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7

1979 年的 那些事 儿

□cpcliusi

开篇语:

1979 年 2 月 12 日,中央军委下达《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命令》,决定于 2 月 17 日拂晓发


起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2 月 17 日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数十万大军从云南、广西
两个方向全线出击,大炮在怒吼,坦克在轰鸣,步兵在冲锋,火光照亮了天空,硝烟遮蔽
了南疆大地,65 式军服在战场上熠熠闪耀!经过 28 天浴血奋战,“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胜利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作战任务,凯旋归来。

2009 年是 1979 年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三十周年纪念,为铭记那段血火交织的岁月,


缅怀英勇牺牲的先烈,开下这样一个帖子。由于个人军战史水平有限,贴中不实、不详、谬误
之处,敬请各位网友,尤其是参战老兵批评指正。

1,战 前的四 种情绪

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的部队,突然接到参战命令,这个从平时到战时的思想弯子不可谓不急 ,
不大。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很多,主要表现为四种情绪:一是和平麻痹情绪:认为是“佯动
”、“调防”、“吓唬越修”,仗打不起来。“战备老一套,一阵风就过去了,现在集中力量
搞四化,打什么仗?”“越南是个小国,过去是同志加兄弟,不敢打我们,部队开到边境
摆个架势,就把他吓住了。”“没想到要到广西,没想到要打越修,没想到接受任务这么快
”。二是怀疑情绪:我们要打到越南领土上去,“出境作战是否正义?”“会不会被别人说
成是侵略?”感到打出去理不直,气不壮。三是担心情绪,干部担心战士不会打,上不去,
放了羊,战士担心干部瞎指挥,白白牺牲。还担心苏联乘机在北部插手,腹背受敌。四是怯
战情绪:认为越军打了几十年仗,经验丰富,又是在本土作战,熟悉地形民情,我们干部
新战士新,怕不好对付。

2, 13 军老干 部的感 慨
搞好战前动员,使部队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旺盛的斗志,是解放军的好传统。 13 军在开战前
几天,再次组织部队学习中央军委《政治命令》、昆明军区《战斗号召书》和军党委《政治动 员
令》开展表决心、挑应战活动,使动员教育再掀一个高潮。团、营、连层层召开誓师会,会上群
情激奋,口号震天,整营整连面向北方,向祖国、向人民举枪宣誓。营与营、连与连、排与排、
班与班展开了杀敌竞赛,争艰巨任务,争当尖刀。从上到下情绪一片嗷嗷叫。经历了土地革
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干部们感慨:“有三十年了,没有见到这种动人场面”。

3,越 南侵柬 反华的 里程碑

1978 年 7 月,越共召开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基本和长远的敌人是美帝,直接的敌人
和直接的作战对象是北京和柬埔寨,可靠的后盾是苏联。决定必须尽快以武力推翻柬共,一
举解决西南战场的战略问题。认为中国刚刚结束文革,正忙于处理国内事务,无暇顾及印支;
美国正处于战略收缩阶段,也无力重返印支;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彼此角逐,难以对越作出
联合反应;而苏联则“竭力试图削弱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这一点与越南的利益相吻合
”,可以借助苏联的力量,整个国际形势对越有利。在这一战略判断的基础上,越南作出了
加快实现军事控制印支和抗衡中国战略目标的决定,迅速进行战争准备。1978 年 12 月 25 日
全面入侵柬埔寨,1979 年 2 月 17 日中越边境战争爆发。

4,没 有付诸 实施的 迂回越 西北战 役计划

1978 年 12 月 31 日,中央军委针对越南发动全面侵柬战争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扩大对越作
战规模,时间延长到 15-20 天,搞掉他 3-5 个师。增调 50 军和 54 军参战,作为战役穿插部
队,从中老边境的勐腊和零公里打出去,攻克奠边府,迂回越西北。 1979 年 1 月初到中旬,
50 军军长张志礼、54 军军长韩怀智带领各师长、团长和军、师机关人员到云南勘察地形,了
解情况。昆明军区为了统一对 50 军和 54 军的组织指挥与后勤保障,专门成立了军区西前指。
但越军在柬埔寨战场进展之快出人意料,战争第 14 天占领金边,第 21 天基本控制柬全境。
鉴于柬埔寨局势已经难以挽回,加上浅近纵深有限规模惩罚性战争的指导思想,迂回越西
北的战役计划取消,50 军(149 师到云南方向)和 54 军作为战役预备队投入广西方向,昆
明军区西前指也随之撤消。

5,越 军官方 公布的 战绩统 计


在北部边界打败侵略战争

2 月 17 日,中国出动 60 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数千门大炮,在广宁至莱州的整个北部边
界全线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经过 30 个昼夜(2.17-3.18)的英勇战斗,我军民消灭和重创
了 3 个团 18 个营 击毁和击伤 550 辆军车(坦克装甲车 280 辆),击毁 115 门大炮和重型迫击
炮,缴获大量武器.----------2005 年 5 月 8 日摘自《越南人民军 50 年》(越南国防部军事历史院
编)首发于燃烧的血论坛。

6,关 于越军 第 3 师师 史

越南之心论坛上有越军步兵第 3 师师史中越战争部分,其中战前概况和同登战斗部分前些
年由燃烧的血论坛网友“水随天去”翻译贴出,为我们了解越军情况提供了宝贵资料,网
上流传很广,随处可见。估计水兄可能是因为工作太忙,迟迟未能推出谅山战斗的内容,令
人颇感遗憾。我 2006 年初在轴心论坛上用蹩脚的英文和一个 ID 叫“gold star”的越南网友
(此君态度认真,为人谦和,也有相当功底)交流中越战争史。他说他看过 3 师师史,上面
没有详细的伤亡数字,只提了“数千”。我就说,那起码也得 3000 以上吧,你猜他怎么说?
他说在越文里,上了一千就可以叫数千,劳资晕, 3 师师史八厚道啊(解放军参战各部的
军战史里是有明确伤亡失踪被俘数字的)。 我自己的英文水平也太差,无法和他进行更深
入的交流,也就难以掌握越方的更多情况了。筒志们,学好外语很重要啊。

7,扣 马山之 战简况

扣马山海拔 800 米,位于谅山市西北 4 公里处,东北与 417 高地,南与 536 高地成鼎足之


势,是谅山外围的主要制高点和天然屏障,守敌为 327 师 42 团 3 营。1979 年 2 月 27 日 7 时
50 分,陆军第 55 军军、师炮兵进行炮火准备,持续时间 10 分钟。军坦克团 1 营(欠 3 连)
在班列一线展开以火力支援 163 师 487 团 2、3 营同时向 303 高地发起进攻,歼敌一个班。9
时 40 分,攻占那来北侧无名高地、波谋一线,歼敌一个连,继续向扣马山发展进攻。12 时
许,在攻击那来南侧和巴嘎西北侧无名高地时,因雾大、阴雨连绵能见度只有几十米,部队
在密林中迷失方向。该师遂用炮火指示目标和在步兵前 150 米处持续不断炮击的方法引导、
掩护步兵向主峰攻击。15 时 10 分,2、3 营在师团炮兵和坦克火力支援下攻占了巴嘎、郭朱东
南一线要点。15 时 15 分,师令 1 营加入战斗。487 团立即调整攻击部署,1 营沿扣马山东北
侧山腿、2 营沿东侧山腿、3 营沿西侧山腿同时向主峰攻击。15 时 55 分,师炮兵群以 8 个营向
扣马山主峰实施 5 分钟火力急袭,尔后以 1 个 152 加榴炮营对主峰实施压制性射击, 7 个炮
兵营采取徐进弹幕射击,以递加 200 米在步兵战斗队型前逐次延伸火力,掩护步兵冲击。 3
个营各成两个梯队交替掩护,交替攻击。16 时 45 分,3、7、8 连几乎同时攻占主峰(战前上
级许功,谁先攻上主峰就给谁记功, 8 连最先突破主峰前沿阵地,突击排排长甄平在接近
山顶时牺牲[其父为原 163 师政委,时任 55 军政治部副主任的甄文林,此事在当时的《解放
军报》上有报道]),并在炮火支援下由 7 连连长统一指挥,打退敌一个加强连的反扑。2 营
由于运动路线较长,1、3 营攻占主峰后,改向水溪、楠流攻击。

8,所 谓“围 魏救赵 ”策略

以邓为代表的毛后时代领导人在研究对越作战的同时,也在为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
对内要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必须顾及苏联的反映,当时的战略格局是“
螳螂(越)捕蝉(柬)黄雀(中)在后弹丸(苏)在手”互相牵制 ,大家心照不宣;加上 4
月后越南进入雨季,更加不利于作战行动。因此,无论是国内建设的需要还是苏联威胁的存
在还是战场环境因素,都决定这只能是一场短时间、浅近纵深、有限规模的有限战争。时间短、
纵深有限,位置偏北,对河内不会形成实质威胁,动摇不了越南当局侵占柬埔寨的决心。柬
埔寨当然希望解放军能够给越南以深入的实质的打击,但中国予以其大规模的物资支援,
对越作战停留在“教训”、“惩罚”的程度,柬埔寨也只能表示理解。所以中央军委没有什
么围魏救赵,逼迫越南从柬埔寨撤军的目标在里面。眼睛是放在越北,出兵惩越,对柬埔寨
是一种战略上的呼应、牵制。越南当局和越南军方也不是傻子,其对国际局势和中国军事行
动的判断基本准确,断定中国如果出兵,只能是速战速决。

虽然中央军委并无此目标,但越军为了确保河内,加强北部边境防御, 3 月就把侵柬主力
第 2 军调回北方,304 师驻谅江县、306 师驻陆南县、325 师驻陆岸县,并新建第 5 军、第 6 军、
第 7 军、第 8 军。战后更是将军队主力集中部署于北部战场,重点加强北部一线防御。使北部
兵力常年保持占军队总兵力的 60%,一线兵力占北部陆军总兵力的 60%,加快改善北线军
队集群的武器装备,频繁举行战略性防御演习及军队各级防御作战训练。中国通过 1979 年
还击作战和 80 年代牵制作战,吸引了越军 60%的兵力,这个效果难道还能说差吗?

9, 90 年越南 赔罪告 饶

越南之所以能够和中国、柬埔寨耗上十几年,完全是背后有苏联在支持(1979 年中越战争
后,苏联每年援越十亿美元,其中以武器装备为主,现金为辅),到了 80 年代末,眼看苏
联不行了,要垮杆了,拿不到武器装备了,拿不到钱了,越南怎么继续往下撑呢?也只好
赔罪告饶.1990 年 9 月 3 日,阮文灵及总理杜梅、越共中央顾问范文同一行从河内经南宁到
达成都。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总理李鹏在成都会见越共领导人。江泽民首先发言指出:
“这是中越关系恶化十多年来两国领导人首次会晤,意义重大。”他说:“十几年来,两国
处于敌对状态,甚至兵戎相见。我们应该首先把事情的是非曲折说清楚,找出产生问题的根
源,总结教训。”江泽民还提出了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四个建议。阮文灵表示:中共过去给予
越南巨大的、慷慨的和无比宝贵的支持和援助,越南人民永远深表感激。12 年来两国关系严
重分裂,发生了许多不幸的事情,令人非常痛心。我们决心纠正过去的错误政策,决不忘恩
负义,要重新恢复胡志明主席的对华政策,恢复两党两国的传统友谊。(中国社会科学院
《列国志》编委会主编的《越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

10,昆 明军区 前指通 报表扬 13 军全文

第 13 军部队突入越南境内达 40 公里,连续攻克谷柳、保胜、坝洒、柑瑭、沙巴等越南西北重
要城镇,在第 14 军等友邻部队的密切协同下,给敌第 345 师歼灭性打击,重创敌 316A 师,
歼敌 5 个团(第 345 师 121 团第 190 炮兵团 第 316A 师第 148 、 174 团 黄连山省队第 192
团),8 个营(第 345 师 118 团 3 营 师火箭炮营 第 187 炮兵团 1 个营老街市队第 6 营 坝
洒独立第 2 营 沙巴独立营 莱州省队独立营 公安 978 营),1 个独立连(文振第 2 连),2
个县队(坝洒县队 沙巴县队), 3 个公安屯(楠密 谍兰 坝洒)共 8075 人,其中毙敌
6175 人,伤敌 1441 人,俘敌 459 人;缴获各种枪支 2343,各种火炮 158,冰雹 2 式火箭发
射架 4,火箭 244,以及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摧毁各种工事 2705 个,桥梁 14 座,重要建
筑物 94 座,屯兵营 38 座,各种机械 144 部,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

11,中 越两军 武器对 比

越南由于自身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武器装备自行研制、定型、生产、列装的能力极
低,主要依靠外援、外购和战场缴获。

1979 年的时候,只能说越军主力部队的步兵轻武器优于解放军(这点长处在解放军优势兵
力面前已不复存在),在重装备技术兵器上(以炮兵为例),越军是无法和解放军相比的。

越军一个班:40 火 班轻机枪 M79 榴弹发射器各一,冲锋枪六,如果不满员,减少冲锋枪。

解放军一个班:冲锋枪三,半自动四,班轻机枪一。

越军军区炮兵团(二军区 168 炮团):85 加 122 榴 107 火各 12 门

越军师炮团:105/122 榴 85 加 各 12 门 122 加 2 门

解放军预备炮兵师所属团:152 加榴/130 加/130 火/122 榴/122 加 36 门

解放军军炮团:152 加榴 12 门 122 加 12 门 85 加 18 门
解放军师炮团:107/130 火 18 门 122 榴 24 门 85 加 18 门

越军:师属以上炮兵 9 个团

解放军:师属以上炮兵 48 个团

话再说回来,没有弹药的武器就是摆设,中越两军的弹药供应水平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12,放过越 南人

  37 师 109 团 4 连长老牧:


  春节到了,按老规矩给大家出个战斗中的小迷。祝大家春节快乐,向长眠在南疆的战友
奠拜,三鞠躬。
  迷是这样的:
  2 月 17 日,我们突入纵深,打响老街后山的战斗,越南人惊慌混乱,纷纷逃命,我们
看到远处公路上逃跑的越南人,他们有挤在车上,有徒步的,扶老携幼的。中间也有逃命的
不少军人,跟电影里国民党撤退并不多。当看到这种情况,我急呼炮火拦阻,可电台不灵
(也许耳朵聋了),急忙大呼小叫地让通信员小廖跑回去,让他想办法向连里营里报告这
个情况,他这小子跑回去后,过了不知多长时间,他终于回来了,转达了上级的命令(不
知是师的还是团的命令)就一句话。猜猜?
  小廖呼哧带喘地对我说:“放过他们。”
  “嗯?”我瞪圆的眼珠子盯着他。
  “放过他们!”小廖又大声地重复着命令。
  “为啥子?”说实话,我不相信这个命令,这么多的敌人,只要炮火拦阻,战果冲天。
   “上面说了,老百姓太多,不能打,放过他们!”……
  这就是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军队是世界是最凶猛的军队,但也是最文明的军队。今天我
通过这个猜谜的方式披露这个 28 年前战争中的事情,一是怀念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战友们,
怀念所有为这场战争付出鲜血、生命、汗水、辛劳的普通士兵们和老百姓。二是,向世人再次
说明,我们军队的人性和文明程度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军队中的战争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
优秀的,“善战”的战争精髓已溶入我们军队的血液中,我们的军队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当时,我确时不理解这个命令。但心底下还是不愿见到满道上都是越南老百姓的尸体。
不愿见到的是屠杀。所以也很理解当时小廖带回的命令。
  咱们换位来想想,当时,你如果是这个指挥员,你会下达开火的命令吗。
  不要说以后可能的事。没有用。当时怎么办?该不会一字令“杀”吧,那很简单。但
是,,,,,,
13,两 位副师 职干部 之死

  126 师副政委林凤云、副师长孙佳权、376 团副团长、43 军坦克团政治处主任、副团长组


成师前方联合指挥所,统一对 376 团和 43 军坦克团的指挥。1979 年 2 月 17 日上午 9 时许,
师前指乘坐的装甲车进至靠松山被越军击毁,林风云和 43 军坦克团政治处主任当场牺牲,
孙佳权和 43 军坦克团副团长登上 505 号坦克继续指挥部队攻击前进。
  126 师于 3 月 2 日受领攻打下琅,打通广渊经下琅至科甲、硕龙回国道路的任务。副师长
赵连玉于 3 月 9 日傍晚在班弄地区组织 376 团指挥员看地形时被越军狙击,子弹击中太阳
穴(一说脖子)阵亡。

14,广 州军区 前指的 两个错 误通报

  42 军部队 20 日晚兵临高平城下,21 日扫清外围后准备攻城时,军区前指突然通报敌


防御力量为 2 个多团还有几十辆坦克,以 124 师一个多师单独发起攻击没有把握,令部队
就地控制要点,待 41 军到后再行攻击。结果一直拖到 24 日,41 军还没来,吴忠和 42 军领
导用高倍望远镜反复观察和派出小分队侦察,发现城内并无重兵驻守,遂报经军区许司令
同意,不等 41 军到达,单独发起攻击,当天晚上 124 师以两个营占领已是空城的高平市。
(《百战将星吴忠》里对这一段战事的记载在时间上和结果与史实出入较大)
  2 月 18 日,在 55 军的凌厉攻势下,同登之敌基本被歼,余敌退守 339 高地、法国炮台、
探某三个核心阵地。广州军区前指来通报,说越军准备调集 4 个步兵师、2 个炮兵旅从谅山、
太原方向实施大规模反击。 55 军遵令把部队(主要是 163 师)收缩到同登以北准备打敌反
扑,结果又是一场空。
  这两个事情暴露了部队侦察情报工作存在的问题,上级通报与敌情不符合(个人认为
一是被越军的虚张声势和所迷惑,所获情报本身不实;二是情报并无差错,但越军临时调
整了部署。从战场演变实际来看,前者因素更多一些),部队自身侦察工作也不到位,敌情
不明,导致战斗进程延长。
  西线也有类似情况, 3 月某日,14 军接到通报,越军要调集装甲部队配合步兵反击,
于是赶紧组织反坦克力量。

15,穿 插东溪 快速梯 队的编 成和传 说中的 “背包 带”

  穿插东溪的坦克快速梯队由 126 师 376 团 1 营 1 连、2 营、3 营和 43 军坦克团(-3 营)、


42 军坦克团 2 营组成,376 团 1 营 1 连搭乘 43 军坦克团 1 营 3 连,376 团 2 营、3 营分别搭
乘 43 军坦克团 2 营和 42 军坦克团 2 营。43 军坦克团 1 营 1 连为尖兵连,不搭乘步兵,于进
攻发起后 2 小时 55 分攻入东溪(2 月 17 日上午 9 时 55 分),提前 5 分钟完成任务。中国坦
克部队从布局突破沿崎岖山路迅速突入东溪,完全出乎越军的意料,越民也以为是他们自
己的坦克,还向坦克招手致意。
  至于搭乘坦克的步兵损失较大的情况,是上午 8 时许两个 2 营进至那岗、那悦附近时,
遇到越军用树干、大石块设置的路障和道路两侧由 40 火箭筒、轻重机枪组成的交叉火网的猛
烈射击,步兵伤亡 80 余人。这次损失主要是因为步坦协同中步兵如何搭乘坦克的问题没有
解决好,一是人多,一台车上挤了 20 几个人,最多的搭乘了 26 人;二是方法不当,用背
包绳把步兵和重武器绑在坦克上。结果遭到越军袭击时,步兵来不及下车战斗,坦克也不易
发扬火力。

16,三 打鬼屯 炮台   

  1979 年 2 月 17 日凌晨 6 时 40 分,第 55 军 163 师 165 师按计划从友谊关向同登地区越


军(3 师 12 团 独立 205 营 公安 12 团 1 营)发起攻击,经过一天的战斗,完成了合围同登
的任务,残敌退守到探某 339 高地 鬼屯炮台三个核心阵地固守待援。兵力部署如下:平顶
山表面阵地约有一个连,配备 82 无 3 门、高机 3 挺、轻重机枪 9 挺;火车站及其以南无名高
地约有一个排,探某约有一个营; 339 高地约有一个连;探某地区还有一个高炮营,配备
37 高炮 10 门,高机 10 挺。以上三个阵地互成鼎足之势,构成了交叉火网,控制着同太公路、
同谅公路和铁路、同登至友谊关公路。
  先说鬼屯炮台,这是法国人在的时候修的,在同登西南的平顶山上,长约 120 米,宽
约 70 米,墙厚 1.5--3 米,系用钢筋,水泥灌注而成。内分三层,露出地面 6 米左右,四周
各有一个出口,顶部有 10 个透气孔,周围有 300 个射孔,有水、电、通风设备,整个炮台可
容纳上千人。
  17 日晚 21 时 163 师 489 团 3 营攻入同登火车站,但被敌反击出来,又遭到火车站和鬼
屯炮台火力夹击,被压制在火车站北侧。鬼屯炮台本身坚固,火力又猛,部队无法接近,82
无和火箭筒打上去,只留下一个白点。163 师指接到报告,没有引起重视,以为是部队夸大
情况,只命令用 85 加农炮和坦克实施抵进射击将其打掉。结果 85 加连续打了 150 发炮弹,
只摧毁了了望台,对炮台本身是毫无作用,这才引起师的重视,请示军调一个 122 加农炮
连打,未获批准。
  18 日 3 时,广州军区前指通报,越军准备调集 4 个步兵师、2 个炮兵旅从谅山、太原方
向向友谊关大举反扑。第 55 军立即决定除以一部分兵力扼守主要阵地外,主力收缩至同登
以北地区组织防御,准备打敌反击。489 团奉命以一个连坚守 402 高地,主力进至弄怀、弄
尧和金鸡山集结待命。
  19 日 7 时,第 55 军命 163 师肃清探某、火车站、鬼屯炮台地域之敌。9 时,163 师决定以
487 团 2 营打探某、489 团 7 连打鬼屯炮台,各由一名副团长加强指挥,于 12 时前分别进至
波保、423 高地,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师前指于 14 时在 460 高地开设,实施统一指挥。

