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中四級 閱讀工作紙

中四級 閱讀工作紙

學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  班別:_____  日期:___________
____

細閱以下的閱讀材料一及閱讀材料二。

閱讀材料一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天山:山名,位於中國西北部的新疆省。
漢下白登道:下,指出兵。漢高祖劉邦領兵征匈奴時,曾在白登山被圍困了七天。
胡窺青海灣:胡,指吐蕃。唐軍與吐蕃曾在青海灣一帶打仗。
高樓:指住在高樓中的戍客之妻。

閱讀材料二

《河北民》
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邊長苦辛。
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縣仍催給河役。
老小相攜來就南,南人豐年自無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過者無顏色。
汝生不及貞觀中,斗粟數錢無兵戎。

《新世紀中國語文》           1           © 齡記出版有限公司
中四級 閱讀工作紙

二邊:指北宋鄰近遼國和西夏的邊界。
河役:到河邊工作,服徭役。
無顏色:神色沮喪。

試根據閱讀材料一及閱讀材料二,回答以下問題。

閱讀材料一

1. 請判斷以下的陳述,然後在相應的方格內以號表示,限選答案一個。
部分 無從
正確 錯誤 正確 判斷
根據本詩的描述,可知:
   
(1)戍客所在的地方是在邊疆;
士兵返回家鄉,看見高樓上的妻子。
   
(2)士兵不願打仗;
詩人作此詩時身在邊塞。

2. 這是一首:
A 五言絕句
B 五言律詩
C 五言古詩
D 雜言詩
本題答案:__________

3. 試找出詩中的一組對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詩中哪些句子反映出長年征戰對士兵及其家屬的禍害?試簡略解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世紀中國語文》           2           © 齡記出版有限公司
中四級 閱讀工作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兩句,在內容的鋪排上,起了甚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材料二

6. 請判斷以下的陳述,然後在相應的方格內以號表示,限選答案一個。
部分 無從
正確 錯誤 正確 判斷
根據本詩的描述,可知:

(1)河南的人民因旱災而沒有糧食;    
河北的人民因旱災而沒有糧食。

(2)河北鄰近夷狄之地;    
因為大旱,官府體恤民情,盡量減輕
河北人民的負擔。

7. 這是一首:
A 七言絕句      B 七言律詩
C 五言古詩      D 雜言詩
本題答案:__________

8. 試分析「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過者無顏色」這兩句在作法上有甚麼分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世紀中國語文》           3           © 齡記出版有限公司
中四級 閱讀工作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詩的末句記述唐代貞觀年間的情況是怎樣?詩人引述它,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詩中提到「老小相攜來就南」,你認為那些壯年人為何沒有一起同行?試說
說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綜合兩篇閱讀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11. 《關山月》和《河北民》在內容上分別反映了甚麼事情,當中有沒有相同的地
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世紀中國語文》           4           © 齡記出版有限公司
中四級 閱讀工作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細心閱讀以下一首詩歌: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龍城:今漠北塔果爾河地方。
飛將:漢代防守邊塞的名將李廣,威震邊疆,胡人稱他為「飛將軍」。

試以《關山月》和《河北民》跟這首詩歌作比較,你認為哪一首跟它的內容與
思想較為接近?試從內容和思想上分析兩者的異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

