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2

財經政策與發展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林委員忠正

95 年 6 月 23 日
1


一、金融環境變革
二、金融市場制度簡介
三、金融機構監理措施及成果
四、資本市場監理措施及成果
五、未來政策展望

2
一、金融環境變革

3
金融環境的變革

金融 業變革
•擴大規模
•擴大範疇
金融自由化
金融全球化 衝擊 客戶需求 金融服務
資訊科技發達
•多元化 •多元化
•個人化 •個人化

金融監理變革
•合併監理
•以風險為基
礎之監理

4
金融市場一元化之發展

金融商品加速創新, 品界線日趨模糊
新金融商品涉及存放款、資本市場、貨幣市場、證券
發行市場及店頭市場
結合儲蓄、投資及保險等概念之金融商品越來越普及
金融業跨業經營
以轉投資方式跨足其他金融領域
以合作推廣他業商品等方式提供他業之金融商品
金融集團逐漸形成 快速成長
不同形態金融機構之整合
金融集團之發展趨勢

5
金融監理一元化之發展
國際金融監理發展趨勢
分業監理及分工檢查之管理模式,難以對
橫跨銀行、證券、期貨及保險業之金融集
團有效監理
金融檢查權與行政管理權分離,亦影響金
融監理之效能

6
金融監理一元化之效益
國際金融監理發展趨勢
金融集團之綜合監理效益
• 快速分享監理資訊,快速掌握金融集團之整體風險
權力及責任明確
• 主管機關統一,避免多元監理權力及責任歸屬之爭議
降低監理套利 (supervisory arbitrage) 之機

• 避免業者在最有利於自已被監督之角色來推出金融商品
有助專業人員培訓及專業團隊形成
• 有助於金融監理團隊之養成及金融專業之傳承

7
我國金融監理制度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前
行政管理權 : 集中於財政部,並採銀行業、證
券期貨業及保險業分業方式監理
金融檢查 :
•銀行業 : 財政部金融局、中央銀行及中央存
款保險公司
•證券業 : 財政部證券 期貨管理委員會、台
灣證券交易所
•保險業 : 財政部保險司

8
改組前之金融監理架構
金融局 財政部

證期會

保險司

中央存保公司

1. 央行為外匯業務之主管機關 , 銀行辦理外匯業務 , 須先洽央行表示意見 .
2. 金融檢查工作由財政部 , 中央銀行及中央存保公司共同辦理 .

9
改組後金融監理架構

行政院

中央銀行 財政部 金管會 農委會

中央存款保險公司 農業金融局

1. 央行為外匯業務之主管機關 , 銀行辦理外匯業務 , 須先洽央行表示


意見
2. 農委會農業金融局負責農漁會信用部之監理
3. 存保公司股權由財政部負責,業務由金管會負責 10
我國金融監理制度之變革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立法過程
1997.02.21 行政院核示,應全面檢討金融監督管理制度
• 參酌國際金融監理發展趨勢,考量金融監理效率,金檢
一元化不宜 限於金融檢查事權的統一
2000.08.31 財政部將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
(草案)函報行政院審查,於 2001.03.28 函報立法院審

2003.07.10 立法院第五屆第三會期臨時會三讀通過
2003.07.23 公布,並明定該法於 2004.07.01 起施行
93 年 7 月 1 日金管會正式成立,將原本金融管理制度分業監理
及分工檢查方式,由金管會正式統籌掌理,為我國金融市場的
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合併監理及金融檢查一元化劃下一新
11
我國金融監理邁向一元化

組織架構
金管會直接隸屬行政院,主管金融市
場及金融服務業的發展、 監督、管理
及檢查業務
金管會所屬機關及幕僚單位
• 四局-銀行局、證券期貨局、保險局及檢查局
• 四處-綜合規劃處、國際業務處、法律事務處及資訊管
理處
• 四室-人事、政風、會計及秘書室

