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对兼职生而言的“下班”完全是字面意义

上的,因为工作养成的仓促不会随着工作结
束而停止,过度刺激的交感神经势必要多一
点的温柔和耐心才能复原。开始能够理解超
市里的粗暴冲撞以及收银人员的死鱼眼,有
些时候真的不是白人特权四字那般简单的概
括,带着一样的疲惫与还未降下来的肾上腺
素,开始观察他们的不温柔,看到我们心照
不宣的疲劳因为未被说开,而开始了各自的
表演。而我们早已熟稔于心,一再排演社会
化的默契。

譬如那重重卸货的手臂,譬如那杯盘的情绪
性碰撞,不必目睹便已猜到的冷淡表情,臆测总先于目睹发生,反反复复,直至场景
中所有的人形成一整套连贯的逻辑与脑回路,用以抵御日复一日的摩擦。

我想起两年前夏天黄昏和朋友在河堤烧烤,人来人往,常有一两嗓子的欢呼大叫,也
有烟熏火燎的油烟,失手打翻的酒味,气氛很闹,却居然能够安静下来,专注地望着
紫红的天色渐渐温柔地陷落于水底,那时候就许愿年年夏天要来这里散步,当然最后
是变成一句空话(笑)。

常年有人鼓吹接近自然可以疗愈身心,然而其实对上班族而言并不可行。
举我自己的例子好了,嘴上说热爱自然,但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往返于家校兼职,空
余时间也几乎都是窝在室内,我在想是否这种生活方式让人对自然的理解变的空乏,
乃至于只能举出公园,绿地,森林这种非常超出个人日常经验的空间。
直至上周日临时起意去公园散个步,完全没有神清气爽身心愉悦,这类非常“正确”
的感受,也许是因为无目的性的漫游造成的必然性的无动于衷,我想如果事前有所期
待,至少还有失望可体会,抑或是将公园散步变成例行公事,会有某种仪式感,因而
有所庄重。但那两个钟头却是很自在,因为完全是乱走,所以不用拿出手机看导航,
与外界切断联系两个小时,居然有青春期逃家的感觉。

想到我一向非常着迷于这类无目的性的漫游,譬如外出旅行不喜欢做太明确的攻略,
即便是在下班回家的时候,会绕道去不熟悉的街道走走,看店家慢吞吞拉下卷闸门,
不喜欢浪费时间,但反反复复重蹈覆辙,证明潜意识里多多少少还是喜欢不安定里的
自由吧。
定期的无目的漫游,真的应该列入上班族的基本福利当中,毕竟很多时候焦虑不是因
为没有目的,而恰恰是因为目的太过明确,太过繁复,仿佛不一一准确执行就错过了
何等精彩的人事,明明执行着活在当下的哲学,却在日常的摩擦当中错失了活在当下
的契机,那些推着购物车撞到别人的人,那些超时工作的扑克脸收银员,那些公共交
通上的紧张气氛,是否也是基于这份错失当下的不满足呢,我知道不满足可以把人从
机械洞穴里面拉出来,也许推向理想空间,到时候那恶性发泄情绪的社会默契也许真
的会不见吧,但是我想到时也许又会有人担心——啊,超市里的人也太放松了,买牛
奶要挑 10 分钟,而且居然和收银员聊天气,这些时间为何不拿去多创造些 GDP。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