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第三篇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 79

第三篇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

亞非古文明的興起

(1)探險家的考古發現
1.亞非古文明考古發現
(2)古代史有更清晰的面貌
( 一 ) 文明誕生的
(1)都誕生在大河谷地
要素
(2)城市形成
2.文明興起的條件
(3)工藝技術
(4)文字發明
(1)政權興衰
(2)經濟與社會
1.兩河流域古文明
(3)文學與法律
( 二 ) 兩河流域與波 (4)藝術與科技
斯古文明
(1)是印歐民族
2.波斯文明 (2)橫跨歐亞非三洲大帝國
(3)文化與祆教
(1)尼羅河
1.地理環境
亞非古文明的興起

(2)環境孤立
(1)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
2.政治演變
(2)波斯統治→亞歷山大帝國
(1)法老是神權統治者
( 三 ) 埃及古文明 3.社會層級
(2)社會呈金字塔式結構
(1)象形文字
4.文字宗教
(2)信仰多神
(1)科學注重實用
5.科學與建築
(2)建築以金字塔與神廟著稱
80 高中歷史(三)學習手冊

(續)
亞非古文明的興起

(1)哈拉巴與阿利安文化
1.起源
(2)阿利安社會
2.種姓制度與 (1)四個階級
婆羅門教 (2)今生乃前世注定
( 四 ) 印度古文明 (1)批評婆羅門教
3.佛教的創始 (2)始祖釋迦牟尼
(3)佛法與眾生平等
(1)《吠陀經》
4.經典與史詩
(2)《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兩部
史詩
第三篇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 81

第一節 文明誕生的要素
1. 亞非古文明考古發現:
(1) 遠古時期,亞洲與非洲曾經出現幾個文明,但這些文明大多僅存傳說、神話
、史詩與遺跡供後人憑弔。十八、十九世紀 歐 洲探險家在西亞、北非與
希臘的考古發現,拓展了古代歷史知識的版圖,也滿足歐人好奇心。
(2) 1756 年:一支丹麥考 古隊到伊朗考察,在波 斯波里斯(Persepolis)舊址挖
到古波斯王宮,開啟世界古文明考古的先河。
(3) 1798 年 : 拿 破崙 遠 征 埃及 。 次年 , 法國士 兵 在濱 地 中海 的 羅塞塔 挖 到
一塊石碑,碑上刻有象形文(聖書體)、俗體文與希臘文三種文字。這塊羅
塞塔石碑後來成為破解古埃及文字的基石,是埃及學研究的里程碑。
(4) 十 九 世紀 後 :古 文 明發掘 擴 展到 兩河 流域。 1840 年代 起 ,法 、英 等 國
考古專家在 伊拉克 地區進行挖掘,使西亞古代史有更清晰的面貌。

■ E
A

1750~1930 年代重要考古的發掘
年 代 地 點 發 掘 成 果
1756 年 伊朗 丹麥考古隊發掘古波斯王宮與波斯文字
1798 年 埃及羅塞塔 法軍發掘羅塞塔石碑
1840 年代 古巴比倫地區 英法考古專家挖掘亞述與蘇美文物
1873 年 土耳其特洛伊 考古家施理曼發掘特洛伊古城
1876 年 希臘 施理曼發掘邁錫尼古城
1900 年 希臘克里特島 諾薩斯城出土
1920 年代 北印度 正式挖掘哈拉巴等遺址
1928 年 中國河南 商代甲骨文出土

2. 文 明 興 起 的 條 件 : 人 類 最 早 的 文 化 是 石 器 文 化 , 又 分 成 舊 石 器 與 新 石 器 兩 個
階段,前者的人類以打製石器與採集、漁獵為生。後者人類改以磨製方法製
造石器,發生 農 業變革,文明進展幅度較大。
(1) 地理環境:早期文明大都誕生在大河谷地。河水供日常用水,亦用於耕種灌
溉,加上河水氾濫後遺留的肥美土壤,有利於 農 業發展,可供養較多人
口;河川亦有助於建立漁業、交通與商業網絡。人類逐漸發展出細緻的分工
模式、社會層級與政治組織。古代城市在此基礎上誕生了。
82 高中歷史(三)學習手冊
(2) 其他條件:文明的興起尚需 工藝 與技術的配合。從舊石器到新石器時代
的演變,就是一部工具與技術由粗糙到精緻的歷史。人類以火燒製陶器、烹
煮食物,也用火冶煉金屬,先是製作銅器,後來改良為青銅器。前 2500 年
左右,西亞、埃及與印度先後進入「 青銅 時代」。
(3) 文字:有了文字,人類經驗可以累積,文化能夠傳遞,歷史開始有了紀錄。
前 3000 年以後,西亞、埃及與中國先後出現文字,如:埃及的「莎草紙」
、兩河流域與希臘的「泥版」、印度的「泥印章」等。
(4) 形成要件:自然環境、城市形成、工藝技術與文字發明,均有利於早期文明
的興起。新石器時代後期,西亞兩河流域、北非 尼羅河 流域、南亞印度
河流域與東亞黃河流域,都先後成為世界古文明的發祥地。

