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3

二十一世紀?

歐洲如何打造

馬克.里歐納德 廖海燕 譯

mark leonard

why europe
will run the
21st
century?
歐洲如何打造
二十一世紀?
序言:軟弱的力量和力量的軟弱

o
8

人 們 普 遍 認 為 歐 洲 的 時 代 已 經 結 束。 但 其 實, 問 題 不 在 於 歐 洲, 問 題 是 在 我 們 對 於 力 量 的 理 解 已 經
過 時。 這 力 量 不 是 以 軍 事 預 算 或 導 彈 技 術 來 衡 量, 它 一 種 長 期 作 用、 企 圖 改 變 世 界, 而 非 贏 得 戰 爭
目錄
的短暫勝利。事實上,那些被認為歐洲人﹁軟弱﹂的證據,其實都是強大的﹁變革力﹂。
力量的軟弱 軟弱的力量 新歐洲世紀計畫
o
第一章:歐洲的看不見的手
20

經 濟 學 之 父 亞 當. 史 密 斯 發 展 了 市 場 的﹁看 不 見 的 手﹂這 個 概 念。 歐 洲 則 是 另 外 一 種﹁看 不 見 的 手﹂,


它 伸 入 各 個 國 家 裡, 將 各 國 主 權 聯 合 起 來。 讓 每 個 人 都 以 為 歐 洲 是 朝 著 他 們 認 為 的 那 個 方 向 前 行,
缺乏雄心壯志正是其力量的關鍵。
看不見的政治體系
o
第二章:分則立,合則亡
34

希 臘 神 話 中 的 九 頭 蛇 是 力 量 強 大 的 怪 獸, 如 果 一 個 頭 被 砍 下, 就 會 有 兩 個 頭 從 原 來 的 位 置 長 出 來。
由 眾 多 的 成 員 國 組 成 歐 盟 就 像 是 現 代 的 九 頭 蛇, 這 意 謂 著 每 一 個 歐 盟 成 員 都 有 其 獨 自 的 想 法 和 作
為,但並非絲毫不可侵犯。彼此如何溝通、談判、調整以適應彼此,才是關鍵所在。
網絡歐洲 顛覆勢力均衡 二十五個頭的怪獸
o
第三章:歐洲的武器 法律

50
歐 洲 人 所 作 的, 是 將 歐 洲 國 家 間 的 關 係 變 成 國 內 政 策。 在 過 去 的 十 五 年 中, 歐 洲 領 導 人 已 經 達 成 了
數 以 千 計 的 共 同 標 準、 法 律 和 規 則。 他 們 在 一 起 完 成 了 三 十 一 卷、 大 約 八 萬 頁 調 整 日 常 生 活 各 方 面
的文本 從
—人權到消費者保護。這就是歐盟共同體既有制度。
實力炫示 監視實力 歐洲 —一個監視社會 擴大歐洲法律的地盤 法律 —外交政策的
工具 法律 —有變革力量的工具
o
第四章:消極進攻的革命性力量
68

拉 封 丹 有 一 則 寓 言 巧 妙 地 說 明 了 歐 盟 的 正 面 效 應。 從 前 有 個 農 夫 有 三 個 懶 兒 子, 他 臨 終 時 告 訴 兒 子
們, 在 葡 萄 園 裡 埋 了 一 筆 財 寶。 兒 子 們 沒 能 找 到 埋 藏 的 金 子, 但 他 們 的 挖 掘 耕 耘 了 葡 萄 園 的 土 地。
沒多久,這三個懶兒子由於自己的辛勤勞動而逐漸富裕起來。歐盟成員國的資格就是那一罐金子。
o
第五章:歐洲的戰爭方式
80

十 九 世 紀 法 學 家 亨 利. 梅 因 說 :﹁戰 爭 和 人 類 一 樣 古 老, 而 和 平 卻 是 現 代 的 發 明。﹂如 今 的 歐 洲 可
說 是 將 此 一 和 平 的 概 念 徹 底 地 執 行。 和 平 主 義 至 上 的 歐 洲 明 顯 異 於 動 不 動 就 訴 諸 武 力 解 決 問 題 的 美
國,兩者的差異在伊拉克戰爭中明顯可以看出。
從和平主義到促成和平 從和平主義到人道主義干涉 預防性接觸 接 觸 戰 略, 而 非 退 出 戰
略 逃離美國軍事教條的陰影
o
第六章:斯德哥爾摩共識
96
﹁斯 德 哥 爾 摩 共 識﹂跟﹁華 盛 頓 共 識﹂的 大 量 浪 費 剛 好 相 反 : 低 水 準 的 不 平 等 使 歐 洲 可 以 在 犯 罪 和 監 獄
上 節 省 大 量 開 支 ; 能 效 經 濟 避 免 歐 洲 受 到 石 油 價 格 大 幅 攀 升 的 影 響 ; 與 此 同 時, 歐 洲 的 單 一 市 場 和
歐元使得歐洲國家在全球市場中,從規模經濟中受益,而毋需放棄小經濟體的適應性和活力。
歐洲的經濟增長 排除人口定時炸彈 歐元和美元 能源自主的大陸 整合和擴盟的力量
斯德哥爾摩共識 美國商業模式
VS.

o
第七章:歐洲對國家民主的拯救
118

歐 洲 最 大 的 禮 物 是 選 擇 權 : 自 由 選 擇 居 住 在 什 麼 樣 的 國 家、 吃 什 麼 樣 的 食 物、 讀 什 麼 樣 的 大 學、 做
什 麼 樣 的 工 作, 以 及 把 產 品 賣 到 什 麼 地 方。 所 有 的 歐 洲 消 費 者 無 需 支 付 高 得 離 譜 的 價 格, 就 可 以 吃
到最好的歐洲美食。未成年懷孕的都柏林小孩可以到倫敦去墮胎,因為這在家鄉是違法的。
歐洲如何使公民變得更加有力量 擺脫民主不健全的陷阱
o
第八章:擁有五十個成員國的歐洲
134

