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淡泊是什么?根据汉语词典说,它是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 在曹植的(蝉赋)中看到了 实

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翻译是实在是淡泊而清心寡欲,常常自得其乐悠然长吟。
主要是赞颂蝉清高而与世无争的品德。蝉赋表达了曹植对命运无常的忧虑和无奈 ,同时也
表达了坚贞不渝人格的歌颂赞扬。淡泊是陶淵明南山採菊的身影,是俞伯牙靜聽高山流水
的安逸,是李白高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情,是蘇軾一貶再貶后
的毅然。

淡泊,是潔身自好,不慕榮利的表現。如今,它已成了一種高尚操節的象徵符號,它所代表的清
明廉潔引得古今文人雅士追逐,圖落個美名流芳百世。殊不知淡泊雖為賢德,卻不可刻意追逐,
若着意求賢便成偽果,自嘆虛生。

淡泊不是口號,不是時尚,而是一種超脫的心態。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可見
淡泊與寧靜、澹定之心是分不開的。東晉五柳先生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覓得了自己的桃
花源,得以流傳千古;漢代陳繼儒“竹窗下,惟有蟬吟鵲噪,方知靜里乾坤”的吟詠也創設了他的精
神家園。兩位隱士不約而同地以安寧的田園生活為淡泊量定了尺碼。

陶翁感嘆:“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陳眉公唏噓:“澹泊之守,須從濃艷場上試來。”這“濃
艷場”無非指的是紛紜紅塵。難道這塵世真是一個夢魘?

若真是如此,諸葛亮為何捨棄清雅茅舍,而隨劉備出山?周敦頤為何能在社會中如一枝白
荷,潔身自好、獨立不移?所謂“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可見奇人異士未必都在山澤草野之
間。

陳眉公語云:“放下仙佛之心,方名為得道。”陶翁在世人眼裡,是名隱士,是位世外高人,是
個神仙,但他卻不知淡泊的真諦在這塵網中。

《小窗幽記》中曰:“寂而常惺,寂寂之境不擾;惺而常寂,惺惺之念不馳。”這句話真是精
闢!頭腦清醒,心思平和的人,在哪兒都會找到他心靈的一方凈土。

既有淡泊這一心境,對人生總有與眾不同的見解。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