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3

中極學刊.第四輯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2 0 0 4 年 1 2 月

才 女 魅 影:晚 明 葉 小 鸞《 返 生 香 》的 性 別 書 寫
林津羽

摘 要

女 性文 學 與 評 點、 出 版 的 商業 行 為 在 明代 開 啟 了 不同 的 文 學 視野 , 這 樣 一股對
出版 的 熱 切 氛圍 深 刻 影 響了 當 時 的 文人 , 文 人 選集 、 大 眾 讀物 交 織 成 為一 種 獨 特的
文 化 氣 息 , 也 影 響 個 人 形 象 的 建 構 。 本 文 嘗 試 以 晚 明 才 女 葉 小 鸞 的 創 作 ——《 返 生
香》為基礎,並旁及其父所編的 家 庭叢書《午 夢堂集》,試圖在創 作、評 點、閱 讀 、
傳播 中 , 探 討才 女 形 象 的建 構 與 其 背後 的 意 涵 。本 文 分 為 五節 , 除 了 針對 葉 小 鸞的
性別 書 寫 做 出說 明 外 , 並以 當 時 的 閱讀 、 評 點 作為 參 照 , 試圖 勾 勒 出 「才 女 」 形象
建構的意涵與其全貌。

關鍵詞:才女、返魂、評點、午夢堂集、葉小鸞、性別書寫、家庭叢書
76 中 極 學 刊

一、前言

明 代文 化 思 潮 的變 革 , 促 成了 對 於 「 情」 的 重 視 ;印 刷 出 版 與商 業 的 發 達,又
掀起 了 一 波 創作 、 評 點 、出 版 的 風 潮。 而 《 午 夢堂 集 》 在 這樣 的 文 化 潮流 中 , 便充
分反 映 了 這 樣獨 特 的 文 化氛 圍 , 作 為一 種 文 化 與商 業 的 產 品, 《 午 夢 堂集 》 以 其特
有的 家 族 性 、私 密 性 與 浪漫 情 感 , 為晚 明 文 壇 寫下 特 殊 的 一頁 。 作 為 晚明 文 學 選集
之一的《午 夢堂集》 1,是明代女 性 文學蓬勃 發 展的一個 印 證,這本文 學選集是 由 吳
江 葉 紹 袁 ( 1589-1648) 所 編 , 其 中 輯 有 妻 子 沈 宜 修 ( 1590-1635) 《 鸝 吹 》 、 長 女
葉 紈 紈 ( 1610-1632) 《 愁 言 》 、 三 女 葉 小 鸞 ( 1616-1632) 《 返 生 香 》 、 記 述 扶 乩
招魂的《窈 聞 》、《 續 窈 聞 》、《 瓊 花 鏡 》與 收 錄 哀 祭 之 作 的《 彤 奩 續 些 》等 作 品 。
整部 《 午 夢 堂集 》 充 斥 著哀 傷 、 低 沉的 哀 嘆 , 葉氏 家 族 與 明代 曲 壇 著 名的 沈 璟 家族
有世交的 關 係 2,本 是一 個極其浪 漫 的文學集 家 族,這 樣的 文學家族 卻 在三女葉 小 鸞
未嫁 而 夭 後 始終 瀰 漫 著 一股 傷 痛 的 氣息 , 葉 小 鸞的 夭 折 不 僅使 得 家 人 作有 大 量 的悼
文,更塑造了一種「才女」的文學風潮 3 。

葉 小鸞 , 字 瓊 章, 又 字 瑤 期, 是 晚 明 名士 葉 紹 袁 三女 , 夭 折 於婚 前 五 日 ,其詩
詞遺 文 由 父 親葉 紹 袁 評 點並 刊 刻 而 成, 命 之 為 《返 生 香 》 。《 返 生 香 》一 書 由 葉小
鸞本 人 的 書 寫, 揭 露 出 其性 別 意 識 ,透 過 葉 紹 袁的 評 點 與 書中 的 哀 悼 挽歌 則 進 一步
建構 了 葉 小 鸞的 「 才 女 」地 位 , 在 這相 互 對 話 之間 , 女 性 獨特 的 主 體 意識 也 為 之表
露, 而 《 午 夢堂 集 》 此 一文 化 產 物 的出 版 , 則 擴大 了 閱 讀 的社 群 , 成 為檢 視 晚 明文
化的一大佐證。

在葉小鸞 的 書寫與父 親 葉紹袁評 點 間,充斥 著 回憶、哀 傷、揣 測、想 像 的 聲 音 ,


依違 於 真 實 與虛 構 間 的 魅影 , 又 彷 彿飄 盪 於 《 午夢 堂 集 》 中, 例 如 〈 鷓鴣 天 〉 (壬
申春 夜 , 夢 中作 五 首 ) ,詩 文 創 作 與評 點 同 時 並置 , 彷 彿 都屬 於 文 本 的一 部 分 ,造
成不同的閱讀效果,例如:

西 去 曾 遊 王母 池 , 瓊 蘇酒 泛 九 霞 卮。 滿 天 星 斗如 堪 摘 , 遍體 雲 煙 似 作衣 。 騎

1
葉 紹 袁 編,葉 德 輝 重 輯,冀 勤 輯 校:《 午 夢 堂 集 》( 北 京:中 華 書 局,1998 年,上、下 冊 ),
以下引用皆據此書,不再另行標註。
2
沈璟為明代曲壇盟主,而沈宜修是沈璟的姪女,出身於文學世家,次女葉小紈則是沈璟的
孫媳,葉小鸞幼時長養於舅父沈自徵家中。
3
明 清 時 常 被 探 討 的「 才 女 命 薄 」、「 才 命 相 妨 」的 論 題 可 參 考 許 玉 薇:《 明 清 文 人 的 才 女
觀 ——以〈 西 青 散 記 〉與 賀 雙 卿 為 例 之 研 究 》( 南 投:國 立 暨 南 國 際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1999 年 )。劉 詠 聰:〈 清 初 四 朝 女 性 才 命 觀 管 窺 〉,《 明 清 史 集 刊 》第 2 卷( 1986-1988)。
劉 詠 聰:《 德.色.才.權 ——論 中 國 古 代 女 性 》( 臺 北:麥 田 出 版 有 限 公 司,1998 年 )。
才 女 魅 影 : 晚 明 葉 小 鸞 《 返 生 香 》 的 性 別 書 寫 77

白鹿,駕青螭,羣仙齊和步虛詞。臨行更有雙成贈,贈我金莖五色芝。

自 壬申起 歲,便 有遺世之 思。此詞得 之夢中 尤奇,疑其前身 一山中 修煉 羽 流 ,


然 何 以 此 生忽 為 美 麗 女子 ? 若 云 塵根 未 斷 故 爾, 又 何 以 將結 褵 而 逝 ,更 不 了
情 緣 , 事 殊 不 可 解 。 ( 頁 339-340)

細讀 葉 紹 袁 的評 點 , 「 事殊 不 可 解 」顯 示 父 親 的疑 問 , 「 壬申 」 的 時 間點 與 「 遺世
之思 」 、 「 修煉 羽 流 」 、戲 劇 性 的 經歷 相 互 結 合又 隱 約 的 透漏 葉 紹 袁 的想 像 , 父親
的評點彷彿為女兒的詩文創作做下了補充說明,又成為另一種詮釋的方式 4 。

在 閱讀 與 評 點 、創 作 與 出 版間 , 葉 小 鸞的 形 象 成 為另 一 種 文 化符 碼 , 被 眾人所
傳閱 著 , 「 才女 命 薄 」 的讖 語 似 乎 圍繞 著 才 女 的家 屬 們 , 成為 一 種 共 同的 焦 慮 。由
《返 生 香 》 到《 午 夢 堂 集》 , 由 葉 小鸞 的 書 寫 到葉 紹 袁 的 評點 , 共 同 建構 出 一 種獨
特的「才 女 魅影」,最 後透過更 多 的選集與 出 版,擴大 為 一種 令 人 矚 目 的 文 化 現 象 。

二、閨秀空間

葉 小鸞 的 閨 秀 身分 與 家 庭 生活 是 探 討 其文 學 創 作 的一 個 重 要 前提 , 本 節 將以閨
秀生活圈 說 明葉小鸞 的 家庭互動 與 其教育背 景,在晚明文 化思潮的 背 景下,葉紹 袁、
沈宜 修 的 文 人性 格 逐 漸 形塑 出 與 眾 不同 的 葉 家 子女 性 格 , 並以 葉 小 鸞 三姊 妹 之 間的
情誼進一步突顯女性身份在葉小鸞創作上的影響。

(一)閨秀生活圈

葉 家的 經 濟 狀 況就 葉 紹 袁 〈葉 天 寥 自 撰年 譜 〉 所 言, 時 有 借 貸、 典 當 之 舉,葉
小鸞 出 生 時 因「 家 貧 乏 乳」 而 過 育 沈君 庸 家 , 葉紹 袁 在 仕 宦上 亦 僅 擔 任小 官 , 仕宦
上的 不 遂 意 、邊 緣 文 人 的際 遇 與 性 格, 也 許 是 促成 《 午 夢 堂集 》 編 輯 與出 版 的 一個
潛在 動 機 。 《午 夢 堂 集 》是 葉 家 的 家族 文 集 , 而在 葉 小 鸞 的生 活 圈 中 ,其 母 沈 宜修
來自晚明 曲 壇盟主的 沈 璟世家,具 有一定的 文 學素養,其 企圖保留 女 性創作的 意 圖,
在《伊人思》便直言「 世選名媛 詩 文 多 矣,大 都 習 於 言 古,未 廣 羅 今 」( 頁 538),
與葉紹袁邊緣文人性格相結合,成為對於女性的重視。

4
如同楊玉成在〈小眾讀者:康熙時期的文學傳播與文學批評〉所言「整部書充滿了家族紀
念 的 色 彩,晚 明 以 來 這 類 著 作 蔚 然 成 風,如 葉 紹 袁 為 長 女 葉 紈 紈《 愁 言 集 》、三 女 葉 小 鸞《 返
生 香 》評 點,卓 發 之 為 其 子 卓 人 月《 蕊 淵 集 》評 點,評 語 都 充 滿 感 傷 與 回 憶,就 讀 者 角 度 而
論,這 是 迥 異 傳 統 的 一 種 新 的 讀 者 身 分,文 學 評 論 成 了 私 人 親 近 的 對 談,一 個 追 憶 共 同 往 事
的 紀 念 空 間 。 」 見 《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集 刊 》 第 19 期 ( 2001 年 ) , 頁 71。
78 中 極 學 刊

在《返生 香 》中屬於 葉 小鸞個人 的 創作有詩 一 百一十三 首、詞 九 十 首、曲 一 首 、


及文三篇,除了抒懷 的 題材之外,〈慈親命 作 四時歌〉四 首、〈秋 日 村居次父 韻 作〉
八首 、 〈 庚 午秋 父 在 都 門寄 詩 歸 同 母暨 兩 姊 和 韻〉 、 〈 偶 見雙 美 同 母 及仲 姊 作 〉、
〈水龍吟〉(次父六 月 二十四日 作 )、〈水龍 吟〉(秋思 次母憶舊 之 作二首)及〈秋
日同兩姊 作 詞母命為 序 〉等篇章 中,可以發 現 家族中相 互 應和的頻 率 極高 5,父母與
兒女之間 亦 師亦友的 關 係 6,呈 現了 不同於以 往 的家族互 動,也顯 現了 晚明對於 女 性
學習的寬容與開放 7 。

( 宛 君 ) 生平 鍾 情 兒 女, 皆 自 為 訓詁 , 豈 第 和膽 停 機 , 亦且 授 經 課 藝。 當 夫
明 月 登 臺 ,則 簫 史 共 賦; 飛 霰 集 戶, 則 謝 女 呈篇 。 ( 沈 自徵 〈 鸝 吹 集序 〉 頁
17)

( 瓊 章 ) 四 歲 , 能 誦 《 離 騷 》 , 不 數 遍 即 能 了 了 。 ……十 二 歲 , 髮 已 覆 額 ,
娟 好 如 玉 人。 隨 父 金 陵, 覽 長 干 、桃 葉 , 教 之學 詠 , 遂 從此 能 詩 。 (沈 宜 修
〈 季 女 瓊 章 傳 〉 頁 201)

由上 述 兩 段 文字 可 以 發 現, 葉 小 鸞 是透 過 其 雙 親與 舅 舅 沈 君庸 、 妗 母 張倩 倩 的 教導
來學習詩 文 創作,母 親 更是主要 的 教導者 8。母 親的支持 使 得葉小鸞 一 類的閨秀,沒
有家庭瑣 事 所帶來的 煩 憂,也 因此 在出嫁前 較 有自己的 文 學創作空 間 9。家人 間透 過
詩 詞 唱 和 的 來 往 , 以 增 進 詩 歌 的 鑑 賞 能 力 與 即 席 反 應 , 在 葉 家 時 有 所 聞 10 , 不 但 增
進了 彼 此 的 感情 , 甚 至 是作 為 一 種 對話 溝 通 的 模式 , 「 諸 子大 者 與 論 文, 小 者 讀杜
少陵 詩 , 琅 琅可 聽 。 兩 女時 以 韻 語 作問 遺 」 ( 頁 228)也 成為 不 便 外 出的 閨 秀 們 學