第 489 团 7 连的任务是:加强 85 加农炮 3 门重机枪 3 挺 82 无后坐力炮 3 门,首先夺取火


车站,割裂探某和炮台之敌,尔后攻占炮台。
第一次攻击( 19 日 18 时 50 分----23 时 30 分):攻击发起后进展较顺,当 2 排接近火车
站南侧高地,1 排 3 班通过公路时,遭到 339 高地探某 炮台三面火力夹击,前进受阻。20
时,2 排夺取了火车站南侧无名高地,1 排 1、2 班被阻于公路一线;连长率 3 排从 2 排右侧
加入战斗,向平顶山攻击。22 时 30 分,3 排冲到山东侧堑壕与敌近战,2 排在车站南侧无名
高地受阻,1 排 1、2 班仍无进展。连长与 2 排失去联系,即率 3 排撤至 1 号高地。
  第二次攻击(20 日 8 时 40 分---12 时):20 日 4 时,7 连奉命再次攻击平顶山。发起攻
击后,2 排于 9 时 30 分占领了火车站,歼敌 40 余名。尔后按照爆破、突击、火力、预备队的组
织形式,在师群掩护下从火车站由东向西攻击炮台。由于地形开阔、炮台居高临下工事坚固
火力强。我火力封锁不住敌射孔,步兵无法靠近,8 次攻击均未奏效。虽然表面阵地之敌基
本被消灭,但 7 连伤亡较大。奉命撤至波保西侧无名高地防御。
  第三次攻击(21 日 6 时 50 分--23 日 13 时 20 分):20 日下午,师前指召开连以上干部
会议,分析敌情总结经验教训,研究下一步的打法。决定调整部署,改变攻击方向,重新组
织进攻。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法,首先拿下炮台尔后歼灭探某地区之敌。
鉴于 7 连伤亡较大,决定另抽调 8 连 1 个排、487 团 2 连 2 排编成一个连,由 489 团 3 营副
营长任连长,再加强 85 加 82 无重机枪各一个排组成攻坚分队,
6 时 50 分,我直瞄火炮对敌火力点实施破坏性射击,到 7 时 20 分,步兵发起冲击。2 班 4
班分别从平顶山东北、西北冲向敌人阵地。消灭了炮台表面火力点。主力随即投入战斗,经反
复争夺,于下午 17 时 25 分全部占领了平顶山表面阵地,控制了所有的透气口和进出口,
采用打 炸烧相结合的办法将残敌堵在炮台内,只留下南侧进出口进行喊话。炮台内之越军
拒不投降。163 师遂于 22 日 23 日派出工兵和喷火分队,使用 12 吨炸药(据老兵讲,还用了
66 粉)和 2 吨汽油实施大爆破,彻底炸毁了 4 个进出口,炮台内 800 余人左右被炸死,闷死
(炮台里爬出来那位是 3 师 12 团的一个干事,他的口供是 800-1200,真实性难考)。

17,关 于广西 方向组 织指挥 --驳广 为流传 的谬论

  原文:
  "在高平战区执行穿插的两个部队展开了异常艰苦的挺进, "高山下的花环"已经非常形
像的为大家展现了其中的艰苦,事实上,穿插部队饱受的磨难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定一昼夜穿插到位,合围高平越军,实际上穿插四昼夜,期间穿插部队首长为了按
时穿插到位,一路不与军区电台联系,以至于许和尚大发脾气,战后全军通报批评。其实许
和尚并不了解四野部队的战斗作风,其实即便与军区联系上了,军区又能给他们什么支援 ,
为什么战前不仔细勘测地形,精选突破地域,为什么战前竟想不到敌人可能破坏道路,扒
开水库,为什么因循守旧,拼死去强攻敌重兵守卫的水口,布局关,而不迂回绕过,就好
像西线杨得志避开老街正面从两侧插入敌后,虽然夺取时间较晚,但伤亡小,为什么战前
对敌情的了解往往与事实不符。为什么没有料到敌人会在我军迂回穿插道路上大量布雷,标
定火力打击诸元。事实上一些穿插部队是被越军火力打垮的。一句话,打仗想当然,用老经
验套新情况,参谋军官老化,不知己知彼。"
    ==================================================================
====
  这篇帖子看起来头头是道,理直气壮,实际上却是漏洞百出,基本概念不清,并不了
解当时的战场形势。
  1,两个师为什么不报,作者纯粹是凭空臆想。我们来看老固和老郑是杂个说的:"前指
问我们各部队都在什么位置,除跟我们在一起行动的指挥所和直属队以外,我们也搞不清
各团、营都在什么位置,无法报;前指问我们当面的敌情,我们也查不清当面的敌情处在什
么态势,只是打一个地点知道一小点情况,也无法报告全面情况;当时困难很多,觉得不
好报,打仗怎么能没困难?也不想报。"
  很明白,东边的老固和西边的老郑都承认,自己不清楚手下部队的位置,也不清楚当
面的敌情,困难一堆一堆的,打得很苦,不顺利。
  部队打得不好看,困难是实际存在的,但打出去三天不向前指汇报情况,上级不明了
敌我态势,不知道部队究竟有什么困难,如何分析局面,定下决心,实施指挥?
  要知道,这两个部队的行动关系到整个高平战役的全局。
  2,这两个师的行动关系到整个战役的全局,而上级却不能及时了解敌我态势,凭什么
来判断战局,为下一步作战定下正确的决心?既然是大纵深大规模战役穿插,本来就要求
部队要有独立作战能力,能承担这样艰巨的任务本身也反映了上级对部队的信心。
  3,突破口究竟是谁选的,似乎该贴作者并不清楚。军区前指部署各部集结地域和突破
方向,具体的突破口由各军自己决定。
  4,广州军区前指拟订的高平战役计划,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事实。拟订计划的时候的
时候要多做准备,多做不利的设想,这也是对的。
  5,没有搞清楚基本概念,水口、布局本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正确的说法是复和地区进
攻战斗、东溪地区穿插战斗。为什么必须要打下复和,首先是掩护 42 军主力在布局的突破抢
占东溪并迅速向高平前进;其次是打通至高平的交通运输线;第三是乘机向广渊发展进攻 ,
从东面威胁高平,协同主力歼敌。至于西线什么避开老街正面两侧插入敌后,纯粹是无稽之
谈。40 师打老街,就是从东侧敌主要防御阵地小曹据点群硬打进去的。复和打得极难看,更
多的是 125 师自己的问题,被骂得狗血淋头不冤枉。迂回绕过,说得容易,有足够的地形、
道路条件让你绕过么?
  6,关于敌情侦察,正是暴露了各部队自身的侦察工作不得力,不到位,什么情况都向
上面要,过于依赖上级通报,自己当面之敌搞不清,也说是上级的责任。这里有一个科学分
工的问题,如果是战略战役纵深的敌情,确实应该由上级负责组织侦察并通报部队,而战
术情况和各部当面之敌的情况就是各部队自己的分内工作了。
  有些事情是前指的责任,有些事情是部队本身军事素质低下的责任,是谁的责任就是
谁的责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8,越 军的别 称和 A、 B 师

  越军中许多部队都有自己的别称,这样既利于保密,又利于保持发扬传统,是越军的
一个显著特点。究其来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地名,这里面又分为三种:成立
地点,如步兵第 5 师在同奈省成立,故称同奈师;驻防地点,如步兵第 313 师部署在西昆
岭山区,故称西昆岭师;战斗过的地方,如步兵第 324 师作为主力参加溪山战役,故称溪
山师。二是部队特点,如 308 师是越军第一个主力步兵师,故称先锋军师,316 师长于机动
作战,故称白颊鸟师;三是组建时间,如步兵第 322 师于 1979 年 8 月 19 日成立,故称八
月师。
  越军在部队番号后面加 A B 等字母相区别,最早出现在抗美战争时期的 325 师( 爱子
师),该师在进入南方战场之前 ,抽调部分骨干和技术人员组建了 325B 师,后来又发展到 C 师
D 师.越军总部认为,这样既扩大了部队实力,又不至于增加新的番号,于是推广了这种模
式。
  一般来说,A 字部队是作战主力部队,B 字部队是预备部队,负责新兵的训练和补充工作,
也承担一些护路任务,必要时投入作战.
  1979 年中越边界战争后,越军逐渐取消了同一番号下以字母相区别的做法.如 316B 师
改 356 师,320B 师改 390 师,325B 师改 395 师.

19, 129 师 387 团对 越作战 概况

  2 月 17 日黄昏,该团在 385 团歼灭班腮地区之敌后为师前卫,向七溪以北穿插。在班牙


隘路口东侧和 540 高地地区突破越军纵深防御。20 日 17 时,先头部队按计划在七溪西北 12
公里隆派附近截断了 4 号公路。21 日 12 时前出抢占了 703 高地、608 高地和 330 高地,构成
对外正面,保障了 42 军进攻高平的左翼安全,受到该军表扬。27 日为师主攻团攻克七溪县
城,尔后于 3 月 3 日北上高平以南担负搜剿护路任务, 14 日沿 4 号公路回撤,15 日从布局
入境,顺利到达龙州 3 中集结。在整个对越作战中, 387 团共歼敌 172 名,其中毙敌 156 名,
伤敌 7 名,俘敌 9 名。

20,中 央军委 授予荣 誉称号 的 163 师英 模单位 、个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化步兵第 163 师,其最早的前身是 1947 年 10 月由冀察热辽军区乌


丹军分区直属部队和热辽军分区一部合编组成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 3 师。1948 年 3 月,东北
人民解放军第 11 纵队成立时,独立第 3 师改编为第 33 师;1948 年 11 月,第 33 师改编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8 军第 144 师。1952 年 3 月第 48 军军部及所属第 144 师,第 49 军所辖
第 145 师和第 21 兵团第 215、第 219 师,组成新的第 21 兵团。第 48 军军部改编为第 21 兵团
兵团部,第 48 军番号撤销。原第 48 军第 144 师仍为第 144 师。10 月 8 日,根据中央军委命
令,第 21 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55 军,第 144 师番号不变。1969 年 12 月,中央军
委重排陆军师番号,第 144 师改称第 163 师。1985 年第 55 军番号撤消,第 163 师改隶陆军
第 42 集团军。
在 1979 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第 163 师在第 55 军的编成内担任同登、谅山
方向主攻任务,共毙敌 5293 名(不含鬼屯炮台、二三星洞窒死之敌),俘敌 38 名。缴获坦
克 1 辆,装甲车 2 辆,履带牵引车 4 辆,汽车 20 台,火炮 64 门,枪 1179 支(挺),电台
13 部,其余军用物资和装备器材大批。( "缴获和击毁苏制坦克六輛,裝甲車五輛,履帶牽引
車四輛,汽車五十九輛,摩托車二十四輛 ,电台十三部,各种火炮一百四十七门 ,四 0 收火箭筒六
十二具 , 各种枪支一千九百三十八枝 , 地雷五千九百余个 , 枪 , 炮彈一百七十七万六千七百余
发."----“狼牙山后代”老兵提供)
163 师的战绩位居全军 29 个参战陆军师之首,受到了最高统帅部的高度赞扬,被中央军
委授予荣誉称号的单位、个人数量同样位居全军 29 个参战陆军师之首。
攻坚英雄营----487 团 2 营
能攻善守英雄营----488 团 3 营
能攻善守英雄连----488 团 7 连
攻坚英雄连----489 团 7 连
战斗英雄----487 团 2 连副班长王成富烈士
战场救护模范----487 团 2 连卫生员吕志经烈士
战斗英雄----487 团 5 连班长马旭旺
战斗英雄----487 团 2 营副营长周元生
战斗英雄----488 团 1 营步谈机员陈日升烈士
战斗英雄----488 团 7 连班长张春才烈士
舍身救战友的好战士----师工兵营工兵连战士叶建柏烈士

21,陆军第 11 军参加 对越作 战概况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 11 军于 1969 年 11 月 25 日在云南大理正式重建。下辖 31 师(原 17 军


49 师)、32 师(32 师机关、直属队以边防一支队为基础,部队由云南省军区警卫团、边防 13
团和从 14 军、54 军、49 师、炮 4 师、高炮 65 师、汽车 23 团、军区仪器侦察大队抽调建制分队和
干部、技术骨干组成。),是当时全军为数极少的仅下辖两个陆军师的简编军。时任军长董占
林、政委王玉琨、参谋长朱尤林、政治部主任张建文、后勤部部长杜照明。  

1978 年 12 月 31 日,11 军奉昆明军区命令将所辖两个师扩编为甲种师,准备参加对越自卫


还击作战。次年 2 月,进至指定集结地域。11 军的任务是指挥云南省军区独立师(战后编入
11 军,改称 33 师),边防 14 团,配属军区坦克团一个连,还击金平以南方向浅纵深之敌,
32 师为军区预备队,执行机动作战任务。  

2 月 17 日,战斗打响。11 军于 7 时在 35 公里正面上向敌发起攻击,突破了敌人前沿各点,
先后攻占 1298 高地,布多,刘发烟,马鹿塘, 658 高地、1108 高地,西罗楼诸点。18 日至
20 日展开肃清残敌。并以一部兵力前出到布巴保、巴保、白马河地区。胜利占领敌第一线防御
阵地。  

23 日,31 师在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协同下攻克巴沙山口,直逼封土;同日,独立师一部攻占
659、851 高地,切断了莱(州)封(土)公路,既有力的牵制了敌 316A 师的行动,又为围
歼封土之敌奠定了基础。  

经过 3 天的调整补充后,于 27 日向封土地区守敌发起进攻,先后攻占了 755 高地,560 高


地,会嫩、节布西南诸无名高地。3 月 3 日 9 时攻占封土县城。3 月 4 日以一部兵力前出到冯
登、王斗、王宝地区。  

为扩大战果,3 月 5 日至 8 日,91 团配属独立师 3 团 1 营奉命于回国途中,围歼了班绕散之


敌。  

32 师作为军区预备队,先后配属 14 军、149 师参加了郭参进攻战斗和沙巴进攻战斗。  

全军于 1979 年 3 月 11 日 10 时安全回撤到我国境内,5 月 20 日返回原驻地。  


11 军主力在 22 天的战斗中,向越南境内推进 34 公里,攻占敌主要阵地 60 余处,32 师随
着战役的发展,先后向金平、河口、麻栗坡方向机动 10 次,行程 1.5 千余公里。基本歼灭敌
一个建制团、三个建制营、两个公安屯和边境站;部分歼敌三个营.共歼敌 2899 人,俘敌
58 人,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云南方向牵制作战任务。

1984 年,11 军 31 师奉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命令,于 4 月 2 日至 29 日,对侵占我者阴山地


区之敌实施了炮击作战; 4 月 30 日发起拔点作战,经过 5 小时零 35 分钟激战,一举攻占了
1250 1185 1142 等高地,次日攻歼江利 105 公安屯之敌,胜利收复了者阴山地区,随即就地
转入坚守防御。

同年 7 月 10 日,军前指奉军区命令率领 32 师 91 团和 33 师一部向老山战区开进,26 日 13
时开始于 14 军换班。8 月 4 日指挥配属部队正式接替了 14 军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并指
挥者阴山地区防御作战。至 12 月 9 日将防御作战任务移交第 1 军止,历时 126 天.共毙伤
敌 l698 名,俘敌军官 1 名,击毁各种火炮 120 门,军车 20 辆,摧毁敌各种工事与掩蔽部
235 个,堑壕 989 米,并部分前推和扩大了防御阵地,沉重地打击了越南侵略者的气焰,
胜利完成了防御作战任务。

第 11 军在中越边境地区,于 1979 年和 1984 年两次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均取得了重大


胜利,严惩了越南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的西南边疆,涌现出了以“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
陶少文烈士为代表众多英模个人和以“英雄营”为代表的大批英模集体,年轻的部队创造
了英雄的业绩,打出了军威国威。

1985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第 11 军被撤消番号,走完了 16 年的光


辉历程,其业绩将永载中国人民解放军史册。

22,越 军与解 放军大 规模交 战的 4 个步兵 师简史

越南人民军步兵第 316 师是越军组建的第 5 个主力步兵师,别称“白颊鸟师”。1951 年 4


月黄花探战役后,越军总部抽调参战主力营、团着手组建 316 师。 1951 年 5 月 1 日,在谅山
地区正式举行成立仪式,师长黎广波,政委朱辉珉。下辖步兵 174 团、98 团、176 团和师直属
兵种分队,总人数 7000 余人。
该师成立后,即在地方部队配合下坚持永富省敌后游击战。所属部队曾进入中国广西休整,
中国军事顾问团派出 63 军 188 师副师长徐成功担任该师顾问,指导其训练和作战。1951 年
12 月的和平战役中,316 师和 320 师一起,为配合 304 师、308 师、312 师、351 工炮师前线歼
敌,在敌后发展游击战争,摧毁了一批法军据点。1952 年参加西北战役,担任主攻任务。
1953 年参加上寮战役。在奠边府战役中,完成了消灭东面据点群之敌的任务。抗法战争结束
后,176 团调离该师,148 团调归该师。1954-1961 年,316 师驻莱州省,修建营房设施、休
整和军事训练。1958 年,该师炮兵营扩建为 187 炮团。
抗美战争期间,316 师常年在老挝执行"国际主义任务",主要转战于老挝北部的查尔 -川圹平
原地区,先后参加了南塔战役 ,9 号公路-下寮战役,查尔平原- 川圹战役。1974 年底分乘 500
卡车以机械化行军开赴南方参加西原战役。解放邦美蜀后, 1975 年 3 月 27 日编入新成立的
第 3 军(即西原兵团),参加了彻底推翻南越伪政权的决定性战役 --“胡志明战役”,沿 14
号公路直插西贡,攻克了该市西北的一批重要据点。南方解放后驻扎西原地区,并调出师中
部分骨干组建了 316B 师. 1976 年 6 月,316 师调离第 3 军,部署于莱州省平卢地区。1978 年
6 月 30 日第二军区成立后,为军区作战值班部队。
越南当局把 316A 师作为对付我国的一个“拳头”,移防前即排除了所有华侨、华裔官兵,
移防后即以我军为假想敌进行军事演习,竭力向部队灌输反华仇华思想,煽动反华情绪。
1978 年 3 月和 1979 年 1 月,总政治局主任朱辉珉以创始人身份两次到 316 师作战斗动员,
并给全师官兵每人赠送一支“奠边府”牌香烟,以示关怀和鼓励。
1979 年 2 月 17 日,我军发起自卫还击作战。18 日,该师 148 团 174 团 98 团 7 营 187 炮
团一个营从平卢东调沙巴,奉命沿 10 号公路增援老街地区。21 日,先头部队 148 团进至代
乃地区,企图与 345 师夹击我军。我 13 军 39 师一部于 22 日下午攻占代乃及其附近高地,
切断了 316A 师和 345 师的联系。两天内打退 148 团 30 余次反扑,歼敌 900 余人。316A 师东
援柑糖的企图落空。敌东援计划失败后,在沙巴地区犹豫徘徊。我 149 师奉昆明军区前指和
13 军前指命令,加强 32 师 95 团和军区坦克团第 3 营围歼 316A 师主力。2 月 27 日战斗打响,
149 师于 3 月 3 日攻克沙巴县城,战斗至 3 月 5 日结束。共计歼灭 174 团、148 团 5 营、98 团 7
营大部,148 团 4 营及沙巴独立营各一部,约 2300 余人.留在封土地区设防的 98 团(欠 7
营)亦遭我 11 军歼灭一部。在整个战争中,316A 师遭我重创,共损失 3000 余人。
1979 年 4 月,316 师正式编入新成立的第 6 军(后改称 29 军,即滔江兵团)。战后一个
月即恢复到战前编制,齐装满员,同时增编了一个坦克营、一个炮兵营,7 月又组建了一个
反坦克炮兵营。
1984 年 4 月底 5 月初,我 14 军收复老山后,越北二军区制定了“ MB-84”战役计划,企
图收复“失地”。6 月 11 日向我发起团级规模试探性进攻,被我击退。越军又从纵深抽调包
括 316 师 174 团在内的万余部队进至河江地区,为其第二阶段进攻加强力量。7 月 12 日凌晨,
越军向我老山战区发起加强师规模的进攻。174 团奉命攻击那拉地区 142 号、149 号高地。我
119 团守备部队奋勇作战,激战 10 小时,毙敌 300 余名。彻底挫败了其进攻计划。
316 师在越军中是一支历史悠久的部队,基础牢,装备较好,战斗力较强。擅长于山岳丛林
地带作战,同时也有在平原河网地区打运动战、攻坚战、阻击战、长途奔袭等作战经验。越南
军方评价其具有--"彻底革命 勇敢顽强 不怕艰苦 克服困难 顽强坚定 忠实无私 谦虚团结
主动创造"的光荣传统。1979 年作战时师长阮海鹏、政委何国瓒。

越南人民军第 3 师是 1965 年 9 月根据越共中央政治局和军委关于成立南方主力步兵师的


决议,于南部平定省组建,当时下辖 2、68、141、142 团,隶属第 5 军区。别称“金星师”,
意思是南方的一颗金星,象征着胜利。
抗美战争时期,3 师一直活动在西原地区,保障“胡志明小道”的侧翼安全,并牵制美
伪部分兵力,威胁岘港与西贡之间的陆上联系。作战中伤亡较大, 68 团因基本损失殆尽,
一度被撤消番号;141 团和 142 团同样因为伤亡过大合并为 141 团。1972 年春,在平定以北
地区作战时,补充了 12 团和 271 团。 1974 年初,该师由于长期减员得不到及时补充,缩编
为团。年底,越军为夺取彻底解放南方的胜利,再次将其扩编为师,调往庆和省芽庄地区进
行临战训练。 1975 年 3 月参加西原战役,4 月底配属第 2 军参加胡志明战役。
战后,奉命调往芽庄为侵柬部队训练、输送新兵。步兵第 68 团改编为炮兵团。1976 年上半
年,曾经抽调 700 名新兵充实西南前线部队。1976 年 6 月,越军总参谋部命令 3 师北上,调
驻河北省陆岸、陆南地区。步兵第 271 团调归生产部队。1978 年 7 月,3 师改隶第一军区,进
驻谅山,为全训战备值班部队。 1979 年 2 月,中越边境战争爆发,3 师遭到歼灭性打击。12
团在同登被基本歼灭,2 团、141 团和炮兵 68 团部分被歼。
1979 年 3 月上旬,该师经过休整补充后,正式编入新成立的第 5 军(即芝陵兵团,后改
称第 14 军),为军预备队师,增编了坦克营、反坦克炮营和防空营。
3 师成立于抗美战争初期,官兵素质较高,荣誉感强,擅长进攻,能打近战夜战,对山
林地带攻防作战和交通破袭作战也有一定的经验。但该师官兵自高自大情绪严重,与友邻单
位关系长期处理不好。1979 年作战时师长阮维商、政委阮克豪。

