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

You might also like

You are on page 1of 14

本届国际天文大会将改写行星的定义,而全世界的教科书和人们头脑中根
深蒂固的天文学观念,也要随之改写
8 月 14 日至 25 日,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天文学家汇集风光如画的捷克首
都布拉格,参加三年一度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议。与往届不同,本次第
26 届会议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24 日,天文学家们用投票的方式决定太阳
系行星的称谓,给众说纷纭的行星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根据新的定义,太
阳系的 9 个兄弟要分家,特别是老九冥王星被划入另册。
行星被重新分为三类
天文学家16日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正式提交有关行星定义的决议
草案,即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 26 次大会 5 号决议。22 日,大会又提交了重
新修订的 5 号决议:行星的定义。决议中说,当代的观测正在改变我们对
太阳系的了解,重要的是天体的命名应当反映我们现时的认识。这特别适
用于“行星”这个名称。“行星”一词最初描述的是那些在天空中“游荡
”的光点。最近的发现则迫使我们用如今可以获得的科学信息来创建某种
新的定义。因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议用下述方式来定义行星和太阳系
的其他天体:
[1]我们将 1900 年以前发现的在黄道面附近以近圆轨道运行的 8 个经典行
星和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运行的其他行星天体区分开来。
[2]按照上面的定义,我们承认冥王星是一颗行星,最近发现的若干大的
海(王星)外天体也是行星。与经典行星相比较,这些天体的轨道一般都
具有大的倾角和大的偏心率,轨道周期超过 200 年。我们把以冥王星为原
型的这类行星天体归为新的一类,“矮行星”(dwarf planet),以与经
典行星相区别。
[3]所有环绕太阳运行的非行星天体均应命名为“太阳系小天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方成接受《国际
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说,简言之,就是把行星分为三大类,即“经典行
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北京天文馆馆长、中国著名小行星
专家朱进博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个决议就是把冥王星从九大行星中开除。
根据大会的 5 号决议,冥王星的行星身份仍将保持,但是已从大行星降为
二级行星——“矮行星”,可谓今不如昔,身价一落千丈。
与此同时,有3颗天体将荣升二级行星,它们是: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
冥王星最大的卫星卡戎星和2003年发现的2003UB313(齐娜
星)。这样,太阳系的行星由9颗增至12颗。其中有8颗是经典行星(俗
称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同时有4颗二级行星“矮行星”,它们是冥王星、卡戎星、谷神星和齐娜星。
据专家介绍,冥王星与它的卫星卡戎星均符合新的行星定义,二者直径
为2:1,引力中心不在冥王星内,彼此的运动犹如在天宇跳交谊舞。这
样,它们将可能是太阳系首次确认的双行星。
76 年前天文学家的失误
从伽利略首次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到 21 世纪的今天,已经过去了近 400
年。在这期间,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一直经历着“生死轮回”的宇宙
以及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系的探索。之所以现在制定行星定义,要追
溯到一场历时 76 年的天文学“失误”。1930 年,洛厄尔天文观测台宣布
观测到冥王星,他们称该行星的体积比地球大数倍。很快,冥王星作为太
阳系第九颗行星进入教科书。但冥王星的发现者美国人克莱德·汤博当时
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随着现代天文观测仪器的不断升级,通过哈勃大望
远镜,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是日新月异。尤其是“柯伊伯带(Kuiper Bel
t)”的出现直接动摇了冥王星的地位。新的观测显示,冥王星实际上是一
块比月球小的岩石。等这个错误被纠正,冥王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小孩
子们都知道它是第九大行星,被人们叫了几十年了。
在科学界,关于冥王星的地位问题长久以来就存在争议,自 2003 年美国
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迈克·布朗发现了 UB313 后,关于冥王星的争论
升级。布朗发现太阳系里还有一个体积比冥王星大的天体,沿着海王星外
的大角度倾角轨道运动。经哈勃太空望远镜测量,这一天体直径约为 3000
公里,比冥王星大。其官方名称是 2003UB313,布朗教授将它命名为“齐
娜”。测算显示,要让“齐娜”绕行太阳一周,得花 560 年。
迈克·布朗发现的“齐娜”是球形的,而且比冥王星大。该天体的发现令
天文学界头痛。头痛的原因在于,不同于离太阳更近的 8 颗行星,冥王星
处于太阳系最外围著名的柯伊伯带的中心位置,柯伊伯带是太阳诞生时的
残留物质形成的环状区域。“齐娜”也是一个柯伊伯带天体,所以,如果
冥王星算得上行星,“齐娜”也必须是行星。问题不仅如此,天文学家还
清楚,柯伊伯带充满了数不清的岩石,如何定义它们也是个问题。
行星将越来越多?
荷兰裔的美籍天文学家柯伊伯在 1951 年首次提出了“柯伊伯带”假说,
即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的太阳系边缘,可能还有类似彗星的天体存在。柯伊
伯的这一假说,是对天文学固有看法的一种挑战。因为,在发现冥王星后
相当长的时间里,天文学家们一直认为,在海王星以外的太阳系更遥远的
区域,除了冥王星外,再没有什么其他的天体了。可就在“柯伊伯带”假
说提出的 40 年后,美国夏威夷大学天文学家于 1992 年利用 2.2 米的天文
望远镜,首次观测到这一区域有天体存在,证明在太阳系的边缘,确实有
着一个原先不为人知的广阔世界。
据出席会议的中国天文台的张承民博士介绍,最近 10 年以来,在“柯伊
伯带”发现的天体数量可以说是节节攀升,迄今已证实的达 600 多个,其
中绝大多数直径在 100 公里左右。“齐娜”已被证实是个直径超过冥王星
的天体,“柯伊伯带”是否还会有更多更大的星体存在?随着人类科学的
进步这个谜底也将逐步被揭开。
太阳系兄弟分家已成定局,争议终将尘埃落定。有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
新定义,可能某天人们一觉醒来就会发现,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自己生
存在一个有着更多行星的太阳系内。