第二節 兩河流域與波斯古文明
1. 兩河流域古文明:
(1) 政權興衰:西亞「美索不達米亞」,是指 底格里斯 河與幼發拉底河間的
平原,從波斯灣頭延伸到地中海岸,形成一個彎月形,俗稱為「肥沃月彎」
,通稱「兩河流域」。此區每年 春 季山區融雪造成河流氾濫,帶來沖積
土,適於發展農業,孕育文明。兩河地區先後出現幾個政權:
蘇美人移入從事農業,發展出人類最早的文明之一。西元
前 4500 年左右 前 3500 年後,已在兩河南部建立城市,發展為城邦,卻
彼此征戰,未形成一統的帝國
阿卡德 人征服蘇美,統一兩河流域,建立西亞的第一
前 2360 年左右
個帝國
巴比倫人入侵此地,建立持續 300 年之久的帝國。 漢摩
前 1830 年 拉比 統治之下,巴比倫帝國達到鼎盛,後來帝國逐漸走
向衰落,被小亞細亞的西臺人所滅
亞述人興起,發展出一個軍事帝國。亞述人以善戰、黷武
前十四世紀
聞名,統治兩河流域達 600 多年
加爾底亞 人滅掉亞述,建立「新巴比倫帝國」,這是
前 612 年
兩河流域最後一個本土政權
前 539 年 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國西侵,滅了新巴比倫帝國
(2) 經濟與社會: 農 業是兩河流域的經濟基礎,農民引河水灌溉,生產穀物
與椰棗等作物。政府在經濟活動中居支配地位,統籌水利灌溉、清丈田畝與
土地分配。兩河地區與周邊有貿易往來,商業以金銀為交易媒介,並有使用
信用狀 的習慣。蘇美城市除了是政治與軍事中心,亦擔負經濟功能。阿
卡德帝國的遺址發現了印度哈拉巴文明的印章,顯示當時或有遠程貿易。古
第三篇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 83

代兩河社會已出現社會分化,有嚴明的階級區分。 奴隸 在社會最底層,
主要來自戰俘與罪犯,也有因債務而賣身為奴者。
(3) 文學與法律:
A ○
1
E
文字:蘇美人一開始使用象形文字,後來發明「楔形文字」成為兩河流域
A

通用的文字。楔形文字是以蘆葦製筆,在溼泥版上刻寫,乾燥後形成像「
楔子」般的痕跡,因此得名。地中海東岸的商業民族 腓尼基 人,參考
蘇美人的楔形文字及埃及人的拼音符號,創造出二十二個字母,成為後來
歐洲各國拼音文字的始祖。
A ○
2
E
蘇美文學作品:《鳩格米西史詩》是重要的詩歌作品,內容描寫蘇美國王
A

鳩格米西想求永生但結果失敗的故事,反映出兩河流域人民的生命態度帶
著 悲觀 與恐懼,與長期處於自然環境的不安有關。
A ○
3
E
法律:蘇美人曾整理地方習慣,編成《
A 烏爾納姆 法典》。巴比倫的
漢摩拉比法典,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法典。對於婚姻、財產、租佃、債
權均有嚴格規定;採取「報復主義」原則,強調「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4) 藝術與科技:
A ○
1
E
藝術成就:表現在神殿、城牆與宮殿建築上。他們興建階梯式的「塔廟」
A

供奉神祇, 亞述 王宮的裝飾浮雕構圖生動,以戰爭或打獵等為題材,
反映亞述的尚武風氣。新巴比倫國王 尼布甲尼撒二世 為撫慰其波斯王
后的思鄉之情,建造了一座空中花園,是古代世界奇觀之一。
A ○
2
E
科學方面:新巴比倫人民為了掌握自然秩序,注意天象觀測,能預測日、
A