越南人民军第 345 师于 1977 年 4 月在黄连山省柑塘地区组建,是以黄连山省军事指挥部


所辖 121 团为基础扩编而成。命名为“高山师”,又称“柑塘师”,组建是是一个架子生产
师,隶属越军总经济建设局,主要任务是修筑柑塘至老街的公路和屯垦戍边,同时担负柑
塘磷矿区的保卫任务,首任师长朱光德大校。
1978 年 9 月,出于侵柬反华的需要,345 师改编为步兵师,改隶第二军区指挥,同时补
充了步兵 118、124 团,新建炮兵 190 团,健全了师的建制,为军区作战值班师,担任老街
方向浅近纵深防御任务。
1979 年 2 月,中越边境战争爆发后,前推至谷珊一线支援黄连山省军事指挥部 192 团和
254 团作战,陆续遭到解放军沉重打击,大部被歼灭。解放军攻克柑塘后, 345 师陷入整体
崩溃,残部沿红河两岸零星逃散。
战后,345 师经过休整补充,调驻红河东岸栋光地区。正式编入新成立的第 6 军(即滔江
兵团,后改称 29 军)。6 月中旬,永富省军事指挥部下辖步兵 753 团调归该师。
345 师由生产师改编而成,部队素质差,底子薄、战斗力弱,在与解放军的作战中伤亡惨
重,重武器损失殆尽。190 炮团死伤 40%多,失去战斗力,其第 10 营为了逃命丢弃了所有
车辆火炮。越军总参谋部通知二军区给该师新发几门榴弹炮,345 师回答:现在要人没人,
要车没车,无法领取。该师领导干部战中指挥不力,临阵脱逃现象严重,师长麻永兰率师前
指及 121 团、190 团残部逃到外波河南岸,战后被撤职审查。121 团团长、副团长丢弃部队各
走一方,所部溃逃途中抢劫成风,几个营的主官被撤职。1979 年作战时师长麻永兰(此公
后来咸鱼翻身,升任 68 军副军长)、政委阮德风。

越南人民军第 346 师于 1976 年底在河宣省宣光地区组建,是以第一军区经济建设 346 团


为基础扩编而成。别称“高北师”,组建时仅辖 246 团,是一个架子经济建设师,首任师长
黄便山大校。1978 年 2 月该编为步兵师,6 月,步兵 677 团、851 团相继编入该师,并东调高
平省。11 月,组建了炮兵 188 团。
1979 年 2 月,中越边境战争爆发。346 师在高平省东部与解放军交战,遭到歼灭性打击。
在朔江组织防御的 246 团基本被歼,政委、副政委被击毙,1 营教导员被俘虏;在茶灵组织
防御的 677 团仅剩不到两百人;在高平以北组织防御的 851 团遭重创,第 8 营被全歼;188
炮团大部被歼,一名副团长被击毙。
战后,该师进行了休整补充,编入新成立的第 8 军(即北坡兵团,后改称 26 军)。1980
年后,新组建了一个坦克营和萨姆-7 型防空导弹排。
346 师由经济建设部队扩编而成,部队军事素质差,所属各团除 246 团参加过抗美战争
外,其余均是在南方解放后新建的,战斗力弱。1979 年作战时师长黄便山、政委黄越龙。
23, 50 军 150 师 448 团受损 问题

1、被围的是 2 营,不是全团,增援的是 1、8 连,总参战兵力一个半营。

2、2 营中伏,完全是 50 军驻该师工作组的指挥失误,先让他们去走小路。且在出现紧急情


况后处置失当。战后算帐,工作组成员关副军长撤职,侯副政委党内警告,林(?这个我还不能
肯定)副军长降职。此事后来被作为加强指挥的反面典型写入军内教材。

3、8 连投降的那对活宝,一个叫冯增敏,一个叫李和平,遣返后判刑十余年。

4、此战 448 团共有 542 人失散(被俘回归 219 名),丢失各种枪支 407。

5、448 团 2 营遇伏的地点并不是班英而是那嘎,班英是他们回撤的起点。

24, 55 军的辉 煌

  在 1979 年的对越作战中,55 军主官决心坚定、部署得当、靠前指挥,部队作风勇猛顽


强、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攻坚,各兵种密切协同、灵活运用战术、后勤保障得力,基本歼
灭第 3 师、独立 205 营、高禄县独立第 8 营和 4 个公安屯;大部歼灭公安 12 团,部分歼灭
327 师、337 师 52 团和北太省 197 团;共毙敌 10843 人,俘敌 108 人,取得了同登、谅山地区
进攻战斗的辉煌胜利,亦是东西两线的最大胜利。是故受到最高统帅部的高度肯定,战后被
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英模单位(7 个)和英模个人(14 名)位居参战各军之首。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1979 年参战部队从军师团到营连各个建制级别歼敌之最的记录,
均由 55 军创造。
  55 军:毙敌 10843 名 俘敌 108 名(不含鬼屯炮台、二三星洞窒死之敌)
  163 师:毙敌 5293 名 俘敌 38 名
  163 师 487 团:毙敌 1932 名
  163 师 488 团 3 营:毙敌 1005 名 俘敌 15 名
  163 师 488 团 3 营 7 连:毙敌 470 余名 俘敌 2 名
  PS:看了那么多参战部队的政治工作总结,就数 55 军的最实在,55 军作风就是好!

25, 13 军的作 战计划 及调整

13 军 1979 年 1 月 10 日上报昆明军区的作战方案中部署的各师任务如下:集中 37 师和 39
师歼灭谷柳、龙金、谷珊地区守敌和第 345 师;38 师以一个团直插代乃、奔西爱抢占要点,
阻敌 316A 师来援,保证军主力侧后安全,师主力则负责歼灭坝洒之敌后转为军预备队;
如 316A 师东援,我再集中军主力,将其包围歼灭于沙巴地区。

1 月 14 日,总部、军区领导杨勇、何正文、张贤约、杨得志、刘志坚、张至秀等到达 13 军前指临
时驻地南溪检查战备工作。13 军参谋长刘桐树将上述方案做了详细汇报,得到肯定。

战役发起后,114 团在孟珊地区受阻,继续穿插困难,遂配合 39 师歼敌。21 日军调整部署,


以 37 师为左翼、38 师为右翼对柑糖实施钳形突击,以 39 师担任阻援任务。

39 师虽然未能成功插至外波河,但在任务变换后于代乃阻击 316A 师东援,硬是没让对手


一兵一卒过去,歼敌近千,彻底粉碎了 316 师侧击 13 军,解柑糖之围的企图,保证了军主
力攻占柑糖。这个 13 军里最年轻,临战由乙种师扩编的师打得英勇顽强,一战打出军委授
予称号的两个英雄连(116 团 6 连——能攻善守英雄连 117 团 2 连——守如泰山英雄连),
三名战斗英雄(116 团 2 营机枪连 3 排排长阿尔子日——战斗英雄 117 团特务连工兵排 1 班
班长李水波(烈士)——杨根思式的战斗英雄 117 团 2 连 2 班机枪手 徐泽贵(烈士)——
战斗英雄),为 13 军乃至整个西线各师之首,大出了一次风头。

26,关 于西线 总指挥 杨得志

1979 年 1 月 1 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和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对
调,已经率部进行了两个月作战准备的王必成突然被调走,杨得志出任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西线总指挥。1 月 7 日,杨得志乘飞机抵达春城,和王必成进行工作交接。杨得志见到王必
成后说“我向军委提了建议,还是你合适些”。王必成回答“你也熟悉情况,还是执行命令
吧”。云南方向的作战指挥就由杨得志正式负责起来, 1 月 14 日,杨得志陪同副总参谋长
杨勇、何正文、总后副部长张贤约到前线视察部队,检查战备情况,在四连山上拍板,以红
河为 13 军和 14 军的战斗分界线,两个军分别在西岸和东岸作战。2 月 17 日,战役发起,西
线部队突破红河、南溪河,接连攻占老街、谷柳、保胜、西罗楼等要点,进展顺利。21 日,军
委指示昆明军区:要在柑塘地区打一个大仗,打一个恶仗,歼敌万把人。就在这大战在即的
时候,杨得志突然发病(胃出血?),就此被迫离开指挥位置,职务由副司令员张至秀代
理,一直到自卫还击作战结束。

后人在评论 1979 年这段历史的时候,多将杨得志和许世友作对比,认为杨得志战后提升总


参谋长,而许世友却去职,而且西线遭受的非议比东线少得多,是为杨得志表现出色、许世
友水平低下的明证。而从上述时间表上可以明确看出,西线的准备工作是王必成做的,杨得
志只进行了 5 天左右的指挥就因为患病离职,后面的工作又是张至秀、查玉升等做的。西线
的胜利还是昆明军区老将的功劳,和杨得志关系不大。
27, 18 分钟歼 敌一个 营大部

遵照中央军委关于以攻占谅山市为目标,积极打过奇穷河,造成威逼河内之势的指示,第
55 军决心 3 月 3 日进行 1 天准备,然后以 6 个营的兵力从恢复至昆八地段分 4 路打过奇穷
河,攻歼南市区和附近要点之敌。3 日中午 11 时 50 分,164 师炮兵群 1 营(122 榴弹炮)前
进观察所在 3 连连长戴可炎的带领下转移至 362 高地后发现 391 高地东侧的梅陂竹林里有
敌 1 个步兵营、1 个榴弹炮营和 1 个坦克连集结。师当即决定以 1 营火力对其进行突击,前观
迅速上报坐标和方位。在猛烈炮击下,越军四处溃散,前观及时指挥修正,适时加大火力,
射击时间持续 18 分钟,经 5 次火力急袭,共发射炮弹 444 发,击毁敌榴弹炮 6 门、坦克 5 辆、
履带牵引车 4 台、汽车 3 台、毙伤敌 300 余人。

28,擅 离职守 的团长

43 军坦克团团长王修伦,是 78 年 9 月才提起来的,接受作战任务后,一直表现惧战,说
用坦克打穿插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表示打仗时不上坦克指挥,扬言“准备撤职
查办”。全团上下对他意见很大,但军里重视不够,没有果断将其撤换,只是进行了一般性
的批评。战中王秀能果然说得出做得到,2 月 17 日上午 10 时许在靠松山附近遭敌阻击坦克
中弹后跳下战车,擅自离开指挥位置达 20 个小时,在部队中造成很坏的影响。幸有政委吴
步坤(他的车同样中弹,脑部震荡,后任军后勤部政委)军政一肩挑,沉着果断指挥编队
组织反击,边打边插,按时进至东溪,完成切断四号公路的任务。

29,军 博那辆 289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辆编号为 289 的苏制 T34 坦克,是 55 军 163 师在谅山


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3 月 2 日上午,489 团进攻谅山市北区要点大、小石山的战斗正在激烈
进行。9 时 35 分,1 连和 2 连协同占领了小石山表面阵地。团为了迅速扩大战果,即令 1 营 2
连控制表面阵地肃清残敌, 1 连由北向南攻击大石山,3 连直插大石山的三清洞,6 连沿火
车站西侧迂回大石山东南侧,协同 1、3 连攻歼大石山守敌。10 时 25 分,6 连在炮火支援下
发起攻击,当主力进至奇穷河大桥北桥头附近时,迎面撞上了越军南逃的坦克、装甲车。10
班副班长黄炳培抄起火箭筒,一炮正中第一辆坦克的油箱,坦克霎时间燃起大火,堵塞了
大桥的通路。编号为 289 的坦克见去路已断,马上调转车头绕到桥下面,准备从水面下桥逃
跑。又被班长庄玉成一发 40 火命中,淤陷在奇穷河北岸边。剩下的一辆装甲车也被新战士叶
木火干掉。55 军坦克团技术保障力量奉命去把 289 拖回来,头一次去了一台 T34 牵引车,
刚一接近,南岸的越军就打来 20 多发炮弹,没有成功。第二次用一台 651 牵引车,钢丝绳
被拉断了还是拖不动。第三次团长和政委亲自出马,还加上了一个工兵分队,花了一个多小
时终于把 289 号坦克拖了回来。经检查,289 车还是越军的“英雄坦克”。《解放军报》 在
1979 年 3 月 8 日第四版上,刊登了新华社记者刘玉生拍摄的广西凭祥市群众参观 289 号坦
克的照片。而把 289 号从奇穷河边开回并驾驶它到凭祥市游街的人则是 55 军坦克团 1 营 3
连 305 车驾驶员郭书平。

30,“ 新一代 最可爱 的人” 的由来

1951 年 4 月 11 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登载魏巍采写的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事迹和高贵
品质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数人民群众 被
志愿军官兵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最可爱的人”这一崇高称谓成为了志愿军将士的代称。
28 年后的 3 月 3 日,《解放军报》第一版以近二分之一的版面发表通讯员刘欣生、孙凤让、陈
汉初,记者李启科写作的战地通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寄自广西边防前线某部》,报道了
第 43 军将士前仆后继、英勇作战的情况。文章在篇尾写道:“我们的边防战士没有辜负人民
的期望,他们像当年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样,是我们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这一篇
通讯也迅速传遍神州大地,引起巨大反响,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的干部战士由
此被称之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陆军第 43 军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连续作
战 28 天,基本歼灭越军 1 个团 5 个营,大部歼灭越军 3 个营,部分歼灭越军 5 个营,共歼
敌 5269 名,其中毙 4991 名,伤 177 名,俘 101 名;缴获各种枪支 1297 支(挺),各种火
炮 65 门,40 火箭筒 180 具,各种车辆 25 台,电台 27 部,各种子弹 190 余万发,各种炮弹
1 万余发,地雷近 2 万个。

31,朔 江方向 一个失 败的步 坦协同 作战战 例

1979 年 2 月 20 日 15 时,担负朔江地区进攻任务的 41 军 122 师接到军电令:迅速打通平孟、


朔江至安乐的公路。就在这个时候,364 团 3 营上报:攻占郭寿西南两个无名高地,并占领
了朔江东南山最后一个山头(实际上部队只是进到了这两个高地,正在与敌军激战中)。师
对 3 营报告的战斗情况未作仔细考虑和核实,认为朔江东南山有利地形已经基本被我占领,
必须尽快按照军的命令,打通公路,于是命令 364 团准备以一个连的兵力搭乘坦克沿公路
向朔江高速突击,在 365 团协同下,在 18 时前歼灭朔江之敌。 16 时, 364 团决定以 2 连
(欠一个排)加强部分火器,搭乘 7 辆坦克向朔江攻击。17 时,2 连在波源村东侧搭乘完毕。
团随即以 2 个迫击炮连对朔江、那册进行 5 分钟火力急袭,支援 2 连战斗。当 2 连进至波源
西侧公路时,遭敌火力袭击。连长向团请示是否下车展开,团未作答复,该连继续乘坦克高
速前进。17 时 37 分,第一辆坦克进至朔江东侧公路拐弯处时被敌击中,道路堵塞。其余坦
克就地展开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此时,3 营仍在郭寿西南两个无名高地山顶作战,未能控
制伸向公路的山腿,北面石山又无部队攻击,致使 2 连处在公路两侧越军多层火网之中,
虽英勇奋战,仍无法摆脱被动局面,仅 10 多分钟即伤亡惨重,损伤坦克 6 辆,伤 59 人,
亡 49 人,进攻失利。
教训:指挥员处置上有急燥情绪,对下级上报的进展情况未作核实,在敌情、地形不明的情
况下盲目指挥部队搭乘坦克沿公路进攻,以至遭敌火力夹击,造成重大伤亡,进攻受挫。

亮点:2 连的党员和干部在遭敌火力夹击后,只剩下党员、 3 班长杨建能一人,他坚定沉着,


挺身而出,主动接替指挥,把未负伤的 7 名战友组织起来,经过 10 小时战斗,抢救出伤员
30 余人,战后被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32,《 闪电行 动》的 原型之 一

1987 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和香港银都机构联合拍摄了一部中越战争题材战斗故事片《闪电
行动》,讲述解放军一支敌后侦察小分队与越军斗智斗勇,巧识打入内部的女特工,力破越
军重重封锁线,历经艰难险阻,成功指挥炮兵摧毁一个隐蔽配置的重炮阵地的故事。这部片
子给中国的电影观众,尤其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提起关于中越战争的
影视剧,总是许多人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它的原型之一就是朔江战斗中广州军区炮兵第 1 师
第 27 团 2 营副营长吴志平带领的敌后观察小组的战斗实例。

炮兵第 27 团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奉命配属陆军第 122 师进攻朔江。2 营副营长吴志平率


领敌后观察小组,在步兵侦察班的护送下插入敌纵深 20 公里,坚持战斗 3 天 3 夜,尔后转
为前进观察所,随同步兵部队前进, 13 次报告敌情和我炮火射击效果, 5 次指挥我炮兵准
确射击,共歼敌 340 余人,摧毁敌炮阵地 2 个,火力点 5 个,火炮 5 门,营房 1 座,出色地
完成了侦察任务,被指战员誉为“神奇的眼睛”。吴志平和观察小组均荣立一等功, 1979
年 9 月 17 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吴志平“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2 月 17 日凌晨 5 时许,观察小组在让涌西南三公里无名高地占领阵地,报告对越军 246


团团部的射击效果,据我技侦截获破译越军电报,246 团团长(不确定)、副政委被击毙。

2,2 月 17 日下午,潜伏位置被越南公安包围,入夜后,从西侧一面 200 多米高的陡坡爬下


山冲出包围圈,而后化装为越军于 18 日凌晨占领巴然西北无名高地主峰。

3,18 日上午,发现位于坂涯的敌 85 加农炮连阵地,指挥炮兵以 4 发急促射,击毁 1 门,


迫使余敌丢下 1 门,拖着 2 门逃跑。

4,18 日黄昏,发现从坂黄溃逃下来的越军 2 个连,指挥 1 个营以齐射毙敌 100 余人。

5,20 日下午,指挥炮火摧毁坂涯敌了望哨和火力点; 3 月 1 日凌晨,指挥炮火射击敌弄密


火力点。
33,从 战斗英 雄到“ 罪犯” ?

陆军第 161 师 482 团 2、3 连于 2 月 28 日 11 时 25 分攻占昆峰主峰,毙敌 40 名,余敌逃向南


侧无名高地。此时 1 连被阻于郭蛮西南无名高地,昆峰南侧无名高地的越军不断对 1 营炮击。
营命令 3 连歼灭该敌,保障营主力巩固昆峰阵地,并打开攻打 650 高地的通路。3 连接受命
令后进行了组织调整,除负伤的连长廖衍全带少数人坚守昆峰外,连主力由指导员胡绪清
和 1 排长郭永金率领攻打南侧无名高地。12 时 30 分胡绪清和郭永金带队出发,利用雨雾天
气隐蔽接敌, 16 时进至 1 号高地西南侧,通过抵近侦察,发现 3 个无名高地均有敌人防守,
1 号为警戒阵地,3 号工事较少,2 号是主阵地。根据敌情和地形,决心从侧翼以奇袭手段,
以主力首先攻歼 2 号高地之敌,以 8 班同时占领 1 号高地,尔后再向 3 号高地发展进攻。17
时 30 分,连主力摸至距敌 2 号高地 50 米处。18 时,从南侧、西侧分三路突然发起猛攻。经过
15 分钟激战,攻占了 3 个无名高地。当晚和次日凌晨,又打退越军 4 次反扑,共毙敌 98 名,
缴获 82 迫击炮 2 门,轻重机枪 3 挺,火箭筒 2 具,弹药物资一部。战斗中胡绪清身先士卒,
第一个冲进敌阵,先后用冲锋枪、火箭筒、60 迫击炮弹摧毁越军 1 个地堡、3 个火力点,毙敌
15 名,缴获 82 迫击炮 1 门,轻重机枪各 1 挺,火箭筒 1 具。他在 3 月 1 日抗敌反扑战斗背
部负重伤的情况下,仍然在阵地上坚持指挥 7 天 7 夜,直到营团师各级首长都下了命令,
才下山回后方医院治伤。9 月 17 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胡绪清“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97 年胡绪清以 54 军师级干部的身份转业回到重庆,任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


2004 年 6 月 14 日,被市纪委“双规”, 8 月 11 日涉嫌受贿罪被重庆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8
月 24 日被重庆市公安局执行逮捕, 11 月 24 日被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以受贿罪和巨
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提起公诉。12 月 20 日,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审。3 年过去了,至
今未见公开报道审理结果。

34,越 军第二 军区简 况  

  越南人民军第二军区,于 1979 年 6 月 30 日从第一军区划出建立,武立少将任司令员


兼政委,直属机关有:参谋部(14 个处 1 个所)、政治局(14 个处)、后勤局(9 个处)、技
术局(2 个处)、经济建设总局。主要担负对我云南方向的反华作战指挥。辖区包括 5 个省:
黄连山山罗 永富 莱州 河宣。
  二军区下辖 3 个作战师(316A、326、345),3 个生产师(334、344、341B),1 个训练
师(411)及 5 省军事指挥部(9 个独立团),20 余个县独立营。加上直属炮兵 2 个团 装甲
兵 1 个团 通信兵 2 个团工兵 1 个团 高炮 1 个团 2 个特工营,共 11 万余人。
  1979 年战争中,2 军区基指在富寿附近的锦溪,前指在保河。
  武立(1924.7.25---1987.7.18) 原越共中央委员 第 2 军区司令 上将,原名张文卷,农文珀,
高平省和安县荣光乡人,岱依族,农民家庭出身.1940 年 1 月参加地方爱友会,3 月被派到国外
学习,1944 年回国.同年底参加了越南解放军宣传队的组建工作,任小队、中队政治员。1945 年
2 月加如印度支那共产党(今越南共产党),同年初担任步兵连连长和太原省军事委员。
1946 年至 1947 年任国防部警卫团长。1948 年任步兵 308 团副团长,后任泸江团团长,山罗
团(147 团)团长兼党委书记。1953 年任步兵 316 师参谋长,党委委员。1955 年 11 月任西北
区军区参谋长。1958 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0 年到中国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4 年 3
月任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升任司令员。1970 年任越南驻老挝志愿军司令。1974 年
被授予少将军衔。西北军区与越北军区合并后,任第 1 军区副司令。1976 年 12 月越共“四大
”当选中央委员。1978 年 6 月任新组建的第 2 军区司令兼政委。指挥军区所属部队参加了中
越边界作战。1980 年 1 月晋升为中将。1984 年 12 月晋升为上将。1987 年 7 月 1 日因心脏病发
作在河内 108 军医院病故。

