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2008 年第 9 期 总第 28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NO.9,2008 Serial No.28

中国股票市场动量策略和反转的实证研究
程 石
(广西大学 商学院, 南宁 530004) 摘 考察中国股市动量策略 要: 在参考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选取沪深两市 1998—2007 年的股票交易数据,

和反转策略的赢利性。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股票市场在短期存在明显的收益反转现象, 而在 3~12 个月的较短时期, 存在相当程度的动量收益。 关键词: 动量策略; 超额收益; 赢者组合; 输者组合 中图分类号: F830.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 291X(2008)09- 0069- 02 本实证检验中的样本研究总体是 1998 年 1 月 至 2007 年 12 月之间, 在深圳交易所和上海交易所 本文按照以下标准对数据进 上市的所有 A 股股票。 行了删除: 1.选取公司在研究期间内, 股票交易资料及财 务资料健全; 2.选取公司在研究期间内没有经过 ST、 特别 PT 处理; 3.其中剔除了 2007 年 12 月 31 日前已经停止交 易的股票数据; 4.排除部分具有异常数据以及样本期数据不齐 全的个股以及新上市半年内的股票。 本研究采用了 Jegadeesh 和 Titman(1993)的非 重叠抽样方法, 即组合形成期出现重叠, 这样做的 好处在于可以扩大样本容量,增加统计检验的势。 考察期分成形成期和持有期。持有期的回报率按照 赢家组合(W)、 输家组合(L)及赢家减输家组合(W- L) 的形式来反映。各形成期的排序则根据期内个股收 益进行。为对不同的组合选择股票, 在每一个持有 期的开始时刻 t,需计算每支符合条件的股票在排 序期的回报率。然后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 即 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股票按照排序期的回报率进行 排序,收益率最高的前 10%的股票组成赢家组合, 收益率最低的后 10%的股票组成输家组合。 然后计 算相应的每一支股票在持有期的回报率以及各组 计算持有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的累计 合的回报率, 平均收益 (组合内各股等权相加) 再减去相对应的 , 累计市场平均收益而获得各自的累计平均超额收 益。标准 t 检验被用于检验均值组合回报以及各组 合间均值回报的显著性。 对于买入过去赢者组合而卖出过去输者组合 的动量策略, 抽样方法是重叠的, 即形成期重叠。形 3、 9、 成期长分别取 1、 6、 12 个月,持有期长也分别

一、 引言
王永宏, 赵学军(2001)采用 Jegadeesh 和 Titman (1993) 的研究方法,对 1993—2000 年间沪深两市 1993 年前上市的全部股票(48 家上市公司)进行动 量交易策略和反向交易策略的实证分析发现, 赢者 和输者组合都没有表现出相应的收益惯性, 而表现 出一定程度的反转, 动量交易策略无利可图。周琳 杰(2002)根据 Jegadeesh 和 Titman(1993)提出的重叠 组合形成期间的抽样方法对 1995—2000 年沪深两 市的所有上市公司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 组合形成 期和持有期皆为一个月的动量交易策略呈明显的 下降趋势。吴世农、 吴超鹏(2003)采用 Jegadeesh 和 Lakonishok(1996)的研究方法以过去六个月的单期 收益进行排序, 并持有二年之内以半年为间隔期的 共四个不同的持有期, 结果表明在检验期间内不存 在过度反应和正反馈现象, 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收 益均表现出 “赢家恒赢, 输家恒输” 的动量现象, 而 且随着检验期的延长,也未出现明显的赢家转输、 输家转赢的现象。 1.样本期较短。被公认首次发现和系统论证动 量现象的是 Jegadeesh 和 Titman(1993), 他们利用的 市美国 1965—1989 年 CRSP (Center for Research in Securities Prices) 的数据, 而我国由于发展股票市场 的时间短, 研究的样本期相对就较短; 2.在排序期和持有期不变的情况下, 排序期不 重叠得到的样本数较少,对于历史很短的中国股 市,排序期重叠的方法可以得到比较大的样本量, 使得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二、 样本、 数据和方法
本文样本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 (CSMAR) 样本期间从 1998 年 1 月 1 日至 2007 年 。 12 月 31 日。

收稿日期: 2008- 03- 05 作者简介: (1982-) 男, 程石 , 吉林吉林人, 硕士研究生, 从事区域经济学专业房地产开发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向研究。 — 69 —

为月初、 季度初、 半年初、 季度初和年初。

三、 检验结果
(一) 收益率的检验 表是用重叠抽样方法统计出的收益率 R 及其 t 检验值。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赢者组合还是输者组 合的收益都显著为正。也就是说无论是持有赢者组

合还是输者组合的收益率都存在。 (二) 超额收益率的检验 月度检验中, 第一, Jegadeesh 和 Titman(1993)形 式的动量策略在中国获得了显著的正收益。因为大 部分超额收益率为正值,而且在统计上十分显著, 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在持 即中国市场在月度来看, 有期阶段收益率有明显区别。 第二, 观察输者组合的超额收益短期内存在显 著为正的收益,说明在短期内存在反转效应的趋 势,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与 Jegadeesh、 Lehmann 和 Mackinlay 在 1990 年得出的研究结论相吻合,存在 短期的反转效应。 第三, 对于动量组合投资策略持有期从三个月 以后超额收益大部分为正, 而且显著, 随着时间的 延长显著性不断增加,而且越接近 12 个月的持有 期显著性逐渐下降, 这与 Jegadeesh 和 Titman(1993) 得出的结论相符合。

四、 结论
大多数国外研究认为, 价格动量是股市中普遍 ( 证明在欧洲 12 国 存在的现象。Rouwenhorst 1998) 市场, Foerster 等人 (1995) Chui 等人 及 (2000) 证明 在一些新兴市场同样存在动量利润。 证明了我国新兴股票市场 通过本文的研究, 依然存在动量效应。但本文基于可以卖空的假 设下的分析。从我国市场监管角度来看 ,由于存 在卖空限制,依据股票前期业绩操作并不能获得 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那么大多数的投资者 只能选择短期的炒作行为来获利。这与股市长 期投资的目标是相背离的。如果在适当时候引 入卖空机制,使股价更易接近基础价值,同时股 市资本比较容易获得稳定收益 ,因此对市场的繁 荣也更有好处。
注: 表示组合的超额收益在 10%的水平下显著; 表示 组合的超额收益在 5%的水平下显著; 表示组合的超额收益 在 1%的水平下显著。

参考文献: [1]方军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2,(4). [2]黄静,高飞.基金投资行为与投资绩效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5,(2). [3]攀登,施东晖,曹敏.中国个人投资者采用股价趋势交易策略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3,(11). [4]王永宏,赵学军.中国股市 “惯性策略”“反转策略” 和 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1,(6). [5]吴世农,吴超鹏.我国股票市场 “价格惯性策略”“盈余惯性策略” 和 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3,(4). [6]周琳杰.中国股票市场动量策略赢利性研究[J].世界经济,2002,(8). [7]朱战宇,吴冲锋,王承炜.不同检验周期下中国股市价格动量的盈利性研究[J].世界经济,2003,(8). [8]Jegadeesh, and S, N, Titman, (1993) R eturns to Buying Winners and Selling Losers: , “ Implications for Stock Market Effciency” [J], Journal of Finance. [9]Barberis, Nicholas, Andrei Shleifer, R obert Vishny 1998) A Model of Investor Sentiment”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and ( “ , [J], Mark M , (1997) On Persistence in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Finance. , “ [J], [10]Carbart,

[责任编辑 吴高君]

— 70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