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2006 年第 4 期            厦门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4 2006
( 总第 176 期)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Arts &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Serial No. 176

唐代科场弊病略论

——以中晚唐数次科场案为例

吴在庆 ,刘  心
( 厦门大学 人文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 : 唐代科举制度总的来说是较为公平合理的 ,但也存在某些弊病 ,尤以中晚唐为突出 。


从这一时期的六次科场案 ,我们可以看到科场上存在着奔竞钻营 、
受贿请托 、
试官判卷取人不公 、
名人权势人物的干扰主司等种种弊病 。而这些弊病的产生 ,与当时的公荐 、
通榜 、
等第 、
试卷不糊
名等科举措施有很大关系 。
关键词 : 科举 ; 科场案 ; 请托 ; 公荐 ; 等第
中图分类号 : G40 - 092. 4 ; K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8 - 0460 (2006) 04 - 0078 - 07

唐代的科举制度肯定者多有之 ,大都以为在当时的情况下 ,唐代科举制度还是比较公平的 ,而


且在此制度下也确实搜罗 、 荐拔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但批评之厉者亦有之 ,甚至以黑暗 、
不公平等
斥责之 。笔者认为 ,作为历史上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 唐代的科举制度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公平
的 ,它所选拔的大多数人才 ,依当时的选人标准也大体是比较优秀的 ,不过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
来说 ,也有其缺陷与不足 ,这也是无可讳言的 。我们在总体肯定唐代科举的合理公平性的同时 ,也
要不夸大 、不偏颇地看到在某个时期或某次科试中 ,的确也出现某些突出的弊病 ,并由此而产生不
公平甚至黑暗的现象 ,进而分析为何会产生这些弊病与不公 ,为现在的高考和干部选拔提供鉴戒 。
关于唐代科举制度的正面评价 ,前人多有评说 ,本文不赘 ,仅依上述精神 ,以中晚唐的数次科场案为
例 ,着重谈谈唐代科场的某些弊病及其缘由 。

唐代出现过多次科场案 ,大多集中在中晚唐时期 ,这说明这一时期科场上的某些弊病已较明显

收稿日期 :2005 - 09 - 05
作者简介 : 吴在庆 (1946 - ) ,男 ,福建厦门人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刘心 (1980 - ) ,女 ,
福建福州人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
・78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79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80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81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82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83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至于考卷不糊名之弊 ,则是十分明显的 ,故宋代即废而采用糊名制 。不糊名 ,则徇私情的判卷
者就有机会与可能上下其手 ,做出不公正的评判 ,而这又使奔竞者 、
请托者看到了主司以及参与判
卷的人员可以买通而徇私情于自己的希望 ,从而务为奔竞经营 、贿赂请托 ,制造科场腐败案 。
上述对唐代某些科场弊病及其具体措施的利弊进行了论述分析 。这些弊病到了宋代逐步得到
克服 ,但仍很难完全避免 ,甚至在现在的高考和选拔干部中也时有出现 。鉴往知今 ,了解以往之弊 ,
可以为我们力避其弊 ,提供警戒和某些规避之方以一定的借鉴之资 。

参考文献 :
[1 ] 王定保 . 唐摭言 [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2 ] 刘  ,等 . 旧唐书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75.
[3 ] 王钦若 ,等 . 册府元龟 [M] . 北京 : 中华书局影印 ,1960.
[4 ] 黄滔 . 莆阳黄御史集 [M] . 丛书集成初编本 .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1936.
[5 ] 韩愈 . 韩昌黎文集校注 [M] . 马其昶校注 ,马茂元整理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 ] 裴庭裕 . 东观奏记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94.
[7 ] 封演 . 封氏闻见记校注 [M] . 赵贞信校注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58.
[8 ] 王谠 . 唐语林 [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9 ] 欧阳修 ,等 . 新唐书 [M]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75.

[ 责任编辑 : 洪峻峰 ]

Defect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in the Tang dynasty :


Case Studies of Incidents in Imperial Examination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

WU Zai2qing ,LIU Xin

Abstract :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general was fair in the Tang Dynasty , but defects showed themselves especially
during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 This paper presents case studies of six incidents in imperial examinations during that pe2
riod and concludes that there were such defects as unethical pursuits for personal gains , acceptance of bribes , examiners’partiali2
ty , interference of the elite , etc. it is argued that these defects had to do with such measures as recommendation , publicity , gra2
dation , exam papers without names fixed on them , etc.
Key words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 incidents in examinations , acceptance of bribes , recommendation , gradation

・84 ・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