35,三 战士生 擒三越 军

1979 年 2 月 22 日,步兵第 371 团 3 连在博山担任师后指的警戒任务。17 时 10 分,连长派 6


班副黄雄彪小组(3 人)寻找已派出半天未归的一个搜索组。黄雄彪小组受领任务后,首先
明确了寻找路线,采取先观察后前进的方法分段寻找。当走到一条小溪边时,黄雄彪发现右
侧小山包的草丛里露出一双脚,立即指挥全组卧倒仔细观察,查明是一名越军在观察 4 号
公路上的情况,同时发现其左侧 10 多米处还有两名越军在吃干粮。决心分两路活捉这三名
越军。黄雄彪从右翼接近,捕捉正在窥探之敌;战士李时金、董水从左翼接近,捕捉正在吃
干粮之敌,并规定互相配合同时行动。过了大约 5 分钟,3 人秘密隐蔽接近各自目标后,黄
雄彪首先跃起,一个箭步冲上去活捉了窥探之敌。李和董也接着猛扑了上去,一名敌人见李
时金来势凶猛,立即举手投降。另一名敌人则拔出匕首和董水扭打,李时金迅速绑好俘虏,
赶过来用枪托打掉了匕首,董水趁势将敌人按住。3 名越军全部被俘。

36,经 典战例 之 14 军 42 师 124 团 5 连 1 排夜 袭拉敏

拉敏距我河口农场 10 队 4 公里,位于拉 (敏)他(辣)简易公路的南侧,路北有少数民房,路


南为营房。拉敏南山直接控制公路,是越军黄连山省队 254 团 2 营防御阵地前沿,也是通向
其纵深的必经之路。陆军第 14 军 42 师 124 团 5 连接受攻歼该据点之敌,为团主力向纵深发
展打开通路的任务后,组织班以上骨干到国境线上进行了现地勘察和沙盘作业。 2 月 15 日
下午,副连长张烨带两人前出到距拉敏 300 米处,摸清了越军人数、活动规律、工事构筑和
火力配置。根据任务、敌情和地形,5 连定下了实施夜袭的战斗方案。

2 月 16 日 16 时, 1 排从河口农场 10 队出发,沿公路秘密接敌, 21 时 30 分到达拉敏以西


100 余米处。连主力 18 时出发,进至拉敏西侧 19 号高地南侧触雷。拉敏之敌听到爆炸声立即
熄灭营房灯火,哨兵向公路盲目开枪射击。1 排迅速隐蔽,观察敌情,并做好战斗准备。敌
一个小组沿公路进行搜索,未发现可疑征候返回营房。副连长张烨和一排长聂光荣判断敌没
有发现我企图,今全排继续接近营房。半小时后,敌又点起灯火,唱歌、跳舞、谈笑。22 时 30
分,2、3 排进至 19 号高地和 20 号高地鞍部时第二次触雷,敌即向公路、山坡方向搜索、射击,
1 排在草丛中沉着荫蔽,敌仍未发觉。经抵近侦察,发现越军集中在营房里,不在阵地上。

连主力由于两次触雷,行动迟缓,没有能够按时到达 20 号高地,1 排与主力失去了联系。


张烨和聂光荣决定乘敌不备单独向营房发起攻击。23 时许,连主力到达 20 号高地,与 1 排
沟通了联系,同意 1 排的战斗方案,决定 2、3 排在 20 号高地展开,配合 1 排战斗。

23 时 10 分,张烨带通信员从 1 班检查完冲击准备返回的途中,与敌大队长和卫兵遭遇。通
信员迅速开枪将 2 人击毙。聂光荣听到枪声,立即指挥 82 无和 40 火向敌营房射击,越军顿
时大乱。2 班以火力掩护 3 班发起冲击,并在 3 班后跟进。冲入营房后,以手榴弹、炸药包和
抵近射击逐屋消灭敌人。部分敌人向 20 号高地溃逃,被 2、3 排击毙 3 名,俘虏 1 名,其余
逃回营房。23 时 20 分,29 号高地约 1 个班的敌人在重机枪、高射机枪掩护下赶来增援,被
负责阻击的 1 排 1 班击退。逃敌夺占 20 号高地未成,转而沿公路向拔坡方向突围。被 1 班击
毙 8 名后堵回营房。为迅速解决战斗,张烨令 1 班留下一个组原地阻击敌人,班长带两个组
进入营房,协同 2、3 班战斗。3 班副班长龙世江在班长余正富掩护下,以轻机枪对躲藏在屋
后山脚防炮洞里的越军行抵近射击,先后毙敌 12 名,俘敌 1 名。24 时,战斗胜利结束。1 排
毙敌 57 名、俘敌 1 名,连主力毙敌 3 名,俘敌 1 名。5 连此次战斗,总计毙敌 60 名,俘敌 2
名。1 排仅重机枪班伤亡各 1 人,创造了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夜间进攻战斗的经典战例。

不足:1 排占领表面阵地后,未能及时发现躲进掩蔽部的 20 余名残敌,次日被团后勤发现


经十小时喊话才缴械投降。

37,攻 击队形 密集遭 致较大 伤亡一 例

1979 年 3 月 1 日,在攻打谅山市北区时, 489 团 3 连为营预备队,在 1 连之后跟进。9 时 10


分进至当坤、泥壶之间时,由于队形过于密集,人员暴露,遭越军炮火袭击。一发炮弹落到
战斗队形内,当即伤亡 10 余人。此时该连连长不及时指挥部队成疏开队形迅速通过敌炮火
封锁区,而是在原地包扎伤员,结果又被两发炮弹击中,致使该连共伤 26 人,亡 7 人。之
后,连只对班、排骨干进行了调整,还是没有成疏开队形前进。进至当坤南侧 700 米处无名
高地时,再次遭敌高机、重机、57 高炮火力压制,增加了伤亡,前进又一次受阻,战斗力严
重削弱。该连不得不暂时停止攻击,未能按时完成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

38,一 个坦克 连两小 时歼敌 三个炮 兵连

1979 年 2 月 19 日 5 时,41 军坦克团 3 营 7 连进至坂黄,受命搭载步兵 364 团 1 营 2 连沿敦张


向朔江实施迂回包围,协同正面攻击部队围歼朔江之敌。5 时 30 分,7 连搭载步兵从坂黄出
发。5 时 50 分,2 排进至敦张岔路口时,突然遭到路口左侧坂洋敌炮兵阵地射击。2 排停止前
进,沿公路展开还击敌人,并将情况报告连长路纯生。营长刘宏生接到 7 连长报告后,机断
行事,即令 7 连向左打敌炮兵。路纯生指挥步兵下车,率本连迅速展开,向敌炮兵阵地勇猛
冲击。这个时候天还没有亮,视度不良,敌炮发射闪光短暂,捕捉目标困难,无法进行精确
瞄准射击。7 连发扬近战传统,果敢靠近到距敌 300 米处,抓住敌火炮发射闪光的瞬间,以
概略瞄准、集火射击的方法进行突袭。经 1 小时激战,全歼越军一个 37 高炮连,一个 85 加农
炮连。7 时,7 连进至坂洋西北侧,又遭那瓦地区敌 122 榴弹炮射击。刘宏生立即命令 7 连以
短停火力边冲边打。经过 40 分钟战斗,歼灭,敌 122 榴弹炮连,有力支援了在这个地区作
战的步兵 366 团的行动。战斗中,共毙敌 90 余人,摧毁双 37 高炮 4 门、14.5 高机 4 挺、85 加
农炮 6 门、122 榴弹炮 3 门、汽车 6 辆。我战伤坦克 3 辆。7 连荣立集体一等功。

39,当 时《解 放军报 》的报 头语

1979 年 3 月的《解放军报》根据不同主题使用的报头语分别有:

“祖国边疆不容侵犯 正义之师所向无敌”

(《越军“英雄团”覆灭记》、《神炮破敌胆》、《越军“英雄师”的败北》… …)

“热烈祝贺自卫还击作战的重大胜利”

(《直捣高平》

《攻克谅山“要塞”》

《威震南天》

《捣毁越南侵略者的桥头 堡-记老街攻坚战》
……)

“感谢祖国人民的亲切关怀”

(《中央慰问团带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分赴广西云南慰问自卫还击胜
利归来的边防部队和民兵》……)

“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 百倍警惕 严守边界”

(《踏平南海千重浪》、《智取禄平》…… )

“总结经验 发扬成绩 居安思危 常备不懈”

(《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充分发动群众认真总结自卫还击作战宝贵经验》……)

“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

(《中央军委决定颁发战时英模奖章和立功奖章》、《为保卫祖国立军功当英雄》…… )
40,被 张万年 指名接 见的牛 人

1979 年 2 月 17 日凌晨 6 时 40 分,陆军第 43 军第 127 师从宁明县爱店地区向越南禄平县支


马、龙头地区发起进攻,步兵第 379 团 2 营 6 连奉命夺取那昆西南侧无名高地(编为 2 号高
地)。2 号高地及其东侧、东南侧无名高地坡陡林密地势险要,和 1 号高地互为呼应,居高
临下扼守着通往禄平县的唯一一条公路,是谅山省 123 团防御的一个要点。我军必须拿下这
个高地,才能沿公路向越军纵深发展进攻。

战至 11 时,6 连已经先后占领了 05 号高地、那昆东南侧无名高地、4 号高地。11 时 20 分,3


排进至 2 号高地东侧高地山脚,未组织火力掩护即发起冲击,伤亡 16 人,无力继续发展进
攻。连长聂荣桂及时调整部署,命令 2 排(4 班送伤员未归建,配属 3 排 7 班)接替 3 排的
主攻任务。2 排长万清华带领 2 名战士利用茅草的掩护通过抵近观察摸清了越军的阵地编成
和火力配系,决心以 7 班在正面进行牵制,吸引守敌兵力火力,自己带领 5 班从阵地右侧
迂回。13 时 0 分,2 排按计划发起攻击。5 班以疏开队形迅速突入敌阵地西南侧堑壕,越军被
迫退守 A 字型工事。万清华在机枪手曾春荣和张道友的掩护下,用爆破筒在敌工事顶部起
爆。由于工事坚固,顶部又有 1 米多厚的土层覆盖,爆破筒只在顶部炸开一个坑。里面的机
枪仍然在不停的向外射击。万清华接过战士苏子垒递过来的炸药包,又一次爬到工事顶部将
其炸毁。5 班趁着爆炸的烟雾冲入敌阵地向两翼搜索,至 14 时攻占了该高地。此时,配属 2
营指挥的 381 团 6 连 2 排已经攻占 2 号高地主峰。6 连奉命改向 2 号高地东南侧无名高地发
展进攻。14 时 30 分,营炮兵对 2 号高地东南侧无名高地进行火力急袭,2 排(4 班已归建)
和 7 班利用炮火效果迅速接敌。在距敌约 50 米时,聂荣桂要求营炮火停止射击,随即命令
82 无、40 火、重机枪压制敌人火力,摧毁了部分工事。2 排和 7 班仅 15 分钟就攻占了表面阵
地。残敌依托一个大型的 A 字型工事继续抵抗,4、5、7 班连续爆破三次未成。因为工事坚固,
改用从顶部挖洞爆破的方法耗时 30 分钟也没有能够挖通。万清华在火力掩护下,再次用炸
药包从正面爆破成功。2 排占领主峰后正在搜索残敌,突然遭到西南侧半山腰敌倒打火力射
击。万清华立即率两个班包围上去,以手榴弹和抵近射击的手段消灭了这个暗堡。

2 排的英勇战斗,万清华的冲锋陷阵,这一切都被指挥所里的副军长兼师长张万年从望远
镜里看得清清楚楚,他高兴吩咐周围的参谋人员:“你们把那个冲在最前面的小伙子给我
找来,我要给他请功”。战斗结束后,万清华来到指挥所,张万年拍着他的肩头夸奖“好小
子,打得不错,今年多大了?”“二十一。”“叫啥名字啊?”“万清华。”“有你们这样
的勇敢的干部战士,这次反击战,我们赢定了!”

万清华在战友的配合下,连续炸毁 3 个工事,以爆破筒、炸药包、手榴弹、冲锋枪毙敌 17 人,
俘敌 1 人(重伤),战后被广州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41 , 六 种 武 器 的 威 力 — — 记 被 湮 没 的 “ 英 雄 神 枪 手 ”

郑钰

提起老山战场上的神枪手,大多数人脑海里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浮现出向小平这个名字。相比
之下,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更早,射击技能也更为全面的郑钰则显得默默无闻,少为
人知。

郑钰是甘肃省庄浪县人,生于 1964 年 12 月,高中毕业三次参加高考都没能够考上。他抱着


在地方上考不上高校,就进部队报考军校的想法,于 1983 年 10 月参军到陕西省军区服役。
入伍后踏实肯干,勤奋好学, 1985 年 7 月被连队推荐报考军校。虽然上了录取分数线,志
愿却填高了,不幸再次落榜。由于部队实行精简整编,裁军一百完,他所在的单位撤消了。
但车到山前必有路,又传来了即将赴老山前线作战的 47 军要调人的消息。郑钰本身有一身
过硬的军事技术,又是崇拜英雄的血气方钢的小伙子,与其悄无声息的回家,不如上战场
拼杀,就是牺牲了,也是光棍一条无牵挂,要是不死,或许还能建奇功。在他的坚决要求下,
上级将其调入 47 军 141 师 421 团 8 连。参战部队到达集结地域,开始了紧张的临战训练。郑
钰拿出以前考学的劲头,苦练军事技术,主动给自己加练班用机枪、40 火箭筒、60 迫击炮。
在全团组织的实弹考核中,取得了 6 种步兵武器射击全优,个人全能第一名的好成绩。

1986 年 4 月,47 军接替 67 军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任务。 7 月,郑钰所在连队奉命防守著


名的那拉地区“李海欣高地(即 142 号高地)”旁边的一个阵地。开始安排他位于靠后的 3
号哨位,经过再三要求,才被调到三面受敌,孤立突出的 2 班阵地。这里的树木早已被炮火
削平,岩石被炸成锋利的石茬。郑钰和 3 名战友挤住在一个天然石缝里。洞里拥挤不堪,洞
外更是有对面越军七八挺机枪和 4 门火炮虎视耽耽。艰难困苦可想而之。

当时越军为了断绝我一线阵地的供应,经常用火力封锁我军工道路。郑钰看到越军占了地形
有利和工事坚固的优势,而我军的冲锋枪和机枪却打不着,就主动申请配发 40 火箭筒和
60 迫击炮,并拒绝了营里增派火箭筒手和炮手的决定,保证发挥全能射手的作用,一定完
成任务。

一天黄昏,我军一支 15 人的军工队伍被越军火力压制在一片开阔地,进退两难。郑钰在排
长的批准下,奔上右侧山顶,靠平时琢磨出的办法,用一根橡皮筋和一条细绳做了个小改
革,打破教材关于俯射不能超过 4 度的规定,实施肩筒 10 度俯射,一举摧毁了越军这个机
枪工事,掩护军工战友转危为安。 40 火箭筒射击受天候影响大,郑钰凭借自己的经验,总
结天候变化规律,结合物理学知识,拟制了一份“左八号阵地 40 火箭筒射击误差修正表”,
经实战检验,相当管用。

60 迫击炮携带轻便,操作简便,曲射性能好,在热带山岳丛林作战中具有很大的作用。郑
钰为了充分发挥 60 炮的作用。精心做了种种准备。他隐蔽在草丛中测定越军各个火力点和明
显标志物的距离,为自己的小炮准备好了随时可用的射击诸元。并在阵地上预设了三个炮位,
把炮弹预先放置在茅草里,一有敌情,就提起炮管以手做架,在三个炮位轮流实施简便射
击,以游击战术打击越军。

一天夜里,越军上来偷袭,观察所电话通知哨位打独立树下的目标。当时外面一片漆黑,什
么也看不见。郑钰靠着自己丰富的经验,一炮打出去,观察所通过红外线夜视仪看到了射击
效果“打中了,打中了,打倒三个”。有一次越军一挺机枪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扫射我运粮
军工,机枪打不着,就摇电话请 2 班用 60 炮吊,郑钰只用两发炮弹,就打掉了这个火力点。
时间一长,他名声远播,经常去友邻帮忙。

接二连三挨打的越军有一天集中火力猛打 2 班哨位,想要拔掉这颗眼中钉。从望远镜里看到
我方有几人受伤后,立即组织兵力出击,企图攻占我阵地。情况危急,郑钰迅速抓起火箭筒
和 60 炮冲出哨位,越军的密集火力马上盯住了他,他机智地把钢盔放到一块岩石上吸引火
力,滚进到另一侧扛起火箭筒轰掉了百米外一挺重机枪。接下来又转移到炮位上打出一发炮
弹。就这样,郑钰打一下换一个地方,枪炮并用,遭到多方向射击的越军摸不清虚实,只好
退回阵地。

不到半年时间,郑钰一人交替使用冲锋枪、狙击步枪、40 火箭筒、60 迫击炮、班用机枪、重机


枪六种武器,歼敌 29 名。1986 年 11 月,集团军党委给他记一等功。1987 年 5 月,中央军委
授予他“英雄神枪手”荣誉称号。

42,从 一份清 单看一 专多能 的重要 性

战后总结的时候,163 师 487 团 4 连余想运连长列出一份清单,记载着本连缴获高射机枪不


会使用,多次眼睁睁的看着敌人却打不着的事例:

2 月 19 日,我连夺占探某地区 3、4 号高地。缴获敌人 1 挺高射机枪,还有几箱子弹。20 日上


午发观有半个班敌人沿公路向玻保 2 连阵地运动。用步枪、轻机枪打,距离太远(约 700 米),
想用高射机枪又不会,眼看着敌人而消灭不了。

2 月 21B 上午,我们在 3、4 号高地上又发现敌人约两个班的兵力在 17 号高地活动,想打打


不着。

2 月 21 日中午,我们在 3、4 号高地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约一个排的敌人向友邻 6 连反击,


距我们约 800 米,因不能以火力支援 6 连战斗,只好干着急.

2 月 19 日至 21 日,我连在 3、4 号高地。敌 1 个班到 1 个排的兵力 6 次向我进攻,我们只能


靠手中武器打击敌人。当敌人从远处向我接近和逃跑到远处时,都打不着。要是会使用高射
机枪,至少可以多歼灭 1 个排的敌人。
2 月 28 日,我连在扣马山前沿的 5 号阵地上,又缴获了敌一挺高射机枪和约 10 箱子弹。12
时许,发现敌两个班在距我约 600 米的无名高地山脚处通过,向那派方向运动。我们只好眼
睁睁看着敌人走了。

手边有现成的武器装备,却因为不会使用,导致既不能消灭敌人,又增加了自己伤亡,这
是平时一专多能、一兵多用训练不扎实的缘故。相比之下,越军士兵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
能熟练使用多种步兵武器,以有限的人力发挥几倍的作用,我方一些部队敌情估计偏大,
有的吃了亏,原因就在这里。战后部队干部战士对这个问题反应相当普遍:“越军一个士兵
可以使用 5、6 种武器,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会一种枪,别的枪教一下就会了,并不难。
”“只要把投弹‘破 50 米大关’的时间用上一部分,就可以把全营的武器学会。”

43,宽 待俘虏 ,善待 群众的 作用

步兵第 121 师 363 团 1 连在执行团穿插尖刀连的任务中,坚持我军瓦解敌军的原则,执行


宽待俘虏政策,积极做群众工作,为完成战斗任务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月 18 日清晨,连队穿插到离三龙不远的地方,发现有 15 个民军和一些群众正在往山


上跑,企图利用有利地形阻击我军。当时地形不利,打起来必然造成伤亡,影响部队向前穿
插。连长朱景财一面派出尖兵班进行包围,一面通过翻译喊话。越民军见已经被包围,解放
军又宣传不杀害俘虏,于是交枪投降。

2,下午,穿过三龙后进入一片山区。地形相当复杂,向导对路不熟悉,地图和实地对照相
差很大。连队一时迷失了方向,正在为难的时候。尖兵班在前面抓到两个俘虏,连干立即向
俘虏交待宽大政策,并拿水和干粮给他们吃,使俘虏很快消除了恐惧情绪,接着为连队带
路。沿途向越方群众宣传,中国军队不杀老百姓,你们不要害怕。老百姓听了俘虏的话,既
不跑,也不捣乱。走到离那岸村不远的地方,俘虏说那里有座桥,守桥的有七八个民兵,有
1 枝冲锋枪,3 支步枪。当时雾很大,连队一边隐蔽前进,一边又叫俘虏边走边喊:我们是
三龙村的民兵,你们守桥的快过来,有事商量。守桥的民兵就走了过来,一下子当了俘虏。
就这样,1 连在不到两小时时间里,顺利通过 10 公里的难走山路,搞掉一个桥头哨,无一
伤亡。

3,3 月 3 日,连队从 841 高地转移到班俊防御,途中发现一个越南妇女饿昏在路旁。战士把


她扶起来,送水给她喝,拿干粮给她吃。然后把她送到一个村子里护理了五六天。这名妇女
深受感动,身体刚好就上山叫回了 5 个同村的老百姓,连队同样善待他们。第 2 天,有个群
众悄悄告诉战士说有几个特工来弹药车附近观察,你们要小心呀。果然,当天晚上就来了两
个特工队员,由于我早有准备,当场打死一个,打伤一个。
44,万炮轰 谅山的 背后

但凡对中越战争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对 3 月 1 日 55 军万发炮弹轰击谅山的雄壮历史感
到陌生。今天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罗嗦几句。

1,目的——谅山市位于我国广西友谊关东南 18 公里处,为谅山省府所在地,是通往河内
的门户和越北战略要地,是我军战役第二阶段主攻目标。谅山市四面环山,坐落在一个长 5
公里、宽 3 公里的盆地底部,本身面积不大。况且越军的防御特点是守卫市区外围要点和沿
交通沿线要点,市区内并无有生力量。广州军区前指决心集中 55 军所属师以上炮兵,“打
进万发炮弹,把谅山市的军政设施、通信、交通枢纽砸烂”,更多的是基于于政治上的考虑,
打的是示威弹。即要通过这种排山倒海无可抵御的毁灭性炮击,震撼越南人的心理,打击瓦
解其军心士气。

