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归侨之出走篇

归侨之出走篇
归侨之出走篇

归侨之南侨机工篇
归侨之南侨机工篇
归侨之南侨机工篇
归侨之南侨机工篇
归侨之南侨机工篇
归侨之第二代篇

归侨之第二代篇

归侨之第二代篇
李月美的故事(上)

李月美的故事(下)
归侨之出走篇

归侨之南侨机工篇
归侨之第二代篇
目录
结语
归侨之出走篇 归侨之第二代篇

归侨之南侨机工篇
家,在哪里?
家,在哪里?
家,在哪里?
任秀华:我要感谢的人很多,也要感谢星洲日报,记得我那时只是抱着一丝希望,写封信给
大马华社和媒体,结果真的找到了家人,完成了父亲遗愿。

陈柏峰:大马的食物真香啊,那些榴莲啊、波罗蜜啊,香的不得了,人家送的我都不舍得
吃,用闻来过瘾,没吃过那么香的水果。

李瑞武传承了父亲李宝林的好嗓子,唱起歌来情感丰沛,一曲【告别南洋】在纪念碑前嘹亮
响起,那是父辈们曾传唱不息的慰灵曲。

李瑞武(前排右一)难得的全家福,摄于 1962 年,后排中是父亲李宝林。

在南侨机工史里,李月美是掷地有声的名字,史记如此描述她:最具传奇色彩的当代花木兰,
1918 年在大马出生,是女扮男装的机工,是坐上司机位置,在滇缅公路上来回奔驰的女人。

这一群人,因为一腔热血,加入南侨机工的行
列,离家远赴中国抗日,在崎岖蜿蜒的滇缅公
路上穿梭运输。千里迢迢之行,这一别,也注
定了有些人此生再也回不了家。但他们伟大的
事迹,被写进历史里,流传下来。
在南侨机工史里,李月美是掷地有声的名字,史记如此描述她:最具传奇色彩的当代花木兰,
1918 年在大马出生,是女扮男装的机工,是坐上司机位置,在滇缅公路上来回奔驰的女人。

在中国有一群人,和马来西亚有或深或浅的渊 这是一个关于桥的故事,是一条通往中国的陆
源,他们可能从父母那里学得一些马来话,煮 桥,让中国能与日本继续战斗,陆桥的名字叫
得一手南洋好菜,或许也曾陪着父母亲回到大 “滇缅公路”,负责运送物资的逾 3000 名南
马老家,和住在这里的亲戚相聚。他们是拥有 侨机工,超过一半来自马来亚。
中国身份证的归侨二代,对大马总有一份特殊
1942 年畹町沦陷后,滇缅公路中断,南侨机
的感情。
工在撤退中解散,生活颠沛流离,尔后又因
南侨机工历史文化社区设在昆明五华区新闻
“归国华侨”身份,让流落在中国的机工备受
里,入口处挂着标语,墙上是著名南侨机工照
困苦。
片,记录着他们放弃南洋优渥生活,主动承担
滇缅印抗战运输任务的爱国行动。
余居安是幸运的归侨,曾参与政协委员,1998 年是还当过第九届全国大人代
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