月蝕。他們配合農時需要,依月亮的盈虧制訂 陰 曆,置有閏月,利於
農業發展。兩河人民亦擅長器具製作。 蘇美 人發明車輪,製造牛拖戰
車與貨車。西臺人發明冶鐵,出口鐵器。尚武的亞述人,則以鐵製武器稱
雄於兩河流域。
2. 波斯文明:
(1) 源起:波斯人是印歐民族的一支,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
(2) 擴張:
A ○
1
E
前六世紀,
A 居魯士 統 一 伊 朗 高 原 , 滅 掉 新 巴 比 倫 帝 國 ( 539B.C.E.)
。其子岡比西斯二世征服埃及,大幅擴張帝國版圖。
A ○
2
E
大流士一世時建立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A

A ○
3
E
大流士一世及其繼任者與希臘城邦發生衝突,爆發兩次「波希戰爭」。波
A

斯帝國戰敗,國力大損,又長期陷於內鬥、外患,終為來自希臘北方的
馬其頓 王國征服。
(3) 運作:為了有效管控龐大帝國,波斯實施 行省 制度,加強政令傳達;又
築路架橋,疏通運河,統一貨幣,以符合政治、經濟所需。波斯成為兩河流
84 高中歷史(三)學習手冊
域與印度之間的商業、文化橋梁,長程貿易非常發達。
(4) 文化:波斯人以 亞拉米 人的字母為基礎,設計出三十九個字母,將自己
的語言拼成文字,創造波斯文。
(5) 宗教:波斯人原本信仰紛雜,瑣羅亞斯德改革、創立瑣羅亞斯德教,主張:
宇宙間有善、惡兩種勢力,善惡長期對立,彼此鬥爭,最後 善 神終將征
服惡神。人在死後靈魂得接受審判,善人可上天堂,惡人則下地獄。

第三節 埃及古文明
※ 埃及古文明簡表:
A ○
1 希羅多德曾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E
A

地理
A ○
2 尼羅河形成狹長綠洲。每年六月中旬,河水定期氾濫
E
A

位置
A ○
3 地理上孤立,外族入侵不易,遂有穩定、同質與綿長的特色
E
A

A ○
1 前 3100 年左右,上埃及統一了整個埃及
E
A

A
2 早 期 王 國 →舊 王國 →第 一 中衰 期 →中 王國 →第 二 中衰 期 →新 王國 →
○ E
A

波斯統治→ 亞歷山大 帝國統治→羅馬帝國管轄


政權
A ○
3 前 2700 年,埃及進入古王國時代,
E
A 孟斐斯 為王國中心
演變
A ○
4 前 2050 年前後,
E
A 底比斯 統治者結束衰亂,進入中王國時期
A ○
5 前 1570 年代中期,上埃及統治者驅逐
E
A 西克索 人,開啟新王國
時期
A ○
1 呈金字塔式結構。尖端是王室、祭司和貴族;中間為文人、自由農
E
A

社會
、商人與工匠;下層是農奴
階級
A ○
2 階層之間存在著巨大鴻溝,但並非全無流動
E
A

文字 象形文字
A ○
1 象形文字寫在神廟、紀念碑與莎草紙上,留下許多文學作品
E
A

文學
A ○
2 《死者之書》是古埃及重要文獻
E
A

A ○
1 信仰多神,崇拜各種自然現象
E
A

A ○
2 舊王國時代,孟斐斯「雷」神(太陽神)是眾神之首;中王國奉底
E
A

宗教 比斯「阿蒙」神;新王國時合為「阿蒙雷」,成為新信仰
信仰 A ○
3 古埃及社會盛行
E
A 奧塞利斯 崇拜
A ○
4 有死後審判的觀念,人死後,軀體要製成「木乃伊」,希望來生繼
E
A

續享受,生命態度較兩河流域人民樂觀
注重實用:
A ○
1 曆法 ── 據尼羅河氾濫週期制訂
E
A A E A 陽 曆
科學
A ○
2 數學 ── 以三角與幾何為代表
E
A A E A

A ○
3 醫學 ── 人體解剖、藥物防腐與外科手術發達
E
A A E A
第三篇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 85

