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面容有光澤的好辦法:叩齒吞津保健法

彭博士工作室

~Jay Huang 整理製作

我經常對我的病人講一個道理:“很多人雖然把臉洗得乾乾凈凈,但是遠遠望去,
好像蒙了一層灰一樣,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氣色晦暗,其原因在於元氣腎精不充足。
所以,美容不是表面功夫,只有臟腑安和,氣血均平,經絡通暢,元氣腎精充沛,
氣色才能由內而外的潤澤透亮,皮膚自然會變得細膩嫩滑。”

下面這個方法,是古代經久不衰的健身術,幾乎任何一本養生專著都會把它收錄,
足可見古人對這種方法的重視程度和實用價值。筆者曾經拜會一名老中醫,七十餘
歲高齡,爬山依舊健步如飛,很多隨同爬山的年輕人都氣喘吁吁,疲憊不堪,而老
人家卻談笑自若,未見疲勞之態,其氣色明潤含蓄,聲如洪鐘,問及養生之道,答
曰:“叩齒吞津法”,跟老人同行時,經常聽到旁邊“咕咚”一聲咽口水的聲音,
那便是老人將叩齒吞津養生法融入生活中,隨時咽津以充盈腎精,久而久之,元氣
充沛自然身輕體健,氣色名潤。現將叩齒吞津法介紹如下:

“叩齒吞津保健法”是傳統中醫重要養生術之一。古人認為齒健則身健,身健則長
壽。據文獻記載 ,一千四百年前梁武帝時的醫家陶弘景,年過八旬 ,齒緊完好,
身體健壯,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齒法,他認為“齒為筋骨之餘”,叩齒則會筋
骨健壯,精神爽快。唐代名醫孫思邈主張“清晨叩齒三百下”。明朝有位長壽者叫
冷謙,史載活了一百五十歲,他的長壽經驗就是 :“每晨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遍。”
宋朝大詩人甦東坡也有叩齒健身的習慣,他曾說:“一過半夜,披上上衣面朝東南,
盤腿而坐,叩齒三十六下,當會神清氣爽。”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壽命最長
的皇帝,他的長壽祕訣之一也為“齒宜常叩”。古諺語曰:“晨起,叩齒三百響,
齒堅固”。人隨著年齡的曾站,身體各器官由成熟逐漸走向老化,其功能漸漸衰退,
牙齒也不例外。對中老年人來說,牙齒的健康與否至關重要,切不可掉以輕心。在
這裡向廣大糖尿病患者及中老年朋友介紹一些牙齒保健的方法。

一、功法要領:
1. 叩齒:早晨醒來後,先不說活,心靜什凝,摒棄雜念.全身放鬆.口唇徽閉,
心神合一,閉目,然後使上下牙齒有節奏的互相叩擊,鏗鏘有聲,次數不限。剛開
始鍛煉時,可輕叩 20 次左右,隨著鍛煉的不斷進展,可逐漸增加叩齒的次數和力
度,一般以 36 次為佳。力度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為完成一次叩齒。

1
2. 吞津:從傳統中醫養生之道來看,叩擊結束,要輔以“赤龍攪天池”,即叩擊
後,用舌在腔內貼著上下牙床、牙面攪動,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後下,先內後外,
攪動 36 次,可按摩齒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牙齦部的營養血供。當感覺有
津液(唾液)產生時,不要咽下繼續攪動,等唾液漸漸增多後,以舌抵上齶部以聚
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數次,最後分三次徐徐咽下(咽津) 。

3. 時間及次數:以上為完整一次的“叩齒吞津保健法”,每當做時以十次為佳,
一天當中早、中、晚各叩齒十次,多做更佳。其中早晨叩齒最重要,因為人經過一
夜休息,牙齒會有些松動,此時叩齒即鞏固牙齦和牙周組織,又興奮了牙神經、血
管和牙髓細胞,對牙齒健康大有好處。

二、保健機理:
1.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
現代食物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使牙齒的咀嚼功能相對減弱 ,經常叩齒就
更具有現實意義。在歐美發達國家 ,牙醫是最吃香的行業 ,那裡人的牙齒都乾凈
健康 ,而國人走出國門 ,牙齒外觀醜陋肮臟、口腔異味及牙病叢生成為了一大標
志。所以,在普及護牙和治牙的同時 ,經常叩齒 ,做好牙齒的自我保健也不可忽
視。人們一般都認為 ,牙痛不是病 ,而世界衛生組織則把引起牙痛的齲齒和牙周
病列為全世界重點防治的三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 ,口腔健康是關系到全人類
健康水準的大問題。現代醫學証實,口腔疾病可引發多種疾病 ,如心臟病和胃病
就與牙周炎有關。

從現代醫學對牙齒功能研究的認識來看,牙齒的牙腔內有由血管等組織構成的牙髓,
是牙的營養通道。牙所需要的營養在血液裡,叩齒產生的生理性刺激,可以振動牙
髓及牙床,鞏固牙齒和牙周組織,興奮牙神經、細胞和血管,促進牙體和牙周組織
的血液循環,改善牙齒的營養供應,增強牙周組織的抗病和再生能力,增加牙齒的
自潔作用,發揮類似咀嚼運動形成的刺激,提高牙體本身的抵抗力,使牙齒變的堅
硬穩固、整齊潔白,有益於口腔健康。經常叩齒,還可以使咬肌及牙齒的咬肌部保
持和增強機能,並維持其一定體積的充盈度,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因年老機體萎縮造
成的凹臉癟肋狀。已經有牙病的患者,經常叩齒也能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叩
齒時,嘴、舌充分活動,血液循環加快,這對延緩面部皮膚衰老大有裨益。

