , 大 陆 比 海 洋 受 热 增 温
快,气温比海洋上高,气压则比海洋上要低,所以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
风,如中国夏季从太平洋上吹到我国东部地区的暖而潮湿的东南季风。
沿海地区常常出现海陆风。因为在沿海地区,天气晴朗的白天,陆地
比海洋受热快,气温高,气压低,就会有凉爽的海风源源不断地从海上吹
向陆地。晚上,陆地比海洋散热快,气温低,气压高,风就从陆地吹向海
洋。
在山区,晴朗的白天,山谷里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上部空气密集,
在同一高度,谷地比山坡的气压高,风从谷地吹向山上,形成山风;而晚
上则相反,风从山上吹向谷地,形成谷风。
但不管是季风,还是海陆风和山谷风,驱使风吹起来的原动力,都是
太阳辐射能,而直接原因则是两地之间的气压差。

!为什么城市里会出现高楼风

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有一天,一
位女经济学家刚下班走出高层大厦,身后突然冲来一股猛烈的风暴,顿时
将她刮倒,她被摔得头破血流,而且双臂骨折。
这位女经济学家并没有把不幸当作是天灾而自认倒霉,而是敏锐地认
识到,这是“高楼风”造成的,这次事故的责任者是大厦的建筑师。她便
上诉到法院,并很快胜诉,法院判决大厦的建筑师给她的赔偿是 ./0 万美
元。那么,帮她打赢这场官司的是律师吗?不是,是风工程学,一门新兴
的边缘气象学。
其 实 ,像 这 样 的 事 并 不 新 鲜 。 在 高 楼 林 立 的 城 市 里 , 经 常 产 生 高 楼
风,受害者也不计其数。那么,高楼风是怎样出现的呢?
大家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空气会升温膨胀,在大气层内部,气温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和气压不断变化,于是便形成了气流。气流的运动就是风,气流的运动越
烈,风也就越大。
俗话说, “针大的孔,斗大的风”,这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实验
证明,在管道内流动的液体或气体,通过截面细小处时,压力减小但速度
会加快。这种现象被称为 “狭管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物体的形状也可
以改变流过它表面的风的风向和速度。
风遇到建筑物或地面障碍,一般风向将改变,风速也将减小,往往在
靠近地面的地方产生交错紊乱的 “湍流”。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这种湍流
又会 “扶摇直上”,直到 .//01// 米的高处,然后 再 向 下 运 动 。当 下 冲 的
气流进入大楼与大楼间狭窄的通道时,便会产生 “狭管效应”,接着又降
到建筑物的底部,沿着巷道和马路冲袭;经过拐弯处,就会迅速旋转,风
力突然增大;如果遇凹形的转角处,还会变成地面风暴,风速虽小,但压
力极大。
这种高楼风,不仅能将行人刮倒,还会摧毁建筑物,掀翻汽车。
为了减小高楼风的危害,在建筑师完成建筑物的初步设计后,风工程
学专家要制作出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群的模型,放在模仿地面效应的风洞中
进行吹风试验,预测各处的风速和在哪儿会出现狂风,以便建筑师修改设
计或者增大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或增加某些分散下冲气流的设施,以减弱
高楼风的风力。

!为什么月亮变化能预报天气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初三下;不怕十五、十六阴,就怕十 七 、
十八下。”“上看初二、初三,下看十七、十八。”这些都是中国民间的天
气谚语,根据月相来预报天气变化的。前一条的意思是,农历的初一和十
五、十六,阴天不怕,但如果初二、初三或十七、十八下雨了,那么可能
要接着下几天雨。后一条的意思是,上半月的天气变化主要在于初二、初
三的天气,下半月的天气变化主要在于十七、十八的天气。
那么,为什么能根据月相来预报天气呢?月相又是什么呢?
月相就是指月亮的圆缺变化。在农历一个月中,地球、月亮和太阳的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位置都在变化。当月亮正好处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地球上的人们便看
不到月亮对太阳光的反射,所以此时看到的月亮是黑的,这一天在天文学
上叫作朔,就是农历初一。当月亮和太阳位于地球两侧并成直线时,从地
球上看月亮是最圆最亮的,称为望,就是农历十五或十六。
当月亮、太阳和地球成 ./0 夹角时,从地球上看,月亮的右边一半明
亮,叫作上弦,就是农历初八或初九。当月亮、太阳和地球的夹角为 12/0
时,从地球上看,月亮的左边一半明亮,叫作下弦,就是农历二十二或二
十三。所以,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即月相周期,正好是天文学上的一个
朔望月,就是农历的一个月。
大家知道,月亮和太阳对地球都有引潮力,能使海水涨落,形成海
潮,也能使地壳上下颠簸,形成固体潮。过去不少人认为,引潮力对大气
影响不大。
近 1/ 年来,中国科学家发现,月亮和太阳的引潮力对大 气 运 动 和 天
气变化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天气的突然变化和灾害性天气的发生,
通常与引潮力的变化有关。
在农历一个月中,朔、望时,月亮和太阳的引潮力合在一起最大,以
后引潮力合力逐渐减小。如果在朔、望时,天气没有明显转坏,而在农历
初二、初三或农历十七、十八却变坏了,说明引潮力可能变化反常,或者
本地可能即将有比较强的天气过程影响,预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天气可能
持续变坏。这就是前面所提到谚语的道理。
根据月相预报天气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现在气象工作者已经大致弄清
了引潮力对天气的具体影响,并能直接根据引潮力的变化,结合天气形势
的变化,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为什么动物的异常行为可以预报天气

“蚂蟥上下翻,大雨纵横流”、 “燕子低飞要下雨”,……很早以前 ,
中国人民就注意到了动物的异常行为可以预报天气。
为什么在天气变化前,生物会出现某些异常反应呢?
天气变化伴随着大气运动、热量、水分等状况的变化,也伴随着声、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光、电现象。人类往往感觉不到这些变化,但有些具有灵敏感觉器官的生
物,却会出现生理、行为等异常反应。
生物进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经历了气候变迁、沧海桑田等严峻
考验。在与自然界变化斗争中,不适应的生物就被淘汰,有的却得到了锻
炼 ,逐 步 完 善 了 某 些 器 官 。 所 以 , 生 物 对 外 界 环 境 变 化 表 现 出 的 异 常 反
应,逐渐成了趋利避害、保护自己的本能。
因为长期生活在某种特定环境里,各种生物的某些器官得到特别的发
展 。例 如 ,鸟 类 在 空 中 飞 翔 , 附 肢 部 分 就 有 感 振 小 体 ; 鱼 长 期 生 活 在 水
里,就有侧线感受器。而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它们不一样,原来即使具有这
种器官,后来也逐渐退化了。
有的生物对湿热天气有反应很灵敏的感觉器官。蛇是对湿热反应比较
敏 感 的 生 物 。蛇 具 有 感 受 小 窝 或 颊 窝 , 窝 里 的 感 觉 细 胞 对 热 变 化 非 常 敏
感。这种反应会刺激它出来活动。而湿热天气往往是夏季雷阵雨即将到来
或冷空气到来前的征兆。所以蛇过道常常是预示着夏季雷雨将要到来。
有的生物对空气湿度变化十分敏感,并能迅速改变生活习惯。有谚语
说: “癞蛤蟆白天出洞,雨儿下得稳。”这是因为,两栖类动物青蛙,肺
的呼吸功能不强,仅靠肺的呼吸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还要依赖皮肤的呼
吸。要用皮肤呼吸,皮肤就要保持湿润,空气里的氧气才能首先溶解在皮
肤的黏液里,然后再进入血液。
如果皮肤干燥,皮肤呼吸便很困难,所以,青蛙怕阳光、怕干燥的空
气。在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潮湿,适合皮肤的呼吸,青蛙的活动、叫声跟
平时就不一样。
有的生物对频率很低的声波有高度敏感的感受器。有一种腔肠动物,
叫水母,能感觉到远处正在移来的台风。在海洋上移动的台风,因为风速
很大,与波浪摩擦产生一种人耳听不到、频率很低的次声波,夹杂在大海
的怒涛中。次声波比台风的传播速度要快得多。
水母耳中小小的听石受到次声波的冲击,再把信息刺激传递到球壁中
的神经感受器。接受到这种信息后,水母就立刻离开岸边,游向大海,以
免被台风激起的巨浪砸碎。所以,根据水母的行为可以预测即将来临的台
风。
有的生物对气压变化十分敏感。天气变化时,气压会出现升降。风雨
来临前,气压会下降,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就会减少。此时,鱼、蚂蟥、泥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鳅等在水中呼吸满足不了需要,就会浮到水面上来,或跳出水面。所以,
有谚语说“鱼跳花,有雨下”、“蚂蟥上下翻,大雨纵横流”。
有的生物对风向、风速的改变比较敏感。如台风来临之前,大批海鸟
不是飞向大海,而是纷纷向大陆飞来,飞得疲惫不堪,有的停在船上,任
凭人驱赶也不肯离开,甚至有的跌落海上。这是因为鸟类的腿部有微小的
感振小体,可以灵敏地感到台风来临前强风的振动。所以海鸟往往成为报
告台风即将来临的特别使者。
有的生物感受天气变化的能力,人类望尘莫及。但这绝不能说它们比
人类高明。虽然生物对天气变化的反应很敏感,但不会做出预报,只能提
供给人们一些依据。

!为什么要在南极进行气象观测

南 极 位 于 地 球 最 南 端 , 冰 天 雪 地 , 渺 无 人 烟 。 但 从 ./ 世 纪 0/ 年 代
起,前苏联和美国等国不远万里,来到南极相继建立了气象观测站,测量
南 极 的 气 象 要 素 。 在 1230 年 初 , 中 国 在 南 极 也 建 立 了 第 一 个 气 象 观 测
站——
—长城站,不仅测量地面的气象要素,还测量高空风等。这是为什么
呢?
人类过去对南极气象一无所知。但自从世界各国对南极进行气象观测
后,不少新的事实改变了过去的一些看法,尤其是不少气象 “极值”已经
从北半球“搬到”了南极。
南极有 245 的地方覆盖着冰雪,集中了地球上 2/5 的冰雪。冰雪融化
成水,水蒸发变成水汽。空气中水汽越多,越潮湿,所以,人们以前认为
南极是很潮湿的。但事实中正相反,南极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极少,南极是
地球最干旱的大陆。这是对南极进行气象观测的第一个成果。
在南极,冬季常刮强劲的大风 ,有 时 风 速 可 达 每 秒 1// 米 ,比 1. 级
强台风的最大风速甚至还要大 .67 倍,这在北半球十分罕见。这是对南极
进行气象观测的第二个成果。
以前,人们认为世界寒极在西伯利亚或北极。但经过对南极进行气象
观测,发现世界寒极在南极。 1284 年,在南极点附近,挪威科学家记录到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零下 ./012的低温极值。这是对南极进行气象观测第三个成果。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南极的气象观测,发现南极的大气运行和天气变
化会影响北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变化。
中国位于地球的北半部,一般人都认为,制造中国天气的冷暖空气都
来自北半球。如冬天的寒流来自蒙古或西伯利亚;袭击中国的台风,发源
于南海或西北太平洋……有谁会想到,中国的天气,竟与距离北京 34555
千米之遥的南极有关!
有人以为,是南极的强风影响北半球的气象变化。但事实不然,当南
极强风从南极高原深处吹向海洋时,因为不断受到地球自转产生的牵引
力,使风向转换,由南至北转为沿纬圈东西向吹送了。
那 么 ,南 极 大 气 运 行 是 如 何 影 响 北 半 球 的 呢 ? 南 极 有 地 球 最 大 的 冰
库,辐射降温十分明显。而造成地球天气变化的原动力是 “水”与 “火”,
即冷源与热源造成了大气的南北运行。
因为热量在地球的分配极不平衡,造成了全球大气环流的运行:在赤
道附近,阳光灼热,气温很高,使海水蒸发,并通过热带风,不断把热量
输送到两极。而极地冷气团又将寒气向低纬地区输送,产生热量交换。这
便是大气分配热量巡回路径的最简单模型。
南极冰盖造成的严寒空气,就是通过大气环流影响北半球的。南极
“冷库”有时也会突然爆裂,冷气流一泻千里,冲过南太平洋,越过赤道,
使赤道辐合带活跃在西北太平洋上,产生一个个台风,袭击菲律宾、中
国、日本等国。
现在,人类在南极已建立了气象观测站,并逐渐揭开了南极冰盖、寒
极的面纱。南极出现的异常冷或暖,已被看作全球天气将相应变化的重要
信息之一。

!气候为什么会影响人种形成

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有 65 亿人了,遍布在世界各地 ,按 一 般 的 分
类方法,人类大致可分为 / 类: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和棕种人。人类
的不同特征是怎么形成的呢?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人种的形成,除了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自然条件的控制,其
中皮肤的颜色就是很明显的适应自然的结果。因为原始人类生活的自然环
境条件不同,在漫长的发展进化过程中,就出现了不同的形态特征。
黑色人种主要生活在横贯赤道的非洲,这里骄阳似火,气候十分炎
热 ,人 有 着 黝 黑 的 皮 肤 , 弯 曲 呈 螺 旋 状 的 黑 头 发 , 黑 白 分 明 的 眼 珠 与 眼
白、牙齿与嘴唇,前突的颌部,很厚而且外翻的嘴唇,低平的鼻梁,鼻形
较短,还有胡须不多,体毛很少。
黑色人种的皮肤黝黑主要是因为皮肤里含有较高的黑色素。黑色素细
胞存在所有人的皮肤里,主要分布在表皮的生发层内。
黑色素细胞对阳光十分敏感,它所制造的黑色素能防止紫外线穿透皮
肤。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能够很快制造出比较多的黑色素颗粒,而且分布
集中,并能延伸到表皮的颗粒层,于是皮肤便呈黝黑色。相反,阳光照射
弱,制造黑色素颗粒的速度就较慢,数量减少,且呈液态分布,于是皮肤
呈白色。如果黑色素密集在生发层,皮肤就呈棕色或棕黑色。如果生发层
中的黑色素含量适中,或以颗粒形状均匀分布,皮肤就呈黄色或淡黄色。
所以,长期生活在炎热气候条件下的人种,肤色就较深,而长期生活
在纬度较高地区的人种,肤色则较浅。
黑种人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炎热气候下,体质特征与之相适应。他
们 有 特 别 发 达 的 汗 腺 , 易 于 散 热 ; 头 发 弯 曲 呈 螺 旋 状 , 就 好 像 一 顶 “凉
帽”,可抵御强烈的阳光照射,保护皮肤;嘴唇较厚且外翻,增大了嘴唇
黏膜面积;鼻子短而宽,可使呼吸更加顺畅。
在欧洲北部,阳光照射弱,气候非常寒冷,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皮
肤就比较白皙。
虽然各种人种的肤色不同,但组织器官构造都是一样的,没有优劣之
分,也没有高低之分,所以种族歧视是错误的。

!气候为什么会影响人的健康

古代医学家认为,人的健康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人生活
在自然环境中,气候变化,会影响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行,使人功能紊乱、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正气下降、阴阳失调,极易感邪致病。
“菜 花 黄 , 痴 子 忙 ” 的 意 思 是 , 当 春 季 来 临 之 际 , 精 神 病 人 容 易 发
病,也容易肇事闯祸。因为春天开始转暖,人体的细胞功能、内分泌系统
和中枢神经活动,在经过寒冬的“抑制”后,开始逐渐旺盛,新陈代谢也
相应亢奋。
据 统 计 , 春 天 精 神 病 人 肇 事 也 明 显 多 于 其 他 季 节 。 在 “菜 花 黄 ” 之
前,一些长期住院的精神病人,都有发病预兆,出现失眠、情绪不稳、喜
怒无常、幻觉猜疑、想入非非等症状。
肝炎这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在气温 ./0.1 、相对湿度 223/
423 、气压 560/540 百帕、月日照时数 5./0.. 小时的条件下,极易发病 。
而这样的气候条件,一般春天才有,所以春天好发肝病。
脑膜炎双球菌孳生繁殖喜欢干暖低压的环境,所以春暖花开时,流行
性脑膜炎便会逐渐增多,一般 7/8 月为高峰,2 月以后就很少了。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渐渐升高,变得热不可耐。在这种环境下,人
体出汗会较多,以维持体温平衡。假如气温过高,即使大量出汗散热也维
持不了体温平衡的话,会使体温升高,体温越高,就越严重地危害人体健
康。在高温下,容易引起中暑,病人会出现脉搏和呼吸加快、恶心耳鸣、
头昏眼花等症状。
关节炎,又称为 “晴雨病”。因为每当天气变化时,病人都有不同程
度的酸痛感。根据对关节痛病例的观察和调查,人们发现大气的冷热、干
湿和气压高低状况,超过一定范围,关节炎就容易发病。如果前后两天平
均 气 温 变 化 的 波 动 大 于 9:1 ,相 对 湿 度 变 化 大 于 97.3 ,气 压 变 化 大 于 2
百帕,关节疼痛的发生率就明显增加。
在秋冬季,尤其是西北风劲吹和冷空气影响时,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患者病情会逐日加重。因为干冷空气是诱发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主
要原因。
在对一批病人的调查中,上海某人民医院发现,在日平均气温等于或
低于 .1 的寒冷季节里,当前后两天的温度变化大 于 :1 时 ,病 人 病 情 容
易加重;而当天气转暖,日平均气温高于 701,相对湿度大于 423 ,连续
阴雨期间,病情就比较稳定。
天气变化,还直接影响人的死亡率。据统计,北京的死亡率最高是在
冬季 ;7 月或 0 月份 < ,由冬至夏,死亡率急剧减少。到了 = 月份后,死亡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率又逐渐增加。说明人的死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凉湿、冷湿是主要原
因。
但遇到异常高温时,人的死亡 人 数 也 会 增 加 ,如 ./01 年 2 月 初 ,热
浪袭击美国,从 0 月 3. 日到 2 月 3 日死亡人数增加 .45,而且死亡的绝大
多数是老人。因为在衰老过程中,人的汗腺功能会逐渐减弱。所以老年人
适应不了温度较大的变化。
气候剧变会影响人体健康,但只要采取一些措施,就能安然无恙。如
搞好环境卫生,勤晒衣被,常开窗,可防治病菌传播;冷暖交替季节,注
意身体保暖,尤其在剧烈运动后,不要随便脱衣; .6 岁以下的孩子,及时
接种有关疫苗,并补充营养及加强锻炼,都能达到保健防病的目的。

!战争与气象有什么关系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都知道诸葛亮火烧赤壁的故事,讲的是诸
葛亮利用冬至日寒流南下,高气压入海后,长江中下游盛行东南风的机
会,借助东风,火攻曹营,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二战期间中,./7. 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时,事先日本气象台就做了航线
上 的 长 期 天 气 预 报 ,使 日 本 舰 队 沿 着 狂 风 怒 涛 的 航 线 , 避 过 了 美 军 警 戒
网,并且选定良好天气,进行了补给。当到达珍珠港以北 688 海里时,日
军舰队从海、空两方面猛然出击,仅用了两小时,就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
队。当时,日军飞机在满天碎云的掩护下,美军高射炮无法命中。美军事
后承认:“日本人有一个卓越的气象局,并完善地利用了它。”
./739./71 年,日本利用高空偏西风,用定高气球把燃烧弹等放到美
国,常导致森林起火。开始,美国还不知火源来自哪里。后来,根据气象
部门的研究,才恍然大悟。
./71 年 2 月 / 日,美国在日本投原子弹时,因为天气预报不准确,飞
机到达计划投弹的上空时,却发现云很多,找不到军事目标,被迫飞向长
崎。但长崎上空云雾也很多,看不见目标。正为难时,云层突然出现了空
隙,抓住这一瞬间,飞行员寻找到目标,投下了原子弹。
高射炮射击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也很明显。空气密度、温度会影响弹头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飞行的阻力;大风会使弹头发生偏差。如在整层空气每秒 ./ 米的逆风中,
.// 毫米口径的高射炮,水平距离要偏短 .0/ 多米;弹道会左、右偏离约
..0 米。
气象条件与导弹的设计和发射也很密切。 .111 年 2 月 30 日,以美国
为首的北约从空中打击南联盟。在轰炸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凭借高精密武
器,宣称两天内就能迫使南联盟屈服。但经过一个多月的空中打击,北约
发射导弹数以千枚,却仅摧毁了 3/4 的目标。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南联盟的上空云雾浓密,即使有最先进的战机和巡航导弹,也很难达到预
期效果。
有些国家企图利用气象做武器杀伤人类。如利用人工降雨来制造大暴
雨,冲垮敌方的公路、桥梁等;还有的国家设想在人工降雨时,撒播酸性
化 学 物 质 ,让 它 随 雨 水 一 同 降 落 到 敌 方 的 坦 克 、 大 炮 等 武 器 上 , 使 之 腐
蚀,从而缩短它们的寿命;甚至有人设想破坏高空的臭氧层,让紫外线无
阻挡地射下来杀死敌方。
所以,不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或是核武器战争都与气象有
关系。中国的 《孙子兵法》,是一本著名的论述战略、战术的兵书,就把
气象因素看作决定战争胜负的 5 个要素之一。

!地球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关心它、热爱它的人,经常会问: “地球是如何
形成的呢?”
在古代,科学还没像现在这样发达,人们无法解释这个问题,就凭空
想象,编造了许多关于天地来源的神话,流传于世。
但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当代人,当然不会相信上帝“创世说”这样的
答 案 。早 在 .6 世 纪 ,法 国 生 物 学 家 布 封 就 提 出 了 彗 星 碰 撞 说 。 经 过 3//
多年来的不断讨论研究和学术论证,关于地球成因的学说已有 ./ 多种。
彗星碰撞说。.701 年提出,认为很久以前,一颗彗星进入太阳,从太
阳上打下了几个不同行星,包括地球在内。
陨星说。.755 年,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提出。认为陨星积聚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形成太阳和行星。
星云说。./01 年,法国的拉普拉斯在《宇宙体系论》中提出。认为是
由星云 2 尘埃 3 积聚,产生了太阳,然后太阳排出气体物质形成行星。
双星说。认为除太阳外,曾有过第二颗恒星,由它产生所有的行星。
行星平面说。认为所有行星都在一个平面上绕太阳转,所以太阳系才
能由原始的星云盘产生。
卫星说。认为地球、土星和海王星的卫星大小差不多相等,可能曾存
在数百个同月球一样大的天体,构成了太阳系,而已知的卫星则是遗留下
来“未被利用的”的材料。
在众多的学说中,目前,大家基本上赞成 “星云说”。这种说法有什
么根据呢?科学家曾将宇航员从月球上取回的最古老的岩石样品,用同位
素测定,结果发现月球与球粒陨石的同位素年龄一致,也接近地球的推算
年龄 41 亿年。还有,月岩、球粒陨石的化学成分和地球上最古老 的 岩 石
成分也一致。可见地球和太阳系内各星球都是同时形成的。
但 随 着 科 学 发 展 , 人 们 发 现 “星 云 说 ” 也 有 许 多 不 能 自 圆 其 说 的 地
方。如逆行卫星和角动量分布异常。根据天文学家的观察:在太阳系内,
太阳本身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0056/7 ,角动量占 85/97 ;而其他九大
行星及所有的卫星、彗星、流星群等总共只占 85.97 ,但它们的角动量却
占 005:/7 。天文学将这个奇特现象称为太阳系角动量分布异常问题。对产
生这种分布异常的原因,星云说“束手无策”。
此外,现代宇航科学发现的太空星体互相碰撞的现象越来越多。 .0/0
年 6 月 98 日,美国的卫星 ;/6—
—— . 拍摄到一个罕见的现象:一颗彗星以
每秒 <18 千米的高速,一头冲进太阳的烈焰中。照片清晰地记录了彗星冲
向太阳,并被吞噬的过程,.: 小时后,彗星就无影无踪了。
像这样的“太空车祸”,人们还观测到过几次。
前苏联天文学家沙弗洛诺夫认为,地球侧着身子围绕太阳转,是因为
地球形成 . 亿年后,被一颗直径 .888 千米、重 .8.: 亿吨的小行星撞斜的
……
既然宇宙中存在天体相撞,那布封的“彗星碰撞”说依然有存在的可
能,于是产生了新的灾变说。
现在,尽管地球起源的学说有很多,但地球是怎样形成的这个谜,人
没有解开。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地球已经多大岁数了