A ○
1 以金字塔與神殿為代表
E
A

A ○
2 金字塔盛行於
E
A 舊王國 時代,以 古夫 金字塔最著名
建築
A ○
3 中王國後,以神殿為主,底比斯卡納克神殿為其代表
E
A

A ○
4 巨型雕刻,如人面獅身像和阿布辛貝神廟的法老造像
E
A

■ E
A

古埃及人的死後審判
古埃及宗教中一項最特殊的觀念,與倫理道德有直接的關係,就是「瑪
特」。「瑪特」就是埃及宗教和倫理道德觀念的橋梁,對埃及人來說,人世
間的事務和人的行為應該要符合「瑪特」,因為那是神的旨意。那麼又有什
麼辦法可以保證人在世上的行為能合乎道德準則?埃及人的解決之道是死後
的審判。
所謂的死後審判,是指人死之後必須在死者之神奧塞利斯面前接受一次
審判,看看他在生前是否曾經犯過任何罪過。審判的方法是將死者的心放在
天秤上,另一端放著象徵「真理」的羽毛。兩者若不平衡,則死者的心將被
一怪獸吞食,若平衡,則可以前往西方永生世界。有趣的是,在審判前,死
者必須回答神明的問題,並且一一否認自己曾經犯過任何錯誤。
(參考資料:蒲慕州,法老的國度:古埃及文化史,臺北:麥田,2011 年)

第四節 印度古文明
1. 印度古文明兩個源頭:本土的 哈拉巴 文化和外來的阿利安文化。
(1) 哈拉巴文化:
A ○
1 出現於前 3000 年左右,在前 2300 年達到高峰。文明遺址散布甚廣,主要
E
A

有哈拉巴與摩亨卓‧達羅兩處,稱為「哈拉巴文化」。
A ○
2 繁榮的城市文明:哈拉巴和摩亨卓‧達羅都是
E
A 磚 築的城市,可容納三
萬五千人。分衛城與下城,格局分明。衛城是政教中心,下城是工商與住
宅區。城內公共浴室與下水道設施,尚未見於同時期的其他文明。從都市
規劃與衛生系統的設置,顯示當時可能已出現強大的政府組織。
A ○
3 經濟與文化:農業為基礎,商業也相當發達,商賈或已遠到兩河流域經商
E
A

。哈拉巴人也使用 青銅 器,手工藝十分精良。從發掘到的石印與泥版
,考古學家蒐集到 270 多個刻有文字的符號,可惜並未完全破解。
A ○
4 消失:前 1500 年左右,哈拉巴文化突然消失。消失的原因可能是游牧民
E
A

族入侵,也有可能是自然環境變遷、印度河改道的結果。
(2) 阿利安社會:
A ○
1 前 2000 年左右,居住在歐亞草原的
E
A 印歐 民族,有過一次大遷徙,一
86 高中歷史(三)學習手冊
支部族入侵印度河,自稱「阿利安人」。此族是游牧民族,最初在印度河
活動,因受哈拉巴文化影響,轉為農業生活。西元前九世紀,發展出鐵製
武器,勢力擴展到恆河東部,並往南伸入德干高原。
A ○
2
E
社會組織:是父系社會,部落首領稱作
A 羅闍 ,戰時是軍事統帥,平時
則要保護人民。羅闍與部落會議共享權力。羅闍下轄自治村莊,而自治村
莊須向其進貢產物,以換取保護。
2. 種姓制度與婆羅門教:
阿利安人進入印度之初,基於強烈的種族優越感,將社會區分為
社會區分
阿利安與達薩兩「色」人,前者膚色白晰,後者膚色黝黑
A ○
1 阿 利安人 發展出一套「種姓制度」,利用嚴格的階級劃分,確
E
A

保統治階層的利益
A ○
2 人民分為四大階級,種姓代代世襲,互不通婚:
E
A

a. 婆羅門 是僧侶階級,掌祭典與教育
種姓制度
b.剎帝利包括貴族與武士,掌作戰與政治
c.吠舍是平民,含農民與商人,負責生產活動
d.首陀羅是 奴僕 ,專門服侍上述階級
e.另有地位更低的賤民
A ○
1 種姓制度靠婆羅門信仰來維繫
E
A