二 三 年 十 一 月, 玫 瑰 變 成 了 橫 掃 喬 治 亞 的 革 命 象 徵。 革 命 領 導 人 米 哈 伊 爾. 薩 卡 希 維 利, 遞 給
○○
現 任 總 統 一 支 玫 瑰, 並 且 高 喊 —
﹁辭 職 !﹂數 月 內, 他 以 壓 倒 性 勝 利 贏 得 選 舉 : 獲 得 了 超 過 百 分 之
九十六的選票。他向喬治亞人民承諾,將帶領這個國家進入歐洲主流社會。
渴望改變 保持大門開放 朋友圈 擁有五十個成員國的歐洲
o
第九章:布魯塞爾和北京共識
150

中 國 可 能 是 變 革 力 之 最 重 要 的 代 理 人 : 將 歐 盟 的 方 法 進 行 適 應 性 改 造, 從 而 於 所 在 區 域 內 獲 得 成
功, 並 協 助 建 立 一 個 體 現 多 邊 主 義 和 區 域 一 體 化 的 全 球 環 境。 諷 刺 的 是, 中 國 崛 起 所 留 下 的 最 持 久
遺產說不定會是﹁新歐洲世紀﹂。
和平崛起 網絡中國 歐洲的中國挑戰
o
第十章:美國世界秩序的終結
162

美 國 霸 權 主 義 早 已 埋 下 了 毀 滅 自 身 的 種 子, 並 已 驅 使 美 國 撤 退。 冷 戰 的 結 束 和 全 球 化 的 興 起, 造 成
全 球 力 量 的 三 大 轉 移 : 從 西 方 向 東 方 轉 移 ; 從 圍 繞 國 家 權 力 組 建 起 來 的 秩 序, 向 圍 繞 保 護 個 人 免 遭
全球性威脅;從以國家權力為塔頂的體系,向日益由區域一體化所界定的體系轉移。
南方和東方的崛起 個人的崛起 區域的崛起 進入後美國世界
o
第十一章:地區骨牌效應
176

大 約 五 百 年 前, 歐 洲 創 造 了 歷 史 上 最 有 效 的 政 治 組 織 形 式 : 民 族 國 家。 二 十 世 紀 下 半 葉, 歐 洲 人 開
始 改 造 這 種 模 式, 創 造 出 歐 盟 這 種 特 殊 的 區 域 性 組 織, 抹 去 了 國 與 國 的 緊 張, 讓 軍 備 預 算 拿 來 改 造
社 會。 這 是 新 歐 洲 世 紀, 不 是 因 為 歐 洲 帝 國 般 主 導 著 這 個 世 界, 而 是 因 為 歐 洲 人 的 行 為 方 式 將 會 成
為全世界人民的行為方式。
骨牌區域效應 歐洲在促進新的世界秩序中的角色
o
謝辭
190

o
註解
198
o

軟弱的力量和力量的軟弱
序言
人們普遍認為歐洲的時代已經結束。但其實,問題不在於歐洲,
問題是在我們對於力量的理解已經過時。
如果我們停止用美國的角度看世界,就會發現一種新的力量已經成形。
這力量不是以軍事預算或導彈技術來衡量,
它是一種長期作用、企圖改變世界,而非贏得戰爭的短暫勝利。
事實上,那些被認為歐洲人﹁軟弱﹂的證據,
其實都是強大的﹁變革力﹂。
大雜院式的歐洲認為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朋友,
但好戰的美國,則把世界上每一股獨立的勢力視為潛在的敵人。
| 戴維.卡萊歐,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WILL RUN THE
21ST CENTURY
WHY EUROPE
010
歐洲如何打造二十一世紀
在 華 盛 頓, 賓 夕 法 尼 亞︵ Pennsylvania
︶大 街 中 央, 一 位 滿 臉 風 霜、 戴 著
棕 色 假 髮 的 中 年 婦 女 坐 在 裝 牛 奶 瓶 的 柳 條 筐 上, 周 圍 放 著 要 求 裁 減 核 武 的
手 寫 標 語 牌。 不 管 是 誰, 只 要 願 意 停 下 來 聽 一 下, 康 賽 普 西 翁. 皮 琪 歐 朵
︵ ︶ 就會把她自製的簡陋傳單發給他。這個引人注目的女人已
Concepcion Picciotto
經在白宮外面不分晝夜地守候了二十一個年頭 —為了避免觸犯華盛頓特區
嚴厲的反遊民法,只在晚上坐著睡三個小時。人們無法不被她的信念和正義
感所感動;同樣地,也無法不對她雖窮其一生、願望卻仍無希望實現的事實
感到沮喪。
大多數美國人很容易就能猜出皮琪歐朵是個歐洲人。正如皮琪歐朵對世
界 和 平 的 虔 誠 一 樣, 大 多 數 美 國 人 認 為 歐 洲 對 國 際 組 織 和 國 際 法 規 則 的 信
念虛弱且不現實 —是 一 個 九 一 一 後 的 美 國 再 也 無 力 負 擔 的 奢 侈 幻 想。 事
實上,對大多數人來說,皮琪歐朵是歐洲人的典型代表:懶惰,搭便車︵ free-
,理想主義而且軟弱。她靠美國人施捨的錢和食物過活,享受著華盛頓

riding
警察部門的保護,卻不需支付一分一毫。可如今居然坐在白宮的門口,抱怨
她的衣食父母和保護人所選擇的做事方式。
此外,許多歐洲人也會進一步同意:人們普遍都認為,歐洲的時代已經
結束。和美國相比,歐洲目光短淺、分歧眾多,迷戀於法律框架,不願發展
軍事力量,並且經濟僵化。而美國甚至比帝國時期全盛的羅馬更具統治力,
且從來不憚用武力達到自己的目的。一般相信,如果美利堅帝國註定要統治
下一個五十年,那麼接過權杖、統治後半個世紀的將會是中國人和印度人。
但是,問題不在於歐洲 —而是我們對於力量的理解已經過時。
力量的軟弱