前不久,有国外媒体发表了惊人之论,称“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其实
是个巨大的冰块,并不具备跻身“九大行星”的资格。该报道称,天文学
家在海王星外发现了数以百计由冰和石组成的小天体,人们称之为柯依伯
带 , 而 其 中 多 数 天 体 与 冥 王 星 的 公 转 轨 道 相 近 。
根据观测和研究,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就是柯依伯带其中的一分子,所以
应取消其第九大行星的身份。昨天,就此问题笔者咨询了南京大学天文系
的 专 家 。

据介绍,冥王星的发现曾被列为 20 世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但对其
在太阳系中的地位一直争议不断。其中新一轮的怀疑出现在数年前。“冥王
星的轨道很怪,当它距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它的轨道会跑到人家家里去,
也 就 是 进 入 海 王 星 之 内 。 ”
科学家随后在海王星和冥王星附近发现了与冥王星的组成结构相似的 (主
要为岩、冰结构)一批小天体,天文学上称之为柯依伯带天体。其中大多数
天体与冥王星的公转轨道相近。而柯依伯带天体由于距离太阳较远,一般
认为其都是冰块。有天文学家就此推测冥王星在物质结构上与这些小天体
相似,因此它只能是最大的一颗柯依伯带天体,而非大行星。此外,在冥
王星被发现后有天文学家不断推测太阳系中还应存在第十大行星,但这一
搜 索 屡 屡 失 败 。
其实早在 1999 年初,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就曾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对是否
保留冥王星的大行星资格进行过投票表决,经过争论,最终还是得出结论,
冥王星不会“降级”,因为这“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历史上都不合理”。
国内天文专家认为,冥王星符合天文学对行星判别的基本标准,即绕太阳
公转并独立拥有卫星。英国《自然》周刊 2006 年 2 月 22 日发表的一篇科学
论文说,美国天文学家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冥王星附近又发现两颗小卫
星。加上在 1978 年发现的卫星卡戎,目前冥王星的卫星家族中共有 3 名成
员。在正式命名前,新发现的两颗卫星将被暂时标记为 S/2005 P1(右下)和
S/2005 P2 。从这个意义上讲,把冥王星排除出“九大行星”之外不符合
客 观 现 实 。
天文专家认为,目前人们对冥王星这个遥远而朦胧的世界了解得太少,为
了详细考察冥王星的大气和结构,必须派宇宙飞船前往。人类只有到那时
才有可能真正揭开冥王星之谜。2006 年 1 月 20 日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
已踏上探访冥王星的漫长旅途。“新视野”号将于 9 年后到达该星附近,对
太阳系中这颗最远和最小的大行星进行科学探测。但在真正结果出来之前,
国际上尚没有任何公认的结论可以取消冥王星第九大行星的位置。
专家最后强调,天文学上对任何一个问题的争论最终都是由实践来检验的

