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1994 年 分税制 1994 年开始实行的分税财政体制,其主要内容是将税改后的 18 个税种划

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同时分设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这项
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从 1993 年的 22%上升到 1995
年的 52.2%,2002 年的 54.93%,2003 年的 57.47%。
1994 年 汇率并轨 1993 年底,中国决定进行汇率机制的改革, 1994 年 1 月 1 日人民币实现
汇率并轨,从双重汇率改为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轨后的牌价定位在 1 美元兑换
8.7 元人民币。从那时起到 2003 年 12 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10 年大约升值 5%。
1995 年 现代企业制度 1995 年 5 月 22 日、6 月 26 日江泽民先后在上海、长春召开的企业座
谈会上发表讲话,要求坚定信心,明确任务,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他说,现代企业制度
的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句话,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必须全面准确地领会贯彻。
1998 年 积极财政政策 1998 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衰退中国政府采取了积
极的财政政策.政府通过有目的的投资政策介入市场经济运行,旨在以“储蓄—政府投资”
的方式吸纳沉淀资金、维持经济总量、带动“储蓄—自主投资机制”的恢复,但实际结果是
体现为“储蓄—政府投资—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
1998 年 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8 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克服国内的通货紧缩趋势 ,
为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我国政府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我国经济渡过了难关,
而且维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1999 年 债转股 1999 年 8 月,国家经贸委提出了债转股的具体方案、条件和范围,并宣布
我国债转股工作即将启动。同时国务院又批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
成立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2000 年 农村费改税 2000 年 3 月,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推行农村税
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并决定当年在安徽省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再进行展开。
2000 年当年,安徽全省农民总的税费减少 16.9 亿元,减幅达 31%,农村收费走向规范,基
本控制了“三乱”现象。
2000 年 城镇化 2000 年 6 月 13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
意见》。10 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的《建议》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
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
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布“要不失时机地实施
城镇化战略”。
2000 年 实施西部大开发 2000 年 10 月 26 日,国务院发布 33 号文件,发布有关实施西部
大开发的政策措施的通知。西部开发的政策适用范围,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01 年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01 年 10 月 24 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就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行部署。其主要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并通过改革实现制度创新。
2002 年 QFII 2002 年 11 月 7 日,证监会、央行联合颁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
资管理暂行办法》,自 2002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2003 年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 2003 年 9 月 10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
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
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会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
整改造,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2004 年 绿色 GDP GDP 有其局限性,它只反映了经济发展,却没有反映出经济发展对资
源环境的影响,容易过高地估计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给人一种扭曲的经济图像。绿色
GDP 是对 GDP 的一个补充和完善。2004 年内,国家选择北京、吉林、陕西、广东、上海等 6 个
省市作为试点,推行绿色 GDP 核算。

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当前
经济体制改革存在三类问 题:
  一是市场化改革中尚未突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主要有产权改革滞后问题、要素市场“
双轨制”问题、按要素分配的实现机制问题、政府自身;
  二是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外形势变化提出的新挑战;
  三是改革主体本身的利益制约问题。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应围绕促进“两个发展”,即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为轴心。以“三化”即深度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作为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
的战略取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应采取以下协调推进方略:以搭建社会保障制度为“平台”,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协调配套;经济体制
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协调共进。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中 国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历 程
从 1978 年 到 二 十 世 纪 末 , 中 国 的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大 体 经 历 了 三 个 阶 段 :
第 一 阶 段 大 约 从 1978 年 底 到 1984 年 10 月 , 改 革 重 点 为 微 观 经 营 机 制
第 二 阶 段 的 改 革 从 1984 年 10 月 到 1991 年 底 , 重 点 是 改 革 中 国 的 资 源 配 置 制 度 。
第 三 阶 段 的 改 革 从 1992 年 到 20 世 纪 末 , 主 要 是 改 革 宏 观 政 策 环 境 。
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及其经济学分析