序言 軟弱的力量和力量的軟弱
在 所 有 關 於 美 國 的 討 論 中, 過 去 兩 年 最 主 要 的 議 題 是 美 國 力 量 的 局 限
性。 美 國 經 濟 已 不 再 遙 遙 領 先 於 世 界︵一 九 五 年, 美 國 的
○ 是西歐

D
G

P
問題不在於歐洲 —
而是我們對於力量的理解已經過時

011
的 兩 倍, 日 本 的 五 倍 ; 如 今, 其 與 歐 盟 規 模 相 當, 且 不 足 日 本 的 兩

012
D
G

倍︶; 其 政 治 實 力 也 在 消 退︵爭 取 歐 洲 支 援 失 敗, 甚 至 連 爭 取 經 濟 上 依 賴

歐洲如何打造二十一世紀
美 國 的 國 家 的 支 援, 如 墨 西 哥 和 智 利, 也 遭 遇 同 樣 結 果, 顯 示 出 對 美 國 說
﹁不﹂的 代 價 正 在 下 降︶。 事 實 上, 美 國 的 統 治 力 只 在 兩 個 層 次 上 是 明 顯 的 :
打 贏 關 鍵 的 傳 統 戰 爭 的 能 力, 以 及 無 所 不 在 的 美 國 流 行 文 化。 約 瑟 夫. 奈
︵ ︶將這兩種力量概括為﹁硬實力﹂和﹁軟實力﹂,即通過高壓和誘惑達
Joseph Nye
到目的的能力。兩種力量都在下降當中。
恐 怖 主 義 和 大 規 模 毀 滅 性 武 器, 是 絕 望 和 弱 勢 的 群 體 得 以 平 衡 超 級 大
國軍事機器的威脅。布希政府不斷指稱某些國家為流氓國家︵ Rogue state
,並

威 脅 要 對 其 使 用 武 力 攻 擊, 實 際 上 鼓 勵 了 相 關 國 家 採 取 上 述 戰 術。 此 外,
隨 著 布 希 政 府 對﹁硬 實 力﹂日 益 狂 熱, 對 反 恐 戰 爭 所 引 發 的 不 穩 定 的 恐 懼 已
經 取 代 了 美 國 作 為 大 救 星 的 記 憶, 美 國 的﹁軟 實 力﹂受 到 進 一 步 侵 蝕。 正 如
戴 維. 卡 萊 歐︵ David Calleo
︶所 言 :﹁大 雜 院 式 的 歐 洲 認 為 世 界 上 每 一 個 人 都
可 能 是 朋 友, 但 好 戰 的 美 國, 則 把 世 界 上 每 一 股 獨 立 的 勢 力 視 為 潛 在 的 敵
人。﹂矛 盾 在 於, 這 個 雙 面 帝 國 越 是 操 弄 自 己 的 力 量, 它 就 越 發 不 可 能 在 世
界舞臺上達到其目的。
為 了 理 解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格 局, 我 們 需 要 革 新 我 們 認 知 力 量 的 方 式。﹁美
利 堅 帝 國﹂這 個 稱 呼 其 實 有 些 言 過 其 詞, 它 忽 略 了 美 國 在 軍 事 和 外 交 上 所 達
到 的 境 界 仍 然 淺 薄 和 狹 隘 的 事 實。 這 個 寂 寞 的 超 級 大 國 雖 然 可 以 進 行 收 買、
威 嚇, 或 者 將 其 意 志 強 加 至 世 界 上 任 何 一 個 角 落, 但 只 要 她 轉 過 身 去, 其 權
勢 就 會 隨 之 消 退。 與 此 相 反, 歐 盟 的 力 量 是 寬 廣 和 深 邃 的 : 一 旦 被 吸 納 進 了
歐 盟 影 響 的 範 圍, 這 些 國 家 就 會 發 生 永 遠 的 改 變。 五 十 年 來, 在 美 國 的 保 護
傘下,歐洲已經創建了一個﹁民主共同體﹂,並利用其市場規模以及參與的承
諾 從 內 部 重 塑 歐 洲 社 會。 當 印 度、 巴 西、 南 非, 甚 至 中 國, 在 發 展 經 濟 並 表
達 政 治 訴 求 時, 歐 洲 模 式 代 表 著 一 種 無 法 抗 拒 的、 富 有 吸 引 力 的 途 徑 : 在 保
護其安全的同時增進繁榮。他們將會與歐洲共同建立一個﹁新歐洲世紀﹂。

序言 軟弱的力量和力量的軟弱
軟弱的力量
如果將英文的 Europe
︵歐洲︶和 crsis
︵危機︶兩個詞輸入 Google
,會出現
超過四百萬的條目。由於報紙高頻率地把這兩個詞放在一起使用,結果這兩
個詞幾乎可以彼此調換:在過去五十年中的任何一天,都有關於分裂、未達