人的一生一般有七八十年,长寿的人能活 .// 多岁,对人类来说,是


相当长的时间,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简直就是微不足道的一瞬,据估计,
地球已约有 01 亿 203 亿岁了。
01 亿 203 亿岁,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难怪人们起初总是估计偏
低。如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就曾根据《圣经》推算出一种荒谬的结论,认
为地球只有 3/// 岁多一点。
那么,地球的年龄是用什么样的科学方法推算出来的呢?
人们曾想到过海水。因为海水是咸的,人们设想其中的盐是从大陆
上 送 去 的 ,如 今 河 流 还 在 不 断 将 大 量 盐 分 带 进 海 中 。 那 么 我 们 用 海 中 现
有 盐 分 的 总 量 ,去 除 以 每 年 全 球 河 流 带 进 海 中 的 盐 分 数 量 , 不 就 可 以 算
出累积这样多的盐分,总共花了多少年吗?计算的结果是:大约已有 .
亿年。
地球的真实年龄显然不是这个数字,因为海洋出现之前,地球早已出
世了。而且河流带进海中的盐分多少,不会每年都一样,还会因为海水被
风吹到岸上,从而海中有一部分盐分返回大陆。
然后,人们在海洋里又找到了另一种计时器,就是沉积物。随着时间
的推移,海洋中的沉积物越来越厚,而且大量变成了沉积岩。据估计,沉
积岩每 4///2.//// 年可以 累 积 . 米 厚 。地 球 上 不 同 地 质 时 期 形 成 的 沉 积
岩,最厚的地方大约有 .// 千米,形成这些沉积岩,算起来共用 了 4 亿 2
./ 亿年。但是这个数字仍不是地球的年龄,因为在有沉积作用以前,地球
也早已诞生了。
最后,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种稳定可靠的天然计时器,这就是地球内的
放射性元素和它蜕变而成的同位素。
在一定时间内,放射性元素分裂多少分量,生成多少新物质,速度十
分稳定,且不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如铀裂变为铅和氦。原子量是 546
的铀,大约每经过 01 亿年,就要变掉原来质量的一半。所以可以 根 据 现
在的岩石中含有多少铀和多少铅,算出岩石的年龄。而岩石又组成了地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壳,这样就可得知地壳年龄。
有人算出地壳的年龄为 ./ 多亿年,因为地壳中放射性元素 及 其 生 成
的同位素,有很多种类,有多种方法可以计算,加上岩石中的这些物质并
不是都完整保存下来,所以会有不同结果。尽管还不很确切,但已较科学
地建立起地球年龄的概念。
地壳的年龄也不等于地球年龄,因为地壳形成以前,一般认为地球还
经过一段时期,表面处在于熔融状态,加上这段时期,估计地球年龄约有
01 亿 203 亿年,还有人估计更长些。这个数字很大,但在宇宙中,比地球
年龄大的星球还多哩。

!地球是如何转动的

众所周知,地球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同时又绕地轴自转。正是因为
地球不停的公转和自转,地球上才有了季节变化、昼夜交替。那么,是什
么力量驱使地球永不停息地转动呢?地球转动的过去、现在、将来又是怎
样呢?
对于地球的转动,人们最容易产生错觉,认为是一种标准的匀速运
动,不然,一天的长短就会改变。牛顿就这样认为,他认为整个宇宙天体
的运动,就像上好发条的机械,完善无缺,准确无误。
然而,地球的转动是不断变化的,且很不稳定。根据 “古生物钟”的
研 究 , 地 球 的 自 转 速 度 在 逐 年 变 慢 。 如 在 040 亿 年 前 , 地 球 公 转 一 周 要
056 天;到 046 亿年前,每年只有 0// 天; .47 亿年前,一年为 .89 天;到
了亿年前,每年约为 .91 天; 31// 万年前,每年约为 .73 天;现在一年只
有 .31461 天。
天体物理学的计算,证明了地球自转正在变慢。对此,科学家的解释
是因为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潮汐作用造成的。
人们发明了石英钟后,测量和记录时间更为准确。通过石英钟记时观
测日地的相对运动,发现在一年中地球自转时快时慢,而且具有周期性:
春季变慢,秋季加快。
科学家认为,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同地球上的冰和大气的季节性变化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有关。另外,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如轻元素上浮、岩浆喷发,重元素下
沉,向地心集中等,都会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
除自转外,地球的公转也不是匀速运动。因为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
形的,最近点和最远点相差约 .// 万千米。当地球从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
时,离太阳越来越近,受到的太阳引力逐渐增大,速度越快。从近日点到
远日点运动时,速度则减慢。
地球自动轴和公转轨道并不垂直;地轴也不稳定,而是在地球轨道面
上像陀螺般圆锥形的旋转。地轴的两端并非始终指向天空某一个方向,如
北极点,而是绕这个点不规则地画圆圈。这种地轴指向的不规则,是地球
的运动造成的。
另外,地球运动时,地轴在天空划的圆圈并不规整,说明地轴在天空
的点迹根本就不在圆周上移动,而是在圆周内外周期性摆动,摆幅是 01。
所以说,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并不是简单的线速或角速运动,而是许多
复杂运动的组合。如同一个年老体弱的病人,地球一边摇摇摆摆、时快时
慢地绕日运动,一边又颤颤巍巍地自己旋转。
地球还随太阳系一起围绕银河系运动,并随银河系在宇宙中飞驰,永
不停息。
现在,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它的加速或减速都离不开月亮、太阳
及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引力。那么,最初地球是怎么运动起来的呢?将来会
怎样运动,自转速度会一直变慢吗?
还有,地球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吗?如果需要,又是从何而来?如果不
需要,那它是“永动机”吗?开始又是什么使它运动的呢?所谓的第一推
动力存在吗?
至 今 ,第 一 推 动 力 还 只 是 一 种 推 断 。 牛 顿 曾 穷 尽 其 后 半 生 精 力 来 探
索、研究第一推动力。他认为,上帝设计并塑造了完美的宇宙运动机制,
并赋予第一次动力,使它们运动起来。
但现代科学不可能同意这种观点。那么,地球,乃至整个宇宙到底是
如何运动起来的呢?这需要科学家更多的努力才能回答。
地球与太阳系中的其他八大行星一样,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还绕着
一根假想的自转轴在不停转动,这就是地球的自转。
早在几百年前,很多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就被人们提出了,其中著名
的“傅科摆”,使人们真正看到了地球的自转。但地球为什么会绕轴自转?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又为什么会绕太阳公转呢?
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令科学家十分感兴趣。粗略看来,旋转是宇宙
间天体一种基本的运动形式,但如要真正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必须首先弄
清地球和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地球公转和自转的产生同太阳系的形成密
切相关。
现代天文学认为,太阳系是由原始星云形成的,原始星云是一大片非
常稀薄的气体云。 ./ 亿年前,因为受某种扰动的影响,原始星云在引力的
作用下向中心收缩。经过漫长的演化,中心部分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大,温
度也越来越高,最终引发热核反应,从而演变成了太阳。太阳周围的残余
气体则逐渐形成了一个旋转的盘状气体层,并经过收缩、碰撞、捕获、积
聚等过程,气体层中逐步聚集成固体颗粒、微行星和原始行星,最后形成
了一个个独立的大行星、小行星等太阳系天体。
大家知道,一个物体直线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那么又
用什么来衡量物体的旋转状况呢?一是用 “角动量”。对于一个绕定点转
动 的 物 体 ,它 的 角 动 量 就 等 于 速 度 乘 以 质 量 , 再 乘 以 该 物 体 和 定 点 的 距
离。
物理学上很重要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说:一个转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
力矩作用,角动量不会因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如一个芭蕾舞演员,当
在旋转过程中突然把手臂收起来时,即质心和定点的距离变小,演员的旋
转速度便会加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角动量不变。这个定律,在地球自转
速度的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云原本就带着角动量,形成太阳和行星系统之
后,原始星云的角动量不会损失,但必然会重新分布。
在漫长的积聚物质的过程中,各个星体分别从原始星云中获得一定的
角动量。因为角动量守恒,各个行星在收缩过程中转速必将越来越快。地
球也同样获得一部分角动量,并主要分配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地球的自
转和地月系统的相互绕转中。
这就是地球为什么会自转的原因,但要想真正了解地球和其他各大行
星的公转和自转运动,科学家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人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

有句话说: “坐地日行八万里”,意思是:即使人们坐着不动,也会
随着地球的自转而转动着。在赤道上,随着地球的自转,物体运动速度达
到 ./0 米 1 秒,一天大约移动 . 万千米,也 就 是 八 万 里 。至 于 地 球 绕 太 阳
的公转运动速度就更快,每秒要跑 23 千米。但为什么住在地球上的 人 们
一点也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呢?
如果你曾乘船旅行过,就会得到这样的经验:当船在江河中航行时,
船随着江河一泻千里,两岸山壁如飞般掠过,船行得多快啊 4 如果乘轮船在
大 海 中 航 行 ,站 在 甲 板 上 , 白 浪 滔 滔 , 海 天 一 色 , 会 让 人 觉 得 船 行 多 慢
呀。但要是比较一下,江河中的船可能并没有海轮航行得快。这又是怎么
回事?
原来,人们是通过周围景物的相对移动来判断自身运动的。如果景物
与人之间的距离越小,在视觉上,它的相对运动就越明显。当乘船在大海
里航行时,水天茫茫,近处没有东西可以判断船在迅速行驶,人们便会觉
得船行得十分迟缓,就好像停在那里没有动。
地球犹如一艘 “大船”,当它在宇宙空间航行时,只有远处的星星可
以帮人们看出一点移动的迹象。但星星距离人们实在太远了,在短时间内
很难察觉它们是否在移动。而人们周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本身,都随着
地球一起运动,所以人们便不会感觉到地球在不停地转动。
但是,人们每天看到的太阳、月亮、星星都在东升西落,这就是地球
自转造成的。至于地球的公转,证明这一点,可以通过观测天空中星星位
置的变化。如果你每天夜晚在同一时间观测天空的话,就会发现,天空中
星座的位置也在一天天地自东向西移动。原来在西边出现的星座,渐渐下
沉,看不见了;而在东边,又会升起一些原来看不见的星座。一年之后,
你将会发现,你开始观测时所见到的星座又在天空中出现了。这证明:地
球已经环绕太阳整整转了一圈。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地球里面有什么

法 国 科 幻 小 说 作 家 凡 尔 纳 写 的 《地 心 游 记 》, 人 们 能 钻 到 地 球 里 面 ,
这倒是一个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好办法,可惜科幻小说毕竟代替不了现
实,如今,人类还没有能力自由自在钻到地球中心去活动。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人类挖的矿井,最深能达到一两千米。一般
钻井深度也只有三五千米。为了特殊目的打的超深钻井,最大深度也不过
万米左右。
但地球的半径足有 ./00 多千米!一两千米、最多 10 千米的深度,对
于 .000 多千米半径来说,就像一个大苹果最外面一层 薄 薄 的 苹 果 皮 。苹
果皮自然不能代替整个苹果,所以地心深处到底是什么,今天的我们还不
很清楚。
但因为地球总是时刻在活动。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人们对来自地下深
处的许多信息加以分析判断,推测出了地下的大概情形。
人们根据火山活动,知道了地下有炽热的岩浆,并把岩浆分为含硅酸
盐较多的酸性岩浆和含硅酸盐较少的碱性岩浆。但岩浆并不是来自于地下
很深的地方,最多不过几十到几百千米。再深的地下是什么呢?
地球上,一年中大小地震不断。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在地下能传播很
远。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人们发现,地球内部有两个引起地震波变化的
深 度 。 在 地 下 // 千 米 深 处 , 地 震 波 传 播 速 度 突 然 加 速 ; 到 2300 千 米 深
处,速度突然下降。
为什么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会改变呢?原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通过
的物质状态有关。如果在液态物质中传播,速度就快;如果在固态物质中
传播,速度就慢。
于是,科学家判断,在地表 // 千米以内,必定是固 态 物 质 ,就 是 各
种各样的岩石,这一层被称为“地壳”。 //42300 千米之间,与在地壳内的
地震波传播速度相比,速度明显加快,可能存在一种近似于液态的岩浆物
质,这一层被称为“地幔”。
当从地下 2300 千米以下,一直到地心,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再次减慢,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这一部分可能又变成固态物质,被称为 “地核”。这样,科学家把地球划
分出 . 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其中的地壳研究得比较清楚。
虽然谁也没有亲眼看到地幔、地核到底是什么样子,但这种判断有充
分的科学根据,所以,科学界普遍认可。
人 们 早 已 知 道 , 地 下 温 度 较 高 , 每 往 下 /00 米 , 温 度 增 加 .1 。 在
2.00 千米的地心,地温要达到 .0001以上。还有地下的压力特别大。有人
估计,如以地面大气压为标准,地心压力要达到 .00 万个大气压以上。
那么,地球内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
地球上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零几种。这些元素在地球里的存在并不平
均。有的特别多,有的特别少。如在地壳中,氧、硅、铝、铁、钙、钠 、
钾、镁、氢、钛这 /0 种元素占 334以上。其余的只占 /4 以下。在这 /0 种
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几乎占地壳总量的一半。其次是硅,占地壳的
/ 5 6。再次是铝,占地壳的 / 5 /.。
人们对地壳以下物质组成则知之甚少。大致可以这样估计:在地幔
层,氧、硅的含量比地壳少,铁、镁的成分则增加了。在地核,大概铁、
镍明显增加,所以又被称为“铁镍核心”。
当 然 ,所 有 这 些 说 法 还 只 停 留 在 假 说 阶 段 , 都 没 有 得 到 进 一 步 的 证
实。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什么

/00 多年以前,铝比黄金还要稀贵!据说,当时法国的拿破仑二世有
一套刀叉匙食具是铝制的,只有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才舍得拿出来用,
比较次一等的宾客,用的只是金银器之类。谁要是说铝是地壳中最多的金
属,一定会被人讥为傻瓜。
那 么 ,铝 真 是 稀 有 金 属 吗 ? 从 现 代 的 情 况 来 看 , 铝 在 世 界 上 并 不 稀
有,是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在地壳总重量中,铝要占 789.4 ,含量差不多
比铁还多出一倍。通常人们所说的“泥巴”,铝的含量高达 /:;904。
铝,不愧是地壳中众金属之 “王”,所以科学家们把我们脚下所踩的
大地称为“硅铝层”。硅铝层在大陆上平均厚度约为 90 千米。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提炼金属铝一般用电解法,所用的矿石有霞石、铝矾土、明矾土。每
提炼 . 吨铝,大约要消耗电能 ./0 万千瓦 1 小时。在还没有使用电的时代,
炼铝是多么的不容易,难怪铝的“身价”比金还要贵。
铝不但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而且在当今世界上,除铁元素外,
铝还是用途最广的金属。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铝有“缘”。
虽然铝的导电性略低于铜,但因为造价便宜、比重轻盈 2 是铜的 . 1 34 ,
现代电线、电缆工业,许多已用铝代替铜。铝是世界上 “轻量级”金属的
冠军,汽车、飞机、船舶、火车、建筑、武器等,人们已大量采用铝和它
的合金做外壳。因为铝能耐氧、导电性又强;居民家庭的器皿、炊具,有
很多就是用铝质做成的。
.567 年,自从世界上第一块铝锭制造出以来, .88 多年来,世界上铝
的产量始终在直线上升: .557 年全世界产铝 .3 吨左右, 93 年后产量增至
为 :88 多万吨,增长速度之快达 38 万倍!到了 .;93 年,又翻了三番,达
到 .688 多万吨。现在,在地壳金属的 “名单”中 ,铝 产 量 已 仅 次 于 铁 的
产量,占到第二位。
世界上最大的产铝国是美国,.;99 年生产的铝达 :.6 万吨。还有俄罗
斯、加拿大、日本、法国、挪威、德国和意大利等产量也比较大。
铝矾土是炼铝的主要矿,世界上可采的蕴藏量大约有 678 亿吨。世界
最大的铝矾土出口国是澳大利亚,其次是牙买加和几内亚。

!地球将来会怎样变

第一,地球在变暖,还是在变冷?
地球上因为人口剧增,工业发展,森林大量减少,自然生态遭到破
坏,使地球上空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地球的气温也在逐年增高。另
外,大片积雪融化,会减弱地球对太阳光的反射;人造化肥能捕捉红外线
辐射等等,也使地球的气温逐年增高。如东京, 68 多年来,平均气温已增
高 6<。
但还有人持截然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未来几十年,气候将逐渐变
冷。依据是:虽然二氧化碳在稳定增加,但从 68 世纪 :8 年代中期起,尤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其是 ./ 年代起,北极及其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气温显著下降,气 候 明 显
变冷。
如在日本, 0/ 世纪 ./ 年代以来,樱花开花日期明显推迟,初霜期则
相应提前。北大西洋出现的严寒,几十年从未见过,连海水也冻住了,冰
岛和格陵兰间曾一度连成 “冰陆”,北极熊可自由往来,非常罕见。有人
认为,./ 年代的气候变冷预示着是“小冰河期”的到来,世界气候将进入
冰河时代。
第二,地球在缩小,还是在增大?
火山喷发,从地球深处喷射出来大量物质,其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
甲烷、氨、氢、硫化氢等气体。
惊天动地的地震之后,大气里甲烷浓度特别高。说明乘地震之机,地
球肚子里的气体,从地壳裂缝冲出来,释放到了大气中。
海水鼎沸现象,能形成翻江倒海的奇观,比海啸更可怕,这也是地球
放气的结果。
根据地球深部物质大量外喷的事实和地球放气的现象,有人认为,地
球肚子将越来越瘪,体积自然要缩小。
但不久前,前苏联科学家公布,自生成以来,地球半径比原来增长了
1 2 3。因为各大洋底部沿着大洋中部山脊在不断扩展。经查明 ,太 平 洋 底
部的长度和宽度,每年扩展速度达几厘米。扩展由地球深处的大量物质向
上涌出,推展洋底地壳,这使地心密度变小,地球体积便增大了。
第三,地球的转速在变慢,还是在变快?
珊瑚虫一日有一个生长层,夏日的宽,冬日的窄。根据对珊瑚虫体壁
的研究,科学家识别出现代珊瑚虫体壁有 3.4 层,正是一年的天数。而距
今 35. 万年前的珊瑚虫化石的 年 轮 ,有 67/ 层 。照 此 推 算 , 13 亿 年 前 , 1
年有 4/8 天。说明地球自转的速度正在变慢。
在南太平洋中,有一种“活化石——
—鹦鹉螺”软体动物,外壳上每隔
一 昼 夜 出 现 一 条 细 小 的 生 长 线 , 满 3/ 条 有 一 层 膜 包 起 来 形 成 一 个 气 室 。
每个气室中的生长线数刚好是现在 1 个月的天数。
古 生 物 学 家 经 过 对 不 同 时 代 地 层 中 的 鹦 鹉 螺 化 石 的 判 析 , 发 现 3///
万年前,每个气室中有 0. 条生长线; 8/// 万年前有 00 条; 157 亿年前有
17 条; 351 亿前有 14 条;到 650 亿年前只有 9 条。研究鹦鹉螺的科学家认
为,地球的自转速度正在加快。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第四,地球的荷重在增加,还是在减少?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金刚石,一般都生成在岩浆岩中。在前苏联
的玻波盖河盆地里,却发现了大量金刚石,这实在是不同寻常。地质学家
经过多年考证,最后证实是陨石撞击在这里时,发生强烈爆炸形成的结晶
矿物。加拿大的萨达旦里镍矿,是一个 ./ 千米范围的巨型矿体,也 是 陨
石撞破地表后,和地球岩浆熔融共同凝结而成的。
据 统 计 , 01 亿 年 来 , 陨 石 撞 击 地 球 产 生 的 坑 , 大 于 , 千 米 直 径 的 有
011 万之多。每天从宇宙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和尘埃,多达 21 万吨。所以,
地球的荷重正在逐年增加。
但 持 相 反 意 见 的 人 认 为 , 地 球 上 有 211 多 座 活 火 山 , 每 年 发 生 地 震
211 万次。火山喷发和地震时,喷出大量的熔岩、气体,气体飘入大气层
中。更重要的是,煤炭从地下挖出来,石油从地层中抽起,被燃为灰烬,
变成缕缕浓烟升入大气层中。这也使地球重量逐渐减轻,地球的荷重自然
减少了。
有关地球的争论还有很多,还将继续争论下去,这些谜何时才能解
开,很难估计。

!传说中地球的三次特大灾难是怎样的

在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丰富的民族中,都流传着一些不入典籍的神话
传说,这些古老传说,充满了神奇的魅力。而且,它们在科学研究中,又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美洲印第安人中的霍皮斯部落,是一个到处流浪且行将消亡的古老
部落,他们对自己部落的流浪史和宇宙的复杂情况,有惊人的了解。在他
们的编年史中,记载了地球的 . 次特大灾难:第一次,火山爆发;第二
次,地震及地球脱离轴心的疯狂旋转;第三次,03111 年前的特大洪水。
这些传说竟与科学家的某些推测,甚至后来发生的事实相吻合,委实
令人大惑不解。
布朗和如休・奥金克洛斯提出一种假设,认为地球两极中有一极的冰
覆盖重量假如突然增加,地球的旋转就会发生颤动,最后会离开轴心狂乱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早期撞击图。太阳系形成初期经常发生撞击。左图中所示的是巨大
的天体和地球碰撞,月球可能就是由此形成的。

地转动。这同霍皮斯部落地球脱离轴心的传说不谋而合。但霍皮斯部落这
种对太阳系的非凡知识从何而来呢?
霍皮斯部落关于 ./000 年前特大洪水的记载也与事实吻合。类似的传
说还有很多,如中国大禹治水的故事;《圣经》中幸运的诺亚方舟;印度
史诗《玛哈帕腊达》中的佩斯巴斯巴达,逃脱了洪水灭顶之灾;哥伦比亚
神话中的浓希加,在地球上挖洞才免遭被淹死……
在 ./000 年前,事实上的确发生了一场世界性的特大洪水。是因为原
因不明的气候突变,使第三冰期的冰川突然融化,全球水位上升,淹没了
大西洋、加勒比海、地中海,以及其他地区的岛屿和陆地,形成了海峡。
加上后来的海底火山爆发,使部分陆地下沉,导致了世界性的特大洪水。
许多岩石也为这次洪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 世纪,在亚速尔群岛的
一次海底疏浚工程中,人们从水下捞出的一些玄武玻璃块,是一种在空气
中的大气压力下形成的玻璃化熔岩; .123 年,在北大西洋 4300 米深处的
硅藻土里,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的柯尔勒博士和马莱斯博士,发现了淡
水。经过研究证实,这里在 /000 年前曾是一个淡水 湖 的 所 在 地 ;十 几 年
前,在亚速尔群岛北部海水下 //00 米深处,前苏联科 学 家 取 出 的 岩 石 试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样,经过鉴定,这是 ./000 年之前在空气中形成的。科学家们还证实,在


.1000 年前,巴哈马群岛被淹部分的岩石,曾在空气中存在过。
凭以上这些证据来证实霍皮斯部落的传说完全属实,当然尚显不足。如
果这些传说是事实,那样落后的一个部落怎么能有这样的知识?令人费解。

!地球将如何演化

日本的东京技术学院有一项研究,认为在 .0 亿年后,地 球 上 的 海 洋
将会完全干涸,地球的命运将同火星一样,生活在地球表面的所有生物将
会消失。
东京技术学院地球及自然科学教授村山成德,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
他 说 ,这 项 研 究 报 告 的 有 关 结 论 ,是 以 测 量 地 下 温 度 的 实 验 , 以 及 1000
项计算沉积岩生成时间的学术工作为基础做出的。
村山指出,海洋和大地板块正逐渐下沉进地幔处。地幔位于地球高热
核心 2 地核 3 的外层,是地壳中的疏松岩层。他还指出,因为地心逐渐冷
却,地表下 .00 千米深的岩浆正在降温收缩,每 年 将 超 过 .. 亿 吨 的 水 抽
进地壳,但被重新释放出来的水只有 145 亿吨。他说: “根据目前水分消
失 速 度 加 快 的 情 况 来 看 , 地 球 表 面 的 水 大 约 将 在 今 后 .0 亿 年 内 消 失 殆
尽。”
报告称,从 /46 亿年前开始,海水大量从外围流向地幔,使今天的大
陆露出水面。这就为在 /46 亿年前,为什么大部分大陆都沉睡海底带来了
新解释。
假如这种理论是正确的,就进一步解释了那段时期大气中氧含量为什
么会大大增加。报告称,生活在石头上的制氧浮游生物,因为大陆露出水
面也暴露在空气中,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而充沛的氧气就逐渐孕育出不
同的生命形态。但从此,地球表面的水量不断减少,这就意味着地球上的
生物最终将成为历史。
村 山 认 为 ,所 有 拥 有 水 源 的 星 球 上 的 生 命 体 , 将 不 可 避 免 地 重 复 上
演:水份完全消失后,最终走向 “灭绝”。他指出,在火星上,这种情况
早已发生过。科学家估计火星上曾经有过河流,但始终没能了解水源为什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么会消失。
那 么 , 地 球 终 会 干 涸 的 “预 言 ”, 是 不 是 说 明 地 球 人 类 面 临 所 谓 的
“世界末日”呢?绝不是。
第一,对于人类来说,./ 亿年的时间实在是太漫长了,漫长得令人无
法想象;第二,相对于 ./ 亿年而言,以地球人类的高度智慧,在 不 到 弹
指一挥间,人类就能在地球以外找到或创造新的定居点,现在人类掌握的
空间技术就已描绘了这样一个蓝图。
所以,哪怕地球真有一天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了,人类也早已在别的星
球繁衍、生息得更兴旺了。或许,“火星人”也早已搬往别处了呢!

