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8

协议

对机动车和机动车上配套或使用的设备和部件采用统一的技术

规定,在这些规定基础上形成相互认可的批准条件。
(第 2 次修订,包括于 1995 年 10 月 16 日颁布实施的修改条例)

附录 43:第 44 号规章

第二次修订

关于机动车上儿童乘坐的约束装置的批准条件的统一规定


“儿童约束系统”)

联合国

发行日:2008/02/04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第 44 号规章

关于机动车辆上婴儿乘坐的约束装置标准的统一规定

(“儿童约束系统”)

目录
规范 页码
1. 范围........................................................................................................................................................... 3
2. 定义........................................................................................................................................................... 3
3. 批准申请................................................................................................................................................... 5
4. 标签........................................................................................................................................................... 5
5. 审批........................................................................................................................................................... 7
6. 一般要求................................................................................................................................................... 9
7. 特别说明................................................................................................................................................. 15
8. 试验说明 5/........................................................................................................................................... 22
9.类型批准和生产资格认证的试验报告................................................................................................32
10. 对儿童约束系统批准的修改和扩展...................................................................................................32
11. 生产资格............................................................................................................................................... 33
12. 产品一致性和常规测试....................................................................................................................... 33
13. 对生产不合格的惩处........................................................................................................................... 33
14. 明确中止生产....................................................................................................................................... 33
15. 说明....................................................................................................................................................... 34
16. 负责进行批准测试的技术服务机构和管理部门的名称与地址...................................................... 36
17. 过渡条款............................................................................................................................................... 36
附录 1........................................................................................................................................................... 37
说明信息...................................................................................................................................................... 37
附录 2........................................................................................................................................................... 39
批准标签的安放位置.................................................................................................................................. 39
附录 3........................................................................................................................................................... 40
耐粉尘试验的装置...................................................................................................................................... 40
附录 4........................................................................................................................................................... 41
腐蚀测试...................................................................................................................................................... 41
附录 5........................................................................................................................................................... 41
磨损和轻微滑移测试.................................................................................................................................. 41
附录 6........................................................................................................................................................... 45
载重滑车的说明.......................................................................................................................................... 45
附录 6—附件 1............................................................................................................................................ 49
附录 6—附件 2............................................................................................................................................ 52
止动装置...................................................................................................................................................... 52
附录 6—附件 3............................................................................................................................................ 55
载重滑车上固定点的分布和使用..............................................................................................................55

1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7........................................................................................................................................................... 58
载重滑车测试中速度与时间的函数曲线..................................................................................................58
附录 7-附件 1...............................................................................................................................................59
载重滑车测试中速度与时间的函数曲线(前撞)..................................................................................59
附录 7-附件 2...............................................................................................................................................60
载重滑车测试中速度与时间的函数曲线(后撞)..................................................................................60
附录 8........................................................................................................................................................... 61
假人的说明.................................................................................................................................................. 61
附录 8—附件 1............................................................................................................................................ 62
1—9 个月以及 3、6、10 岁的假人的说明...............................................................................................62
附录 8—附件 2............................................................................................................................................ 69
新生儿假人的说明...................................................................................................................................... 69
附录 8—附件 3............................................................................................................................................ 71
18 个月假人的说明..................................................................................................................................... 71
附录 9........................................................................................................................................................... 76
障碍性前撞测试.......................................................................................................................................... 76
附录 10......................................................................................................................................................... 77
后撞测试过程.............................................................................................................................................. 77
附录 11......................................................................................................................................................... 78
连接 CRS 到半通用类车辆中所需要的附加固定点................................................................................ 78
附录 12......................................................................................................................................................... 78
座椅.............................................................................................................................................................. 78
附录 13......................................................................................................................................................... 79
标准安全带.................................................................................................................................................. 79
附录 14......................................................................................................................................................... 82
组别批准方案(流程图 ISO 9002:2000)............................................................................................. 82
附录 15......................................................................................................................................................... 84
解释性说明.................................................................................................................................................. 84
附录 16......................................................................................................................................................... 86
对产品一致性的控制.................................................................................................................................. 86
附录 17......................................................................................................................................................... 89
能量吸收材料的测试.................................................................................................................................. 89
附录 18......................................................................................................................................................... 90
带有靠背的座椅受到头部冲击区域的要求和背向前的座椅的侧保护的最小尺寸............................. 90
附录 19......................................................................................................................................................... 91
对直接安装在儿童系带上的调节器状态的描述......................................................................................91
附录 20......................................................................................................................................................... 92
典型的拔扣强度测试装置.......................................................................................................................... 92
附录 21......................................................................................................................................................... 93
动态冲击测试装置...................................................................................................................................... 93
附录 22......................................................................................................................................................... 95
下肢的测试.................................................................................................................................................. 95

1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1. 范围
1.1 本规范用于三轮以上机动车上安装的儿童约束系统,而不用于折叠(翻转) 或侧面向上的座
椅。

2. 定义
本规范采用以下定义
2.1 儿童约束系统(CRS)指包括带子(或软性部件)和安全拔扣、调节装置、连接件、某些情况
的附加装置(例如便携床、提篮、附加座椅和/或防冲击板)、能固定在机动车辆上的组合件。
它应设计成能在车辆发生碰撞或刹车时,通过限制乘员的移动来减少乘员受到伤害的风险。
“ISOFIX”指把儿童约束系统连接到具有两个专用接口的车辆上的装置,它相当于儿童约束系
统上用来限制其移动的刚性固定件。
2.1.1. 儿童约束系统分为五个重量组:
2.1.1.1. 0 组:适用于体重小于 10 kg 的儿童;
2.1.1.2. 0+组:适用于体重小于 13 kg 的儿童;
2.1.1.3. Ⅰ组:适用于体重为 9kg 到 18kg 的儿童;
2.1.1.4. Ⅱ组:适用于体重为 15kg 到 25kg 的儿童;
2.1.1.5. Ⅲ组:适用于体重为 22kg 到 36 kg 的儿童;
2.1.1.6. ISOFIX 儿童约束系统分为 7 个等级,见规章 No.16 附录 17 附件 2。
A —ISO/F3:全高度面向前儿童 CRS
B —ISO/F2:稍低高度面向前儿童 CRS
B1—ISO/F2X:更低高度面向前儿童 CRS
C —ISO/R3:全尺寸背向前儿童 CRS
D —ISO/R2:稍小尺寸背向前儿童 CRS
E —ISO/R1:背向前婴儿 CRS
F —ISO/L1:左边向前 CRS(提篮式)
G —ISO/L2:右边向前 CRS(提篮式)

重量级 ISOFIX 级别
F ISO/L1
0 组:低于 10kg G ISO/L2
E ISO/R1
C ISO/R3
0+组:低于 13kg D ISO/R2
E ISO/R1
A ISO/F3
B ISO/F2
Ⅰ组:9—18 kg B1 ISO/F2X
C ISO/R3
D ISO/R2

1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2.1.2. 儿童约束系统分为四类:
2.1.2.1. “通用”类用于 6.1.1、6.1.3.1 和 6.1.3.2 规定的情况,适合绝大多数车辆座椅,特别是通
过规章 No.16 评估的车辆;
2.1.2.2. “限用”类用于 6.1.1 和 6.1.3.1 中规定的,由儿童安全座椅制造商或车辆生产商指定的专
用车辆;
2.1.2.3. “半通用”类用于 6.1.1 和 6.1.3.2 中指定的情况;
2.1.2.4. “专用”类用于:
2.1.2.4.1. 6.1.2 和 6.1.3.2 中指定的专用车型或
2.1.2.4.2. “内装式”安全座椅。
2.1.3. 儿童约束系统上的儿童束带分为两级:
整体级指儿童束带独立于与车辆直接相连的装置;
非整体级指儿童束带依赖于与车辆直接相连的装置;
2.1.3.1. “非整体束带”指一种例如增压垫之类的装置,当它与汽车安全带连接时能通过固定儿童
的身体或者儿童安全座椅形成一个完整的儿童约束系统。
2.1.3.2. “增高垫”指可与汽车安全带一起使用的一个固定垫。
2.2. “儿童安全座椅”是结合了供儿童乘坐的座椅的儿童限制系统。
2.3. “束带”指包括安全拔扣、调节器、连接件和织带的儿童约束装置。
2.4. “座椅”是儿童约束装置的组成部件,用于儿童的乘坐。
2.4.1. “便携床”指用于将儿童以仰卧或俯卧的姿势安放并约束的装置,同时儿童的脊椎与车辆
的中纵面垂直。它可以设计成在发生碰撞时,使约束力分散到儿童的头部和身体(而四肢
除外);
2.4.2. “提篮束带”指用于将提篮约束在车辆上的装置;
2.4.3. “提篮”指可用于将儿童以面向后半卧的姿势安放并约束的装置。它可以设计成在发生正
面碰撞时,使约束力分散到儿童的头部和身体(而四肢除外)。
2.5. “座椅支承”指儿童约束系统中用于将座椅升降的装置。
2.6. “儿童支承”指儿童约束系统中用于将儿童升降的装置。
2.7. “防冲挡板”指固定在儿童前面的装置。它可以设计成当发生正面碰撞时,使大部分约束
力分散到儿童躯体长度方向上。
2.8. “带”指传递力的柔性部件;
2.8.1. “腰带”指以完整带子(或一部分)的形式通过儿童盆骨区域的前面,并约束该区域的带
子;
2.8.2. “肩带”指限制儿童上部身躯的安全带的部分;
2.8.3. “裆带”指连接到婴儿束带和腰带上的一根带子(或是分离的带子,其由 2 根或多根织带
构成),固定后它通过婴儿的两大腿之间。它的设计可以防止正常使用时婴儿滑到腰带下
和在撞击中腰带从婴儿盆骨上脱落;
2.8.4. “儿童束带”指仅用于限制儿童身体的束带,它是安全带的组成部分;
2.8.5. “儿童束带连接带”指连接儿童束带和车体结构的带子,它可以是车辆座椅约束装置的一
部分;
2.8.6. “吊带”(harness belt)指包括腰带、肩带、裆带在内的组合件;
2.8.7. “Y 型带”指由引导儿童两腿间和肩膀上的带子组成的组合带;
2.8.8. “导向带”指可以控制汽车座椅安全带在某个适应婴儿的位置的带子,它具有上下调节肩
带来定位并锁定乘客肩部的装置。导向带并不用来承担大部分动态负荷。
2.9. “拔扣”指能使婴儿被束带或汽车安全带约束住和迅速松开的释放装置。拔扣可以与调节

2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器连接在一起;
2.9.1. “封闭型拔扣释放按钮”,一种拔扣释放按钮,但它不能用一个直径为 40mm 的圆球来释放
拔扣;
2.9.2. “非封闭型拔扣释放按钮”,一种拔扣释放按钮,但它必须用一个直径为 40mm 的圆球来释
放拔扣。
2.10. “调节器”指可以调节 CRS(或其连接装置)使之适合乘员的体型或/和汽车配置的装置。
它可以是拔扣、卷收器或者儿童座椅的任一组成部分。
2.10.1. “快速调节器”指可以单手用一个简单的动作即可操作的调节装置;
2.10.2. “直接固定在 CRS 上的调节器”指用来调节直接固定在 CRS 上的完整级吊带的调节装置,
从而避免乘员被调节器的系带直接接触。
2.11. “固定件”, CRS 的一部分,指能把儿童牢固地固定在汽车部件或汽车座椅上的固定装置。
2.11.1. “支撑腿”,固定在 CRS 上,在 CRS 和汽车结构间产生压力,用来缓冲减速时对座椅的作
用力,它通常是可调的。
2.12. “缓冲件”,与束带和 CRS 其他装置一起或者独自吸收碰撞时产生的能量的装置。
2.13. “卷收器”指用于贮存部分或全部儿童束带的设备。它包括以下装置:
2.13.1. “自锁式卷收器”能拉出所需长度的束带,当拔扣锁紧时,可自动调节带子的长度以适
合乘员的体型,此时若没有乘员的干预,则能防止束带再次被拉出的卷收器。
2.13.2. “紧急锁止式卷收器” ,在汽车正常行驶状态下,并不限制乘员的自由活动。此装置具有
自动调节束带长度以适合乘员的体型功能,若发生紧急情况,它通过以下方式执行锁定:
2.13.2.1.降低车速、从卷收器里拉出束带或者其他自动装置(单功能型);或者
2.13.2.2.以上功能的综合(多功能型)。
2.14. “固定件”指车体结构或座椅结构中用于固定儿童安全座椅的部件;
2.14.1. “附加固定件”指车体上或车辆座椅上用来固定儿童安全座椅的部件,它是通过规章
No.14 批准的固定件的附加件。它包括附录 6 中描述的载重滑车的底面和使用支撑腿时具
有特殊功能的机构。
2.14.2. “ISOFIX 低固定件”指一个横截面为圆(d=6mm)的横杆,用来把具有 ISOFIX 结构的 CRS
固定在车体或座椅上。
2.14.3. “ISOFIX 固定系统”指由两个符合规章 No.14 要求的 ISOFIX 低固定件组成的,用来把具
有 ISOFIX 结构的 CRS 连接到止动装置上的系统。
2.14.4. “抗翻转装置”
(a) ISOFIX 通用 CRS 抗翻转装置由 ISOFIX 上系链组成。
(b) ISOFIX 半通用 CRS 抗翻转装置由 ISOFIX 上系链、汽车仪表板或支撑腿组成,用
来减少发生正面碰撞时座椅的旋转。
(c) 对于 ISOFIX(半)通用 CRS 来说,汽车座椅自身并不含有抗翻转装置。
2.14.5. “ISOFIX 上固定点固定装置”指符合规章 No.14 要求的装置,例如杆,位于设定的区域,
用于连接 ISOFIX 上面的固定点并把 ISOFIX 所受的约束力转移到车体上去。
2.15. “面向前”指面对车辆正常行驶方向。
2.16. “背向前”指面对车辆正常行驶相反的方向。
2.17. “斜躺位置”指允许儿童倾斜的座椅的特定位置。
2.18. “躺/平躺/俯卧”指当婴儿在 CES 中休息时,在该位置至少婴儿的头部和身体(不包括四
肢)位于水平面上。
2.19. “儿童座椅类别”指在以下主要方面无区别的安全座椅:
2.19.1. 不同类型和重量级的安全座椅在使用时的位置和方向(2.15 和 2.16 定义的) ;

3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2.19.2. 儿童安全座椅的几何形状;
2.19.3. 座椅、坐垫和防撞挡板的尺寸、重量和颜色;
2.19.4. 系带的材料、织法、尺寸和颜色;
2.19.5. 刚性部件(拔扣、固定件等等)
2.20. “汽车座椅”指是或者不是车体的组成部分,带有饰件可供一个成人安坐的机构。它分为:
2.20.1. “汽车排座”指长座椅或单独的但需并排的座椅(例如将其固定后,一个座椅的前固定
点与另一个座椅的前或后固定点对齐,或通过这些固定点排成一条线), 每个座椅可坐
一个或数个成人;
2.20.2.“汽车长座”指带有饰件可坐两位以上成人的结构;
2.20.3.“汽车前座”指车厢中位于最前面的排座,例如,没有其他座椅在前面;
2.20.4.“汽车后座”指位于另一组座位后的朝前固定座椅。
2.20.5.“ISOFIX 方位”指可以进行以下设备的安装的系统:
(a)此规范中定义的通用 ISOFIX 面向前 CRS 或者;
(b)此规范中定义的半通用 ISOFIX 面向前 CRS 或者;
(c)此规范中定义的半通用 ISOFIX 背向前 CRS 或者;
(d)此规范中定义的半通用 ISOFIX 横放 CRS 或者;
(e)此规范中定义的特殊 ISOFIXCRS。
2.21. “调节系统”指可将汽车座椅或其部件调节到适合成年乘员体型的完整设备,它可以实现:
2.21.1. 纵向移动,和/或
2.21.2. 垂直移动,和/或
2.21.3. 角度调整。
2.22. “汽车座椅固定件”指把成人座椅整体固定在车辆结构上的系统,它包括车辆结构的相关
部件。
2.23. “座椅类别”指成人座椅,它在以下主要方面应无区别:
2.23.1. 座椅结构的形状、尺寸和材料;
2.23.2. 座椅的锁定调节和锁定系统的类型和尺寸;
2.23.3. 座椅上的成人安全带固定点、座椅固定点和车辆相关部件的类型和尺寸。
2.24. “移动系统”指能使成人座椅或其部件产生角度位移或长度位移,而无固定中间位置的
装置,以利于乘员的进出及货物的装卸。
2.25. “锁定系统”指可以确保成人座椅及其部件保持在其使用位置上的装置。
2.26. “锁断装置”指防止成人安全带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产生移动的装置。它可能作用于
安全带的肩带或腰带或者同时。它包括以下两种:
2.26.1.“A 类装置”指当用成人安全带直接来约束儿童时,防止儿童通过腰带把安全带从卷收器
中拉出的装置。
2.26.2.“B 类装置”指当用成人安全带来约束 CRS 时,使张力保持在成人安全带的腰带上的装置。
此装置用来防止安全带通过此装置从卷收器中拉出,以避免释放张力导致约束处于非理想
状态。
2.27. “专用约束系统”指对因为在体能或智能上有缺陷而有特殊需求的的儿童设计的约束系
统,这种装置可特别允许对儿童的任何部位另加约束,但它必须至少包括一项符合本规范
要求的基本约束方式。
2.28. “ISOFIX 固定件”指符合此规章 6.3.2.要求的两个连接件中的一个,从 ISOFIX 儿童约束
系统中伸出的,与 ISOFIX 低固定件一起发挥作用的装置。
2.29. “ISOFIX 儿童约束系统”指必须与符合规章 No.14 要求的 ISOFIX 固定件连接使用的儿

4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童约束系统。
2.30. “椅湾”(seat bight)指靠近汽车座椅的坐垫和靠背交点的区域。
2.31. “汽车座椅设备(VSF)”指 CRS 制造商用来决定 ISOFIX 儿童约束系统尺寸和 ISOFIX 固定
件位置的设备。2.1.1.6.定义了此设备的尺寸等级,规章 No.16 附录 2 附件 17 第 1 到 6
行中规定了其尺寸大小。
2.32. “ISOFIX 上固定点连接器”指连接到 ISOFIX 上固定点固定装置上的装置。
2.33. “ISOFIX 上固定点钩”指通常用系带连接到 ISOFIX 上固定点固定装置上的 ISOFIX 上固定
点连接器,如规章 No.14 第 3 段所述。
2.34. “ISOFIX 上固定点带”指连接有调节装置、释放装置和 ISOFIX 上固定点连接器的带子(或
同类物)用以将 ISOFIX 儿童约束装置和 ISOFIX 上固定点固定装置连接起来。
2.35. “ISOFIX 上固定点附件”指把 ISOFIX 上固定点带固定到 ISOFIX 儿童约束装置的装置。
2.36. “释放装置”指释放保持 ISOFIX 上固定点带压力的装置的系统。
2.37. “成人安全带导向装置”指使安全带处在正确的路线并可以自由移动的装置。
2.38. “典型批准测试”指确定某种 CRS 能够符合要求的批准试验。
2.39. “生产认证测试”指确定 CRS 制造商是否能够生产符合标准的 CRS 的试验。
2.40. “常规测试”指抽取一定量的产品来测试其合格品的程度的测试。

3. 批准申请
3.1. CRS 的批准申请应由商标持有者或其授权代表递交,并应符合附录 14 中规定的批准方案类
型。
3.2. CRS 每种型号的批准申请书应附有:
3.2.1. CRS 的技术说明、详细说明系带和其他所用的材料、各个零件的图纸、卷收器及其重要件的
安装说明和对毒性(6.1.5.)可燃性(6.1.6.)的声明。图纸必须标明批准号附加标示拟放在
批准标志四周的位置。说明中应提及递交用以批准测试的样品的颜色;
3.2.2. 四个 CRS 样品;
3.2.3. CRS 中所用每种系带 10m 长的样品;
3.2.4. 根据进行测试的技术部门的要求另外提供样品;
3.2.5. 符合第 14 章规定的包装的细节说明;
3.2.6. 对于提篮式 CRS,如果提篮的安全带可与许多类型的提篮式 CRS 组合使用,则生产商应提
供后者的清单。
3.3. 当经批准成人安全带用于固定 CRS 时,申请人必须明确所用成人安全带的类型,例如固定
式腰带。
3.4. 权威机构在做出批准之前,应核实保证生产出跟测试样品一致的产品的有效控制措施是否存
在。

4. 标签
4.1. 符合 3.2.2.和 3.2.3.的送测样品应清晰持久地加上制造厂商的名称缩写或商标。
4.2. CRS 的每个塑料件(如本体、防冲挡板、增压垫等),除带或绳外,都应清晰持久地标明生
产日期。
4.3. 如果 CRS 与安全带组合使用,则应在持久标签上明确安全带的正确路径。如果 CRS 由安全
带来固定,则安全带的正确路径应通过颜色标识清楚地标注在产品上。当 CRS 以面向前安
装时,路径标志所用颜色应为红色,背向前则为蓝色。在介绍使用方法的标签上应用同种颜
色。