2,准备——根据一名归国难侨(原为谅山省某副省长秘书)提供的谅山市军政设施、通信、
交通枢纽的具体位置,绘制了市区地图,结合地图量出具体坐标,进行分区划片,给各个
炮群区分射击任务,将火力计划下达到各群。各炮群白天侦察地形敌情、黄昏转移、夜间做好
射击准备,适时调整了战斗队型。至 3 月 1 日 4 时前,除军炮群和军炮团 122 加农炮营、85
加农炮营外,163 师、165 师炮群转移至探某-关湖地域,164 师炮群转移至昆崩-波况地域,
炮 26 团在同等-波保地域,有 22 个炮兵营的火力能够达到谅山市南 1-5 公里。

3,实施——3 月 1 日 9 时 30 分,55 军集中 19 个炮兵营按事先区分的目标,在军炮指统一


号令下,对谅山市内 33 个重要目标进行 30 分钟火力急袭,发射炮弹 9919 发,予以谅山市
毁灭性打击。越军一不明单位向河内总参报告说:“敌人从上午 8 时 30 分(河内时间比北
京时间早一个小时)开始炮击,火力非常厉害,简直不可想象,炮声隆隆,从未见过这样
猛烈的炮火,炮弹一直不停地轰,数不清有多少发,所有的道路都被他们封锁了,我们简
直无法抵挡,要撤退只有爬山。”

4,问题——担任主攻任务的 163 师向各团传达军 2 月 28 日晚指示:师属以上火炮统一由


军指挥炮击谅山市,团营属火炮不参加炮火准备。这样就造成了误会,师以为各团会自己安
排对各自进攻正面之敌前沿阵地进行炮火准备,就没有对敌前沿计划火力。团则以为炮火准
备都由上级包了。结果炮火准备半个小时,市区内落了万发炮弹,但外围工事依然完好无损,
师的主攻团 489 团攻击一发起就遭到敌猛烈火力压制,进攻受阻。师团营只得重新进行炮火
准备,延长了时间,增加了伤亡。

45,“ 伙头军 ”也能 当战斗 英雄

1979 年 2 月 20 日 16 时许,42 军 124 师 370 团 8 连进至高平博山地区 17 号高地山脚时,突


然遭到竹林中越军暗火力点射击。担任连救护组组长的炊事班副班长潘卫国奋不顾身地把负
伤的战友邝卫明背到隐蔽处包扎,接着又抢救了 2 名战友,并把伤员的手榴弹收集起来分
给火力组。冲在最前面的 9 班遭敌暗堡射击,轻机枪射手储宏银牺牲,副射手罗川左臂负伤,
机枪掉落在地上。这时一名越军从暗堡里钻出来,企图夺走机枪。潘卫国眼明手快,一个箭
步冲上去,在敌抓住枪管的同时双手紧紧抓住枪托。在争夺中,他趁势把子弹推上膛,扣动
扳机将其击毙。就当他准备继续给罗川包扎时,又有 3 名敌人从左侧草房向他射击。他迅速
将罗川转移到附近草丛中,替他包扎好伤口后,端着机枪利用地形地物绕到草房后侧 20 米
处射击,将 3 名敌人全部击毙。潘卫国在这次战斗中,救护战友 4 名,击毙敌人 4 名,荣立
一等功。1979 年 4 月,广州军区授予他“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46,英 雄炊事 班

1979 年 3 月 10 日,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回撤,陆军第 43 军第 128 师第 383 团 3 营 7 连奉命在


营的编成内,配属重机枪 3 挺,在 612 高地地域组织防御,阻歼敌 338 师 460 团的进攻。具
体部署如下:2 排坚守 612 高地东南山腿南端、3 排坚守 612 高地南侧山腿、1 排坚守主峰、炊
事班坚守 612 高地东南山腿北端、连指挥所位于东南山腿中部。

11 日 19 时 30 分,营用步谈机通报 7 连,越军一个加强连避开我防御正面,绕过 2、3 排阵


地,利用夜暗沿山沟向炊事班阵地迂回。很明显,这股越军的企图是打开缺口,割裂我防御
体系,将全连拦腰斩断,而后各个击破。指导员蔡宁随即带通信员到炊事班阵地组织防御,
将炊事班分为三个战斗小组:司务长管国清带侯振元、黎雪钢、侯保平、李合伏据守第一道堑
壕右侧约 60 米的地段;副班长刘建华带

崔旭成、李建标据守第一道堑壕左侧约 50 米的地段;班长带陈全国、王幸福据守第二道堑壕;
指导员带通信员在第二道堑壕中间指挥。其间 3 排长钟福才带 7 班副班长黄吴荣、机枪射手
王子灵、常礼标赶来增援(途中遭敌 60 炮和高机射击,两名机枪射手牺牲, 3 排长双腿负
伤 6 处仍然坚持爬到炊事班阵地参加战斗)。

从 11 日 20 时许到 12 日 2 时许,7 连炊事班在指导员指挥下,英勇顽强、机智灵活,不断变


换射击位置,用半自动步枪、冲锋枪、手枪、手榴弹和缴获的轻机枪,弹药,打退越军 8 次冲
击,歼敌 70 余人(其中黄吴荣只身歼敌近 30 名),自身无一牺牲。1979 年 4 月,广州军区
授予该班“英雄炊事班”荣誉称号。9 月,中央军委授予黄吴荣“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PS:这次战斗中,越军喊出的口号是“中军缴枪不杀。”
47,组 织边民 争取越 方民军 一例

我方边民和越方边民虽然隔界而居,但是民族相同、语言相同、风俗习惯相同,在历史上互
相帮助、通婚互市、友好往来。我参战部队充分发挥边民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组织他们利
用各种关系和越方武装内部矛盾进行分化瓦解工作,以争取越方民军、获取所需情报,为作
战创造有利条件。

云南省马关县小坝子公社半坡乡武装民兵权忠义,主动请命为 41 师 121 团反击发隆之敌执


行侦察敌情和分化瓦解任务。他利用和越方爱头寨民兵分队长杨兴华的朋友关系,一方面宣
传解放军打的是黎笋集团,不是老百姓。越南政府把少数民族民兵放在第一线当替死鬼,还
派来公安兵来监视,我们都是苗家,何必为他们卖命。另一方面给予其一些物质实惠,买来
电池、锄头、盐巴、花布等送给他们,帮助解决生活困难。经过权忠义 8 次做工作,部队和地
方领导亲自接见,解除了杨光华等民军干部的顾虑,保证我军打过去后不向我开枪,万一
公安逼着打,就往天上放;在我军运动路线上不埋设地雷,并给我军带路。杨光华回去后还
走了 5 个寨子、9 个民军哨所、同 22 个民军干部接上了头,共同约定给解放军让路,保持中
立。2 月 16 日晚,权忠义带领执行穿插任务的 121 团 1 营渡过大梁河,在杨光华的接应下,
通过 7 个民军哨卡,前进 10 公里,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于 17 日 6 时 10 分顺利提前插至尼
记、恩星一线,切断了发隆至孟康的公路,保证了团主力全歼发隆之敌。战后,权忠义荣立
二等功,获奖冲锋枪一枝。1979 年 6 月,云南省革委、省军区授予他“民兵英雄”荣誉称号。

48,争 取越方 基层干 部和群 众两例

周登寨农会副主席农文来,是个沙族,他一方面对越南当局推行大京族主义,欺压少数民
族不满;一方面又曾经跟越军袭击过解放军,担心解放军不会放过他。 39 师 115 团群众工
作组多次进村做他的工作,反复说明我军的政策是区别对待(把黎笋集团骨干分子和一般
工作人员区别开来),和他摆谈沙族受当局迫害的事情,以引起共鸣,还派人给他的老婆
治病,使农文来消除了思想顾虑,向我主动交代了越军潜藏人员名单和武器埋藏地点。 115
团根据他提供的情况组织清剿,两天清查出越军 27 名(其中情报中队长一名),缴获步枪
19 枝,子弹 595 发。(风牌 575 将会在《橡胶林的回忆》中提到这个事情)

165 师 493 团勤务排在那模村时,对 20 多名越南老百姓反复观察鉴别,发现 60 多岁的农民


农禄贵对我态度友好真实,就重点做他的工作。战士们看到他的孙子饿得哭喊不停,就把自
己的干粮、罐头送给小孩吃。农禄贵深受感动,随即说服儿子为我军带路。在一个山洞里活捉
了混在群众中的 6 名越军,缴获冲锋枪 3 枝,轻机枪 1 挺,手榴弹 32 枚,步、机枪子弹
2400 多发及其他军用物资一批。
49,以 一歼十 的王息 坤小组

1979 年 3 月 1 日 12 时,集结于高平市的陆军第 54 军 162 师受领了攻打广渊的任务。师决心


以徒步和乘车相结合的方式,趁夜暗奔袭广渊,采取穿插迂回,南北夹击的战术手段歼灭
广渊之敌。485 团由南向北打,486 团由北向南攻,484 团为预备队,在 485 团后跟进。

3 月 2 日 11 时 30 分,485 团 6 连进至同厄西南谷地时遭越军伏击,三面受敌,进攻受阻。 6
连临危不惧,在师炮团 85 加农炮 8 连和团高机连 1 排支援下,以 1 排正面牵制, 2 排和 9
班抢占公路右侧高地,迅速向越军展开反击。副指导员吕顺金和代理副连长方应超命令 2 排
代理排长王息坤带领 4 班长潘细腊、副班长申占军、正副机枪手王亚腰、郑太银抢占 5 号高地,
占领从敌侧背实施攻击的有利地形。

王息坤带领小组披荆斩棘搭人梯登绝壁,于 12 时 30 分左右进到 5 号高地北坡距山顶 20 米


处,发现 5 号高地和 7 号高地之间的山垭口处有十几个敌人携带 4 具火箭筒正准备向我 85
加农炮阵地射击,当即将敌击退,同时令机枪手在山顶占领射击位置。这时,发现山下小竹
林和石墙后面还有 60 多名敌人。小组随即居高临下依托有利地形,分为两组轮换向敌射击。
双方交火约两个小时,越军地形不利,数次进攻均被打退,枪声逐渐沉寂。王息坤听取潘细
腊的建议,将机枪留在山顶监视敌情并担任掩护,自己率潘细腊、申占军(郑太银返回连队
报告,请求支援)主动出击, 3 人交替前进,沿山垭口向下搜索残敌,其间王息坤中弹牺
牲。

在这次约四个小时的战斗中,王息坤小组以一敌十,共歼敌 63 名,其中王息坤歼敌 11 名,
潘细腊歼敌 22 名,1979 年 9 月 17 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他二人“战斗英雄”荣誉
称号。

50,越 军为什 么强调 独立作 战

越共四届四中全会上确立了南攻北防的军事战略总方针,决心尽快“夺取西南边境政治和
军事上的胜利”,因此将军队主力集中部署于越柬边境,于 1978 年 12 月 25 日发动了全面
侵柬战争,由此导致北部地区兵力不足 [1979 年中越战争爆发时,越军在河内附近和北部一
共部署了 9 个作战师、8 个生产师、2 个训练师、30 多个独立团和 1 个空军师。直接位于我进攻
正面的有 6 作战师:316A 师位于平卢 345 师位于柑糖 3 师位于谅山 346 师位于高平 338
师位于亭立 325B 师位于先安(战中 327 师、337 师、197 团、46 旅独立营向谅山增援),15
个独立团, 30 余个独立营, 54 个公安屯,约十万余人(不含数量庞大,但无法统计的民
兵)],加之防御地域广大,山岳丛林地区交通不便,部队难于机动,所以使用兵力小群分
散,强调独立作战,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组织约 3-5 公里的防御正面,以连分兵扼守据
点群,一般支撑点和山头多为一个班,至多一个排,有时仅 3-5 人。营主阵地和重要支撑点
兵力最多为一个加强连。红河西岸 230、387、332 等高地,东岸 391 高地、小曹东北无名高地、
班绕散西北 1661 高地等主阵地均是如此。营控制有一个排至一个连的预备队,用于机动支
援、设伏及反冲击。由于越军防御任务区分极为严格,加上兵力不足,不敢脱离既设阵地作
战,所以除了主要方向,很少实施反冲击,而是分片包干,各自为战。必要时多用火力支援
而不是派兵力支援。如我 11 军北克西罗楼、南攻封土时,中间的班绕散之敌按兵不动;55
军进攻同登打敌 12 团主力时,其 5 营在班庄,距离同登 5 公里,不出一兵一卒增援。总体
来讲,越军处处分兵,节节阻击,虽然能够暂时阻滞我军前进,但必将被各个击破。

51,公 安边防 参加中 越边境 自卫还 击作战 概况

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广西、云南两省(区)沿边的公安边防站、公安边防派出所,
积极支援边防部队的作战行动,共摧毁越方公安屯和公安屯执勤点 17 个,歼敌 1019 人,
缴获 82 迫击炮、60 炮 7 门,40 火箭筒 2 具,轻重机枪 6 挺,冲锋枪、步枪 117 支,弹药和其
他物资一批,缴获越方文件 3000 余份。除此之外,还积极为边防部队提供情报、介绍情况;
在边境地区抓特务、拔钉子;配合部队在边境口岸实行军事检查;主动帮助部队解决困难,
保证部队顺利出击;加强社会全面控制,保卫要害部位的安全。据统计,两省(区)1-3 月
份供挖出越南特务 46 名,发现苏、越和台湾特务嫌疑线索 148 起。参战公安干警中有 5 人牺
牲、17 人受伤;有 48 人荣立二等功,391 人荣立三等功,685 人受嘉奖,26 个班荣立集体
二等功。

52,步 兵第 113 团参加 对越作 战情况 简介

1978 年 1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 13 军第 38 师第 113 团奉命在师的编成内参加中越边


境自卫还击作战,先在个旧地区集结,后改向河口方向机动,进至坝洒农场一队待机,战
前准备时间约一个半月,时任团长李怀保,政委孙升堂,全团参战人员共 2718 人,另有翻
译 13 人,支前民兵 316 人参加作战。从 2 月 17 日至 3 月 12 日,连续奋战 24 天,经历了攻
打坝洒、突击柑塘、坚守外波河三个阶段,共转战 102 公里,攻克高地 43 个,消灭火力点
155 个,摧毁坑道工事 120 个,毙敌 585 名,伤敌 96 名,俘敌 51 名,缴获和击毁越军一大
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全团牺牲 94 人(其中干部 1 人,战士 67 人,民兵 23 人),负伤
227 人,配属的师直工兵和喷火兵牺牲 1 人,负伤 7 人。

53,广 西上林 县支前 情况简 介:


在 1979 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广西上林县为前线调运了大批物资,包括大
米 580 万斤,稻谷 220 万斤,棉胎、蚊帐、胶鞋、行军锅等生活用品 3 万余件,生猪 2791 头,
活鸭 2900 只,鸡蛋 788 斤,木柴 4000 多担,干、鲜菜 20.5 万余斤,果蔗、香蕉 1.1 万多斤。
还组建民兵担架队 4 个营 2866 人,从 2 月 14 日下午到 27 日凌晨,分 3 批到龙州县、凭祥市、
宁明县,配属野战部队出境参战,执行保障勤务。完成任务后于 3 月 11 日至 18 日分 5 批返
回上林。有 1 个连荣立集体二等功,5 个排、4 个班荣立集体三等功,5 个连、9 个排、22 个班
被评为先进单位;有 1 人(3 连连长卢愈铭烈士)荣立一等功并被广州军区授予“民兵战
斗英雄”荣誉称号,9 人(李中桂、吴超培、杨光启、杨彦文、苏景力、黎佳彬、黎佳新、黄时庆、
梁任高)荣立二等功,560 人荣立三等功,976 人受嘉奖。

54,一 位越南 网友对 越军情 况的介 绍:

说明:以下文字是我 2006 年年初在轴心论坛和一位 ID“gold star”的越南网友交流内容的节


选:

Because our regular troops had to fight in Cambodia. However, we had used 3rd and 316th
divisions, in most important fronts (Lang Son and Lao Cai). After PLAs captured Lang Son,
VPA's command planned to counter-attack and retake Lang Son on Mar 6th or Mar 7th. They had
moved 304th and 325th of 2nd corps from Cambodia to Lang Son, some armor and MRL
regiments were also appointed. But before we finished all preparations, PLAs had retreated.

Our leaders didn't want to let the war develope. Three days after PLA attacked, VPAF deployed
hundreds of fighter-ground-attacks. But our leaders didn't accept them to join battles.

因为我们的正规军正在柬埔寨作战,然而我们还是将 3 师和 316 师使用在(北部边境)主


要方向上[谅山和老街]。在解放军占领谅山市之后,越南人民军指挥部计划于 3 月 6 日或者
7 日发起反击,夺回谅山市。为此,将第 2 军的 304 师和 325 师从柬埔寨北调谅山,同时计
划投入一些装甲部队和多管火箭炮部队参战。但是在我们完成反击准备之前,解放军就撤退
了。

我们的领导人不想扩大战争,在战争爆发 3 天之后,越南人民空军准备展开大规模的空中
反击,但是被领导人否决。

Of course, we've had many experience from the war. We had made many mistakes that we couldn't
cause more casualties to the enemies or hold our land for more times. But both the regular and
unregular troops had finished their duties with the best try. We Vietnamese don't complain
anything about them.

当然,我们从战争中吸取了很多经验。我们也犯了不少错误,以至没能更多地消灭敌人和更
长时间地坚守阵地。但是无论正规军还是非正规军,他们都尽最大的努力执行了自己的任务。
越南人民对他们没有任何抱怨。

我的补充:55 军在回撤过程中对打敌反扑做了充分准备,从 3 月 8 日开始,在扣马山一线


专门等了 3 天也没见越军的大规模反击,于是顺利撤回国内。在回撤过程中,一旦越军对我
实施炮击,我必以十倍以上的炮火反击之, 9 日上午越军向友谊关发射 20 余发炮弹,我当
即还击 200 余发,打得越军不敢轻易开炮,直至撤军结束再未发现越军炮击我回撤部队。

VPA' units in Lang Son :

- 3rd infantry division (consisted of 2rd, 12th, 141st infantry regiments and 68th artillery
regiment).

- 337th infantry division (consisted of 4th and 52nd infantry regiments).

- 327th infantry division (only had 42nd infantry regiment).

- 12th border defense regiment (note that it's different from 12th regiment of 3rd division),
organized as border police posts and independent companies.

- 1st batallion of 197th independent regiment.

- 3 local battalions of Lang Son provinces.

- 166th artillery regiment of 1st military region.

- 272nd air-defense regiment of 1st military region.

- A few of armor companies (6-10 vehicles each).

在谅山的越军部队:

步兵第 3 师(下辖步兵第 2、12、141 团,炮兵第 68 团)

步兵第 337 师(下辖步兵第 4、52 团)

步兵第 327 师(下辖步兵第 42 团)

边防 12 团(非 3 师 12 团,由若干边防公安屯和若干独立连组成)

北太省 197 团 1 营

谅山省 3 个地方独立营

第 1 军区炮兵第 166 团
第 1 军区高炮第 272 团

若干坦克连(每连 6-10 辆坦克)

我的补充:金星所提供的越军资料和解放军掌握的越军情况大体相同,有些地方有出入,
比如根据解放军资料,越军 327 师下辖步兵第 42、155、540 团,炮兵第 120 团。另外,金星
把由武装公安组成的 12 团称为边防团是不准确的,武装公安部队由内务部转隶国防部,改
编为边防部队,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是 1979 年中越战争之后的事。

12th regiment suffered the most casualties with 2 battalions were almost annihilated, so I think it
had about 1,000 casualties. 2nd and 141st regiments suffered the lower casualties. Just my
estimation, maybe right or wrong.

12 团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有两个营几乎被歼灭,所以我想损失可能有 1000 人的伤亡。2 团


和 141 团的伤亡要小一些,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估计,不知道是否正确。

About the organization of PAVN, each infantry battalion had 350-450 fighter men. Each infantry
regiment had 1,800-2,500 men with about 1,200-1,500 fighters and each infantry division had
6,000-8,000 men with about 4,000-4,500 fighters (for example, PAVN 338th division had 3
infantry regiments, 1 artillery regiment and 6 support battalions and 1 company, total 6,600 men).
So 3,000 casualties with a division was really high.