013
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都生活在﹁歐洲區﹂

014
他們逐漸被歐洲改變

歐洲如何打造二十一世紀
並開始採用歐洲人做事的方式
成目標、外交爭議的新聞報導出現,給人一種無止盡的挫折感。但是歷史學
家告訴我們一個完全不同於記者的故事。他們認為,這塊大陸實行的是歷史
上最成功的外交政策之一。歷史學家告訴我們,在僅僅五十年的時間裡,歐
洲強權之間的戰爭已經不可能發生;歐洲經濟已經追上美國;歐洲成功地將
專制政體一批批地轉變為民主國家。
當 歷 史 學 家 查 看 世 界 地 圖 時, 他 們 會 看 見 一 條 彷 彿 水 面 浮 油 般 的 藍 色
和平地帶 —從 愛 爾 蘭 的 西 海 岸 到 地 中 海 的 東 邊、 從 北 極 圈 到 直 布 羅 陀 海
峽 —並 沿 途 吸 納 新 成 員。 在 這 幅 歐 盟︵包 含 超 過 四 億 五 千 萬 居 民︶的 藍 色
地圖周邊,是另一個擁有三億八千五百萬人口,和歐盟的陸地以及海洋邊界
接壤的地帶。圍繞這個地帶的,是其他九億與歐盟臍帶相連的人群。對這些
人來說,歐盟是他們最大的交易夥伴,也是最大的貸款、外資以及援助的來
源。這二十億人口︵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都生活在﹁歐洲區﹂
︵即歐洲影響力
輻射的地帶︶
,他們逐漸被歐洲改變,並開始採用歐洲人做事的方式。
由於新聞是由記者而非歷史學家來講述,因此歐洲的力量經常與軟弱混
淆。 但 是 當 像 俄 羅 斯 這 樣 的 國 家 為 了 緩 和 與 歐 盟 的 關 係 而 簽 署 關 於 溫 室 氣
體 排 放 的︽京 都 議 定 書︾; 當 波 蘭 為 了 加 入 歐 盟 而 不 惜 改 變 數 十 年 的 作 為,
引進對少數民族的憲法保護;當土耳其的伊斯蘭政府為了避免招致布魯塞爾
︵ ︶的 憤 怒 而 放 棄 執 政 黨 對 刑 法 的 建 議, 沒 有 將 通 姦 予 以 定 罪 處 罰 ; 或
Brussels
者當一個右翼的共和黨政府忍氣吞聲,請求聯合國在伊拉克問題上施以援手
時 —那麼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我們對力量和軟弱的定義。
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新的力量已經發展形成。這種力量不能以軍事預算或
智慧型導彈技術來衡量。這是一種長期作用的力量,它意在重塑世界而並非

序言 軟弱的力量和力量的軟弱
贏 得 短 期 爭 執 的 勝 利。 歐 洲 的 力 量 是 一 種﹁變 革 力﹂。 當 我 們 停 止 透 過 美 國
人 的 眼 睛 觀 察 這 個 世 界 的 時 候, 我 們 就 會 看 到, 歐 洲 人﹁軟 弱﹂的 每 一 個 要
素事實上都是這種非凡的﹁變革力﹂的一個方面。
歐 洲 並 不 誇 耀 自 己 的 力 量 或 談 論﹁唯 一 的 可 持 續 發 展 模 式﹂。 相 反 地,
就 如 一 只﹁看 不 見 的 手﹂, 它 是 通 過 傳 統 政 治 架 構 的 外 殼 來 進 行。 英 國 下
議 院、 英 國 法 院 以 及 英 國 的 公 務 員 雖 然 依 舊 保 留, 但 都 已 成 為 歐 盟 的 代 理

015
機 構。 這 改 變 並 非 偶 然。 通 過 創 建 一 套 由 各 國 機 構 來 執 行 的 統 一 標 準, 歐

016
盟 既 可 以 擴 大 其 影 響 力, 又 可 以 避 免 成 為 不 受 歡 迎 的 對 象。 在 每 一 家 美 國

歐洲如何打造二十一世紀
公 司、 美 國 大 使 館 以 及 美 軍 基 地 都 成 為 恐 怖 分 子 的 標 靶 時, 歐 洲 的 相 對 隱
蔽 使 得 她 可 以 拓 展 全 球 勢 力, 卻 不 會 招 致 同 樣 的 怨 恨。 歐 洲 沒 有 一 個 領 導
人, 但 有 一 個 通 過 共 同 的 政 策 和 目 標 將 各 股 勢 力 統 一 起 來 的 網 絡。 這 意 味
著 歐 洲 既 能 夠 擴 容 更 多 的 國 家, 也 能 夠 繼 續 向 其 成 員 提 供 成 為 世 界 第 一 大
市場的好處。
歐洲人在跟其他國家對話時,對古典地緣政治學並不感興趣。他們往往
從另一個面向開始:支撐這個國家的價值是什麼?其憲法和管制結構為何?
歐洲對法律結構的迷戀意味著其能徹底地改造接觸到的國家,而不僅僅是表
面功夫。美國也許改變了阿富汗的政體,但歐洲改變了整個波蘭社會,從經
濟政策到財產法、少數民族的待遇,甚至到這個民族餐桌上的菜餚。
歐洲不會通過威脅侵略來改變一個國家:歐洲最大的威脅是對一個國家
無 動 於 衷。 當 歐 盟 深 入 參 與 塞 爾 維 亞 的 重 建, 並 幫 助 其 實 現 作 為 一 個 歐 洲
國 家﹁復 興﹂的 願 望 的 時 候, 美 國 並 未 給 哥 倫 比 亞 這 種 通 過 多 邊 機 構 或 結 構
性 基 金 來 進 行 一 體 化 的 希 望, 而 僅 僅 提 供 了 美 國 軍 事 訓 練 援 助 團 的 臨 時﹁協
助﹂和救援,以及美國市場的不成熟的自由。
透 過 建 立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單 一 的 內 部 市 場, 歐 洲 已 經 成 為 一 個 經 濟 巨
人, 根 據 某 些 測 算, 歐 洲 已 經 是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經 濟 體。 但 是, 真 正 使 歐 洲
成 為 表 率 的, 是 其 經 濟 的 品 質 : 低 度 的 不 平 等 使 各 國 的 犯 罪 和 監 獄 使 用 減
少;節能經濟使各國免受高油價的影響;其社會模式使人們有閒暇和時間
與 家 人 待 在 一 起。 歐 洲 所 代 表 的 是 源 於 自 由 主 義 的 活 力 和 自 由, 與 源 於 社
會 民 主 主 義 的 穩 定 和 福 利, 這 兩 者 的 結 合。 隨 著 世 界 變 得 更 富 裕, 並 且 向
超 越 滿 足 最 基 本 需 求︵ 比 如 饑 餓 和 健 康 ︶的 方 向 邁 進 , 歐 洲 的 生 活 方 式 將 會
變得無法抗拒。
世界上各個角落的國家都從歐洲模式中得到了靈感,並發展了他們自己