5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对安全带的肩带和腰带的分开路径应有明显的区别。通过颜色标识、文字、形状等加以区分。
在任何一个安全带路径标志中,CRS 相对于汽车的方位一定要明确标明。不显示汽车座椅的
标识是不可取的。
本节指定的标志当 CRS 固定在汽车上时应能可见。对于 0 组 CRS,当儿童乘坐时标志也应可
见。
4.4. 背向前式 CRS 应有永久标有以下标签。此标签位于 CRS 里接近儿童头部的内表面的可见位置
(包括儿童头部的侧面)(图中显示的文字信息为最小规格)。
该标签应以销售地所在国家的语言显示。
标签的最小尺寸:6×120mm
标签的四周被缝在布套表面并且(或者)标签背面全部被粘贴在布套表面。其他使标签不易
脱落或模糊的附着方式也是可取的。旗形标签是尤其被禁止的。
如果有 CRS 的部件或制造商供应的附件可能会使标签模糊,则需要附加另外的标签。不管 CRS
用于任何配置和任何情况下,警示标签都必须是永久可见的。

4.5. 当 CRS 可用于向前和向后安装时,应具有以下文字:


“注意—当儿童体重超过…以前,不得将其面向前(参见说明书)”
4.6. 当 CRS 有其他的绑带方式时,则其他的受力点(CRS 与安全带的连接处)必须被永久标识。
该标志要符合以上面向前和背向前安装时的标示规范。
4.7. 当 CRS 有其他的绑带方式时,则 4.3.中要求的标签中应指出说明书中有另一种可供选择的绑
带方式。
4.8. ISOFIX 标签

6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如果产品具有 ISOFIX 固定装置,则必须确保安装者能永久看到以下信息:


国际标准的 ISOFIX 标识对于不同等级的产品用合适的字体书写。此标识至少包括一个直径
为 13mm 的圆圈和一个图片,并且图片和圆圈的背景色应有鲜明的对比。图片应有对比鲜明

的色彩或者明显的突起使其显而易见。
以下信息可以用图表和/或者文字表述:
a) 安装前的重要相关步骤。例如,必须解释拉出 ISOFIX 接口的方法。
b) 必须解释指示器的位置、作用和说明。
c) 上固定件的位置和路线(如果需要的话),或者其他客户需要的限制座椅运动的方式,必
须由下列一种合适的标志来说明。

d) 客户所需要的步骤包括 ISOFIX 接口和上固定件的调整,或者其他限制座椅运动的方法


必须标明。
e) 必须确保安装者能永久看到标签。
f) 客户说明书中的参考文献需要标明出处时用以下标志。

5. 审批
5.1. 符合 3.2.2.和 3.2.3.规定的送测样品的各个方面必须符合本章 6 到 8 节所规定的要求才能得到
批准证书。
5.2. 对每个批准的型号应赋予一个批准号。前两位数(目前 04 代表 1995 年 9 月 12 日起生效的
04 修订版)说明标准的版本,包括在批准之时对本规范所做最新主要技术的修改。同一合同
方不能赋予同一批准号给另一种类型的 CRS。
5.3. 对 CRS 的批准、扩展批准或拒绝批准的通知应按照本标准附录 1 的格式寄给申请方。
5.4. 除第 4 章所述标志外,经本规章批准的所有 CRS 必须标有以下标志:
5.4.1. 国际批准标志,它包括:
5.4.1.1.国别号前加一个被圆圈包围起来的“E”;①
5.4.1.2.批准号。
5.4.2. 附加符号:
5.4.2.1.不同类型 CRS 的“通用”、“限制”、“半通用”或“专用车辆”的字样。
5.4.2.2.已设计的 CRS 的重量范围,即:0-10kg;0-13kg;9-18 kg;15-25 kg;22-36 kg;0-18 kg;
9-25 kg;15-36 kg;0-25 kg;9-36 kg;0-36 kg。

7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5.4.2.3. 当 CRS 含有裆带时,带有“Y”形符号。


5.4.2.4.“专用约束系统”标示符号“S”
5.5. 本规范的附录 2 给出了标准的标签安放位置。
5.6. 5.4.所提出的细节应以标签或标志的方式固定,并且能够永久保持显而易见。
5.7. 5.6. 所提出的标签可由获得审批的机构或其所授权的生产商使用。

————————————
①1 代表德国、2 法国、3 意大利、4 荷兰、5 瑞典、6 比利时、7 匈牙利、8 捷克、9 西班牙、10
南斯拉夫、11 英国、12 奥地利、13 卢森堡、14 瑞士、15(空缺)、16 挪威、17 芬兰、18 丹麦、
19 罗马尼亚、20 波兰、21 葡萄牙、22 俄罗斯联邦、23 希腊、24 爱尔兰、25 克罗地亚、26 斯洛
文尼亚、27 斯洛伐克、28 白俄罗斯、29 爱沙尼亚、30(空缺)、31 波斯尼亚和黑赛哥威那、32 拉
脱维亚、33(空缺)、34 保加利亚、35(空缺)、36 立陶宛、37 土耳其、38(空缺)、39 阿塞拜疆、
40 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41(空缺)、42 欧洲共同体(经会员国批准使用 ECE 标识的国家)、
43 日本、44(空缺)、45 澳大利亚、46 乌克兰、47 南非、48 新西兰、49 塞浦路斯、50 马耳他、
51 韩国、52、53、54、55(空缺)、56.门第内哥罗。其后的数字将按顺序赋予有关通过汽车和零
部件统一技术协议审批,或同意加入此协议的其他国家,所赋予的数字由联合国秘书长向协议的
缔约方公布。

8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6. 一般要求
6.1. 在汽车上的位置和固定
6.1.1. “通用”、 “半通用”和“限制”类 CRS 允许依照制造商的说明书安装在汽车前排座和后
排座上。
6.1.2. “专用”类 CRS 允许依照制造商的说明书安装在汽车的所有座位上,也可装在行李舱内。
对于背向前式 CRS,设计必须保证 CRS 在使用时能够支承儿童的头部。它是这样确定的:
视线和垂直于靠背的直线相交,交点的位置在头靠半径起始点 40mm 以下。
6.1.3. 根据 CRS 所属类别来决定它被固定在车体上还是汽车座椅上。
通用① 半通用② 限制 专用
组 别 CRS ISOFIX CRS ISOFIX CRS ISOFIX CRS ISOFIX
CRS CRS CRS CRS
0 便携床 A NA A A A NA A A
背向前 A NA A A A NA A A
0+ 背向前 A NA A A A NA A A
Ⅰ 背向前 A NA A A A NA A A
面向前(完整级) A A A A A NA A A
面向前(非完整级)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面向前 A NA A NA A NA A A
(非完整级-见 6.1.12.)
Ⅱ 背向前 A NA A NA A NA A A
面向前(完整级) A NA A NA A NA A A
面向前(非完整级) A NA A NA A NA A A
Ⅲ 背向前 A NA A NA A NA A A
面向前(完整级) A NA A NA A NA A A
面向前(非完整级) A NA A NA A NA A A
不同类别 CRS 的安装方式(A:可行 NA:不可行)
①ISOFIX 通用 CRS 指面向前式、配有 ISOFIX 和上固定件的 CRS。
②ISOFIX 半通用 CRS 指:
·配有支撑腿的面向前式 CRS 或者
·配有支撑腿或者上固定带(配置有 ISOFIX 固定系统的车辆上所使用的)或上固定件(如果需要)
的背向前式 CRS
·或者由车辆仪表盘支撑的背向前 CRS(配置有 ISOFIX 固定系统的车辆的前排座上所使用的) ,
·侧向是 CRS,如果有需要,配有抗翻转装置(配置有 ISOFIX 固定系统的车辆上所使用的)和上
固定件。
6.1.3.1. “通用”和“限制”类 CRS,通过符合(相当于)规章 No.16 的要求的成人安全带(有或
者没有卷收器) ,固定在符合(相当于)规章 No.14 的要求的插座里。
6.1.3.2. ISOFIX“通用”CRS,通过 ISOFIX 和符合本规章要求的 ISOFIX 上固定点固定带,连接
到 ISOFIX 固定系统和符合规章 No.14 要求的 ISOFIX 上固定件上。
6.1.3.3. “半通用”CRS,通过规章 No.14 描述的低固定件和符合本规章附录 11 要求的附加固定件。
6.1.3.4. ISOFIX“半通用”CRS,通过符合本规章要求的 ISOFIX 和 ISOFIX 上固定点带或支撑腿或
汽车仪表板,连接到 ISOFIX 固定系统和符合规章 No.14 要求的 ISOFIX 上固定件上。

9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6.1.3.5. “专用”CRS,通过汽车或 CRS 制造商设计的固定件完成安装。


6.1.3.6. 对于儿童束带或儿童约束连接带利用了已安装在成人安全带上的固定件的情况,技术部门
应该检查:
有效的安全带固定件是否按规章 No.14 得到批准;
设备的有效操作不受其他设备影响;
成人和附加系统的拔扣不得互换。
对于 CRS 利用杆形物或附加装置连接到经过规章 No.14 批准的固定件,其有效固定位置超
出规章 No.14 定义范围的情况,应满足以下几点:
这类设备只能作为半通用或专用类加以批准;
技术服务部门应对杆形物或连接件实施本规章附录 11 的要求;
动态测试应包括杆形物,负载应同时施加到杆形物的中间位置。如果杆形物可调,应将它
调至最长位置;
任何成人固定件(杆形物通过其固定)的有效位置和操作不应被破坏。
6.1.3.7.带有支撑腿的 CRS 只能作为“半通用”或“专用”类批准,并且要满足本规章附录 11 的要
求。CRS 制造商要考虑每一辆汽车中支撑腿正确发挥作用的要求,并提供这些信息。
6.1.4. 增压垫必须用成人安全带(如 8.1.4.)或其他方式固定。
6.1.5. CRS 制造厂必须以书面的形式申明,产品所用材料和被约束儿童所能触及到的材料的毒性符
合 ECE 玩具安全法案第 3 部分(1982.6) 。②可按技术服务机构的指令对申明进行合格测试。
本节不用于Ⅱ组和Ⅲ组的 CRS。
6.1.6. CRS 制造厂必须以书面的形式申明,产品所用材料的可燃性符合 ECE 对车辆结构的的相关
章节。 (R.E.3)
(TRANS/WP.29/78/Rev.1,1.20.节)。可按技术服务机构的指令对申明进行合
格测试。
6.1.7. 对于由汽车仪表板支承的背向前式 CRS,要得到本规范的批准,仪表板必须有足够的刚性。
6.1.8. 对于“通用”CRS(除了 ISOFIX 通用 CRS),在动态试验台 CRS 与成人安全带间的主要负
载承接点距离 Cr 轴线的距离不得小于 150mm。这点也适用于所有调节装置。附加的可供选
择的安全带路径也是可行的。当其存在时,按照 14 节的要求制造商必须在使用说明书中特
别指出这点。当用附加的可供选择的安全带路径进行测试时,CRS 要符合本规章的所有要
求,本节除外。
6.1.9. 如果成人安全带被用于固定“通用”类 CRS,则本规章附录 13 规定了在动态测试中安全带
最长长度。
为检验是否符合本规定,应用符合附录 13 规定长度的安全带把 CRS 固定在试验台上。不
安装假人,除非系带的设计会使安装假人后要增加安全带的用量。将 CRS 安装到位,如安
装有标准卷收器,离开施力点的安全带应无张力。使用带有卷收器的安全带时,应符合留
在卷轴中的带长至少有 150mm 的条件。

——————————
②获得相关 CEN 标准的地址为:CNE,2 rue Bredrerode,B.P. 5,B 1000 布鲁塞尔,比利时。

6.1.10. 0 组和 0+组的 CRS 不能用于面向前。


6.1.11. 0 组和 0+组的 CRS,除了 2.4.1.中定义的便携床,应属于整体级 CRS。
6.1.12. Ⅰ组 CRS 应属于整体级 CRS,除非其配有 2.7.中所定义的防冲挡板。

10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6.2. 配置
6.2.1. 系带的配置应该是:
6.2.1.1. 系带在系统任何有要求的位置应有防护:对“专用系带”,不使用附加约束装置时,主要
约束装置则在能任何有要求的位置施加防护。
6.2.1.2. 儿童应该能够快速的安放和抱走。对于用吊带或 Y 型带约束(没有卷收器)的 CRS,每个
肩带和腰带在 7.2.1.4.规定的程序中能做相对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系带总成可设计成有两个或多个连接件。对“专用系带”应意识到附
加的约束装置将限制安放和抱走儿童的速度,但附加装置应设计成能尽快地释放。
6.2.1.3. 如果可以改变 CRS 的倾角,这个改变应该不需要手工再次调整系带。用一次手动来调整
CRS 的倾角。
6.2.1.4. 0、0+和Ⅰ组的 CRS 应保证儿童的安放,即使当儿童睡着时,也能提供所要求的防护。
6.2.1.5. 为了防止由于受到撞击或烦躁不安引起的儿童从底部滑出,所有结合完整级吊带系统面向
前的Ⅰ组 CRS 要有裆带。此时,裆带的最长位置(如果可调的话),应不能将腰带调整到
9 到 15kg 假人的盆骨上方。
6.2.2. 对于Ⅰ组、Ⅱ组和Ⅲ组,所有使用“腰带”的约束装置必须有效引导“腰带” ,以保证其传
递的力通过盆骨。
6.2.3. 所有的系带在正常使用时不能引起乘员的不适或发生危险。颈部附近两肩带之间的距离至
少为相应假人颈部的宽度。
6.2.4. 吊带不得使儿童身体的薄弱部位(腹部、胯部等)受到过量的力。其设计应在发生碰撞时使
压力不会施加到儿童头顶上。
6.2.4.1. Y 型带只能用于背向前和侧面向前的 CRS(提篮)。
6.2.5. 系带的设计和安装应做到:
6.2.5.1. 使车辆中的儿童或其他乘员遭受锐边或突出部位的危险和伤害减到最低(按规章 No.21 的
规定);
6.2.5.2. 不得有损坏车辆座椅或乘客衣物的尖角或突出物。
6.2.5.3. 不得挤压儿童身体的薄弱部位(腹部、腿部等)。
6.2.5.4. 应保证刚性件与系带的接触点没有会磨损系带的尖角。
6.2.6. 分开制造能使零件固定和卸除时尽可能避免不正确的安装和使用引起的危险。“专用系带”
可以有附加的系紧装置,它们应设计成能避免不正确的安装带来的危险,其释放和操作方
式对紧急情况下的营救者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6.2.7. 当 CRS 适用于Ⅰ组、Ⅱ组和Ⅰ组与Ⅱ组组合并带有靠背时,靠背的内部高度应按附录 12 的
示图测定,应不小于 500mm。
6.2.8. 只有自锁卷收器和紧急锁紧卷收器能被采用。
6.2.9. 当座椅也可以扩展到Ⅰ组儿童使用时,必须保证当儿童安顿好之后,儿童不能轻易松开约
束其盆骨的装置;因此必须满足 7.2.5.节(锁定释放装置)的要求;用来满足此要求的装置
必须永久地连接在 CRS 上。
6.2.10. 对不止一个重量组和/或多名儿童使用而设计的儿童座椅,“通用”类的儿童座椅必须满足
它获得批准的
6.2.11. 配有卷收器的儿童座椅
对于配有卷收器的儿童座椅,卷收器应该满足 7.2.3.的要求。
6.2.12. 就增压垫而言,成人安全带的织带和插舌可以轻易穿过的固定点必须被检测,这特别适用
于为轿车前排座位设计的增压垫,其可能含有长的半刚性支撑物。固定拔扣不得穿过增压
垫的固定点,或允许安全带不同于实验时载重滑车的安全带。

11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6.2.13. 如果儿童系带是为多名儿童设计的,每个约束系统对力的传递和调节应是完全独立的。
6.2.14. 设计要使包括充气件在内的儿童座椅不会因为使用条件(压力、温度、湿度)而对是否符
合本规范要求产生影响。
6.3. ISOFIX 的要求
6.3.1 一般要求
6.3.1.1. 尺寸
ISOFIX 儿童安全座椅的最大长宽高和其安装尺寸(包括连接件)必须根据本规范 2.31.中
所定义的车辆座椅设备(VSF)为 ISOFIX 儿童安全座椅生产商定义。
6.3.1.2. 重量
通用和半通用类的 0、0+、І组的 ISOFIX 安全座椅的重量不能超过 15kg。
6.3.2. ISOFIX 固定装置
6.3.2.1. 类型
ISOFIX 固定装置可以形如图 0(a)的例子,也可以是其他的适合的设计(对调整装置有
要求的刚性机械),这通常由 ISOFIX 安全座椅制造商决定。

图 0(a) 尺寸(mm)
6.3.2.2. 尺寸
用来衔接 LATCH 的 ISOFIX 固定装置的尺寸不能超过图 0(b)所示。
6.3.2.3. 部分锁紧指示
ISOFIX 系统的两个固定装置应该有完全锁定指示。指示可以是听觉、触觉或视觉或其中
的两种或全部。视觉上的指示必须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是可见的。
6.3.3. ISOFIX 的上固定带的要求
6.3.3.1. 上固定点连接装置
上固定点连接装置应该是形如图 0(c)的钩子,或与图 0(c)相似的装置。

12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图 0(b)

图 0(c):ISOFIX 上固定件(钩形)的尺寸(mm)
6.3.3.2. ISOFIX 上固定带的特征
ISOFIX 上固定带
6.3.3.2.1. ISOFIX 上固定带的长度
ISOFIX 上固定带的长度至少应为 20000mm。

13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6.3.3.2.2. 不松弛指示
ISOFIX 上固定带或 ISOFIX 儿童座椅应配有装置能够指示织带上没有任何松弛现象。
该装置可以是调节和释放装置的一部分。
6.3.3.2.3. 尺寸
ISOFIX 上固定钩的尺寸如图 0(c)所示。
6.3.4. 调节规定
ISOFIX 连接件或 ISOFIX 儿童座椅本身应该可调以满足规范 No.14 中所描述的 ISOFIX 固
定位置的范围。
6.4. 标签的控制
6.4.1. 技术服务机构要核实标签符合规章 14 的要求。
6.5. 安装和使用说明书的控制
6.5.1. 技术服务机构要核实安装和使用说明书符合 15 节的要求。

14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7. 特别说明
7.1. 适用于约束系统总成的规定
7.1.1. 抗腐蚀要求
7.1.1.1. 完整的安全座椅或其易于腐蚀的零件应该通过 8.1.1.节所述的腐蚀测试。
7.1.1.2. 经 8.1.1.1.和 8.1.1.2.所述的测试后,被测件应没有可能损害安全座椅相应功能的迹象和明
显腐蚀现象能够被检测者(不借助于其他工具)看到。
7.1.2. 能量吸收
7.1.2.1.按本规章附录 17 中的方法试验时,带有靠背的安全座椅应该有内表面(附录 18 中定义的)。
此规定也适用于头部冲撞位置的冲击保护区域。
7.1.2.2. 如果安全座椅带有可调高度的头靠,同时成人安全带和系带的高度直接由头靠控制,那么
损坏附录 18 中所定义区域的能量吸收材料是不必要的,这个区域与假人的头部是不接触
的,例如头靠后部。
7.1.3. 倾翻
7.1.3.1. CRS 应该依照 8.1.2.的规定进行测试;假人不能从装置上脱落,并且当座椅的上部朝下时
假人的头部相对于测试座椅的垂直方向的位移不能超过 300mm。
7.1.4. 动态测试
7.1.4.1. 概述。CRS 要符合 8.1.3.规定的动态测试的要求。
7.1.4.1.1.“通用类”、“限制类”、“半通用类”儿童座椅要按 8.1.3.1.的要求,以第 6 节所描述的方
式安装在测试载重滑车上进行测试。
7.1.4.1.2. 对“专用类”儿童座椅,应按儿童座椅适用的每个车型进行测试,负责测试的技术服务
部门可减少车型数量,如果它在 7.1.4.1.2.3.所列方面没有明显差别的话。可通过下列的一
种方式对儿童座椅进行测试:
7.1.4.1.2.1.按 8.1.3.3.的规定,在一辆整车上;
7.1.4.1.2.2.按 8.1.3.2.的规定,在测试载重滑车的车体外壳内;或
7.1.4.1.2.3.在代表车辆结构和冲击表面的车体外壳的足够零件上。如果儿童座椅欲用于后排座,这
应包括前排座椅的后背、后排座、底板、B 和 C 柱及车顶。如果儿童座椅欲用于前排座,
这应包括仪表盘、A 柱、挡风玻璃、装在底板或操作台上的杆或按钮、前排座、底盘和
车顶。此外,如果安装的儿童座椅用于同成人安全带的组合,零件应包括适当的成人安
全带。负责测试的技术服务部门可允许去掉多余的项目。测试按 8.1.1.2.的规定进行。
7.1.4.1.3. 动态测试应在没有加载的儿童座椅上进行。
7.1.4.1.4. 在动态测试的过程中,使儿童保持在座位上的儿童座椅的任何部分都不能断裂,拔扣或
锁定装置或位移装置都不能发生脱扣现象。
7.1.4.1.5. 对于“非整体级”,所用的座椅安全带应为标准安全带,其固定架见本规章附录 13 的规
定。这条不适用于“专用车”的审批,这类车应使用车辆的实际安全带。
7.1.4.1.6. 如果“专用车”的儿童座椅安装在最后排面向后的成人座椅位置上(例如行李区),则必
须按 8.1.3.3.3.的规定,在整车上用最大的假人来进行测试。如果制造商希望的话,其他
的测试(包括产品合格测试)可以按 8.1.3.2.来完成。
7.1.4.1.7. 对于“专用约束系统”,本规章规定的每种动态测试对每一质量组均应进行两次:先采用
主要的系带装置,再是所有的约束装置。在这些测试中,必须特别遵守 6.2.3.和 6.2.4.中
提出的要求。
7.1.4.1.8. 在动态测试的过程中,用于安装儿童座椅的标准安全带不得从测试所用的导向装置或
锁止装置中脱开。