5
此外,還有許多與母親、姐妹的同題之作,應皆為唱和。
6
沈 宜 修《 鸝 吹 ‧ 季 女 瓊 章 傳 》 「( 瓊 章 )識 鑒 明 達 , 不 拘 今 昔 間 事 , 言 下 即 了 然 徹 解 , 或
有 所 評 論 , 定 出 余 之 上 , 余 曰 : 『 汝 非 我 女 , 我 小 友 也 。 』 」 頁 203。
7
關 於 此 方 面 的 論 述,如 康 正 果「 明 清 女 詩 人 的 作 品 傳 世 較 多 固 然 與 時 代 較 近 有 關,但 也 應
該 看 到,婦 女 詩 詞 的 大 量 問 世 正 反 映 了 觀 念 的 變 化。與 前 代 相 比,閨 秀 的 家 人 和 外 界 更 為 重
視 整 理、選 編 和 刊 行 她 們 的 作 品 了。」見 康 正 果:《 風 騷 與 艷 情 》( 上 海:上 海 文 藝 出 版 社 ,
2001 年 ) , 頁 391。
8
「(沈自徵)余別去久,汝妗不祿,汝還歸汝母,遂博極琅函,廣探彤史,皆汝母自授,
汝 手 為 較 閱 , 謝 庭 詠 絮 , 十 韻 立 成 。 」 引 自 沈 自 徵 〈 祭 甥 女 瓊 章 文 〉 , 頁 364。
9
沈 宜 修〈 季 女 瓊 章 傳 〉「( 瓊 章 )每 日 臨 王 子 敬〈 洛 神 賦 〉, 或 懷 素 草 書 ,不 分 寒 暑 , 靜
坐 北 窗 下,一 爐 香 相 對 終 日。余 喚 之 出 中 庭,方 出,否 則 默 默 與 琴 書 為 伴 而 已。」( 頁 203)
在 上 述 的 引 文 中 即 可 看 見 閨 秀 日 常 生 活 樣 態,較 少 受 外 務 所 打 擾,也 同 樣 較 少 與 外 界 接 觸 ,
因此閨秀未出嫁前的家庭互動便格外引人注意。
10
例如葉小鸞〈慈親命作四時歌〉,其母沈宜修有〈四時春歌〉(同三女作),葉紈紈有
〈 四 時 春 歌 〉( 同 兩 妹 次 母 韻 作 ),葉 小 紈 有〈 四 時 歌 和 母 韻 〉,顯 示 了 文 學 唱 和 在 葉 家 的
發達。
才 女 魅 影 : 晚 明 葉 小 鸞 《 返 生 香 》 的 性 別 書 寫 79

習詩 文 、 表 達自 我 的 良 好方 式 。 母 親是 主 要 的 家庭 教 師 , 使得 葉 家 本 身成 為 一 個緊
密的 文 學 團 體, 透 過 頻 繁的 次 韻 唱 和, 這 樣 的 訓練 自 然 在 主題 上 有 很 高的 雷 同 性,
例如 葉 小 鸞 〈秋 日 村 居 次父 韻 作 〉 ,除 了 父 母 、姊 姊 之 外 ,兄 長 葉 世 佺也 加 入 了此
次的唱和,顯示除了 家 中的女性,家中每一 份 子都具有 參 與的權力。 而葉小鸞 在 這
樣的家族 氣 氛中,顯然 具有較為 特 別 的 地 位,「( 瓊 章 )識 鑒 明 達,不 拘 今 昔 間 事 ,
言下 即 了 然 撤解 , 或 有 所評 論 , 定 出余 之 上 , 余曰 : 『 汝 非我 女 , 我 小友 也 。 』」
沈宜 修 在 此 段話 中 表 示 了與 女 兒 互 相切 磋 學 習 的態 度 , 也 顯現 葉 小 鸞 在識 見 上 的獨
特性應高於其他的手足。

除 了上 述 的 家 庭教 育 外 , 還可 以 見 到 自發 性 質 的 姊妹 唱 和 , 例如 葉 小 鸞 〈寄昭
齊姊 〉 、 〈 別蕙 綢 姊 〉 、〈 送 蕙 綢 姊〉 等 等 , 葉紈 紈 也 有 作品 〈 送 瓊 章妹 于 歸 〉、
〈寄 妹 〉 、 〈初 夏 懷 寄 兩妹 〉 , 頻 繁的 書 信 來 往成 為 姊 妹 三人 傳 達 彼 此思 念 的 一種
方式 11 。

(二)姊妹情誼

姊 妹情 誼 是 閨 秀生 活 的 重 點之 一 , 因 為生 活 情 境 的類 似 與 長 時間 的 相 處 ,使得
三 人 感 情 十 分 融 洽 12 , 在 兩 位 姊 姊 陸 續 出 嫁 之 後 , 葉 小 鸞 面 臨 交 遊 狀 況 大 幅 縮 減 ,
欲訴無人 的 無奈、寂寞 屢屢流露 於 詩文之中,例如〈七夕 後夜作紅 于 促睡漫成〉「侍
兒未 解 悲 秋 意, 明 月 高 懸怯 素 羅 」 (頁 314) 、〈 點 絳 唇 〉( 暮 景 ) 「晝 長 無 伴 ,
閒去 題 花 扇 」( 頁 326), 女 性 生 活空 間 的 狹 窄呈 現 出 幽 閉、 百 無 聊 賴的 情 緒 , 在
〈浣 溪 沙 〉 (春 夜 ) 「 近來 閒 殺 惜 花心 , 無 聊 獨自 步 庭 陰 」( 頁 328)〈 生 查 子 〉
(送春 )「 柳絮入簾 櫳,似問 人 愁 寂 」( 頁 325)〈 雨 夜 聞 蕭 〉「 紗 窗 徙 倚 倍 無 聊 ,
香燼 金 爐 懶 更燒 。 」 ( 頁 313)等 詩中 , 都 可 以見 到 。 在 手足 相 繼 出 嫁後 的 心 情 轉
變外,思 念 缺席的兩 位 姊姊成為 葉 小鸞的創 作 主題,〈秋 暮獨 坐 有 感 憶 兩 姊 〉即 為 :

蕭 條 暝 色 起寒 煙 , 獨 聽哀 鴻 倍 愴 然。 木 葉 盡 從風 裏 落 , 雲山 都 向 雨 中連 。 自
憐 華 髮 盈 雙鬢 , 無 奈 浮生 促 百 年 。何 日 與 君 尋大 道 , 草 堂相 對 共 談 玄。 ( 頁
310)

全詩 顯 得 相 當寂 寥 , 呈 顯出 秋 景 的 蕭瑟 與 孤 獨 的自 己 , 年 輕的 少 女 卻 自言 「 自 憐華

11
關 於 明 清 時 期 才 女 的 書 信 往 來 可 參 考 魏 愛 蓮( Ellen Widmer)著 , 劉 裘 蒂 譯 :〈 十 七 世 紀
中 國 才 女 的 書 信 世 界 〉 , 《 中 外 文 學 》 第 22 卷 第 6 期 ( 1993 年 ) 。
12
葉小鸞死後,葉紈紈返家哭妹而卒,期間葉紈紈、葉小紈均作有悼詩〈哭瓊章妹〉十首
外,葉 小 紈 甚 至 有 雜 劇〈 鴛 鴦 夢 〉的 創 作,抒 發 其 傷 痛,〈 鴛 鴦 夢 〉中 自 傳 式 的 書 寫、謫 仙
的 概 念 充 分 顯 現 三 人 的 感 情,更 進 一 步 的 說 明 了 葉 家 的 宗 教 趨 向。有 關 葉 小 紈〈 鴛 鴦 夢 〉的
討 論 可 以 參 見 華 瑋:《 明 清 婦 女 之 戲 曲 創 作 與 批 評 》( 臺 北: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
2003 年 ) , 頁 102-109。
80 中 極 學 刊

髮盈雙鬢」,可以想見思念之殷。除了思念遠方的姐妹、回憶昔日 相 聚的情誼 之 外 ,
與上 述 自 覺 的傳 統 女 子 命運 的 繼 承 下, 詞 作 〈 點絳 唇 〉 ( 戲為 一 閨 人 代做 春 怨 )顯
然 不 是 表 面 上 所 謙 稱 的 「 戲 」 , 或 許 還 有 更 多 的 討 論 空 間 13 。 兩 位 姊 姊 的 出 嫁 , 不
僅是個人的事件,女性共同的身分促使身為妹妹的葉小鸞意識到自己也必然要出
嫁, 姊 妹 情 誼不 僅 是 在 生活 環 境 的 類似 , 傳 統 女性 必 然 走 入婚 姻 , 告 別原 生 家 庭,
而進 入 另 一 個未 知 的 家 庭。 姊 姊 的 相繼 出 嫁 就 是這 樣 命 運 的預 定 , 而 婚後 生 活 是否
如意 則 是 原 家庭 所 無 法 左右 干 預 的 ,葉 紈 紈 〈 寄妹 〉 、 〈 初夏 懷 寄 兩 妹〉 所 流 露出
的寂 寞 與 不 快是 相 當 明 顯的 , 「 何 事寥 寥 音 信 疏, 故 園 春 色近 何 如 」 、「 景 色 清和
獨惆悵,含 情幾度欲 沾 巾」,由姊姊 葉紈紈詩 中 所透露出 的 婚姻生活 是 不受肯定 的 ,
而這 種 心 情 的投 射 、 對 未來 命 運 的 不安 、 情 感 的複 雜 , 使 得葉 小 鸞 能 將等 待 的 閨人
心境刻畫深刻,例如〈 點絳唇〉(戲為一閨人 代做春怨)「凝佇凭 欄,忽 覩 雙 飛 燕 。
閒愁倦,黛 眉淺淡,誰 畫青山遠 」( 頁 326)這 樣 的 描 述,似 乎 更 是 對 於 傳 統 女 性 ,
甚至 是 自 己 姊姊 「 同 情 的理 解 」 。 在這 樣 的 同 情理 解 下 , 〈黃 鶯 兒 〉 一曲 的 創 作顯
然令 人 匪 夷 所思 , 「 有 一女 , 年 甚 長而 未 偶 , 眾共 笑 之 , 戲為 做 此 」 (頁 348) 。
曲的 創 作 內 容與 上 述 〈 點絳 唇 〉 詞 的內 容 情 感 相近 , 彷 彿 進入 被 書 寫 對象 的 心 理,
所謂 的 「 戲 」仍 舊 屬 於 自謙 性 質 , 而非 具 有 嘲 笑的 意 圖 。 由母 親 、 姊 姊所 來 的 女性
經驗 及 自 身 的女 性 身 分 表現 在 對 於 女性 的 重 視 上, 侍 女 的 嬌態 、 美 麗 的女 子 、 閨怨
的主 題 等 等 ,盡 成 為 其 筆下 的 創 作 主題 , 在 〈 秋日 村 居 次 父韻 作 〉 中 ,「 爐 香 銷靜
坐, 微 雨 隔 簾聞 」 一 方 面結 合 個 人 經驗 , 書 寫 個人 日 常 生 活, 另 一 方 面則 是 結 合閨
怨的 主 題 「 迴文 愁 織 婦 ,金 剪 憶 征 夫」 , 詩 作 的結 尾 則 是 「幽 懐 何 所 寄, 遠 在 碧霄
間」 , 八 首 的組 詩 由 村 居、 閨 怨 而 歸結 至 「 幽 懐何 所 寄 , 遠在 碧 霄 間 」的 逃 逸 ,除
了是母姊的閨怨經驗外,也顯現了葉小鸞對於女性處境的自知而希冀的跳脫方式。

三、女性書寫

葉 小鸞 的 書 寫 是「 才 女 」 形象 建 構 的 重要 前 提 , 本節 將 以 題 畫詩 、 煮 夢 子與主
體意 識 三 部 份來 處 理 葉 小鸞 的 書 寫 。《 返 生 香 》中 的 題 畫 詩顯 現 了 葉 小鸞 女 性 的觀
看與閱讀,並在這樣 的 觀看中進 一 步投射自 身 的願望,與 其「煮 夢 子 」名 號 相 類 似 ,
同樣 指 涉 了 一個 女 性 的 想像 與 自 我 的空 間 , 在 這樣 的 導 引 下, 進 而 延 伸至 葉 小 鸞創
作中時間感與空間感的描述,將更能釐清其主體意識與其女性書寫的意涵。

13
葉紈紈亦作有〈菩薩蠻〉(代閨人春怨),據此推想葉小鸞〈點絳唇〉(戲為一閨人代
做春怨)的創作並非針對其姊,而近似於文學創作中的一種母題表現。
才 女 魅 影 : 晚 明 葉 小 鸞 《 返 生 香 》 的 性 別 書 寫 81

(一)題畫詩:女性畫像

《 返生 香 》 中 屬於 題 畫 性 質的 有 五 言 絕句 〈 題 繡 扇〉 、 七 言 古詩 〈 雲 期 兄以畫
扇索題賦 此 〉、七 言絕 句〈詠 畫屏 上美人十 首 〉、〈又題 美人遺照 〉六首,及詞〈鵲
橋仙〉(題山水畫)。題畫的類型約略可以分成兩類,一 是以山水 風 景為題的 題 畫 ,
其中 〈 雲 期 兄以 畫 扇 索 題賦 此 〉 、 〈鵲 橋 仙 〉 (題 山 水 畫 )都 可 算 是 此種 類 型 ,畫
中的 山 水 在 葉小 鸞 的 題 詠下 彷 彿 都 具有 仙 境 般 的特 質 , 在 這樣 的 陳 述 下使 得 題 畫者
產生 嚮 往 「 獨坐 對 此 心 徘徊 」 、 「 閒來 看 盡 思 悠然 , 恨 不 得, 將 身 飛 入」 。 在 〈雲
期兄 以 畫 扇 索題 賦 此 〉 中, 一 開 始 葉小 鸞 便 為 讀者 展 現 了 春天 的 概 況 「春 來 處 處盡
芳菲 」 , 其 次慢 慢 移 轉 焦點 帶 領 讀 者進 行 更 細 緻的 觀 看 , 一幕 幕 揭 示 了一 個 寂 靜而
美好 的 春 景 ,畫 作 本 身 的美 感 與 題 畫者 所 敘 述 的畫 作 或 許 已經 不 盡 相 同, 題 畫 者通
過語 言 文 字 的想 像 、 陳 述, 使 得 畫 作本 身 更 為 吸引 人 , 透 過畫 作 細 部 的觀 察 , 彷彿
題畫者帶 領 讀者進行 了 一場導覽,使得畫作 更 具有生動 性,流露出一 種流動的 美 感。
而 葉 小 鸞 這 種 觀 看 、 題 畫 的 舉 動 不 但 融 合 了 個 人 的 情 致 與 投 射 14 , 「 邈 然 青 天 不 可
攀」 、 「 曲 徑杳 、 崎 嶇 難覓 」 , 都 象徵 了 這 種 美好 的 仙 境 是難 以 抵 達 的, 更 是 難以
尋覓的,這樣的美好卻只能存於畫中,似乎又帶有隱隱的遺憾。