A ○
2 相信「輪迴」,認為人死後靈魂會依其生前行為重新降生
E
A

婆羅門教
A ○
3 有助於穩定既有的社 會秩序,卻缺乏眾生平等的精神,偏重儀
E
A

式與祭祀,忽略宗教靈修的意義,後受批評與質疑

種姓制度示意圖
第三篇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 87

3. 佛教的創始:
(1) 前 六 世紀左右,印度北部出現兩個新的宗教運動:「耆那教」與「佛教
」:
A ○
1 兩者雖然教義有別,但均在批評婆羅門教的儀式主義與殺生作為。
E
A

A ○
2 它們雖也延續婆羅門教的因果報應、輪迴轉世的觀念,但強調禁欲、非暴
E
A

力與虔誠修行才是人在宇宙中的「解脫」之道。
(2) 佛教的始祖釋迦牟尼,是迦毗羅衛城的王子。年輕時生活優渥,但二十九歲
時看透生老病死之理,開始四處修行,尋求解脫之道。最後,他在菩堤伽耶
村的菩提樹下證道覺悟。釋迦牟尼成佛後,發願要以佛法引導眾生超脫生死
輪迴之苦。他主張眾生 平等 ,力圖解消印度階級與宗教隔閡。

■ E
A

耆那教的發展
創 教 者 是 摩 訶 毗 盧 ( Mahavira,540-468B.C.E., 又 譯 馬 哈 維 拉 ) , 原 是
恆河流域的一個小國王子,三十歲出家苦修。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靈魂
,解脫靈魂之苦唯一辦法,就是遠離物質,才能獲得獨立自由。因此他主張
過一種極端遁世與苦修的生活。他也以一切生物都有靈魂為由,反對殺生。
摩訶毗盧的隱修苦行、不殺生的主張獲得不少人的崇信,而被信徒稱為「耆
那 」 ( Jaina) , 意 為 「 生 命 痛 苦 的 征 服 者 」 , 這 個 宗 教 就 稱 為 耆 那 教 。 此
教後因教徒遷移分散與教內分裂而逐漸沒落,現在印度仍有教徒活動。

4. 經典與史詩:
(1) 經典:《吠陀經》成於前 1700 年至前 500 年間,是祭神頌歌、咒文與祈禱
文的彙編,一開始藉由口傳流傳,數個世紀後才形諸文字。
(2) 史 詩 : 阿 利 安 人 留 下 《 摩 訶 婆 羅 多 》 與 《 羅摩衍那 》兩部史詩,成書
時間較《吠陀經》晚,呈現的卻是相同時期的社會文化,對印度與東南亞文
化均有深遠的影響。
名 稱 內 容 意 義
現存世界上最長的史詩,敘說婆羅多族兩
反映阿利安國家
摩訶婆羅多 個支裔為權勢互鬥、最後終結於一場大戰
成長的經歷
的故事
意為「羅摩的旅程」,描述羅摩王子與其
反映阿利安社會
羅摩衍那 妻悉多(Sita)歷經宮廷內鬥與魔王挑戰
倫理觀念的變化
的英雄事蹟
88 高中歷史(三)學習手冊

一 兩河流域與波斯古文明比較
政權與民族 興 亡 文學、宗教與法律 經濟與社會 科學與藝術
A


1 前 3000 年 前 ○
E A

1 發明「楔形文字」 ○
1 有嚴明的
A E A A E A


1 使用十二
E A

後在兩河流 ○
2 「鳩格米西史詩
A E A

階級區
單位度
域南部建城 」反映兩河人 分
量衡制
邦 們悲觀的生命 A


2 發明車輪
E A

蘇美人 與六十
A


2 前二十四世紀
E A

態度 ,製造
進位法
中期, 阿 ○
3 整理地方習慣,
A E A

牛拖戰
A


2 階梯式塔
E A

卡德人 征 編成《烏爾納 車與貨


殿
服蘇美人 姆法典》 車
A


1 發現印度
E A

哈拉巴
前 2360 年 左 右 文明印
阿卡德帝國 - -
征服蘇美人 章
A


2 或有遠程
E A

貿易
A


1 前 1830 年 入
E A

《 漢摩拉比 法
侵,持續了
典》採取「報復主 交通逐漸發
巴比倫帝國 四百年 階梯式塔殿
義」原則,缺乏平 達
A


2 被
E A

西臺 人
等觀念
征服
A


1 輕型戰車
E A

勢力遠達敘利亞 A


2 發明冶鐵
E A

西臺人 - -
、巴勒斯坦 術,出
口鐵器
第三篇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 89


