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1

會議報告(會議類別:其他)

3GPP RAN Plenary#73 會議報告

出國人員:王鴻翔、蔡宜學、陳志軒、陳弘仁
派赴國家:美國/紐奧良
出國期間:105 年 9 月 19 日至 105 年 9 月 22 日
報告日期:105 年 10 月 14 日
摘 要
本團隊出席在美國紐奧良舉辦的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無線存取網
路第 73 次全會(RAN#73)會議,本次會議由“3GPP 北美友人(North American
Friends of 3GPP)”主辦,共約有 244 人參加。本團隊依規劃有 4 位成員出席參
加會議,持續關注第五代行動通訊(5G)、裝置對裝置(Device to Device, D2D)、
車 間 普及 通 訊 (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 機 器 型 態通 訊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與 窄 頻 段 物 聯 網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相關議題。此行主要任務在於了解第 14 版(Release 14, R14)新工作項目
的發展及參與新無線電(New Radio, NR)技術討論,同時關注 LTE 標準制定的
動向及各家公司提案方向,以利掌握 5G 通訊系統發展的趨勢。
於無線存取網路工作組(Radio Access Network, RAN)的部分,著重下世代
接取系統技術(Next Generation Access Technology)、以長程演進技術為基礎的
車間普及通訊服務(LTE-based V2X Services)、長程演進技術之裝置對裝置的進
一 步 增 強 以 及 支 援 物 聯 網 與 穿 戴 式 的 用 戶 設 備 對 網 路 中 繼 (Further
Enhancements to LTE Device to Device, UE to Network Relays for IoT and
Wearables, FeD2D) 、 機 器 型 態 通 訊 的 進 一 步 增 強 (Further Enhanced MTC,
FeMTC)、與增強型窄頻段物聯網 (Enhancements of NB-IoT)的相關提案。
在 SA 的部分著重啟動新型態服務與市場技術(New Services and Markets
Technology Enablers, SMARTER)、下世代系統架構技術(Next Gener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NexGen)、行動物聯網(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 C-IoT)、與能源
效率(Energy Efficiency)等議題。

技術貢獻(Contributions):
此次會議本團隊共提出 5 篇技術貢獻。

會議解說:
3GPP 自 R14 已開始進行 5G 技術制訂,將針對增強的移動寬頻(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 、 大 量 的 機 器 型 態 通 訊 (Massive
machine-type-communications, mMTC)、以及超可靠低延遲通訊(Ultra-reliable

2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這三大類應用需求發展全新的高頻通
訊技術。擬於 2019 年 6 月向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遞交初版的 5G 提案,並於 2020 车 2 月向 ITU 遞交細部的 5G 提案。
故國際大廠無不積極於標準會議中進行技術布局。
本次 RAN#73 會期於 2016 年 09 月 19 日至 2016 年 09 月 23 日在美國紐澳
良舉行。主要的議題為:
 各工作群現況報告(RAN WG reports)
 RAN1 部分,到 R13 為止的標準現況相當穩定,R14 的研究項目和
工作項目有不錯的進展,不過 5G 的研究項目進度相對落後。
 下世代系統(Next Generation)
 新研究與工作項目(New Study Items/Working Items)
 工 作 中的 第十 四版 本 下世 代研 究項 目 (Open Release 14 Next
Generation Study Items)
 工 作 中的 第十 五版 本 下世 代工 作項 目 (Open Release 15 Next
Generation Working Items)
 這次主要在完成技術報告 TR 38.913 以及開始技術報告 TR 36.912
的內容討論。
 LTE 系統
 這次 RAN1 沒有通過任何新的工作/研究項目,不過有針對一些工
作項目進行修改。
 新研究與工作項目(New Study Items/Working Items)
 工作中的第十四版本長程演進技術研究項目(Open Release 14 LTE
Study Items)進度報告
 工作中的第十四版本長程演進技術工作項目(Open Release 14 LTE
Working Items)進度報告
 UMTS 系統
 其他

本次全會中,無線存取網路第 2 工作組(RAN Working Group 2, RAN2)新通


3
過了兩項工作項目。包含:
 長程演進技術之通話與影像技術增強(Voice and Video enhancement for
LTE);隸屬於長程演進技術(LTE)研究。
 通用陸地無線存取網路與長程演進技術串流服務之使用者經驗量測
(Quality of Experience Measurement Collection for streaming services in
UTRAN and LTE) : 隸 屬 於 通 用 移 動 通 訊 系 統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技術研究。

此外,本次對於新無線電的技術發展規劃也進行了討論與決議,決定延後
部分新無線電技術目標的研發時間。

4
目 錄
摘 要 .......................................................................................................... 2

一、會議名稱 ............................................................................................ 6

二、參加會議目的及效益........................................................................ 6

三、會議時間 ............................................................................................ 6

四、會議地點 ............................................................................................ 6

五、會議議程 ............................................................................................ 6

六、會議紀要 ............................................................................................ 7

七、心得與建議...................................................................................... 29

5
一、會議名稱
3GPP RAN Plenary#73 Meeting

二、參加會議目的及效益
參與在美國紐奧良舉辦的 3GPP RAN#73 會議,了解 R14 新工作項目的發
展及參與新無線電(NR)技術討論,同時關注 LTE 標準制定的動向及各家公司提
案方向,以利掌握 5G 通訊系統發展的趨勢。

