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關渡自然保留區】

「關渡自然保留區」位於台北市淡水河與基隆河的匯流處,
行政區屬於台北市北投區的「關渡」里,為一典型的河口濕
地。現在的關渡地區由基隆河畔的堤防分隔為南北兩區,由
於鄰近淡水河口,處於明顯的感潮河段,每天隨著潮來潮去
,水位及鹽度的變化極大,形成特殊的生態 環境,每年候
鳥遷移季節時,常會吸引大批的候鳥於此停棲或渡冬,為台
灣北部地區重要的候鳥棲息地亦是許多人賞鳥的聖地。近年
來因為捷運的通車,交通便利,再加上經過政府良好規劃,
利用關渡堤岸設立了行人步道及腳踏車道,更因此成為頗具
名氣的旅遊休閒景點而位於知行路上的「關渡宮」,為台灣
北部年代最悠久的廟宇之一,幾百年歷史的累積,亦值得細
細品味和追尋。
關渡平原為漢人最早種植稻米的區域之一,加上早年河運發達,祀奉媽祖的
「關渡宮」創建於清康熙年間,為台灣三大媽祖廟之一。
「關渡宮」以石牆為面,兩側護欄都是用類似的石面浮雕,雕工細膩,殿前的
石柱也都刻了蟠龍,加上石獅與壁雕,更為壯觀。
關渡宮有一個約八十公尺長的「古佛洞」,入口處有鎮洞寶臼,一年四季慕名
而至上香祀褔的香客、遊客絡驛不絕。
古佛洞兩側牆面有各種佛教璧畫及「二十八天王」雕像,二十八天王即所謂的
天龍八部,為觀世音菩薩的護法。
「關渡宮」為北台灣年代最悠久的廟宇之一,堅定的信仰、悠遠的歷史,幾百
年歷史的累積,值得細細品味和追尋。
古佛洞的出口處可以居高臨下欣賞河口風光,停車場旁的河濱公園更是賞鳥散
步的好去處,偶有水鳥飛過,顯得愜意悠閒。
關渡宮前的中港河口小碼頭,低潮時停滿了小舢舨,當地漁夫在滿潮時,駕船
到淡水河和基隆河交會的地方捕捉魚蝦等小型漁獲。
「關渡生態賞鳥腳踏車道」由貴子坑至關渡宮約十公里,可再接關渡大橋與北
縣腳踏車路網連結,繼續踏騎至淡水、八里腳踏車道。
無法自行攜帶單車的遊人,以關渡宮為起點較方便,一則靠近捷運站,再者可
於該處租到腳踏車或雙人協力車。
堤防南面環境極適合水筆仔生長,造成水筆仔數量急速擴張,已完全取代蘆葦
和茳茳鹹草,形成今日約達三十多公頃之紅樹林景觀。
「水筆仔」是台灣四種
紅樹林植物中的一種,
生長在河口或泥質潮間
帶中,有著奇特的胎生
苗現象。
這是一處認識自然的絕佳場所,漫步在自然保留區內的堤防上,無論是觀察鳥
類、螃蟹或是水筆仔,一定會有許多的收穫。
自然保護區所設的「西南側賞鳥廣場」,設有枕木步道及賞鳥牆,其動線之規
劃與設計,完全以自然動植物之生態保育為主要。
為了避免驚擾到鳥類,設置具隱蔽性之賞鳥牆,盡量減少人類對鳥類生活環境
之直接衝擊,尊重其移動的路徑與棲地。
「賞鳥」指的是欣賞自然界中的野生鳥類,觀鳥窗上方附有此區常見鳥類圖鑑
,有助於立即辨識,提昇賞鳥知識及興趣。
西南側賞鳥廣場區域內栽種的本土植物,主要是山黃麻、構樹、苦楝、烏臼和
血桐等樹種,是極為適合自然生態教學的場地。
以上所有資料均又森情寫意提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