!地球轨道上的神秘卫星来自何方

.011 年,在地球轨道上,前苏联和美国同时发现了一颗来历不明的卫
星。这颗卫星,十分巨大,表面有强磁场保护,外观像钻石。根据观测,
这颗卫星上有极先进的探测仪器,似乎可以扫描和分析地球上的每一样东
西,包括所有的生物在内。这颗卫星上,还装着强大的发报设备,能够将
收集到的材料发射到遥远的太空中去。
刚开始,前苏联以为这颗卫星是美国发射的,是美国进行“星球大战”
的卫星。但美国却以为是前苏联发射的。后来,前苏联和美国通过外交途径
进行接触和讨论,终于明白这颗卫星并不是他们发射的,而是来自第三者。
那么这第三者是谁呢?世界上除前苏联和美国以外,有发射卫星能力
的 国 家 ,还 有 法 国 、 德 国 、 日 本 、 中 国 等 , 但 对 这 些 国 家 经 过 一 番 调 查
后,他们都表示没有发射过这颗卫星。
前苏联宇航科学家马斯・捷诺华博士分析,这颗神秘卫星可能来自其
他星系上的某星球。对此,美国政府保持沉默,但却承认它的存在。因为
这颗卫星构成了对地球重大的威胁,所以两国不愿将此事公开。
据 说 ,前 苏 联 和 美 国 都 想 派 宇 宙 飞 船 或 航 天 飞 机 接 近 这 颗 神 秘 的 卫
星 ,以 尽 快 查 明 它 的 来 历 。 .010 年 ,在 日 内 瓦 的 一 次 记 者 招 待 会 上 , 马
斯・捷诺华博士将这件事披露之后,世界上的科学家已有 2// 多位 表 示 愿
意协助调查这颗卫星。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法国的天文学家佐治・米拉博士认为: “我深信这颗我们从未见过的
卫 星 来 自 另 一 个 世 界 。所 有 迹 象 表 明 , 它 是 旅 行 了 很 长 时 间 才 来 到 地 球
的。据初步估计,这颗卫星大概已有 . 万年的历史了。”
那么,这颗巨大的神秘卫星到底是来自何方?它是谁制造的?它来到
地球想干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留给科学家们的艰巨课题。

!宇宙中还存在另外的地球吗

/000 年 1 月 / 日,有天文学家在出版的著名科学杂志 《自然》中称,


在遥远的宇宙边缘,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行星,它们与地球环境相似,被
称为“失落的世界”。
科学家们认为,在太阳系形成初期,这些行星被摒出太阳系,成为宇宙
中的游魂野鬼。在这些行星上,气候暖和,湿度充足,足以维持生命的存在。
美国加州技术学院的行星科学家史蒂文森指出,尽管这些行星没有像
太阳那样的恒星提供热力,但它们表面很可能存在厚厚的氢气层,氢气层
中蕴藏着行星天然放射作用散发出的热量,并长期保存着这些微热。他还
说,这些“被逐者”在太阳系形成过程中获取的热能,即使过几百亿年也
不会冷却。
史蒂文森强调,科学家的这一新发现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不是
简单的推想。早在数十年前,天文学家们就认为宇宙中存在 “被逐”的天
体,它们是太阳系形成时产生的“副产品”。
太阳系形成时,科学家认为,与地球质量大致相同的天体有两种发展
方向,一是被更大的行星的万有引力弹射入太空,二是撞入像木星那样的
大行星。
那些被大行星的万有引力拉入太空的天体,受到史蒂文森关注,它们
是在数百万年前被摒出太阳系的,即在太阳系于约 2. 亿年前合并以后。
在太阳系形成的时期,因为太空中很可能充满了氢。所以,氢就可能
包围了被释放的行星,从而使它们能保留与地表大致相同的温度,甚至也
使它们存在有海洋。
假如没有太阳的照射,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其内部的放射活动只会使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几团旋转的阴暗气尘云,像上图中巨蛇座粹籼星云所示出的,可能
是宇宙远方有几个与我们太阳系相似的太阳系正在形成中。

温度上升到绝对零度以上一点,但厚厚的氢气层却能阻止内热逃逸,使被
“放逐”的行星能保持温暖舒适。
液态水,被认为是与地球生命类似的生物存在的应有条件,但不是绝
对条件。史蒂文森认为,那些 “被逐”的天体上面也可能有闪电和火山,
使其表面温度可以维持生命,并使生命长久存在。另外,在这些行星的大
气层中,除氢外很可能还含有阿摩尼亚和甲烷。这些同 ./ 亿年前地 球 开
始有生命时的环境相似。
史蒂文森还指出,因为这些星球获得的能量只相当于地球的 0 1 2///,
就算存在生物,也是比较低等的。
史蒂文森将这些星球上的景象描绘成:“那里并不完全是冰冷黑暗的
世界,频繁的火山爆发喷出的红色岩浆使整个大地呈暗红色,天空中布满
氢云,在这里你可能看不到美丽的星空。”
当然,史蒂文森的论点现在基本上得不到证实。即使那些遥远的孤星
存在,也只能发出极少的无线电波或放射热能,以现在的技术,地球上的
科学家根本无法观察到它们。所以,“失落的世界”理论提出后,引起了
极大的争议。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陨石里为什么会有金刚石

据估计,降落到地球上来的陨石,每年大约有千万颗,其中大部分都
落到江河湖海里或荒无人烟的地方了,人们找到的只有很少一部分。科学
家们通过鉴定,将陨石大致分为 . 类:铁陨石、石陨石和石铁陨石。此
外,人们在陨石里还发现了金刚石,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001 年 /2 月 /2 日早晨,俄国西伯利亚的诺波尤莱伊村的村民突然看
到从天空中落下来两个火球,后来他们在附近找到了两块大小不同的陨
石,大的重 3 千克。他们将两块陨石送到当地博物馆,经过检验,人们发
现陨石中竟含有 /4 的金刚石。像这种含有金刚石的陨石后来也陆续 发 现
过。前苏联的地质学家尤里・波尔卡诺夫博士认为,大约每年有 /2 千克金
刚石混在陨石中落到地球上。
众所周知,金刚石是一种极其坚硬的贵重金属,没有高的气压很难以
形成。那么,为什么陨石里会有金刚石呢?主要有两种著名的观点。
尤里・波尔卡诺夫认为,陨石中要想形成金刚石,它的母体应有月亮
那么大才行。因为构成金刚石的重要物质是碳元素,要使碳元素变成金刚
石,大气压至少得有两三万个。月亮半径为 /522 千 米 ,它 中 心 部 位 的 压
力能达到四五万个大气压。所以,如果陨石母体小于月亮,就很难形成金
刚石。
关于陨石里的金刚石的成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金刚石是在陨石同
地球相撞时形成的。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科科尼诺县,有个举世闻名的
巴林杰陨石坑,在这个陨石坑的边缘,人们找到了含有金刚石的陨石。有
人认为,这种陨石,可能是在陨石同地球相撞时产生的冲击力的压力之下
形成的。这种冲击力只要足够大,就有可能形成金刚石。在这种情况下,
陨石母体有没有月亮那么大就无关紧要了。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空间漂荡的时候,陨石之间会发生相互
碰撞,在足够的冲击压力下便产生了金刚石。
这个谜底的真正揭开,还有待于人们继续寻找。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地球上新的一天在哪里“诞生”

在北京以东的地方,比如千岛群岛已经快要黎明了,而在北京以西的
地方,比如英国的伦敦却还是前一天下午的 . 点钟。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地球是一个旋转的圆球,因为它的自转,太阳每天都在东升西
落,使午夜、中午、黎明周而复始地、不停地在地球各地循环,每个地方
都有当地的时间。那么,地球上 “昨天”到底是到哪里结束的, “今天”
又是从哪里开始呢?
这个区分“昨天”和“今天”的地方,叫作国际日期变更线。它是天
文学家们规定的一条假想的线,在地面上并没有这条界线,但人们可以在
世界地图上找到这一条线。这条界线开始于北极,经过白令海峡,接着穿
过太平洋一直到南极为止。
这条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是完全直的,而是有些弯曲,在地球上 /012
经线附近,为了避开岛屿,不给太平洋上有些岛屿的居民生活带来麻烦,
它就是弯曲的。
地球上年、月、日的起算,都是从这条界线上开始的。它不仅是地球
上每一个新日期的出发站,也是终点站。日子从这里“诞生”以后,就开
始了 “环球旅行”,它向西环绕地球一周后,又重新回到诞生的地方,当
再次跨过这条界线时,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住在堪察加半岛和楚科奇半岛的人们,因为住在离日期变更线西边非
常近的地方,是全世界最早迎接新的一天和新年的人。而太平洋彼岸的阿
拉 斯 加 在 这 条 界 线 东 边 ,住 在 那 里 的 人 们 差 不 多 要 晚 一 天 一 夜 才 能 过 新
年。
为了不使海上航行的人们把日期搞乱,当轮船越过这条国际日期变更
线时,需要遵守一项特殊的规则:如果轮船从东往西越过这条线时,要把
日期加上一天;如果轮船越过从西往东这条线时,则恰巧相反,要把日期
减去一天。这样,人们在越过这条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才不至于将日子搞
糊涂。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什么时候 . 天不是 /0 小时

.1.2 年 2 月 /3 日,在麦哲伦的率领下,1 艘西班牙船离开了圣罗卡港


向西开航,开始环球旅行。
经过将近 4 年的时间,他们到达佛得角群岛时,只剩下了 . 艘船。佛
得角群岛,离西班牙只剩下了 . 天的路程。水手在航海日记中写道:
“.1// 年 5 月 2 日,抵达佛得角群岛。”
但在日期的问题上,水手们上岸时却同岛上的居民意外地发生了一场
争论。
“要知道,今天是 2 号!”水手斩钉截铁地说。因为航海日 记 每 天 都
记,没有错过一天。所以水手决不认错。
“不,今天是 .3 号!”岛上的居民同样一口咬定。
那么,这一天到底是 2 号还是 .3 号呢?的的确确,这天是 .3 号!难
道是水手们记错了?不,他们一点也没记错,按照他们的记法,的的确
确,这天应该是 2 号!
到底是谁弄错了呢?为什么会整整相差 . 天呢?这 . 天去了哪儿呢?
当时,他们没有人知道这奇怪的 . 天,是什么时候从他们身边溜走
的。直到后来,人们才找到原因:这是因为他们的船,是向西环绕地球航
行的!
地 球 ,自 西 向 东 不 停 旋 转 着 。 当 船 向 西 航 行 时 , 好 像 在 与 太 阳 捉 迷
藏,在白天,一直不停地追着西移的太阳;到了夜晚,又在躲避着上升的
太阳。于是,昼夜的时间就延长了。
根据计算,在麦哲伦率领的船上,每天比 /0 小时大约要长 . 分半钟。
. 分半钟实在太短了,况且他们的船上没有准确的钟表,所以谁也没能觉
察出来。但是,他们在海上航行了近 4 年,每天长了 . 分半钟,积少成
多, 4 年的时间竟凑足了一整天,就这样。那奇怪的 . 天从他们身旁悄悄
溜走了。
当 然 ,他 们 如 果 向 东 航 行 ,那 么 . 天 就 会 变 得 比 /0 小 时 短 , 4 年 之
后,将会多出 . 天来。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所 以 ,当 船 向 西 航 行 时 ,一 天 比 ./ 小 时 长 ;向 东 航 行 时 , 0 天 却 比
./ 小时短。
那时水手们乘坐的船,与现代的远洋巨轮、喷气式飞机相比,就要慢
多了。当现代的远洋巨轮、喷气式飞机向西航行的时候,每天将延长几十
分钟,甚至几小时,而不再是两分钟,因为它们追逐太阳的本领更大。
所以,人们在计算航期时,必须要把这些悄悄溜掉或增加的时间算进
去。否则,轮船将不能按照“规定时间”泊岸,飞机也将不能按照 “规定
时间”降落。

!. 月份为什么通常只有 .1 天

大 家 知 道 , 阳 历 的 月 份 分 小 月 和 大 月 , 小 月 23 天 , 大 月 20 天 。 但
是,惟独 . 月份却通常只有 .1 天,每隔四年是 .4 天,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规定,说来相当可笑,也是非常荒唐的。
公元前 /5 年,罗马的统帅儒略・凯撒在制订阳历时,原来规定每年 0.
个月,逢双是小月,23 天;逢单是大月,20 天。. 月份逢双,应该也是 23
天。但是,这样一来, 0 年 就 是 255 天 ,而 不 是 256 天 了 。所 以 必 须 在 0
年中设法扣去 0 天。
这 0 天应该在哪一个月里扣去呢?
当时,按照罗马习俗,许多被判处死刑的犯人,死刑都在 . 月执 行 ,
因此人们认为这个月份是不吉利的。既然在 0 年中要扣去 0 天,就在这个
不吉利的月份 . 月份扣去这 0 天好了。于是, . 月份就变成了 .4 天。这就
是儒略历。
后来,儒略・凯撒去世后,奥古斯都即位做了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发
现儒略・凯撒是在 7 月份生的, 7 月份是大月,有 20 天。而奥古斯都自己
是在 1 月份生的,偏偏 1 月份逢双,是小月,只 有 23 天 。奥 古 斯 都 为 了
表示和儒略・凯撒同等的尊严,便决定将 1 月份也改为 20 天。同时将下半
年的其他月份也做了相应的改动, 4 月份和 00 月份,由原来的大月改为小
月;03 月份和 0. 月份,则由原来的小月改为大月。于是,又多出来 0 天,
该怎么办呢?还是从不吉利的 . 月份里扣掉。就这样, . 月份就只剩下 .1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天了。
./// 多年来,人们因为一种习惯,一直在沿用这个不合理的规定。如
今,世界各国研究历法的人们,已提出了许多改进历法的方案,试图将历
法改得更合理一些。

!日食和月食是怎么产生的

月亮围绕地球不停地旋转,同时,月亮又被地球带着绕太阳旋转。因
为这两种运动,就会产生日食和月食。
当月亮转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而且这 0 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或近于
一条直线的情况下,太阳光就会被月亮挡住,发生日食;当月亮转到地球
背 着 太 阳 的 一 面 ,而 且 这 0 个 天 体 处 于 一 条 直 线 或 近 于 一 条 直 线 的 情 况
下,太阳光就会被地球挡住,发生月食。
因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和观测者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日食和
月食情况也不同。日食有 1 种:全食、环食、全环食和偏食;月食有两
种:全食和偏食。
发生日食时,月亮将太阳遮住,在地球上会留下影子。站在地球上被
月亮本影扫过的地方,就完全看不见太阳,这称为日全食;站在地球上被
月 球 半 影 扫 过 的 地 方 ,就 会 看 到 太 阳 被 月 球 遮 住 了 一 部 分 , 这 称 为 日 偏
食。有时,因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不同,日食发生时,月球的影子不到达
地面,在被月影延长线包围的区域内,人们还能看见太阳的边缘,即月亮
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这种现象称为日环食。在日全食和日环食阶段
的前后还能看见日偏食。更难得的是,在一次日食过程中,因为月亮到观
测点距离的变化,有的地方能够看见日全食,有的地方能够看见日环食,
这就称为全环食。
发生月食时,当月亮部分进入地球阴影 2 本影 3 时,称为月偏食;当
月亮全部进入地球阴影时,这就称为月全食。
日食和月食还有一条规律:日食总是发生在新月朔日,而月食总是发
生在满月望日。
一般情况下,一年中至少发生两次日食,有时会发生 0 次,最多会发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生 . 次,但这种机会很难碰到。每年大约会发生一两次月食,但如第一次
月食发生在这年 / 月初,在这一年中就有可能发生 0 次月食。
没有日食的年头是没有的,但没有月食的年头却常有,大约每隔 .
年,就有 / 年没有月食。
虽然日食比月食的次数多,但平时人们看见月食的机会要比日食多,
为什么呢?
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每年发生日食的次数确实比月食多,但对于地球
的某一个地方来说,看见月食的机会却比日食多。因为每次发生月食时,
半个地球上的人都能看见。而发生日食时,只有比较狭窄地带内的人才能
看见。
日全食更是极难见到,对于某个地方,大约平均 1223022 年才能见到
一 次 。 在 北 京 , 要 等 到 120. 年 4 月 1 日 才 能 看 到 一 次 日 全 食 ; 在 上 海 ,
1224 年 5 月 11 日就能看到。
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源泉,太阳上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和人类的
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比如,太阳发生大气爆炸时,将对地球上的短波
无线电通信、天气变化等都有剧烈影响。所以,摸清太阳的脾气,弄清楚
太阳的本质很有意义。
要了解太阳,就要观测太阳。但是,观测太阳会遇到许多阻碍。通常
人们见到的强烈太阳光,绝大部分是由太阳大气最底层发出的,这一层称
为光球层。太阳大气外层的光很微弱,在地球表面观测太阳时,因为地球
大气散射太阳光,天空变得很亮,太阳外层大气的光被完全掩盖住,使人
们看不见那里的各种现象。如果用一般的仪器只能看清光球层。
发生日全食时,太阳的光球被月亮遮住了,使天空变暗,太阳外层大
气的光才能显露出来,露出 “庐山真面目”,使人们能看到平时看不见或
者看不清的现象。
太阳外层大气的组成部分包括色球层、日珥、日冕。它们的活动,都
密切关系到地球上的短波无线电通信、天气变化等。所以因此,天文学家
对色球层、日珥、日冕都很感兴趣。
平时在一定条件下,虽然也可以观测到色球层、日珥、日冕,但在发
生日全食时,这些现象能够看得特别清楚。此时,进行观测、研究得到的
结果非常有价值。所以,每当发生日全食的时候,科学家们总要带上许多
笨重的仪器,千里迢迢赶到能够看到日全食的地方去进行观测。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在日全蚀时观察太阳,
效果最清楚:日冕由一
层密集的粒子组成,辐
射直达太阳系的外缘区
域。

至于为什么要观测月食?在发生月全食时,天文学家通过研究月亮的
亮度和颜色,能够判断地球大气上层的成分。发生月食时,测定月面的温
度变化,能够帮助人们研究月亮表面的构造。另外,从月食的过程,还可
以仔细研究地球和月亮的运动规律。
比较起来,日食观测比月食观测要更有科学意义。

!为什么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日食

日食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自然现象,尤其是日全食更是自然界的壮丽奇
观。在出现日食的短暂时间内,科学家用各种天文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来
观测日食,进行拍照和记录,分析它的射电强度变化曲线和光谱。
当发生日食,很多人对这一天文现象都很好奇,希望能仔细看看它是
如何开始、发展变化直至最后结束的。但在观察日食时必须注意,不能直
接用眼睛观看。几十年前,有几十个德国人因直接用眼睛观看日食而双目
失明!
为什么直接用眼睛观看日食会伤害眼睛,甚至会使人双目失明呢?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当人们用眼睛直接看太阳,即使只看短短的一刹那,就会觉得眼睛受
到很大刺激,很长时间内眼前一片昏暗,很难恢复。这是因为眼睛中有个
水晶体,能起聚光镜的作用,直接用眼睛看太阳,太阳光的热能被它聚集
在眼底的视网膜上,觉得刺眼。假如看的时间长一些,就会视烧伤网膜而
失去视力。
当发生日食时,大部分时间是偏食,只有一部分太阳被月亮挡住,剩
下的部分仍能发出光和热,所以直接用眼睛看,时间长了,同样会烧伤眼
睛。
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观测日食呢?
一般可将一块玻璃涂上墨汁,或将玻璃放在烟火上面熏黑,然后放在
眼 睛 前 面 看 。墨 层 的 厚 度 要 均 匀 , 使 眼 睛 能 透 过 它 看 到 的 太 阳 成 为 古 铜
色。因为涂墨的玻璃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热能,使聚集在视网膜上的太
阳光不能烧伤视网膜。这样既能看清楚,又不刺眼。
还可以用一盆水,加上墨汁,观看映在水中的太阳。但因为水反射光
线的本领比较大,所以也不能看得太久,时间长了,仍会损害眼睛,要看
看停停。
那么,是不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直接用眼睛看日食呢?不是的,在特殊
的条件下可以。
一 种 是 发 生 在 日 出 或 日 没 时 的 日 食 , 这 种 现 象 称 为 “带 食 而 出 ” 或
“带食而没”,这时太阳光因为被厚厚的地球大气层 “削弱”,可以用眼睛
直接观看。
另一种是日全食阶段,此时月亮挡住了整个太阳,只剩下外围暗淡的
日冕,可以用眼睛直接观测。但是,日全食发生的次数很少,而且真正全
食阶段最长的也仅有 . 分 /0 秒,而日食在发生、发展的整 个 过 程 中 ,前
后达两三个小时,绝大部分时间内仍是偏食,需要用前面介绍的方法进行
观察。