序言 軟弱的力量和力量的軟弱
的 鄰 里 俱 樂 部。 這 種﹁地 區 骨 牌 效 應﹂將 改 變 我 們 對 政 治 和 經 濟 的 看 法, 並
重新定義力量在二十一世紀的涵義。
美國也許改變了阿富汗的政體
但歐洲改變了整個波蘭社會

017
新歐洲世紀計畫

018
歐洲如何打造二十一世紀
想像一個和平、繁榮和民主的世界:小國可以跟大國一樣獨立自主;同
盟或對立都無關緊要,重點是要遵守法律規定;民主的價值比在反恐戰爭中
做過什麼更重要;雖然只有四十萬人口,但卻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的一部
分。我要你想像的正是﹁新歐洲世紀﹂。
本書並非試圖為歐洲的各種缺點尋找藉口。歐洲的確有很多缺點:從其
共同農業政策的荒謬到移民政策的狹隘;從其在國際舞臺上的缺乏自信到設
計 標 準 時 的 過 分 武 斷。 不 過, 對 下 列 反 對 者 而 言, 本 書 確 實 試 圖 為 歐 盟 辯
護:有一類反對者想要把各種弊端歸咎於歐盟 —通常是不公平的歸咎,以
掩蓋歐盟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有一類反對者打著歐洲理想的幌子,意圖把歐
盟 變 成 美 國 的 聯 邦 國 家 模 式。 這 些 反 對 者 已 經 成 功 地 在 歐 洲 人 心 中 投 下 陰
影。我的目的是擺脫已經籠罩大陸的、沉重的悲觀主義的束縛,避免其成為
自我實現的預言。
1

歐洲的看不見的手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發展了市場的﹁看不見的手﹂這個概念,
以此解釋一個完全自由的體系、
﹁供應﹂與﹁需求﹂能夠找到恰當的平衡。
歐洲則是另外一種﹁看不見的手﹂,它伸入各個國家裡,
將各國主權聯合起來。雖然沒有提出明確的目標,
但讓個人都以為歐洲是朝著他們認為的那個方向前行,
缺乏雄心壯志正是其力量的關鍵。
歐洲人民創建了尊重他們彼此之間差異的機構:
歐盟部長級會議,歐盟委員會以及歐洲議會,
使他們得以為了他們共同的、實質的經濟利益一起工作。
約翰.休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WILL RUN THE
21ST CENTURY
WHY EUROPE
022
歐洲如何打造二十一世紀
起初,沒有未來,只有消逝的過去。到處是血、屠殺。屍橫遍野總是伴
隨著每一個新的一統歐洲的雄心壯志:普法戰爭死了十八萬四千人,第一次
世界大戰死了八百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了四千萬人。宏大計畫和英雄魅
力幾乎夷平了整個大陸,只有奇蹟才能使一切復原,但是歐洲再也不會相信
傳奇式的領導人物了。法國詩人梵樂希︵ Paul Valery
︶用六個詞概括了一九四五
年的歐洲:﹁吾願渺,吾懼真。﹂︵ We hope vaguely, we dread precisely.

這也是為什麼並非戰爭中的超凡英雄 —例如像邱吉爾或戴高樂,激勵
了一整代人參與戰鬥 —而是由一群幾乎籍籍無名,致力於歐洲的無戰爭未
來的技術官僚們,領導著歐洲史詩般地逃脫了歷史宿命。這其中的關鍵人物
就 是 讓. 莫 內︵ Jean Monnet
, 一 位 個 頭 小、 矮 矮 壯 壯 的、 公 正 無 私 的 法 國 官

員。他讓記者安東尼.山普森︵ Anthony Sampson
︶自然地想到阿嘉莎.克莉絲蒂
︵ ︶筆下的大偵探白羅︵
Agatha Christie ︶。
Poirot
莫內的貢獻是如何擁有一個沒有願景的願景。他採用了梵樂希的評論,
並將其轉化成歐洲組織的一句格言。他利用對衝突的恐懼驅動歐洲統一的進
程,並且始終不給出明確的目標,讓每個人都以為歐洲是朝著他們認為的那
個方向前行。直到今天,歐洲的政治體系猶如一段沒有目的地的旅程,避開
了宏大計劃和明確方針 —而這正是美國政治的特色。缺乏未來願景正是其
力量的關鍵。
莫內的第一個原則是不要有藍圖。﹁舒曼宣言﹂
︵ the Schuman Declaration
︶ —
法國和德國於一九五 ○
年簽訂,並據此發起歐洲計畫 —最重要的原則就是
沒有計畫:﹁歐洲不會一蹴而就或根據一個全面計畫建成。它只能通過具體
的目標來完成,首先是必須建立事實上的︵ de facto
︶團結。﹂莫內於一戰後曾服
務於多災多難的國際聯盟︵ League of Nations
,他明白從具體形式開始合作有多