按照越南人民军的编制,每个步兵营有 350-450 名战斗兵;每个步兵团有 1800-2500 人,其


中战斗兵 1200-1500 人;每个步兵师有 6000-8000 人,其中战斗兵 4000-4500 名(以 338 师
为例,3 步团 1 炮团 6 个直属营 1 个直属连,共 6600 人)。所以 3000 人的伤亡对一个师(他
这里指的是第 3 师)来说已经是很高了。

55,那 坡县武 装民兵 第一营 参加对 越作战 概况:

那坡县武装民兵第一营由四个公社的武装民兵连组成,连以上干部由县武装部干部、专职武
装干部和地方干部担任。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该营奉命开赴前线配合解放军执行坚守要点,
搜剿残敌,维护交通线运输安全的任务。全营在二十多天的战斗中,搜查村庄 220 个次,打、
搜山洞 437 个次,出动搜剿 9204 人次,共摧毁敌据点 1 处,毙敌 30 人,俘敌 20 人,并缴
获各种枪械 77 支(挺),手榴弹 115 枚,雷管 263 个,各种地雷 263 个,子弹 35917 发,各
种炮弹 74 发,各种军用物资 29 件,粮食 72000 斤,其他物资 696 件。

全营在打击敌人同时积极开展战区群众工作,共走访了 36 个村屯,宣传越南群众 135 户


1178 人,为群众看病 132 人次,并把 6000 多斤大米、玉米分给 51 户,347 人。送给群众食
盐 150 斤,火柴 150 盒。以实际行动争取了越南群众,不少越民主动检举揭发公安和武装人
员,为清剿部队带路,报告情况。

全营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民兵营”的光荣称号,另有 1 个集体立二等
功,2 个集体立三等功;4 人立一等功,3 人立二等功,67 人立三等功,154 人受奖励,141
人受表扬,39 人入党,71 人入团。

56, 37 师谷柳 、保胜 地区进 攻战斗 的物资 储备情 况:

本着多带粮弹、少带其他的原则,对单兵负荷量进行了调整。弹药:半自动步枪 200 发/支


冲锋枪 300 发/支 班用机枪 1000 发/挺重机枪 3000 发/挺 40 火箭筒 4 发/具 60 迫击炮 12 发/
门 82 迫击炮 30 发/门 82 无坐力炮 20 发/门 手榴弹 4 枚/人。给养:部队携带三日份(熟 2
生 1)。每人一个急救包。师、团加大储备步、机弹 0.25 基数,团炮弹 0.75 基数,师炮弹 0.5
基数。储备主副食四日份。师和各团派军需干部各一人,民兵一个班,运输车一台协助地方
供应点,计划、筹措、分配作战中部队需要的粮、油、蔬菜。储备战救药材 13.5 个营基数,19
个团基数,15 个师基数和一个月的常用药材。每车按 300 元储备了车材。油料储备二个基数。
武器备附件按标准基本配齐,并从四川军工厂购买新装备部队的重机枪备件,多备鞍具
101 盘,光学器材 461 具。

57,步 兵第 123 团参加 1979 对越作 战情况 简介

1978 年 12 月 14 日,正在野营拉练途中的 14 军 41 师 123 团接到准备执行作战任务的预先


号令,部队立即返回营房,准备向战区开进。 12 月 19 日凌晨 5 时,全团乘车分 5 个梯队从
贵州省修文县马家桥营区出发,于 23 日抵达指定集结地域马关县木厂公社以及河口县桥头
公社一带展开,完成了部队扩编、思想动员和临战训练等各项战前准备工作。全团共 2756 人,
时任团长阮恒秀、政委贾廷虎、参谋长段学章、政治处主任王志学。从 2 月 17 日 6 时 30 分到 3
月 12 日 15 时 30 分,123 团连续作战 24 天,突入越境 70 公里,执行了攻打孟康、扣周、东
家、为麻等四次主要作战任务,共歼敌 515 名,其中毙敌 383 名、俘敌 17 名、伤敌 115 名;
缴获各种火炮 15 门、高射机枪 6 挺、轻重机枪 15 挺,各种枪械 500 余支,弹药 17 万 7 千 7
百余发,汽车 5 辆、推土机一台、装甲车 1 辆;以及大批粮食和军用物资。战后,中央军委授
予 8 连火箭筒手甘在和以“英雄火箭筒手”荣誉称号,昆明军区授予 1 连以“钢铁英雄连
”荣誉称号,授予 1 连指导员张在田以“模范指导员”荣誉称号。
58,步 兵第 110 团打敌 炮兵阵 地的经 验 :

13 军 37 师 110 团在战后总结时,针对如何攻击越军炮兵阵地,提出了从实战中摸索出来的
具有代表意义的有效战法如下:“越军火力集中,火器分散。从摧毁的各炮兵阵地现场看,炮
兵配置,普遍是以一个连或一个排为一个阵地,每门榴炮之间相距 50=70 米,弹药所在阵
地中央。我步兵向敌炮兵阵地攻击时,摧毁一门炮对整个阵地威胁并不大,如果摧毁阵地中
央的弹药所,就等于捣毁了整个阵地。针对这个特点,我对敌炮兵阵地的攻击,是先打弹药
所后打单门火炮,或者对单炮和弹药所同时攻击。如 3 连在向 332 高地攻击前,在 264 高地
发现 160 高地南侧敌榴炮正在向友邻射击, 3 连首先指挥无坐力炮向敌炮兵阵地射击,当
即摧毁敌榴炮一门,但其他榴炮仍继续射击。3 连发现敌人向阵地中央的小屋子里送尸体,
我无坐力炮立即向屋子射击,一发命中,房屋摧垮,屋内弹药爆炸,整个阵地的敌人都慌
了手脚,丢掉火炮,纷纷逃命, 3 连立即组织火力,消灭了敌人,彻底摧毁了一个榴炮阵
地,缴获 105 榴炮 4 门,击毁 2 门。”

59, 41 军 121 师就 地取给 的若干 情况介 绍

作战中出于种种原因,部队会出现给养供应不上的情况,这个时候实施就地筹措是战时给
养补充的一个重要途径。广西方向由念井出境向越南高平省班庄、扣屯地区实施战役穿插的
41 军 121 师于 2 月 19 日进抵指定地域,当天晚上,部队携带的 3 天干粮已经基本用完,而
师、团后勤梯队或因为越军分割袭击,或因为走错路,均没有能够跟上部队,无法实施后勤
保障。直到 23 日,战斗第 7 天才补上一日量的给养 1 万 5 千 2 百斤。24 日、25 日,361 团前
送给养 8 千斤。从 2 月 20 日到 26 日的 7 天中,在后勤补给不足的情况下,该师采取就地取
给,并利用在班俊、扣屯、亭档缴获的粮食补充部队,保持了部队战斗力。战中,121 师共利
用缴获 26 万 6 千 6 百斤,占战中补充给养的 36.9%。由于当时“左”的思想影响仍然较大,
有的领导干部对取之于敌、补充自己与执行所谓“政策、纪律”的关系认识严重片面。在失去
后勤保障的情况下,越方有粮、有猪、有牛、有鸡,特别是集体的东西也不准动,说是执行“
政策、纪律”,有的战士拔两根甘蔗也骂起来。这是错误的,让部队饿着肚子打仗是不应该
的。

60,铁 道兵参 加 1979 年对 越作战 概况:

1979 年 1 月 27 日,铁道兵党委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决定抽调第 1 师、第 2 师部分部队参战


执行战区铁路保障任务。第 1 师指挥所率 2 团及 5 团 2 营共 3728 人于 2 月 2 日至 5 日从陕西
白河地区分批出发,2 月 10 日到达云南开远地区,担负开远至河口段 220 公里铁路保障任
务,归昆明军区前指指挥。第 2 师指挥所率 8 团、10 团共 6226 人,于 2 月 1 日至 7 日由山西
太原分批出发,2 月 11 日到达广西南宁地区,担负长塘至凭祥段 262 公里铁路保障任务,
归广州军区前指指挥。自卫还击作战发起后,1 师部队先是于 25 日提前 34 小时抢通河口大
桥,后又乘胜前进,于 27 日修复河口至柑塘、老街至铺楼共 37.2 公里铁路;2 师部队于 3
月 1 日开始抢修凭祥至谅山的 32.6 公里的铁路,2 日 11 时抢修至同登,18 时抢修至谅山,
及时有效地支援了作战部队向越军纵深发展进攻,为围歼柑塘、谅山之敌提供了强有力的交
通保障。为保证我军顺利回撤,又于 3 月 2 日至 10 日成功遮断越南境内铁路 56.2 公里。

61,战 争初期 广西方 向总结 经验最 及时的 122 师

1979 年 2 月 17 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发起,陆军第 41 军第 122 师奉命攻歼朔江地区越军。


战斗第一天,虽然部队打得英勇顽强,但由于敌情、地形、道路不熟悉,对越军的作战特点
不了解,战术不够灵活、不善于利用地形地物、攻击队形也较密集,致使进展不顺利,部队
伤亡也比较大。下午 5 时半,师长于新义、政委张登芳主持召开经验教训总结会议,根据作
战实践提出了四条对策,迅速下发各团。

“1、各部都必须十分重视排除地雷,敌在我必经之路线两侧设置不规则地雷场,对我进攻影
响甚大,也是造成我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后必须严密组织排雷,不可粗心大意。

2、敌行动特点是小群分散,利用山地洞穴,用冷枪、冷炮和倒打火力杀伤我军。今后必须边
打边搜索、边肃清残敌,切不能顾前不顾后。

3、对炮兵火力使用,通常不要搞整营整连射,而应以单炮实施破坏射击,支援步兵行动为
好。

4、山地作战情况复杂,要重视集中兵力,采取包围迂回战术,尽量避免正面攻击。”

这四条切合实际的指示下发部队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月 18 日的战斗虽然更加激烈,
但是部队的推进速度大大加快,伤亡也大大减少。364 团、366 团分别由第一天推进 2、3 公里,
发展为推进 8 至 13 公里。365 团的伤亡数字只是第一天的 11%。

62, 42 军对采 取夜战 歼敌手 段的总 结

在自卫还击作战初期,由于对越北地形不熟,对越军作战特点不够了解,为了便于组织各
兵种协同动作,一般都是在白天进行战斗。打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总在白天打也有一些问题。
比如:受地形限制,我军兵力不易展开;越军可以利用险要地形,藏在山洞、草丛里观察、
射击,增加我军伤亡;白天进攻容易把越军赶跑或者被其粘住,不能迅速发展进攻。同时,
经过 316 高地进攻战斗、673 高地进攻战斗、班占西侧无名高地进攻战斗几次成功的夜战实
践,使部队认识到:越军害怕夜战,尤其害怕夜间射击暴露目标遭到压制;而我军夜间作
战可以隐蔽企图,使用兵力少,进攻速度快,容易达成全歼,自己的伤亡相对说来也比较
小。于是,对于依托既设工事组织防御的成股越军,“白天看准,夜间进攻”,就成了部队
乐于采取的打法。从高平向茶灵发展进攻阶段,各部队广泛运用夜战,接连取得了攻克弄压、
800 高地、茶灵等战斗的胜利。

63, 42 军打敌 阻击战 术总结

在自卫还击作战中,越军往往利用险要地形,构成火力圈,以阻击手段阻止我军进攻。其连
以上单位的阻击,火力一般分为三层配置:普通步兵火器和反坦克火器主要配置在第一层 ,
利用山脚的草丛、竹林、乱石碓等隐蔽待机;第二层是利用半山腰天然洞穴或石缝,主要配
置轻、重机枪;第三层是在山鞍部或山脊上主要配置高射机枪、高炮(均行平射)和迫击炮。
小股阻击则是利用有利地形,以步兵火力组成交叉火网。越军通常使用火力阻击,较少使用
兵力实施反冲击。根据越军的作战特点,我军大部队沿公路发展进攻时,前卫一般展开一个
连,沿公路两翼(距离公路 500 米左右)搜索前进。对付敌较大规模的阻击,同样也事先准
备三层火力:加农炮、高射炮(平射)、迫击炮打敌第三层火力;无坐力炮、高射机枪(平射)
打敌第二层火力;其他火器集中打敌第一层火力。对于小股越军的阻击,采取抢占两翼山头,
由上往下打的办法。126 师 378 团在打通广渊至下琅道路过程中,7 次粉碎越军两个连和 200
多民军组织的较大阻击,9 个小时推进 28 公里,歼敌 92 名。

64,步 兵第 385 团 1 连参 加对越 作战概 况

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43 军 129 师 385 团 1 连先后担任团的突击连,掩护师直


部分分队和民工向前机动,护路及清剿残敌等任务,先后进行大小战斗 6 次,共歼灭敌人
107 名(毙敌 98 名、俘敌 9 名),缴获 82 迫击炮 1 门、82 无坐力炮 1 门、60 炮 2 门、40 火箭
筒 2 具、高射机枪 2 挺、重机枪 7 挺、轻机枪 7 挺、冲锋枪和步枪 24 支、各种炮弹 52 箱零 150
发、枪弹 31 箱零 2450 发、手榴弹 5 箱、两瓦电台 1 部、步谈机一部、越军七溪以北作战预案图
1 份以及其他军用物资一批。1 连伤亡 25 人(其中亡 2 人),有 3 个排、10 班荣立集体功
(其中 2 个排、3 个班荣立集体一等功),71 名个人荣立战功(其中中央军委授予韩永民、
广州军区授予廖明贵“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0 人荣立一等功),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中央军委授予“突击英雄连”荣誉称号。时任连长卢大坚,政治指导员廖明贵。
65,步 兵第 37 师参加 对越作 战概况 :

1978 年 12 月 17 日,37 师奉命在 13 军编成内开始向云南省屏边地区开进,参加对越自卫


还击作战。部队共编 26 个列车梯队,沿川黔、成昆铁路进抵昆明,尔后换乘米轨火车和汽车,
沿昆河铁路和昆河公路向中越边境地区开进,于 12 月 26 日齐装满员到达屏边地域集结,
完成了部队扩编、思想动员和临战训练等各项战前准备工作。全师总兵力 15530 人(含加强
部[分]队和民兵),时任师长王引生、政委明申昌、参谋长魏天培、政治部主任张英明。1979
年 2 月 17 日凌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开始,37 师在军的编成内,担任战役行动方向的左翼
进攻任务,从瓦窑至北山地段突破红河,攻克谷柳、保胜,围歼了柑塘地区之敌,至 3 月 9
日全部撤离战区,进至蒙自地区总结、休整。在 20 天的战斗中,37 师在 6 公里正面上突入敌
纵深 25 公里,攻克大小山头 112 个,共计歼敌 2243 人(其中毙 2166 人,俘 77 人),缴获
各种火炮 43 门,各种炮弹 11800 余发,地雷 2000 余个,手榴弹 11000 余枚,各种汽车 39
辆,电台 14 部及大批军用物资。该师伤 706 人,亡 210 人。战后,中央军委授予 110 团 3 连
以“勇猛顽强英雄连”荣誉称号,授予 109 团 5 连副连长刘保健、 111 团 9 连副班长吴勇
(烈士)以“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66, 14 军的战 绩统计 :

第 14 军及其加强部(分)队在 1979 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在红河东岸连续


作战 25 天,进攻正面 80 余公里,突入越境纵深 40-80 公里,先后攻占越南黄连山省省会老
街、孟康、铺楼等重要城镇以及发隆、班老、拔坡、坂甘、郭参、朗中等 35 个军事要点,全歼越
军黄连山省 254 团、独立第 3 营、特工第 21 营、发隆公安大队和老街、满镁、发隆、那老、孟康
等公安屯,基本歼灭越军 345 师 124 团,大部歼灭 118 团,部分歼灭黄连山省 192 团和永
富省 194 团。毙敌 3875 名,俘敌 271 名,共计歼敌 4146 名(不含伤敌数和 32 师歼敌数)。
缴获 60 口径以上火炮 127 门,轻机枪 140 挺,重机枪 99 挺,高射机枪 57 挺,其他枪支
2607 支,汽车 42 辆,摩托车 11 辆,望远镜 33 具,电台 22 部,弹药和军用物资一批,彻
底摧毁了战区的越军军事设施。时任军长张景华,政委范新友。

67,工 程器材 保障的 若干情 况:

在对越作战准备阶段,广西方向在崇左地区,云南方向在金平、河口地区,从机关和后方仓
库等单位抽调 403 人,开设了 3 个野战补给仓库,接受战略仓库前运的各种机械 823 部,
炸药 2516 吨,地雷、爆破筒 126000 余件,钢材 829 吨,木材 8250 立方米,水泥 2000 吨,
各种工具、配件 80 余万件,其他器材 3000 余吨,总重量达 33000 余吨,及时补充到作战部
队,使所有参战部队的主要工程机械装备达到按编齐装。两区同时增加了工程器材的储备量,
工具器材达到按编制携行量的 1-4 倍,炸药达到 17 倍。广西方向实施爆破作业前,3 月 1 日
至 5 日,平均每天给前线作战部队运送炸药 100 吨以上。

68、云 南方向 后勤保 障的一 些数据

在作战中,云南方向共出车 61700 多台次,行驶 2427 万车公里,运送人员 37 万多人次,


运送物资 187000 多吨。共消耗油料 38780 吨,弹药 7761 吨。供应部队干粮 220 万斤,肉罐
头 886570 斤,菜罐头 435272 斤,苹果 146000 斤,汽水 745000 瓶,加工汽水粉 50 万包。救
治伤员 8000 余人。云南省共投入汽车 4000 多台,骡马 2450 匹。共供应部队粮油 2720 万斤,
肉 374 万斤,菜 1435 万斤,水果 107 万斤,汽水 1175 箱。云南、贵州两省共献血 362000 多
毫升。有 1572 个单位荣立集体功(其中一等功 10,二等功 114,三等功 1448),有 14901
人立功(其中一等功 18,二等功 299,三等功 14584)

69, 31 师防敌 炮袭的 做法 :

31 师在战中为防敌炮火袭击,对阵地管理采取了如下措施:A:对人员、车辆、军马疏散隐
蔽,没有任务的零星人员禁止在阵地上走动。B:严格灯火管制,野炊一律挖散烟、避光灶,
夜间照明、抽烟严格避光。C:禁止在阵地上晾晒衣物,及时清理饼干纸和罐头盒,防止反
光。要求部队每到一地立即构筑工事,做到人员有掩体,车炮能隐蔽。战中全师共构筑各种
掩体 5500 余个,车炮隐蔽工事 300 余个,指挥所、观察所 20 余个,减少了因遭炮击造成的
损失。2 月 17 日凌晨,91 团 2 营穿插到船头后,遭敌火箭炮袭击,由于该营构筑工事及时 ,
避免了伤亡。3 月 6、7 日,越军每天两次向师指和炮团 2 营阵地进行炮袭,每次达 15-20 分
钟。由于预有工事,除少量器材物资有损失外,人员无一伤亡,有效保存了有生力量。

70,高 平战区 兵要地 理

越南高平地区系山岳丛林地,山地比高多在 400 米以上,除高平、复和、东溪、七溪等城镇附


近为土山外,其余多为石山。山高坡陡,地势险要,天然石洞、岩缝多。山上丛林茂密,道路
稀少,仅有 3 号公路从我国水口经复和、广渊、高平通往太原、河内和 4 号公路从芒街连接七
溪、东溪至高平,其余为乡村土路和山间小路;道路多沿山脚、河边、峡谷穿行,桥梁涵洞多、
路面窄、坡度大、曲半径小、质量差,路旁沟深壁陡,沿途隘口多。战时正值雨季前夕,气候
多变,雨绵雾浓,昼夜、晴雨温差较大。

高平市四面环山,平江绕市区流向东南, 3、4 号公路经该市通往越西北各边境城镇及内地,


是越北战略要地。其南部的东溪是越北边境重镇,4 号公路经此北至高平南达七溪,并有乡
村土路与复和及我境布局相通。嫩金山口的弄梅隧道紧扼 4 号公路,地势十分险要,是东溪
通高平的咽喉,整个地形易守难攻。

71,略 谈 1979 年一 线部队 侦察工 作存在 的问题

1979 年作战,各部的侦察工作普遍不到位、不得力,“把侦察分队当警戒、战斗分队使用,
不善于边打边侦察、当面敌情掌握不好,总感到情况不明了”的字样,几乎在所有的作战总
结里都可以看到。

具体谈到打高平的主力 124 师,该师战前 3 次组织侦察分队越境侦察捕俘,但因侦察能力


弱,均未成功。第一次只抓到 2 个老百姓,第二次遇到 2 个越地方干部,将其击毙了,第三
次潜入越境 10 公里,时间达 5 天之久,也没有抓到俘虏。开战后,各团的侦察排大多是被
当作警戒分队使用,没有积极展开侦察活动。配属给该师的军侦察大队担任穿插, 19 日到
达果冈后,将该大队作为战斗分队使用,未赋予侦察任务。因此不能了解当面敌情。21 日兵
临高平城下,完成了攻城准备,但城内到底有多少敌人,却拿不出准确的敌情报告。在等待
41 军的 3 天时间里,又不采取主动措施查明敌情。总的来说就是过于依赖上级通报,自身
对侦察工作重视不够,平时缺乏训练,战时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这个问题,广州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周德礼也指出过:

从这次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有一个明显的缺点:不论什么范围的敌情,都
是下面向上级要情况。好像越军的情况部应该由上级通报给下级.甚至出现了面前敌情搞不
清,也是上级的责任。这种想法和说法都是不对的。如果是敌人的战略战役纵深的情况.那
应当由大军区负责组织侦察并通报给下级持单位;如果是战术情况及各部队当面的敌军情
况,则应该由部队自已搞清楚.将得来的情况,一方面供部队首长、司令部下决心,另一方
面要报告上级,以便上级全面掌握情况,定下战役决心。这才是了解情况、侦察情况、使用情
况的正常作法。过去战争年代都是如此.从理论上来说.这是科学的分工。

72,连 以下通 信工具 落后对 队形的 影响

1979 年作战时,我军部分部队连以下分队没有装备无线电通信器材,现有的只是军号、手
旗和小喇叭,指挥主要靠手势、旗语和音响信号。在山岳丛林地作战,山高坡陡,林深草密,
有时距离只有几米就互相看不见,说话听不清,无法联络和指挥。结果造成队形稍微疏开一
些,就常常形成连长指挥不了排长,排长指挥不了班长,班长指挥不了战士的现象。攻击中
发现了新情况,要调整部署或改变进攻方向,也比较困难。为了保证联络和指挥,各级只好
逐个靠拢,战士向班长靠,班长向排长靠,排长向连长靠。如此一来,队形自然就密集了。

73,个 人对越 军战斗 力的评 价

越军在宽正面、浅纵深的地方打正规的防御战,部队再多,工事再坚固也不是解放军的对手
(例如谅山);打硬碰硬的攻坚战(例如代乃),同样是头破血流占不到便宜。总体来看,
越军的正规攻防战和运动战能力是极其有限的,不善于组织大兵团协同作战,1979 年东西
两线仅各一次团级规模进攻。但其经过长期游击战争的锻炼,最擅长的就是小分队分散游击
作战,连以下指挥和战术较为熟练。大部队在作战中失利后,能够迅速化整为零,转入游击
作战牵制和消耗对手。这一优点,在 1979 年中越战争的高平战场中有相当的表现。

越军在对法、对美、对华战争中伤亡出奇的大,充分暴露了其弱点:虽然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仗
但以游击战为主,真正经历的硬仗、恶仗少,高级将领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和能力明显缺
乏;部队火力不强,攻坚能力差,协同也不好,打不好反复争夺的恶仗。

越军单兵素质较好,顽强能吃苦,基层军官的实战经验丰富,指挥能力也强。俗话说“没有
打不了仗的部队;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问题的根子还是在上面。

沙巴战斗, 149 师对 316 师,以远途劳顿未做休整之旅,在时间紧任务急,来不及侦察敌


情勘察地形,本来就不适应自然条件,没有作战经验的情况下,于深夜大雨滂沱之际投入
战斗,昼夜作战,连续攻击前进 30 余公里,重创凭借险要地形和既设工事以逸待劳的越军
头等主力师。