九大行星名字的由来
水星的英文名字 Mercury 来自罗马神墨丘利。符号是上面一个圆形下面一
个交叉的短垂线和一个半圆形(Unicode: ☿). 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形状。
在第 5 世纪,水星实际上被认为成二个不同的行星,这是因为它时常交替
地出现在太阳的两侧。当它出现在傍晚时,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当它出
现在早晨时,为了纪念太阳神阿波罗,它被称为阿波罗。毕达哥拉斯后来
指出他们实际上是相同的一颗行星。中国古代则称水星为“辰星”。
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
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特,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而在罗马神话中
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因此金星也称做“维纳斯”。金星的天文符号用
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金星的位相变化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位相变化),
但是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是无法看出来的。关于金星的位相变
化,曾经被伽利略作为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力证据。
地球是太阳系中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它是太
阳系类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也是现代科学目前确证目前惟一存在生命的
行星。行星年龄估计大约有 45 亿年(4.5×109)。在行星形成后不久,即捕
获其惟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地球上惟一的智慧生物是人类。
因为它在夜空中看起来是血红色的,所以在西方,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
尔斯(或希腊神话对应的阿瑞斯)命名它。在古代中国,因为它荧荧如火,
故称“荧惑”。火星有两颗小型天然卫星:火卫一 Phobos 和火卫二
Deimos(阿瑞斯儿子们的名字)。两颗卫星都很小而且形状奇特,可能是被
引力捕获的小行星。英文里前缀 areo-指的就是火星。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五颗。它
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自转最快的行星。中国古代用它来纪年,因而称
为岁星。
在西方称它为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
斯。
土星是一个巨型气体行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土星的英
文名字 Saturn(以及其他绝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土星名称)是以罗马神
的农神萨杜恩命名的。中国古代称之为镇星或填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排列在土星外侧、海王星内侧而名列第
七,颜色为灰蓝色,是一颗巨型气体行星(Gas Giant)。以直径计算,天王
星是太阳系第三大行星;但若以质量计算,则比海王星轻而排行第四。天
王星的命名,是取自希腊神话的天神乌拉诺斯。
海王星为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第八个,是一个巨行星。海王星是第一个通
过天体力学计算后被发现的行星。因为天王星的轨道与计算的不同,1845
年约翰·可夫·亚当斯和埃班·勤维叶推算了在天王星外的一个未知行星
可能的位置。1846 年 9 月 23 日柏林天文台台长约翰·格弗里恩·盖尔真的
在这个位置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
目前海王星是太阳系内离太阳第二远的行星。
海王星的名字是罗马神话中的海神涅普顿(Neptune)
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开太阳最远、最小的一颗行星,1930 年被发
现。因为它离太阳最远,因此也非常寒冷,这和罗马神话中的冥王普鲁托
所住的地方很相似,因此称为“Pluto”。

冥王星是咋被发现的
1930 年 2 月 18 日,美国罗亚尔天文台的科莱特·多普发现了太阳系的第
九颗行星。一名英国少女提议定名为“冥王星”。冥王星曾被认为是太阳系
中最后一颗行星。可是天文观测最近的进展有可能动摇它的地位。
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一颗,也是最小的一颗,直径只有 300
千米左右。冥王星的亮度很弱,用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观测,冥王星也仅
仅像一粒小米。冥王星沿着很扁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在它上面过一年,
等于在地球上过了 248.5 年。从 1930 年被发现至 1990 年,它在轨道上只
走了不到 1/4 圈。
由于冥王星轨道很扁,所以当它走到近日点时,可以跑到海王星轨道里,
这时比海王星离太阳还近。 冥王星离太阳比地球离太阳要远 38 倍半,所
以接受的太阳光和热要少得多,估计太阳光照到的表面温度为-223°c,
背面可低到-253°c,在这么低的温度下,除氢、氦、氖可能是气体外,其
他绝大部分物质都已凝结为固态或液态。
1978 年,发现了冥王星的卫星。科学家推测,冥卫可能是物体撞击冥王星
后从冥王星中剥离出来形成的。冥卫“卡戎”的直径被定为 1200 千米,为
冥王星直径的 52%,如此之大的卫星与行星直径之比,在太阳系里却是“
只此一家”。