《新世紀中國語文》           5           © 齡記出版有限公司
中四級 閱讀工作紙

【答案】
1. (1)部分正確(第一句正確,從「明月出天山」、
「戍客望邊色」,可見戍客
所在的地方是在邊疆,因為天山在中國西北部,位處當時的邊塞之地 ,
而「戍客望邊色」亦點明征人望着邊地的景象;第二句錯誤,戰士並未
有機會返回家鄉,他們只是望着邊地,思念家鄉,推想妻子在家的高
樓上不斷嘆息)
(2)無從判斷(詩中沒有指出士兵的意願,亦沒有透露詩人作此詩時身在
何地)
2. C
3.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4.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指出無休止的戰爭,使出征的戰士幾乎見不到
有人能生還返家。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指出士兵戍守邊疆,只能望着邊地來思念家鄉
臉上流露愁苦的神情。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指出士兵想像家中的妻子同樣因思念丈夫而不
斷歎息。
5. 反映了歷代民族間的衝突、無休止的戰爭,造成很多犧牲和痛苦;同時,亦
帶出下面「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的悲涼情況。
6. (1)部分正確(第一句錯誤,河南是因繳重稅導致沒有糧食;第二句正確 ,
河北因旱災而沒有糧食)
(2)部分正確(第一句正確,詩中「生近二邊」表明河北接近當時的西夏和
遼國,即下句的「夷狄」;第二句錯誤,從「州懸仍催給河役」一句可知官府
沒有體恤民情)
7. D
8. 「悲愁白日天地昏」是帶有想像的虛寫,形容邊民的悲愁氣氛連白日也為之
變得無光,天地昏黑;「路旁過者無顏色」是直接描述的實寫,指出路旁的
行人見到此景象也神色哀傷。
9. 唐代貞觀年間的情況是斗粟只值數錢,對外又不用打仗,可見糧食充足,
天下太平;詩人引述貞觀年代的歷史,是想作古今對比,既同情人民,又
批判時政。
10. 詩中提到「州縣仍催給河役」,可見最有生產能力的壯丁都被州縣的官府抽
調去做工。另外,從「輸與官家事夷狄」可見當時對外常有戰爭,要靠對敵國
送贈財物以求一刻的和平,但戰事依然會隨時展開;相信當地年輕力壯的
人,也會被朝廷徵召出征或戍守,所以每戶大多只剩下年老弱小的人。
(學生可有不同意見,言之成理即可)
11. 《關山月》反映了朝廷長年征戰,以致很多家庭被拆散,士兵思鄉,甚至戰
死,而家人亦飽受思念親人之苦;《河北民》反映了朝廷歛重稅於民,用來
繳納給「夷狄」,以致人民即使豐收也因納稅而「無食」,遇上旱災的地方,

《新世紀中國語文》           6           © 齡記出版有限公司
中四級 閱讀工作紙

情況更淒慘。兩首詩都是寫百姓因朝廷推行錯誤的政策和戰爭而受苦,無力
反抗或改變現實。
12. 李白的《關山月》跟王昌齡的《出塞》較為近似。
內容上,兩首詩都是描寫邊塞的戰爭,詩中有對邊塞景象的描寫,亦有提
及士兵們很少能安然返家;同時,詩人都有在詩中引述歷史。
思想上,兩詩都慨嘆征戰頻繁和士兵之苦;《出塞》更加上了對邊將不得其
人之諷刺,此為《關山月》所無。

閱讀評級表:

等級 等級描述

全面而深入地領會《關山月》和《河北民》這兩首詩歌的深層意思;就詩歌
的內容或語文表達手法提出具說服力的評價及有新意的見解。


準確理解《關山月》和《河北民》這兩首詩歌的內容;全面領會當中的語句
隱含意義、篇章主旨、作者意圖等深層意思;就詩歌的內容及表達手法提
出合理的評價與見解。


正確理解《關山月》和《河北民》這兩首詩歌的內容;基本領會當中的語句
隱含意義、篇章主旨、作者意圖等深層意思;就詩歌的內容及表達手法提
出簡略的評價和見解。


正確理解《關山月》和《河北民》這兩首詩歌的詞義及篇章內容;初步領會
當中的語句隱含意義、篇章主旨、作者意圖等深層意思;就詩歌的內容及
表達手法提出簡單看法。


基本理解《關山月》和《河北民》這兩首詩歌的詞義及句子字面意義;概略
理解篇章大意;就詩歌的內容及表達手法提出粗略看法。

等外
(不予描述)

中四級 閱讀工作紙
~完~

《新世紀中國語文》           7           © 齡記出版有限公司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