!两极地区为什么会出现极昼、极夜

人类居住的地球,在围绕着太阳公转的时候,身体有点儿倾斜。地球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的自转轴和公转的轨道并不是垂直的,而是相交成 ../01的角度。
每年春分的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地球的赤道上,然后渐渐向北移动,
到了夏天,阳光直射到北半球来。秋分之后,太阳再次直射到赤道上。到
了冬季,太阳则直射到南半球去了。
北极地区在夏季这段时间里,整天处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地球不管怎
样自转,都不会进入地球上没有被阳光照到的暗半球里,一连几个月太阳
都悬挂在天空上。直到秋分之后,阳光直射到南半球,北极进入地球的暗
半球内,漫长的黑夜才降临这里。所以北极从春分到秋分,半年是白昼。
北极在整个冬季,阳光始终不能照到。一直等到半年后,春分时,太
阳才重新露出来。从秋分到春分,北极地区的另半年是黑夜。
同样的道理,南极地区也是半年白昼,半年黑夜。但是时间正好与北
极相反。当北极是白昼的时候,南极是黑夜。而当北极是黑夜的时候,南
极是白昼。
事实上,因为大气折射的影响,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下面大约半度的时
候,阳光就已经照射到地面上来了。所以,北极在春分前的两三天,阳光
就已经照到地面上来了。而秋分后,同样要过两三天的时间,太阳才会完
全隐没下去。所以北极的白昼比半年要长一些。
同样的道理,南极的白昼也要比半年多一点。不过,因为地球公转的
轨道不是正圆形,所以北极比南极的白昼还要略长一些。
也正因为如此,每年的春分、秋分前后的几天内,在北极和南极,能
同时看见太阳,过着相同的白昼。相反,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内,北极和
南极从来不会同时出现黑夜。

!零度经纬线有什么重要作用

在地图和地球仪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线,多呈弧状排列,根根有条
不紊。分别代表一定的方向和位置。这就是 “经纬线”。从宏观看,它们
又构成为“网”,所以又被称为“经纬网”。
经纬网的用途很大,主要用来判定方向,确定地点、范围和定距离
等。那么,在这些网线中,哪条线最重要呢?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千里行舟,始于足下”,在地图上起首的 ./ 标线,则是最重要。在
./ 标线中,一条条弧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仪的中心,连
接南、北极,称为“./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首子午线”;另一条
线是与本初子午线垂直,到南、北极点的距离相等,环绕地球一个大圈,
称为“./纬线”,又称“赤道”。
本初子午线,全球的经度都以它为起点。从此线开始,向西和向东分别
计量地理经度,从 ./到 01./。在划分世界时区上,它还是最基本的时区(即
零时区,又称中时区)
,计时的标准线。全世界的时间,都从此线开始起算。
为了将这条重要的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用明显的标志固定下来, 0112
年在华盛顿举行了国际子午线会议,决定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埃里
中星仪所在地,特地镶砌了一条铜带,以标示 “本初子午线”。以格林尼
治本初子午线计算的中时区时间,称为 “格林尼治时”,又称 “世界时”。
在国际交往中,常用格林尼治时间作为时区换算的依据。
“赤道”的位置更特殊,全长 2..34562 千米,是全球最大的纬线圈,
这 个 最 大 的 纬 线 圈 平 面 7 即 赤 道 平 面 8 通 过 地 心 ,将 地 球 分 为 南 北 两 半 。
赤 道 以 北 是 北 半 球 ,以 南 是 南 半 球 。 南 北 半 球 相 互 对 称 , 但 季 节 完 全 相
反。除春分、秋分外,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也完全相反。
赤道处在南北半球中间,昼夜长短相同,没有四季变化。赤道得天
独厚,一年之中,获得太阳光热最多。属于热带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上,赤道属于无风低气压带,还是一条对
称轴。
赤道,不仅是地理上最重要的界线,在天文、物理、生物、数学、空
间科学等应用上,也是一条极其重要的界线。有趣的是,在南美洲厄瓜多
尔首都基多城以北 62 千米处,有人也给赤道 “造”了一个看得见 摸 得 着
的标志,即“赤道纪念碑”。纪念碑上面写着:“这里是地球的中心”。碑
下面有一条中心线,象征赤道。如果人们面向东方站在这条线上,他的身
体一半就会在南半球,而另一半会在北半球。这样的奇遇,一生难逢,初
来基多的人,都愿到此一顾。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地球的“防护带”是怎样形成的

人类生活在空气中,吸的是空气,呼的也是空气。地球周围的大气层
又被称为地球的 “防护带”,太空中撞向地球的物体,大多数在与大气的
摩擦中被烧毁,从而保护了地球。
那 么 ,空 气 究 竟 是 怎 样 形 成 的 呢 ? 对 此 , 至 今 还 没 有 一 个 完 美 的 解
释,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
一般认为:当地球刚由星际物质凝聚成疏松一团时,大气不但已铺在
地球表面,还渗在地球里面。那时,氢是空气中最多的成分,约占气体的
./0 。另外还有一些水汽、甲烷、氨、氦和一些惰性气体,但几乎找不到
二氧化碳、氧和氮。
后来,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疏松的地球团收缩变小。收缩时,压缩
了地球里面的空气,使地球温度猛烈升高,地球内部的空气,也大量飞散
到太空中。但地球收缩到一定程度后,速度变慢,而且强烈收缩时产生的
热量,也渐渐失散,地球便渐渐冷却,地壳凝固起来。此时,最后被挤出
地壳空气的一部分,被地心引力拉住,围在地球表面,就形成了大气层。
当时大气层很薄,大气成分与现在大气层的成分也大不相同,仍是水汽、
氢、氦、氨、惰性气体等。然后,水汽冷凝成水,地壳上开始有了水体。
地壳凝固之后,在很长时间内,因为放射性元素的作用,地球内部又
不断发热,造成地层大调整,使地壳某些地方,发生位置移动和断层,岩
石和地壳中的水,在高温中许多又继续释放出来,使江河湖海中的水量增
加。岩石或地层中的一些气体,也大量跑出来,包括二氧化碳在内,充实
了稀薄的大气层。
此时,大气上层已有许多水蒸气,它们一部分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分
解成氧和氢。分解出来的氧,一部分和甲烷中的氢结合,使甲烷中的碳分
离出来,分离出的碳又同氧结合为二氧化碳;一部分和氨中的氢结合,使
氨中的氮分离出来。
于是,大气层的主要成分就变成了水汽、氮、二氧化碳和氧。不过,
那时的二氧化碳比现在多,氧则比现在少。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根据同位素测定,地球已有 ./ 多亿年的历史。大约距今 01 亿 203 亿


年前,水里面已渐渐有生物生成。 4 亿 21 亿年前,陆地上开始出现植物,
那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较多,非常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繁茂
起来。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大量植物吸收大气中丰富的二氧化碳,并放出
氧,使大气中氧的含量大大增多。所以大约 . 亿年前,动物在地球上增加
很快,动物的呼吸,又使大气中的氧部分转为二氧化碳。
地球的动植物增多后,在排泄和腐烂时,一部分蛋白质直接分解出
氮,另一部分变为氨和铵盐。这些氨和铵盐,通过脱氧细菌和硝化细菌的
作用,有一些也变为氮气,进入大气。因为氮气不太活泼,在正常温度下
不容易与其他元素化合,所以大气中的氮就越积越多,最后达到现在大气
中氮的含量。
当时,地面附近的大气成分就与现在相似:氮约占 415,氧约占 605,
氩约占 05,其他的微量气体总和还不到 05。
大气的形成,不是孤立形成的,既与地球的形成、地壳的形成有关,
又与动植物的出现有关。
这种解释,只是现在科学界较普遍的一种。更切合实际的大气层的形
成理论,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地球的“防护带”有多厚

随着高度的增加,地球周围的大气层越往上空气密度越稀薄,并逐渐
向 星 际 空 间 过 渡 。整 个 大 气 层 可 以 分 为 几 个 层 : 对 流 层 、 平 流 层 、 中 间
层、热层、电离层和磁力层。
人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但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大气层最底下的
一层,称为对流层,它是从地面到 0/206 千米以内的这层空气。在对流层
内,下面的热空气不断上升,上面的冷空气不断跑下来补充,来来往往,
不停对流着。
在对流层内,水汽最集中,尘埃多,受地面的影响也最大,主要天气
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内。
在对流层上面,直到约 ./ 千米高的这一层,称为平流 层 。平 流 层 内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要比对流层内的空气稀薄得多,这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也非常稀少,所
以很少有天气现象。在距地面大约 ./ 千米的地方是臭氧较密集区。
从平流层以上,直到 01 千米这一层,称为中间层,这 里 的 温 度 随 高
度升高而降低。
从 中 间 层 以 上 , 到 约 /11 千 米 的 这 一 层 , 称 为 热 层 , 这 里 的 温 度 很
高,昼夜变化很大。
从地面往上约 /1 千米开始,到约 2111 千米高的这一层,也称为电离
层。在太阳光 3 主要是紫外线 4 照射下,电离层内的气体分子被电离为自
由电子和带电的正离子。其中在距地面 015/11 千米的区域 内 ,电 离 密 度
较高。电离层中常出现美丽的极光。
离地面 /11 千米以上的称为外大气层,又称磁力层,它是大气层向星
际空间过渡的区域,是大气的最外层,外面没有明显的边界。在一般情况
下,外大气层的上部界限在地磁极附近较低,而在近磁赤道上空面向太阳
的一侧,大约有 6/111 千米高,换句话说,大约有 7521 个地球半径高。
在外大气层里,空气极其稀薄。声音是靠空气来传播的。在外大气层
里,因为空气异常稀薄,即使在人的耳朵旁边开大炮,也难以听到什么声
音。

!为什么云有各种不同的颜色

天空中的云有高有低,低的只有几十米,高的则达到 2 万多米。
云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主要是因为潮湿空气的上升。在上升过程中,
因为外界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而体积逐渐膨胀。空气在膨胀过程中要
消耗自己的热量。于是,空气就边上升,边降温。
空气含水汽的能力有一定限度,在一定气温下,与单位体积空气的最
大限度含水量相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随着气温的降低,饱和水
汽 压 减 小 。所 以 空 气 在 上 升 过 程 中 , 气 温 降 低 了 , 饱 和 水 汽 压 就 不 断 减
小,当上升空气的饱和水汽压降到实有的水汽压以下时,就会凝结出一部
分小水滴,形成云。天空中的云,有漫布全天的层状云,孤立散处的积状
云,和波状云等。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雷雨时拥塞天空的积雨云,或者很厚的层状云,太阳和月亮的光线很
难 透 射 出 来 ,看 来 就 很 黑 ; 稍 微 薄 一 点 的 波 状 云 和 层 状 云 , 看 来 是 灰 色
的,尤其是波状云,在云块的边缘部分,色彩更为灰白;至于很薄的云,
光线容易透过,尤其是由冰晶组成的薄云,在阳光的照耀下,云丝显得特
别明亮,带有丝状光泽,即使天上有这种层状云,在太阳和月亮光下,地
面的物体仍然会映出影子。由冰晶组成的云层有时薄得几乎看不出来,但
只要在日月附近发现有一个或几个大光环,仍可断定有云,这种云称为
“薄幕卷层云”。
积状云,孤立散处,因为云体比较厚实,向阳的一面,光线几乎全部
反射出来,所以看来是白色的;而在背光的一面和它的底部,光线不容易
透射出来,看来就比较灰黑。
当日出和日没时,因为太阳光线是穿过很厚的大气层,斜射过来的,
空气的分子、水汽和杂质,使光线的短波部分被大量散射,但红、橙色的
长波部分,却被散射得不多,所以照射到大气下层时,长波光,尤其是红
光占绝对的多数,此时不仅日出、日没方向的天空呈现红色,甚至连被它
照亮的云层边缘和底部也变成了红色。
因为云体的组成有的是冰晶,有的是水滴,有的是两者混杂在一起,
所以当日月光线通过时,还会出现各种美丽的光环或虹彩。

!太阳为什么会激起壮丽的极光

极光是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有的像圆
弧,有的极光像帐幕,有的呈射线状,有的呈带状;有的紫红色,有的橙
红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淡。有时候天空中五彩缤纷,非常美丽。
自古以来,极光就引起人们的注意。据中国从公元前 ./0 公元 1234 年
的不全面记载,极光多达 4. 次。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知道了极光是由高空稀薄大气层中带电微粒引
起的。在 5/016// 千米的高空大气层中,空气非常稀薄,极光就发生在那
里。太阳这个庞大炽热的球体,表面和内部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在进行
着,产生强大的带电微粒流,并发射出来,以极大的速度射向周围空间。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北极光冷艳无比。

当带电微粒流射入地球外围稀薄的高空大气层时,便与稀薄气体的分子猛
烈冲撞起来,就产生了发光现象,这就是极光。
./01 年 2 月 3 日夜晚 1 点钟左右,在中国东北边境黑龙江的呼玛城和
漠 河 一 带 ,出 现 了 几 十 年 少 见 的 极 光 : 一 团 灿 烂 殷 红 的 霞 光 突 然 升 腾 起
来,刹那间就变成了一条弧形光带,上部从黑龙江以北伸向南方的天空,
在夜空停留了 40 分钟。
同年 / 月 3/ 日到 25 日的夜晚,中国北纬 456 以北的广大 地 区 ,也 出
现了少见的瑰丽的极光,北方的天空被映红了。
极光为什么会是五彩的呢?因为空气由氮、氧、氖、氦等气体组成。
在带电微粒流的影响下,各种不同的气体发出的光也不相同,所以就有各
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极光。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看到瑰丽的极光,因为
极光大多出现在南北两极附近,很少出现在赤道地区。这是为什么呢?
地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它的磁极就在南北两极附近。大家知道,因
为受了地磁场的影响,指南针总是指着南北方向。地磁场同样会影响到从
太阳射来的带电微粒流,使之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趋近于地磁南北两极。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所以极光大多出现在南北两极附近的上空。在北极发生的叫北极光,在南
极发生的叫南极光。
太阳活动周期大约是 .. 年左右,在活动高潮期间,太阳 上 经 常 出 现
巨大的旋涡,即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物质还会发生巨大爆发,产生强大的
带电粒子流,这种粒子流达到地球大气层时,有时会激起壮丽的极光。
所以极光出现的次数多少,常同太阳活动强弱有关,在太阳活动的高
潮期间,极光出现次数也多。

!人们是怎么算出地球总面积的

地球是个圆球,如今就连一个小学生也能说出来。但在认识有限的古
代,没有人能看出地球是个球体。所以,古人就将他们能直接看到的一小
片地面看作是地球的真面目。古人能看见天地相接的 “地平线”,便以为
这 就 是 大 地 边 缘 ,所 以 认 为 天 和 地 都 是 有 尽 头 的 , 这 个 尽 头 处 就 被 称 为
“天涯地角”。然而,自古至今,谁也没有去过天涯地角。
经过后来的种种事实证明,人们才知道了大地是一个球体,而不是一
个平面,就把它称为“地球”。
地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球体,用什么方法能推算出地球的大小呢?
对这个问题,许多科学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用了许多方法来推算。
早在公元前 /00 多年,古希腊的学者埃拉托色尼,首次用测量的方法
推算出了地球的大小。埃拉托色尼原来住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在此以南
的阿斯旺有一口很深的枯井,每年夏至的正午,太阳可以一直射到井底,
这就是说,这一天正午,太阳处在阿斯旺的天顶,过了夏至,太阳就不能
射到井底了;即使在夏至,亚历山大港正午的太阳也不是直射的。
埃拉托色尼用一根长柱,垂立放在地面上,测得在夏至那天正午亚历
山大港太阳的入射角是为 12/3 ,他肯定:这 12/3 的相差,就是阿斯旺和亚
历山大港两地所对的地面弧距。根据两地间距离和这个数值的估计,他求
得地球的圆周大约是 456.7 千米。这个数值已经相当接近现在计算出来的
地球圆周。
后来,科学家们也曾经用相似的方法,测算过地球的大小,还用三角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测量法做了更为精密的测算,由此知道了地球这个球体近似旋转椭圆体,
将它称为地球体。
根据实测,赤道半径为 ./012345 千米,极半径为 ./5.21./ 千米。两半
径之差与赤道半径之比仅 6: 3712/。我们如果按照这个扁平率做一个半径
3712/ 毫米的地球仪,极半径只不过比赤道半径 短 6 毫 米 。所 以 ,地 球 实
际上与一个真正的球体相差无几,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0623 千米。
人们知道了半径,就根据几何公式推算出了其他有关地球大小的数
值 ,地 球 的 赤 道 圆 周 长 大 约 为 488052.7. 千 米 ; 地 球 总 面 积 大 约 为 56888
万平方千米。

!地球磁场为什么会“翻跟头”

玩过指南针的人,都知道那小小的磁针,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会永
远指向南方。在古代,指南针为什么会指向南方,曾是一个不解之谜。一
直到 6.88 年,英国的宫廷医生吉尔伯才做出科学解释 。因 为 地 球 是 个 大
磁场,北磁极 9: 极 ; 在地球南端,南磁极 9< 极 ; 在地球北端,所以,它
吸引着磁针永远指向南方。
但是,法国科学家布容于 678. 年,在考察 司 马 夫 中 央 山 脉 地 区 的 火
山岩时,却意外发现这里的岩石具有的磁性与现代磁场方向相反。后来,
这样的发现越来越多,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人们终于发现,地球磁场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会像 “拿大顶”一样来
个头下脚上,即现在位于南端的北磁极会转到北端去,而位于地球北端的
南磁极则会转到南端去。这就是所谓的“磁极倒转”。
在 研 究 中 ,科 学 家 还 发 现 , 地 球 在 历 史 时 期 里 曾 发 生 过 多 次 磁 极 倒
转。据统计,仅在最近 458 万年内 ,就 可 分 出 不 同 的 4 个 极 性 时 期 : //3
万年 =458 万年前,地磁场正好和现在相反,称 “吉尔伯反向期”; 35/ 万 =
//3 万年前,地磁场方向又和现在相同,称 “高 斯 正 向 期 ”; .7 万 年 =35/
万年前,地磁场方向又和现在相反,称“松山反向期”;从现在到 .7 万年
前,地磁场的方向则基本和现在一样,称“布容正向期”。
但在每一个磁性时期内,地磁场的方向也并非一成不变,有时也会发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生 短 暂 的 极 性 倒 转 ,这 种 现 象 被 称 为 “磁 性 事 件 ”。 如 在 松 山 反 向 期 内 ,
则发生过 “贾拉米洛”、 “吉尔赛”等正向事件;在布容正向期内,就发
生过反向事件,被称为“. 带”和“/ 带”。
当然,地球磁场这种“翻跟头”式的变化,同样也存在于更古老的地
质历史时期内,只是因为时间太过久远,人们无法十分详细地确定变化的
具体时限。
那么,地磁场为什么会“翻跟头”呢?对此,人们至今仍未能完全明
白其中的奥妙。科学家提出了各种说法,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这同地球追随太阳在银河系内的漫游有关,因为银河系本
身也有一个磁场,这个更大的磁场会影响地球的磁场的,使地球的磁性像
罗盘中的指南针一般,会随着银河系磁场的方向而发生变化。
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巨大陨石猛烈撞击地球,因为猛烈的撞击
能使地球内部的磁场身不由己地翻一个跟头;还有人认为,磁极倒转是地
球本身演变的结果。

!是谁“堆起”了地球上的大陆

地球上有两个差别最显著的地形,这就是海洋和大陆。其中海洋占地
球表面积 012 左右,大陆则占约 342 。
那么,地球为什么会有海陆之分?地球上的大陆是从哪儿来的呢?对
于 这 个 问 题 ,科 学 家 还 存 在 一 些 不 同 的 观 点 , 还 有 许 多 未 能 完 全 解 开 的
谜。
多数人同意这种观点:地球在形成的初期,各地高度基本差不多,没
有明显的海陆之分。而且因为早期的地球相对比较炽热,所以只有一层薄
薄的外壳,外面有一层覆盖全球的水层。这就是说,当时的地球有一个遍
布全球的海洋。
后来,地球不断冷却,并引起一定程度的收缩,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凹
凸,犹如一个苹果干缩后,表面会出现凹凸不平的褶皱。收缩还使原本并
不坚固的硬壳破裂。这样,地球内部熔融的岩浆就沿着裂缝喷涌而出。日
积 月 累 ,这 些 喷 发 出 来 的 岩 浆 越 堆 越 高 , 终 于 高 出 原 始 海 洋 , 成 为 火 山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岛。
根据现在已知的最古老岩石的分布,陆岛最初大概分布在今天的非洲
南部、澳洲西部和格陵兰西部等地。
陆岛形成后,使风化、侵蚀作用加剧,出现许多碎屑物质。这些物
质,被搬运到陆岛周围沉积下来,形成了早期的沉积层。后来,随着地壳
演变,沧海变为桑田。早期的沉积层也被抬升出海面,使陆岛面积不断扩
大。其中有些相邻较近的陆岛,因为不断扩大,最终拼接成了一块较大的
陆地。
当然,陆地形成的过程,并不都是由小而大。因为地球的演变,有些
较大的陆地有时会碎裂成若干小块。因为受到巨大陨石的猛烈轰击,甚至
有些会转化成一个深陷的凹坑,重新被海水淹没。
尤其是发生板块运动以后,陆地和陆地之间因漂移、碰撞会连接成为
一体,比如印度次大陆,就是因此,与亚洲大陆拼接在一起的。相反,有
的大陆因破裂、漂移也会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上面关于大陆形成的观点,并不是惟一的解释大陆起源的理论。随着
人类宇宙探测活动的开展,其他天体的地质现象给了人们许多新的启示,
尤其是看到宇宙天体中广泛存在的巨大陨石坑,有些研究者不禁认为:或
许海陆的形成并不是前面所说的那样,海洋是原始的,而大陆是后生的;
更有可能是大陆是原来就有的,而海洋则是因巨大陨石撞击后形成的陨石
坑发展而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大陆是怎么起源的,还是一个谜,要想真正揭开,还
期待人们今后有更深入的研究。