叩齒後跟著做吞津,所謂“津”,就是口腔活動後所產生的唾液。唾液能維持口腔
的清潔,幫助浸濕、軟化食物以利吞咽,其中含有澱粉黴,對食物有消化作用。現
代醫學研究証實,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各種黴和維生素等,這些物質
能參與機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增強免疫機能。

2
2.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
在叩齒過程中,口腔唾液增多,我國傳統醫學認為唾液能滋養五臟六腑,現代醫學
研究証明,唾液中有許多與生命活動有關的物質。養生學家把唾液稱之為“金津玉
液”,同精、血一樣,是生命的物質基礎。
《黃帝內經》曰:“脾歸涎,腎歸唾”。
唾液與脾、腎二臟密切相關,對人體健康長壽、攝生保健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李
時珍認為唾液有促進消化吸收,灌溉五臟六腑,滋陰降火,生津補腎,潤澤肌膚毛
發,滑利關節孔竅等重要作用,《紅爐點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
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自然百骸調暢,諸病不生。”叩齒吞津所
發揮的的養生作用可以概括為一下幾個方面:

健脾: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李東坦
《脾胃論·脾胃盛衰論》)。叩齒能健脾胃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叩齒能健齒。齒健,
則食物易被嚼細,胃負減輕,從而養胃;二是脾“在液為涎”與胃相表裡,涎為口
津是唾液中較輕清稀的部分,具有幫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齒催生唾液,咽之有助
於胃“腐熟水分 (飲食物 )”和脾的“運化、升清”(把水穀化為精微物質並將之
“灌溉四旁”、布散全身),減輕脾胃的負擔,達到健脾胃的目的。

補腎: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齒健腎的機理有二:一是“齒者,腎之標”
(《雜病源流犀燭·口齒唇舌病源流》),由腎中精氣所充養,腎中精氣充沛,則牙齒
堅固而不易脫落;腎中精氣不足,則牙齒易於松動,甚至早期脫落。牙齒健否是腎
健否的標志之一,叩齒能健齒、充腎精,故可健腎。二是腎“在液為唾”,唾為口
津是唾液中較稠厚的部分,叩齒催生唾液,是謂“金律”,又稱“玉液”,“津”
通於“精”,為腎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故可健腎。

強骨益腦:腎主骨,“齒為骨之餘”。齒與骨同出一源,為腎精所養。叩齒能健腎,
充盈腎精,利及骨骼,持恆進行,能致骨堅,故可健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
“腎生骨髓”,而腦為髓海,腎中精氣充盈,則髓海得養,腦發育健全,就能充分
發揮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腎中精氣虧虛,則髓海不足而失養。叩齒能健
腎,使腎中精氣得充,故可健腦。

聰耳明目:《靈柩·脈度》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腎中精氣充盈,
髓海得養則耳聰;腎中精氣虛衰,髓海失養則耳鳴甚或耳聾。又“腎受五臟六腑之
精而藏之”(《素問·上古天真論》),“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靈柩·大
惑論》),精氣充盈則目能辨五色。叩齒能充盈腎精,故可聰耳明目。

美顏榮發:叩齒可活動面肌,加強面部血液循環,改善面膚的營養,進而美顏。發
的生長賴於精血,精血充盈,則發長而光澤;精血虛衰,則發白而脫落。腎藏精,
“其華在發”,叩齒可使腎精充盈而榮發。
3
3. 針對糖尿病患者的說明
糖尿病患者在中醫看來主要為陰精虧乏,而造成“上中下三消”。叩齒吞津保健法
持之以恆,所產生的“津液”便可自上而下灌溉五臟六腑。津液滋潤上焦心肺,使
人產生“不思小飲”之感,即產生的津液將心肺中虛燥的火氣清潤後,糖尿病屬
“上消” 型患者的“口渴欲飲,喝水多而不解渴”的症狀便會消失;津液滋潤中
焦,會使人食欲正常,即產生的津液將中焦脾胃滋潤後,胃中亢進的火氣自然褪去,
糖尿病屬於“中消”型患者“食欲亢進,吃得多”的不正常表現就會慢慢消失;叩
齒本身可以固齒,齒為腎之余,經常叩齒,可以固密腎氣,同時,產生的津液可以
滋潤腎陰,糖尿病患者屬“中消”型的“小便多,腰酸易疲勞”的感覺就會慢慢消
失,腎氣逐步充盈。可見,叩齒吞津法通調上中下三焦,補充陰精,固充腎氣效果
非凡,不啻為糖尿病患者日常保健方法的上上之選。

總之,“百物養生,莫先口齒”。牙齒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承擔著保護消化道的重
要任務。古代養生家對護齒很重視,總結出許多有關固齒保健的方法。其中,“叩
齒”和“咽唾液”是其中重要的兩項。常叩牙齒,能強腎固精,平衡陰陽,疏通氣
血,暢通經絡,從而增強機體的健康。現代醫學研究証實,叩齒能對牙周組織進行
生理性刺激,可促進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興奮牙神經和牙髓細胞,增強牙周組織
的抗病能力和再生能力,使牙齒變得堅硬穩固,整齊潔白。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