15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7.1.4.1.9. 带支撑腿的儿童座椅应按如下方法测试:
(a)对于“半通用类”,面向前的撞击测试中,儿童座椅的支撑腿应分别调至最长与最
短状态来进行,并与载重滑车的地平面相一致。面向后的撞击测试,由技术服务机
构选择最躺的状态来进行。测试中,支撑腿应用附录 6 附件 3 图 2 中描述的载重滑
车的平面作为支撑面。如果最短的支撑腿与最高的地平面之间有空隙的话,应调节
支撑腿使之接触位于 Cr 点下 140mm 地平面。如果最长的支撑腿与最低的地平面之
间有空隙的话,应调节支撑腿使之接触位于 Cr 点下 280mm 的最低的地平面。如果
支撑腿带有可调的中间档位,为了保证支撑腿接触到地平面,应调节支撑腿至另一
档位。
(b)如果支撑腿用于不平行的平面,技术服务机构应选择最坏的情况来进行测试。
(c)对于“专用车辆类”,支撑腿应按儿童座椅制造商的说明来调节。
7.1.4.1.10. 如果儿童座椅带有 ISOFIX 固定系统和抗翻转装置,应进行动态测试:
7.1.4.1.10.1.对于 A 级和 B 级的 ISOFIX CRS:
7.1.4.1.10.1.1.使用抗翻转装置,并且
7.1.4.1.10.1.2.不使用抗翻转装置。本要求不适用于以固定的不可调节的支撑腿作为抗翻转装置的情
况。
7.1.4.1.10.2.对于其他级别的 ISOFIX CRS 要使用抗翻转装置。
7.1.4.2. 胸部加速度 3/
7.1.4.2.1. 合成的胸部加速度不得超过 55g,除非持续时间不超过 3ms。
7.1.4.2.1. 从腹部到头部加速度的垂直分量不得超过 30g,除非持续时间不超过 3ms。
7.1.4.3. 腹部穿透性 4/
7.1.4.3.1. 在附录 8 附件 1 中 5.3 条进行验证的过程中,约束装置的任何部分都不能引起腹部模型
粘土被穿透的明显迹象。
7.1.4.4. 假人位移
7.1.4.4.1. “通用”、“限用”和“半通用”类的儿童座椅:
7.1.4.4.1.1. 面向前的儿童座椅:假人的头部不得伸出 BA 和 DA 面,见图 1(除了用于 P10 假人的
增高垫,其距 DA 面的距离为 840mm)。判断时刻为 300ms 或假人达到停顿状态的时
刻,以二者中先发生的时刻为准。

3/ 胸部加速度的限制不适用于“新生儿”假人,因为其不能被测定。
4/ “新生儿”假人没有腹部插入物,因此只能使用主观分析判断。

16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图 1 面向前测试装置的布置(尺寸:mm)
7.1.4.4.1.2. 面向后儿童座椅
7.1.4.4.1.2.1. 由仪表盘支撑的儿童座椅:假人的头部不得伸出 AB、AD 和 DCr 平面,见图 2。判
断时刻为 300ms 或假人达到停顿状态的时刻,以二者中先发生的时刻为准。

图 2 面向后测试装置的布置(尺寸:mm)
7.1.4.4.1.2.2. 由仪表盘支撑的 0 组儿童座椅和移动睡床:假人的头部不得伸出 AB、AD 和 DE 平
面,见图 3。判断时刻为 300ms 或假人达到停顿状态的时刻,以二者中先发生的时刻
为准。

17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图 3 非仪表盘支撑的 0 组儿童座椅
的测试装置的布置 (尺寸:mm)
的测试装置的布置 (尺寸:mm)
7.1.4.4.1.2.3. 不由仪表盘支撑的非 0 组儿童座椅:
假人的头部不得伸出 FD、FG 和 DE 平面,见图 4。判断时刻为 300ms 或假人达到停顿
状态的时刻,以二者中先发生的时刻为准。
当儿童座椅与直径为 100mm 的钢管相接触且所有性能都符合时,则应用最重的假人模
型,对这类儿童座椅应进行一次另外的动态测试(正面冲击),并不使用直径 100mm
的钢管;这项试验的要求时除向前位移外,所有项目都应合格。

图 4 非仪表盘支撑的 0 组以外儿童座椅
的面向后测试装置的布置 (尺寸:mm)

18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7.1.4.4.2. “专用车辆”类儿童座椅:在一辆整车或一个车体外壳中进行测试时,头部不得与车
辆的任何部位接触,头部冲击的速度应小于 24km/h,且接触部分应符合规章 No.21 附
录 4 提出的能量吸收试验的要求。在用整车测试后,不使用工具就应能将假人从儿童
座椅中取出。
7.1.5. 耐温性
7.1.5.1. 拔扣组件、卷收器、调节器和锁断装置易于受到温度的影响,要按下面 8.2.8.所述进行温
度试验。
7.1.5.2. 按照 8.2.8.1.规定的方法进行温度试验之后,经检测人员肉眼观察,不得有可能消弱儿童座
椅原有特性的迹象。
7.2. 适用于约束系统组成部件的规定
7.2.1. 拔扣
7.2.1.1. 拔扣的设计要排除任何误操作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拔扣不肯处于一种部分锁住的状态;
在拔扣进行锁止时,必须排除拔扣部件互换的可能性;只有当所有零件都连接好之后,才
能锁住拔扣。拔扣与儿童接触的任何部位的宽度不小于 7.2.4.1.1.规定的织带的最小宽度。
本条不适用于已经 ECE16 或现行等效标准批准的安全带。对于“专用约束系统”,在主要
的约束方式下,拔扣必须符合 7.2.1.1.到 7.2.1.9.的要求。
7.2.1.2. 不管拔扣的位置如何,即使在没有拉力的情况下,拔扣也必须保持锁止状态。拔扣应易于
操作和手持。通过对按钮或类似的装置施加压力就应把拔扣打开。压力施加的表面在按钮
初始运动方向的垂直平面内的投影面积为:对封闭式拔扣按钮,面积不小于 4.5c ㎡,宽度
不小于 15mm;对非封闭式拔扣按钮,面积不小于 2.5c ㎡,宽度不小于 10mm。宽度应是形
成所描述区域的两个尺寸中较小的那个尺寸,其测量方向应垂直于释放按钮的运动方向。
7.2.1.3. 拔扣的释放面应为红色。拔扣的其他部分不得为红色。
7.2.1.4. 在拔扣上进行单一的操作就应能把儿童从约束系统中脱离出来。对于 0 组和 0+组的儿童约
束系统,如果这个儿童约束系统最多打开两个拔扣就能把系统取出,允许连同装置(如提
篮或便携床)一同移走儿童。
7.2.1.4.1. 连接肩带之间的胸夹可不必遵守 7.2.1.4.规定的单一操作要求。
7.2.1.5. 对于 II 组和 III 组的儿童座椅,拔扣应设置在儿童乘坐者伸手可及的地方。另外,对所有
组别的儿童座椅的拔扣设置使,其用途和操作方式都应在紧急情况下易于被救助者看到。
7.2.1.6. 打开拔扣,就应能把儿童从“座椅”、 “座椅支撑”和“防护板”中移出,如果装置中包括
裆带,应能通过对同一拔扣的操作同时释放裆带。
7.2.1.7. 拔扣应能承受 8.2.8.1.给出的温度试验和耐久性试验要求,并且,在按 8.1.3.规定的动态测
试进行之前,应能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承受 5000±5 次的开闭循环试验。
7.2.1.8. 拔扣应能承受以下试验:
7.2.1.8.1. 加载试验
7.2.1.8.1.1. 使用已经进行过 8.1.3.规定的动态测试的儿童座椅进行该试验。
7.2.1.8.1.2. 在 8.2.1.1.规定的试验中要求打开拔扣的力不超过 80N。
7.2.1.8.2. 空载试验
7.2.1.8.2.1. 使用事先没有加载的拔扣进行此试验。在 8.2.1.2.规定的试验中用于打开拔扣的力应为
40N~80N。
7.2.1.9. 强度
7.2.1.9.1. 在按照 8.2.1.3.2.进行的试验的过程中,拔扣的任何部分或邻近的织带或调节器不应断裂
或分离。
7.2.1.9.2. 用于 0 组和 0+组的约束系统的拔扣应能承受 4 000N 的拉力。

19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7.2.1.9.3. 用于 I 组和 II 组的约束系统的拔扣应能承受 10 000N 的拉力。


7.2.1.9.4. 如果能够提供有效的报告说明该试验是多余的,那么可以免除拔扣强度试验。
7.2.2. 调节装置
7.2.2.1. 调节装置的调整范围必须足够大,使得该儿童座椅使用范围内的所有重量级的假人都可得
到合适的调节,并且能够很好地安装在所有指定的车型上。
7.2.2.2. 所有的调节装置都应是“快速调节”类,如果该调节装置仅用于在车辆上的初始安装,那
么该调节装置可以不是“快速调节”类。
7.2.2.3. 当儿童座椅正确安装并且儿童或假人处于正常乘坐位置时,“快速调节”装置应容易被触
及。
7.2.2.4. “快速调节”装置应易于调整以适合儿童的体形。特别是按照 8.2.2.1.规定进行试验时,需
要操作手动调节装置的力不应超过 50N。
7.2.2.5. 儿童约束系统调节装置的两个样品都应按照 8.2.8.1.和 8.2.3.给出的温度试验操作要求来进
行试验。
7.2.2.5.1.织带的滑动量相对于一个调节装置不应超过 25mm,相对于所有调节装置不应超过 40mm。
7.2.2.6. 当按照 8.2.2.1.规定进行试验时,装置不能断裂或分离。
7.2.2.7. 直接安装在儿童座椅上的调节器必须能够承受耐久试验,即在进行 8.1.3.规定的动态试验
之前,应按 8.2.7.的规定进行 5000±5 次的循环试验。
7.2.3. 卷收器
7.2.3.1. 自动锁止卷收器
7.2.3.1.1. 装备有自动锁止卷收器的安全带的织带在卷收器的相邻锁止位置之间的移动量不应超
过 30mm。在佩带者向后移动时,织带必须保持在最初的位置,或者在佩带者随后的
向前移动后,自动回到原来的位置。
7.2.3.1.2. 如果卷收器是腰带的一部分,当按照下面 8.2.4.1.规定的方法在假人和卷收器之间按自
由长度测量,织带的卷收力应不少于 7N。如果卷收器是肩带的一部分,按类似的方法
测量,织带的卷收力应部不少于 2N 且不大于 7N。如果织带穿过导向装置或滑轮,卷
收力是在假人和导向装置或滑轮之间按自由长度测量。如果卷收器总成上设有手动或
自动防止织带完全卷回的装置,在进行卷收力测量的时候,应使该装置失效。
7.2.3.1.3. 在 8.2.4.2.规定的条件下,织带将反复从卷收器中抽出并允许缩回,直到完成 5000 个
循环。卷收器还要经受 8.2.8.1.规定的温度试验和 8.1.1.规定的腐蚀试验以及 8.2.4.5.规
定的抗粉尘试验。然后,再完成 5000 个抽取缩回循环。在做完上述试验之后,卷收器
仍能继续正常运转并且符合 7.2.3.1.1.和 7.2.3.1.2.的要求。
7.2.3.2. 紧急锁止卷收器
7.2.3.2.1. 当按照 8.2.4.3.的规定进行试验时,紧急锁止卷收器应能满足以下条件:
7.2.3.2.1.1. 当车辆的减速度达到 0.45g 时,卷收器应能锁止。
7.2.3.2.1.2. 在织带拉出方向上测量,加速度小于 0.8g 时,卷收器不应锁止。
7.2.3.2.1.3. 卷收器的传感装置在制造商规定的安装位置向任何方向倾斜不超过 12°时,卷收器不
应锁止。
7.2.3.2.1.4. 卷收器卷收器的传感装置在制造商规定的安装位置向任何方向倾斜超过 27°时,卷收
器应锁止。
7.2.3.2.2. 如果卷收器的工作依靠外部信号或电源控制时,应保证当信号中断或电源失效时,卷
收器自动锁止。
7.2.3.2.3. 具有紧急锁止控制的紧急锁止卷收器应符合上述所列要求。如果织带的拉出为紧急控
制因素之一,那么在织带拉出方向上测量的织带加速度达到 1.5g 时,卷收器应锁止。

20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7.2.3.2.4. 在 7.2.3.2.1.1.和 7.2.3.2.3.所述的试验中,发生在卷收器锁止之前的织带抽出长度,自


8.2.4.3.1.规定的初始长度起,不应超过 50mm。在 7.2.3.2.1.2.所述的试验中,自 8.2.4.3.1.
规定的初始长度起,至织带抽出的 50mm 长度内,不得锁止。
7.2.3.2.5. 如果卷收器是腰带的一部分,当按照下面 8.2.4.1.规定的方法在假人和卷收器之间按自
由长度测量,织带的卷收力应不少于 7N。如果卷收器是肩带的一部分,按类似的方法
测量,织带的卷收力应部不少于 2N 且不大于 7N。如果织带穿过导向装置或滑轮,卷
收力是在假人和导向装置或滑轮之间按自由长度测量。如果卷收器总成上设有手动或
自动防止织带完全卷回的装置,在进行卷收力测量的时候,应使该装置失效。
7.2.3.2.6. 在 8.2.4.2.规定的条件下,织带将反复从卷收器中抽出并允许缩回,直到完成 40 000 个
循环。卷收器还要经受 8.2.8.1.规定的温度试验和 8.1.1.规定的腐蚀试验以及 8.2.4.5.规
定的抗粉尘试验。然后,再完成 5000 个抽取缩回循环(总共做 45 000 个循环)。在做
完上述试验之后,卷收器仍能继续正常运转并且符合 7.2.3.2.1.和 7.2.3.2.5.的要求。
7.2.4. 织带
7.2.4.1. 宽度
7.2.4.1.1. 对于 0 组、0+组和 I 组的儿童约束系统,与假人接触的织带最小宽度为 25mm,对于
II 组和 III 组的儿童约束系统,织带最小宽度为 38mm。该尺寸是在 8.2.5.1.规定的织带
强度试验中进行测量,在相当于织带断裂载荷 75%负载不停机情况下进行。
7.2.4.2. 标准状态下的强度
7.2.4.2.1. 符合 8.2.5.2.1.规定的两个织带样品的断裂载荷由 8.2.5.1.2.确定。
7.2.4.2.2. 两个织带样品断裂载荷之间的差值不得超过所测的两种断裂载荷中较大值的 10%。
7.2.4.3. 特殊条件下的强度
7.2.4.3.1. 符合 8.2.5.2.(除 8.2.5.2.1.之外)规定的两个织带样品的断裂载荷应不小于按 8.2.5.1.
规定的试验中所测的载荷平均值的 75%.
7.2.4.3.2. 对于 0 组、0+组和 I 组的儿童约束系统,断裂载荷应不小于 3.6kN;对于 II 组儿童约
束系统,断裂载荷应不小于 5kN;对于 III 组儿童约束系统,断裂载荷应不小于 7.2kN。
7.2.4.3.3. 如果能够提供有效的所用材料组或其他情况的报告来说明某个试验或所有试验时多余
的,那么可以免除其中某个试验或全部试验。
7.2.4.3.4. 当进行 8.2.3.规定的微滑移试验后,得出的结果超出 7.2.2.5.1.规定的限值的 50%时,要
进行 8.2.5.2.6.中规定的类型 1 的磨损试验。
7.2.4.4. 不能通过任何调节器、拔扣或固定点拉出整条织带。
7.2.5. 锁止装置
7.2.5.1. 锁止装置应被永久地固定在儿童约束系统上。
7.2.5.2. 锁止装置不应对成人安全带的耐久性造成损害,并且应能经受 8.2.8.1.规定的温度试验要
求。
7.2.5.3. 锁止装置应能使儿童被迅速解除约束。
7.2.5.4. A 类装置
在进行 8.2.6.1.所规定的试验之后,织带的滑移量不应超过 25mm。
7.2.5.5. B 类装置
在进行 8.2.6.2. 所规定的试验之后,织带的滑移量不应超过 25mm。
7.2.6. ISOFIX 连接装置规定
ISOFIX 连接装置和插接件指示应具有耐久性,并在进行 8.1.3.规定的动态试验前经受正常
使用条件下的 2000 ±5 次的开闭循环试验。

21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8. 试验说明 5/
8.1. 约束系统总成的试验
8.1.1. 腐蚀
8.1.1.1. 儿童约束系统的金属件应置于附录 4 规定的一个实验室中。对装有卷收器的儿童约束系
统,织带应拉伸至小于全长的 100±3mm。除短时间的暂停外,例如检查和补充盐
液,暴露测试应连续进行 50±0.5h。
8.1.1.2. 曝露测试完成后,应在不高于 38℃的流动清水中缓缓冲洗或浸洗儿童系带的金属
件,以去除可能形成的盐沉积物,在按 7.1.1.2 检查之前,允许在 18—25℃的室温
下干燥 24±1 小时。
8.1.2. 倾翻
8.1.2.1. 应按本规范并根据生产厂的说明,以 8.1.3.6 规定的标准将假人置于安装的系带中。
8.1.2.2. 系带应固定在试验座和车座上。整个座椅以 2°—5°/s 的速度,经 360°角围绕座中
纵向面所含的水平轴线旋转。拟用在专用车上所用的装置可固定在附录 6 规定的试验
座椅上。
8.1.2.3. 回到原点后以相反的方向旋转再进行本试验,如有必要,假人应安装在初始位置。
用水平面的旋转轴和前两个的试验成 90°的旋转轴,在两个旋转方向中重复这一工序。
8.1.2.4. 以上试验应使用约束系统所属组别的最小和最大的假人。
8.1.3. 动态试验
8.1.3.1. 载重滑车和试验座椅上的试验
8.1.3.1.1. 面向前
8.1.3.1.1.1. 动态试验用的载重滑车和试验座椅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6 的要求,按附录 21 进行动态
碰撞试验安装程序。
8.1.3.1.1.2. 载重滑车在减速或加速时应保持水平。
8.1.3.1.1.3. 减速或加速装置
供应商可以选择以下两种的其中一种去试验。