74,广 西方向 我军战 前态势

根据中央军委决心和广州军区前指命令,广州军区参战部队于 1978 年 12 月 14 日至 31 日
向广西中越边境集中。部队经过长途铁路输送和摩托化行军,迅速顺利的完成了向战区开进、
集结的任务,按时到达了指定地域。41 军配置在平孟、念井、龙邦地区;42 军配置在龙州地
区;55 军配置在友谊关、北山地区;广西军区独立师配置在峒中地区。加强广州军区作战的
武汉军区第 43 军于 1979 年 1 月 8 日前铁路输送到广西,主力配置在爱店地区, 129 师和军
坦克团配属 42 军作战;54 军和 50 军(-149 师)、58 师分别于 2 月 23 日和 3 月 6 日铁运到
达广西,担任东线战役预备队。任务区分如下:
41、42 军并 43 军 129 师、军坦克团坚决歼灭高平地区之敌。

55 军在同登方向实施牵制性进攻,视情况向谅山方向发展。

43 军在禄平方向实施牵制性进攻,视情况向谅山方向发展。

广西军区独立师在横模方向实施牵制性进攻。

54 军和 50 军(-149 师)、58 师的任务由军区前指视情况赋予。

75, 54 军参战 概况

遵照中央军委命令,根据广州军区前指的作战部署,驻河南省的武汉军区第 54 军自 2 月 19
日开始,先后由水口、念井、友谊关三个方向出径,参加攻克高平、谅山的战斗。军部指挥
162 师担任攻打复和、高平、广渊、重庆等地的战斗任务。160 师配属 41 军在高平西部战区担
任清剿和护路任务。161 师配属 55 军攻打谅山,为该军第二梯队。军炮兵团配属 161 师作战。
截止 3 月 16 日,54 军全部撤回国内,历时 26 天。全军战斗纵深 30-80 公里,共歼敌 4433 名,
其中毙敌 4265 名,俘敌 168 名。战后,中央军委授予该军 3 个连、4 名个人以荣誉称号。时任
军长韩怀智,政委朱志伟。

76,唯 一的一 次“海 战”

1979 年 4 月 10 日 7 时 20 分,驻中建岛部队发现在该岛的西北方向 8 海里处,有 3 艘不明


船只向本岛驶来。8 时 10 分,3 艘不明船只距中建岛 2000 米处,守岛部队根据船的形状和
船上人员的着装,判明是越军船只。为查明侵入我海区的越军船只,我中建岛守备队队长张
有义率领 17 名指战员,携带报话机,乘 9521 号登陆艇前去侦察。同时,由正在中建岛港口
航道施工的南驳 22 号船予以配合。8 时 25 分,我 9521 号艇发现 2 艘越船转头向西南方向逃
跑。张有义率部追捕,并由南驳 22 号船拦截向西逃跑的另 1 艘越船。8 时 30 分,南驳 22 号
船在拦截越 203 号船时,鸣枪警告,越船闻到枪声后减速停车,我即组织人员迅速跳帮,
将越船人员赶至船首集中,并收缴其武器。 8 时 35 分,我 9521 号艇在接近越 205 号船后,
先用越语喊话,令其停车受检,越船不理,我即以最大速度接近越船。守备队副队长牛泉水
带领 3 名战士迅速跳帮,系上缆绳,并将越军船上人员集中看押,收缴船上武器。紧接着,
我 9521 号艇拖带着越 205 号船又去追捕在逃的越军 201 号船。我仍然用越语喊话和鸣枪警
告的方法,迫使越船减速停车。我组织人员跳帮后即将船上越军集中看押。至此,越军 3 艘
船只全被我捕获。共俘虏越军第五军区后勤局上士船长范明雄以下 24 人,缴获四 O 火箭筒
6 具,机枪 5 挺,冲锋枪 12 支,各种子弹数千发,报话机 2 部。次年 2 月 14 日,广州军区
这 24 名越南武装人员从广西友谊关释放出境。

77,越 军在边 境地区 和公路 沿线设 置障碍 物的情 况

越军在通往我国的各条公路上敷设了大量铁壳防坦克地雷,在公路的上下坡、转弯处和经过
村镇、桥梁的地方,布雷密度较大。在公路与人行小路连接处,桥梁两例河岸可徒涉的地段
则敷设防步兵地雷。在两侧是大山而又无法选择迂回路的公路的隘口和转弯处,则设置树障
和石障。此外还用炸毁桥梁和破坏公路的手段来迟滞我军行动。如我 162 师打下广渊,沿公
路南下复和时,发现广(渊)复(和)公路上有两座桥梁被敌炸毁,有十余处地段被敌破坏。当
该师经茶灵向重庆进攻时,发现敌在郎兰北面山隘口的公路上设置了路障,用三棵直径一
点二米的大树和五块五至十二立方米的巨石堵塞了道路,使车炮无法通过,而两侧是大山 ,
又无法选择和构筑迂回道路。我工兵用炸药逐次爆炸,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扫清道路,保障了
部队继续乘车开进。又如敌在重庆、济追至巴蒙的公路上埋设了大量防坦克地雷,由济追至
我边境一段公路上布雷的密度最大。在济追公路桥下两端埋了电点火的炸药,桥东端设有屋
脊形铁丝网,在桥附近公路上埋有防坦克、防步兵地雷,在桥下河岸埋有防步兵地雷。在公
路经过村镇和与小路相交的地方还埋有防步兵跳雷和定向地雷。在那伯附近的公路上没有石
障,大石高约六十至八十厘米,宽约六十至九十厘米,并埋有地雷,以配合石障。在距国境
线不到一公里处,还有两处宽二到三米的断路。

78,略 述 1979 年对 越作战 的 9 个陆 军军

1979 年 2 月 17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 1978 年 12 月 8 日命令和 1979 年 2 月 12


日命令,以来自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的 9 个陆军军为主力,发起了对越
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战争持续 28 天,至 3 月 16 日结束。

11 军:这里的 11 军不是当年刘邓大军麾下,由陈锡联率领的中野 3 纵,而是 1969 年 11 月


在云南大理重新组建的新部队,是一个下辖两个师(31 师、32 师)的简编军。本来对越作战
按照军委 12 月 8 日命令,11 军没有参战任务。由于越军全面入侵柬埔寨,军委 12 月 31 日
扩大会议上决定增调部队扩大作战规模。1979 年 1 月 11 日,总参杨勇、何正文两位副参谋长
和总后张贤约副部长到昆明军区勘察地形、审修作战方案之后,军委正式确定第 11 军参战,
并以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加强该军。按照昆明军区作战方案,11 军在金平方向担任西线助攻
任务。2 月 17 日战斗发起后,迅速突破越军一线防御阵地,尔后拿下巴沙山口、封土等地,
并于撤军之时杀了一个回马枪,以一个加强团歼灭班绕散地区越军 741 团 1 营。32 师为军区
预备队,94 团在突破阶段攻克西罗楼后归建,全师东调南屏农场待命。 95 团配属 149 师参
加沙巴地区进攻战斗,师主力则攻歼了郭参地区之敌。总的来看,11 军部队完成助攻任务
圆满,突入越南纵深 34 公里,共歼敌 2901 人。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
分别占 9%和 8%。时任军长陈家贵,政委张琦。
13 军:虽然当时已经是驻重庆的成都军区主力军,但其自 1950 年入滇,驻扎云南南部长
达 18 年,地理民情各方面情况谙熟,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经历两次中缅边境戡界警卫作
战和丛林大练兵,有战斗力优势;越军头号主力步兵师 308 师、351 工炮师第 34 团均由其一
手训练和装备, 13 军上上下下都有着“师傅打徒弟,教训龟儿子”心态,有心理士气优势 。
因此军委第一次作战命令即调 13 军南下,加强云南方向作战力量。2 月 16 日 21 时至 17 日 7
时,13 军 12000 余人成功偷渡红河,一举突破越军红河防线,创造了大部队偷渡江河的典
型范例。38 师(—114 团)歼灭坝洒地区之敌,战后被中央军委誉为自卫还击作战的第一个
歼灭战。37 师攻克谷柳、保胜,39 师攻占岳山和谷珊西山。至 21 日,13 军摧毁了越军纵深防
御阵地,兵锋直指越西北重镇柑塘。昆明军区前指专门发出表扬通报,号召所有参战部队“
向 13 军学习看齐”。22 日,39 师攻占代乃地区,控制要点,坚决阻击了敌 316A 师的东援
行动,歼敌 900 余名,有力的保障了军主力歼灭柑塘地区之敌。23 日 7 时,37 师、38 师以钳
形攻势并肩向柑塘突击,至 25 日 15 时,占领了该地。敌 345 师师长梅荣兰率残部逃过外波
河。战役第二阶段,军区预备队 50 军 149 师归 13 军指挥,并加强 32 师 95 团等部队担负攻
占沙巴,消灭敌 316A 师的任务。149 师克服重重困难,一对一单挑敌一个师(1979 年对越
作战唯一一例),于 3 月 5 日完成任务。可惜的是 3 月 2 日晚正面攻击部队和穿插部队均无
进展,致使 316A 师一部通过黄连山垭口西逃。13 军在红河右岸的攻势凌厉,进展快,战果
大,突入敌纵深 40 公里,歼敌 8075 人,其中俘虏 459 人,为 1979 年各军俘敌最高记录。
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 11%和 9%。时任军长阎守庆,政委乔学
亭。

14 军:与 13 军是同胞兄弟,都是中野四纵这一个妈生的孩子。1950 年入滇后,13 军兼滇南


卫戍区,14 军则兼滇西卫戍区。1968 年 9 月奉军委令调防,14 军从滇西调到滇南接替 13 军
防务。该部队同样经历了两次中缅边境戡界警卫作战和丛林大练兵的锻炼,有较好的丛林作
战基础。1979 年 1 月 15 日,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在河口四连山上决定,13 军、14 军以红
河为界,分别在右岸和左岸遂行各自的战斗任务。 14 军的任务是歼灭红河左岸的越军 345
师部队及地方部队。在战斗实施阶段,40 师攻克老街、班菲;41 师占领发隆、孟康;42 师夺
取拔坡、那马。经 5 天战斗,14 军攻占越军边境全部一线要点,为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有利条
件。2 月 22 日至 3 月 5 日为 14 军作战第二阶段,以 42 师为军预备队清剿半琴山地区残敌,
40 师、41 师、32 师继续向敌纵深发展进攻,先后攻克铺楼、郭参,控制了朗洋铁路大桥和朗
格姆渡口,切断了红河两岸越军的联系和左岸越军南逃退路。歼敌 4146 名,其中俘虏 271
名。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 11%和 8%。时任军长张景华,政委范
新友。

东线自卫还击作战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歼灭高平地区之敌,这个任务主要由 41 军和 42
军执行,因此在介绍这两个军的情况之前,先谈谈广州军区前指的高平战役决心:集中 41
军、42 军、43 军 129 师及加强部队,采取大胆穿插、包围迂回战术,速决全歼高平地区守敌
346 师及其地方部队。41 军和 42 军除以 3 个师又 1 个团分别进攻朔江、八姑岭、复和、七溪之
外,主力分别从念井和布局突破,向高平实施穿插突击,首先关门,包围住高平地区之敌 ,
尔后分割歼灭之。

41 军:为北线进攻部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欧致富代表军区前指加强这个方向的作战指挥 。
41 军的前身东野 4 纵曾在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中大显身手,打出了守备英雄团( 361
团)、塔山英雄团(367 团)、白台山英雄团(369 团)三个闻名全军的英雄团。41 军历来是
广州军区的主力军,这次惩罚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又挑起了北线主攻的重任。军决心以
121 师、123 师(-368 团)分别向班庄、扣屯实施穿插,到位后形成对内对外正面,切断高平
之敌退路,阻击太原、原平之敌增援,再重演一次“塔山阻击战”,而后在 42 军协同下夺
取高平。2 月 17 日 4 时 40 分,41 军开始炮火准备,5 时许,步兵开始发起冲击。工兵和民工
同时抢修 119 号界碑至越南莫隆的 5 公里急造军路,保证坦克、车辆前出。121 师 363 团 2 营
(-6 连,该连搭乘军区独立坦克团 5 连,因为水陆坦克爬破能力低掉队)在副师长,战斗
英雄李培江和洪副团长率领下搭乘军坦克团 2 营坦克于 10 时 30 分出境,18 时许在通农下
车徒步开进。经 28 小时穿插,于次日 14 时 30 分攻占 841 高地,切断了原平通往高平的 3 号
A 公路,第一个穿插到位,行程 80 公里。19 时 30 分,363 团主力进占朗金地区,次日 6 时
30 分攻占董赛地区,最早到达指定位置。至 19 日 18 时,121 师基指率三个团(-362 团 3 营、
363 团 3 连和 6 连)全部到达 809、841 高地和董赛地区,完成穿插作战第一步任务。随后
361 团奉命北上安乐,师基指率 362 团向扣屯发展进攻,留 363 团控制董赛地区准备打敌增
援。由于部队分散,力量不足,121 师基指率 362 团 22 日进至扣屯后就地防御,未能向高平
方向进攻。26 日至 28 日,该师全部集中于扣屯地区建立起稳定的防御,同时清剿残敌。3 月
6 日至 12 日,对由纳隆进逼之敌进行了 3 次大规模出击,为安全撤军回国创造了良好条件。
121 师不惜一切代价昼夜兼程实施大纵深战役穿插,在敌情不明、地形险要、四面受敌、远离
后方、补给困难的条件下边打边走,途中遇敌大小袭扰 100 余次,伤亡较大、粮弹供应不上,
仍然忍饥耐寒,抬着伤员和烈士遗体坚定不移地向指定目标前进,充分体现出当年东野“
头等主力师”不怕艰难困苦、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123 师(-368 团)于进攻发起
之后随 121 师跟进,在通农分路,向东经安乐、河安,向扣屯方向穿插。367 团 2 营在师王政
政委率领下沿公路乘坦克开进 47 公里,沿乡村小路徒步开进 43 公里,于 20 日 5 时抵达扣
屯西侧的 312 高地。团主力因为迷路耽误时间近 50 个小时,未能到达扣屯地区,后改为参
加河安地区进攻战斗。123 师主力在河安的战斗持续了 3 天方才攻克目标,打通了公路,把
在朔江、河安、扣屯、班庄等地作战的 3 个师连成了一片。随即该师向位于那怀的越军 346 师
师部展开进攻, 27 日攻占敌师部指挥坑道,河安地区进攻战斗结束,部队转入就地清剿和
担任护路任务。可惜的是 41 军这两个担任穿插突击的师,都没有能够完成攻占高平的预定
任务,121 师滞留在扣屯无力进攻, 123 师苦战于河安难以前进,结果高平由 42 军攻占。
122 师担负从平孟、孟麻攻歼朔江守敌的任务。第一天战斗虽然突破了越军第一线连的防御
阵地,突入纵深 2-3 公里,但是伤亡较大,进展不顺利。部队当晚停止进攻,总结经验教训,
巩固既得阵地,肃清残敌。次日继续发起进攻,至 19 日傍晚,364 团攻占大无名高地和墩
张一线,366 团攻占坂洋地区,切断了朔江之敌向高平撤逃的退路。365 团进至一号榕树山、
长白山、马利一线。20 日开始围歼朔江地区之敌,由于协同不严密,364 团主力由南向北实
施侧后攻击时两次受挫。21 日发起第三次攻击,3 营于 18 时攻占了朔江。22 日 11 时,364
团 3 营主力与 365 团 1 营在大黑石山会合,完成了围歼朔江之敌打通平孟至朔江公路的战
斗任务。从 23 日起至 3 月 15 日,122 师主要执行清剿任务,并继续打通坂涯至安乐的两条
公路,同时担任平孟至河安的护路任务。122 师原计划一天最多两天攻歼朔江守敌,实际上
是打了 5 天,战斗中多次出现复杂、困难的局面,但该师领导毫不动摇,在坚决贯彻既定决
心的同时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实施灵活指挥,部队作风过硬,敢打敢拼,勇往直前,最终
完成了军赋予的任务。共歼敌 7032 名,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
11%和 15%。时任军长张序登,政委刘占荣。

42 军:为南线进攻部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忠代表军区前指加强这个方向的作战指挥。
军决心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从布局方向突破越军防御,首先以 126 师迅速夺占东溪,尔后以
124 师组成摩托化穿插梯队沿 4 号公路直取高平,与 41 军协同,歼灭高平地区之敌。如先于
41 军打下高平,军主力则继续向茶灵方向发展进攻,歼灭高平东北及其以东之敌。另以 125
师从水口向复和, 129 师从那花向七溪实施突击,以配合军主力围歼高平之敌和阻击谅山
方向之敌增援,保障军主力的翼侧安全。2 月 17 日 6 时 40 分,42 军开始炮火准备,15 分钟
后全线发起攻击。 126 师兵分两路,376 团主力搭乘坦克沿简易公路, 378 团徒步沿小路,
并肩突破敌第一线防御,向东溪攻击前进。377 团为预备队,随后跟进。43 军坦克团 1 营 1
连为尖兵连,不搭乘步兵,于进攻发起后 2 小时 55 分攻入东溪( 2 月 17 日上午 9 时 55
分),提前 5 分钟完成任务。中国坦克部队从布局突破沿崎岖山路迅速突入东溪,完全出乎
越军的意料,越民也以为是他们自己的坦克,还向坦克招手致意。13 时 5 分,378 团 1 营主
力进入东溪,与 43 军坦克团 1 营会合。于 16 时、17 时分别攻占 615 高地、661 高地,控制了
东溪附近各要点,形成南北正面,打开了布局通往东溪的通路,保障了 124 师向高平实施
快速穿插。124 师利用 126 师打开口子的效果,于 7 时 20 分分成两个梯队进入突破口。12 时
20 分进至班翁附近时,越军炸坝放水,造成长约 800 米、宽 40 米、深 0.8—1.2 米的泥泞地带。
担任前卫的军坦克团 2 营和搭乘 372 团 1、2 营的军坦克团 3、1 营强行通过后,后续乘坐轮
胎车辆的 372 团 3 营、师指、371 团和炮兵则被阻于该处以东地区。为了争取时间把握战机,
军即令 124 师乘汽车的部队改为徒步前进,同时全力抢修泥泞路段。19 时,124 师坦克快速
梯队在东溪稍事休整后既以坦克为先导,上 4 号公路向高平实施突击。 18 日 8 时 05 分,夺
占了嫩金山口,控制了弄梅隧道。越军发现我之企图后,匆忙调集 851 团 8 营、9 营 9 连、特
工第 20 营和一个“冰雹”火箭炮连仓促占领高平以南之博山、526、490 高地等要点,企图
凭借有利地形阻止我军进攻。为此,军调整了部署,令 124 师和 126 师分别从 4 号公路左右
两侧向高平并肩突击。19 日傍晚,攻击部队攻占了博山、652 高地等要点。20 日继续扫清外
围,21 日 15 时对高平发起攻击,战斗进展顺利,于 17 时 40 分前攻占了高平外围诸要点。
此时军区通报越军 852 团从班庄退守高平,并集结有几十辆坦克,连同 851 团,高平之敌
约有两个多团。41 军尚未到达,以 42 军一个多师单独发起攻击没有把握。令 42 军就地控制
要点,待 41 军到达后再行攻击。直至 24 日,42 军通过对高平的反复观察和派出小分队侦察,
发现城内并无重兵,遂于当晚占领高平。同一天,穿插纳隆的 370 团炸毁了太原至高平的 3
号 B 公路的咽喉—纳隆桥。占领高平之后,两个师继续向北发展进攻,先后攻占 673 高地、
楠略,弄压、光头、茶灵、下琅等地。从水口向复和进行正面攻击的 125 师第一天进展不顺利,
没有能够打下复和县城,没有攻下平江渡口预定架桥区的制高点, 373 团甚至还退回了原
进攻出发阵地。许世友在南宁指挥所得知此情况后大发雷霆,“谁叫他们退回来的!这些
XXX 的怕死鬼,杀他们的头!”“不理他们,非叫他们打不可,打光拉倒,打不下来杀他
的头”“窝囊废”、“孬种”、“怕死鬼”“不准回来,回来的,再打出去,怕死的先死!
”最后军区前指根据许世友“让师长带一个团,亲自打到复和去,不准回来。”的死命令给
125 师李师长下达了亲自带 375 团拿下复和的命令。19 日 5 时 5 分,375 团攻占了复和县城。
但该师的战斗仍然艰难。375 团团指遭敌炮击,又误判被敌四面包围,搞得整个部队都相当
紧张,造成了指挥上的忙乱和部队的混乱。向军区前指也报告了错误情况,使得军区前指感
到该师情况非常严重,只得同意该师停止向广渊发展进攻,改为清剿水口、复和、东溪、魁南
公路沿线地域残敌并维护交通安全。同时调战役预备队—54 军 162 师接替 125 师攻打复和、
广渊的任务。125 师没有能够完成任务,好在 2 月 26 日 375 团以 70 分钟战斗攻占班占西侧
长形高地,毙敌 236 人,俘敌 1 人,创造了一个加强营歼敌一个营的成功战例,多少挽回
一些面子(《解放军报》1979 年 3 月 5 日第二版有报道)。共歼敌 6901 名,战后被中央军委
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 11%和 13%。时任代军长魏化杰,代政委勋励。