行星三大定律
开普勒定律 Kepler's laws)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德国天文学家开普
勒仔细分析和计算了第谷对行星特别是火星的长时间的观测资料,总结出
这三大定律。①所有行星的运动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
在以太阳 S 为极点、近日点方向 SP 为极轴的极坐标中,行星相对于太阳的
运动轨迹为椭圆 PP1P2P'1P', PSP'=2a 表示椭圆的长径。②行星的向径
(太阳中心到行星中心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即面
积定律。由于扇形 P1SP2 和 P'1SP'的面积相等,因此行星在近日点附近比
远日点附近移动得更快。这两条定律是在 1609 年出版的《新天文学》一书中
提出的。③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的轨道半长径的立
方成正比例。设 T 为行星公转周期,则 a3/T2=常数。这条定律是在 1619 年
出版的开普勒的另一著作《宇宙谐和论》一书中提出的。这三条定律为万有
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什么叫行星
围绕恒星公转的称为行星,地球便是围绕太阳公转的九个大行星的其中一
员。行星没有甚麼特别,她们只是陪伴 恒星的一些「碎石」而已。就九大行
星而言,比较接近太阳的( 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称为「类地行星」,她
们主要由固体如岩石、金属等形成。较远的行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
星 )主要由气体所组成,称为「类木行星」。最远的冥王星是由冰块所组 成,
科学家认为冥王星可能本来是太阳系外围,形成彗星的众多冰块的一员,
由於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才跌进来成为行星。

冥 王 星
冥王星在星盘中也属于“超个人行星”。大约二面四十六年绕行黄道宫一
周,约十四年至三十二年行一宫。冥王星是颗男性的、阳性的星。代表毁灭
驱力或改革驱力,融合,暗中发展的事物,生殖、再生与堕落。它的本质是
可塑造的、综合的。其性质是阴性的,阴暗的,湿冷的。在人物方面则代表
独 裁 者 、 圣 哲 、 心 灵 学 者 、 大 魔 头 等 。
冥王星的图腾符号象征是第一个符号来自 PL ,以纪念 Percival Lowell 于
西元一九三 O 年发展冥王星。或代表物质的十字架上顶着新月,其上悬着
代表永无止境的圆圈。海王星的外围就是冥王星,它守护着天蝎座,旺势
星尚未确定,在金牛座是失势,落陷星尚未确定。属于冥王星的字决是“
变形”。它的影响如:掌管下界隐然看不见的一切事物,也影响个人传统
观念,包括人类未知的世界,隐蔽的自我或潜意识中的自我、记得的事物、
宇宙间精神的力量、创造的潜力、原始的欲望和冲动等。黑暗又坚持的冥王
星,支配着观念、重复出现的印象,如印刷类的复制过程等。冥王星在星盘
中的宫位,冥王星在星盘中的相位是你在生命中感到最复杂的领域,也是
你 必 须 独 力 解 决 的 领 域 。
冥王星对身体也有相对感应的部位,如排泄及新陈代谢系统、脑下垂体、畸
形生长如疣、肿瘤、胎记、黑痣等。所代表的疾病如难解的疾病、排泄器官疾
病、性病、生殖腺问题、细胞组合、再生机能及免疫系统障碍、性冲动、凶残兽
性 。
冥王星正面特征有:坚决认真的、精力旺盛的、心灵的、有治疗功用的、热情
的、神秘的、足智多谋的、强有力的、有勇气的、隐秘的。而负面特征如:紧张
的、无情的、变化的、重生的、性欲的、贪婪的、侵略的、固执的、不善交际的、
不合作的、强制的、怀恨的、讽刺的、极端的、妒嫉的、强迫的、操纵的。
冥王星是离太阳最远的一颗大行星,它绕太阳运行一周历时 248 年之久,
平均速度每秒只有 3.0 英里.它距离太阳大约 40 天文单位,其表面温度
大概是-348°F.由于它距离地球过于遥远,故对它进行观测相当困难.
然而,加拿大汉太华自治领天文台的哈第(R.Hardie)居然用光电方法
测出了它的自转周期.它的表面显然不是匀整平滑的,因为其反射光具有
以 6 天零 9 小时 17 分为周期的变化,这就被认为是它的自转周期.
关于冥王星的直径大小问题尚未定论,尽管已经估计其最大值为 3600 英
里(有人也测定它并不比月亮大,即在 2170 英里以下).这一估计的依
据是冥王星的细小视圆面在天空中运行时对恒星的掩食情况.
因为在冥王星的光谱中没发现任何分子吸收带,故我们认为,冥王星完全
不同于从火星至冥王星之间的几颗大行星. 有人推测,它曾一度是海王
星的一颗卫星,在逃逸出来后才开始在它自己的绕日轨道上运动(既然冥
王星现在是围绕太阳运转而不是绕海王星运转,所以应归类于行星。而不
再属于卫星)该假说的主要理由就是冥王星的轨道偏心率太大.冥王星绕
太阳的运行轨道确实有一部分是处于海王星轨道的内侧.
冥 卫 一
Charon ( "KAIR en" ) 是 冥 王 星 唯 一 一 颗 已 知 的 卫 星 :
公 转 轨 道 :离 冥 王 星 19,640 千 米
卫 星 直 径 : 1172 千 米
质 量 : 1.90e21 千 克
Charon(卡戎或查农--译注)是以神话中的人物命名的,他专门摆渡死
者 通 过 River Styx 冥 河 来 到 冥 界 。
(虽然学术界以这个神秘人物来命名,但冥卫一的发现者这样命名也是为
了纪念他的妻子 Charlene。正如所知道的,他们英语发音的第一音节是相
同 的 , 就 象 “ shard" ( "SHAHR en" ) 一 样 。 )
冥卫一是在 1978 年被 Jim Christy 发现的。在此之前由于冥卫一与冥王星被
模糊地看成一体,所以冥王星被看作的比实际的大许多。
冥卫一很不寻常是因为在太阳系中相对于各自主星来比较,它是最大的一
颗卫星。(一个与月球的区别)。一些人认为冥王星与冥卫一系统是一个双
星 系 统 而 不 是 行 星 与 卫 星 的 系 统 。
冥卫一的半径也不是知道得很清楚,JPL 认为 586 千米的数据存在+-15 的
误差,大于 2%。它的质量和密度也不是知道得很确切。
冥王星与冥卫一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们自转是同步的。它们俩保持同一
面相对(这使得在冥王星上看见的冥卫一的位相十分有趣)。
冥卫一的组成还不知道,但它的低密度(大约 2 克/立方厘米)表示它可
能很像土星的冰质卫星(如土卫五)。它的表面可能覆盖着冰水。
不像冥王星那样,冥卫一没有很大反照率,虽然还未断定它的是不是已经
更 小 了 。
有人认为冥卫一是经过一次巨大的撞击形成的,就好像形成月球那样。
人们还怀疑冥卫一拥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大气层。