————————————————
5/ 除非另有规定,尺寸公差不用于边界处。

尺寸范围,mm 6 以下 6-30 30-120 120-315 315-1000 1000 以上

公差,mm ±0.5 ±1 ±1.5 ±2 ±3 ±4

除非另有规定,角度公差为±1°。

22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8.1.3.1.1.3.1 减速试验装置:
用于本规范附录 6 规定的设备或其他能达到相同效果的装置使载重滑车减速试验完
成。这种装置应具有本规范 8.1.3.4 和附录 7 规定的性能。
校准程序:
按照 8.1.3.1 进行的儿童约束系统的试验,为了模拟载客的儿童座椅,给滑车装入 55kg
的重物;按照 8.1.3.2 车体内进行的儿童座椅试验中,为了模拟 x 倍载客的儿童座椅,
载重滑车要承载车辆和 x 倍 55kg 的重物。载重滑车的减速弧线,在正面冲击的情况
下,要处于本规范内的附录 7 附件 1 的图示中的阴影区;在后面冲击情况下,要处于
本规范附录 7 附件 2 的图示中的阴影区。
在停止装置校准时,对于正面冲击位置,停止距离为 650±30mm;对于后面冲击位置,
停止距离为 275±20mm。
8.1.3.1.1.3.2 加速试验装置
动态试验条件:
对于正面冲击,在试验过程中,载重滑车被推动,它的总速度变化△V 为 52+0 -2 千米
每小时,它的加速曲线依照本规范的附录 7 附件 1 和保持被定义的部分在同等(5g,
10ms)(9g,20ms)以上。冲击试验的开始(T0) 加速度为 0.5g,这是按 ISO17 373 定
义的。
对于后面冲击,在试验过程中,载重滑车被推动,它的总速度变化△V 为 30 +2 -0 千米
每小时,它的加速曲线依照本规范的附录 7 附件 2 和保持被定义的部分在同等(5g,5ms)
(10g,10ms)以上。冲击试验的开始(T0) 加速度为 0.5g,这是按 ISO17 373 定义的。
尽管要满足以上要求,技术服务部门将采用重量高于 380kg 滑车(装有座椅),见附录 6
附件 1。
只有以上试验在比较高的速度下进行的,加速曲线超过了本规范内的较高的等级和儿童
约束达到要求,此次试验才被认为是安全的。
8.1.3.1.1.4 进行下列测量:
8.1.3.1.1.4.1 撞击前载重滑车的瞬时速度(仅指减速杆,计算停止距离所需要的);
8.1.3.1.1.4.2 停止距离(仅指减速杆),可由被记录的速度二次积分计算而得;
8.1.3.1.1.4.3 I、II 和 III 组假人头的水平和垂直面上的位移,0 组和 0+组假人的位移(不考虑其四
肢);
8.1.3.1.1.4.4 除新生儿假人外,在三个互相垂直方向中胸部的加速度。
8.1.3.1.1.4.5 除新生儿假人外,穿入腹部模型粘土的可见痕迹(见 7.1.4.3.1)。
8.1.3.1.1.4.6 载重滑车的加速度或减速度首次至少要 300ms。
8.1.3.1.1.5 冲击后,不打开拔扣目测儿童系带,确定是否有任何损坏或断裂。
8.1.3.1.2 面向后
8.1.3.1.2.1 按后面冲击试验要求进行试验时,试验座应旋转 180°
8.1.3.1.2.2 试验拟用作前排座位置的面后的儿童系带时,车辆仪表盘应用一根固定在载重滑车上
的刚性棒来替代,棒的固定方式应使所有的能量吸收发生在儿童身上。
8.1.3.1.2.3 减速条件应满足 8.1.3.1.1.3.1 的要求。
加速条件应满足 8.1.3.1.1.3.2 的要求。
8.1.3.1.2.4 按 8.1.3.1.1.4 - 8.1.3.1.1.4.6 所列出的要求进行类似的测量。
8.1.3.2.1.5 减速条件应满足 8.1.3.1.1.3.1 的要求。
加速条件应满足 8.1.3.1.1.3.2 的要求。
8.1.3.2 载重滑车和车体外壳的测试

23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8.1.3.2.1 面向前
8.1.3.2.1.1 试验时固定车辆的方式不能增强车辆座椅、成人安全带和固定儿童系带所要求的任何
附加固定点的固定点,或减少结构的正常变形。通过限制假人的移动,车辆的任何部
件在试验过程中都不得减少加在儿童系带上的负荷。用等效强度的部件可以代替排除
的结构零件,假如它们不阻止假人移动的话。
8.1.3.2.1.2 如果它在结构的整个展开区域不产生影响和如果车辆或结构被限制或固定在距离束缚
系统固定点前方不小于 500mm 的位置,则固定装置应视为合格。在后面,结构应被
固定在固定点后面一个足够距离的位置,以保证满足 8.1.3.2.1.1 的各项要求。
8.1.3.2.1.3 车辆座位和婴儿束带应被固定和放置在执行批准测试的技术部门选定的位置,以便考
虑到强度的最不利条件和车辆上假人的安装适配。车辆座靠背和儿童系带的位置在报
告中注明。如果车辆座靠背的倾斜角可以调节,应按生产厂的规定加以锁止,如果没
有规定,则应座靠背的实际角度锁止在尽可能接近 25°。
8.1.3.2.1.4 除非安装和使用说明书中另有要求,前面的座位应被放置在正常使用时最前面的位置
(适用于拟用于前面座椅位置的婴儿束带)和被放置于正常使用时最后的位置(适用于
拟用于后面座椅位置的婴儿束带)。
8.1.3.2.1.5 减速条件应满足 8.1.3.4 的要求,试验座椅就是实际车辆的座椅。
8.1.3.2.1.6 进行下列测量:
8.1.3.2.1.6.1 撞击前载重滑车的瞬时速度(仅指减速杆,计算停止距离所需要的);
8.1.3.2.1.6.2 停止距离(仅指减速杆),可由被记录的速度二次积分计算而得;
8.1.3.2.1.6.3 假人头和车体壳体内部的任何接触;
8.1.3.2.1.6.4 除新生儿假人外,三个互相垂直方向中胸部的加速度;
8.1.3.2.1.6.5 除新生儿假人外,穿入腹部模型粘土的可见痕迹(见 7.1.4.3.1)
8.1.3.2.1.6.6 载重滑车和车体外壳的加速度和减速度首次至少要 300ms
8.1.3.2.1.7 冲击后,不打开拔扣目测儿童系带,确定是否有任何损坏。
8.1.3.2.2 面向后
8.1.3.2.2.1 对于后冲击试验,车体外壳应在试验载重滑车上旋转 180°。
8.1.3.2.2.2 要求与正面冲击相同
8.1.3.3 用整车试验
8.1.3.3.1 减速度条件应满足 8.1.3.4 的要求。
8.1.3.3.2 对正面冲击试验本规范附录 9 提出的程序。
8.1.3.3.3 对后面冲击试验本规范附录 10 提出的程序。
8.1.3.3.4 进行下列测量:
8.1.3.3.4.1 冲击前车辆/冲击器的速度
8.1.3.3.4.2 假人头(对于 0 组,假人不考虑四肢)与车辆内部的加速度;
8.1.3.3.4.3 除新生儿假人外,三个相互垂直方向中胸部的加速度;
8.1.3.3.4.4 除新生儿假人外,穿入腹部模型粘土的可见痕迹(见 7.1.4.3.1)
8.1.3.3.5 前排座,如果调节倾斜角度,则应按生产厂的规定加以锁止,如无规定,则在实际
靠背角度尽可能接近 25°时锁定。
8.1.3.3.6 冲击后,不打开拔扣目测儿童系带,确定是否有任何损坏或断裂。
8.1.3.4 下表汇总了动态试验的条件:

24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正面冲击 后面冲击

试验 系带(束缚 速 度 试验 试验时的停 速 度 试验 试验时的停


系统) (km/h) 脉冲 止距离(mm) (km/h) 脉冲 止距离(mm)
装上试验 通用、半通 50+0-2 1 650±50 - - -
座椅的载 用或限用型
重滑车 前后座
面向前*
通用、半通 50+0-2 1 650±50 30+2-0 2 275±25
用或限用型
前后座
面向后**
载重滑车 面向前* 50+0-2 1或3 650±50 - - -
上的车体 1或3
面向后* 50+0-2 650±50 30+2-0 2或4 275±25

整车阻挡 面向前 50+0-2 3 未规定 - - -


试验
面向后 50+0-2 3 未规定 30+2-0 4 未规定

注: 正面和后面冲击时,0 组和 0+组所有的系带应按“面向后”的条件进行测试。
注释: 测试脉冲 1 号:按附录 7 规定,正面冲击
测试脉冲 2 号:按附录 7 规定,后面冲击
测试脉冲 3 号:经受正面冲击的车辆减速脉冲;
测试脉冲 4 号:经受后面冲击的车辆减速脉冲;
* 校准时,停止距离应为 650±30mm
** 校准时,停止距离应为 275±20mm
8.1.3.5 结合附加固定点使用的儿童系带
8.1.3.5.1 对于 2.1.2.3 规定并具有固定点的儿童系带,8.1.3.4 规定的正面冲击试验要求如下:
8.1.3.5.2 对具有短的上连接织带的设备,如拟用固定在包裹架上,试验载重滑车的上固定点配
置应符合附录 6 附件 3 的规定。
8.1.3.5.3 对具有长的上连接织带的设备,如拟用无刚性包裹架和上固定织带连接到车辆板上的
位置,试验载重滑车的固定点应符合附录 6 附件 3 的规定。
8.1.3.5.4 对于拟用在两种配置上的装置,应进行 8.1.3.5.2 和 8.1.3.5.3 规定的试验,仅有重型假
人被使用的情况除外(若根据 8.1.3.5.3 的要求进行测试的话)。
8.1.3.5.5 对面向后的装置,试验载重滑车上配置的下固定点应符合附录 6 附件 3 的规定。
8.1.3.5.6 对于使用附加的织带连接到两条成人安全带上的便携床来说,负载路径应通过成人安
全带连接到成人安全带下固定点,试验滑车的固定点应是附录 6 附件 3 的图 7 中的
(A1,B1。)在试验座椅上的安装见附录 21 注释 5。这个系统必须能在安全带解开的情
况下正常工作,当符合 6.1.8 的要求时,该系统是通用的。
8.1.3.6 试验假人

25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8.1.3.6.1 儿童系带和假人安装方法应做到符合 8.1.3.6.3 的要求。


8.1.3.6.2 用本规范附录 8 规定的假人对儿童系带进行试验。
8.1.3.6.3 试验假人的安装
8.1.3.6.3.1 放置的假人应使假人的背后与系带之间留有间隙。在用便携床的情况下,假人应放于
直线水平位置,并尽可能接近便携床的中心线。
8.1.3.6.3.2 把儿童座椅置于试验座椅上
把假人放入儿童座椅中。
在假人和儿童安全座椅靠背之间放置一个铰链连接的木板或一个类似的可弯曲的装
置,木板厚 2.5cm、宽 6cm、长度与将要做试验的假人的尺寸有关,其长度等于肩膀的
高度(坐姿,附录 8),减去臀部中心的高度(坐姿,附录 8)。木板应尽可能贴近座椅
的曲率,并且它的较低端位于假人臀部关节的高度。
按照制造商的说明调整织带,拉力要超出调节力 250N±25N,在调节器一端织带可以
偏转 45°±5°,或者按制造商规定的角度。
按照本标准附录 21 的要求完成儿童安全座椅在试验座椅上的安装。
移除易弯曲的装置。
这只适用于儿童约束系统、用成人用三点式安全带约束儿童的系统以及带有锁止装置
的系统,它不适用于儿童约束带直接和卷收器相连的情况。
8.1.3.6.3.3. 通过假人中 心线的纵向平面应 位于安全带较低的两 固定点的中间,并 且要符合
8.1.3.2.1.3.的要求。在使用增高垫及 10 岁大的假人一起做试验的情况下,通过假人中
心线的纵向平面应位于安全带较低的两固定点的中间偏左或偏右 75mm±5mm。
8.1.3.6.3.4. 在装置要求使用标准安全带的情况下,在动态试验之前,需用有足够宽度和长度的专
用胶带把肩部约束带固定在假人上。对于面后向的约束系统,在用小滑车进行加速的
过程中,允许用专用胶带把假人的头固定到一个 100mm 的杆上或约束系统的靠背上。
8.1.3.7. 所使用的假人类别
8.1.3.7.1. 0 组装置:用“新生儿”假人和 9kg 重的假人进行试验;
8.1.3.7.2. 0+组装置:用“新生儿”假人和 11kg 重的假人进行试验;
8.1.3.7.3. I 组装置:用 9kg 重和 15kg 重的假人分别进行试验;
8.1.3.7.4. II 组装置:用 15kg 重和 22kg 重的假人分别进行试验;
8.1.3.7.5. III 组装置:用 22kg 重和 32kg 重的假人分别进行试验;
8.1.3.7.6. 如果儿童约束系统适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质量组,试验将按照以上对涉及的所有质量组的
要求,用最轻和最重的假人进行试验。当从一组到另一组的装置结构有很大改变时,例
如,当约束系统的结构或约束带的长度变化时,如果认为是可行的,那么实施试验的人
可以增加一个中间质量的假人试验。
8.1.3.7.7. 如果约束系统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儿童设计的,那么第一个试验所有座椅位置都用最重
的假人进行。第二个试验用按规定的最轻和最重的假人进行。试验实施时使用的座椅应
符合附录 6 中附件 3 图 3 的要求。如果试验部门认为有必要,可以增加第三个试验,该
试验用组合质量的假人或座椅位置为空置。
8.1.3.7.8. 如果 0 组或者 0+组的儿童约束系统,根据不同的儿童体重,提供了不同的结构,那么
每一种结构都必须用各自不同质量的假人模型进行测试。
8.1.3.7.9. 如果 ISOFIX 儿童约束系统必须使用上固定点,那么,第一次试验用最小质量的假人
对较近距离的上固定点 G1 进行试验,第二次试验用较重的假人对较远距离的上固定点
G2 进行试验。并且调节上部的拉力接近 50N±5N。
8.1.3.7.10. 进行 7.1.4.1.10.1.2.规定的试验时只需使用为儿童约束系统设计的最大质量假人即可。

26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8.1.4. 增高垫的约束
放置一块棉布在试验座椅的座位表面。把增高垫放置在试验座椅上,把假人下躯干按附录 22
图 1 的规定放置在座位表面,用三点式成人安全带固定,张紧力符合附录 21 的要求。用宽
25mm 的 织带或类似的东西将增高垫系住,按附录 22 图 2 中箭头 A 的方向施加一个 250
±5N 的力,方向沿着试验座椅的座垫表面。
8.2 单独部件的试验
8.2.1. 拔扣
8.2.1.1. 加载后拔扣开启试验
8.2.1.1.1. 该试验在已经过 8.1.3.规定的动态试验的儿童约束系统上进行。
8.2.1.1.2. 不打开拔扣,将儿童约束系统从试验滑车或车辆上移出。在拔扣上加载 200N±2N 的拉
力。如果拔扣是被连接到刚性部位,拉力所产生的角度应与动态试验中拔扣与刚性部件
所形成的角度相同。
8.2.1.1.3. 在拔扣释放按钮的几何中心,沿着与按钮运动的初始方向平行的轴,以(400±20)mm/min
的速度施加一个载荷;几何中心是指在拔扣表面上施加释放压力的部分表面的几何中心。
在开启力施加的过程中,拔扣应被一个刚性支撑固定。
8.2.1.1.4. 所施加的拔扣开启力,使用动态测力计或类似的装置以正常使用的方式和方向进行测量。
接触端为一半径为 2.5mm±0.1mm 的抛光的金属半球
8.2.1.1.5. 测量拔扣的开启力,并记录失效的情况。
8.2.1.2. 无加载的拔扣开启试验
8.2.1.2.1. 进行试验的拔扣为预先没有加过载荷的拔扣总成,在无载荷的条件下安装和定位。
8.2.1.2.2. 拔扣开启力的测量方法按照 8.2.1.1.3 和 8.2.1.1.4.的规定。
8.2.1.2.3. 测量拔扣开启力。
8.2.1.3. 强度试验
8.2.1.3.1. 必须使用两个样品进行强度试验。除了直接安装在儿童约束系统上的调节装置外,其它
的调节装置都在这个试验中进行。
8.2.1.3.2. 附录 20 给出了典型的拔扣强度试验设备。拔扣放置在圆形板(A)的上部。所有相邻的
织带的长度至少为 250mm,并且分别从拔扣所处的相应位置下垂。织带的自由端绕着下
圆形板(B)上,直到从 B 板内部的开口处露出来。所有的织带在 A 板和 B 板之间保
持垂直。圆形固定板(C)插入板(B)底面,夹住织带,并使织带能在中间移动。在拉力
机上施加一个较小的力,织带受到拉力后会在板(B)和板(C)之间活动,直到所有的
织带都被加载。在这个操作和试验过程中,拔扣必须保持不固定在板(A)或(A)的任
何部件上。然后把板(B)和板(C)紧紧夹在一起,以(100±20)mm/min 的速度增加
拉力,直至达到所需数值。
8.2.2. 调节装置
8.2.2.1. 解除调节
8.2.2.1.1. 当对手动调节装置进行试验的时候,织带应能平稳地拉过调节装置,在正常使用条件下,
以(100±20)mm/min 的速率拉取织带,在织带拉过 25mm±5mm 之后进行测量,测出最
大拉力, 数值圆整为整数。
8.2.2.1.2. 试验应按穿过装置的织带的两个方向进行,在测量以前,织带应预先拉过的 10 个完整
循环。
8.2.3. 微滑移试验(见附录 5,图 3)
8.2.3.1. 试验前将要进行微滑移试验的装置或部件放置在温度为 20℃±5℃、相对湿度为 65%±
5%的标准环境中放置最少 24h。试验时的温度为 15℃~30℃。

27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8.2.3.2. 织带的自由端应按实车安装状态,并且不能固定在其它任何部件上。
8.2.3.3. 调节装置应放置在织带垂直部分上,一端承受 50N±0.5N 的载荷(避免因织带摆动和扭
转而产生负载)。来自调节装置的织带的自由端按照实车安装位置向上或向下垂直安装。
它的另一端通过一个导杆,导杆的水平轴平行于支承载荷的织带的横载面,横载面穿过
处于水平状态的导杆上。
8.2.3.4. 试验装置应以这种的方式布置,当它升到的最高的位置时,它的中心距离支承台 300mm
±5mm,且在距离支承台 100mm±5mm 处施加 50N 的负载。
8.2.3.5. 以每分钟 30±10 次循环的频率,总幅长为 300mm±20mm 或按照 8.2.5.2.8.2.的规定,
完成 20±2 次预拉循环和 1 000±5 次试验循环。只在相当于每半个周期产生 100mm±
20mm 位移的时候加载 50N。微滑移将从 20 次预拉循环结束后的次数算起。
8.2.4. 卷收器
8.2.4.1. 卷收力
8.2.4.1.1. 卷收力的测量应使用安全带总成,并安装在 8.1.3 中动态试验中的假人上。当织带以大约
10mm/s 的速率回卷时,在最接近与假人接触处测量织带卷收力。
8.2.4.2. 卷收器耐久性
8.2.4.2.1. 织带应以每分钟不超过 30 次的速度进行规定次数的拉出回卷试验。对于紧急锁止卷收
器,每 5 次循环应使卷收器锁止一次。锁止次数在五种不同拉出长度上应相同,即拉出
缠绕在卷收器上织带总长度的 90%,80%,75%,70%和 65%。但是,对于缠绕织带
长度大于 900mm 的情况,上述百分比应以织带可从卷收器中拉出的最后 900mm 长度
为准。
8.2.4.3. 紧急锁止卷收器的锁止
8.2.4.3.1. 卷收器紧急锁止试验应在当绕在卷收器上的织带为 300mm±3mm 时进行。
8.2.4.3.2. 对织带敏感式卷收器,织带的拉出方向应是卷收器装在车上正常使用时的方向。
8.2.4.3.3. 在对车体敏感式卷收器进行试验时,如果卷收器按照儿童约束系统制造商的要求安装在
车辆上,应沿着两个水平正交轴线方向按上述拉出量对其进行试验。当该位置不能确定
时,试验机构应与儿童约束系统制造商进行协商。这两个轴之一的方向应由试验机构按
最不利锁止机构触发的方向选定。
8.2.4.3.4. 所用仪器设备应保证能达到规定的加速度值,而且应保证织带拉出加速度的平均增长率
为 25g/s。注:g=9.81 m/s2
8.2.4.3.5. 为了按 5.2.3.2.1.3.和 5.2.3.2.1.4.的要求进行试验,卷收器应安装在水平台面上,并使台
面以不超过 2º/s 的速度倾斜,直到卷收器发生锁止。水平台面再向另一方向倾斜重复进
行试验,以保证满足要求。
8.2.4.4. 腐蚀试验
8.2.4.4.1. 腐蚀试验按 8.1.1.的规定进行。
8.2.4.5. 抗粉尘试验
8.2.4.5.1. 卷收器应按照附录 3 的规定安装在试验箱内。其安装方式类似于在车辆上的安装状态。
试验箱应按 8.2.4.5.2.的规定装有试验粉尘。除了在每次搅动粉尘之后 1min~2min 内进
行 10 次安全带拉出回卷试验外,应保持织带处于从卷收器中拉出 500mm 长度的状态。
在 5h 总时间内,每隔 20 min,以表压为 5.5×105Pa±0.5×105Pa,且不含油的干燥压
缩空气,由一直径为 1.5mm±0.1mm 的小孔吹搅粉尘 5s。
8.2.4.5.2. 用于 8.2.4.5.1.规定的试验粉尘应含有 1kg 干燥石英砂。其颗粒度分配如下:
(a)通过 150μm 孔径,104μm 线径:99%~100%;
(b)通过 105μm 孔径,64μm 线径:76%~86%;

28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c)通过 75μm 孔径,52μm 线径:60%~70%。