另 一類 型 是 以 〈詠 畫 屏 上 美人 十 首 〉 、〈 又 題 美 人遺 照 〉 六 首為 主 , 就 此二題
畫詩 的 主 題 看來 , 主 角 都是 「 美 人 」, 同 樣 都 是女 性 身 份 的觀 看 , 而 尤以 〈 又 題美
人遺照〉六首值得注意,在葉小鸞〈又題美人遺照〉(六首)之後葉紹袁有評點:

坊 刻 《 西 廂》 、 《 牡 丹亭 》 二 本 ,前 有 鶯 鶯 、杜 麗 娘 像 ,此 前 後 六 絕俱 題 本
上者。

「 只 恐 飛 歸廣 寒 去 , 卻愁 不 得 細 細看 」 , 何 嘗題 畫 , 自 寫真 耳 , 一 慟欲 絕 。
湯義乃云:「理之所必無,安之非情 之所必 有。」稗官家載 再生事 固不 乏也,
忽 忽 癡 想 , 尚 有 還 魂 之 事 否 乎 ? ( 頁 317)

《西 廂 》 、 《牡 丹 亭 》 中女 性 的 角 色都 相 當 搶 眼, 鶯 鶯 與 杜麗 娘 兩 種 不同 的 人 物形
象與 發 展 , 卻同 樣 有 著 少女 的 春 閨 時候 , 這 種 相似 情 緒 的 投射 在 表 達 上「 花 落 花開
怨去 年 , 幽 情一 點 逗 嬌 煙。 雲 鬟 綰 作傷 春 樣 , 愁黛 應 憐 玉 鏡前 」 , 對 於少 女 閨 居的
樣 態 、 幽 思 描 摹 的 詳 細 而 生 動 , 似 乎 亦 是 葉 小 鸞 自 我 的 寫 真 15 。 事 實 上 , 在 上 述 的

14
鄭文惠說「尤其題畫詩之作者又兼具作者與讀者的雙重身分,題畫詩作者是依據畫面內
涵 而 提 詠 詩 句,故 基 本 上 題 畫 詩 的 作 者 是 以 繪 畫 讀 者 身 分 為 前 提 的,亦 即 題 畫 詩 的 作 者 是 由
觀 畫 者 變 為 作 詩 者。故 文 人 創 作 題 畫 詩 時,作 者 與 讀 者 的 雙 重 身 分,是 檢 測 作 者 與 讀 者 間 轉
換 生 成 的 絕 佳 契 機。」見 鄭 文 惠:《 詩 情 畫 意 ——明 代 題 畫 詩 的 詩 畫 對 應 內 涵 》( 臺 北:東
大 圖 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1995 年 ) , 頁 13。
15
女性「寫真」的傳統由來已久,《牡丹亭》中杜麗娘自我寫真欲傳於後世的想法超越傳
82 中 極 學 刊

評點 中 , 葉 紹袁 的 聯 想 或許 並 非 子 虛烏 有 , 「 何嘗 題 畫 , 自寫 真 耳 」 葉紹 袁 將 葉小
鸞與 《 西 廂 》、 《 牡 丹 亭》 的 鶯 鶯 、杜 麗 娘 做 了連 結 , 細 查《 西 廂 》 、《 牡 丹 亭》
的文本可 以 發現,此兩 劇的女主 角 都具有一 定 的主動性,然而,更令 人玩味的 是《牡
丹亭 》 柳 夢 梅對 著 畫 像 呼喊 的 舉 動 ,從 而 使 得 杜麗 娘 復 生 ,那 麼 就 此 一過 程 而 言,
杜麗娘與葉小鸞之間似乎就具有了一定的相似性,雖然葉小鸞在死前並未留下畫
像, 然 而 就 黃媛 介 挽 詩 看來 「 一 時 驚見 畫 圖 新 ,在 日 娥 眉 寫未 真 」 ( 頁 685)想 見
當 時 隨 遺 集 流 傳 的 或 許 還 有 葉 小 鸞 的 畫 像 16 , 因 此 , 杜 麗 娘 畫 像 在 流 傳 的 同 時 , 葉
小鸞 早 夭 的 形象 與 事 跡 亦在 坊 間 被 閱讀 。 同 樣 都是 早 夭 的 美好 女 子 , 柳夢 梅 既 然能
喚回 杜 麗 娘 ,而 在 父 親 葉紹 袁 的 召 喚下 , 也 許 ,葉 小 鸞 也 能如 同 書 中 的主 角 一 般返
魂人 間 , 因 此, 葉 紹 袁 通過 觀 看 葉 小鸞 的 題 畫 詩, 繼 而 將 其遺 集 命 名 為《 返 生 香》
的舉 動 , 便 或許 是 在 《 十洲 記 》 典 故外 的 另 一 層含 意 。 就 此一 角 度 看 來, 葉 紹 袁通
過閱 讀 〈 又 題美 人 遺 照 〉( 六 首 ) ,聯 想 為 葉 小鸞 與 杜 麗 娘具 有 相 似 的命 運 , 從而
使得 二 人 形 象重 疊 , 葉 紹袁 「 何 嘗 題畫 , 自 寫 真耳 」 的 評 點與 《 返 生 香》 的 命 名方
式或許並不令人訝異。

(二)煮夢子:匿名的自傳

葉 小鸞 〈 蕉 窗 夜記 〉 開 頭 便言 「 煮 夢 子隱 於 一 室 之內 , 惟 詩 酒是 務 , 了 不關世
事」 。 「 煮 夢」 一 詞 不 僅僅 出 現 在 〈蕉 窗 夜 記 〉中 , 在 〈 浪淘 沙 〉 ( 春閨 ) 「 一縷
茶煙 和 夢 煮 」恐 怕 是 此 名號 的 雛 型 ,在 春 閨 的 主題 下 「 終 日掩 重 門 」 、「 強 起 亭亭
臨鏡看,重 整雙雲。 倦 倚碧羅裙,又早黃昏。」「一縷茶 煙和夢煮,卻又黃昏 」閨
居的 日 子 是 令人 無 奈 的 、無 趣 的 , 精神 心 靈 受 到箝 制 而 得 不到 自 由 , 在這 樣 的 狀況
下「 一 縷 茶 煙和 夢 煮 」 ,「 夢 」 似 乎是 唯 一 可 以突 破 這 種 束縛 的 , 在 夢境 中 精 神才
能自 由 的 馳 騁, 然 而 好 夢由 來 易 醒 ,夢 是 短 暫 而虛 幻 的 , 夢醒 之 後 的 落差 也 更 加令
人無 語 , 彷 彿是 黃 粱 一 夢的 縮 影 , 夢中 的 所 有 想像 都 在 夢 醒之 後 重 歸 於零 , 其 〈浣
溪沙〉(送春近作)「夢裡有山堪遁世,醒 來 無酒可澆 愁 」便說得十 分明白。因 此,
如果 在 此 將 「煮 夢 子 」 的號 視 為 葉 小鸞 的 自 況 ,那 麼 〈 蕉 窗夜 記 〉 一 文就 充 滿 了個
人的想像色彩與自傳性的特色 17 。

統 禮 教 的 束 縛,而 葉 小 鸞 的 題 畫 詩 不 但 說 明 了 戲 曲 對 閨 秀 的 影 響,恐 怕 也 隱 含 其 認 同 感,同


樣是另一種形式的自我寫真。
16
〈 瓊 花 鏡 〉:「 余 為 瓊 章 未 傳 遺 照,故 特 邀 之 至 家,… … 次 日,方 摹 勒 成 挂。」頁 736-737。
又 一 般 喪 禮 均 有 畫 像 留 影 的 習 俗,「 此 不 獨 是 治 喪 期 間 祭 禮 上 的 需 要,亦 為 給 後 輩 留 下 的 永
久 紀 念。」 常 人 春 著:《 紅 白 喜 事 ——舊 京 婚 喪 禮 俗 》( 北 京:北 京 燕 山 出 版 社,1996 年 ),
頁 196。
17
再進一步聯想,如果〈蕉窗夜記〉中的煮夢子便是葉小鸞,那文中兩位綠衣女郎則儼然
是 兩 位 姊 姊 的 化 身,彷 彿 是 姐 妹 三 人 平 日 的 遊 戲 一 般,葉 小 鸞 帶 有 遊 戲 心 態 的 從 房 內 窺 視 姊
姊,而 兩 位 綠 衣 女 郎 所 談 的 話 題 亦 是 平 日 三 姊 妹 所 談 的「 何 日 與 君 尋 大 道,草 堂 相 對 共 談 玄 」
才 女 魅 影 : 晚 明 葉 小 鸞 《 返 生 香 》 的 性 別 書 寫 83

此 外, 「 煮 夢 子」 作 為 一 種匿 名 的 代 稱, 其 背 後 的意 義 何 在 ?儘 管 在 晚 明的相
關論 述 中 可 以看 到 對 於 女性 學 習 、 創作 的 開 放 態度 , 然 而 ,與 之 對 立 的撻 伐 聲 卻從
來沒 有 止 息 過, 閨 秀 寫 作的 禁 忌 仍 然普 遍 存 在 一般 社 會 , 是否 因 為 閃 避社 會 的 苛責
而使用「 煮 夢子」此 一 名號雖然 不 得而知,但 是,名號 所 帶來的 隱 密 性 卻 誠 屬 事 實 ,
也同 樣 唯 有 匿名 , 才 能 隱藏 身 份 、 性別 所 帶 來 的煩 擾 , 也 才有 可 能 達 成文 章 中 所言
的「了不關世事」。

葉 小 鸞 似 能 飲 酒 亦 在 創 作 中 時 時 表 露 18 , 沈 宜 修 〈 季 女 瓊 章 傳 〉 : 「 ( 瓊 章 )
又最 不 喜 拘 檢, 能 飲 酒 ,善 言 笑 , 瀟灑 多 致 , 高情 曠 達 , 夷然 不 屑 也 。」 與 母 親所
描述 的 形 象 相比 對 , 頗 有幾 分 魏 晉 名士 的 姿 態 ,〈 季 女 瓊 章傳 〉 : 「 總之 王 夫 人林
下 之 風 , 顧 家 婦 閨 房 之 秀 , 兼 有 之 耳 。 」 19 以 沈 宜 修 的 評 斷 標 準 來 看 , 女 兒 葉 小 鸞
所 呈 顯 出 的 樣 態 是 瀟 灑 、 風 流 的 20 。 而 對 於 葉 紹 袁 家 族 中 所 標 榜 的 德 、 才 、 色 女 子
三不朽中 21,葉小鸞所 流 露出 來 的 是 一 種 不 自 覺 的 反 抗,如 沈 宜 修〈 季 女 瓊 章 傳 〉:
「父 嘗 戲 謂 『兒 有 絕 世 之姿 』 , 兒 必慍 曰 : 『 女子 傾 城 之 色, 何 所 取 貴, 父 何 必加
之於 兒 。 』 」( 頁 202)葉 小 鸞 的 主體 意 識 顯 然在 此 與 父 親有 所 矛 盾 ,甚 至 是 有 所
抗拒 , 這 樣 的情 況 並 非 偶一 為 之 , 沈宜 修 〈 季 女瓊 章 傳 〉 :「 己 巳 , 十四 歲 , 與余
同過 舅 家 , 歸時 , 君 晦 舅贈 兒 詩 , 有『 南 國 無 雙應 自 貴 , 北方 獨 立 詎 為慚 ? 飛 去廣
寒身 似 許 , 比來 玉 帳 貌 如甘 』 之 句 ,皆 非 兒 意 中所 悅 也 。 」( 頁 202)矛 盾 的 原 因
是否 因 為 不 贊成 男 性 重 視外 貌 的 觀 點? 雖 然 不 得而 知 , 然 而葉 紈 紈 〈 哭瓊 章 妹 〉其
中有 句 「 自 喜均 非 脂 粉 羣, 笑 談 風 月共 羅 裙 」 ,葉 小 鸞 〈 蝶戀 花 〉 ( 蘭花 ) 一 詞亦
有「 自 道 全 無脂 粉 氣 」 ,卻 區 隔 了 葉氏 姊 妹 與 一般 女 子 的 差異 , 並 儼 然以 此 為 樂,
這樣 的 性 別 意識 代 表 了 葉小 鸞 等 人 的自 覺 , 不 但不 贊 成 男 性觀 看 下 的 女性 標 準 ,甚
至主動捨棄女性的脂粉氣 22 。