冥王星
一般认为,冥王星是离太阳最远而且是最小的行星。太阳系中有七颗卫比
冥王星大(月球, 木卫一, 木卫二, 木卫三, 木卫四, 土卫六 and 海卫
一)。
公转轨道: 离太阳平均距离 5,913,520,000 千米 (39.5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2274 千米
质量: 1.27e22 千克
罗马神话中,冥王星(希腊人称之为 Hades 哈迪斯)是冥界的首领。这颗
行星得到这个名字(而不采纳其他的建议)可能是由于他离太阳太远以致
于一直沉默在无尽的黑暗之中,也可能是因为冥王星(pluto)开头的两字
母是 Percival Lowell 是缩写。
冥王星是在 1930 年由于一个幸运的巧合而被发现的。一个后来被发现错误
的计算“断言”基于天王星与海王星的运行研究,在海王星后还有一颗行
星。美国亚利桑那州的 Lowell 天文台的 Clyde W. Tombaugh 由于不知道这
个计算错误,对太阳系进行了一次非常仔细的观察,然而正因为这样,发
现了冥王星。
发现了冥王星后,人们很快发现冥王星太小及与其他行星运行轨道有差异。
对未知行星(Planet X)的研究还在继续,但没发现任何东西。如果采用了
旅行者 2 号飞船计算出的海王星的质量,那么另一个质量差异就消失了,
也就不会有第十颗行星了。
冥王星是唯一一颗还没有太空飞行器访问过的行星。甚至连哈博太空望远
镜也只能观察到它表面上的大致容貌(见左图和上图)。
很幸运,冥王星有一颗卫星,冥卫一。也是靠着好运气,它才能被发现。这
是在 1978 年,它在向着太阳系内运行时,刚好运行到轨道的边缘时被发
现的。所以可能通过冥卫一观察许多冥王星的运行,反之亦然。通过精密计
算,什么物体什么部分在什么时候被覆盖以及观察光亮曲线,天文学家能
够绘出两个半球光亮区域与黑暗区域的大致地图。
冥王星的半径还不很清楚,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喷气推进
实验室)的数值 1137 千米被认为有+-8 的误差,几乎近 1%。
尽管冥王星和冥卫一的总质量知道得很清楚(这可以通过对冥卫一运行轨
道的周斯及半径精确测量和开普勒第三定律而确定),但是冥王星和冥卫
一分别的质量却很难确定。这是因为要分别求出质量,必须测得更为精确
的有关冥王星与冥卫一系统运行时的质心才能确定测量出,但是它们太小
而且离我们实在太远,甚至哈博太空望远镜对此也无能为力。这两颗星质
量比可能在 0.084 到 0.157 之间。更多的观察正在进行,但是要得到真正
精密的数据,只有送一艘太空飞行器去那里。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第二个反差极大的天体(次于土卫八)。探索这些差异
的起因是计划中的冥王星特快计划中首要目标之一。
有些人指出,冥王星更应该被归作是一颗小行星或是彗星,而不是行星。
一些认为这是 Kuiper Belt(轨道比冥王星更远的星体“云”)物质中最
大的一个。尽管还有对冥王星的最新地位的评估,但在历史上冥王星被认
为是行星,而且可能这样保持下去。
冥王星的轨道十分地反常,有时候比海王星离太阳更近(从 1979 年 1 月
开始持续到 1999 年 2 月)。冥王星的自转方向也与大多数其他行星的方向
相反。
冥王星与海王星的共同运动比为 3:2,即冥王星的公转周期刚好是海王星
的 1.5 倍。它的轨道交角也远离于其他行星。因此尽管冥王星的轨道好像要
穿越海王星的轨道,实际上并没有。所以他们永远也不会碰撞(这里有十
分细致的解释)。
就像天王星那样,冥王星的赤道面与轨道面几乎成直角。
冥王星的表面温度知道很不很清楚,但大概在 35 到 45K(-238 到-
228℃)之间。
冥王星的成份还不知道,但它的密度(大约 2 克/立方厘米)表示:冥王
星可能像海卫一一样是由 70%岩石和 30%冰水混合而成的。地表上光亮的
部分可能覆盖着一些固体氮以及少量的固体甲烷和一氧化碳,冥王星表面
的黑暗部分的组成还不知道但可能是一些基本的有机物质或是由宇宙射线
引发的光化学反应。
有关冥王星的大气层的情况知道得还很少,但可能主要由氮和少量的一氧
化碳及甲烷组成。大气极其稀薄,地面压强只有少量微巴。冥王星的大气层
可能只有在冥王星靠近近日点时才是气体;在其余的冥王星的年份中,大
气层的气体凝结成固体。靠近近日点时一部分的大气可能散逸到宇宙中去,
甚至可能被吸引到冥卫一上去。冥王星特快任务的计划人想在大气滑凝固
时到达冥王星。