!带“鸡血”的石头有什么稀奇的

当鲜红的鸡血滴洒洁白的瓷砖上的时候,便会出现一副色彩斑斓的图
案,艳丽无比,非常好看。
有一种名叫鸡血石的矿物质,由质地细腻、半透明的叶蜡石,配上红
霞般的辰砂 .汞矿物 /,就犹如新鲜的鸡血溅洒在玉石上面。
这种鸡血石产在中国浙江昌化县的玉岩山中,是雕刻石章的上等优质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原料,与青田灯光冻石、寿山田黄石,并称为中国三大佳石。
玉岩山海拔在 ./// 米以上,位于安徽和浙江 两 省 交 界 的 崇 山 峻 岭 之
间,是 . 亿多年前由火山喷发而成。山体上有一部分火山凝灰岩,在后来
火山喷出的水和气的侵蚀作用下,变成了油脂状的叶蜡石。
若干万年后,这里发生地壳运动,使山上的岩石产生开裂和褶皱,地
下的硫化汞矿液在上涌中,渗入、充填并冷凝在叶蜡石的裂隙中,两种成
分和颜色都不同的矿物凝结在一起,便形成了一种新岩石,别具风采而美
丽,这就是鸡血石。
鸡血石因为久藏深山之中,而且储量很少,始终没有被人发现。直至
明 朝 ,有 人 进 山 偶 然 采 得 此 石 , 经 过 凿 磨 加 工 后 , 发 现 这 种 矿 石 异 常 美
丽。到了清朝,达官贵人被鸡血石的“天姿玉色”所吸引,将它作为王府
里的贵重珍藏品、皇宫的专用印章。有些地方官吏也到处搜集鸡血石,将
最好的挑出作为讨好上司的进贡礼品,乘机自己也加以收藏。
辰砂矿脉要渗入叶蜡石之中形成鸡血石,这种机遇真是千载难逢。而
且昌化鸡血石本来就不多,怎经得起几百年来的采掘?现在这里的矿源已
经 枯 竭 ,矿 井 也 已 封 闭 , 如 今 存 在 于 民 间 的 鸡 血 石 已 为 数 不 多 。 俗 话 说
“物以稀为贵”,在市场上流通的鸡血石,真是身价百倍。
除了昌化鸡血石矿以外,在中国青海和贵州等省的汞矿里,也有汞矿
物渗入原岩中形成的鸡血石,但原岩大都是石英质的,所以硬度高,颗粒
粗,杂质多,透明度也差,汞矿物透风容易氧化,难以雕凿成理想的印章
和工艺美术品。
在内蒙古巴林的冻石矿中,也发现了含汞矿物的冻石,但在阳光和灯
光的长期照射下,这种鸡血石鲜红的鸡血色会因氧化变得暗淡,实用和收
藏价值就远比昌化鸡血石逊色了。

!天空中的北极星为什么“不动”

许多人都知道天空中有一颗大名鼎鼎的北极星。人们一旦找到了北极
星,就能够弄清楚东南西北的方向了,因为北极星所处的方向就是北方。
北极星是一颗十分有趣的星星。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观察星星的人,那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么你每晚看星星时,就会发现星星都在东升西落,而北极星却像一位稳坐
中军帐的大元帅,几乎一动不动。如果再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其他的众星
好像都在围着北极星转圈圈,这是为什么呢?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为什么其他的众星会东升西落。
星星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一种现象。地球在绕一根假想的自
转轴自西向东一刻不停地旋转着,自转不仅造成了昼夜的交替,还造成了
众星的东升西落。
假如将这根假想的自转轴向两边无限延伸,它就会与我们头顶上的天
球在两点相交,在地球北极上方的这一点称为北天极,对应的方向就是正
北方;在地球南极上方的另一点称为南天极,对应的方向就是正南方。
地球自转造成了众星的东升西落,而地球自转轴的方向就是北天极,
所以,看上去群星是围绕北天极旋转。北极星恰好在北天极附近,粗看起
来 ,就 像 是 北 极 星 一 动 不 动 , 这 就 造 成 了 众 星 看 上 去 是 在 绕 着 北 极 星 旋
转。
北极星就位于距离北天极不到 ./ 的地方,所以面向这颗星的方向自然
就是北方了。当然,北极星并不等于北天极,北极星事实上也在沿着一个
很小的圆圈绕着北天极旋转,但是这个圆圈太小,以至于肉眼一般看不出
来,所以给人们的感觉就好像北极星在天空中总是一动不动的。
因为这个特点,北极星成了在北半球夜间指示方向的最好工具。

!怎样才能找到北极星

北极星这颗大名鼎鼎的星星,大家都想认识它。因为找到了北极星,
就找到了正北方,这不仅对航海、航空、地质勘探、测量等经常在野外工
作的人有用,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知识。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北极星呢?
面对北面的天空,就可以看到两个著名的星座:仙后座和大熊座。这
两个星座都很容易辨认。仙后座主要的 0 颗亮星组成拼音字母 1 的样子;
大熊座主要有 2 颗亮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 光 ;
这 2 颗亮星组成的样子就想勺子,一般被称为北斗七星,也有人叫它勺子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星。这两个星座,能帮助人们找到北极星。
仙后座和大熊座在天空中的位置,恰好隔着北极星遥遥相对。对于住
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人来说,每年春天,天黑后不久,仙后座在西北方
向,北斗七星在东北方向; ./0 月之间,天黑后不久,仙后座出现在正北
地平线附近,北斗七星则出现在头顶附近。在其他月份,当仙后座在头顶
附近和东北方向时,则北斗七星就在正北和西北地平线附近。
在中国黄河流域以北,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这两个星座同时在天空中出
现。在长江流域以南,有时只能看到其中一个,一个星座出现在头顶附近
时,另外一个正处在北方地平线以下,看不见了。
如何利用这两个星座来寻找北极星呢?
仙后座主要的 . 颗亮星中,有 1 颗比较亮,顺着这 1 颗亮星的中间一
颗和它前面的一颗小星,向前延长 1 倍多的距离,就是北极星的位置。
北斗七星斗勺最外边有两颗星:天枢和天璇,将它们用假想的线连起
来,并由天璇向天枢的方向延长大约 . 倍远的地方,能碰到一颗亮星,它
就 是 北 极 星 。在 这 部 分 天 空 中 , 只 有 北 极 星 一 颗 比 较 亮 的 星 , 很 容 易 找
到。
找到了北极星,就找到了正北方,能很容易确定其他方向。面对北
方,后面是南,左边是西,右边是东。北极星在地平线上的高度,与当地
的地理纬度很近似,所以,知道了某地的北极星高度,这地方的地理纬度
就可以大致知道了。

!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流星

夜晚,人们有时会看到天边突然一亮,接着一道弧形的光就在天空扫
过,来得突然,去得迅速,这就是流星。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流传着许多关于流星的神话。最普遍的一种
是,每个人都有一颗相应的星,当一个人死了,他那颗相应的星就会落到
地上。从前的有些封建帝王,担心自己死亡,并为了保持自己的统治,还
专门养了几个星官,观看天象,预报吉凶。
当 然 ,这 种 说 法 是 毫 无 科 学 根 据 的 。据 估 计 ,现 在 地 球 上 大 约 有 .2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流星雨。双子星座流星群的流星雨,每年到 ./ 月中旬最活跃。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有个观察者拍下了这幅流星雨照片。这张长时间曝光
的照片中那些短斜的条纹就是流星的痕迹。

多亿人口,而天上的星星,何止千亿!
况且,流星是星掉下来的这种说法也不正确。人们看到的满天星斗,
除了太阳系中地球的几个兄弟行星外,都是和太阳差不多大的天体,是非
常 巨 大 的 恒 星 。但 它 们 离 地 球 实 在 是 太 远 , 与 地 球 相 碰 的 可 能 性 极 其 微
小。所以,星星根本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那么,流星到底是什么呢?
科学地说,流星是闯入大气层的一种行星际物质,在大气层中和空气
摩擦发光的现象。
在地球附近的宇宙空间中,除了其他行星外,还有各种行星际物质。
这些行星际物质,又称为流星体,大的像一座山,小的似微尘,在空间按
照自己的轨道和速度运行着。
流星体自己不发光,当它们要撞入地球时,相对于地球大气的速度非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常高,比速度最快的飞机还快几十倍,每秒钟可达 ./01/ 千米。当以这样


的高速度穿进地球大气时,流星体会与大气剧烈摩擦,并燃烧,将空气加
热到几千摄氏度乃至几万摄氏度,流星体在这样高温气流的作用下,本身
也被气化发光。流星体在大气中的燃烧,并不能一下子就烧完,而是随着
流星体运动过程逐渐燃烧,这就形成了人们看到的一条弧形光。
有时,流星体体积过大,还来不及烧完就落到地面,被称为陨星。因
为大气稠密,落到地面的陨星很少,到达地面时,它们的速度也较小,很
少能带来灾害。
还有一些流星,在飞进地球大气层时会燃烧发光,但因为速度很大,
竟然能够再次飞出大气层扬长而去,真像是天地间的过客,闪电般地访问
一下地球,又回到了宇宙空间去。
流星体含有哪些物质呢?根据陨星化验的结果,它的成分主要是铁、
镍,有的干脆就是石头。还有人猜测,陨星中可能还有一些地球上没有的
元素,但是在流星体燃烧中烧毁了,这种观点暂时还未得到证实。

!狮子座为什么会出现流星雨

.122 年 .. 月 .3 日 晚 上 , 盛 大 的 狮 子 座 出 现 了 十 分 壮 观 的 流 星 雨 景
像:暴风雨般的流星持续不断地从狮子座向四面八方辐射开来,一连持续
了好几个小时,流星最多时每小时出现 ./ 万颗。据估计,那天晚 上 至 少
出现了 4/ 万 02/ 万颗流星。
狮子座从历史上出现第一次流星雨极盛算起,共达 .5 次 ,出 现 的 年
份 有 : 公 元 6/4 年 、 62. 年 、 627 年 、 .//4 年 、 ../. 年 、 .4/4 年 、 .288
年 、 .522 年 、 .8/4 年 、 .861 年 、 .388 年 、 .366 年 、 .122 年 、 .188 年 和
.688 年。从中可以估算出,狮子座流星雨的极盛周期差不多是 22025 年或
是它的倍数。当然,其中不按规律的例子也有。
那 么 , 狮 子 座 流 星 雨 的 极 盛 周 期 为 什 么 会 是 22025 年 或 是 它 的 倍 数
呢?
与狮子座流星雨联系在一起的 “.188.”大彗星,在 .188 年出现,被
命名为坦普尔——
—特塔尔彗星,它公转周期平均为 2496 年。在环绕太阳运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动的过程中,这颗大彗星会将残余物质散布在轨道各处,从而形成狮子座
流星群,尤其是密集在它运行轨道的一个比较窄的地段内。
每年 .. 月中旬,地球穿越狮子座流星群和 “./00.”彗星的轨道,但
因为“./00.”彗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 11 年,不会每次地球都遇上那个密
集区,而是每隔大约 11 年遇上一次 。这 也 就 是 说 ,每 年 .. 月 .2 日 的 前
后,狮子座流星群仅会出现少量流星,每隔大约 11 年,才会出现 一 次 盛
大的表演。
从 .33/ 年 .. 月狮子座出现的流星雨情况来看,流星的数目远没有预
报的那么多。根据计算, 4543 年,当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 “./00.”彗星
与木星相距很近时,很有可能在木星巨大引力的影响下,偏离原来轨道。
假如这样的话,在不久的将来,狮子座流星雨将会消失。

!南极地区的陨星为什么会如此之多

对于天文学家来说,陨星是极其难得的 “天体标本”。那么,陨 星 在
哪里最多呢?在生活环境特别恶劣的南极地区。科学家在没有任何资料和
线索的情况下,却在这里发现了大量陨星。
.3.4 年,在南磁极西北不远处威尔克斯地的冰雪中,澳大利亚的一支
探险队发现了第一块质量约 . 千克的陨星。以后又过了约半个世纪左右,
从 .30.6.307 年,人们先后又在南极地区发现了 8 块陨星。
从 .303 年以后的 45 年内,人们在南极地区发现的陨星数目增加之快,
完全出乎意料。 .303 年,先是日本南极探险队在大和山脉地区发现陨星,
一 直 到 .320 年 ,在 455 来 平 方 千 米 的 范 围 内 ,大 约 收 集 到 .555 块 陨 星 。
后来,其他国家的南极考察队相继又在大和山脉、维多利亚谷、阿伦地区
等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陨星。到 45 世纪 /5 年代末为止,在整个南极大陆上
找到的陨星已达七八千块,而且,看来南极地区的陨星数目远不止这些。
在南极大陆上发现的陨星特别多,范围又比较集中。从已找到的陨星
来看,它们绝大多数都集中在美国基地附近的阿伦丘陵地带,以及日本昭
和基地附近的大和山脉与其他高山周围。科学家发现,这些集聚在一起的
陨星类型是各种各样的。这个事实清楚地说明,这些不同的陨星原来分散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图中孩子们好奇地抚摸着这块全世界最大的陨石之一。很久以前,
格陵兰约克角的因纽特人虔诚敬奉这块来自天上的物体。

在各处,因为某种原因,如冰层长期而缓慢的流动,才会逐渐聚集到几个
地区附近来。
这是因为南极大陆的中间部分冰层比较厚,在向海岸延伸过程中逐渐
变薄。冰层会很自然地由高处向低处滑动,尽管这种滑动非常缓慢,但正
是因为这种缓慢的滑动,才把散落各处的陨星慢慢地集中到比较靠近海岸
的地区。如果遇到丘陵、高山地带,就会阻碍陨星的移动,使之就地停下
来。
据统计,原先全世界收集的陨星,大约 是 从 ./// 来 次 陨 落 中 收 集 起
来的,数千块南极陨星被发现之后,将陨落次数又增加了一半以上。更难
能可贵的是,南极陨星是在非常清洁、低温、低湿的条件下长期保存下来
的,成为一大批极为珍贵的科研资料和标本。
那么,这些极其珍贵的“天体标本”为什么会喜欢在南极大陆安家落
户呢?原来,这与极光一样,是因为地球磁极的影响。再加上南极冰雪的
覆盖,将这份天外礼物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如何识别一块石头是不是陨星

陨星是珍贵的天体标本,人们应该注意搜集和保护,让它们为人类提
供更多的科学信息。但是,假如在你前面放着一堆石头和铁块,你能分辨
出哪些是自然存在于地球上的岩石或铁,哪一块是陨星吗?
陨星根据物质成分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石陨星 . 也叫陨石 / 、铁陨星
.陨铁/ 和石铁陨星 0 类。
在高空飞行时,因为与地球大气剧烈摩擦发热,陨星表面的温度高达
几千摄氏度。陨星在这样的高温下,表面熔化成为液体。后来因为在地球
低层比较浓密的大气的阻挡下,陨星的速度逐渐慢下来,熔化的表面也冷
却下来,形成一层薄壳,称为熔壳。熔壳是黑色或棕黑色的,而且很薄,
一般只有 1 毫米左右。陨星在熔壳冷却的过程中,空气流动在其表面吹过
的痕迹也保留下来,称为气印,样子很像是在面团上按出的手指印。
熔壳和气印,就是陨星表面主要的特征。如果石头或是铁块的表面有
这样一层熔壳和气印,就可以立刻断定,这是一块陨星。
但是,因为长期的风吹、日晒和雨淋,一些落下来年代较长的陨星,
熔壳脱落了,气印也就不容易辨认出来。这又该如何来识别呢?
陨石的样子虽然很像地球上的岩石,但用手掂量一下,会觉得它比同
体积的岩石要重些。一般情况下,陨石都含百分之几的铁,有磁性,用吸
铁石一试便知。还有,仔细看一下陨石断面,会发现不少小的球粒,一般
球粒尺度大约有 1 毫米,也有的大到 230 毫米以上。这种球粒 456 的陨石
都有,产生于陨石生成的时候,是辨认陨石的又一个重要标记。
陨铁的主要成分有铁和镍,其中铁的含量约占 456 ,镍一般在 76386
之间。地球上自然的铁,不会含有这样多的镍。
在陨铁上切一个断面,用 96 的硝酸酒精浸蚀,在光亮 的 断 面 上 就 会
现出特殊的条纹,就像花格子。除了极少数含镍特别多的陨星外,都会出
现这样的条纹。这是一个辨认陨铁的主要方法。
通过上面几种办法,就能把陨星与地球上土生土长的石头和铁块区分
开了。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至于石铁陨星,极其少见,由石、铁组成,含有大致相等的铁和硅酸
盐矿物。

!“通古斯”事件的肇事者是谁

./01 年 2 月 30 日 上 午 4 点 左 右 , 俄 国 西 伯 利 亚 中 部 的 通 古 斯 地 区 ,
沿着大约 5467 的方位角,一个比太阳还要耀眼夺目的火球,呼啸着从天而
降,顷刻之间,一声震耳欲聋的炸雷响起。
千里之外都能听到爆炸的巨响,方圆 .00 千米内所有房屋的门窗玻璃
被发出的冲击波震坏,甚至远在三五百千米之外的人畜,也突然被一击打
倒在地。有 5000 多平方千米的森林树木轰然倒下,周 围 的 一 切 在 大 火 中
成为一片焦土。世界所有的地震仪都记录下了一段异乎寻常的曲线。
据估计,这次爆炸的威力,相当 于 几 千 颗 ./86 年 1 月 投 掷 在 日 本 广
岛的原子弹的威力,或者说,与数千万吨“9:9”烈性炸药不相上下。这
是人类有史以来“亲眼目睹”一次最大的“爆炸”。
在 通 古 斯 爆 炸 的 究 竟 是 什 么 东 西 呢 ? 陨 星 是 人 们 首 先 想 到 的 。 ./54
年,前苏联科学院组织了以库利克教授为首的考察队,前去爆炸现场进行
实地调查。
在一般情况下,陨星坠落的中心区域总会出现一些大小不等的陨星
坑,在附近能够捡到大量陨星碎片。但这里的情况却完全不同,既找不到
大陨星坑,也找不到陨星碎片。考察队挖了好几十米深,仍然一无所获。
陨星哪里去了?
正当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前苏联著名科幻作家卡萨采夫提
出了一种大胆新颖的假说。他在一篇小说中提出:通古斯事件是一艘来自
地球之外的核动力宇宙飞船“失事”造成的。但是,科学家并没有找到这
一地区在 ./01 年受到核辐射的证据,所以这种说法被推翻了。
./61 年,前苏联科学家再度考察了出事地点。终于发现,这里的土壤
中含有铁质陨星尘微粒,其中的镍含量高达 4;<.0; ,而地球上铁矿内的
镍含量最高不会超过 3; 。以后,其他考察队又从当地沼泽灰泥土 中 找 到
了一些玻璃陨体、硅化物颗粒、金属颗粒和很小的金刚石颗粒。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这些发现证实了通古斯事件的“肇事者”可能是某彗星的碎片,或是
一颗小行星,它的直径为 .// 米左右,质量达百万吨以上。当它撞入地球
时,速度为 0/ 千米 1 秒,因与地球大气剧烈摩擦,温度升高到几千摄氏度
乃至上万摄氏度,从而发生爆炸,造成了震惊世界的通古斯爆炸。因为爆
炸发生在高空,所以在地面上没有留下陨星坑。

!月亮是怎么形成的

月亮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阿波罗 ..
号”飞船从月亮上带回的月面土壤标本,经检测,已有长达 23 亿 年 的 历
史。与太阳系的年龄大致相当。
多少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月亮是怎样形成的?月亮为什么会
成为地球的卫星?这被列为“月亮最深不可测的谜”。
以前,关于月球起源的假说,曾流行着 0 种。
第一种是 “同源说”。这种假说被多数科学家认同,它认为,月亮和
地球都是在大约 23 亿年以前,由同一块尘埃云,即太阳星云形成 的 。因
为凝聚作用,形成原始地球,地球周围的气体团块状物质则形成月亮,因
为离心力和引力的作用,便形成了各自的运行轨道。
第二种是“分裂说”。这种假说认为,月亮和地球曾经是同一个星球,
当熔融状的地球自转速度很快时,便把月亮抛了出去,成为独立的月亮。
第三种是 “俘获说”。认为月亮是在遥远的宇宙形成的天体,因为后
来飞到地球附近而被地球引力所俘获。
自从阿波罗计划实现之后,在 0 种假说中都发现了致命的缺点。从月
亮上发现的 3 种地球上没有的矿物来看,“分裂说”就站不住脚。而从天
体力学角度来看,“俘获说”就不能自圆其说。甚至还否定了 “同源说”,
因为月亮有可能比地球的历史还长。
甚至有两位前苏联的科学家提出一种大胆的假说,认为月亮是外表经
过改装后外星人的宇宙飞船,这样,就能比较圆满地解答月亮留给人们的
种种异端现象。但这种说法太过离奇,自然得不到多数人的认可。
以上各种假说,莫衷一是,各执一端,有人说:“尽管在一个半世纪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
朗在月球表面上行走,
全世界有上亿人通过
电视机收看了这一盛
况。

的光阴中,卓越的科学家对月亮的起源和历史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但依然
是一个谜团。”

!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

人们看到的月亮,在一个月内形状天天变化,有时像一把弯弯的镰
刀,有时又像个圆盘,有时会缺了一半。
那么,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呢?
大家都知道,月亮是围绕地球转动的一颗卫星,它既不发光,也不发
热。在黑暗的宇宙空间中,我们之所以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
光。
在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月亮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
着。当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月亮正对着地球的一面,一点也照不到太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阳光,人们就看不见它,这就是新月,称为朔。
新月之后两三天,月亮沿着轨道慢慢转过一个角度,向着地球一面的
边缘部分,逐渐被太阳光照亮,这样人们在天空中就能到一钩弯弯的月牙
了。
然后,月亮继续绕着地球旋转,向着地球的这一面,照到太阳光的部
分一天比一天多,这样,弯弯的月牙便会一天天“胖”了起来。到了第七
八天,月亮向着地球的一面,照到太阳光的部分达到了一半,于是在晚上
人们就看到了半个月亮,称为上弦月。
上弦月以后,月亮又逐渐转到与太阳相对的一面去,它向着地球的一
面,照到太阳光的部分越来越多,所以人们看到的月亮,就一天比一天圆
起来。
当月亮完全转到和太阳相对的一面时,月亮向着地球的这一面将会全
部照到太阳光,这时候,人们就看到了一个滚圆的月亮,这就是满月,称
为望。
满月之后,月亮向着地球的一面,又有一部分慢慢照不到太阳光了,
于是人们看到月亮开始渐渐变 “瘦”。满月后七八天,人们看到的月亮又
只剩下半个了,这就是下弦月。
下弦月之后,月亮仍然继续“瘦”下去。四五天之后,又只剩下弯弯
的一钩了。直到慢慢变得完全看不见,又开始了新月时期。
所以说,月亮圆缺的变化,是因为月亮绕着地球转动,月亮本身又不
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的缘故。

!月亮为什么总是以同一面向着地球

人们在地球上看月亮,看到的只是它的一面,而另一面像是怕羞一
样,老是“藏”着不让人们看到。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进步,对月亮向着
地球的一面,人们已经了解得比较清楚,但对它“藏”起来的一面,却知
之甚少。
现在,利用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人们绕到了月亮背面的上空,给
月亮背面拍了照片,再直接带回地面或用无线电波传送回来,才知道它的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背面是什么样子的。与正面相比,月球背面的平原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
山较多,起伏悬殊,地形更加凹凸不平。
为什么月亮永远以同一面向着地球,另一面从来不转过来呢?
原来月亮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而它自转一周的时间,恰
好与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一样,都是 ./01 天。因此,当月亮绕地球转
过一个角度,它自己也正好旋转了相同的角度,假如月亮绕地球转了
1234 ,它自己也正好自转了一圈,所以月亮永远是同一面向着地球,另一
面背着地球。
因为月亮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转动,公转速度并不像自转速度那么
均匀,自转轴又不垂直于公转的轨道面,所以有时我们能看见月亮背面的
一小部分。如此一来,人们能够看到的月亮部分,大约是月亮表面的 567。
至于月球自转周期,也并不是一直等于公转周期。在几十亿年前,月
球的自转比现在要快得多,在地球强大的吸引力的作用下,月球自转速度
逐步减慢,直到现在刚好等于它的公转周期。
将来,月亮还会慢慢远离地球,月亮绕地球的公转周期将会变长,地
球的自转周期也将会变长。大约 53 亿年之后,地球上的一天将会与 月 亮
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相等,即一天等于一个“月”,相当于现在的 81 天。
到那时,地球将会以同一面对着月亮,而不是月亮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了。在地球上,背着月亮一面的人们,要想观赏到皎洁的明月,就要长途
旅行到对着月球的一面来了。