12
金管會之組織架構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員 主任委員


議 副主任委員 副主任委員

政會人秘資法國綜 檢 保 證 銀
風計事書訊律際合 查 險 券 行
室事室室管事業規
理務務劃 局 局 期 局
處處處處 貨

13
金融監理之目標
維持金融穩定
執行金融改革
協助產業發展
加強消費者、存款人、投資者權益保障
建立公平、健康、穩定成長之金融環境
,進而提升金融競爭力

14
二、金融市場制度簡介

15
金融市場制度簡介
國內金融市場以業務別之三大區塊
銀行業 - 銀行局管轄
主要機構:銀行、信用合作社、票券公司、信託業
證券業 - 證期局管轄
主要機構:證券商、期貨商、投信及投顧業、證券期
貨相關事業
保險業 - 保險局管轄
主要機構:人壽保險公司、產物保險公司、保險經紀
、保險代理公司
金融控股公司 - 銀行局管轄
投資及經營管理金融相關事業
相關重要指標如後﹝資料來源:金管會 93 年年報﹞16
三、金融機構監理措施及成果

21
三、金融機構監理措施及成果
( 一 ) 健全金融市場方面
( 二 ) 鼓勵金融商品創新方面
( 三 ) 繼續法規鬆綁方面
( 四 ) 採差異化監理方面
( 五 ) 加強消費者保護方面
( 六 ) 推動國際接軌方面

22
健全金融市場方面 ( 續一 )
1. 加速清理不良債權
轉銷呆帳部分
自 88 年 1 月至 95 年 3 月底止,本國銀行累計轉
銷呆帳金額達 1 兆 6,315 億元 。
逾放比率部分
本國銀行平均逾放比率已自 91 年 4 月 8.09% 之
高峰,呈穩定下降趨勢, 95 年 3 月底已降為
2.46% 。
呆帳覆蓋率部分
備抵呆帳占逾期放款之覆蓋率自 91 年 4 月底之
14.29﹪ 提昇至 95 年 3 月底之 46.82%

23
健全金融市場方面 ( 續二 )
本國銀行逾期放款占總放款比率
(以 94.7 逾放新定義計算)
逾期放款占總放款比率

13.00
11.74
12.00 11.27
10.79
10.17
11.00
16,619億
10.00
8.86 8.60
9.00
7.97
7.87
8.00

7.00
6.08
5.72
6.00
4.90
4.52
5.00
3.80 4,101億
3.66
4.00
3.24
2.80
2.46
3.00
2.24

2.00

1.00
90IV 91I 91II 91III 91IV 92I 92II 92III 92.IV 93I 93II 93III 93IV 94I 94Ⅱ 94.Ⅲ 94Ⅳ 95Ⅰ

24
健全金融市場方面 ( 續三 )
2. 促進資訊揭露
銀行業自 93 年起,應依「銀行應按季公布
重要財務業務資訊規定」上網公布重要財務
業務資訊。

各發卡機構分別自 93 年 6 月及 7 月起,應
每月定期申報信用卡、現金卡重要業務及財
務資訊,並於銀行局網站中揭露。

25
健全金融市場方面 ( 續四 )
2 、促進資訊揭露 ( 續 )
推動銀行業「信用交易成本年百分率」揭露
制度
要求銀行業必須於廣告上明示消費者與其從事信
用交易所有應付總費用之年百分率
揭露受處分金融機構名稱及案情摘要
為加強金融業遵守法令機制,發揮教育宣導功能
,對於金融機構因違反金融法令經處以罰鍰,將於
銀行局網站。

26
鼓勵金融商品創新方面
1. 推動資產證券化業務:
資產證券化是本會力推的金融業務之一
至 95 年 3 月底止,已核准及發行金融資產證券化 31 件,發行餘額
計 2,876.7 億元;不動產證券化已核准發行 11 件,發行餘額計
548.2 億元
訂定資產基礎商業本票( ABCP )相關規定
ABCP 是金融資產證券化的主流商品之一,可提供企業以貼近市場之
利率取得類似浮動利率之融資,是公司財務調度之有效手段。
增加證券化標的
規定符合一定信用評等之債券得為證券化標的,允許以債券為基礎
資產之受益證券申請發行,預計將可促進債券市場之流動性、移轉
債券持有人之市場風險,以及增加投資管道。

27
鼓勵金融商品創新方面 ( 續一 )
2. 其他已核准銀行發行之新金融商品

「外幣氣候選擇權」
以外幣計價及台灣或全球氣候指數為標的
創新黃金商品
「黃金、白銀」之借貸業務、提供客戶以存摺方式
登載銀行與客戶間之黃金買賣及保管業務、「批售
黃金、延後決價」之現貨黃金買賣業務。