麼必要,而非依靠國際社會不切實際的想法。他試圖通過統一煤鋼的生產而

第一章 歐洲的看不見的手
將法國和德國綁在一起 —那些曾經製造戰爭武器的行業如今要為和平提供
了基礎。莫內的手法是始終聚焦於技術細節,而不是那些能夠成為頭條新聞
的重大政治問題。他試圖通過化整為零來解決有爭議的問題:在煤和鐵的關
稅問題上達成協議,會比戰爭與和平問題上要容易得多。而且一旦法國和德
國政府陷入了無止盡的談判,他們就不太可能再發動戰爭。

023
改變既成事實的最好辦法就是循序漸進 — 莫內稱之為漩渦︵ engrenage ︶。

024
每 一 個 歐 洲 級 的 合 作 協 定, 都 會 不 可 阻 擋 地 導 向 另 一 個 加 深 歐 洲 整 合 的 協

歐洲如何打造二十一世紀
議。一旦歐洲領導人同意取消關稅,他們的注意力就會轉向非關稅壁壘:例
如規章條例、健康和安全標準以及合格證明。在單一市場的創建解決了非關
稅壁壘問題之後,他們的目標又轉向了單一貨幣。越來越多的政治家團體和
公務員被捲入了歐洲一體化進程。不同政府的官員之間數以千計的會議清楚
地意味著,他們必須非常瞭解彼此。如此一來,他們才會自然而然地思考其
他可以一起做的事情。
莫內奇怪的工作習慣為歐盟的工作方式樹立了一個範本。史丹利.克里
夫蘭︵ Stanley Cleveland
︶,莫內的弟子之一,如此形容:
每當莫內想要解決一個新問題時,他都會聚集一堆人在自己周圍 …… 他
會開始一連串不間斷的咖啡會議︵ Kaffeeklatsch
。有時候,這種咖啡會議會

持續一兩個星期 —每天數小時 莫內會保持沉默,偶爾才有回應,
……
但說得不多 ……
然後慢慢地,隨著對話的發展 —通常要花費數天甚至
一個星期才能達到這種程度 —他開始大膽地發表一點自己的看法。
莫內一開始會做一個簡短的陳述,幾乎就是一個口號,來試探同伴的反
應。然後又再多透露一點他的想法,把口號變成幾句話,然後是幾段話。當
他的同伴表示反對並告訴他,他所說的有哪些地方存在錯誤時,他會重新闡
述自己的想法,直到這些想法被參加討論的每個人接受。莫內會準備多達三
十份的備忘錄、演講稿或提議。這樣不斷重複的目的,其實跟當前歐盟無止
境的政策闡述、協商以及審議的過程的目的是一樣的:讓所有任何造成問題
的衝突與障礙獲得解決。最終言簡意賅地表達一個複雜的想法。
莫 內 創 造 了 一 架 有 魔 力 的 政 治 機 器。 每 個 國 家 都 要 遵 循 自 己 的 國 家 利
益, 但 是 一 旦 把 不 同 的 國 家 利 益 放 入 歐 洲 一 體 化 這 個 黑 匣 子 後, 另 一 端 出
來 的 就 是 一 個 歐 洲 計 畫。 對 比︵比 利 時︶荷︵荷 蘭︶盧︵盧 森 堡︶這 樣 的 國 家 來

第一章 歐洲的看不見的手
說,二戰將其弱點徹底暴露在歐洲大國面前,因此,他們需要找到駕馭法國
一旦把不同的國家利益
放入歐洲一體化這個黑匣子後
另一端出來的就是一個歐洲計畫

025
和德國的方法;而且,作為歐洲小國,他們施加影響力的唯一真正希望就是

026
透 過 某 種 統 一 的 跨 國 聯 合 體。 對 德 國 和︵在 一 定 程 度 上︶義 大 利 而 言, 主 要

歐洲如何打造二十一世紀
的目標是要擺脫低人一等的國家地位,實現政治上的復興。歐洲共同體的成
員身分,不但可以減輕來自東方的威脅,對於必須進入市場以進行重建的德
國來說,也提供了避開同盟市場限制的機會。對法國而言,除了遏制德國的
關鍵目的以外,還可以得到進入德國市場和德國生產能力所帶來的經濟增長
前景的支持 —雅克.德洛爾︵ Jacques Delors
︶形容其為歐洲共同市場據以成立
的婚姻契約。
所 有 這 些 都 要 考 慮 到 國 家 利 益, 但 是 通 過 莫 內 的 歐 洲 機 構 得 出 來 的 結
果,卻正是歐洲衝突的解決之道。如今的歐洲,戰爭不僅是不受歡迎的,而
且是不可想像的。自由主義經濟的奠基人,亞當.史密斯︵ Adam Smith
︶,發展
了﹁市 場 的﹃看 不 見 的 手﹄﹂這 一 引 人 思 考 的 概 念, 來 解 釋 一 個 完 全 自 由 的 體
系 — 在人的本性和理性所設計的機構的驅使與限制之下運行 — 如何形成
有 序 的 社 會, 而 不 會 導 致﹁所 有 人 對 所 有 人 的 戰 爭﹂。 在 許 多 方 面, 莫 內 的
天 才 之 處 則 是 在 於 發 展 出﹁歐 洲 的﹃看 不 見 的 手﹄﹂, 幫 助 從 各 國 的 國 家 利 益
中產生一個有序的歐洲社會。也許這就是莫內的雄心壯志中最有力的元素:
他並未試圖廢除單一民族國家或民族主義,而只是通過將主權國家聯合起來
並改變其性質。
通 過 對 現 存 國 家 生 活 結 構 的 滲 透︵從 內 部 對 國 家 機 構 進 行 改 造, 同 時
完 好 保 存 其 外 部 結 構︶, 基 本 上 歐 洲 已 能 不 受 抵 制 地 將 觸 角 深 入 歐 洲 人 的 生
活。國家政治生活的﹁歐化﹂︵ Europeanization
︶雖然基本上在幕後進行,但恰恰
是這種﹁大象無形﹂引領了一場政治試驗獨一無二的勝利。
看不見的政治體系
倫敦,西敏宮︵ 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
︶,某個星期四的上午十一點三十分,
農業部長瑪格麗特.貝克特︵ Margaret Beckett
正在準備接受提問,一如過去三