1 前十四世紀建
E A

立軍事帝國
A


1 階梯式塔
E A

,統治兩河
A


1 尚武
E A

殿
流域達六百
亞述帝國 接受巴比倫文化 A


2 以鐵製武
E A A


2 裝飾浮雕
E A

多年
器稱雄 構圖生
A


2 前 612 年,被
E A


加爾底亞
人征服
A


1 尼布甲尼
E A

撒二世
興建的
空中花
園是古
代世界
A


1 由
E A

加爾底亞 的奇景
新巴比倫 人建立 A


2 能預測日
E A

- -
帝國 A


2 前 539 年被波
E A

、月蝕
斯人所滅 。配合
農時需
要,依
月亮盈
虧制訂
陰曆,
置閏月
A


1 前六世紀,居
E A A


1 統一貨幣
E A

魯士統一伊 A


2 成為兩河
E A

朗高原,後 流域與
A


1 以亞拉米人的字
E A

滅新巴比倫 印度之
母為基礎,創
帝國 間的商
波斯帝國 造波斯文 -
A


2 大流士一世時
E A

業、文
A


2 瑣羅亞斯德教受
E A

建立大帝國 化橋梁
政府支持
A


3 遠征希臘失敗
E A A


3 長程貿易
E A

,後為亞歷 非常發
山大所滅 達
90 高中歷史(三)學習手冊

( 1.古 埃 及 文 明 三 面 與 外 界 有 沙 漠 等 隔 絕 , 古 中 國 文 明 地 處
一、單選題 歐亞大陸東陲,外有沙漠與大海,與外界交通不易)
( C ) 1. 某位學者比較人類四大古文明時,提及其中兩個文明:這兩個文明基
本上都是土生土長地自行發展出來的,也都有自然天險屏障或地理上
的偏安,讓它們自成一個世界,為統一政權的出現提供有利養分。學
者所指稱的兩大文明最 可能是 (A)印度、埃及 古文明 (B)兩河、中國
古文明 (C)埃及、中國古文明 (D)印度、兩河古文明 【102.指考】
( D ) 2. 一首詩描述古埃及的農業生活,提到以下特徵:甲、尼羅河定期氾濫
,使埃及生生不息;乙、河水澆灌了沙漠,養育肥美魚類;丙、河岸
有牲畜覓食;丁、神廟定期舉行豐年慶典。上述哪項特徵最足以說明
此詩所描述的是農業定耕生活方式? (A)甲 (B)乙 (C)丙 (D)丁
( 2.丁 : 神 廟 能 定 期 舉 行 豐 年 慶 典 ,
表示有定居且進行農耕生活)
【101.學測】
( D ) 3. 西元前 3000 年以後,不同的民族先後遷入兩河流域,建立政權。有
些民族使用閃族語言,有的則使用印歐語言。這些民族的語言雖然不
同,但此地區的文化與貿易能夠持續成長。學者認為這種情況主要是
由於一個共通的重要基 礎。這位學者指的是 (A)使用鐵器 (B)宗教統
一 (C)軍事技術 (D)楔形文字 【100.學測】
( C ) 4. 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的搖籃,自古以來許多民族進出這
( 4.從 課 文 可 知
蘇美人之後
個舞臺,先後建立統治政權,留下了豐富的文明遺跡。下列諸民族統
在兩河流域 治此一地區的先後順序,何者正確? (A)西臺人→阿卡德人→巴比倫
的統治者依
序為阿卡德 人→亞述人→波斯人 (B)亞述人→巴比倫人→阿卡德人→西臺人→波
人 →巴 比 倫
人 →西 臺 人 斯人 (C)阿卡德人→巴比倫人→西臺人→亞述人→波斯人 (D)巴比倫
→亞 述 人 →
波斯人) 人→波斯人→阿卡德人→西臺人→亞述人 【98.學測】
( D ) 5. 社會區分階級是常見的現象,但依據的理論基礎各異。下列哪一社會
階級的區分是建立在宗教理論上? (A)先秦的中國 (B)古代的希臘
(C)中古的歐洲 (D)古代的印度 【96.指考】
( B ) 6. 某博物館收藏一塊石版浮雕,如右圖。從浮雕的
內容判斷,這塊石雕最可能的來源是 (A)十六世
紀初期探險家在安地斯山發現 (B)十八世紀末葉
軍隊遠征埃及掠奪所得 (C)十九世紀中期科學家
從克里特島挖出 (D)二十世紀中期考古學家在吐
魯番發現 【96.指考】
( C ) 7. 威廉‧瓊 斯爵士( Sir William Jones)是十八 世紀英國 駐印度殖 民地
法官,受過歐洲的古典教育,卻迷上印度文化。他精通波斯語、梵語
第三篇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 91