28
鼓勵金融商品創新方面 ( 續二 )
3. 協助信託業發展資產管理業務
目前已開放兼營全權委託投資業務外,另可兼營證券
投資顧問業務。
4. 簡化銀行辦理衍生性金融商品、信託商品申
請程序
對銀行辦理衍生性金融商品、信託商品改採負面表列
方式管理,配合透明化要求及風險管理之強化,積極
鼓勵金融創新。

29
繼續法規鬆綁方面
修正信託業法
釐清信託業經營資格、開放信託業務經營彈性、明定
集團信託之權利行使方式,使信託制度切合實務需求
並發揮專業
放寬中小企銀遷移原則
繼 90 年 6 月 6 日同意地區性中小企業銀行得申請以
國內分支機構家數之八分之一跨縣市遷移後, 93 年 3
月 16 日訂定「放寬地區性中小企業銀行國內分支機構
跨縣市遷移原則及申請方式」,復將該上限放寬至國
內分支機構家數之四分之一。

30
採差異化監理方面
1. 採取「加速降低本國銀行逾期放款措
施」:
對於逾放比率低者,施予獎勵措施,簡化財
務健全銀行申請案件的流程;對於逾放比率
過高者,則施予不同處置措施,以發揮例外
管理之效果

31
採差異化監理方面 ( 續一 )
2. 以負面表列方式管理銀行得辦理金
融相關業務:
94 年 3 月 23 日訂定「銀行辦理金融相關業務
負面表列規定」,銀行符合一定條件者,得改
採事後備查制,改變現行事前審查制的辦理方

須於開辦後 15 日內,檢附其營業計畫書、法規
遵循聲明書,函報主管機關備查

32
採差異化監理方面 ( 續二 )
3. 現金卡及信用卡方面,採行三五八措施

逾期帳款比率逾 3 %者,限期改善;逾 5 %
者,發函糾正;逾 8 %者,暫停業務。
4. 在「銀行辦理衍生性金融商品應注意事
項」中明定資產品質、資本適足性及備
抵呆帳之提列合於標準之銀行,採負面
表列、事後備查方式;對不合標準者,
限制其辦理衍生性金融商品以避險為限。

33
加強消費者保護方面
1. 加強銀行公會服務功能
公佈各金融機構客戶申訴窗口及申訴專線電話等資

請指定專人及申訴專線,處理消費申訴事件,並於
銀行公會網站揭露各金融機構債權催收委外機構、
現金卡及信用卡收費標準及利率。
設置「金融消費爭議案件評議委員會」,專責裁斷
民眾與金融機構間之消費爭議,俾迅速有效處理消
費爭議事件。

34
加強消費者保護方面 ( 續一 )
2. 現金卡管理措施
(1) 發卡浮濫問題:
發卡對象須年滿 20 歲。學生亦須年滿 20 歲始能申
請,且學生現金卡以 2 家發卡機構為限,信用額度
不得超過 1 萬元。
發卡機構應確認申請人身分的真實性、還款能力、
瞭解申請人的舉債情形後,再行發卡。
(2) 廣告誘發借貸問題:
廣告應加註醒語,並於廣告全程播出。

35
加強消費者保護方面 ( 續二 )
3. 加強管理金融機構受理代辦貸款案件
與委外事宜
金融機構不委託有使用金融機構名稱或易使
人誤認其為金融機構名稱之代辦貸款業者。
於委託契約中明定,不得向消費者收取任何
費用
金融機構應明定規範,禁止職員私下受理未
簽約之代辦貸款案件

36
加強消費者保護方面 ( 續三 )

4. 加強行銷規範
(1) 金融控股公司集團內客戶資訊之交互使用規

應增訂讓客戶選擇是否同意提供資料作為共同
行銷建 、 露、轉介或交互運用之欄位及簽
名處。
簽名處應能明確區分
僅同意提供基本資料(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日、身
分證統一編號、電話及地址等資料)
同意提供帳務、信用、投資及保險等其他資料

37
加強消費者保護方面 ( 續四 )
4. 加強行銷規範 ( 續 )
(1) 金融控股公司集團內客戶資訊之交互使
用規範 ( 續 )
 與客戶之往來契約有關交互運用客戶資料等相關條
款應:
以粗黑字體提醒客戶注意。
明確告知或約定客戶得隨時要求停止對其相關資
訊交互運用之最簡易方式。