!月亮上有活火山吗

自 9626 年以来,如果加上两次无人 登 月 活 动 ,人 类 曾 先 后 : 次 登 上
月亮,并带回几百千克的月亮样品。通过分析和研究月亮的岩石样品,人
们认识到,组成月亮的岩石主要是玄武岩和斜长岩。
大家知道,玄武岩这种岩石是由火山喷发的熔融岩浆凝结而成的。因
为在月亮上广泛分布着玄武岩类岩石,可以知道月亮曾有过非常广泛而活
跃的火山活动。
通过对月亮岩石形成年龄的分析,并结合其他月亮地质的研究,科学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这块拳头般大小的月
球岩石,是月球原始外
壳的碎块,因此称为
“创世石”。地球与月球
的形成方式可能相同,
远古的月球岩石是月
球和地球地质学史的
证物。

家对月亮形成以来的历史做了大致的描述。
月亮大约在 ./ 亿年前形成。在刚形成时,月亮由固态物质凝聚而成,
但稍后曾经历过一次较普遍的熔融,使它的组成物质发生一定程度的调整
和轻重分异。熔融阶段历时并不长,不久就冷凝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固
态外壳。
从此,月亮就不断遭到来自宇宙空间大小不等的陨星的轰击。从现在
保留下来的数目众多的陨星撞击坑来看,彼此相距很近,而且直径都很
大。可以想象,当时陨星撞击的频率很高。
大约在 .0 亿年前,月亮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发生 了 。喷 发 出
大量的岩浆,并引起了广泛的构造活动,形成了月面上最大的山脉——
—亚
平宁山脉 (长 0111 多千米、高 23. 千米)和 一 些 陷 落 盆 地 。后 来 ,火 山
活动逐渐减弱,一直到了 24 亿年前左右,月亮再次发生一次巨大的变动。
原本一些比较接近“地——
—月系”的微行星撞向了月亮。这些次撞击
事件,除了在月面留下了巨大的伤疤——
—月海外,还引发了广泛的火山喷
发,喷出的岩浆填充在各个低凹的月海里。这次火山活动持续了几亿年的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时间,直到 ./01 亿年前左右才慢慢平静下来。


从那以后,月亮内部的活动逐渐减少,仅有一些小规模的火山喷发和
喷气还偶尔发生。虽然陨星的轰击没有停止,但无论是轰击的频率,还是
陨星的大小都显著减小。所以,月亮的面貌没有再发生重大的变化。
那 么 ,现 在 月 亮 还 有 没 有 活 火 山 呢 ? 根 据 人 类 对 月 亮 的 多 次 宇 航 探
测,至今仍未发现月亮有现代活火山活动的证据。
但是,自 /232 年以来,在月面上,人们 已 屡 次 观 测 到 会 时 而 骤 然 出
现神秘的闪光,一般闪光持续大约 45 分钟,有的也能持续几小时 。据 统
计,455 多年来已观测到上千次这种闪光。
闪光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人们对这个问题,至今仍议论纷纷,莫衷
一是。有的人认为,这可能是月面上喷气活动的反映,是由喷气中尘埃粒
子反射太阳光造成的。假如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就说明月亮上的火山活动
还没有完全停息,岩浆虽然没有喷溢,但和火山有关的喷气活动还时而发
生。

!月亮上有没有水和空气

在晴朗的夜晚,在闪烁的群星中,皓月当空,月亮显得特别明亮。在
古 代 ,因 为 科 学 技 术 水 平 落 后 , 月 亮 被 人 们 曾 想 象 成 一 个 美 丽 的 神 仙 世
界,上面有金碧辉煌的广寒宫,宫内住着翩翩起舞的嫦娥仙子。
那么,月亮上真的是一个神话中的仙境吗?“仙境”中有没有人类赖
以生存的水和空气呢?长期以来,人类就梦想能够到月亮上去看一看。
/676 年 2 月 4/ 日,宇宙飞船“阿波罗 // 号”载着宇航员第一次登上
了 神 秘 的 月 亮 , 人 类 的 登 月 之 梦 终 于 实 现 了 。 后 来 , 在 /6768/624 年 之
间,又有 /5 名宇航员探索了月亮的表面,从此,月亮神秘的面纱 被 揭 开
了。
在月亮表面,宇航员拍摄了 /01 万张照片,并带回了 .35 千克的月壤
和月岩的样品。探索结果表明,美丽的神话根本就不存在,月亮上面既没
有水也没有空气,白天酷热难当,晚上奇冷,既没有花草树木,更没有飞
禽走兽,是一个荒芜、寂静的世界。在月亮上,因为没有空气,声音就无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法传播,宇航员只有通过无线电波才能进行通话。
让 人 感 到 高 兴 的 是 , 在 .//0 年 初 , 美 国 的 “月 球 探 索 者 号 ” 飞 船 ,
在进一步探测月亮时发现,在月亮的南北两极,环形坑内的土壤终年照不
到阳光,里面存在着大量的水冰。据初步的估计,这些水冰可能多达 .11
亿吨。
这一发现,给人类进一步开发月亮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因为,未来住
在月亮的人从水冰可以获得必要的水源,还可以把水冰分解为氧气和氢
气,从而使人类和动植物得到呼吸所需要的空气。所以可以说,到月亮上
去生活并非仅仅是幻想。
在晴朗的夜晚,当你仰望当空的明月时,可以看出月亮上有的地方暗
淡、有的地方明亮。古时候,因为科学技术的落后,人们无法解释这种现
象,就将月亮想象成嫦娥居住的广寒宫。
直到 .2 世纪初,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在第一次用自 制 的 望 远 镜
指向月亮时,并没有看到广寒宫和美丽的嫦娥,却发现月亮上凹凸不平、
坑坑洼洼。
伽利略认为,那些明亮的凸起部分一定是陆地和高山,并将它称为
“月陆”;而那些暗淡的凹下去的部分一定是海洋,称为 “月海”。伽利略
还为这些“海洋”取了名字,如风暴洋、雨海、云海、湿海等等。
那么,月亮上真的有“陆地”和“海洋”吗?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宇航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
进一步发现,月亮上的明亮部分确实是环形山、高地和山峰等;但是暗淡
的部分却并不是海洋,里面根本没有水,所以只能是一些广阔而低洼的大
平原而已,“月海”这个名称并不确切。尽管如此,至今人们一直在沿用
“月海”。
因为月海一般比月陆都低 311145111 米,最低的地方要深 6111 米。再
加上月陆部分主要是由浅色岩石组成的,而月海部分主要是由暗色的熔岩
物质组成的。所以,月陆部分反射太阳光的本领比较强,看上去就比较明
亮;而月海部分反射太阳光的本领比较弱,看上去就暗淡一些。
月海,现在已经正式命名的有 33 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 亮 正 对 着 地
球的这一面,风暴洋是其中最大的月海,面积超过 711 万平方千米,其次
是面积在 01 万平方千米以上的雨海。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为什么太阳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

太阳是人们最熟悉的天体。太阳是太阳 系 的 中 心 ,质 量 达 ./// 亿 亿
亿吨,是地球质量的 00 万多倍,大约占整个太阳系数以万计大小天 体 质
量总和的 112 。太阳直径约为 3014. 万千米,是地球的 3/1 倍;太阳 还 是
在地球上看来最亮的天体,是其他任何天体望尘莫及的,要比肉眼能看到
的最暗星亮 3/ 多万亿倍。
在地球上的人看来,太阳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主要是因为它是离地球
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为 345 亿千米,从太阳出发的
太阳光来到地球,只需要 640 分钟。这和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距离要用
光年计算的天体相比,确实是太近了。
但是太阳与其他恒星相比,在数以亿万计的恒星世界里,太阳仅是一
颗非常普通的恒星。为什么这样说呢?
关于恒星直径大小方面,已知最大的恒星大概是 “御夫座 7”双星系
统 中 的 那 颗 看 不 见 的 伴 星 , 估 计 直 径 为 58 亿 千 米 , 相 当 于 太 阳 直 径 的
9/// 多倍。迄今发现最小的星是中子星,典型中子星的直径相当于太阳的
3 : 39////,约 3/ 千米。
恒星的质量大小不一,有些恒星的质量只有太阳质量的百分之一,有
些恒星的质量则是太阳质量的 3./ 倍,多数是太阳质量的 /43;3/ 倍之间。
可见,太阳只是一颗普通恒星,其质量处于平均水平。
恒星真正的发光能力就是恒星的光度。恒星光度大体上都在太阳的 5/
万倍到 3 : 5///// 之间,变化范围很大。
恒星的表面温度基本上都在 .///;6////<之间,太阳夹在中间,表面
温度约 =///<。也就是说,太阳作为一颗恒星,其表面温度也是居中的。
显 然 ,太 阳 所 以 显 得 与 其 他 恒 星 有 所 不 同 , 仅 仅 是 因 为 它 离 我 们 很
近。这自然是进行比较的结果。太阳只是恒星世界亿万“芸芸众星”中一
颗 “貌不惊人”、再普通不过的恒星。它只是银河系的一般成员,与其他
普通恒星一样,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如果非要说它是一颗特殊的恒星,那
就是目前来看,只有在它的行星发现了生命。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太阳的光和热是怎么发出的

太阳光耀炫目,像一个炽热的大火球,每时每刻都辐射出巨大的能
量,给地球带来光和热。但是,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能,仅占全部太阳辐射
能的二十二亿分之一。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太阳的威力,如果在整个太阳表面上覆盖一层厚 ./
米的冰壳,那么太阳发出的热量,只消 . 分钟就能将这层冰壳全部融化。
太阳已这样辉煌闪耀了几十亿年!着实令人惊异。
那么,太阳为什么会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呢?
太阳上所产生的光和热,显然不可能是一般的燃烧。因为太阳即使完
全 是 由 质 量 最 好 的 煤 和 氧 组 成 的 , 也 只 能 维 持 太 阳 燃 烧 /011 年 。 然 而 ,
太阳的年龄是以数十亿年来计算的,比这要长得多。
.203 年,德国科学家亥姆霍兹首先提出了太阳能源的科学理论。他认
为,因为太阳上的气体物质不断发出热量,所以不断因冷却收缩。收缩时
物质向太阳中心下落,并产生能量,不断补充太阳损失的能量。
据 计 算 , 只 要 太 阳 直 径 每 年 缩 短 .11 米 , 因 收 缩 产 生 的 能 量 , 就 足
以补偿它辐射所损失的能量。只可惜,太阳最初的直径即使等于太阳系
最远 的 行 星 的 轨 道 直 径 ,收 缩 到 现 在 的 大 小 ,也 只 能 维 持 太 阳 闪 耀 /111
万年。
在 .4 世纪,还有的科学家认为太阳会发光,是由陨星 落 在 太 阳 上 产
生的热量、化学反应、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等引起的,但有这些仍不能解释
长期以来太阳发出的巨大能量。
直到 .452 年,原子核反应被发现,才 终 于 解 开 了 太 阳 能 源 之 谜 。太
阳发出的惊人能量,实际上来自原子核的内部。因为在太阳上含有极丰富
的氢元素,在太阳中心高温 6.011 万 78、高压的作用下,这些氢原子核相
互作用,结合成为氦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
所 以 ,在 太 阳 上 之 所 以 能 发 出 光 和 热 , 并 不 是 一 般 人 想 象 的 燃 烧 过
程。太阳巨大能量的源泉,是在太阳内部进行的氢转变为氦的热核反应。
这种热核反应所消耗的氢,太阳上的含量极为丰富,至少可以供给太阳像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现在这样继续辉煌闪耀 ./ 亿年!即使太阳上的氢全部燃烧完,还会 有 别
种热核反应继续发生,使太阳继续发射出巨量的光和热!

!太阳上的斑点是怎么回事

在太阳光辉的表面,经常会出现黑色的斑点——
—黑子。在阳 光 减 弱 、
风沙蔽日的日子里,甚至用肉眼就能看见。
在中国史册 《汉书・五行志》中记 载 着 ,公 元 前 01 年 . 月 2/ 日 曾 观
测到的一次大黑子,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有关黑子的记录,要比欧洲人
发现黑子早 1// 多年。
实际上,黑子是太阳表面的风暴,是个巨大的旋涡状气流。一个发展
完全的黑子,有个近似圆形的较暗的中央核,称为 “本影”;本影外面绕

这幅用红外照相术拍得
的照片,记录了太阳表
面喷发出来的耀斑。这
些耀斑都是造成 “太阳
风暴”的主要因素。太
阳风暴以数量超乎正常
的辐射袭击地球。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着一圈纤维状的较亮的影子,称为“半影”。
其实,黑子并不黑,温度大约为 ./001 ,比沸腾的钢水还要热得多。
但它周围的温度高达 20001,相比之下,低了 3/001左右,所以看起来就
像是黑色的斑点。大黑子尤其是黑子群,直径可达 30 万千米以上 ,小 黑
子的直径也在 3000 千米上下。
太阳上黑子的出现多少有一定的规律:黑子数目逐年增加,增加到极
大之后,又一年年减小,两个相邻的黑子数极小年之间平均间隔 33 年 左
右,被称为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太阳黑子出现的多少,已被科学家认为是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另外,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分布,绝大多数出现在太阳赤道两侧 405
6/7的范围内,这也是黑子的一个明显特征。
早在 3804 年,美国的天文学家海耳发明了 一 种 方 法 ,可 以 观 测 和 测
量 太 阳 黑 子 磁 场 。用 这 种 方 法 , 海 耳 等 人 发 现 黑 子 普 遍 具 有 比 较 强 的 磁
场。有趣的是,他们还发现黑子磁场的磁性具有复杂而规律的变化,变化
周期为 99 年。这一发现后来被许多观测所证实。
根据对黑子磁场极性变化的观测结果,海 耳 等 人 于 3838 年 提 出 :太
阳黑子活动的完整周期应为 33 年的两倍,即 99 年。这常被称为 “磁极转
换周期”,简称“磁周期”,或者称为“海耳定律”。

!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

因为太阳和人的密切关系,两个多世纪以来,许多杰出的科学家都曾
探讨过太阳系的起源问题。对此, 900 年来没有出现一种权威的说法,但
却出现了多种假说,累计起来,已多达 .0 种,其中影响比较大 的 ,主 要
有以下几种。
一是灾变学说:首先由法国的布封提出。38 世纪,又有一些人相继提
出灾变学说。他们都将太阳系起源归结于一次偶然撞击事件,而不是从演
化的必然规律去客观探讨。他们认为先形成的是太阳。在一个偶然的机会
中,一颗彗星 : 或恒星 ; 撞到太阳上 : 或从太阳附近经过 ; ,它将太阳上的
物质撞出 : 或吸引出 ; 一部分。后来,这部分物质就形成了行星。根据这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个学说,太阳物质和行星物质应源于一体,太阳和行星是 “母子”关系,
它们有“血缘”关系。
但是,银河系中的行星系比较普遍,太阳系绝不是惟一的行星系。所
以,只有从演化的角度去探求才具有普遍意义。
就撞击来说,如果小天体撞击太阳上,因为质量太小,它不可能将太
阳 上 的 物 质 撞 出 来 ,而 必 被 太 阳 吞 噬 掉 。 其 中 一 个 极 鲜 明 的 例 证 , 就 是
.//0 年彗星撞击木星。 1. 块彗核连续攻击木星 ,但 在 木 星 表 面 仅 引 起 一
点 小 小 涟 漪 ,最 后 彗 星 被 消 化 掉 。 如 果 说 恒 星 与 太 阳 相 撞 , 机 率 就 更 小
了。
后来,曾提出灾变学说的一些人,自动放弃了原有的观点。
二是俘获学说:认为太阳在宇宙中运动时,遇到一团星际物质。太阳
靠自己的引力捕获了这团星际物质。后来,在太阳引力作用下,这些物质
加速运动。犹如在雪地里滚雪球,由小变大,便逐渐形成了行星。
根据俘获学说,太阳也是先形成的。但行星物质是太阳捕获来的,而
不 是 从 太 阳 上 分 出 来 的 。 它 们 与 太 阳 物 质 只 是 “收 养 ” 关 系 , 没 有 “血
缘”关系。
三是星云说:由德国伟大哲学家康德首先提出,几十年后,法国著名
数学家拉普拉斯又独立提出了这一观点。他们都认为,整个太阳系物质都
由同一个原始星云形成,原始星云的中心部分形成了太阳,外围部分形成
了行星。
但康德与拉普拉斯也有明显差别,康德认为是由冷的尘埃星云的进化
性演变而成太阳系,先形成太阳,后形成行星。而拉普拉斯认为原始星云
是气态的,而且十分灼热,它迅速地旋转着,先分离成圆环,后来圆环凝
聚形成行星,太阳比行星的形成要晚些。
虽然以上各种假说都有充分的观测、理论和计算根据,但也都有致命
的不足,所以始终没有一种假说被普遍接受。太阳系等待着新的假说。
太阳系这个大家庭中,成员包括太阳、九大行星、几十颗卫星、成千
上万颗小行星和为数众多的彗星、数不清的流星体,还有充满太阳系空间
的行星际物质等,它们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
太阳系的疆域极为辽阔。如果以冥王星作为太阳系边界,它到太阳的
距离约合 23 亿千米。如果乘坐时速 .433 千米的高速飞机,从冥王星到太
阳要连续飞行 045 年!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系内所有的成员都围绕着太阳不停旋
转。
太阳的九大行星,按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
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其中木星的个头最大,是行
星中的“老大哥”;最小的是冥王星,是行星中的“小弟弟”。除水星和金
星 外 ,其 他 七 颗 行 星 都 有 自 己 的 卫 星 。 卫 星 中 直 径 最 大 的 是 土 卫 六 , 约
./00 千米,比水星还大。
在 12 世纪第一年的元旦之夜,人们第一次发现了小行星 。到 现 在 为
止,已有 /000 多颗小行星正式注册编号。然而,小 行 星 的 数 量 远 不 止 这
些,估计总数要超过 .0 万颗。
太阳系中形状最为奇特、多变的成员是彗星。当接近太阳时,有的彗
头直径大到 10 万千米以上,彗尾更长,达到上千万千米甚至更长 ,真 是
一个庞然大物,但是它的平均密度竟比人造真空还低得多。虽然,每年能
用望远镜看到的彗星只有几颗或十几颗,但有人估计,太阳系中的总数不
下 10 亿颗。
在平常,流星体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它们闯入地球大气层时,同大气
产生剧烈摩擦并燃烧,在天空中就留下了一道耀眼的亮光,这就是人们看
到的流星。每年落到地面上没有燃尽的流星体不下 30 万吨,绝大多 数 只
有针尖般大小,有的流星体质量较大,没烧完就落下来,成为陨星。
行星际物质非常稀薄,大多集中在黄道面附近,从而形成对日照 4 在
高山和低纬度地区,有时在背太阳的天 空 ,能 够 看 到 的 一 个 椭 圆 的 亮 斑 5
和黄道光 4 日出前或者日落后,在黄道两边出现的锥体状的微弱光芒 5 等
天文现象。

!太阳系中还有第十颗大行星吗

大家都知道太阳系有九大行星,然而长期以来,天文学家都被这样一
个问题困扰着,就是: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实际运行轨道和计算出的轨道位
置不相符。
后 来 ,人 们 在 海 王 星 之 外 又 发 现 了 冥 王 星 , 但 冥 王 星 的 质 量 实 在 太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小,不能解释天王星和海王星运行轨道的问题。一些天文学家相信:太阳
系中,冥王星之外还存在着质量更大的第 ./ 颗大行星。
多少年来,从来没有人断然否定过冥外行星的存在,却有越来越多的
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它存在的可能性。
有人曾计算过从 .012 年倒推到公元 342 年之间哈雷彗星的运行轨道,
发现彗星经过轨道近日点的实际日期和理论计算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012 年那次,实际日期 比 理 论 推 算 出 的 日 期 就 推 迟 了 1 天 ; .4./ 年 回 归
时,又推迟了 1 天。科学家们还发现,哈雷彗星经过近日点的日期,似乎
以 2// 年为周期而变化。
对 此 ,有 一 种 解 释 是 : 当 彗 星 运 行 到 轨 道 远 日 点 附 近 的 太 阳 系 空 间
时,可能受到某种未知天体的摄动影响,这未知天体很可能就是人们正在
寻找的冥外行星,这颗未知新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约 2// 年。
.42/ 年,在计算遥远彗星运动轨道时,有人提出在冥王星以外应该还
有一颗大行星,这颗大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为 55 天文单位。但可 惜 的
是,天文学家用望远镜在遥远的天空寻找了几年,也没有找到这颗大行星
的踪迹。
天文学家汤博是冥王星的发现者,他对于寻找冥王星外行星也很感兴
趣,曾花了 .6 年的时间来搜寻冥外行星,并 仔 细 核 查 了 5/7 以 上 新 行 星
可能出现的天区,但也是一无所获。
另外,天文学家也曾怀疑在水星轨道内是否存在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也就是所谓的“水内行星”。因为即使存在“水内行星”,但因离太阳太近
而很难观测,所以迄今为止也没有任何发现。
那么,太阳系中究竟有没有第 ./ 颗大行星呢?今天,谁 也 不 能 肯 定
地下结论。

!金星的表面温度为什么特别高

与地球相比,金星离太阳要近大约 1/7 ,它表面的温度应该比地球高


些,是完全可以理解和预料的。但是,当科学家们通过观测的时候,竟然
发现金星表面温度高达 6829602:,也感到有点吃惊。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那么,金星的表面温度为什么如此之高呢?
在金星周围有着浓密的大气层,阻挡人们直接看到它的表面。在空间
探测器接二连三地对金星表面和大气层进行现场考察后,才逐渐揭开了它
神秘的面纱。
现在,科学家已经知道,金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达到令人难以想
象的程度,在 ./0 以上。而大气低层的二氧化碳含量还要高些,高达 ..0,
几乎全是二氧化碳了。而地球表面附近的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仅约占
12130 ,同金星比起来,简直是太微不足道了。另 外 ,金 星 大 气 中 还 含 有
少量的氮、一氧化碳、氩、水蒸气等。
在金星表面以上三四十千米高空的大气层,存在着很厚的浓云密雾。
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浓云密雾竟然是由雾滴状的浓硫酸组成的。硫酸是
地球上重要的化工产品,想不到在金星上它竟然是大量存在的天然产品。
金星大气能够反射大约 /40 的太阳光,这使金星在天空中显得特别明
亮。剩下的 560 的太阳光穿过金星大气,照到金星地面。
本来情况应该是这样的,照射到金星地面的 560 太阳光中,会有一部
分从地面返回太空,但金星大气层中浓密的二氧化碳却阻碍它们的返回,
就像给金星盖了一床大棉被。于是,在金星表面附近,太阳辐射的热量越
积越多,温度也越来越高,产生所谓的 “温室效应”,最终达到现在令人
难以想象的程度。
尽管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多,但在地球上,每时每刻产生
的 二 氧 化 碳 可 不 少 ,地 球 上 的 温 室 效 应 已 经 成 为 一 个 相 当 重 要 的 环 境 问
题,假如长此以往不采取有效措施,后果将会非常严重。金星无异给人类
上了严肃的一课,并提出了警告。