冥王星和海卫一的不寻常的运行轨道以及相似的体积牲使人们感到在它们
俩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关系。有人曾认为冥王星过去是海王星的一颗
卫星,但是现在认为并不是这样。一个更为普遍的学说认为海卫一原本与
冥王星一样,自由地运行在环绕太阳的独立轨道上,后来被海王星吸引过
去了。海卫一,冥王星和冥卫一可能是一大类相似物体中还存在的成员,
其他一些都被排斥进了 Oort 云(Kuiper 带中的物质)。冥卫一可能是像地
球与月球一样,是冥王星与另外一个天体碰撞的产物。
冥王星可以被非专业望远镜观察到,但是这是不容易的。Mike Harvey 的行
星天像图可以显示最近冥王星在天空中的方位(以及其他行星),但是还
得靠更为细致的天像图以及几个月的仔细观察才能真正地找到冥王星。由
行星程序如“灿烂星河”可以绘制准确的天像图。

冥 王 星 : 美 国 人 永 远 的 尴 尬
表演结束了,结局有点糟糕———对美国人而言。8 月 24 日,国际天文学
联合会(IAU )第 26 届大会的全体会议上,四百余名天文学家投票将冥
王星排除在大行星的行列之外。七年来争执不休的课题有了正式结果:太
阳系的大行星减少为八颗,而冥王星只不过是一颗“矮行星”。
这个结果不会让美国人感到舒服。以前的九颗大行星里面,从水星到土
星都是自远古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再往外,天王星是德国人发现的,海王
星是德国人发现的;只有冥王星是美国人发现的。1930 年,24 岁的美国天
文爱好者汤博在洛韦尔天文台发现冥王星,此前,洛韦尔天文台的创始者
洛韦尔苦苦观测了十多年都没有发现这颗天体。冥王星很快被确定为了大
行星,没有正规学习过天文学的汤博也被“特招”成为专业天文学家。
虽然后来人们发现,冥王星比料想的要小得多,但汤博在世时,没有人
对冥王星的地位提出异议。真正的争论在 1999 年才开始。直到今年,IAU
大会才要正式对“大行星”做出界定,一个七人工作小组最初提出了一个
“令美国人舒服”的草案,他们不仅把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保留了,而且
把 1978 年美国人发现的冥王星卫星卡戎、2005 年美国人发现的海王外天
体 2003UB313 也 都 纳 入 大 行 星 行 列 。
这个草案意味着,从定义的基本思想出发,太阳系的大行星将来可能会
达到数十乃至上百颗。到那时,大部分的大行星应该都是美国人发现的了。
草案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争论,其实在外人看来,
那 更 像 是 一 种 表 演 。
一个欧洲天文学家占很大比例的小组在会议上提出对这份草案的抵制,
他们自己拟了一个新的方案。IAU 的主席对此感到不满:“我们不想要一
个 美 国 版 本 , 一 个 欧 洲 版 本 和 一 个 日 本 版 本 。 ”
两份草案后来又分裂成了三份,最终的结果是,冥王星成了一颗尴尬的
“矮行星”。“矮行星”是这次会议上为了照顾冥王星以及其他美国人发
现的球形天体而特意发明的一个词汇。或者说,它是一个安慰性质的词汇,
“ dwarfplanet” (矮行星),说到底还是有“ planet” (行星)血统的。
但冥王星其实根本没有行星血统,我们都知道这一点。冥王星的形成和
八大行星完全不同,冥王星比我们的月球还小———实际上,它比太阳系
中的七颗卫星都要小!冥王星应该被完全干掉才对。
但它现在获得了一个今后要一直使用下去的不尴不尬的称谓。这是为什
么 呢 ?
本届 IAU 大会上,有来自东方的天文学家作了题为“天文学就是‘西
方天文学’吗?”的报告。这个题目切中要害。说到底,正是美国人的冥王
星情结使得我们今天的太阳系变得如此古怪,如此荒诞。

据参加第 26 届 IAU 大会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崔辰州博士透露,今天早上,