的 玄 虛 話 題,此 外,葉 小 紈 的〈 鴛 鴦 夢 〉說 明 三 人 均 是 謫 仙,似 乎 與 其 妹 的 創 作 有 所 聯 結 。


18
至少酒在她詩文中並不少見,例如〈慈親命做四時歌〉(冬)「白雪金樽酒一巵」(頁
305) 〈 秋 日 村 居 次 父 韻 作 〉 「 衣 香 覆 羽 杯 」 ( 頁 306) 、 〈 浣 溪 紗 〉 ( 送 春 近 作 ) 「 醒 來
無 酒 可 澆 愁 」 ( 頁 329) 等 篇 章 皆 可 見 到 。
19
此 為 沈 宜 修 《 鸝 吹 》 作 品 , 收 於 《 午 夢 堂 集 》 , 頁 203。
20
晚明女作者在性格、主體意識已略不同於前代,相關論述可以見於李聖華:「其二,尚
義 慕 俠,高 情 曠 達,追 求 名 士 風 度。晚 明 士 人 喜 任 俠,負 性 氣,女 詩 人 亦 不 示 弱。」其 中 並
舉 葉 小 鸞 為 例,「 如 此『 高 散 』的 青 春 少 女 誠 不 易 為 常 人 理 解,也 難 怪 其 事 流 傳 清 代,衍 生
一 些 奇 聞 異 談 。 」 見 李 聖 華 : 《 晚 明 詩 歌 研 究 》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 , 2002 年 ) , 頁
330-331。
21
葉紹袁《午夢堂集》序:「丈夫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而婦人亦有三焉,德也,才
與 色 也 , 幾 昭 昭 乎 鼎 千 古 矣 。 」 頁 1。
22
明代對於德、才、色的看重,不僅僅止於葉紹袁家族,在明清時期都有相關的討論,但
是 進 一 步 思 考,德 才 色 的 標 榜 卻 也 僅 是 一 種 符 合 於 中 國 傳 統 文 士 理 想 的 佳 人 期 待,這 樣 不 自
84 中 極 學 刊

事 實上 , 所 謂 的林 下 瀟 灑 氣質 並 不 獨 獨葉 小 鸞 所 具有 , 其 母 沈宜 修 亦 具 備類似
的氣質,沈 自徵在〈 鸝 吹集序〉就 曾提到「 蓋 姊之為人,天資高朗,真有林下 風 氣」
(頁 18),葉紹袁〈 亡 室沈安人 傳 〉中「然 好 談笑,善 詼 諧,能飲 酒 」的敘述 亦有
似於 葉 瓊 章 ,從 此 方 面 說來 , 沈 宜 修所 給 予 的 影響 深 深 表 現在 葉 小 鸞 的性 格 上 ,或
許更該說是葉家的獨特氣質表現在葉小鸞身上特別明顯。

飲酒、作詩,瀟灑樣態 的背後自 言「隱於一室 之內」,隔 絕內外的 機 制下是「了


不關 世 事 」 ,這 種 想 像 性、 虛 擬 的 敘述 , 表 現 了對 於 世 事 有所 感 觸 , 進而 有 抽 離的
心願——「 傲 然有懷仙 之 志」,這種 擺脫世事 的 心願與仙 境 意象的大 量 使用,恐怕 無
法脫離關 聯,但另 一方 面,下 句卻 又是「 悵然 作詩曰:『弱 水蓬萊遠,愁懷難自 降 』」,
仙境 遙 遠 難 至的 遺 憾 似 乎時 時 可 見 ,「 名 號 」 的理 想 性 與 自傳 的 虛 構 性, 在 此 表露
無遺。

(三)主體意識:傷春的時間感

在 上述 交 互 影 響的 家 庭 氛 圍中 , 葉 小 鸞透 過 「 閨 怨」 、 「 宮 怨」 、 「 邊 怨」詩
以至 於 〈 點 絳唇 〉 ( 戲 為一 閨 人 代 做春 怨 ) 詞 的書 寫 , 可 以發 現 其 對 於中 國 傳 統女
子命 運 下 的 無奈 有 著 深 刻的 理 解 , 甚至 更 進 一 步的 繼 承 了 這樣 的 文 化 傳統 , 在 葉氏
家族 的 教 育 之下 ( 或 許 更該 說 是 當 時的 傳 統 教 育下 ) , 女 子所 學 習 的 不是 為 了 經國
治世的四 書 五經或諸 子 百家,承 襲 的 是 以《 楚 辭 》、唐 詩、宋 詞 為 主 的 抒 情 脈 絡 23 ,
在賦 予 不 同 的教 養 期 待 之下 , 女 子 所作 之 詩 自 然多 富 於 清 麗之 句 , 同 時, 女 性 的傷
感仍表現在葉小鸞的書寫之中,《 返生香》中對於春季的抒懷、即 景 有詩約四 十 首 ,
如五 言 古 詩 〈春 日 〉 、 五言 絕 句 〈 春日 曉 妝 〉 、七 言 絕 句 〈立 春 前 一 日〉 及 詞 作中
大量 的 「 早 春」 、 「 春 思」 、 「 春 閨」 、 「 春 暮」 、 「 春 夜」 主 題 , 而秋 季 亦 約有
四十 餘 首 「 初秋 」 、 「 秋夜 」 、 「 秋思 」 等 主 題的 大 量 書 寫, 此 外 的 夏、 冬 兩 季的
描寫 則 明 顯 較少 , 除 了 夏、 冬 兩 季 的特 殊 節 日 之外 , 如 「 七夕 」 、 「 元夕 」 之 外,
幾乎 鮮 少 創 作, 這 種 集 中於 春 、 秋 兩季 的 書 寫 特點 , 似 乎 是中 國 傳 統 文化 中 「 春女
思,秋士悲」的繼承。

傷 春悲 秋 意 識 的繼 承 在 葉 小鸞 的 書 寫 中具 有 何 種 意義 ? 這 樣 的寫 作 是 否 隱含了

覺 的 反 抗 代 表 了 何 種 更 為 深 沉 的 女 性 主 體 意 識 尚 不 得 而 知,但 卻 值 得 關 注。關 於 明 清 時 期 的
才 德 論 述,孫 康 宜〈 論 女 子 才 德 觀 〉:「 追 根 究 柢,才 德 問 題 都 關 涉 到 傳 統 男 性 社 會 的 價 值
觀,例 如 訪 賢 求 才 的 標 準 與 道 德 教 訓 在 瞬 息 萬 變 的 社 會 裡 的 腳 色 等 等。」見《 古 典 與 現 代 的
女 性 闡 釋 》 ( 臺 北 : 聯 合 文 學 出 版 社 , 1998 年 ) , 頁 139。
23
沈 宜 修 〈 季 女 瓊 章 傳 〉 : 「 ( 瓊 章 ) 四 歲 , 能 誦 《 離 騷 》 , 不 數 遍 即 能 了 了 。 」 頁 201。
「 九 月 十 五 日 ,粥 後 , 猶 教 六 弟 世 倌 暨 幼 妹 小 繁 讀《 楚 辭 》。 」頁 203。 沈 自 徵〈 祭 甥 女 瓊
章 文 〉:「 迨( 瓊 章 )三 四 歲,口 授《 萬 首 唐 人 絕 句 》及《 花 間 》、《 草 堂 》諸 詞,皆 朗 然
成 誦 , 終 卷 不 遺 一 字 。 」 頁 363。
才 女 魅 影 : 晚 明 葉 小 鸞 《 返 生 香 》 的 性 別 書 寫 85

自我的處境或認同?在其五言古詩〈九日〉(近作)中或可作為參照:

風 雨 重 陽 日, 登 高 漫 上樓 。 庭 梧 爭墜 冷 , 籬 菊盡 驚 秋 。 陶令 一 樽 酒 ,難 消 萬
古 愁 。 滿 空 雲 影 亂 , 時 共 雁 聲 流 。 ( 頁 301)

如果 在 此 將 葉小 鸞 的 心 境形 容 為 「 亂」 、 「 愁 」字 時 , 「 時共 雁 聲 流 」則 彷 彿 是其
處境 的 自 況 ,秋 天 引 起 的愁 緒 使 得 內在 情 感 表 現為 一 「 亂 」字 , 隱 含 不知 何 去 何從
的徬徨。

這 樣的 心 理 表 現在 傷 感 時 光的 逝 去 與 主體 意 識 覺 醒的 矛 盾 間 ,在 葉 小 鸞 詩文中
有清楚的表述,例如詞作〈浣溪沙〉(送春近作):

春 色三分 付水 流,風 風雨 雨送花 休, 韶光原 自不 能留。 夢 裡有山 堪遯 世,


醒 來 無 酒 可 澆 愁 , 獨 憐 閒 處 最 難 求 。 ( 頁 327)

一方 面 對 於 時光 的 逝 去 有清 楚 的 體 認「 韶 光 原 自不 能 留 」 ,歲 月 的 無 情、 時 間 的流
逝不 是 自 己 所可 以 左 右 的, 然 而 生 命終 將 逝 去 的體 認 與 當 下自 己 還 處 在的 塵 世 中、
並且 意 識 到 自己 存 在 的 矛盾 , 這 樣 的生 命 矛 盾 、這 樣 的 「 愁」 , 是 陶 令之 酒 也 難解
的愁 , 是 身 為女 性 的 自 己終 究 無 力 解決 的 愁 , 表現 在 詩 文 中常 常 是 對 於時 間 流 逝的
強烈意識與週遭景物改變的不安,例如〈如夢令〉(辛未除夕)其一:

風 雨簾前 初動,早又 黃昏 催送。明日 總然來,一 歲空 憐 如 夢。 如 夢,如 夢 ,


惟 有 一 宵 相 共 。 ( 頁 325)

「明 日 總 然 來, 一 歲 空 憐如 夢 」 , 用「 如 夢 」 二字 描 寫 時 間流 逝 所 帶 來的 不 安 ,在
除夕這樣 特 殊的日子,詩人所意 識 到的是除 夕 所代表的 意 涵—— 時 間 的流動,其〈戊
辰除 夕 〉 「 落日 催 年 去 ,明 朝 年 又 來。 」 (頁 311)也 流露 相似 的 情 緒 。時 間 既是
不斷 的 流 動 ,然 而 傷 春 悲秋 的 意 識 卻反 覆 的 出 現, 是 否 代 表了 女 性 不 同的 時 間 感,
關注週遭 的 事物,形 成 一種不斷 循 環的時間 24,造成看似不斷傷春悲秋 的書寫風 格 。
再如〈菩薩蠻〉:

嫩 寒初放 枝頭 雪,倚窗深 夜窺花 月。曉起 捲簾看 ,飄 零滿畫 欄。 飛殘 千點


白 , 點 破 蒼 苔 碧 。 風 雨 幾 時 休 , 巡 檐 索 共 愁 。 ( 頁 331)

24
關 於 婦 女 時 間 的 論 述, 可 以 參 考 朱 莉 亞 ‧ 克 里 斯 多 娃( Julia Kristeva)〈 婦 女 的 時 間 〉一
文:「 至 於 時 間,女 性 主 體( female subjectivity)似 乎 提 供 了 一 種 具 體 的 尺 度,本 質 上 維 持
著 文 明 史 所 共 知 的 多 種 時 間 之 中 的 重 複 和 永 恆。一 方 面 是 周 期、妊 娠 這 些 與 自 然 的 節 律 一 致
的 生 物 節 律 的 重 複 出 現,這 種 自 然 節 律 提 出 一 種 時 間,其 一 成 不 變 可 能 令 人 吃 驚,不 過,它
的 規 律 性 及 其 與 被 體 驗 為 外 在 於 主 觀 的 時 間、宇 宙 時 間 的 統 一,帶 來 令 人 眩 暈 的 幻 覺 和 不 可
名 狀 的 快 感。」見 張 京 媛 主 編:《 當 代 女 性 主 義 文 學 批 評 》( 北 京: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1995
年 ) , 頁 350。
86 中 極 學 刊

此闋 詞 下 註 明是 爲 小 窗 前受 風 雨 狼 籍的 梅 花 而 作悼 的 , 人 對花 的 投 射 、結 合 向 來是
女性 以 花 自 況的 傳 統 之 一, 「 風 雨 幾時 休 」 中 葉小 鸞 同 樣 繼承 這 樣 的 傳統 , 風 雨象
徵的 是 時 間 流逝 , 是 具 有歷 史 意 義 的, 對 於 女 性、 花 這 種 不被 重 視 的 聲音 而 言 特別
的引 人 傷 感 ,花 開 花 謝 ,紅 顏 的 傷 感盡 現 其 中 ,也 因 此 在 〈梅 花 〉 十 首如 「 啼 鳥枝
頭翻 落 絮 , 惜花 人 在 畫 樓東 」 、 「 隔簾 飄 落 知 多少 , 樹 下 香魂 應 自 消 」中 都 可 以清
楚發 現 這 種 個人 特 質 的 投射 , 其 詠 花之 作 如 〈 蓮花 瓣 〉 「 一瓣 紅 妝 逐 水流 , 不 知香
艷向 誰 收 」 (頁 320) ,更 為 明 顯 的傷 感 , 雖 略遜 於 小 說 創作 《 紅 樓 夢》 中 林 黛 玉
葬花 詞 「 未 若錦 囊 收 豔 骨, 一 掊 淨 土掩 風 流 」 、「 儂 今 葬 花人 笑 痴 , 他年 葬 儂 知是
誰」中所流露的主體意識 25 ,但仍具有其特殊意義。

如 果說 傷 春 悲 秋在 葉 小 鸞 的書 寫 中 暗 示的 是 封 閉 ,那 麼 另 一 方面 恐 怕 就 是事物
驚人 的 重 複 ,事 物 不 斷 的重 複 出 現 帶來 循 環 的 時間 感 , 然 而, 再 生 的 花朵 與 逝 去的
容顏卻形成強烈的對比,這樣的焦慮進一步顯現在葉小鸞的隱遁與飛翔的書寫上。