和近代印度語言,如孟加拉語、印地語。他為文指出:「這些印度語
言之間,還有它們跟希臘語、拉丁語與近代歐洲語言之間,都存在有
密切的關係。」我們應如何理解瓊斯爵士此一語言學的「發現」?
(A)具有歷史根據。亞歷山大東征時曾征服印度北部,將希臘語傳入印
度 (B)缺乏歷史根據。瓊斯因為個人雅好印度文化,以致產生此一文
化幻想 (C)有 語 言 學 根 據 。 印 度 人 源 自 雅 利 安 人 ( Aryan) , 是 印 歐
民族的一支 (D)出自政治動機。殖民官員為拉攏印度民心,刻意製造
神話,以利統治 【95.指考】
( B ) 8. 在文字記載出現之前,人類已經歷漫長的文化演化過程。考古學者運
用哪種發掘的資料,作 為分期的標準? (A)發 掘出的人類遺骸 (B)人
類使用的工具 (C)遺址中動植物殘留 (D)遺址周邊的環境
( D ) 9. 如果有人說「埃及人發展的高等數學與他們的生活毫無相關」,你可
以從哪些歷史事實反駁他?(甲)木乃伊的製作; (乙)製作精良的戰爭武器
; (丙)金 字 塔 及神殿的建造 ; (丁)尼 羅 河 氾濫時間的推測;(戊)尼 羅 河 每 年
氾 濫 後的 土地 丈量 (A)甲 乙 丙丁 戊 (B)甲丙 丁戊 (C)乙丙 丁 (D)丙 丁
戊 【臺南一中】
( D ) 10. 一個新石器時代晚期村落裡的人群,過著怎麼樣的生活? (A)食用的
穀糧取自耕作,食用的肉類則有賴狩獵始能獲得 (B)由於沒有貯水的
器具,所以居所緊鄰水源 (C)彼此間的經濟能力並無差異,社會地位
亦皆相等 (D)有人專事農耕,也有人專事工具的製造
( B ) 11. 政治動亂或生活困頓時,人們便傾向於用宗教來解決現世的困難。以
輪迴觀念來解釋人生的苦難的觀念最初是源自下列哪一種宗教? (A)
( 14.古 埃 及 人 相 信 生 死 會 循 環 ,
佛教 (B)婆羅門教 (C)道教 (D)猶太教 因 此 正 確 答 案 是 選 項 (C))
( C ) 12. 「浮雕作品描繪戰爭與狩獵的戲劇性事件非常自然逼真,對於動態的
描繪也非常生動,反映出本身族群社會的特色。」這個族群為何?
(A)蘇美人 (B)巴比倫人 (C)亞述人 (D)加爾底亞人
( B ) 13. 阿利安人入侵印度前,半島上已有一些發展。下列所述何者為正確?
(A)農業與 畜牧生活已開 始,商業行為尚未產生 (B)城市 文明型態已出
現 (C)婆羅門教為普遍的宗教信仰 (D)已有一定規模的帝國組織
( C ) 14. 張同學在報告中說,某個古代民族對於生死的觀念是「……死亡不是
生命的結束,而是永恆的開端……死亡或復活,不過是宇宙秩序的一
部分罷了,有什麼好擔憂呢?」請問:張同學最有可能報告關於哪一
古代民族? (A)羅馬人 (B)克里特人 (C)埃及人 (D)巴比倫人
( D ) 15. 下列關於古埃及農民與蘇美農民的比較,何者為正確?
埃 及 蘇 美
92 高中歷史(三)學習手冊

