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統整)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理論架構

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有兩個假設:
(一)行為必須以環境對人的影響為因來解釋。
(二)對人的瞭解應建立在客觀的、實驗中能仔細控制變項的科學研究上。
(嚴謹實驗、可觀察變項及簡單系統的研究
學習
個體由於經驗而引起行為的持久性的改變
Watson 的行為主義
John B. Watson (1878-1958)
行為主義的始創者
華生(Watson)宣稱心理學應把人的行為當作研究的對象,而把意識趕出心理研究領域。
行為主義的人格
1.人格是習慣系統的最終產物。
2.至於哪一種習慣系統如何支配人的行為,則取決於環境的影響。
3.在華生看來,人格既然是由環境中的行為習慣形成的,自然也可以由改變環境來改變人格。
古典制約
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1936)
古典制約學習

巴夫洛夫的偶然發現
古典制約的原則:原本中性的刺激因為與另一能自動引發反應的刺激發生連結,使得中性刺激能
夠引起相類同的自動反應。古典制約模式有助於瞭解情緒反應的發展、維持及消失。
概念:
1.強化與強化物
2.類化與辨別
3.消弱與自然恢復
4.二級條件作用與二級強化
古典制約學習實驗
1.非制約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 不需經過學習就能引起反應的刺激。
2.非制約反應(unconditioned response,UR):不需經過學習就能對非制約刺激起的反應

3.制約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本為中性刺激,與非制約刺激連結,能引起反應的刺激。
4.制約反應(conditioned response,CR):由制約刺激所引起的反應。
各種形式的制約:
依 CS、US 呈現的時間先後分:
1.同時制約作用 (simultaneous conditioning)
2.延宕制約作用(delayed conditioning)
3.逆向制約作用(backward conditioning)
4.遺跡制約作用(trace conditioning)
操作行為主義
Edward Lee Thorndike(1874-1949)
B.F.Skinner(1904-1990)
Thorndike 的學習理論
Thorndike’s Puzzle Box

桑代克的學習理論
嘗試錯誤學習(Trial and Error)
在問題情境中,個體表現出多種嘗試性的反應,直到其中有一個正確反應出現,將問題解決為止。
定律: 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
1.準備律(law of readiness)指刺激與反應之聯結,隨個體的身心準備狀態而異;個體在準備反應(
如需求)狀態下任其反應時,將因反應而獲滿足,有過滿足的經驗,以後在同樣情境下自會出現
同樣反應。
2.練習律 (law of exercise )
練習次數愈多,個體的某種反應與某一刺激間的連結則愈加強。
也就是說,任何刺激與反應間之聯結,一經應用或練習,較未經應用換練習以前為強,聯結愈強
則反應愈敏捷。
3.效果律 (law of effect)
反應後獲得滿足效果者,反應將被強化,刺激反應間之連結加強,反之,無效果或是有不好效果
之反應將逐漸減弱。
Skinner 和他發明的 Skinner box

Skinner 把那些自發發生而受到強化後經常性重複的行為,稱為操作行為。
操作性行為:其基礎在於透過操弄環境的酬賞及懲罰來控制行為。
Skinner 認為環境刺激並未驅使個體反應,行為的真正來源是個體本身。
增強物是在反應之後所發生的事件,可以增加未來反應發生的可能性。

增強物的安排
立即增強:表現正確反應時立刻給獎賞 效果較好
延宕增強:表現正確反應後過一段時間再給獎賞 效果較差

連續增強:只要反應正確,皆給獎賞 效果較差
部分增強:只有部分正確的反應會得到獎賞 效果較好
部分增強 (Partial reinforcement)
固定比率 (fixed-ratio schedule, FR)
變動比率 (variable-ratio schedule, VR)
固定時距 (fixed-interval schedule, FI)
變動時距 (variable-interval schedule, VI)
正負增強、懲罰
增強:使之延續該行為。
懲罰:使之停止該行為。
正增強
負增強
施予式懲罰
剝奪式懲罰
古典制約學習與操作制約學習的相似性

古典制約學習 操作制約學習
• 聯結學習(CS 與 US 或 CS 與 • 聯結學習(S 與 R,R 與
CR) reinf,或 S 與 reinf)
• 趨近與逃避 • 反應上升或下降
• 消除現象 • 消除現象
• 刺激概化與區辨。 • 刺激概化與區辨。
• 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響。 • 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響。
古典制約學習與操作制約學習的差異
古典制約學習 操作制約學習
• 受試者處於被動 • 受試者處於主動
• 產生反射的動作 • 產生自主性反應
• 反應是引發出來的 • 反應是自動產生
• 反應後沒有酬賞 • 反應依賴酬賞的回溯作用。
• 使新的刺激可以控制舊有的反 • 產生全新的反應

學習取向的優缺點
優點 限制

1. 對於系統研究及理論發展很投入。 1. 過度簡化性格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現象。

2. 認識到情境、環境變項會影響行為。 2. 缺乏一個統整的理論,使得理論和應用間有距離。

3. 提供實用的治療方法且導致重要的 3. 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支持治療的效果。
新發展。

學習取向的三大貢獻
1) 對理論發展及系統研究的過程;
2) 確認情境、環境變項會影響行為;
3) 提供實用的治療方法而有重要的發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