43 军:中央军委在 1978 年 12 月 8 日对越作战命令中,给担任作战任务的昆明、广州军区各


增调了一个陆军军加强作战力量,加强云南方向的是成都军区第 13 军,加强广西方向的则
是武汉军区第 43 军。按照广州军区前指战役部署,分别在两个方向上执行作战任务。军部率
127 师、128 师、炮兵团、高炮团在禄平、谅山方向;129 师和坦克团配属 42 军,在七溪、东溪、
高平、复和方向。战役第一阶段,127 师攻歼支马、龙头地区之敌;128 师攻歼 540 高地、长条
山地区之敌,突破了越军防御体系,打开了通往禄平的口子。战役第二阶段,127 师(加强
54 军坦克团 3 营)和 128 师,于 27 日 7 时发起攻击,28 日占领禄平县城和附近各高地,歼
敌 2 个营,推进至奇穷河北岸控制各要点,然后以主力巩固占领地区,抓紧肃清残敌。3 月
1 日 128 师以 382 团和 383 团 3 营向公母山前进。于 3 日爬上 1100—1500 米的公母山山脊,
4 日占领巴散,歼敌一部。3 月 3 日根据军委和军区前指命令,127 师 380 团和 379 团 1 营强
渡奇穷河,准备攻占迷迈山,与 55 军一部共同造成进逼河内的态势。4 日 8 时 380 团向迷迈
山攻击,于 11 时 25 分占领主峰阵地。尔后在 381 团一部协同下对迷迈山周围的班茂、茹遨、
遨诗等地进行了搜剿。5 日 12 时 30 分,128 师 383 团 1 营强行徒涉奇穷河,经过 4 个半小时
战斗,全歼班岗越军 338 师 462 团 9 营 11 连。3 月 6 日,43 军部队开始回撤。越军数次以营
连规模兵力组织反扑。127 师、128 师分别在 390 高地、休庆、班坑和 612 高地、柯来南侧高地、
巴当东南侧高地大杀“回马枪”,沉重打击了尾随追击的越军,先后共歼敌 1000 余人,受
到军区前指两次通电表扬。配属 42 军在七溪方向作战的 129 师于战斗发起当天分别以 386
团 3 营和 385 团攻占靠茅山、班腮地区。从黄昏开始,该师以 387 团为前卫向七溪以北地区
穿插,在班牙和 540 高地地区突破越军纵深防御。 20 日 17 时,387 团按计划在七溪西北 12
公里隆派附近截断了 4 号公路。次日 12 时前出抢占了 703、608 和 330 高地,构成对外正面,
保障了 42 军主力向高平方向进攻的左翼安全,受到该军表扬。 2 月 27 日,386 团和 387 团
分两路对七溪实施钳形突击,当天攻占预定目标。随即转入清剿残敌、执行护路阶段。3 月 3
日 386 团 2 营曾奉军区前指命令从那杭沿 4 号公路向南前出至吊卡山口,准备配合 161 师
进攻脱浪。因脱浪之敌已经被歼,该营于次日 17 时 40 分返回原阵地。3 月 3 日,《解放军报》
第一版以近二分之一的版面发表通讯员刘欣生、孙凤让、陈汉初,记者李启科写作的战地通
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寄自广西边防前线某部》,报道了第 43 军将士前仆后继、英勇作战
的情况。文章在篇尾写道:“我们的边防战士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他们像当年赴朝作战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样,是我们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这一篇通讯也迅速传遍神州大地,引起
巨大反响,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的干部战士由此被称之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共歼敌 5269 名,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 14%和 10%。时任军
长褚传禹,政委赵双选。

50 军:其前身为长春起义的国民党第 60 军,改编为解放军第 50 军后曾配属第二野战军参


加成都战役,尔后归还第四野战军建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至第四次战役,尤其在第
四次战役中于汉江两岸顽强阻击,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血战 50 个昼夜,以重大牺牲完成任
务,受到彭总的表扬, 447 团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白云山团”荣誉称号。该军是军委 1978
年 12 月 31 日扩大会议上决定的第二批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部队,出演战役预备队角
色。原计划使用在云南方向,迂回越西北计划取消后, 149 师赴云南方向,军指挥机关和
148、150 师(并指挥 20 军 58 师)赴广西方向执行作战任务。148 师 442 团与炮团在板烂正
面进行牵制性进攻,歼敌 338 师 460 团 650 人。443 团与 444 团进至北山地区配属 55 军 164
师,为该师预备队,参加了谅山地区作战,打到奇穷河南岸。149 师为昆明军区战役预备队,
原计划配属 14 军作战,后根据邓小平指示改归 13 军指挥,担起了歼灭沙巴地区敌 316A 师
的重担。149 师以一个加强团实施穿插,迂回敌侧后,主力沿 10 号公路正面进攻。于 3 月 3
日攻克沙巴县城,清剿两天后回撤入境,共歼敌 2338 人,重创了越军 316A 师。150 师 3 月
6 日出境,归 41 军指挥,在高平以西执行清剿残敌、搜剿敌仓库物资、查找友军失散人员和
烈士遗体的任务。3 月 13 日,448 团在回撤途中,由于军工作组指挥失误,遇伏部队干部惊
慌失措处置不当,造成 542 人失散(被俘回归 219 名),丢失各种枪支 407,爆出 1979 年
对越作战最大丑事。58 师在 54 军 162 师协同下于 3 月 12 日攻占重庆。50 军在此次作战中最
大的特点是部队相当分散,共在两个方向五个地区作战。军前指没有指挥到自己所属的任何
一个师,指挥的是从武汉军区调来的 58 师。共歼敌 2187 名(不含 149 含 58D),战后被中
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 5%和 4%。时任军长张志礼,政委张立勋。

54 军:该军同样是军委 1978 年 12 月 31 日扩大会议上决定的第二批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的部队,迂回越西北计划取消后,奉命赴广西方向归广州军区前指指挥,担任战役预备队。
广州军区前指指示该军到一个师投入一个师作战,是故 54 军下车后即按照 162 师、160 师、
161 师的顺序,先后于 2 月 19 日、23 日、26 日分别从水口、念井、友谊关方向出国,参加自卫
还击作战。160 师归 41 军指挥在高平以西执行任务。第一阶段攻歼魁瓦、克马诺地区之敌;
第二阶段清剿高平至茶灵公路两侧残敌,守护该段公路并守卫高平。 161 师配属 55 军参加
谅山地区作战,为该军预备队。第一阶段攻歼 540 高地地区之敌,第二阶段攻占脱浪县城,
保障了 55 军进攻谅山的右翼安全。162 师在高平以东机动作战。第一步,2 月 19 日接替 125
师进攻复和的任务, 21 日基本歼灭复和之敌,打通了水口经复和至东溪的公路。第二步与
42 军协同围歼高平之敌,会攻克马诺。第三步,以南北夹击手段奔袭广渊,打通广渊至复
和公路。第四步,在复和地区清剿残敌。第五步协同 58 师会攻重庆。162 师等于是扮演了一
个消防队的角色,从 2 月 19 日水口出境到 3 月 16 日岳圩回国,其中仅大的任务变化就达 9
次,部队忽南忽北、忽东忽西、机动频繁、连续作战,共转战 400 多公里,战斗纵深 80 公里,
足迹几乎遍布整个高平以东地区。许司令和向政委对 162 师这种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优
良作风特别予以了表扬。但该师 484 团 3 营在班姆南侧高地遭敌阻击时,带队干部惊慌失措、
放弃指挥,不仅不积极组织部队反击敌人,反而丢弃部队下令“各自突围”,以至造成伤
亡 101 人的严重后果。共歼敌 4433 名,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
7%和 5%。时任军长韩怀智,政委朱志伟。

55 军:根据广州军区前指的战役部署,东线自卫还击作战第一阶段主攻目标为高平地区之
敌,同登、谅山方向为次要方向。55 军在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是用 5 天左右的时间消灭同登、
坂然地区的越军,以积极的行动配合军区主力在高平方向作战,为歼灭谅山之敌创造条件。
战役第二阶段,谅山则成为东线主攻方向。163 师担任同登、谅山地区主攻任务。2 月 17 日战
役发起后,以 488 团迂回探垄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以 487 团和 489 团对同登实施正面攻击。
当天即完成对同登的合围,余敌退守 339 高地、探某、鬼屯炮台等核心阵地。489 团 7 连经三
次攻击,于 21 日 17 时 25 分全部占领了平顶山表面阵地。炮台内之越军拒不投降。163 师遂
于 22 日 23 日派出工兵和喷火分队,使用 12 吨炸药(据老兵讲,还用了 66 粉)和 2 吨汽油实
施大爆破,彻底炸毁了 4 个进出口,炮台内 800 余人左右被炸死,闷死(炮台里爬出来那
位 3 师 12 团的干事的口供是 800-1200,真实性难考)。487 团 2 营在伤亡过半的情况下死打
硬拼,于 23 日 3 时 30 分攻克探某据点群,歼敌 450 余人。488 团阻击分队在探垄粉碎越军
营以下规模反击 13 次,毙敌 400 余名。2 月 27 日谅山战役开始,487 团攻克扣马山,488 团
攻占 417 高地。3 月 2 日,488 团和 489 团控制了谅山北市区西部。3 月 4 日 489 团 2、3 营打过
奇穷河占领了南市区。164 师在北山方向担负经坂然向谅山东面进攻的助攻任务。2 月 17 日 6
时 40 分发起攻击,至 11 时 15 分基本歼灭坂然地区守敌,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 2 月 27 日,
该师分 3 路向谅山发起攻击。广州军区前指以 148 师之 443、444 团加强该师力量。490 团 1 日
18 时占领 461 高地,492 团 12 时攻占 445 高地,491 团于 3 月 2 日 9 时许首先攻入谅山市区。
3 月 4 日上午,443 团、444 团各一部打过奇穷河,占领 317 高地、332 高地、460 高地、那班等
要点。165 师从 14 号界碑至渠历西侧无名高地地段突破,495 团占领 549、438 高地。493 团 1
营夺取那炸,控制了同登通往太原的公路,主力进至巴寨为敌火力所阻。494 团进至伯良北
侧遭敌火力拦阻难以前进,遂以 2 营就地转入防御,其余部队拂晓撤回。19 日至 23 日,493
团连续组织 4 次进攻,拿下了 339 高地。22 日,494 团以一个营又两个连歼灭了据守班庄的
越军 3 师 12 团 5 营营部带两个连。战役第二阶段 165 师继续在 163 师右翼担任助攻,493 团
先后攻克 555、520、559 高地、恢复,并于 4 日越过奇穷河,占领 627、413 高地。494 团巩固
493 团攻占之要点组织防御。495 团于 28 日进至巴扁附近控制要点,并以一部兵力清剿弄供、
伯弄石山地域残敌。3 月 6 日拂晓,部队全部撤至奇穷河北岸。8 日拂晓,撤至扣马山、395 高
地、扣当山一线。当时越军第 2 军的 304 师和 325 师已经从柬埔寨回援至谅山,但未敢尾追
我回撤部队。55 军在扣马山一线专门等了 3 天也没有发现越军有反扑迹象,于是从 11 日零
时起继续回撤,至 12 日 6 时前,全部撤回国内。在回撤过程中,一旦越军对我实施炮击,
我必以十倍的炮火惩罚之。9 日上午越军向友谊关发射 20 余发炮弹,我当即还击 200 余发,
打得越军不敢轻易开炮,直至撤军结束再未发现越军炮击我回撤部队。共歼敌 10509 名,战
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 16%和 18%,以上指标均位居参战部队首
位。时任军长朱月华,政委阎寿湖。

79, 1979 年表现 与 1985 年裁 军

1985 年精简整编的原则是留老不留新,和 1979 年对越作战的表现关系不大,被裁的大部


分都是打得好的,至少也是表现正常。

参战的 9 个军,有 4 个被撤消番号:

55 军主攻同登谅山,所有参战部队中歼敌最多,战果最大。

43 军禄平方向助攻谅山,表现中规中矩。129 师在七溪单独作战,同样完成任务较好。

11 军封土方向作战,同样中规中矩。32 师为军区预备队,担负机动作战任务。

50 军只有 150 师确实够呛,其他两个师一个单挑 316A 师,一个板烂牵制、助攻谅山,完成


任务。

留下的 5 个军里,13 军最年轻的 39 师是表现最出彩的,被裁; 14 军无师被裁; 41 军 122


师苦战 5 天毫不动摇,歼灭朔江守敌,被裁;42 军 125 师未能完成任务,表现差,被裁;
54 军 161 师先取 650 高地地区,而后一天拿下脱浪,保障了 55 军主攻谅山的右翼安全,被
裁。
80,肉 搏战一 例

376 团 2 连 9 班于弄压战斗结束后,转入清剿残敌,当清剿至那董西侧无名高地时,遭到山
顶 3 名越军的冲锋枪扫射。9 班机枪手冯育喜冲在最前面,一直进到距离敌人只有 10 几米远
的地方。和班本队被越军火力隔开。躲在岩石后面的一个越军用冲锋枪向他扫射,冯育喜侧
身一滚,迅速跃进到离敌只有 3 米远的一个土坎下面。越军见射击受限,随即投来一枚手榴
弹。冯育喜眼明手快,捡起手榴弹反投回去,但也没有炸到敌人。接着敌人又投来一枚手榴
弹,冯育喜正想再去捡起,敌人开枪向他射击,于是顺势一脚将手榴弹踢下山沟。这时越军
乘势前跨一步用刺刀刺向冯的头部。冯育喜立刻用机枪向上一格,枪架顶住了刺刀。越军占
居高临下之利,拼命往下猛压,枪口对准了冯育喜的头部。冯育喜奋力将枪口往左一拨,子
弹从他头部左侧飞了过去。越军见没打中,就想用刺刀捅冯育喜的胸部。冯育喜顺势把手一
松,越军猝不及防跌了出去。冯育喜顺手一枪将其击毙,班里其他战友随即冲了上来,消灭
了山洞里的两名越军。

81,对 援助柬 埔寨问 题的看 法

惩越援柬,统一于打击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目的,越南投靠苏联,在印支地区大肆扩张,
武装控制老挝,全面入侵柬埔寨。苏联和越南一北一南,遥相呼应,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
家安全都是极大的威胁。柬埔寨当政的不管是红色高棉也好,西哈努克也罢,中国都必然对
越南采取行动。这更多的是一个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问题,和意识形态扯不上什么关系。
如果当时柬埔寨是西哈努克掌权,恐怕就没那么多对援柬的异议了吧?

再说到了后来,支持的是民柬三方联合政府,也还包括西哈努克民族军、宋双的高棉人民民
族解放阵线。那个时候红色高棉非但不是人人避之不及的魔鬼,反而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眼中
的香饽饽,除了要对付越南这个共同的敌人外,红色高棉控制下的宝石、木材等生意,在资
本决定一切的自由世界受欢迎得很。

对于柬埔寨老百姓来说,红色高棉政权倒台是前门送虎,越军占领是后门进狼。来了一支占
领军,烧杀抢掠,作威作福,横行霸道,柬埔寨老百姓能高兴么?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
柬埔寨人民在三方联合政府旗帜下 (柬共政权被推翻后 ,做了一些切合实际的政策调整 ,加上
坚持抵抗外敌入侵,赢回了不少民心)坚持抗越斗争近十年,直到实现政治解决,越军撤离。
82,越 军步兵 连在山 地防御 中设置 障碍物 的情况

越军步兵连在山地防御中的障碍物设置,多以地雷为主,辅之以铁丝网、竹签及倒刺铁钉,
有的地方还挖有陷阱。越军使用的地雷,种类杂多,有苏制、美制,也有我国以前支援的。外
壳有木壳、铁壳和塑料壳的,压发雷和绊发雷较多,少数地区还设有电控雷。防步兵地雷主
要埋设在其防御阵地前的路口、小路及其两侧、开阔地、谷地、火力死角区、防御间隙地以及便
于我展开和隐蔽接近的地形上,在草深林密的地方多设置绊发雷;防坦克地雷主要埋设在
其阵地前我坦克可能通行的道路和地形上。有时压发雷和绊发雷,防步兵地雷和防坦克地雷
混合设置。

83, 54 军韩怀 智军长 对搜缴 战斗的 战法总 结

对越军作战,搜缴是彻底消灭敌人,扩大战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战术手段和作战阶段。在搜
缴方法上,一是从上到下划区分片,一条沟一条沟,一个山头一个山头,一个洞穴一个洞
穴,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拉网式搜歼,不留空隙。师以上搜缴区要相对固定,一般不宜作过
多变动。师以下可以采取团划区,营分片,以连为单位活动,反复搜缴。二是要集中兵力先
围后搜,搜堵结合。对敌情较严重的地区,集中优势兵力,先达成合围,控制要点,然后逐
山逐沟逐洞搜缴。三是分进合击,从几个方向向心搜缴。四是夜伏昼搜,明走暗伏。敌害怕被
歼,一般白天不敢活动,夜间出来寻粮取水,发现我搜缴部队时隐蔽不动,等我部队过后
即出来活动。因此采取夜伏昼搜,明走暗伏的手段,可收到歼敌的良好效果。切忌盲目地乱
碰乱撞,更不可形成大部队“游行示威”。那样,不但抓不住敌人,反易遭到伏击,增大伤
亡。

84,对 越作战 的基本 概念

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作战从总体上来说有两次:一次是 1979 年 2 月中旬至 3 月中旬的广西、


云南参战部队出境作战。

一次是贯穿整个 80 年代的边境拔点作战、坚守防御作战、炮击作战和侦察作战。主要包括:

云南方向:

1981 年 5 月收复扣林山作战
1980 年 10 月收复罗家坪大山作战

1984 年 4 月收复老山、者阴山地区作战

1984 年 5 月-1993 年 3 月 31 日 两山坚守防御作战包括 15 个侦察大队轮战

广西方向:

1981 年 5 月收复法卡山作战

1984 年开始的炮击靠茅山等越军据点作战

1985 年 12 月科甲拔点作战

广州军区原 55 军、41、42 集团军、广西军区、海南军区所属侦察机关和分队轮战

85,关 于对越 作战的 影视剧

对越作战电影电视剧是 70 后、80 后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目前网上能找到的对越作战影片


电视剧不算少:陆军见习官蛇谷奇兵 铁甲 008 新兵马强 自豪吧母亲 闪电行动 高山下的
花环(电影版和电视版) 年轻的朋友 雷场相思树 凯旋在子夜女兵圆舞曲 长排山之战 神
风神龙 黑豹突击队 绿色的网 军魂

目前还没有出现过的有: 无影侦察队 南疆侦察兵 他们正年轻 十五的月亮 花枝俏

86,贵 州省军 区参战 支前概 况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期间,贵州省军区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和昆明军区的部署,在人力、物力
上进行了大力支援。先后抽调新兵 1435 人,派出 1 个高炮营、3 个步兵连和 1 个机枪连,组
建 3 个补训团和 2 个战俘收容所,共计 3500 名干部战士,各种汽车 84 辆,万件武器和 137
万多发子弹支援前方作战。组织 2 个野战医院院部、5 个医疗所、2 个混合手术组,赴前方实
施卫生保障和战伤救治。1981 年 5 月,第 44 医院组建颅脑、脑外科、额面外科混合手术组赴
滇执行保障任务。1984 年 11 月,第 44 医院派出 100 余人的野战医疗所至滇保障老山作战,
翌年夏撤回,其间收治伤病员 2000 余人,荣立集体三等功。1985 年 4 月至 6 月,第 44 医院
派出 100 余人的医疗所至滇南落水洞执行任务,其间收治伤病员 1000 余人,实施抢救 100
余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87,关 于东线 总指挥 许世友

1979 年对越作战,西线比东线顺利,场面也比东线好看,这是事实。东线参战部队对许世
友有意见,也是事实。但是否一定是许世友指挥水平有问题呢?真要把许的错误 ABCD 列
出来,也不见得是件容易的事。

当时东线部队没有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经验,此类作战的组织指挥、战法运用都基本上是空
白,对战场环境也极不熟悉……更多的是部队整体存在的问题,不能把责任推到哪一个人
头上。许所要承担的,恐怕只是一般的领导责任。云南方面顺利些、场面好看些,和他们有热
带山岳丛林战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至于许的缺点,周德礼也说过:许司令对革命忠心,执行命令坚决,作战勇敢,但创造性
和谋略性不足。

从表面上看广西的伤亡大于云南,也是老许被人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要注意广西方向我
军参战兵力、越军参战兵力、作战地域都倍于云南方向,伤亡大些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何况
广西方向的战果同样倍于云南方向。敌我交换比也是正常比例。套用 43 军褚军长比较本军与
东线其他兄弟部队的话说,云南方向碰到的情况,没有广西方向那么复杂,受到的考验也
没有广西部队那么严峻。

88,对 越作战 计划演 变的大 致情况

中央军委对越作战的计划是随着越南侵略行径的不断升级而扩大的过程。我们现在看到的规
模并不是最初的方案。中央军委于 1978 年 12 月 8 日下达作战命令,向中越边境集结部队,
在 1979 年 1 月 10 日前做好一切准备,选择越南境内浅近纵深目标,以 3-5 天的时间,歼灭
敌军 1-2 个师。但越南在苏联支持下,悍然于 1978 年 12 月 25 日向柬埔寨发动了全面进攻。
面对越南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中央军委于 12 月 31 日再次召开作战会议决定,作战规模
要扩大,增调部队,搞掉他 3-5 个师,时间延长到 15-20 天。结果,战争的规模就成了我们
现在看到的样子。如果当时越南不是那么狂妄,他们在 79 年受到的打击会小得多。河内当局
为自己的野心,结结实实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89,云 南省接 待安置 印支难 民概况

1978 年以来,越南当局为了进一步准备反华战争,大搞“净化边境”,并大规模输出难民 。
被驱赶出境的越南难民大量涌入我省。接待安置难民工作成为我省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和严
重的社会问题。根据国务院指示精神,在省人民政府领导下,有关部门自 1978 年开始到
1984 年 12 月底止,共接待印支难民 64 ,800 人。其中:安置到广东、广西、福建等省的
25,240 人;安置在云南省的 39,560 入(内越南难民 35,396 人,老挝难民 4,160 入,柬
埔寨难民 4 人)。

安置在云南的这些难民,据了解,其身份是: 1.华侨(持有我使馆发给的护照或归国证明
书的)40 人;2.中国血统越南居民 (指自称华侨但无证件的 )13,149 人,3.中国血统越南
籍人(指已取得越南国籍或已在越南国境内定居的边民 )15,605 人;4.越南人(指越南京族
和越少数民族)6,602 人;5.老挝人(指老挝的老龙族和少数民族 )4,160 人;6.柬埔寨人
4 人。

这批难民安置在华侨农场的 22,989 人;安置在农垦农场的 5,569 人;安置在河口、金平、


马关、麻栗坡、富宁、勐腊等县农村的 10,943 人;安置在省属企事业单位的 59 人。

为了安置这批难民,除国家拨出了大量资金和物资外,联合国难民署和世界粮食计划署也
提供了援助。其中:联合国难民署援助 896.5 万美元;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粮、油、奶粉
等折合 518 万美元。
(完)
来源:http://hi.baidu.com/cpcliusi/blog/item/c2b5788b7df9c715c9fc7af0.html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