8.2.5. 织带的静态试验
8.2.5.1. 织带的强度试验
8.2.5.1.1. 每个试验使用两条新的织带样品进行,试验条件按 7.2.4.的规定。
8.2.5.1.2. 每条织带应夹在拉力试验机夹具之间。夹具的设计应避免在夹具处或夹具附近发生断
裂。加载速度为(100±20)mm/min。在试验开始时,试验机夹具之间织带样品的自由长
度应为 200mm±40mm。
8.2.5.1.3. 增加载荷,直到织带断裂,记录拉断时的载荷值。
8.2.5.1.4. 如果织带在任一个夹具处或夹具附近 10mm 范围内产生滑动或断裂,试验视为无效,应
重新取另一条新样品进行试验。
8.2.5.2. 从织带中选出至少 10m 的织带样品,应进行如下处理:
8.2.5.2.1. 标态处理
织带应在温度为 23℃±5℃、相对湿度为 50%±10%的环境中放置 24h±1h。如处理
后不立即进行试验,则样品应存放在一个密封容器内直至试验开始。抗拉载荷应在织带
从处理环境中或从容器中取出后 5min 内确定其断裂载荷。
8.2.5.2.2. 光照处理
8.2.5.2.2.1. 应采用符合 ISO/105-B02(1978)要求的设备。织带必须暴露在光照下一段时间,其时间
相对应于使 7 号标准兰色褪色到标准灰色卡的第 4 级所用的时间。
8.2.5.2.2.2. 光照处理后,织带应在温度为 23℃±5℃、相对湿度为 50%±10%的环境中至少保存
24h。抗拉载荷应在织带从处理环境中取出后 5min 内确定其断裂载荷。
8.2.5.2.3. 低温处理
8.2.5.2.3.1. 织带应在温度为 23℃±5℃、相对湿度为 50%±10%的大气环境中至少保存 24h。
8.2.5.2.3.2. 然后织带应在温度为-30℃±5℃的低温箱内的普通平面上至少存放 90min±5min。然
后将织带对折,并在对折处压上一个预先冷却到-30℃±5℃的质量为 2kg±0.2kg 的重
块,在同一低温箱内放置 30min±5min,然后除去重块。抗拉载荷应在织带从低温箱中
取出后 5 min 内测出其断裂载荷。
8.2.5.2.4. 高温处理
8.2.5.2.4.1. 织带应在温度为 60℃±5℃、相对湿度为 65%±5%的加热室中放置 180min±10min。
8.2.5.2.4.2. 抗拉载荷应在织带从加热室中取出后 5min 内确定其断裂载荷。
8.2.5.2.5. 浸水试验
8.2.5.2.5.1. 织带应完全浸泡在温度为 20℃±5℃且已加有少量湿润剂的蒸馏水中保存 180min±
10min。任何经测试适合于纤维制品的湿润剂均可使用。
8.2.5.2.5.2. 抗拉载荷应在织带从水中取出后 10min 内确定其断裂载荷。
8.2.5.2.6. 磨损试验
8.2.5.2.6.1. 要进行磨损试验的部件或装置在试验前应在温度为 23℃±5℃、相对湿度为 50%±
10%的环境中至少保存 24h。磨损时,试验室温度应在 15℃~30℃之间。
8.2.5.2.6.2. 下表列出了试验程序的一般条件:
载荷(N) 每分钟循环次数 总循环数
类型 1 的程序 10 ± 0.1 30 ± 10 1000 ± 5
类型 2 的程序 5 ± 0.05 30 ± 10 5000 ± 5
如果织带长度不够,不足以进行 300mm 移动试验,则可以采用短一点的织带进行测试,
但移动距离不得小于 100mm。

29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8.2.5.2.6.3. 特殊试验程序
8.2.5.2.6.3.1. 类型 1 的程序:适用于穿过快速调整装置的织带。10N 的载荷垂直稳定作用在织带
一端,织带的另一端应系在使织带呈水平前后运动的装置上。调整装置应放在水平织
带上以便使织带保持张紧状态(见附录 5 中的图 1)。
8.2.5.2.6.3.2. 类型 2 的程序:适用于穿过某个刚性部件时改变方向的织带。在试验过程中,两根
织带的夹角应按附录 5 图 2 中的规定。试验时,保持 5N 的稳定载荷加在织带上,对
于织带在穿过某个刚性部件时不止一次改变方向的情况,可增加 5N 的载荷,以得到
穿过刚性部件的 300mm 的织带运动情况。
8.2.6. 锁止装置
8.2.8.1. A 类装置
儿童约束系统以及适于此约束系统的最大的假人在安装时应按以下图 5 的规定。所使用
的织带将按照本标准附录 13 的规定。锁止装置应完全锁止,并在织带要进入锁止装置的
位置做出标记。测力计应通过 D 环连接在织带上,并施加一个相当于 I 组中最大假人
质量两倍(±5%)的力,且至少持续 1s。较低的位置用于 A 位置的锁止,较高的位置
用于 B 位置的锁止。这个力再施加 9 次。在织带要进入锁止装置的位置做另一个标记,
并测量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在试验过程中,卷收器不能锁止。

图5
8.2.8.2. B 类装置
儿童约束系统应安装牢固,按照本标准附录 13 的规定,织带应按制造商的说明穿过锁止
装置和儿童约束系统骨架。织带将按照下面图 6 的规定通过试验装置,并加上 5.25kg±
0.05kg 的配重。所加质量与织带离开骨架的点之间将有 650mm±40mm 的自由长度。锁
止装置应完全锁止,并且在织带进入锁止装置的位置做一个标记。升高配重,然后释放,
这将会自由下落 25mm±1mm 的距离。这个过程将以每分钟 (60±2)个循环的频率重复
(100±2)次,以模仿车内儿童约束系统的颠簸动作。在织带进入锁止装置的地方再做一
个标记,测量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在安装有 15kg 假人的条件下,织带的全部宽度必须
能够穿过锁止装置。在这些试验过程中,织带的角度是一样的,都是按照正常使用中的角
度。安全腰带部分的自由端将被固定住。在翻转试验或动态试验操作过程中,儿童约束系

30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统应牢固地固定在试验台上。加载织带应连接在模拟拔扣上。

注:质量下落高度=25mm
从滚轴到滚子导向器的距离=300mm
使用的织带为附录 13 中规定的标准座椅安全带。
图 6: B 级锁止装置试验布局示意图
8.2.7. 对直接安装在儿童约束系统上的调节装置的试验与动态试验相类似,在将要试验的约束系
统上安装允许使用的最大的假人,并按 8.1.3.6.的规定
处于标准的松驰状态。在织带的自由端进入调节装置处画一参考线。取出假人,将约束系
统放在附录 19 图 1 所示的调节平台上。
织带必须通过调节装置循环移动的长度至少 150mm,其中从织带参考线到自由端一侧织带
长度至少为 100mm, 在参考线的另一侧,余下的织带大约为 50mm。如果从参考线到自由
端的织带的长度不能满足所需长度,则应抽出织带,以使其满足 150mm 移动的需要。频率
为每分钟(10±1)次,“B”的速率为每秒 150mm±10mm。
8.2.8. 温度试验
8.2.8.1. 在 7.1.5.1.中规定的部件应暴露在一个装有水的封闭空间的上方,环境温度不低于 80℃,
时间不少于 24h,然后放到温度不超过 23℃的环境中冷却。冷却过程必须紧随三个 24h 循
环之后,每个循环包括下列连续的程序:
(i)环境温度不少于 100℃将持续 6h,并且这个环境应在循环开始的 80min 之内获得;然后
(ii)环境温度不高于 0℃将持续 6h,并且这个环境应在 90min 之内获得;然后
(iii)环境温度不超过 23℃将持续 24h。
8.3. 试验座垫的检定
8.3.1. 对新的碰撞穿透和减速峰值建立初始数据时,要检定试验座垫。并且在每 50 次动态试验
之后或者至少每个月(以先到的时间为准)都要进行检定,如果试验装具使用频繁的话,
在每个试验之前都要进行检定。
8.3.2. 检定和测量程序都应与 ISO 6487 的规定一致;测量装备应与带有(CFC)60 级通道滤波
器的数据通道的规定相一致。使用本标准附录 P 中规定的试验装置,分别在中心线上距离
座垫 前边缘 150mm±5mm 处,以及中心线两侧各 150mm±5mm 处,共进行 3 次检定。
把装置垂直放在一个刚性平面上。降低配重的高度,直至与表面接触,并且做一个穿透标
记作为零位置。把装置垂直放在试验点上,向上提升配重 500mm±5mm 高度,并让它自
由降落,碰撞到座椅表面上。记录穿透点与减速度曲线。

31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8.3.3. 记录的峰值与初始值偏差不应超过 15%。


8.4. 动态过程的记录
8.4.1. 为了确定假人的姿态和它的位移,所有的动态试验必须记录。条件如下:
8.4.1.1. 音视频要求:
(a)录像频率至少 500 帧/秒;
(b)试验必须纪录在电影胶片、视频或者数字信号载体上;
8.4.1.2. 偏差评估:
试验室应具有并应用假人头部位移的偏差进行评估的程序。偏差应该在±25mm 的范围内。
这种程序有一些国际标准,例如欧洲鉴定组织的 EA-4/02 或 ISO 5725:1994,或者通用的
偏差测量方法(GUM)。
8.4.2. 刻度记号应牢固地标记在滑车上或车辆结构上,以确定假人的位移。
8.5. 测量程序应符合 ISO 6487:2002 的规定。通道频率级如下:
测量类型 CFC(FH) 切断频率(FN)
滑车加速度 60 见 ISO 6487:2002 附录 A
安全带载荷 60 见 ISO 6487:2002 附录 A
胸部加速度 180 见 ISO 6487:2002 附录 A
头部加速度 1000 1650
采样速度应是 10 次 FH 中最小的(即,安装 1000 级的预取样滤波器,对应于最小采样速度大
约为每秒每通道 10 000 次)

9.类型批准和生产资格认证的试验报告
9.1. 试验报告应记录所有试验结果和测量结果包括以下试验数据:
(a)试验所用装置的类型(加速或减速装置),
(b)速度的所有总变化,
(c)撞击前滑车的瞬时速度,
(d)滑车速度变化期间的加/减速度曲线(至少300ms),
(e)动态试验中假人头部达到最大位移时的峰值时间(单位:毫秒),
(f)如果拔扣在试验过程中有变化,应记录拔拔扣的位置,
(e)任何失败或损坏。
9.2. 如果本标准附录 6 中附件 3 中所包含的固定点的某些条款还没有考虑到,那么试验报告中
应描述儿童约束系统是如何安装的,并且要说明重要角度和尺寸。
9.3. 当儿童约束系统在车辆上或车辆结构上进行试验时,试验报告应说明车身在滑车上的固定方式,
儿童约束系统和车辆座椅的位置,以及车辆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
9.4. 类型批准和生产资格认证的试验报告应记录标签和安装使用说明的确认。

10. 对儿童约束系统批准的修改和扩展
10.1. 对儿童约束系统的每种修改应通知负责儿童约束系统审批的管理部门。然后此部门可能:
10.1.1. 认为修改不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在任何情况下,儿童约束装置仍应符合要求:或
10.1.2. 需要负责测试的技术部门的进一步的试验报告。
10.2. 批准的确认和拒绝应根据上述段落 5.3.规定的程序通知到本规范实施协议的各参与者。
10.3.公布扩展批准的权威机构对着一种扩展赋予一个系列号,并通知本规范附录 1 中样式的联系
方式,通知本规范 1958 协议实施的其他参与者。

32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11. 生产资格
11.1. 为了确保制造商的生产系统满足要求,实施批准测试技术服务部门必须进行测试来使产品符
合 11.2.的要求。
11.2. 儿童约束系统生产的资格限制
每一种新类型的通过测试的儿童约束系统(“通用类” 、 “半通用类”、 “限制类”)的生产必须
接受生产资格测试。
因此,第一批产品中必须随机抽取 5 台儿童安全座椅。
第一批产品的数量最少为 50 台,最多为 5000 台。
11.2.1. 动态测试
11.2.1.1. 5 台儿童安全座椅必须进行 8.1.3.中所描述的动态测试。实施类别批准测试的技术服务机
构应选择能在动态测试过程中产生最大头部水平位移的条件来进行测试,除了
7.1.4.1.10.1.2.中规定的情况。5 台座椅要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
11.2.1.2.在 11.2.1.1. 描述的动态测试中,头部的水平位移和胸部加速度要被测量。
11.2.1.3. a)头部的最大水平位移值应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不超过 1.05L,并且 X+S 不超过 L
L = 要求的极限数值
X =平均数值
S = 数值的标准偏差
b) 胸部加速度值应满足 7.1.4.2.1.的要求,并且 11.2.1.3.a)中的 X+S 的条件应应用到 3ms
时的胸部加速度合成(7.1.4.2.1.中定义的)并作为信息记录下来。
11.2.2. 对标签的控制
11.2.2.1. 实施批准测试的技术服务机构应确保标签符合第 4 节的要求。
11.2.3. 对安装和使用说明的控制
11.2.3.1. 实施批准测试的技术服务机构应确保安装和使用说明符合第 15 节的要求。

12. 产品一致性和常规测试
产品一致性的过程要符合协议的附录 2(E/ECE/324-E/ECE/TRANS/505/Rev.2),要以下要求:
12.1. 任何经本规范批准的儿童约束系统应按第 6—8 节中所述的要求来生产,以保证与符合类型
批准。
12.2. 本规范附录 16 中阐述了产品一致性的生产控制过程的最低要求。
12.3. 颁发批准的权威机构可能在任何时间去核查一致性控制方法在每种生产设备中的应用。通常
核查频率为一年两次。

13. 对生产不合格的惩处
13.1. 如果具有 5.4.节中所述细节的儿童约束系统没有通过第 11 节中所述的随机抽检或不符合类型
批准,那么所颁发的证明其符合本规范的儿童约束系统的批准将会被撤销。
13.2. 如果本协议的一方撤销其之前颁发的批准,他应通知审批部门。在收到相关内容时,管理机
构应通过本规范附录 1 样张的表格,通知协议的其他方。

14. 明确中止生产
14.1. 如果批注文件的持有者完全停止生产本规范所规定的专门形式的儿童约束系统,他应通知审
批部门。在收到相关内容时,管理机构应通过本规范附录 1 样张的表格,通知协议的其他方。

33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15. 说明
15.1. 每一个儿童安全座椅都应附有采用销售国语言的说明书,说明书中的内容如下:
15.2. 安装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15.2.1. 对“通用”类的儿童安全座椅,以下的标签应在销售点不除去包装就能清晰地看到:
注意
这是“通用”类儿童安全座椅。已通过规章 No.44,04 修订版的批准,一般来说可在车内
使用,适合绝大多数(但不是全部)汽车座椅。
如果车辆厂在车辆手册中表明车辆可容纳这一年龄组适用的“通用”类儿童安全座椅,那
正确安装是可能的。
在比那些适用于以前不支持本注意事项的设计方案更严格的条件下,本儿童安全座椅被归
为“通用”类。
如有疑问,请与儿童安全座椅生产商或销售商联系。
15.2.2. 对“限用”和“半通用”类的儿童安全座椅,以下的标签应在销售点不除去包装就能清晰
地看到:
本儿童安全座椅为“(限用/半通用)”类,它适合于固定在
下列的轿车座位上:
车 正面 后面
外侧 中间
(型号) 是 是 否
其它车内的座椅也可能适合采用这种儿童安全座椅。
如有疑问,请与儿童安全座椅生产商或销售商联系。
15.2.3. 对“专用车”类儿童安全座椅,所适用车辆的说明应在销售点不除去包装就能清晰地看到。
15.2.4. 如果儿童安全座椅要求使用成人安全带,在销售点不除去包装就能清晰地看到以下字样:
“如经批准的车辆装有腰带/三点式/固定/有卷收器的安全带,该安全带如经 UN/ECE16 或
其它等效标准的批准,才可使用” (删去不用的部分)。
对于便携床类儿童约束系统,还应包括便携床所适合装置的清单。
15.2.5. 儿童安全座椅生产商应在包装箱上提供地址,用户据此地址可写信,了解儿童安全座椅在
特殊车辆上安装更为详尽的内容。
15.2.6. 通过照片和/或极为清晰的示图说明安装方法。
15.2.7. 应向用户建议,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刚性件和塑料件,其定位与安装,在车辆的日常使用中,
应不容易被活动车座或车门所夹。
15.2.8. 应向用户建议,便携床应垂直于车辆的纵向轴安装。
15.2.9. 对于背向前的约束系统,应向用户建议,在装有安全气囊的座位上不要使用。这些说明应
在销售点不除去包装就能清晰地看到。
15.2.10. 对于“专用约束系统”, 应在销售点不除去包装就能清晰地看到以下信息:
本“专用约束系统”的设计能对在普通座椅上坐着有困难的儿童提供附加帮助。
为了保证本约束系统适合你的孩子,请经常与医生保持联系。

34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15.2.11. 对于 ISOFIX 儿童约束系统,以下的标签应在销售点不除去包装就能清晰地看到:


注意
1. 这是 ISOFIX 儿童约束系统。已通过规章 No.44,04 修订版的批准,一般来说
可用于配置有 ISOFIX 固定点的车辆。
2. 它适用于配有通过批准的 ISOFIX 位置的车辆(细节见车辆手册) ,取决于儿童
座椅的类别和功能。
3. 本装置的适合的重量组和 ISOFIX 尺寸组为:………
15.3. 使用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5.3.1. 装置使用的重量组;
15.3.2. 当装置和成人安全带组合使用,则需加上下列词语: “仅适用于配有腰带/三点式/固定/有卷
收器的安全带的车辆,该安全带已获 UN/ECE16 或其它等效标准的批准”(删去不用的部分);
15.3.3. 通过照片和/或极为清晰的示图说明安装方法。对于可用于面向前和背向前的座椅,应在座
椅背向前时给出明显的警告,直到儿童体重大于所述的极限,或超过了一些其他尺寸范围;
15.3.4. 应明确解释拔扣和调节装置的操作方法;
15.3.5. 应建议,接到车辆上的系带应绷紧,约束儿童的织带应适合儿童的体型,织带不要扭转;
15.3.6. 应重点确保任何腰带要靠下固定,这样可以使应该承受压力的盆骨被固定好;
15.3.7. 应建议,当装置在事故中受到剧烈外力后,应予以更换;
15.3.8. 应给出清洗说明;
15.3.9. 对用户擅自更改的危险或未经权威机构的批准而另加装置以及不严格按照儿童安全座椅制
造商的安装说明书操作所带来的危险,应给出一般警告;
15.3.10. 当座椅没有织物套,则应建议使座椅远离阳光,否则晒得过热会伤及儿童的皮肤;
15.3.11. 建议不要使儿童留在无人照料的儿童座椅中;
15.3.12. 建议要确保行李或其他物品不会在碰撞时引起伤害;
15.3.13. 应建议:
a)儿童座椅不得在无布套的情况下使用;
b)不得使用不是生产商推荐的布套,因为布套使约束性能的一个必要部分;
15.3.14. 应该有文字或图表指示用户如何辨别成人安全带的拔扣在儿童安全座椅上的受力的连接
点位置(绑带方式)是否达到要求。应建议用户如对本条有疑问,可以与儿童安全座椅生
产商联系。
15.3.15. 如果儿童约束系统具有可替换的绑带方式,要明确说明其使用方法。用户应被告知如何辨
别这一可替换的绑带方式是否达到要求。应建议用户如对本条有疑问,可以与儿童安全座
椅生产商联系。应明确建议用户,用最初的绑带方式把儿童座椅安装到车主的手册中划分
为通用类的车辆座椅的位置。
15.3.16. 应有规定来保证说明书在儿童座椅的使用期限内一直保留;对于“内置”类儿童约束系统,
指的是车辆的说明手册。
15.3.17. 应有明确的警告,不要使用除说明书和儿童座椅上的标识以外的成人安全带的受力的连接
点(绑带方式)。
15.3.18. 对于 ISOFIX 儿童约束系统,使用说明中必须指出要阅读车辆生产商的手册。

35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16. 负责进行批准测试的技术服务机构和管理部门的名称与地址
16.1. 采用本规范的协议双方应将负责进行批准试验的技术服务机构和审批管理部门的名称和地
址以及认可批准或扩展或拒绝批准或撤销批准的表格、在其他国家的批准书,通知联合国秘
书处。