(四)主體意識:閨怨的空間感

進 一歩 來 看 , 上述 的 寫 作 模式 具 有 何 種的 意 義 ? 閨秀 生 活 圈 雖較 男 性 狹 窄,然
而 也 因 此 , 閨 秀 名 媛 常 針 對 日 常 生 活 的 細 節 作 了 細 緻 的 描 寫 26 。 閨 秀 的 生 活 圈 是 密
閉的 , 而 女 性時 常 出 現 的「 凭 欄 」 的動 作 , 是 一種 眺 望 的 姿態 , 視 野 似乎 看 得 極遠
不曾 被 阻 斷 ,思 緒 似 乎 亦隨 之 而 飛 馳, 思 考 雖 然可 以 突 破 內外 的 隔 絕 (或 許 更 該說
是想 像 的 視 野) , 然 而 身處 的 地 點 卻不 會 改 變 ,意 即 女 性 只能 通 過 看 、聽 、 猜 測,
來遙 想 外 在 的世 界 , 這 樣的 隔 閡 顯 示了 女 性 處 境上 的 孤 立 ,眺 望 的 姿 態是 獲 得 一種
模糊 的 概 況 ,而 「 聽 」 的方 式 更 是 充滿 了 不 確 定感 , 永 遠 缺乏 真 實 的 經歷 , 在 這樣
的狀 況 下 , 格外 突 顯 內 與外 的 區 隔 ,「 門 」 、 「欄 」 、 「 檻」 、 「 窗 」都 是 一 種連
結內外,卻 也隔絕內 外 的機制,例 如〈浣溪 沙 〉(初夏 )「曲欄凭 遍 思偏長」(329
頁)、〈謁 金門〉(秋 晚憶兩姊)「漫倚危 樓 窺遠色」(333 頁)、〈南柯子〉( 秋
夜)「門 掩 瑤琴靜,窗 消畫卷閒。半庭香霧 遶 闌干。一 帶 淡煙紅樹、隔樓看」(336
頁) 、 〈 玉 樓春 〉 ( 春 寒) 「 寂 寥 孤館 閉 閒 春 ,但 見 斜 陽 窺繡 戶 」 (340 頁) 等等
作 品 中 , 都 顯 現 這 種 內 外 的 區 分 27 , 由 內 向 外 的 觀 看 、 想 像 , 突 顯 男 女 所 處 空 間 的
差異 , 女 性 在閨 房 內 、 花園 內 、 私 密的 空 間 裡 ,「 門 」 、 「欄 」 、 「 檻」 、 「 窗」

25
曹 雪 芹 、 高 鶚 原 著 , 馮 其 庸 等 校 注 : 《 紅 樓 夢 校 注 》 ( 臺 北 : 里 仁 書 局 , 2003 年 ) 。 第
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 香 塚 飛 燕 泣 殘 紅 」 , 頁 429。
26
康正果:「因此,她們的創作往往有很大的自發性和隨意性,與文人為實用的目的或抒
發 高 遠 的 懷 抱 而 寫 詩 不 同,她 們 主 要 描 寫 閨 中 的 情 和 景。……她 們 的 詩 作 得 更 散 漫,更 淺 顯,
更 接 近 閨 中 人 的 日 常 生 活 感 受 。 」 見 康 正 果 : 《 風 騷 與 艷 情 》 , 頁 348-349。
27
例 如〈 雨 中 花 〉( 梨 花 )「 空 鎖 重 門 暮 」, 頁 336。〈 鷓 鴣 天 〉( 春 懷 )「 空 聽 流 鶯 檻 外
聲 」 , 頁 336。 〈 唐 多 令 〉 ( 秋 夜 ) 「 透 紗 窗 , 月 影 縱 橫 」 , 頁 344。
才 女 魅 影 : 晚 明 葉 小 鸞 《 返 生 香 》 的 性 別 書 寫 87

一方 面 阻 止 外界 的 窺 探 ,維 持 女 性 的貞 節 與 神 秘感 , 另 一 方面 也 成 為 女性 向 外 發展
的障 礙 與 屏 障, 相 對 於 傳統 男 性 可 能在 戰 場 、 官場 等 公 共 空間 縱 馳 , 女性 並 不 被賦
予此 種 權 力 ,但 是 在 女 性的 筆 下 卻 仍會 出 現 這 類型 的 描 述 ,女 性 如 何 想像 一 個 全然
不同的空間,這種想像的意涵為何?

遙 遠的 戰 場 不 是女 性 可 以 到達 的 , 然 而葉 小 鸞 也 偶有 相 關 的 敘述 , 除 了 上述的
〈秋 雁 〉 「 征人 塞 上 淚 ,隨 雁 歸 故 鄉。 我 無 遼 陽夢 , 何 事 飛蒼 茫 」 、 〈慈 親 命 作四
時歌〉(冬 )「笛聲吹 曉戍樓風,漁舟冷遍 蘆 花國」(頁 305)、〈憶父京師〉「 江
上蓴 鱸 老 , 城頭 鼓 角 鳴 」( 頁 306), 遙 遠 的 戰場 是 無 法 親往 的 世 界 ,在 葉 小 鸞 的
筆下 , 似 乎 總是 與 漁 村 生活 完 全 相 反, 閨 秀 女 性只 能 藉 由 可觸 及 的 生 活來 聯 想 ,並
著重於兩 種 生活空間 的 不同、對比 與征人、等 候歸人的 婦 女心情描 寫,如其〈邊 怨〉
一詩:

沙 磧連天 白草 枯,東 征將 士盡防 胡。笳聲落 日戎 衣冷,歸雁 書中有 淚無。(頁


318)

全詩 並 不 著 重邊 塞 的 場 景描 寫 , 而 是更 關 注 在 「戎 衣 冷 」 與「 歸 雁 書 中有 淚 無 」,
以女 性 的 角 度書 寫 對 於 邊塞 的 想 像 。在 五 言 古 詩〈 秋 雁 〉 中「 雁 」 意 象的 運 用 則代
表了空間的超拔:

西 風 天 氣 肅, 蔌 蔌 梧 飄黃 。 征 人 塞上 淚 , 隨 雁歸 故 鄉 。 我無 遼 陽 夢 ,何 事 飛
蒼 茫 。 所 有一 緘 書 , 欲致 瑤 臺 傍 。寄 之 西 王 母, 賜 吾 金 玉漿 。 一 吸 生瓊 羽 ,
與 爾 共 翱 翔 。 ( 頁 302)

如果 是 意 識 到女 性 身 份 帶來 的 狹 窄 ,那 麼 較 之 於天 上 飛 雁 ,飛 雁 倒 是 自由 快 樂 的許
多。這種意 識的飛躍 再 往前推進,或許可以 理 解葉小鸞 詩 中大量言 及「瑤池」、「 瑤
臺」 及 佛 教 意象 的 使 用 。在 仙 、 佛 兩種 意 象 的 共同 特 點 中 ,很 重 要 的 是標 舉 了 超脫
性別 、 遠 離 俗塵 的 仙 境 前提 , 意 識 到性 別 所 帶 來的 侷 限 的 同時 , 藉 由 宗教 做 為 心理
上的寄託,例如偈〈曉起聞梵聲感悟〉(辛未):

數 聲 清 磬 梵音 長 , 驚 動寒 林 九 月 霜。 大 士 不 分人 我 相 , 浮生 端 爲 利 名忙 。 悟
時 心 共 冰 俱冷 , 迷 處 安知 麝 是 香 。堪 歎 閻 浮 多苦 惱 , 何 時同 得 渡 慈 航。 ( 頁
324)

雖然不能 否 認可能受 有 晚明禪、道 結合與家 族 中信佛的 影 響,然而 偈 中自言「 感 悟」


也代表了 自 我反省之 後 的抒發,「悟 時心共冰 俱 冷」涉及了 心理歷程 的 感觸與變 化 ,
似乎 不 是 單 純對 於 梵 音 的直 接 書 寫 ,因 此 這 種 書寫 模 式 間 接呈 現 出 一 種看 似 寂 靜,
但卻 隱 含 了 葉小 鸞 內 心 轉變 的 心 理 歷程 。 然 而 ,所 謂 的 「 霄漢 」 、 「 仙家 」 恐 怕都
88 中 極 學 刊

是 一 種 逃 逸 的 代 稱 28 , 而 與 其 飛 翔 的 意 象 相 連 。 美 好 的 仙 境 只 能 以 「 飛 翔 」 的 方 式
抵達 , 因 此 寫作 中 「 瑤 池諒 非 邈 , 願言 青 鳥 翔 」( 頁 301)、 「 一 吸 生瓊 羽 , 與 爾
共翱翔 」( 頁 302)的 企 盼 隱 隱 浮 現。以「 飛 翔 」、「 神 仙 」作 為 一 種 超 脫 的 手 段 ,
就美學角 度 看來,本身 便具有一 種 空靈的美 感 與輕盈的 特 質,作為一 種書寫的 特 徵,
葉小 鸞 的 創 作屬 於 女 性 的書 寫 , 其 創作 風 格 也 屢屢 流 露 出 陰性 的 流 動 美感 , 這 種飄
逸的風格與其性格、經歷相結合,從而引導了其形象的建構。

四、返魂:才女形象的建構

《十洲記》曰:西海中洲上有大樹,芳 華香數百 里,名為返 魂,亦名返 生香。


筆 墨 精 靈 ,庶 幾 不 朽 ,亦 死 後 之 生也 , 故 取 以名 集 。 」 (《 返 生 香 》序 文 ,
頁 300)

在葉 小 鸞 的 文集 命 名 為 《返 生 香 》 的同 時 , 含 有希 望 作 品 能夠 不 朽 的 用意 , 相 對於
其姊 葉 紈 紈 集名 《 愁 言 》「 我 女 自 十七 結 縭 , 今二 十 有 三 而殀 , 七 年 之中 , 愁 城為
家。 」 (頁 237)則 是對 於婚 後 生 活 與集 中 情 緒 的總 結 , 兩 者對 照 之 下 ,可 以 發現
顯著 的 差 異 ,連 舅 父 沈 自徵 亦 言 「 即使 早 殤 中 夭, 亦 未 至 為大 慘 , 獨 不先 不 後 ,摧
折於嫁前五日」(頁 365)。

葉 小鸞 「 才 女 」身 份 的 建 構與 其 病 逝 的時 間 有 重 要的 關 聯 , 葉小 鸞 病 逝 於婚前
五 日 , 此 種 幾 近 於 「 戲 劇 化 」 的 過 程 渲 染 了 其 「 神 話 感 」 29 , 在 「 才 女 」 身 分 的 塑
造過 程 中 , 父親 的 問 乩 、夢 境 、 親 朋好 友 的 輓 歌悼 文 與 詩 文的 出 版 , 同時 建 構 了一
種獨特的氛圍。

葉 小鸞 未 婚 早 夭的 評 語 顯 然與 結 婚 後 早逝 的 葉 紈 紈有 極 大 的 差異 , 在 這 種宣稱
女性 獲 得 解 放的 時 代 中 ,「 婚 姻 」 顯然 仍 是 一 種對 於 女 性 定位 、 評 價 與重 要 的 身分
象徵 。 在 區 分已 婚 與 未 婚的 同 時 , 事實 上 也 區 隔了 夫 家 與 娘家 的 歸 屬 感、 認 同 感與
重要 的 責 任 劃分 , 一 種 仍將 女 性 視 為附 屬 品 的 命題 之 下 , 婚前 婚 後 的 交遊 狀 況 也隨
之不 同 。 未 嫁而 夭 折 的 身分 , 與 伴 隨著 問 乩 、 夢境 而 來 的 神秘 氣 息 , 塑造 符 合 理想
期待下的 佳 人在「德 」、「 才 」、「 色 」上 的 要 求,同 時 擁 有 魏 晉 時 期 的 名 士 之 風 ,
夭折 的 悲 劇 感集 中 了 眾 人的 關 注 焦 點。 一 個 美 好、 年 輕 生 命的 逝 去 , 使得 眾 人 必需
以悼 文 、 挽 歌來 抒 發 這 種集 體 的 死 亡焦 慮 感 , 這種 情 況 尤 其可 見 於 名 媛所 作 的 挽歌

28
《 返 生 香 》中 與 此 相 關 的 詞 語 還 計 有「 西 王 母 」、「 碧 霄 」、「 廣 寒 」、「 瑤 池 」、「 瀛
洲」、「王母」、「瑤臺」。
29
葉紹袁〈祭亡女小鸞文〉:「即當初十之晨,猶許結褵之約,醫言無恙,舉室欣然,爰
迨 天 明 , 遽 生 此 變 。 」 頁 368。
才 女 魅 影 : 晚 明 葉 小 鸞 《 返 生 香 》 的 性 別 書 寫 89

之中。

(一)父親的召喚與介入

葉 紹袁 所 提 出 的婦 女 三 不 朽, 本 身 是 希望 能 提 高 、建 構 婦 女 的地 位 , 亦 即具有
標榜 女 性 的 用意 存 在 。 然而 構 成 「 不朽 」 的 前 提卻 又 必 須 是已 死 的 身 分, 那 麼 這樣
意義下的 不 朽,本身 即 具有高度 的 矛盾性。在 符合這樣 期 待下所 命 名 的《 返 生 香 》,
蘊含 了 強 烈 的「 招 魂 」 涵義 , 因 此 在招 魂 不 至 而父 親 的 聲 音又 積 極 的 喃喃 自 語 ,彷
彿與 女 兒 詩 作的 對 談 , 積極 的 爲 女 兒的 遺 作 出 版、 邀 請 悼 文的 寫 作 , 在父 親 一 連串
的動 作 之 下 ,葉 小 鸞 的 身影 彷 彿 重 現, 但 是 這 樣的 魅 影 卻 又不 是 真 實 存在 的 , 是通
過高 度 的 想 像與 傳 播 而 建構 出 來 的 。然 而 , 這 種「 魅 影 式 」、 「 幽 靈 式」 的 聲 音本
身又 是 屬 於 一種 殘 缺 的 聲音 , 似 乎 不完 全 屬 於 葉小 鸞 本 人 的聲 音 , 更 多時 候 是 取決
於父 親 為 其 所建 立 的 形 象, 透 過 父 親、 男 性 的 發聲 , 展 現 的也 許 更 是 父親 的 交 遊狀
況。