!木卫二上为什么可能有生命

7./. 年 3 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在飞越木星近空
—木卫二上,有着与众不同而
的时候,曾意外地发现木星的第二颗卫星——
且非常奇特的外貌,它并不像许多固态的天体那样,有千疮百孔的陨星撞
击坑,而是分布着许许多多条纹,纵横交叉犹如一大堆乱麻般。这是什么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卫星大家庭中,木星
被一大群卫星簇拥着。
.2./ 年 伽 利 略 用 望 远
镜发现了其中的木卫
一、木卫二、木卫三
和卫星四。木星的卫
星中,木卫四最大最
亮。

呢?
经过进一步研究,科学家们终于明白,原来木卫二有一个厚厚的冰层
构成的外壳,这些条纹就是冰壳反复破裂而形成的裂缝。这些裂缝有的长
达上千千米,宽达 ./ 千米,深 .//01// 米。
更加有意思的是,科学家们还注意到,这些纵横交错的裂缝具有褐色
的基调,和周围颜色较浅的部分相比较,显得格外分明。科学家对这种褐
色物质进行了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很可能是有机化合物的反映。众
所周知,生命是由有机物组成的。
在木卫二冰壳裂缝周围,有可能存在有机物,这使人们对在那里可能
存在生命充满了期待。
一项来自地球本身的发现,也大大鼓舞了人们在木卫二上找到生命的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信心。原来,在地球的南极大陆上,有一些常年冰封的湖泊,极地阳光原
本 就 极 其 微 弱 ,在 透 过 上 部 厚 厚 的 冰 层 后 , 到 达 湖 底 的 阳 光 更 是 微 乎 其
微。但是,当人们潜入这黝暗、冰冷的湖底时,却意外发现在湖底竟然生
活着一大片蓝绿藻,它们靠那极其微弱的阳光生活着。
尽管木卫二离太阳远、阳光弱、温度低,但与南极冰湖下的环境相
比,并不差。而且因为自转和公转耦合的关系,它的白昼长达 ./ 小时。
所以,在木卫二上,在一些冰壳裂缝刚刚破裂开的地方,便有可能接
受到较充足的阳光,使生命有可能在那里生存繁殖。一直到若干年后,当
裂缝重新被厚厚的冰层覆盖起来,生命也将暂时潜伏起来,等待另一次机
会。
当然,上面讲述的一切还只是一种推测,木卫二到底有没有生命,还
有待人们去实地考察。

!土星美丽的光环是什么

土星是太阳系中一颗美丽的行星。土星的赤道外面围着一圈明亮的光
环,犹如一个人戴着一顶宽边大草帽。在太阳系内,虽然木星和天王星也
有光环,但远不如土星光环那样明亮和引人注目。
0.0/ 年,天文学家伽利略,在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土星时,察觉到土
星旁边似乎有一些异样的东西,使土星仿佛长了两个耳朵。差不多过了 1/
年,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利用更先进的望远镜观测土星,证实了实际上它
拥有一个又薄又平的光环。
起初,人们认为土星光环是一整块的。直到 02 世纪中 叶 ,人 们 才 通
过观测认识到,土星的光环由无数小碎块组成,它们是些冰块和砂砾,直
径从几厘米到几米不等,如走马灯般围绕着土星旋转。
通过望远镜中看去,土星光环平滑而光洁。但是,空间探测器发回的
照片,却为人们揭开了光环复杂结构的真面目。 023/ 年 00 月,当空间探
测器“旅行者 0 号”飞越土星时,拍摄到的极其清晰的土星光环照片,让
人类第一次看清了土星光环的细微构造。原来,土星光环是由数不清的明
暗相间的细环组成的,看上去就像密纹唱片上的波纹一样。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土星的卫星。土星的卫星比其他任何行星都多,目前已发现的有 .4
颗,很可能还有较小的尚未被发现。

土星的光环很薄,厚度大约只有 ./ 千米,但却非常宽 ,足 以 把 地 球
放在这个光环上滚动,犹如篮球在人行道上滚动。
从地球上看,土星的光环不但美丽、明亮,而且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变
化着。有几年土星像戴着一顶宽边草帽,几年之后,这个光环居然消失得
无影无踪。
大约每隔 .0 年,土星光环便会 “消失”一次。例如, .10/2.10. 年、
.1302.133 年,土星光环就曾两次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过。
对于这个现象,惠更斯早就做出了正确的解释。这是因为土星在转动
过程中,它的光环常以不同的角度朝向人们,当它的侧边恰好对着地球的
时候,从地球看去,便看不见那层薄薄的光环了。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为什么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上没有生命

在太阳系中,除地球外,在别的天体上有没有生命呢?长期以来,人
们对这个问题一直相当关注。
大家知道,生命的起源、生存、发展都要具有适当的环境和一定的条
件。要想知道太阳系的其他各大行星有没有生命存在,让我们首先看一下
那里的环境是否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表面大气极其稀疏,大气的主要成分
是氦。虽然名为水星,但表面却没有一滴水。水星表面日夜温差极大,太
阳直射时达 ./01 ,这样高的温度足以使铅熔化;但在夜晚,温度又降到
了零下 2031。这样的环境显然不可能存在生命。
火星距离地球比较近。人们一直认为火星上最有可能存在生命,但遗
憾的是,经过多次探测,人们还没有发现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迹象。
金星是人们很感兴趣的行星,至今已有 /4 多艘飞船飞临 考 察 ,发 现
金星表面的大气十分浓密,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表面温度大约可达
.541,犹如一个高温高压的蒸笼。金星上也没有存在生命的痕迹。
至于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 . 颗行星,是太阳系中的 巨 人 。
它们的表面没有岩石结构,而是由液态的氢、氦等组成的,它们都有浓厚
的大气层和固态的核,温度范围在零下 //462.41 之间。它们的表面也不
可能诞生生命。
目前已知的太阳系最外围的行星是冥王星,人们对它的了解非常少。
冥王星的表面平均温度约零下 //41,在这颗行星上也不可能存在生命。
那么,行星的卫星上会不会存在生命呢?
土卫六是人们特别感兴趣的土星的一颗卫星,因为它不仅是仅次于木
卫三的大卫星,直径达到 7274 千米,更引人瞩目的 是 ,它 还 是 太 阳 系 中
惟一有浓厚大气的卫星,甚至大气比地球的大气还要浓。根据土卫六近距
离拍摄的照片显示,它呈橘黄色,像熟透了的柿子。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氮,还有碳氢化合物、氧化物、氮化物等,但含量甚微,还可能有氢氰酸
分子等有机分子。但是否存在生命还需进一步探索。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此外,太阳系中的一些小天体,因为体积较小,不适合生命的存在。
如此看来,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 . 个基本条件:适
合呼吸的大气,液态的水,适合的温度。所以充满了勃勃生机。

!火星上是否曾有过河流

/01. 年,意大利的天文学家赛蒙描绘了一幅彩色的火星图,暗区好像
灰中带绿,亮区呈黄色稍带粉红。暗区有窄有宽,最窄处是细细的曲线或
直线。或许联想到地球上的大海、海峡,又窄又暗的部分被赛蒙称为 “水
道”。意大利语中“水道”为“2&3&,4”。
/055 年,利用一架优异的望远镜,另一位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帕雷仔
细观测,看到了又细又长的 67 条水道,纵横交错,它们被称为 “卡 纳 利
一水道”。
人们在报道中,将 “2&3&,4”译成了英语,误为 2&3&,8,就是 “运河”
的意思。
既然是运河,就像地球上的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一样,是人造
的,火星运河当然只能是智慧生物开凿的,这可是非同小可,人们对此极
感兴趣。认为火星趋于干旱,火星人修筑了庞大运河系统,用极冠雪水来
灌溉。
天文学界十分热闹,有人坚持发现了更多水道,如美国的洛韦尔,专
门在 /096 年建立天文台,观测火星长达 /: 年,拍下数以千计的照片。并
写了《火星和它的运河》、《火星,生物的居住地》两本书。
然 而 ,很 多 天 文 学 家 却 一 直 坚 持 说 从 未 见 过 运 河 。 还 有 一 些 物 理 学
家、化学家、生物学家也强烈抨击盛及一时的“运河”说,认为火星不具
备居住性。科学家们各执己见,长期争论不休。
直到 /91: 年,“水手 6 号”从距火星表面不到 / 万千米的地方掠过,
发回了 ;; 张近距离的火星照片,照片上的火星干燥、荒凉,丝毫 没 有 运
河的迹象。这时争论才趋于平息。
/919 年,“水手 1 号”和“水手 5 号”再次飞临火星,传回 ;77 多张
清楚的照片,还是没有运河的痕迹。 /95/ 年,“水手 9 号”又证实了这一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有人一厢情愿地相信,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上有生命的存在,并且颇
为大胆地为这些生命设计了图中所示的 “住宅”。

点。./01 年夏季,“海盗 . 号”和“海盗 2 号”两只宇宙飞船在火星着陆


成功,看到一片荒凉的景象,火星表面温度极低,测到大气中大部分是二
氧化碳,曾有剧烈的火山活动,对沙土经过分析,连微生物都没发现。直
到这时,在确凿的事实面前,火星运河之争终于结束。
但“水手 / 号”却意外发现,火星上有不少酷似干涸的河床类的地貌
特征,蜿蜒曲折,有的延伸几千千米,有汇合也有分支,但没有水。同时
还发现了许多水流侵蚀后的迹象。
什么能够造就这样的特征呢?
科学家认为,只能是流动的液体。而且,存在于火星的流动液体,惟
一可能的就是水。还有干涸河道,大多位于火星的赤道,那里温度最高,
也最有可能存在过水流。
但现在的火星大气压太低,只要有一点水,就会立即沸腾殆尽,或在
低温下冻结起来,就像地球上两极地区水冰组成的极冠。既然如此,水到
哪里去了?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或许火星上某些地区的土壤中埋藏了大量的冻结水,就像地球极地的
冻土地带。这里就是水的贮存库。可能因为火山活动,使这些永久冻土层
或冰融化,致使表层的尘土和岩石向下面水洼地塌陷。于是,地下已是液
体的水就会汹涌而出,形成全火星的洪水泛滥。
在火星上,“火星探路者”也发现有沙子、卵石,近似于地球河道情
况,由此推测,火星上曾有静止水。
要想断定哪种情况更正确,更符合实际,需要更多的努力继续探测和
研 究 。不 过 ,河 床 、 极 冠 , 很 可 能 象 征 火 星 上 曾 一 度 流 水 充 盈 , 相 当 温
暖。在这段时期内,有可能形成生命。
./ 世纪 0/ 年代,美国海盗号登陆火星,似乎发现了更多的干涸河床,
大气中还有水蒸气,这又支持了生命的设想。

!火星上为何会有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

1203 年,美国“海盗” 1 号飞船发回火星圣多利亚多山的沙漠地区上


空的照片,从中可清楚地看到,在一座高山上,耸立着一尊巨大的人面石
像,五官俱全,从头顶到下巴足有 13 千米长,它似仰望苍穹,凝神静思。
与埃及的狮身人面像——
—斯芬克斯非常相似。在人面像对面 约 2 千 米 处 ,
还对称排列着 4 座类似金字塔的建筑物。
火星“斯芬克斯”成了爆炸性的消息。人面像究竟是如何出现在火星
上的?对此,科学家非常谨慎。认为这不过是自然侵蚀造成的,由一些自
然物质凑巧形成,或是自然物体在光线影响下和阴影的运动造成的。
然而,仍有很多人相信“火星人面”并非自然天成,他们对照片用精
密仪器进行分析,发现人面石像有十分对称的眼睛,还有瞳孔。对此,霍
格伦小组认真分析认为,“对称原理”最有说服证据,正因为符合绝对对
称后,一个物体才证明其出自人手,而非自然的结果。地质学家和五角大
楼制图员埃罗尔托伦也说:“那种对称现象自然界根本不存在。”
人们对这些照片继续研究,又发现,火星上的石像还有许多座,而不
止 一 座 ,并 且 眼 、鼻 、 嘴 , 甚 至 连 头 发 都 看 得 很 清 楚 。 金 字 塔 也 有 许 多
座 。在 火 星 的 南 极 地 区 , 美 国 科 学 家 发 现 有 些 结 构 体 , 几 何 构 图 十 分 方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整,称“印加人城市”。在火星北半球的基道尼亚,在类似金字塔的东侧,
有奇特的黑色圈形构成体。还有道路,基本完整,有的在修建时特意绕过
坑坑洼洼,以及奇怪的圆形广场,直径 . 千米。照片上这些图像都集中在
面积 /0 平方千米的范围内。
在 火 星 漫 天 尘 暴 的 条 件 下 , 一 般 道 路 在 01112.1111 年 内 就 会 消 失 。
估计建成时间不会太长。研究者将火星与地球上的金字塔做比较,认为两
者相似,而且火星金字塔的短边和长边之比恰好符合著名的黄金定律,肯
定与地球上的金字塔一样,在建立过程中运用了相同的数字运算。不过,
地球最高的第四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高 .3450 米,相当于 31 层高的摩天大
楼,但它在火星金字塔面前却相形见绌,火星上的金字塔底边长 .011 米,
高 .111 米。
专家估计,人像、金字塔已有 01 万年历史。火星在 01 万年前,气候
正处在适合生物生存的时期,他们推断,这可能是火星人留下的艺术珍
品。甚至很可能是外星人在火星上活动留下的杰作。
/1 年 后 ,美 国 的 “火 星 观 察 者 ”太 空 飞 船 又 飞 越 了 “火 星 人 面 ” 区
域,并拍到了更清晰的照片。与上次相比,这次图片把 “火星人面”放大
了 .1 倍,且在逆光中拍摄。
加 州 科 技 学 院 的 阿 顿・安 尔 比 , 负 责 “观 察 者 ” 号 太 空 飞 船 的 任 务 ,
他说:“它是自然岩石形状,只是一片独立的山地,只不过是峰峦沟谷在
光线的影响下形成了‘人面’。”还说,坐在飞机上的任何人都会遇到这种
现象,从华盛顿到洛杉矶的飞机上就能看到很多那样的景色。他断定是自
然形成,而非人工建筑。
地理学家也认为,“人面”的山上和阴影部分只不过是光线变化形成
的,也很可能是几百万年气候变化的偶然结果。
但 仍 有 很 多 人 坚 持 “火 星 人 面 ” 不 是 自 然 天 成 。 “行 星 科 技 研 究 学
会 ” 的 成 员 、 科 学 家 马 克・卡 罗 特 指 出 , 人 脸 的 比 例 十 分 真 实 。 他 说 :
“这不是一张夸张搞笑的脸,也不是张笑脸,它的口中有牙齿,眼眶中有
瞳孔。”经过计算机放大处理,头巾上的条纹及眉毛也都清晰可辨,看上
去更像人工建造的。卡罗特承认这只是偶然证据,不是有力证据,但可积
少成多,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数学家是怎么用笔发现海王星的

直到 .// 多年前,人们还以为太阳系内总共只有 0 颗大行星,土星是


离太阳最远的一颗行星。一直等到 1231 年 4 月,威廉・赫歇尔利用自制的
望远镜,才发现了一个太阳系家族的新成员,它就是天王星。
天王星被发现后,人人都想一睹为快,一股观测天王星的热潮便掀起
了。不久之后,天文学家就发现,这位地球的 “新兄弟”性格非常别扭,
其他的大行星全都准确地遵循着由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出来的轨道绕太
阳转动,只有天王星有点不安分,经常会发生“越轨”的现象。
于是,天文学家就设想,在天王星的外面,一定还存在一颗没有被发
现的行星,正是因为这颗尚未露面的行星的引力,天王星的轨道才被 “扰
乱”了。
既然这颗未知的行星比天王星还要遥远,它的光亮就一定极其微弱,
在茫茫的星空中要找到它,无异于大海捞针,涉及了太多的未知因素,难
度极大。
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15 世纪 6/ 年代,法国的勒维耶和英国的
亚当斯,这两个年轻人就几乎同时攻克了这道难题。他们没有使用最先进
的天文望远镜,只是用笔和纸就找到了这颗遥远的行星。
1367 年 1/ 月,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亚当斯年仅 .0 岁,经过整整两年
艰苦的运算,首先算出了那颗未知行星的空间轨迹,并立刻把结果送到英
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台长艾里手中。可惜的是,亚当斯时运不济,这项
里程碑式的工作并没有得到权威的充分重视,没有及时加以观测验证,论
文被束之高阁。
相比之下,法国人勒维 耶 要 幸 运 得 多 。 1360 年 3 月 底 , 40 岁 的 勒 维
耶也完成了计算。他将计算结果分别寄给欧洲大陆的几个天文台,请他们
帮助进行观测验证。同年 5 月下旬,德国柏林天文台的一位天文学家加勒
在 收 到 信 的 当 晚 ,就 在 勒 维 耶 所 指 的 天 空 位 置 上 找 到 了 这 颗 新 行 星 。 以
后,人们就用希腊神话中大海之神的名字为这颗行星命名,中文名字就叫
“海王星”。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亚当斯和勒维耶从笔尖下发现了海王星,他们两人的名字被永远载入
到天文学的史册之中。
海王星的发现,生动地证实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开普勒定律的正确
性,体现了科学理论预言未知事物的无比威力。一位科学家曾说过: “除
了一支笔、一瓶墨水和一些纸张外,再不需任何仪器就预言了一个未知的
遥远星球,这样的事情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极其引人入胜的。”

!冥王星究竟是不是太阳系的大行星

./01 年,天文学家汤博发现了冥王星。对这个发现,长期以来一直存
在较大的争议。除了它实际的轨道和预测的有差距外,争议的焦点,关键
在于它的大小和质量。
冥王星发现不久后,./02 年,天文学家库珀和黑特顿就提出,冥王星
不能算是太阳系的大行星,而只不过是海王星一颗逃逸掉的卫星而已。
根据他们的说法,原先冥王星和海卫一都是绕海王星顺向转动的卫
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这两颗卫星离得比较近,受相互引力的影响,
海卫一变为逆行卫星,而冥王星则获得了额外的速度,离开海王星成为太
阳的第九颗行星。
根据当时的推算,冥王星质量比海卫一要大,这种看法,在一段时间
内被许多人所接受。
最初,人们估算冥王星的直径是 2111 千 米 。后 来 ,根 据 冥 王 星 掩 星
时 的 观 测 ,又 测 出 上 限 是 2311 千 米 。 ./4/ 年 , 利 用 新 技 术 斑 点 干 涉 仪 ,
测出它的直径在 011150211 千米之间,比月球还小。 .//1 年,用空间望远
镜测量冥王星和冥卫系统,得出它的直径是 6637 千米,其卫星是 ../6 千
米。
随着科技的进步,冥王星的质量,也测出了越来越精确的数据。在未
发 现 冥 王 星 以 前 ,根 据 天 王 星 、 海 王 星 的 轨 道 观 测 , 预 告 有 一 颗 摄 动 天
体,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282 倍。冥王星被发现后,./015./71 年,人们
测出冥王星与地球的质量一样。
./43 年 ,冥 王 星 的 卫 星 被 发 现 ,对 冥 王 星 质 量 的 测 定 , 精 度 大 为 提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从太空观望,冥王星与它的卫星非常接近。如果夜间站在 这 两 个 天
体的表面互相看,两者都显得很大。

高,此时测得冥王星的质量只有地球的 ./..012./..34 倍。这么小的质量,


怎能使海卫一的运动方向从顺行改为逆行呢?所以库珀和黑特顿的看法是
不正确的。
当然,关于冥王星的出身,还有别的说法。有人认为,冥王星是海王
星的一颗卫星,海卫一则是一颗在太阳系内部形成、类似于小行星的岩石
型的天体,当它与另一颗小行星碰撞时,形成偏心率很大的轨道,跑到了
海王星系统中,将冥王星从海王星系统中驱逐出去,自己却变成逆行卫星。
目前,尽管还没有确定冥王星过去是不是海王星的卫星,但现在绕太
阳公转的事实说明它肯定是一颗行星,因为它的大小和质量比其他大行星
都小得多,有的天文学家将它归入人小行星一类。
但是,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的直径不足 0... 千米,比冥王星小得多,
所以大多数天文学家仍认为冥王星应属于太阳系的大行星。

!“十字连星”会引起灾难吗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它们的周期不同,有
时九大行星和太阳会出现一些有趣的排列。如 0563 年 ,九 大 行 星 转 到 太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阳同一侧的一个扇区中,从太阳看去,九大行星犹如一连串珠子,形成罕
见的 “九星连珠”天象。 ./// 年 0 月 .0 日,九大行星又以地球为中心排
列成所谓的“十字连星”。
这些现象被有些人广为宣传。他们著书立说,危言耸听,说 “人类的
大灾难到了”。这些 “预言”的 “科学依据”是,当九大行星排成 “九星
连珠”或“十字连星”时,它们的电磁场与万有引力会叠加起来,引起地
球 上 地 震 、火 山 爆 发 、洪 涝 等 一 连 串 大 灾 难 , 甚 至 能 突 然 刹 住 地 球 的 自
转,将地球扯破。
对此,许多严肃的科学家据理反驳。他们指出,这些都是天体运行过
程中的自然现象,完全符合行星运动三定理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即使它
们真正排成一条直线,而不是 “看起来排成一列”,因为其他八大行星离
地球很远,它们对地球的引潮力总和还不到月球的 . 1 .22222,最多能使海
潮增高 2324 毫米。
假如九大行星不是排成一条直线,而是排成 “十字连星”,那么它们
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将会互相抵消掉一部分乃至全部,对地球的影响更是
子虚乌有。至于电磁场的影响则更微不足道。
现在, “九星连珠”和 “十字连星”都如期发生了,地球 还 是 好 好
的,也没有出现什么重大的异常情况。这些事实有力地揭穿了谎言。
科学家还指出,宇宙中的天体对地球的影响,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
程 。比 如 ,将 来 太 阳 会 膨 胀 成 一 颗 红 巨 星 , 到 那 时 , 地 球 将 有 可 能 被 吞
没,但这至少是 52 亿年后的事。
再比如,地球的自转在变慢,最初地球形成时自转一周只需 6 个多小
时,经过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后,现在自转一周需要 76 小时 54 分,将来
还 会 慢 下 去 ,大 约 每 过 .22 年 , . 天 加 长 2322. 秒 ,直 到 “ . 天 ” 有 .262
小时 8 大约相当于现在的 96 天 : 。但等到 “. 天”增加到 .222 多小时,得
需要 7222 多亿年呢!那时,太阳早已不存在了。又 有 什 么 好 大 惊 小 怪 的
呢?
自古以来,就有人经常别有用心地预言会出现各种 “大灾难”,并为
“预言”披上科学的外衣。人们只要掌握了科学知识,就能识破它的本来
面目,而不必为几十亿年后的事忧心忡忡了。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恒星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当你在宁静的夜晚观察那些闪烁的星星时,你有没有注意到天上的星
星到底有几种颜色?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人,肯定会看出恒星的颜色不一
样,有白色、红色、黄色和蓝色等等,就像是五颜六色的明珠。
那么,为什么恒星会有这么多诱人的色彩呢?
如果你到炼钢厂去参观过,肯定会明白这个道理:当钢水在钢炉里的
时候,因为温度很高,钢水颜色呈蓝白色,出炉后,随着温度慢慢降低,
它的颜色也会逐渐改变,先变成白色,再变为黄色,再由黄变红,最后变
成黑色。由此可见,物体的颜色受物体温度的影响,天上的星星也是如此。
星星的不同颜色代表星体表面温度不同。星星的温度不同,所发出的
光在不同波段的强度不一样。一般说来,呈现蓝色的恒星,表面温度在
./0001以上,如水委一、参宿七、十字架二 2 甲星 3 、马腹一 2 甲星 3 和轩
辕十四等。
呈 现 白 色 的 恒 星 , 表 面 温 度 在 44/00566001 之 间 , 如 天 狼 星 、 牛 郎
星、织女星、天津四和北落师门等。呈现黄色的恒星,表面温度在 70005
/0001 之间,如南门二和五车二等。呈现红色的恒星,表面温度在 87005
.7001之间,如心宿二和参宿四等。
太阳的表面温度大约为 70001,照理说,太阳应该呈现出黄色,但为
什么我们白天看到的太阳发出的光是耀眼的白色呢?其实,这是因为太阳
离地球较近的原因。如果你有机会乘宇宙飞船到离太阳较远的地方,就会
发现,太阳原来也是一颗黄色的星星。
那么,为什么美丽的朝霞和晚霞绽放的是红光呢?这是因为地球大气
对太阳光的 6 种颜色中的红光折射偏角最大。