17. 过渡条款
17.1. 从 03 系列修正案生效的正式日期起,凡不采用本规范的合同方,当被 03 系列修正案修改时,
都不能获得本规范的批准。
17.2. 03 系列修正案自生效之日起 12 个月内,如果待批准的儿童约束系统符合本规范 03 系列修正
案的要求,才能得到 ECE 的批准。
17.3. 03 系列修正案生效日期后的 12 个月过渡期内,采用本规范的合同方,符合本规范 02 系列的
要求的,可获得类型批准。
17.4. 同样在这 12 个月期间,并在上述章节相同的条件下,采用本规范的合同双方,不得拒绝按
本规范以前修订系列所批准的扩展。
17.5. 从 03 系列的修订案生效之日起,本规范附录 16 的条款也将用于已得到 02 系列修改批准的
儿 童约束系统。
17.6. 从 03 系列的修订案生效之日起,采用本规范的合同各方可拒绝对不符合 03 系列修订中 6.2.2.
和 6.2.14.条要求的儿童安全座椅进行销售。
17.7. 从 03 系列的修订案生效之日起 36 个月后内,采用本规范的合同各方可拒绝对不符合 03 系
列修订要求的儿童安全座椅进行销售。
17.8. 从 03 系列修订案的补充 2 生效之日起,本规范的 4.5.节需求的标签应被附着在根据本规范制
造的所有新儿童安全座上。
17.9. 从 04 系列的修订案生效之日起,凡不采用本规范的合同方,当被 03 系列修正案修改时,都
不能获得本规范的批准。
17.10. 04 系列修正案自生效之日起 12 个月内,如果待批准的儿童约束系统符合本规范 04 系列修
正案的要求,才能得到 ECE 的批准。
17.11. 自 04 系列修正案生效日期后的 12 个月过渡期内,采用本规范的合同方,符合本规范 03 系
列的要求的,可获得类型批准。
17.12. 自 04 系列修正案自生效之日起 36 个月内,采用本规范的合同双方,不得拒绝按本规范以
前修订系列所批准的扩展。
17.13. 自 04 系列修正案自生效之日起 48 个月后,开始采用本规范的合同各方可拒绝对不符合 04
系列修订要求的儿童安全座椅进行销售。
17.14. 自 04 系列修正案的补充条款 4 生效之日起 6 个月后,经 03 或 04 系列修正案批准的 0、0+
和 I 组的儿童约束系统不符合 6.1.11.或 6.1.12.要求的应该失效。
17.15.自本规范 04 系列修正案的补充条款 4 的生效之日起,在 17.14 中指出的过渡时期协议方若如
不履行义务,基于欧盟签订 1985 协议时的声明(委托通知 C.N.60.1998.论文-28),欧盟成员
国会禁止不符合 04 系列修正案补充条款 4 要求的儿童约束系统进入市场。

36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1
说明信息
(最大幅面:A4(210×297mm))
发布机构: 管理机构名称:

关于:2/ 根据第 44 号规章的机动车辆上儿童使用的安全座椅做出以下决定:


批准授予
批准扩展
批准拒绝
批准撤销
生产中止
批准号:……………………. 扩展号:…………
1.1. 面向前儿童座椅/面向后儿童座椅/便携床;
1.2. 完整式/非完整式/部分式/增压垫;
1.3. 系带类型:(成人)三点式
(成人)腰带
专用型系带/卷收器;
1.4. 其他功能:座椅总成/防冲挡板…………………….……………………. ………………………….
2. 贸易名称或标志……………………………………………………………………………………….
3. 制造商的安全座椅的名称…………………………………………………………………………….
4. 生产厂的名字…………………………………………………………………………………………
5. 如果有,法人代表的名字….…………………………………………………………………………
6. 地址…………………………………………………………………………………………………….
7. 申请批准递交给……………………………………………………………………………………….
8. 技术服务机构完成的测试项目………………………………………………………………………
9. 装置类型:减速/加速 2/
10. 技术服务机构所签署的测试报告的日期……………………………………………………………
11. 技术服务机构所签署的测试报告的编码……………………………………………………………
12. 对在通用/半通用/限用或专用车辆上使用的 0、0+、Ⅰ、Ⅱ、Ⅲ组座椅,或安装在车辆上的“专
用约束装置”,的批准授予/扩展/拒绝/撤销
13. 标签的位置和性质…………………………………………………………………………………….
14. 位置…………………………………………………………………………………………………….
15. 日期…………………………………………………………………………………………………….
16. 签名…………………………………………………………………………………………………….

37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17. 信息说明应附以下文件,其带有上面所显示的批准号:
(a) 儿童座椅的图纸、图表和平面图,包括卷收器、装配好的座椅、防冲挡板;
(b) 车辆结构和座椅结构以及调节系统、附件(包括能量吸收件)的图片、图表和说明图;
(c) 儿童座椅和/或车辆结构和座椅结构的照片;
(d) 安装和使用说明;
(e) 座椅所使用车型的清单。

1/ 区分授予/扩展/拒绝/撤销批准的国家的编号(见本规章的批准规定)。
2/去除不适用的

38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2
批准标签的安放位置

上面的批准标识用于通用类、9kg—36kg(Ⅰ到Ⅲ组)重量组的安全座椅;它在荷兰(E4)获得批
准,批准号:042439。批准号表明该安全座椅通过本规章修正版 04 系列的要求。

上面的批准标识用于非通用类、9kg—25kg(Ⅰ到Ⅱ组)重量组的安全座椅;它在荷兰(E4)获得
批准,批准号:042450。批准号表明该安全座椅通过本规章修正版 04 系列的要求。符号“Y”表
明座椅含有一个裆带。

注意:批准号和附加标志必须靠近圆圈,在其上下左右均可。批准号的数字必须在“E”的同侧并
和“E”在同一个方向上。附加标志和批准号应在相反位置。为了与其他标志产生混淆应避免使用
罗马数字。

39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3
耐粉尘试验的装置

(尺寸:mm)

40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4
腐蚀测试
1. 测试设备
1.1. 测试设备应由盐雾密封室、盐溶液贮液器、适宜状态压缩空气的供应、一个或多个喷雾嘴、
样品支撑、加热密封室的装置和必要的控制手段组成。测试设备在符合测试条件的情况下,
其尺寸和具体结构可自由选择。
1.2. 必须确保积聚在密封室顶棚和表面上的溶液不会滴落在测试样品上。
1.3. 从测试样品上滴落的溶液不能回流到贮液器进行重复喷射。
1.4. 测试设备不能由会影响盐雾腐蚀性的材料构成。
2. 测试样品在密封室中的位置
2.1. 除了牵引器外,样品的主要测试表面应被支撑或悬挂在垂直(平行更可取)于盐雾通过密封
室水平流动的主要方向的 15°到 30°夹角之间的位置。
2.2. 牵引器应被支撑或悬挂在能使贮藏皮带的卷轴垂直于盐雾通过密封室水平流动的主要方向,
牵引器的系带开口也应面对这一这要方向。
2.3. 每个样品都应放置在能使盐雾自由降落在所有样品的位置。
2.4. 每个样品都应放置在能防止盐溶液从一个样品滴落到任何其他样品上的位置。
3. 盐溶液
3.1. 盐溶液的制备:将 5±1 分质量的氯化钠溶解到 95 分质量的蒸馏水中。盐应为在干燥状态下
去除镍元素和铜元素,碘化钠含量不超过 0.1%,所有杂质含量不超过 0.3%的氯化钠。
3.2. 当溶液在 35℃喷雾时,采集的溶液的 PH 值应在 6.5 到 7.2 之间。
4. 压缩空气
4.1 供给喷嘴的用于雾化盐溶液的压缩空气应不含油和灰尘,其压力应保持在 70KN/㎡到 170
KN/㎡之间。
5. 盐雾密封室环境
5.1.盐雾密封室的曝露区应保持 35±5℃的温度,至少应有两个洁净的盐雾收集器放置在曝露区
域,以便没有来自测试样品或任何其他来源的液滴被采集。对于每 80c ㎡的水平收集区域,
每小时应有 1.0 到 2.0ml 的溶液。当测量值超过至少 16 小时的平均值时,盐雾即被收集到收
集器中。
喷嘴应被引导或阻碍,以免喷雾不会直接冲击测试样品。

附录 5
磨损和轻微滑移测试

图 1:过程范例 1

41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42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图 2:过程范例 2

43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图 3:微量滑移测试

调整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上的 50N 的力要竖直向下,不能产生力矩从而引起系带的扭曲。


应以同样的方式对 测试装置中的固定件施加 50N 的力。

44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6
载重滑车的说明
1. 载重滑车
1.1.
2. 尺寸测量显示屏
2.1. 尺寸测量显示屏应紧附在载重滑车上,显示屏移动限制线应清晰标示在滑车上,以便符合由
摄影机记录决定的向前移动标准。
3. 座椅
3.1. 座椅应如以下构成:
3.1.1. 一个固定的刚性靠背,其尺寸在本附录的附件 1 中给出,其上下部分均由直径为 20mm 的
铁管构成。
3.1.2. 刚性座椅,其尺寸在本附录的附件 1 中给出。座位的后部分由刚性铁片构成,上边缘为直
径 20mm 的铁管,座位的前部分也由直径 20mm 的铁管构成。
3.1.3. 为便于锚状托架的进入,开口应设在座椅垫块的后面,见本附录附件 1 中的规定。
3.1.4. 座椅的宽度应为 800mm。
3.1.5. 座椅和靠背应覆盖有 PU 泡沫,其特性已在表 1 中给出,垫块尺寸在本附录的附件 1 中给
出。
表1
密度符合 ISO 485(kg/ m3) 43
负荷强度符合 ISO 2439B(N)
P-25% 125
P-40% 155
负荷强度系数符合 ISO 3386(Kpa) 4
伸长率(伸长至断裂)符合 ISO 1789(%) 180
断裂强度符合 ISO 1798(Kpa) 100
压缩变形符合 ISO 1856(%) 3

3.1.6. PU 泡沫应覆盖一层由聚丙烯酸酯纤维制成的遮阳布,其特性见表 2。
表2
特定质量(g/㎡) 290
50mm 宽的测试样品断裂强度符合 DIN 53587:
纵向(kg)
: 120
横向(kg)
: 80

3.1.7. 座椅和靠背的覆盖层 7/
3.1.7.1. 座椅棉垫由方形泡沫(800 x 575x135mm)制成(见本附录中附件 1 的图 1),其形状制成
后应类似于本附录中附件 1 的图 2 所示的铝板的形状。
3.1.7.2. 为了用螺栓将底面固定在载重滑车上,需要在底面上钻 6 个孔。钻孔时应沿着底面的最长
边,每边钻 3 个。它们的位置取决于载重滑车的结构。6 个螺栓穿过孔固定。建议先用合
适的粘胶剂将螺栓粘在底面上,然后用螺母固定螺栓。
7/本节所用材料的细节可从 TNO 获得(Schoemakerstraat97,2628VK Delft,The Nertherlands.)。

45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3.1.7.3. 覆盖材料(1250 x1200mm,见本附录附件 1 的图 3)沿宽度方向剪切后应使材料在


覆盖后不会重叠。覆盖材料的边缘之间应留有大约 100mm 的间隙,所以材料必须
宽 1200mm 左右。
3.1.7.4. 覆盖材料在宽度方向标有两条线。该线从覆盖材料的中心线开始划 375mm(见本
附录附件 1 图 3)。
3.1.7.5. 将泡沫垫颠倒放在覆盖面料上,并将铝板放在上面。
3.1.7.6. 将覆盖材料的两侧拉伸到上面的划线与铝板的边缘一致。在每个螺栓的位置,覆盖
面料应开小切口以便拉过螺栓。
3.1.7.7. 在底板和泡沫的沟槽位置,覆盖面料应开切口。
3.1.7.8. 将布套用柔韧性胶水粘在铝板上,粘贴之前必须移开螺母。
3.1.7.9. 将侧片折叠到底板上也用胶水粘好。
3.1.7.10. 将沟槽中的垂片折叠到里面,用粘着力强的胶布将其粘牢。
3.1.7.11. 胶水必须干燥至少 12 小时。
3.1.7.12. 靠背垫子的覆盖方式与座位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覆盖材料(1250x850mm)上的
划线距离材料中心 320mm。
3.1.8. 靠背前表面和座位上表面的交线与 Cr 线重合。
3.2. 背向后安装的座椅的测试
3.2.1. 一个特殊的框架被安装在载重滑车上,目的是支撑图 1 中所示的儿童座椅。
3.2.2. 一根钢管应如以下方式紧附在载重滑车上,对钢管中心施加 5000±50N 的水平力不会产生
大于 2mm 的位移。
3.2.3. 钢管的尺寸应为:500 x 100x90mm。

图 1 测试背向后座椅的装置
3.3. 载重滑车的底盘
3.3.1. 载重滑车的底盘应由厚度和材料均匀的金属板构成,见本附录附件 3 图 2.
3.3.1.1. 底盘应牢固安装在载重滑车上。底盘相对于 Cr 轴投影点的高度,图 2 中的尺寸 X8/应符合
7.1.4.1.9.中的要求。
8/ 尺寸 X 应为 210mm,公差为±70mm。

46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3.3.1.2. 按 EN ISO 6506-1:1999 的要求,底盘的表面硬度应不小于 120HB。


3.3.1.3. 底盘应可以承受 5KN 的垂直负荷同时不会引起相对于 Cr 轴 2mm 的垂直位移和不会发生
永久性变形。
3.3.1.4. 按 ISO 4287:1997 的要求,底盘的表面粗糙度应不超过 Ra6.3。
3.3.1.5. 本规章规定,底盘在儿童座椅的动态测试结束后,应不会出现永久性变形。
4. 止动设备
4.1. 该设备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平行安装的减震器构成。
4.2. 如果需要的话,标准质量每增加 200kg,就应添加一个减震器。每个减震器应包括:
4.2.1. 由钢管组成的外框一个;
4.2.2. PA 能量吸收管一个;
4.2.3. 减震器里的钢制抛光的橄榄形的按钮一个;
4.2.4. 一个轴和一个冲击板。
4.3. 该减震器中不同部分的尺寸显示在本附录附件 2 重现的简图中。
4.4. 吸收材料的特性在本附录的表 3 和表 4 中给出。
4.5. 止动设备在被用来进行本规章附件 7 中描述的位移测试之前,至少应在 15℃—25℃的温度中
保持 12 小时。对每一类型的测试,止动设备应符合附录 7 附件 1 和 2 中规定的性能要求。进
行 CRS 的动态测试前,止动设备应保持在与位移测试相同的温度(±2℃之内)中至少 12 小
时。任何其他可以提供相同结论的设备都是可以接受的。
表3
减震材料“A”的性能 9/
(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按 ASTMD 735 方法)
肖氏硬度 A: 95±2(20±5℃温度条件下)
断裂强度: Ro≥350kg/㎡
最小延伸比: Ao≥400%
100%延伸比时的模数: ≥110kg/㎡
300%延伸比时的模数: ≥240kg/㎡

低温脆化点(ASTM 方法 D736):-55℃环境下 5 小时
压缩量设定(方法 B): 在 70℃环境下保持 22 小时后≤45%
25℃下的密度: 1.05-1.10

在空气中的老化(ASTM 方法 D573):
100 °C下70小时: 肖氏硬度:最大变化±3
断裂强度:减少量< 10 %Ro
延伸率: 减少量< 10 %Ao
重量: 减少量< 1%
浸油(ASTM方法No. 1油):
100 °C下70小时: 肖氏硬度:最大变化±4
断裂强度:减少量< 15 %Ro
延伸率: 减少量< 10 %Ao
体积: 减少量< 5%

47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浸油l (ASTM方法No. 3 油):


100 °C下70小时: 断裂强度: 减少量< 15 %Ro
延伸率: 减少量< 10 %Ao
体积: 减少量< 20%
浸入蒸馏水:
70°C下一周: 断裂强度: 减少量< 35 %Ro
延伸率: 减少量< 20 %Ao

表4
减震材料“B”的性能
(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按 ASTMD2000(1980)方法)
肖氏硬度 A: 88±2(20±5℃温度条件下)
断裂强度: Ro≥300kg/㎡
最小延伸比: Ao≥400%
100%延伸比时的模数: ≥70kg/㎡
300%延伸比时的模数: ≥130kg/㎡

低温脆化点(ASTM 方法 D736):-55℃环境下 5 小时
压缩量设定(方法 B): 在 70℃环境下保持 22 小时后≤45%
25℃下的密度: 1.08-1.12

在空气中的老化(ASTM 方法 D573(1981)):
100 °C下70小时: 肖氏硬度:最大变化±3
断裂强度:减少量< 10 %Ro
延伸率: 减少量< 10 %Ao
重量: 减少量< 1%
浸油(ASTM方法No. 1油):
100 °C下70小时: 肖氏硬度:最大变化±4
断裂强度:减少量< 15 %Ro
延伸率: 减少量< 10 %Ao
体积: 减少量< 5%
浸油l (ASTM方法No. 3 油):
100 °C下70小时: 断裂强度: 减少量< 15 %Ro
延伸率: 减少量< 15 %Ao
体积: 减少量< 20%
浸入蒸馏水:
70°C下一周: 断裂强度: 减少量< 35 %Ro
延伸率: 减少量< 20 %Ao

9/ 获得相关ASTM标准的地址为:ASTM, 1916 Race Street,Philadelphia, USA PA 19 103.

48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6—附件 1

图 1 座椅和坐垫的尺寸

49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图 2 铝底板的尺寸

图 3 覆盖材料的尺寸

50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图 4 座椅的三维图

51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6—附件 2

止动装置

前部冲击 尺寸:mm

52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带*尺寸为:43-49mm
图 2 止动装置的橄榄形按钮

尺寸:mm
图 3 止动装置的橄榄形按钮

53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止动装置(装配好的)
后部冲击 尺寸:mm

图4

图5

54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6—附件 3

载重滑车上固定点的分布和使用
1. 固定点应如下图所示定位。
当标准固定片安装在固定点 A、B 或 B0 时,螺栓以横向水平方向安装,带有角度的标准固定
片朝内,并应能使其绕螺栓轴自由转动。
2. “通用”类和“限制”类儿童约束系统用以下固定点:
2.1. 对于使用腰带的儿童约束系统,使用 A 点和 B 点;
2.2. 对于使用腰带和肩带的儿童约束系统,使用 A 点、B0 点和 C 点;
2.3. 对于使用 ISOFIX 的儿童约束系统,使用最后面的 H1 点和 H2 点。
3. 固定点 A、B 和/或(最后面的)H1、H2 和 D 用于只有一个附加上固定点的“半通用”类儿
童约束系统。
4. 固定点 A、B 和/或(最后面的)H1、H2、E 和 F 用于只有两个附加上固定点的“半通用”类
儿童约束系统。
5. 固定点 R1、R2、R3、R4 和 R5 用于有一个或多个附加上固定点的“半通用”类背向前式儿童
约束系统。
6. 除了 C 点(表明柱形环的位置),与固定点相对应的点显示系带的末端被连接到载重滑车上或
负载的转换器上的位置。承载固定点的结构应是刚性的。当上固定点在纵向上受到 980N 的负
载时,其在该方向上的位移不能超过 0.2mm。载重滑车应设计为:测试时承载固定点的部件
不会发生永久性变形。
7. 对于 0 组的提篮,根据 CRS 制造商的说明,可以交替使用点 A1 和/或点 B1。点 A1 和 B1 位
于距离 R1 点 350mm 且通过 R1 的横向线上。
8. 测试“通用”类和“限制”类 CRS 时,测试座椅上应安装标准卷收器安全带(规定见附录 13)。
每次动态测试都要更换新的卷收器和标准安全带的固定块 A1 之间的系带。
9. 测试有上固定带的 CRS 时,使用固定点 G1 或 G2。
10. 当座椅上有支撑腿时,技术服务机构应根据上面 2.、3.、4.或 5.节的规定来选择固定点,并且
按照 7.1.4.1.9.的规定调节支撑腿。

55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除了底面到 Cr 轴的尺寸的公差:±10mm D1 和 D2 的距离应为:


其他尺寸相对于 Cr 轴的公差:±2mm D1=325mm 用于带行李架的车辆(F1 D1 E1)
C 到 Re 的距离:530mm D2=1025mm 用于有折叠靠背后排座椅的车
Re 位于卷收器轴的中心线上 辆(豪华型)(F2 D2 E2)
角度“ANG”为最大 30°
图1

56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V-Re 的距离=530mm
Re 位于卷收器轴的中心线上
角度“ANG”为最大 30°
图 2 底区的分布

图3

57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7
载重滑车测试中速度与时间的函数曲线
所有的测量和校核程序应根据国际标准 ISO6487:2002 进行,测试设备的波频应符合波道频率等
级(CFC)为 60 的要求。

58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7-附件 1
载重滑车测试中速度与时间的函数曲线(前撞)

不同曲线的说明
时间(ms) 加速度(g) 加速度(g)
低线 高线
0 — 10
20 0 —
50 20 28
65 20 —
80 — 28
100 0 —
120 — 0
第 44 号规章 前撞

附加段(见 8.1.3.1.1.3.2.节)用于加速杆

59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7-附件 2
载重滑车测试中速度与时间的函数曲线(后撞)

不同曲线的说明
时间(ms) 加速度(g) 加速度(g)
低线 高线
0 — 21
10 0
10 7 —
20 14 —
37 14 —
52 7 —
52 0
70 — 21
70 — 0
第 44 号规章的后撞

附加段(见 8.1.3.1.1.3.2.节)用于加速杆

60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8

假人的说明
1. 概述
1.1. 本章中假人的说明在附件 1—3 中,所采用的专业图像是由 TNO(路面设备协会)提供的(位
于)
1.2. 可以用其他的假人,如果:
1.2.1. 能够说明它与权利机构的要求相当,并且
1.2.2. 在测试报告中指出它的使用,并且它的使用要符合本章附录 1 的描述.