三、會議時間
19 September – 22 September, 2016

四、會議地點
United State/New Orleans, Hilton New Orleans Riverside

五、會議議程
本次會議議程如下:

6
六、會議紀要

1. 會議摘要
本團隊出席在美國紐奧良舉辦的 3GPP RAN#73 會議,本次會議由“3GPP
北美友人(North American Friends of 3GPP)”主辦,共約有 244 人參加。本團隊
依規劃有 4 位成員出席參加會議,此行主要任務在於了解 R14 新工作項目的發
展及參與新無線電(New Radio, NR)技術討論,同時關注 LTE 標準制定的動向及
各家公司提案方向,以利掌握 5G 通訊系統發展的趨勢。

本次全會中 RAN2 新通過了兩項工作項目。包含:


 長程演進技術之通話與影像技術增強(Voice and Video enhancement for
LTE);隸屬於長程演進技術(LTE)研究。
 通用陸地無線存取網路與長程演進技術串流服務之使用者經驗量測
(Quality of Experience Measurement Collection for streaming services in
UTRAN and LTE) : 隸 屬 於 通 用 移 動 通 訊 系 統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技術研究。

此外,本次對於新無線電的技術發展規劃也進行了討論與決議,為了滿足
於 2019 年遞交 5G 初版技術的時程,決議延後部分新無線電技術目標的研發時
間。

以下分別就無線存取網路第 1 工作組(RAN1)及無線存取網路第 2 工作組


(RAN2)工作進度、以及新通過了兩項工作項目以及新無線電的技術發展里程碑
規劃進行會議解說。

2. RAN1 工作進度報告
RP-161342 Status Report RAN WG1 RAN1 chairman (NTT DOCOMO)

RAN1 主席以文件 RP-161342 對本季(July– September, 2016)進行工作組進

7
度彙整與報告。摘要如下:
 到第 13 版本(Release 13, R13)為止,RAN1 在 LTE 於高速封包存取(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HSPA)技術所訂定的規範是穩定的。
 所有與 R14 相關的工作項目(Working Item, WI)與研究項目(Study Item,
SI)進行狀況良好。
 對 RAN1 而言,下列工作項目與研究項目已經完成:
 工作項目:增強授權頻帶輔助之非授權頻帶存取研究(Enhanced
Licensed-Assist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 eLAA)
 工作項目:基於邊緣連結技術提供車對車應用服務(Support for
V2V services based on LTE sidelink) 。V2V 雖然工作項目宣布完成,
不過其實有部份 V2V 議題會移到 V2X 的工作項目去處理。
 研究項目:長程演進技術_通話技術增強研究(Study on enh. of
VoLTE)
 在其他工作/研究項目方面,增強型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enhanc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eMBMS)可能會需要更多的時
間分配。
 最後,由於目前 RAN1 文件編號已經使用超過 8000,預計下一次會期
將會超過原有 4 位數設計,因此將在下次會期開始使用 5 位數的文件
編號。

RAN1 各研究項目與工作項目進度,可以參考下表:

8
會議中 RAN1 對”基於邊緣連結技術提供車對車應用服務”工作項目提出建
議:由與此工作項目於 RAN1 已經結束,但部分相關技術研究,例如與壅塞程
度相關的量測,應該移到車間普及通訊(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的工作項目
內繼續進行。而在本次會期中,對車間通訊相關技術有興趣的公司也進行離線
討論(offline discussion),對於車間普及通訊工作項目進行目標的調整,並更新
工作內容文件於 RP-161894, “Revision of WI: LTE-based V2X Services”之內,最
後獲得大會通過。

3. RAN2 工作進度報告
RP-161344 Status Report RAN WG2 RAN2 chairman (Intel)

9
RAN2 主席以文件 RP-161344 對本季(July – September, 2016)進行工作組進
度整匯與報告。摘要如下:
 整體來說,RAN2 在本季工作負擔仍然沉重。
 關於 R13 的工作項目進行方面,仍有諸多的修正要求(Change Request,
CR) 需 處 理 , 例 如 : 窄 頻 段 物 聯 網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 、 機 器 型 態 通 訊 增 強 (Enhancement of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eMTC)、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與無線區域網路互聯
(3GPP/WLAN Interworking)等工作項目佔據了多數修正要求處理時
間。
 對 RAN2 而言,下列工作項目與研究項目已經完成:
 工作項目:增強授權頻帶輔助之非授權頻帶存取研究
 工作項目:第二層通訊協定延遲減少(L2 Latency Reduction)
 工 作 項 目 : 無 線 資 源 控 制 最 佳 化 (Radio Resource Control
Optimization, RRC Optimization)
 研究項目:長程演進技術_通話技術增強研究(Study on enh. of
VoLTE)
 基於邊緣連結技術提供車對車應用服務工作項目下與 RAN2 相關的研
究部分已經完成。

RAN2 各研究項目與工作項目進度摘錄如下所示:

10
4. RAN 新工作項目之提案討論
高通(Qualcomm)、愛立信(Ericsson)、與英特爾(Intel)公司經離線討論後,
聯合提出以 RAN1 主導,新的與非授權頻帶相關的工作項目:建議進行以雙連
結(Dual Connectivity;DC)架構的非授權頻帶技術研究。相關提案文件如下所
示:
RP-161779 Motivation for New Work Item on Enhancements to LTE operat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Ericsson, Nokia, Qualcomm

提出免執照頻帶的獨立運作和雙連接技術(Dual connectivity)的支援,以便
支援一些中立主機(neutral host)布建和較差後端網路(backhaul)的情境。

11
RP-161880 New Work Item on Enhancements to LTE operat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Ericsson, Nokia, Qualcomm, Intel

RP-161706 Motivation for new WI on Further Enhancements to Licensed-Assisted Access


using LTE

提出基於授權頻帶輔助之存取技術(Licensed-Assisted Access, LAA),將傳


輸時間區間(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縮短、增加傳輸頻寬以及引進操作
在 unlicensed band 的邊緣連接(sidelink)等三項增強來強化。

RP-161702 Motivation for new WI Further enhancement on FeLAA

只提出 Dual connectivity 在 unlicensed band 的支援,來支援較多的應用情


境。

由於在會場討論中並未取得共識,故未獲得通過。而本次會議中 RAN1 並
未通過任何新的工作項目。

RAN2 對接下來會期的時間進行離線討論。經討論與協商後,本次全會中
新通過了兩項工作項目,各分別屬於長程演進技術研究項目以及通用移動通訊
系統技術研究項目,包含:
 長程演進技術之通話與影像技術增強。
 通用無線存取網路與長程演進技術串流服務之使用者經驗量測。

以下對所通過的工作項目進行敘述。

12
i. 長程演進技術之通話與影像技術增強(Voice and Video enhancement
for LTE)
RP-161856 New Work Item on Voice and Video enhancement for LTE (CMCC,
Huawei, China Telecom)

本工作項目隸屬於 LTE 研究,主要為延續 LTE 之通話與影像技術工作


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在簽署支持此工作項目的公司中,包含了以中國
為首以及美歐的 15 家營運商。所研究的目標包含:
 編碼模式與速率(code mode/rate)的選擇。
 LTE 之通話技術(voice over LTE, VoLTE)與 LTE 之影像技術(video
over LTE, ViLTE)的信息(signaling)最佳化。
 LTE 之通話品質(quality)與覆蓋(coverage)提升。

預計相關的研究時程為至 2017 年第一季結束。

ii. 通用無線存取網路與長程演進技術串流服務之使用者經驗量測
(Quality of Experience Measurement Collection for streaming services
in UTRAN and LTE))
RP-161844 New WI proposal: Quality of Experience (QoE) Measurement Collection
for streaming services in UTRAN and LTE China Unicom

提案代表公司中國聯通(China Unicom)原本於 LTE 研究中推動此工作


項目,主要目的為讓營運商能了解使用者對所提供之技術串流服務的
感受。透過網路端以無線電資源控制信息來驅動裝置端進行量測與回
報的行為,將以現存的路測最小化(Minimization of Drive Test, MDT)技
術作為基礎來進行。但此提案在會場討論中受到阻力;因而轉向於通
用移動通訊系統技術研究中進行推動並獲得通過。

5. 新無線電的技術發展規劃
RP-161823 Way forward on NR features NTT DoCoMo
RP-161914 Outcome from prioritization discussion for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SI

13
為了滿足於 2019 年遞交 5G 初版技術的時程,本次對於新無線電的技術發
展規劃也進行了討論與決議:基於在 2018 年 6 月完成 Rel-15 的時程下,對新
無線電對於應完成的技術目標進行調整,延後部分新無線電技術目標的研發開
始時間。
RP-161823 提案討論了哪些 NR 功能不在 R15 的範圍內,藉由減少功能數
目來避免 NR 的第一階段(phase-1)被延遲的機率,可以觀察到這份提案內容排
除了巨量機器型態通訊(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MTC)和超可
靠/超低延遲通訊(Ultra 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URLLC),只剩下增
進行動寬頻(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因此亦有營運商表達擔心的立
場。為了降低疑慮,RP-161914 提案指出這些功能只是不會安排時間在 2017 年
3 月前討論,同時各工作小組應該要確保之後這些功能之後順利且有效的被引
進,也就是向前相容性(forward compatibility)。
最後決議在 2017 年 3 月之前對下列議題將暫時不安排相關會議討論時
間:
 Waveforms above 40GHz:40GHz 以上的通訊波形(Waveforms above
40GHz)
 大量的機器型態通訊(mMTC)
 成對頻帶之彈性雙工(Flexible duplex of paired spectrum)
 與非 3GPP 系統之互聯研究(Interworking with non-3GPP systems)
 無線中繼(Wireless relay)
 衛星通訊(Satellite communication)
 地對空及輕航空通訊(Air-to-ground and light air craft communications)
 超長距覆蓋(Extreme long distance coverage)
 邊緣連結(Sidelink)技術
 車對車(V2V)與車間普及(V2X)通訊
 多媒體廣播多播服務(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MBMS)
 共享頻帶(Shared spectrum)與非授權頻帶(unlicensed spectrum)
 地域性與定位功能(Location/positioning functionality)
 公共與緊急警示(Public warning/emergency alert)
14
 新自優化網路功能(New SON functionality)

