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背光模組技術迭有突破 LED TV 色彩/功耗性能升級

現階段 LED TV 背光模組設計技術有新進展,將有助於色彩飽和度、

功耗、亮度、對比度等效能提升,惟成本仍是最大阻礙,成為廠商戮

力解決的課題。

因發光二極體(LED)光源之點光源、光譜及點滅特性不同於冷陰極燈

管(CCFL),因此將 LED 應用於背光模組,除環保優勢外,亦衍生出節

能、薄型化、高演色性、以及高動態對比等優勢,這些優勢對於電視

的應用更突顯其優越性,因而諸多針對 LED TV 背光模組相關開發技

術相繼被提出來討論。

LED 具有環保、節能以及薄型化特色,因此應用於筆記型電腦(NB)產

品已呈現強勁成長態勢,2008 年第一季的市場滲透率已達 5%,預計

2008 年底可達到 15~20%滲透率。然因成本因素,LED TV 背光模組

市場將不會很快起飛,但以 NB 或顯示器架構為基礎之側向式 LED TV

背光模組,因其環保、節能、薄型化及高色彩飽和度之優勢,再加上

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 TN)型面板有逐漸朝向大型化之趨勢,

因此所需 LED 顆數較少(TN 型面板穿透率較高),所以預計 32 吋以下

側向式 LED TV 將會先行成長,取代 CCFL TV32 吋以下市場。至於 32

吋以上 LED TV 背光模組仍以直下式為主流,但現階段因成本因素,

短期內將以高階機種為主,不過 LED 具備環保、省電、高色彩重現、


高動態對比以及改善殘影等優勢,未來市場將有可能出現爆炸性成

長。

廠商競相投入薄型化 LED TV 背光模組開發

在 FPD International 2007 展覽上,眾多業者紛紛推出薄型化 TV 模

組,如三星電子推出 40 吋、厚度 10 毫米;中華映管亦發表 32 吋、

厚度 14 毫米、樂金(LG)展出 42 吋、厚度 19.8 毫米、以及友達 32 吋、

厚度 22 毫米等模組,其中包含使用 CCFL 和 LED 作為背光模組之光源。

然而無論使用何種光源,均顯示薄型化 TV 背光模組為未來趨勢,因

為 TV 薄型化後可與家中裝潢整合在一起,突顯個人風格與陳設品味

(圖 1)。但針對此薄型化趨勢,可預見的是 LED 比 CCFL 更具有競爭

優勢,三星電子與中華映管採用 LED 側向式發光,其厚度相較其他兩

家業者採用 CCFL 直下式方案更薄。

圖1 新力 BRAVIA E4000 讓 TV 與裝潢結合在一起


針對薄型化 LED TV 背光模組開發,主要使用 NB 楔型板或平板側向入

光方式(圖 2)。至於 LED 背光模組驅動方式,一般是利用升壓的方式,

將電壓提升到 LED 串聯後的順向導通電壓,並整合電流鏡的原理來控

制 LED 電流,而亮度調整方式,基本上是利用脈衝寬度調變(PWM)的

方式來進行控制的,圖 3 是一簡易控制 LED 固定電流的電路圖,此架

構的整合驅動 IC 較適合應用於中、小尺寸(3.5~15.4 吋)的 LED 背

光模組,主因為此 IC 的封裝較小且屬於內建金屬氧化半導體場效電

晶體(MOSFET)居多,故能將電壓提升 40~45 伏特左右;而目前應用

於中、大尺寸薄型化 LED TV 背光模組驅動電路,多半是使用相關的

電子電路來做匹配驅動,光寶科技現亦與力銘科技合作開發針對中、

大尺寸(19~46 吋)LED 背光模組驅動電路,並提出最適合市場需求的

方案(圖 4),主利用功率因子校正(PFC)將直流 400 伏特轉換成 LED

串聯所需的順向電壓,並將定電流匹配電路做精準控制,以達到整體

效率的提升。
圖2 上為平板側向入光背光模組;下為楔型板側向入光背光模組。

圖3 簡易控制 LED 固定電流的電路圖


圖4 中大尺寸 LED TV 背光模組驅動電路

該公司利用此一架構開發出 24 吋、32 吋薄型化 LED TV(圖 5),其規

格如表 1 所示,背光模組厚度在 8~10 毫米左右,而 TV 系統厚度僅

為 30 毫米,24 吋消耗功率僅有 25 瓦、32 吋消耗功率僅僅只有 65 瓦,

比一般 CCFL 背光模組節省約 45~60%電能。

圖5 上為光寶科技 32 吋 LED TV;下為結合 ID 設計能力,使 TV 亦


能成為裝潢之一部分;右為 LED TV 厚度只有 30 毫米。

表1 24 吋/32 吋 LED TV 背光模組規格

尺寸 24 吋 32 吋

LED 數量 128pcs 328pcs

LED 亮度 4,500~5,000 mcd 4,500~5,000 mcd

LED 背光模

組總消耗功 25 瓦 65 瓦

LED TV 輝度 > 500 nits > 500 nits

色彩飽和度 80%NTSC 80%NTSC

表1 24 吋/32 吋 LED TV 背光模組規格尺寸 24 吋 32 吋 LED 數量