IAU 大会给与会的天文学家提供关于太阳系行星定义的决议最终稿,并将
在当地时间下午 14:00 点(北京时间晚上 20:00)举行的在 IAU 大会第二阶
段 全 体 会 议 上 进 行 表 决 。
据悉,这份决议太阳系行星定义的决议最终稿包含 4 个部分即 5A 号决议,
5B 号决议,以及 6A 号决议,6B 号决议。对决议 5A 和决议 5B 的投票将
分开来依次进行。同样,对于决议 6A 和 6B 的投票也将分开进行。决议 5A
是 IAU 关于“行星”和相关名词的主要定义。决议 5B 对由水星到海王星
这 8 颗行星组成的集体称呼前面加上了“classical”。决议 6A 以冥王星为原
型 为 IAU 创 建 了 一 个 新 的 天 体 类 别 。 决 议 6B 为 这 类 天 体 引 入 了
“ plutonian objects” 这 个 称 呼 。
以下是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崔辰州博士翻译的太阳系行星定义的决议最终
稿 中 文 版 :
IAU 决 议 : 太 阳 系 内 一 颗 行 星 的 定 义
当代的观测正在改变着我们对行星系统的认识,我们对天体的命名反映我
们目前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这一点特别适用于行星这个名词。名词“行星”
源自描画“漫游者”,那时只知道它们是天空中移动的光点。近来的发现
导致我们需要利用现有的科学信息创建一个新的定义。
决 议 5A
IAU 决定我们太阳系内的行星和其他天体按照下列方式划分为 3 个明确的
类 别 :
(1)一颗行星 1 是一个天体,它满足 (a)围绕太阳运转, (b)有足够大的质量
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 (近于圆球)形状,同时 ©所在轨道
范 围 的 邻 里 关 系 清 楚 。
(2)一颗矮行星是一个天体,它满足(a)围绕太阳运转,(b)有足够大的质量
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 (近于圆球)形状 2 ,©所在轨道范
围 的 邻 里 关 系 不 清 楚 , 同 时 (d) 不 是 一 颗 卫 星 。
(3) 其 他 围 绕 太 阳 运 转 的 天 体 3 统 称 为 “ 太 阳 系 小 天 体 ” 。
决 议 5B
在 决 议 5A 第 一 节 和 脚 注 1 的 “ 行 星 ” 前 面 插 入 “ 经 典 ” 。 即 :
(1) 一 颗 经 典 行 星 4 是 一 个 天 体 … …
IAU 决 议 : 冥 王 星
决 议 6A
IAU 进 一 步 决 定 :
按照上面的定义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并作为海外天体中一个新类别的原
型 。
决 议 6B
下 面 的 语 句 加 入 到 决 议 6A 中 :
这 类 天 体 称 为 “ plutonian objects” 。
-------------------------------
1 八颗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 IAU 将 启 动 相 应 程 序 来 界 定 天 体 属 于 矮 行 星 还 是 其 他 类 别 。
3 目前这些包括大多数的太阳系小行星,大多数的海外天体( TNOs ),
彗 星 , 和 其 他 小 天 体 。
4 八颗经典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新华网北京 8 月 24 日电(记者杨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 24 日投票决定,