38
加強消費者保護方面 ( 續五 )
5. 銀行辦理財富管理業務之管理措施
銀行辦理本項業務應設置專責部門,以防範與客戶利益
衝突之情事。
辦理本項業務之理財業務人員應具備之專業資格,則應
由銀行公會訂定並報本會核定之,以符業者實際經營上
之管理需要。
銀行應訂定客戶紛爭之處理程序,其內容至少應包括受
理申訴之程序、回應申訴之程序及適當調查申訴之程序。

39
推動國際接軌方面
1 、修正逾期放款定義
為使我國與國外逾期放款定義一致,已修正
「銀行資產評估損失準備提列及逾期放款催
收款呆帳處理辦法」,於 94 年 7 月 1 日起
正式施行
修正逾期放款之定義為「積欠本金或利息超
過清償期三個月,或雖未超過三個月,但已
向主、從債務人訴追或處分擔保品者」

40
推動國際接軌方面 ( 續一 )
1 、修正逾期放款定義 ( 續 )
銀行對其授信資產之分類,由原先之四類修正為五
類,各類資產提存備抵呆帳比率如下

  舊制 新制

資產分類 定義 提存比率 定義 提存比率

第一類 正常之授信 0% 正常之授信 0%

第二類 可望全數收回 0% 應予注意 2%

第三類 收回有困難 50 % 可望收回 10 %

第四類 收回無望 100 % 收回有困難 50 %

第五類     收回無望 100 %

41
推動國際接軌方面 ( 續二 )
2. 遵循新巴賽爾資本協定
協定主要目的係建立銀行體系風險管理制度,
為鼓勵銀行遵循新協定規範,期與國際同步自
民國 96 年起正式實施新巴塞爾資本協定。
本會自民國 91 年 5 月即已與中華民國銀行公
會成立「新巴塞爾資本協定共同研究小組」,
針對我國實施新巴塞爾資本協定所需研修之法
規內容進行研議。

42
推動國際接軌方面 ( 續三 )
2. 遵循新巴賽爾資本協定 ( 續 )
參酌國際規範,於 94 年起陸續發布「銀行
自有資本與風險性資產計算方法說明」等暫
行版本,以作為銀行進行試算及提早準備之
依據。
為瞭解實施新巴塞爾資本協定對本國銀行之
衝擊,本局已請本國銀行以 94 年 6 月 30
日為基準日進行試算。

43
四、資本市場監理措施及
成果

44
四、資本市場監理措施及成果
( 一 ) 健全證券市場之發行制度
( 二 ) 健全公司治理
( 三 ) 強化會計師功能

45
健全證券市場之發行制度

46
募集與發行制度之調整
將有價證券之募集及發行之申請核准案件納入
申報生效之適用範圍,刪除申請核准制。 ( 證交
法第 22 條 )

配合修正相關子法內容:
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 (95.3.3
修正 )
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海外有價證券處理準則 (95.4.4 修
正)
外國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 (95.4.4 修
正)

47
募集與發行制度之調整
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
修正重點:
• 發行人申辦國內募資案件全面採行申報生效制
效益:大幅簡化企業籌資程序
• 推動股票及公司債採行無實體發行制度
95 年 7 月 1 日起上市、上櫃、興櫃股票公
司發行股票及公司債皆應採無實體方式
效益:降低公司之發行成本,提昇投資人權
益之保障

48
募集與發行制度之調整
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
修正重點 ( 續 ) :
• 開放公開發行公司得於境內發行以外幣計價之公司債
效益:擴大我國證券商品種類,吸引外資法人參與
國內市場
• 強化私募有價證券之控管機制
加強 發行人辦理私募有價證券之資訊公開作業
效益:提昇對原股東之保障作業

49
改善承銷制度
• 為提昇證券發行市場品質,金管會成立後參酌國際承
銷作業及國內實務,於 94 年間實施承銷新制,包括初
次上市(櫃)案件首五個營業日無漲跌幅限制、引進
價格穩定措施、承銷配售方式選擇自由化及加強承銷
商專業功能與自律機制等。
• 為使承銷制度更趨完善,金管會刻正就強化詢價圈購價
格發現功能、提高定價合理性、是否參酌香港制度彈
性調整公開申購比例、調整承銷作業縮短承銷時程、
增列禁止配售對象及檢討單一圈購人配售數量等議題
研議相關方案。

