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巴金

(一) 巴金生平与创作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 浙江
嘉兴。祖父是个专制的封建家长,父亲曾任四川广元县知县。他幼年 时从
母亲那里受到要“爱一切人”,要“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助的 人”。
的泛爱思想教育,对封建家庭中的压迫和倾轧产生深深的憎厌。 22 “五
四” 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和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涉 及
比赛的成都。 这一 切都表明已具有了初步的民主主义革命要求。 1918
年,巴金进入成都青年会英文补习学校,1920 年,改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
校读书。1927 年到法国留学。1928 年,8 月,写成了处女作中篇小说
《灭 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1928 年 12 月,巴金回国。在
翻译 外国文学、思想文化作品的同时,创作了长篇小说。巴金是中国现代
文学 家、分成小说家、散文家和翻译家。他作品受到很多国家读者和学者
的热 爱和关注, 一部分作品翻译成英、俄、日、法等十余种文字。他主要
是写 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
三部 曲 《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的前两部。巴
金的 小说题材分为两大类:是描写青年、革命者的作品,而是揭示 封建
家庭残 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命运的作品。23

(二) 巴金代表小说作品
“激流三部曲”是揭露封建家庭家庭制度的弊害和社会专制制度的 罪恶。
其中的《家》创作于 1931 年,是巴金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个封建 地主大
家庭,在“五四”的形势下,一天天衰落下去的过程。巴金通过对 一个家
庭崩溃。深刻反映了半封建、半殖地的中国社会走向崩溃的趋势。 其中描
写三兄弟高觉新、高觉民和高觉慧不同的人生选择,反映五四新青 年对个
性自由的追求,也痛斥了中国传统封建大家庭的“吃人”本质。小 说中的
觉新是塑造得最为丰满的人物,他接触过新思想,曾有追求美好前 程的梦
想。他必须肩负大家庭的责任。为了顺从家庭的要求,酿成了自己 和他人
的一次次悲剧。他不但不能继续读书,而且得放弃自己心爱的表妹, 后来
在抑郁中死去。婚后,觉新发现妻子善良贤惠,以为可以保住一份安稳的
生活,没想到自己临产的妻子却因长辈们的迷信赶至城外,难产而死。 这
样,觉新不但无力追求幸福,还因自己的软弱,眼看着两个心爱的女子 被
夺去生命。24 相反,觉慧是一个寄寓着巴金理想主义激情的形象,他的
性格与觉新恰好相反,“大胆,大胆,永远大胆”是他面对强大的传统势
力鼓励自己勇敢行动的律令。他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充满反骨,戕害人
性的道德、礼教和习俗。《家》的思想成就是歌颂了反封建的叛逆精神,
唤起读者的正义感和反抗黑暗现实的热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起了
积极作用,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黑暗与罪恶。《家》的艺术特色是情
节发展自然,感情的激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成功地运用了中外文学
中描写人物的技巧,作品往往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此外,
语言精练生动,流利畅达,增强了作品的感人力量。40 年代就由曹禺改
编 成了剧本,此后多次被搬上舞台。50 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成电
影。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