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涵洞设计说明

第 1 页,共 2 页
一、工程概况 结合排水通道的设置情况,综合考虑布设涵 基础铺砌,洞口等均采用 C20 混凝土。 路段路基边坡保持一致,本图提供了按 1:
全线共设置涵洞 173 道。其中完全利用 6
洞、通道。根据地基承载力、路基填土高度、 2) 盖板涵:盖板,支撑梁采用 C30 混 1.5 进行设计的尺寸,如 边坡坡率为其它值
道,加长利用 111 道,新建 56 道。
设计流量及材料来源选用了盖板涵及拱涵。 凝土,钢筋采用 HPB300、HRB400 钢筋,台 时需要另行设计。
二、设计依据 2、计算假定与参数: 身,涵台基础,洞口及基础,帽石及铺砌采 2) 当涵洞纵坡>5%时,按陡坡涵设计,
1、地形图、测量数据;
1) 本图纸盖板涵采用无压力式盖板暗涵 用 C20 混凝土。 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地质条件,做到经济合理,
2、其他相关资料。
设计,洞口型式为八字墙。 3) 标准盖板宽度为 99cm,本图纸按预制 并注意结构的稳定性。 进出水口设置消能措
三、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新建涵洞:公路-II级; 2) 盖板采用简支板计算图式进行设计, 盖板设计。在特殊情况下标准盖板可现浇, 施,如跌水井、急流槽等形式,应结合具体
接长涵洞:汽车-20。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 应按预制盖板的尺寸分 块现浇。当涵洞为斜 工程需要补充设计。
2、设计洪水频率:1/50。 别进行计算和验算。 交时,涵身部分中板以正交预制板铺设,两 3) 本图不能用于涵顶填土高度小于 0.5m
3、涵洞水力性质:无压力式。 3) 盖板的计算高度按 d 计。 端洞口部分以梯形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构成, 的涵洞设计,遇此情况需按明涵进行设计。
四、设计采用主要标准规范 4) 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7.0.6 现浇梯形板钢筋构造详见相应图纸。 六、施工要点
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
条,涵台的计算模式设定为:分离式基础台 4) 盖板底层设受力主筋,顶层设架立钢 1、涵洞全长范围内,每 4~6m 应设置一
准》JTG B01-2003。
身为上、下端分别与 盖板和支撑梁形成不可 筋,各种钢筋沿板长和板宽方向均匀布置。 道沉降缝,其位置以设在路基中部并对称设
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
移动的铰接梁;整体式基础台身为上端与盖 5) 使用本图纸时,可根据地基容许承载 置为宜。
2004。
板不可移动的铰接、下端与涵台基础固接梁。 力适当选用分离式或整体式基础涵洞。在涵 2、施工设计和施工放样时,必须注意管
3、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
整体式基础底板的计算模式为两端固结超静 底地基容许承载力较低 的情况下,必须对地 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以及洞口端墙的准确
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定梁。 基进行加固处理,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容许承 位置。为避免放样误差,可将一端洞口端墙
4、《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
5) 路面车辆活荷载对涵顶的压力按 30° 载力。 于管节安装接近完成时浇筑。
范》JTG63-2007。
角进行分布;填土内摩擦角为 35°,土容重 6) 八字墙地基承载力要求与洞身基础相 3、当涵顶填土厚 0.5~1.0m 时,涵顶路
5、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
19KN/m3 。 同。 基,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每 10cm 一层,
范》JTG/TB07-01-2006。
6) 本图纸设定盖板环境等级为 B 级,台 7) 基底换填材料的选用要求:基底换填 用砂分层夯实,相对密度应达到 95%。
6、《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
身及基础环境等级为 C 级。如工程环境作用 材料的选用要求:管涵换填材料可采用中粗 4、涵身两侧回填砂须分层夯实,相对密
04--2007。
等级超过以上设定,应根据《公路工程混凝 砂,盖板涵换填材料采用级配碎石或砂砾石。 度达到 95%.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提高 5、施工过程中,当涵顶覆土厚度小于
F50-2011)
混凝土标号和保护层厚度,并应采取附加防 8)旧涵接长需在新旧涵洞衔接处断开, 0.5m 时,严禁任何重型机械和车辆通过。
8、其它相关标准及规范
腐蚀措施及满足规范规定的其它要求。 并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内填塞沥青麻絮。 6、涵台计算时,分离式基础盖板涵假定
五、设计要点
1、基本布置 3、材料与构造要点: 3、适用条件: 盖板和涵底铺砌为支承,整体式基础盖板涵

根据实地调查的有关资料及地方要求, 1) 拱涵:拱圈采用 C30 混凝土,涵台, 1) 涵洞洞口处的路基边坡应与涵洞所在 假定盖板与涵台、涵台与基础的结合面为支

第 2 页,共 3 页
承,涵台作为上下简支的竖梁,承受台后水
平压力。盖板采用简支板计算图式进行设计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
别进行计算和验算。台身按上端与盖板铰接、
下端与基础固接计算。
7、盖板底层设受力主筋,顶层设架立钢
筋,各种钢筋沿板长和板宽方向均匀布置;
斜交角度较大的边板应加设辅助钢筋。
8、涵洞盖板采用预制吊装,预制盖板的
混凝土强度达到 70%后方能脱模吊运。当为斜
交涵洞时,洞口两端盖板按实际设计为梯形
现浇板。
9、涵台与盖板连接采用栓钉连接的方式
台帽应预埋锚栓钢筋,施工时应注意预埋钢
筋长度。
10、台帽顶面与盖板接触处,应铺设不
少于两层的油毛毡作为垫层;涵台底同沟底
纵坡。
11、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的地基承载力不
得低于设计值。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应进
行换填或加宽基础尺寸等措施进行处理。换
填砂砾石应分层夯实,要求压实度不小于
95%。
12、台后填土应在两个台背同时对称分
层夯实,每侧长度不应小于 2 倍洞身填土高
度,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砂砾石,保证内摩
擦角不小于 35°,压实度不小于 95%。

第 3 页,共 3 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