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如何控制憤怒

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 陳質采醫師

一、 學習一個抑制型的反應
原則:要控制憤怒,首先小孩必須學習去辨識憤怒的早期徵兆並發展可抑
制不恰當行為(如發怒、語言攻擊、或肢體攻擊)的反應。
作法:藉由大人的引導,小孩可
--列出會引發憤怒的人或情境
--列出會使其情緒失控的壓力源
--列出一些抑制性反應如深呼吸、肌肉放鬆、冥想、對自己說話等等
角色扮演。
二、學習“ 陳述我”的溝通技巧
原則:有情緒控制困擾的小孩必須學會口語表達他們的需求、衝突或問題,
而非以情緒或動作來表達
作法:最簡單的技巧是使用”陳述我”,小孩可練習這樣的陳述--
當你 ,我會覺得 ,因為
____________而且我要 。
三、自我肯定訓練
原則:肯定--包含能夠滿足需求及保護自己的權利,而同時也尊重別人的需
求及權利。
作法:肯定訓練包括教導及練習一些特殊的行動前及行動時的技巧。如行動
前的技巧包括 視線接觸、陳述個人特殊的需求及權利、學習如何談
判或協商等等。行動時的技巧包括:學習以重述自身的權利及立場以
分散欺凌弱小或嘲笑者、學習在需要時尋求適當的幫助,並再被強迫
時會說”不”。
四、認知行為矯治--教導正向的自我對話
原則:許多小孩的憤怒往往源自負向或不理性的想法,如誇大或過度類化
問題,小孩可學習正向的想法以改變他們的態度並打斷會引起憤怒
的思路。
作法:八歲以上的小孩應可陳述會導致其憤怒的情境或人,大人可寫下他
的陳述並改以更理性、正向的自我陳述。
五、自我安靜
原則:包括深呼吸、肌肉放鬆、冥想、 引導式想像、聽音樂、生理回饋。
六、問題解決
原則:憤怒的小孩傾向於未思考就行動,教導問題解決技巧是一個有效的
增強自我控制的方式。
作法:問題解決的五個步驟 1.說出問題 2.腦力激盪想出解決方案 3.評估效
果並選出最好的解決方案 4.執行 5.修正方案。
七、宣洩
原則:宣洩的定義是:情緒的行動。對對一個想像中的人或象徵物發洩。
作法:宣洩的三個原則 1.容許真正的發怒 2.誇大怒氣 3.發怒過後以言語表
達。此技巧要在專業督導下進行。
八、同儕冥想
原則:在班級或其他團體中,同儕冥想是解決衝突一個很有效的方法,若配
合學校的介入及包含親子教育將更為有效。
作法:同儕冥想是一個密集的訓練課程,步驟包括 1.同隊的人願意調解 2.
同儕的人表達意見 3.調解者協助找到雙贏的點 4.調解者找到可行的
共識。
九、爭求公正
原則:有時情緒高居不下,必須在兩人解決衝突前先予紓解。
作法:步驟 1.澄清問題 2.只聚焦於當前的問題 3.針對問題,而非針對人 4.
聆聽 5.不學髒話 6.尊重別人 7.對行為負責。
十、不定時的酬賞制度
原則:一個有憤怒特質的小孩,往往需要一個有效的行為改變系統以替代
不適當行為。
作法:酬賞制度在如下條件配合下可成功
1.酬賞物必須是小孩渴望得到的 2.一次只處理2~3個特定行為 3.規
則清楚客觀且一致 4.當目標性行為達成之後,酬賞物逐漸取消。
十一、合作性的遊戲
原則:控制憤怒只是小孩所需學習的社會技巧的一部份,容易發怒的小孩
往往被同儕拒絕,如此又增強了他的反抗及暴虐。
作法:社會技巧最好在高度結構性的合作遊戲中被教導,在合作遊戲中,
每一人都有贏跟輸的經驗,最簡單的遊戲是要一個團隊在10分鐘內建
一個四角塔,積木士輪流放置的,獲得酬賞的是那位鼓勵團體中最
有的小孩。
十二、活動團體
原則:長久以來治療性的團體一直是一種協助及具攻擊性的小孩學習自我
控制及溝通的一個方式,也可探索其憤怒的原因,跟其他團體不一樣
的是--更需要同儕間的合作及肢體參與等等。
作法:團體活動若兩週至少一次會更有效,成員年齡約在8-12歲,成員的特
徵會是一個重要的治療的變數 活動包括 board games,building
projects,arts and craft projects,etc。
十三、教導利他及社會關注
原則:成人往往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小孩的負向行為上,這是可理解的,教
導正向行為比減少負面行為容易多了。
作法:助人是日行的工作,包括做額外的家事。

You might also like