第一章 歐洲的看不見的手

百年裡的前任部長們一樣。每日祈禱已結束,下院議員在他們的綠色長凳上
就座 — 綠色長凳在劍線︵ sword-lines ︶的後面,以避免坐在前排的對立雙方在
對 方 講 話 時 一 劍 刺 過 去。 議 員 們 都 累 了, 迫 切 希 望 回 到 各 自 的 選 區 去。 結
果, 此 起 彼 伏 的﹁聽 我 說﹂、﹁聽 我 說﹂以 及 揮 舞 會 議 議 程 表 的 聲 音 比 往 常 要
大得多。

027
歐盟將增強而非破壞國家認同

028
歐洲如何打造二十一世紀
雖 然﹁質 詢 時 間﹂︵ Question Time
︶的 形 式 數 個 世 紀 都 未 曾 改 變, 但 這 種 表
面延續性底下所掩蓋的真相是:過半數的英國農業立法,僅僅是執行布魯塞
爾的部長們的決定。雖然下議院可以要求貝克特負責,但關鍵決定不是她一
個 人 做 出 的。 相 反 地, 這 些 決 定 是 在 歐 洲 農 業 部 長 以 及︵一 年 要 見 上 三、 四
百 次 的︶各 技 術 委 員 會 的 會 議 上 通 過 協 商 制 定 的。 不 過, 對 於 下 議 院 的 來 訪
者,或甚至英國農民來說,什麼都沒變,因為這些政策並非在歐洲這個層級
上 被 執 行 或 批 准 認 可。 農 民 將 繼 續 和︵業 已 成 為 歐 洲 政 策 看 管 人 的︶國 家 農
業部、海關和稅務部門以及負責檢驗、健康和安全的官員打交道。
這股看不見的歐化力量正在席捲英國政壇。沒有一個國家部門不會在這
個 或 那 個 歐 洲 論 壇 見 到 其 他 國 家 的 同 行, 包 括 國 防 部, 交 通 部, 甚 至 內 政
部。最樂觀的估計是,多至三分之一的英國立法,以及三分之二的經濟和社
會立法,是由英國的部長們與歐洲同行在布魯塞爾制定的。
雖然歐洲已經捲入了國家政治的漩渦中,但它謹慎地選擇退居幕後,批
准和執行歐洲決定的是下議院、國家公務員以及國家法院。由於各國政府是
歐洲力量的代理人,故歐盟委員會仍得以保持短小精幹。歐盟委員會的總人
數是兩萬兩千人 —比許多大的市議會還小。對國家文官部門而言,平均每
一萬個公民需要三百個公務員。與之相比,每一萬個公民,歐洲委員會只需
要不到半個公務員。一些歐洲懷疑論者︵ Eurosceptics
︶不公正地認為歐洲在暗地
裡向聯邦制發展。事實上,歐洲整合不但是自願的,而且每一步都經過各國
國會討論同意。刻意保持低調是為了讓建設者們專注於使政策得以實現,而
不是作政治秀。
歐 盟 將 增 強 而 非 破 壞 國 家 認 同。 布 魯 塞 爾, 作 為 帝 國 首 都 的 相 反 對
照, 在 許 多 方 面 都 是 歐 洲 的 縮 影, 代 表 和 濃 縮 了 歐 洲 的 歷 史。 幾 乎 每 一
次入侵和政治計畫 — 從羅馬帝國到拿破崙時代到德意志第三帝國 — 都
將 其 牽 涉 其 中。 到 今 天, 它 的 人 口、 建 築 以 及 意 識 型 態 都 是 前 述 歷 史 遺 產

第一章 歐洲的看不見的手
偶 然 堆 積 而 成 的 產 物 。 布 魯 塞 爾 有 三 分 之 一 的 人 口 都 是 外 國 人︵ 移 居 而 來
的 、 高 收 入 的 菁 英 歐 盟 官 僚 同 老 歐 洲 帝 國 的 、 被 社 會 所 排 斥 的 移 民︹ 比 如
摩 洛 哥 人 、 剛 果 人 和 盧 安 達 人 ︺居 住 在 一 起 ︶。 這 是 個 沒 有 真 正 意 義 上 的
國 家 認 同 的 國 家 的 首 都︵ 並 一 直 在 定 居 於 此 的 瓦 龍 人︹ Walloons
︺和弗拉芒人
之 間 搖 擺 不 定 ︶。

029
︹ ︺
Flemings
遊子的思鄉之情意味著與當地同化的風險很小。移居到布魯塞爾的歐盟

030
官員甚至不曾試著融入當地。許多英國人通過重現某些英格蘭特色來表示自

歐洲如何打造二十一世紀
己的不忘本。儘管生活在歐洲烹飪之都的布魯塞爾,他們的碗櫥和冰箱裡仍
然塞滿了包裝好的、現成的家鄉食品: 卡士達粉,
Bird 薯片,
Walkers Heinz
燉豆子, Wall
牌香腸以及 Savlon
奶油。但這些東西根本比不上希臘人的愛國
熱情:他們會在國慶日時穿上民族服裝在大街上跳舞遊行。還有愛爾蘭人,
每逢聖派翠克節︵ St. Patrick ’ s Day
,遍布布魯塞爾各處的數十家愛爾蘭酒吧都