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许
多人感到不解,为什么从儿时起就一直熟知的太阳系“九大行星”概念如
今 要 被 重 新 定 义 , 而 冥 王 星 又 因 何 被 “ 降 级 ” ?
“行星”这个说法起源于希腊语,原意指太阳系中的“漫游者”。近千年来,
人们一直认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中的标准行星。
19 世 纪 后 , 天 文 学

家陆续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使太阳系的“行星”变成了 9 颗。
此 后 , “ 九 大 行 星 ” 成 为 家 喻 户 晓 的 说 法 。
不过,新的天文发现不断使“九大行星”的传统观念受到质疑。天文学家
先后发现冥王星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处。冥王星所处的轨道在
海王星之外,属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这个区域一直是太阳系小行星
和彗星诞生的地方。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天文学家发现柯伊伯带有更多
围绕太阳运行的大天体。比如,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发现的“2003UB313”,
就 是 一 个 直 径 和 质 量 都 超 过 冥 王 星 的 天 体 。
布朗等人的发现使传统行星定义遭遇巨大挑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
过的新行星定义,意在弥合传统的行星概念与新发现的差距。
大会通过的决议规定,“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
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在太阳
系传统的“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和海王星符合这些要求。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
新 的 行 星 定 义 , 因 此 被 自 动 降 级 为 “ 矮 行 星 ”
冥王星和一些类似的星体将被重新归类为“矮行星”,类似于此前的称谓
“小行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定义了第三类围绕太阳运转的小星体,
名称为“太阳系小天体”(small solar system bodies),主要包括无数的小行
星、彗星和其它自然形成的卫星。目前还不清楚冥王星被“降级”是否会影
响美国宇航局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的任务,该探测器今年初成功发
射 , 预 计 将 最 早 于 2015 年 中 期 到 达 冥 王 星 。
来自 75 个国家的 2500 名天文学家参加了本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在
此之前,由天文学家提议重新确认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并将它的最大卫星
“卡戎”和另外两个天体加入行星行列。这一提议引发了天文学家的激烈
争论,但最终并未获得广泛的支持。目前,小行星谷神星和最近发现的编
号为“2003 UB313”、昵称“齐娜”的天体均被划为“矮行星”一类,而
“ 卡 戎 ” 的 地 位 没 有 发 生 变 化 。
“2003 UB313” 的发现者迈克尔 ? 布朗(Michael Brown) 对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的决议表示欢迎,他一向认为冥王星和类似天体不具有行星资格。他说:
“UB313 是最大的矮行星,这非常酷。”

IAU 大会通过 5A 决议 少数通过 6A 决议 5B 决议被否


8 月 24 日晚,目前 IAU 大会现已多数通过 5A 决议,少数通过 6A 决议,5B
决议被否决,6B 决议现争执不下。
5A 决议:(1)行星是一种天体,它将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围绕太阳运行;
有足够大的质量以克服刚体应力,从而表现的流体静力学平衡显现出圆形
外观;在其运行轨道中与其他星体的邻近关系明确。
(2)矮行星是一种天体,它将符合以下四个条件:围绕太阳运行;有足
够大的质量以克服刚体应力,从而表现的流体静力学平衡显现出圆形外观;
在其运行轨道中与其他星体的邻近关系不明确;不是一颗卫星。
(3)所有绕日运动的不是行星的天体应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6A 决议:由以上定义确定冥王星一颗“矮行星”,它将作为一种新型天
体原型--“超海王星体”。
目前,冥王星已被列入“矮行星”之列,依据通过的 5A 决议,月球可能
也不会算作行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