然而現在進行中的工作項目仍應對上述這些項目保有向前相容性(forward
compatible)的考量:在研究設計上應考慮未來加入這些技術項目的可能性或可
使這些項目有效率的運行。

RP-161816 Key Decision on Option 3 & 7

這篇提案建議將 NR 非獨立(non-standalone, NSA)運作方式 option 3(LTE


輔助,連接到演進數據封包核心網(Evolved Packet Core Networks, EPC))提前
到 2017 年底完成,option 7(LTE 輔助,連接到下世代核心(Next Generation Core,
NG core))則是 2018 年 6 月完成。由於 NR 工作項目將在明(2017)年 3 月展開,
而且需要提前一個會期完成上層相關的共同設計工作,這將會造成 L1/L2 的工
作項目時間再度縮短只剩下 6 個月,因此遭到許多公司的疑慮和反對。最後仍
然無法給出一個確定的完成日期,只能確定 NR NSA option 3 的預期完成時間
將落在 2017 年 12 月到 2017 年 3 月間。至於獨立(Standalone, SA)運作方式維持
原案,預計將在 2018 年 6 月完成,詳細決議可以參考 RP-161915。

15
此外,高通公司對於非獨立的新無線電架構(以 LTE 為控制平面錨(control
plane anchor))與獨立的新無線電架構(以 NR 本身為控制平面錨)新無線電技
術開發的時程也提出下列貢獻文件,並經大會討論後獲得通過。
RP-161860 On NR timeline Qualcomm
RP-161915 On NR timeline

內容主要為:
 業界強烈要求非獨立的新無線電架構技術的研發時程將依先前決議,
在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3 月間完成。
 將基於先前所提的 option 3/3a 的網路架構。
 業界強烈要求獨立的新無線電架構相關技術開發時程應不受非獨立的
新無線電架構技術開發所延誤,在 2018 年 6 月前會完成。
 將基於先前所提的 option 2/4/4a/5/7/7a 的網路架構。

以下為先前(RP-161266 in RAN Plenary#72)所提之新無線電系統架構。

16
17
RP-161576 Text proposal to TR 38.913 from email discussion: [RAN#72-05] NR
positioning requirement

這篇是 TR 38.913 NR 定位需求的章節提案,其中水平/垂直方向的定位精


確度需求依然有不確定,部份公司表達這是一個很難作到的要求,因此希望不
要標上數字,不過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表示希望技術報告(Technical
Report, TR)能夠有數字在上面,此外精確度要求可以藉由結合多種不同技術來
達成,最後決議的文件 RP-161834 中仍然不明確指出數字,採用參考另一份文
件 TR 22.862 的作法。

RP-161532 Summary for email discussion [RAN#72-07] on Multicast requirements

這份文件提出 TR38.913 中 NR 關於多媒體廣播/群播服務(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MBMS)的相關需求,其中有爭議的部份在於要求能
夠支援專屬的 MBMS 載波(dedicated MBMS carrier),也就是將整個載波的資源
全用於 MBMS,只做下行傳輸。這是源由於先前在 LTE 的全下行配置的分時
多工(Time Division Duplex, TDD)爭議,主席澄清這是用在只有下行的頻譜,也
就是補充的下行(supplemental downlink)頻段,最後修正為 RP-161836 獲得通
過。

RP-161683 Cost-related requirements for future massive MIMO systems

這篇討論到射頻(Radio Frequency, RF)的要求對大規模多重輸入多重輸出


(massive MIMO)的花費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藉由降低 RF 的要求可以大幅降
低成本,因此希望能在 TR 38.913 加入花費相關需求的章節,同時也受到其他
公司的支持。

RP-161814 On unlicensed standalone as part of the 5G NR study item

這篇主要訴求是在免授權頻段(unlicensed band)的獨立運作模式不應該被
排除在 5G NR 的研究項目之中(在先前通過的研究項目中,這一項被標註為「待
議」),不過部份公司表達目前的研究項目內容已經過多,不希望再新增項目,
此外也有法規的相關問題。提案公司則是表示了解有優先順序,但是不希望排
除這個可能的應用情境。會中以 RP-161868 提案再次表達同樣的訴求,並願意

18
在 R15 將研究的優先權降低,不過除了愛立信(Ericsson)和高通(Qualcomm)以外,
眾多公司均表示既然在明年 3 月前不會研究這個題目,那麼目前就不需要去討
論這個項目的優先權問題,因此最後主席做成結論,如果沒有相容性問題被提
出,那麼就延到明年 3 月再討論,目前暫時不更改研究項目的內容。

RP-161792 Suggested Updates to the SID for the "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這篇主要討論一些命名問題,因為 NR 的演進方式極有可能是一開始是
NSA,連接到 EPC,之後漸漸的轉換成 SA 然後連接到 NG core,因此一些名
稱,像是連接到 EPC 的 gNB 的稱呼和連接到 NG core 的 gNB 稱呼等等都需要
討論,而且目前 RAN3 和 SA2 使用的命名方式都不同,有需要統一,最後結論
是進行約 2 周的電子郵件討論。

