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隨著網路不斷發展壯大,在網路空間已經形成一種特定的文化類型,即網

路文化。網路與現有的廣播、電視和報刊傳媒不同,電視的傳播方式是「你說我
看」,報刊是「你寫我讀」,這種中心化色彩是傳統資訊和文化傳播的基本特徵。
而網際網路則是雙向交流的媒體,網友既可以是接受者也可以是傳播者,它是
「去中心化」的。網際網路上凡文化資訊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大大沖擊了傳統的
傳播方式,並使文化模式發生轉型。

網絡媒體的特徵
  對於網絡媒體,已經不能用傳統的「大眾媒體」來概括,因為在這裡,「大眾」
的概念發生了變化。網絡媒體包含了多層次的傳播過程,這些網上傳播過程已經
不能簡單地用人際和大眾傳播來區分。

即時性(特點)
  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比較,特點是資訊發佈的即時性。這包含著兩方面的涵
意,一方面是最新事件發生,網絡媒體可以在獲得相關的文本、圖像、音訊、視訊
等資訊後立即將之公開發佈;另一方面,對於受眾,接收這些資訊只在簡單的
滑鼠點擊之間。不能想像報紙出版者如何能把最新資訊放在已經印刷好的報紙中,
當然讀者也不可能從某種報紙閱讀某新聞事件的最新進展。電視和廣播除了少數
現場直播節目,其他節目也都需要相對長的制作週期。
  網上直播也是網絡媒體即時性的進一步體現。隨著數位化和寬頻技術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內容在網上與受眾直接見面。在中國,各種重要新聞現場、大的賽事、
重大文藝晚會……視訊和音訊元素也都在網絡媒體中相繼出現,而且隨著相應
技術的完善,其效果也將逐漸改善。
  網絡媒體的即時性帶來了資訊傳遞效率的極大提升。跨越了地域限制的網際
網絡,以光速在網絡中傳送的資訊,真正可以使人足不出戶,瞭解全球發生的
最新大事。而同樣重要的一點是,由於即時性特徵,使得網絡媒體內容不再是僵
化固定的,而是 24 小時不斷滾動更新的資訊海洋。人們已經習慣隔一段時間上
網站瀏覽最新新聞時事以及專家或其他網友的點評,而對於社會關注的焦點議
題,例如「9.11 事件」
、 「2002 日韓世界杯」等,各家網絡媒體通常都制作了相關
專題,連續數月甚至一年對其作出動態更新。新聞的發佈不再需等待像傳統媒體
所必須的出版週期和制作週期,只要數分鐘就可以傳播發佈。而受眾對資訊的評
論,可以 24 小時不間斷地發表和被閱讀。

從網絡媒體新聞特性的應用和發展看來,有四個階段:
一是基本照搬傳統媒體的新聞和資訊;
二是開始獨立地編輯和採訪新聞;
三是拓展如論壇、數位列表和社區之類的交互性新聞資訊服務;
四是將關注點逐步轉移到寬頻業務,包括已經蓬勃發展的短訊業務等。
待最初的單體電子版,到網絡版,到綜合性門戶資訊發佈平臺,網絡媒體
經歷了一個逐步成熟、逐步專業化、逐步媒體化和逐步網際網路化的過程。大致的
階段是:發佈母體媒體的新聞資訊。轉發其他媒體的新聞資訊,採編發佈獨家的
新聞資訊和發售屬於自己的獨家新聞資訊。隨著網際網路技術應用日趨完善,網
站逐步成為一個功能多樣的綜合資訊發佈平臺。

《資訊社會 4.0》熊澄宇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