回顾过去 25 年的改革历程,中国在短时间内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大的经济体中,应该说我们
取得的成绩非常辉煌值得骄傲。目前改革开 放的宏伟 大业还面 临着一些 问题,亟 需不断
深化改 革。
一、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亟待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很快的,但我们投入的资源
恐怕也是罕见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结构不合理。
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需要克服。金融是影响经济的核心,困难不是在解决 25%的不良贷款,
在于我们今后怎么保证不再出现这么多的不良贷款。改革还涉及到很多方面,政府的改革对
金融体系来讲非常重要。因为过去的计划投资、对金融的管制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成思危
指出:金融改革面临五大任务专家观点:推进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
三、迫切需要成熟化的、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社会保障体系在过去
10 多年里进行了很多探讨,原来有一个方案,但实施得不是很理想,特别是还不能兼顾从
农村来到的城市的劳动力。
四、必须抓紧建立一个有效保障市场统一的法律体系。现在的司法体系对于保障市场统一性
有很多的缺陷,是按照行政级别来设定的,涉及到跨省跨市的经济纠纷时,由不同地区的
法院来判,容易出来地区保护主义。
五、从制度上保障我们国家的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目前我国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与世界平
均水平相比还少 3 到 4 年。白春礼谈中国人才流失问题:“回国潮”一定会来教育部就义务
教育和教育经费投入等答记者问
六、必须使社会服务领域和事业单位充满生机活力。服务业特别是社会服务业,包括科技、教
育、卫生等,都有一个发展潜力的问题。我们说企业改革是中心问题,但事业单位改革一点
不比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小。我国事业单位有 3 千多万人,仅仅从解决财政方面事业单位改革
也是刻不容缓。
七、政府管理方式需要现代化。
八、改进和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就是随着我们企业改革,政府改革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
人们不再依附于单位,很多事情需要社区来办理,这也是非常严峻的挑战,这不仅是社会
事务,街道卫生谁来管,很多民事纠纷怎么办?包括信用制度的建设,也需要社区作出贡
献的。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国有企 业改革、市场 体系建设 、财税金融 、


投资体 制、分配与社 会保障制 度改革 等诸方面的具体改革项目。经过 20 多年的积极探索,
各项改革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但从系统论的角度和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来看,各项改革的配套性和衔
接性差,已成为制约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障碍。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速的新形势下,
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必须有新视野、新思维和新方法。本文认为推进总体经济体
制改革不仅揭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要从总体上和宏观上去推动改革的新阶段 ,
而且具有创新改革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1、总体经济体制改革从宏观上总体上把握我国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从整个价格体系,国民
收入增长以及就业问题的总体运行方面来设计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政策。因此,它是一种宏
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对宏观调控的有力调控作用的客观反映。
2、总体经济体制改革从综合角度出发来抓市场主体的培育。通过总体改革可以从过去那种只
抓单个企业的改革,走向从总体上来思考行业或产业的改革和资源整合问题,全面推进行
业重组和资本运作,从整体上推进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有了这种方法论原则,我
们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时,就可以跳出就国企谈论国企的怪圈,就可以克服国企三元式改
革的弊端,就可以从综合角度研究和规划如何“支付改革成本”等问题,从而有利于进行
配套推进。
3、从总体上研究改革问题,有利于直面制度创新和体制转换深层次问题的改革。把体制改革
和制度创新当作一个发展变化过程而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止的结果,当作一个社会经济发展
的永恒主题而不是一个临时措施,避免改革中的“毕其功于一役”的思维方式;有利于使
改革围绕经济体制中的薄弱环节和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
但必须体现统筹兼顾和综合配套;有利于培育求真务实的改革精神。
4、总体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这个中心。改革是推动经济发
展的手段,是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发动机”,但改革毕竟不是经济建设本身,改革不
能代替发展。因此,今后的改革方向应该是,政府要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制度
建设为中心”,注重制度创新,从宏观上为经济建设创造制度和体制环境。
5、总体经济体制改革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基本哲学原理对体制改革的指导作用。总体
经济体制改革表明的是一种大趋势,是一种大概念,它具有统计学上的平均数的意义,也
是哲学上的必然性或规律性的表现,只有从总体上把握,从综合发展着手,才能克服盲目
性、克服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从而不断探寻到改革和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
总之,总体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新的工作方法,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时期新形势下,
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为行动指南,按照
“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的原则,积极培育市场,增强企业活力,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
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职能,全面推进制度和体制创新。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