6. 機器型態通訊(MTC)與窄頻段物聯網(NB-IoT)相關進度發展
本次會議也注意到由於 R13 的 NB-IoT 已於前次 RAN#72 會期確認完成相
關技術的規格制定,並於本次會期完成部分測試驗證相關的規格制定,多家電
訊設備商與營運商積極推動 MTC 於 5G 之應用,以確保相關議題於未來的發展。
本次會議於 MTC 與 NB-IoT 相關議題,包含定位增強(Positioning Enhancement)
以及 R14 的相關演進部分。
本次會議於 MTC 方面,無線存取網路第四工作組(RAN4)已經完成 60%的
測試驗證與效能需求項目,並列於 RP-161659 標準工作狀態報告(Status Report)
中,其包含基地台無線電頻率相容性測試(BS RF conformance testing)、無線電
資源管理效能需求(RRM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以及解調效能需求(Demo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等 NB-IoT 之部分相關測試驗證與效能需求的制定。
預計將於年底完成所有 NB-IoT 的測試驗證規範。
此外,多家電訊營運商結合設備商推動增強型窄頻段物聯網
(Enhancements of NB-IoT)於 R14 的標準規範中,新增額外的頻譜(見下表,摘
錄自 RP-161890),顯現出 NB-IoT 是電訊營運商未來佈建的重要項目之一。

頻帶 主導公司 支持公司

19
11 SoftBank Qualcomm, Nokia, ZTE, Nubia, Huawei,
HiSilicon, KDDI, Ericsson, Telekom Research &
Development Sdn. Bhd
25 Sprint SoftBank, Qualcomm, C Spire, Ericsson
31 Telekom Research & Qualcomm, Nokia, ZTE, Nubia, Huawei,
Development Sdn. Bhd HiSilicon, KDDI, Ericsson, SoftBank
70 Dish Network Huawei, Nokia, Qualcomm, Samsung

本次會議對於增強型 NB-IoT 於 R14 的標準技術規範部分,已經於各個無


線存取網路工作組(RAN Working Group)達成共識,並列於 RP-161462 標準工作
狀態報告中,其內容摘錄如下:
 RAN1 於增強型 NB-IoT 之技術規範共識:
Agreement:
 The wider bandwidth operation is enabled by eNB.
 Wider bandwidth PDSCH/PUSCH is cross subframe scheduled by MPDCCH.
 MPDCCH follows Rel-13 design, which implies that it can be decoded by a UE operating in
narrowband operation (6RB).
 If a new grant is introduced for wideband PDSCH/PUSCH, the number of blind decodings of
MPDCCH does not increase with respect to Rel-13 eMTC.
Agreement:
 For Rel-14 FeMTC UEs, the maximum UL TBS for CEMode A UEs with maximum 1.4 MHz
bandwidth in TDD/HD-FDD is increased to 2984 bits.
o Idle mode operations reuse the Rel-13 eMTC design.
 Study till next meeting whether there are any issues with a maximum useable PDSCH/PUSCH
channel bandwidth which is a multiple of 6 PRBs.
 For Rel-14 FeMTC UEs supporting larger UE channel BW for PDSCH and PUSCH:
o The larger max. DL TBS is at least 2984 bits.
o The larger max. UL TBS is at least 2984 bits.
 For Rel-14 FeMTC UEs with larger TBS and channel BW:
o Idle mode operations reuse the Rel-13 eMTC design.
Agreement:
 For Rel-14 BL UEs in CE mode A (FFS for CE mode B), the single larger maximum UE channel
BW for PDSCH and PUSCH in RRC connected mode is 5 MHz.
 For Rel-14 non-BL UEs in CE mode A (FFS for CE mode B), the single larger maximum UE
channel BW for PDSCH and PUSCH in RRC connected mode is (FFS: 5 or 20) MHz.

 RAN2 於增強型 NB-IoT 之技術規範共識:


 The Rel-13 SC-PTM architecture is assumed for multi-cast design for NB-IoT and MTC.
 Reception of multi-cast in RRC_IDLE mode is required by both NB-IoT and MTC.
 Reception of multi-cast in RRC_CONNECTED mode is not required for NB-IoT and FFS for
MTC.
 Service continuity of multi-cast should be supported as in Rel-13 for Idle mode for NB-IoT and

20
MTC.
 RAN2 assumes that the legacy SC-MTCH mechanism in which the SC-MTCH is scheduled by
PDCCH is reused for multi-cast in NB-IoT and MTC to achieve flexible scheduling.
 RAN2 assumes that repetition for SC-MTCH transmission will be introduced for multi-cast in
NB-IoT and MTC.
 Email discussion on the need for a feedback mechanism for SC-PTM for NB-IoT and/or MTC
(Huawei).
 The CE level information (e.g. repetitions) is one of the AS configurations for SC-MTCH.
 UM mode is to be used for SC-PTM in NB-IoT and MTC.
 To use SIB20 (or a somewhat modified variant) for SC-MCCH configuration (a new SIB20-NB
for NB-IoT).
 Both SC-MCCH and SC-MTCH can maybe be scheduled on anchor carrier and/or non-anchor
carrier for NB-IoT.
 SC-MCCH and SC-MTCH can maybe be scheduled on different carriers for NB-IoT and for
MTC (narrowband for MTC). Need to consider e.g. MCCH modification and e.g. frequency
hopping for MTC.

