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写作手法

15、以物为线索

【特点】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
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1. 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
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
象为具体。
2.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
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
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3.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
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4. 1、第一人称叙事法
5. 【特点】
6.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
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
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
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7. 26、借物抒情法
8. 【特点】
9.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
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
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10. 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11. 其特点是看似寻常最奇崛,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
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
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 4 句 20 字,毫无难解之处。如,"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整散结合

整句(对偶、排比等)与散句错杂。语言具有整齐美、对称美、复叠美、回环美、错落美,
活泼多致,丰富多彩,显得富有文采,情浓意满,酣畅淋漓。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