128pcs 328pcs

LED 亮度 4,500~5,000 mcd 4,500~5,000 mcd

LED 背光模組總消耗功率 25 瓦 65 瓦

LED TV 輝度 > 500 nits > 500 nits

色彩飽和度 80%NTSC 80%NTSC


LED TV 背光模組重現高色彩

新力(Sony)於 2007 年發表 BRAVIA 70 吋 LED TV,強調的就是色彩重

現而不是技術,由於 LED 色彩較 CCFL 純(圖 6),若再整合 LCD 彩色

濾光片設計,其色彩飽和度可從 CCFL 的 72%NTSC 增加到 130%NTSC 左

右,孟塞爾色票(Munsell Color Cascade)涵蓋範圍可從 CCFL 的 55%

增加到 80%以上。

資料來源:日經 FPD 2008/材料世界網整理

圖6 上為 CCFL 光譜與彩色濾光片範例;下為 LED 光譜與彩色濾光

片範例。
LED TV 可提高動態對比,最主要就是利用區塊點亮(Local Dimming)

技術。傳統背光模組,無論任何畫面背光源皆為全亮狀態;而暗態畫

面是以灰階調整方式進行,但因漏光問題,容易造成明暗對比不佳情

形(圖 7)。而區塊點亮技術可使背光源區塊調整不同明暗的程度,不

過 CCFL 背光模組為線光源,以 32 吋為例,大部分使用十至十二根直

下式 CCFL 燈管,所以最多只能區分成十至十二個區塊,且 CCFL 點滅

速度不夠快,若強力驅動其開關速度,會加速減少 CCFL 燈管壽命;

相對於 CCFL,LED 為點光源且具有點滅速度快特性,所以每一顆 LED

都可視為區塊點亮最小控制區塊,因此利用區塊點亮技術達成效果將

遠勝於 CCFL。

圖7 左半部為傳統背光全亮方式,於暗態畫面仍有漏光現象;右邊

為有區塊點亮功能,可行成明顯對比。

此外,若點滅方式模擬顯示器脈衝方式,使背光源水平區塊短時間調
暗,亦可有效改善 TV 殘影現象(圖 8)。值得一提的是,應用區塊點

亮亦可達成省電功效,以一般日照畫面為例,其電力較無區塊點亮

時,約可省下 50%以上。

資料來源:DigiTimes

圖8 掃描式背光模組

針對 LED 優勢,光寶科技亦著手開發 46 吋直下式紅綠藍(RGB)光 LED

TV,在直下式 RGB LED 背光模組控制部分,除須考慮 RGB 三種顏色的

衰減速度外,在控制部分亦是一大難題,整體 LED 擺設規畫、控制的

方式、影像處理以及區塊點亮的方式,均是考驗設計者的思維。

現將 RGB LED 的亮度、色度、電性曲線建立基本資料庫,利用微處理

器儲存資料庫與將 PWM 訊號傳輸給定電流裝置,進而驅動 46 吋 RGB

LED 背光模組(圖 9)。


圖9 LED 背光模組驅動方塊圖

至於電視系統部分,與系統業者帆宣系統合作開發,將 LED 背光模組

設定為六十四個區塊,每一個區塊利用二十四顆 RGB LED 做區塊點

亮,並利用影像處理技術,將影像訊號(例如電視訊號、DVD 影像)先

行解析後,透過元件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PGA)元件將影像解析後的數

位指令下達給微處理器(MCU),進而控制 LED 背光模組每個區塊的色

彩與亮度表現(圖 10)。
圖 10 LED TV 影像處理方塊圖

而 LED TV 散熱方面,是以自然對流方式作為 LED TV 的散熱設計,散

熱系統(圖 11)是由不同的散熱元件組合而成,散熱元件包含散熱鰭

片(Heat Sink)、散熱面板、熱導管(Heat Pipe),利用能量守恆的原

理,分別模擬散熱面板、散熱鰭片以及熱導管的溫度分布和散熱量,

再藉由合理的假設方式將散熱面板、熱導管、散熱面板以及鰭片的接

合處邊界條件視為相同,並將其散熱元件合併,計算出所設計的散熱

系統在不同的操作溫度下的散熱量。實際上,若背光模組效能完全發

揮,功率約可達 410 瓦,而模組溫度皆能控制在 50℃以下。


圖 11 TV 系統散熱模組

此 46 吋 RGB LED TV 輝度可達 500nits 以上,色彩飽和度為 105%NTSC,

並具有區塊點亮控制,因此其動態對比可達 100,000:1。播放一般影

片畫面時消耗功率約為 210 瓦左右,因此可節省約 50%電力(無區塊

點亮時,消耗功率約為 410 瓦)。

LED TV 開發技術仍有許多成長空間,此有待 LED 封裝、背光模組、

面板及系統廠共同戮力,至於市場何時開發結果,成本將是最主要關

鍵,因直下式 LED TV 背光模組所需 LED 數量很多,以 52 吋為例,成

本還高於 CCFL TV 約 300 美元以上。因此 LED 成本須降低,並須在

LED 數量、亮度控制技術及顯示品質效果找出平衡點,才能取代 CCFL

TV,為市場所接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