 RAN4 於增強型 NB-IoT 之技術規範共識:


RRM measurements:
 RAN4 is to study the RSRP/RSRQ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for following cases:
– Intra-frequency cells with bandwidth of
o 6 PRBs (UE RF BW = 1.4 MHz) and
o 24 RBs (UE RF BW = 5 MHz).
– Inter-frequency cells with bandwidth of
o 6 PRBs (UE RF BW = 1.4 MHz) and
o 24 RBs (UE RF BW = 5 MHz).
– RAN4 is to use the simulation assumptions in R4-16xxxx to study the RRM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 RAN4 is to discuss the bandwidth based on which the feMTC RRM measurement requirements
are derived at RAN4#80bis meeting.
Measurement gaps:
 Existing gaps for eMTC intra-frequency measurement are shared for intra- and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s for feMTC.
 RAN4 is to investigate how to share the measurement gaps for intra- and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s for feMTC.
– Based on this investigation, RAN4 is to relax the intra-frequency measurements for
feMTC.

21
NB-IoT 在上次會期新通過了 NB-IoT 增強的工作項目,包括定位、群播
(multicast) 、 移 動 性 和 服 務 連 續 性 增 強 (mobility and service continuity
enhancements)以及新的功率類型(new power class)等,這次會期中,為了增加
NB-IoT 的應用情境,有兩篇提案提出增加 NB-IoT 傳輸速率的目標:
 RP-161817 On further enhancements of power consumption and latency for NB-IoT
提出兩種方案,分別是增加最大的傳輸塊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
TBS) 或 是 採 用 兩 個 混 合 式 自 動 重 送 請 求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HARQ)。
 RP-161736 Higher Data Rate for Rel-14 NB-IoT
提議類似於上篇,但是建議同時採用。
在先前的工作項目之所以沒有增加傳輸速率是因為考慮到可能成本會變
高,不過這次的提案公司經過估算後發現成本增加相當有限,因此消除了大部
分的疑慮,此外部份公司表達歡迎這些增強的項目,但是對於可能增加的 TU
有疑慮,不過考慮到可能增加的好處,因此最後決議要同時支援 2 個 HARQ 和
增大 TBS,修改過後的 WID 可以參考 RP-161901。

此外,關於增強型 NB-IoT 在 R14 標準規範之定位技術部分,於此次會議


中有通訊晶片商如高通(Qualcomm)提出 RP-161503 的標準提案,以及通訊系統
商如愛立信(Ericsson)提出 RP-161491、RP-161492、與 RP-161717 等三件標準
提案。這些提案皆為比較上行訊號到達時間差(uplink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UL-TDOA) 以 及 下 行 訊 號 到 達 時 間 差 (downlink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DL-TDOA)之定位技術使用於 NB-IoT 的複雜度(見下圖與下表),並認為使用
下行訊號之定位技術對整個網路系統的複雜衝擊較低,且對於使用頻段內
(in-band)的系統其上行頻帶干擾較小,故會場廠商一致推薦使用 DL-TDOA 之
定位技術於增強型 NB-IoT 的系統。

22
上行與下行訊號到達時間差定位技術之間複雜度比較 [來源:RP-161503]

定位技術對於系統複雜度的比較 [來源:RP-161503]
OTDOA UTDOA
Involves the UE yes yes
Involves the eNB yes yes
Involves the LMU no yes
Impact on Stage 2 (TS 36.305) likely likely
Impact on LPP (TS 36.355) likely no
Impact on LPPa (TS 36.455) yes yes
Impact on SLmAP (TS 36.459) no yes

於本次會期對於 NB-IoT 之定位技術達成之共識列於 RP-161872 (Way


forward on NB-IoT positioning)之中,該內容摘錄如下:
 OTDOA is supported
– Baseline signal(s) are: NB-IoT Rel-13 signals, LTE CRS/PRS in 1 PRB
– To use a new signal other than above, RAN1 should find substantial performance/UE
complexity benefit over using a signal in the above list, without significant UE
complexity or power consumption impact
 UTDOA positioning is supported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 It uses an existing NB-IoT transmission
– It can be used by Rel-13 UEs
 Any signal used for positioning needs to have its accuracy, complexity, UE power consumption
performance confirmed in RAN1
– Final approval of RAN3, RAN4 C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method

23
(OTDOA/UTDOA) are conditional on this RAN1 verification

7. 非授權頻譜(Unlicensed Spectrum)相關進度發展
另外,在非授權頻譜議題上面,多家電訊設備商積極推動支援單獨運作
(Standalone Operation)的 R14 相關技術演進,然而營運商對於該項技術仍有所
疑慮。
本團隊與電訊設備商愛立信 (Ericsson)共同提出 RP-161880 標準提案以推
動非授權頻譜於 R14 的標準規範,其主要發展方向包含增強現有雙連結(Dual
Connection, DC)技術以及單獨運作 (Standalone Operation)能力,非授權頻譜於
R14 標準規範的主要發展方向如下圖所示(來源:RP-161779])
。然而礙於 RAN1
已經極度缺乏會議討論時間,故所有 RAN1 的新工作提案皆被延期(postpone)。