名 為「 返 生 香 」, 近 似 於 期待 返 魂 的 招喚 , 在 這 樣的 命 名 意 圖上 , 父 親 葉紹袁
通過 對 於 女 兒葉 小 鸞 詩 文的 評 點 作 了一 種 情 緒 上的 抒 發 , 繼而 通 過 文 集的 刊 刻 、傳
閱、 名 媛 的 挽歌 , 使 之 形成 一 種 文 化產 品 。 在 《返 生 香 》 中, 時 時 可 見父 親 葉 紹袁
的評 點 , 例 如七 言 律 詩 〈早 春 紅 于 折梅 花 至 偶 成〉 附 於 此 詩之 後 的 便 是「 紅 于 ,其
隨 身 侍 兒,平 日 所 最 憐 惜 者 」。七 言 絕 句〈 元 夕 〉之 後 附 有「 寒 士 家 風,食 貧 有 素 ,
然一 燈 共 賞 ,何 等 樂 境 。今 日 至 此 ,傷 哉 ! 」 在這 樣 評 點 的過 程 中 , 葉紹 袁 以 一種
父親 的 角 度 為詩 集 、 為 讀者 做 評 點 、說 明 與 附 註, 將 屬 於 高度 私 密 性 且只 有 家 人、
親人 之 間 才 可意 會 的 對 話展 現 於 讀 者眼 前 , 開 放、 模 糊 了 私密 與 公 開 之間 的 界 線,
使得 讀 者 有 親切 的 參 與 感, 也 更 容 易進 入 、 想 像葉 小 鸞 的 個人 形 象 與 環繞 在 葉 小鸞
週遭的文 化 氛圍。諸 如 附於〈九 日 〉之評點「 于歸在邇,何愁之有,而且云『 萬 古』
也, 明 明 讖 語。 張 方 伯 棄楚 梟 而 歸 ,即 有 此 變 。暗 符 陶 令 事, 甚 奇 。 」附 於 五 言古
詩〈 秋 雁 〉 之後 的 「 遐 思曠 想 , 自 當仙 去 , 豈 塵世 所 能 久 留。 」 五 言 絕句 〈 春 日曉
妝〉 ( 丁 卯 )有 評 點 「 時年 十 二 歲 ,初 學 遂 有 此等 句 , 真 是夙 慧 , 豈 在垂 拱 四 傑之
下。 」 葉 紹 袁的 評 點 彷 彿在 詩 中 尋 求印 證 、 解 釋, 以 一 種 「讖 語 」 的 形式 , 銘 刻了
屬於 父 親 的 哀傷 情 感 , 然而 評 點 的 內容 卻 又 在 有意 無 意 之 間建 構 了 葉 小鸞 的 形 象,
例如詞〈鳳來朝〉:

小 院 閒 無 事, 步 花 陰 ,嫩 苔 雨 漬 。弄 明 光 幾 疊琴 絃 膩 , 曲欄 畔 、 清 何似 。 靜
對 聖賢書 史,一 爐香盡消 夢思。翠幙 外、東風起,不覺又欲 暝矣。(頁 335)

葉紹 袁 對 此 闋詞 的 評 點 是「 東 風 方 起, 日 色 已 暝, 春 日 書 懷, 已 兆 殞 珠之 慘 , 傷如
之何 ! 」 評 點未 必 切 合 於詞 作 內 容 ,單 就 內 容 來看 , 或 許 可解 釋 為 葉 小鸞 平 日 的作
息。 沈 宜 修 〈季 女 瓊 章 傳〉 便 曾 云 :「 每 日 臨 王子 敬 〈 洛 神賦 〉 , 或 懷素 草 書 ,不
90 中 極 學 刊

分寒 暑 , 靜 坐北 窗 下 , 一爐 香 相 對 終日 。 」 因 此, 葉 紹 袁 此處 的 評 點 未必 適 合 ,顯
然評 點 與 詞 作有 產 生 斷 裂的 可 能 , 而這 樣 的 想 像空 間 似 乎 又是 閱 讀 時 所被 允 許 的,
甚至 不 自 覺 的受 到 評 點 的影 響 與 引 導。 雖 然 不 能否 認 葉 紹 袁的 評 點 有 說明 的 性 質,
利於讀者的閱讀,但是文本與評點間的間隙也許更是充滿著父親的個人想像 30 。

此外,葉紹袁對兒女的態度在〈百旻草序〉中有令人玩味的表現:

兒 輩曰:「姊 妹兩遺 集出,幾 於 上 駕 鮑 劉,下 掩 魏 李,何 遽 偁 不 可 ! 」余 曰 :


「 非 也 。 紅閨 片 玉 , 聞者 色 飛 ; 彤管 寸 香 , 見者 神 豔 。 此是 世 間 情 想習 障 ,
今 古盡然。若 應世文,……及慶 曆 諸 名 家,束 高 閣 者 競 如 惠 子 ……至於 古 文 ,
既 非 若 枚 皋十 七 上 梁 王之 書 , 王 子安 十 四 作 《滕 王 閣 序 》, 即 不 必 傳, 亦 必
不 傳 。 」 ( 頁 407)

在上 述 文 字 中可 以 清 楚 發現 葉 紹 袁 深知 世 人 ( 或許 該 說 是 消費 者 ) 的 愛好 , 或 許是
說這 是 符 合 晚明 的 愛 好 ,作 為 一 種 文化 產 品 , 女性 的 作 品 有其 特 殊 性 ,滿 足 了 一般
好事 文 人 美 麗的 想 像 , 而又 充 滿 新 鮮奇 異 之 感 ,不 同 於 明 代以 前 的 制 式文 章 , 也因
此, 女 性 作 品在 某 方 面 來說 擁 有 更 大的 市 場 空 間, 物 以 稀 為貴 , 「 才 女」 的 市 場空
間似 乎 遠 比 一般 尚 未 顯 赫的 士 子 來 得廣 泛 , 閱 讀女 性 文 章 既可 附 庸 風 雅又 足 以 顯示
文人 的 開 明 ,傳 統 中 未 揚名 的 文 人 士子 反 倒 在 「才 女 」 熱 潮的 推 擠 下 ,更 被 推 擠到
文學 史 邊 緣 的位 子 。 由 這樣 的 敘 述 看來 , 《 返 生香 》 的 出 版正 反 映 了 當時 文 人 的愛
好與文化趨向。

(二)魂兮歸來:招魂式的哀悼

社 會上 才 女 、 名媛 創 作 藉 以哀 悼 葉 小 鸞的 同 時 , 使得 葉 小 鸞 的形 象 成 為 一種文
化現 象 、 一 種社 會 事 件 ,而 名 媛 女 性在 創 作 挽 歌悼 文 之 時 ,透 過 這 樣 的書 寫 藉 以抒
發對 於 女 性 創作 的 焦 慮 ,並 且 作 為 一種 女 性 的 自我 投 射 , 所哀 悼 的 已 經不 只 是 葉小
鸞本 人 , 更 深一 層 的 是 紓解 內 心 的 焦慮 , 紓 解 社會 所 賦 予 才女 們 對 德 、才 、 色 的要
求下的無形壓力,從而產生的沉重感嘆,例如沈紉蘭〈悼葉瓊章〉其二:

殘 篇讀罷 想生 前,露 蕊朝 葵十七 年。北望未 歸亡 女魄,得君 情事越 悽然。(頁


675)

葉紹 袁 附 註 「夫 人 女 雙 蕙, 字 柔 嘉 ,年 十 六 歲 ,天 啟 丙 寅 年卒 。 才 色 俱絕 , 有 詩行

30
例如〈汾湖石記〉評點「古來名媛,文君無德,左芬無色,荀奉倩婦無才,三者皆備,
能 無 造 物 之 忌 乎 ? 傷 哉 痛 哉 ! 」 頁 355。 與 〈 蕉 窗 夜 記 〉 評 點 「 閨 中 婉 孌 , 自 託 名 煮 夢 子 ,
故 奇。『 煮 夢 』二 字,造 意 尤 新,豈 黃 梁 猶 未 熟,一 夢 到 華 胥 之 意 歟 ? 種 種 先 蹤,有 不 可 盡
述 者 , 述 亦 人 未 必 信 。 」 頁 353。
才 女 魅 影 : 晚 明 葉 小 鸞 《 返 生 香 》 的 性 別 書 寫 91

世。 」 沈 紉 蘭亦 在 其 下 附注 「 余 二 女俱 以 入 都 ,病 殞 中 途 ,年 與 瓊 章 正相 若 也 。」
明顯 可 以 看 出自 身 心 境 的投 射 , 哀 悼的 不 僅 是 葉小 鸞 一 人 ,更 是 年 輕 夭折 的 女 兒,
夭折 的 女 兒 與葉 小 鸞 的 形像 相 結 合 ,成 為 一 種 帶有 傷 痛 的 記憶 。 再 如 吳山 〈 挽 葉瓊
章〉詩前小記:

吳 江 葉 瓊 章, 十 二 歲 有奇 才 , 十 七歲 有 奇 慘 。予 讀 遺 集 ,始 極 悲 , 悲將 五 日
而 負 結 縭 ; 既 極 羨 , 羨 先 五 日 而 脫 塵 網 , 瓊 章 本 仙 也 。 ( 頁 686)

在這樣「始極悲」、「 既極羨」的心理轉折 敘 述 中,顯 然 關鍵點在 於 女性出嫁 與 否 ,


出嫁 後 截 然 不同 的 生 活 可能 抑 制 女 性的 創 作 才 思, 無 論 吳 山作 此 挽 歌 時是 否 已 經出
嫁, 可 以 肯 定的 是 作 者 深知 「 婚 姻 」對 女 性 的 負擔 , 甚 至 是出 於 身 有 所感 的 投 射。
事實 上 , 這 些閨 媛 女 性 在創 作 之 時 ,未 必 平 日 真與 葉 小 鸞 有交 誼 , 而 是通 過 閱 讀遺
集來想見其人其事,例如沈蕙端〈悵悵詞〉前有詞序:

昭 齊 、 瓊 章與 余 有 表 誼。 其 閑 賦 萬言 , 自 有 非非 想 , 豈 尋常 閨 秀 邪 !定 霄 塗
之 靈侶也。余 所恨者,未 經攜手 相談,亦云不見 若人,只得 玩若辭 而已。……
( 頁 692)

而名媛黃媛介〈讀葉瓊章遺集〉亦言:

甲 戌 春 , 家仲 手 《 彤 奩》 合 刻 相 視, 曰 : 「 此馮 茂 遠 先 生欲 汝 爲 瑤 期挽 歌 詩
也 。 」 ( 頁 683)

兩 段 文 字 均 顯 示 父 親 葉 紹 袁 通 過 了 某 種 特 殊 關 係 邀 請 名 媛 閨 秀 爲 之 作 挽 31 , 而 名 媛
閨秀 在 閱 讀 遺集 、 創 作 挽歌 的 同 時 ,便 是 一 個 女性 文 學 的 活動 , 從 挽 詩的 創 作 可以
推 想 其 寫 作 的 時 間 與 過 程 32 , 整 個 《 彤 奩 續 些 》 本 身 即 是 一 個 社 交 網 絡 , 而 主 要 以
沈宜 修 為 中 心, 挽 詩 的 作者 多 為 沈 宜修 之 親 人 ,而 旁 及 其 餘名 媛 閨 秀 。名 媛 閨 秀寫
作挽 詩 不 僅 僅是 一 種 社 交的 性 質 , 還蘊 含 了 對 於這 樣 特 殊 事件 的 內 心 抒發 , 因 此,
可以 將 此 種 名媛 閨 秀 的 集體 作 挽 , 視為 一 種 社 會性 的 儀 式 ,這 樣 的 儀 式不 僅 是 一種
悼念 、 告 別 、更 是 一 種 文化 的 想 像 ,為 集 體 的 內心 創 傷 做 情緒 上 的 彌 補。 透 過 近似
於「招魂」的書寫,為這樣的文化現象做了見證。

31
《彤奩續些》的「些」字是招魂的語助詞,清楚說明了《彤奩續些》的性質,上卷共收
入 黃 媛 介 等 十 七 名 女 詩 人 的 挽 歌 作 品,另 有 毛 允 遂 的〈 遊 仙 曲 〉,下 眷 則 全 為 葉 紹 袁 等 男 性
的哀悼作品。
32
例如吳山、王徽、張蕊仙只挽瓊章,可能是只聽聞葉小鸞,也可能是創作時間在葉小鸞
與 葉 紈 紈 亡 逝 之 間,同 樣 的 特 點 則 是 與 葉 小 鸞 並 無 直 接 的 親 戚 關 係。而 吳 山 和 黃 皆 令 的 創 作
過 程 在 葉 紹 袁〈 天 寥 年 譜 別 記 〉都 有 記 載,有 趣 的 是,吳 山 的 挽 詩 在 葉 紹 袁 的 評 述 中 是「 詩
不大佳,但無婦人脂粉態耳。」與獲得黃皆令挽詩時的「甚喜」頗有差距。
92 中 極 學 刊

(三)扶乩的還魂儀式

事 實上 , 《 續 窈聞 》 中 泐 大師 的 降 乩 ,本 身 就 屬 於另 一 種 形 式的 返 魂 過 程,作
為一種儀 式,泐大師 的 降乩可以 說 是葉小鸞「 神仙化」最 重要的過 程 33 。《續窈 聞》
中泐 大 師 出 現便 是 向 葉 紹袁 借 閱 《 彤奩 》 並 主 動為 之 題 詞 ,其 無 葉 堂 的說 法 也 頗令
人玩 味 「 凡 女人 生 具 靈 慧」 ( 頁 519) ,此 種 對 於女 子 ( 特 別是 有 才 識 的女 性 )的
重視 與 其 女 仙的 說 詞 , 正巧 與 葉 家 的氣 氛 相 符 合, 也 深 受 葉家 的 信 任 ,例 如 沈 宜修
便作有〈呈泐大師〉。

