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回溯《世界版权公约》起源的背景

UNIVERSAL COPYRIGHT CONVENTION(UCC)


武卓敏1

公约背景
在 1952 年至 1994 年期间,TRIPS 协议尚未签署之前,国际版权关系是由两
个版权方面的协约调整的,为保护文学作品与艺术作品领域的跨国协议构建了
一个法律框架。它们分别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管理的于 1886 年签署
的《保护文学与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简称伯尔尼公约),及由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UNESCO)管理的《世界版权公约》(下文简称 UCC)。伯尔尼公约是
一个国家小组共同合作努力的结果,这个国家小组由当时在经济方面具有相似
发展程度的国家组成,他们有着可以相互共享的历史,并在对国外作者的文学
与艺术作品方面拥有着明确的相互利益,而且这种互惠利益是相互延伸的。此
后 70 年,《世界版权公约》出现了,它的任务比前者更广泛,有了更多复杂的
关于社会与政治国际环境的考量,并在如何更好的提高版权保护方面达成了一
致。
UNESCO 的任务是为保护文学与艺术作品设计出一套全球性的标准。这个标
准将适合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适合不同文化、不同法律体系和政治体系
的国家,并能够在地理空间上比伯尔尼公约传播的更广,达到伯尔尼公约未曾
达到的范围。因此,其目标就是要创建一个框架,这个框架能够在鼓励创新的
同时,保护和传播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使作品能够获得一个更加广阔的空
间。此外,这个框架还要能够调节两个不同法律体系间的基本概念性分歧,也
就是法语所说的 droit d`auteur (版权法)与源自普通法系的《安娜法》2。

1 LL.M. (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 , Ph.D. Scholar of Max-Planck Institute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Competition Law and Tax Law (in Germany), Ph.D.
Student of University of Munich. www.zhuominwu.cn .

本文资料来源:Ms. Petya Totcharova, Legal Officer of Cultural Enterprise and Copyright


Section, Culture Sector of UNESCO.

2 《安娜法》是 1709 年由英国议会通过的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后人为了简便而冠之以当时在位的英国女


在 1952 年采用 UCC 之前,根据各国在版权方面为其国际关系而制定的规定
看,我们可将它们分为三类:(1)由伯尔尼公约形成的针对保护文学与艺术作
品的国际联盟国家;(2)泛美系列协议(Pan-American Conventions)国家;
(3) 还未加入任何国际版权保护体系的国家。此外,通过签订双边协议或
“宣言”,这三种分类中的一个或多个国家又相互建立了双边关系,这种双边
关系仍然属于其本身的分类。
造成这种情况的实质性原因主要是关于自动保护和保护程度方面的问题。
早在 1928 年,国际社会就已经在保护版权方面进行过各种尝试,希望统一
相关领域的国际关系。1928 年 9 月 24 日,国际联盟在第 9 次集会上,邀请其委
员会,并由能够胜任的部门对法律的国际一体化和创新思维的保护尺度进行必
要的研究,并做出咨询意见。此号召是由泛美在蒙得维的亚(Montevideo)的会
议上发出的。为此,国际联盟智慧合作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llectual
Co-operation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伯尔尼国际会议、美洲国家间版
权委员会(Inter-American Copyright Commission)、私法一体化国际研究所
(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Unification of Private Law ) 、 罗
马 、 泛 美 联 盟 ( Pan-American Union ) 、 美 国 国 际 法 研 究 所 ( Americ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Law)以及巴西政府和比利时政府都主动进行了
很多相关方面的研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作为国际联盟智慧合作研究所精
神上的继承人,UNESCO 被委托对这个问题继续进行研究。
1947 年在墨西哥举行的常规会议的第二次会议上也因此做出了决定:
“UNESCO 将尽全力在尊重现有协议的前提下,关注在世界层面改进版权保护的
问题”(2 C/Resolution 2.4.1)。
这个决议是在常规会议后,接下来的两次会议上做出的,秘书处承担了准
备世界公约草案的任务。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适当的保证版权方面的通行
惯例并且争取获得所有国家的同意。自 1947 年到 1951 年,四个专家委员会轮流
进行公约草案的准备工作,并对 1952 年 8 月 18 日到 9 月 6 日期间在日内瓦举行
的政府间版权会议负责。最后,公约被会议采纳。

王安娜的名字。
UCC 决不是试图把一个新的国际条约放入早先业已存在合约的那个领域。
它的目标是为缓和关系建立一个基础,构建一个方案,从而可以实现在文明、
文化、立法和行政实践方面存在着广泛不同的国家间,甚至在时而发生利益冲
突的国家之间达到一种和谐。从这个视野出发,有两大关系需要被考虑:(1)
在伯尔尼公约成员国与美洲大陆国家之间稳定、且被清晰界定的条约关系;
(2)一个对于尚没有采用任何版权国际公约的国家而言能够接受的体系。

修订公约
修订 UCC 的想法是 1966 年在巴黎举行的常规会议的第四次会议上首次提出
的。在注意到公约调控着有关版权的国际关系后,大家认为公约应当作部分修
改,以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条件纳入考虑范围。常规会议全体一
致采纳了一项决议。在该项决议中,UNESCO 的相关负责人被邀请组织一次审
查,分析修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受益的可能性。 在相继举行了一系列的会
议之后,在 1971 年 7 月 5 日至 24 日于巴黎 UNESCO 总部举行的国际会议上最终
明确了 UCC 修改的具体细节。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