› Standalone operation in unlicensed › Dual connectivity operation with


spectrum unlicensed spectrum
– Enabler for: – Enabler for:
› Neutral host deployments › Scenario with worse backhaul between
- Venue specific radio networks network layers

8. FeD2D 相關進度發展
本次會議於長程演進技術之裝置對裝置的進一步增強以及支援物聯網與
穿戴式的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FeD2D)之 R14 標準技術規範部分,已經於 RAN2
達成初步共識,並列於 RP-161649 標準工作狀態報告中,其內容摘錄如下:
Technical discussion started on the RAN2 aspects with the following results:
 TR skeleton was presented in R2-165597. Some offline comments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and companies wer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comment further, in an ongoing email

24
discussion until RAN2#95bis.
 Proposals on work procedures and structure were briefly discussed (R2-165027,
R2-165471, R2-165241) with the outcomes:
– RAN2 will not work on NB-IoT enhancements to sidelink, unless/until further
instructions from RAN plenary.
– RAN2 will focus initially on a bidirectional relay design, but considering also the
impact of decisions on unidirectional solutions.
– Relaying of CP and of UP are both in scope, and RAN2 will not prioritise.
– Email discussion on high level requirements, based on R2-165241, will run until
RAN2#95bis.
 R2-165579 on coverage scenarios was presented and will continue in email discussion until
RAN2#95bis.
 R2-165586 and R2-165243 were presented on the subject of evaluation and traffic
assumptions. The discussion did not converge and no decisions were taken based on the
documents.

9. 車間普及通訊(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的相關進度發展


本次會議於 V2X 之 R14 標準技術規範部分,本團隊與晶片商高通
(Qualcomm)共同提出標準提案 RP-161788 (V2V Work Item Completion),該提案
總結現有車對車通訊(V2V)的設計,其中針對相對速度達 500kph 的高速使用情
境,透過新增額外的解調參考訊號符元(DMRS symbol)來解決其衍生的都卜勒
效應(Doppler Effect),V2V 的子訊框(sub-frame)如下圖所示。

新的排程分派(scheduling assignment)和資料資源(data resource)的安排,為


了應付 V2V 的低延遲需求,scheduling assignment 會利用特定的資源區塊
(resource block, RB)來傳送,資料則會在和 scheduling assignment 相同的子訊框

25
(subframe)的相鄰 RB 傳送,可以參考下圖:

不過 scheduling assignment 和資料不在相鄰 RB 上傳送也有制定。


由於 V2V 主要都是週期性傳輸,因此針對分散式的排程引進一種半持續性
(semi-persistent)傳輸的探測(sensing)機制,用來探測未來發生擁塞的可能性。
而針對其無線資源的使用與管理部分,為了縮短延遲乃採用半持續性排程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SPS)設計,同時依據 V2V 的使用情境進一步區分為
分散式排程(Distributed Scheduling)與基地台排程(eNB Scheduling)兩大類,V2V
的無線資源排程如下圖所示。此外,為了確保 V2V 的子訊框能對齊同一時間,
不論排程方式皆優先採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的訊號作為共同的時間同步(time synchronization)來源。

最後建議可以結束目前的 V2V 工作項目。最後 V2V 完成的項目可以參考

26
修改過後的 WID (RP-161603)

RP-161710 Proposal for scope revision of the WI on LTE V2X

提議 V2X 工作項目應該 V2V 工作項目剩下的未完成部份在 V2X 完成,像


是擁塞控制(congestion control)、與其他技術的共存和最高 40Hz 的訊息頻率支
援等。
而由於 V2V 剩餘未完成部份確實和 V2X 高度相關,因此最後決議修改 V2X
工作項目,將剩餘的 V2V 部份放到 V2X 完成,修改後的 V2X 工作項目內容可
以參考 RP-161894。

針對增強型車間普及通訊(eV2X)的標準技術規範部分,樂金(LG)提出標準
提案 RP-161651 (Discussion on eV2X in 5G RAN),該提案指出相對於現有 V2X
的標準設計,eV2X 所需要補強的部分,eV2X 的設計目標與使用情境如下圖所
示。其內容主要為自動駕駛 (Automated driving)、感測資料傳輸 (Sensor data
dissemination) 以及進階娛樂 (Advanced infotainment) 等三大類。
 eV2X 的設計目標

Automated driving
(e.g., cooperative collision Features introduced in 5G
avoidance, remote driving, eV2X should focus on
high-density platooning) By 5G eV2X advanced services not
Sensor data achievable by Rel-14 LTE V2X.
dissemination
(e.g., see-through)

By Rel-14
Basic road safety LTE V2X
(e.g., forward Advanced infotainment
collision warning) Basic infotainment (e.g., dynamic map update,
(e.g., traffic flow high-quality multimedia,
optimization) augmented reality navigation)