50
健全公司治理

引進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制度

51
獨立董事

第 14 條之
2
依章程自願設置
獨立董事之設置 主管機關視公司規模
、股東結構、業務性
質等要求設置

獨立董事之資格 消極資格
專業資格、持股、兼職及
提名方式

52
獨立董事
獨立董事職責
內部控制制度。
取得處分資產、從事衍生性金融商品、資金貸與及背書保
證等處理程序。
涉及董事、監察人自身利害關係之事項。
重大之資產或衍生性商品交易。
重大之資金貸與、背書或提供保證。
募集、發行及私募具有股權性質之有價證券。
簽證會計師之聘任、解任或報酬。
財務、會計或內部稽核主管之任免
上開事項應提董事會決議通過之事項,獨立董事如有
反對意見或保留意見應於董事會議事錄載明

53
獨立董事
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之 2 第 2 項規定:「獨立董事應具
備專業知識,其持股及兼職應予限制,且於執行業務
範圍內應保持獨立性,不得與公司有直接或間接之利
害關係。獨立董事之專業資格、持股與兼職限制、獨
立性之認定、提名方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
主管機關定之。」
金管會爰依據上開規定授權,於 95 年 3 月 28 日以金
管證一字第 0950001615 號令訂定「公開發行公司獨立
董事設置及應遵循事項辦法」

54
審計委員會
第 14 條之
公司法、證交法及其他法律賦與監察人之
4 職權,於審計委員會或其成員準用之

審計委員會 審計委
之設置 均由獨立董事組
員會、
成,不得少於三
監察人
人,至少一人具
擇一
備會計或財務專

註 : 關於主管機關命令公開發行公司應設置審計委員會之適用範圍,金管會初期
採鼓勵自願方式循序推動,未來視國內企業推動公司治理之運作情形,再進一步
評估及訂定應強制設置審計委員會之條件。
55
審計委員會
第 14 條之 規範審 計委員會之 職
5 責 --
應經審 計委 (1) 訂定 或修正 內部 控制 制度。
(2) 內部 控制制 度有 效性 之考核 。
員會 1/2 以
(3) 訂定 或修正 取得 處分 資產、 從事 衍生性 金
上同意 ,並 融商 品、資 金貸 與他 人及為 他人 背書保 證等
提董事 會決 重大 財務業 務行 為之 處理程 序。
議,除 第 (4) 董事 、監察 人自身利 害關係 之事 項。
(10) 項外如 (5) 重大 之資產 或衍 生性 商品交 易。
未經審 計委 (6) 重大 之資金 貸與 、背 書或提 供保 證。
員會同 意者 (7) 募集 、發行 或私 募具 有股權 性質 之有價 證
,得由 全體 券。
董事 2/3 以 (8) 簽證 會計師 之聘 任、 解任或 報酬 。
(9) 財務 、會計 或內 部稽 核主管 之任 免。
上同意 行之
(10) 年度及 半年度 財務 報告。
56
審計委員會

公開發行公司審計委員會行使職權辦法
• 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之 4 第 5 項規定:「審
計委員會及其獨立董事成員對前二項所定職
權之行使及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
之」
• 金管會爰依據上開規定授權,於 95 年 3 月
28 日以金管證一字第 0950001616 號令訂定
「公開發行公司審計委員會行使職權辦法
」 57
董事會結構與運作
近年來國內發生的企業弊案 ( 博達、訊
諜 ) ,引起外界對董事會功能之關切。
董事會功能發揮為推動公司治理重要之
一環。公司治理架構應確保董事會善盡
指引公司策略、有效監督管理者之責,
並應對公司和股東負責任。

58
董事會結構與運作
第 26 條之
董事 人數 不得少 於五
3 人
排除公司 法第 二十七 條第二 項
之適用, 即政 府或法 人股東 不
得同時指 派代 表人擔 任董事 、
監察人
董事間應 有超 過半數 之席次 ,不
得具有一 定親 屬之關 係者, 且監
察人至少 一人 不得與 董事或 其他
監察人有 一定 親屬之 關係