61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8—附件 1
1—9 个月以及 3、6、10 岁的假人的说明
1. 概述
下面所描述的假人的尺寸和重量分别基于 9 个月、3 岁、6 岁和 10 岁儿童人体测量的平均值。
1.2. 假人由金属和 PR 骨干和 PU 组件组成。
1.3. 假人的示例图见图 9.
2. 结构
2.1. 头部
2.1.1. 头部由 PU 制成并用金属条加固。头内重心的 PA 片上可以安装用来测量的装置。
2.2. 脊椎
2.2.1. 颈椎
2.2.1.1. 颈部由 5 圈 PU 和内部的 PA 部件组成。Atlas-Axis 片由 PA 制成。
2.2.2. 腰椎
2.2.2.1. 5 个腰椎是由 PA 制成。
2.3. 胸
2.3.1. 胸骨由钢管构成,钢管上安装着手臂的关节。脊柱由带有 4 个纤维末端的钢缆构成。
2.3.2. 骨骼外覆盖着一层 PU。测量装置可以安放在胸腔内。
2.4. 四肢
2.4.1. 手臂和腿也是由 PU 制成,由金属管、金属条和金属片加固。膝部和肘部是由可调的关节
构成。
2.5. 盆骨
2.5.1. 盆骨由 PR 强化玻璃制成,表面覆盖一层 PU。
2.5.2. 盆骨上部的形状对腹部载荷的敏感度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应该尽可能地模仿儿童的盆骨
形状。
2.5.3. 臀部关节位于盆骨正下方。
2.6. 假人的组装
2.6.1. 颈部-胸-盆骨
2.6.1.1. 腰部和盆骨穿在钢缆上,松紧由螺母来调节。颈椎以同样的方式安装。因为钢缆不能在胸
腔内自由移动,所以腰部到颈部或替代关节的松紧不能被调节。
2.6.2. 头部-颈部
2.6.2.1. 头部可以通过 Atlas-Axis 片以螺栓螺母的方式来安装和调节。
2.6.3. 躯体-四肢
2.6.3.1. 手臂和腿以球状和窝状关节的形式和躯体进行安装和调节。
2.6.3.2. 手臂关节的球状物连接到躯体上,腿关节的球状物连接到腿上。

62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3. 主要特征
3.1. 重量
各年龄组的重量(kg)
组成部分
9 个月 3岁 6岁 10 岁
头部+颈部 2.20 ± 0.10 2.70 ± 0.10 3.45 ± 0.10 3.60 ± 0.10
躯体 3.40 ± 0.10 5.80 ± 0.15 8.45 ± 0.20 12.30 ± 0.30
上臂(2x) 0.70 ± 0.05 1.10 ± 0.05 1.85 ± 0.10 2.00 ± 0.10
下臂(2x) 0.45 ± 0.05 0.70 ± 0.05 1.15 ± 0.05 1.60 ± 0.10
大腿(2x) 1.40 ± 0.05 3.00 ± 0.10 4.10 ± 0.15 7.50 ± 0.15
小腿(2x) 0.85 ± 0.05 1.70 ± 0.10 3.00 ± 0.10 5.00 ± 0.15
总和 9.00 ± 0.20 15.00 ± 0.30 22.00 ± 0.50 32.00 ± 0.70

表1
3.2. 主要尺寸
3.2.1 基于本附录图 1 的主要尺寸见表 2。

图 1 假人的主要尺寸

63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表2

各年龄组的尺寸(mm)
序号 尺寸
9 个月 3岁 6岁 10 岁
1 臀部后到膝盖前 195 334 378 456
2 臀部后到腿弯部(坐) 145 262 312 376
3 重心到座椅 180 190 190 200
4 胸围 440 510 580 660
5 胸的厚度 102 125 135 142
6 两肩胛骨宽度 170 215 250 295
7 头宽 125 137 141 141
8 头的厚度 166 174 175 181
9 臀围(坐) 510 590 668 780
10 臀围(站) 470 550 628 740
11 臀长(坐) 125 147 168 180
12 臀宽(坐) 166 206 229 255
13 颈宽 60 71 79 89
14 座椅到肘 135 153 155 186
15 肩宽 216 249 295 345
16 眼睛的高度(坐) 350 460 536 625
17 身高(坐) 450 560 636 725
18 肩高(坐) 280 335 403 483
19 脚底到腿弯部(坐) 125 205 283 355
20 身高 708 980 1 166 1 376
21 大腿的高度(坐) 70 85 95 106

4. 调节关节
4.1. 概述
4.1.1. 为了实现假人的重复性利用,重要的是调节不同关节间的摩擦力,颈部和腰部钢缆的松紧
度,腹部的柔软度。
4.2. 颈部钢缆的调节
4.2.1. 把躯体面向上平放。
4.2.2. 装配颈部。
4.2.3. 拧紧 Atlas-Axis 片上的紧固螺母。
4.2.4. 用一个合适的杆或螺栓穿过 Atlas-Axis 片。
4.2.5. 当向下的 50N 的力通过 Atlas-Axis 片作用在杆或螺栓上,松开紧固螺母直到 Atlas-Axis 片
降低了 10±1mm(见图 2)。

64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图2
4.3. Atlas-Axis 关节
4.3.1. 使躯体面向上平放。
4.3.2. 装配颈部和头部。
4.3.3. 把头部置于水平位置,在头部和 Atlas-Axis 片上拧紧螺栓,调节螺母。
4.3.4. 松开调节螺母直到头部能够移动(见图 3)。

图3
4.4. 臀部关节
4.4.1. 使躯体面向下平放。
4.4.2. 装配大腿。
4.4.3. 把大腿置于水平位置,拧紧调节螺母。
4.4.4. 松开调节螺母直到大腿能够移动。
4.4.5. 在最初阶段里应该经常检查臀部关节,因为磨合问题(见图 4)。

图4

65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4.5. 膝关节
4.5.1. 把大腿平放。
4.5.2. 装配小腿。
4.5.3. 把小腿置于水平位置,拧紧膝关节的调节螺母。
4.5.4. 松开调节螺母直到小腿能够移动(见图 5)。

图5
4.6. 肩部关节
4.6.1. 使躯体处于直立状态。
4.6.2. 装配上臂。
4.6.3. 把上臂置于水平位置,拧紧肩部的调节螺母。
4.6.4. 松开调节螺母直到上臂能够移动(见图 6)。
4.6.5. 在最初阶段里应该经常检查肩部关节,因为磨合问题。

图6
4.7. 肘关节
4.7.1. 使上臂处于垂直状态。
4.7.2. 装配下臂。
4.7.3. 把下臂置于水平位置,拧紧肘部的调节螺母。
4.7.4. 松开调节螺母直到下臂能够移动(见图 7)。

66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图7
4.8. 腰部
4.8.1. 装配上体、腰部、下体、腹部、钢缆和弹簧。
4.8.2. 拧紧下体的调节螺母直到弹簧被压缩至自由状态的 2/3(见图 8)。

图8
4.9. 腹部的校准
4.9.1. 概述
4.9.1.1. 用合适的压力机来进行试验。
4.9.2. 把腹部填充物放在和腰部具有相同的长度和宽度的硬物上。此硬物的厚度应至少是腰部厚
度的两倍(见图 9)。
4.9.3. 先施加 20N 的力。
4.9.4. 然后施加 50N 的恒力。
4.9.5. 2 分钟以后腹部填充物的偏差为:
9个月的假人:11.5 ± 2.0 mm
3岁的假人: 11.5 ± 2.0 mm
6岁的假人: 13.0 ± 2.0 mm
10 岁的假人: 13.0 ± 2.0 mm

67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图9
5. 配件
5.1. 概述
5.1.1. 校准和测量程序应该基于国际标准 ISO6487(1980)。
5.2. 胸腔内加速度计的安装
加速度计应该被安装在胸腔内被保护的腔室内。
5.3. 腹部穿透的迹象
5.3.1. 模型粘土样品应用薄胶带竖直地粘在腰椎前。
5.3.2. 模型粘土出现偏差并不一定意味着穿透现象的发生。
5.3.3. 假人样品的粘土模型应该与腰部具有相同的长和宽,样品的厚度应该是 25±2mm。
5.3.4. 能够支撑假人的粘土模型才能被采用。
5.3.5. 在测试期间粘土模型的温度应该为 30±5°C。

68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8—附件 2
新生儿假人的说明
最基本的假人包括头部、躯体、手臂和腿。躯体、手臂和腿是 Sorbothane 的一个简易模型,它
有 PVC 皮肤和钢弹簧脊柱。头部是由 PVC 的皮肤包裹的 PU 泡沫模型,头部永久地与躯体连接在
一起。假人穿着弹性棉质(PR)外套。
假人的尺寸和重量分布如表 1、2 和图 1 所示,它是基于新生婴儿的平均值。
尺寸 Mm 尺寸 mm

A 臀部到头顶 345 E 肩宽 150


B 臀部到脚底(站) 250 F 胸宽 105
C 头宽 105 G 胸厚 100
D 头厚 125 H 臀宽 105
I 头顶到肘 235
表 1 新生儿假人的主要尺寸
头部和颈部 0.7 kg
躯体 1.1 kg
手臂 0.5 kg
腿部 1.1 kg
总和 3.4 kg
表 2 新生儿假人的重量分布①

图1
①PVC的厚度应该是+ 0.5 mm。特殊重心应该为0.865 ± 0.1。
-0

69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新生儿假人的校准
1. 肩部强度
1.1. 使假人面向上平躺,在固定躯体的一边,使之不能移动(图 2) 。
1.2. 对直径为 40mm 的平面橡皮塞施加水平的 150N 的力,力的方向与假人身体的轴线垂直。橡
皮塞的轴线应在假人肩部的中心,并且在肩部 A 点的附近(图 2)。橡皮塞与手臂最近点间
的横向偏差应在 30mm 到 50mm。

图2
1.3. 在另一个肩膀上重复这个操作—调换固定的位置。
2. 腿部关节强度
2.1. 使假人面向上平躺(图 3)并把两小腿捆在一起,使两膝盖内部接触。
2.2. 用尺寸为 35mm x 95mm 的平面橡皮塞对膝部施加垂直的力,力的作用线为膝部最高点上的
塞子的中心线。
2.3. 对塞子施加足够的力使臀部折弯直到塞子的平面距离支撑面 85mm。这个力应该在 30N 到
70N 之间。在测试时确保小腿不与支撑面接触。
3. 温度
校准在温度 15°C 和 30°C 条件下进行。

图3

70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8—附件 3
18 个月假人的说明
1. 概述
1.1. 假人的尺寸和重量基于 9 个月大儿童的人体测量的平均值。
2. 说明
2.1. 头部
2.1.1. 头部由皮肤覆盖的增强塑料制成的头骨构成。头骨内腔可(选择性)安装一些配件。
2.2. 颈部
2.2.1. 颈部由三部分构成:
2.2.2. 固体橡胶圆柱,
2.2.3. 橡胶圆柱上可调的 OC 关节能够在可调的摩擦力作用下绕水平轴旋转。
2.2.4. 一个不可调的球形关节位于颈部下方。
2.3. 躯体
2.3.1. 躯体由塑料骨骼构成,覆盖着肌肉/皮肤系统。躯体骨骼的前面有位置来容纳泡沫填充物,
来使胸腔达到一定的强度。躯体后边有位置来实现其他配件的安装。
2.4. 腹部
2.4.1. 假人的腹部是可变形的,它被塞入胸腔和盆骨之间的空隙内。
2.5. 腰部
2.5.1. 腰部由橡胶条构成,它被安装在胸骨和盆骨之间。腰部的强度因为橡胶条里的钢缆而事先
得到加强。
2.6. 盆骨
2.6.1. 盆骨由增强塑料制成,模拟儿童盆骨的形状。盆骨被皮肉系统覆盖,以模拟盆骨和臀部附
近的皮、肉组织。
2.7. 臀部关节
2.7.1. 臀部关节装在盆骨的下部。其关节可以绕一横轴旋转,在平衡关节的作用下,也可以绕与
横轴成一定角度的轴旋转。两轴间具有可调的摩擦力。
2.8. 膝部关节
2.8.1. 膝关节使小腿在一定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能够弯曲和伸展。
2.9. 肩关节
2.9.1. 肩关节安装在胸部骨骼上。它能够使手臂保持两种状态。
2.10. 肘关节
2.10.1. 肘关节能够使下臂弯曲和伸展。它能够使下臂保持两种状态。
2.11. 假人的装配
2.11.1. 脊椎钢缆安装在腰部里。
2.11.2. 腰部安装在盆骨和胸椎之间的骨骼里。
2.11.3. 腹部填充物被塞在盆骨和胸腔内。
2.11.4. 颈部安装在胸腔上。
2.11.5. 头部利用接触面安装在颈部上。
2.11.6. 安装四肢。

71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3. 主要特征
3.1. 重量
组成部分 重量(kg)
头部+颈部 2.73
躯体 5.06
上臂 0.27
下臂 0.25
大腿 0.61
小腿 0.48
总和 11.01
表1 18 个月假人的重量分布
3.2. 主要尺寸
3.2.1. 假人的主要尺寸如表 2,它基于本附录图 1(下面再次给出)。

图1 18 个月假人的主要尺寸

72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序号 尺寸 值(mm)
1 臀部后到膝盖前 239
2 臀部后到腿弯部(坐) 201
3 重心到座椅 193
4 胸围 474
5 胸的厚度 113
7 头宽 124
8 头的厚度 160
9 臀围(坐) 510
10 臀围(站) 471
11 臀长(坐) 125
12 臀宽(坐) 174
13 颈宽 65
14 座椅到肘 125
15 肩宽 224
17 身高(坐) 495 ①
18 肩高(坐) 305
19 脚底到腿弯部(坐) 173
20 身高 820 ①
21 大腿的高度(坐) 66

表2
4. 关节的调整
4.1. 概述
4.1.1. 为了实现假人的重复性利用,重要的是调节不同关节间的摩擦力,腰部钢缆的松紧度,腹
部填充物的柔软度。
所有的部分必须被检查是否损坏,这比其说明更重要。
4.2. 腰部
4.2.1. 腰部在安装到假人上之前要先校核。
4.2.2. 把腰部的下安装面连接到装备上,这样使其正面位于底部(图 2)。
4.2.3. 对腰部的上安装面施加向下的 250N 的力。在施加力后的 1 到 2s 内记录下其向下的位移,
此位移应在 9 到 12mm 之间。
4.3. 腹部
4.3.1. 把腹部填充物放在和腰部具有相同的长度和宽度的硬物上。此硬物的厚度应至少是腰部厚
度的两倍(见图 3)。
4.3.2. 先施加 20N 的力。
4.3.3. 然后施加 50N 的恒力。
4.3.4. 2 分钟以后腹部填充物的偏差为 12±2mm。

① 假人的臀部、后背和头部静止靠在一竖直面上。

73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图2

图3
4.4. 颈部的调整
4.4.1. 使整个颈部包括橡胶柱、球形基面关节和 OC 关节靠在一竖直面上,因此使颈部的正面向
下(图 4)。

图4

74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4.4.2. 对 OC 关节的轴施加一竖直向下的 100N 的力。OC 关节向下的位移应为 22±2mm。


4.5. OC 关节
4.5.1. 装配颈部和头部。
4.5.2. 使躯体处于面向上水平放置。
4.5.3. 用转矩扳手拧紧连接头部和 OC 关节的螺栓和调节螺母,直到头部不能因重力而移动。
4.6. 臀部
4.6.1. 把大腿安装到盆骨上。
4.6.2. 使小腿处于水平位置。
4.6.3. 增加横轴外的摩擦力直到腿部不会因为重力而移动。
4.6.4. 使大腿依横轴的方向水平放置。
4.6.5. 增加平衡关节的摩擦力直到大腿不会因为重力而移动。
4.7. 膝部
4.7.1. 装配大腿与小腿。
4.7.2. 使大腿与小腿处于水平面上,大腿作为支撑。
4.7.3. 拧紧膝部的调节螺母直到小腿不会因为重力而移动。
4.8. 肩部
4.8.1. 伸展下臂,把上臂放在上档位。
4.8.1. 如果手臂不能保持在这个位置,则需要维修或替换肩部的档位。
4.9. 肘部
4.9.1. 把上臂放在下档位,下臂放在上档位。
4.9.2. 如果下臂不能保持在这个位置,则需要维修或替换肘部的档位。
5. 配件
5.1. 概述
5.1.1. 尽管规定 18 个月假人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转换器,但普遍配备的是同等尺寸和重量的替代
品。
5.1.2. 校准和测量程序应该基于国际标准 ISO6487:1980。
5.2. 胸腔内加速度计的安装
5.2.1. 加速度计应该被安装在胸腔内被保护的腔室内。这来自于假人的安装。
5.3. 腹部穿透的迹象
5.3.1. 是否发生腹部穿透现象要用高速摄影机来判定。

75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9
障碍性前撞测试
1. 安装、过程和测量仪器
1.1. 测试地面
测试地的面积应足够大以容纳滑行轨道、障碍物及本试验必要的设备。滑道的终端应于障碍
物前至少 5 米处,并且保持水平、平坦和光滑。
1.2. 障碍物
障碍物应由高度不低于 1.5 米,前部宽度不小于 3 米的水泥块组成。障碍物的厚度应足以确保
重量至少为 70 吨。它的前面竖直且应垂直与滑行轨道。表面应覆以厚度为 20±1mm 的良好
的人造板。障碍物应被固定在地板上或与附加制动设备一起放在地上以限制其位移。如果障
碍物与此不同,不过至少能提供等同的结论,亦可采用。
1.3. 车辆的推进
撞击时,车辆应不受制于任何外物。车辆应垂直撞击到障碍物。车辆前部的垂直中心线和撞
击墙面的垂直中心线的最大偏差应不大于 30mm。
1.4. 车辆的状态
1.4.1. 用于测试的车辆要么安装所有正常使用时的零件包括其卸载的装置。
1.4.2. 如果用于测试的车辆由外力驱动,燃料容器应至少被加至其容量的 90%,用燃料或接近正
常使用的燃料的密度和粘度的不可燃液体。其他系统(刹车、暖气管)必须是空的。
1.4.3. 如果用于测试的车辆本身有驱动装置,燃料容器应至少被加至其容量的 90%,用燃料或接
近正常使用的燃料的密度和粘度的不可燃液体。其他装有液体的容器应装满。
1.4.4. 如果生产商要求,负责测试的技术部门可以允许用于其他规范描述的测试(包括能影响其
结构的测试)的车辆用于本规范描述的测试。
1.5. 撞击速度
撞击速度应为 50+0/-2km/h。然而,如果测试时的撞击速度大于该速度,同时 CRS 满足所要
求的条件,那么认为测试通过。
1.6. 测量仪器
用于测量第 1.5 节中所述的速度的仪器的精度应在 1%之内。

76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10
后撞测试过程
1. 安装、过程和测量仪器
1.1. 测试地面
测试地的面积应足够大,以容纳冲击器的推进系统和车辆冲击后的位移及测试设备的安装。
车辆的撞击和发生位移的部件应保持水平。(在任一米内测量时,斜坡的斜率小于 3%。)
1.2. 撞击装置
1.2.1. 撞击装置应为钢件和刚性结构。
1.2.2. 撞击的表面应平坦,至少宽 2 5000mm,高 800mm。边缘应倒角至曲率半径 40 至 50mm 之
间,表面覆以一层厚度为 20±1mm 的胶合板。
1.2.3. 撞击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2.3.1. 撞击表面应竖直且垂直于受撞车辆的纵向中心线。
1.2.3.2. 撞击装置的运动方向应水平且平行于受撞车辆的受撞中心线。
1.2.3.3. 撞击装置的表面中心线和受撞车辆的纵向中心线的最大偏差不应超过 300mm。
1.2.3.4. 撞击面最低的边缘和地面之间的间隙为 175±25mm。
1.3. 撞击装置的推进
撞击装置可以固定在承载器(移动的障碍物)上或作为“钟摆”的一部分。
1.4. 使用移动障碍物时的特殊规定
1.4.1. 如果冲击装置通过约束件固定在承载器上(移动的障碍物)那么承载器应为刚性且不能因
冲击而变形。承载器在撞击时能自由移动,不受推进装置的约束。
1.4.2. 冲击装置和承载器的总重应为 1100±20kg。
1.5. 使用“钟摆”时的特殊规定
1.5.1. 撞击表面的中心线和摆动件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5m。
1.5.2. 冲击装置通过刚性臂件自由悬挂,并牢固地固定在上面。这样钟摆应坚固不会因冲击而变
形。
1.5.3. 止动装置应和摆动件连和一起以阻止冲击器对测试车辆产生第二次撞击。
1.5.4. 冲击时,钟摆碰撞中心的速率应在 30—32km/h 之间。
1.5.5. 钟摆撞击中心处的下降质量“mr”通过下列等式,定义为 m、a*/和 1 的函数:mr=m×1/a。
其中“mr”为减少的重量; “m”为总重量;
“1”为重心和旋转轴之间的距离; “a”为撞击
中心线和旋转轴线中心线的距离。
1.5.6. 减少的重量 mr 应为 1100±20kg。
1.6. 与重量和速度有关的一般条款
如果测试时的冲击速度大于 1.5.4 中所述的速度,和/或者重量重于 1.5.3 或 1.5.6,并且车辆
符合所述的要求,那么该测试被认为是成功的。
1.7. 测试时车辆的状态
测试车辆要么安装所有正常使用时的零件和处于其平常卸货状态的设备;要么满足这一要
求:即车辆内的配置重量分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1.8. 符合安装说明的配有 CRS 的车辆应放置在坚硬、平坦、水平的表面上,防松手刹,齿轮位
于空档。多个 CRS 可使用同样的冲击测试。