泐 大師 在 《 續 窈聞 》 中 文 學性 、 浪 漫 式的 降 乩 手 法, 深 刻 影 響了 後 來 的 閱讀,
在葉小鸞辭世十年後才完成的《瓊花鏡》,雖然出現了不同於泐大師的說法:

葉 瓊 章 前 身曹 大 家 , 天帝 嘉 其 才 藻, 重 其 貞 淑, 召 為 廣 寒執 節 侍 史 ,偶 以 節
墜 , 誤 碎 玉笙 謫 凡 , 靜娩 引 之 , 還九 嶷 山 , 俗緣 未 斷 , 五代 末 生 士 人李 家 ,
名 李 珊 蕊 ,才 女 也 。 色亦 絕 美 , 年十 六 歲 死 。今 生 葉 家 ,亦 因 靜 娩 而至 也 。
( 頁 737)

然而 , 細 推 〈瓊 花 鏡 〉 中的 說 法 與 泐大 師 之 說 並無 太 大 出 入, 僅 添 加 了葉 小 鸞 的前
生因緣,其 說法終不 脫 葉小鸞是 才 色雙全的 早 夭少女,或 許是受當 時 流行的「 才 女」
說法 的 影 響 ,也 可 能 已 受當 時 葉 小 鸞「 神 仙 化 」的 影 響 , 而與 泐 大 師 的說 法 合 流,
因此 〈 瓊 花 鏡〉 與 《 窈 聞》 之 說 並 未有 太 大 的 差異 , 或 許 後出 的 〈 瓊 花鏡 〉 正 反映
了當時對葉小鸞「才女」、「神仙化」的接受度。

五、閱讀與傳播

葉 小鸞 的 身 影 除了 在 《 午 夢堂 集 》 可 以見 到 之 外 ,明 清 時 期 的文 學 選 集 亦頗多
都有 收 錄 , 收錄 的 方 式 約略 可 以 分 成四 大 類 , 一是 簡 單 的 介紹 葉 小 鸞 此人 , 藉 以佐
證女 性 文 學 在明 清 時 期 的發 展 , 或 是僅 供 收 文 者的 愛 好 , 此類 型 是 以 故事 性 的 、軼
事性 的 方 式 描述 , 例 如 清代 錢 謙 益 的《 列 朝 詩 集》 、 周 亮 工《 因 樹 屋 書影 》 、 鄒漪

33
葉 紹 袁 〈 瓊 章 三 週 祭 文 〉 作 於 崇 禎 八 年 ( 1635 年 ) 其 中 曾 曰 : 「 寒 簧 汝 字 , 前 身 夙 緣 。
瑤 臺 侍 史,月 府 嬋 娟。」對 於 葉 小 鸞 死 後 成 仙 一 事 顯 然 十 分 相 信,亦 說 得 十 分 肯 切。而 崇 禎
七 年 的〈 瓊 章 二 週 祭 文 〉並 沒 有 見 到 此 種 文 字,而 是 只 言 可 能 成 仙,兩 篇 不 同 的 文 字 對 於 葉
小 鸞 的 交 代 仍 然 有 所 差 距,而 崇 禎 八 年 正 是〈 續 窈 聞 〉的 創 作 年 代 與 泐 大 師 的 降 乩 發 生 之 時,
顯 然 從 父 親 的 說 法 可 以 看 出,泐 大 師 的 降 乩 對 於 葉 小 鸞 的 形 象 有 較 大 的 影 響,也 較 為 葉 紹 袁
所 相 信。葉 家 對 於 宗 教、招 乩 的 興 趣 似 乎 十 分 濃 厚,在《 湖 隱 外 史 》中 便 曾 言「 甲 申 秋 日 ,
兒 輩 招 仙 」、「 馮 □ □,名 □ □,平 湖 人。善 懸 筆 請 仙 術,又 能 致 仙 於 密 室 中,為 招 魂 寫 照 。
辛 巳 五 月 , 為 余 寫 亡 女 瓊 章 , 資 貌 雖 不 甚 似 , 而 裝 服 與 泐 公 所 言 無 異 云 。 」 頁 1072。
才 女 魅 影 : 晚 明 葉 小 鸞 《 返 生 香 》 的 性 別 書 寫 93

流《啟禎 野 乘》、彭 孫 貽《 茗 齋 詩 餘 》、陳 維 崧 的《 婦 人 集 》、朱 彝 尊《 明 詩 綜 》、


馮金 伯 《 詞 苑萃 編 》 、 周銘 的 《 林 下詞 選 》 、 紐琇 《 觚 賸 》、 袁 枚 《 隨園 詩 話 》等
等 34 。 二 是 對 於 詩 文 有 較 清 楚 的 介 紹 , 乃 至 於 評 點 , 例 如 清 代 季 嫻 《 閨 秀 集 》 、 葉
燮 《 午 夢 堂 詩 鈔 》 、 王 端 淑 《 名 媛 詩 緯 》 35 。 三 則 是 詩 話 、 詞 話 一 類 的 作 品 , 例 如
清 陳 廷 焯 《 白 雨 齋 詞 話 》 等 等 36 。 四 則 是 挽 歌 一 類 的 閱 讀 與 創 作 , 如 前 述 的 《 彤 奩
續些 》 與 散 見於 各 文 學 選集 的 作 品 。從 上 述 四 種類 型 的 選 集與 作 品 , 可以 約 略 理解
葉小鸞所帶來的文化效應 37 。

錢 謙益 的 《 列 朝詩 集 》 在 書寫 上 是 關 注於 葉 小 鸞 近乎 戲 劇 性 的經 歷 , 對 於葉小
鸞的聰慧 與 葉紹袁扶 乩 一事有清 楚 的描寫,《 列朝詩集 》中所選的 十 四首詩中,〈仙
壇奉 呈 泐 師 〉、 〈 將 受 戒再 呈 泐 師 〉二 詩 並 不 確定 是 屬 於 葉小 鸞 的 作 品( 至 少 並未
收錄於《返 生香》) 38 ,詩作的內 容 來自於葉 紹 袁所作的《 瓊花鏡》,在《瓊花鏡 》
中 葉 紹 袁 為 葉 小 鸞 塑 造 了 不 同 的 身 分 ——廣 寒 執 節 侍 史 。 姑 且 不 論 葉 紹 袁 創 作 《 瓊

34
[ 清 ] 錢 謙 益 : 《 列 朝 詩 集 》 , 收 入 《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 集 部 , 總 集 類 , 冊 1624。 [ 清 ]
陳 維 崧 : 《 婦 人 集 》 , 收 入 蟲 天 子 《 香 豔 叢 書 》 ( 上 海 : 上 海 書 店 , 1991 年 ) 。 [ 清 ] 周
銘:《 林 下 詞 選 》,收 入《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集 部,詞 類,冊 1729。[ 清 ]紐 琇:《 觚 賸 》,
收 入 《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 子 部 , 雜 家 類 , 冊 1177。 [ 清 ] 彭 孫 貽 : 《 茗 齋 詩 餘 》 , 收 入 趙 尊
嶽 《 明 詞 彙 刊 》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1992 年 ) 。 [ 清 ] 朱 彝 尊 編 : 《 明 詩 綜 》 ( 臺
北:世 界 書 局,1989)。[ 清 ]袁 枚:《 隨 園 詩 話 》( 北 京: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98)。[ 清 ]
周 亮 工 : 《 因 樹 屋 書 影 》 , 收 入 《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 子 部 , 雜 家 類 , 冊 1134。 [ 清 ] 鄒 漪 流
編 : 《 啟 禎 野 乘 》 ( 臺 北 : 明 文 出 版 社 , 1991 年 ) 。 [ 清 ] 馮 金 伯 : 《 詞 苑 萃 編 》 , 收 入
《 續 修 四 庫 全 書 》 集 部 , 詞 類 , 冊 1733。
35
[ 清 ] 季 嫻 編 :《 閨 秀 集 》, 收 入《 四 庫 全 書 存 目 叢 書 》 集 部 , 冊 414。[ 明 ]葉 燮《 午
夢 堂 詩 鈔 》,收 入《 四 庫 全 書 存 目 叢 書 》集 部,冊 244。[ 清 ]王 端 淑 編:《 名 媛 詩 緯 初 編 》,
國家圖書館藏清康熙間清音堂刊本。
36
[ 清 ] 陳 廷 焯 : 《 白 雨 齋 詞 話 》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 , 1998 年 ) 。
37
例 如 陳 維 崧《 婦 人 集 》以 簡 短 的 文 字 說 明 葉 小 鸞,有 趣 的 是 其 附 註「 瓊 章 有 侍 兒 名 紅 于 」、
「 天 台 泐 大 師 序 曰 :汾 河 諸 葉, 葉 葉 交 輝 ,中 秀 雙 株, 尤 為 疏 麗。」頁 105。兩 條 附 註 都 出
自 於《 午 夢 堂 集 》,前 者 是 父 親 的 評 點,後 者 則 是 泐 大 師〈 彤 奩 雙 葉 題 辭 〉,這 樣 的 附 註 間
接 佐 證 了 評 點 與 題 辭 這 種 週 邊 性 產 品 對 文 本 本 身 的 介 入 與 影 響 作 用,也 再 次 說 明 了 葉 紹 袁 評
點 對 讀 者 的 說 明 意 義,使 得 讀 者 對 於 葉 小 鸞 週 遭 的 生 活 有 了 一 定 的 理 解,這 樣 的 說 明 更 易 進
入 葉 小 鸞 週 遭 的 文 化 氛 圍。而 陳 廷 焯 在《 白 雨 齋 詞 話 》中,以 筆 記 體 的 形 式,簡 短 的 表 達 了
對 於 詞 的 看 法,但 是 對 於 如 何 評 斷 葉 小 鸞 的 詞 似 乎 未 多 做 說 明,在《 白 雨 齋 詞 話 》中 所 提 及
的 女 性 詞 人 只 有 李 清 照、朱 淑 貞、徐 湘 蘋、吳 蘋 香、李 紉 蘭、葉 小 鸞 與 雙 卿,對 於 葉 小 鸞 的
評 價 是「 葉 小 鸞 詞 筆 哀 豔,不 減 朱 淑 貞,求 諸 明 代 作 者,尤 不 易 覯 也。」,顯 現 了 對 於 葉 小
鸞 的 重 視。見[ 清 ]陳 廷 焯:《 白 雨 齋 詞 話 》( 北 京: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1998 年 ),頁 58。
38
此點或許與錢謙益個人偏好有關,《錢牧齋全集》中收有錢謙益與泐大師的唱和詩〈仙
壇唱和詩十首〉、〈天台泐法師靈異記〉。
94 中 極 學 刊

花 鏡 》 的 目 的 為 何 , 然 而 《 瓊 花 鏡 》 的 內 容 卻 深 深 影 響 了 葉 小 鸞 的 評 價 39 , 此 點 在
錢謙益的《列朝詩集》可以明顯看出。

而 周亮 工 在 《 因樹 屋 書 影 》中 關 於 葉 小鸞 的 記 述 雖引 用 了 大 半的 《 續 窈 聞》內
容, 卻 表 示 「此 事 甚 荒 唐, 予 不 敢 信, 特 愛 其 句之 縟 麗 , 附存 於 此 。 」( 《 因 樹屋
書影》卷 6,頁 393)這樣的自白 或 許代表了 部 分的文人 眼 光,文人士 子未必相 信 葉
小鸞 為 仙 的 傳聞 , 然 而 文人 更 喜 愛 的卻 是 這 樣 一個 富 有 文 化涵 養 的 美 麗身 影 , 既懂
得作 詩 填 詞 ,卻 又 機 敏 百出 , 透 過 近似 於 偷 窺 的舉 動 , 使 好事 者 明 白 一個 閨 秀 才女
日常 生 活 中 可能 進 行 的 活動 , 又 同 時提 供 了 一 種美 麗 的 想 像。 否 則 , 以文 人 銳 利的
眼光 看 來 , 縟麗 的 文 句 豈不 多 , 周 亮工 何 以 不 錄葉 紈 紈 、 葉小 紈 的 詩 句, 這 或 許正
說明了葉小鸞早夭的完美形象更能帶來浪漫的想像。

然 而, 將 前 述 的紀 錄 與 葉 燮《 午 夢 堂 詩鈔 》 作 一 比較 , 不 同 於上 述 作 品 將葉紹
袁扶 乩 之 事 做了 清 楚 的 描述 , 葉 燮 卻以 「 其 言 無徵 , 近 迂 怪」 一 語 表 達了 自 己 不以
為然的看法 40 ,親疏的關係是否導致兩者有不同的閱讀結果?