應訂定董 事會議 事規 則
以強化董 事會職 能
59
董事會結構與運作
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議事辦法
依據證交法第 26 條之 3 第 8 項規定「公司應訂
定董事會議事規範;其主要議事內容、作業程序
、議事錄應載明事項、公告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
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之授權訂定。
金管會爰依據上開規定授權,於 95 年 3 月 28
日以金管證一字第 0950001616 號令訂定「公
開發行公司董事會議事辦法」。

60
施行日期、罰則
罰則—
公司 未依 規定設 置獨 立董事 、審 計委員 會
第 178 條、 獨立 董事 、審計 委員 會之人 數、 資格不 符規

第 181 條之 定
董事 會人 數不足 規定 或未依 規定 補選者
2 及第 183 並將 最低 罰鍰提 高至 24 萬元


施行日 期—
公司 治理相 關條 文之實 施日 期為 96 年 1 月 1 日
施行。
公司 依規定 設置 獨立董 事、 審計委 員會, 或依 第
26 條之 3 第 6 項規 定有 董事 、監察 人應 解任之 事
由,得 自現 任董事 或監 察人任 期屆 滿時, 始適用
之。
依本 會 95 年 3 月 10 日金管證 一字 第
0950103165 號函令 核准若 由政 府或法 人股 東之
代表人 同時 當選或 擔任 公司之 董事 及監察 人時,
得給予 緩衝 期至任 期屆 滿以利 公司 遵循。 61
證券交易法修正後對企業的影響與效益
 提升企業競爭力
採行優良的公司治理機制,有助強化國際競
爭能力及應變能力。
創造共同利益
獨立董事之設置,有助於股東、經營管理者
、董事及其他利害關係人共同利益之均衡及協
調。
提升公司治理與國際接軌,並有利企業籌資:
推動獨立董事等制度有利於與世界各國制度接
軌,並利於企業赴海外籌資,及提升公司治理
評比,吸引國際投資人資金來台投資。 62
肆、健全證券交易機制

63
證交法修正重點
防制證券市場操縱不法行為
防制證券市場操縱 ( 證交法第 155 條 )
• 明定不履行交割包括「委託買賣」之不履
行交割〈投資人對證券商不履行交割
〉及「申報買賣」之不履行交割〈證券商對
市場不履行交割〉兩種態樣,並 禁止製造
某種有價證券交易活絡表象之行為。

64
證交法修正重點〈續〉
防制 線交易等不法行為
防制內線交易 ( 證交法第 157 條之 1)
• 對內線交易其「內部人範圍」、「公開方
式」、「重大消息」等要件之定義,及對民
事賠償之對象予以更明確規範,並 授權主
管機關訂定相關事項之辦法。
本會於 95.05.30 訂定發布「證券交易法第
一百五十七條之一第四項重大消息範圍及其
公開方式管理辦法」。

65
伍、強化會計師功

66
強化會計師功能
全面修正會計師法 ( 送立法院審議中
)
強化會計師獨立性
建置法人會計師事務所
加強會計師管理
引進專業責任保險
賡續辦理會計師事務所之整體評鑑作業
,落實專業自律功能,提升執業品質。

67
增〈修〉訂會計審計準則公報與國際接軌
美國沙氏法( Sarbanes- Oxley Act of
2002 第四0四條
公開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 (PCAOB) 發布之審
計準則第二號公報 PCAOB Auditing
Standard 2, An Audit of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Performed in Conjunction With an
Audi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參考上述資料,協助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
於 95 年度完成「會計師內部控制專案審 」審
計準則公報草案之撰稿,以與國際接軌及落實
會計師內部控制制度專案審 。
68
增〈修〉訂會計審計準則公報與國際接軌
修訂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 7 號「合併財務報表

〈 94 年度開始實施〉
增訂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 34 號「金融商品會
計處理」〈 95 年度開始實施〉
增訂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 36 號「金融商品表
達與揭露」 〈 95 年度開始實施〉
增訂審計準則公報第 42 號「公平價 衡量與
揭露之查核」〈 95 年度開始實施〉
預定於今〈 95 〉年度完成「會計師內部控制
專案審查」審計準則公報草案之撰擬。
69
五、未來政策展望

70
推動金控整併
持續推動金控整併
• 採取「差異化管理」,使資本適足、守法性良好
之金融機構,得在自由化、國際化之原則下,調
整不合時宜之併購法規,協助業者排除整併之障
礙。
• 為使問題金融機構平順退出市場,將修法強化金
融危機處理法則,充實金融重建基金及存款保險
基金,並建立立即糾正措失機制,增強金融機構
整併及退出市場之壓力。
• 鼓勵外資投資我國金融機構及進行策略聯盟,以
引進新金融技術經營團隊及新資本,提升國際競
爭力。