77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11
连接 CRS 到半通用类车辆中所需要的附加固定点
1. 本附录仅适用于连接 CRS 到“半通用”类车辆中的附加固定点,以及用于将 CRS 固定到车体
上的安全杆或其他构件,不论他们是否使用第 14 号规章中的固定点。
2. 固定点应由 CRS 制造商决定,其技术要求应递交负责实验的技术机构以获得认可。
技术机构应考虑从车辆制造商那里获得的信息。
3. CRS 制造商应提供用于安装的必要零件和展示这些零件在每种车辆上正确位置的平面图。
4. CRS 制造商应指出连接束带到轿车结构上的固定点是否符合提交给拟采用对载客轿车中使用
的 CRS 固定点的特定要求的政府部门的建议中前面段落 3 要求的位置和强度。10/

10/ 见规章 No.16。

附录 12
座椅

78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13
标准安全带
1. 用于动态测试和最大长度要求的安全带应被制成图 1 所示 2 种配置中的一种,它们是一个三点
式卷收式安全带和两点式固定安全带。
2. 三点式卷收式安全带有如下刚性结构:卷收器(R)、柱形环(P)、两个固定点(A1、A2) (见
图 1)、一个中心件(N,见图 3)。卷收器应满足规章 No.16 中对收缩力的要求。卷收轴的直
径为 33±0.5mm。
3. 卷收式安全带应安装在测试座椅的固定点上(如附录 6 附件 1 和 4 所示):
安全带固定点 A1 应被安装到载重滑车上的固定点 B0(外侧);
安全带固定点 A2 应被安装到载重滑车上的固定点 A(内侧);
柱形环(P)应被安装到载重滑车上的固定点 C;
卷收器(R)被安装到载重滑车上应使卷轴的中心线位于点 Re。
下面图 1 中 X 的值为 200±5mm。A1 与卷收器卷轴中心线间为有效安全带长度(织带被完全
拉出包括最小长度 150mm),用于通用和半通用类应为 2820±5mm(在水平面上不加负载测
量);用于测试限制类时这个长度会有所增加;用于测试所有配有儿童系带的类别时,卷收器
的卷轴上的带长度最少应为 150mm。

图 1 标准座椅安全带配置
4. 对安全带的要求如下:
材料:黑纹聚酯(PR)—宽度: 48±2mm(施加 10000N 的力)
—厚度: 1.0±0.2mm
—延伸率:8±2%(施加 10000N 的力)
5. 图 1 所示的两点式固定安全带包括如图 2 所示的两个标准固定片和完全满足上面第 4 节要求的
一根织带。

79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6. 两点式安全带固定片应被装配到载重滑车上的固定点 A 和 B 上,图 1 中的 Y 值为 1300±5mm,


这是用两点式安全带通用类汽车座椅的要求所允许的最大长度(见 6.1.9 节)。

图 2 典型的标准固定片(尺寸:mm)

80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图 3 标准安全带配置的中间零件(尺寸:mm)

图 4 柱形环

81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14
组别批准方案(流程图 ISO 9002:2000)

82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注释:
0) 或者与此类似的条例,除了关于设计和发展方面的概念的许可, “客户满意和持续改
进”条例 7.3 点。
1) 这些测试由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2) 技术服务机构或权利机构视察制造厂进行验厂和随机取样
(a) 如果没有通过 9002:2000:两年一次
(b)如果通过 9002:2000: 一年一次
3) 符合附录 16 的测试
(a) 如果没有通过 9002:2000:
(i) 在脚注 2a 的视察期间由权利机构或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测试
(ii)在脚注 2b 的视察期间由制造商进行测试
(b) 如果通过 9002:2000:由制造商进行测试,并在脚注 2b 的视察期间进行程序
检查。

83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15
解释性说明
本附录的解释性说明涉及对本规章难点的解释,它作为对进行测试的技术机构的导则。
2.10.1.:
快速调节器也可以是带旋转杆、手动释放和类似卷收器的弹簧的设备。调节器应按 7.2.2.5.
和 7.2.3.1.3.的要求进行测试。
2.19.2.:
规定安装在面包车和轻便旅行车中后排座上的半通用座椅的安全带总成被认为相同,是同
一类的。
2.19.3.:
当决定是否为同一种型号时,必须考虑座椅的尺寸和/或重量、填充物、防撞挡板和材料的
能量吸收性能或颜色这些重要改变。
2.19.4.和 2.19.5.:
这两节不适用于根据规章 No.16 分别批准的安全带(用于固定安全座椅到车辆上或者约束
儿童) 。
6.1.2.:
对于面向后的儿童座椅,应通过安装最大的假人来保证系带上端相对于假人头的正确位置。
对最大假人规定装置以最大倾角配置,并应保证眼睛高度上的一条水平线在座椅顶部下方
通过。
6.1.8.:
150mm 的要求同样适用于便携床。
6.2.4.:
肩带可以接受的位移的极限值为不低于假人的最大偏移点的假人的肘部。
6.2.9.:
常规理解是此条也适用于带有锁止装置的座椅,尽管锁止装置可能不是此组别座椅必须安装
的装置。因此,本测试适用于仅仅是 II 组的座椅,但用所规定的力,即 I 组的假人重量的两
倍。
7.1.2.1 和附录 17 和 18:
不管是吸能材料,还是儿童座椅结构的整体材料,都应符合附录 17 和 18 的要求,如果儿童
座椅的结构可调或性能可变,测试机构将选择最坏的情况进行试验。儿童座椅布套的全部或
部分可能吸能是材料。
7.1.3.
翻转试验中应用与动态试验同样的安装程序与参数。
7.1.3.1.
翻转试验中设备的停止是被禁止的。
7.1.4.2.2.
本节是关于反应假人脊柱的张力的加速度。
7.1.4.3.1.
可见的穿透痕迹指腹部插入物穿透粘土(在约束系统传来的压力之下),但是如果不是通过
简单的脊椎的弯曲产生水平方向的压力,粘土模型也不会弯曲。同时看 6.2.4.条的解释。
7.2.1.5.
第一句是指假人的手能否触到拔扣。

84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7.2.2.1.
这将用于保证导向带单独认证时能够较容易地安装或取下。
7.2.4.1.1.
要求用两条织带。先测量第一条织带的断裂载荷,再测量第二条织带当载荷达到 75%断裂
载荷时的宽度。
7.2.4.4.
某些可被拆下的零件,对于未经训练的使用者来说,有可能不能正确地重新组装,可能会
产生使用中结构的破坏,这是不允许的。
8.1.2.2.
“紧固在座椅上”指符合附件 6 规定的试验座椅。“用于特殊车辆上的装置”指特殊车辆类
型的 CRS 也应安装在试验座椅上正常进行翻转试验,但也允许装在车辆座椅上进行试验。
8.2.2.1.1.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指试验实施时,儿童座椅安装在试验座椅或车辆座椅上,但不安装假
人。
假人仅被用于调节装置的定位。在第依据中,织带应按照 8.1.3.6.3.2.或 8.1.3.6.3.3.(不论哪
个都可以)的规定调整。然后取走假人后进行试验。
8.2.5.2.6.
本节不适用于导向带单独认证时。

85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16
对产品一致性的控制
. 1. 测试
要求 CRS 符合以下测试要求:
1.1. 紧急锁止卷收器锁定极限和耐用性验证
根据条款 8.2.4.3.的规定,依照 8.2.4.2.、8.2.4.4 和 8.2.4.5.所说明的取最不利的方向的耐用性测
试作为 7.2.3.2.6.的要求。
1.2. 自动锁止卷收器的耐用性验证
根据条款 8.2.4.2.的规定,以 8.2.4.4.和 8.2.4.5.的测试作为补充,以保证 7.2.3.1.3.的要求。
1.3. 一定条件处理后织带强度的试验
根据 7.2.4.2.规定的程序,条件处理后应符合 8.2.5..2.1.—8.2.5..2.5.的要求。
1.3.1. 磨损后织带强度的测试
根据 7.2.4.2.规定的程序,条件处理后应符合 8.2.5.2.6.的要求。
1.4. 微量滑移测试
符合本规章 8.2.3.所述的程序。
1.5. 能量吸收
符合本规章 7.1.2.所述的规定。
1.6. 进行相应的动态测试时对 CRS 性能要求的验证
根据条款 8.1.3.
1.7. 温度测试
符合本规章 7.1.5.所述的规定。
2. 测试频率和结果
2.1. 对 1.1.—1.5.和 1.7.所要求测试的频率应依据一种常规质量保证程序的统计控制和随机原则,
并且最少每年进行一次。
2.2. 对“通用”、 “半通用”、“限制”类 CRS 的产品一致性控制最低条件为要满足 1.6.节的要求。
依照相关规定,批准的持有者要依照批量控制方法(2.2.1.节)或者连续控制方法(2.2.2.节)
对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
2.2.1. CRS 的批量控制
2.2.1.1. 批准的持有者必须把 CRS 划分批次,不同批次的原材料或制造时的中间产品(外壳的不同
颜色、不同的系带生产)和生产条件应尽可能一致。每一批的数量不能超过 5000 台。
2.2.1.2. 每一批产品必须抽取一台样品,符合 2.2.1.4.节中的规定
2.2.1.3. CRS 的性能和实施动态测试的次数见 2.2.1.4.

86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2.2.1.4. 每一批 CRS 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每一批的数量 样品的数量/CRS 的性能 样品的组合数量 接受条件 拒绝条件 严格程度
1st = 1MH 1 0 -
N<500 常规
2nd = 1MH 2 1 2
1st = 1MH+1LH 2 0 2
500<N<5000 常规
2nd = 1MH+1LH 4 1 2
1st = 2MH 2 0 2
N<500 加强
2nd = 2MH 4 1 2
1st = 2MH+2LH 4 0 2
500<N<5000 加强
2nd = 2MH+2LH 8 1 2
注释:
MH 代表较难的配置(在批准授予或批准扩展中难以取得好结果)
LH 代表较易的配置
这个双重的抽样方式作用如下:
对于常规控制,如果第一个样品没有任何缺陷,那么认为本批合格,而不用测试第二个样品。如
果第一个样品有两个缺陷,那么认为本批不合格。最后,如果第一个样品有一个缺陷,那么将抽
取第二个样品,这个数字是递增的,它必须满足上面表格第 5 列的条件。
如果连续 5 批产品中,有两批不合格,那么常规控制转为加强控制。如果连续 5 批产品都合格,
那么重新转为常规控制。
如果任何一批产品不合格,那么将认为生产不一致,并且产品不能投入市场。
如果加强控制的连续两批产品被认为不合格,那么将采用 13.节的规定。
2.2.1.5. CRS 的一致性控制开始于第一批通过生产认证后的批量生产。
2.2.1.6. 2.2.1.4.节中的测试结果不能超过 L,L 是每次批准测试的极限值。
2.2.2. 连续控制
2.2.2.1. 批准的持有者应被强制性对其制造过程实施连续性质量控制,以统计和取样为基础。在有
关机构的同意下,测试可由技术服务机构或负责跟踪产品的批准的持有者进行。
2.2.2.2. 样品必须依照 2.2.2.4.的规定抽取。
2.2.2.3. CRS 应随机抽取,要进行的测试见 2.2.2.4.。
2.2.2.4. 控制要满足下列要求。
抽取 CRS 控制的严格度
每生产 5000 台抽取 0.02% 常规
每生产 2000 台抽取 0.05% 加强
双重的取样方式函数如下:
如果 CRS 经测试符合要求,则认为生产符合要求。
如果 CRS 经测试不符合要求,测试第二个 CRS,
如果第二个 CRS 经测试符合要求,则认为生产符合要求,
如果两个(第一个和第二个)CRS 都不符合要求,则认为生产不符合要求,应撤销出现同
一种问题的 CRS 的生产,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重建生产一致性。
如果连续生产 10,000 台 CRS,生产许可被撤销两次,那么加强控制将取代常规控制。
2.2.2.5. 获得生产资格后,CRS 的产品连续性控制开始进行。
2.2.2.6. 2.2.2.4.中描述的测试结果不能超过 L,L 代表每个批准测试规定的极限值。

87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2.3. 对于“内置型”专用类装置,应是下面的测试频率:
CRS,除了增高垫:每 8 周一次
增高垫: 每 12 周一次
依照 7.1.4.和 7.2.1.8.1.要求的每个测试都要进行。如果所有的测试都通过,经权利机构同意
后,制造商可以降低频率如下:
CRS,除了增高垫:每 16 周一次
增高垫: 每 24 周一次
然而,如果 CRS 每年正常产量不超过 1000 台,那么可允许的最低频率为一年一次。
2.3.1. 对符合 2.1.2.4.1.的专用类装置来说,CRS 制造商可以选择生产一致性程序依照 2.2.节(在
测试座椅上)或 2.3.节(在车体内)。
2.3.2. 如果一个测试样品没有通过它之前已经通过的某种测试,那么至少要抽取其他 3 个样品来
进行针对同样要求的进一步的测试。对于动态测试,如果后者中有一个没有通过,那么生
产被认为不一致,如果按照 2.3.采用的较低的频率,那么频率应被增加,并且为了重建生
产一致性将要采用必要的措施。
2.4. 如果发现产品不符合 2.2.1.2、2.2.2.4.或 2.3.2.,批准的持有者或其法人代表应该:
2.4.1. 通知颁发批准的权利机构来说明为了重建产品的一致性已经进行到哪个步骤。
2.5. 制造商必须通知权力机构每个季度每个批准号的产品生产数量,并提供一种辨别产品是否
符合批准号的方法。

88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17
能量吸收材料的测试
1. 头模
1.1. 头模由一坚固的木质半球加上一小球形扇面组成,见图 A。这样的结构是为了能够沿中心轴自
由降落,并且为了测量降落方向的加速度对加速度计的安装应有规定。
头模的总重量应包括加速度计的重量在内(2.75±0.05kg)。

图 A:头模(尺寸:mm)
2. 配件
用 ISO6487 最新版本规定的波道频率为 1000 级的设备,在测试时测量加速度。
3. 步骤
3.1. 这个测试应在一台完全组装好的安全座椅上进行,同时配有一个尽量小的模型仅仅用来确保座
椅与支撑面(冲击点的下方)和冲击设备接触,从而使模型对测试结果产生尽可能小的影响。
3.2. 试样外表面应完全被约束在冲击区域中,并在平滑刚性底上(例如一块坚固的混凝土基柱)的
冲击点下方受到支撑。
3.3. 将头模升至头模最低点距离样品表面 100—0/+5mm 的高度,然后释放头模。记录冲击过程中
头模的加速度的数值。

89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18
带有靠背的座椅受到头部冲击区域的要求和背向前的座椅的侧保护的最小尺寸
1. 按附件 6 中描述的方式把安全座椅放置在测试座椅上。调档到最竖直的位置。按制造商的
要求把最小的假人放置好。在靠背上,与肩膀平行并距离手臂外侧向内 2mm 的点标记为
“A”点。通过 A 点的水平面以上的内表面应包含通过附录 17 试验的专用能量吸收材料。
这中材料应该覆盖靠背和侧保护的内表面,包括侧保护的内沿(半径区)。能量吸收材料应
是座椅的一个完整组成部分。在
如果提篮中假人能够对称放置,提篮的全部内表面应使用符合附录 17 要求的材料;覆盖这
种材料的内表面应达到其要求;技术服务机构可能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测试。
2. 对于背向前的座椅应该具有侧保护,侧保护距离靠背表面的中心线应至少有 90mm。这些
侧保护应从穿过“A”点的水平面开始延续到靠背的上端。从靠背上端下 90mm 的点开始,
可以逐步减少侧保护的深度。
3. 第 2 条对侧保护最小尺寸的要求不适用于被安装在专用车辆行李区的Ⅱ、Ⅲ组安全座椅(见
本规章 6.1.2.款)。

90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19
对直接安装在儿童系带上的调节器状态的描述

图1
1. 方法
1.1. 将系带安置在 8.2.7.中描述的参考位置,通过拉动织带的自由端,从完整的系带中至少拉回织
50mm 长。
1.2. 将完整系带的调节件连接到拉动装置 A 上。
1.3. 启动调节器,使织带进入完整的系带至少 150mm。这是半个循环,把拉动装置 A 置于织带的
最大卷收位置。
1.4. 把织带的自由端连接到拉动装置 B 上。
2. 循环过程为:
2.1. 拉动 B 至少 150mm,同时 A 对完整的系带不施加力。
2.2. 启动调节器,拉动 A,同时 B 对织带的自由端不施加力。
2.3. 在冲击结束时,关闭调节器。
2.4. 按 7.2.2.7.所规定的重复循环。

91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20
典型的拔扣强度测试装置

92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21
动态冲击测试装置

1. 方法
1.1. 仅有腰带
将承载单元 1 固定到如上图所示的外侧位置。装好安全座椅,并拉紧外侧相关安全带使外侧
处获得一个 75N±5N 的力。
1.2. 腰带和肩带
1.2.1. 将承载单元 2 固定到如上图所示的外侧。正确安装好安全座椅。如果儿童安全座椅上有锁
断装置作用在肩带上,那么承载单元 2 处于座椅后部锁断装置与拔扣之间的位置。如果没
有锁断装置或者锁断装置安装在拔扣里,那么承载单元 2 处于柱形环和座椅之间的合适位
置。
1.2.2. 调整安全带的腰带部分使承载单元 1 处的拉力达到 50±5N。在安全带将通过拔扣的位置
作粉笔记号。同时保持安全带在此位置,通过锁定安全带到座椅系带的锁定装置或者使安
全带更靠近标准卷收器,来调整肩带使承载单元 2 处的拉力达到 50±5N。
1.2.3. 从卷收器里拉出所有的安全带,并以 4±3N 的力倒卷卷收器和柱形环之间的安全带。在动
态测试前卷收器的卷轴应被锁定。然后进行动态冲击测试。
1.2.4. 在开始测试前,检查安全座椅是否符合 6.2.1.3.的规定。如果因为所用角度使安装力改变,
那么试验找出最松弛的安装位置,然后在最紧的位置安装并拉紧,然后不要重新拉紧成人
安全带并调整座椅到最坏的情况。最后进行动态测试。
1.3. ISOFIX 的安装
对于带有可调乘坐位置状态的 ISOFIX 固定点的 ISOFIX 儿童约束系统, 把卸载的 ISOFIX CRS
按合适的试验位置安装到固定点 H1-H2 上。允许 ISOFIX CRS 的 latch 机构按乘坐状态拉动,
除克服 ISOFIX CRS 和座垫表面的摩擦力外,在试验座椅座垫表面沿乘坐状态额外施加一个
135±5N 的水平力,以减轻对 latch 的影响。这个力应施加在或者相对于 ISOFIX CRS 中心的
位置,高度不超过试验座椅座垫表面上方 100mm。如果需要,调整上部以使张紧力达到 50±
5N */ 。在 ISOFIX CRS 调整好之后,安装合适的假人。?

93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注意:
1. 1.1.和 1.2.节中的座椅安装在把假人安置在座椅后进行。
2. 因为把安全座椅安装好后,泡沫测试垫会被压缩,动态测试要尽可能在安装好后 10 分钟内进
行。为了让测试垫能够恢复,同一个测试垫上进行的两个测试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应为 20
分钟。
3. 直接装在系带上的承载单元。每个单元的重量不能超过 250g。
4. 如果安全座椅装有用来增加成人安全带的拉力的装置,那么测试方法应是:
把安全座椅按本附录要求的方式安装好,然后按制造商说明的方式应用施力装置。如果该装
置因为过大的拉力而不能使用,则它是不能被接受的装置。
5. 除了 1.1.和 1.2.2.节中所描述的用以达到正确的安装力的最小要求外,不能有其他的力施加在
安全座椅上。
6. 便携床按照 8.1.3.5.6.所描述的方式安装,那么成人安全带与便携床之间的连接应该是相似的。
500mm 长的自由安全带(按附录 13 的方式测量)通过附录 13 中描述的固定片连接到固定点
上,这样便携床就被连接到成人安全带上了,固定点和便携床之间的安全带上的应力应为 50
±5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 ISOFIX CRS 配有增加上固定带的张力的装置,那么测试方法应为:
按本附录的要求安装 ISOFIX CRS,并按生产商的说明应用张力装置。如果因为张力过大而不
能使用张力装置,那么这个装置不能被接受。

94
E/ECE/324
E/ECE/TRANS/505
第 44 号规章 Rev.1/Add.43/Rev.2

附录 22
下肢的测试

图 1:平切的 P10 假人块


材料:EPS(40—50g/l)

图 2:使用假人块的增压垫拉伸测试
5.2.

9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