此 外, 紐 琇 《 觚賸 》 葉 小 鸞條 下 所 記 載的 只 在 其 聰敏 , 對 於 泐師 扶 乩 一 事並未
提及,然而袁枚《隨園詩話》則更進一步記載了甬東顧鑑沙夢遇葉小鸞的事情:

甬 東 顧 鑑 沙, 讀 書 伴 梅草 堂 , 夢 一嚴 裝 女 子 來見 , 曰 : 「妾 , 月 府 侍書 女 ,
與 生有緣。今 奉敕賷 書南 海,生 當 偕 行。」顧 驚 醒,不 解 所 謂。後 作 官 廣 東 ,
于 市 上 買 得葉 小 鸞 小 照, 宛 如 夢 中人 , 為 書 橫影 圖 索 題 。( 《 隨 園 詩話 》 卷
6, 頁 184)

基本 上 , 上 述說 法 已 經 間接 承 認 、 相信 葉 小 鸞 為仙 的 傳 說 ,更 遑 論 鄒 漪流 在 《 啟禎
野乘 》 中 直 接將 葉 小 鸞 命為 「 女 仙 傳」 , 而 從 袁枚 的 敘 述 中正 可 以 看 出葉 小 鸞 事蹟
的流 傳 , 葉 小鸞 的 小 照 於市 面 上 即 可購 得 , 作 為一 種 文 化 商品 , 葉 小 鸞與 其 相 關的

39
〈瓊花鏡〉的書寫從泐公的招魂寫起,首次招魂的結果是「葉小鸞冥中無魂,棺內無屍,
遍 訪 無 其 人。」葉 小 鸞 究 竟 何 在 ? 這 樣 的 問 題 引 發 讀 者、觀 眾 的 好 奇 與 懷 疑,文 中 透 過 一 次
次 的 招 魂,將 葉 小 鸞 的 身 分、來 歷 慢 慢 勾 畫 清 楚,文 末 以「 前 所 隨 二 侍 女,一 名 因 風,一 名
盈 羞,皆 十 四 五 女 子,民 間 之 秀 美 有 仙 緣 者,即 往 從 焉。」作 結,與 中 國 傳 統 的「 謫 仙 」概
念 作 一 結 合,這 樣 近 乎 戲 劇 化 又 充 滿 浪 漫、美 麗 的 故 事,迎 合 了 大 多 數 的 文 人,於 是 錢 謙 益
的《 列 朝 詩 集 》、周 銘 的《 林 下 詞 選 》與 彭 孫 貽《 茗 齋 詩 餘 》全 都 接 受 了 這 樣 的 說 法。而 陳
維 崧《 婦 人 集 》顯 然 也 受 有〈 瓊 花 鏡 〉的 影 響,「 吳 江 葉 進 士( 名 紹 袁 ),三 女,長 昭 齊 、
次 蕙 綢、三 瓊 章,具 有 才 調,而 瓊 章 尤 英 徹,如 玉 山 之 映 人,詩 辭 絕 有 思 致,載 午 夢 堂 集 中 。
( 瓊 章 有 侍 兒 名 紅 于。)( 天 台 泐 大 師 序 曰,汾 河 諸 葉,葉 葉 交 輝,中 秀 雙 株,尤 為 殊 麗 )」
見 陳 維 崧:《 婦 人 集 》,收 入 蟲 天 子《 香 豔 叢 書 》( 上 海:上 海 書 店,1991 年 ),頁 105。
40
葉 燮( 1627-1703),原 名 葉 世 倌,字 星 期,後 改 名 燮,號 已 畦。葉 紹 袁 六 子。見 於 葉 燮 :
《 午 夢 堂 詩 鈔 》 , 收 入 《 四 庫 全 書 存 目 叢 書 》 , 集 部 , 冊 244。
才 女 魅 影 : 晚 明 葉 小 鸞 《 返 生 香 》 的 性 別 書 寫 95

文化 氛 圍 正 被渲 染 為 一 種美 豔 的 「 才女 」 形 象 ,上 述 宣 稱 夢遇 的 做 法 正顯 示 了 這種
文化 潮 流 的 追逐 行 為 , 也正 是 因 為 此種 緣 故 , 葉小 鸞 才 成 為一 種 被 閱 讀、 被 觀 看文
化現象。

至於清代 女 性選家季 嫻《閨秀集》所 收錄葉小 鸞 的作品共 有 十二首是 附 有評點,


在〈 曉 起 〉 之後 的 評 點 是「 恬 雅 無 俗障 」 , 在 〈秋 日 郊 居 次父 韻 〉 一 詩的 評 點 則為
「絕無鉛粉氣」,再如〈遊西湖〉一詩的評 點 為「在寂寞 之際領略 湖 光真是解 人 」,
透過 季 嫻 的 閱讀 評 點 , 葉小 鸞 「 尚 帶穉 氣 」 卻 又「 藹 然 多 情」 的 形 象 彷彿 成 形 ,多
情的 「 才 女 」似 乎 成 為 女性 選 家 的 「解 人 」 , 一方 面 呼 應 了季 嫻 「 夫 女子 何 不 幸」
的說 法 , 另 一方 面 又 說 明了 女 性 的 才氣 是 值 得 重視 的 。 而 王端 淑 在 《 名媛 詩 緯 》中
的評語則為:

端 淑曰:瓊章 詩冷豔,讀 之使人 傷心,常覺 紅淚 彈空唾 壺 俱 赤 然。掩 卷 餘 香 ,


口 齒 清 歷 ,想 見 其 人 之豔 。 原 序 稱其 性 不 喜 拘簡 , 能 飲 酒, 善 言 笑 ,古 今 自
無 痴 板 才 人, 故 宜 爾 爾也 。 尤 妙 未歸 而 逝 , 芙蕖 半 吐 , 情緒 綿 綿 , 如使 綠 葉
成 陰 , 風 愁雨 恨 , 杜 牧揚 州 之 夢 寂然 與 盡 矣 。復 述 其 仙 遊窅 渺 一 段 ,情 事 甚
奇 , 未 免 文 人 粧 點 。 七 才 子 之 稱 , 瓊 章 實 不 愧 云 。 ( 卷 11)

王端 淑 評 語 中「 尤 妙 未 歸而 逝 」 除 了是 自 身 的 愛好 、 聯 想 外, 卻 也 顯 見葉 小 鸞 未歸
而逝 的 身 分 更能 提 供 綺 麗的 想 像 , 連女 性 文 人 亦無 法 逃 脫 。或 許 , 葉 小鸞 的 才 女身
分之 所 以 能 成為 一 種 普 遍性 的 文 化 現象 與 認 同 ,正 是 由 於 男女 文 人 所 無法 避 免 的共
同的內心 投 射。王端淑 本身雖然 對 葉小鸞登 仙 一事不甚 相 信,認為「未 免文人粧 點 」,
除了 近 似 上 述周 亮 工 的 說法 外 , 卻 將這 樣 的 塑 造過 程 批 評 為文 人 所 為 ,其 矛 頭 指向
男性 , 或 許 是看 出 了 男 性在 這 樣 的 文化 建 構 中 所起 的 關 鍵 作用 。 同 樣 的, 《 名 媛詩
緯》 中 李 璧 〈挽 葉 瓊 章 〉詩 前 , 王 端淑 評 語 「 德玉 授 父 母 閨訓 , 嫻 禮 儀, 好 文 辭,
善吟 詠 , 陸 卿子 嘗 亟 稱 之。 挽 葉 瓊 章詩 直 令 瓊 章聲 價 重 於 南金 , 何 幸 哉! 」 則 點明
了挽詩對於形象建構的重要性。

上 述幾 種 閱 讀 與評 點 的 方 式, 不 僅 僅 只是 對 於 葉 小鸞 不 同 的 觀看 角 度 , 其敘述
卻又不約 而 同的建構 了 葉小鸞的 形 象,與《午 夢堂集》同 樣成為建 構 葉小鸞「才 女」
形象 的 輔 助 者。 然 而 , 葉紹 袁 身 為 閱讀 評 點 的 第一 人 , 其 主動 、 引 導 的評 點 方 式恐
怕才是閱讀與傳播中的主力者了。

六、結語

本 文主 要 在 探 討晚 明 才 女 葉小 鸞 性 別 書寫 與 其 形 象建 構 , 在 性別 書 寫 上 ,葉小
鸞身 為 女 兒 、妹 妹 的 角 色, 必 然 繼 承了 一 定 的 女性 觀 點 , 而這 樣 的 女 性經 驗 深 化為
96 中 極 學 刊

其創 作 中 的 主體 。 在 創 作中 , 葉 小 鸞透 過 閨 怨 的主 題 、 落 花的 消 逝 , 訴說 了 身 為女
性對 於 時 間 流逝 的 不 安 感, 紅 顏 易 老、 知 音 難 覓的 苦 楚 在 其詩 詞 中 隱 晦的 表 現 ,而
飛翔、仙境意象的運用,則寄託了自身的主體意識,頗有幾分不如歸去的意涵。

葉 小鸞 形 象 建 構的 主 要 功 臣是 其 父 親 葉紹 袁 , 整 部《 午 夢 堂 集》 散 見 著 葉小鸞
的身 影 與 親 人的 思 念 , 葉紹 袁 補 充 式的 評 點 與 其相 關 的 年 譜著 作 則 更 具體 的 說 明了
曾有 過 的 、 歡樂 的 家 族 氣氛 , 使 得 《午 夢 堂 集 》足 以 成 為 一部 回 憶 總 集。 葉 紹 袁的
閱讀 與 介 入 ,不 只 表 現 在其 評 點 上 ,《 返 生 香 》、 《 午 夢 堂集 》 的 陸 續出 版 , 使得
葉小 鸞 進 一 步成 為 一 種 可供 閱 讀 、 可供 觀 看 的 文化 產 品 , 而無 論 是 夢 境或 是 扶 乩,
都成 為 建 構 步驟 中 的 必 要手 段 之 一 ,也 同 樣 奠 定了 這 美 麗 想像 的 基 礎 。無 論 是 《窈
聞》 、 《 續 窈聞 》 、 《 瓊花 鏡 》 的 言之 鑿 鑿 , 或是 沈 宜 修 、葉 紹 袁 的 指證 歷 歷 ,都
間接 添 加 、 促成 了 「 才 女」 形 象 的 完整 性 。 於 是, 甬 東 的 顧鑑 沙 宣 稱 夢見 葉 小 鸞,
葉 小 鸞 的 眉 子 硯 為 後 世 所 喜 愛 41 , 名 媛 閨 秀 將 自 我 投 射 到 葉 小 鸞 身 上 , 有 心 羨 , 有
感傷,葉小鸞儼然成為當時「薄命紅顏」、「才女早夭」的代言人。

葉 小鸞 「 才 女 」地 位 的 塑 造, 絕 大 多 數是 成 於 家 人、 名 媛 的 祭文 , 再 渲 染成一
種 「 神 話 」 的 氣 質 42 , 祭 文 的 書 寫 雖 然 是 一 種 情 感 上 的 抒 發 , 然 而 祭 文 的 真 實 與 否
卻 不 是 眾 人 的 關 注 焦 點 , 無 論 是 否 刻 意 , 夢 境 與 扶 乩 確 實 有 其 實 際 效 應 43 , 與 其 詩
文評 點 合 一 ,建 構 出 一 種才 女 早 夭 、紅 顏 薄 命 的形 象 , 由 詩文 中 的 不 凡、 佛 教 與仙
界意 象 的 大 量使 用 、 德 才色 的 三 者 皆備 , 推 論 出幾 近 於 「 天妒 英 才 」 的結 論 , 恐怕
也唯 有 這 樣 的結 論 稍 稍 能轉 換 、 撫 慰其 哀 傷 的 心靈 , 於 是 這種 親 人 間 的共 通 想 法,
通過 評 點 與 家屬 的 祭 文 書寫 再 到 《 返生 香 》 遺 集的 刊 刻 出 版, 逐 漸 影 響其 他 人 的觀
點, 名 媛 所 作的 悼 詩 、 輓歌 的 基 礎 是在 閱 讀 《 返生 香 》 遺 集之 後 , 或 是聽 聞 其 事,
然而 《 返 生 香》 的 文 本 不僅 僅 是 葉 小鸞 個 人 的 創作 , 還 包 含了 父 親 評 點的 介 入 ,讀
者無 可 避 免 的受 到 影 響 ,在 這 樣 的 狀況 下 , 這 種「 神 話 」 更加 的 被 渲 染, 而 之 後的
文學 選 集 在 這樣 的 風 潮 之下 也 收 入 葉小 鸞 的 詩 文創 作 , 並 且又 加 以 評 點, 於 是 這種
經過 不 斷 的 閱讀 、 評 點 、收 集 、 出 版的 狀 況 更 鞏固 其 「 才 女」 的 地 位 ,並 且 反 過來

41
馮金伯《詞苑萃編》中即有記載,參見〈葉小鸞眉子研題詞〉條。
42
葉 紹 袁 〈 祭 亡 女 小 鸞 文 〉 寫 道 「 閭 里 相 駭 , 眾 口 沸 喧 , 氓 之 蚩 蚩 , 遂 謂 福 薄 」 , 頁 371。
沈 宜 修〈 祭 女 瓊 章 傳 〉「 兒 之 宿 慧 異 常,當 果 為 仙 都 邀 去 耳。或 有 譏 余 妄 言,效 古《 長 恨 歌 》
之 說。」頁 204。 由 於 葉 小 鸞 夭 折 於 婚 前 五 日「 猝 生 異 變 」,夫 妻 二 人 都 曾 敘 述 這 種 受 到 質
疑 的 情 況,這 樣 的 質 疑 恐 怕 不 只 是 在 鄉 里 間,其 未 婚 夫 婿 張 立 平 的〈 祭 文 〉中 亦 隱 約 透 露「 纔
聞 病 耗, 訃 隨 其 後 。 且 駭 且 疑, 猶 冀 或 否 」, 頁 375。 擔 不 起「 福 薄 」之 名, 那 要 如 何 美 化
葉小鸞的猝逝,進而在心理上尋求一個解答,成為一個重要關鍵。
43
除了評點,父親葉紹袁與其他親人咸以「夢」的方式,間接構成葉小鸞的形象,在〈天
寥 年 譜 別 記 〉中 即 有 記 載,夢 境 的 內 容 幾 乎 都 指 向 瓊 章 昇 仙,這 樣 的 夢 境 恐 怕 一 方 面 強 化 了
葉家人的心理,也同樣加強「神仙化」事蹟的流傳。
才 女 魅 影 : 晚 明 葉 小 鸞 《 返 生 香 》 的 性 別 書 寫 97

影響 其 評 價 ,使 得 原 本 傳統 社 會 中 不被 重 視 的 個人 成 為 一 種「 魅 影 式 」的 聲 音 ,不
斷環 繞 在 女 性文 學 史 的 週遭 。 而 作 為一 種 被 閱 讀、 被 觀 看 的文 化 現 象 ,葉 小 鸞 的形
象確 實 顯 示 出了 比 其 創 作更 為 豐 富 的內 涵 , 也 透過 這 樣 的 案例 研 究 , 約略 顯 示 出晚
明商業文化的發達與女性創作的特色。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