會舉行慶典。布魯塞爾就像一個不引人注目的花盆,各種強烈的國家認同得
以在其中百花齊放 — 生動地體現了英國保守黨的廣播口號:﹁融入歐洲,
而不是被其所驅使。﹂
通過在當地保持低調,以及通過各國機構運作,歐洲得以在不引起許多
敵意的情況下,擴大其覆蓋範圍。隨著歐洲在國際舞臺上成為一股不可忽視
的力量,它可以採取同樣的運作方式。當歐洲軍隊到海外時,他們很少穿歐
洲的制服。打出的旗號通常也是北約或聯合國。在歐洲建立的保護區,例如
波士尼亞︵ Bosnia
和科索沃︵ Kosovo
︶ ︶,其特別代表也是以聯合國以及歐盟的名
義行事。
歐洲力量甚至在經濟領域也保持低調。歐盟經濟的規模同美國差不多,
對 外 投 資 的 水 準 也 旗 鼓 相 當, 然 而 其 經 濟 實 力 —在許多方面都要強於美
國 —卻並未以同樣的方式受到注意。反全球化幾乎已成為反美現象的最大
特色,甚至在美國國內也是如此;但同時,全球化卻正成為歐洲現象。麥當
勞的入侵激起了各地經濟民族主義者以及全球化反對者的憤怒。這些運動所
憎恨的所有對象 —星 巴 克、 蓋 普︵ Gap
︶、耐吉 —都被普遍認為是美國公
司。從某些方面來說,世貿中心受到攻擊正好彰顯了這種矛盾 —對世界經
濟中心的攻擊之所以會發生在紐約,正是因為美國的經濟力量過於招搖。與
美國經濟實力相當的歐洲就沒這麼引人注目。
這一點甚至適用於美國對外國經濟在國內併購的特殊恐懼。一九八 ○

代,就明顯能看到美國國內對日本崛起,以及日本有可能控制美國經濟的緊

第一章 歐洲的看不見的手
張不安和痛苦。歐洲目前在美國的投資雖然輕易地超過了日本,但在美國分
析家繼續對歐洲的分析重點放在軟弱上時,這一現象就很難受到注意。
歐洲在海外不顯山露水的最大原因在於:歐洲殖民史的黑暗篇章,也就
是說歐洲確實不願意再沾上帝國的邊。此外,歐洲對地方文化的尊重還有一
個更深層次的原因。歐洲從來沒有幻想建立一個人類發展的單一模式:各種

031
不同的、相互競爭的文化應和平共處。這一點在北愛爾蘭政治家約翰.休姆

032
︵ ︶獲授諾貝爾和平獎時得到最顯著的體現。在獲獎演說中,他稱歐
John Hume

歐洲如何打造二十一世紀
盟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和平進程:﹁歐洲的洞見說明差異並不是威脅,差異是
自然的 對差異最好的答案就是尊重它
…… 歐洲人民創建了尊重他們彼此
……
之間差異的機構 —歐盟部長級會議,歐盟委員會以及歐洲議會 —使他們
得以為了他們共同的、實質的經濟利益一起工作。﹂
這種多樣性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使歐盟得以堅守自己的原
則。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用來說明這一點。一九八九年柏林牆倒塌時,對
於哪一個前共產黨國家能獲允進入聯盟,並未達成一致意見。由於歐洲領導
人在歐盟的最終邊界上沒有定論,所以他們決定將歐盟的大門敞開,進入的
條件是必須滿足﹁哥本哈根標準﹂︵ Copenhagen Criteria
︶對民主、法治以及自由主
義經濟的規定。這一決定背後隱藏了將某些國家排除在外的動機,一些成員
國尤其渴盼能夠利用這個協議提高門檻,以使土耳其永遠無法加入歐盟。他
們 設 立 了 嚴 苛 的 人 權 和 尊 重 少 數 民 族 的 標 準, 認 為 其 將 超 出 凱 末 爾 共 和 國
︵ ︶的承受能力。然而,正是這些標準驅使土耳其進行改革,並
Kemalist Republic
為 一 個 現 代 和 民 主 的 土 耳 其 加 入 歐 盟 鋪 平 了 道 路︵儘 管 大 多 數 歐 盟 成 員 國 對
土 耳 其 加 入 歐 盟 都 興 趣 缺 缺︶。 同 樣 的 情 況 還 發 生 在 貨 幣 聯 盟 的 馬 斯 特 里 赫
特︵ Maastricht
︶標準 —設計時的至少部分用意是為了讓揮霍浪費的義大利人
陷入困境 —結果反而終結了義大利的揮霍,順利加入歐盟。
在所有這些案例中,成員國努力就他們的最終目的達成一致協議,並藏
身在反映歐洲價值的進程背後。諷刺的是,他們選擇在歐洲這個層級上展現
價值,為的是捍衛自己國家的利益。於是就產生了一種很奇怪的情形,各國
有利益而無價值,歐盟有價值卻無利益。
莫內在歐洲計畫開始時預言:﹁我們開始了一個持續的改革進程,它比
在 西 方 之 外 被 廣 泛 接 受 的 革 命 原 則 能 更 長 久 地 塑 造 明 天 的 世 界。﹂不 過 由 於
歐洲計畫猶抱琵琶半遮面地隱藏在各國的立法和行政機關之後,因此很容易
被遺漏掉。我們所看到的是保留了合法性的政府並未失去權力,政治也仍然

第一章 歐洲的看不見的手
按 照 古 老 的 方 式 在 運 作。 但 諷 刺 的 是, 恰 恰 是 這 種﹁大 象 無 形﹂使 歐 洲 計 畫
擴散地如此之快、如此深遠,從而為自身發展創造出不竭動力。通過並肩前
進並把主權彙聚起來以實現共同的目的,歐盟國家從虛無中創造了一種新的
力量。他們所啟動的這場靜悄悄地革命將改造這個世界。

03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