27
 eV2X 的使用情境

Remote driving Basic safety


using additional using Rel-14 LTE V2X
features of 5G eV2X

Advanced
infotainment using
additional features of
5G eV2X

High density platooning


using additional features
of 5G eV2X

10.LTE 系統下的傳輸時間區間和處理時間縮短(Shortened TTI and processing


time for LTE)方面:
RP-161763 是多家營運商的聯名提案,建議要加速其發展,希望能提早 6
個月完成,方案可以是增加 TU 或是減少工作項目的目標數目,像是只專注在
2 個符元(symbol) TTI 的完成即可,不過許多公司表達要加速 6 個月完成有其困
難度,而且 2 symbol TTI 需要許多時間來完成,最後在多家營運商的強烈要求
下,修改後的 WID 可以參考 RP-161922,主要是希望提前在 RAN#76 前完成
2-symobl TTI 的設計,剩餘的部份一樣維持在 RAN#77 完成。此外,為了能夠
如期完成也額外分配了時間,預計的時間分配可以參考下表:

28
11.其他相關提案說明
本團隊於本次會議共同支持了 1 項目提案。提案文件如下所示:
RP-161867 Proposal on handling of RAN1-leading LTE WI/SIs Huawei, HiSilicon, China,
Unicom, CATT, Telefónica, CMCC, Mediatek, ITRI, CHTTL, Deutsche Telekom,
OPPO

本文件建議在本次全會會議中不要通過任何由 RAN1 為首帶領的新工作項


目或新研究項目,而將剩餘可用的時間,約為 1.5 時間單位(time unit, TU),用
來補完現在的工作內容,如以修正要求方式進行等。會場中對本提案進行討論,
但並未獲得通過。然由於會議中 RAN1 對於新的工作項目安排討論並未取得共
識,故亦未通過任何新的工作項目。

七、心得與建議
在這次會議之後有下列幾項建議與心得:
 雖然本次對非授權專屬頻帶相關技術研究工作項目並未獲得通過,但
多家大型國際公司進行強力推動的情形,在此方面需多加留意其在未
來會期的進展。
 在本次 3GPP 會議已對新無線電的技術議題進行了優先順序的安排:
目前仍以增強的移動寬頻為優先。而其他的技術議題雖然延後開發時
程,但仍以”向前相容特性”來保持其重要程度,我們仍須重視這些相
關技術的發展。
 這次的會議主要討論的重點仍然著重在 NR,尤其是這次 5G NR 時
程又再次被提出,從 NR 研究項目通過以來,時程不斷被提前,這
次是由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提出,想在 2017 年底有第一版可
以運作的 5G 系統標準訂定完成,這對於 5G NR 發展實在不是一
件好現象,在不斷壓縮發展時程下,勢必會影響到設計的品質甚至
是之後新功能的相容性問題。

29
 第二個 NR 主要討論的問題在於哪些功能要優先發展,這個問題主
要來自於前面所提不斷提前的完成時間,觀察到此次降低發展優先
性的功能可以發現 NR 第一階段的功能依然是以 eMBB 為主,原
本是發展目標的其他兩項 mMTC 和 URLLC 反而優先性被大幅降
低, 雖然有要求必須考慮向前相容性(forward compatibility),但是
實際要怎麼做才能確保沒人可以保證,對營運商來說如果 5G 依然
是不斷的提高峰值速率,而不是發展新的應用,這對整體無線通訊
的生態系將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 雖然 5G NR 吸引了大部分的關注,LTE 預期將是會與 5G NR 共存
相當長一段時間,其中一些新的服務像是 NB-IoT 和 V2V/V2X 與
有機會驅使新的服務的功能像是降低延遲等,都受到很大的關注,
營運商也表達了極大的興趣,希望能將完成的時程提前或是在 R14
就加入等。觀察目前 5G NR 和 LTE 的發展,可以看到兩者之間有
著極大的相似之處,像是 5G NR 的 mMTC 對應到 LTE 的 NB-IoT
服務,甚至有功絲認為使用 NB-IoT 就可以達到 5G 的 mMTC 要求,
5G NR 的 URLLC 對應到 LTE 目前正在進行的 Shortened TTI and
processing time for LTE 等,甚至是在 unlicensed band 的 SA 運作也
同時在 NR 與 LTE 被提出,因此建議 LTE 也必須要持續關注其發
展,而不是只專注於 5G NR。
 最後是關於頻譜的部份,這次 Qualcomm 在 5G NR 議程中,把頻
譜分類成 3 種,分別是執照頻段(licensed spectrum)、免執照頻段
(unlicensed spectrum)和共享頻段(shared spectrum),相較於目前主
流的 licensed spectrum,未來 unlicensed 和 shared spectrum 將會越
來越多,如何在共用的情境下維持一定的服務品質將是未來 5G NR
的設計重點之一。
 車對車通訊技術開發雖告一段落,但後續相關技術研究仍在車間普及
通訊議題中進行。對此我們應注意技術發展方向是否著重車間直接通
訊或是轉為透過網路協助來進行。
 於機器型態通訊方面,RAN4 已經完成 60%的測試驗證與效能需求項
30
目,預計將於年底完成所有窄頻段物聯網的測試驗證規範。此外,多
家電訊營運商結合設備商推動增強型窄頻段物聯網(Enhancements of
NB-IoT)於 R14 的標準規範中新增額外的頻譜,顯現出窄頻段物聯網是
電訊營運商未來佈建的重要項目之一。
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電信營運商 Orange 積極推動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相關議題的提案,大會經過積極討論後通過技術報告
(Technical Report, TR)草案 TR 21.866,該草案參考了歐盟的通訊能源
規範,顯現出節能議題是未來 LTE 與 5G 的一項重要課題。

3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