(A) 政治不穩定,農業卻發達 政治穩定,農業不發達


(B) 農民不受政府約束 農民地位高於貴族
(C) 農作物較少外銷 農作物經常外銷
(D) 不擔心尼羅河會突然泛濫 擔心洪水會突然降臨
( 15.古 埃 及 因 地 理 環 境 限 制 , 較 少 對 外 輸 出 農 作 物 , 兩 河 流 域 則 相 反 。 希 臘
人與腓尼基人的長程貿易發達後,兩區農作物交流才更頻繁)
二、題組題
( ABC ) 1. 「定居農 業」是孕 育人 類古文明 的主要經 濟活 動。世界 史上,定
居農業地 區通常是 出現 在一些大 河流域的 氾濫 平原,而 成為古文
明 的 發 祥 地 。 下 列 哪 些古 文 明 發 祥 於 大 河 氾 濫平 原 ? (A)古 代 埃
及文明 (B)美 索 不 達 米 亞 文 明 (C)印 度 哈 拉 巴 文 明 (D)中 國 華 北
( 1.(A)位 於 尼 羅 河 旁 沖 積 肥 (沃
古文明 土 壤 區 ; (B)位 於 底 格 里 斯 河 、 幼 發 拉 底 河 間 , 由 於【99.指考】
E)美洲馬雅古文明 洪水氾濫帶來
沃 土 ; (C)源 自 印 度 河 流 經 的 氾 濫 平 原 ; (D)源 於 黃 河 及 其 支 流 高 地 ; (E)位 於 猶 加 敦 半 島 的 熱
( ABCD帶 叢 林))2. 小芳同學將古代埃及與印度文化列表,請問:哪些選項正確?
選 項 埃 及 印 度
(A)君主或國王 神的化身,神聖不可侵犯 既無神性,也不集權
(B)宗 教 太陽神是眾神之首 梵天是宇宙最高主宰
新王國時代大祭司地位 可
(C)教 士 在社會地位上最專業
抗衡法老
集體化社會,有機會改 變
(D)社 會 社會階級難以變動
社會地位
(E)經 濟 以農業為主,兼有工商業 以工商業為主
( ACDE ) 3. 「蘇美地 處三角洲 ,底 格里斯河 與幼發拉 底河 夾帶大量 泥沙沉積
於此,土 壤異常肥 沃。 但蘇美人 到來之前 ,肥 沃的土壤 卻毫無用
武 之 地 , ……蘇美 人 的成 就 便 是昂 然 迎接 並 克服 了 這 項挑 戰 。 他
們建立了 一套灌溉 系統 ,一旦水 位高漲便 引流 改道,築 壩蓄水,
修建渠道 ,並在地 下儲 水,以備 旱季之需 。經 過一段時 日,優越
的灌溉系 統催生了 組織 緊密的社 會;社會 僅需 動員部分 成員,而
非所有勞 動力,便 可生 產超乎所 需的糧食 。其 他成員因 此得以從
事藝術創 作、工藝 或商 業;而在 此同時, 剩餘 的糧食則 可對外銷
售,其收 入正可支 應這 類活動。 『灌溉』 這項 重要的技 術問世後
千年,約 在西元前 四千 至三千年 間,農業 與城 市革命臻 至成熟。
」 關 於 此 段 資 料 , 下 列敘 述 何 者 正 確 ? (A)蘇美 人 因 興 修 優 越 灌
溉 系 統 , 建 立 農 業 的 定居 社 會 (B)蘇 美 人 為 發展 農 業 、 興 建 城 市
而發明良好的灌溉系統 (C)蘇 美 人 興 修 灌 溉 系統 , 是 受 地 理 環 境
影響 (D)兩 河 流 域 須 依 賴 人 工 灌 溉 , 始 能 耕 作 (E)灌 溉 系 統 的 興
第三篇 文明的興起與交會 93

築與管理,催促社會組織的形成及分化

三、簡答題
1. 「 宇宙 間存 在善惡 對立的 兩股 力量 ,並且 不斷鬥 爭, 最後 善神將 會戰勝 , 使
宇 宙脫 離黑 暗勢力 的支配 。」 請問 :此段 最有可 能描 述哪 一個古 代民族 的 宗
教信仰?
答 :古波斯人。
2. 上 古時 期某 個宗 教相 信: 「宇 宙唯 一絕 對的 主宰 是『 梵天 』, 人必 須苦 修 ,
斷 絕欲 念, 才能達 到『梵 我同 一』 的境界 ,才能 擺脫 輪迴 。」請 問:此 宗 教
最有可能為何?
答 :婆羅門教。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