!恒星能永恒不变吗

年复一年,夜空中的星星在那里闪烁,似乎永恒不变。那么,恒星真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的能永恒不变吗?不是的,恒星不仅在宇宙中以极快的速度在运动着,还
像人类一样,经历从诞生、成长到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天空中的星星,有的才刚刚诞生,有的还很年轻,有的正当壮年,有
的已苟延喘息、濒临死亡。但恒星从诞生到衰亡要经过几百万年甚至上万
亿年,对于恒星的一生来说,人类文明史只是短暂的一瞬,所以,人们会
感觉恒星似乎永恒不变。
最初,恒星是由一种叫“氢分子云”的星际气体云形成的。氢分子云
内部密度不均匀,只要受到外部扰动,密度高的地方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就
会收缩。随着收缩不断进行,云块内部的密度和温度也不断增高,由原来
的氢分子云逐渐变成氢原子云、离子云、红外星。这时,一颗新的恒星就
诞生了,称为原恒星。
原恒星继续慢慢收缩,当内部温度达到 .// 万 0 时,氢聚变为氦的热
核反应被点燃了,它不断产生巨大的能量,使恒星内部压力增高到足以同
恒星的引力相抗衡,恒星便不再收缩。
刚形成之际,恒星还埋在残余的云物质中,人们只能用射电望远镜或
红外望远镜探测到它们。
恒星刚诞生时,会不断向外抛出物质流,产生强大的星风,速度高达
每秒几百、几千千米。当恒星周围残余云物质被星风驱散后,人们肉眼就
能看见闪烁的星星。这时,恒星已经 “长大成人”,很少变化,称为主序
星。太阳就是一颗主序星。主序阶段是恒星一生中精力最旺盛的时期。
在主序阶段,恒星停留的时间取决于氢核燃料的消耗速度,质量越大
消耗越快,这一阶段就越短。
太阳是中等质量的恒星,在这一阶段约能停留 1// 亿年,现在的太阳
年龄大约为 2/ 亿年。质量只有太阳几分之一的恒星,主序星阶段可 长 达
万亿年以上;比太阳质量大 1/ 倍的恒星,这一阶段则只有几千万年。
当中心部分的氢核燃料耗完后,恒星便开始走下坡路了。此时,恒星
内部开始氦聚变为碳的热核反应,氢热核反应则转移到恒星外层,使外层
温 度 不 断 升 高 ,体 积 逐 渐 膨 胀 , 恒 星 的 体 积 最 终 会 增 大 到 原 来 的 千 倍 以
上,成为一颗又红又大的红巨星。
在冬夜星空中,明亮的“参宿四”就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将来,大
约还需要 1/ 亿年,太阳就会成为红巨星。
红巨星之后,恒星就进入了老年行列。老年恒星的主要特点是不稳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定,大小、亮度都呈不稳定的变化,绝大多数变星和著名的造父变星都是
老年恒星。
恒星的老年期比较短,此时,恒星内部的氦、碳、氧先后参与热核反
应,最后全部变成铁,能源耗竭使热核反应停止。原来热核反应产生的巨
大能量被中微子和辐射带走,使恒星内部的压力大大降低,辐射压力再次
被引力战胜,恒星便再次收缩甚至快速坍缩,恒星面临着死亡。
像太阳一类的恒星,经过平静的收缩后变成白矮星,明亮的天狼星的
伴星就是一颗典型的白矮星。如果恒星质量很大,会产生剧烈的坍缩并引
发超新星爆发,抛出大量的物质后,其内核坍缩成一颗中子星或黑洞。
就这样,恒星结束了其壮丽的一生。

!为什么说黑洞神秘莫测

黑洞也是个天体,但比较特殊,它的密度比中子星更大,引力比中
子 星 更 强 。所 以 一 切 物 质 和 辐 射 只 要 落 入 它 的 地 盘 , 全 部 被 吸 进 去 吞 食
掉 。不 但 物 体 掉 进 去 便 会 消 失 得 无 影 无 踪 , 甚 至 连 光 也 休 想 从 那 里 逃 出
来,它就像一个饥饿的无底洞,永远也填不饱。所以有人又将它称为
“星坟”。
黑洞这个概念并不新鲜,早在 ./01 年,法 国 著 名 的 数 学 家 拉 普 拉 斯
就已预言过了。他认为,如果有一个天体,它的质量或密度达到一定的限
度,人们就看不到它了,因为光没有能力逃离它的表面,也就是说,光不
能到达我们这里。
但直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公布之后,黑洞才引起科学家的普遍关
注。科学家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就黑洞存在的条件和形成原因等问题,
进行了探索。
直到 .123 年,科学家测到了一束来自白天鹅星座的 4 射线,才真正
打 开 了 探 测 黑 洞 的 大 门 。 这 个 奇 特 的 天 体 , 被 天 文 学 家 命 名 为 “天 鹅 座
4— ,”。经过研究,人们证实这是一个明亮的蓝色星体,还有一 颗 看 不 见
的伴星,质量比太阳要大 .5675 倍。
几年后,根据“天鹅座 4— ,”发射出来的强射线,科学家找到了一个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黑洞。一颗很重的恒星烧完它的氢后,爆炸 成 为 超 新 星 ,它 的 核 心
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变得比钉头还要小。但 是 它 还 是 有 非 常 强 大 的
引力,甚至连周围的光都逃不出它的吸引。这被称为 “黑洞”。

巨大无比的星体,质量是太阳的 ./ 倍,围绕另一颗星高速运转,它 就 是
0 射线的射线源,科学家将它编号为 123445656。
后来经研究,人们认为 0 射线并不是 123445656 上发射的,而是绕
它运行的伴星上发射的,但看不到它的位置,经计算,这颗伴星质量是太
阳的 786 倍。至今,它是黑洞最理想的候选人。
根据 9::; 年 9 月公布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的成果,在观测过的 97
个星系中,就有 9< 个可能存在黑洞。此外,在宇宙中还发 现 了 . 个 超 大
质量的黑洞,质量分别是太阳的 7/// 万倍、9 亿倍、7 亿倍。
黑洞是怎么形成的?有人认为是恒星在晚年,因为核燃料被消耗完,
在自身引力下开始坍缩。坍缩星体的质量如果超过太阳的 . 倍,那么,就
会产生黑洞。
还有人认为黑洞是超新星爆发时形成的,一部分坍毁的恒星就会成为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黑洞。还有人认为是在宇宙大爆炸时,因为异乎寻常的力量,将一些物质
挤压得十分紧密,便形成了“原生黑洞”。
至今,虽然人们还没真正捕捉到黑洞,但对黑洞的存在确信无疑,也
许银河系中心就是一个大质量的黑洞,也许一些星团的中心就是黑洞,这
种想法已被越来越多观测证实。除大黑洞外,很可能还存在比小行星还小
的 黑 洞 。有 人 甚 至 认 为 地 球 上 也 存 在 黑 洞 。 这 些 都 还 是 推 测 , 但 总 有 一
天,黑洞的神秘面纱会被揭开。

!银河是不是银河系

说到银河系,或许有人会感到陌生。但说到银河,绝大多数人肯定会
很熟悉。
在夏天晴朗的夜晚,如果你仰望璀璨的星空世界,就可以看到仿佛有
一条淡淡的银色飘带,从地平线一头向上伸展,横跨天穹,它就是银河。
中国古代还冠之以 “天河”、 “星汉”等美名,还流传着在天河鹊桥牛郎
织女相会的美丽传说。
那么,银河中那白茫茫的一片究竟是什么呢?自从发明了天文望远镜
之后,人们带着这个不解之谜,用望远镜指向银河。原来,银河并不是天
上的河流,而是由 ./// 多亿颗恒星密集组成的一个盘 状 的 恒 星 系 统 ,而
太阳系就处在这个系统中。
从太阳系向周围看去,能看到这个恒星系统的盘状部分呈现为一条带
形天区,在这块天区内,恒星投影最密集。而因为距离遥远,肉眼没有能
将密集的恒星分辨出来,就把它看作是一条发亮的光带,这就是人们所看
到的银河。这个庞大的恒星系统也因银河而得名,叫作银河系。所以,银
河和银河系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银河系的恒星多数集中在一个盘状的结构里,叫作银盘。从银盘中心
向外又伸展出 0 条弯曲的旋臂,整个银盘半径约为 0 万光年。而银盘外围
则由稀疏的恒星和星际介质组成一个球状体,半径约为 1 万光年,包围着
整个银盘,称为银晕。
在天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用望远镜发现银河是由恒星组成的是伽利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略。而第一个通过恒星计数的方法来研究银河系结构的,是 ./ 世纪 后 期
著名的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威廉・赫歇尔用自己亲手磨制的反射望
远镜,计数了若干天区内的大量恒星,还根据对观测结果的统计研究,绘
制出一幅银河系结构图,这幅图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位居中心。
当然,这张银河系结构图并没有准确描绘出银河系的真面目,但这是
人类第一次通过观测,揭示了比太阳系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的存在,在人
们认识宇宙结构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宇宙到底有多大

在 遥 远 的 古 代 , 就 已 有 了 “宇 宙 ” 这 个 词 , 但 含 义 与 今 天 已 大 不 一
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自身居住的附近到地球,到行星,再到太
阳、太阳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 世 纪 ,人 们 还 认 为 宇 宙 只 是 太 阳 系 。随 着 科 学 的 发 展 ,人 们 认 识
到: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地球,而是太阳。而太阳也仅是天空中数以万计的
恒星中的一颗。人们心目中的“宇宙”便开始逐渐扩展到了银河系。到了
./ 世纪后,人们才弄清太阳只不过是银河系中密密麻麻恒星中的一颗。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 .0 万光年,厚度约为 . 万光年 ,太 阳 绕 银 河 系 中
心旋转一周要用两亿年。
近代,人们心目中的“宇宙”已不再是银河系,已经认识到:在银河
系以外,还存在许多“河外星系”。
这些“河外星系”也是由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它们离地球很远,即
使利用大型的望远镜,看到的也仅是一些模糊的光点。
十几个或几十个星系组成“星系群”,银河系就同周围的 .1 个星系组
成了一个星系群,直径大约 230 万光年。
“星系团”是比“星系群”更高一级的星系组织,由成百上千个星系
组成。 “室女星座”中有一个星系团,包含的 星 系 有 .000 多 个 ,离 地 球
大约 2000 万光年。 “后发星座”中,有 2400 个星系,距离地球大约 2 亿
5 千万光年。 “北冕星座”中有一个星系团,包含 500 个星系,离地球更
远,光从那里照射到地球,需要整整 4 亿年之久!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加快,宇宙的奥秘终有一天会大白于天下。
图为 .012 年美国发射探索者的情景。

一个个“星系团”共同组成了总星系。
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从自身居住的区域到地球,又从地球到太阳
系,扩大了成百上千倍。再从太阳系到银河系,扩大了 . 亿倍,从银河系
到总星系,扩大 .//// 亿倍。
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宇宙大小也在不断地扩大。几十年前,总
星系的半径还只有 ./ 亿光年,如今却已远达 .// 亿 光 年 。总 星 系 的 大 小
不断扩大,还给一些科学家开了一个玩笑。例如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他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曾 “计 算 ” 出 宇 宙 的 半 径 是 ./ 亿 光 年 , 后 来 他 又 修 订 为 01 亿 光 年 。 然
而,他的“计算”结果被一次次地突破了。
茫茫宇宙,无边无际。那么,宇宙到底有多大?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呢?
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宇宙是有限的,它的大小实际可以看作是总星
系的大小,以一定长度为半径的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范围。总星系是现在天
文学能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现在,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还只局限于总星
系。
但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宇宙不但在空间上是无限的,而且在时间上也
是无限的。 “天地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正因宇宙在时间、空间上
的无限,才使宇宙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
现在,科学家认为总星系的半径是 .// 亿光年,这就是现在人类心目
中的宇宙大小。但在此范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星系团,总星系
到底有多大?它的中心在何方?它的边缘又在哪里?至今仍是不解之谜。

!宇宙中存在第二个“太阳系”吗

茫茫宇宙之中,深藏着数不清的奥秘。
有人曾设想过,宇宙中除我们的太阳系之外,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太
阳系。但另外的“太阳系”具体在哪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随着织女
星周围行星系的发现,有人认为已找到第二个 “太阳系”,为寻找其他许
多“太阳系”提供了例证。
那么,第二个“太阳系”是如何发现的呢?
.230 年 . 月,美国、英国、荷兰三国成功地发射了红外天文卫星。后
来,利用这颗卫星,天文学家们意外发现天琴座的主星——
—织女星周围有
类似行星的固体环。这一发现可以说是不同凡响、划时代的发现,在世界
上还是第一次。
织女星的周围物质吸收了织女星的辐射热,并发射红外线。根据计
算,该物体的温度是 2/4 5 约零下 .3/67 。这样一个温度的物体只能用波
长 几 十 微 米 的 红 外 望 远 镜 才 能 捕 获 到 。 恒 星 的 温 度 下 限 一 般 约 为 1//4。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温度 ./0,也就是说那个物体是颗行星。而且,织女星如真有行星系,它
便相当于外行星。
美国、英国、荷兰合作发射红外天文卫星,是世界第一颗,主要用来
探测全天的红外源。因为来自宇宙的红外线及地球的热,被大气中的水分
和二氧化碳气体大量吸收了,又释放出互相干扰的红外线。所以一般红外
天文望远镜不能探出宇宙中的低温物体。而红外天文卫星用极低温的液态
氦冷却了装置仪器,才有了这次发现。
探测表明,织女星行星系的大小与太阳系行星一样。因为已知织女星
发 出 的 总 能 量 ,通 过 ./0 的 物 体 的 温 度 就 能 算 出 织 女 星 与 该 物 体 间 的 距
离,即可以算出该行星系的半径。
织女星是全天第四亮星,距离地球 12 光年。直径是太阳的 134 倍,质
量约为太阳的 5 倍。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 2///6,而织女星表面温度可达
7////6。
太阳诞生于 84 亿年前,相比之下织女星要年轻得多,诞生于 7/ 亿年
前。地球大致与太阳同时诞生,如果认为织女星的行星也与织女星同时诞
生,那么它的行星应该还处于演化的初期阶段。
根据行星形成的一般假说,当恒星产生时,周围会散发着范围是太阳
系 7// 倍的分子气体云环,因为长期相互作用,分成若干个物质团块,最
终形成行星。
日本的东京天文台曾公布,他们用射电望远镜曾在猎户座星云等地发
现“行星系的婴儿”,即原始的行星系星云。
红外天文卫星和东京天文台的发现,可以说是行星形成过程中的不同
阶段。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两个不同阶段,还有将织女星的行星像更正确地
描写出来,是当前世界天文学界面临的一大课题。

!宇宙中别的星星上有没有人

在银河系中,有 7/// 亿颗以上的恒星,全 是 炽 热 的 气 体 球 ,表 面 温


度 高 达 1///95////6 , 甚 至 更 高 。 显 然 在 这 种 环 境 下 不 可 能 存 在 任 何 生
命,当然更谈不上人。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宇 宙 中 ,只 有 在 那 些 有 固 体 表 面 、 不 发 光 的 行 星 上 , 才 有 可 能 生 存
人。于是,问题就变成了首先要解决除了太阳之外,其他恒星是不是也有
自己的行星系?什么样的行星系才可能居住着人?
近代天文学告诉人们,太阳系并不是银河系中惟一的行星系。比如,
在太阳的附近,半径为 ./ 光年的空间中,共有恒星 01 颗,其中,估计带
有行星系的不会少于 .1 颗。
那么,是不是行星系都能存在人呢?不是的。先决条件是,作为行星
系中心的恒星是个什么样的天体。
表面温度高达 .11112 以上的热星就不行,因为它的紫外线辐射太厉
害,一切生命都无法生存。
中央星如果是个时而宁静、时而爆发的变星也不行,它一发 “脾气”,
不但行星上的人受不了,就连行星本身也难保不被烧化。
如果中央星是周期收缩和膨胀的变星也不行,因为忽冷忽热的环境
下,行星上的生命是难以适应的。
如果中央天体是相距很近的双星,那就更不行,虽然天上有两个 “太
阳”景象壮观,但要是有行星系,行星的公转轨道就不是圆形的,而是十
分复杂的一条曲线。行星时而接近两个太阳,表面都被烤化了;时而又跑
到遥远的天边,变成酷寒的世界。温度变化那么大,怎么能住人呢?
如 此 看 来 , 只 有 像 太 阳 这 样 “稳 定 ” 的 恒 星 , 才 具 有 得 天 独 厚 的 条
件,它的行星才能有人居住。这种恒星被天文学家称为太阳型恒星。
虽然条件如此苛刻,限制如此严格,但在银河系中,合乎人类居住条
件的行星系的太阳型恒星,仍可能有百万个之多,其中有些应该会存在文
明世界。
.301 年 ,国 外 一 项 名 为 “奥 兹 玛 ”的 科 研 计 划 , 研 究 人 员 用 口 径 为
40 米的射电望远镜,瞄准两颗很可能带有行星的太阳型恒星,一颗是“波
江座 5”,距离地球 .167 光年;另一颗是“鲸鱼座 8”,在 ..67 光年处。它
们都是地球的近邻,天文学家共监测了 911 小时,试图从那里接收可能有
的外星人向人们发出的讯号。 :1 多年来,类似的科研项目已实施了多个,
这是人类试图搜寻地球以外生命的创举。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地球名片”是什么

现代社会,跟人初次见面时,递上自己的名片显得很有礼貌,也很自
然。那么,“地球名片”是送给谁的呢?上面写的又是什么呢?它是送给
“外星人”的。
科学家们认为, “外星人”,或者把他们叫作高等智慧生物,是很可
能存在的。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那么多星球,只要那颗星球上具备了
地球这样的条件和环境,或者有利于生物发展的其他条件,生命便会产生
和发展起来。
地球上的人类也决不可能是宇宙中的孤独者。虽然直到今天,人们还
没有找到“外星人”的可靠线索,但我们不妨在继续寻找 “外星人”的同
时 ,对 外 发 布 消 息 , 宣 告 人 类 的 存 在 。 或 许 “外 星 人 ” 也 在 宇 宙 的 某 个
“角落”,正在向周围张望,寻找我们呢!
./01 年 2 月 及 ./02 年 3 月 , 美 国 先 后 两 次 成 功 发 射 了 “先 驱 者 .4
号 ”、 “先 驱 者 ., 号 ” 探 测 器 , 它 们 飞 离 太 阳 系 , 携 带 两 张 完 全 相 同 的
“地球名片”,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外星人”。
“地球名片”是一块长 1156 厘米、宽 .6 厘米的镀金铝板,它上写着
什么呢?“名片”左半部从上到下依次是:氢原子结构,宇宙间最丰富的
化学元素就是氢,这一点哪儿的科学家都懂得;放射线,它代表距离地球
最近的一些脉冲星的位置;最下面是一个大圆圈和九个小圆圈,分别代表
着太阳和九大行星。
名片的右半部分主要有一男一女的画像,代表着地球上的人类,尤其
是男的,正举手致意。虽然“外星人”的形态可能与地球上的人类有很大
差别,但科学家相信人类的形象不大可能被误解。
这两张地球人自我介绍的 “名片”,到底会在哪年哪月到达哪个天体
上哪位“外星人”的手里,没有人能说清楚。

趣味读书 !"#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地球之音”是什么

在 1233 年 4 月和 2 月,人类先后成功发射了 “旅行者 1 号”、 “旅行


者 5 号”探测器,再次向 “外星人”做了更为详细的 “自我介绍”。这 一
次,它们分别携带了一张唱片,称为 “地球之音”,上面录制了丰富的地
球信息。
这两张唱片直径都是 6789 厘米,是镀金铜质的。在唱片上录有照片和
图表 119 幅,各类声音 69 种,以及近 :7 种语言的问候语与 53 首世界著名
乐曲等。
在 119 幅照片内,包括中国的八达岭长城,和中国人围坐在圆桌旁吃
筵席的情景。另外还有太阳系、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和银河系大小等示
意图,以及火箭、卫星、望远镜等仪器设备和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等。
在 69 种声音中,包括风、雨、雷电的声音,交通 工 具 行 驶 和 火 箭 起
飞时的声音,以及婴幼儿的哭笑声和成人的脚步声。
在 :7 种问候语中,有 6 种是中国南方的方言 ,即 厦 门 话 、广 东 话 和
客家话。

“检阅”美国曼哈顿空军基地的 ./0。

!"! 轻松读书
!"#$%&’($ #) *(" +#%,- 快
世 界 地 理 读 ! 地球篇

在 ./ 首著名乐曲中,包括脍炙人口 的 圆 舞 曲 、贝 多 芬 的 交 响 曲 ,以
及用古琴演奏的中国乐曲《流水》等。
这两张唱片,将会在何时、被哪颗星球上的人捡到呢?没有人能够知
道。从现在它们飞行的方向来看,到公元 0 万年时,“旅行者 1 号”将从一
颗很暗的星附近飞过;在公元 2345 万年时,“旅行者 . 号”将飞越天狼星。
在这些星及其附近空间,假如存在智慧生物的话,它们就有可能被截获。
这些肩负重任的探测器,在茫茫宇宙中和 “外星人”相遇的机会少得
可怜,有可能它们在宇宙中要遨游几十万年、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为了
使这些地球信息不受损坏,能完好地到达宇宙深处可能存在的 “外 星 人 ”
手中,人们在唱片外面包了一层特制的铝套,能 使 唱 片 保 存 16 亿 年 而 不
至毁坏。

趣味读书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