71
健全金融安全網
金融重建基金於 94 年 7 月 10 日起即不
再將經營不善金融機構列入處理,屆時
存保公司將擔負起處理問題金融機構之
重任,存款債權之保障為 100 萬元,不
再全額理賠,故問題金融機構之處理將
至為重要。
研議修正銀行法,對資本不足之問題金
融機構,強化立即糾正措施,並建立退
場機制。
72
實施新巴塞爾資本協定
透過新巴塞爾資本規定之實施,加強銀
行風險管理
目前國內主要銀行已著手規劃因應措施,
釐定妥適資本管理及風險管理等經營策略
我國銀行若能及早建立較具敏感度的風
險管理機制,必能在競爭激烈的金融環
境下,取得較佳的競爭優勢
我國預定將與國際同步於民國 96 年起
正式實施新巴塞爾資本協定。

73
推動兩岸金融往來
配合政府大陸政策,建立兩岸金融監理協商
機制
1. 配合政府大陸政策,循序推動銀行赴大陸
設立分行、子銀行及參股投資當地銀行,解
決臺商融資問題。
2. 強化提供台商金融服務功能,檢討國際金
融業務分行及海外分行之業務經營彈性,以
有效因應大陸市場之變化,並致力建立兩岸
金融監理合作機制,以利我國金融業在大陸
地區之發展。

74
促進債券市場國際化與多元化發

提昇債券市場國際能見度與競爭力,擴大電
腦交易系統功能,提供多元化的商品與交易
模式
規劃推動國際債券及 ECB 回國掛牌交易。
擴大參與國際債券會議,並舉辦國際債券研討會及海
外宣導說明會。
研議強化公債借券放空機制及檢討相關規章。
建立融資性 ( 不指定券種且 T+0 日交割 ) 債券附條
件交易系統。
規劃建立公債 B2C 交易平台

75
健全證券信用交易制度
推動有價證券信用交易制度與借貸制
度整
研議放寬信用交易融券券源限制
藉由上開二項措施,使借券與融券
券源得以互為 流用,自然解決融券券源
不足之問題,建構一個符合我國證券
市場需求之制度。

76
健全基金市場發展
賡續研議並改善債券型基金之相關問
題,健全債券型基金之發展。
研議修正相關法令,持續放寬國 內基
金之可投資標的、從事證券相關商品交
易之標的及額度限制,以利提升基金
操作績效及基金商品創新設計。
研議擴大國 內基金之銷售通路,讓國
內基金得與境外基金競爭。

77
加強投顧事業管理
加強非法投顧業務管理,以保護投資
人,積極與法務部調 局聯繫溝通,以
緝非法投顧業者。對外積極 強
利 化
跨國監理機制外,對內亦加強投資人
教育及宣導作業。
開放投信、投顧事業相互兼營、證券
商兼營投顧事業辦理全權委託投資業
務,以利業者擴大業務範圍。

78
放寬全權委託投資標的
強化境外基金資訊 露
因應金融環境快速變遷,有效提升全權委
配置彈性及效能,研
託投資資 議在客戶同意
之前提下,開放黃金等商品期貨,擴大全權委
託投資標的不限於證券相關商品。
積極督導促集保公司及投信投顧公會等週
邊單位建立「 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 ,以
利同步強化境外基金資訊揭露效能。
積極參與國際會議,並與國外簽訂資訊交
換及相互承認協定,冀由跨國資訊合作,
強化境外基金監理及抑制不法洗錢交易。

79
結語
面對新的國際經濟情勢,本會努力方向:
持續秉持以服務為導向之監理文化,採取差異
化管理原則。
制定各項符合時宜,並與國際接軌的監理政策
及金融制度,以協助金融機構提升經營效能及
國際競爭力。
加強消費者與投資人金融教育與保護,以提高
全民金融知識水準。
增強民眾對金融市場的信心,有利於金融產業
健全發展。

80


維持金融穩定 落實金融改革

建立公平、健康、能獲利的金融環境

全面提升金融業競爭力

促進金融產業發展 加強 消費者保護工作

81
敬請指教

8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